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河颂》优秀教案第二课时(精品)

合集下载

《黄河颂》优质课教案黄河颂课时教案

《黄河颂》优质课教案黄河颂课时教案

《黄河颂》优质课教案黄河颂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感受歌曲《黄河颂》的旋律美和歌词所蕴含的深厚情感。

2.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体会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弘扬民族精神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黄河颂》的旋律和歌词理解。

2.教学难点: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民族精神的传承。

三、教学准备1.课件:介绍歌曲创作背景、歌词、旋律分析等。

2.录音机、音响设备。

3.学生分组讨论准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播放《黄河颂》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学生分享听完歌曲后的感受。

(二)歌曲背景介绍1.教师介绍歌曲《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包括歌曲的作者、创作时间等。

2.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增强对歌曲的理解。

(三)歌词分析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歌词,理解歌词的意义。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歌词的理解和感悟。

(四)旋律分析1.教师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如旋律走向、节奏等。

2.学生跟随教师哼唱歌曲,感受旋律的美。

(五)歌曲学唱1.教师教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节奏等。

2.学生跟随教师学唱,逐步掌握歌曲。

(六)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播放《黄河颂》录音,引导学生回顾歌曲的美感。

2.学生分享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悟。

(二)歌曲欣赏1.教师播放不同版本的《黄河颂》,让学生欣赏并对比。

2.学生分享对不同版本歌曲的感受。

(三)歌曲创编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曲创编,如改编歌词、编排动作等。

2.学生展示创编成果,分享创作心得。

(四)歌曲演唱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演唱,注意指导学生的表现力。

2.学生认真演唱,展现歌曲的美感。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播放《黄河颂》录音,引导学生回顾歌曲的美感。

2.学生分享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悟。

(二)歌曲分析1.教师分析歌曲的结构、和声等,深入挖掘歌曲的艺术价值。

2.学生跟随教师分析,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黄河颂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黄河颂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黄河颂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能够理解课文《黄河颂》的基本内容2.能够感受到课文中表达的思想和意境3.能够使用一些语言和文化知识处理和理解课文中的细节2. 过程与方法1.掌握用情感、想象和联想去理解课文的方法2.培养学生对于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进行理解和归纳的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阅读策略(如推理、归纳、概括、细节理解等)进行课文阅读和解读的能力3. 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对于中华文化和黄河的认同感和自豪感2.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二、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1.课文《黄河颂》的学习与理解2.课文中用到的语言和文化知识的处理和理解2.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2.帮助学生认识黄河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回想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的有关黄河的知识,引起学生对话题的关注和兴趣2.通过询问带出本节课的主题2. 阅读(20分钟)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黄河颂》2.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课文内容3.学生自主提出关键词、词组,询问其它同学。

3. 思考与分析(20分钟)1.学生讨论和反思课文中表达的思想和意境2.学生探讨黄河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3.学生归纳、总结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4. 调整与巩固(10分钟)1.整合学生的思考和分析结果,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性的理解2.提问巩固并转移思维,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评价1.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实行与目标相适应的测试与评价方法。

2.对于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提醒、鼓励和指导,进行必要的巩固和补救。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黄河颂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黄河颂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黄河颂教案简介本教案针对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黄河颂一课进行教学设计。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特点、历史文化,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黄河的地理特点和历史文化•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黄河的敬畏之情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根据黄河的地理特点,描述黄河的沧桑历史;•理解黄河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通过文学鉴赏,感受黄河的伟大与壮丽。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理解课文中的意象和抒情;•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使他们对黄河产生强烈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材: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黄河颂》;•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教具:地图、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幅黄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谈谈看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后,教师简单介绍黄河的基本信息,引发学生对黄河的兴趣。

学习(20分钟)1.教师播放黄河的地理特点相关的短视频,介绍黄河的起源、流经地区等。

2.学生观看后讨论,总结黄河的地理特点。

3.教师带领学生查找地图,标出黄河的流经地区,并简单介绍这些地区的特点。

领读黄河颂(3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黄河颂,注意语调和抑扬顿挫。

2.学生朗读后,教师解读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确保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意思。

