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债务偿还策略的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风险暴露及化解对策研究——基于云贵两省横向比较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风险暴露及化解对策研究——基于云贵两省横向比较

经济级横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风险暴露及化解对策研究•基于云贵两省横向比较陈黎摘要: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四万亿救市”政策促使大量平台类公司涌现,致使政府直接或间接承担的债务急剧上升。

云贵两省毗邻的地理位置、相似的经济发展现状使二者成为横向比较的合理对象。

本文通过大量统计数据整理发现,云贵两省在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债务风险暴露及风险成因方面高度相似,并比较了两省采取的包括存量隐性债务置换等有效债务化解方式,提出合理政策建议。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暴露;风险成因;风险化解;对比研究中图分类号:F812.5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20J1315):基于云南省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测度及化解对策实证研究。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滇池学院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各地政府财政收入锐减,政府投资所需金额远远不足,以银行贷款、地方政府为债务主体发债及平台公司为主体发债等成为主要筹资方式。

2015年预算法规定,发行地方政府债务是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唯一合法渠道,故除地方政府债(显性债务)以外的,由政府及其部门、平台类公司、事业单位等为主体以其他方式筹措的,最终由财政性资金兜底或以未来财政支岀偿还的资金均归为隐性债。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意见》进一步指岀,地方政府在法定政府债务限额外,以任何形式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借的债务均视为隐性债务。

由于隐性债务发行特殊性及数据难以获得,现行文献中主要用城投债等特殊划分的隐性债务作为参考指标。

云贵两省同属西南片区,且两个省份的GDP增速和地方政府债务增速及负债率有很大程度相似性。

既往文献侧重于独立研究各自省份的状况,缺乏横向比较,且对隐性债务的分析较少。

云贵两省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及债务风险暴露有哪些共同点及差异性?债务风险形成原因是否存在共性?可否相互借鉴债务化解方式?本文将从上述角度进行具体阐述。

一、云贵两省债务规模及债务风险分析1.云贵两省近五年经济增长情况。

江苏省分地区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分析及对策

江苏省分地区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分析及对策

江苏省分地区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分析及对策江苏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大省,其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一直居于全国前列。

随着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逐渐凸显,不少地方政府深陷债务危机之中。

作为江苏省这样一个地方经济发达的省份,其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江苏省分地区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江苏省各地方债务状况分析1.苏南地区苏南地区包括南京、无锡、常州等地,是江苏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由于其地处长三角经济区的核心地带,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人才,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居于全省前列。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地方政府债务也在不断增加。

根据江苏省财政厅发布的《江苏省政府债务审计报告》,苏南地区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多数地方政府债务率超过了警戒线,甚至已经进入了风险区域。

这主要是由于地方政府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大量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导致债务规模不断膨胀。

2.苏中地区苏中地区包括扬州、镇江等地,虽然相对于苏南地区来说发展速度稍慢,但同样也面临着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一方面是由于其地处长江经济带,充分利用长江资源,加速发展,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地方政府为了提高城市化水平,进行了大量投资。

据统计,苏中地区各地方政府债务率在近年来一直呈现上升态势,债务风险不可忽视。

3.苏北地区苏北地区包括南通、连云港等地,虽然相对发展水平较低,但同样也存在着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逐渐实施,苏北地区各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投入,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导致债务规模不断增加。

江苏省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依然比较严重。

根据《江苏省政府债务审计报告》,截至目前,江苏省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已经超过了3万亿元,债务率在50%左右。

