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序解决问题》教案(2)
创意数学活动:数顺序教案适合课堂上
[创意数学活动:数顺序教案适合课堂上的介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方式也得到了不断的创新和改善,而其中比较流行的一种创新教育方式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更多的活动当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在充满乐趣的玩耍中学习知识。
而其中比较适合在数学学科中进行的创意活动就是数顺序教案,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这种数学创意活动。
一、什么数顺序教案?数顺序教案是一种集数学、游戏和创意为一体的教育活动。
它主要是通过趣味性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在搭建游戏规则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这种数学教育活动在国内外都很受欢迎,因为它具有多种优势,可以让学生在有趣的环境中快乐地接触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数顺序教案怎么进行?1、确定游戏目标数顺序教案是一种基于游戏的数学教育活动,需要确定游戏的目标。
这比较简单,以小学四年级为例,目标就是学习“个位数、十位数、百位数”的大小关系。
2、设计游戏规则根据目标确定游戏规则,这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规则的设计不能太过简单,也不能太过复杂,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数学水平来设计。
以小学四年级为例,规则如下:(1)每个参与者拥有10个棋子,分别有1-10的数字。
(2)游戏开始之前每个学生随机摆放10个棋子。
(3)请学生按照数字大小的顺序,将棋子一个一个地拿出来。
(4)如果学生按照数字大小的顺序拿出了棋子,就可以获得1分。
(5)当所有的棋子都被按照数字大小的顺序拿出来后,得分最高的学生获胜。
3、进行预测和演练游戏规则确定之后,是预测和演练。
这样有利于检验游戏规则是否合理。
老师可以自己演练一遍,看看是否存在不妥之处。
可以让小组内的学生进行测试,从而检验游戏规则和得分是否正确。
4、进行游戏当规则确定且得分正确时,就可以开始进行游戏了。
在游戏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提醒学生注意数字的顺序,指导学生理解阶梯的概念,进一步加深对数字大小的理解。
三、数顺序教案有哪些优点?1、合理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数顺序教案活动,既能保证知识掌握的效果,更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知识点。
中班数序小游戏教案
中班数序小游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序的概念和基本规则。
2. 帮助学生培养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序的认知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游戏道具:数字卡片1-20。
2.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
三、教学过程1. 游戏介绍教师向学生介绍今天要进行的数序小游戏,告诉学生游戏的规则和目的。
游戏的规则是教师将数字卡片1-20打乱顺序摆放在桌上,学生需要根据卡片上的数字大小顺序将它们重新排列成正确的数序。
2. 游戏操作教师将数字卡片1-20打乱顺序摆放在桌上,然后让学生依次将数字卡片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黑板上。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观察来进行操作,教师可以在一旁进行指导和帮助。
3. 游戏总结当学生完成排列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检查一遍,确认数字的排列是否正确。
然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一些学生可能存在的错误或不足之处,以便学生能够及时改正和提高。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个小游戏的教学,学生在玩中学,通过排列数字的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对数序的认知,还能够培养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这个小游戏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五、延伸拓展1. 可以增加数字卡片的数量,让学生挑战更大的数字排列。
2. 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数字卡片,然后进行排列游戏。
3. 可以将游戏进行比赛,看谁能够最快排列出正确的数序。
六、教学反馈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听取学生的意见来进行教学反馈,了解学生对这个小游戏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心得通过这个小游戏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在玩中学的效果非常好,他们在游戏中不仅能够积极参与,还能够快速掌握数序的知识,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学习。
我会继续探索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玩中学,让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用8和9的加减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班级;姓名:
一、按数序填数。
0
1
4
7
二、看图列式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
○○○○●●●●●
三、看图列式计算。
1、
?只
2、
?只
科目
数学
课题
用8、9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课型
新授课
班级
主备
教师
赵华丽
授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教学设ຫໍສະໝຸດ 计教学内容:第57页及练习十二1至3题。
教学目标:
1.运用8和9的加减法正确地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初步感受用数学的乐趣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3.进一步理解大括号、问号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能列式计算。
教学重难点:运用8和9的加减法正确地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教 学 流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修改
一、检查前置小研究,引入新课。
播放音乐。课件展示森林画面。欢迎来到森林王国,我是你们的小向导。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参观我们美丽的森林吧!这里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
独立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一共有9只小鹿,跑掉3只,还剩几只?
9-3=6(只)
树根下有6个蘑菇,草地上有2个蘑菇,一共有几个蘑菇?
6+2=8(个)
一共有8只天鹅,游走3只,还剩几只天鹅?
8-3=5(只)
教学
反思
完成58页练习十二的1至3题。
学生练习8和9的加减法。
倾听音乐,准备进入新课。
说说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怎么知道的?
