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肠黑变病23 例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中医药治疗结肠黑变病的研究概述

中医药治疗结肠黑变病的研究概述

中医药治疗结肠黑变病的研究概述摘要:结肠黑变病(MC)是一种常见结肠病变,与便秘及长期服用蒽醌类泻剂有很强的相关性,随着结肠镜的广泛应用,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大量研究证实MC常伴发结肠腺瘤性息肉,并推断MC与结直肠癌的发病具有内在联系,通过治疗MC早期预防及延缓肠道癌变发生发展极为关键。

目前MC治疗无特效药,多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中医药治疗此病有其独特优势。

文章通过综述近年中医名家临床经验及相关实验数据,试从病因病机、实验室研究、辨证论治、经方验方、针灸疗法、其他治疗六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结肠黑变病;便秘;中医药疗法;结直肠癌;综述中图分类号:R256.3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 MC)是一种结肠粘膜色素沉着性非炎症性疾病,黏膜着色的本质是黏膜固有层内的巨噬细胞发生脂褐素样物质积聚,但其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并不明确[1]。

MC以便秘、腹痛、腹胀为主要临床症状,可合并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等疾病[2]。

随着消化内镜的广泛应用,MC的检出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我国的发病率约为3.2%[3]。

CRC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位居恶性肿瘤第三位,死亡率位居第二位。

基于MC可能与结肠息肉及CRC的发病有内在联系,通过治疗MC 早期预防并延缓癌变发生进展成为了防控CRC的关键举措[4]。

目前治疗无特效药,多采取综合治疗手段,中医药治疗此病有独特优势。

本文旨在探讨MC的中医药治疗,现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MC在中医古籍中无对应的病名,根据临床症状将其归为“便秘”“腹胀”“腹痛”等范畴。

本病的病因病机尚无统一定论,多数医家认为虚性便秘、久服通泻之品为其主要病因,病机多是本虚标实。

患者大多久服通泻药物, 病久则伤及脾肾阳气, 阳虚则寒凝气滞血瘀, 瘀血停滞肠络则肠壁黑变。

李国栋教授认为本病苦寒为因,久病则气虚血瘀,治则以养血活血为先,健脾益肾为重,理气健运为辅[5]。

结肠黑变病22例临床分析

结肠黑变病22例临床分析
间为 4个月 至 5年 。 例 无服 用 蒽醌类 泻药 史 。 有 2 另
2MC内镜下 诊 断 :内镜 下 表现 为 结肠 黏 膜 呈 .
棕褐色或黑褐色色素沉着性改变 ,呈现 出颗粒状 、 网格状或豹皮 、 蛇皮样改变 , 观察病 变主要分 布 并
肠 段及 合并息 肉 、 肿瘤 情况 。
息 肉 7 , 中炎性增生性息 肉 2 , 例 其 例 腺瘤性息 肉 5 例; 伴发结直肠癌 2 , 例 均为腺癌 。 中 1 其 例有便秘
作者单位 :102 l03 沈阳 , 中国医科 大学 附属第 四医院消化科
通信作者 : 温艳惠 。 m i c u h w h 2 . r E a : 4 _ y@16 o lm cn

5 2・
中国医 师逑修杂志 2 9 0 年2 0 月5日 3 卷 4 Ci Ps MdFb a 5 2O,o3, . 第 2 第 期 h 0 e, r r t O9V12N 4 n t J euy h . o
史2 , 年 长期服用蒽醌类泻药 , 行肠镜及病理检查证 实为直肠腺癌 , 同时合并结肠多发性息肉。
李 洪玉 温艳 惠
探讨结 肠黑 变病 的相关致病 因素 及其与 结肠 息 肉、结肠 肿瘤 的关 系。 方
2 2 结肠黑变病主
【 要 J 目的 摘

对结肠镜检出并经病理证 实的 2 2例结 肠黑变病患者 的临例有服用 泻药史 。 1 伴发息 肉 7例 , 伴发结直肠癌 2例。 结论
长 期服用 蒽醌 类泻 药 的 1 6例患者 中Ⅲ度 9 例, 用药时间(41 士1. ) 3.1 6 6 个月 , 0 分别与 I 3 度 例
(. 71 7±3 1 个 月 、Ⅱ度 4例 (46 . ) O 1. 3±1.8 个 月 07 )

黑肠病(结肠黑变病)中医效验良方

黑肠病(结肠黑变病)中医效验良方

黑肠病(结肠黑变病)中医效验良方黑肠病,也称“结肠黑变病'指结肠黏膜内出现多量吞噬有脂褐素样物质的巨噬细胞,使黏膜色素沉着的病变,为非炎性反应性、良性、可逆性的病变。

临床以老年,便秘以及长期服用蒽醍甙类泻药的患者多见,主要症状有便秘、腹泻、腹痛、腹胀、肛门坠胀等,少数患者有下腹部隐痛及食欲欠佳等,可能与黑变病侵犯结肠神经丛,使黏膜内神经丛产生退行性改变,导致肠功能失调及电解质紊乱有关,结肠镜下可见肠黏膜出现花斑状、网条状、颗粒状或鱼鳞状的棕褐色或黑色色素沉着,呈间断或连续分布,致使整个肠腔变暗。

蒽醍类泻剂长期应用可造成结肠黑变病,引起平滑肌的萎缩和损伤肠肌间神经丛,反而加重便秘,长期服用蒽醍类通便药物会引起肠道黑斑,形成药物依赖,腹胀、便秘会特别严重,黑肠病的典型症状是便秘,一般患者多是以反复便秘而就诊,多年治疗不愈才发现患上此病,痛苦不堪。

方一益气养阴方【主治】:结肠黑变病【方药】:黄芪20g,党参10g,当归10g,陈皮10g,升麻10g,白术15g,玄参10g,麦冬10g,生地10g,肉桂2g,甘草3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饭前1小时温服,4周为1个疗程。