1.经济发展需要推动:地方政府债务主要是为了推动经济发展而产生的。

随着产业发展速度的加快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政府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进行大量投入,从而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 全 国来 看 ,我 国地 方 政 府 债 务 的规 模 超 过 其 债 务 偿 还 能 力 的市 县级 地 方 政 府 还 不 在 少 数 ,且 数 量 呈 现 出 上 升 趋 势 。 由 于 我 国各 级 地 方 政 府 在 G D P 收入 与 财 政 收入 上 的差 异 相 对 而 言 比较 明显 ,而 G D P 和 财政 收入 较 低 的地 区往 往 更 为 迫 切 地 需 要 发 展 本 地 经 济 ,就 导 致在 一些 相 对 落 后 地 区所 借 债 务 的总 量 虽 不 及 发 达 地 区 ,但 负 债 率 、偿 债 率 和债 务 率 三 个 指 标 却 远 高 于 经 济 较 为发 达 的地 区 ,这 就 导致 了我 国局 部 地 区 的债 务 规 模 大 大 超 出该 地 区 的偿 还 能 力 。 ( 二) 债务资金使用不合理 根 据 黄 金 法 则 ,政 府 债 务 资 金 应 该 投 于 公 益 性 项 目与 政 府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项 目,不 能 投 于 市场 竞 争 性 项 目建 设 经 常 性 支 出 和 。我国很 多地方政府债务 资金在使用 上存 在诸 多不合理 ,表 现 在 :一 是 举 债 资 金 用 于 事 业 单 位 和 国 有 企 业 的 下 岗工 人 安 置 。 二 是举 债 资 金用 于 维 持各 级地 方行 政 管 理 的 开支 ,例 如 发 放 工 资 、弥 补 经 费不 足等 。三 是 举 债 资 金 用 于 扶 持 效 益 低 下 的 国有 企 业 ,没 有从 根 本 上解 决 企业 的效 益 问题 , 只是 缓 解 其 资 金 压 力 。 这 些 资 金 的投 向都 没 有 产 生 相 应 的效 益 ,不 具 备 偿 债 能 力 ,而 且还 会加 大 地方 政府 的偿 债压 力 。 ( 三 )债务偿还机制缺陷明显 我 国地 方 政 府 债 务 的偿 还 机 制 有 着 诸 多 问题 ,对 于 债 务 的 托 拖 欠 也 十 分 普 遍 。 一般 而 言 ,在 出现 拖 欠 情 况 时 ,地 方 政 府 就 必 须 将 已 有确 定 用 途 的 预算 资金 挪 用 来 偿 还 到 期 债 务 ,打 乱 资金使用计划 ,出现拆东墙补西墙 的不 良状况 ,这加重 了地方 财 政 负 担 ,而且 还 加 大 地 方 政 府 债 务 的风 险 。这 类 现 象 在 县 级

国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经验比较与借鉴

国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经验比较与借鉴

国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经验比较与借鉴财政部预算司国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综述20 世纪80 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膨胀。

各国基于自身的国情背景,分别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举债权限与举债方式据统计,世界53 个主要国家中,有37 个允许地方政府举债。

大多数国家规定,只有联邦政府或中央政府可以举借外债,地方政府通常只能举借内债。

绝大部分国家要求地方政府在举债时必须遵守“黄金规则”,即除短期债务以外,地方政府举债只能用于基础性和公益性投资项目。

各国地方政府举债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二是向金融机构借款,但一般都要求地方政府不得向其所属金融机构借款。

发达国家地方政府举债方式倾向于发行债券或银行借款。

美国地方政府主要通过发行市政债券举债,辅之以银行借款和融资租赁。

美国市政债券分为一般责任债券和收益债券。

一般责任债券是以发行机构的全部声誉和信用为担保并以政府财政税收为支持的债券。

而收益债券则是与特定的项目或是特定的税收相联系,其还本付息来自于特定项目的收入。

发行方式主要有公募和私募两种,投资主体则主要有个人投资者、货币市场基金、共同基金、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封闭式基金以及其他投资者。

在日本,地方公债是日本地方债券制度的主体,是地方政府直接发行的债券,主要用于地方道路建设、地区开发、义务教育设施建设、公营住宅建设、购置公用土地以及其他公用事业。

地方公共团体不能随便发行地方公债。

法国地方政府的债务几乎全部来源于银行,很少发行债券。

发展中国家更倾向于由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提供直接或间接的长期贷款,如印度地方政府从中央政府贷款所占份额一直较高,目前各邦对中央负债已由20 世纪50 年代占邦债务总额的50 %上升到75 %。

二、债务管理模式由于各国宪法、法律和财政制度要求不同,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行政控制力度差异较大,财经状况和金融市场成熟程度不一,因此,各国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举债控制的模式多种多样。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现在 中央政府 对地 方债 的 发行进 行 严格 的管理 上 。
借款进行有效的调控和协调。 经 历 近一个 世 纪 的历 史进 程 发展 ,澳 大利 亚对
地 方政 府债 务监 督 管理 已经进 人 比较 成熟 的市 场化
运 作 阶段 。其经 验 主要包 括 以下 几方 面 : 1 通 过市 场 引导融 资 活动 。澳 大利亚 对地 方政 .
具体 包括 两方 面 : 1 对 地 方政 府债 券 的发行 实行计பைடு நூலகம்划 管理 。 战 . 二 后 日本 中央政 府 ( 主要 由大 藏省 和 自治省 ) 年都 编 每
制地 方债 计 划 , 包括 发 行总 额 、 种用 途 、 行方 式 各 发
府借 款融 资 的监督 管理 ,在 很 大程度 上依 赖 于规范 的金 融 资本市 场规 则对 整 个借 款融 资活 动 的引导 。 此外 还有 地方 各 州政 府 的支持 与合 作 ,以及 借款 委 员会 的综 合平 衡 和宏 观调 控 。 2 强化 市场 监管 。 用综 合报 告制 度并 对市 场 . 采 竞 争 规 则 实 施 监 管 ,而 不 是 仅 仅 进 行 数 量 上 的控 制 。市 场经 济规 则 作为更 为 行之有 效 的财政 监 管方 法 取代 了政 府行 政性 的直接 管制 。 3 建 立诚 信机 制 。标准 普尔 公司 等 国际知 名 的 . 信 用评 级 机构 为各 级政 府提供 了客观 、 公正 、 平和 公 公 开 的信 用评级 服 务 。这样 一种 制度 设计 ,为各级 政府 重视 并追 求一 种理 想 的信用 等级 ,提 供 了 比较
2 健 全 的债 券 市场机 制 。随 着时 间 的推 移 , . 美
国市政债券市场形成 了三个重要的机制 : 1信用评 () 级制度 ;2信息披露制度 ;3私人债券保险制度。 () ()