6和7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6和7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6和7的数序,能够正确地数数。
2. 培养学生运用6和7进行简单加减运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6和7的数序2. 6和7的加减运算3.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两位新朋友,它们分别是数字6和数字7。
它们要和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些问题,你们准备好了吗?”2. 探究学习(15分钟)(1)学习6和7的数序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让学生按照顺序说出图片中的物品数量,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6和7的数序。
(2)学习6和7的加减运算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6和7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例如:“同学们,如果我有6个苹果,然后我又买了1个苹果,那么我总共有多少个苹果呢?”(3)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6和7的加减运算进行解答。
例如:“同学们,小明的铅笔盒里有6支铅笔,他又买了1支铅笔,那么他的铅笔盒里总共有多少支铅笔呢?”3. 巩固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请同学们用6和7进行加减运算,并将结果写在练习本上。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作业布置1. 完成《同步练习》中关于6和7的练习题。
2. 家长协助孩子完成《家校联系册》中的相关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学生对6和7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表现,了解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收集家长反馈意见,了解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2. 教学课件:PPT或黑板3. 练习题:《同步练习》4. 家校联系册七、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运用数序解决问题,一年级上册,第40课时
第40课时运用数序解决问题学习内容课本第79页,第80~81页练习十八第3~6题。
学习目标运用基数和数序知识解决问题,学习数数、画图和推理等解题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课文讲解例6,情境图:同学们参观动物园。
从知识的角度来说,运用基数和数序知识解决问题,为孩子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创造了机会。
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说,继续让孩子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从解答方法的来说,数数、画图和推理都是有效的解题策略。
鼓励孩子灵活运用自己能理解的方法解决问题,积累用数学的意识。
“做一做”,巩固解题策略。
20以内数的数序和解决问题的“三步骤”等是学习的基础,综合运用数数、画图和推理等策略解决问题是本课的新知识。
辅导精要打开课文,看图说图意:同学们到动物园参观大熊猫。
小丽说:我排第10。
小宇说:我排第15。
有一个问句: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让孩子读一读解决问题的“三步骤”: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呢,解答正确吗。
第一步。
让孩子结合情境图“以读代答”:小丽排第10,小宇排第15。
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引导孩子进行推理:第10是小丽,第15是小宇。
理解“排10”与“小丽”、“第15”和“小宇”的同一性。
所以“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换一种说法是“第10”和“第15”之间有几人。
第二步。
让孩子再次说问句: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家长问:你想怎样解答?孩子可能说:数一数。
小丽第10,接着数,第11、12、13、14,第15是小宇,中间有4人。
孩子可能说:我来画一画。
第10是小丽,画圆打叉,第11、12、13、14都画圆,第15是小宇,也画圆打叉,即¤○○○○¤,中间有4人。
第三步。
引导孩子反思:解答正确吗?⑴在课文里“第11、12、13、14”下划线,数一数;⑵在两个打叉的圆之间下划线,数一数。
得出结论:小丽和小宇之间有4人。
“做一做”。
浏览习题,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步骤。
“去情境化”说数学问题:玲玲排第4,东东排第8。
数字顺序教案
数字顺序教案教案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识别数字顺序。
2. 帮助学生掌握数字顺序的概念和应用。
3. 培养学生通过数字顺序进行排序和比较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或数字图表。
2. 小组活动所需的资料和工具。
3. 黑板、白板或幻灯片投影仪。
教学步骤:引入 (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今天的主题:数字顺序。
2. 提问学生他们对数字顺序有哪些了解,数字顺序的应用场景。
探索 (15分钟):1. 准备好数字卡片或数字图表,以数字1到10为例。
2. 向学生展示卡片或图表,并要求他们按照正确的数字顺序将其排列。
3.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思考和方法。
4. 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字顺序的规律和重要性。
概念讲解 (15分钟):1. 通过示意图、图表或实物,向学生详细解释数字顺序的概念。
2. 强调数字顺序的重要性,并给出例子说明数字顺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练习和巩固 (20分钟):1. 给学生分发练习工作表,要求他们按照给定的数字,填写正确的顺序。
2. 检查并纠正学生的答案,让他们互相交流并讨论正确答案的推理过程。
3. 引导学生思考数字顺序的逆序和间隔问题,并提供相应的练习题。
应用拓展 (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给出一个数字序列的混乱顺序。
2. 要求学生合作,通过讨论和推理,按照正确的数字顺序对序列进行排序。
3. 鼓励学生向其他小组展示他们的答案,并解释他们的推理过程。
巩固和评估 (10分钟):1. 通过课堂讨论或小组展示的形式,总结数字顺序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2. 给学生提供一个简单的数字顺序问题,要求他们独立解答并书写答案。
3. 通过学生的解答和讨论,评估他们对数字顺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课堂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应用数字顺序,比如从小到大排列自己的玩具或书籍。
2. 给学生提供更复杂的数字顺序问题,以进一步挑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可以引导学生制作数字顺序的游戏或活动,如数码游戏或数字拼图。
鸡兔同笼——用列表法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鸡兔同笼——用列表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9单元《数学广角》P103-107。
一、教材分析“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
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问题,旨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熏陶的同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和策略。