3.教师逐段解读黄河颂的意境和抒情,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4.学生听读课文,跟随教师的解读,感受诗歌中的情感。

文学鉴赏(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诗歌中的意象和抒情。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段诗句进行朗读,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意象。

3.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和解释,教师进行评价和引导。

情感体验(15分钟)1.教师播放黄河美景的短视频,引导学生欣赏黄河的壮丽和辽阔。

2.学生观看后,回顾课文中的抒情句子,表达自己对黄河的情感。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提出问题进行简单的测验,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黄河颂》教案(精品模板)

《黄河颂》教案(精品模板)

《黄河颂》教案《黄河颂》教案篇1教学目标:1、语言智能发展目标(1)能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

(3)能初步学会运用英特网和图书馆搜集黄河相关的资料,并做初步的整理。

2、音乐智能发展目标(1)通过倾听《黄河大合唱》组乐,特别是课文部分《黄河颂》,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感染力。

3、人际关系智能发展目标(1)通过小组交流或信息共享来增进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设想:《黄河颂》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同时也表达了一个炎黄子孙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__气势磅礴,直抒胸臆,读来琅琅上口,使人受到无尽的感染。

所以本课教学应以学生诵读为主,从诵读中领会它的思想内容,体会它的情感,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重点感悟诗歌的第二节。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与黄河相关的资料。

2、教师准备《黄河大合唱》各个部分的mp3音乐和课文录音及黄河景色的图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授课年级:七年级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1、播放《黄河大合唱》组乐2、同时黄河景色图片联播(以这种方式导入是为了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并发展音乐智能。

)二、话说黄河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在学习课文之前同学们先七嘴八舌地说说自己课前搜集到的黄河的相关资料,3分钟后每组推选1人小结你组搜集到的资料。

(既是对搜集的资料的一次整理,也是借此对搜集资料的方法技巧的一次交流,更是对团队协作的人际交往智能的一次锻炼)三、多角度朗读,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1、教师范读或听课文录音初步感悟。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进一步感悟,并用一句话概括__的中心及作者的情感。

3、学生齐读再进一步感悟。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通过反复地朗读,既增进了对诗歌所表现的强烈的感情有一个丰富的感性体验,也是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语言智能的一次锻炼)四、欣赏质疑1、解题。

《黄河颂》教学案精选全文

《黄河颂》教学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黄河颂》教学案教案背景:为了响应市教育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精神,与“五三”高效课堂密切接轨,特写此教学案提升自己的网络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

教学课题:《黄河颂》教材分析:《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

《黄河船夫曲》描写:“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彼岸。

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

”于是在第二章《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

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学习它的榜样,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

教学方法:、讨论法、对比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

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二、教学目标知识与目标积累词语,掌握“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魄,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三、预习交流1、给加点的字注音气魄.()山巅.()澎湃.()狂澜.()屏障.()九曲.连环()劈.开()宛.转()哺.育()2、作者、作品与背景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由著名诗人光未然作词,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谱曲。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了我国的华北地区,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积极地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他们通过自己创造的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河颂》优秀教案第二课时(精品)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河颂》优秀教案第二课时(精品)
有感情地反复颂读诗歌, 感悟诗歌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 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抗日战争时期,一位诗人带领抗敌演出队行进到了黄河边上,望着一泻千 里、波澜壮阔的黄河, 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与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于是,他挥 笔写下了豪迈的颂歌! 2、新课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黄河颂》教案
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准确理解“摇篮”、“哺育”、“英雄的故事”、“民 族的屏障”、“铁的臂膀”等词语或词组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基调,感悟诗歌的思想情感,并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和 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黄河的英雄气概,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作为 炎黄子孙的自豪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
4
分组轮读。 深化激情,理解黄河精神 黄河滋养了中华大地,作为她的儿女,我们要学习她的榜样—— (引读)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齐读誓言) 同一句话连读两遍,你有什么感受?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起到了强调作用,不仅表达了对黄河精神的赞颂, 更让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充满了抗战必胜的信心。 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接班人,值得我们学习的黄河精神还有哪些? 师生合读全诗。 说明: “颂黄河”运用了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盛赞了黄河精神,突出她的伟 大坚强。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与老师合读全诗,相信更多了一份崇敬与 敬仰。 3、结论总结 “颂黄河”运用了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盛赞了黄河精神,突出她的伟 大坚强。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与老师合读全诗,相信更多了一份崇敬与 敬仰。 4、课堂练习 1.请同学背诵这首诗歌。 2.让同学来说说他对这首诗歌的理解。 5、作业布置 1.做课后习题。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一学期试用本教案黄河颂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一学期试用本教案黄河颂

