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生态红线区域的划定及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2019年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大全
2019年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大全目录前言 (i)1总论 (1)1.1指导思想 (1)1.2基本原则 (1)1.3总体目标 (2)1.4编制依据 (2)1.5划分标准 (4)2区域分类 (7)2.1自然保护区 (7)2.2风景名胜区 (7)2.3森林公园 (8)2.4地质遗迹保护区 (8)2.5湿地公园 (8)2.6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8)2.7海洋特别保护区 (8)2.8洪水调蓄区 (9)2.9重要水源涵养区 (9)2.10重要渔业水域 (9)2.11重要湿地 (9)2.12清水通道维护区 (10)2.13生态公益林 (10)2.14太湖重要保护区 (10)2.15特殊物种保护区 (10)3分级分类管控措施 (10)3.1自然保护区 (11)3.2风景名胜区 (12)3.3森林公园 (13)3.4地质遗迹保护区 (13)3.5湿地公园 (14)3.6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15)3.7海洋特别保护区 (16)3.8洪水调蓄区 (17)3.9重要水源涵养区 (17)3.10重要渔业水域 (18)3.11重要湿地 (19)3.12清水通道维护区 (20)3.13生态公益林 (20)3.14太湖重要保护区 (21)3.15特殊物种保护区 (21)4区域名录 (22)南京市生态红线区域名录 (25)无锡市生态红线区域名录 (64)徐州市生态红线区域名录 (80)常州市生态红线区域名录 (108)苏州市生态红线区域名录 (122)南通市生态红线区域名录 (157)连云港市生态红线区域名录 (182)淮安市生态红线区域名录 (210)盐城市生态红线区域名录 (236)扬州市生态红线区域名录 (273)镇江市生态红线区域名录 (306)泰州市生态红线区域名录 (326)宿迁市生态红线区域名录 (343)前言生态红线是指为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必须实行严格管理和维护的国土空间边界线。
生态红线划定中的矿业权处置问题初探
·109·现阶段中,我国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已接近中后期,规划中以2020年为截止日期。
目前我国已有多家红线内矿业机构的矿业权被处置。
但此类矿业权的归属问题应如何梳理与归纳,成为现阶段工作后期中的较为主要问题之一。
此类问题不仅关系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亦与当前资源的发展空间。
环境容量空间有较大关系。
若对此类问题展开有效处理,科学处理,更可保障生态红线“划得实、管得住”。
因此,本文对此类问题展开研究与分析,初步做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1.现阶段形势自2017年2月开始,我国展开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迄今为止已有部分相关成就。
据相关文献统计报告得出,我国各省份切实相应国家号召,在此政策积极配合下现已有多个省、市划定保护红线范围,出台对应管理措施,大多数省份所划定的保护面积占其全部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北京、江西、湖北等地区的保护力度更为强势,此类地区的保护面积中以北京居多,约占市域面积73%以上。
2.矿业权处置问题分类2.1重叠底数过于复杂。
根据湖北省的现状为例,国家、市、省三级都同时在对自然保护区进行划分,但目前仍有部分保护区的界址并不明确,同时保护区的四至未定。
部分保护区的划定范围仍处于调整状态,导致保护区的重叠区与我国现有的矿业权常常出现变动的情况,使我国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分类处理以及摸清底数的工作过程中造成一定困扰。
目前我国已经对自然保护区进行一定的清理工作,在中央环保一系列的监督、观察中发现,湖北省各级自然保护区内部已经设有47个矿业权,其中已有11个部级发证,11个县级发证,4个市级发证,19个省级发证,与此同时在47个矿权中,国家自然保护区中已经有25个矿权位于其中,而在省级自然保护区已有18矿权,以上相关数据仅是湖北省生态划定区与矿业权的重叠的一小部分。
2.2规划协调不足。
生态红线的划定需根据《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来进行,其划定方式必须具备协调性、可行性以及合理性,与此同时应结合地方实际环境以及管理情况,制定出有关国家生态保护的红线方案,并且使其能够与生态功能区划、主体功能区划、城乡规划区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区划。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中生态敏感性评价方法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中生态敏感性评价方法针对区域生态敏感性特征,开展生态敏感性评价与等级划分,将敏感性等级高的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数据准备收集评价区域范围内基础图件和数据,包括植被类型、土壤类型、土壤侵蚀强度、水环境功能区划、地形、土地利用、野生动植物分布、开发建设活动、气象数据(气温、降水、风力、蒸发等)等,进一步采用遥感影像解译与GIS 空间分析技术,完善生态敏感性评价所需的数据资料。
生态敏感性评价方法生态敏感性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土地沙化敏感性评价。
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根据土壤侵蚀发生的动力条件,水土流失类型主要有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
以风力侵蚀为主带来的水土流失敏感性将在土地沙化敏感性中进行评价;本节主要对水动力为主的水土流失敏感性进行评价,根据原国家环保总局生态功能区划技术规范的要求,并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选取降水侵蚀力、土壤可蚀性、坡度坡长和地表植被覆盖等评价指标,并根据研究区的实际对分级评价标准作相应的调整。
将反映各因素对水土流失敏感性的单因子分布图,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乘积运算,公式如下:4R i i i i i C LS K SS ⨯⨯⨯=式中:SS i 为i 空间单元水土流失敏感性指数,评价因子包括降雨侵蚀力(R i )、土壤可蚀性(K i )、坡长坡度(LS i )、地表植被覆盖(C i )。
不同评价因子对应的敏感性等级值见表B1。
R i —降水侵蚀力值可根据王万忠等1利用降水资料计算的中国100多个城市的R 值,采用内插法,用地理信息系统绘制R 值分布图。
根据表B1中的分级标准,绘制土壤侵蚀对降水的敏感性分布图。
LS i —坡度坡长因子:对于大尺度的分析,坡度坡长因子LS 是很难计算的。
1王万忠, 焦菊英, 1996, 中国的土壤侵蚀因子定量评价研究, 水土保持通报, 16(5):1-20这里采用地形的起伏大小与土壤侵蚀敏感性的关系来估计。
在评价中,可以应用地形起伏度,即地面一定距离范围内最大高差,作为区域土壤侵蚀评价的地形指标。
研究生态红线与自然保护区划定
国际上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已经历了较长的发展历程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完善的自然保护区法律法规和 管理体系,并积极探索公众参与和社区共管等管理模式。 同时,一些国际组织和机构也积极推动全球范围内的自然 保护区建设和发展,如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联合 国环境规划署(UNEP)等。
03
生态红线与自然保护 区关系
失败教训分析及改进措施
01 02 03
忽视生态价值
在某些案例中,由于过于追求经济利益或忽视生态价值, 导致生态红线和自然保护区的划定不合理或遭到破坏。应 加强对生态价值的认识和评估,确保划定工作符合生态保 护原则。
管理不善
