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村住区规划
乡村居住区规划布局方案
乡村居住区规划布局方案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内容如下所示:乡村居住区规划布局方案是指对乡村居住区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以实现乡村居民居住环境的改善、乡村生活质量的提升和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本文将从乡村居住区规划的重要性、现有乡村居住区存在的问题和设计乡村居住区规划布局方案的原则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乡村居住区规划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展望未来乡村居住区规划的发展趋势,为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进行讨论。
首先,在引言部分会对乡村居住区规划布局方案的重要性和目的进行概述,然后将在正文部分分析现有乡村居住区存在的问题,以及设计乡村居住区规划布局方案的原则。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乡村居住区规划布局方案的关键要点,展望未来乡村居住区规划的发展趋势,并进行结语。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本文的内容和讨论重点,有助于理解和吸收文章的主要信息。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乡村居住区规划布局方案,旨在提出符合乡村实际情况的有效规划方案,以满足乡村居民的居住需求和提高乡村居住环境品质。
通过对现有乡村居住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乡村发展的实际需求,提出设计乡村居住区规划布局方案的原则,以期为乡村居住区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乡村建设和发展。
同时,通过对乡村居住区规划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乡村规划建设的重视和关注,推动乡村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营造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
2.正文2.1 乡村居住区规划的重要性乡村居住区规划是指对乡村居住区的空间布局、建筑设计、公共设施等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其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乡村居住区规划对于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规划的乡村居住区,可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打造宜居宜业的环境,为乡村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满意度。
乡村振兴发展中的农村住房规划
乡村振兴发展中的农村住房规划在当前乡村振兴发展的大背景下,农村住房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农村住房规划不仅涉及到农民的生活品质,还关系到整个乡村的发展和建设。
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农村住房规划,将决定乡村振兴发展的成败。
下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农村住房规划。
首先,农村住房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以及人口结构等因素。
只有深入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
因此,在进行农村住房规划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调研和分析,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其次,农村住房规划应该注重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
随着农村振兴的推进,有些地方存在着过度开发和盲目扩张的情况,导致农村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因此,在规划农村住房时,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尊重自然规律,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再次,农村住房规划还需注重因地制宜,因户施策。
不同地区的农村发展水平、资源禀赋、人口结构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制定农村住房规划时,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相应的规划方案,满足不同农户的需求,确保规划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此外,农村住房规划还应注意结合乡村振兴的整体规划。
乡村振兴涉及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农村生态等多个方面,农村住房规划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因此,在进行农村住房规划时,要充分考虑乡村振兴的整体框架,与其他规划相衔接,形成有机的整体规划体系。
同时,农村住房规划还需要兼顾现代化和传统文化的融合。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逐渐被淡化,农村住房规划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现代化的影响。
然而,传统文化是农村的精神支柱,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是农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
因此,在进行农村住房规划时,要寻求现代化和传统文化的平衡点,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
另外,农村住房规划还需要关注农民的实际需求。
农民是农村的主体,他们的生活需求直接关系到农村住房规划的实施效果。
因此,在规划农村住房时,要充分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们的选择权,确保规划方案符合农民的利益和期望。
农村规划中的住房问题及解决方案
农村规划中的住房问题及解决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也面临着住房问题。
农村住房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还涉及到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
本文将从农村规划的角度出发,探讨农村住房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问题分析农村住房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 基础设施缺乏。
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包括供水、供电、交通等方面的不足,这导致了农村地区住房建设受限。
2. 土地资源有限。
农村地区土地面积有限,而且多数农民靠种地为生,家庭用地和经营用地往往相互占用,使得扩大住房建设规模变得困难。
3. 经济收入水平低。
农村地区农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缺乏足够的资金用于住房建设。
解决方案针对农村住房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解决方案:1.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积极推动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供水、供电、交通等,为农民提供更好的住房条件。
同时,可以引导农村居民集中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占地面积。
2. 提供土地资源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农村土地整治等手段,提供更多的土地资源给农民,支持他们进行住房建设。
另外,可以通过农村土地的流转,鼓励大规模住房建设,进一步解决住房问题。
3.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政府还应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支持农民参与农村旅游等方式,增加农民收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建房资金。
4. 引入金融机构支持。
政府可以鼓励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提供住房贷款等金融支持,降低农民购房门槛,帮助他们解决住房问题。
5. 加强规划管理。
政府需要加强对农村住房规划的管理,推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确保住房建设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同时,要加强对违法建房行为的监管,保护土地资源和农村环境。
结论农村住房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提供土地资源支持、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引入金融机构支持和加强规划管理等措施,可以逐步解决农村住房问题,提升农民的居住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城乡住区规划
城乡住区规划城乡住区规划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策略,合理规划城市与乡村地区的居住区域布局和设计,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乡住区规划要在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调整产业结构、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
首先,城乡住区规划要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
