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复习上课

合集下载

《劝学》复习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劝学》复习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劝学》复习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理解《劝学》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掌握经典名句的意义和应用。

2. 通过复习,巩固学生对《劝学》中重要概念、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劝学》的核心观点和思想。

(2)熟练掌握并运用《劝学》中的经典名句。

(3)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劝学》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

(2)分析《劝学》中的论证方法和逻辑关系。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劝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选取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探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劝学》的内容。

(2)网络资源: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阅相关资料,拓宽知识面。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回顾《劝学》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重点:教师对《劝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探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复习《劝学》的重点内容,整理并记忆经典名句。

2. 选取一篇文言文,分析其论证方法和逻辑关系,锻炼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劝学》的理解程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劝学》(上课课件)

《劝学》(上课课件)

(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
(10)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宋· 陆游
荀 子
荀子(前330-前2
30),字卿名况,人们
尊称他为荀卿,战国末期
赵国人,他是战国时著名
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杰出
的教育家。是先秦时期儒
家学派最后一个代表人物。 著名的思想家韩非和政治 家李斯都出于他的门下。
引问:课文第二段用了哪几个比喻? 阐明了怎样的道理?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发生改变 提高发展
学习的 意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这一段中作者借用了五组比喻,以物喻人, 前两个比喻借用“青”和“冰”来阐明:客观 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会有所提高,有所发 展,由物及人,从而推导出一个道理:人通过 学习这样一个过程,可以提高和发展,这便是 学习的第一个意义;后三组比喻,借用“木輮 变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来阐明: 自然界的物通过一定的手段改变原来的状况, 依此类推,从而导出道理:人不正可以通过学 习来改变自己吗?此便是学习的第二个意义, 故而学习的意义是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1、人性本恶论 他认为人性本恶,但后天的环境 可以改善人的恶劣本性,要“明礼而 化之”,强调教育的作用 2、法“后王” 针对孟子效法先王的思想,荀子 提出这一思想,主张应该适应当时的 社会情况去施政。要选贤能,明赏罚, 兼“礼”“法”“术”实行统治。许 多思想为法家所汲取。 3、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的“天命论”, 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 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 定胜天”的思想。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

劝学初中教学试讲教案

劝学初中教学试讲教案

劝学初中教学试讲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材:《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劝学》的主要内容,体会其中所蕴含的哲理。

2. 培养学生热爱学习,乐于探究的精神风貌。

3. 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课文《劝学》的主要内容。

2. 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 课文哲理的深入领会。

教学准备:1. 课文《劝学》。

2. 相关背景资料。

3.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学习的重要性如何?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劝学》,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分析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如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等。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分析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小组活动(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学习主题,如“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态度”等。

2. 各组同学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身学习经验,讨论并总结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学习原则或方法。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教师点评并鼓励。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写一篇关于学习方法和态度的短文。

2. 选做课后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劝学》,使学生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劝学》复习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劝学》复习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劝学》复习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巩固《劝学》中的重点知识点,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2.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劝学》中的道理和观点,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回顾《劝学》的主要内容,梳理文章的结构和逻辑。

2. 分析《劝学》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理解其深刻的含义。

3. 通过对比分析,探讨《劝学》与其他儒家经典的联系和区别。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回顾《劝学》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本次复习的目标和意义。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劝学》,结合课本注释和课后习题,梳理重点知识点。

3.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答疑,分析《劝学》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4.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对比分析《劝学》与其他儒家经典的联系和区别。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和观点。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习题,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资源1. 课本:《劝学》及相关儒家经典文本。

2. 辅导资料:相关的学习辅导书、注释资料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和讲解教学内容。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学习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劝学》中的道理和观点。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劝学》中的重点知识点和观点,以及与其他儒家经典的联系和区别。

