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转轨时期中国政府规制体制改革及政策选择

合集下载

《行政管理学》夏书章 (第三版)

《行政管理学》夏书章 (第三版)

第一章行政和行政管理学第一节行政管理学的对象、内容和特点一、什么是行政(一) “行政”是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广义上,把国家机关和非国家机关,如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乃至私人组织中的计划、决策、协调、人事、后勤庶务等管理活动,称为行政;狭义上,认为行政是政府机关执行的任务和进行的活动。

本课程主要是基于对后者的认识而作如下界说:行政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活动。

(二)政治与行政政治与行政是政府的两种功能。

政治与政策或国家意志的表达相关;行政则与这些政策的执行相关”。

自是以后,“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和“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就成为行政学中一种影响很广的观点。

政治和行政分离的理论是对19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体制改革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来,政治与行政都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为一定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

两者密切联系,又互相区别。

(三)管理与行政管理是伴随人类社会产生而出现的一种活动。

国家产生以后,国家政务逐渐从混沌的社会事务中分离出来,并逐渐出现了以国家政务管理为主要职责的专门机构和集团。

但在国家的政务管理以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管理领域以及由此形成的各各不同的管理主体和管理行为。

行政与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行政管理是面向社会、服务大众的管理活动。

这种管理活动首先和主要地是由在任何社会中都是最大和最具权威性的公共组织——政府来承担和完成的。

从这一意义上说,行政管理就是政府管理,行政管理学是研究政府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广义的行政管理是政府行政组织、非政府的公共组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提供。

(四)立法、司法和行政西方国家把国家权力体系分为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并分别由议会、法院和政府“独立”行使。

行政是与立法和司法相互制约的一种权力体系。

西方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制,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这都是依据各自国家的国情而采取的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

中国历代政治体制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历代政治体制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历代政治体制的演变与发展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历经了多个朝代和政权的更替,政治体制也随之不断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从中国历代政治体制的演变与发展角度来探讨中国政治体制的历史变化,并对其对中国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封建制度的兴起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政治体制是封建制度,大约从商朝晚期开始逐步形成。

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分封制度,君主将国土分封给一些贵族,贵族手下有自己的军队,同时也需要向君主进贡,以此来维持自己的地位和势力。

这种政治体制下,国家和社会的命脉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高峰时期之一,也是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时期。

唐朝将当时多元化的权力分散体系改为了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绝对权力,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命,以此来缩短利益的距离。

这种政治体制下,国家实行较为统一的法律和政策,对于其他民族的影响也较大。

三、大一统制度的形成大一统制度在宋朝时期基本形成。

这一时期的政治特点主要是对地方权力的高度集中和对民间经济的发展依赖。

而这种政治体制在明朝时期达到了最高峰,实行的是从地方到中央层层设官的体制,确保了权力的高度集中和统筹协调。

这种政治体制下,国家实行较为统一的法律和政策,对于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帮助。

四、近代帝制体制清朝时期,中国进入了近代社会,而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被称为近代帝制体制。

清朝政权没有推翻传统政治体系,仍然维持了封建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了中央集权,设立了内阁和议会,但国家权力的高度集中导致了政治体制僵化,加剧了社会矛盾。

五、中华民国时期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主革命迎来了新的时代,1912年中华民国宣告成立,实行了共和制度。

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共和国,特别的是1919年五四运动,即为中国的民主思想的崛起提供了舞台。

虽然共和制度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力量,但由于内部政治混乱和经济衰退等原因,中国很快陷入了多次战争和政治危机。

公共管理学讲义+黎民+陈振明

公共管理学讲义+黎民+陈振明

公共管理学讲义+黎民+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讲义公共管理学讲义——黎民*学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2、公共管理与传统行政的区别与联系。

3、公共管理学兴起的时代背景。

4、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

第二章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1、了解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内容,掌握“政府失败论”、政府内部性等内涵。

2、新公共管理内涵及其实践、评价。

第三章公共管理的主体1、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的区别。

2、政府的主要类型。

3、非盈利组织的特点。

4、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异同。

5、层级制的特点与内在缺陷。

6、公共组织变革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公共管理职能1、公共管理职能折内涵,与政府职能的比较。

2、公共管理职能的构成。

3、公共管理职能的历史演变(依据公共管理职能的历史演变,试论我国公共管理职能的变革方向和重点?)4、市场机制的缺陷(市场失灵)。

5、市场经济中的公共管理职能。

6、公共管理职能的限度。

第五章公共管理的过程1、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的关系。

2、公共政策过程。

3、领导方式(依据权力来源划分)。

第六章公共管理的绩效1、公共管理的绩效内涵。

2、公共部门绩效评价指标的构成。

3、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

4、公共部门绩效的改进。

5、目标管理的涵义与过程。

6、目标管理的优缺点及其在公共部门的应用。

第七章公共管理的责任与调控1、公共权力的内涵与特性。

2、公共权力的性质及落实。

3、公共权力监控的方式、问题及其改进。

第八章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角色1、政府职能的有限性。

2、政府与市场的区别和联系。

3、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4、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5、政府再造的内涵、模式及其启示。

第九章公共管理中的非盈利性组织1、非盈利性组织的涵义。

2、政府与非盈利性组织的联系。

3、非盈利组织在我国的作用、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局限性和改进。

第十章公共物品管理1、公共物品的内涵与特点。

2、公共物品的提供与生产。

3、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方式。

第十一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1、战略管理的内涵与特征及其与战略规划、非战略管理和功能管理的区别。

中国政治体制的演变与改革

 中国政治体制的演变与改革

中国政治体制的演变与改革中国政治体制自建国以来经历了多次演变与改革。

本文对中国政治体制的演变与改革进行探讨和概述。

演变阶段1. 时期(1949-1976)时期是中国掌握政权的时期,政治体制以军事化的方式运行。

国家领导权高度集中于个人,司法独立性不足,党的权威凌驾于法律之上。

2. 时期(1978-1992)时期,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开放,也带来了政治体制的一定变革。

政府开始强调稳定和发展,权力下放至地方政府,经济改革成为主导。

3. 时期(1993-2003)时期开始加强法制建设,提出"依法治国"的理念,将法律地位提升。

国家开始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强调推行民主法治。

4. 与时期(2004至今)与时期,中国政治体制保持稳定,并继续加强法制建设。

党的领导地位得到强化,党的纪律和规矩更加严格。

改革方向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实现现代化国家治理。

以下是一些改革方向的简要概述:1. 加强法治建设中国政府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挑战。

