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之病毒性肝炎

合集下载

病毒性肝炎1.课件ppt

病毒性肝炎1.课件ppt
行病学特征。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通过超声波显示肝脏的形态、大 小、质地以及是否有占位性病变。
CT和MRI
更高级别的影像学检查,可以更清 晰地显示肝脏及周围组织的结构和 异常。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
无创评估肝脏纤维化的程度,了解 肝脏硬度及脂肪变情况。
鉴别诊断
药物性肝炎
由于长期或不适当服用药物导致的肝脏损伤。
肝癌
肝性脑病
肝炎病毒可引起肝细胞癌变,导致肝癌的 发生。
肝炎导致肝脏解毒功能下降,可能导致氨 中毒,引发肝性脑病。
预后评估
肝功能恢复情况
通过肝功能检查,评估肝脏损伤程度和恢复 情况。
病毒复制情况
检测肝炎病毒载量,了解病毒复制程度,评 估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
并发症情况
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情况,如肝衰竭、 肝硬化等,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传播途径
粪-口传播
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通 过消化道传播,污染水 源或食物经口摄入可感
染。
血液传播
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 病毒通过血液传播,如 输血、注射、共用针头
等。
性传播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也 可通过性接触传播。
母婴传播
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 病毒可通过母婴传播, 如分娩时接触母血或母
乳喂养等。
临床表现
01
02
03
04
急性肝炎
起病急,出现发热、乏力、食 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 肝肿大,部分患者出现黄疸。
慢性肝炎
病程超过6个月,可出现乏力 、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肝
肿大,肝功能异常。
肝硬化
慢性肝炎长期未得到有效治疗 ,可发展为肝硬化,出现门脉
高压、腹水等症状。

病毒性肝炎PPT课件

病毒性肝炎PPT课件

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不洁性行为, 减少性伴侣数量。
提高公众意识与预防措施
增强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不共用餐具和洗漱用品等。
避免接触可能感染病毒性肝炎的病人或携带者
避免与感染病毒性肝炎的病人或携带者密切接触,如家庭成员、同事等。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预防病毒性肝 炎。
02
病毒性肝炎的病理生理
肝炎病毒的复制与传播
肝炎病毒的复制
肝炎病毒在肝脏内复制,通过利用人体细胞机制进行复制,导致肝细胞损伤。
传播方式
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破损皮肤和黏膜接触传 播。
肝脏的病理改变
01
02
03
肝细胞损伤
肝炎病毒在肝脏内复制过 程中,导致肝细胞损伤和 炎症反应。
心理支持与生活质量
心理支持
病毒性肝炎患者可能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心理支持有助于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康复信心 。
生活质量
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肝功能异常
肝炎病毒引起肝细胞损伤, 导致肝功能异常,表现为 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升 高。
肝脏结构改变
肝炎病毒引起肝细胞损伤 和炎症反应,导致肝脏结 构改变,如肝纤维化、肝 硬化等。
免疫应答与疾病进展
免疫应答
人体免疫系统对肝炎病毒的入侵产生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疾病进展
肝炎病毒持续复制和免疫应答的异常,可能导致疾病进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 肝癌。
供肝来源
肝移植的供肝来源有限,需要 进行严格的筛选和匹配,以降