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收支政策的比较分析

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收支政策的比较分析

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收支政策的比较分析在中国政府的财政管理中,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有着重要的角色。

中央财政管理主要包括财政预算、征税和国家债务等方面,而地方财政则涉及到土地财政、地方税收和政府出资等方面。

本文将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政策入手,进行比较分析。

一、财政收入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税收、国有资产收益和债务等方面。

而地方政府则主要依靠土地利用收益、地方税收和政府出资等方面。

可以看出,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相对较为稳定和多元化。

在税收方面,中央政策推出的各种税收政策会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产生影响。

例如,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数增加,地方政府的个人所得税收入就会随之增加。

此外,中央政策维护国家经济稳定的能力也更强,通过宏观调控手段来稳定市场,进而实现经济繁荣,也为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提供了保障。

而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其财政收入素质的高低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更多地取决于地方政府的税收管理和政府出资情况。

就税收管理而言,地方政府需要开展预算管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和税收增长规划等工作,以确保税收收入的稳定和高效。

而政府出资则包括政府购买服务、政府采购、基础设施以及地方财政自有资金投入等,它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长的最大来源之一。

二、财政支出中央政府的财政支出包括政府采购、社会福利、对外援助、公共安全、军队建设等方面。

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则主要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以及环保等方面。

可以看出,中央政府的财政支出更多地集中在国家级行政单位上,而地方政府则更多地关注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在政府采购方面,虽然中央政府的规模更大,但由于地方政府的自主权较高,地方政府也有较大的议案上传和议案公开的权利,因此在选定供应商、欠款追收、财务核对等方面,地方政府相对更加灵活和主动。

至于支出效率,则由于资金来源及用途不同而异。

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国家层面的重大工程和项目得以顺利进行,而地方政府则由于金融条件有限,工程的进度和规模往往受到较大的制约。

国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模式:比较与借鉴

国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模式:比较与借鉴
国外 许 多 国家 尤其是 发 达 国家 具有较 长 的地方
金融 危机 爆发后 , 扩大 内需 , 持 我 国经 济平 为 保
稳 较快发展 , 国家 实施 了 4万 亿投 资计 划 。但 在 这 项 投资 中 , 中央 政府 仅 占 1 2 . 万亿 , 余 的 2 8万亿 其 .
则需 要 由地 方各 级 政 府财 政 从 各 种 渠道 进 行 筹 集 。
财政 风 险的核 心 。 因此 , 必要 学 习和借 鉴 国外防 范及化 解地 方政 府 债务风 险 的成功 经验 , 而积极慎 重地 有 从
解决好我 国的地方政 府债 务 问题 。本文 通过对联 邦 制 国 家( 美国和 澳 大利 亚) 单一 制 国 家( 、 日本 和 法 国) 以 及 欧盟各 成 员 国的地 方政 府债 务管理 经验 进行 分析 与比较 , 而得 到 一些启 示 , 进 这将 对 我 国地 方政 府债务 管
各 自的政 府债券 , 集一 部分财 政资 金 。 筹 ( ) 国模 式 一 美 在美 国, 市政 债 券 是美 国地方 基 础 设施 融 资 的
国地方 投融 资平 台 负债 超 过 6万亿 元 , 中地 方 债 其 务 总 余 额 在 4万 亿 元 以 上 , 相 当 于 GD 的 约 P
5月 末 , 国地 方 政 府 的 负 债 超 过 5万 亿 元 ; 全 目前 中
美 国和 澳大 利 亚都 是联 邦 制 国家 , 都实 行 三级 财政体 制 , 即联邦 财政 、 州财 政和地 方财政 。三级财
政 各有 其相对 独 立 的财 税 制 度 和专 门法 各 自编 制 、 审批 和 执行本 级预算 。除 了联邦 政府 可 以发行债 券 筹集 资金 外 , 两国 的州 政 府 和地 方 政 府 也 可 以发行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国际比较与借鉴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是国家经济运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比较和借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从而更好地改进和完善自己的管理机制。

