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安徽高考数学试题分析及2010年复习计
2009年安徽高考数学试题分析及2010年复习计划
2009年安徽高考数学试题分析及2010年复习计划蚌埠铁路中学李大中一、2009年安徽高考数学试题分析2009年是我省实行新课程标准后的第一个高考年。
与前三年相比,数学试卷有如下特点:1:试卷稳中有变,变中求稳。
尽管是新课改的第一年,但试卷结构整体与前三年大体相同,特别是后六大题题型保持稳定,也与当年各地的模拟试题题型相似,试题由易到难,体现高考中的人文关怀精神,有利于考生稳定情绪,顺利作答,消除恐惧;但也有变化,如最明显的就是选择题、填空题数量上的变化。
这无疑增加了试卷难度。
而且文科大题不考概率,而是考统计,多少有点出乎意外,理科则增加了极坐标和参数方程的内容。
选修内容的考查,理科约占总分值的33%;文科选修约占总分值的23%,完全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
2:立足基础,考查基本技能。
试题在考察数学基础知识时既全面又突出重点,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没有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强调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处设计试题,试卷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了必要的深度。
例如:理科第2、4、5、7、9、10、12、14、15、20、21等题,文科第2、9、10、13、15、19等题均有体现。
试卷全面考查了考试说明中要求的内容,对于教材中各部分都有所涉及。
同时对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如函数、三角、不等式、直线和平面、圆锥曲线、概率统计、数列等仍然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而解答过程更是注重通性通法,没有偏题怪题。
部分试题设计了一题多解, 显示了一定的灵活性,给不同层次的考生以更多的展示思维的空间。
例如理科第16、18、20、21题和文科第16、18、19、20题。
3:强化主干,注重思想方法,文理科数学试题均覆盖了高中数学中的主要知识点,突出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力度。
选择题和填空题具有较大的覆盖面,解答题则沿袭了多年的传统做法,体现了平稳过渡的精神。
重要思想方法考察到位,如数形结合思想(理科第2、4、6、7、8、10、11、15、16、20题,文科第3、8、10、14、15、16、18、20题);分类讨论思想(理科第4、10、15、17、19、21题,文科第13、15、17、21题)函数与方程思想(理科第1、5、9、14、16、19、20题,文科第5、7、9、11、14、16、18题)等。
2009年安徽省高考数学试题(文数)
计算机组成原理复习参考Ⅰ、考试题型一、填空(10分)二、选择(20分)三、名词解释(15分)四、简答题(20分)五、计算题(10分)(1、定点乘法、除法运算。
2、浮点的加法、减法运算)六、设计题(25分)(1、存储器的扩展方法。
2、指令的流程。
)Ⅱ、各章节复习内容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述1.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l)、运算速度①CPU的主频②字长。
③指令系统的合理性(2)存取速度(3)存储容量(4)I/O的速度2.诺依曼型计算机的主要设计思想,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各组成的作用。
(1)将十进位改为二进位;(2)建立多级存储结构,由它容纳并指令程序;(3)机器要处理的程序和数据,均由二进制数码表示;(4)采用并行计算原理,即对一个数的各位同时进行处理。
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输出3.数字计算机和模拟计算机的特点。
电子计算机分为模拟式电子计算机和数字式电子计算机。
模拟式电子计算机问世较早,内部所使用的电信号模拟自然界的实际信号,因而称为模拟电信号。
模拟电子计算机处理问题的精度差;所有的处理过程均需模拟电路来实现,电路结构复杂,抗外界干扰能力极差数字式电子计算机是当今世界电子计算机行业中的主流,其内部处理的是一种称为符号信号或数字信号的电信号。
它的主要特点是“离散”,在相邻的两个符号之间不可能有第三种符号存在。
由于这种处理信号的差异,使得它的组成结构和性能优于模拟式电子计算机。
4.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逻辑等价性的概念。
总之,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实体硬件机的功能范围不断在扩大。
第一级和第二级的边界范围,要向第三级乃至更高级扩展。
这是因为容量大、价格低、体积小、可以改写的只读存储器提供了软件固化的良好物质手段。
现在已经可以把许多复杂的、常用的程序制作成所谓固件。
就它的功能来说,是软件;但从形态来说,又是硬件。
其次,目前在一片硅单晶芯片上制作复杂的逻辑电路已经是实际可行的,这就为扩大指令的功能提供了物质基础,因此本来通过软件手段来实现的某种功能,现在可以通过硬件来直接解释执行。
2009年高考数学(安徽卷)文理试卷点评
2009年高考数学(安徽卷)文理试卷点评2009年安徽文科数学卷延续了2008年数学卷的特点,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以学科主干知识为载体,在考查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注重对考生应用知识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命题突出了数学学科的特点,贴近教学实际,既注重全面,又突出重点,重视知识内在联系之余,强化对中学数学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察,对中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融入新课程的理念以及对高校选拨新生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今年的文科试卷在降低难度的同时又不降低教学要求,在保持稳定的同时又兼顾新意,在力求简洁的同时又强化应用.试卷结构稳定,考点分布合理,叙述简洁,设问平稳,既突出选拔性,又注重掌握基础知识的导向性,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标学习背景下的命题理念.与2008年比今年高考安徽文科数学卷的格局发生很大变化:选择题10个每题5分共50分;填空题5个每题5分共25分;解答题6个共75分,三种类型试题的设计更加合理,分别由易到难,形成自然梯度,入手容易,层层推进,逐步加大难度,无偏题怪题,各种不同程度的考生都能被区分出来。
一、选择题以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为立意;今年新增加了对复数运算的考察(如第1题),在方法的选取上体现客观题的特点,可以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快速解题(如第8题).二、填空题以考查计算能力为立意,同时体现创新意识的考查;算法的知识是新课标的重点知识,今年以一道背景简单的程序框架图的形式出现.三、解答题在保持考察常规考点(如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解析几何的计算、立体几何的证明和函数与导数在知识的交汇处命题)的同时,试题还加入了统计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要求画出茎叶图并统计优点比较稳定性,这种落实双基注重实用的风格充分表现出不出偏怪难的知识点,注重基本知识考察.试题的选材从考察实际生活知识出发,解题方法立足于最常规的方法,试题的情境、载体和设问都力求公平,自然和贴切,没有设置阻碍为难考生,并降低了对文科考生解题技巧的要求,更符合安徽考生的实际.这套数学试题中还设置了一两个考察能力的难题,比如第20题(Ⅱ)小题。
2009年高考试题——数学理(安徽卷)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数学(理科) 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 卷第1至第2页。
第II 卷第3至第4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I 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檫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参考公式: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 S 表示底面积,h 表示底面上的高()()()P A B P A P B +=+ 棱柱体积 V Sh=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 棱锥体积 13V Sh =第I 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i 是虚数单位,若17(,)2ia bi ab R i+=+∈-,则乘积ab 的值是 (A )-15 (B )-3 (C )3 (D )15[解析]17(17)(2)1325i i i i i +++==-+-,∴1,3,3a b ab =-==-,选B 。
(2)若集合{}21|21|3,0,3x A x x B xx ⎧+⎫=-<=<⎨⎬-⎩⎭则A ∩B 是(A ) 11232x x x ⎧⎫-<<-<<⎨⎬⎩⎭或 (B) {}23x x <<(C ) 122x x ⎧⎫-<<⎨⎬⎩⎭ (D)112x x ⎧⎫-<<-⎨⎬⎩⎭[解析]集合1{|12},{|3}2A x x B x x x =-<<=<->或,∴1{|1}2A B x x =-<<-选D(3(A )22124x y -= (B )22142x y -= (C )22146x y -= (D )221410x y -=[解析]由2e =得222222331,1,222c b b a a a =+==,选B(4)下列选项中,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的是(A )p:a c +>b+d , q:a >b 且c >d (B )p:a >1,b>1 q:()(01)xf x a b a a =->≠,且的图像不过第二象限(C )p: x=1, q:2x x=(D )p:a >1, q: ()log (01)a f x x a a =>≠,且在(0,)+∞上为增函数[解析]:由a >b 且c >d ⇒a c +>b+d ,而由a c +>b+d a >b 且c >d ,可举反例。
2009年安徽高考试卷及解答