【编按】:方中党参、白术、黄芪、陈皮、升麻、甘草健脾益气;玄参、麦冬、生地养阴;当归养血润肠;肉桂温肾助阳,取阳生阴长之义,肾阳得则肾水足。

诸药相合,共奏益气养阴之功效,本观察表明,该方能够很好的促进肠道黏膜修复,对改善结肠黑变病肠动力有一定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0例患者经过治疗,治愈18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陆喜荣,徐进康,徐宏伟,吴坚芳.益气养阴法改善结肠黑变病肠动力4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2,44(01):39-40]方二清肃肺气汤【主治】:大肠黑变病,症见长期腹胀、便秘、排便困难等症状。

【方药】:桔梗、石斛、知母、枳壳、白术各15g,石膏、生地黄、玄参各30g,白芍、苦杏仁、瓜蒌各12g,桃仁9g,甘草5g。

中医药治疗结肠黑变病30例

中医药治疗结肠黑变病30例
血 糖 、 降 低 眼 内压 。
虚机能衰退,或伴肝气郁结 ,气机失调所致 。 参茯胶囊 由全 中华鳖粉、人参、地黄、茯苓等药物 组成 。 有健肝滋肾、益气养阴、疏肝解郁、安神除烦作用。近年 来经 药物研究及I床实践证 明, j 缶 参茯胶囊内含能调节神经内分泌 代
谢 平 衡 的 活 性植 化 物 质 — — 神 经 内分 泌 物 调 节 因 子 , 帮助 肌 体
少 。结肠传输实验均表现慢传输 。E K 3 0型 电子结肠镜下可 P一0 见粘膜呈黑褐、 灰褐、 浅棕、 蓝灰色或深浅交错的条纹状 改变 , 其中 1 例棕色粘膜上布 满 白色斑 点。 病变 自直肠 累及全结肠 9
例 , 累及 横 结 肠 8例 , 累及 降结 肠 l 。 3例
自 20 年 以来 ,笔者 对 3 结 肠 黑 变 病 ( C 05 0例 M )患 者 采 用
中 医药 治 疗 ,收 到 了 良好 效 果 ,现 报 道 如 下 。
临床资料:本组 3 0例 ,男 4例 ,女 2 6例 ,年 龄 4 — 2 2 7 岁 ,平 均 5 岁 。分 别有 5 3 便 秘 病 史 及 5 2 或 间 断 性 6 ~ 0年 ~ 0年 服 用 番泻 叶 、大 黄 片 、牛 黄解 毒 片 等泻 药 的 用 药 史 。临 床 表 现 不 同程 度 的腹 胀 不 适 ,肠 鸣音 减 弱 ,排 便 时 间延 长 3 5 日大  ̄ 便 1 次 ,大便 干 结 ,排 出 困难 ,且 有 排 便 不 尽 感 。E E ~ D GG24 结 肠肌 电 图均 有 异 常 改 变 ,多表 现 为 低 平 波 , 缩 波 峰 明显 减 收
内分 泌— — 免 疫 ”网络 的 应 变 能 力 ,抑 制 与兴 奋 并 举 ,双 向调

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观察1(一)

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观察1(一)

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观察1(一)【摘要】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的相关致病因素。

方法对经结肠镜检出的44例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资料、镜下表现及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44例中28例便秘,26例有服用泻药史,病变累及全结肠者40例,并发结直肠息肉10例,溃疡性结肠炎1例。

结论结肠黑变病主要与便秘、滥用泻药外,可能与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也有关。

【关键词】结肠黑变病;内镜检查结肠黑变病(melanosiscoli,MC)是指结肠固有膜内巨噬细胞含有脂褐素物质的一种黏膜色素沉着性病变,是一种少见的非炎症性的、良性可逆性疾病。

以往国外报道较多,国内报道较少。

近年来,随着便秘发病率的增加和电子肠镜的广泛应用,在国内人群中的检出率有逐渐上升趋势。

现将2008年1月至2008年5月,从1214例结肠镜中检出的结肠黑变病44例,检出率4.4‰。

为提高临床医师对MC的认识,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4例均为本院消化内镜常规检查门诊和住院患者,均经结肠镜检查发现大肠黏膜呈棕色、褐色黑色之斑片状或纹状改变,即取黏膜活检,并经病理学证实为结肠黑变病。

其中女30例,男14例;年龄27~80岁,60岁以上26例,40~60岁10例,40岁以下8例。

MC患者中便秘28例(63.6%),便秘与腹泻交替8例,大便带血8例。

44例中26例(59.1%)有服用蕃泻叶、果导片、麻仁胶囊、芦荟胶囊等泻药史服药时间为2个月~3年。

1.2MC的诊断标准①内镜下结肠黏膜呈黑色、棕色或暗灰色,边缘和早期病变为黄色或粉红色,呈虎皮纹状、槟榔切面样或斑片状;②组织学检查为固有膜内有大量含黑色素的大单核细胞浸润及黑色素沉着,肠壁其他层次正常。

1.3便秘的诊断标准12个月中至少有12周连续或间断出现以下2项或2项以上症状:①1/4以上时间有排便时费力;②1/4以上时间粪便呈团块或硬结;③1/4以上时间有排便不尽感;④1/4以上时间排便时肛门阻塞感或肛门直肠梗阻;⑤1/4以上时间有排便需用手法协助;⑥1/4以上时间每周排便3次。

