走进孩子的心灵 让他们快乐成长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一个充满了想象力和无限可能的地方。
他们的内心世界构建于他们对外界的观察和感受之上,包含了他们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理解和解读。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情感和成长的过程。
孩子的内心世界是纯真而美丽的。
他们天真地相信世界上没有坏人和恶意,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和探索的心态。
他们没有太多顾虑和担忧,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兴趣。
他们的思维方式通常是非常直接和简单的,不受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
孩子的内心世界给予我们一种纯洁和乐观的感受。
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他们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可以畅游于各种奇幻的场景和故事中。
他们可能是一位勇敢的超级英雄,或者是一位美丽的仙女。
他们可以在自己的想象中制造出美好的事物和情节,让自己的内心充满快乐和满足。
在孩子的内心世界里,一切都可以实现。
孩子的内心世界是敏感而脆弱的。
他们对外界的刺激和影响非常敏感,对他们来说,每一次的经历都可能对他们的内心产生极大的影响。
他们可能会因为一句话、一次失败或者一次伤害而受到很大的打击。
在这个时候,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并给予他们足够的陪伴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理解并尊重他们的感受,我们才能够为他们提供真正的关爱。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需要我们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们。
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意见,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和空间。
我们也应该与他们进行良好的沟通,帮助他们认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需求。
只有通过与孩子的互动和交流,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地方。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能够理解并尊重他们的需求和感受,给予他们真正的关爱和支持。
与孩子交流和互动,不仅可以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也能够给予我们更多的启示和感悟。
让我们一起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用爱和理解去陪伴他们成长。
走进童心心得体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心得体会)
走进童心心得体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心得体会)“走近儿童,走进儿童心”提升教育智慧科光学前教育部内部推广活动系列一疫情期间,科莱特幼教部自2月1日起利用网络平台为儿童和家长服务,传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等传染病防治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提高预防意识。
并为家长和老师开设了在线专家分享讲座。
同时,学前教育部意识到这一时期也是教师提高个人内化的最佳时期,专门开展了“走进孩子、走进孩子心中”活动,增强教育智慧的共享。
本次活动由幼教部部长吴承玲牵头,幼教部教研室主任崔、教学督导组织实施。
本次活动旨在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智慧和专业素养,立足幼儿园教育和教师现状,树立“终身学习观”的理念,完善和丰富自己。
活动将分为三个阶段,在内部小组举行在线直播讲座,分批次、分内容、分层次开展相应活动,通过培训、互动、评价等方式,帮助教职员工掌握和应用知识;2月20日晚8点,内部在线培训第一阶段拉开帷幕。
大千教育集团R&D部老师秦始皇和她的团队受邀为大家分享全脑知识和理论,让100多名幼教部的学术带头人再次升级。
然后,2月22日上午10点,《走进孩子的心》《3—6岁儿童学习发展与指南》的口译培训上线。
本次讲座中,幼教部教研室主任崔为全体教师提供了《指南》的内容培训。
5天时间,结合《指南》的5个字段,按字段和目标进行综合解读。
通过这次培训,教师对《指南》的理解会有所提高,为以后的专业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中通过讲解、案例分析、互动帮助教师深入理解。
每天,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积极参与,相互交流,经过日常训练,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内容整理学习经验,根据自己的学习内容分析“案例”。
接下来,保健医生张将为大家现场直播“如何在复工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让教职员工学会同时保护自己和孩子,为大家和孩子在复工后提供一个干净安全的环境。
这项活动的重点是调动教师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重点是总结和提升教师的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教育和科研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走进孩子心灵,倾听他们心声
走进孩子心灵,倾听他们心声
走进孩子的心灵,倾听他们的内心声音,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让我们来看看如何做到这一点:
1. 给予关注和关心:孩子需要感受到他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性。