改革的方向包括加强司法独立性,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高法律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2. 推进权力分立权力过于集中是中国政治体制的一个短板。

改革的方向是推进权力分立,加强行政、立法和司法之间的制衡机制,确保各个权力机构的独立性和平衡性。

3. 强化党的领导中国在中国政治体制中起到核心领导作用,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特点。

改革的方向是进一步规范党内法规制度,强化党的纪律和监督。

4. 促进公民参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需要更多的公民参与和社会监督。

改革的方向包括加强公民的权利保障,提高社会组织的参与度,培育公民意识和公民素质。

结论中国政治体制的演变与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改革的方向是在保持党的领导和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推进法治建设、权力分立和公民参与,实现现代化国家治理的目标。

政府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不断完善中国政治体制,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

《政府规制经济学》题库及答案(本科)

《政府规制经济学》题库及答案(本科)

《政府规制经济学》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传统自然垄断行业的理论基础是()。

A范围经济B规模经济C成本弱增性D关联经济2既能保证企业利益目标,又能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社会分配效率目标的定价方式是()。

A企业自行定价B边际成本定价C平均成本定价D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定价3现实中,各国对企业内部业务间交叉补贴行为的规制方式是()。

A垄断性业务与竞争性业务相剥离B强制互联互通C特许投标竞争D差别定价4自然垄断行业中政府规制部门面临的难题是()。

A边际定价B规模经济C适度竞争D马歇尔冲突5一般认为,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应该实行不同的规制政策,经济发达阶段,应选择()。

A严格规制政策B竞争政策C混合政策D激励性规制政策6规制经济学实证分析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马歇尔B德姆塞兹C施蒂格勒D威廉姆森7社会性规制的发展趋势是()。

A激励性规制B放松规制C加强规制D规制方法的调整8完全由垄断着自己负担的规制成本是()。

A规制服从成本B规制实施成本C规制制定成本D规制运作成本9电力产业的价格规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价格差别形式是()。

A二部定价法B高峰负荷定价法C平均成本定价法 D 第二级价格差别10反垄断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A禁止限制性协议B禁止滥用独占地位C监控并购行为D限制价格二、多项选择题1政府规制的内容有()。

A进入退出规制B价格规制C数量质量规制D资源规制E环境规制2价格水平规制的目标是()。

A实现社会利益B优化资源配置C促进社会分配效率D鼓励企业生产E保障企业利益3非对称性规制的内容有()。

A强制互联互通B新入企业低付费C新企业暂不承担普遍服务义务D对原有企业进行监控E原有企业运用交叉补贴策略4激励性规制的方式有()。

A特许投标竞争B区域间比较竞争C直接竞争D规制放松E规制缓和5基于外部性的社会性规制的经济手段有()。

A税收B补贴C污染权交易D许可证制度E排污收费制度A网络性B普遍服务性C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D大量沉没成本E必须有显著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7可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是()。

论述我国政府主导型制度演变历程

论述我国政府主导型制度演变历程

论述我国政府主导型制度演变历程摘要:文章提出中国的制度变迁是政府主导型和渐进式的制度变迁。

政府主导主要表现在由政府设置制度变迁的基本路向和准则、实施制度供给、限制微观主体的制度创新活动和促进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发生。

而渐进性则主要表现在从增量改革逐渐向存量改革过渡、从局部改革逐渐到整体性推进和先易后难的变迁进程。

文章还论述了政府主导型制度变迁和渐进式制度变迁各自的优缺点。

关键词:制度变迁/政府主导/渐进所谓制度,如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诺思所表述的,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

制度变迁是“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

而所谓制度变迁方式则是指“制度创新主体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所采取的制度变迁形式、速度、突破口、时间路径等的总和”。

本文所讨论的中国制度变迁指的是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变迁过程。

一、政府主导型的制度变迁制度变迁大致上可以分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两种方式。

诱致性变迁是“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而强制性变迁则“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和实行”。

一个社会选择什么样的制度变迁方式受制于有着特定偏好和利益的制度创新主体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

代表国家的政府,是“在暴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组织”,因而,“处于界定和行使产权的地位”,维护基本的经济结构,并通过提供其他的一系列规则来减少统活国家的交易费用。

特别是在中国的集权式政治结构中,政府拥有绝对的政治力量对比优势,而且还拥有很大的资源配置权力,能通过行政、经济和法律等手段在不同程度上约束其他社会行为主体的行为。

因而,中国的改革方向、速度、形式、广度、深度和时间路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政府的偏好及其效用最大化。

此外,中国在破除计划体制的同时,市场体制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计划和市场都不完全。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障资源配置的效率,需要政府以制度创新衔接不完全的计划和不完全的市场。