归苁润肠汤治疗结肠黑变病30例临床观察

归苁润肠汤治疗结肠黑变病30例临床观察

首乌 、熟 地、补骨脂益 肾补 血 润肠 ,太 子参 、 白术 、黄芪 健脾 益气 ,川 楝子 、枳 实、玄参 、槟榔 理 气增 液 、润肠 导 滞 ,桃仁 、丹参 活血化 淤 、润肠 通 便。若 胃肠 实热 ,腑 实
不通 去肉苁蓉 ,加 清泻 胃肠实 热 的生石 膏、知母 ,腹 痛者 加缓 急止 痛 的 白芍 、元胡 。因本病 属于 可逆 性疾病 ,停 用 泻下药 ,改用 健脾 补 肾、润 肠通络 治疗 ,所 以取 得 了较好 的疗效 。
参考文献
照组 患者 服药 两周 ,休息两 周后 ,再 服药 两周。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 1 疗效标准 .
痊愈 :腹 胀 、排 便 困 难或 便 秘 消失 ,大便 每 日一 次 , 两个月后结 肠镜 检查结 肠黑 变现象 消失 。显效 :腹 胀 、排 便 困难或便秘症状 明显好转 ,大便 2—3日 1 ,两个 月后 次 结肠镜检查 结肠 黑变程 度变 浅。无效 :腹 胀 、排便 黑变病 的病因病机 与辨证治疗 的认识 [ ] 1 J.
北京 中医 ,20 ; 6( ) 5 4 5 5 07 2 9 : 7 — 7.
( 收稿 1期 :2 1. 1 1 ) 3 0 00 . 5
肠道肿瘤 、结肠 息 肉 ,有 全身 器质 性病 变 及孕妇 、哺
乳期妇女除外 。
14 治 疗 方 法 .
两组患者均停用 含蒽 醌甙 成分 的泻药 ,进 行生 活饮 食 调理 ,适当多进一些含纤维素食物 ,禁食辛辣饮食 。 治疗组以 自拟方归苁润肠汤治疗 。处方 :当归 2 g 0 、肉 苁蓉 2 g 0 、熟 地 2 骨脂 1 、太子 参 2 g 白术 2 g 0 g补 5g 0、 0、 黄芪 2 g 0 、川楝子 1g 5 、枳实 1 、桃仁 1g 5g 5 、丹参 2 、生 0g

结肠黑变病42例临床分析

结肠黑变病42例临床分析

结肠黑变病42例临床分析结肠黑变病(Belanosis coli .Mc)是一种良性病变,多见于长期服用蒽醌类泻药的患者,特征性表现为结肠色素沉着,这是由包含色素的巨噬细胞形成的[1]。

随着结肠镜检查率提高及便秘发病率的增加,国内报道逐渐增多,现将我院2003年2月~2008年2月经结肠镜检查及病理确诊的42例患者进行统计,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2例,男18例,女24例,年龄20~88岁,平均58.6岁。

所有患者均有口服泻药史,泻药包括果导片、番泻叶、大黄片、麻仁丸及牛黄解毒片等,服药时间1月~8年不等,其中便秘34例、排便不畅5例、腹泻与便秘交替3例。

1.2 电子结肠镜下表现:肠镜下病变部位呈局限或弥漫分布的棕色或黑色黏膜色素沉着,常深浅交替,呈虎皮纹状或斑片样改变,使整个肠腔变暗,所有病例均送病检,组织学表现为固有层内大量含脂褐质的单核吞噬细胞及黑色素沉着,上皮细胞正常,还可见浆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2 结果42例Mc累及肠段,病变累及全结肠24例,累及右半结肠3例,左半结肠6例,乙状结肠3例,直肠6例,伴有息肉15例,大部分腺瘤上皮轻中度异型增生,伴发结肠癌3例。

3 讨论3.1 流行病学:结肠黑变病过去是一种少见病,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该病发生率有上升趋势,特别是电子肠镜的广泛应用,使国内报道逐渐增多。

过去认为结肠黑变病多发生于结肠、阑尾,但综合近年来的有关文献可以看出,黑色变多从直肠开始,向上逐渐蔓延至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乃至全结肠,以直肠和盲肠表现为著,比较有特点的表现在回盲瓣两侧界限分明,相对于结肠色素沉着,小肠黏膜颜色正常,如有腺瘤存在,因其颜色正常而明显可见[2]。

3.2 Mc的病因:便秘长期滥用口服泻药是目前多数学者认可的引起MC的主要原因[3],本组中所有患者均有服用泻药史,泻药包括果导片、番泻叶、大黄片、麻仁丸等,均有蒽醌类,与文献报导一致,大量蒽醌类药物可使肠腺分泌黏液增加,诱导结肠黏膜上皮细胞损害,其崩解产物形成调亡小体被增多的固有膜巨噬细胞吞噬,并通过基底膜小孔移行至黏膜固有层,在溶酶体作用下,调亡小体转化为脂褐素,随着泻药的长期使用,这些含色素的巨噬细胞不断聚集,形成典型Mc[4]。

结肠黑变病14例内窥镜观察及病理分析

结肠黑变病14例内窥镜观察及病理分析
齐 雪岭 吴叶 菊 于 民 胡新梅 郭 国庆 高春 英
【 摘要】 目的 研究结肠黑变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黏膜内病理性色素的性质。方法 全部
病 例行 临床资料 分析及组 织学观察 , 以及脂褐素 、 色素、 黑 含铁血黄 素和胆色 素特殊染 色 , 5例行免
疫组织化学 S P法 H M5和 S0 MI l0染色。结果 H M5 S0 MI 、l0染色亦为阴性。结论 据, 尚需进 一步研究 。 结 肠黑 变病 多 发生于老 年患 者 , 肠黑变病 黏膜 结 固有层都有棕 褐 色色 素 沉 着 , 色素 的脂 褐 素、 色素 、 该 黑 含铁 血黄 素 和胆 色 素 染 色 均为 阴性 , 结肠黑变病在 某种程度 上可 能与便秘 服用泻 药有关 , 色素 可 能系巨噬细胞吞噬蒽醌类 泻剂后形 成 的脂褐素 样物 质 , 它能 否导致 结直 肠肿瘤 还没 有直 接 的证
【 关键词 】 结肠黑变病; 内窥镜; 病理
结肠 黑 变病 ( e ns o , C)是 消化 道黑 变 m l oicl M a s i 病 的一 种 , 是指结肠 固有膜 内巨噬细胞含 有脂褐 素样 物 质的一种 黏膜 色素 沉着 性病 变 。随着 纤维 结肠 镜 的广泛 应 用 正 逐 渐 被 大 家 所 认 识 。18 94年 1月 一 2O O6年 1 , 月 我们 从 20 70例结 肠 镜 检查 中检 出 M C 1 , 出率 为 05% , 4例 检 .2 现分 析如下 。
维普资讯