“鸡兔同笼”的原题数据比较大,不利于首次接触该类问题的学生进行探究,因此教材先编排了例1,通过化繁为简,在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呈现了猜测、列表、假设等方法。
结合“鸡兔同笼”问题,教材在“做一做”和练习中安排了类似的一些习题,比如龟鹤同游、种树问题、租船问题、百僧食馍问题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这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鸡兔同笼”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渗透了化繁为简、有序思考、“区间套”逐步逼近、数形结合、假设、建模等数学思想。
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如果将猜测、列表、假设等方法一一呈现并不可取,毕竟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而每种方法都有其思想内涵。
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全部吃透,更不现实。
本节课的教学,拟以最原始但最具迁移能力的列表法为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中,经历列表尝试和分析、调整的过程,从中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逐一列表法、跳跃列表法、折中列表法),从而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体会数学的价值。
理解和掌握列表法,并能灵活运用列表法解决问题,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学情分析“鸡兔同笼”问题生动有趣,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四年级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完全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探索出不同的方法。
列表法简明易懂,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但在列表的过程中需要方法技巧的引导和提升,让学生学会有策略地分析和调整,有利于以后与其他方法的融会贯通。
《解决问题》教案(精选13篇)
《解决问题》教案(精选13篇)《解决问题》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同学经受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全部答案。
2.使同学在对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和沟通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进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使同学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阅历,增加解决问题的信念。
教学预备:教学光盘,牙签,表格,飞镖和靶盘。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谈话:同学们,在四班级我们曾经两次学到过解决问题的策略,还记得“策略”是什么意思吗?(指名答:方法)那么你们还记得我们曾经学过哪些策略吗?(画图,列表)引入课题:今日我们就连续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上课题)二.教学例1师:看看今日都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来解决。
屏幕出示例题及其场景图,自主读题。
师:题目给我们供应了哪些信息?需要我们做什么事情?(指名回答)师: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的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师:你们觉得王大叔会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拿出你们手上的牙签,每根牙签代替一根1米长的栅栏,动手来围围看。
(同桌合作摆牙签,老师巡察)指名说说他们围成了几种不同的长方形。
估量同学可能有的结果:1种,2种,3种……(记录同学汇报的结果)师:毕竟王大叔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了?老师现在也不知道,不过通过接下来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了。
师:如何能一个不落的将全部的围法都找出来了?你们觉得可以从几开头考虑?(指名回答)生:可以从宽是1米开头考虑,先用18÷2=9,然后把9分下来,长8宽1;长7宽2(板书同学说的内容)师:你们觉得接下来会是多少?(同学齐答:长6宽3,长5宽4)(可能有同学会连续说长4宽5,让同学自己去想要不要长4宽5,让同学明白一般状况长都大于宽,长4宽5实际上就是长5宽4。
)拿出课前预备的表(教材P63)师:你能把符合要求的长和宽一一的列举到表上去?动手做做看。
(板书:一一列举)集体订正列表,各拿一份按挨次列举的和没有按挨次列举的表在实物展现台上让同学去比较,使他们明确列举时要根据肯定的挨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用列表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列表法解决分配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尝试一一列举形成表格的策略解决分配问题,使学生会用列表法有序、合理的分配,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2、在对比观察中,使学生体会有序的重要性和思考问题的切入口,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
教学难点: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熊出没故事导入二、探究新知。
(一)阅读与理解师:出示图片。
师:熊大和熊二要造房子运沙子,熊大开来了一辆载质量3吨的大卡车,熊二开来了一辆载质量2吨的小卡车,怎样安排能恰好运完8吨沙子?熊二对熊大说:那我们怎样分配任务呢?师:熊大熊二被难住了,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帮帮他们吧!(二)分析与解答(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汇报交流。
师:如果熊二用“载质量2吨”的车子装沙,最多运几次?生:在不用熊大“载质量3吨”的车子装沙时,次数最多,最多8÷2=4(次),刚好装完。
师:通过这个计算,我们知道“载质量2吨”的车子只可能运0-4次,运4次时符合条件,如果安排熊二2吨的车运3次,那么,熊大“载质量3吨的车”应该运几次才能把沙运完呢?生:熊二“载质量2吨”的车运2次,能运沙2×2=4(吨),剩余4吨需要熊大“载质量3吨”的车运2次才能运完,但是同样的它们的总运量不能恰好等于8吨。
师:如果1次呢?0次呢?师生共同完成。
(3)列表法解决问题。
师介绍用列表的方法把各种方案列举出来,这样更好的简便、直观。
列表如下:可以看出方案(1)和方案(4)符合条件。
三、回顾与反思1、我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案,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哪些方案是恰好运完8吨的?2、回顾一下:刚才我们解决分配问题的时候,我们先确定只用2吨的小卡车运4次,接着依次减少次数列举其他的方案,从而找到合理的方案,解决了问题。
(板书:列表法解决问题)师:同学今天我们学习了列表法分配的方案,通过列表我们列举出了五种方案。
《数的顺序》教案
《数的顺序》教案《数的顺序》教案(通用19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的顺序》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数的顺序》教案篇1[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是在认识了整十数和非整十的两位数基础上把100以内的数按顺序整理。
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认数中的一些基础知识,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发展数感。
教材的安排突出了整理和找规律。
先让学生把百数表填写完整,然后让学生在百数表里横着选几排、竖着选几排依次读一读,并说说发现了什么规律。