姓名 座位号(在此卷上答题无效)绝密 ★ 启封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Ⅰ卷(选择题 共12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原子核聚变可望给人类未来提供丰富的洁净能源。
当氘等离子体被加热到适当高温时,氘核参与的几种聚变反应可能发生,放出能量。
这几种反应总的效果可以表示为241112106243.15H k He d H n MeV →+++由平衡条件可知A .k =1 d =4B .k =2 d =2C .k =1 d =6D .k =2 d =3 答案:B15.2009年2月11日,俄罗斯的“宇宙-2251”卫星和美国的“铱-33”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约 805km 处发生碰撞。
这是历史上首次发生的完整在轨卫星碰撞事件。
碰撞过程中产生的 大量碎片可能会影响太空环境。
假定有甲、乙两块碎片,绕地球运动的轨道都是圆,甲的运行速率比乙的大,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的运行周期一定比乙的长 B .甲距地面的高度一定比乙的高 C .甲的向心力一定比乙的小 D .甲的加速度一定比乙的大 答案:D16.大爆炸理论认为,我们的宇宙起源于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除开始瞬间外,在演化至今的大部分时间内,宇宙基本上是匀速膨胀的。
上世纪末,对1A 型超新星的观测显示,宇宙正在加速膨胀,面对这个出人意料的发现,宇宙学家探究其背后的原因,提出宇宙的大部分可能由暗能量组成,它们的排斥作用导致宇宙在近段天文时期内开始加速膨胀。
如果真是这样,则标志宇宙大小的宇宙半径R 和宇宙年龄的关系,大致是下面哪个图像?答案:C17.为了节省能量,某商场安装了智能化的电动扶梯。
无人乘行时,扶梯运转得很慢;有人站上扶梯时,它会先慢慢加速,再匀速运转。
一顾客乘扶梯上楼,恰好经历了这两个过程,如图所示。
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顾客始终受到三个力的作用ttttABCDB .顾客始终处于超重状态C .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左下方,再竖直向下D .顾客对扶梯作用的方向先指向右下方,再竖直向下 答案:C18.在光滑的绝缘水平面上,有一个正方形的abcd ,顶点a 、c 处分别固定一个正点电荷,电荷量相等,如图所示。
历年解析2009年安徽高考数学考前研究和命题预测
⏹掌握NE5000E/80E/40E产品的体系结构⏹掌握NE5000E/80E/40E的单板构成⏹掌握NE5000E/80E/40E换板操作⏹了解NE5000E/80E/40E升级操作2009年安徽高考数学考前研究和命题预测霍邱一中数学组余其权2009年是安徽省新课程高考的第一年,俨然要打破以往的命题格式。
到底我省的数学高考试卷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如何体现新教材、新理念、新要求,备受广大师生的关注。
由于我省命题者历来是以稳为指导思想,所以我们只要认真研读教育部考试中心编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数学科考试大纲和安徽省高考数学考试说明,研究2007年、2008年首次出现的“新课标卷”也许就能找到答案。
一、认真研读考试说明,提高备考的针对性1、增加了“能使用韦恩图(Venn)表达两个简单集合间的关系及运算”,加强了集合表述数学问题的工具性。
2、新增幂函数的概念及五种具体的“幂函数”、任意函数的零点及二分法。
函数的单调性从“了解”提升为“理解”层次,更加强调“三个二次”问题的拓展。
对分段函数明确提出了具体要求,反函数问题只涉及指数和对数函数,且是了解层次。
不要求求反函数,删区反三角。
3、文科要求掌握的求导公式、法则与理科基本相同。
理科增加了“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
文科对“求简单的复合函数(仅限于形如f(ax+b))的导数”不做要求,文、理均明确了“对多项式函数求导一般不超过三次”。
对极限与连续性不做要求。
4、增加了“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减少了绝对值不等式。
但是理科又在不等式选讲中补回了绝对值不等式。
5、立体几何新增了三视图、台体、旋转体,减少了多面体、正多面体欧拉定理的有关内容。
文科不学空间向量,不再要求三种空间角,转向求长度、面积、体积。
文、理科的考查要求拉开了距离,文科整体难度降低不少。
对三垂线定理也不做要求,后面的理科选修对此还有要求,文科不再涉及三垂线定理了。
_稳中求新_的新高考_2009年安徽省高考数学试题分析
今年是安徽省新课改的第一年,又是自主命题,备受关注。
高考落下帷幕,从社会各界的反映来看,不负众望,保持了三年来安徽高考的命题特点和风格,又凸显了新课改精神,做到了稳中求变,稳中求新,平稳过渡可以说是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1、总体评价今年数学卷的命题仍遵循教育部颁发的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2009年版)的精神,同时考虑有利于我省高中新课程改革。
既重视考查考生对中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注意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按照“考查基础的同时,注意考查能力”的原则,将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考查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
1.1稳中求变,承前启后,实现平稳过渡题目紧扣考纲,考试的目的明确,题目入手低,由易到难,形成梯度,立足基础。
考查的内容都是中学数学的基本知识。
很多知识点的呈现都是我们平时的练习方式,或者是能够接受的方式,比较直接,不含糊,不隐讳。
注意基础知识的同时,渗透灵活的思想方法和清晰的思维方法,凸显能力,彰显新理念。
平稳过渡还表现在安徽卷的新课改高考和其他新课改省份相比,对新增内容考查少。
理科只考了极坐标参数方程、框图,文科只考了复数、古典概率、框图、茎叶图,难度也低,都是课标的基本要求。
1.2区分度高,利于人才选拔《考试说明》明确指出新课程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这方面做得比较好。
试卷起手低,逐步加难,中等难度的题目偏多,无偏题、怪题。
文科的(16)题作为第一道解答题难度不大,但要求对课本知识能灵活运用,有层次,更难住了一部分考生。
文科的(20)、(21)题全省的平均分只有1.5-2分,这就给程度好的考生留下了空间,有较好的区分度。
另外一题多解、一题多点的题目在文理科试卷中多次呈现,一题多点,错一点就全错,概念判断型的多项选择也是这样,拉开层次。
在一题多解,灵活选择优化运算的方法,从空间赢得了时间,还有提供了不同的解题途径,体现思维的发散性,为不同层次的考生提供展示水平的广阔空间。
2009—历年安徽高考数学理试卷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数学(理)试题第I 卷 (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i 是虚数单位,若17(,)2ia bi ab R i+=+∈-,则乘积ab 的值是(B ) (A )-15 (B )-3 (C )3 (D )15 (2)若集合{}21|21|3,0,3x A x x B xx ⎧+⎫=-<=<⎨⎬-⎩⎭则A ∩B 是(D ) (A ) 11232x x x ⎧⎫-<<-<<⎨⎬⎩⎭或 (B) {}23x x <<(C) 122x x ⎧⎫-<<⎨⎬⎩⎭(D)112x x ⎧⎫-<<-⎨⎬⎩⎭(3(B )(A )22124x y -= (B )22142x y -= (C )22146x y -= (D )221410x y -=(4)下列选项中,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的是(A )(A )p:a c +>b+d , q:a >b 且c >d(B )p:a >1,b>1, q:()(10)xf x a b a =-≠>的图像不过第二象限 (C )p: x=1, q:2x x =(D )p:a >1, q: ()log (10)a f x x a =≠>在(0,)+∞上为增函数 (5)已知{}n a 为等差数列,1a +3a +5a =105,246a a a ++=99.以n S 表示{}n a 的前n 项和,则使得n S 达到最大值的n 是(B )(A )21 (B )20 (C )19 (D ) 18 (6)设a <b,函数2()()y x a x b =--的图像可能是(C )(7)若不等式组03434x x y x y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被直线43y kx =+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k 的值是(A ) (A )73 (B ) 37 (C )43 (D ) 34(8)已知函数()3sin cos (0)f x x x ωωω=+>,()y f x =的图像与直线2y =的两个相邻交点的距离等于π,则()f x 的单调区间是(C )(A )5[,],1212k k k Z ππππ-+∈ (B )511[,],1212k k k Z ππππ++∈(C )[,],36k k k Z ππππ-+∈ (D )2[,],63k k k Z ππππ++∈(9)已知函数()f x 在R 上满足2()2(2)88f x f x x x =--+-,则曲线()y f x =在点(1,(1))f 处的切线方程是(A )(A )21y x =- (B )y x = (C )32y x =- (D )23y x =-+(10)考察正方体6个面的中心,甲从这6个点中任意选两个点连成直线,乙也从这6个点中任意选两个点连成直线,则所得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但不重合的概率等于(D ) (A )175 (B ) 275 (C )375 (D )475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2009年安徽省高考数学试卷特点以及2010年高考复习对策
y (C) 3x 2 (D) y 2 x 3
⑤特殊方法
表现在不等式证明中的放缩法(文科19数学 题),理科的数学归纳法(理科21)。
(3)注重基础知识以及知识交汇点
一个考题不会是一个知识点,通常会是两个 或者三个知识点,而明显的是,2009年试 卷不在计算上纠缠不清。基础知识和知识 的交汇是重要的出题点。 例如,理科的第(2)(4)(5)(7)(9) (10)(12)(14)(15)(20) (21)等题,文科的第(2)(9)(10) (13)(15)(19)等题都是在知识网络 交汇点处设计的试题。
C (cos , sin )
O
A(1,0)
x
解法三: 如图,A,B,C坐标不难写出,代入 OC xOA 得到 (cos , sin ) x(1,0) y (cos120 , sin 120 )
yOB
x ....... y .......