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导致生态红线和自然保护区 的划定工作难以落实或受到破坏。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和监 督机制,加强对划定区域的巡查和执法力度,确保政策的 有效实施。
研究生态红线与自 然保护区划定
汇报人:XX 2024-01-20
目录
• 生态红线概述 • 自然保护区概述 • 生态红线与自然保护区关系 • 生态红线划定方法与技术研究 • 自然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区划定方法与技术研究 • 生态红线与自然保护区划定实践案例 •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生态红线概述
定义与背景
生态红线定义
GIS技术
通过空间数据分析、叠加分析等功能 ,实现保护区范围精确划定和动态管 理。
案例分析
以某地区自然保护区划定为例,介绍 划定过程中关键技术的应用及效果评 估。
存在问题及挑战
数据获取与处理难度
遥感数据、地面调查数据等获取困难,处理和分 析过程复杂。
社会经济因素制约
保护区划定可能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需寻求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平衡点。
自然资源调查与保护中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自然资源调查与保护中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物质支撑,对其进行科学调查与保护成为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则是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对自然资源调查与保护中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进行研究。
一、何谓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是指在自然资源调查与保护过程中,根据生态环境的特征、功能价值和承载能力,将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界确定下来,确保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一方面要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物质要素,如土壤、水资源、植被等;另一方面还要考虑生态过程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只有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才能有效地实现生态安全的目标。
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原则在自然资源调查与保护中,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需遵循以下原则:1. 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原则:生态保护红线应确保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维持基本的生态过程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生态功能区,如自然保护区、重要水源涵养区等。
2. 生态承载力原则: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应考虑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避免人类活动超出生态系统的承载范围。
3. 全面保护原则:生态保护红线需覆盖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等,确保全面保护生态环境。
4. 合作共治原则: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需与相关部门及各利益相关方进行合作,形成合力,实现生态安全的综合治理。
三、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方法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需要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常用的划定方法包括:1. 生态系统评价法:通过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评价,确定生态敏感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等。
2. 承载力评估法:通过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等承载能力的评估,确定人类活动的可持续发展范围。
3. 漏斗分析法:通过对土地利用的变迁过程进行分析,确定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4. 空间规划法:结合生态系统的分布和功能特点,对不同区域进行合理规划,确保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保护。
生态红线简介
(1)生态服务保障红线:指提供生态调节与文化服务,支撑经济社 会发展的必需生态区域;
(2)生态脆弱区保护红线:指保护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维护 人居环境安全的基本生态屏障; (3)生物多样性保护红线:指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关键物种、生 态系统与种质资源生存的最小面积。
(2)生态功能红线属性特征
生态功能红线划定后,应满足如下属性特征与保护要求:
②红线划定
根据重要生态功能区内主要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结果,将 极重要和高度重要区域划定为生态功能红线范围,并定量分析各
主要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明确主导生态系统服务。
(2) 生态敏感区、脆弱区红线划定
针对区域生态敏感性特征,开展生态敏感性评价与等级划分,将敏 感性等级高的区域划为生态功能红线。 2.1 数据准备 收集评价区域范围内基础图件和数据,包括植被类型、土壤类型、 土壤侵蚀强度、水环境功能区划、地形、土地利用、野生动植物分布、 开发建设活动、海岸线蚀退变化、海平面上升和地面沉降、风暴潮增水 重现期水位、气象数据(气温、降水、风力、蒸发等)等,进一步采用 遥感影像解译与 GIS 空间分析技术,完善生态敏感性评价所需的数据资 料。 2.2 评价方法 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
(3)禁止开发区红线划定:
根据生态保护重要性及内部空间差异性,各类禁止开发区按以 下原则划定生态功能红线。 (1)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全部纳入生态功能红线。 (2)跨省的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全部纳入生态功能红线。 (3)处于生态功能红线划定范围内的其他类型禁止开发区不再单 独进行生态重要性评估,根据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结果划定生态功能 红线。
1.3 评价分级与红线划定
①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分级
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中将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做叠加处理,得 到生态系统服务总值,进一步采用 Quantile(分位数)功能进行 5
什么是生态红线如何划定和落实生态红线管控
什么是生态红线如何划定和落实生态红线管控在当今社会,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其中,“生态红线”这一概念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并在生态保护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态红线?它又是如何划定的?怎样才能落实好生态红线的管控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生态红线的定义。