在初步熟悉了百数表的排列后进行试一试的练习,用三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分别在百数表里框出四个或五个数,看看框入的数之间有什么联系;然后运用自己的发现,根据框里给出的一个数,说出框里其他的数。
这一开放性练习,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在100以内的范围里灵活应用几和第几的知识;第2、3两题练习数的顺序以及相邻两数间的关系;第4题从不同角度深化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第5、6两题先通过圈数、读数活动认识单、双数,然后结合生活经验,在现实情境中运用单、双数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判断;第7题让学生学看月历卡,既巩固了对两位数的认识,又为以后学习年、月、日的知识作些准备。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100以内的数按顺序进行整理,并寻找规律。
教学难点是自主探求规律和运用规律。
[教学目标]1.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2.运用操作活动,结合现实背景,了解单数、双数并进行简单应用。
3.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索,整理百数表?1.激趣导入:数学王国开运动会啦!数娃娃们排成了整齐的方队(出示百数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数娃娃是怎么排队的?要求同桌学生相互说一说。
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3.5.2 问题解决(二)》教案
3.5.2 问题解决(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4页例3、第55页课堂活动,练习十一第10题,开放性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提示: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学数学,在学数学中用数学,在用数学中爱数学。
体现了“在快乐中学数学,学快乐的数学”这一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综合应用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难点:采取有序列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学生准备:演算纸、面包车、小轿车卡片图。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复习准备。
(1)中心小学二(2)班有个小小图书角,原有图书52本,后又买来20本,当天被同学借去10本。
图书馆现有图书多少本?①让学生独立完成。
②说说你列式的理由。
(2)商店里每天卖出电脑30台,卖出的彩电比电脑少6台,3天卖出彩电多少台?为什么要这样计算?2、引入新课。
解决问题并不难,只要用心动脑,这节课继续学习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策略。
【设计意图:通过旧知识的复习,引入新知识的学习,起到了铺路搭桥的作用。
】二、探究新知:1、为了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生活,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活动,(课件播放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图片),瞧同学们玩的多开心。
【设计意图:播放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为新知探究作好铺垫。
】2、张老师买了10米长的绳子,准备给同学们做跳绳,可他不知道怎么做好了,你能帮帮他吗?(1)出示例3的情景图。
(2)观察情境图。
学生说说从图上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师:你准备做几根长绳?几根短绳?把你的想法介绍给小组的同学。
(4人1小组,组长做好记录)【设计意图:动手之前先动脑,是科学课中比较倡行的理念之一,意思是学生再动手实验操作前,先动脑思考一下,这个实验需要用什么仪器?应该怎么做?应注意什么事项?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前,也有必要加上这一环节,一是让学生有个提前规划,避免盲目操作,二是学生动脑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问题思考的过程,能大大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
《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讲课教案
《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讲课教案本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在求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活动中感受计算机求解的优势,体验从分析问题到最终用计算机求得结果这一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无论是人工解题还是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都需经历分析问题的过程,所不同的是,人工解题在分析问题后,需要建立数学模型来简化问题,用解析的方法求解,最后通过手工计算得出答案。
而用计算机解题时.在分析问题后,需要设计出算法,并将算法转化为计算机程序,最终通过计算机执行程序来得出结果。
要认清这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是本节学习的关键。
因此本节从人工解题着手.在学生体会到人工解题的繁琐和复杂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引入计算机这个好帮手,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程序的兴趣,为选修科目《算法与程序设计》做一个铺垫。
二、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在一系列的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对几种常见的工具软件比较熟悉,但对于计算机程序没有太多的了解,带有好奇心,也带有畏惧感。
加之,这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所以在学习过程中相对枯燥。
充分考虑学生的这种矛盾的心理,利用学生在数学(必修三)已经学习了《算法》的相关知识,创设好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程序所带来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将来的选修课的开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目标分析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课标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泡热茶叶时间分配活动了解什么是算法;通过人和用计算机编程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能描述人和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通过类比分析能说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交流与VB演示操作实践的过程,学生通过手工计算和利用vb程序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体验和感悟,探究出人与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互评,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对算法与程序设计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通过未来的人工智能是否能代替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思辨,引导学生对人工智能所带来影响、伦理道德的思考。
大班教案序数教案7篇