因此,中国的市场化制度变迁具有明显的政府主导特征,主要表现在:第一,由政府设置制度变迁的基本路向和准则。

改革是唯一的出路和唯一的选择

改革是唯一的出路和唯一的选择

时有 产 生 。 得关 注 的是 , 些知 识分 子也 出现 了 值 一 激进 的发展趋 向。 些人 甚 至讲 出 了“ 良已经 失 一 改 败、 革命难 以避免 ”这 样错 误 的激 进话 语 。 , 这种 激进 的想法从 何 而来 ? 按照 世界 政 治发展 的经验 ,当一个 发展 中国 家的经济水平达到人均 4 0 美元左右的时候 , 00 这 个 国家就要 面 临政 治转 型期 。转型期 的特点 就是 老百 姓要 更 多 的 公 民权 利 和更 多 的政 治 权 利 , 社 会 冲 突加大 。 毫无疑 问 , 中国也在 实 践上 进人 了这 个 时期 。 然 中央政 府进 行 了许 多 的政策 调整 , 虽 并 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而且各地政府也都普 遍 大量调 用 警力 来对 待社 会 冲突 ,但 是从 总体上 看, 不稳定 的趋势 还在 继 续扩 大 。 从世 界发 展 中 国家现 代化 的经 验来 看 ,在_ 个 国家经 济 高速发 展 的 时期 ,往往 也是 国内矛盾 增多、 社会 动 荡不定 的时期 。 亨廷 顿 曾经推 出 了一 个著 名 的公 式 来表 达这 个 现象 产生 的原 因 , 就是 : 政 治参 与程 度 和参 与 意识 的高 低 /政治 制度化 的 高低 =政 治不 稳 定 程度 。也 就 是 说 , 果 一个 国 如 家 的公 众有 很 高 的政 治 参 与意 愿 ,但 是 这个 国家 给他们提供的政治参与 的制度化渠道却非常少 , 这 个 国家 的政治 就会 是不 稳定 的。这 个公 式表 明 了 由于一 些 发展 中 国家 的政 治制 度 化 程 度不 高 , 无法 满足 随着 经 济现 代化 而成 长起 来 的社会 成员 参与的期望和要求而导致 了政治不稳定 的结果 。 这就是高参与和低制度化之间的关系 :参与 要求 越高 ,制 度化 程度 越低 ,则社会 就 会越不 稳 定 。但是 如果 有一 个 高制 度化 的参 与 渠道 ,则 高 参与 的要 求就会 为 高制 度化 机 构所 吸纳 ,社会 就 会 维持 稳定 和 秩序 。 从 中国 的情 况 来看 ,随着 改革开 放 以来经 济 的快 速发 展 , 会 问 题 比如 下 岗失 业 、 富 差距 、 社 贫 城 乡差 距 、环境 污染 、公 共 政 策危机 等越 来越 严 重, 公众的权利不断受到侵犯 。 弱势群体的不满在 增 加 ,这 种 不满 导致 了公 众 对政 治参 与意 愿 的推 高, 他们 希望 政府 能够 听到他 们 的声音 , 护他们 维 的权利 , 在权益受到伤害的情况下 , 他们希望通过

转轨时期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历程

转轨时期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历程
转轨时期 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历程
By Arhe
1949年我国的行政体制
1949年 10 月 1日,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 我国成立了称谓为政务院 的中央人民政府,下设政治法律、财政经济、文化教育、人民监察4个综
合性委员会及其所属部、委、院、署、行、厅共35个。同时,在中央政
府以下,省、直辖市以上设立了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 六大区域性地方人民政府。
-16-
第五次机构改革(1988—1990)
改革目标:
近期目标是转变职能、精干机构、精简人员、提高行政效率,克服
官僚主义,逐步理顺政府同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的关系、政府各部门
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央政府同地方政府的关系; 长远目标是逐步建立符合现代化管理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功能齐 全、结构合理、运转协调、灵活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19-
第五次机构改革(1988—1990)
评价:
由于经济过热,这次改革实际在机构、职能和编制上有增有减;对后 来产生最深影响的是开始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着重宏 观管理和间接管理。但是,这次改革未能有效地促进职能转变的进程,涉 及转变职能的几个主要问题,如政企分开、进一步下放权力、加强宏观调 控等远未解决。直到现在,转变政府职能仍然是中国面临的重要任务。
-5-
第二次机构改革(1956—1959)
1956年下半年,中央提出了《关于改进国家行政体制的决议(草 案)》。这是第二次较大规模的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这次改革以中央向 地方下放权力为主要内容,通过国务院精简所属工作部门,下放权力,以
达到扩大地方自主权的目的。这次改革一直持续到1960年。
1958年,撤销合并了国家建设委员会等10多个单位。经过调整,国 务院部委减少8个,直属机构减少5个。到同年底,国务院设68个工作部 门。 1959年,国务院工作部门又作了进一步调整和撤并,到同年底,国 务院设39个部委,直属机构14个,办公室6个和1个秘书厅,机构总数达 60个,比1956年减少21个。

