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Laprade法重建膝关节后外侧角的初步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技术】膝关节后外侧结构损伤的治疗进展

【技术】膝关节后外侧结构损伤的治疗进展

【技术】膝关节后外侧结构损伤的治疗进展膝关节后外侧角(Posterolateral corner, PLC),又被称为后外侧结构(Posterolateral structure,PLS)或后外侧复合体(Posterolateral complex,PLC),其损伤可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造成膝关节不稳定及关节软骨退变。

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相关研究表明,PLC损伤不仅导致膝关节外旋、内翻以及胫骨后倒不稳定,对于前交叉韧带或后交叉韧带损伤的重建手术,如果忽略了后外侧角损伤的治疗,将会导致重建失败。

新近的研究对于膝关节后外侧结构的解剖和功能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对于膝关节后外侧结构损伤的治疗方案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膝关节后外侧角(Posterolateral corner, PLC),又被称为后外侧结构(Posterolateral structure,PLS)或后外侧复合体(Posterolateral complex,PLC),其损伤可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造成膝关节不稳定及关节软骨退变。

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相关研究表明,PLC损伤不仅导致膝关节外旋、内翻以及胫骨后倒不稳定,对于前交叉韧带或后交叉韧带损伤的重建手术,如果忽略了后外侧角损伤的治疗,将会导致重建失败。

新近的研究对于膝关节后外侧结构的解剖和功能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对于膝关节后外侧结构损伤的治疗方案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365医学网转载请注明一.应用解剖 365医学网转载请注明1.1 膝关节后外侧结构的分层 365医学网转载请注明在Seebacher等人的研究中,将膝关节后外侧结构分为三层,第一层包括外侧筋膜、髂胫束和股二头肌;第二层包括髌骨外侧支持带和外侧髌骨股骨韧带;第三层包括外侧副韧带(LCL)、腘肌肌腱复合体(POP-T)、腘腓韧带(PFL)、豆腓韧带(FFL)和弓状韧带(AL)。

改良外侧小切口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和VAS评分评价

改良外侧小切口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和VAS评分评价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 第25卷 第5期 IMHGN,March 2019,Vol. 25 No. 5 全髋关节置换术为骨科临床中治疗肿瘤、骨病以及股骨颈骨折等关节型疾病较为常用且较成熟的一种手术措施,该术式的临床疗效已获得广泛认可。

以往临床主要采用后外侧入路开展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虽然疗效肯定,但是该入路对患者的机体存在较大创伤,将危险性提升[1]。

为此有必要寻找出更有效的入路开展手术治疗。

本文主要分析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当中应用改良外侧小切口的效果,特选取部分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其详细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6例为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采用单双号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3)。

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照组男26例,女27例,年龄(53.39±4.74)岁,股骨颈骨折29例,股骨头缺血坏死24例。

观察组男28例,女25例,年龄(53.43±4.71)岁,股骨改良外侧小切口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和VAS评分评价马冉1 魏骐21菏泽海吉亚医院 274000;2单县中心医院,菏泽 274300通信作者:马冉,Email:hxbjwz@ 【摘要】 目的 评价分析改良外侧小切口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对VAS评分的影响。

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6例为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采用单双号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3),两组分别接受标准后外侧入路治疗和改良外侧小切口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髋关节功能以及疼痛情况。

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Harris评分、VAS评分分别为(8.93±0.46)cm、(91.35±1.06分)和(5.68±0.76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PCL

PCL

在这四组里,评分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关节镜辅助的双束重建胫骨inlay技 术
Arthroscopic assisted tibial inlay and double bundle technique
Noyes, Arthroscopy, 2003
DB PCL 重建术
最近的生物力学研究
生物力学上, 可能没有差异!!! SB = DB 在不同的屈曲角度
ERFTA (30°)
ERFTA (90°)
15°
11°


21°
26°


Group I : 无PCL损伤
Group II : PCL重建
S-J Kim, arthroscopy, 2003
改良克兰西技术
损伤了正常的动态稳定结构 改正习惯 股二头肌腱损伤 亚洲人下跪生活习惯
PLC的解剖学重建
没有被认可。
各种PCL重建的外科技术已经被开发
PCL重建术
急性PCL断裂修补术
Hughston, JBJS Am, 1980
应用 PBTB切开PCL重建术
Clancy WG, JBJS Am, 1983
关节镜辅助技术
Rosenberg et al. 1988
PCL 重建
双切口技术
伸膝装置损伤 需要第二皮肤切口
PCL重建
S-J Kim, 提出单切口技术
1993 IAA, 哥本哈根 1995 JOA, 横滨 1996 ESKA, 布达佩斯 1997, AAOS, 旧金山 1998 AAOS, 新奥尔良 2002, AANA, 华盛顿 2003, SICOT/SIROT, 开罗 2009, AAOS, 拉斯维加斯

第一跖楔关节融合术——改良Lapidus手术

第一跖楔关节融合术——改良Lapidus手术
王晨 马昕 王旭 黄加 张 张超 陈立 张益均 许鉴
摘要 临床 上应 用 第 一跖 楔 关 节 融合 术 ( 改良L a p i d u s 手术) 已有 1 0 0多年 历 史 , 主 要 用 于足 拇 外 翻 矫形, 特 别 适 用 于伴 有 第 一 跖 列 不 稳 患者 。该 术 式 历 经 多 次 改 良 , 旨在 减 少 术 后 第 一 跖 列短 缩 及 加 强 融
国际骨科学杂志
2 0 1 3年 1 1月 第 3 4卷
第 6期
l n t J Or t h o p ,No v e mb e r 2 5 ,2 0 1 3 , Vo 1 .8 4 , No . 6
Hale Waihona Puke ・4 05 ・ 第一跖楔关节融合术—— 改 良 L a p i d u s 手术
I } Ol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3 7 0 8 3 . 2 0 1 3 . 0 6 . 0 0 6
自1 9 1 1 年A 1 b r e c h t 首次 提 出第一 跖楔 关节 融 合用 于矫形 足拇外 翻 、 1 9 3 4年 L a p i d u s 研究报道足拇外翻发病 机制及第一跖楔关 节融 合术 以来 , 第 一跖 楔关 节融 合术 逐步受到关 注。L a p i d u s 提 出足拇 外翻 的潜 在发 病 机制 为第一跖骨 内收 畸形及 第一 跖列 不稳定 , 第一 跖楔 关节 融合术 可在多 平面上 纠正 畸形 , 稳定第 一跖列 , 具有其 他 足拇 外 翻 矫 形 手 术 所 不 具 备 的 优 势 。随 后 2 O年 问, L a p i d u s 相继报道应 用该 手术 矫形 中重 度足拇 外 翻 的长 期 随访结果 , 并在技术上对该术式进行改 良与规范 。 L a p i d u s 术式最初包括第一跖楔关 节融合及第 一 、 二 跖骨基底部融合 。在 将 近 1 个 世 纪 的发展 过程 中, 许 多 学 者提 出手术 改 良方法 , 但 总体 上 旨在减 少术后 第一 跖 列短缩 畸形及加强融 合部位 固定 强度 。G i a n n e s t r a s _ 3 、 B u t s o n [ 分别提 出, 可将 切除的第一跖 骨头内侧骨赘 植入 融合关 节 面 , 同时 第 一 、 二 跖 骨基 底 间 用 克 氏针 固定 。 S a n g e o r z a n等 报道 提 出 , 对存 在 第一 跖 列 明显 短 缩 患 者, 可采用 自体髂骨植骨 以恢 复其长度 , 并用 2枚螺 钉交