用真诚的关心和爱心与他们交流,让他们感到被重视和被接纳。
2. 创建安全的环境:孩子只有在安全和放松的环境中才能敞开心扉。
创造一个没有批评、指责或恐惧的空间,孩子才能愿意分享他们的内心感受。
3. 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非常重要。
倾听他们说话的方式,不打断或批评他们的观点。
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 学习倾听技巧:倾听不仅仅是听到孩子的声音,还需要理解他们的感受和意图。
倾听技巧包括积极聆听、发问和重述孩子的话语,以确保理解。
5. 尊重孩子的感受:孩子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即使与我们不一样也应该受到尊重。
它们展示了孩子的个性和思维方式。
6. 给予肯定和鼓励:当孩子表达他们的内心感受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赞扬和认可他们的勇气,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声音是重要的。
7. 提供适当的支持:在孩子表达内心声音时,他们可能需要我们的支持和帮助。
问他们是否需要我们做什么,提供适当的建议和资源。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真正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听到他们真实的声音,帮助他们建立信任和良好的关系,并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
幼儿教师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心灵
幼儿教师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心灵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的使命不仅仅是教孩子们知识,更是要走进他们的心灵,倾听他们的心声。
只有真正明白孩子的所思所想,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的情绪,行为和需求都是不同的。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需要耐心倾听每个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烦恼和需要。
很多时候,孩子们会因为太小太幼稚而表达不出自己真正的想法和意愿。
他们可能会因为害怕被嘲笑或是认为对方不会听懂而选择保持沉默。
这时候,作为幼儿教师,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孩子的表达欲望。
首先,我们需要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氛围,让孩子们觉得在教室里是一个安全的环境。
我们可以在教室中摆放各种温馨的装饰品,让孩子们感到温暖。
当孩子们需要倾诉的时候,我们需要认真聆听,并且给予他们积极的回应和鼓励。
其次,我们还可以利用各种教学活动来促进孩子们表达自己。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贴纸活动等形式让孩子们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是感受。
当孩子们在教室中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之后,我们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孩子们感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认可和尊重。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各种沟通方式来了解孩子们的心声。
我们可以与家长交流,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听取家长的建议和反馈,以便于我们在教学中对孩子进行更加个性化的引导。
我们也可以通过与其他教师交流,了解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和教育经验,以便于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当孩子们表达出自己的心声时,我们需要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情感。
我们需要展示出对孩子们的尊重和理解,并且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支持。
我们也需要帮助孩子们解决问题,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建议和指导,让他们在成长中获得更多的自信和力量。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不断地调整我们的教学方式,以便于更好地倾听孩子的心声并且给予他们合适的回馈和支持。
我们更需要将这种教学理念渗透到日常教育中,让孩子们感到我们真正关注他们的成长,让孩子们愿意跟我们分享他们的情感和问题。
要让家长走进孩子心灵 走出教育误区
要让家长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我们的爸爸妈妈是不是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惑呀?有没有?有(家长回答说)孩子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的,怎么办?孩子做作业磨磨蹭蹭,怎么办?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孩子胆小自卑怎么办?孩子暴躁任性怎么办?孩子不吃饭怎么办?孩子老看电视怎么办?太多太多的怎么办!我现在给大家讲个都熟悉的故事:有一天,一个孩子在山坡上放羊,有人问他:你在干什么?我在放羊。
