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国外职教经验 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借鉴国外先进理念 拓展和加强我国的职教价值观教育——“职业教育中的价值观和态度培养比较研究和实验
王明达会 长在 讲话 中指出 , 我国职业教育 中加强对 在
学 生价 值观 的 培 养 是 一 件 非常 有 意 义 的 事 情 , 此 。 于 因 基 联 合 国教 科 文 组 织 研 究 成 果 — — “ 会 做事 ” 职 业 教 育 学 的“ 中 的价 值 观 和 态 度 培 养比 较 研 究 和 实验 ” 一 个 非 常 重要 是 的 课 题 。这 个 课 题 的 研究 将 对 我 国职 业教 育教 学 改 革 、 提
作的价值观教 育” 的学术 研讨会 。来 自中国职业技 术教育 学会 、 教育部职 业技术教 育中心研 究所、 京大学教 育学 北 院、 山西大学等 单位的 5 0余名专家 、 教授 参加 了研讨会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王明达 、常务副会长刘来 泉 、 秘书长余祖光 。 中国联合 国教科 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副秘书
维普资讯
0 Jl 1 1
: 20 年 8 1日 06 月
旬刊 总 第 22期 4
笺 ☆一I・‘, 瓣 鞠‘‘ 专请 镶 % 1 J / , 0 榔 I U‘I
A g1 u.
T t N0 4 0a . 2 l 2
借 鉴国外先进理念 拓展和加强我 国的职教价值观教育
不可避免 , 重点是要在切人点 、 重点上 有所差别。如职业 侧
纪 律 教 育 , 个 主 题 很 多课 都 要 涉 及 , 是 切 入 点 不 一样 。 这 但
思想品德课从一般道理“ 遵纪守法 ” 切人 。 一个 公民在社会
上 应 该 维 护 公 共 规 范 、 共 道 德 ; 是 价 值 观 和 技 职 业学 院 副 院 长 周枫 等领 导 出 席 了 北
首先 , 应该明确 其科学的内涵 , 抓住 主要 问题 、 突出重
职业教育的国际比较及借鉴经验
职业教育的国际比较及借鉴经验职业教育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需求。
本文将对职业教育在国际上的比较情况进行探讨,并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以期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一、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德国的职业教育一直被世界各国所称道。
其成功之处在于其独特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这一模式将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在企业中进行实践操作。
这种紧密的学校与企业合作关系,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环境,提高就业竞争力。
借鉴德国的经验,我国可以加强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更多的实训基地,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给学生。
同时,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及时了解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贴合实际。
二、瑞士的学徒制度瑞士的学徒制度是另一个值得借鉴的例子。
在瑞士,学生可以选择在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轮流培训,以获得更全面的职业教育。
学生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后,会到企业中实习,亲身体验工作环境,并由企业导师进行指导。
这种学徒制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培养出更具实用性的人才。
我国可以借鉴瑞士的学徒制度,建立更多的学徒培训机构,提供更多的学徒岗位。
同时,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制定更具实践性的教学计划,培养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三、美国的职业技术学院美国的职业技术学院是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这些学院提供各种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涵盖了多个领域,如工程技术、医疗保健、酒店管理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并通过实践操作和实习经验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加大对职业技术学院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
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更多的实训基地,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给学生。
此外,还可以加强与国际职业技术学院的交流合作,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经验。
国外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及经验借鉴
国外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及经验借鉴作者:李锋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2018年第11期[摘要] 通过对加拿大CBE模式、德国双元制模式、英国BTEC模式、澳大利亚TAFE模式等四种国外职业教育模式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开发、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为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经验与借鉴。
[关键词] 国外;职业教育模式;经验;借鉴[中图分类号] G719.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1-0132-01国外较为知名的职业教育模式包括加拿大CBE模式、德国双元制模式、英国BTEC模式、澳大利亚TAFE模式等四种。
以下内容为对四种教育模式进行的研究。
一、加拿大CBE模式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也称为能力本位的教育模式,是以工作岗位能力为学习内容与评价标准,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内容与课程组织依据,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个体主动性,始终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紧密相连。
该模式由五大人员、四个阶段构成,其中五大人员包括学生、教师、教学软硬件环境开发人员、职业岗位群所需能力分析人员、市场调查分析人员;四个阶段则包括市场调查分析、职业能力分析、学习包开发、教学实施与评价。
在市场调查分析阶段,设置专业前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进行调查,然后再掌握所需人才的层次与规格,最后在综合考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确定专业设置;在职业能力分析阶段,通过DACUM研讨准备、研讨、图表验证来进行。
DACUM(Develop A Curriculum)也称为开发教学计划,是一种对某种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的分析方法;在学习包开发阶段,主要包括工作程序分析、技能组合分析、学习进度计划开发、技能学习指导书开发;在教学实施与评价阶段,学生入学后让其先熟悉本专业的学习目标、过程、环境并制订学习计划,然后通过学生学习计划的逐一实施,最终由学生演示操作,教师通过技能成绩判定标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与评价。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在中国的融合