大班教案序数教案7篇大班教案序数教案篇1设计意图:通过动物运动会捉迷藏小动物找家等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会用不同方向辨别数序,并通过动手操作,轻松获得1--5序数认知经验,同时,让幼儿把序数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如:游戏小孩、小孩真爱玩,亲身感知和体验序数在生活中的存在,知道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的简单问题。
活动目标:1、幼儿通过学习5以内的序数,进一步感知序数的顺序性,会用不同方向辨别数序。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建立良好的秩序感。
活动准备:1、运动会跑道一副,5种小动物各一个。
2、楼房图片每组一副,5种小动物每人一套。
3、小动物胸卡10个。
活动过程:游戏1:一、导入活动,比赛前。
师:小朋友,森林里要小动物要开运动会,它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出发了。
他们开始做准备前的有关工作了。
你看。
他们在:1、比赛开始前先点名:参加赛跑的有5只小动物。
(教师依次出示小动物:共5只,为小猪、小猫、小狗、小象、小虎)2、(这里必须告诉幼儿:从左往右数,排在最前面的是第一,第一后面的是第二,后面依次类推。
)师:哪只小动物排在第一?你是从哪里开始数的?(引导幼儿说出从左往右数的顺序)哪只小动物排在第四?排在第五的是什么小动物?(这里让幼儿巩固一下新学的概念:—排在第一,一排在第二……)二、现在比赛开始了。
(这里先让孩子看一下一共有几个跑道,5道。
从左往右依次是第一跑道,第二跑道……)师:请幼儿看图说出小动物站在第几跑道?师:还可以问第几跑道站的是谁?师:哪个小动物跑在第一?第二?……(老师随意摆放)三、比赛结果怎么样呢?(与原来排队的顺序不同了)_小动物跑在第一,_小动物跑在第二……。
游戏2:四、游戏捉迷藏小动物在玩捉迷藏的游戏。
师:咱们看看第几只小动物不见了?小动物是谁?(从左往右排队,从上往下排队,让幼儿找。
)(难点)五、游戏帮小动物找家出示:楼房图片。
让小朋友从下往上数一数有几层楼,并贴上数字。
第三单元第5课《数的顺序》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数的顺序,能够进行正确的数数。
-掌握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比较两组数的大小。
-运用数线进行数的排序,理解数线上的数随位置变化的规律。
-将数的顺序应用于实际情境,解决相关问题。
举例解释: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还有待提高。我观察到一些学生在讨论中较为被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数的顺序的应用还不够熟悉,或者是缺乏自信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一点,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设计更多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实践活动方面,虽然学生们对实验操作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在操作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对数线的使用还不够熟练。这说明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数线使用的指导和练习,让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数线来解决问题。
3.加强数线等教学工具的指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数的顺序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数的顺序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在数数方面,重点在于学生能够从任意一个数开始,按顺序一个一个数到指定的大数,例如从23数到37。
-在数的大小比较方面,重点在于学生能够通过直观的方式,如使用计数棒、方块等工具,比较两组数的大小,如比较两组数4和7、3和6的大小。
数学教案:小学一年级数序和数与物的对应关系
数学教案:小学一年级数序和数与物的对应关系一、数学教案:数序的引入与认知(一级段落标题)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数学的初步认识十分重要。
本教案旨在引导孩子们对数序进行认知,并让他们能够理解和建立数与物的对应关系。
1. 教学目标:- 认识自然数序列;- 掌握自然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 建立数与物的对应关系;- 培养观察、比较、分类和排序的能力。
2. 教学重点:- 认识和掌握自然数序列;- 建立数与物的对应关系。
3. 教学资源准备:- 包含数字元素的卡片或图片;- 数字手指(以让孩子们模仿算术操作);- 小组活动材料。
二、教学过程(二级段落标题)1. 导入新知:在开始教学之前,可以通过展示世界上有序排列物品的图片,如楼梯、书柜等让孩子们引导出“从上到下”、“从前到后”等顺序表达方法。
然后启发他们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需要数的情境。
2. 引入和认识自然数序列:- 制作数字卡片或使用图片,展示数字1至10,并对每个数字进行解读。
例如,“一”表示一个物品,“二”表示两个物品,以此类推。
- 展示卡片或图片时可以先从小到大排序,教师引导学生们连续读出这些数字,再让学生模仿教师用手指指向相应的数字。
- 引导学生们探究自然数序列的规律:逐渐增加并按大小排序。
同时要求学生们模仿教师做相应的手势动作。
3. 数与物的对应关系:- 给出一堆星星、水果或其他具体物品,让学生将其与相应数量的数字卡片进行对应。
例如,给出5颗星星时,要求学生选择和搭配牌上写着“5”的卡片。
- 小组活动: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随机取得一堆物品,在有限时间内将其与对应数量的数字牌匹配起来。
比赛结束后全班共同检查结果,并交流各小组在匹配过程中采取了什么方法。
4. 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列:-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数的大小比较,例如问“4和6哪个更大?”、“8和3哪个更小?”等问题。
- 在黑板或白板上绘制一个能容纳多个数字的表格,让学生帮助教师将已经认识的数字按从小到大排列,并模仿教师用手指指向相应数字。
数字的顺序和规律大班数学教案
数字的顺序和规律大班数学教案教案一:顺序数的认识1.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地书写1-10的数字。
- 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阅读1-10的数字。
- 学生能够将1-10的数字按照顺序排列。
2. 教学准备:- 1-10的数字卡片。
- 黑板、粉笔或者白板、笔。
3. 教学过程:- 引入: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向学生询问这是什么数字,并引导学生正确回答。
然后逐一出示2-10的数字卡片,并帮助学生辨认和记忆每个数字。
- 认知:教师将黑板或白板上的数字1-10混乱排列,然后请学生按照正确的顺序重新排列。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例如比赛,来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 巩固:教师出示一组乱序的数字卡片并贴在黑板上,然后请几名学生上前依次将数字卡片粘贴在正确的位置上。
- 拓展:教师可以进一步教授学生数字11-20的顺序和认知,通过类似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解和活动。
4. 教学总结:- 教师复习并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鼓励学生将课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案二:数列规律的发现1.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观察和寻找数字数列中的规律。
- 学生能够预测并延续数字数列中的规律。
-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规律进行数列填空。
2. 教学准备:- 黑板、粉笔或者白板、笔。
- 数字数列的示例题目。
3. 教学过程:- 引入:教师给学生出示一个数字数列示例,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其中的规律。
例如:2,4,6,8,__,__,__。
- 探究: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并找出上述数列的规律(增量为2),然后请学生继续延续数列填空。