放羊干什么?挣钱!挣钱干什么?盖房子!盖房子干什么?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生儿子?生儿子干什么?放羊!笑了。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绝大多数人美好的希望都破灭了,转了一圈发现你的孩子依然在放羊!于是,甚至有的家长就说,我们的品种太差,先人没积德,会不会这么说呢?为什么呢?爸爸妈妈都告诉我,现在做父母真累!我问爸爸妈妈们,你们爱不爱自己的孩子?爱!那么,你们知道不知道孩子心目中的爸爸妈妈是什么样的感觉吗?我在西北书城上班,很多孩子都是我的好朋友,他们都会把心里话告诉我,你们的孩子还在上幼儿园,你的痛苦还真的没有开始。
我问过一年级的小学生,爸爸妈妈在你心目中是什么样的?走进全国各地,从南到北都一个字,“烦”。
烦谁呀?妈妈!烦妈妈唠唠叨叨,天天不许上网,不许玩游戏,不许出去玩,赶快给我好好学习!那爸爸偷偷的笑了。
可不要高兴的太早了,我们又问孩子,那爸爸怎么样呀?烦!烦什么呀!每天都见不着他,好不容易见了他,还喝了酒。
一进家门就问考了多少分?考不好就得挨打。
等着孩子上了中学了,我们问,还是这个字“烦”。
不过他们烦的是升级版,他们说,爸爸妈妈每天重复着同样的话,他们能不能来点新鲜的。
孩子上了高中了,压力大,动力小,每天疲惫不堪成绩上不去,这时候你问爸爸妈妈怎么样,他们还是这个字,烦!只不过是烦的干脆利索!和他们没有共同语言,有代沟!他们根本不理解我们!爸爸妈妈是不是感到非常的委屈?我们自己亲生的孩子,我们一把屎一把尿的把他拉扯大,容易吗?今天为什么成了我们最亲密的敌人了呢?我们中国的爸爸妈妈真是太爱自己的孩子了,爱的是感天动地,爱的是死去活来呀!在这很多灾难的现场,我们都能听到很多感人至深的母爱故事。
家校合作,走进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灵
家校合作,走进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灵摘要:作为班主任,要管理班级各项事务本来就不容易,加上学生素质良莠不齐,成长环境不尽相同,尤其是教育来自离异家庭的孩子,更是加重了班主任的工作难度。
离异家庭的孩子的成长背景复杂,他们心思细腻而敏感,要冲破他们内心的枷锁,“家校合一”是关键。
下面,笔者将从本班离异家庭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如何走进他们的心灵,从而使得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校合作离异家庭健康成长一、来自离异家庭的孩子的现状当今社会,离婚案件不断,离异家庭的子女数量骤增,离婚不仅给成人带来了很大的感情伤害,更给孩子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痕。
这些伤痕过早地存在于这些尚未成年、不识世事的孩子的心上,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形成健全人格带来了阻碍。
破碎的家庭意味着残缺的家庭教育,这是再好再到位的学校教育也无法代替的。
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必须先查清问题的源头。
笔者在这一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发现,我班的离异家庭的孩子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适应环境的能力差。
在父母离婚后,孩子有的是跟父亲住,有的是跟母亲住,还有一些则是跟祖父母同住。
不管他们跟哪一方生活,笔者发现,他们在生活上和学习上都不能跟同学们较好地相处,我行我素居多。
此外,在上高中之后,他们不能适应学校的内宿生活,与舍友相处有矛盾,有时自己的一些生活习惯影响了别人,别人指出的时候,他们不改正,反而愈演愈烈,打扰了其他人的生活。
还有个别同学则讨厌舍友们在宿舍打闹、玩耍,因为他们习惯了独处。
时而,有同学说出了无心的话语,他们自行对号入座,以致于默默地受伤了。
2.交际能力差。
由于成长的环境异于同龄人,与双亲缺乏沟通,加上内心敏感,离异家庭的孩子不擅于与家人或长辈沟通,也导致了他们在人际交往的时候比较被动。
对自己的背景感到自卑,不愿对外人述说自己的经历,孩子们总是把自己的心事埋藏得很深,假装自己不在乎同龄人的友情。
于是,他们喜欢独来独往,虽渴望参与集体活动,却不会主动组织活动或邀请他人参加活动。
走进学生心灵 关爱学生成长
走进学生心灵关爱学生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说:“培养人,首先就要了解他的心灵,看到并感觉到他的个人的世界。
”因为没有心与心的沟通,就没有爱的琼浆玉液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学生心灵中的种子就会干枯,更不会发芽、茁壮成长。
许多事实告诉我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核心是一个“爱”字,情感因素运用得好,可使教育成功。
师生间纯洁高尚的情感之花必将结出纯洁高尚之果。
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建立融洽、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不仅可以加快教育进程,而且能提高教育效果。
一、尊重、信任学生,让每个学生心中都充满阳光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
师生的关系建立在平等的起跑线上,拉近学生、老师的距离,起到更有效的教育效果。
例如:师生谈话不要带有讽刺、挖苦性;语调要亲切,声音不能太高,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谈话气氛;若学生有心事要说,教师要认真倾听,帮助分析事情的对与错,使他们对此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记得我所任教过的班级中有一个同学,他是班里出了名的捣蛋大王。
别人打架他会拍手称好,爱打架骂人,故意损坏公物,同学们都怕他。
有一次他把学校办公楼的玻璃给踢坏了,于是我单独跟他谈话。
他看着我说:“我说了你也不会相信。
”我对他说:“你先说说看,你不说,我怎么相信你呢?”他就把事情的原委都告诉了我,这事还真不能全怪他,于是,我妥善地处理了这件事。
我有空还经常与他谈心,使他意识到老师对他和对其他同学是一样的,老师相信他、尊重他,渐渐地他与同学能和睦相处了,也能经常为班级做好事。
信任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能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威望。
信任的实质是尊重和宽容。
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个学生,欣赏每个学生的存在及其优点,还要宽容每个学生的缺点。