本文将从国际比较的角度出发,分析不同国家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情况,探讨其经验和启示,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经验丰富,其主要特点包括:一是政府债务管理法律、制度和规范相对完备,镶嵌在国家法律和政治体系之中,保障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工作有序、规范和有效进行;二是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方式多样,包括政府债券、项目融资、银团贷款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了市场机制,满足了地方政府多样化、多层次的融资需求;三是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和公开度,相关信息公开制度健全,市场化程度高,投资者和社会公众能够及时了解地方政府债务情况,增强了市场监督和舆论监督。

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经验可以为我国提供启示,一是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确立债务管理的法律地位和制度规范,加强对债务融资的监管和风险防范,保障债务管理工作有序开展;二是发展多元化的债务融资渠道,培育和壮大债券市场,提高债务管理的市场化程度,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债务融资,降低融资成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三是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建设,建立健全的债务信息公开制度,向社会公众和投资者公开地方政府债务情况,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提高债务管理的社会公信力,增强市场监督和舆论监督。

二、德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国际比较德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注重风险防范和短期融资与长期融资的平衡。

其主要特点包括:一是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具有严格的风险控制和评估机制,注重债务融资的可持续性和偿债能力,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保障债务管理工作的安全和稳健进行;二是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注重短期融资与长期融资的平衡,支持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满足了地方政府不同时间段、不同用途的资金需求;三是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完备,监管机制健全,有关部门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和债务偿还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估,保障了政府债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现存问题及解决对策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现存问题及解决对策

ACCOUNTING LEARNING183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现存问题及解决对策文/王娟摘要: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越来越引起经济和财政理论界的关注,同时也引起了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本文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实际工作的角度,讨论了对地方政府债务的认识,阐述了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的问题,并尝试着提出了一些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题;措施一、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现存问题(一)债务管理不到位就目前而言,地方政府在债务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没有有效的管理措施来应对,管理存在不到位的情况。

例如在处理融资问题时,地方政府会从多个平台获取资金,由于债务管理不到位,政府举债规模扩大,财政压力增加。

举债主体的增多也是其管理不到位的体现,这给债务的偿还带来了巨大压力。

又如在债务危机的预警方面,政府没有形成有效机制,管理上比较混乱,不能够为债务问题的解决提供帮助。

(二)债务偿还机制不完善目前,因缺乏有效的债务偿还机制,使得政府债务偿还的动力明显不足,使得政府拖欠各款项的现象普遍。

例如有的县级政府,在工程完工之后,没有在期限内发放工程款,社会影响不好。

在拖欠款项后,有的地方政府会把已经规划好的资金去偿还欠款,这就无法落实资金使用计划,造成财务风险,不利于财政收支平衡。

政府的债务偿还需要有效的制度来约束,这样才利于解决财务问题。

(三)预算实施项目没落实对地方政府来说,要想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就必须从编制财务预算计划入手。

现阶段很多地方政府在编制预算计划做的比较好,然而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

主要原因有几方面,一是预算计划与现实脱节,预算项目的资金规划不合理,没有考虑到政府债务偿还和突发问题处理的预留资金。

第二是由于有的地方政府没有进行有效的债务管理,没有合理安排好欠款的偿还时间,资金使用管理机制欠缺,从而扰乱资金的使用计划。

以上种种,使项目建设资金上出现问题,难以预算实施项目。

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一)强化债务风险评估体系强化债务风险的评估是降低债务问题发生几率的重要措施。

各地政府债务规模及风险分析

各地政府债务规模及风险分析

各地政府债务规模及风险分析作者:李宁来源:《债券》2014年第03期摘要: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正在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主要依据有关部门公布的审计数据,对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规模及风险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并就如何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地方政府性债务流动性风险地方融资平台市政债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快速增长。

审计署公布的《2013年第32号公告: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政府性债务余额约30.3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性债务总计17.9万亿元。

在地方政府性债务中,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9万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7万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4.3万亿元。

相较2010年底,省、市、县地方三级政府性债务增加近7万亿元,年化复合增长率为21.7%。

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政府性债务即将进入偿债高峰期。

根据审计署报告的数据计算,2014年到期需偿还的债务约占20%。

因此,今年地方政府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其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新特点实际上,2011年审计署就对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过一次全面审计1。

与2011年的审计相比,2013年的审计范围更广,面向了全国31个省和5个计划单列市、391个市、2778个县和33091个乡。

通过对这两次审计数据的比较,可以发现地方政府性债务呈现出以下几个新特点。

(一)举债的政府层级下移从政府层级看,省级、市级、县级、乡镇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分别为17780.84亿元、48434.61 亿元、39573.60 亿元和3070.12 亿元;市县债务占比超过80%。