(4)能力立意
C:\Documents and Settings\mdw01\My Documents\2009年高考数学考点分析 表.doc
区分重点内容和新加内容 重点内容:即集合、函数、三角函数和三角 形、向量、数列、不等式、立体 几何、平面解析几何、导数、逻辑 用语、充要条件、概率统计这几个 内容分值变 化不 大。 新加内容:极坐标参数方程、不等式选修、定 积分。 这样区分,仅仅是为了复习的方便。
它们的夹角是
120 。如图所示,点C在以O为圆心
的圆弧AB上变动,若 OC xOA yOB, 其中
x, y R ,则 x y 的最大值是
解法一:设
AOC ,则有
OC OA xOA OA yOB OA, OC OB xOA OB yOB OB ,
08、09、10、11安徽卷及均分、难度
实用文档近四年我省高考数学文、理科试题均分与难度2008年安徽省高考数学文、理科试题均分与难度2009年安徽省高考数学文、理科试题均分与难度2010年安徽省高考数学文、理科试题均分与难度2011年安徽省高考数学文、理科试题均分与难度理科解答题:41.7,难度:0.471文科解答题:34.75,难度:0.3475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数 学(理科)第I 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i 是虚数单位,=+ii 33 (A )12341- (B )i 12341- (C )i 6321+ (D )i 6321- (2)若集合}21log |{21≥=x x A ,则=A C R(A )⎪⎪⎭⎫⎝⎛+∞⋃-∞,22]0,( (B )⎪⎪⎭⎫⎝⎛+∞,22 (C )⎪⎪⎭⎫⎢⎣⎡+∞⋃-∞,22]0,((D )⎪⎪⎭⎫⎢⎣⎡+∞,22(3)设向量)21,21(),0,1(==b a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 )||||b a = (B )22=⋅b a (C )b b a 与-垂直 (D )b a //(4)若)(x f 是R 上周期为5的奇函数,且满足,2)2(,1)1(==f f 则)4()3(f f -=(A )-1(B )1(C )-2 (D )2(5)双曲线方程为1222=-y x ,则它的右焦点坐标为(A ))0,22((B ))0,25((C ))0,26((D ))0,3((6)设0>abc ,二次函数c bx ax x f ++=2)(的图象可能是(7)设曲线C 的参数方程为⎩⎨⎧+-=+=θθsin 31cos 32y x (θ为参数),直线l 的方程为023=+-y x ,则曲线C 到直线l 的距离为10107的点的个数为 (A )1 (B )2 (C )3 (D )4(8)一个几何全体的三视图如图,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 )280 (B )292(C )360 (D )372(9)动点),(y x A 在圆122=+y x 上绕坐标原点沿逆时针方向匀速旋转,12秒旋转一周.已知定时t=0时,点A 的坐标是)23,21(,则当120≤≤t 时,动点A 的纵坐标y 关于t (单位:秒)的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A )[0,1] (B )[1,7] (C )[7,12](D )[0,1]和[7,12]、(10)设}{n a 是任意等比数列,它的前n 项和,前2n 项和与前3n 项和分别为X ,Y ,Z ,则下列等式中恒成立的是 (A )Y Z X 2=+ (B ))()(X Z Z X Y Y -=-(C )XZ Y =2(D ))()(X Z X X Y Y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1)命题“对任何3|4||2|,>-+-∈x x R x ”的否定是 .(12)6⎪⎪⎭⎫ ⎝⎛-x y y x 的展开式中,3x 的系数等于 . (13)设y x ,满足约束条件⎪⎩⎪⎨⎧≥≥≤--≥+-,0,0,048,022y x y x y x 若目标函数)0,0(>>+=b a y abx z 的最大值为8,则b a +的最小值为 .(14)如图所示,程序框图(算法流程图)的输出值=x .(15)甲罐中有5个红球,2个白球和3个黑球,乙罐中有4个红球,3个白球和3个黑球,先从甲罐中随机取出一球放入乙罐,分别以A 1,A 2和A 3表示由甲罐取出的球是红球,白球和黑球的事件;再从乙罐中随机取出一球,以B 表示由乙罐取出的球是红球的事件,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 ①52)(1=B P ; ②115)|(1=A B P ;③事件B 与事件A 1相互独立;④A 1,A 2,A 3是两两互斥的事件;⑤)(B P 的值不能确定,因为它与A 1,A 2,A 3中究竟哪一个发生有关.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本小题满分12分)设ABC ∆是锐角三角形,c b a ,,分别是内角A ,B ,C 所对边长,并且.sin )3sin()3sin(sin 22B B B A +-+=ππ(Ⅰ)求角A 的值;(Ⅱ)若12,AB AC a ⋅==c b ,(其中c b <).(17)(本小题满分12分)设a 为实数,函数.,22)(R x a x e x f x∈+-= (I )求)(x f 的单调区间与极值;(II )求证:当012ln >->x a 且时,22 1.x e x ax >-+(18)(本小题满分13分)如图,在多面体ABCDEF 中,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EF//AB ,EF ⊥FB ,AB=2EF ,,90︒=∠BFC BF=FC ,H 为BC 的中点.(I )求证:FH//平面EDB ; (II )求证:AC ⊥平面EDB ;(III )求二面角B —DE —C 的大小.(19)(本小题满分13分)已知椭圆E 经过点A (2,3),对称轴为坐标轴,焦点F 1,F 2在x 轴上,离心率.21=e (I )求椭圆E 的方程;(II )求21AF F ∠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l 的方程;A BCDEFH(III )在椭圆E 上是否存在关于直线l 对称的相异两点?若存在,请找出;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0)(本小题满分12分)设数列,,,21 a a ,n a 中的每一项都不为0. 证明:}{n a 为等差数列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对任何N n ∈,都有.1111113221++=+++n n n a a na a a a a a(21)(本小题满分13分)品酒师需要定期接受酒味鉴别功能测试,一种通常采用的测试方法如下:拿出n 瓶外观相同但品质不同的酒让其品尝,要求其按品质优劣为它们排序,经过一段时间,等其记忆淡忘之后,再让其品尝这n 瓶酒,并重新按品质优劣为它们排序,这称为一轮测试.根据一轮测试中的两次排序的偏离程度的高低为其评分.现设n=4,分别以4321,,,a a a a 表示第一次排序时被排为1,2,3,4的四种酒在第二次排序时的序号,并令.|4||3||2||1|4321a a a a X -+-+-+-=则X 是对两次排序的偏离程度的一种描述. (I )写出X 的可能值集合;(II )假设4321,,,a a a a 等可能地为1,2,3,4的各种排列,求X 的分布列; (III )某品酒师在相继进行的三轮测试中,都有2≤X ,(i )试按(II )中的结果,计算出现这种现象的概率(假定各轮测试相互独立); (ii )你认为该品酒师的酒味鉴别功能如何?说明理由.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数 学(文科)第I 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若A={}|10x x +>,B={}|30x x -<,则AB =(A)(-1,+∞) (B)(-∞,3) (C)(-1,3) (D)(1,3)(2)已知21i =-,则i(1)=i i (C)i (D)i (3)设向量(1,0)a =,11(,)22b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a b = (B)22a b =(C)//a b (D)a b -与b 垂直(4)过点(1,0)且与直线x-2y-2=0平行的直线方程是(A )x-2y-1=0 (B)x-2y+1=0 (C)2x+y-2=0 (D )x+2y-1=0(5)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n S n =,则8a 的值为(A ) 15 (B) 16 (C) 49 (D )64 (6)设0abc >,二次函数2()f x ax bx c =++的图像可能是(7)设232555322555a b c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是(A )a >c >b (B )a >b >c (C )c >a >b (D )b >c >a(8)设x,y 满足约束条件260,260,0,x y x y y +-≥⎧⎪+-≤⎨⎪≥⎩则目标函数z=x+y 的最大值是(A )3 (B ) 4 (C ) 6 (D )8(9)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A )372 (B )360 (C )292 (D )280(10)甲从正方形四个顶点中任意选择两个顶点连成直线,乙从该正方形四个顶点中任意选择两个顶点连成直线,则所得的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概率是(A )318 (B )418 (C )518 (D )618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11)命题“存在x R ∈,使得2250x x ++=”的否定是 (12)抛物线28y x =的焦点坐标是(13)如图所示,程序框图(算法流程图)的输出值x= (14)某地有居民100 000户,其中普通家庭99 000户,高收入家庭1 000户.从普通家庭中以简单随机抽样方式抽取990户,从高收入家庭中以简单随机抽样方式抽取l00户进行调查,发现共有120户家庭拥有3套或3套以上住房,其中普通家庭50户,高收人家庭70户.依据这些数据并结合所掌握的统计知识,你认为该地拥有3套或3套以上住房的家庭所占比例的合理估计是 (15)若0,0,2a b a b >>+=,则下列不等式对一切满足条件的,a b恒成立的是 (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编号).①1ab ≤; ; ③ 222a b +≥;④333a b +≥; ⑤112a b+≥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本小题满分12分) ABC ∆的面积是30,内角,,A B C 所对边长分别为,,a b c ,12cos 13A =。
2009年高考安徽卷数学试题分1
2009年高考安徽卷数学试题分析凤台一中刘士安今年高考已经结束,由于今年高考是安徽新课程标准高考第一年,备受社会关注,2009年安徽省高考数学试题包括文理试卷各一份。
两份试卷均以新课程标准和2009年安徽省考试说明为依据。
试卷针对我省各地使用不同版本教材的实际情况,结合中学数学在思想方法和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和2009年安徽考试说明的精神。
试题立意朴实又不失新颖,选材寓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很好的考查了考生继续学习所必须的数学素养和潜能,着重考查考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宽角度、多视点、有层次地考查了数学理性思维。
试卷结构稳定,知识覆盖面广,重点突出,稳中有新,稳中有变。
尤其是对新课程中新增知识和传统内容有机结合,考查也更加科学和深化。
试卷难易比例恰当,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及有效的区分度。