Larson术式重建膝关节后外侧结构的治疗体会

Larson术式重建膝关节后外侧结构的治疗体会

L a r s o n术式重建膝关节后外侧结构的治疗体会吴明凡,江淮,陈学周,孙良业(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骨科,安徽六安㊀237000)㊀㊀摘要:目的㊀探讨采用L a r s o n术式重建膝关节后外侧结构的临床疗效.方法㊀2014年4月至2018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骨科收治膝关节后外侧结构损伤患者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29~49岁,平均(37.7ʃ6.3)岁.膝关节L y s h o l m评分为(52.3ʃ7.0)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k n e ed o c u m e n t a t i o n c o mm i t t e ek n e e e v a l u a t i o n f o r m,I K D C)评分综合评分均为D级.F a n e l l i分型为C型损伤.切取自体半腱肌,关节镜辅助下,后外侧切口切开重建后外侧结构.结果㊀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4个月,平均13个月.膝关节稳定性,屈膝0ʎ位无内翻不稳;屈膝30ʎ位内翻不稳3例,均为Ⅱ度,伴有硬性终止点.屈膝30ʎ㊁90ʎ位外旋试验,与健侧比较,屈膝90ʎ位无明显异常.胫骨外旋角度为(1.6ʃ1.3)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72,P=0.000);屈膝30ʎ位外旋不稳2例(均<10ʎ),胫骨外旋角度为(2.3ʃ2.2)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08,P=0.000).膝关节L y s h o l m评分为(88.4ʃ4.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69,P=0.000).I K D C综合评分:A级10例,B级5例,C级3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85,P=0.000).结论㊀采用L a r s o n术式重建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p o s t e r o l a t e r a l c o m p l e x,P L C),患者膝关节稳定性大大提高,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关键词:膝关节;后外侧结构;韧带重建㊀㊀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p o s t e r o l a t e r a l c o m p l e x,P L C)是维持膝关节后外侧稳定性的重要结构,具有阻滞膝关节内翻和胫骨外旋㊁后坠的功能,P L C损伤通常伴随前㊁后交叉韧带损伤等其他韧带结构损伤,如果忽视或者延误其损伤治疗,将会导致膝关节不稳,最终导致其他韧带结构重建失败.一旦P L C损伤诊断明确建议一期进行修复或重建[1G2].P L C 损伤后的重建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重建方式繁多,分为解剖重建和功能重建两大类.解剖重建恢复了韧带的解剖走行,然而需要更多的移植物和骨道,功能重建重建了后外侧结构的功能,成为目前临床的主流术式.笔者回顾性研究了2014年4月至2018年8月采用L a r s o n术式功能重建的18例患者,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汇报如下.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㊀本组共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29~49岁,平均(37.7ʃ6.3)岁.病史2周~14个月,平均(5.5ʃ3.6)个月,3周以内患者3例.车祸伤13例,运动伤5例.患者一般症状为膝关节疼痛㊁无力㊁打软腿及步态异常.查体:膝关节活动范围为屈(113.0ʃ12.4)ʎ,伸(4.5ʃ4.9)ʎ.屈膝0ʎ㊁30ʎ位行内翻应力试验,与健侧比较,内翻不稳均为Ⅲ度;屈膝30ʎ㊁90ʎ位行胫骨外旋试验,与健侧比较,外旋不稳均在8ʎ以上,其中30ʎ位胫骨外旋角度为(14.2ʃ5.4)ʎ,90ʎ位为(10.2ʃ2.4)ʎ.X线片检查示内翻应力下外侧关节间隙张开(12.1ʃ2.6)mm.负重位全长X线片示无合并下肢力线异常需行截骨矫形者.合并单纯前交叉韧带(a n t e r i o r c r u c i a t e l i g a m e n t,A C L)断裂3例,单纯后交叉韧带(p o s t e r iGo r c r u c i a t e l i g a m e n t,P L C)断裂11例,A C L及P C L均断裂4例;合并半月板损伤6例,内侧副韧带损伤3例.术前稳定性检查,根据F a n e l l i分型[3],本组患者均为C型损伤.膝关节L y s h o l m评分为(52.3ʃ7.0)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k n e e d o c u m e n t a t i o n c o mm i t t e ek n e e e v a l uGa t i o n f o r m,I K D C)综合评分均为D级.1.2㊀手术方法1.2.1㊀切口与显露㊀关节镜下处理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及重建前后交叉韧带,然后重建膝关节后外侧结构.患者仰卧位,屈膝90ʎ,沿股骨外上髁至腓骨头作一长约10c m纵行切口,深筋膜下前后游离皮瓣,显露髂胫束㊁股二头肌腱和腓骨头,股二头肌腱下方游离保护腓总神经,探查股骨外侧髁及外侧副韧带㊁腘肌腱附着点,显露下方的腓骨头及外侧副韧带㊁腘腓韧带㊁腘肌腱附着点.1.2.2㊀肌腱的切取与处理㊀患肢摆4字位,膝前内侧作2c m小切口,应用闭口取腱器取自体半腱肌,取腱时尽量保留长度,以便有足够的长度重建后外侧角.将取下的半腱肌两端编织缝合(E t h i B o n d2号不可吸收线),湿纱布保存备用.1.2.3㊀骨隧道的建立与肌腱固定㊀股骨隧道定位点位于外吴明凡,江淮,陈学周,等.L a r s o n术式重建膝关节后外侧结构的治疗体会[J].实用骨科杂志,2020,26(6):556G559.侧副韧带和腘肌腱在股骨外上髁附着点的中部,克氏针定位后用6mm钻钻通股骨隧道;腓骨隧道定位于腓骨近端最膨大处自前外至后内钻一4~5mm骨隧道.将编织后的肌腱条贯穿腓骨隧道,在股二头肌腱及髂胫束下方穿出,两束共同引入股骨隧道,屈膝30ʎ外翻位拉紧韧带后7号挤压螺钉固定.手术图示见图1~2.1.3㊀术后处理和随访㊀术后伸膝位固定2周,开始进行肌肉等长收缩及直腿抬高训练,2周后进行膝关节屈曲训练,2~4周达到90ʎ,4~6周达到120ʎ,同时每天进行髌骨内推训练,3个月后进行膝关节灵活性训练,逐渐恢复正常工作及活动.术后摄膝关节应力位X线片,评估膝关节内翻稳定性.术后定期随访,检查膝关节活动度,屈膝0ʎ㊁30ʎ位内翻应力试验,屈膝30ʎ㊁90ʎ位外旋试验.进行膝关节L y s h o l m 评分㊁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k n e ed o c u m e n t aGt i o nc o mm i t t e e,I K D C)综合评分.随访时间12~14个月,平均(13.3ʃ0.8)个月.图1㊀L a r s o n术式图解[4]图2㊀按照L a r s o n术式进行重建2㊀结㊀㊀果2.1㊀膝关节活动度㊀术后3个月随访3例有5ʎ~10ʎ伸直受限,1例膝关节屈曲未达到120ʎ,麻醉下手法辅助松解.术后1年随访所有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均接近正常,膝关节活动范围为屈(124.7ʃ7.6)ʎ,伸(0.8ʃ1.9)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2㊀膝关节稳定性㊀术后膝关节应力位X线片测量外侧间隙张开程度,术前(12.1ʃ2.6)mm,术后(11.2ʃ1.9)mm,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5.477,P>0.05).术后1年,屈膝0ʎ㊁30ʎ位内翻应力试验显示,与健侧比较,屈膝0ʎ位无内翻不稳;屈膝30ʎ位内翻不稳3例,均为Ⅱ度,伴有硬性终止点.屈膝30㊁90ʎ位外旋试验显示,与健侧比较,屈膝90ʎ位无明显异常,胫骨外旋角度为(1.6ʃ1.3)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72,P<0.05);屈膝30ʎ位外旋不稳2例(均<10ʎ),胫骨外旋角度为(2.3ʃ2.2)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08,P<0.05).末次随访时,合并A C L损伤重建患者前抽屉试验及l a c h m a n试验均呈阴性,1例合并P C L损伤重建患者后抽屉试验阳性.2.3㊀膝关节总体功能评分㊀膝关节L y s h o l m评分为(88.4ʃ4.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69,P<0.05).I K D C综合评分:A级10例,B级5例,C级3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65,P<0.05).3㊀讨㊀㊀论3.1㊀P L C结构特点与诊断㊀P L C组成复杂,是包括外侧副韧带在内的一组动力性和静力性稳定结构,其中最重要的是外侧副韧带(l a t e r a l c o l l a t e r a l l i g e m e n t,L C L),腘肌肌腱复合体(p o p l i t e a l t e n d o n,P O PGT),腘腓韧带(p o p l i t e o f i b u l a r l i g aGm e n t,P F L)三组韧带样结构.P L C的三组结构在膝关节外侧后外侧形成一个稳固的三角,其中L C L主要阻止膝关节内翻,P O PGT和P F L主要阻止胫骨外旋,并辅助阻止胫骨后坠和内翻作用.孤立的P L C损伤极为少见,D e L e e等[5]在735例韧带损伤患者中发现了12个孤立的P L C损伤(1.6%),往往作为交叉韧带损伤的合并伤出现.P L C损伤的漏诊和未处理往往会造成重建的A C L和P C L失败,P L C 损伤的及时诊治及治疗非常重要[6].MR I对P L C损伤的诊断价值非常有限,早期容易漏诊,对外伤后膝关节肿胀㊁瘀斑㊁压痛点和特殊试验要仔细双侧对比检查.针对P L C损伤的体检主要有下列方法:(1)屈膝0ʎ㊁30ʎ位内翻应力试验:根据H u g h s t o n分度[7],在屈膝30ʎ内翻应力下与对侧膝关节进行对比,膝关节外侧张开0~5mm为Ⅰ度,6~10mm 为Ⅱ度,超过10mm为Ⅲ度.仅屈膝30ʎ位阳性提示单纯外侧副韧带损伤,0ʎ位阳性提示严重损伤,包括外侧副韧带㊁腘肌腱㊁髂胫束浅层及部分后关节囊等.(2)屈膝30ʎ㊁90ʎ位胫骨外旋试验:30ʎ时外旋增加但90ʎ时不增加,表明为单纯P L C损伤,在30ʎ和90ʎ时均外旋增加,表明P L C和P C L均损伤,相比正常侧增加10ʎ认为有意义.(3)后外侧抽屉试验[6]:患者仰卧屈膝90ʎ,足外旋15ʎ检查膝关节后外侧旋转稳定性,阳性提示腘肌腱和腘腓韧带损伤.(4)外旋反屈试验[8]:患者仰卧,检查者拎起患者两个大脚趾,患侧出现膝关节过伸㊁内翻和外旋阳性.(5)反向轴移试验:检查者一手扶足部,另一手扶小腿,屈曲膝关节至最大程度,胫骨外侧平台向后外侧半脱位,此时施加外翻应力并逐渐伸直膝关节,在接近30ʎ时髂胫束由股骨髁后方滑至前方,带动胫骨外侧平台复位而产生弹响感,阳性提示P L C损伤.根据查体结果F a n e l l i将P L C损伤分为A㊁B㊁C三度[3].A型只有外旋角度增加,没有内翻不稳,对应于腘腓韧带和腘肌腱的损伤;B 型包括外旋角度增加以及屈膝30ʎ内翻外侧关节间隙增宽5~10mm,但是伴有硬性终止点,对应于腘腓韧带和腘肌腱的断裂以及外侧副韧带的拉长;C型外旋角度增加,屈膝30ʎ内翻外侧关节间隙增宽大于10mm,对应于腘腓韧带㊁腘肌腱损伤,外侧副韧带损伤,外侧关节囊损伤以及交叉韧带损伤.本组病例均为C型损伤.3.2㊀P L C重建的必要性㊀后交叉韧带损伤常合并P L C损伤,P L C损伤时胫骨外旋增加,造成后交叉韧带相对松弛,从而增加胫骨后坠.因此对于合并P L C损伤的后交叉韧带损伤必须同时进行P L C的重建.前交叉韧带损伤也会合并P L C损伤,P L C损伤时膝内翻增加,会增加重建的前交叉韧带承受的应力,最早导致前交叉韧带重建的失败.P L C损伤的修复,膝关节后外侧角结构复杂,且多为腱性结构,肌腱起止点的损伤及撕脱骨折可进行一期修复,效果良好.但对于肌腱实质部及慢性损伤,一期修复术或加强修补术难以获得满意疗效,需要进行重建术.3.3㊀P L C重建术式探讨㊀P L C重建术的目的在于重塑膝关节内翻稳定性(外侧副韧带)和外旋稳定性(腘腓韧带和/或腘肌腱),恢复膝关节正常对线,避免膝关节其他韧带样结构重建失败及延缓膝关节退变.P L C重建手术方式众多,按照是否解剖重建分为非解剖重建和解剖重建两大类,按照是否重建全部三组结构分为全部重建和部分重建.L a p r a d e[9]在2004年采用的重建术式,采用自体2个移植物重建了膝关节后外侧三组结构,生物力学研究表明有效恢复了膝关节内翻和外旋稳定性.L a p r a d e对腘腓韧带的重建方式引起了很多学者的质疑,认为其只加强了上胫腓关节的稳定性.S e r b i n o 等[10]在2015年对L a P r a d e术式进行了尸体标本的生物力学测试,认为恢复了膝关节所有屈曲角度下的内翻稳定性,但是未恢复外旋稳定性.张东亮等[11]的重建方法对其进行了改进,等长重建了腘腓韧带,获得了满意的膝关节稳定性.恢复膝关节后外侧角的稳定性,是否需要进行解剖重建及是否需要重建全部三组结构,尚存在争议.