省级债务中大多是或有债务;就全部债务而言,省级债务的份额与县级债务相当,而市级债务的规模仍然是最大的。

省、市、县三级债务合计17.5万亿元,较2010年底增长了63.5%。

其中,县级政府性债务增长最快,增幅达到77.3%,年化复合增长率为25.8%。

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1.1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现状根据审计署的审计结果,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8 859.17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6 655.77 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43 393.72 亿元。

根据近年来地方政府性债务在举债主体和融资方式上出现的新情况。

在这次审计中,在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中,包括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为其他单位提供担保形成的债务383.52 亿元;在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中,包括了地方政府通过国有独资或控股企业、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等新的举债主体和通过BT(建设-移交)、融资租赁、垫资施工等新的举债方式为公益性项目举借,且由非财政资金偿还的债务19 730.13亿元。

我国与一些国家的政府债务不同,我国政府债务主要用于消费性支出不同,我国的政府性债务主要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条件改善相关的项目建设,大多有相应的资产和收入作为偿债保障。

目前,国际上对政府性债务负担状况尚无统一评价标准,参考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通常做法,通过比较负债率、政府外债与GDP (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债务率和逾期债务率等指标,对2012 年底8我国政府性债务负担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国政府性债务各项风险指标均处于国际通常使用的控制标准参考值范围内,风险总体是可控的。

但是相对目前来说,规模仍然是很大,增长速度很快,部分地方和行业债务负担较重等等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1.2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的特点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规模大。

如果按照2010年的增长速度,2012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估计已经达到GDP的29%,远高于1996年的3.4%。

相比之下,日本的政府债务虽已相当于GDP的200%,但其中地方政府债务与GDP的比例近期一直在40%附近波动;美国同样是联邦政府债务较多,而地方政府的债务率比较低。

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率比日本稍微低一点,比美国高得多。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分布及风险化解思路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分布及风险化解思路
从债务率(债务余额与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的比率)角度来看,国家审计署抽样调查的 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大体反映了全国的平均水平。6 月 10 日,国家审计署公布《36 个地 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显示,36 个地方政府本级中,有 10 个地区 2012 年政 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超过 100%;如加上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有 16 个地区债务 率超过 100%。根据我们的测算,2012 年末,全国各级地方政府的总体债务率为 102.1%。
2013 年 8 月 8 日
民 生 证 券研究院
宏 观 经 济研究中心
管清友 高级经济学家 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总经理 电话:(8610)85127430 邮箱:guanqingy ou@msz
李衡 宏观分析师 执业证号:S0100513020001 电话:(8610)85127658 邮箱:liheng@
8 月 1 日,国家审计署启动对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政府性债务的审计。分析地 方政府债务结构,有利于理解该举措的意图以及未来的政策取向。
一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及其分布
我们把地方政府债务分为两部分:一是可以根据公开数据测算的显性债务,主要包括
平台贷、城投债、信托以及中央代发地方债;二是公开数据不可获得、难以统计的隐性债
2012 年末,地方政府显性债务余额 14.0 万亿元,其中平台贷款 9.2 万亿元,城投债 2.5 万亿元,地方政府债 0.7 万亿元,基础产业资金 信托 1.7 万亿元。根据 36 个地方政府新增隐性债务数据推算, 2011-2012 年,全国各级地方政府新增隐性债务(包括垫资施工、BT 等)4905 亿元。2012 年末,全国各级地方政府全部债务余额 14.5 万 亿元,债务率(债务/综合财力)102.1%。

中国怎么化解债务(3篇)

中国怎么化解债务(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债务风险防控,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力求化解债务问题。

本文将从政策背景、主要措施和实施路径等方面对中国化解债务进行深入分析。

二、政策背景1. 债务风险上升: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上升。

截至2020年底,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超过30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50%。

2. 经济结构调整: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国政府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但在此过程中,部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凸显。

3. 财政收入下降:受疫情影响,部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下降,加剧了债务风险。

4. 国际环境复杂: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摩擦加剧,对中国经济和债务风险防控带来挑战。

三、主要措施1. 调整债务限额:为防范债务风险,中国政府逐步调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严格控制债务规模。

2018年起,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实行“余额管理”,即当年债务限额不超过上年余额。

2. 优化债务结构:推动地方政府债务期限结构合理化,降低短期债务占比,提高长期债务占比,降低融资成本。

3. 推进债务置换:通过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置换部分存量隐性债务,降低融资成本,缓解债务压力。

4. 强化债务监管: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体系,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控和管理,防范债务风险。

5.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加大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投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6. 发展实体经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化解债务提供有力支撑。