大开发战略为目标,以更新职教理念为核心, 通过前期运行,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培训和运行
致力于为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开展培训与服 机制,在上海市职业院校国际化进程中取得了
务,积极开展西部职教师资培训,为提升西部 良好的效益。该培训项目有效促进了骨干教师
第三,与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建立了“工 学交替、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双方共同 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组建专业教学团队、构建 企业员工培训基地和教师校外实践基地,使人 才培养质量更具针对性,推动了高职教育的可 持续发展。
六、引领中外合作办学, 探索机制创新显特色
第一,成立中德联合管理委员会,规范合作 项目运行。根据中德双方共同签署的合作框架 协议,学院成立了由行企业、德国工商行会、德 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德国合作院校、学校等 代表组成的中德联合管理委员会。作为合作办 学项目的监控和协调机构,联合管理委员会在中 德学院的办学专业选定、年度招生计划审定、教 学计划审定、日常教学运行及监控等方面承担 重要的职责;联合管理委员会每年定期召开会
关键词:中 德 合 作 ;人 才 培 养 ;机 制 创 新 ;辐 射 带 动
根据 2003 年 9 月 26 日中国教育部时任部 长周济与德国巴伐利亚州时任科学、文化教育 部部长蔡特迈耶尔、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国际 合作与交流所所长盖伯特共同签署的联合声 明,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德国兰茨胡 特应用技术大学合作举办机电一体化技术等 专业高等专科教育项目,并于 2004 年 9 月面向 社会招生。项目旨在开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的新模式,实现中国职业教育与德国职业教育 体系相融通,探索并发展具有示范性、中高等 及以上职业教育的贯通体系。该职业教育体系 旨在将德国职业教育中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 和培养模式落实到中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培养 中国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并扩展学生的深造路 径,实现在中国进行的德国职业教育与在德国 本土的应用技术大学贯通,促进我国职业教育 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国外职业教育的经验及其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国外职业教育的经验及其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谭银元(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湖北武汉 430050)摘 要 本文介绍了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等国家的全民教育情况,分析了这些国家的高职教育经验和方法,并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制订专业及课程国家标准,建立多元化、多规格的教育体系,打通中职、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通道,深度开展校企合作等建议。
关键词 TAFE 教育;CBE 教育;双元制,中国高职教育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8100(2010)02-0005-04收稿日期:2009-12-06作者简介:谭银元,男,教授,主要从事金属材料表面改性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 澳大利亚的TAFE 教育1 .1 澳大利亚的TAFE 教育体系TAFE 是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的缩写,即澳大利亚的科技及继续学院,这是澳大利亚政府对具有初高中文化水平人员的再教育机构。
是以应用科学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育模式。
TAFE 文凭包括证书(Certificate ),文凭(Diploma )和高级文凭(Ad-vanced.diploma )。
TAFE 的证书相当于中国的中职文凭,文凭和高级文凭相当于中国的高专、高职文凭。
毕业生进入TAFE 学院接受技术与职业教育,时间通常为2-3 年。
但这只占TAFE生源的40%,约60%的学员是工作后再回到校园学习的。
此外,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中的相当部分也要进入TAFE 学院接受短期的培训(一般3-6 个月)后方能进入实际工作岗位[1]。
TAFE 的证书共为为六级,即证书Ⅰ、证书Ⅱ、证书Ⅲ、证书Ⅳ、文凭和高级文凭。
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以获得1-2 级职业证书为目的的教育,培养目标是半熟练工人和高级操作员。
第二层次是以获取3-4 级职业证书为目的的教育,是实用知识技能的提高阶段,培养目标是熟练工人和高级熟练工人。
国外职教经验在我国职教改革中的启示及应用
价值工程0引言为进一步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更好地进行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2012年元月27日—2月19日,学院派出21位教师赴德国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在德国巴伐利亚州雷根斯道夫镇,参加了艾科特教育集团(Eckert)为期三周的职业教育培训。
本人通过专心听取德国专家授课,观摩技能培训教学,深入艾科特学校教室、车间、雷根斯堡手工协会的企业培训中心、Stangl 等企业的双元制训练中心和企业车间等实地参观考察,认真比较,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积极提问,并与德国职教专家进行了多专题的交流讨论,对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有了比较客观的认识和了解,切实体会到了德国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了解了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学习领域框架理论教学计划及其教学实施、技术员培训中的项目工作等。
感受很深,受益匪浅。
通过参观各培训学校的教学硬件环境和教学观摩课,了解了职业教育培训模式和教学方法,深刻认识到政府、企业、行业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所承担的重要责任。
1德国的教育体系1.1德国儿童6岁开始接受4年的小学教育后,可选择进入三类中学:主体中学(学制5年,约占毕业生的24%)、实科中学(学制6年,约占毕业生的40%)、文法中学(学制8年,约占毕业生的25%)学习,毕业后可进入对应的职业专科学校、职业专科高级学校、综合大学学习,也可以选择企业签约进入“双元制职业学校”进行职业培训。
1.2德国的教育体系(学制)是呈网状的。
虽然小学毕业升学就分流,但仍然可以交叉发展,实科学校学生也可根据自身情况升大学,也可在第6年就读双元制学校,文法学校学生也可以不升大学就读双元制学校,双元制学校毕业后仍然可以继续深造,直至获得工程硕士学位,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有发展的平台和空间。
1.3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非常完善。
国家层面有《职业教育法》给予法律上保障,参与培训的既有学校还有企业,学生接受培训的地方既在教室又在车间,能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方法获得最适用的技术,最重要的一点是监督和评价方既不是政府又不是企业,而是第三方———行业协会,行业协会拥有制定标准、考试认证的权力,从而保证了整个体系运行不失控,教学内容与行业要求紧密结合。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创新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