- 巩固:教师以类似的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数字数列示例,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并填空。
- 拓展: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更复杂的数字数列,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出规律,并对更复杂的数列进行填空。
4. 教学总结:- 教师复习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数字数列规律,鼓励学生多进行练习,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教案三:数字规律的探索1.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观察和发现数字中的规律。
数字排序大班数学教案
数字排序大班数学教案【引言】大班数学教案是编写教学计划和指导教学的重要工具。
数字排序是幼儿数学教学中的一项基础内容,通过数字排序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培养排序和比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教案将为大班幼儿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数字排序课程,通过游戏和互动的方式,引导幼儿逐步学习数字排序的基本概念,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目标】1. 了解数字排序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数字排序的方法和技巧;3. 能够运用数字排序的能力进行实际问题求解;4.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含有1至10的数字,每个数字至少2张);2. 教具图片:不同数量的物品图片,如苹果、玩具等;3. 教具图片:数字卡片的排列组合示意图;4. 教室准备:教学黑板,课堂布置清晰、整洁。
【教学过程】本次课程将分为三个部分:引入新知、知识讲解和巩固练习。
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字排序能力。
1. 引入新知1. 教师向幼儿展示一张包含多个不同数量物品的图片,并问:“大家觉得这些物品可以按照什么规则进行排序呢?”2.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提出各自的排序规则,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3. 教师引导幼儿逐步发现,可以按照物品数量进行排序,即从少到多或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
4. 教师总结幼儿的观点,引出数字排序的概念,并告诉幼儿数字排序可以应用到很多实际生活的场景中。
2. 知识讲解1. 教师展示数字卡片的排列组合示意图,并简要讲解每个数字的意义。
2. 教师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进行数字排序,例如将数字卡片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或者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3. 教师引导幼儿参与讨论,让他们解释数字排序的原理和方法。
4. 教师鼓励幼儿探索更多的数字排序方式,并与他们分享实际生活中数字排序的例子。
3. 巩固练习1. 教师发放数字卡片给每个幼儿,并要求他们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数字排序。
1 , 2 的认识(参考教案二)
1 ,2 的认识(参考教案二)教学目标(一)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1和2的人和物的个数.会读、会写1和2.(二)使学生了解1和2的数序.认识“>”、知道2比1多用“2>1”表示.(三)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使学生初步体会数都是从实际中抽象出来的.难点:写数字1和2.课前准备(一)教具:1,2的主题图、计数器、绒板、小棒、圆片.小鹿、小鸭、小正方体和枫叶实物图片.1,2的数字卡片和田字格黑板.(二)学具:小棒、1和2的数字卡片.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看图回答问题:谁比谁多?(梨比苹果多)还可以怎么说?(苹果比梨少)谁和谁同样多?还可以说几和几同样多?2.老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学生数数,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二)学习新课启发谈话:刚才同学们看老师拨珠数数都数得很好.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数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2的认识.(板书课题)比一比,看谁学习最认真.1.教学1的认识.(1)出示主题图:看图数出数量是1的人和物.师问:图上画的谁?她在做什么?(小学生在写作业)这个小朋友写字的姿势好不好?师说:我们应该向她学习,写字时,姿势要端正.师问:图上除了小朋友还有什么?(有课桌、椅子、书、笔和铅笔盒)数一数:这些东西都是多少?(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本书、一支笔、一个铅笔盒) (2)出示小鹿图:师问:圈里有几只小鹿?(1只)指名一个同学上前在计数器上拨出1个珠子.师说:请同学们从学具袋里拿出1根小棒.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你们仔细看看教室里哪些东西的数量可以用1来表示?(教室里有一块大黑板、一张讲桌、一张课表、一把大尺子……)师说:刚才同学们数的这些人和物的数量都是1,我们就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用红笔描写课题1)2.教学2的认识.(1)出示主题图:看图数出数量是2的人和物.师问:图上画的谁?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图上有2个小朋友在试飞航模飞机.)师问:图中画的人和物的数量各是几?指名说:2个小朋友、2架小飞机、2只小鸟.(2)出示鸭子图:师问:这是几只小鸭?老师在计数器上拨2个珠子.师问:老师拨出几个珠子?请同学们从自己的学具袋里拿出2个圆片.启发学生说出在日常生活中哪些人和物的数量可用2表示.(人有2只手、2条腿、两只眼睛……自行车有2个轮子……)师说:刚才我们数的这些人和物的数量都是2,就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用红笔描写课题2)3.教学1和2的顺序.(1)老师在计数器上先拨出1个珠子.师问:我再拨出几个,就是2个珠子?1个珠子添上1个珠子是几个珠子?(2)学生摆小棒:先摆1根小棒,想一想,再添几根就是2根?(自己动手摆)师问:1根再添上几根,就是2根?(3)出示点子图:出示:●这是几个点子?在下面写几?(师在卢、子下写1)出示:●●这是几个点子?在下面写几?(师在点子下写2)提问:我们要把这两个数排一下队,应该谁在前,谁在后?(1在2的前面,2在1的后面) 师说:对!在数的顺序中,1在2的前面,2在1的后面.4.比较数的大小.(1)出示方木块图:师问:2个方木块和1个方木块比,谁多谁少?(2个方木块比1个方木块多)(2)认识大于号:师说:2个方木块比1个方木块多,也就是2比1多,我们就可以用符号来表示.(老师板书“>”)这个符号叫大于号.(老师在“>”下面写“大于号”)这个式子读作:2大于1,表示:2比1大.(指名说)5.教学2的组成.出示枫叶图片:师问:有几片枫叶?这2片枫叶可以分成几和几?老师演示:2片枫叶可以分成1片和1片.师问;1片和1片合起来是几片?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以说1和1组成2.(指名说、齐说)6.教学1和2的书写.(1)指导书写数字1:老师在田字格黑板上范写一个1,然后说要点:1要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上下顶格写,从上到下稍斜一点,笔道要直,一笔写完.学生在练习格里描写1.(2)指导书写数字2:书写的要点是:2也是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从左上格左角起笔,充满格画圆,画到横虚线左半部中间靠右再写斜直线写到左下角,最后写横.一笔写完.教法同上.(三)巩固反馈1.请同学们拿出数字卡片1和2,按顺序排队.然后顺读,倒读一遍.2.老师指2>1,指名读式子,说表示什么.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1和2,会读会写1和2.会排列1和2的顺序,知道2比1多,用2>1表示.还记住了2的组成.课堂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内容是认识1和2,是为以后学习认识3~10打基础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注意了以下几点:一、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都是从实际中抽象出来的.在教学设计上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等方式使学生不仅知道1和2代表的实物是多少,而且还能将抽象的数的含义具体化.加深对数的理解.二、学生对于数序、比较大小、数的组成都是刚开始接触,概念并不清楚.因此,在教学设计上通过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中来.三、注意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数字1时,老师就有意识地让学生看主题图中的小朋友正确的书写姿势.在指导书写上多花点时间.要让学生从一开始学写数字时,就要认认真真、一笔一画写整齐.并且要求姿势要端正.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0到71页。