7. 推进市场化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政府投融资体制,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率。

四、实施路径1. 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化解债务的目标、原则和路径,为实施路径提供法律保障。

2. 完善债务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监管机制,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控和管理,防范债务风险。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及分析.doc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及分析.doc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及分析为刺激消费促进内需有效拉动经济增长,我国是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各级政府都相应的增加了债务规模,但是由于地方政府过分追求政绩工程,通过债务来弥补政府收支缺口,已成为解决地方财政的主要选择。

对债务的认识不当,从而造成债台高筑,负债累累。

但是这只是将现时的财政缺口推迟到未来某个时期,不仅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反而当债务规模发展到超过地方政府能承受的范围时,政府的信誉、地方财政的可持续发展、金融及房地产经济、宏观经济稳定将受到不可预期的沉重打击。

1地方政府债务现状截至X X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亿元。

从举借主体看,融资平台公司、政府部门和机构、经费补助事业单位是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主要举借主体,分别举借亿元、亿元、亿元。

地方政府举债基本构成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银行贷款为亿元,占举债资金总额亿元的%,这是地方政府举债的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渠道;负有偿还责任债务BT债务为亿元、负有偿还责任债务发行债券为亿元,这三种举债方式是政府债务的主要来源。

地方政府债务资金投向债务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项目,在已支出的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亿元中,用于市政建设、土地收储、交通运输、保障性住房、教科文卫、农林水利、生态建设等基础性、公益性项本目的支出亿元,占%。

其中,用于土地收储债务形成大量土地储备资产,审计抽查的34个重点城市2本级截至XX年6月底储备土地万公顷。

地方政府债务还款期分析从未来偿债年度看,XX年7月至12月、XX年到期需偿还的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分别占%和2189%,XX年、XX年和XX年到期需偿还的分别占1706%、%和%,XX年及以后到期需偿还的占%。

2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指标体系按地方政府债务分类角度从地方政府的债务分类的角度来确定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指标,主要包括显性债务与隐性债务、直接债务与或有债务。

评估标准则是对不同类型的债务的依存度、负担率、偿还率、逾期率等进行计算后与临界值进行比较。

地方政府负债初探

地方政府负债初探

(U) 方政府 负债存在 多头管理 , 自为政 , . 地 - 各 债务不 清 ,
调控 不 力 等 问题
目前 , 了财政部 门管理一部分政府 的 内、 债外 , 有 除 外 还
大量债务体现在 政府 的其他 部 门。政府 部 门直 接或 间接 成
将引发地方财政 支付危 机。一方 面将 会大 大限制 地方 政府
政府 的可 支配 财 力 。
设施建设和城市改 造步 伐 , 争取早 日启 动项 目, 对部 分企 仍 业与银行签订 的贷款合 同提 供 了担保或 承诺 函。这些 负债
尽管不是地方政府 的现实 负债 , 但一旦项 目效益不好 出现 问 题 , 中相 当一 部分 必然 要 由地 方政 府 承 担最后 的清偿 责 其 任 。一般来讲 , 直接 负债 政府 可 以控制 , 间接负 债政府 很 但 难控制 , 间接 负债对 财政 构成 了 巨大 的潜在 风 险。再 则 , 由 于 目前地方政府举 债属 于非 法或违 规行 为 , 因此 , 各级 政府 在举债问题上大都巧借名 目。地方 政府负债 风险一旦形 成 ,
( ) 务 人 缺 乏 偿 债 意 识 三 债
( ) 一 转轨 时期 地方政 府过 于庞大 的事权 与有限 的财权
之 间 的 矛 盾 , 形 成 地 方 债 务 风 险 最 主 要 、 是 最 根 本 的 原 是 也
因 []
因缺乏必要 的偿债制约 机制 , 部分债 务人使用地 方政府 负债资金却忽视承 担还 款义 务。原 因是 一些 用 款单位认 为
二 、 方 政 府 负债 形成 的 原 因 地
为债 务主体 , 举债 、 担保 、 资金使用 、 偿债 均缺 乏有效 的约束
机制 。债务分散管理这种状况 , 必然导致 地方政府 对总 的债

地方政府债务绩效评价主流方法科学总结及对比

地方政府债务绩效评价主流方法科学总结及对比

地方政府债务绩效评价主流方法科学总结及对比【摘要】我国全面实施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以来,绩效导向下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要求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绩效评价,地方政府债务绩效评价方法选取及科学使用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

本文基于文献计量方法,采用2004~2019年CNKI 数据库相关文献,结合Citespace 软件生成地方政府债务绩效评价方法等相关文献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对现有地方政府债务绩效评价主流方法进行归纳。