病毒性肝炎科普PPT课件

病毒性肝炎科普PPT课件

肝癌
肝癌是病毒性肝炎的另一 种严重并发症,肝炎病毒 可直接或间接导致肝癌的 发生。
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一 旦出现明显症状,往往已 经到了晚期,治疗难度大 ,预后较差。
肝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 切除、化疗、放疗等,根 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 案。
其他并发症
除了肝硬化和肝癌外,病毒性肝 炎还可能导致其他并发症,如门
确保移植肝脏的功能正常。
Part
04
病毒性肝炎的并发症
肝硬化
肝硬化是病毒性肝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肝炎病毒对肝脏的持续损害,导致肝 脏组织逐渐发生纤维化,最终发展为肝硬化。
肝硬化会导致肝功能严重受损,出现黄疸、腹水、出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 活质量。
肝硬化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必要时需要进行肝 移植手术。
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
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通过消化道传播 ,如摄入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
性传播和血液传播
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通过性接 触或血液传播,如共用针头、注射器 等。
临床表现
急性肝炎
起病急,出现发热、乏力 、食欲减退、恶心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黄疸 。
慢性肝炎
病程超过6个月,可出现 乏力、食欲不振、腹胀等 症状,严重时可发展为肝 硬化和肝癌。
认知调整
2
了解病毒性肝炎的相关知
识,正确认识疾病,避免
恐慌和误解。
社会支持
3 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
分享感受和困惑,获得情 感支持和理解。
家庭护理
隔离措施
对于具有传染性的病毒性肝炎, 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如分餐制 、使用个人物品等。
预防接种
对于易感人群,及时接种肝炎疫 苗,提高免疫力,预防病毒性肝 炎的发生。

病毒性肝炎知识培训课件

病毒性肝炎知识培训课件

病毒性肝炎知识
24
流行特征
散发性发病:HAV、HBV、HCV 、 HDV;非流行区的HEV。
流行暴发:由水和食物传播引起,常见 HAV、HEV。
季节分布:HAV见于秋、冬季。HEV见 于雨季或洪水后。
地理分布:HBV 热带非洲、东亚最多。 HDV南美洲、中东、巴尔干半岛和地中 海为高发区。
播途径。 社区获得性传播:HCV、HGV。 母婴传播:HBV、HCV。 性接触传播 医院内传播。
病毒性肝炎知识
23
易感性与免疫力
HAV 多见于>6个月的儿童。由于隐性 感染成人少见发病。
HBV 普遍易感。婴幼儿及青少年多见。 HCV 普遍易感。 HDV 常与HBV感染并存。 HEV 普遍易感。
病毒性肝炎知识
32
重型肝炎
急性:大块性坏死,≥肝实质2/3;亚大块性坏 死;大灶性伴肝细胞的重度水肿。
亚急性:肝细胞新旧不等的亚大块坏死;小叶 周边团块状肝细胞再生;小胆管增生,重度淤 胆。
慢性:在慢性肝病的基础上出现大块性或亚大 块新鲜的肝实质坏死。
病毒性肝炎知识
33
淤胆型肝炎
有轻度急性肝炎的特点。 毛细胆管内胆栓形成,肝细胞内胆色素
急性自限感染:病毒抗原和HLA-I抗原双重表达→被 细胞免疫损害。
HBcAg 在肝细胞上表达直接引起细胞损害。 HBsAg 在肝细胞高度表达但分泌不足。大分子的
HBsAg不能分泌出肝细胞,引起肝细胞损害。 同时或重叠感染时,可加重肝细胞损害。 免疫耐受可能是乙肝慢性化的重要原因。 细胞因子在慢肝中也有作用。HBV与HCC关系密切。
病毒性肝炎知识
25
甲型肝炎
HAV→口→肠道→血液→病毒血症→肝脏→免 疫介导→肝细胞损害。