生态红线,简单来说,就是为了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实行严格保护的空间边界与管理限值。
它就像是一道“生态保护的安全线”,一旦划定,就具有不可逾越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生态红线的划定并非是随意而为,而是基于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和原则。
其划定过程通常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重要性。
比如,对于一些具有特殊生态功能的区域,如水源涵养区、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土壤保持区等,往往会被优先纳入生态红线的范围。
这些区域对于维持生态平衡、提供生态服务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是生态脆弱性。
那些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和破坏,且一旦受损难以恢复的生态区域,如沙漠边缘、高寒地区等,也会被划定为生态红线区域,以加强保护,防止生态进一步恶化。
三是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口密集、工业发达、城市化进程快速的地区,其周边的生态环境往往承受着较大的压力。
在划定生态红线时,会充分考虑这些区域的生态承载能力,将需要重点保护的区域划定进来。
在划定生态红线的具体操作中,通常会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评估方法。
比如,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大面积的地理信息,利用生态模型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估,结合实地调查和专家论证等方式,确保划定的生态红线科学合理、准确有效。
然而,划定生态红线只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如何落实好生态红线的管控。
这需要从多个层面共同努力。
在政策法规层面,国家和地方需要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生态红线的地位和保护要求,对违反生态红线规定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
同时,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对生态红线区域的日常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生态破坏行为。
生态保护红线调查报告分析
生态保护红线调查报告分析【生态保护红线调查报告分析】引言:生态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保护珍贵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生态保护政策。
在中国,生态保护红线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举措,旨在划定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核心区域。
本文将对生态保护红线调查报告进行分析,探讨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和影响。
一、生态保护红线的背景和目标1. 生态保护红线的概念和目的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一个地区范围内,为了保护特定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而划定的一条边界线。
其主要目标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生态功能区,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保护红线的设定可以帮助政府和社会各界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加强监管和管理,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效果。
2. 生态保护红线调查报告的重要性生态保护红线调查报告是对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划定前的必要调查和评估。
它包括了对生态环境的评估、数据收集和资源概况等内容,为制定生态保护政策和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生态保护红线调查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保护珍贵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二、生态保护红线调查报告分析1. 生态环境评估与数据收集生态保护红线调查报告应包括对生态环境的评估和数据收集。
评估内容可以涵盖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土地利用状况等方面。
数据收集可以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获取地表覆盖、土地利用和植被分布等相关信息。
评估和数据收集可为红线划定提供科学依据,确保生态保护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 资源概况和生态功能分析生态保护红线调查报告还应包括对区域内资源概况和生态功能的分析。
资源概况可以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方面,以及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生态功能分析可以评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脆弱性,指导规划和管理措施的制定。
资源概况和生态功能分析将为红线划定提供重要参考,确保划定的红线能够全面保护生态系统。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
环发〔2014〕10号附件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生态红线划定技术组二○一四年一月—3—目录前言 (6)1 适用范围 (6)2 规范性引用文件 (7)3 术语和定义 (8)4 生态功能红线的类型与属性特征 (9)4.1 生态功能红线类型 (9)4.2生态功能红线属性特征 (9)5 生态功能红线划定原则…………………………………………………………………105.1 系统性原则 (10)5.2 协调性原则 (10)5.3 等级性原则 (10)5.4 强制性原则 (11)5.5 动态性原则 (11)6 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流程 (11)6.1 生态功能红线划定范围识别 (11)6.2 生态保护现状分析与评估 (12)6.3 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 (12)6.4 生态功能红线边界确定 (12)6.5 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成果集成 (12)7 生态功能红线划定范围 (15)7.1 重要生态功能区 (15)7.2 生态敏感区、脆弱区 (15)7.3 禁止开发区 (17)—4—8 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方法 (18)8.1 重要生态功能区红线划定 (18)8.2 生态敏感区、脆弱区红线划定 (26)8.3 禁止开发区红线划定 (40)8.4 生态功能红线边界确定与命名 (41)9 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成果 (42)9.1 生态功能红线图件 (42)9.2 生态功能红线数据库 (44)9.3 生态功能红线成果技术报告 (45)附录A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遥感光能利用率模型 (47)附录B修正通用水土流失方程(USLE)的土壤保持功能算法 (52)附录C物种分布数据库与物种分布模型 (54)—5—前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指南。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指南