实 际工作技能直接引进学校。这种 “ 工厂”注 重 将教学 和生产紧密联系 ,将校 内的系 ( 专业 )办 成工厂 ,使高职院校 的教学不再需要一 味依靠 企
教育教学研究
■譬l ■_
业 ,在 校 内即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的紧密 运行机制可 以灵活多样 ,可以设在学校 ,也 可以 结合 ,该模式力求 做到融理论于实践 ,融教学环 设在企业 ,但一般 均应 由企业方投入人力 、设 备 境于企业 环境 ,融专 业教学于行业要求 ,让学生 设 施或资金 ,提供实习实训基地 ,与校方共 同拟 在校 内即能够通 过接 触真实生产活动学到实 际知 定人才培养计划 ,共 同进行专业 、课程等资源建 识和技 能 ,最终达 到培养学生 的实践能力 、提高 设 ,共同进行招 生、教学和学生管理等工作 ,共 学生职业素质的 目的人才培养模式。 同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 。从而让学生既能全面提 ( 三)英 国的 “ 工读交替 ”模式 在实际操作 中,“ 工读交替”模式主要有两种 形式 :第 一种 的三 阶段 分为 :第一阶段 ,学生 中 学 毕 业 后 先 在 企 业 实 践 一 年 ,对 工 作 有 一个 初 步 的体验 和认识 ;第二 阶段 ,在 学校进行二年或三 育发展 存在 的 问题
近些年来 ,我 国的高等 职业教育取得 了快速 发展 ,招生规模 与本科大体相 当,成为高 等教育 的 “ 壁江山” 半 ,据统计 ,“09 ,全 国独立设 20 年
四是师资队伍 建设虽然取得 了长足 进步 ,但 其数量 、素质与结构仍 不能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 的要求 ,具有 企 业工 作 经历 的专 业教 师 普 遍缺
乏 ,双师素质专任教师 比例不高 ,专业教 学团队 中来 自生产一线 的兼职教师 比例偏低 ,承担的教 学任务 比例不高 ;“ 双师型”教师 队伍 的培养 和评 聘 制度 尚未 建立 [ ;教 师 队伍 整体 知 识更 新 较 2 ] 慢 ,创新能力不强 ,导致 高职院校 为企 业和社会 服务 的能力较弱 ,不能对企业开展技术革新 和产 品升级换代提供有效支持。 二 、国外职 业教 育发展 模 式概 述 ( 一)德 国的 “ 双元制”模式
国外职业教育发展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之借鉴
为 : 师 应 当 胜 任 教 学 工作 . 般 应 取 得 教 一 所 任教 专 业 或 学 科 的 学士 学 位 . 具备 所 并 任 教技 术 课 程 1 以 上 的 实际 工 作 经 验 . 年 在 相 关 技 术 领 域 有 1 以上 实 际 工 作 经 年 验 的可 以代 替 学 士 学 位要 求 : 责 安排 和 负 监 督执 行 教 育 计 划 的 人 . 须 有硕 士学 位 必 或 其他 高 等 训 练 背景 . 具备 相 应 领 域 的 并 工 作经 验 。 师要 有 工 业 、 教 商业 、 售方 面 销 的 最新 经 验 . 具 备 所 讲 授技 术 的相 关 专 或 业 实践 经 验 . 些 经 验 要 包括 一 些 最 新 成 这 果 。 要有 当顾 问或 进 行 独 立判 断 与研 究 还
面 的课 程 和 学 分 .大 大 提 高 了学 生 掌 握 技 能 的熟 练程 度 .有 利 于增 强 学 生 对 企 业 生 产 、 理 的广 泛 适 应 性 . 于 其 迅 速 管 便 就 业 和转 岗 。英 国 、 国 、 美 日本 等 国 的职 业 教 育 在 课 程 设 计 方 面 还 十 分 注 重 增 强 课 程 的 弹性 . 顾 理 论 与 实 务 . 泛 增 设 兼 广 选修课 . 注重 学 生 个 性 的发 展 。 当 的超 适 前 性 表 现 在 课 程 内 容 的安 排 上 .除 强 调 掌握 和运用 成熟技 术 的能力 训练外 . 还 适 当兼 顾 科 学 、 术 、 济 、 理 发 展 的 技 经 管 最 新 成 果 的 介 绍 。另 外 . 达 国家 职 业 教 发
海 外职 业教 育
21. 孰 01 8
国外职业教 育发展 对我 国职业教 育改革 之借 鉴
浅谈如何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成功经验
邓 小 平 同志 曾指 出 : “一 个 学 校 能 不 能 为 社 会 主 义建 设 培 养 合 格 的 人 才 ,培 养 德 智 体 全 面 发 展 , 有 社 会 主 义 觉 悟 的 有 文 化 的 劳动 者 ,关键 在 教师 。 ” 我 国职业 教 育 师资 培 养现 状 ( 一) 基本 素 质要 求 教 师 素 质 是 指为 适应 工 作 要 求 , 教 师 个 人 所 应 具 备 内 在 品 质 和 综 合 能 力 。与 普 通高校相 比,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 , 除 了应 该 具 备 全 面 的 知 识 能 力 ,是 本 专 业 的讲 师 、 教 授 , 还 要 能 够 有 较 强 的 专 业 技
( 五 )日韩 职 业 教 育 师 资 培 养 在 韩 国 与 日 本 , 教 师 具 有 极 高 的地 位 , 法 律 法 规 除 了 保 障 教 师 的 基 本 权 益 外 , 对 于 其薪 金 、待遇 等都 作 了详细 规定 ,还 有部 分 优 惠政 策 , 比如 教师可 以减免 服兵役 等 。 三 、 国 外职 业 教 育 师 资培 养给 我们 的 启 发 ( 一) 严格 的法律 法 规 目 前 国 际 流 行 的 “产 教 结 合 、 校 企 合 作 ”模 式 ,是高校 与 企业双 赢 的模式 之一 。 在 我 国 , 企 业 与 高 校 进 行 校 企 合 作 只 是 一 项 公 益 事 业 。 部 分 企 业 因为 利 益 不 足 , 拒 绝 与 学 校 合 作 , 或 者 只 是 形 式 上 的 合 作 。 如 部 分 教 师 到 企 业 锻 炼 , 学 院 无 需 支 付 企 业 锻 炼 费 用 , 企 业 不 支 付 教 师 报 酬 一 方 面 , 企 业 没 有 把 正 在 的 技 术 传 授 给 老 师 , 另 一 方 面 教 师 也 没 有 参 与 企 业 严 格 管 理 , 企 业 锻 炼 收 效 甚微 。在 德 国1 9 6 9 年 颁布 的 《 职业 教育法 》 就确 立 了 国家调控 职 业教 育的地 位 。依据 该 法 , 企 业 培 训 必 须 遵 守 联 邦 政 府 制 定 的 全 国 统 一 的 企 业 培 训 规 章 条 例 。 健 全 的 法 律 、 法 规 能为职业 教 育的健康 发展 提供有 力保 障。 ( 二) 规 范 的培 训制 度 2 0 0 2 年6 月 《 英 国 合格 教 师专 业标 准 与 教 师 职 前 培 训 要 求 》颁 布 , 英 国 职 业 教 育 教 师 教 育 与 培 训 体 系 逐 渐 呈 现 出 的 一 个 特 点 就 是 “ 三 段 融 合 ” , 即 从 教 师 成 长 的 整 个 过 程 推 动 职 教 师 资 的 培 养 , 充 分 体 现 了教 师 职 业 生 涯 发 展 理 论 、 终 身 教 育 思 想 和 资 源 优 化 配 置等 原则在 职教 师资培 养实 践 中的作用 。 1 . 入 职 前培 养 职教 教 师不 但 需要 专 业理 论知 识 , 而 且 需 要 本 专 业 的 实 践 经 验 知 识 , 同 时 也 需 要 具 有 教 育 教 学 的 知 识 与 实 践 要 想 获 取 职 教 教 师 资 格 证 书 , 必 须 在 所 在 院 校 完 成有关教育经验和教育理论的课程学习, 到 企 业 实 习 获 得 最 新 的 技 术 资 讯 , 到 职 业 院 校 进 行 教 学 实 习 了 解 职 教 院 校 的 教 学 模 式 。 有 效 的 入 职 前 培 养 , 可 以 让 教 师 全 面 了 解 今 后 将 要 从 事 的 工 作 , 培 养 一 定 的 职 业 情 感 ,全 方 位 做 好 入 职 准 备 。 2 . 岗前 培训 学 校 岗 前 培 训 是 已 经 获 取 教 师 资 格 的 人 员 通 用 能 力 的 培 养 , 除 了 再 次 需 要 深 入 学 习 教 育 学 、 心 理 学 理 论 之 外 , 还 会 对 教 师 计 算 机 能 力 、 英 语 能 力 、 教 学 能 力 做 全 方 位 的 指 导 。 然 而 , 专 业 方 向 上 的 培 训 相 对 欠 缺 。 笔 者 此 处 建 议 , 入 职 后 学 校 可 以 根 据 专 业 发 展 需 要 , 结 合 教 师 的 个 人 意 愿 , 安 排 教 师 到 企 业 顶 岗 培 训 。 通 过 这 种 方 式 ,教 师 不 仅 具 备 了教 育 教 学 的 知 识 , 而 且 还 可 以 对 专 业 相 关 方 向 人 才 需工 程 师 、会 计 师等 。 ( 二) 师 资主 要来 源 目前 , 我 国 高 职 院 校 师 资 主 要 来 源 是 应 届 大 学 毕 业 生 , 或 者 是 研 究 生 ,其 次 是 企 业 的 工程 技 术 人 员 。但 后 者 所 在 比例 相 对 较 小 , 不 能 真 正 满 足 教 学 需 求 。另 外 , 对 于一 些 比 较 热 门的 专 业 ,还 会 出现 相 关 专 业 或 者其 他 专业 转 行而 来 的情 况 。 ( 三) 师 资培 养 面临 的挑 战 在 党 和 国家 高度 重视 下 , 职 业 教 育 师 资 队伍 建 设 已经 取 得 了显 著 成 绩 。但 是 , 伴 随 着 职 业 教 育 规 模 的 不 断 扩 大 , 人 才 质 量 需求 的 不 断 提 高 , 也 出 现 了种 种 问题 , 如 : 国家 没 有 公 认 的 职 业 教 育 教 师 入 职 标 准 ,教 师理 论 知 识 扎 实 、 动 手 能 力 较 弱 , 师 资 培养 缺 乏 可持 续 发展 专 业化 机 制等 。 二 、国外 职业 教 育 师资 培 养成 功 经验 2 0 1 J  ̄ : 纪8 0 年 代 以来 , 德 国、 英 国、 美 国 、澳 大 利 亚 、 日本 、 韩 国等 国家 纷 纷 把 职 教 师 资 素 质及 培 养 培 训 模 式 纳 入 研 究 的 视 野 , 并取 得 了成 功 。 ( 一) 德 国职业 教 育 师 资培 养 德 国职 业 教 育久 负盛 名 , 其 教 师 不 仅 有 过 硬 的专 业 能 力 , 同 时 还 必 须 具 备 很 强 的教 育 教 学 能 力 。严 格 的 法 律 规 定 是 职 业 教 育质 量 保 证 的 前 提 。 职 业 教 育 教 师 的 入 职 、 任 职 要 求 , 以及 师 资 培 养 系 统 化 , 都 在 法 律法 规 中 有 明确 说 明 。 ( 二) 英 国职业 教 育 师 资培 养 充 分 考 虑 教 师 职 业 生 涯 发 展 , 将 提 高 培 训 安 排 在 教师 成长 的每 个 过 程 , 逐 渐 呈 现出 “ 三 段 融合 ” 即 , 职 前 培 养 、 入 职 辅 导 、职 后 提 高三 段 融 合 的 培 养 模 式 。有 效 的培 养 模 式 ,保 证 了 教 师 个 人 在 专 业 上 的 可 持 续发 展 。 ( 三) 美 国职业 教 育 师资 培 养 各 级 政 府 高 度 重 视 职 业 教 育 , 并 积 极 参 与 其 中 ,政 府 直接 投入 与 参 与 , 给 予 职 业 教 育 发展 以 实 质 性 的 推 动 。 教 师 入 职 条 件 严 格 ,保 证 了 教 师 的 质 量 。 多 元 化 的 入 职 形 式 ,保 证 了 合格 教 师 的 数 量 满 足 社 会 发 展 的 需求 。 ( 四) 澳大 利亚 职 业 教 育师 资培 养 以兼职 教师 为主 ,专 兼职 共 同参与 教学 是 澳 大利 亚职 业教 育师 资 队伍 的最 大特 点 。 教 师 很 少 终 身 制 , 合 同制 和 临 时 性 教 师 较 多 。保 证 了教 师来 源 的多 元性 ,激励 教 师不 断 发展进 步 , 以适应灵 活 多变 的教学 需要 。
国外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国外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及启示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逐渐受到重视,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则是提升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
本文旨在探讨国外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以及这些经验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文章首先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内涵进行界定,明确其既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又具备实践操作能力的特点。
接着,通过深入研究国外高职教育的先进做法,总结其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主要经验,如完善的选拔机制、系统的培训体系、科学的评价体系等。
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借鉴国外经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和建议,以期为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国外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发达国家在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德国的高职教育以其“双元制”模式闻名于世。
在这种模式下,学校和企业紧密合作,共同承担教师的培养和选拔工作。
德国的高职院校注重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必须在企业中有相应的工作经验。
德国还建立了完善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确保教师队伍的质量。
澳大利亚的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模式强调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行业背景。
TAFE学院的教师大多来自行业内部,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行业资源。
同时,澳大利亚政府还鼓励教师参与行业培训和研发工作,以保持与行业的紧密联系。
在美国,高职院校与企业、行业协会等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这种合作模式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美国高职院校还注重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为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培训和学习机会。
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将实际的生产环境引入教学过程,使教师能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教学和研究。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创新我国高职教育
个 教 育 阶段 终 结 时 . 可 以 在 学 术教 育 与 职 业 性 教 育 等不 同 都
类 型 的教 育 之 间 进行 选择 . 以在 不 同性 质 的 教 育机 构 之 间 可
类 型 不 同 、 次 不 同 的教 育 松 散 地 综 合 到 一 起 在 同 一 个 院 层 校 中 . 等 职业 教 育可 以与 学 术 教 育 混 合 存 在 几 乎 所 有 高 高 等 教 育 机 构 都 有 多 个 教 育 目的 .提 供 多 个 选 择 方 向 和 多 样
化 的 课 程 . 即使 低 层 级 的 初 级 学 院也 包 括 各 种 不 同 类 型 与
( ) 二 只注 重 书 本知 识 的 理论 教 学 . 本本 主 义” “ 比较 严 重
由 于 受 传 统 教 学 观 念 和 现 行 教 材 的束 缚 .许 多 高 职 教
比较 容 易 地 相互 流 动 . 是美 国高 等 教 育 的选 择 性特 点 这
美 国 的 高 职 教 育 始 终 贯 穿 着 职 业 生 涯 教 育 职 业 生 涯 教 育 是 从 人 的 全 面 发 展 的 角 度 人 手 . 养 学 生 劳 动 观 、 业 培 职
等 . 使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不 高 , 学 习 的重 视 程 度 不够 。 致 对
、Hale Waihona Puke 目前 高 职 教 学 存 在 的 问 题
( ) 生 的 学 . 兴 趣 不 高 . 视 程 度 不 够 一 学 - j - 重 学 生 对 书 本 知识 的学 习普 遍 表 现 出 缺 乏 兴 趣 . 基 础 学 在 科 的 学 习 中表 现 的尤 其 明 显 究 其原 因 . 要有 以下 三个 方 主
国外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启示
国外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启示摘要通过查阅国外职业教育五种职业教育模式,分析国外职业院校教师来源及培养、学生生源及培养路径,提出对我国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方面改革的思路,助推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教育模式“三教”改革启示“三教”是教师、教材、教法的统称,教师是根本,教材是载体,教法是途径。