《病毒性肝炎》课件

《病毒性肝炎》课件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方法
1
接种疫苗
疫苗是预防肝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以针对各类病毒制作相应的疫苗。
2
避免接触感染者的体液
避免接触血液、精液、唾液等患者体液,以免感染。
3
洗手保持卫生
勤洗手是预防感染的基本方法之一,可有效杀灭病毒。
结语
早期预防和诊断是病毒性肝炎治疗的重中之重。及时接种疫苗、注意卫生习 惯和避免高危行为是预防肝炎的最好方法。希望大家能够了解并关注这一领 域,为家人和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病毒性肝炎》PPT课件
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但很多人对其并不了解。在本次课件中,我们将 深入了解病毒性肝炎的种类、症状、治疗和预防方法。
病毒性肝炎是什么?
病因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感染引 起的肝脏炎症性疾病,可以迅速 扩散并造成大量病例。
影响
肝脏是身体重要的器官之一,肝 炎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严重时会引起肝硬化、肝癌等并 发症。
危害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慢性疾病,如 果不及时治疗,会对患者的身心 健康造成(HAV)
通过饮用或食用污染食物或水而感染。多见于 发展中国家。
丙型病毒性肝炎(HCV)
通过接触感染者的血液而感染,如使用不洁的 注射器、输血、血制品等。全球患病人数约 7000万。
乙型病毒性肝炎(HBV)
3 恶心
由于毒素在体内积聚,常有恶心、呕吐等症 状。
4 黄疸
肝脏损伤严重时会导致黄疸等肝功能异常。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方法
免疫抑制剂
通过抑制免疫反应,减轻肝脏 受损程度,缓解患者的肝炎症 状。
病毒抑制剂
抑制病毒繁殖,减缓发病进程, 并减少病毒载量。
肝移植
对于肝病晚期,肝衰竭等严重 情况,可以考虑进行肝移植治 疗。

《病毒性肝炎之》课件

《病毒性肝炎之》课件
饮用水管理
加强饮用水卫生监测和管理,确保饮用水安全。
食品卫生
加强食品卫生监管,预防食源性肝炎的发生。
个人防护措施
勤洗手
保持手部卫生,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公共场所和进食前。
分餐制
提倡分餐制,避免共用餐具和食物,减少病毒传播机会。
避免高危行为
避免接触血液、体液等高危物品,减少不必要注射和输血。
05
病毒性肝炎的病例分析
《病毒性肝炎》 ppt课件
目录
• 病毒性肝炎概述 • 病毒性肝炎的病理机制 •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治疗 •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与控制 • 病毒性肝炎的病例分析
01
病毒性肝炎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 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 主的一组传染病。
分类
根据病原学,病毒性肝炎可分为 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 等类型。
病例二:慢性肝炎
总结词
慢性肝炎是指病程超过6个月的肝炎,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病毒不振、肝区疼痛等症状,肝质地变硬,肝 功能检查显示转氨酶和胆红素水平升高。治疗主要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戒酒、 使用保肝药物和针对病因的抗病毒治疗等。
病例三:重型肝炎
重型肝炎
病情严重,可能出现肝衰 竭,表现为明显的黄疸、 出血、意识障碍等症状, 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02
病毒性肝炎的病理机制
肝炎病毒的特性
肝炎病毒分类
根据病毒基因结构,肝炎病毒可分为 甲、乙、丙、丁、戊型。
传播途径
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 触等途径传播。
病毒复制周期
各型肝炎病毒复制周期不同,如甲型 和戊型肝炎病毒复制周期较短,而乙 型和丙型肝炎病毒复制周期较长。
治疗措施。

病毒性肝炎教案

病毒性肝炎教案

病毒性肝炎教案教案标题:病毒性肝炎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对病毒性肝炎的防范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共同制定预防病毒性肝炎的计划。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辨认病毒性肝炎的症状和传播途径。

2. 学生能够描述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措施,并采取实际行动。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制定预防病毒性肝炎的计划,并展示给全班。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黑板,用于呈现相关知识点和讲解。

2. 病毒性肝炎的宣传资料,如海报、小册子等。

3. 小组合作项目所需的材料,如海报纸、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病毒性肝炎的定义和背景,引发学生对该疾病的兴趣。

2. 展示一些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该疾病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知识讲解:1. 通过幻灯片或黑板,讲解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和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等。

2. 介绍病毒性肝炎的常见症状,如乏力、黄疸、恶心等,以及长期感染可能导致的并发症。

3. 详细讲解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措施,包括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感染者的直接接触等。