附件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生态红线划定技术组二○一四年一月目录前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指南。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体系是实现生态功能提升、环境质量改善、资源永续利用的根本保障,具体包括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和自然资源利用上线(简称为生态功能红线、环境质量红线和资源利用红线)。
本指南主要内容包括生态功能红线的定义、类型及特征界定,生态功能红线划定的基本原则、技术流程、范围、方法和成果要求等。
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组织制订,主要编制单位为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河北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1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工作,省级及以下行政区生态功能红线划定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指南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号)《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发〔2011〕42号)《关于发布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的公告》(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公告〔2008〕35号)《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环发〔2008〕92号)《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环发〔2010〕106号)《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国函〔2012〕13号)GB/T 12343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GB/T 13923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CH/T 9005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基本规定SL1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3 术语和定义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对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关键作用,在提升生态功能、改善环境质量、促进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必须严格保护的最小空间范围与最高或最低数量限值。
浅谈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空间及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
浅谈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空间及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摘要:现阶段,伴随着管理体制的深入改革以及政策导向空间的合理规划,需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生态监督管理力度,明确基本的原则和方式。
在城市化运行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国土空间格局有了明显的变化,不过各项资源性建设矛盾也日益加剧,区域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损坏,由于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所以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出现,环境受到了严峻的威胁。
在本篇文章中,主要对国土空间规划期间的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空间;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在国土空间规划期间,明确规定对生态空间进行合理布局,有效的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制定健全且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以此达到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对于生态保护红线来讲,其作为保障和维护我国生态安全的一项底线,必须保持合理性,提升生态资源利用率,将生态保护环境的优势全面体现出来,把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放在第一位,综合性探究自然生态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特征,以免生态环境受损,从一定程度上确保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范围和森林覆盖率目标以及湿地保有量指标处于一致状态。
1、基础和防线1.1空间基础当前阶段,除了生态保护红线之外,国家部委负责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不过因为受到了部门改革协同和结果实施等诸多管理性问题的影响,逐级控制划定逐渐成为了试点城市应对空间冲突表现的一种调整类型方式,并且还制定了有关的优化方案。
在保护红线内划入了空间基础,随之延伸到了空间跨区域领域。
1.2保护防线在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改革过程中,生态红线是一种合理的方式,目前已经逐渐上升到了国土空间划定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区域性生态规划研究期间,落实了红线理念,不过因为定义方面不清晰,使得红线控制产生的效果不佳。
诸多区域纷纷将敏感功能区划分成了生态红线区域。
在最近几年中,主要对区域生态系统非常脆弱的部分进行了研究,为了维护国土空间生态的安全性,务必强化监督管理控制力度。
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
态空间维护。
实际上,生态系统间的联系不足以让国土区域功能退化,而连通的生态空间则会随流动要素出现回升。
3拓展与重构
3.1建立生态安全格局
安全格局,在生态领域中特指某些潜在空间格局,包括景源、缓冲廊道等在内的局部位置与空间联系,生态要素在系统运作中的重点在于构建使其高效运作的安全动力。
俞孔坚等学者认为,生态安全格局以最低限度满足区域生态服务要素,维持安全底线,构筑红线划定体系。
(下转第9页)
丁娟娟,女,汉,1985—,贵州省绥阳县,本科,工程师(建筑工程管理,中级),研究方问: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基础
殊性
逐
的缓
边
育区
间系
风险
阶段
资
态
定
投
围
提
态保
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据此提出对策,为生态空间保护提供建设性思路,但如何制定更加高效的科学性配套政策,尚需业界用实践来回答。
Array参考文献
[1]李萌,王传胜,张雪飞.国土空间规划中水源涵养功能生态保护红线备选区的识别[J].地理研究,2019,38(10).
[2]张年国,王娜,殷健.国土空间规划”三条控制线”划定的沈阳实践与优化探索[J].自然资源学报,2019(10).