2. 教学难点:《劝学》中的深刻含义和哲理,以及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相关的故事或背景,引发学生对《劝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劝学》复习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劝学》复习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劝学》复习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劝学》,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课文中的重要知识点,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观点和论证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增强自我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回顾:《劝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中的哪些观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 字词解释:复习课文中出现的重要实词和虚词,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3. 句子翻译:复习课文中的一些重要句子,能够准确翻译并理解其含义。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回顾《劝学》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复习课文,整理出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

3.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解答。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的核心观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劝学》的文本材料。

2. 参考资料:与《劝学》相关的学术论文、评论等资料。

3.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步骤1. 回顾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记忆。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复习课文,整理出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

3.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解答。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5. 课堂练习: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

七、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一些与《劝学》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比较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劝学》与其他相关文献的异同,拓宽视野。

《劝学》复习课件.

《劝学》复习课件.
译文: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蟹钳,没有蛇鳝的
洞穴就无处容身(的原因),是因为心思浮躁 啊。
劝 学
积累成语
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比喻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2、锲而不舍 比喻做事持之以恒
作业:
1、背诵课文 2、练习册:字词部分
译文:即使又晒干,不再挺直的原因,是(用
火烤)使它弯曲,令它这样的。 劝 学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①故:所以 ②受绳:经墨线量过 ③则:就 ④金: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⑤就:动词,靠近、接近 ⑥砺:磨刀石 ⑦利:锋利
译文: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金属制成
的刀剑靠近(放在)磨刀石(磨过)就锋利,
劝 学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①兴:起 ②焉:前二个为兼词,意为“于此”、“于是”; 第三个为语气助词,“了” ③渊:深水 ④蛟:jiāo,一种龙 ⑤善:形容词作名词,善行。⑥而:表顺承,“就” ⑦神明:指人的高度智慧 ⑧得:获得 ⑨备:具备
译文:堆积泥土成为高山,风雨从那里兴起;积聚水流成
劝 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 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①尝:曾经 ②终日:整天 ③而:两个“而”均为表修饰的连词 ④须臾:片刻 ⑤所学:“所”字结构,学习的…… (收获) ⑥跂:踮起脚后跟 ⑦之:助词,主谓之间,取独 ⑧博:广博,宽广
译文:我曾经整天地思考,比不上片刻学习的收获;我曾
远处的人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没有增 大,但听的人听得清楚。
劝 学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①假:借助,利用 ②舆:yú,车 ③利:形容词使动,使…快 ④而:二个均为表转折连词 ⑤致:达到,到达 ⑥楫:jí,船桨,代船。 ⑦水:游水,名词作动词 ⑧绝:横渡,横穿,渡过

《劝学》复习课课件精品-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劝学》复习课课件精品-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君子博学而日参 古义:_广__泛__地__学__习__
④博学
省乎己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⑤爪牙 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_爪__子__和__牙__齿___ 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古义:_托__身__,__藏__身__
非蛇鳝之穴无可
⑥寄托
今义:①托付;②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
寄托者
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3.词类活用
吾尝( )终日而( )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 )跂(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 招,臂非加长也,而( )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 ( )也,而闻者彰( )。假( )舆( )马者, 非利足( )也,而致( )千里;假舟楫者,非能( ) 水( )也,而绝( )江河。君子生( )非异也,善 假于物( )也。
★(2018·全国卷Ⅰ)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 如果放弃这个决策而束手待毙那就是想去东市受死 就:赴、前往
★(2017·江苏卷)先生往就之,为撰《黄鹤楼铭》。 先生前往投靠他,替他写了《黄鹤楼铭》 就:接近,投靠
重点字词:假
高考链接
★(2020·新高考1卷)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
莫舍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借用
重点字词:绝
写作素材积累
积土成山,风雨兴( )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 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 )自得,圣心备焉。故不 积跬( )步( ),无以( )至千里;不积小流,无 以成江海。骐骥( )一跃,不能十步;驽马( )十驾 ( ),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 ) 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 ( )食埃土,下( )饮黄泉,用( )心一( ) 也。蟹六跪( )而二螯( ),非蛇鳝( )之穴无可 寄托者,用心躁( )也。