52 ・
20 06年 l 0月 第 2 9卷 第 l O期 内科 版
C i JPsg dMe , coe 2 0 。 o.9… o hn otr d O tbr 0 6 V 12 N a

综合疗法治疗25例结肠黑变病的体会

综合疗法治疗25例结肠黑变病的体会

直 肠3 例 。所有 患者结 肠镜诊 断显示 :肠黏 膜色素沉 着 ,黏 膜粗糙 , 充血 、水肿 、从浅棕色至 黑色不等 ,色泽晦暗 ,存 在小片状 的隆起区 域 ,可见豹纹 样、 网状改 变。可累及 一个或多个肠 段 。病理检查 :肠 黏 膜固有膜 内有大量密集 的 巨噬细胞 ,胞浆 内充满黑色颗粒 ,银氨液
包冲服 ,每 日1 7 时1 次 。⑤太 宁栓每 日2 枚纳肛。
1 资料 与方 法 1 . 1临床资料
本组 患 者 2 5 例 ,其 中男 1 1 例 ,女 1 4 例 }年 龄 1 8 ~8 1 岁 ;平 均
( 5 1 . 4 土7 . 4 3 )岁 l病 程1 ~l 7 年 ,平 均 ( 3 . 4 士4 . 5 )年 ;单纯性便 秘
科医学 , 2 0 1 1 , 1 4 ( 1 9 ) : 2 1 3 6 ・ 2 1 3 8 .
解 能 获得 哪些 好处 的患 者居 多 ,可见 ,目前社 会 中对 家庭 医师 的宣
传不 够力 度 ,导致 了人 们对 家庭 医师 的 了解还 不够 全面 ,因此 ,需 不 断的提 高签 约 家庭 医师 的经验 和能 力 ,从而 有效 的 降低人 们对 家 庭 医师的顾虑 。
医师 、担 心出现 社 区首诊 、不 了解能 获得 哪些好 处 。其 中 ,不 了

临床研 究 ・ 2 0 1
其 影 响 因素研究 [ J ] 冲 国全 科医学 , 2 0 1 2 , 1 5 ( 4 ) : 1 1 5 1 - 1 1 5 3 .
【 2 ] 张 玮. 开 展 家庭 医生 制服务 的可行 性分 析与 对策研 究 [ J 】 _ 中国全
综合疗法治疗2 5  ̄ ] 1 结肠黑 变病 的体会

全结肠黑变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全结肠黑变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服过泻药 , 其便秘病史 自2 7 ~1 年不等 , 内镜下结果
显示其便秘时间越长 , 相应全结肠色素沉着程度越
o m l oiclJ. e Me , 0 ,12—2. f e n s i ]N t J d2 3 6:2 4 a s [ o h 0 [] 朱元民. 4 蒽醌类泻药与大肠黑变病[]中华消化杂志, J.
涉及蒽醌类泻药和便秘之外的其他因素 。国内外均 见溃疡性结肠炎并 MC的报道[ ]并 有报道慢 性 7,
tea ao t iadntⅣ hl av s[] s - h i pp s n o 、 t a t e eJ.Hio ll os i x i u t
p t o o y 1 9 3 1 0— 1 4 a h lg , 9 7, 0: 6 6.
用泻药, 服药时间为 2 个月~2 , 0a泻剂主要包括果 导、 蕃泻叶、 大黄、 麻仁软胶囊 , 中大部分为蒽醌类 其
泻药 , 年轻女性有服用芦荟胶囊、 排毒养颜胶囊及肠
清茶病史等。1 例未服用泻药, 3 其便秘病史 2 7 。 ~1 a
24 内镜表现 .
20 年 6 05 月 ̄2 0 年 6 08 月共行结肠镜检查者 804 发现 MC 16 , 1 例, l 例 发病率为 14 。其 中 .4 全 MC9 例, 7. 。内镜诊断标准[为肠镜下 0 占 75 结肠黏膜光滑, 呈棕色 、 棕褐色或黑褐色, 边缘 和早
全结 肠 黑变病 的临床特 征分 析
李春艳, 郭世斌 , 谭育红 , 刘丽娜 , 宫爱霞
(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科 , 宁 大连 161) 辽 101 摘要:目的] [ 探讨全结肠黑变病 ( ) MC 的临床特征 。[ 方法] 对近 3 年来诊 断的 9 例全 MC患者相关资料进行 O 分析。[ 结果]o 9 例中 , 便秘 5 ,5 8例 4 例长期或间断服用蒽醌类泻药 , 腹泻 8 , 例 并发结肠癌 3 , 例 结肠息 肉 2 例 , 8 溃疡 性结肠炎 3 例。[ 结论] MC的发病与服用蒽醌类 泻药及便秘有关 , 全 便秘及服 泻药时间越 长 、 药量越 大, 服 其 MC程度越重 。全 MC还可能与炎症性肠病及腹泻本身有关 。该病是一种 良性疾 病 , 与结肠肿瘤 的发生有一定关 系, 停用刺激性泻 药, 纠正习惯性便秘可 以逆转病变。 关键词 : 黑变病 , 全结肠 ; 结肠肿瘤