将地方政府债务绩效评价方法测算过程分为指标设计、实证分析、测算结果三个阶段,对比不同地方政府债务绩效评价方法每个阶段的特点,并总结各主流方法的优缺点,以为不同角度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研究匹配合适的方法。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绩效评价;文献计量;方法对比【中图分类号】F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994(2021)02-0124-6金荣学(博士生导师),董浩然【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政府债务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研究”(项目编号:15JZD02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反腐、公共权力约束与预算制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5BJY139);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项目“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以财政学学术型硕士培养为例”(项目编号:YZGG20190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交叉学科创新研究项目“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722019JX001)【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武汉430073一、引言受国内外形势影响,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我国及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发展。

地方政府债务作为重要的政策工具,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2015年,《预算法》规范了省级政府发债权,地方政府通过发行政府债券融资,将资金用于城市建设与民生发展等方面,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也缓解了财政资金压力。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迅速扩张,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也迅速加大。

周口债务化解(3篇)

周口债务化解(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凸显。

周口市作为河南省下辖的一个重要地级市,也面临着一定的债务压力。

为维护经济稳定发展,周口市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化解债务风险。

本文将从债务现状、化解措施、成效分析等方面对周口市债务化解进行探讨。

一、债务现状1.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根据周口市财政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周口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XX亿元,同比增长XX%。

其中,一般公共预算债务XX亿元,专项债券债务XX亿元。

2. 债务结构从债务结构来看,周口市债务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政府性基金债务: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占比约为XX%。

(2)一般公共预算债务:主要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占比约为XX%。

(3)专项债券债务:主要用于交通、水利、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占比约为XX%。

3. 债务风险尽管周口市债务规模逐年增长,但总体风险可控。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债务偿还能力较强:周口市财政收入逐年增长,债务偿还能力较好。

(2)债务期限结构合理:周口市债务期限结构较为合理,中长期债务占比较高,短期债务风险较低。

(3)债务融资渠道多元化:周口市债务融资渠道多元化,包括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

二、债务化解措施1. 优化债务结构(1)降低政府性基金债务占比:通过调整预算分配,优先保障民生领域支出,降低政府性基金债务占比。

(2)控制一般公共预算债务规模:严格控制一般公共预算债务规模,确保债务规模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3)加大专项债券发行力度:合理利用专项债券资金,支持重点领域和项目建设。

2. 优化债务融资渠道(1)拓宽融资渠道:鼓励企业通过股权融资、债券发行等方式进行融资,降低对银行贷款的依赖。

(2)优化债务期限结构:合理调整债务期限,降低短期债务风险。

(3)加强债务风险管理: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对高风险债务进行集中监控和处置。

3. 优化债务偿还能力(1)提高财政收入:加大税收征管力度,提高财政收入,增强债务偿还能力。

地方政府发债模式比较研究

地方政府发债模式比较研究

盟Q!!Q:2Q!垒壹堡型堂2Q!垒二!Q地方政府发债模式比较研究口杨杰(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摘要:2011年,我国地方政府开始试点自行发债。

2014年,开始了自发自还试点,又向”自主发债”迈了一大步,标志着我国我国地方政府举傍融资方式,正在由主要依靠融资平台向主要依靠地方政府债券来融资转变。

比较研究不同时期地方政府的发债模式,有利于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各种发债模式,为我国顺利过渡到理想的”自主发债”模式提供实践经验。

关键词: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债券:发债模式一、自发自还试点概况责任;在发行方式上,前者由中央代理发行,后者由地方政府自行发行,201 1年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以来,为我国推进更广泛的地方债强化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性:偿债机制上,”自发自还”模式由地方政府自发行试点、建立更为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制度等方面积累了宝贵行组织还本付息,完全由地方政府承担偿还责任,而不再由财政部来代的经验,满足了地方政府一定的融资需求,缓解了地方政府巨大的偿债办还本付息,其融资成本的高低,将直接和地方政府自身的信用评级和压力。

但是,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定问题,如发债主体和偿财政状况挂钩;在债券发行额度【二,始终都是由中央来决定限额。

”自债主体不完全一致,各地信息披露仍然较为模糊等。

在此背景下,经国发自还”与”中央代发”相比,各方面自主性都有所增强,有利于发债经验务院批准,2014年上海等十个省市开始试点自发自还。

①的积累。

2014年5月21日,财政部印发(2014年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表2地方政府债券代理发行规模点办法》,经国务院批准,共有10个省市纳入到试点范围,除了上海、浙200,年201 0年a011年20I2年20I 3年2014年江、广东、深圳、江苏、山东等6个此前已经试点自行发债的省市外,还有北京、青岛、宁夏、江西4个省市。