[3]高吉喜,王燕,徐梦佳等.生态保护红线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关系探讨[J]. 环境保护,2018(21).。
苏州市“三线一单”工作编制过程概述
苏州市“三线一单”工作编制过程概述作者:嵇艳张金萍李勤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12期摘要:苏州市从2018年5月开启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以下称“三线一单”)”的划定和编制工作,苏州市严格按照国家及省里的各项技术要求,科学认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科学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本文从“三线一单”的编制背景、编制技术路线及编制过程来介绍苏州市“三线一单”的编制情况。
关键词:“三线一单”、技术路线、分区管控、准入清单1.“三线一单”的定义及编制背景2015 年 7 月中央深改组第十四次会议首次提出“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2017 年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进一步明确“加快构建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目标要求。
2017 年 9 月,生态环境部启动长江经济带战略环评工作。
2018 年 1 月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生态环境部将长江经济带“三线一单”编制工作确定为生态环境部重点工作。
2018 年 3 月,生态环境部印发了《长江经济带战略环评“三线一单”试点工作方案》,明确长江经济带 11 省(市)及青海省于 2019 年底前完成“三线一单”编制、審核和上报工作。
2019年,其他19个省份也陆续开展了“三线一单”的编制工作。
江苏省在首批省市中, 2018年5月苏州市根据《关于印发江苏省“三线一单”编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苏环办[2018]169号)文件要求正式开展了“三线一单”的编制工作。
“三线一单”中三线包括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一单即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编制苏州市三线一单报告,建立符合苏州市实际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旨在将生态保护、环境质量目标管理、资源利用管控要求按全省统一规范落实在一张图上,并根据环境管控单元的特征提出针对性、可操作性、可应用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并实施统一编码,实现生态环境分区精细化、清单化管理[1]。
《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大纲》--20100612
——苏州生态市深化建设之一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大纲)(2009年—2020年)苏州市人民政府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二〇一〇年五月前言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地球资源的开发力度远远超出了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范围,全球环境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国际冲突发生的必然性,为占有更多环境资源,各国在方方面面进行着激烈博弈,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个国际问题。
为解决环境问题,就必须创新人类社会文化价值观,改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与消费方式,调整和协调社会各主体间的利益关系,改革宏观政治决策的机制,革新传统技术体系,将这一系列的变革融合到一个统一的发展观框架中,就必须进行一场综合的环境革命。
这场综合环境革命的结果,就是建设生态文明。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
近年来,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采取了很多措施改善生态环境,但逐步恶化的总体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阻碍了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良性持续发展。
因此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大计。
为此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报告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这是首次将“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全球生态问题高度负责的精神。
苏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评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9处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7个国际花园城市之一,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化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等称号。
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
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孟庆磊摘㊀要:国土空间规划本质上是一种对国土空间的治理手段,目的是建设美丽宜居家园㊂我国各级各类生态保护区域类型多,尽管进行了很大规模的保护,但生态空间仍不断遭受挤占㊂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形势严峻,同时,也存在着各类保护地空间界限不清,交叉重叠,管理效率低等问题㊂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空间;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研究一㊁生态保护红线的定义生态保护红线是指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的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㊂生态保护红线具有系统完整性㊁强制约束性㊁协同增效性㊁动态平衡性㊁操作可达性等特征㊂生态保护红线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制度创新,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安全㊂二㊁生态环境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一)划定原则1.科学性原则以构建国家生态安全格局为目标,采取定量评估与定性判断相结合的方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㊂在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开发适宜的基础上,确保生态保护红线布局合理㊁落地准确㊁边界清晰㊂2.整体性原则统筹考虑自然生态整体性和系统性,结合山脉㊁河流㊁地貌单元㊁植被等自然边界以及生态廊道的连通性,合理规划生态保护红线,应划尽划,避免发生环境破碎化,加强跨区域间生态保护红线的有序衔接㊂3.协调性原则建立协调有序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机制,强化部门联动,上线结合,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相协调,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当前监管能力相适应,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㊂(二)划定技术流程1.