黄河颂【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树立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发愤读书志向及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

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战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板书课题:黄河颂。

二、感性认知1.师生相互交流欣赏搜集到的黄河的影视图像资料,同时播放《黄河颂》歌曲。

2.了解作品背景及作者简介。

3.观看黄河流域图。

三、朗读交流1.播放《黄河颂》,听名家范读。

2.检查预习。

3.学生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4.师生共同讨论,明确此诗朗读的要求:(1)感情:激越昂扬自豪。

(2)节奏:较慢抒情地。

(3)重音:望、奔、劈、屏障、臂膀、伟大、坚强。

5.小组合作,合作朗诵: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三、课堂探究朗诵诗歌,我们除了要读出气势,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还要更深刻地领会诗的内涵。

下面先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认真思考,通过诵读诗歌: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有哪些疑问?四、探究导引(屏幕显示)1.整体感知(1)本课的题目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也是题眼?(颂)(2)作者思路为“序曲——主体——尾声”,请结合诗歌判断一下。

2.赏析、探究(1)歌词部分并没有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这一部分,应该是哪个字?统领到哪?(望)(2)下列句子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认为是从哪些角度写的?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近镜头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俯瞰全景“望”统领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河之边纵向描写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横向展开(3)“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是哪句话?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2.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3.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黄河颂》课教案

《黄河颂》课教案

《黄河颂》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河颂》。

(2)理解《黄河颂》的内容,体会诗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3)分析《黄河颂》的艺术特色,如韵律、节奏、修辞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黄河颂》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黄河的敬畏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黄河颂》。

(2)理解《黄河颂》的内容和主题。

2. 教学难点:(1)分析《黄河颂》的艺术特色。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黄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对黄河有直观的认识。

(2)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黄河颂》,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黄河的雄浑壮美?(2)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黄河颂》的艺术特色,如韵律、节奏、修辞等。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黄河的认识和感受。

(2)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黄河颂》的主题和情感。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黄河颂》。

2. 写一篇关于《黄河颂》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黄河的图片和音乐,让学生感受到黄河的壮丽和伟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黄河颂》原文及教案

《黄河颂》原文及教案

《黄河颂》原文及精品教案一、教案基本信息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黄河颂》,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感受黄河的伟大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 教学内容:课文《黄河颂》原文黄河的历史和文化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3. 教学重点:理解《黄河颂》的内容和意义感受黄河的伟大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4. 教学难点: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理解《黄河颂》中的象征意义二、教学准备1. 课文《黄河颂》原文2. 有关黄河的历史和文化的资料3. 教学多媒体设备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黄河的图片,引起学生对黄河的兴趣,介绍课文《黄河颂》的背景和作者。

2. 课文学习: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气势分析课文的内容和意义,解释生词和难句引导学生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理解《黄河颂》中的象征意义3. 知识拓展: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包括黄河的起源、流经的地区、对中华民族的影响等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包括勤劳、勇敢、团结、自强不息等4. 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对黄河的感受,对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的理解引导学生从个人经历出发,谈谈如何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体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背诵课文《黄河颂》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黄河的短文,可以是对黄河的描述,也可以是对黄河的感悟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以及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学生对《黄河颂》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学生对黄河历史和文化的认知学生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认同和实践2. 评价方法: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作业质量,包括背诵课文和短文写作知识点掌握:通过提问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黄河颂》内容和相关知识的掌握七、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访问黄河沿岸的历史文化遗址,加深对黄河历史文化的了解。