序数大班数学教案
序数大班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序数的基本概念,并能理解其在数学中的作用;2.能够读写常见的序数,并能进行序数的比较;3.能够运用序数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1.引入序数的概念,例如:今天是第几天?您的生日是第几天?请举例让学生理解序数的概念。
2.出示图示序数,让学生猜测序数的含义,然后解释序数的具体定义。
第二步:学习常见的序数词2.与学生一起读写序数词,并进行声音强调,帮助学生记忆。
第三步:进行序数的比较1.准备一些图片,例如:这些动物在比赛中的名次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进行序数的比较。
2.帮助学生理解比较大小的原则,例如:第一名比第二名大,第三名比第五名小等。
第四步:运用序数解决实际问题1.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例如:今天是第几天上学?我们学校的图书馆是在第几层楼?2.让学生运用序数解答问题,并进行讨论。
第五步:巩固练习1.分发练习册,让学生进行练习,例如:根据图片填写序数词、根据句子选择正确的序数词等。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册中的作业题,将作业交给老师检查。
第六步:小结和复习1.回顾序数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序数词;2.让学生自由发言,复习所学内容;3.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教学资源和评估:1.图片板书、练习册、黑板、彩色笔等教学资源;2.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
教学延伸活动:1.让学生通过畅想、描写自己的“人生图景”,并利用序数词表达自己理想中的人生顺序和进步目标。
2.组织学生起名,引导他们在名字中使用序数词,例如:张三、李四、王五等。
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引入了序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序数的作用和常见序数词。
通过比较和实际问题的运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序数的概念和用法。
课后布置了练习作业,希望能够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同时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
《2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问题》教案
«20以内的加城.次解决冏魅》数专
救舸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化对数的大小,数序的理解,
2.让学生继续体般解决何题的一般过程,积祟解决问题的经粉。
3.使学生理解“解示意图'’“数数”都是解决问题的型要策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超的意识.
重点1体粉解决问题的过程,枳祟解决问题的经脸.
难点:理解“画示意图”“数数”足蜕型坦梦要策略.并能准确操作.
救,丽各
多媒体课件, _________
及例闻森
一、复习导入
K-K=K
ΦΦΦΦΘφφ0QQQQQ0
κOκ=K(ff)
4.我:示课即•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看图列式,这节课我们要增加一点玳度,学会解决问题。
(板书深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79页教学例6主SS图,根据这幅图,谁能说说这幅图图中的意思?从这幡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图画,交流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2.数-数.小丽第10.后面依次是第II、12、13、14.第15是小字,中间有4人.
3.尝试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同四.
4.比较一下两种解答方法的优缺点.
(数一数比较快捷,而融图法更直观一线)
5,明确此类时目的内涵:求第几和第几之间有几个数?
三、巩固练习
解答教材79页的“做一做
板零板针
解决问题
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
第一种方法:数一数
第二种方法:画图
笫1搔徐名第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
《用数序解决问题》教案
课型:数与代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数数”“画图”等方法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深化基数、序数、数的大小、数序的综合运用,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生活问题。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捕捉信息、发现问题、探究方法、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策略多样性,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初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观察问题情境,捕捉有用的数学信息,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
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白纸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猜数游戏
一、猜数游戏:
猜一猜:老师这里有一个礼盒,里面有一些数字宝宝。
它们要比4大又比8小。
猜一猜是哪些数字宝宝呢?
师:同意吗?到底有几个?我们一起看一看。
二、初步体会排队中的数学问题
1.小朋友们,我们升旗要排队,放学要排队。
那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需要排队?
2.没错,还有(出示四幅画面)坐公车要排队、买零食要排队……
3.排队是一个好习惯,课堂上遵守纪律,学会听讲也是一个好习惯。
4.今天就让我们带上好习惯,来看看排队中的数学问题。
(揭示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快速的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让学生思考“比4大又比8小的数有哪些”初步了解学生的水平,并对后面解决“之间有几人”这个问题做出了小小的铺垫。
】
活动二:解决问题
一、在情境图中捕捉信息、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一)捕捉信息、发现问题。
(出示例6主题图)
1.今天有一个班的小朋友排队去参观动物园,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例6)
2.小朋友在干什么?
3.他们正在排队看熊猫,看他们多守秩序呀!老师有一幅同样的图,从图上你知道什么数学信息?同桌两人说一说。
(二)提出问题,独立思考。
1.小丽说:“我排第10。
”,“我排第10”是什么意思?