“三教”改革涉及“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贯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目标及具体指标,为推进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面政策支持。
国外职业教育主要有以下五种职业教育模式:美国的CBE职业教育模式,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模块化教学内容,评价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合作教育;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学校校内和工厂车间两个部分培养,以企业为主,人才培养更有针对性;新加坡的“教学工厂”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把学校营造一个工厂的生产环境,学校和企业紧密结合,学校、实训中心、企业“三元合一”;日本的工业高中教育模式,学生考取难度高于普通高中,培养目标是优秀的车间领袖,学制四年或更长时间,两年学校教育,两年的车间学习,毕业前被企业签约,采取终身雇佣制;澳大利亚的TAFE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教学内容以培训包为标准,灵活的学制,多样的教学方式,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新型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
由于受中国国情限制,这些职业教育模式可以借鉴,目前借鉴最多的是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
本文以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为例浅析对我国职业院校“三教”改革的启示。
一、关于教师教师为本,“谁来教”是育人的根本问题。
专业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我国新时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要保障。
“职教20条”明确提出要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是职业教育教师改革的核心目标。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主要由职业学校教师和企业培训师两部分组成。
借鉴国外校企合作经验 推动我国高职教育发展
维普资讯 20 0 2Fra bibliotek 7月 湖南 经 济管理 干 部学 院学报
J u n l o n n E o o i Ma a e m o lg o r a f Hu a c n m c n g me C l e e
J .20 I ,0 2 山
V0 . 3 1 1 No. 3
工、 理论 与实践 紧 密结合 以及 相 关 资 源共 享 的原 则 , 实 质 是 其 通 过 产学 、 教的合 作 , 养 出理论 与 实践 、 业 知识 与职业 技 产 培 专 能并重 的企 业一 线所 需 人才 。认 真研 究 发 达 国家 校企 合 作 发
展高职 教育 的特 点和 成 功经 验 , 推 动 我 国高 职 教 育 的发 展 , 对 尤其是 促进 培养 合格 的 高等 职业技 术 人才 大有 裨益 。
则 包括 联邦 政府 颁布 的企 业培 训条 例 、 大纲 和各 州政府 文 教部 制 定 的学校 教学 大纲 ; 教 学内 容的安 排上 也 由企 业 和学校 共 在
同 商 定 。 三 是 学 校 办 学 经 费 由 企 业 和 政 府 共 同 承 担 。 德 国通
过 实施 双元 制职 业教 育 , 为企 业培 养 和造就 了一 大批 高素质 的
借鉴国外经验 发展我国高职教育
没有 特色 , 高等职业教育就 失去 了生命力 。国外 的高等职业教育十分突 出能力培养 的特色 。 于加拿 位 大多伦多 的百年理工学 院 , 正是 具有这种特色 的一所 社 区学院 , 覆盖了本专业理论与技术所 有方面 的模块 化课程设置十分 明显地突出职业 能力培养 。 特别强调
交替制课程 ” 这便是 人们 常说 的“ 明治” 或 “ , 三 ( 夹心 饼干” ) 式 教学计划 。这种人才培养 方式分几个 阶段 : 学生 中学毕业 后 , 先在 企业工作 实践一 定时 间 , 接着
待国民经济发展 的召唤 ,而是针对 未来 的技 术发 展 ,
教育 中 的作 用 。如 日本 高校 与产业 界的合 作非 常广
泛 ,据 日本科学技 术协会 的调查表 明 , /3的企业同 2
大学合作进行研究 开发 ;资金 在 l 0亿 日元 以上 的企 业 中, 9 %与大学建立 了合作关 系 ; 有 0 资金在 1 元 亿 以上 的企业 中 , 5 %与大学建立 了合作关 系。 有 0
制职业学校。定时制职业学校 吸收 已参加工作的人员 学习, 大部 分晚上上课 ; 信制职业 学校 的学生在 家 通 里学 习, 学校采取报告 的形式在 规定时 间内进行 面授 指导 , 或利用 广播 电视指导 , 4 内经过考 试合格 在 年
者即可得 到相应 的资格证书 。 ( ) 二 政府高度重视
第1卷 第 2 4 期 21 0 0年6月
天 津 电 大 学报 J un l f i j a i o ra o a i R do& T n esy T nn V U i ri v t
借 鉴 国外 经验 发 展 我 国高职 教 育
刘 海 蓉
( 冈职业技术学院, 黄 湖北黄冈 4 80 3 02)
国外高职教育评价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国外高职教育评价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我国高职教育正处于既有机遇又面临挑战的复杂阶段。
为了提升我国高职教育的质量和竞争力,有必要借鉴国外高职教育评价模式的经验和做法。
本文将探讨国外高职教育评价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国外高职教育评价模式强调学生个体发展。
许多国家的高职教育评价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在德国的高职教育中,学习过程中重要的评价指标是学生的实践技能与职业素养,而非仅仅依靠理论考试。
这种评价方式对我国高职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以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需求。
国外高职教育评价模式注重产学融合。
许多国家的高职教育将产学融合作为评价标准之一。
在荷兰的高职教育中,学院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确保学生学习的实践性和职业性。
这种评价模式要求我国高职教育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促进教育和产业的真正融合,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国外高职教育评价模式强调教师和学院的绩效评价。
许多国家的高职教育评价体系将教师和学院的绩效评价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
在美国的高职教育中,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院的综合实力是高职教育评价的关键因素。
这种评价方式要求我国高职教育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加强学院管理能力和发展潜力。
国外高职教育评价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借鉴国外经验,可以促进我国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和改革进步。
我国高职教育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应加强对国外高职教育评价模式的研究和学习,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职教育评价模式,为我国高职教育的提质增效作出积极贡献。
浅谈国外课程模式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浅谈国外课程模式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系统工程,是专业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
课程是将宏观的教育理论与微观的教学实践联系起来的桥梁,是“教与学”模式创新的载体,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
因此,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主体,课程改革是提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水平的关键。