对于老师们来说,欣赏学生的优点很容易,宽容学生的缺点则是很难。
对于一些学习差、表现差的学生,老师总爱板着一副严格的面孔管理学生,不信任他们;对于学生的缺点,常常当面严厉批评,甚至讽刺挖苦,似乎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改正缺点、追求进步。
走进孩子的心灵,去感悟孩子的世界
走进孩子的心灵,去感悟孩子的世界花儿的心思;倾听溪水的歌声,我们能读懂山林的呼吸;倾听孩子的心声,我们能走进孩子的心灵。
”是呀,每一朵花里都蕴藏着一个不同的世界,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都描绘着不同的天堂!孩子常常会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不能与孩子实行即时有效的沟通,就不能真正的了解孩子。
有时教师对学生一本正经的说教,远不如与学生同叙家常地聊天来得有效。
我班级的孩子们,性格迥异。
有很独立自强的,有温婉可人的,有特别任性的,还有会大发雷霆,暴躁的。
面对这些形形色色的孩子,我告诉自己“不懂得关爱学生的人,不配入教育的圣殿。
”抱着这样的心态,我坚持走进孩子的心灵,去感悟孩子的世界。
陪伴他们一同成长。
我们班有这样一位孩子,他属于品行较恶劣的。
以前有过偷窃、辱骂老师,甚至和老师动手的事情发生。
我初次看到这个孩子,的确不是很讨人喜欢的样子,身上有股“邪”劲,看老师的表情是很不屑的,我行我素。
作业不写,找他谈心他根本不理你。
属于比较头疼的人物。
我想孩子会这样,厌恶学习,厌恶老师,肯定有什么原因。
于是我决定从他的家庭入手,先和他家长谈一次。
结果大大出乎意料。
他父母离异,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爷爷奶奶不管孩子学习,对孩子也没有任何要求。
家里有一个妹妹。
爷爷、爸爸在家就总是打骂孩子,怨天怨地,对小孩的要求也就是读到小学毕业就能够了。
孩子就是长期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
我由此作为出发点,问孩子到底想不想学习,现在的家庭情况已经这样了,孩子有意愿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吗?逐渐的,孩子的心门被我打开了。
他慢慢和我说起他的困惑和痛苦。
他厌恶这样的家庭,觉得自己总是被别人看不起。
就在这样的情绪下,孩子对自己的人生没有目标,也失去了希望。
对于这个孩子,我采用了鼓励的方式。
当着他的面,请他的家长来谈心,和他们说孩子其实很聪明,要对孩子有要求有希望。
孩子现在才二年级,人生还很漫长,是完全能够扭转过来的。
但是如果自己的父母都对自己丧失了希望,他的人生是很悲凉的。
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心灵
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心灵倾听花开的声音,我们能读懂花儿的心思;倾听溪水的歌声,我们能读懂山林的呼吸;倾听孩子的心声,我们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长耐心地倾听,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倾听孩子,意味着你开始尊重孩子的判断能力,开始倾听他急于摆脱的紧张和其他情绪。
父母的耐心倾听会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给孩子挑战自我的信心。
然而,儿童良好的天性有时会被不良情绪掩盖,当孩子感到悲伤、惊恐、害羞、孤独或者不被赞赏时,不安的情绪会使孩子的行为“出轨”,甚至出现情绪“海啸”———大哭大闹,乱发脾气。
专家介绍,孩子的不良情绪就好比他们身上多余的负担,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能充分裸露并甩掉它们,就可以重新恢复有爱心的、与人合作的本性。
所以,当孩子有“不正常”的表现时,父母应当通过倾听,给孩子以最好的关注。
作为家长,每一次耐心倾听之后,我们和孩子之间的爱和信任也会加强。
倾听孩子,让我们找到了爱的最佳途径。
倾听哭泣的孩子。
孩子放声大哭总不是无缘无故的,父母要理解孩子对哭的需要。
听到孩子哭时,父母应当停下手边的事情去倾听他,不打断他的哭声,允许孩子畅快地哭,或者轻轻地搂住他,看着孩子的眼睛,和蔼地请孩子把烦恼告诉你。
随着孩子的哭声,他的情绪会随之放松,他在宣泄委屈和悲伤的过程中,能敏锐地感受到你的反应,你温柔的触摸、轻抚他的面颊、把他搂在怀里轻摇,都会把你的关怀直接送入他的心田,他会对你说出自己最糟的感觉,委屈就会渐渐消失。
倾听过孩子充分哭泣之后,你会发现孩子的领悟力、热情、创造力会明显增长。
倾听恐惧的孩子。
当孩子遇到不能理解的事情或受到冷落时,他就容易感到恐惧。
当孩子受到惊吓时,父母要动作轻柔地拥抱他,并表现出确信一切都好的样子,心平气和地允许他挣扎、哭泣和发抖,温和地鼓励他,告诉他你就在他的身边,并随时准备帮助他战胜曾经吓倒过他的某件事物,让孩子知道现在他是安全的。
孩子在排除恐惧时需要父母作为他的可靠的支持。
接纳孩子的情绪,走进孩子的心灵
接纳孩子的情绪,走进孩子的心灵作者:吴海燕来源:《中国德育》2009年第04期(《如何说孩子才肯学》,[美] 阿黛尔•法伯,伊莱恩•玛兹丽施著,霍雨佳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本来是以一种任务观念来读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合著的《如何说孩子才肯学》一书,可当静下心仔细阅读时竟然爱不释手,扔下手头所有的事情,全神贯注地读完了整本书。
这是一本引进版权翻译出版的美国亲子教育的畅销书,也是我们广大中小学教师和家长所期盼的教育类读物。
该书既有非常先进的理念,又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书中主人公是一位经常遇到问题的年轻教师,她与同事以及父母志愿者一起,通过不断的探寻和讨论,寻找到了与学生沟通的有效方法。
书中罗列的沟通技巧、对话场景和令人一目了然的卡通漫画,让读者很快便能领会如何帮助孩子面对每天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帮助家长和老师解决当今教育孩子时遇到的一大棘手问题——在这个充斥着各种娱乐和享受而又自由反叛的年代,如何激励孩子在学习上拥有最大积极性。
书中提到许多方法,如吸引孩子合作、培养孩子自律、激发孩子创造力等等。
但令我感触最深的是“接纳孩子的情绪”。
因为,接纳孩子的情绪是与孩子建立良好沟通的开始。
不管是作为老师还是一个10岁男孩的母亲,我反思自己的行为,有很多地方确实做得不够科学。