《劝学》我的复习课

《劝学》我的复习课

2.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2连词,表转折, “却”
3.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3连词,表并列
4.如优孟摇头而歌
4连词,表修饰
5.骊山北构而西折
5连词,顺承, “然后“
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再如廉蔺) 6连词,表假设, ”如果”
7.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7连词,表转折, “却“

代词
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作《师说》以贻之(他
輮使之然也 (它) 人非生而知之者(事理) 活用为第一人称:君将哀而生之乎(我) 指示代词,表近指:之二虫又何知(这,此)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可不译 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
A.而寒于水 而致千里
而绝江河 而青于蓝 表转折 而闻者彰 而见者远
B.顺风而呼 登高而招
吾尝跂而望矣
表修饰
吾尝终日而思矣
C.蟹六跪而二螯 表并列
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表递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E.而神明自得 表因果\表承接
F.锲而不舍
表假设
练习,指出下面“而”的意义和用法
1.吾尝终日而思矣
1连词,表修饰, “地“
退
小 结:
提高自己
学习的重要性

改变自己




学习的作用

弥补不足




积累
学习的方法、态度 坚持
专一
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学习的意义非常重要;
对待学习应该采取 的态度和方法。
第二段论述的事物及其特点

《劝学》复习教案(第一课时)

《劝学》复习教案(第一课时)

《劝学》复习教案(第一课时)班级姓名使用日期目标:1.背诵、默写全文2.积累文中已、直、彰、绝等重要词语3.准确翻译文章重难点:1.积累文中重要文言现象2.尝试运用《劝学》中的比喻手法一、实词(1)解释词语①学不可以已()②木直()中绳③金就砺()则利④锲()而舍之⑤而闻者彰()⑥假()舆马者⑦而绝()江河⑧非能水()也⑨无以至()千里⑩吾尝跂()而望矣(2)找出通假字并解释①輮以为轮()②知明而行无过()③君子生非异也()④虽有槁暴()(3)古今异义①博学古义()今义()②爪牙古义:()今义:()③用心古义:()今义:()④黄泉古义:()今义:()(4)词类活用①輮以为轮()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③其曲中规()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⑤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⑥用心一也()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⑧故木受绳则直()⑨积善成德()(5)一词多义利:①金就砺则利()②非利足也()③便利在此月,六合正相应()④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⑤非兵不利()⑥因利乘便,宰割天下()二、虚词而(1)吾尝终日而思矣() (2)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5)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三、特殊句式(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4) 輮以为轮()四、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五、作文链接《劝学》中的比喻灵巧多样,运用自如。

阐述观点、论证道理,有的从正面设喻,有的从反面设喻;有的单独设喻,有的连续设喻;有的同类并列,有的正反对照;有的只设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有的先设喻再引出要说的道理。

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生气勃勃。

学生在议论文中可尝试运用。

复习《劝学》(上课)

复习《劝学》(上课)

检查;反省 动词
7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强;清楚 形容词
8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借助,利用 动词
9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横渡 动词
10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马拉车走一天的路程 名词
11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本来 副词
12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二、勤学 3.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4.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
三、惜时 5.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注释】 ①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 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②盲臣:师旷为瞽者, 故自称盲臣。③昧行:在昏暗中行走。
为学 【清】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 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 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 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 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 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 之用,岂有常哉?
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年有所亏
——陶渊明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朱熹
师旷劝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 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①乎?”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 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 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 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公曰:“善哉!”