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历经多年改革,从三段结构(即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到20世纪90年代的“宽基础,活模块式,从强调完整性、系统性的学科性学术研究体系向能力体系转变,挖掘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对社会的最大价值。
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我国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从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课程模式,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尚未能形成最符合职业人才成长的课程体系。
课程改革作为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金钥匙,也应走出过国门,把发展的眼光投向国际社会,吸纳精华。
一.加拿大的特色CBE教学模式CBE教学模式目前广泛应用于美国、加拿大等北美的职业教育中,是当今一种比较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是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
其具备从学习课程的开发,实践教学实施与管理、实践教学评价的完整体系。
(一).重视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CBE注重以实践教学为导向的学习过程,此种课程模式,是有其哲学和心理学基础的,其哲学基础是实用主义,其心理学基础是早期的行为主义,强调学习目标的可操作性,通过一个领域的学习,可独立完成项目的操作。
CBE的教学模式建立了综合职业能力为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侧重加强对学生自我实践学习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二)加拿大CBE模式以DUCUM分析课程开发为途径设计实践教学计划CBE的课程模式是以职业分析为其基础,目的是识别出从事某一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从而为职业教育的课程构建提供客观基础,其结果就是著名的DACUM方法(Developing A Curriculum的缩写)来完成的。
高等教育如何借鉴国外教育经验与教学模式
高等教育如何借鉴国外教育经验与教学模式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高端人才输送的重要管道,它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如何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水平以及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了近些年来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
借鉴国外的教育经验和教学模式,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实施“双一流”建设,大力引进优秀教师“人才是第一资源”,教师无疑是高等教育中最重要的人才群体。
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相比,我国高校在教师队伍国际化、学术学位、学术口碑等指标上仍存在差距。
因此,我国高等教育要想提高教学水平,引进具有国际视野和领先水平的优秀教师是必不可少的。
利用国家政策和高校自身优势等途径,加快引进优秀外籍教师、归国留学人才和港澳台地区教师,尤其是那些在某一学科领域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教授,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推行“双语+国际化”课程体系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近年来一个普遍的趋势。
为了适应全球化人才培养的需求,许多国家都推行双语授课和国际化课程体系。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更能够让学生了解国际化的背景和现状,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
因此,我国高等教育也应该推进国际化教育,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优秀人才。
三、加强教学评估和质量监控高等教育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控。
通过评估和监控,可以及时发现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并因此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同时,教学评估和质量监控也可以促进高等教育内在质量的提高,帮助学校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四、鼓励教师赴国外交流访问和学术会议教师是高校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加强教师的交流和学术会议是增强教师学术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通过向教师提供国际学术会议、实验室和参观机会,不仅可以使教师对最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有较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更可以吸收到更多的创新思想和方法,从而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之借鉴——基于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经验研究
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之借鉴——基于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经验研究论文导读::弱化职业教育的思想。
实施具有自我强化功能的政策。
实施消除利益分割的转换制度。
一、实施具有自我强化功能的政策目前存在着严重的重视普通教育,弱化职业教育的思想。
这种思想在家长和学生更为深刻,职场上对于两种教育类型的学生也存在着。
笔者认为产生轻视职业教育理念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和政策导向问题。
一般在这样传统观念比较严重的国家和地区,存在企业歧视职业教育的学生,使职业教育的学生投资收益率较低,社会地位不及普通大学学生。
所以很多国家为了职业教育的开展,采用政策导向,到达利益驱使,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的开展。
同样,按照德国的政策规定职业生涯规划论文,如果学员获得技能资格认证,就构成了其到相关职业部门就职领取薪水,最低工资和社会保险救济金的根底。
所以,政府的政策由于其本身具有自我强化而得到有效的执行,使职业教育的主体得到广泛的参与和支持。
二、实施消除利益分割的转换制度职业教育得不到普遍认同,不但源于毕业后找不到很好的工作,或者职能接受替代性弹性比较大的工作,而且当自己的职业道路遇到障碍时候,又无法回到大学继续学习,同时,在转换职业后,自己的资格认证等可能不能得到成认。
所以根据这种情况,很多国家采取了转换制度。
大体上来划分,就其所属的关系来看,笔者将其分为两种渠道的转换:职业教育系统内部的转换;职业教育系统和普通教育系统之间的转换。
〔一〕职业教育系统内部的转换在澳大利亚,英国等为了英国劳动者在各个地区之间的流动,为了防止重复学习,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之间的竞争等,实行了对先前学习的认可和转换制度。
澳大利亚对于先前所学习的认可采用两种方式:提出申请,通过考试或通过真实的证据来证明自己具有相应的知识和经验。
其次,通过澳大利亚质量培训框架(AQTF)的共同认可原那么,即注册的培训机构要接受其他注册培训机构授予的资格。