单纯的P L C损伤理想的处理当然是重建三组结构,但是前面提到P L C损伤通常是其他韧带结构的伴随损伤,解剖重建P L C三组结构需要更多的肌腱移植物,更多的内固定物,更大的创伤及更多的骨隧道.S u d a等[12]认为在后交叉韧带稳定的情况下重建外侧副韧带和腘肌腱足以恢复膝关节后外侧稳定性.国内张焱等[13]对L a p r a d e及B i c o s两种重建术式进行了生物学对比研究,两种膝关节重建术式恢复膝关节静力稳定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L a p r a d e的操作技术较B i c o s的技术更为复杂.N a u等[14]的生物力学对比研究发现,三组均重建者与仅重建外侧副韧带和腘腓韧带者膝关节内翻及外旋稳定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同时重建并无益处,在屈膝0ʎ~90ʎ胫骨反而出现异常内旋.3.4㊀我们的手术方式及体会㊀我们采取的术式是L a r s o n在2003报道的术式[4],采用自体半腱肌腱重建了外侧副韧带和腘腓韧带.对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在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术中检查膝关节内翻及外旋稳定性,选择性进行重建.对于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同时进行后交叉韧带和后外侧结构的重建.该术式仅钻取股骨及腓骨两个骨道,对其他韧带结构重建干扰小,使用内固定物少(仅需1枚可吸收螺钉),生物稳定性可基本满足膝关节稳定性要求.本组病例L y s h o l m总体评分为(88.4ʃ4.8)分,大多数患者能恢复基本生活,但是有3例患者L y s h o l m评分低于85分,患者遗留轻至中度的后向或后外侧不稳.本术式是以腓骨为基础进行后外侧结构的重建,J a b a r a等[15]认为,上胫腓关节缺陷会损害P L C的完整性,并可能导致重建失败.本组病例术前均未对上胫腓关节稳定性进行评估,上胫腓关节不稳可能是重建失败的主要原因.关于是否需要单独重建L C L㊁P O PGT 和P F L,仅仅基于腓骨的重建是否足够,是否需要结合胫骨和腓骨的重建来最大限度地提高膝关节稳定性,仍然是我们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参考文献:[1]崔胜宇,刘巍,朱新辉,等.使用同种异体肌腱修复重建膝关节多发韧带伤3~9年随访[J].实用骨科杂志,2017,23(2):124G127.[2]李帅,李玉吉,常旭东,等.关节镜辅助一期自体肌腱重建K DGⅢGM C型多发韧带损伤临床观察[J].实用骨科杂志,2020,26(2):118G123.[3]F a n e l l i,G r e g o r y C.S u r g i c a l t r e a t m e n t o f l a t e r a l p o sGt e r o l a t e r a l i n s t a b i l i t y o f t h e k n e e u s i n g b i c e p s t e n d o np r o c e d u r e s[J].S p o r t s M e d A r t h r o s c R e v,2006,14(1):37G43.[4]L a r s o nR V,B e l f i eD J.L a t e r a l c o l l a t e r a l l i g a m e n t r eGc o n s t r u c t i o n u t i l i z i n g s e m i t e nd i n o s u s te n d o n[J].T e c h n i q u e s i nK n e eS u r g e r y,2003,2(3):190G199.[5]D e l e e J C,R i l e y M B,R o c k w o o d C A.A c u t e p o s t e r oGl a t e r a lr o t a t o r y i n s t a b i l i t y o ft h e k n e e[J].A m JS p o r t sM e d,1983,11(4):199G207.[6]P a s q u eC,N o y e sF R,G i b b o n s M,e ta l.T h er o l eo f t h e p o p l i t e o f i b u l a r l i g a m e n t a n d t h e t e n d o no f p o p l iGt e u s i n p r o v i d i n g s t a b i l i t y i nt h eh u m a nk n e e[J].JB o n e J o i n t S u r g(B r),2003,85(2):292G298.[7]H u g h s t o n J C,A n d r e w s J R,C r o s s M J,e t a l.C l a s s i f iGc a t i o no f k n e e l i g a m e n t i n s t a b i l i t i e s P a r t I.T h em ed iGa lc o m p a r t m e n ta n dc r u c i a t el i g a m e n t s[J].JB o n eJ o i n t S u r g(A m),1976,58(2):159G172.[8]N o r w o o dL A,H u g h s t o nJ C.C o m b i n e da n t e r o l a t e r a lGa n t e r o m e d i a l r o t a t o r y i n s t ab i l i t y o f t h ek n e e[J].C l i nO r t h o p R e l a tR e s,1980(147):62G67.[9]L a p r a d eR F,J o h a n s e nS,W e n t o r fF A,e t a l.A na n a lGy s i s o f a n a n a t o m i c a l p o s t e r o l a t e r a l k n e e r e c o n s t r u cGt i o n:a ni nv i t r ob i o m e c h a n i c a lz t u d y a n dd e v e l o pGm e n t o f a s u r g i c a l t e c h n i q u e[J].A mJS p o r t s M e d,2004,32(6):1405G1414.[10]S e r b i n o J u n i o rJ W,A l b u q u e r q u eR F,P e r e i r aC A,e ta l.P o s t e r o l a t e r a la n a t o m i c a l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r e s t o r e dv a r u sb u tn o tr o t a t i o n a ls t a b i l i t y:a b i o m e c h a n i c a ls t u d y w i t hc a d a v e r s[J].K n e e,2015,22(6):499G505.[11]张东亮,王磊,曹建刚,等.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中后外侧复合体的解剖重建[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3,27(4):436G439.[12]S u d aY,S e e d h o m B B,M a t s u m o t o H,e ta l.R e c o nGs t r u c t i v e t r e a t m e n to f p o s t e r o l a t e r a l r o t a t o r y i n s t aGb i l i t y o f t h ek n e e:ab i o m ec h a n i c a l s t ud y[J].A m JK n e eS u r g,2000,13(2):110G116.[13]张焱,杨柳,谭洪波,等.两种膝关节后外侧角重建术的生物力学对比性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9,27(3):344G346.[14]N a uT,C h e v a l i e rY,H a g e m e i s t e rN,e t a l.C o m p a r iGs o no f2s u r g i c a l t e c h n i q u e so f p o s t e r o l a t e r a l c o r n e r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t h ek n e e[J].A m JS p o r t s M e d,2005,33(12):1838G1845.[15]J a b a r a M,B r a d l e y J,M e r r i c k M.I ss t a b i l i t y o ft h e p r o x i m a l t i b i o f i b u l a r j o i n t i m p o r t a n t i n t h em u l t i l i gGa m e n tGi n j u r e dk n e e[J].C l i n O r t h o p R e l a t R e s,2014,472(9):2691G2697.收稿日期:2019G08G08作者简介:吴明凡(1984-),男,主治医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骨科,237000.经皮空心拉力螺钉联合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疗效研究何仁建,罗园超,余超,杨富国(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四川自贡㊀643000)㊀㊀摘要:目的㊀研究经皮空心拉力螺钉联合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对髌骨横形骨折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㊀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急诊入院的86例髌骨横形骨折,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研究组采用经皮空心拉力螺钉联合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其中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21~74岁,平均(46.8ʃ1.2)岁.对照组采用经典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手术,其中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龄18~76岁,平均(47.5ʃ1.1)岁.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㊁术中出血量㊁下地行走时间㊁住院时间㊁术后膝关节功能㊁膝关节H S 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㊀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术中出血量更少,下地时间更早,能较早功能锻炼,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住院时间短,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㊀经皮空心拉力螺钉联合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疗效可靠,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比较,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好,切口微创,并发症低,患者接受度高,值得推广.关键词:经皮;空心拉力螺钉;改良张力带钢丝;髌骨横形骨折㊀㊀髌骨是全身最大的籽骨,位置表浅,临床上常发生髌骨骨折,其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1%[1G2],而髌骨横形骨折又占髌骨骨折的50%~80%[3].髌骨骨折属于波及关节面骨折,有移位的髌骨骨折在临床上治疗的原则是在解剖复位的基础上采用可靠的内固定,以便尽早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4].临床上内固定方式繁多,主要有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㊁空心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和髌骨爪内固定㊁钢缆螺钉固定系统㊁(有头或无头)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等,各种固定方式均有优缺点.随着快速康复的发展及患者对美容的要求,各种微创内固定方式在临床又不断使用.因此,本研究对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入院的髌骨横形移位骨折患者随机采用经皮空心拉力螺钉联合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何仁建,罗园超,余超,等.经皮空心拉力螺钉联合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疗效研究[J].实用骨科杂志,2020,26(6):559G562.。