小组合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并制定一份预防病毒性肝炎的计划。

2. 小组可以设计海报、制作小册子等形式,将计划内容展示给全班。

3. 全班其他同学可以提出建议和意见,共同完善各小组的计划。

总结:1. 回顾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确保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 强调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预防病毒性肝炎。

3. 对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进行肯定和鼓励。

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医生或公共卫生工作者来学校进行病毒性肝炎的讲座和答疑,加深学生对该疾病的认识。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医疗机构或卫生防疫中心,了解病毒性肝炎的防控工作和相关设施。

评估方式: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项目展示的方式,展示他们的预防病毒性肝炎的计划。

病毒性肝炎培训课件

病毒性肝炎培训课件

04
病毒性肝炎的并发症与预后
常见并发症介绍
肝性脑病
由于肝脏功能严重受损 ,导致体内氨代谢紊乱 ,引发神经精神症状。
肝源性糖尿病
肝炎病毒损伤胰岛细胞 ,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血糖升高。
肝硬化
长期肝炎病毒感染导致 肝脏结构改变,形成肝
硬化。
肝癌
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的 发生密切相关。
预后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本次培训旨在提高参训人员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 和防控能力,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培训内容
包括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方 法、治疗原则、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3
培训效果
通过本次培训,参训人员对病毒性肝炎有了更深 入的了解,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工 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下一步工作计划安排部署
间接费用
因病丧失的工资、生产能力下降导致 的经济损失等。
家庭负担
照料患者的经济和时间成本。
社会负担
公共卫生系统的压力、医疗资源的消 耗等。
公众认知度提升途径探讨
加强宣传教育Leabharlann 通过媒体、学校、社区等渠道普及病毒性肝炎的 预防知识。
提高检测意识
鼓励人们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和治疗病毒性 肝炎。
消除歧视
加强社会宣传,消除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歧视和 排斥。
疫苗接种可以产生保护性抗体,降低 感染风险,并有效防止肝炎的传播。
个人卫生习惯培养
勤洗手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 是在接触食物、粪便、尿液等可
能含有病毒的物质后。
饮食卫生
避免生食或半生食海鲜、肉类等 食品,因为这些食物可能含有病 毒。同时,饮用安全的水和食品
也是预防肝炎的重要措施。

病毒性肝炎培训课件

病毒性肝炎培训课件

病毒性肝炎培训课件xx年xx月xx日•病毒性肝炎概述•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和控制•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治疗目录•病毒性肝炎的病例管理•病毒性肝炎的健康教育•病毒性肝炎的展望01病毒性肝炎概述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为主要病理变化的疾病。

定义根据病原体不同,病毒性肝炎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

分类定义与分类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腻等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肝区疼痛等。

临床表现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患者病情可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可出现乏力、食欲减退、腹胀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慢性肝炎重型肝炎患者病情危重,可出现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危及生命。

重型肝炎传播途径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通过消化道传播,感染者粪便和呕吐物中存在大量病毒,易污染水源和食物,造成暴发流行。

消化道传播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通过血液传播,可经血液制品、注射、针刺、共用剃刀等途径感染。

血液传播部分肝炎病毒可通过性接触传播,如乙型肝炎病毒和丁型肝炎病毒可经性接触传播。

性传播部分肝炎病毒可经母婴传播,如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可通过母婴传播感染新生儿。

母婴传播02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和控制卫生习惯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避免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等。

接种疫苗接种甲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疫苗和丙型肝炎疫苗等,预防相应肝炎病毒感染。

避免献血避免献血,以免感染肝炎病毒后通过血液传播感染。

预防措施开展普查和筛查,及时发现患者,采取隔离治疗措施。

早期发现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采取消毒措施,对患者和携带者的分泌物、血液等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采取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加强卫生保健等,提高人群免疫力。