结肠黑变病22例临床分析

结肠黑变病22例临床分析

对 2 例 M 病 例 中 1 患者 进 行 了 6 6 月 的随 访 , 2 C 2例 ~ O个
其 中随访期≥3 6月 4例 , 大肠镜下 M c病变处黏膜的颜色较前
有所变浅,随访期 ≥2 4月 6例 , 大肠镜下 M c病变处黏膜 的颜 色较前无变化或有不 同程度的加深 , 病理改变仍符合 M c特点。 所有患者病理 改变仍完全符合 M c特点。本组中有 3例并 发大
^ l 患者 每 6 l C的 ~ 2个 月来 访 一 次 ,详 细 询 问 并 记 录 服用
史。 1 内镜 下表 现 . 2
文 献报 道 结 肠 M c发病 率 国外 明显 高 于 国 内 ,近 年 来 我 国
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研 究表 明,随着生活水平提高 , ’ 饮食
结构 及 生 活 习惯 改变 ,高 蛋 白 ,高脂 肪 食 物 摄 入 增加 , 维素 纤
大肠黏膜呈全结肠弥漫棕褐色或黑色颗粒状色素沉着 、 黏 膜呈浅褐色 、棕褐色或黑褐色 , 期间可见乳 白色线 状、条索状

功能。
4 结论
尤靖安外用治疗 宫颈糜烂 , 使糜 烂面积 的大幅度缩小, 局
部用药 ,不 良反应很少 , 不影响愈合后的生育功能,尤其岁未 婚女性 ,已婚未生育妇女的宫颈糜烂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 向临床推荐应用 。 参 考文献 【] 张 惜 阴, 主 编. 用 妇 产 科 学 【] 人 民 卫生 出版 社 , 1 实 M.
2 0, 6 353 0
些列免疫免疫调节作用, 如增强巨噬细胞 的吞噬作用 , 增强 3 5重组 人干扰素 a 2 - b凝胶的特 点:①抗病毒活性强,
淋巴细胞对靶细胞 的细胞毒性和天然杀伤细 胞的功能。 减少细胞癌变机率 。 ②易扩 散、 易吸收 、 局部免疫调节 能力强。 ③生物反应调节理性的药物 , 药效持续时间长 , 有后续治疗作 用。④独特 的凝胶剂型,易于糜烂面的修 复。⑤室温保存 ,易 于携带 ,使用方便 。⑥宫颈糜烂面积是 自然 愈合 ,恢复如初,

结肠黑变病45例临床分析

结肠黑变病45例临床分析
本文4 例 中9 伴发 息 肉 , 内镜 下进 行息 肉切 除后分 别于3 月 5 例 经 个 及6 个月复查肠镜 , 均未发 现有息 肉复发 。例伴结 肠癌患 者 中,例患者 3 1
结肠 黑 变 病 ( ln s oiMC) 原 因未 明 的 以结 肠 粘膜 色 mea oi cl, s 是 素沉着 为特征 的非炎症性 的 良性病 变 , 属临床 少见病 。 而近 年来随 着肠 镜 的普及 应用 , 该病 有上升 的 趋势 。 我院 自2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00 月至20年 l月肠 09 2
5 讨 论 5 1 结肠 黑 变病 的 病 因 .
本 组4例结 肠黑变病 患 者均 为我院 常规 检查的 门诊和 住院 患者 , 5 其 中男2例 , 5 , 龄2 ~ 6 年 龄 >6 岁3例 , 1例 , 1例 ; 0 女2例 年 5 8 岁。 0 1 男 7 女 4
6 岁以下 1 例 , l例 , 例 。 0 4 女 1 男3 12 就诊 时 临床 表 现 .
镜 检查5 4 例 中 , 38 诊断 为结 肠 黑变 病的 有4 例 , 报道 如下 。 5 现
1 临 床资 料
1 1 一般 资料 .
因年 龄较 大而 自动放 弃治 疗 ,例进 行外 科手术 切除 , 术后 3 月及6 2 于 个 个 月进行 肠镜 复查 , 均未发现 有结肠癌复发 , 临床上便秘 、 腹泻及便血 等 症状 均完 全消失 。 因此及 早进 行积极 治 疗预后 还是 比较理想 。
4 例M C 者 中 累 及 的 肠 段 , 中 累 及 全 结 肠 1 例 , 及 降 、 5 患 其 9 累
MC 的检 出率 国内 报道 为 00%~5 9 I, 文 54 例共 检 出4 .6 .% 本 38 5 例 , 出 率 为0 8 %, 检 .4 与文 献 报 道 一致 。 肠 黑 变病 的 病 因 目前 尚未 结

结肠黑变病的内镜诊断和临床观察

结肠黑变病的内镜诊断和临床观察

央 和近缘取 活检 2 3 ,将 标本置 于福尔 马林 液 中送病理 检 ~块
查 。病 理 检 查 均 出 自我 院病 理 科 , 理 分 型包 括腺 瘤 ( 状 、 病 管 混 合 状 、 毛状 )炎 性 息 肉 、 年 性 息 肉 、 构 性 息 肉 。炎 性 息 肉 绒 、 幼 错 伴 腺 瘤 样 增 生 均 归 入 炎性 息 肉 。
十 分 清楚 。便 秘 后 长 期 滥 用 口服 泻 药是 目前 公 认 的 引起 MC的
病 5 3例 , 对其进行 临床 观察 , 旨在提高对结 肠黑变病 的认识 , 为其预 防和治疗提供 理论依据 。
1 资 料 与 方 法
主要原因f 其中蒽醌类 药物的致病作用 已基本达成共识 , 1 ] , 这类
肠 7例 , 升结 肠 3例 , 升结 肠 及 横 结 肠 2例 。 2 MC的病 理 诊 断 . 2 全 部病 例 均 规 范 取 材 , 取 无 黑 变 另 病 的 大 肠 标 本 作 对 照 标 本 , 镜 检 查 为 福 尔 马林 固定 、 蜡 包 光 石
【] 苏华 , 1 吴静 , 樊力红. 结肠 黑变病临床分 析及与结肠息 肉的关系研
结 肠 黑 变病 的 内镜 诊 断 和 临床 观 察
刘 秀珍
( 乌兰察布市 中心医院 , 内蒙古 乌兰察布 0 2 0 1 0 0)
结 肠 黑 变 病 ( l oi oi me ns cl MC)是 指 结 肠 固有 层 内 巨噬 细 a s , , 胞 含 有 脂 褐 素 样 物 质 的一 种 黏 膜 色 素 沉 着 性 病 变 。主要 认 为 与
病 杂 志 ,0 9 2 2 : 18 . 2 0 , ( )8 — 2
【 1 tar A, u h nn G Mea o i e l i mv ril [ . o rca D s 4 tr s B c a a N. l s ois e s e J C l e tl j i n s b j o . 2 0 , 17 :8 — 8 . 0 9 1 f ) 7 8 7 9