《劝学》复习课件

《劝学》复习课件

10连词表并列
11.掩口胡卢而笑
11连词表修饰 地
12.而母立于兹
12代词 你的
13.夜缒而出
13连词表修饰 地
14.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14连词表因果关系
巩固迁拓展移课外活学活用
2009、2010年出现的而高考内容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蛟 ji跬āo 锲 q镂iè 楫 jÍ
正字音:
骐骥kuǐ 驽 蟮 lòu 螯
qíjì shàn
注意积累多音字形近字……
同时注意字形
nú áo
退
1、故木受绳则直 日参省乎己
2、吾尝终日而思矣
君子博学而
2010江苏 全国
2010福建 2009天津
3、故不积跬步
2009 山东
4、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009 江苏
门宴观察
•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鸿门宴盼望 •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滕王阁序名望、声望
•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农历每月十五 五人墓碑记
•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 期望、希望
假: ①借;②凭借借助利用;③给予;④如果假
如;⑤jià假期休假 练习: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②借助利用 2、假令仆伏法受诛 ④如果假如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借助 4、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⑤jià假期休假
后著名的 家学儒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他
学识渊博重实践具有一定的朴素唯物主义思
想主张人性
强调后天学习的本重要性荀

子二十卷共32 篇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

劝学复习课件

劝学复习课件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渊博
4、用心一也
用心——古义:因为心思
今义:读书用功的态21度
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动词的使动,使…弯曲
3、其曲中规
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4、非能水也 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向上;下,向下。名作 状
2009、2010、2011年高考中各省市涉及的默写题:
1、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
日参省乎己,
。 (2010江苏 全国)
2、吾尝终日而思矣,
(2010福建 2009天津)
3、故不积跬步,
(2009 山东)
4、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009 江苏)
5、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2009安徽卷 全国)
6、
,风雨兴焉。(2009安徽)
7、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2010 山东)
8、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2011 山东)
5

,非能水也,
。君子生
非异也,
。 (《荀子·劝学》)
(2012全国卷)
•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___ ____,则______。(《荀子. 劝学》) (2012北京卷)
. 4、荆轲就车而去
上,登上
8
. 关于【疾】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是( A ) .
A.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屈原列传》 (病, 生病)
. B.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劝学》 (“快”, 引申为“强,猛烈”)
. C. 庞涓恐其贤于已,疾之 《孙膑》 (通“嫉”, 忌妒)

《劝学》复习课件

《劝学》复习课件
翻译下面的短文,小组讨论指出每句的得 分点。(文言知识点)
【甲】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 而动①,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 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 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牍。②
【乙】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可做黑色染料的矾石),与之俱 黑。兰槐之根为芷,其渐之滫(xiǔ,臭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 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降邪而近中正也。
(声誉、名声)
3、中
(1)瓮中之鳖 (内、里)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当中中间)、 (3)中道而废 (半、一半) (4)木直中绳 (符合、适合、
合于) (5)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命中)
4、假
(1)善假于物也 (凭借、借助) (2)乃悟前狼假寐 (假装) (3)是以时人多以书假余 (借)
5、绝 (1)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横渡) (2)群响毕绝 (终止、停止)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朴素唯物主义思 想集大成者,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同早于他的孟子成 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
《荀子》二十卷。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 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荀子》大部分是荀子所著,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 现存20卷,32篇,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治学、处世学术等。
特殊句式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③用心一也。 ④用心躁也。
①輮以(之)为轮。 ②蟹(有)六跪而二螯
判断句 省略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状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

《劝学》复习课件

《劝学》复习课件
(《长亭送别》) 愿大王少假借之(《荆轲刺秦王》)
【迁移小练】
苏武送匈奴使留汉者归国,与副将张胜及假( 非正式 的 )吏常惠等募士百余人俱行,途遇险滩,假( 凭借)舟渡, 至匈奴,方知匈奴使假( 与“真”相反 )也。州官闻知, 急令属下捕之,属下求假( 假期),州官不许,乃往。
(3)绝