改良髌骨外侧关节面部分切除术治疗严重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改良髌骨外侧关节面部分切除术治疗严重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L u o y a n g Or t ho p e d i c—Tr a uma t o l o g i c a l Ho s p i t a l , Z he n g z ho u 45 0 01 6, He n a n, Chi na
AB S T R AC T Ob j e c t i v e :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c u r a t i v e e f e c t s o f i mp r o v e d p a a i  ̄l a t e r a l p a t e l l a r f a c e t e c t o m y f o r t r e a t m e n t o f s e v e r e p a — t e l l o f e m o r a l j o i n t o s t e o a r t h r i t i s . Me t h o d s : S i x t y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i m p r o v e d 1 w a n o p h a s e I l l p a t e l l o f e m o r a l j o i n t o s t e o a r t h r i t i s w e r e r a n d o m l y d i v i d —
Me r c h a n t 法在髌骨轴位 x线 片上测量髌股适合 角判定髌股关节力线情 况, 并分别采用髌 骨改 良 K u j a l a 评 分和 美国膝 关节协会评 分( k n e e s o c i e t y s c o r e , K S S ) 评价髌股 关节和膝 关节整体功能 。结果 : 6 0例 患者均获随访 , 随访 时间 2 0— 3 0个 月, 中位数 2 4个 月。 治疗前 2组患者髌股适合 角、 髌 骨改 良K u j a l a评分、 膝关节 K S S评 分比较 , 组 间差异均 无统计 学意义[ 2 3 . 0 7 。±1 0 . 3 0 。 , 2 3 . 6 0 。± ; 关节成 形术