03控制策略0201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管理。

法律法规建立肝炎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控制肝炎疫情。

监测与报告开展社会宣传,提高公众对肝炎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病毒性肝炎医学课件

病毒性肝炎医学课件

适量蛋白质
减少高脂肪食物摄入,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控制脂肪
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
丰富维生素
避免饮酒和食用辛辣食物,以免刺激肝脏。
禁酒禁辣
心理疏导
运动康复
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以增强体质。
适量运动
避免剧烈运动
运动计划
运动注意事项
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重型肝炎
临床诊断
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但确诊需要肝组织活检。
病原学诊断
根据患者的血清学标志物及病毒基因检测结果进行诊断。不同类型的肝炎具有不同的诊断标准,如乙肝的诊断标准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或乙肝病毒DNA阳性等。
诊断标准
02
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
流行趋势
各年龄段人群均易感,但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和不同职业人群的感染率存在差异。
疗效评估
预防复发
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长期抗病毒治疗,定期监测病情变化,预防复发。
03
抗病毒治疗
02
01
对于病情较重的肝炎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
新型生物制剂的应用为病毒性肝炎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生物制剂
使用免疫调节剂,以改善机体免疫状况,提高疗效。
免疫调节剂
免疫调节治疗
还可以根据需要接种甲肝疫苗、戊肝疫苗等其他肝炎疫苗。
03
疫苗接种
02
01
05
病毒性肝炎的康复护理
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监测肝脏功能状况。
肝功能检查
检测肝炎病毒类型及病毒量,评估病情。
肝炎病毒检测
如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排除肝癌等疾病。

病毒性肝炎的科普知识课件

病毒性肝炎的科普知识课件

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传播途径
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体液和食物传播。
例如,乙型肝炎可以通过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流行状况
全球范围内,病毒性肝炎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 重要原因。
根据WHO的数据,全球约有3亿人感染乙型肝炎 。
为什么关注病毒性肝炎?
为什么关注病毒性肝炎? 健康影响
病毒性肝炎可能导致肝脏损伤、肝硬化和肝 癌。
健康教育
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病毒性肝炎的认 识。
通过教育可以降低感染的风险,提高自我保护意 识。
谢谢观看
专业医生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
如何预防病毒性肝炎?
如何预防病毒性肝炎? 接种疫苗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的有效手段。
疫苗接种后,长生习惯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与感染者共用针具和 个人物品。
特别是在医疗和美容场所要注意卫生。
如何预防病毒性肝炎?
通过加强卫生习惯,减少家庭内部传播风险。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症状表现
出现黄疸、发热、乏力或食欲减退等症状时 ,应及时就医。
这些症状可能是肝脏受损的信号。
何时就医? 定期体检
有高风险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肝功能和病 毒检测。
早期筛查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何时就医? 专业咨询
如有任何疑虑,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早期发现和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为什么关注病毒性肝炎? 社会负担
病毒性肝炎导致的医疗费用和经济损失对社 会造成重大负担。
提高公众意识有助于减少传播和感染率。
为什么关注病毒性肝炎?
预防的重要性
接种疫苗和采取安全卫生措施可以有效预防 病毒性肝炎。
例如,乙型肝炎疫苗是安全且有效的预防手 段。

病毒性肝炎培训课件

病毒性肝炎培训课件

2023-11-07CATALOGUE目录•病毒性肝炎概述•病毒性肝炎的预防•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护理与康复•病毒性肝炎的饮食与营养•病毒性肝炎的心理与社会支持01病毒性肝炎概述定义和分类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炎性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染性强、发病率高的特点。

根据病原学分类,病毒性肝炎可分为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等。

各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和致病特点各不相同,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最为常见,危害也最为严重。

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经胃肠道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

经胃肠道传播主要通过摄入污染的食物或水源等引起;血液传播主要通过输入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共用注射器等行为导致;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围生期或出生后早期。

病毒性肝炎对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不仅可导致急性或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还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