如面对孩子作业不会做这种问题,我总是不耐烦地说:“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没动脑子啊!上课都在干什么?自己想!”其实老师或家长也可以这样说:“是吗,那么难,让我来看看,嗯,确实有点难,不过我想你好好想想就能完成了。
”其实这样就是你接受了孩子的畏难情绪,并鼓励他,這样孩子才会试着自己解决问题。
书中讲道:“孩子的情绪直接影响他们的行为。
当他们情绪良好的时候,他们的表现也好。
”如何帮助他们获得良好的情绪?接纳他们的情绪。
我一边读书,一边在想,自己是否接纳过儿子或学生的情绪?有,但大多数是在无意中做出的,或者说是一种本能的驱使。
走进学生心灵,关爱学生成长
走进学生心灵,关爱学生成长为了走进学生心灵,我们需要关爱学生成长。
XXX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因此,教师需要奉献纯洁的教育爱,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才能让孩子们爱上自己的课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些关于如何走进学生心灵,以及如何关爱学生的成长的个人认识。
首先,尊重信任学生是育人的前提,也是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首先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要讽刺、责难或体罚学生。
我们应该用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用尊重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教师需要允许孩子出差错,不要轻易地指责批评,要多点宽容,多一些像“没关系,下次加油”,“老师相信你能行”,“你进步了”的安慰。
我们需要多看到孩子的努力,用情感保护孩子敏锐的自尊心。
因此,我在上课时特别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对他们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给予每位学生参加研究活动的机会。
在课堂上,我经常采用开火车、男女生比赛、小组评比等形式来提问和进行计算练。
同时,我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个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后都有一种成就感,特别是那些后进生。
在他们答对题时,我会对他们进行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你真棒!”“很好!”然后让全班学生把掌声送给他。
这些赞赏的话语就像一缕春风,温暖着孩子的心灵。
其次,我们需要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不歧视后进生,保持公平和公正。
无论在哪方面,我都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
当然,如果学生犯了错误,我们需要及时帮助他改正,育人与教学并重。
在我的班里,有一个小女孩,长得特别可爱,但是她上课不爱动脑筋,也没有仔细读题的惯,所以数学成绩特别差。
但我并没有放弃她,我总是很亲切地叫她小乖乖,经常请她起来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一开始,同学们总是会哄堂大笑,但我制止了他们,并叫他们要尊重她的人。
后来,她只要是会的题目就会积极地举手回答了。
我会及时地表扬她:“回答得很好,你近来比以前用功了,所以进步了,老师相信你还会表现得更好。
教师对学生的优秀寄语
教师对学生的优秀寄语教师对学生的优秀寄语寄语意为所传的话语,有时也指寄托希望的话语。
教师对学生的优秀寄语,我们来看看。
教师对学生的优秀寄语11、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让学生快乐地成长。
2、走进学生心灵,多为学生喝彩。
3、智慧求真知,实践长才干。
4、真心待人,踏实工作。
5、在学习中积淀,在实践中成长。
6、遇到问题,先反思自己,再教育学生。
7、用真情催开智慧的花蕾,收获情感的果实。
8、用心教学,让学生在阳光中快乐成。
9、用常识点燃智慧,用爱心滋润童心。
10、以人为本,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
11、辛苦着并快乐着。
12、喜欢孩子,善待孩子。
13、我要像红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14、我的学生因为有了我而快乐!我的生命因为有了学生而精彩!15、为人要正直,做事重责任16、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工作。
17、踏踏实实地做,心中也踏踏实实。
18、生活中,做个正直的人;工作中,做个踏实的人。
19、认知识育知识,认人格育人格。
20、让孩子们成为我心中最完美的诗歌,让我每天为他们谱曲,谱写最美妙的旋律陪伴他们一生。
21、让爱的阳光洒满孩子的心田。
22、努力把自己当成一个孩子。
23、能力有限,努力无限;生命有限,奉献无限。
24、明天的路在今天,今天的路在脚下。
2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6、九层之塔,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7、兢兢业业教书,踏踏实育人。
28、今天如果你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明天你将生活在过去!29、健康而有意义地活着是人生最幸福地事情。
30、多一份赏识,就多一份成功的希望。
31、独物之教风,以尽匹夫之责。
32、打动童心的'最佳方法是诚恳而慷慨地赞扬他们每次进步。
33、把温馨的话语送给孩子,把热情的鼓励送给孩子,把无私的关怀送给孩子,让孩子时刻感受到老师的爱。
34、爱心无限,润雨无声。
35、爱是最好的教育,而表达爱的最好的方法是欢喜、鼓励和赞赏。
36、我既然选择了教育这一职业,我就要把我的青春、我的热情、我的全部精力都献给它。
幼儿园教育(心得)之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幼儿园教育论文之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应该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如何倾听孩子的心声,如何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这是作为幼儿园老师所要努力的方向。