公共事业管理毕业论文选题

公共事业管理毕业论文选题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指导性选题1.公共工程决策中非理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对策分析2.高校助学贷款3.免费义务教育实施中的财政转移支付模式的探讨4.西部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之道研究(例如农村公共医疗保障制度和义务教育产品以及大量的农村经济发展赖以实现的基础设施等)5.公共物品供给中的市场化之路研究(比如教育,医疗保障、体育等的市场化)6.社区在提供公共物品中的作用(包括城市的街道办和农村村委会等组织)7.城市化进程中政府发展公共事业产品的对策性研究(教育、科技、住房、文化、卫生体育等)8.公共政策活动中的监督机制模式的探索9.公共决策科学化研究10.社会保障政策中如何兼顾公平与效率11.公共组织管理研究(例如学校管理,学校各职能管理,科研管理或者教学管理等,也可以是其他事业单位或行政单位的管理)12.公共管理中对公务人员的控制机制研究13.慈善事业在我国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14.公共伦理对于构建廉洁政府的意义15.公共政府执政能力研究16.公共事业主体多元化及规制探析17.——事业单位改革研究的思索18.公共政策创新机制探索19.公共管理职业活动的伦理基础20.论公共管理研究中的利益分析21.公共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思考22.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23.公共管理体系与公共道德体系初探24.论公共行政伦理与公共道德的关系25.地方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主导作用26.论公共逻辑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27.论构建和谐社会的政府行政能力建设28.可持续公共管理决策模式及其支持方法29.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职种分析30.以人为本与公共对策创新31.构建非营利组织行业自律机制的探索32.农村基层公共管理的问题与思考33.论构建和谐社会的政府管理34.论公共政策的“公平与教育”的双重价值局面35.构建和谐社会:公共政策的理论方法与途径36.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体制的思考37.西部农村基层医疗保障制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38.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39.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对农民消费支出的影响40.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抉择与推进路径的思考41.地方可持续发展与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42.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创新43.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与实证分析44.西部农村公共投资现状与政策取向45.公共服务市场化与政府责任46.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的理论前景与现实路径47.社会转型与供给政策创新48.城市化进程中公共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49.论公共服务型的政府50.公共需求变化与政府转型51.教育体制改革的公共经济学思考52.义务教育与教育公平53.与时俱进与创新精神54.关于“发展是硬道理”55.企业文化在管理中的应用56.公益广告的地位与作用57.环境与发展58.人本管理研究59.《试论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60.《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中国经济正常循环》.61.《试论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62.《试论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63.《我国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探讨》64.《我国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探讨》65.《坚持政府决策的公益性原则》66.《我国敬老院发展探讨》67.《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人才资源流动》68.《政府职能转变与我国公共事业的发展》69.《完善公共事业管理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70.《政事分开的必要性及实施原则探讨》71.《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思考》72.《中外社会保障制度分析》73.《建立完善医疗体制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改革》74.公共事业管理体系与公共道德体系初探75.论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76.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依据与现实背景77.试论转轨时期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78.试论经济全球一体化下的地方政府职能变革79.地方政府制度变迁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80.地方公共物品的生产和供给研究81.西部城市政府发展经济的对策研究82.制度性公共物品与经济绩效(例如财税政策的变迁,产权制度的改革包括知识产权制度的变迁对经济绩效的作用等)83.西部大开发中地方政府的角色84.公共政策执行失败的表现和成因及治理之道85.论信息系统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影响86.电子政务研究87.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研究88.中央与地方关系模式研究89.地方政府竞争及地方保护主义研究90.公共财政体制研究91.信息在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的利用研究92.服务型政府研究93.学习型政府研究9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薪酬研究95.第三部门(NGO)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96.转轨时期政府与市场关系模式研究97.公共行政的范式选择98.从西方到东方:新公共管理99.论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的素质建设100.全球化与中国公共管理模式的重构101.中国公民社会与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与现状102.中国政府体制改革的过去与未来103.理性官僚制的困境与创新104.西方公共政策的理论发展之路及其对本土化研究的启示105.中国政府发展的目标定位106.政府职能与管理方式研究107.论我国非赢利组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08.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行业协会的发展模式研究——以**地区为个案109.从现实政府走向虚拟政府——关于电子政务实现方式的研究110.统治管理治理:公共行政的核心理念的变迁研究111.经济全球化与地方政府治理改革112.公用事业的民营化模式研究113.构建新型的地方政府与媒体关系研究—以地方政府危机管理为个案114.构建科学发展观导向的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模式研究115.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社区治理模式研究116.社区嵌入与大学发展——高校和地方关系重塑研究117.中国城市贫困的现状、构成与成因118.流动人口就业、居住和融入问题研究119.劳动关系及其在社会保护中发挥的作用120.城市弱势群体权益保护问题121.经济结构调整和福利改革对城市家庭的影响122.流动人口、城市化和社会发展的关系123.城市流动人口社区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管理124.流动人口与公共卫生防御体系125.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126.社区在贫困瞄准和社会救助中的作用127.解决我国城乡就业问题的中长期对策128.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协调发展129.城乡差距的状况、根源及缩小差距的实证研究130.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宏观与决策选择131.非正规就业与社会保护132.城市化与农民市民化133.城市化与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134.失地农民的利益维护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研究135.人力资本投资与投资风险规避136.人力资本产权问题137.新产品上市如何进行策划138.测量品牌价值的方法139.网络经济的市场营销140.中小企业发展策略141.新竞争形势下企业战略的风险管理142.淘汰传统模式的组织创新143.经济全球化与人事制度创新144.以人力资源创造竞争优势14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探析146.对减轻农民负担问题的深层次思考147.从"断裂"到"和谐":公共治理中的主要政策问题透析148.信息不对称、信任风险与公共政策执行缺位149.价格听证与公共决策主体多元化机制研究150.公共住房制度执行中的若干问题探讨151.后农业税时代乡镇机构的职能调整与现实路径152.城市低保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及其处理153.新型农村医疗卫生制度的若干问题分析154.乡镇公共财政体制:问题、原因与对策155.社区治理结构与社区居民自治:以成都某社区的调查为样本156.教育公平与教育政策的边界分析157.人才资本理论与公共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158.以人为本与公共管理范式的演进159.论公文处理环节中的秘书参谋助手职能160.处理公共危机事件中管理秘书的职能分析161.秘书工作对秘书自我性格的调控及反向磨练162.在我国特定文化背景下男性秘书的优势及前景163.政务礼仪与商务礼仪的差异分析164.会议管理中秘书如何发挥其上司外脑作用165.处理信息负反馈的方法与途径。

规制及其改革

规制及其改革

摘录三:“改革政府规制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放松管制、强化竞争、创 新监管方式等。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市场效率和社会福利水平。”
这句话提出了改革政府规制的方向和措施。改革政府规制的核心是放松不必要 的管制,加强市场竞争和创新监管方式。这些措施可以促进市场的发展和创新, 提高市场效率和社会福利水平。
第二部分关于规制手段与规制目标的匹配问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布雷 耶大法官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只有合适的规制手段,才能有效地实现规制目 标。为此,他选择了民航、卡车货运、天然气、环境、电信五个规制实例进行 深入研究。通过这些实例,我不仅理解了不同行业的特性,也明白了规制手段 应当如何适应不同的行业背景和社会需求。
《规制及其改革》这本书的目录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研究 思路和主要观点。通过对目录的分析,我们可以对该书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 解,并从中获取关于政府规制和改革的有益启示。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规制及其改革》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在规制的理论部分,作者对规制的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包括传统规制理论、 现代规制理论和行为规制理论等。这些理论的介绍为后续的规制实践和改革提 供了理论支持。
在规制的实践部分,作者从不同领域入手,详细阐述了政府在各领域中所采取 的规制措施。例如,在经济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等方面,政府通过制定 规则、设立标准等方式对市场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这一部分内容丰富,具有 很强的现实意义。
内容摘要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有的规制政策可能会变得不合时宜或者低效。这 时,政府需要进行改革,以适应新的形势和变化。这本书也介绍了如何进行规制改革,包括改革 的目标、原则、方法和步骤等。在进行规制改革时,政府需要考虑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和诉求,采 取科学的方法和步骤,确保改革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规制及其改革》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和全面,既介绍了规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也详细介绍 了各种类型的规制政策和改革方法。这本书对于政府官员、学者、企业家等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规制及其改革的相关知识,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公共管理学笔记