地方政府债券试点改革,首次有中发债总规模(亿元) 2000 2000 2000 25 D0 3500 4000西部省份入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政府债务偿还策略的比较分析
作者:王耀晨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7年第04期
摘要:由于分税制改革的进行,造成了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不相匹配的情况,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下放事权,使得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多于财政收入,地方政府发行地方政府债务可以筹集资金,有效解决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不匹配的问题。

地方政府债务可以通过债务置换、PPP合作等策略进行偿还,降低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解决地方政府债务的偿还问题。

关键词:地方债;风险管理;偿还机制
一、债务置换策略
1.债务置换定义
债务置换策略指地方政府通过发行新的债券来换回之前地方债务持有者手中的即将到期的老债券,是地方政府解决地方债务危机的策略之一。

老债券的持有者之所以愿意进行地方政府债务的债务置换的原因是投资者手中持有的老债券很可能出现无法偿还的情况。

债务置换不是量化宽松政策,量化宽松政策为在市场中购买中长期国债,增加市场中的货币供给,是一种货币政策,而债务置换是一种财政政策。

2.地方债债务置换的积极效应
第一,进行地方债债务置换是将投资者持有的短期地方债置换成中长期的债务,地方债的总体规模没有扩大,只是延长了地方债的偿债时期,地方债额的总体风险没有因为进行债务置换而增加,总体风险得到控制。

第二,债务置换可以有效地解决地方债出现集中偿还的问题,避免政府在短时间内陷入无法偿还地方债的困境,通过地方债的债务置换,政府可以解决地方债的期限错配问题。

第三,地方债的债务置换可以提高银行资产质量。

地方政府债务主要为银行贷款和信托贷款,流动性较差。

如果将银行贷款置换成期限更长的债券,可以降低银行资产的存贷比,提高资产的流动性。

3.地方债进行债务置换的不足之处
第一,地方债的债务置换没有从实质上改变地方政府的资产和收入来源,仅仅是改变了目前地方政府债务的期限结构,只是延长了地方政府的还款时间,对于还债资金的来源没有明确改变。

第二,对于地方政府解决地方债的还债问题,债务置换与其说是解决策略,更像是解决地方债的短期应急机制。

地方债出现短期内集中还款的根本原因没有得到解决。

第三,债务置换具有一定的行政干预性质,以外部力量缓解地方政府短期还债压力。

投资者对债务置换视为无奈之举。

二、PPP合作策略
1.PPP策略定义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合作是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

PPP合作模式最早是由英国政府在1982年提出的。

PPP合作的主要投资项目为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或具有公益性的建设工程,不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

2.PPP合作模式的积极作用
第一,PPP合作模式可以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由于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地方财政的收入不能满足地方政府支出的需要,而地方政府需要提供大量的资金建设公共物品,这对地方政府的财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PPP模式为此提出了解决办法,鼓励地方政府与私营企业、民营资本进行合作。

第二,PPP合作可以转变政府职能,由过去的建设者转变成基础设施建设的监督者和管理者。

地方政府对社会资本进行监督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控制成本在一定的范围,避免资源浪费情况的发生。

第三,PPP合作模式可以解决政府失灵的情况。

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要对市场进行干预,使市场达到有效运作的状态。

3.PPP合作模式的不足之处
第一,地方政府承担的风险较大。

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风险的分配比例却是不均等的,政府承担的风险要远远大于社会资本的风险。

第二,法律意识淡薄使得PPP合作难以持续。

PPP合作模式对政府的官本位思想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无论是对政府还是对社会资本,项目的进行应该严格按照合同的规定,而非政府的政策指令。

第三,政府单方面存在违约的情况,如高速公路的建设是PPP合作的代表,但政府为了人们生活提供便利,提出节假日高速公路免收费政策,这样使得社会资本的投资收入受到影响。

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经营管理
对于经营性平台的管理,第一,将经营性平台转变成经营性质的企业,摆脱政府管理经营性平台的低效率,在没有实际业务的情况下,权利的随意使用甚至寻租行为都有可能发生。

第二,经营性平台依靠政府资金运营,大多处于亏损状态,没有发挥经营l生平台的经营资本创造投资收益的作用。

第三,经营性平台应该建立风险防控机制、信息披露机制和财务运行的监管机制,逐步形成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经营性平台的建设模式,促进地方经济稳步发展。

国家必须出台相关政策来应对地方财政风险,通过形成融资平台的风险预警机制,加强政府信息的披露制度以及财务运行过程中的监督机制等,进而保证融资平台健康运转,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

公开融资平台的债务信息,定期通报,将地方政府债务的收入纳入到预算管理体系,逐步的形成一套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规范制度,促进地方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四、结语
通过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在支持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改善民生以及应对亚洲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举债融资形成了大量优质资产,夯实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为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