自体半腱肌腱重建膝关节后外侧角损伤临床分析

自体半腱肌腱重建膝关节后外侧角损伤临床分析

自体半腱肌腱重建膝关节后外侧角损伤临床分析目的探讨膝关节交叉韧带和后外侧角韧带结构损伤的治疗方法,评估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2008年5月~2013年12月,对18例膝交叉韧带合并后外侧韧带结构损伤的患者,在关节镜辅助下应用自体半腱肌腱一期重建交叉韧带和加强重建后外侧角韧带。

结果18例随访6个月~2年,平均16个月。

所有患者完全伸膝位无内翻不稳定;屈膝30°内翻不稳1例,伴硬性终止点,其余无内翻不稳。

双侧比较,屈膝30°患侧小腿外旋增加2例,均小于10°。

所有患者反向轴移试验阴性。

按照膝关节Lysholm评分标准,本组80~96分,平均85.8分;按照IKDC 膝关节评分标准,主观评价:正常5例,近似正常12例,不正常1例,无严重异常;客观评价:78~94分,平均85分。

结论对膝交叉韧带合并后外侧韧带结构损伤,通过应用自体半腱肌腱微创手术重建能够满意恢复膝关节后外侧的稳定性和关节功能。

關键词:膝关节;后外侧角;交叉韧带;半腱肌膝关节后外侧角(Posterolateral Corner,PLC)是维持膝关节稳定性的一个主要结构,如忽视或延误其损伤治疗,将导致膝关节不稳,甚至其他韧带重建手术失败[1]。

我院2008年5月~2013年12月共收治18例膝交叉韧带合并后外侧角多韧带损伤,在关节镜辅助下应用自体半腱肌腱微创手术重建交叉韧带和后外侧角韧带,临床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16例,女2例;年龄27~43岁,平均32岁。

受伤距手术时间3~18w。

交通事故伤13例,高处坠落伤1例,重物砸伤3例,运动伤1例。

均合并交叉韧带损伤,其中前交叉韧带断裂6例,后交叉韧带断裂12例。

合并半月板损伤11例。

本组均不合并腘部血管及神经损伤。

1.2方法1.2.1手术方法硬膜外或者全麻下再次检查膝关节,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后扎止血带。

应用开口或闭口取腱器取自体双侧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在取腱时尽量取长,以便有足够的长度重建后外侧角。

改良髌骨外侧关节面部分切除术治疗髌股关节炎

改良髌骨外侧关节面部分切除术治疗髌股关节炎

J 病 例 见 1
心 十II 0眦 1)i』
状 也 I Uj{I 改 薄
450()00
找 会 ,收 良 髌 ” 外 lJ火节 而 部
作 者 简 介 :杨 鑫 , ,坝 ,{ 从 ’ 。j欠 3 体 会
分 除 术 刈 j 晚 jcIj协 i}父 炎症 状
灸病 研『究 ,E-nlaiI:x )angxin竹
竹 为主 ,胫 股 天 1 软 什 搜 、r-.』]搬 九 flJj 1Ⅷ 活 II『自
期 Ill期 A 水前 骱 坩 3() 。轴 似 \哉 片 ,
损 f,j退 变 或 轻 微 退 变 ,I卅【I1f消 父 2 结 果
髋 外 徊lJ【1J]5l^增 q.,fI 炎 1 J I垃,戢 I q外 倾
2~l5年 ,1wal/o分 期 均 为 Ul
fIIl膝 父 确 定 戳 骨 兀 外 移 、外 伸 倾 ;
1.2 治 疗 方 法 全 身 麻 或 硬 外 川 膝 30。他 ,骸 骨 外 缘 股 骨 外 边 缘
下 手 术 采 川 改 良恨 什 外 fIJ!fj父 n
、r齐 ¨J注 剁‘ 充 分 冲 洗 天 ,依
杨 鑫 ,高文香 ,曹向 阳!,陈
YANG Xin .t () Wen—viang .C40
茜 关 键 词 :饲 父 炎 ;麟 j】坫炎 j川。j父 j 炎 ;舭g— 通 仂 Key words:…1 Ⅵll iti ; l· llI1 IIImlI lt …I iti : ,fl I 中 图 分 类 号 :I 684.3;}{687.4 文 献 标 识 码 :l{ 文 章 编 号 :1008—0287(201 8)0I一0I 21—01
去神 经 化 具 体 步骤 如 卜:止

关节镜下辅助小切口重建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临床研究

关节镜下辅助小切口重建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临床研究

关节镜下辅助小切口重建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临床研究龚时国;廖建平;沈鑫;刘木子【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辅助小切口重建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本院2006年7月~2015年3月收治的50例,关节镜下辅助小切口对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进行重建的患者资料。

采用自体肌腱重建方法,显露腘肌腱附着点与肌腱交界点的关节镜入路以及隧道定位方法,控制外旋的稳定性。

术后第一天即开始规范的康复锻炼。

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47例患者无外旋不稳,其中2例屈膝30°出现内旋不稳,余3例未见明显改善。

结论关节镜下辅助小切口重建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能有效恢复膝关节后外侧结构,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和并发症少的优点。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6(027)007【总页数】3页(P1179-1181)【关键词】膝关节;关节镜;关节不稳定性【作者】龚时国;廖建平;沈鑫;刘木子【作者单位】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江西九江 332000;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江西九江 332000;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江西九江 332000;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江西九江 33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73.5膝关节外侧复合体(PLC),又称为后外侧角,是维持膝关节稳定性的重要结构。

其损伤可导致关节退变和不稳定等一系列病变和功能障碍[1]。

目前对于创伤后PLC功能的重建,国内外也已有多种报道,但由于PLC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和手术特点的困难性,造成目前PLC重建手术尚不能统一,效果更是参差不齐。

因此,如何通过有效而又简单的手术术式,来达到满意的PLC重建效果,一直是我们骨科医师探讨的方向。

我们现通过选取本院50例PLC损伤病例,采用关节镜下辅助小切口方式重建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观察其预后,以探讨一种新术式的可行性。

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50例病例均为笔者参与手术及术后随访,时间跨度为2006年7月~2015年3月,年龄21~57(平均34)岁,男女比例为2:1。

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

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

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何勇;董涛;阮杨光;王金鑫【摘要】目的:探讨胫骨平台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采用改良前外侧S形皮肤切口手术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11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28~58岁,平均40.5岁。

均为新鲜闭合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止点骨折1例,后交叉韧带止点骨折1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5~12 d,平均7.6 d。

结果手术时间85~130 min,平均100 min,术中出血量120~450 mL,平均210 mL。

随访时间3~20个月,平均11.5个月。

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9~15周,平均10.5周。

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优8例,良3例。

无感染,无神经损伤,无骨折不愈合,无畸形愈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无关节僵硬,无关节不稳定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操作简便安全易行。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5(000)034【总页数】2页(P113-113,114)【关键词】胫骨骨折;骨折固定术;临床研究【作者】何勇;董涛;阮杨光;王金鑫【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中心医院骨三科,浙江绍兴 312025;浙江省绍兴市中心医院骨三科,浙江绍兴 312025;浙江省绍兴市中心医院骨三科,浙江绍兴312025;浙江省绍兴市中心医院骨三科,浙江绍兴 312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2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面压缩与移位,影响膝关节的对合、稳定性及功能。

胫骨平台骨折形态、软组织状态,临床分型及治疗方法复杂多样,手术入路和手术方法选择不当将导致多种并发症。

骨折形态和分型直接影响手术入路和手术方法的选择。

近年来,基于CT影像的“三柱分型”理论的提出使临床医师对累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由于其位置邻近血管及神经,手术显露、复位及内固定较为困难。