在英国,采用执行学分同等有效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鉴国外职教经验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摘要:我国高职教育经过十年的发展,教育规模已令世人瞩目,但其教学质量和整体水平与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规模和发展形势尚不适应。
因此,2006年教育部正式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拟打造出一批代表国家水平并在世界上领先的高职院校,以振兴中国的职业技术教育。
鉴于此,本文从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出发,以如何加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特色建设为契机,对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国外职业教育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骨干高职院校特色建设前言二战过后,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进行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都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与创新,涌现出了许多特色鲜明的教育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工读交替”现代学徒制、日本的“产学结合”模式以及新加坡的“教学工厂”等。
他们在教学中愈加重视实践训练、能力本位教育;并把高职教育融入社区经济发展且开放性愈来愈强;同时企业界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政府大力支持等等。
国外高职教育成功的办学经验,对深化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加快高职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国外高职教育办学经验介绍(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注重能力本位教育产生于二战后,现广泛应用于北美职业教育中的“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 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模式,注重以能力培养为基础,是当今一种较为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
其主要特点是:首先由学校聘请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课程开发专业委员会,按照岗位群的需要,确定从事这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然后再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制定教学大纲,依此施教。
并最终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
该模式强调以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保证了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企业为主、学校为辅,企业界积极参与职业教育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起源于英国,经过近两百年的发展形成现在的职业教育体系,其中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被公认为是最成功的。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典型的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人才培养模式。
其本质是学校和企业都是办学主体,而二者首要的办学主体是企业(对徒工进行职业技能方面的实训或专业培训),另一个办学主体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其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
学生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
这样的职业教育制度很明显会给学生带来学术和职业两方面的能力:既为学生提供了很强的职业技能,同时也使企业积极参与到职业培训的行列中来。
除此之外,德国还有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为各类教育形式互通搭建了平台。
在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可以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同时,接受了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生,也可以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文化课补习后进入高等院校学习。
学校的办学经费由企业和政府共同承担。
这种模式对德国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产品的高质量,以及保持其经济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专业设置紧盯社区发展需要,高职教育融入社区经济发展北美(美国、加拿大)的高职院校把自身融入社区经济发展,已成为社区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成立了学院董事会,董事会由社区内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人员组成,有政府官员、行业会长或银行、商行、公司总裁等,当然也有学校有关人员参加。
董事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决定大政方针。
并且每个学院都设有专门机构、专门人员研究市场,研究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
以美国威斯康辛州(以下简称威州)为例:威州位于美国中北部,是美国第一个建立职业技术和成人教育体系的州。
威州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全美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
他们根据当地经济特点,设置专业并及时调整专业门类和课程计划,使人才培养更符合本州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产教结合。
威州是美国主要的农业州之一,为适应其经济发展的需要,威州职业技术学校率先开设了一些新的专业门类和课程,如农业综合企业、农产品加工、饲料等,而这些专业一直是该州职业技术学校的强项。
其实,美国的各个学校都有自己服务于社区的专业优势。
(四)严格的教师准入制度培养高素质的职教师资队伍高职是高层次的职业教育,也是一种新类型的高等教育,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自然有其自身的要求。
根据高职的特点,它需要一支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践教学,既是“讲师”又是“工程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国外对高职的教师资格要求是严格的,在德国,高职教师除了要有博士学位外,还必须有5年以上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经历,包括3年以上的企业工作经历,并且大都有两个职称,即工程师和教师;中职教育的理论教师不仅要具备大学毕业文凭,还要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到企业实践3-5年才能任教。