结肠黑变病的中医治疗体会

结肠黑变病的中医治疗体会

结肠黑变病的中医治疗体会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eoli,MC)是以结肠粘膜色素沉着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临床表现多以便秘为主,是非炎症性、良性、可逆性的病变[1]。

本病中老年人多发,多因长期滥用蒽醌类泻剂如大黄、番泻叶等常见通便药引起。

结肠镜下可见光滑肠黏膜有棕褐色或黑褐色色素沉着,呈颗粒状、网状或虎皮状,间断或连续分布,致肠腔变暗。

病理示结肠固有膜内巨噬细胞含有脂褐素物质。

祖国医学据其症状将本病纳入“便秘”、“腹痛”、“腹胀”等范畴。

中医对该病的治疗有一定疗效,现将本人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1.病因病机本病以本虚为主,病位在大肠,与脾胃及肾脏关系甚为密切。

患者多有长期服用泻药史,泻下药物多苦寒伤中,脾胃气虚,肠道传输无力,糟粕停滞不下;脾虚失运,气血生化乏源,肠失濡润,加之久泻伤阴,肠燥津亏,“无水行舟”;又有脾肾阳虚,阴寒凝滞,血络瘀阻,肠壁失养而现黑褐色。

《济生方》曰:“平居之人,五脏之气,贵乎平顺,阴阳二气贵乎不偏,然后津液流通,肠胃益润,则传送如经矣。

”《医学真传》言:“夫通则不痛,理也,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若必以下泄为通,则妄矣。

”2.特色辨治本病患者多年老,本身气血亏虚,加之久用苦寒泻下之药,耗气伤阴,诸脏俱虚,故治疗当以益气健脾,养血活血,润肠通便为主。

2.1“以补治秘”基础方临床常用方以黄芪、太子参、生白术、当归、桃仁等药为基本组成。

黄芪“甘温纯阳,益元气,补诸虚不足,壮脾胃”,配以太子参、白术更助益气升阳;太子参气阴双补,且作用平和,尤其适于病后虚弱、倦怠乏力之老年人;白术补脾气,乃历代“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多补“卑监之土”,治脾虚证,炒用健脾燥湿止泻,大量生白术则有润肠通便之功,本方多用后者;桃仁“入血分,偏活血,化血络之凝瘀”,是活血祛瘀药中临床使用率极高的一味,亦因其功效相对平和,且有润肠通便之功;当归“补血而主动”,即补血兼能活血,亦可治疗血虚大肠失于润养的肠燥便秘。

结肠黑变病 病例分享

结肠黑变病  病例分享

【病例摘要】结肠黑变病(MC)从发现至今已有170余年,这是一种以结肠黏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非炎症性肠病。

以前国外报道较多,国内肠镜检出率约为2%,老年便秘服用泻药者中结肠黑变病的检出率高达44.4%。

MC最先于1857年Virchow将其命名并沿用至今,MC是指结肠黏膜固有层内巨噬细胞吞噬黑褐色素颗粒。

除结肠外,尚可累及肝、淋巴结、十二指肠及胆囊等,多有便秘和服用泻剂史,其他自觉症状如腹泻、腹不适多见。

虽属非炎症性良性病变,且少见,但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加。

,结合病理活检,现发现青年MC1例,现报导如下。

【一般资料】李某某,女,19岁,学生,四川成都人.【主诉】因呕吐、腹痛、腹泻十天,经对症治疗仍无缓解来门诊就诊。

【既往史】追问病史,半年来因觉肥胖,用导泻中药肠清茶口服近5个月,近半月自感头晕、乏力、进食即呕吐、腹痛、腹泻10余天、加重5天。

有便秘史5年,平时口服果导、上清丸、三黄片等治疗,【体格检查】查体腹肌软,全腹部压痛、无反跳痛,以脐周及左下腹部为最重,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弱,,体重由原来60kg减为43kg。

【辅助检查】停药后症状仍无缓解,无法进食,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电子肠镜检查发现“乙状结肠、直肠见黑色素沉着,呈网纹状改变,未见糜烂溃疡出血及新生物,【初步诊断】病理诊断:乙状结肠黏膜轻度慢性炎症,固有层内一些胞浆内含有棕色色素的组织细胞散在分布,结合临床表现,可符合结肠黑变病”。

【治疗】通过禁食,支持疗法及给调节植物神经药物,治疗半月后回家继续服药及少吃多攴,调整饮食包括多食粗粮、蔬菜及多饮水以促排便,口服胃肠动力药莫沙比利等处理,二个月后肠镜复查正常,体重恢复至51kg。

【讨论】2.1、据文献报道,本病好发于50~70岁老人,长期服用蒽醌类泻药(番泻叶、蓖麻、大黄苏打片、牛黄解毒片等),但随着年轻人爱美,也长期服用此类药物,近段时期,多有文献及报刊报导,发现,在接受检查的20-40岁女性患者中,出现MC的病例快速增多。

结肠黑变病及其临床转归的探讨-附51例临床分析

结肠黑变病及其临床转归的探讨-附51例临床分析

结肠黑变病及其临床转归的探讨-附51例临床分析
陈爱珍
【期刊名称】《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03(013)001
【摘要】@@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是指大肠粘膜色素沉着[1],引起非炎症性良性的病变,临床少见,国内报道较少.但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高,应引起重视.【总页数】1页(P31-31)
【作者】陈爱珍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嘉兴,31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
【相关文献】
1.瘢痕子宫妊娠后分娩方式的探讨——附139例临床分析 [J], 慕容红梅
2.产后出血的原因探讨与防治措施——附48例临床分析 [J], 刘芹
3.难治性溃疡从瘀论治的探讨(附40例临床分析) [J], 苏映雪;周成刚
4.胎盘早剥早期诊断方法的探讨(附54例临床分析) [J], 朱玲玲;曾莉;卢蓉
5.宫角妊娠早期诊治的探讨(附33例临床分析) [J], 李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结肠黑变病54例临床分析