膝关节后外侧角的功能解剖

膝关节后外侧角的功能解剖

膝关节后外侧角的功能解剖膝后外侧角(posterior lateral corner,PLC)是膝关节后外侧区域肌腱、韧带、关节囊等结构的总称。

PLC的损伤虽然并不多见,但其损伤后可以导致膝关节不稳和关节软骨的退变[1,2]。

由于长期以来对PLC结构研究较少,对其功能认识不足,PLC一度被认为是膝关节结构的“阴暗面”(dark side)[3],从而导致PLC损伤难以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而影响预后。

尤其是在后交叉韧带损伤合并PLC损伤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单纯重建后交叉韧带,手术效果多不理想。

因而对于膝关节损伤中,可能合并的PLC 损伤的正确诊治,逐渐成为骨科运动医学界关注的热点。

我们解剖研究了冷冻保存的新鲜成人尸体15具,分别为男9具,女6具,平均年龄48岁(23~75岁)。

共15对30例膝关节标本。

以自制的夹具固定股骨下端。

在膝屈曲0°、30°、60°、90°等不同位置时后外侧旋转胫骨上端,观察PLC各结构的动态变化。

并选择性切断PLC组成结构,研究膝内翻和膝后外侧旋转活动度的变化。

1、形态特点:切开皮肤、皮下筋膜后,暴露股二头肌腱。

将股二头肌腱自其腓骨附着部骨膜下剥离后向上翻转,游离腓肠肌外侧头的外缘后向内侧牵开,即可暴露深面的PLC结构。

膝外侧副韧带自股骨外上髁向下纵向走行,止于腓骨小头的前上方;腓骨小头后方有两个韧带附着。

偏前方有豆腓韧带,自腓骨小头向上止于小豆骨,小豆骨位于股骨外髁后外侧的关节囊浅层。

偏后方为弓装韧带,向上方呈扇行止于膝后关节囊的中部。

在浅、中两层之间有膝外下动脉走行,膝外下动脉自腘动脉发出,向外穿过弓装韧带、豆腓韧带、膝外侧副韧带深层,向前外走行。

图1 图中上方左侧为切断翻起的股二头肌腱,其下方最左侧的长条蓝色标志上方为“膝外侧副韧带”,近邻的右侧长条蓝色标志上方为“豆腓韧带”,右侧蓝色三角形标志指示为“弓状韧带”。

红色标志浅层为“膝外下动脉”。

改良Pie-crusting技术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内侧松解中的应用

改良Pie-crusting技术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内侧松解中的应用

改良Pie-crusting技术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内侧松解中的应用蔡宏;张克;赵然【摘要】目的评估改良Pie-crusting技术(简称PC技术)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内侧松解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4年3月~2016年6月由同一术者采用改良PC技术完成膝内翻畸形初次TKA 30例(34膝).使用特制带弧形刀柄限宽3 mm、限深5 mm的手术刀进行横行点戳,以紧张部位优先松解的原则,伸直紧时松解内侧副韧带浅层后束纤维及后内侧关节囊,屈曲紧时松解内侧副韧带浅层前束纤维.记录松解前后伸直、屈曲位内外侧间隙值;根据术中测量值分为伸直屈曲均紧张组(10膝)、仅伸直紧张组(13膝)和仅屈曲紧张组(11膝),间隙≤1 mm为软组织平衡,分别计算平衡矫正率.术后定期拍摄患膝负重位片测量下肢力线,记录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HSS评分、WOMAC评分,并与术前比较.结果 31膝达到屈伸间隙、内外侧间隙平衡.1膝伸直间隙内外侧相差2 mm,2膝屈曲间隙内外侧相差2 mm,总体平衡矫正率91.2%(31/34).3例术中应用限制性垫片.未发生因该技术导致的其他并发症.仅伸直紧组松解后屈曲间隙增加中位数1 mm(1~3 mm),仅屈曲紧组松解后伸直间隙增加中位数1 mm(1~2 mm),无统计学差异(Z=-1.118,P=0.264).术前患者膝关节ROM为83.3°±14.7°,机械轴偏移角度中位数11.5°(7°~32°),HSS评分为(42.7±16.3)分、WOMAC评分为(76.2±8.2)分,术后膝关节ROM为100.7°±14.2°(t=-7.714,P=0.000)、机械轴偏移角度中位数1°(0°~4°)(Z=-5.092,P=0.000)、HSS评分(88.1±9.9)分(t=-21.868,P=0.000)、WOMAC评分(11.4±9.7)分(t=31.726,P=0.000),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在初次TKA中使用改良PC技术做内侧松解是安全、有效的.仅松解伸直或屈曲位触摸紧张的纤维,也会同时影响两个间隙.%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modified Pie-crusting ( PC) technique for releasing medial tightness during primary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 TKA) . Methods We completed primary TKA by the same performer with modified PC technique in 30 patients (34 knees) with genu varus from March 2014 to June 2016.By using a special curved scalpel with width limit of 3 mm and depth limit of 5 mm to poke the tension parts , we released the anterion bondle of superficial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 sMCL) and posteromedial corner structures ( PMCS) during tension happened in extension , and we released the posterior bondle of sMCL during tension happened in flexion .According to the gap value measured intraoperatively , we divided these cases into three groups: extension with flexion tension group ( 10 knees ) , extension tension group ( 13 knees ) , and flexion tension group (11 knees).The difference between medial and lateral gap value no more than 1 mm was defined as gap balance.We calculated the gap balance rate of each group .Series of weighted frontal X-ray were conducted at fixed period to evaluate the varus angle of the knee postoperatively.The range of motion (ROM), HSS scores and WOMAC scores were also recorded at the same time . Results Among the 34 knees , 31 knees reached the medial and lateral gap balance at both extension and flexion .There was a difference of 2 mm in medial and lateral gap value at extension in 1 knee and the same difference at flexion in the other 2 knees.The total postoperative gap balance rate was 91.2%( 31/34 ).The constrained inserts were implanted in 3 cases.No technical-related complications happenedafter the surgery.After the releasing procedure, the flexion gap value had an increase of 1 mm (range, 1-3mm) in the extension tension group , and the extension gap value had an increase of 1 mm ( range, 1-2 mm) in the flexion tension group, witho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Z=-1.118,P=0.264).The ROM was 83.3°±14.7°preoperatively and 100.7°±14.2° postoperatively (t=-7.714, P=0.000).The median alignment of the knee was 11.5°(range, 7°-32°) preoperatively and 1° (range, 0°-4°) postoperatively (Z=-5.092,P=0.000).The HSS scores were (42.7 ±16.3) points preoperatively and (88.1 ± 9.9) points postoperatively (t=-21.868, P=0.000).The WOMAC scores were (76.2 ±8.2) points preoperatively and (11.4 ± 9.7) points postoperatively (t=31.726, P=0.000).All of them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before the surgery. Conclusions Using modified PC technique is safe and effective in medial releasing during primary TKA .Both extension and flexion gap value will be affected by releasing tensed fiber at extension or flexion position .【期刊名称】《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年(卷),期】2017(017)003【总页数】5页(P237-241)【关键词】改良Pie-crusting技术;初次全膝关节置换【作者】蔡宏;张克;赵然【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北京 10008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北京10008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北京 100083【正文语种】中文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经常需要松解内侧软组织,传统方法是在胫骨水平剥离内侧软组织袖套,包括内侧副韧带的深层与浅层(superficial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sMCL),后内侧角结构(posteromedial corner structures,PMCS),以及半膜肌腱,远端至鹅足[1]。

解剖重建治疗膝关节后外侧角损伤

解剖重建治疗膝关节后外侧角损伤

解剖重建治疗膝关节后外侧角损伤黄河;王黎明;桂鉴超;宋华荣【期刊名称】《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年(卷),期】2007(21)3【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后外侧角损伤的诊断、治疗,以及解剖重建后的临床疗效评价。