开展科学评估在国土空间范围内,运用适宜的科学技术方法,对生态功能重要性和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评估㊂2.校验划定范围根据科学评估的结果,将评估得到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和生态功能敏感区进行重叠合并,形成生态保护红线空间叠加图,确保划定范围涵盖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主要内容㊂3.确定红线边界将确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叠加图,进行边界处理,跨区域协调,现状与规划衔接等步骤,确定红线边界㊂4.形成划定成果在上述流程完成后,编制生态保护红线相关文本㊁图件以及技术报告,建立数据库,形成准确的划定方案㊂5.开展勘界定标根据划定方案确定的分布图,调查实际生态保护红线各类基础信息,详细勘测红线边界,选定界桩位置,完成界桩埋设,测定界桩精准坐标,建立界桩数据库,形成勘测定界图㊂三㊁划定生态环境和生态保护红线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各地已经展开对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工作㊂但由于缺少全国性法律的指导依据,各地在探索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㊂(一)简单 一刀切 的现象在划定红线时,没有统筹考虑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简单地以面积㊁海拔高度㊁行政区域㊁山系作为划定标准㊂要严格按照中办国办印发的‘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划定红线,不能越雷池半步,对于违规现象需要进行严格惩罚㊂(二)加大了综合管理难度大量的农村居民点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许多永久基本农田被扣除,一些战略性资源勘查活动没有留出明确的空间,这种划定给自然资源综合管理带来很大的影响㊂(三)技术与观念的落后在红线划定中,需要按照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开发适宜性开展生态功能的重要性评估和敏感性评估,一些评估方法和监测数据㊁遥感影像㊁地表参量等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㊂在有些地方认为画红线就是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存在较大主观成分㊂四㊁生态保护红线的管控制度(一)建立严格的管控制度,加强执法监督树立牢固的生态红线观念,全党全国一体遵行,严格按照优化开发㊁重点开发㊁限制开发㊁禁止开发的指导思想㊂严禁改变生态保护红线的用途,提高生态保护红线调整的门槛,建立常态化执法机制,定期执法,依法处罚违规违法行为,切实做到有案必查㊁违法必究㊂(二)落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体的责任将生态保护红线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政府综合决策㊂确立生态保护红线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中的优先地位,将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相关综合决策的重要依据和重要条件㊂(三)推动生态保护红线有关立法健全关于生态保护红线的法律法规体系,增强法律法规的具体实际可操作性,将中央与地方结合起来加强对生态保护红线的管理㊂除了制订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的综合性法律法规以外,还要制订单行法,二者相互结合更好地对生态保护红线进行管理㊂五㊁划定生态环境和生态保护红线的意义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按照生态系统完整性原则和主体功能区定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改善和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构建结构完整㊁功能稳定的生态安全格局,从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㊂改善环境质量的关键举措㊂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控制环境污染㊁改善环境质量和防范环境风险㊂六㊁结语人的生存发展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自然生态的破坏㊁失衡不仅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发展,而且还可能会彻底毁灭人类,所以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是遏制生态环境退化严峻趋势的迫切需要和有效手段,其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必须严格实行㊂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严格实行国家出台政策,划定红线的目的不是限制地方经济发展,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改善环境质量的关键措施,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根本㊂划定红线是基础,严守红线是关键,树立底线意识,也需要确保生态红线划得实守得住㊂参考文献:[1]刘仨.县域空间规划 三区三线 划定方法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8.[2]叶林.城市规划区绿色空间规划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6.[3]朱磊.国土空间规划下布局优化方法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9.作者简介:孟庆磊,承德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㊂63。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red line -回复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red line -回复什么是生态保护红线(Ecological Conservation Red Line)?生态保护红线是指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划定的具有重要生态价值和保护意义的区域的边界线。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和实施,旨在通过限制开发建设活动,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健康,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为什么需要生态保护红线?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所需资源的日益增多,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变得日益紧张。
过度的开发建设,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功能退化以及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增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限制和规范人类活动。
生态保护红线作为一种管理和保护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标准和方法有哪些?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需要根据具体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土壤质量、水资源状况等因素进行科学评估和分析。
一般而言,划定红线区域时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红线内的物种和生物群落应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功能和保护价值,包括珍稀濒危物种、特有物种、关键种群等。