《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河颂》。

(2)理解《黄河颂》的内容,把握其主题和情感。

(3)分析《黄河颂》的艺术特色,如韵律、修辞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黄河颂》的意境和情感。

(2)通过分析、比较等方式,掌握《黄河颂》的艺术特色。

(3)通过创作、表演等方式,运用《黄河颂》的艺术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黄河的伟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2)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自豪感。

(3)提高审美情趣,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黄河颂》的内容和主题。

2. 《黄河颂》的艺术特色。

3. 朗读和背诵《黄河颂》。

三、教学难点:1. 《黄河颂》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2. 《黄河颂》的艺术手法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黄河颂》的文本和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黄河颂》的背景和作者。

(2)学生齐读《黄河颂》。

2. 朗读和背诵:(1)学生分组朗读《黄河颂》,注意语气和节奏。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河颂》。

3. 内容理解:(1)学生讨论《黄河颂》的内容,理解其主题和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黄河颂》的意境和情感。

4. 艺术特色分析:(1)学生分析《黄河颂》的艺术特色,如韵律、修辞等。

(2)教师引导学生掌握《黄河颂》的艺术手法。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黄河颂》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2)学生创作以黄河为题材的诗歌或表演,展示对《黄河颂》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创作等活动。

2. 理解与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对《黄河颂》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3. 创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创作以黄河为题材的诗歌或表演时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黄河颂》原文及教案

《黄河颂》原文及教案

《黄河颂》原文及精品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黄河颂》是一首描绘我国黄河风貌和历史变迁的长篇史诗,由著名诗人雪莱创作。

本课程通过学习《黄河颂》原文,使学生了解黄河的历史、地理和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爱国情怀。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地区和历史文化;(2)掌握《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和基本内容;(3)提高学生朗读、鉴赏和表达能力。

1.2.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了解黄河的相关知识;(2)分析《黄河颂》的艺术特色,学会欣赏文学作品;(3)运用朗读、表演等方法,感受作品的情感魅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热爱自然的意识;(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审美情趣。

第二章:黄河概述2.1 黄河简介(1)地理位置: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流经9个省区,注入渤海;(2)流经地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3)历史文化:黄河孕育了华夏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2.2 黄河流域的古文明(1)夏商周: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2)秦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3)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与分裂并存;(4)隋唐:繁荣的封建社会;(5)宋元:民族矛盾与融合加剧;(6)明清:封建社会衰落与近代化萌芽。

2.3 黄河的开发与治理(1)防洪抗旱:修建堤坝、疏浚河道、调控洪水;(2)水资源利用:灌溉、发电、供水;(3)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沙漠化、保护湿地、恢复生态。

第三章:《黄河颂》创作背景及内容概述3.1 创作背景(1)时代背景:19世纪中期,我国黄河流域发生严重的水灾;(2)作者简介:雪莱(1792-1822),英国著名诗人,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3)创作动机:表达对灾区人民的同情,呼吁社会关注民生。

3.2 内容概述《黄河颂》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描绘了黄河的自然风光、历史变迁、灾害逃生和重建家园的场景。

《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河颂》。

(2)理解《黄河颂》的内容,了解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3)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河畔”、“浊流”、“慷慨”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黄河颂》的意境和主题。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黄河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激发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黄河颂》。

(2)理解《黄河颂》的内容和主题。

难点:(1)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2)深入理解《黄河颂》的意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黄河的图片,让学生对黄河有直观的认识。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黄河有什么了解和印象?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黄河颂》,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的内容,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黄河颂》的意境和主题。

(2)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4. 讲解与示范:(1)教师对《黄河颂》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