结肠黑变病54例临床分析

结肠黑变病54例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2-12-04T09:24:21.8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0期供稿作者:李元学[导读]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是指结肠固有膜内巨噬细胞含有脂褐素李元学(吉林省延吉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133000)【中图分类号】R574.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0-0173-02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是指结肠固有膜内巨噬细胞含有脂褐素(lipofucinlike)物质的一种粘膜色素沉着性病变。

随着肠镜的广泛应用,本病的检出率日见增多,表明该病在我国并非少见。

1991年9月至2008年12月我院2 950例电子肠镜检查中,发现本病54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54例中,男19例,女35例,年龄17~70岁,平均46岁,病程6个月至10年,平均3.5年。

主要临床表现为便秘45例,便秘与腹泻交替3例,轻度大便不爽7例,排便无异常1例,大便情况无记载3例,下腹部疼痛7例,腹胀5例,便血4例。

有48例患者有服用果导、番泻叶、大黄苏打、牛黄解毒片等药物史。

2.结果(1)内镜检查:54例肠粘膜均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性改变,似豹皮花斑样,弥漫分布于结肠粘膜或局限分布于某肠段粘膜。

有1例粘膜呈黄色带淡红斑点样表现,活检病理证实为结肠黑变病。

1例色素沉着呈深黑褐色,致使肠腔很暗,曾误认为是冷光源灯泡已逾寿命期。

色素沉着分布:全结肠38例,局限于左半结肠部分肠段8例,右半结肠及横结肠5例,直肠3例。

本组合并结肠癌2例,合并结肠腺瘤性息肉3例。

(2)病理组织学:肠粘膜固有膜内有大量密集或散在分布的巨噬细胞,胞浆内充满黑色颗粒。

(3)结肠黑变病与年龄、性别的关系,见表1。

表1 结肠黑变病检出率与年龄、性别的关系年龄受检数黑变病数黑变病检出率(%) 男女合计男女合计男女合计 ≤35 357 417 774 3 6 9 0.84 1.44 1.16 36~59 654 885 1539 10 15 25 1.53 1.69 1.62 ≥60 152 485 637 6 14 20 3.95 2.89 3.14 合计 1163 1787 2950 19 35 54 1.63 1.96 1.83 讨论1.发生率:文献报告本病的发生率在尸解标本中为0.04%~11.2%[1]。

结肠黑变病50例临床观察

结肠黑变病50例临床观察

结肠黑变病50例临床观察
李素玉;何英
【期刊名称】《实用医技杂志》
【年(卷),期】2005(12)12A
【摘要】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是以结肠黏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非炎症性的可逆性疾病。

近来随着肠镜技术的广泛应用,MC的人群检出率有了明显的上升趋势。

为进一步正确认识和处理该病提供参考资料。

现就本病几个问题论述如下。

【总页数】2页(P3453-3454)
【作者】李素玉;何英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仁和医院,湖北宜昌443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4.62
【相关文献】
1.益气养阴法治疗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观察 [J], 陆喜荣;徐进康;徐宏伟;吴坚芳
2.益气养阴法改善结肠黑变病肠动力40例临床观察 [J], 陆喜荣;徐进康;徐宏伟;吴坚芳
3.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观察 [J], 徐玲;李五生;陈卫东
4.益气养阴法治疗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观察 [J], 陈辉先
5.滋阴润肠汤治疗阴虚肠燥型结肠黑变病30例临床观察 [J], 朱丽娟;周大成;张鑫林;姜东萍;顾继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结肠黑变病23例分析

结肠黑变病23例分析

结肠黑变病23例分析
邹细岩;吴和顺;李文芳;施广石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6(8)7
【摘要】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的病因、发病机制、内镜特点及病理改变.方法对本院10余年来确诊为MC的资料完整的23例病例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在对720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结肠镜的检查中,检出MC23例,检出率0.32%.结论 MC与服用泻药有关,尤其与蒽醌类泻药有关[1-2],且MC常伴发结肠息肉,对便秘病人尽量不用蒽醌类泻药,一旦发现MC,应定期做结肠镜检查.
【总页数】2页(P44-45)
【作者】邹细岩;吴和顺;李文芳;施广石
【作者单位】515001,广东省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515001,广东省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515001,广东省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515001,广东省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结肠黑变病23例报告 [J], 林栋;兰世迁;张烈湖;杨联坤
2.1例结肠黑变病患者的病例分析 [J], 江晟;汪燕燕;常惠礼;邓惠容;成凤英
3.结肠黑变病23例临床分析 [J], 张启芳;李运泽;陈卓林
4.结肠黑变病54例分析 [J], 韩静;孙光斌;张宝芹;王柏清;李甜甜
5.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肠黑变病23例临床观察 [J], 吴至久;张蜀;陈朝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结肠黑变病与中药互作及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

结肠黑变病与中药互作及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

结肠黑变病与中药互作及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
施琳琳;陈芳;潘锋
【期刊名称】《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24(34)6
【摘要】结肠黑变病是一种以结肠黏膜黑色素沉着为主要特征的结肠良性病变。

1857年,Virchow首次将其命名为结肠黑变病[1]。

结肠黑变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95%的结肠黑变病患者与服用蒽醌类泻剂相关。

结肠黑变病常发生在结肠近端,而在结肠远端相对少见。

本文将从结肠黑变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其与蒽醌类泻剂的关系等角度出发,探讨中医药防治结肠黑变病的研究进展。