2. 具有生态系统功能的关键区域:生态保护红线应划定涵盖关键生态功能区域,如水源涵养区、风景名胜区等。
3. 土地利用类型和变化:红线划定时还要考虑土地利用类型和变化,以避免不适当的开发建设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害。
4. 社会经济因素:除了自然因素,红线的划定还应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如人口密度、农业生产情况、经济发展需求等。
如何实施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实施生态保护红线管理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机制,确保划定的红线区域得到有效保护。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实施措施:1.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标准、管理措施和法律责任,鼓励地方政府积极参与和支持红线管理工作。
2. 强化监管和执法:建立监测系统和监测指标,定期对红线区域进行监测和评估,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苏州市生态空间保护区域名录
水源水质保 120°27'20.86" E,31°0'19.833" N。二级
护
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外外延2000米的水
域范围和二级保护区水域与相对应的本
27.53
27.53
岸背水坡堤脚外100米之间的陆域
范围
面积(平方公里)
序号
生态空间保 县(市、 主导生态 护区域名称 区) 功能
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范围
112.22 112.22 38.01 38.01
独墅湖水体范围
9.08 9.08
金鸡湖水体范围
东面以环山东路、灵天路、木渎古镇 东界为界,南面以穹灵路、环山南路、 香溪河、木渎古镇南界为界,西面以 藏北路为界,北面以天池路、环山北 路、观音山北界、华山路为界 东面以苏同黎公路、屯浦塘为界,南 面以松厍公路为界,西面以云梨路、 上元港、大庙路、未名一路为界,北 面以未名三路、洋湖西侧200米、洋湖 北侧为界
82.60 82.60
东面以甪直古镇东界、育才路为界, 南面以田渡港、吉西浜为界,西面以 马公河为界,北面以西市河北侧约200 米、东市河北侧约120米为界
东面以北门大街、虞山南路、招商西 路、未名六路、环湖南路为界,南面 以环湖南路、未名五路、未名八路为 界,西面以西三环路为界,北面以北 三环路、虞山山东北界为界
1630.61 1630.61
括光福、东山风景名胜区,米堆山、渔
洋山、清明山生态公益林,石湖风景名
胜区。吴中经济开发区及太湖新城(吴
中区)沿湖岸大堤1公里陆域范围
分为两部分:湖体和湖岸。湖体为吴
江区内太湖水体(不包括庙港饮用水
282
太湖(吴江 区)重要保护 区
吴江区
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
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生态环境与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相关概述,接着分析了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对管控措施建议进行了探讨。
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空间;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引言:土地空间规划本质上是土地空间治理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建设美好家园宜居。
不同层次的生态保护区种类繁多。
尽管我国的保护力度很大,生态空间进一步缩小,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国家和区域一级的环境安全局势严峻。
另外还存在边界模糊、管理重叠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1生态环境与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相关概述1.1划界原则1.1.1科学原理如果以建立国家生态安全模式为目标,将定量评估和定性判断相结合,划定红色的生态保护线。
根据适当的资源运输能力、环境和土地利用规划,我们应确保红色生态保护线有合理的布局、精确的着陆和明确的界限。
1.1.2整体原则考虑到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并考虑到山脉、河流、地貌单位和自然边界的种植和生态走廊的网络化应相应地规划和精心规划红线。
1.1.3协调原则建立协调有序的工作机制,以挑战红色生态保护线,加强部长级联系,在线结合,与红色基本农田保护线和城市发展界限协调,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目前的管理能力,并制定全面计划。
1.2确定流程评估科学通过适当的科技手段对地理空间、评估生态功能的重要性和对环境的敏感性,确定评价范围,并根据科学评价结果确定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生态功能区。
创建无害环境的临界点复盖,以确定红线的主要内容,确定红线的边界,并更新红线复盖。
进行边界处理、区域间协调,对现状与规划的关系等进行阐述。
建立数据库,形成预定界方案,实施校准和评估。
根据划定方案确定的分布图,研究实际生态保护红线的基本信息,测量红线批注边界,更准确地选择极限开关的位置,完成极限开关设置,测量极限开关的精确坐标,创建临界桩帽数据库,然后绘制测量符号。
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及生态补偿优先区域研究——以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区域为例
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及生态补偿优先区域研究——以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区域为例李欣欣;任茜;余向克;刘雅雅;李苗;杨莉【期刊名称】《中国水土保持》【年(卷),期】2022()4【摘要】以2021年四川省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域为研究对象,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当量因子计算方法,对评估调整后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域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综合考虑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测算四川省各个区域的生态补偿优先级,识别出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应优先进行生态补偿的区域,探讨分区域的生态补偿策略,以期为后期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生态补偿制度的制定提供参考。
研究结果表明:①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结果,四川省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47609.60亿元,其中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16637.78亿元,占全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35%;②四川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急需进行生态补偿的市州为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生态补偿优先级指数和生态补偿额度远高于其他市州,为典型的生态高输出区域,而生态补偿优先级指数和生态补偿额度较小的分别为资阳市、自贡市、内江市、遂宁市和成都市;③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作为急需生态补偿区域,若尔盖县、阿坝县、红原县和石渠县、新龙县、白玉县为需要特别重点关注的生态补偿区域。