传播途径与危害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肝脏肿大等。

根据病情轻重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两种类型。

慢性肝炎多由急性肝炎演变而来,病情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出现乏力、食欲减退、腹胀、皮肤黏膜黄染等症状,严重者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如肝功能检查、病毒抗原抗体检测等。

同时,根据病情轻重和病程长短,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随访计划。

急性肝炎起病急骤,常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黄疸、肝脏肿大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

临床表现与诊断02病毒性肝炎的预防预防甲型肝炎病毒感染,适用于婴幼儿和成人。

甲型肝炎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适用于婴幼儿和成人。

乙型肝炎疫苗预防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适用于成人。

丙型肝炎疫苗预防丁型肝炎病毒感染,适用于成人。

丁型肝炎疫苗疫苗接种个人卫生习惯避免共用餐具和杯子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和杯子,特别是当对方患有病毒性肝炎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戊型常引起水型爆发流行。
• 丁型伴随乙型发生,可加重病情,促进慢性化。
• 五个型别肝炎间无交叉免疫,常可合并发生。
预防策略
• 疫苗接种预防现只有甲型和乙型肝炎疫苗。乙型 肝炎疫苗经广泛应用其效果已得到充分肯定,是 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手段。
• 病毒性肝炎的发生与经济状况、卫生条件等因素 密切相关。基于我国现状,预防还应加强领导, 深入宣传,发动群众,搞好爱国卫生运动,采取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的综 合性防制措施。
DNA 多聚酶 HBV 抗-HBc
抗-HBc IgM 抗-HBs HBeAg 潜伏期 急性期 临床症状 ALT 升高 ↑ HBV 感染 1 2 3 4 5 6 7 8 抗-HBe 恢复期
HBsAg
时间(月) 图 24-2 自限性急性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动态变化
抗原抗体系统
• HBsAg阳性是HBV急性或慢性感染的重要标志, 指示感染者有传染性。
• 抗-HBs是乙肝恢复性标志。抗-HBs阳性说明机体 对HBV感染有免疫力,抗-HBs滴度越高,保护力 越强,持续时间也越长。 • 抗-HBc IgM阳性提示HBV处于复制状态,是 HBV急性感染的重要指标。 • 抗-HBc IgG可伴随感染者终生存在,表示以往感 染过HBV。
抗原抗体系统
• HBeAg阳性表示HBV在体内复制,传染性强。 • 抗-HBe在HBeAg消失后出现。此时表示HBV在体内复制 减少或终止,传染性减弱或消失,病情开始恢复。但如果 抗-HBe存在于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中,则有可能继续发 展成肝硬化。 • 三大抗原抗体系统是判断HBV感染状态主要的、常用的 指标。由于这些指标与HBV感染后转归的关系较为复杂, 在对患者或研究对象做出准确诊断时,应对几项指标同时 分析,还应结合临床表现、肝功能的改变及其他HBV感 染标志进行综合评判。
• 人群易感性随年龄增加感染比例上升而下降。
• 2岁以内,特别是1岁以内的婴儿易感性低。出生6 个月内不会发生HAV感染。
• 不同国家或地区人群易感性与年龄的关系表现有 所不同。
流行特征
• 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但流行情况不同,与经济 状况、卫生条件密切相关。
• 既往发病以学龄前及学龄儿童为主,但随着生活 水平提高及卫生条件改善,发病年龄后移。 • 我国属高度流行区,成人HAV平均感染率达到 70%,病例还主要集中在小年龄人群。
免疫预防
• 主动免疫
– 目前甲肝疫苗只有传统的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 – 保护率在90%以上,保护期限至少在20年。 – 减毒活疫苗多采用1针、灭活疫苗多采用2针于上臂三 角肌处皮下或肌肉注射。两针间隔时间应在4~12月之 间。 – 甲肝灭活疫苗可与多种其他疫苗如百白破、乙肝疫苗 等同时注射,不相互影响抗体应答。 – 在我国应主要针对15岁以下儿童使用,从事饮食行业 人员、集体食堂的炊事员和托幼机构保育员也是重点 接种对象。不推荐1岁半以内的婴儿使用。
流行与危害(全球 WHO)
• 每年约有140万甲型肝炎新发病例
• 现有超过3.5亿人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 约1.7亿人为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 每年仅死于乙型肝炎及其相关慢性肝病的 人数达到100万,其中1/3发生在中国。
流行与危害(我国)
• 在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首 位,平均年发病率为100/十万左右,每年发生急 性病毒性肝炎约130万例。
– C区中有C基因及前C基因,分别编码HBcAg及HBeAg。
– P区最长,编码DNA多聚酶。
– X区编码的蛋白称为x抗原(HBxAg)。
抗原抗体系统
• 表面抗原抗体(HBsAg与抗-HBs) • 核心抗原抗体(HBcAg与抗-HBc) • e抗原抗体(HBeAg与抗-HBe)
• Pre-S1和Pre-S2抗原抗体系统 • x抗原抗体系统 • HBV-DNA和DNA多聚酶系统
(仿 Stapleton JT 和 Lemon SM,1994)
传播途径
• • • •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经食物传播 经水传播 其他途径(肠道外途径) 射传播,但少见。
可经输血和注