一、注意观察、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每一个孩子都有需求,不但是物质上的需求、而且心理上也有需求,但是每一个孩子的心理需求往往得不到或者实现不了。
有些孩子心理上需要什么,一般人难以猜测,但是作为一线教师的我,犹如一面多棱镜,基本上可以了解孩子们的心声和想法。
如何对孩子全面的了解和深入地了解呢?第一,我们应该去观察孩子的面部表情,孩子的需求往往挂在稚气的脸上,如我园有一个小班的孩子叫邹浩杰,刚来小班时由于语言能力薄弱,性格内向,对事情的表述不清楚。
有一天,我看她一脸愁眉苦脸的样子,双脚不停地摩擦,一副快要哭似的表情,我见了马上问孩子:“是不是要尿尿了”,只见他点点头,原来孩子要尿尿了不会直接告诉老师或者自己不会主动去厕所,心理上带来了恐惧,之所以老师要学会观察。
第二,师幼心连心。
只有老师和孩子的心灵是沟通的或者相互关联的,才能深入地了解孩子的需求,又如小朋友在玩桌面游戏搭积木时,那些胆怯的小朋友往往自己不会动手去拿自己所喜欢的积木玩具,有时候不声不响地双目注视着老师,心里好像在说:“老师我要玩XX玩具等”,因此,我会认真周到地观察孩子们的动静,发现问题及时得到解决,满足孩子的需求和欲望,孩子的欲望往往在老师的耐心观察中得到实现,从而让孩子接近老师,相信老师。
二、认真倾听、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在幼儿园,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但可以提高倾听能力,学会倾听既是一种良好习惯的培养,教育孩子在倾听他人说话时不插嘴,不说空话等,这也是一种对人尊重的表现。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老师不但要关心孩子的点点滴滴、犹如细碎的小事、繁琐事等,就像“大海捞针”式的,细心聆听,慢慢地去化解孩子的心理行为,特别是幼儿园开展的语言故事活动,老师用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进行讲述和表现,发现孩子们会非常安静地聆听故事,在游戏活动中,老师讲解游戏规则时,孩子们会迫不及待地倾听游戏规则,在音乐欣赏时,孩子们会用心灵倾听美好的音乐节奏,在科学探索中,如让孩子们听听动物的叫声时,孩子们会仔细聆听鸟儿叽叽喳喳的鸣叫声,青蛙的呱呱声等。
阳光心灵快乐成长内容
阳光心灵快乐成长内容
1.爱与关怀:父母、老师和朋友的陪伴与支持,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尊重,建立起安全感和信任感。
2. 积极正向思维:通过培养积极正向的思维方式,让孩子更加乐观、自信,克服困难和挫折。
3. 社交能力: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让他们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和分享,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4. 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游戏、绘画、音乐等方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具备创新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
5. 自我管理:教育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行为和时间,让他们能够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
6. 健康生活方式:引导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休息等方面,让他们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态。
7. 社会责任感: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权利,成为有爱心、有担当的公民。
8. 知识和技能: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引导孩子全面、系统地学习各个学科和技能,让他们成为具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 1 -。
走进儿童的心灵的读后感300字左右
走进儿童的心灵的读后感300字左右☆ 第1篇: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境的大门。
最近读完一本书,书中描述的孩子们纯真无邪的模样和他们看待世界的独特方式深深打动了我。
这书让我回忆起自己的童年,那时候天是蓝的,云是白的,所有事情都简单得不得了。
记得小时候,我家附近有个小公园。
每天放学后,那片小小的天地就成了我的游乐园。
小伙伴们会聚在一起玩老鹰抓小鸡、捉迷藏,或者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变幻的云朵。
有时候,一朵云看起来像龙,一会儿又变成了棉花糖。
这种想象力现在回想起来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书中提到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认为月亮跟着他走,不管走到哪,月亮都在头顶上。
这想法太可爱了,让我不禁想起自己也曾以为星星在夜里闪烁是为了给夜行的人照亮路途。
孩子们的世界里没有那么多为什么,有的只是纯粹的好奇心和对万物的信任。
有一次,我在公园遇见了一个小女孩,她正专心致志地和一棵树说话。
原来她是把树当成最好的朋友,告诉它学校里的趣事和烦恼。
那一刻,我觉得大人们应该学学孩子,用更单纯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一切。
我们总是忙于生活,却忘记了停下来感受身边的美好。
这本书教会我珍惜那份童真的珍贵,提醒着不要失去心中那个充满幻想的小孩。
即使长大成人,内心也应该保留一片纯净之地,那里住着曾经的我们,带着对世界最原始的爱与好奇。
有时候,放慢脚步,听听内心的声音,你会发现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小确幸。
这样想着,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年纪,耳边似乎还能听到小伙伴们的笑声。