公共管理学笔记

《公共管理学》目录第一章公共管理学科知识 (1)第一节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 (1)第二节公共管理学范式的兴起 (2)第三节什么是公共管理学 (3)第四节市场经济与公共管理 (4)习题 (5)第二章公共组织理论(10分) (7)第一节公共组织概述 (7)第二节公共组织结构 (8)第三节公共组织的过程和行为 (10)第四节公共组织环境 (11)习题 (13)第三章政府改革与治理(20分) (16)第一节治理理论 (16)第二节当代西方政府改革 (19)第三节转轨时期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 (20)习题 (21)第四章政府间关系 (25)第一节政府间关系研究概述 (26)第二节西方政府间关系的历史与现实 (27)第三节中国间政府关系的现状与改革 (27)习题 (28)第五章政府作用 (30)第一节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角色 (31)第二节转轨时期我国政府的作用 (32)第三节政府失败论 (32)习题 (33)第六章公共政策 (37)第一节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 (37)第二节公共政策的内容 (38)第三节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运行 (38)习题 (39)第七章公共部门绩效评估(20分) (42)第一节公共部门绩效概述 (42)第二节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要素 (43)第三节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程序、方法和技术 (44)第四节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改革与发展 (45)习题 (47)第八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20分) (50)第一节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概念 (50)第二节国家公务员制度 (51)第三节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开发 (52)习题 (53)第九章公共财政管理 (57)第一节公共财政管理概述 (57)第二节公共预算管理 (58)第三节公共收入管理 (58)第四节公共支出管理 (59)第五节转轨时期我国公共财政管理的完善 (60)习题 (61)第十章第三部门管理 (61)第一节第三部门及其管理研究的兴起 (61)第二节西方第三部门的发展及其作用 (62)第三节转轨时期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 (63)习题 (64)第十一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20分) (66)第一节公共部门战略管理途径的兴起 (66)第二节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流派与理论框架 (67)第三节公共部门战略管理途径的评价与借鉴 (70)第十二章公共管理伦理(10分) (70)第一节公共管理伦理概述 (71)第二节公共责任 (72)第三节转轨时期的公共管理伦理建设 (73)(除注明外,其它共计50分)。

论新时期我国政府规制的改革

论新时期我国政府规制的改革

论新时期我国政府规制的改革胡税根内容提要:政府规制是政府部门依据有关法规直接对微观经济活动进行规范、约束和限制的行为。

它是对市场失灵最通常的回应,其目的就是通过采取规制手段来解决市场失灵现象。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那种由计划经济发展起来的计划管制正在不断向法治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新的政府规制过渡。

虽然政府规制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已不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结合中国的实际借鉴西方国家的政府规制的经验,对推动我国政府规制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依法行政;政府;体制改革规制是政府利用法规对微观经济活动进行的制约,其理论成果在西方规制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现阶段,我国正向市场经济过渡,研究新时期政府规制的改革对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成长发育和规范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着重就政府规制的界定、目标以及现存的问题和改革对策提出管窥之见。

一、政府规制的界定(一) 政府规制的涵义规制是由英文Regulation 一词翻译而来,意为政府运用法律、规章、制度等手段对经济和社会加以控制和限制。

Regulation 在日文中也被译作“规制”,但在中国,也有许多文章和书籍采用“管制”的译法。

笔者认为, “管制”一词较为生硬,在中文中使人容易联想为政府用行政手段和命令直接对微观经济主体进行强制性的管理。

从这种角度来看,它是与战时共产主义和计划经济相对应的范畴;而“规制”词意较为中性和温和,它强调了政府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以行政手段为辅,并通过法律和规章制度来约束和规范经济主体的行为,它是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范畴,故将Regulation 译作“规制”更为妥贴。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规制这一概念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规制在经济学、法学和政治学领域中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每一个领域都剖析了这一复杂课题的许多重要方面。

但目前对政府规制尚无统一的认识,对政府规制的定义也有着各种各样的表达。

中国经济转轨与政府规制面临的课题:规制抑或规制放松

中国经济转轨与政府规制面临的课题:规制抑或规制放松

有企业 ,其 目的是限制私人垄断企业做出忽视社会利益的决策。 线和无线兼而有之的多维产业。从大类上说 ,其产品主要包括: 有些学者将规 制与国有化并称 ,把国有经济作为对 自然垄断治理 ()生产和销售的各种通信设备; ()通过本地 网络提供的 1 2 的方式 ,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在西方,国有的 自 然垄断企业一般 市话服务; ()通过长途网络提供的长话服务 ; ( )借助有 3 4 按公法制运行,受规制约束的主要是私人垄断企业。在我国则不 线电话网络提供的无线寻呼通信、移动通信服务; ()借助有 5
业及某些公共设施… 一 其利润常能补偿所费而有余。但若 由个人 行业 ,安全性问题也涉及与煤气供应相关的煤气设备的供应、安
或少数人经营 ,就不能补偿所费。”自然垄断行业绝不是暴力性 行业 ,目前有些人对电信、航空等行业垂涎三尺并不是因为它的 自然垄断业务 ,而是因为这些行业的行政垄断 ,因为行政垄断触 角已伸向了早已不再具有 自然垄断性质的竞争性业务。纯粹的 自 然垄断行业利润率并不高,甚至在某些业务环节是亏的。正是因 为 自然垄断行业提供的产品需求 眭小,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 具有普遍服务型的特征 ,且存在大量沉没成本 。国有经济控制 自 感性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基础设施等共同条件下不断增长的需求 , 也决定了我国国有经济在 自然垄断行业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我国没有对国有企业实行公法制管理,如果竞争 l领域 国有公司 生 装和维修等,尽管这些行业是竞争性业务。5 、铁路。建设铁路
中图分类号 :F 2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 1 6 (0 8 0 0 4 - 1 0 9 96 2 0 )1- 0 4 0
我国对 自然垄断行业的规制与西方国家的规制并不完全相
同。西 方多 数 国家 ,比较 典型 的如 美 国 ,政府 规制 主 要针 对非 国