(2)教师示范朗读《黄河颂》,让学生跟读并体会诗的韵律和节奏。

5. 练习与反馈:(1)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水平。

(2)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和指导。

四、课后作业:(1)请学生总结《黄河颂》的意境和主题,写成小论文。

(2)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自主学习和欣赏。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黄河颂》,理解诗的内容和主题,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

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究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河颂》优秀学案(精品)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河颂》优秀学案(精品)

《黄河颂》学案学习目标1.努力培养自我朗读、感悟和理解诗歌的能力。

2.体味歌词意境,把握作者感情。

3.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学习过程朗读课文,使用“手机”拍照、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一、自主学习:1.你了解本文的创作背景吗?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东北地区;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了我国的华北地区。

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积极地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他们通过自己创造的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2.你知道《黄河颂》的创作者是谁吗?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在湖北光华县。

1927年在中学年代就参加革命工作。

1935年创作了《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3.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澎湃()()气魄()高山之巅()狂澜()哺育()浊流()屏障()4.齐读课文,思考:(1)开头的朗诵词的作用是什么?(2)歌词包括几层意思,你能概括一下吗?二、质疑交流、合作探究:1.题目《黄河颂》中,哪个字是关键词?2.诗中三次出现的“啊,黄河”有什么作用?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黄河的英雄气概的?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三、归纳总结:你认为全诗是写一种气势,还是写一种精神?你认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指什么?四、检测训练:1. “望黄河滚滚”的“望”字,统领诗中哪些内容?2.根据下面的提示,写出文中相应的诗句。

诗中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条理清楚,章法谨严。

先是近镜头特写:;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

《黄河颂(第二课时)》教案

《黄河颂(第二课时)》教案

《黄河颂(第二课时)》教案基础过关全练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bìbǎng 。

(2)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bǔyù下/发扬滋长!(3)黄河以它英雄的qìpò,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4)惊涛澎湃,掀起万丈kuáng lán 。

2.【新独家原创】【新考法·语法综合】下列对语法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我们唱出赞歌”。

B.“精神”“摇篮”“屏障”“臂膀”都是中性词。

C.“在家国存亡的关头,在抗日的烽火燃遍祖国大地的时候,诗人站在高山之巅,向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D.“我站在.高山之巅”“我们祖国的英雄..学习你的榜样”中加点的“在”是介词,..儿女,将要“英雄”是形容词,“将要”是名词。

能力提升全练3.(2022湖南永州双牌一中期中,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

黄河流千古,流出了,流出了,流出了。

A.生生不息的华夏儿女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生生不息的华夏儿女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生生不息的华夏儿女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生生不息的华夏儿女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4.[2023山东烟台中考,3(3),★★☆]【新考法·开放探究】【活动三:扬文化精神】小文搜集了关于黄河文化内涵的文字和两段歌词。

请根据提示,完成探究任务。

(2分)(Y7202001)黄河文化内涵: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标志性符号,是一种国家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命运与共”的家国情怀、“同根同族同源”的民族观念和“协和万邦”“亲仁善邻”的价值理念。

黄河文化还蕴含着我国从古至今治国理政的最高智慧,饱含以民为本、人民至上的理念。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黄河颂》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黄河颂》教案、教学设计
2.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挑选部分作品进行点评,提出改进建议。
3.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黄河颂》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2.强调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以一首描绘黄河的诗歌《黄河大合唱》引入新课,让学生在激昂的音乐中感受黄河的雄浑壮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展示黄河流经我国不同地域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黄河的地理风貌,为学习《黄河颂》做好铺垫。
3.提问:“你们对黄河有什么了解?黄河在我国历史和文化中有什么重要地位?”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5.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6.预习任务:提前预习下一课的内容,了解课文的基本框架和重点知识点,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注意事项:
1.作业完成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注重作业质量,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新表达,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写作练习:结合课文内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篇描绘黄河的作文,字数不限,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3.课后讨论:与家人或朋友分享《黄河颂》的学习心得,探讨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4.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份关于保护黄河的倡议书,内容要包括黄河的现状、保护措施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提醒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大自然,保护环境。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保护黄河的倡议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黄河颂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黄河颂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黄河颂学习目标:1.能用学过的方法学习课文中自己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能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摇篮、哺育等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举一个例子说明黄河精神,或写几句小诗,赞美一条江河、一座高山。