甲骨文 小篆 隶书 繁体楷书 简体楷书 “绝”本来写作“絶”,是会意字。甲骨文外边是 “刀”字,里边上下都是“丝”字,合起来指用刀切
实词“就”
义项
例句
① 接近,靠近 金就砺则利
② 就任,赴任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
③ 成就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谏逐客书》)
④受,接受 臣请就汤镬(《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登上,上 荆轲遂就车而去(《荆轲刺秦王》)
【迁移小练】
晋武帝征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以赡养祖母具表 不就( 就任 )职。州官令人持刀就( 靠近 )之,迫曰:“不者, 请就( 受,接受 )汤镬。”李密不为所动。遂不就( 登 )车。
劝学(荀子)
复习
学习目标
1.回顾重点字词,积累并记牢实词“就”“假”“绝”及虚词 “之” 2.背诵课文及课下注释,翻译重点句子。 3.理解文章内容架构,活学活用

回顾文章重点字词
解释加颜色的词语
(第1段)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 ) (第2段)青,取之于蓝,而青 ①中( 合乎)
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② (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君子博学而日 古义:_广__泛__地__学__习__
④博学
参省乎己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古义:_爪__子__和__牙__齿__ ⑤爪牙 蚓无爪牙之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4..君子生非异也
1. “輮”通“煣”,用火熨木使弯曲。 2. “有”通“又”,“暴”通“曝” 3. “知”通“智” 4.“生”通“性
重点实词
• 1、劝学
• 劝勉,鼓励
• 2、学不可以已
• 停止
• 3、輮使之然也
• 用火烤使木弯曲;这样
特殊句式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状语后置 (于蓝取之,而于蓝青)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状语后置(于水寒)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
4.輮以为轮
省略句(省略介宾“之”)
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出)
省略句(省略动词“跃”:跳
6.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判断句(者、也 表判断)
• 4、金就砺则利
• 靠近;磨刀石;锋利,锐利
• 5、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更加;强,声音宏大
• 6、而绝江河
• 横渡
• 7、假舆马者
• 借助,利用
• 8、木直中绳
• 合乎
• 9、不复挺者
•直
• 1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乎己
广泛地学习;
检查;省察、反省
• 11、君子生非异也 • 12、善假于物也 • 13、驽马十驾 • 14、功在不舍 • 15、锲而舍之 • 16、金石可镂 • 17、用心躁也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 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韩愈 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秦观 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黄睎
重复是学习之母。 ——狄慈根 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C.先达德隆望尊
声望
D.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农历十五日
2.绝 A.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停止 B.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 绝境 隔绝 C.以为妙绝 极点 D.佛印绝类弥勒 非常 E.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横渡 F.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
断绝
3.强
A.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有力的弓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强健、强壮 C.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有余、略多 D.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qiǎng,勉强 E.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强盛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
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 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 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 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 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 持读书。
拾贝壳的孩子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一向反对死读 书,滥读书。
在竞争日益激烈、新信息层出不穷
的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新的学 习理念?
新的学习理念:
1、创新学习理念 2、研究性学习理念 3、探究学习理念 4、合作学习理念 5、终身学习理念 6、学习就是责任 7、学习成就未来 8、学和问,相辅而行者也。
李嘉诚是一位终身学习的楷模。小的时候,李嘉诚
想方设法博览群书,为自己的成长和事业的成功打下坚 实的基础。年轻的时候,李嘉诚努力学习粤语和英语, 为自己立足香港提供了保证。即使后来功成名就了,李 嘉诚也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现在,李嘉诚已年逾花甲, 但仍然坚持不懈地学习。他除了学习有关经济和科技方 面的知识外,还特别喜欢看名人传记,从中吸取经验和 智慧。