有利于高校人才的选拔,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有助于“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达到了考能力、考基础、考素质、考潜能的考试目的。
一、试卷的几大特色1、题型发生变化,试题难度适中,试卷难度保持稳定。
今年高考安徽文理卷共21题,总题量比去年少了一题,其中选择题由去年的12题60分变为10题50分,题量少了2题,分值少了10分。
填空题由去年的4题16分变为5题25分,题量多了1题,分值多了9分。
解答题6题还是6题,分值由去年的74分变为75分,分值多了1分。
虽然总题量少了1题,学生可以多出一点时间思考问题,解答题还是6题,试题难度也没有加大,但10分选择题变为9分填空题,对学生而言,试卷难度陡然加大。
2、注重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今年的安徽高考数学试题在考察数学基础知识时既全面又突出重点,对于支撑数学知识体系的重点知识,试卷考查时保持了较高的比例,构成了数学试卷的主体。
试卷注重了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没有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试卷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设计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处设计试题,试卷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了必要的深度。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理(安徽卷,解析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理(安徽卷,解析版)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 卷第1至第2页。
第II 卷第3至第4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I 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檫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II 卷时,必须使用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标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参考公式: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 S 表示底面积,h 表示底面上的高()()()P A B P A P B +=+ 棱柱体积V Sh =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 棱锥体积13V Sh =()()()P A B P A P B •=•第I 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i 是虚数单位,若17(,)2ia bi ab R i+=+∈-,则乘积ab 的值是 (A )-15 (B )-3 (C )3 (D )15[解析]17(17)(2)1325i i i i i +++==-+-,∴1,3,3a b ab =-==-,选B 。
(2)若集合{}21|21|3,0,3x A x x B xx ⎧+⎫=-<=<⎨⎬-⎩⎭则A ∩B 是 (A ) 11232x x x ⎧⎫-<<-<<⎨⎬⎩⎭或(B){}23x x <<(C ) 122x x ⎧⎫-<<⎨⎬⎩⎭ (D) 112x x ⎧⎫-<<-⎨⎬⎩⎭[解析]集合1{|12},{|3}2A x x B x x x =-<<=<->或,∴1{|1}2A B x x =-<<-选D(3A )22124x y -= (B )22142x y -= (C )22146x y -=(D )221410xy -=[解析]由e =得222222331,1,222c b b a a a =+==,选B (4)下列选项中,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的是(A )p:a c +>b+d , q:a >b 且c >d (B )p:a >1,b>1 q:()(01)xf x a b a a =->≠,且的图像不过第二象限(C )p: x=1,q:2x x =(D )p:a >1, q: ()log (01)a f x x a a =>≠,且在(0,)+∞上为增函数[解析]:由a >b 且c >d ⇒a c +>b+d ,而由a c +>b+d a >b 且c >d ,可举反例。
2009年高考安徽数学(理科)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数学(理科)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1至第2页,第II 卷第3至第4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II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答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参考公式:如果事件A、B互斥,那么 S表示底面积,h表示底面上的高P(A+B)= P(A)+ P(B)棱柱体积 V=Sh如果事件A、B相互独立,那么棱锥体积1V=S h3P(A·B)= P(A)·P(B)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i是虚数单位,若1+7i2-ia bi=+(a、b∈R),则乘积ab的值是(A)-15 (B)-3 (C)3 (D)15(2)若集合A={x|︱2x-1︱<3},B={x|2x+13-x<0},则A∩B是(A ){x |-1<x <1-2或2<x <3} (B ){x |2<x <3}(C ){x |1-2<x <2} (D ){x |-1<x <1-2}(3)下列曲线中离心率为26的是(A )14222=-yx(B )12422=-yx(C )16422=-yx(D )110422=-yx(4)下列选项中,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的是 (A )d b c a p +>+:, d c b a q >>且:(B )11:>>b a p ,, :q )1,0()(≠>-=a a b a x f x 且的图像不过第二象限 (C )1:=x p , x x q =2:(D )1:>a p , )1,0(l o g )(:≠>=a a x x f q a 且在),0(+∞上为增函数 (5)已知{}n a 为等差数列,105531=++a a a ,99642=++a a a 。
2009年高考安徽文科数学试题及解析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数学文科一: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i 是虚数单位,(1)i i +等于(A )1i + (B )1i -- (C )1i - (D )1i -+ (2)若集合A={x ∣(2x+1)(x-3)<0},{5,B x N x +=∈≤则A ∩B 是 (A ) {1,2,3,} (B) {1,2, } (C) {4,5} (D) {1,2,3,4,5}(3)不等式组03434x x y x y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等于(A ).32 (B ). 23 (C ). 43 (D ). 34(4) “a c +>b+d ”是“a >b 且c >d ”的(A )必要不充分条件 (B )充分不必要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5)已知{}n a 为等差数列,1a +3a +5a =105,246a a a ++=99,则20a 等于 (A )-1 (B ) 1 (C ) 3 (D 7 (6的是 (A ).22124x y -= (B ). 22142x y -= (C ). 22146x y -= (D ). 221410x y -= (7)直线l 过点(-1,2)且与直线2x -3y +4=0垂直,则l 的方程是(A )3x +2y -1=0 (B )3x +2y +7=0 (C )2x -3y +5=0 (D ) 2x -3y +8=0 (8)a <b,函数2()()y x a x b =--的图象可能是(9).设函数32sin ()tan 32f x x x θθθ=++,其中θ∈50,12π⎡⎤⎢⎥⎣⎦,则导数/(1)f 的取值范围是(A ).[],2- (B ). (C)⎤⎦ (D 2⎤⎦(10)考察正方体6个面的中心,从中任意选3个点连成三角形,再把剩下的3个点也连成三角形,则所得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概率等于 (A ).1 (B ).12 (C )13(D )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2009年安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数学(理科)第I 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i 是虚数单位,若1+7i2-ia bi =+(a 、b ∈R ),则乘积ab 的值是 (A )-15 (B )-3 (C )3 (D )15 (2)若集合A={x |︱2x-1︱<3},B={x |2x+13-x<0},则A ∩B 是 (A ){x |-1<x <1-2或2<x <3} (B ){x |2<x <3} (C ){x |1-2<x <2} (D ){x |-1<x <1-2}(3)下列曲线中离心率为26的是 (A )14222=-y x (B )12422=-y x (C )16422=-y x (D )110422=-y x (4)下列选项中,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的是 (A )d b c a p +>+:, d c b a q >>且:(B )11:>>b a p ,, :q )1,0()(≠>-=a a b a x f x且的图像不过第二象限 (C )1:=x p , x x q =2:(D )1:>a p , )1,0(log )(:≠>=a a x x f q a 且在),0(+∞上为增函数 (5)已知{}n a 为等差数列,105531=++a a a ,99642=++a a a 。