转轨时期我国政府治理面临的境况及对策分析

转轨时期我国政府治理面临的境况及对策分析


转( )经 济 全球化 给我 国政 府 带来 的 巨大 压 力 一
2 世纪后半叶, 0 人类社会逐步 由工业社会 向信 息社会转变 ,以微 电子技术支撑 的信息革命以催枯 拉朽之势将人类带入全球化时代。全球化从物质到 观念全面影响着整个社会 。世界变成一个共同分享 的空间,世界各 国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任何一个
维普资讯
第 8 第5 卷 期
辽宁工学院学报
J u n l f io i g n t u e f e h o o y o r a o L a n n l si t o r c n l g t
V 1 , . o . No 5 8
2 0 0 6年 1 0月
维普资讯
1 2
辽 宁工学院 学报 ( 社会 科学版 )
第 8卷第 5期
市场式政府模式的具体分析
( )市场 式政 府 的 内涵 一
被授权独立 自 的制定政策 ,这种分散职能的行为 主 或者是根据来 自市场的信号,或者是建立在组织领
导人的判断基础上 。这也意味着中央政府把职能转 移到地方政府或者其他组织 中去,可 以增加政府制 定政策 的灵活性,避免在原有体制下,政府政策的 盲 目 、滞后性 。市场式政府要求公 民要积极参与 性 到公共政 策的制定过程 中来 ,加 强民众 的监 督权 利 ,增加政府政策制定和执行的透明度 ,让政府官 员有更多接触 民众的机会 ,使制定的政策更贴近于 民众生活的实际, 培养公民积极参政、 议政 的意识。
Oc .0 6 t 0 2
转轨 时期我 国政府治理面 临的境 况及对策分析
李 中生
( 通化 师 范学 院 政法 系 。吉林 通 化 14 0 ) 302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中国政府面临的客观形势,结合 当 今世界其他国家在政府治理领域改革的成功经验, 对

中国产业政策风雨兼程40年

中国产业政策风雨兼程40年

中国产业政策风雨兼程40年作者:暂无来源:《经济》 2018年第17期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魏际刚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政府出台的产业政策,一言以蔽之:点多、面广、影响强、成就大。

根据改革进程、发展阶段和国际环境变化,过去40年的产业政策大致可划分为体制转轨时期、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时期、新世纪至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发生至2018年4个阶段。

体制转轨时期的产业政策(1978年-1991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时代。

1978年至1991年是国民经济的体制转轨时期,产业政策的重点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纠正产业结构重大比例关系的失调,促进短线产业加快发展,抑制长线产业发展,努力使各方面失调的比例调整过来。

该时期,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政府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产业政策的措施更多以政府投资、银行信贷、税收和一定的计划等直接干预手段为主,间接干预手段为辅。

改革之初,中国的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农业和工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原料动力工业和其他工业的比例严重失调,造成国民经济总体运行和发展难以持续,迫切需要对产业结构做重大调整。

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提出了十二条调整比例关系的原则和措施。

1979年6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搞好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政府从优先支持轻工业发展转向大力支持基础产业发展,对控制加工工业过快增长予以控制。

1986年4月,“七五”计划第一次在国家层面提到“产业政策”,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原则“在继续保持农业全面增长,促进轻工业和重工业稳定发展的前提下,着重改善他们各自的内部结构”。

这个时期,国家着重于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也开始重视产业结构升级。

1990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努力开发新产品、新品种,增产名牌优质产品和市场紧缺产品,尤其要增产适应农村需要的日用消费品”。

论转轨时期我国的政府经济职能的界定

论转轨时期我国的政府经济职能的界定

摘要摘要转轨时期政府经济职能界定的合理与否,将决定着政府经济职能转换的成与败,以及能否在尽可能较短的时期内全面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使之高效运行。

界定转轨时期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首先必须明确转轨时期所特指的历史阶段,以及政府经济职能的基本含义。

通过回顾西方市场经济由初创到完善的整个历史过程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历史演变,以及建国后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历史演变,可以得出界定转轨时期我国政府经济职能应遵循的一般原则:逻辑与历史统一的原则;立足本国国情,借鉴国外经验;政府经济职能应是一个有机统一的系统。

转轨时期我国政府应承担的经济职能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塑造和培育真正的市场主体;发展、培育各类市场,制定和完善市场规则;调控宏观经济总量;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加强对外经济交·-·---·--’----—-—一流与合作。

关键词:转轨时期。

政府经济职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IAhtraclAbstractWhethertheconversionofgovernmenteconomyfunctionwillsucceedorfailandwhetherwecanornotbuildupthoroughlysocialistmarket—economysystemandmakeitrunefficientlyarebothdecidedbywhetherthedefinitionofgoverll一menteconomyfunctionintransitionperiodisreasonableornot.Wemustdeter—minehistorystagerepresentedbytransitionperiodandprimaryimp[icatk._L¨lgovernmenteconomyfunction.WecarlfindOUtordinaryprinciplesthatwcD]US:abidebywhendefinegovernmenteconomyfunctionintransitionperiodbyre—viewingevolutionofwestgovernmenteconomyfunctioninallhistoryprocessinwhichmarket—economyhasdevelopedfrominitiationtoconsummation+Fheserulescontain:theunityoflogicandhistory,drawlessonsfromforeignexperienc【onthebasis0fnativeconditions;governmenteconomyfunctionisanorganicandunitesystem.Intransitionperiod,econonlyfunctionthatourgoveI’IIIIlCH[willundertakecontainsfiveprimaryaspects:mouldandbreedtruemarkelsubje<t;developandbreedallkindsoffactormarket,makeandconsuITlnlatenlarkclrules;regulateandcontrolrrmcroeconomicsum;promotetheoptimizationandupgradeofindustrystructure;enhanceexternaleconomymmmunicationandCO—operation.Keywords:TransitionPeriodGovernmentEconomyFunctionSocialistMarketEconomySystem·Ⅱ·j竺!!!!,』呈!!i鐾筌塑兰鎏圭兰堡鲨苎在体制转轨过程中,政府职能的转换,尤其是政府经济职能的转换在某种意义上起着枢纽作用,“转换”无法实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就要受到牵制。