方法2003年3月~2005年12月,对16例膝关节后外侧角损伤达Ⅲ级以上、存在内翻、外旋严重不稳的患者,予以解剖重建,采用Lysholm、IKIX:(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等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术后疗效。

其中男14例,女2例;年龄19~46岁,平均38岁。

损伤至手术时间4~12d,平均8d。

术前麻醉状态下行内翻应力试验(varus stress test,VST),在屈膝0°及30°位与健侧相比,内翻不稳均在10°以上;外旋试验显示,在屈膝30°及90 位与健侧相比,外旋不稳则在10°以上。

合并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5例,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eiate ligament,PCL)断裂8例,ACL和PCL均断裂3例;伴腓总神经麻痹4例。

结果患者均获随访7~18个月,平均13个月。

术后无膝关节不稳。

VST0°位与健侧相比未见异常,30°位3例患者出现外侧不稳,但均在5°以下.外旋试验显示,30°位外旋不稳1例,在5°以下,90°位与健侧相比无异常。

关节活动度,屈曲75~130°,平均118°;伸0~5°,平均1°。

膝关节Lysholm评分54~96分,平均82.8分;IKDC评分,主观评价:正常5例(31%),近似正常8例(50%),不正常3例(19%),无严重异常;客观评价46~94分,平均82分。

结论后外侧角损伤在膝关节韧带损伤中所占比例较少,但后外侧角在防止膝内翻、胫骨外旋及胫骨后坠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疏于治疗,极易导致膝关节严重不稳甚至退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膝关节后外侧角损伤的手术治疗

膝关节后外侧角损伤的手术治疗

膝关节后外侧角损伤的手术治疗
黄竞敏;王恒俊
【期刊名称】《国际骨科学杂志》
【年(卷),期】2007(28)6
【摘要】膝关节后外侧角(PLC)是防止膝关节内翻、外旋和胫骨后移的重要结构,其损伤常并发后交叉韧带等其他韧带损伤.PLC松弛会造成膝关节严重不稳,同时也是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重建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Ⅰ°、Ⅱ°PLC损伤以保守治疗为主,Ⅲ°损伤是目前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一般认为越早越好.对急性期损伤,如果残存组织足够,应行一期修复,直接修复不满意的可行加强修补术或关节囊徙前术.治疗陈旧性损伤的常用术式有自体肌腱转移术、游离肌腱移植术和骨切开术等.移植物可选用股二头肌腱、游离腘绳肌腱、同种异体跟腱等,可根据不同条件而选择术式.术后的功能康复应逐步进行,4个月达到完全负重,6个月后逐渐恢复运动.【总页数】3页(P362-364)
【作者】黄竞敏;王恒俊
【作者单位】300211,天津市天津医院关节外科;300211,天津市天津医院关节外科【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12例急性膝关节后外侧结构损伤的手术治疗 [J], 王绍宏
2.手术治疗急性膝关节后外侧结构损伤12例临床分析 [J], 谭敏枝
3.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损伤的早期手术治疗 [J], 毕海勇;孙秀江;慕宏杰;张国栋;杨勇
4.膝关节后外侧角损伤诊断中超声技术的应用价值 [J], 王海鸿
5.膝关节后外侧角损伤研究进展 [J], 吴明凡;江淮;郑权;陈学周;邵松;孙良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膝关节后外侧结构损伤的诊治

膝关节后外侧结构损伤的诊治

膝关节后外侧结构损伤的诊治王续鹏;刘宁;梁振雷;胡滨;刘玉强【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年(卷),期】2012(000)011【摘要】膝关节后外侧结构(PLS)是维持膝关节稳定性的一个重要结构,对于防止膝关节过度外旋、内翻以及对于胫骨近端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后外侧角损伤的治疗,对于前交叉韧带或后交叉韧带损伤的重建手术能否成功,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PLS损伤时间长短、损伤类型及损伤程度,按Fanelli分型分为3型,治疗方法各异。

对于手术治疗,目前主要有原位缝合修复、自体肌腱转移增强术或肌腱张力增强术和PLS重建术,本文对于膝关节后外侧结构的诊治作一综述。

【总页数】4页(P24-27)【作者】王续鹏;刘宁;梁振雷;胡滨;刘玉强【作者单位】河南省关节镜诊疗中心郑州市骨科医院运动创伤关节镜外科, 郑州450052;河南省关节镜诊疗中心郑州市骨科医院运动创伤关节镜外科, 郑州450052;河南省关节镜诊疗中心郑州市骨科医院运动创伤关节镜外科, 郑州450052;河南省关节镜诊疗中心郑州市骨科医院运动创伤关节镜外科, 郑州450052;河南省关节镜诊疗中心郑州市骨科医院运动创伤关节镜外科, 郑州450052【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膝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后外侧结构损伤60例分析 [J], 卢尔海;张国富2.膝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后外侧结构损伤30例临床分析 [J], 卢尔海;张国富3.膝关节后外侧角损伤诊治进展 [J], 姚建华;黄炎;李海鹏4.膝关节后外侧结构损伤诊治研究进展 [J], 朱瑜琪;许多良;宁德花5.膝关节后外侧结构损伤诊治研究进展 [J], 朱瑜琪; 许多良; 宁德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改良腓骨小头上入路L型钢板治疗累及后外侧髁的胫骨平台外侧骨折的临床研究

经改良腓骨小头上入路L型钢板治疗累及后外侧髁的胫骨平台外侧骨折的临床研究

经改良腓骨小头上入路L型钢板治疗累及后外侧髁的胫骨平台外侧骨折的临床研究赵智勇;姜士超;徐鹏;穆卫东【期刊名称】《骨科》【年(卷),期】2022(13)2【摘要】目的探讨单一L型钢板治疗累及后外侧髁的胫骨平台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1年3月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立医院收治的23例累及后外侧髁的胫骨平台外侧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为22~73岁,平均40.5岁。

受伤原因:高处坠落10例,交通事故10例,重物挤压3例,均为闭合性骨折。

病人受伤至入院时间为2~72 h,入院至手术时间为3~14 d。

均采用改良的腓骨小头上入路,骨折复位后L型钢板固定,一期处理合并前交叉韧带及半月板损伤。

末次随访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American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

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53min(45~71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22 m L(55~150 m L),平均随访时间为16.1个月(11~20个月)。

X线复查结果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12~17周。

末次随访时膝关节伸直度为0°~35°,膝关节屈曲度为100°~150°,HSS评分平均为92.2分(81~100分)。

结论单一L型钢板可以同时有效地固定胫骨平台后外侧髁及外侧骨折块,手术操作简便,可获得较好疗效。

【总页数】5页(P130-134)【作者】赵智勇;姜士超;徐鹏;穆卫东【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立医院创伤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相关文献】1.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累及后柱外侧的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2.腓骨头上入路胫骨平台截骨联合外侧锁定钢板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研究3.腓骨头上入路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与传统前外侧手术入路比较4.改良前外侧腓骨头上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的效果分析5.腓骨头上入路切开复位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何振东;马才英;张维义;杨纬;张帅;火东旭;庞增林【期刊名称】《临床骨科杂志》【年(卷),期】2023(26)1【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

方法将4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24例,采用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和对照组(24例,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假体安装情况、疼痛VAS评分及髋关节Harris评分。

结果两组各失访1例;46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7~18个月。

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术后臼柄位置均在正常范围内,髋臼前倾角、髋臼外展角、偏心距及其恢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疼痛VA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后3 d 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01);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早期恢复好。

【总页数】5页(P28-32)【作者】何振东;马才英;张维义;杨纬;张帅;火东旭;庞增林【作者单位】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2;R687.4【相关文献】1.用经前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和经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2.后外侧微创入路与后外侧常规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疗效比较3.后外侧微创入路与后外侧常规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疗效比较4.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5.改良Hardinge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膝关节后外侧角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治疗进展