以n S 表示{}n a 的前n 项和,则使得n S 达到最大值的n 是(A )21 (B )20 (C )19 (D )18 (6)设b a <,函数)()(2b x a x y --=的图像可能是0≥x(7)若不等式组 43≥+y x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被直线34+=kx y 分为面积相等的两43≤+y x 部分,则k 的值是 (A )37 (B )73 (C )34 (D )43 (8)已知函数)0(cos sin 3)(>+=ωωωx x x f ,)(x f y =的图像与直线2=y 的两个相邻交点的距离等于π,则)(x f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A )Z k k k ∈⎥⎦⎤⎢⎣⎡+-,,12512ππππ (B )Z k k k ∈⎥⎦⎤⎢⎣⎡++,,1211125ππππ (C )Z ∈⎥⎦⎤⎢⎣⎡+-k ,6k 3k ππππ, (D )Z k 326k ∈⎥⎦⎤⎢⎣⎡++,,ππππk (9)已知函数)(x f 在R 上满足88)2(2)(2-+--=x x x f x f ,则曲线)(x f y =在点))1(,1(f 处的切线方程是(A )12-=x y (B )x y = (C )23-=x y (D )32+-=x y (10)考察正方体6个面的中心,甲从这6个点中任意选两个点连成直线,乙也从这6个点种任意选两个点连成直线,则所得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但不重合的概率等于 (A )751 (B )752 (C )753 (D )754(在此卷上答题无效)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数 学(理科)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0分)考生注意事项: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1)若随机变量X~N (μ,σ2),则P (X ≤μ)= . (12)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并在两种坐标系中取相同的长度单位,已知直线的 极坐标方程为)(4R ∈=ρπθ,它与曲线αcos 21+=x(α为参数)相交于两点A 和B ,则 αsin 22+=y|AB|= .(13)程序框图(即算法流程图)如图所示,其输出结果是 .(14)给定两个长度为1的平面向量OA 和OB ,它们的夹角为120°.如图所示,点C 在以O 为圆心的圆弧AB 上变动.若OB y OA x OC +=,其中R y x ∈,,则x+y 的最大值是 .(15)对于四面体ABCD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编号). ①相对棱AB 与CD 所在的直线异面;②由顶点A 作四面体的高,其垂足是△BCD 三条高线的交点;③若分别作△ABC 和△ABD 的边AB 上的高,则这两条高所在的直线异面;④分别作三组相对棱中点的连线,所得的三条线段相交于一点; ⑤最长棱必有某个端点,由它引出的另两条棱的长度之和大于最长棱.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
2009年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安徽卷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数学(文科)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2页。
第II卷3至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题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II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给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 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参考公式:如果事件互斥,那么 S表示底面积,h表示底面上的高棱柱体积 V=Sh棱锥体积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i是虚数单位,i(1+i)等于A.1+i B. -1-i C.1-i D. -1+i2. 若集合{|(21)(3)0},||,|5|A X X X B X N X =+-<=∈≤,则A B 是A .{1,2,3} B. {1,2}C. {4,5}D. {1,2,3,4,5}3.不等式组03434x x y x y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等于A.32B.23C.43D.344.“”是“且”的A. 必要不充分条件B. 充分不必要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5.已知为等差数列,,则等于A. -1B. 1C. 3D.76.下列曲线中离心率为的是A. B. C. D.7. 直线过点(-1,2)且与直线垂直,则的方程是 A . B.C.D.8.设,函数的图像可能是9.设函数,其中,则导数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10.考察正方体6个面的中心,从中任意选3个点连成三角形,再把剩下的3个点也连成三角形,则所得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概率等于A.1B.C.D. 0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数学(文科)第II卷(非选择题共100分)考生注意事项: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2009年高考数学试卷(安徽文科)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 卷1至2页。
第II 卷3至4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注意事项: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2.答第I 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檫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第II 卷时,必须用直径0.5毫米黑色黑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
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在用0.5毫米的黑色墨色签字笔清楚,必须在标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卡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参考公式:如果事件A.B 互斥,那么 S 表示底面积A 表示底面的高P(A+B)=P(A)+P (B) 棱柱体积 V S h =)棱维体积 13V S h = 一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i 是虚数单位,i (1+i )等于(A )1+I (B )-1-i (C )1-i (D )-1+i(2)若集合A={X ∣(2x+1)(x-3)<0},{,5,B x N x =∈≤则A ∩B 是(A ) {1,2,3,} (B) {1,2, }(C) {4,5} (D) {1,2,3,4,5}(3)不等式组03434x x y x y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等于(A ).32 (B ). 23 (C ). 43 (D ). 34(4) “a c +>b+d ”是“a >b 且c >d ”的 (A )必要不充分条件 (B )充分不必要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5)已知n a 为等差数列,1a +3a +5a =105,246a a a ++=99,则20a 等于(A ).-1 (B ).1 (C ).3 (D ). 7(6的是(A ).22124x y -= (B ). 22142x y -= (C ). 22146x y -= (D ). 221410x y -= (7)直线l 过点(-1,2)且与直线2x-3y+4=0垂线,则l 的方程是(A ).3x+2y-1=0 (B )3x+2y+7=0 (C )2x-3y+5=0 (D ). 2x-3y+8=0(8)a <b,函数2()()y x a x b =--的图象可能是(9).设函数32sin ()tan 32f x x x θθθ++,其中θ∈50,12π⎡⎤⎢⎥⎣⎦,则倒数(1)f 的取值范围攻是(A ).[],2- (B ). (C )2⎤⎦ (D )2⎤⎦ (10)考察正方体6个面的中心,从中任意选3个点连成三角形,再把剩下的3个点也连成三角形,则所得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概率等于(A ).1 (B ). 12 (C )13(D ).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安徽省高考数学试卷文科答案与解析
2009年安徽省高考数学试卷(文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50分)1.(5分)(2009•安徽)i是虚数单位,i(1+i)等于()A.1+i B.﹣1﹣i C.1﹣i D.﹣1+i【考点】虚数单位i及其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两个复数相乘,类似于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乘法法则,用i去乘以1+i的每一项,得到积,把虚数单位的乘法再算出结果.【解答】解:i(1+i)=i+i2=﹣1+i.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复数的乘法运算,考查复数的乘方运算,是一个基础题,复数的这种问题通常出现在大型考试的前几个选择和填空中.2.(5分)(2009•安徽)若集合A={x|(2x+1)(x﹣3)<0},B={x∈N|x≤5},则A∩B是()A.{1,2,3} B.{0,1,2} C.{4,5} D.{1,2,3,4,5}【考点】交集及其运算.【专题】计算题.【分析】分别求出集合A中不等式的解集和集合B中解集的自然数解得到两个集合,求出交集即可.【解答】解:集合A中的不等式(2x+1)(x﹣3)<0可化为或解得﹣<x<3,所以集合A=(﹣,3);集合B中的不等式x≤5的自然数解有:0,1,2,3,4,5,所以集合B={0,1,2,3,4,5}.所以A∩B={0,1,2}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集合交集的运算,是一道基础题.3.(5分)(2009•安徽)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等于()A.B.C.D.【考点】简单线性规划的应用.【专题】计算题;数形结合.【分析】先根据约束条件画出可行域,求三角形的顶点坐标,从而求出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即可.【解答】解: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由得交点A的坐标为(1,1).又B、C两点的坐标为(0,4),(0,).故S△ABC=(4﹣)×1=.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简单的线性规划,以及利用几何意义求平面区域的面积,属于基础题.4.(5分)(2009•安徽)“a+c>b+d”是“a>b且c>d”的()A.必要不充分条件B.充分不必要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考点】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分析】由不等式的基本性持得a>b且c>d时必有a+c>b+d.若a+c>b+d时,则可能有a>d且c>b【解答】解:∵a>b且c>d∴a+c>b+d.若a+c>b+d时,则可能有a>d且c>b,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解答.5.(5分)(2009•安徽)已知{a n}为等差数列,a1+a3+a5=105,a2+a4+a6=99,则a20等于()A.﹣1 B.1 C.3 D.7【考点】等差数列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和等差中项的性质可分别求得a3和a4的值,进而求得数列的公差,最后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得答案.【解答】解:由已知得a1+a3+a5=3a3=105,a2+a4+a6=3a4=99,∴a3=35,a4=33,∴d=a4﹣a3=﹣2.∴a20=a3+17d=35+(﹣2)×17=1.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差数列的性质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利用等差数列中等差中项的性质求得a3和a4.6.