师:排成一排,从前往后数小丽排第10个。
2.小宇说:“我排第15。
”又是什么意思?谁愿意说一说。
3.两个信息可以解决一个问题。
全班一起来读一读。
4.有哪个词你不太明白?(问题:“之间”是什么意思?)
5.那我们也举个例子。
请5个同学上讲台来排队(这两个同学之间有几人?)来指一指。
6.追问:为什么前面和后面的两个同学不算?
7.现在明白“之间”是什么意思了吗?
【设计意图:这里创设了同学们游览动物园的情境,让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寻找并发现数学问题。
注重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
二.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明晰解题“三步骤”。
(一)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
1.这个问题你会解答吗?请先独立思考,然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2.学生汇报。
(二)自己探究,寻找方法。
1.你是怎样解决的?(贴:怎样解答)谁愿意来说一说?
方法一:数一数
师:你是怎样想的?
师:你的回答真响亮,他用的方法是?还有谁是用这个方法的?带大家再数一遍吧。
师:你数的真清楚,老师有一个问题:你怎么从11开始数呀?(生:因为他们之间不包括小丽,也不包括小宇。
)
师:真好,刚才我们用数一数的方法,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方法二:画图法
预设:我用画图法。
师:还有画一画的方法?谁能用画一画的方法?那现在赶紧动手画一画?
师:她画15个圆(或小人)表示,说得真清楚,还有誰画的不一样的?
师:(同时投影两种画图方法)这两位同学画的图,表示都是一样的意思,如果让你选,喜欢哪一种?(生:第二种;师追问:为什么呀?)
师:问题问的是10和15之间,用不用把所有的画出来?老师也喜欢第二种,我也想画一画。
(板书画一画的方法)
方法三:算式法(呈现学生作品:15-10=5)
师:刚才我们用数数和画一画的方法得出了小丽和小华之间有4人,想不想知道问题在哪里?请看大屏幕:这是包括小宇在内的15个小朋友,减10——就是去掉包括小丽在内的前面10个小朋友,剩下的人里面还有誰呀?所以要把小宇去掉,因此要再减1,这才是剩下的人数。
3.解决问题第三步骤——解答正确吗?
师:刚才我们运用了数一数、画一画和算一算那么多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老师真佩服大家!到底我们做得对不对呢?(帖出:解答正确吗)
师:真好!通过数一数,得到小丽和小宇之间有4人,说明我们的解答正确。
最后还要进行口答,全班一起。
小结:师: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我们是先干什么?(生:先看知道了什么)
师:还有呢?
师:在解答的时候,我们用了数一数,画一画,还有算一算的方法,解答后还要怎么办?我们就是按照这样的过程来解决问题的。
能用这3步骤来解决后面的问题吗?
【设计意图:这里让学生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尽可能多的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交流他们各自的想法。
当学生出现相同方法不同表现形式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进行简单的方法优化,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
三、变式训练
1.排队中的数学:
师:请看屏幕,小朋友们边走边参观熊猫。
(电脑演示)这回,你又知道了什么?
师:问题是什么?(生:小宇和小华之间有几人?)想一想怎样解答,两人小声说一说。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你们怎么知道她说得对不对呀?(生:我们可以再数一遍。
师:你带着大家再来数一遍,开始。
)
师:刚才我们通过数一数,得到小宇和小华之间有3人,同学们学得特别好!
【设计意图:这里进行了例题的变式,进一步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完整步骤。
为后面学生当小老师奠定基础。
】
2.玩滑滑梯——学生当小老师
师:这些小朋友参观完大熊猫后,又到哪里去了?
师:谁愿意来当小老师提出一个问题。
请学生上讲台来(预设):
知道了什么——我知道了东东说我排第8,玲玲说我排第4,该我滑了。
东东和玲玲之间有几人?
怎样解答——谁愿意来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小老师,她说的对吗?你能帮她检验一下。
师:小朋友们继续玩滑滑梯(演示)。
现在你又知道什么了?谁来当小老师。
师:小老师当得真认真,你带领大家来检验一遍,开始。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有层次,由教师带到放手让学生做小老师。
通过相互的交流,不但更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体会到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同时还积累了基本的活动经验。
还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有序表达、乐于交流的能力。
】
3.坐公车
师:(出示路线图)你知道了什么?
师:谁来指指小宇从哪站上车?坐到哪是一站呀?(生:坐到第2站是一站)坐了2站,是第几站?
师:谁带领大家再来数一数,看看我们做得对不对?
师:小丽也来到了车站,听听小丽是怎样说的。
谁来指一指小丽从哪里上车,在哪里下车?我们快来数一数,她一共坐了几站?谁来带领我们数一数?
师:这第11站要不要数?
【设计意图:这里的练习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有所提升。
不再是解决“之间有几人”,还可以知道“中间4站”解决在“在哪里下车”,练习有层次和梯度。
练习定位在学生真正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凭借学
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
这也正是2011年版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学生在掌握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的同时,切实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
四、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解决问题,当我们要解决一个问题时:首先要看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再动脑筋想想怎样解答;最后别忘了看解答得正确吗。
我们用解决问题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吧!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小朋友们再见!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知道了什么?
我排第10,我排第15,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
怎样解答?
15-10-1=4(人)
解答正确吗?
小丽和小宇之间有4人。
× × 第10 第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