膝关节后外侧角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治疗进展

膝关节后外侧角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治疗进展
热米拉·艾买提;张克远;刘阳;孙学斌
【期刊名称】《实用骨科杂志》
【年(卷),期】2022(28)6
【摘要】膝关节后外侧角(posterolateral corner,PLC)又称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posterolateral complex,PLC),是维持膝关节内翻、外旋稳定及限制胫骨后移的一组重要结构。

膝关节PLC损伤因临床表现不典型,无特异性较高的专科查体方案,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征等问题,导致该疾病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被认为是膝关节的“暗区”[1]。

研究表明,在所有膝关节PLC损伤中,只有2%~28%是独立发生的[2],而临床上常见的膝关节PLC损伤常见于多发韧带损伤,尤其是合并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或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的损伤。

【总页数】5页(P523-527)
【作者】热米拉·艾买提;张克远;刘阳;孙学斌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4.7
【相关文献】
1.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合并后外侧角结构损伤联合重建术后护理体会
2.自体半腱肌、股薄肌重建术治疗急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合并后外侧角损伤
3.急性与慢性前交叉
韧带合并膝关节后外侧角损伤4.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合并后外侧角损伤康复护理5.膝关节后外侧角损伤诊断治疗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限 , 休 息时 用支具 伸 膝位 固定 , 否 则可 以去 除支具 。
之后 可 以恢 复正常 步 态 , 但 是 体育 锻炼及 剧烈 运动 最 好术 后半 年进 行 。
2 结 果
板成 形或缝 合 . 关 节腔 清理 术 。取胫 骨 结 节 内侧 缩 窄
点处 纵形 切 口 3 e m. 显 露半 腱 肌 肌腱 及 股薄 肌 肌腱 。
全 身麻 醉 后 仰 卧位 .患侧 大腿 上气
具 伸直 位保 护下完 全 负重 , 休 息 时必须 锁定 于完 全伸 直 位 。术 后 9 一 l 2周 , 活 动度训 练 : 膝关 节全 范 围被动
活动 ( O 0 1 5 0 。 ) ; 肌 力训 练 : 0  ̄ - 4 5 。 半蹲; 如 果 有 伸 膝

8 2 6・
2 Q 1 4年 8月 第 2 9卷 第 8 期
C h i n

临 床 论 著 ・
改良 L a p r a d e 法重建膝关节后外侧角的初步临床应用
李欢 , 高桂 英 , 严伟 洪 , 丁文鸽 , 王柯 杰 , 徐 鹏
摘 要 :目的 探 讨 一 种 膝 关 节 后 外侧 角损 伤 重 建 的 改 良方 法 。方 法 自 2 0 1 0 — 0 2 —2 0 1 3 — 0 2对 1 3例膝 关 节 后 外 侧 角 损 术后 1 3例
随着运 动损伤 的 日益增 多 , 膝关 节 韧带 损伤 也越
角 骨隧道 从后 向前 引 出重 建胴 肌腱 , 另 1 束 自腓 骨 隧 道 从 前 向后 引 出重 建 外 侧 副韧 带 后再 从 胫 骨平 台后
外 侧角 骨隧 道从后 向前 引 出重建 胴腓 韧带 。 凋整肌 腱 张力 . 股 骨胫 骨骨 隧道 分别 用相 应可 吸 收界面 钉 于伸
2 2 ~ 5 5岁 , 平均 3 8岁 。6例合并 后 交叉 韧带损 伤 , 1 例
合并股 骨髁 骨折 。 伤后 7 ~ 1 0 d接受 手术 p h e w关 节镜设 备 . 包 括前 后交 叉 韧带 定位器 。内固
定 材料 为 S m i t h — N e p h e w挤 压 钉及 E n d o b u t t o n钢 板 。
关键 词 : 膝 关 节 后 外侧 角损 伤 ; 重建 ; 自体 胴 绳 肌 腱 ; 改良L a p r a d e 法
中 图分 类 号 : R 6 8 6 . 5 文 献标 志 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2 — 9 9 3 5 ( 2 0 1 4 ) 0 8 — 0 8 2 6 — 0 2
行 部分直 至完 全 负重 。术后 4 — 5周 开始 屈 曲膝关 节 ,
每天增加 1 O 。 , 被动活动至 J 2 f ) 。 。 支 具保 护下 伸 直 位
采用 自体胴 绳肌腱 。
固定 。 部 分 负重 。 术后 6 ~ 8周 活动度 训练 O 。 一 9 O 。 。 在支
1 . 2 手 术方 法
来越 常见 , 尤其是膝关 节后外侧 角损 伤得到很 多研究 ,
其治疗有 很多方法 , 但 也存在 争议 “ ] 。 采用 L a p r a d e 法 行膝关 节后 外侧结 构重 建需 要 在外 侧 副韧带 、 胴 肌腱 止点 处钻 2处骨 隧道 。笔者 根 据 国人 的解 剖特 点 , 简 化 手术 , 在 2个止 点 之 间做 单 个 骨 隧道 , 进 行 悬 吊固 定重 建 。 自 2 0 1 0 — 0 2  ̄2 0 1 3 — 0 2 , 采 用 改 良的 L a p r a d e
直 位 固定 牢 固 。本 组 一期重 建 后交 叉韧 带 , 于膝关 节 后 外侧角 损 伤重建 之前 完 成 . 同样 采用 相应可 吸 收界
面钉 于屈 膝 4 5 。 位牢 固 固定 。
法治疗 膝关 节后外 侧角 损伤 l 3例 , 报 告 如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1 . 3 术 后 处 理 术 后采 用 膝关 节 可 调 节 支具 固定 ,
囊驱 血带 , 大腿外 侧置 挡板 固定 。术前 再 次行 膝关节 内翻应 力试 验 和胫 骨 外 旋试 验 , 健 侧 对 比检查 , 以再 次 明确 损伤 。 双侧 下肢 消毒 , 先行 患侧 膝 关节镜 检查 ,
确认半 月板 、 滑膜 、 前后 交叉 韧 带损 伤情 况 , 予 以半月
注 意 末 梢血 运 情 况 。膝 关 节 腔 置 入硅 球 负 压 引 流 l
1 . 1 一般 资料
本组 l 3例 , 男 1 O例 , 女 3例 ; 年龄
根, 2 4 h后 拔 除 。术 后 3周 内在 支具保 护下进 行踝 关
节 的主 动活 动 , 同时 内推髌 骨 , 进行 股 四头肌腱 训练 可 以在 膝关 节 0 。 位 支具 保 护 下撑 双 拐 根据 耐受 情 况
伤 均采 用 改 良 L a p r a d e法 取 自体 胭 绳 肌 腱 重 建 膝关 节后 外 侧 结 构 , 6例 合并 后 交 叉 韧 带 损 伤 一 期 重建 。 结果
分。 结论
均 获 随访 4  ̄ 1 8 个月 , 平均 1 2个月 。 未 发 生 血管 神 经损 伤 及骨 筋膜 室 综 合征 。 末 次 随访 时 膝 关节 功 能 L y s h o l m 评 分平 均 9 6 采 用改 良 L a p r a d e 法 重 建 膝 关 节 后 外 侧 角损 伤 可 以减 少 材料 及 费用 , 缩 短 手术 时 间 , 术 后 患膝 功 能 恢 复 良好 。
取腱 器取腱 后助手 予 以肌腱 的修 整及 编织 。 如果有后
交 叉韧 带损 伤 . 需 要 取 健侧 的胭 绳 肌腱 备 用 。 予 以后
术后 1 3例 均获 随 访 4 1 8个 月 。平均 1 2个 月 。
未 发生 血管 神经 损伤 及骨 筋膜 室综合 征 。 末 次 随访 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