(5分)(2009•安徽)下列曲线中离心率为的是()A.B.C.D.【考点】双曲线的简单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通过验证法可得双曲线的方程为时,.【解答】解:选项A中a=,b=2,c==,e=排除.选项B中a=2,c=,则e=符合题意选项C中a=2,c=,则e=不符合题意选项D中a=2,c=则e=,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双曲线的简单性质.考查了双曲线方程中利用,a,b和c的关系求离心率问题.7.(5分)(2009•安徽)直线l过点(﹣1,2)且与直线2x﹣3y+9=0垂直,则l的方程是()A.3x+2y﹣1=0 B.3x+2y+7=0 C.2x﹣3y+5=0 D.2x﹣3y+8=0【考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专题】计算题.【分析】因为直线l与已知直线垂直,根据两直线垂直时斜率的乘积为﹣1,由已知直线的斜率求出直线l的斜率,然后根据(﹣1,2)和求出的斜率写出直线l的方程即可.【解答】解:因为直线2x﹣3y+9=0的斜率为,所以直线l的斜率为﹣,则直线l的方程为:y﹣2=﹣(x+1),化简得3x+2y﹣1=0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掌握两直线垂直时斜率的关系,会根据一点和斜率写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一道基础题.8.(5分)(2009•安徽)设a<b,函数y=(x﹣a)2(x﹣b)的图象可能是()A.B.C.D.【考点】函数的图象.【专题】压轴题;数形结合.【分析】根据解析式判断y的取值范围,再结合四个选项中的图象位置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解答】解:由题,=(x﹣a)2的值大于等于0,故当x>b时,y>0,x<b时,y≤0.对照四个选项,C选项中的图符合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高次函数的图象问题,利用特殊情况x>b,x<b时y的符号变化确定比较简单.9.(5分)(2009•安徽)设函数f(x)=x3+x2+tanθ,其中θ∈[0,],则导数f′(1)的取值范围是()A.[﹣2,2]B.[,]C.[,2]D.[,2]【考点】导数的运算.【专题】压轴题.【分析】利用基本求导公式先求出f′(x),然后令x=1,求出f′(1)的表达式,从而转化为三角函数求值域问题,求解即可.【解答】解:∵f′(x)=sinθ•x2+cosθ•x,∴f′(1)=sinθ+cosθ=2sin(θ+).∵θ∈[0,],∴θ+∈[,].∴sin(θ+)∈[,1].∴2sin(θ+)∈[,2].故选D.【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导数的运算和三角函数求值域问题,熟记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0.(5分)(2009•安徽)考察正方体6个面的中心,从中任意选3个点连成三角形,再把剩下的3个点也连成三角形,则所得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概率等于()A.1 B.C.D.0【考点】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专题】计算题;压轴题;数形结合.【分析】由题意利用正方体画出三角形并判断出形状和两个三角形的关系,得出所求的事件为必然事件,故求出它的概率.【解答】解:正方体六个面的中心任取三个只能组成两种三角形,一种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甲.另一种是正三角形如图乙.若任取三个点构成的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剩下的三个点也一定构成等腰直角三角形,若任取三个点构成的是正三角形,剩下的三点也一定构成正三角形.这是一个必然事件,因此概率为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正方体定义事件并求出概率,关键画出图形判断出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关系.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5分)11.(5分)(2009•安徽)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1,0,2),B(1,﹣3,1),点M在y轴上,且M到A与到B的距离相等,则M的坐标是(0,﹣1,0).【考点】用空间向量求直线间的夹角、距离.【专题】计算题;方程思想.【分析】根据点M在y轴上,设出点M的坐标,再根据M到A与到B的距离相等,由空间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得AM,BM,解方程即可求得M的坐标.【解答】解:设M(0,y,0)由12+y2+4=1+(y+3)2+1可得y=﹣1故M(0,﹣1,0)故答案为:(0,﹣1,0).【点评】考查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和平面中的两点距离公式相比较记忆,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属基础题.12.(5分)(2009•安徽)程序框图(即算法流程图)如图所示,其输出结果是127.【考点】设计程序框图解决实际问题.【分析】分析程序中各变量、各语句的作用,再根据流程图所示的顺序,可知:该程序的作用是利用循环计算a值,并输出满足条件a>100的第一个a值,模拟程序的运行过程,用表格将程序运行过程中变量a的值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不难给出答案.【解答】解:程序在运行过程中各变量的值如下表示:a 是否继续循环循环前1/第一圈 3 是第二圈7 是第三圈15 是第四圈31 是第五圈63 是第六圈127 否故最后输出的a值为:127故答案为:127【点评】根据流程图(或伪代码)写程序的运行结果,是算法这一模块最重要的题型,其处理方法是::①分析流程图(或伪代码),从流程图(或伪代码)中即要分析出计算的类型,又要分析出参与计算的数据(如果参与运算的数据比较多,也可使用表格对数据进行分析管理)⇒②建立数学模型,根据第一步分析的结果,选择恰当的数学模型③解模.13.(5分)(2009•安徽)从长度分别为2,3,4,5的四条线段中任意取出三条,以这三条线段为边可以构成三角形的概率是.【考点】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专题】计算题.【分析】本题是一个古典概率试验发生包含的基本事件可以列举出共4种;而满足条件的事件是可以构成三角形的事件可以列举出共3种;根据古典概型概率公式得到结果.【解答】解:由题意知,本题是一个古典概率∵试验发生包含的基本事件为2,3,4;2,3,5;2,4,5;3,4,5共4种;而满足条件的事件是可以构成三角形的事件为2,3,4;2,4,5;3,4,5共3种;∴以这三条线段为边可以构成三角形的概率是.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古典概型,考查三角形成立的条件,是一个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数出组成三角形的个数,要做到不重不漏,要遵循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14.(5分)(2009•安徽)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和F分别是边CD和BC的中点,若=λ+μ,其中λ、μ∈R,则λ+μ=.【考点】向量的共线定理.【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设=,=,表示出和,由=(+),及=λ+μ,解出λ和μ的值.【解答】解析:设=,=,那么=+,=+,又∵=+,∴=(+),即λ=μ=,∴λ+μ=.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向量的共线定理的应用,用=和=作为基底,表示出,也表示出λ+μ,利用=λ+μ,解出λ和μ的值.15.(5分)(2009•安徽)对于四面体ABCD,下列命题正确的是①④⑤.(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编号).①相对棱AB与CD所在的直线是异面直线;②由顶点A作四面体的高,其垂足是△BCD三条高线的交点;③若分别作△ABC和△ABD的边AB上的高,则这两条高的垂足重合;④任何三个面的面积之和都大于第四个面的面积;⑤分别作三组相对棱中点的连线,所得的三条线段相交于一点.【考点】异面直线的判定;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三垂线定理;棱锥的结构特征.【专题】综合题;压轴题.【分析】结合图形,容易得到①④⑤是正确的,对②③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①相对棱AB与CD所在的直线是异面直线;满足异面直线的定义,正确;②中的四面体如果对棱垂直,则垂足是△BCD的三条高线的交点;所以不正确;③中如果AB与CD垂直,则两条高的垂足重合.④任何三个面的面积之和都大于第四个面的面积,显然正确;⑤对应边中点的连线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是正确的.故答案为:①④⑤【点评】本题考查异面直线,三垂线定理,棱锥的结构特征,考查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基础题.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5分)16.(12分)(2009•安徽)在△ABC中,C﹣A=,sinB=.(1)求sinA的值;(2)设AC=,求△ABC的面积.【考点】运用诱导公式化简求值;正弦定理的应用.【专题】综合题.【分析】(1)由已知C﹣A=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到A与B的关系式及A的范围,然后两边取余弦并把sinB的值代入,利用二倍角的余弦函数公式化简得到一个关于sinA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sinA的值;(2)要求三角形的面积,根据面积公式S△ABC=AC•BC•sinC中,AC已知,BC和sinC未知,所以要求出BC和sinC,由AC及sinA和sinB的值根据正弦定理求出BC,先根据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由sinA求出cosA,然后由C与A的关系式表示出C,两边取正弦得到sinC与cosA相等,即可求出sinC,根据面积公式求出即可.【解答】解:(1)由C﹣A=和A+B+C=π,得2A=﹣B,0<A<.故cos2A=sinB,即1﹣2sin2A=,sinA=.(2)由(1)得cosA=.又由正弦定理,得,•AC=×=3.∵C﹣A=,∴C=+A,sinC=sin(+A)=cosA,∴S△ABC=AC•BC•sinC=AC•BC•cosA=××3×=3.【点评】此题考查了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二倍角的余弦函数公式、诱导公式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正弦定理,是一道综合题.做题时应注意角度的变换.17.(12分)(2009•安徽)某良种培育基地正在培育一种小麦新品种A.将其与原有的一个优良品种B进行对照试验.两种小麦各种植了25亩,所得亩产数据(单位:千克)如下:品种A:357,359,367,368,375,388,392,399,400,405,412,414,415,421,423,423,427,430,430,434,443,445,445,451,454品种B:363,371,374,383,385,386,391,392,394,394,395,397,397,400,401,401,403,406,407,410,412,415,416,422,430(1)画出茎叶图;(2)用茎叶图处理现有的数据,有什么优点?