4.感受一往无前、勇敢无畏、博大宽广、扞卫祖国的黄河精神。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出示中国地图〕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是龙的子孙,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最找起源于哪儿呢?〔学生可能答复是长江、黄河等〕2.我们是炎黄子孙,炎帝、黄帝的部落都在黄河流域群居,所以应是黄河两岸。

3.〔出示图片或录像〕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

黄河以其粗暴、勇敢、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

4.出示课题:6 黄河颂齐读课题5.黄河,源远流长,曲折蜿蜒。

我们勤劳的祖先就在这黄河流域生活。

黄河象征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象征着我们伟大的祖国。

它是我们民族的荣耀和骄傲。

但是,1937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进了这块土地。

在这民族危亡的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人民积极抗日,保卫祖国。

在这种形势下,人们音乐家冼星海同志谱写了以保卫黄河为主题的《黄河大合唱》。

《黄河颂》是其中的一首歌词,是由着名诗人光未然所写。

二、初读诗歌,交流资料,激发情感1.听课文录音,说说听完这首诗歌后的感受。

2.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在不认识的生字上做上记号。

3.交流。

4.黄河知识知多少。

出示要求:〔1〕同学们在课前搜集关于黄河的资料、图片。

〔2〕每位同学根据自己课前资料搜集情况,选择角色,可以做考官,可以做解说员,也可以做知识老人。

〔3〕问答范围:黄河的地理位置、政治历史、经济文化、沿途城市等方面。

三、深入体会,理解感悟1.学习第一节,交流感受。

《黄河颂》教案4篇精选全文

《黄河颂》教案4篇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黄河颂》教案4篇《黄河颂》教案篇1教学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溢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同学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掌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布置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边倾听《捍卫黄河》的歌曲边欣赏有关黄河图片导入课文《黄河颂》。

二、知识积累1、作者简介和时代背景作者简介光未然,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

1936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时代背景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抗日战争全面迸发,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诗人随八路军行进在黄河边,雄奇壮丽的山河,面对伟大而坚强的抗日军民,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黄河颂》教案篇2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初步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3,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课前准备:教师-----深入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和。

学生-----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聆听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歌声。

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引导):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母亲河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

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师)借助画面、音乐的力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轻声跟诵《黄河颂》(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洗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最新整理《黄河颂》优秀教案

最新整理《黄河颂》优秀教案

最新整理《黄河颂》优秀教案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它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文化。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培养他们保护河流的意识,我们需要设计优秀的教案来指导教学。

下面是一个关于《黄河颂》的优秀教案,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颂》的背景和作者,了解黄河的重要性;2.理解黄河颂的内容和意义;3.能够朗读黄河颂,感受其中的豪情壮志;4.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1.教材:《黄河颂》课文;2.多媒体设备;3.录音机或播放器;4.图片或视频素材。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素材,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黄河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黄河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的母亲河?2.导入新课(5分钟)3.朗读课文(15分钟)要求学生分组朗读《黄河颂》的课文。

教师可以注意学生朗读时的语调和情感表达,适时指导学生注重意境的表达。

4.理解课文(20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义。

例如:诗中的黄河有什么特点?黄河是怎样孕育中华民族的文化的?5.感悟民族精神(20分钟)播放黄河黄土舞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舞蹈中的黄河元素,并进行讨论。

如:黄河黄土舞有哪些特点?你为什么觉得黄河舞蹈很有力量?6.创作黄河颂(20分钟)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一首以黄河为题材的诗歌或歌曲。

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合作创作,然后选择代表作品展示给全班。

7.课堂总结(5分钟)通过回顾课堂内容,总结学生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鼓励学生表达对黄河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决心。

四、教学延伸。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12 黄河颂丨沪教版(2015秋) (2)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12 黄河颂丨沪教版(2015秋) (2)