【总页数】3页(P582-584)
【作者】施琳琳;陈芳;潘锋
【作者单位】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含蒽醌类中药致结肠黑变病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
2.木霉-植物互作生物防治机理及效应蛋白研究进展
3.高通量测序及“中药-皮肤菌群”互作在中医调治皮肤微生态中的应用
4.自身免疫性疾病与肠道菌群互作及中药干预研究进展
5.基于内质网-线粒体互作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效果及机制研究新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肠黑变病23例临床观察
吴至久
1 张 蜀1 陈朝晖2
1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痔瘘科(四川南充637000)
2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肠黑变病临床疗效。

方法:以补中益气汤加杏仁、肉苁蓉为基础方,水煎服;同时用西药新络纳10mg tid治疗结肠黑变病23例。

结果:有21例患者改善明显,有2例改善不明显。

结论:中西医结合可以很好治疗结肠黑变病,避免黑变病进一步加重。

关键词:结肠黑变病 便秘 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574 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3649(2008)01-0085-01
结肠黑变病又称大肠色素沉着症,是指结肠黏膜固有层具有黑色或棕褐色之色素沉着的非炎性、良性、可逆性为特征的病变。

色素沉着可发生于结肠的任何部位且以远端结肠多见[1]。

临床表现主要是便秘、腹胀等症状。

自2004年1月到2006年12月,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23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诊断标准 (1)有便秘、腹胀和长期口服蒽醌类泻药的临床表现。

(2)结肠镜检查肠壁看上去象虎皮或槟榔样切面斑纹。

在色素斑块之间可见灰白色、灰黄色黏膜。

病情较重的,结肠黏膜呈棕色、深褐色豹皮样改变,深褐色斑块之间可见乳白色黏膜,病变区肠黏膜色泽暗淡,反光差,但黏膜完整,不增厚。

(3)病理检查结肠黏膜固有层含有黑色素颗粒细胞。

1 2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观察了23例患者,男10例,女10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48 3岁;服用泻药主要有大黄、番泻叶、果导片、芦荟、排毒养颜胶囊等药物,服用最短时间为1月,最长时间为3年;排便间隔时间最短为2天,最长为14天。

2 治疗方法
方选补中益气汤加杏仁、肉苁蓉为基础方。

药用:黄芪30g,党参20g,白术25g,炙甘草6g,陈皮12g,当归12g,升麻6g,柴胡6g,杏仁10g,肉苁蓉30g。

如腹痛可以加白芍24g、木香10g;腹胀可以加厚朴15g;大便特别干硬可加芒硝10g,桃仁10g。

西药主要是口服胃肠动力药新络纳,每日3次,每次10mg。

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疗程。

3 疗效观察
3 1 疗效标准 治疗后饮食正常,排便1日1次,无任何不适者,为痊愈;治疗后饮食正常,大便基本通畅,但有时排便时间稍长者,为有效;治疗后和服药前无明显改变者,为无效。

3 2 结果 本组6例大便排出正常,15例患者大便间隔时间明显缩短,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无明显腹胀;2例大便间隔时间改善不明显,腹胀改善明显。

半年后随访做肠镜显示有8例患者结肠黑变范围和程度有所减轻,其他15例患者改善不明显,但没有明显加重和其他病变。

4 典型病例
黄 ,女,55岁,教师,因大便排出困难2年!就诊于2005年3月12日。

自诉大便要间隔5天才行一次,而且经常腹胀难受,遂自行购买果导片、大黄等药物口服,症状无明显好转,且大黄和果导用量在不断加大。

做肠镜提示结肠黑变病;病理检查提示结肠黏膜固有层含有黑色素颗粒细胞。

遂建议其停用果导片和大黄。

予以补中益气汤加杏仁、肉苁蓉。

药用:黄芪30g,党参20g,白术25g,炙甘草6g,陈皮12g,当归12g,升麻6g,柴胡6g,杏仁10g,肉苁蓉30g,厚朴15g。

每日1剂水煎,取汁约600ml,每次200ml,日3次。

新络纳每日3次,每次10mg。

患者治疗2疗程后症状明显改善,大便排出正常。

半年后做肠镜提示肠黏膜色素沉着程度有所减轻,但范围无明显改善。

5 讨 论
结肠黑变病又称大肠色素沉着症,是指结肠黏膜固有层具有黑色或棕褐色之色素沉着的非炎性、良性、可逆性为特征的病变。

色素沉着可发生于结肠的任何部位且以远端结肠多见[1]。

目前多认为与服用蒽醌类泻药有关。

患者多有便秘的临床表现。

中医认为蒽醌类泻药多味苦寒,患者长期服用后损伤脾胃,脾胃受损,中气不足,脾胃失运化,肠道传输无力,导致便秘。

且在临床中越泻越虚,便秘程度加重。

方选补中益气汤主要是补足中气,使肠道传输有力,用杏仁主要是宣发肺气,∀本草便读#:能润大肠,故大肠气闭者可用之。

!黄芪与杏仁合用实为补益肺脾之气的同时,宣畅肺气,肺气顺畅则大肠气机自然顺畅,传导功能也自然正常。

久用泻药损伤脾胃后,必然损伤肾气。

肾开窍于二阴,大便的排泄,需要肾的气化作用才能顺利排出。

肉苁蓉有补肾助阳、润肠通便的功效。

由此可见该方主要是在培补中气基础上宣肺、益肾达到调理肠道传输功能,使大便顺利排出。

肉苁蓉中含有大量的甘露醇、半乳糖醇等邻二羟基化合物,动物实验有明显的通便和壮阳的作用[2]。

杏仁含脂肪油约占50%,脂肪油可润肠通便达到缓泻的目的。

新络纳主要是改善胃肠动力,增加肠道蠕动使大便通过肠道时间缩短。

参考文献
[1]何永恒.实用肛肠外科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90
[2]徐文豪,邱声祥,沈连忠,等.肉苁蓉和盐肉苁蓉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比较[J].中草药,1995,26(3):143~146
(收稿日期 2007-09-26)

85

2008年第26卷第1期Vol 26,No 1,2007
四 川 中 医
Journal of Sichuan of Tradi tional Chinese M edicin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