(3)通过观察茎叶图,对品种A与B的亩产量及其稳定性进行比较,写出统计结论.【考点】茎叶图;极差、方差与标准差.【专题】计算题;作图题.【分析】(1)把两组数据的百位和十位做茎,个位做叶,得到茎叶图,由于两组数据比较多,注意不要漏掉数字.(2)样本不大,画茎叶图很方便,此时茎叶图不仅清晰明了地展示了数据的分布情况,便于比较,没有任何信息损失,而且还可以随时记录新的数据.(3)通过观察茎叶图可以看出:品种A的亩产平均数(或均值)比品种B高;品种A的亩产标准差(或方差)比品种B大,得到品种A的亩产稳定性较差.【解答】解:(1)把两组数据的百位和十位做茎,个位做叶,得到茎叶图,(2)由于每个品种的数据都只有25个,样本不大,画茎叶图很方便;此时茎叶图不仅清晰明了地展示了数据的分布情况,便于比较,没有任何信息损失,而且还可以随时记录新的数据.(3)通过观察茎叶图可以看出:①品种A的亩产平均数(或均值)比品种B高;②品种A的亩产标准差(或方差)比品种B大,故品种A的亩产稳定性较差.【点评】本题考查画出茎叶图,考查茎叶图的优点,考查从茎叶图上观察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和稳定程度,是一个统计的综合题,注意写数据时做到不重不漏.18.(12分)(2009•安徽)已知椭圆+=1(a>b>0)的离心率为,以原点为圆心,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与y=x+2相切.(1)求a与b;(2)设该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和F2,直线l过F2且与x轴垂直,动直线l2与y轴垂直,l2交l1与点P.求PF1线段垂直平分线与l2的交点M的轨迹方程,并说明曲线类型.【考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轨迹方程;椭圆的简单性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专题】综合题;转化思想.【分析】(1)由题意以原点为圆心,椭圆短轴长为半径的圆与y=x+2相切.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以及离心率解得a与b.(2)求出焦点坐标,设出P求出N,再设M、(x,y),利用垂直关系可求得轨迹方程.【解答】解:(1)e=,∴=,又b==,∴a=,b=.(2)由(1)知F1,F2分别为(﹣1,0),(1,0),由题意可设P(1,t),(t≠0)那么线段PF1中点为N(0,),设M(x,y)是所求轨迹上的任意点,由=(﹣x,﹣y),=(﹣2,﹣t)则,消t得y2=﹣4x(x≠0)其轨迹为抛物线除原点的部分.【点评】本题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轨迹方程,椭圆的性质等知识,是综合性较强的题目.19.(12分)(2009•安徽)已知数列{a n}的前n项和S n=2n2+2n,数列{b n}的前n项和T n=2﹣b n(Ⅰ)求数列{a n}与{b n}的通项公式;(Ⅱ)设c n=a n2•b n,证明:当且仅当n≥3时,c n+1<c n.【考点】数列的应用.【分析】(1)由题意知a1=S1=4,a n=S n﹣S n﹣1化简可得,a n=4n,n∈N*,再由b n=T n﹣T n﹣1=(2﹣b n)﹣(2﹣b n﹣1),可得2b n=b n﹣1知数列b n是等比数列,其首项为1,公比为的等比数列,由此可知数列{a n}与{b n}的通项公式.(2)由题意知,=.由得,解得n≥3.由此能够导出当且仅当n≥3时c n+1<c n.【解答】解:(1)由于a1=S1=4当n≥2时,a n=S n﹣S n﹣1=(2n2+2n)﹣[2(n﹣1)2+2(n﹣1)]=4n,∴a n=4n,n∈N*,又当x≥n时,Tn=2﹣b n,∴b n=2﹣T n,b n=T n﹣T n﹣1=(2﹣b n)﹣(2﹣b n﹣1),∴2b n=b n﹣1∴数列b n是等比数列,其首项为1,公比为,∴.(2)由(1)知,=.由得<1,解得n≥3.又n≥3时,c n>0恒成立.因此,当且仅当n≥3时c n+1<c n.【点评】由可求出b n和a n,这是数列中求通项的常用方法之一,在求出b n和a n后,进而得到c n,接下来用作商法来比较大小,这也是一常用方法.20.(13分)(2009•安徽)如图,ABCD的边长为2的正方形,直线l与平面ABCD平行,E和F是l上的两个不同点,且EA=ED,FB=FC,E′和F′是平面ABCD内的两点,E′E和F′F 都与平面ABCD垂直,(1)证明:直线E′F′垂直且平分线段AD:(2)若∠EAD=∠EAB=60°,EF=2,求多面体ABCDEF的体积.【考点】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组合几何体的面积、体积问题.【专题】计算题;证明题;压轴题;分割补形法.【分析】(1)根据EA=ED且EE'⊥平面ABCD证出E'D=E'C,则点E'在线段AD的垂直平分线上,同理证出F'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再由ABCD是正方形证出结论;(2)根据图形连接EB、EC,由题意证出BE=FC=2,则多面体ABCD可分割成正四棱锥E ﹣ABCD和正四面体E﹣BCF,根据条件求出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求V E﹣BCF需要换低求出.【解答】解:(1)∵EA=ED且EE'⊥平面ABCD,∴E'D=E'A,∴点E'在线段AD的垂直平分线上,同理点F'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又∵ABCD是正方形,∴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也就是线段AD的垂直平分线即点E′F′都居线段AD的垂直平分线上,∴直线E′F′垂直平分线段AD.(2)连接EB、EC,设AD中点为M,由题意知,AB=2,∠EAD=∠EAB=60°,EF=2,∴ME=,BE=FC=2,则多面体ABCD可分割成正四棱锥E﹣ABCD和正四面体E﹣BCF两部分,在Rt△MEE′中,由于ME'=1,ME=,∴EE'=,∴V E﹣ABCD=S正方形ABCD•EE'=×4×=,∵V E﹣BCF=V C﹣BEF=V C﹣BEA=V E﹣ABC=S△ABC•EE'==,∴多面体ABCDEF的体积为V E﹣BCF+V E﹣ABCD=2.【点评】本题是关于线面垂直与组合体体积的求法综合题,利用线面垂直和线段相等证明垂直平分;用分割法可求得多面体体积,体现的是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基本思想,求三棱锥的体积时常用换低来求解,考查了推理论证和逻辑思维能力.21.(14分)(2009•安徽)已知函数,a>0,(1)讨论f(x)的单调性;(2)设a=3,求f(x)在区间[1,e2]上值域.期中e=2.71828…是自然对数的底数.【考点】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I)求出函数的导数,对参数的取值范围进行讨论,即可确定函数的单调性.(II)由(I)所涉及的单调性来求在区间[1,e2]上的单调性,确定出函数的最值,即可求出函数的值域.【解答】解:(I)∵函数,a>0∴f′(x)=1+﹣,x>0令t=>0y=2t2﹣at+1(t≠0)①△=a2﹣8≤0,即:0<a≤2,y≥0恒成立,此时函数f(x)在(0,+∞)上是增函数②△=a2﹣8>0,即:a>2,y=0有两个不等根由2t2﹣at+1>0,得或t>,又x>0∴或x<0或x>由2t2﹣at+1<0,得∴综上:①0<a≤2,函数f(x)在(0,+∞)上是增函数②a>2函数f(x)上是增函数,在上是减函数,(2)当a=3时,由(1)知f(x)在(1,2)上是减函数,在(2,+∞)上是增函数,故函数在[1,2]是奇函数,在[2,e2]上是增函数又f(1)=0,f(2)=2﹣3ln2,f(e2)=e2﹣∴f(x)在区间[1,e2]上值域是[2﹣3ln2,e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单调性及值域,比较复杂的函数的单调性,一般用导数来研究,将其转化为函数方程不等式综合问题解决,研究值域时一定要先确定函数的单调性才能求解.。
2009年安徽省高考试卷数学理科试题分析
2009年安徽省高考试卷数学理科试题分析过渡平稳难度不大梯度不明显2009年安徽省高考题已揭开神秘的面纱。
下面谈谈本人对理科试卷的一些看法,不当之处恳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过渡平稳,弯道小今年是我省施行新课标的第一年高考。
虽试题题量然由12+4+6改为10+5+6,总体量减少一题,结构没有大的变化,6道解答题仍然为三角、概率、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数列,保持稳定性,体现主干知识。
新增内容涉及少(二道填空题——12题极坐标与参数方程,13题程序框图,较简单),未涉及几何概型、三视图、统计中的相关关系、定积分等。
二、思维量大,计算量小,梯度不明显由于是新课标的第一次命题,整套已试题的难度不大,计算量小。
与08年相比,解答题中,函数、解几容易,三角函数、概率、数列相当(概率题的背景材料不当,使人产生我国疫情已大面积流行的错觉),立体几何难一些。
选择题中,1—8题比较简单,9、10二题有难度。
填空题中,11、12、13题考生容易下手,14、15题较难。
6道解答题中,没有明显的送分题,每题都有一定的思维量,但也没有过难题,解答题梯度不明显。
相比较而言,选择题与填空题的区分度更好。
三、对高三教学的启示1)夯实基础,不押题猜题2)重视新增内容的教学。
明年可能加大新增内容的考察力度3)重视知识的交汇点,培养创新能力。
在知识交汇点处命题是高考命题的原则,创新能力的考察是不变的真理。
在今年的试题中体现明显。
如第10题立体几何与概率,14题向量数量积、均值不等式、最值,15题,对四面体类型的认识、特殊检验、反证法,18题(2)问,空间想象能力与体积,20题圆锥曲线的切线、法线、数列,21题抽象数列、数学归纳法、不等式解法及证明等。
4)注重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应变力。
今年的试题中,由于解答题无送分题,入手都不易,提别是立体几何的出新,与考前训练差异大,因此不少考生乱了方寸,心情浮躁,不能发挥其正常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安徽高考数学试题分析及2010年复习计划蚌埠铁路中学李大中一、2009年安徽高考数学试题分析2009年是我省实行新课程标准后的第一个高考年。
与前三年相比,数学试卷有如下特点:1:试卷稳中有变,变中求稳。
尽管是新课改的第一年,但试卷结构整体与前三年大体相同,特别是后六大题题型保持稳定,也与当年各地的模拟试题题型相似,试题由易到难,体现高考中的人文关怀精神,有利于考生稳定情绪,顺利作答,消除恐惧;但也有变化,如最明显的就是选择题、填空题数量上的变化。
这无疑增加了试卷难度。
而且文科大题不考概率,而是考统计,多少有点出乎意外,理科则增加了极坐标和参数方程的内容。
选修内容的考查,理科约占总分值的33%;文科选修约占总分值的23%,完全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
2:立足基础,考查基本技能。
试题在考察数学基础知识时既全面又突出重点,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没有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强调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处设计试题,试卷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了必要的深度。
例如:理科第2、4、5、7、9、10、12、14、15、20、21等题,文科第2、9、10、13、15、19等题均有体现。
试卷全面考查了考试说明中要求的内容,对于教材中各部分都有所涉及。
同时对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如函数、三角、不等式、直线和平面、圆锥曲线、概率统计、数列等仍然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而解答过程更是注重通性通法,没有偏题怪题。