黄河颂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以及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主旨。

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联系时代背景、把握黄河源远流长、胸襟博大、气势宏伟的特点,感受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同仇敌忾、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

2、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引导学生学会为作品中的关键语句,精彩内容作分析式批注、评价式批注等多种类型的批注。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内容,以及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主旨。

课时:共两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请看蓝色线条标注的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示意图。

再欣赏黄河的源头、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奇观,以及黄河龙口、壶口瀑布的壮美。

如此奔腾啸涌的黄河让大家回想起学过的有关于黄河的诗句有哪些?学生回答后PPT显示,学生齐读: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李白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

—阮籍黄河九曲天边落,华岳三峰马上来。

——黄滋今天我们要学习光未然的一首组诗《黄河大合唱》其一《黄河颂》二、走近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湖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

1927年参加革命,1939随行军战士到了黄河边,那翻腾的黄河让他再也无法消释心中的情感,国难,屈辱,不屈种种感情齐涌心头,他的激情像黄河之水奔腾而出,于是一组长诗《黄河吟》,也就是后来的《黄河大合唱》问世了。

作曲者:冼星海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1939年1月,光未然创作了朗诵诗《黄河吟》,并在这年的光未然除夕联欢会上朗诵此作,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年3月,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

三、扫除字词障碍PPT显示:巅劈气魄狂澜浊流宛转屏障哺育榜样浩浩荡荡,请学生上讲台注音,然后教师纠正,全班齐读两遍。

《黄河颂》教案2篇

《黄河颂》教案2篇

《黄河颂》教案《黄河颂》教案精选2篇(一)一、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颂》的作者、背景及创作动机;2. 理解《黄河颂》的主题和内涵;3. 学习《黄河颂》中的词语和句式;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黄河颂》的主题和内涵;2. 学习《黄河颂》中的词语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黄河颂》的主题和内涵;2. 学习《黄河颂》中的词语和句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历史中关于黄河的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与理解(1)分析《黄河颂》的作者、背景及创作动机;(2)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3)讲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帮助学生扩展词汇和句子结构。

3. 拓展与应用(1)让学生分组进行课文朗读比赛;(2)让学生自己创作一首关于黄河的诗歌。

4.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有关黄河的研究,了解更多关于黄河的历史和文化;2. 鼓励学生创作更多关于黄河的作品,以加深对黄河的了解和感受。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表现情况;2. 给学生布置作业,考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黄河颂》教案精选2篇(二)教材名称:《黄河魂》教材类型:绘本适用年级:小学三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河流特点以及黄河对中国人民的重要意义;2. 掌握黄河的基本知识和相关词汇;3. 培养孩子对黄河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经的省份;2. 描述黄河的河流特点,如金黄色的水、泥沙众多等;3. 讲述黄河对中国人民的重要意义,如带来肥沃土地、滋养万物、灌溉农田等;4. 介绍黄河的经济价值和文化遗产;5. 引导学生爱护黄河、保护环境。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黄河的地图,并引导学生回忆关于黄河的一些基本知识,如黄河的位置、流经的省份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颂》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准确理解“摇篮”、“哺育”、“英雄的故事”、“民族的屏障”、“铁的臂膀”等词语或词组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基调,感悟诗歌的思想情感,并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黄河的英雄气概,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反复颂读诗歌, 感悟诗歌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抗日战争时期,一位诗人带领抗敌演出队行进到了黄河边上,望着一泻千里、波澜壮阔的黄河, 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与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于是,他挥笔写下了豪迈的颂歌!
二、新课学习
(一)理清脉络,把握重点
本课的题目是《黄河颂》,题眼是什么?( “颂”) “颂”是什么意思?
显然,诗歌在“颂黄河”的主要内容是哪些?从哪里看出?(啊!黄河!)(二)以读带悟,感受黄河的英雄气概
在诗歌的开头这一节,作者并没有直接去颂黄河,而是在描写黄河的英雄气概,如果在其中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 望)
作者“望”到的是一条怎样的黄河呢?引读:我站在高山之巅——
再轻声读读,思考:哪些词形象地表现出了黄河的英雄气概?用“——”划出。