不会发生母婴传播;不能通过尿液或鼻咽 分泌物传播;不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人群易感性
• 人对HAV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再次感染极为少见。
HBV形态与结构
• 在电镜下观察,乙肝患者血清中可见到HBV的三 种不同形态的颗粒:
– 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 为具有感染性的HBV完整 颗粒,直径约42nm。 – 小球形颗粒 直径约22nm,由HBV感染肝细胞产生的 过剩病毒外衣壳装配而成,大量存在于血循环中,成 分主要为HBsAg。有抗原性,无感染性。
传播途径
• 经血传播 • 母婴传播:产前宫内传播、产程中传播及 产后早期扶养过程中传播。以产程中传播 最为重要,约占新生儿感染的80%。 • 性接触传播 • V不经胃肠道传播。但HBV可 能经口腔破损的粘膜传播。
人群易感性
• 人对HBV均易感,感染后抗-HBs阳转者可 在一定时期内维持免疫力,且存在较长时 期的免疫记忆。 • 我国成人HBV感染率城市在50%~60%,农 村可达70%以上,农村学龄儿童HBV感染 率即可接近或达到成人水平。
免疫预防
• 被动免疫
– 甲肝免疫球蛋白(HAIG)可预防或减少甲肝 临床感染,保护率可达90%。
– 保护期限短(最长为3~5个月)。主要应用于 暴露后应急预防。
– HAIG可减弱机体对减毒活疫苗的免疫应答, 应避免与各类减毒活疫苗同时使用。
乙型肝炎
我国资料:在急性肝炎病例中,乙肝占 25%;在慢性肝炎病例中,乙肝占 80%~90%。 乙肝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健康,是一 个十分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
基因突变
• HBV突变频率远高于其他DNA病毒。
• 可发生于自然感染过程中,也可在乙肝免疫接种、 特异性免疫治疗或干扰素治疗的刺激下发生。
• 突变株可逃避免疫——自然感染或疫苗诱导产生 的抗-HBs不能中和突变株而使感染继续存在;逃 避诊断——突变株在体内复制,但常规检测方法 不能检出;逃避治疗——突变株对药物产生抵抗 性。
其他新型“肝炎病毒”
• 1994年有学者提出己型肝炎病毒(HFV), 时至今日HFV的分离未获成功,也无特异性 诊断方法。 • 庚型肝炎病毒(HGV/GBV-C)和输血传播病 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 TTV)
• 2000年,意大利学者提出SEN病毒(SEN virus,SENV)。
• 在大多数发达国家,乙肝感染发病主要集 中在有较多暴露机会的高危人群中。
流行特征
• 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与经济水平和卫生 状况密切相关。
预防策略与措施
• 甲肝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充分肯定。
• 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现阶段并不适宜开展广 泛的人群接种。在发达国家,甲肝疫苗主要针对 高危人群使用。 • 甲肝疫苗接种应结合各地甲肝流行特点及经济状 况有步骤地逐渐展开。
• 预防应采取以切断粪—口传播途径为主、免疫接 种保护易感人群为辅的综合性措施。
第二十四章 病毒性肝炎