部分试题设计了一题多解, 显示了一定的灵活性,给不同层次的考生以更多的展示思维的空间。
例如理科第16、18、20、21题和文科第16、18、19、20题。
3:强化主干,注重思想方法,文理科数学试题均覆盖了高中数学中的主要知识点,突出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力度。
选择题和填空题具有较大的覆盖面,解答题则沿袭了多年的传统做法,体现了平稳过渡的精神。
重要思想方法考察到位,如数形结合思想(理科第2、4、6、7、8、10、11、15、16、20题,文科第3、8、10、14、15、16、18、20题);分类讨论思想(理科第4、10、15、17、19、21题,文科第13、15、17、21题)函数与方程思想(理科第1、5、9、14、16、19、20题,文科第5、7、9、11、14、16、18题)等。
试卷在考查知识时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试卷有效地考查了考生对中学数学知识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4:注重对能力的考查。
今年安徽高考数学试卷很好地遵循了“以能力立意”设计试题,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以此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的不同的情景中去的能力,从而检测考生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
例如,文科第10小题,看似是一道概率题,但考的却是几何性质,完全可以不用计算,只要认真观察思考,不难解决。
5:注重对数学应用的考查,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发挥试题的导向作用。
理文科的第17题分别以甲型H1N1流感和良种培育为背景,都考了应用题,试题贴近生活,背景公平,难度适中,有现实意义,能很好的引导考生自觉地置身于现实社会的大环境中,关心数学问题,促使考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的意识。
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二、教学存在问题分析1:高考动向把握不足。
明年是新课改的第二年,高考有没有变化?有哪些变化?确实没有底,这需要多学习,多交流,多研究。
个人要多研究,备课组内也要多交流、讨论。
2:教学与练习不平衡。
要讲练结合,有适当的练习。
课堂上不能一味的老师讲,每节课都要有学生练习的时间,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练习,老师及时批改、订正。
每周测验一次。
对考试情况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进行分析,及时反馈给学生,以期改正。
3:老师学生交流不足。
要定期与学生沟通、交流。
及时指出其作业、测验中的错误,了解产生的原因,看看是否具有共性,以强化其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的理解。
4:学生对错误认识不足。
许多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考试中的错误,通常都认为是自己的粗心导致的,且对此不以为然,对此老师要认真对待,具体分析,不可大意。
5:老师自身的学习不足。
要多研究高考题及高考的动向,研究试题的内在联系,研究课本等,从而更好的指导教学。
三、复习策略和阶段复习计划1:认真搞好三轮复习。
复习要全面回顾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注重基础,注重基本思想方法,注重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上下功夫。
2:突出重点,通法为上,在重视“三基”的基础上,复习应该系统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加强章节综合。
突出通法和基本方法。
舍弃偏、难、怪,淡化特殊技巧。
3:精心选择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作为典型题进行分析、训练,加强审题方法、解题思路、解题技巧的指导和总结,加大练习力度(精练、巧练,防止低层次的重复练习),及时反馈、矫正,使学生解题能力落实到位。
4:紧扣课本,课本是高考复习的根本,是高考命题的源泉,因此教材的作用不可忽视!5:注重对基础题的训练。
我校学生大多基础较差,而高考中基础题占大约70%多,因此平时作业、训练时,选题要恰当,不要出太难的题,效果不好而且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6: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尽快结束一轮复习,文科在十二月要进入全面复习,理科在一月前结束一轮复习。
此后进行二轮复习,明年三月进入三轮复习,五月三质量检测后用十天左右的时间回归课本,总结、归纳课本上的重要知识点等。
2010年安徽高考数学试题分析及2011年一轮复习计划蚌埠铁中数学高三备课组2010年安徽高考数学试题从整体看,贯彻了“总体保持稳定,深化能力立意,积极改革创新”的指导思想,试卷内容上体现新课程理念,贴近中学数学教学,坚持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改革和创新,同时题目平和、无偏怪题,难度控制理想,最后两题对学生的能力有较高要求。
有较好的梯度和区分度,有利于高校选拔;坚持重点内容重点考,考潜能,考数学应用,在“知识的交叉处命题”有新的突破,反映了新课程的理念,试卷注重对常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通性、通法的考查,注重认识能力的考查,注重创新意识,稳中求新,新中求活,活中显能力。
1、试卷结构保持稳定今年的数学试题继承2009年形成的模式,试题在题量上、题型分布上仍保持不变,各种题型个数没有发生变化,选择题仍为10道,50分;填空题仍为5道,分值为25分;解答题仍为6道,分值为75分。
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的分值比例为50:25:75。
2、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很好的发挥试题导向作用2010年安徽省数学试题围绕着新课程标准中的内容主线、核心能力、改革理念进行命题,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例如理科卷的第(7)(8) (11)(14)题,文科的第(9)(11)(13)(14)(18)题。
对三视图、算法框图、参数方程、全称特称命题的否定以及统计等新增内容进行了充分的考查,两份试卷在充分关注新增内容的同时,对传统内容的考查也作了适度的创新。
例如理科第(21)题和文科第(21)题,改革了传统数列呈现形式,充分考查了考生采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3、立足基础,突出主干命题把重点放在高中数学课程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上,充分关注考生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中必须掌握的核心观念、思想方法、基本概念和常用技能。
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小题上,具体知识点分布在集合、复数、向量、直线与圆、数列、函数图像、函数性质、线性规划、三视图、概率、算法框图、三角函数、圆锥曲线性质、二项式等内容上,而且小题的考查直接了当,几乎都是直接考查单一知识点,试卷对中学数学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能力,特别是对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进行较为全面地考查,六道大题仍然考的是函数、数列、三角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统计、导数这些重点知识。
注重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重点内容重点考(如文科20题函数导数与三角函数结合考查;21题数列与解析几何相结合),没有片面追求知识及基本思想、方法的覆盖面,反映了新课程的理念。
4、文理差别进一步拉大今年的试题文理科完全相同的试题共有4道,选择题10道题中有3道题完全相同、填空题5道中有1道题完全相同,其中填空题11题文理均考查命题否定,但内容不一样,解答题6道中仅有两道文理同根。
因此今年文理科数学试题仍保持一定的差别,而且难易程度进一步拉大,以兼顾到文科考生的实际状况。
5、试题难度适中,层次分明2010年安徽高考数学两份试卷难度适中,层次分明,充分体现文、理科考生的特点,适合安徽考生的实际情况,有助于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试卷在三种题型中体现出明显的层次感,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层层递进。
试卷的入口题和每种题型的入口题较好的把握了难度,对稳定考生的心态、正常发挥水平有较好的作用。
试卷对较难的解答题利用分步给分的设计方法,在化解难度的同时,又合理区分不同层次的考生。
试卷很好的控制了较难题的比例,较难题基本集中在每种题型的最后一或两题,约占全卷的20%。
这种多题把关的方法,既很好控制了难度,又正常发挥了考试的选拔功能。
总之,2010年安徽高考数学文、理两份试卷,遵照高考考试大纲说明的要求,从题型设置、考察知识的范围等方面保持稳定,考查高中数学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等数学基础知识,突出三基,强化三基的同时,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解答题实行了分步把关,层层递进,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展示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实现了较理想的难度、信度、区分度和效度。
是既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又有利于高中数学教学,更有助于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的好试卷。
在目前的经济社会大背景下,该试题无疑是成功的。
复习策略及备考建议:1、结合课本研究《考试说明》,练好基本功;2、模拟训练与反思纠错紧密结合,如先回顾课本,做节后习题,再依据手头所定资料进行系统复习、练习,对于学生做错的可叮嘱其抄下或剪下做成纠错本,并用红笔订正;3、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
如用“函数与方程”指导解题,特别是在数列、解析几何中,注重用方程组、判别式及韦达定理等解题,讲一题通一片;4、加强高考真题的研究与练习;5、关于新增内容的几点想法:(1)近几年,新增内容如三视图、程序框图、条件概率、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等均或多或少有所体现,分值基本在20到25分左右,不会过多;(2)不要过难,但可增加一定的灵活性。
如程序框图中可变换问题形式及背景等;(3)考纲中提到:“能进行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的互化”,所以互化可能会成为考点之一;(4)考纲中对于数学能力增加了“数据处理能力”,所以对于学生的收集整理数据及对数据的分析判断能力要加强培养。
6、具体在制定复习进度上,理科基本控制在每周三到四节课程内容,而文科基本在每周两到三节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