☆ 第2篇: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幻乐园的大门。
最近读了一本书,书里讲的全是孩子的故事,看完之后心里头满是感触。
这书让我想起小时候那些被遗忘在角落里的梦想和纯真。
记得有天晚上,我弟弟突然跑来说要跟我玩过家家。
当时我心里想着,我都这么大了,还玩这种幼稚的游戏干嘛。
但看着他那双充满期待的眼睛,我还是陪他玩了起来。
没想到这一玩,仿佛穿越回到了童年,又找回了那份无忧无虑的感觉。
《探究孩子的心灵》心得体会
《探究孩子的心灵》心得体会探究孩子的心灵心得体会孩子的心灵是一个神秘而宝贵的领域。
作为成年人,我们应该尽力去探究并理解他们内心的世界。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对孩子心灵的探索的心得体会。
1. 倾听的重要性孩子对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常常充满好奇和渴望与他人分享。
作为成年人,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倾听和关注。
通过倾听,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并与他们建立更亲密的联系。
2. 尊重和支持孩子需要感受到被尊重和被支持。
他们的想法和决定可能不同于我们成年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观点没有价值。
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并给予他们积极的支持和鼓励。
3. 创造积极的环境孩子的心灵需要一个积极的成长环境。
我们可以通过提供安全、稳定和温暖的家庭环境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积极的态度。
同时,我们也可以鼓励他们参与有益的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才能。
4. 培养情绪智力情绪智力是孩子心灵健康发展的关键。
我们应该教导孩子如何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通过情绪智力的培养,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有助于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5. 积极沟通与互动积极的沟通和互动对于孩子心灵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与他们保持开放的对话,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通过积极的互动,我们可以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总结起来,探究孩子的心灵需要倾听、尊重、支持、积极的环境、情绪智力培养和积极沟通与互动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通过关注这些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和发展,建立良好的心灵健康基础。
用心倾听,走进学生心灵 走进学生的心灵
用心倾听,走进学生心灵走进学生的心灵摘要:教育是雕塑心灵的艺术,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
本文阐述了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必须学会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呼声,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让灵魂和灵魂激荡,才会收到最佳教育效果的现代教育理念。
关键词:教育倾听尊重和关怀2008年8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首先要立“师德”。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即“师魂”,师爱是师德的核心。
一、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黄月霞指出,倾听是有效沟通所必备的元素,它是一种接纳的心底语言。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别人尊重的愿望。
教育是雕塑心灵的艺术,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
作为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呼声,了解学生的疾苦。
教师在学生面前学会了倾听,就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学生们就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
他们就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愿望、要求、困惑告诉你,求得老师的关怀和尊重,求得老师的宽容和理解,求得老师的帮助和解释。
这个时候所进行的交流,就是心与心的交流,就是灵魂和灵魂的激荡。
在我所教的2008届学生中,有一个性格比较古怪的男生,他学习勤奋,争胜心强,家长对他的期望值很高,从高一开始,他的心理压力就很大。
高一开学一个月后,学校组织第一次月考,他忘我地复习,甚至在学校开秋季运动会时,他也在班里复习功课,国庆节放假期间,他也在家里认真学习,基本不出门,在月考成绩出来后,他的成绩居全班第一名。
一开始,我并没有过多地注意他,因为刚开学一个月,对他的了解还不够深。
以后通过与他的家长接触逐步了解到,他的家人过于看重成绩,而且仅仅看重考试成绩,常常给他讲考试不好没脸见人,这样无形中给学生施加了比较大的心理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快乐成长
作者:李红新
来源:《新一代》2013年第09期
摘要: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每个老师教书育人的关键。
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学困生;教育;转变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9-0126-01