病原学分型
• 已被确认的病毒性肝炎有五型: 甲型(HA)、乙型(HB)、丙型(HC)、丁型 (HD)和戊型(HE)
• 按传播途径分为两类: 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甲型和戊型,发病有季 节性,可引起爆发流行,不转为慢性。 主要经血液传播:乙型、丙型和丁型,无季节性, 多为散发,易转为慢性,少部分可发展成肝硬化 和原发性肝癌。
死亡
恢复
以慢性迁延性 肝炎表现为主
以慢性活动性 肝炎表现为主
肝硬化 图 24-3
肝癌
HBV 感染转归树图
传染源
• 无症状携带者和慢性肝炎病例是乙肝的主 要传染源,急性感染病例也起一定作用。
• HBV宿主范围狭窄,除感染人外,还可感 染黑猩猩、长臂猿和狒狒等灵长类动物, 但这些动物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 • HBV携带者传染性的强弱,一般与HBsAg 滴度的高低以及HBeAg是否阳性有关。
传染源
• 潜伏期一般15~50天,平均30天。
• 急性期病人和亚临床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 • HAV宿主范围狭窄,仅可引起人类,黑猩猩、鹰 面猴、短尾猴和一些南美狨猴等灵长类动物发病。 人与灵长类动物之间是否可发生相互传播,还不 清楚。
• 病人排毒高峰依次在潜伏期末、临床症状初期及 黄疸出现后的最初1~2天,至黄疸出现后1~2周, 排毒基本停止。
– 管形颗粒 直径约22nm,长约40nm~500nm,由小球形 颗粒“串联”而成,其成分、性能与小球形颗粒相同。
HBV基因结构
• HBV基因组为双股环状DNA,由一条长链和一条 短链绞扎而成,约含3200个核苷酸。
• 长链有4个开放读码框,分别为S、C、P和X区。
– S区中有S基因、前S1和前S2基因,分别编码HBV的外 衣壳蛋白HBsAg及pre-Sl和pre-S2抗原。
抗体应答 抗-HAV IgM 粪便 HAV 抗-HAV IgG 病毒血 厌食 发热 疲乏 恶心 ALT 升高 黄疸 ↑ HAV 感染 1 2 3 时间(月) 图 24-1 HAV 感染典型经过 4 6 12 临床表现
抗-HAV IgM阳性指 示HAV急性 感染; 单项抗HAV IgG阳 性证明HAV 既往感染。
• 发病有一定的周期性;季节多为秋末冬初。
• 经济发展、卫生条件改善,疫苗应用,人群HAV 感染率下降;流行特征已发生相应改变。
表 24-1 世界各地 HAV 流行状况、甲肝发病年龄及主要传播途径 (WHO,2000) HAV 感染 超高度 高度 中度 低度 超低度 地区 非洲、南美部分地区、中东部分地区 和东南亚部分地区 巴西亚马逊河盆地、中国和拉丁美洲 欧洲东部和南部、中东部分地区 澳大利亚、美国和西欧 北欧和日本 平均发病 年龄(岁) <5 5~14 5~24 5~40 >20 主要传播途径 •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 污染的食物和水 •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 爆发流行/污染的食物和水 •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 爆发流行/污染的食物和水 • 粪—口途径引起的爆发流行 • 到流行区旅行感染 或非粪—口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