转轨时期中国涉外政府规制的改革与完善

转轨时期中国涉外政府规制的改革与完善
S p. 01 e 2 0
文 章编号 :6 3—15 (0 0 0 0 5 0 17 7 1 2 1 ) 3— 0 8— 3
转 轨 时期 中 国涉 外 政 府 规 制 的改 革 与 完善
安增军 , 刘 军
( 州 大学 管理 学院 , 建 福 州 300 ) 福 福 502
摘 要 : 简述政 府 涉外规 制相 关 内容 基础 上 , 涉 外经 济规 制 、 在 从 涉外社 会 规 制及 涉外规 制 的其 他方面, 对我 国涉外政府 规制 的改 革与 完善提 出了建议 。 关键词 : 政府 规制 ; 涉外规 制 ; 内涵 与外延 ; 社会 壁 垒 中图分 类号 : 6 1 D 0 文 献标识 码 : A
第 6卷 第 3期
21 0 0年 9月
河 南工业 大学 学报 ( 社会 科 学版 ) Ju a o ea nvri f eh o g ( oi c n e o r l f n nU i syo T c nl y S c l i c ) n H e t o aS e
Vo . No 3 16, .
的市场和资源 。我 国现有 的经济规制政策难以有 效地抵御外商 占领国内市场 , 外资在中国市场迅 速扩 张 , 占据 了越来越 多 的市场 份额 , 响 了 国内 影 产业 安全 和 民族 企业 的发展 。国际零售 巨头 在 中 国的攻城 略地 , 我 国零 售 业 遭遇 了 国际零 售 巨 使 头 的重压 。 因外 资掌握 核心 技术 , 在合 资企业 中,
收 稿 日期 :00— 5—1 21 0 5
基金项 目: 福建社会 科学规划 项 目( 0 8 0 9 和福 州大 学重点 20B3 )
项 目(0 8 0 3 20 A 0 )
作者简介 : 安增军( 92一) 男 , 16 , 河北石 家庄人 , 士, 博 教授 , 研究 方向: 经济管理。

中国转轨时期的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

中国转轨时期的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

中国转轨时期的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冯晓琦万军(世界产业结构研究室)[内容提要]中国在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曾经效仿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 广泛使用产业政策来引导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但事实证明政府推行的产业政策并未产生预期的效果。

随着市场机制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与日俱增, 政府的职能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政府实行的影响微观经济的政策也将从产业政策为主导过渡到以竞争政策为主导。

[关键词]转轨经济;产业政策;竞争政策[中图分类号] F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972X 2005)07-0020-02一、转轨时期中国的产业政策及其绩效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创造了连续二十多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奇迹。

中国的经济奇迹与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和地区有很大的不同, 是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取得的。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 也是一个经济运行的协调方式由政府的直接干预逐渐被价格机制和竞争过程所替代的过程。

在这个史无前例的制度变迁过程中, 政府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直接干预企业运行的全能型管理者的政府, 在转轨过程中开始广泛使用产业政策来引导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我国比较明确和自觉地实行产业政策是20 世纪80 年代后半期的事情。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 国民经济运行机制和收入的分配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弱化, 政府对经济的管理方式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 客观上需要用一种新的经济管理方式和手段取代传统的计划指标和直接干预的方式。

20世纪80 年代中期, 日本实施产业政策的经验以及所谓官厅经济学被介绍到我国, 引起理论界和政府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由于产业政策具有很大的政府干预弹性, 它既可以通过间接干预的方式而成为青木昌彦所说的增进市场机制的工具; 也可以通过项目审批、价格管制等方式强制性的体现政府的意志。

转轨时期我国政府的八大角色

转轨时期我国政府的八大角色

转轨时期我国政府的八大角色转轨时期我国政府的八大角色1、加强市场经济法制建设,创立平等竞争的市场秩序与环境。

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它要求用各种法律、规则来规范和调整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行为。

在体制转轨时期,政府应履行好市场秩序的创立者和维护者的职能,下大力气加强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确立起市场经济的良好秩序。

要建立健全规定市场经济中的各种基本经济关系的法规,规定市场活动和市场主体行为方面的法规和规定。

解决特定经济行为方面的法规。

同时,针对目前存在对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弊端,政府必须加大经济执法力度,使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折不扣地得以贯彻执行。

政府及其官员应清楚自己是秩序的维护者,而不是市场的参与者。

通过这些措施,逐步确立起我国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与环境。

2、深化企业制度改革,造就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

政府在体制转轨时期的一个基本任务是要深化企业制度改革,让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法人主体,让企业独立于政府机构而生存和发展,实现政企分开,构造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

当前特别要按照产权清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企业的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机制。

与此同时,搞好配套改革,对国有企业进行清产核资,界定产权,加强政府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督,建立起权责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营体系,按照优化国有资产结构的要求,积极推进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和重组,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浪费。

3、培育和完善各类市场,形成开放竞争的市场体系。

在体制转轨时期,政府要采取有力的措施,投入必要的资源,发展和完善商品市场,培育和规范包括金融、土地、劳动、技术和信息市场在内的要素市场,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市场体系。

同时深化价格改革,大幅度缩小国家定价的品种和范围,扩大市场调节价值范围,形成市场决定价格的有效机制,为市场运作创造良好条件。

4、依靠宏观调控手段,保证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1-148X (2006)03-0130-04论转轨时期中国政府规制体制改革及政策选择黄建军(河南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系,河南焦作 454000)摘要:政府规制是市场经济中市场失灵条件下,国家为实现某种公共政策目标,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规范与制约,干预经济政策的一种重要制度安排。

转轨时期的中国,在政府规制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规制法规建设滞后、缺乏统一、权威、独立行使规制职能的规制机构、政府规制过程中行为主体不成熟及其相互关系定位偏差、规制方式存在缺陷,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因此,结合中国的实际借鉴西方国家的政府规制的经验,对推动我国政府规制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市场失灵;政府规制;规制机构;规制方式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The Analysis on China .s Gover nance System Reform and the Policies for System TransformationHUA NG Jian 2jun(De partme nt o f Soc ial Scie nce,Henan Polytec hnic U nive rsity,Jiaozuo,He nan 454000,China )Abstr act:Go vern ment regulation i s an important insti tution arrangement to standardize o r res trict the economic activi ty o f the microeconomic subject under the si tuation o f market failure for certain public interests.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china .s g overnment regulation during the transitio n period:the lag ged legislation,the lack o f efficient regulatory organizations enforc 2ing regulating functions i ndependently and effectively,i mmature behavior subject in the gov ern ment regulating process and ill 2balanced relationship among the w ays of regulatio n,etc.It is thus vital to benefi t from the experience of the g overnment regu 2latio n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to pro mote Chinese governmen t regulatio n reform.Key words:market failure;go vern ment regulation;regulating o rganization;way o f regulation收稿日期:2004-11-26作者简介:黄建军(1978-),男,河南武陟人,河南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系,兰州大学经济学院2002级硕士研究生。