E.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声望、声名 F.以勇气闻于诸侯 闻名、出名 G.扫后更闻香 用鼻子嗅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动词的使动 使…弯曲) 加舆马者,非利足也 (形容词的使动 使…走的快)
形容词作名词
其曲中规 (形作名 曲度、弧度) 等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形作名 高处) 积善成德 (形作名 善行)
• 资质,禀赋 • 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 马拉车走一天的路 • 功绩,成绩;止 • 雕刻 • 雕刻 • 浮躁,不专一
首先注意课下注释中该字词的意思 然后回忆其他课文中是否出现过同样的意思 最后归纳一下他都有哪些意思
1.望
A.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远看
B.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盼望、希望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在
• 七,翻译下列句子
•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智 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用来到达千里的(办 法);不汇聚细流,(就)没有用来成为江海的 (办法)。
李嘉诚没有因为成功和年龄而放弃学习,学习成了
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人曾问李嘉诚,他靠什 么赢得成功。李嘉诚回答说,靠学习,不断地学习。李 嘉诚不仅把终身学习作为自己的信条,更是用自己一生 的行动证明了终身学习的巨大力量。
1、归纳总结本课中的“而”:
A.而寒于水 而致千里
而绝江河 而青于蓝 表转折 而闻者彰 而见者远
B.顺风而呼
吾尝跂而望矣
表修饰
吾尝终日而思矣
C.蟹六跪而二螯
表并列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表递进
E.而神明自得 表因果\表承接
F.锲而不舍
表假设
本课中出现的其它常用虚词: 2.之: A.锲而舍之:代词,代朽木。 B.筋骨之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C.青,取之于蓝 :代词,代青 D.蚓无爪牙之利 :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E.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结构助词,的 F.輮使之然也 :代词,木
•焉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 圣心备焉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惧有伏焉 •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兼词,在那里 • 兼词,在那里 • 语气助词 • 哪里 • 兼词,在那里 • 代词,它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从比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引进动作对象,
不译,或向
于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3.蚓无爪牙之力,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
•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向上吃 尘土,向下和地下水,是因为用心专一。
•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 心躁也。
• 蟹六条腿,两个蟹钳,除了蛇蟮的洞穴没有 可以安身的地方,是用心浮躁的缘故。
能记得哪些有关勤学、苦学的 名言、故事?
——洛 克 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阿卜·日·法拉兹 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光读书不思考,结果就会变成书的奴隶;光 思考不读书,结果你也是架空了知识,得不到真 的认识。所以治学问之道,既要善于读书,也要 善于思考,明辨是非,知所适从。
[治学·成才读书]
一.给加横线字注音.
1.輮以为轮 槁暴 须臾 跂而望 跬步 骐骥 驽马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舆马
輮(róu) 槁暴(gǎopù) 臾(y ú) 跂 (qì) 舆(yú) 跬 (kuǐ) 骐骥(qíjì) 驽(nú) 锲(qiè) 镂(lòu) 一曝(暴)十寒 暴露 暴晒 暴(曝)光 bào
契约
二.指出句中的通假字.
4.假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借、借用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借助、利用 C.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假装 D.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假如、如果
5.闻
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听见
B.博闻强志 见闻、见识 C.初闻涕泪满衣裳 听说 D.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使 ……上级 听见
当时社会上有些人,学了一门知识赶学另一 门知识,没一刻停息,只花时间去学别人的思想, 却没时间锻炼自己的思想。结果,知识是学了些, 智力却很少增长。
卢梭对此很看不惯,就在他著的《爱弥尔》 一书中说,这种人“就好比在海滩上拾贝壳的孩 子,起初拾了一些贝壳,可是看到其他的贝壳时, 他又想去拾,结果扔掉一些又拾到一些,乃至拾 一大堆贝壳不知道选哪一个好的时候,只好通通 扔掉,空着手回去。”
6、
,风雨兴焉。(2009安徽)
7、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010 山东)
8、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2011 山东)
文 提出论点:(第1段) 章 分析论点:为什么学( 意义作用第2、3段)
结 解决问题:如何做(学习态度 第4段) 构
论 证
比喻 形象生动
方 排比 说理透彻

气势磅礴
对比
论证 鲜明有理
2009、2010、2011年高考中各省市涉及到的默写题:
1、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
日参省乎己,
。(2010江苏 全国)
2、吾尝终日而思矣,
(2010福建 2009天津)
3、故不积跬步,
(2009 山东)
4、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009 江
(2009安徽卷 全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