【总页数】6页(P33-37)【作者】李欣欣;任茜;余向克;刘雅雅;李苗;杨莉【作者单位】四川省国土科学技术研究院(四川省卫星应用技术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2.2【相关文献】1.苏州市吴中区生态红线保护区域生态服务功能定量评估2.生态保护红线区跨区域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r——以北京市为例3.江苏省陆地和生态红线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4.基于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的围填海区域景观生态红线划分方法及应用研究5.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研究——以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年第10期
科技论文与案例交流摘要:生态红线是我国根据环境保护工作的现状而
在制度上的创新,是一个在环境保护方面综合、系统的管理体系,大体上由空间、面积、管理三条红线共同组成,体现出完整的生态系统,从发展格局到内部结构再到保护功能的全方位管理。
本文通过对苏州市生态红线区域的划定,进一步分析影响生态红线区域划定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苏州市;生态红线区域;影响因素《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在2011年首次提出“生态红线”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使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进程向前迈进了坚实的一大步,它是我国实现生态系统化管理的重要手段,生态红线战略的开展和应用将对我国生态安全的维护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保障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生态红线概述1.1生态红线的定义根据我国现阶段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和未来生态环境的发展趋势,生态红线可以说是为了保护国家和区域内生态环境系统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遵循必须保持生态系统完整性与相通性的原则所划定的需要进行独立特殊保护的生态区域。
生态红线由空间、面积、管理三条红线组成,可以将生态系统的各方面系统表现出来。
1.2生态红线的特征生态红线具有尺度性、长期性、客观性以及强制性等特征。
生态学对尺度的概念相当重视,同样具有生态系统各方面特征的生态红线也在尺度性方面有很明显的体现,不同尺度的生态红线之间也存在紧密的联系;生态红线划分之后,需要我国生态保护组织对其进行长期的保护,因此生态红线具有长期性的特征;生态红线的划分是根据对生态系统的客观结构和功能的充分分析以
及尊重自然的基础之上进行划分的,具有客观性的特征;生态红线一旦划分完成,就要通过严格的保护措施对其进行保护,通过法律和相关政策赋予其强制性。
2苏州市生态红线区域的划定2013年10月,苏州市对依据生态红线的划定规范,对全市范围内的生态红线区进行了系统、全面、严格、科学的划分,完成了包括103块,11大类,总面积3205.52km 2的生态红线区域划分,生态红线区域占全市总面积的37.76%,位居我国各省市的首位。
生态红线区包括风景名胜区、生态公益林、地质遗迹保护区、重要湿地、森林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清水通道维护区、湿地公园、重要渔业水域、太湖重要保护区等。
其中,有141.76km 2的一级管控区,属于禁止开发;有3063.76km 2的二级管控区,属于限制开发。
在生态红线区域保护的落实过程中,苏州市更加突出水资源,尤其是饮用水源的保护,使生态修复的保护进程不断加快,加大力度鼓励重大保护工程的进一步推进,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与生态的补偿机制。
3影响生态红线区域划定的因素3.1主体功能区划
主体功能区指的是我国国土空间资源在基础性、策略性以及制约性上的科学规划,是我国在经济不断发展条件下对空间资源的整体性安排,生态红线的划分要充分与主体功能区划进行融合与衔接,不仅需要将重点生态区域与生态红线的关系理清,还要
对在生态红线内的城市区域与农耕区域进行科学划分。
基于生态
系统要保持其系统性和连贯性的要求,城市区域与农耕区域也非常有必要进行生态红线的划分,同时,重点开发区域和优化开发区域也应该被纳入到生态红线中来。
3.2环境功能区划与生态功能区划环境功能区划和生态红线的关系密不可分,生态红线是环境功能区划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一个方面来看,在现阶段正在逐步深入的城市生态环境规划中,生态红线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
分之一。
而生态红线的划分想要实现,就要以生态功能区划为划
分基础,生态功能区划对生态环境所进行的综合评估、区域内生态环境的敏感度以及生态功能的重要性评估,都是生态红线得以科学划分的重要参考指标,也是生态红线在划分之前必须要做的基础准备工作。
3.3划分的方式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生态红线的不同尺度要求决定了在生态环境的管理上一定要进行分级管理,因为问题不可能都集中在
一个层面里,所以生态红线战略也不可能在一个尺度领域内将所有表现出来的问题全部解决,需要对不同尺度领域根据具体特征的不同来进行生态红线的划分。
在划分方式方面,要采取纵向交错结合的划分方式,生态红线的划分规范和技术标准由国家进行制定,用来划分国家层面,地方层面则要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划分,同时,在地方层面生态红线的管理方面应该做到更加严格。
4结论
生态红线是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具体表现,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市作为我国生态环境较好、生态系统较多的花园式城市,生态环境的各方面指
标也位居我国各城市的前列,应持续保持当下的生态环境,克服
各方面困难,让经济的发展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继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吕红迪,万军,王成新,于雷,姜文锦.城市生态红线体系构建及其与管理制度衔接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08(25):236-237.
[2]赵宇宁.福建构建滨海湿地生态红线制度的若干战略问题研究[D].福建:厦门大学,2014.
[3]冯宇.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红线区划定的方法研究[D].北京: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13.
作者简介
姚钰清(1986.1—),女,汉族,籍贯江苏吴江,2008年毕业于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方向为环境规划方向。
苏州市生态红线区域的划定及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姚钰清1,2李勇1
(1 苏州科技学院江苏苏州215009 2 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苏州215004)
170
苏州市生态红线区域的划定及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姚钰清, 李勇
作者单位:姚钰清(苏州科技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9; 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江苏苏州 215004), 李勇(苏州科技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9)
刊名:
资源节约与环保
英文刊名:Resources Economization & Environment Protection
年,卷(期):2014(10)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yjyyhb201410133.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