二、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及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意义2006年11月,教育部正式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拟通过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找到一条通过职业教育,其中包括高等职业教育来提升国家和民族竞争力,解决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诸如工业化进程缓慢、就业、贫穷、农村劳动力转移、城市化问题等诸多问题的有效途径;建成一批世界水平的高职院校,既根据中国国情,又要借鉴世界高职教育的成功经验,打造出一批代表国家水平并在世界上领先的高职院校,以带动全国高职院校健康持续发展,发挥它们在构建中国特色高职教育体系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以重新振兴中国的技术教育,了却百年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落后的苦痛。
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在世界舞台上的竞争力,重新塑造中国社会的核心竞争力,让高技术、高技能人才真正成为中国经济社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这一计划的出台无疑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了“强心针”,对重新构建中国高等教育的版图、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加快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首先应当将开放性和中国国情相结合:既要引进国外先进的职教模式,但又不可照搬照套,必须融入“中国元素”,使之符合我国国情。
其次,要把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新颖性与“以特立校”相结合。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课程体系,彰显课程设计特色能力本位教育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欧美国家兴起的一种职业教育本位观,它是按照职业岗位设置专业,以培养一线人才的岗位能力为中心来决定理论教学和实训内容的一种教学模式。
强调“实践能力”培养以及完成职业任务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
现在国际上流行的一些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如加拿大的cbe课程模式、欧洲的cbet课程模式、德国的课程模式等都是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设计。
借鉴国外经验,我国构建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应彻底改变过于强调理论完整性和系统性,缺乏实用性和前瞻性的课程设计理念,按职业岗位需要、能力本位要求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在课程设置上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坚持实用、够用、管用原则,将专业课与实验、实训课合为一体,开发出适合时代发展要求、适合学院自身办学条件的校本课程。
以不断把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力求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二)以工学结合组织教学,引领实践教学水平特色工学结合原则是指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坚持教学与生产相结合,按照“理实交叉”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让实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
不仅实现校内的实验实训相结合,而且做到实践与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产品生产相结合,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合作企业产品生产的实际相结合。
因此,在示范性高职院建设过程中,要通过工学结合,使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专业设置论证,并从行业发展趋势和岗位任务分析入手,把职业要求的知识、技能、态度、素质与受教育者的认识、习得过程有机结合起来,组织、筛选相关教学内容,进行课程开发,实施工学结合项目教学。
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从与专业相对应的行业企业中选择能够进行教育教学的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成为高职教育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造就一批在本行业、本地区有影响的技术和工艺大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与企业深度融合构建高职院校与社会的关系,倡导办学多样化特色校企深度合作是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成功经验的根本所在,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国家实施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计划的实施推动高职院校与企业进行深度融合,以回归高职教育的本来面目,匡正高职教育的真正内涵。
示范性院校建设单位必须转变办学观念,积极主动寻求与企业的合作,找准校企合作的动力,寻求与企业的深度融合。
打造“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校与企业共同成为人才培养主体,更加明确和真正发挥学校、企业人才培养“双主体”的地位和作用,真正把企业作为学校发展的一部分,让企业发挥学校人才培养的另一阵地作用。
同时,树立高职教育办学新理念,做到办学模式多元化、办学体制多元化和与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多元化。
借鉴美国“多元制”办学模式,逐步形成各种教育互相沟通,政府、企业、个人重视并积极参与的“多元制”职业教育体系。
突破政府包揽高职教育的传统办学体制,积极吸引各社会力量如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私营企业等开展合作办学。
使学校真正成为企业人才的培训地,科技成果的辐射源,乃至成为企业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的依靠力量,进而实现校企”双赢”。
形成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形成良性互动的校企合作新机制。
(四)构建服务型高职教育体系,服务地方经济,培育人才培养区域化特色就德、日、美三国而言,其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重视区域特色。
在某一区域内所设立的高等职业院校,其主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该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因此,不同地区的高等职业院校通常都有自己比较鲜明的地方特色。
这种具体化到区域的高等职业教育特征,因为其明确的针对性,对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由此可见,借鉴国外社区服务经验,构建我国服务型高职教育体系,对增强自身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尤为重要。
服务型教育体系主要是指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产业发展相衔接、结构合理、类型多样、机制灵活、充满活力的体系。
它强调服务,要求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定位教育的发展,注重教育结构与区域内产业结构的耦合。
因此,国家把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作为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要求各高职院校办学要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专业设置要紧贴本地行业企业发展需要,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中心,同本地经济形势的发展形成和谐联动,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