(重点理解“金涛澎湃”。


怎样才能读出黄河的宏伟的气势来呢?师生共同寻找重音词,学生练习。

“望黄河滚滚”:“望”应该拖长一点
“奔向东南”:“奔”读得快而用力。

“劈成南北两面”:“劈”要读得干脆有力。

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诵来展现黄河母亲波澜壮阔的英雄气概吧!学生齐诵。

说明:
学好诗歌最重要的方法是学会有感情的颂读。

本环节让学生以不同的形式,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朗读,可不断促使学生领悟诗歌的精神。

朗读中对于重音词的把握,教师可自己读也可以请学生范读,这样有利于快速掌握朗读的技巧,表现诗歌的感染力,促进对文本的感悟。

(三)以悟促读,感受黄河的伟大精神
朗诵得真好!这就是黄河的气概:一泻千里,气势宏伟。

见到黄河的如此气魄,诗人对它的赞颂之情也油然而生,喷薄而出!引读三个“啊!黄河!”的内容。

这就是诗人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的颂歌。

小组合作学习,媒体显示要求:
再读“颂黄河”的内容,根据三处“啊!黄河!”把这部分分为三个层次,想想作者分别是从哪三个方面歌颂黄河的?以小标题形式在相应处做好旁注。

采用抓关键词的方法选择一个方面的文字内容理解。

重点词或词组为:“摇篮”、“哺育”、“英雄的故事”、“民族的屏障”、“铁的臂膀”。

全班交流,:
三方面内容分别是:养育中华民族、护卫中华大地、激励中华儿女。

(板书)说明:
虽然是文字简短的诗歌,但由于其内容富有跳跃性,因此有必要对不同层次的内容进行梳理,以便学生理解与记诵。

采用小标题式的归纳法,力求言简意赅,抓住要点,它是训练学生概括能力的有效方法。

分别理解三层文字含义
摇篮:指黄河作为发祥地,培育了灿烂的古国文化、英雄的中华民族。

采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突出黄河的历史贡献。

英雄的故事:学生通过举例说明,老师用一、二句话适时加入已学的英雄故事,如《飞夺泸定桥》中的红军战士等。

民族的屏障:联系“屏障”的作用理解。

运用比喻,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

铁的臂膀:指黄河的众多支流。

用比喻的方法,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润泽众生。

哺育:理解黄河哺乳、滋养的不仅是人,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朗读指导:这三个方面的朗诵方法一样吗?为什么?
第一个“啊,黄河!”写到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应该读得深情点儿。

第二个“啊,黄河!”写到了它像一个巨人,应该读得既深情又坚定。

第三个“啊,黄河!”写的是黄河为中华儿女做出的贡献,感情最浓厚。

读到最后一句时感情达到最高峰。

分层朗读
指名轮读。

分组轮读。

深化激情,理解黄河精神
黄河滋养了中华大地,作为她的儿女,我们要学习她的榜样——(引读)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齐读誓言)
同一句话连读两遍,你有什么感受?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起到了强调作用,不仅表达了对黄河精神的赞颂,更让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充满了抗战必胜的信心。

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接班人,值得我们学习的黄河精神还有哪些?
师生合读全诗。

说明:
“颂黄河”运用了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盛赞了黄河精神,突出她的伟大坚强。

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与老师合读全诗,相信更多了一份崇敬与敬仰。

三、结论总结
“颂黄河”运用了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盛赞了黄河精神,突出她的伟大坚强。

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与老师合读全诗,相信更多了一份崇敬与敬仰。

四、课堂练习
1.请同学背诵这首诗歌。

2.让同学来说说他对这首诗歌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
1.做课后习题。

2.背诵这首诗歌。

3.多找资料了解那时代的背景,体悟革命战士的精神。

六、板书设计
养育中华民族
黄河颂护卫中华大地
英雄气概伟大精神激励中华儿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