政府规制是政府利用法规对微观经济活动进行的制约。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时期,研究转轨时期政府规制的改革对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成长发育和规范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政府规制的界定及其目标(一)政府规制的界定规制是由英文Re gula tion 一词翻译而来,意为政府运用法律、规章、制度等手段对经济和社会加以控制和限制。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规制这一概念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但目前对政府规制尚无统一的认识,对政府规制的定义也有着各种各样的表达。

如规制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卡恩(Kahn,1970年)在研究对公用事业的规制时,认为规制是/对该种产业的结构及其经济绩效的主要方面的直接的政府规定,,如进入控制、价格决定、服务条件及质量的规定以及在合理条件下服务所有客户时应尽义务的规定,,0[1],强调规制是政府矫正市场失灵的努力和对公共利益的追求。

日本学者植草益(1990年)解释政府规制是政府机构依照一定的规则对企业的活动进行限制的行为[2],强调规制是政府的一种控制行为。

规制理论的泰斗斯蒂格勒(Stigler,1971年)认为规制/通常是产业自己争取来的,管制的设计和实施主要是为受管制产业的利益服务的。

0[3]强调规制主要不是政府对公共利益的追求,而是行业中的某些厂商通过采取各种手段利用国家强制权力满足自己利益和需要的一种努力,其最终目的就是增加自己的获利能力。

虽然国内外学术界对政府规制的定义众说纷坛,但是,对于政府规制的基本特征,还是形成了一些共识。

第一,政府规制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构;第二,2006/03 总第335期商业研究CO M M ERCIA L R ESEA RC H政府规制的对象是微观经济主体;第三,政府规制的手段是国家法律和法规,第四,政府规制的目标是直接控制各类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动;第五,政府规制是规制者和规制对象的一种互动活动。

因此,政府规制是政府部门依据有关法规直接对微观经济主体及其活动进行规范、约束和限制的行为。

基于以上讨论,笔者认为,政府规制是市场经济中市场失灵条件下,国家为实现某种公共政策目标,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规范与制约,干预经济政策的一种重要制度安排。

(二)政府规制的目标政府规制是对市场失灵最通常的回应,政府规制的目的就是通过采取规制手段来解决市场失灵现象。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为垄断、外部性及信息不对称等,因此,政府规制的目标通常是下面四种:11限制垄断,增进社会福利。

在垄断条件下,垄断者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可以利用垄断地位低价采购、高价销售,从而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因而,垄断形成后,垄断厂商一般都会为了维持垄断利润而限制产量。

这样,对社会来讲,就没有达到产量最大和资源的最优配置,消费者会因垄断的存在而付出更多的代价。

由于垄断常常导致资源配置缺乏效率,另外垄断利润也被看成是不公平的,因而有必要对垄断进行政府干预,对垄断企业实行价格限制,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减少社会福利损失。

21提供公共产品。

由于公共产品不具备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依靠市场机制很难使得公共产品的生产和供给达到最优。

一部分公共产品,如国防、外交、治安、教育、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由于成本难以补偿,私人经济部门不愿意生产和提供;另外一部分,如能源、原材料、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由于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收回投资慢甚至难以收回投资,也不可能完全由私人生产和提供。

因此,政府必须通过国家预算开支,担负公共产品生产和供给的主要责任;同时,政府还要对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进行大量直接投资,在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31外部性内部化。

外部性是指相互作用的经济主体中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它经济主体构成一定影响,而该主体又没有根据这种影响产生的效果从其它主体得到报酬或向其它主体支付赔偿,由此造成经济活动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不一致的现象。

外部性的存在,不可能完全依靠市场经济本身自发调节和纠正,必须由政府通过明晰产权、税收等方式进行调节,使外部成本和收益内在化。

41解决不对称信息。

在现实经济中,参与交易的双方占有的关于交易对象(商品或劳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而占有信息优势的一方,也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去损害另一方的利益,出现/逆向选择0或者/道德风险0。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机制的作用受到限制,社会资源无法实现最优配置。

因此,必须要由政府的介入,建立一定的信息披露机制,或者直接提供信息,或者建立实施产品质量标准,或者发放生产经营许可证等,弱化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二、转轨时期政府规制存在的问题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由计划经济发展起来的计划管制正在不断向法治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新的政府规制过渡。

虽然政府规制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规制法规建设滞后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因此,政府规制也应该依法而制。

就我国规制法规建设的情况来看,还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规制法规零散,不成系统。

我国具有立法权的机关上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下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各级政府机关,呈现多层次和多元化特征。

这可以保证立法工作的灵活性与统一性。

一些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如果尚无全国统一性法规加以规范,可以先由地方政府机关制定部门规章、条例进行规范,以减少立法工作中的盲点。

然而,这对于及时将改革发展各阶段上的成熟经验和成功措施具体化、条文化和规范化,及时上升到统一的具有全国效力的法律和法规工作又是不利的,给执法和司法工作带来了很大不便。

21法律规范的空白点较多。

作为上层建筑,法律要及时反映经济现实,当经济基础变革较快时,法律也应及时调整。

对于转轨时期的中国而言,法律调整相对缓慢,表现出了很大的/惰性0,法律规范空白点多。

比如,为了消除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状况,美国1996年颁布了5信息自由法6,日本于1999颁布了5信息公开法6,建立了信息公开制度,而我国到目前为止尚无统一的立法,公民的知情权也就无法保证,利益也就经常受到损害[4]。

(二)缺乏统一、权威、独立行使规制职能的规制机构从国外政府规制的经验来看,要实现政府规制的目标,需要有一个统一和权威的规制机构。

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除环保局、物价局、国家产品质量认证监督委员会、国家标准委员会等外,专事规制职能的机构不多,也没有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制机构的地位,主要是由一些行政管理机关按照各自的职能共同执法。

如我国5反不正当竞争法6第十六条规定: /县级以上监督检查部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可以进行监督检查0,而监督检查部门包括工商、物价、卫生、计量、环保等行政管理部门,这就意味着这些部门都是5反不正当竞争法6的执法机构。

由不同政府部门共同规制同一产业,必然引起各行政管理部门之间职能交叉、职权不明、执法严格程度不一,重复执法,总第335期黄建军:论转轨时期中国政府规制体制改革及政策选择#131#以及相互之间争权夺利、踢皮球等问题,并为寻租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

另外,现有的规制机构(主要是那些对自然垄断行业的规制机构),普遍存在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明显偏向既得利益集团的倾向,固化了行政垄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