教育过程中学困生现象是必然存在的,学困生的转化就成了从教者不可避免的问题。
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智力因素的学困生是难以转化的,即“三分天注定”,我们不否认有部分学生的先天素质不够,这是我们无法更改的。
然而“七分靠打拼”后天因素是我们必须探讨的。
学困生形成的后天因素很多,如方法不当,基础差,上课听不懂;身体差,缺课多。
有的厌学,缺乏毅力,自动放弃,家长不管;和家长或教师对立,产生逆反心理而赌气不学,逐渐掉队。
学困生产生最不可忽略的一种原因是家庭因素,家长作为学生的启蒙老师,家庭作为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它给予学生的影响是无声和厚重的,有的家长打骂孩子,时间长了,他们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怨恨久积于心,慢慢放弃了学习,有的不打但语言的折磨不断,精神长期得不到舒缓也会让他们讨厌学习。
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这种家庭教育环境下的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自暴自弃,逐步沦为学困生。
所以转化学困生要有家长的协助,多对学生家长进行指导,以矫正家庭教育的误区。
我教的这届学生里有个男孩,看长相属于聪明伶俐的,但看成绩吓一跳,基本属于在小学就被老师放弃的,经常犯错,还有一种看破世界的心里,我看了他的简介,知道他是离异家庭,与父亲一起生活,母亲一栏是空白,开学初要填写家庭的相关信息,我让他把母亲的姓名单位填上,他一概说不知道,有一次因为与父亲发生了争执,离家出走,他的亲人全部出动找他,并在电视上做了寻人启事,几天后他回到了教室。
于是我请他的父亲到校,和他谈了孩子的事情,他父亲说:“在他很小的时候他们就离婚了,这么多年也不让他母亲见孩子,慢慢就失去了联系。
”我说:“你和他妈妈过得不好,有离婚的权力,但不是孩子的错,他妈妈永远是生他的那个人,没必要让孩子仇视她,一个说反复咒骂自己母亲死了的孩子,心里一定不是快乐的,你们大人的窄小度量,成就了你孩子今天的仇视心理和厌学……”我明确指出了他父亲的错误做法,最后我看到一个成年男子不停地搓着双手,说他从来没想过这些对孩子的影响,最后我告诉这位辛苦付出内心焦急的父亲:“你的孩子仇视你和所有的亲人,在这世界上感觉不到爱,你这么在乎他,为什么不告诉你的孩子你是最爱他的那个人,因为在乎,所以才会责备他,埋怨他的不争气……你要让孩子真实地感觉到,什么时候你都是他的坚实后盾……。
谈话后的一个月,我问他:“你爸爸现在对你好吗?”他腼腆又幸福地点头,更让我高兴的是在初一下学期的班会谈谈自己的变化与成长,我随意叫他说说,他说了让我吃惊的话:“我的学习
进步虽然不大,但我的生活有了很多改变,我不再憎恨父母了,我妈现在经常给我打电话了……”在学期末的家长会,他父亲上班,特意叫他大伯来开的家长会,结束时特意跑来问我:“是不是学习比以前进步了?”我说:“是的,但他最大的进步应该是心理上的。
”他大伯说:“是的,我都知道,真是谢谢你。
”我想他的转变让代家的每一位成员都高兴地感觉到了,在期末考试中他数学和英语不及格外,其他的科目全都及格了,我想对一个小学就厌学的孩子来说,这也是很大的进步了。
我也很高兴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不再用憎恨的眼光看待亲人,那他就会不憎恨这个社会,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
在教育中,我们提倡人本主义的学生观与教育观,快乐成长是“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每一个人都有成长的权利,教育要为了每一位学生;健康成人是教育成功的基本要求,学校教育“德育”为先就是让孩子们健康成人;至于自觉成长,如果成长成人教育扎实搞好,成绩是自然而然的回报,你的学生想成绩不优秀都不行,所有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学生成绩上的做法,都是“教师功利主义”的结果。
我喜欢的一句话是:“智力不等于成绩,成绩不等于成功,成功不等于成就,成就不等于幸福,幸福不等于人生。
”
学困生的转化,要掌握学生的心理,了解成因,借助师生双方互相信任的人际关系,才能把他们的心结解开。
对学困生的教育要因人而异,有时同他们讲大道理,介绍学习方法,是不起作用的,常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不是一种泥塑效应,而应当是一种根雕效应。
”我们的学生不是一块泥巴,你想把它捏成什么就是什么,我们的学生如同树根,精湛的艺术家会根据他原本的形态去赋予他新的生命,我们经常讲的教育要因势利导,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只有走进每个学生心灵,才能找到解决他问题的关键。
随着教龄的增长,我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地转变,我认为: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首先应该考虑的是他在学校能否能快乐成长,快乐生活。
在快乐成长的过程的基础上是否能让其身心健康发展,形成健康的独立人格,养成良好习惯。
在和谐的环境中,快乐生活,快乐成长,学校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
所有成材都是学生内因追求的结果,也就是说,成功的学生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学出来的,教师只是在为其提供一种帮助。
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
如果我们在分析学生“厌学”的原因时,不反思我们对学生“快乐成长”、“健康成人”的教育,那我们就是空谈,评价学生时,成绩不是唯一,但是成绩是唯一不能丢掉的评价条件。
造成学生在课堂上不快乐心理的原因错综复杂,我们对学生不但要有爱心,还要有爱的艺术,繁体字的“爱”,一是中间有“心”,二是下端有“友”。
这说明我们对待学生要以朋友平等的方式用心去输导。
对学生不仅要有爱心,还要有耐心,更要要有宽容之心。
因为学生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只要教师能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用心去对待学困生,相信绝大多数的学困生是会有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