在城乡住区规划中,应考虑到土地利用的合理安排和重要自然资源的保护。
比如,在城市周边的乡村地区,可以规划建设一些农田保护区和生态公园,保护农田和环境资源,同时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和健身的场所。
其次,城乡住区规划要调整产业结构。
城市和乡村地区的产业结构差异明显,城市以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而乡村以农业和传统工业为主。
城乡住区规划应区分城市核心区、城市扩张区和乡村地区,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促进城乡产业的互补发展。
比如,在城市核心区和城市扩张区,可以规划建设一些高新技术园区,吸引高端人才和创新企业,推动产业升级;而在乡村地区,可以发展一些农副产品加工和旅游产业,提升农民收入。
再次,城乡住区规划要改善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城乡住区规划应注重建筑设计和公共设施的合理布局,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比如,在城市核心区和城市扩张区,应规划建设人口密集的居住区,配备齐全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超市等;而在乡村地区,应注重保留和改造传统的农村建筑,提供农民居住的条件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
最后,城乡住区规划要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市和乡村地区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的,城乡住区规划要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比如,在城市周边的乡村地区,可以规划建设一些集体经济组织和合作社,为农民提供就业和创业的机会;同时,可以通过农田开发和城市建设项目,带动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和乡村的良性互动。
总之,城乡住区规划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它既要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调整产业结构,改善人居环境,又要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农村建设中的住房规划和设计
农村建设中的住房规划和设计农村住房规划和设计的重要性在农村建设中,住房规划和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村住房的规划和设计应当考虑到农民的实际需求和当地的地理、气候等因素,旨在提供舒适、安全和可持续的居住环境。
本文将探讨农村住房规划和设计的重要性,并就如何进行住房规划和设计提出建议。
1. 住房规划住房规划是指根据农村人口数量、增长趋势、用地条件等因素,对农村住房的总体布局和区域分配进行合理安排的过程。
好的住房规划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农民对住房的需求,并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在进行住房规划时,应充分考虑以下方面:首先,根据人口数量和增长趋势进行合理安排。
农村人口数量和增长趋势对住房供给有直接的影响。
规划者应该了解当地的人口情况,包括现有的人口数量和预计的增长趋势。
根据人口需求,合理规划住房的数量和分布。
其次,考虑土地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土地是宝贵的资源,在住房规划中应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浪费。
同时,应考虑到农业生产的需求,保证住房与农田的合理划分,以实现住房与农业的良好协调发展。
最后,考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
规划住房时,需考虑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
例如,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以及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这些因素都是农村住房规划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2. 住房设计住房设计是指根据农民的生活方式和需求,利用合适的建筑材料和技术,为农村居民设计出符合他们期望并提供良好居住条件的住房。
好的住房设计应该具备以下要素:首先,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
住房设计应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例如提供充足的居住空间、合理的布局和设施等。
设计师应该了解农民的生活方式和需求,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住房。
其次,注重舒适性和安全性。
农村住房应该提供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
设计师应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环境特点,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和技术,确保住房能够在不同季节和恶劣天气条件下提供良好的居住条件,并且具备必要的安全设施。
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区域规划与发展
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区域规划与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新农村建设成为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
在这一过程中,乡村区域规划与发展扮演着关键角色。
本文将探讨乡村区域规划与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与建议。
一、乡村区域规划:整体布局的基础乡村区域规划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对乡村整体进行选择、调整和布局的过程。
在新农村建设中,乡村区域规划不仅考虑了农村经济发展,还兼顾了环境保护、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等多重因素。
通过乡村区域规划,可以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利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为乡村发展提供了整体性的指导。
二、乡村发展:多层面综合推进乡村发展是指在乡村建设过程中,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措施,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发展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综合推进。
首先,农业产业发展是乡村发展的基础。
通过发展现代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及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其次,农村旅游是促进乡村发展的重要方式。
通过开发特色旅游资源,建设乡村旅游景区,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此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是乡村发展的关键环节。
包括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以提高农村生活的便捷性和生产的效益。
三、乡村区域规划的策略与建议针对乡村区域规划与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可以提出以下策略与建议。
首先,注重整体布局与差异化发展相结合。
在乡村区域规划中,要根据乡村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等特点,科学合理地进行整体布局。
同时,要针对不同地区的差异,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推动乡村经济的差异化发展。
其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发展的重要保障,需要把握好规划与实施的平衡,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
此外,要注重农村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
在乡村区域规划中,要统筹考虑农业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避免过度开发造成环境问题。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实现农业产业的绿色发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现代化农村居住区规划与设计
现代化农村居住区规划与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现代化农村居住区规划与设计也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
现代化农村居住区的规划与设计能够有效地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现代化农村居住区规划与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其中的关键因素。
I. 现代化农村居住区规划的重要性现代化农村居住区规划对农村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农村居住区规划能够提供健康与安全的居住环境。
合理的规划设计可以确保农民住房的品质,保障居民的生活安全,提供优质的饮用水、生活设施和基础设施,如电力、通信等。
其次,规划能够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通过合理的土地规划,农村居住区可以提供足够的居住空间,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土地浪费和过度开发。
最后,规划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合理的农村居住区规划有助于打造宜居的生活环境,吸引人才流入农村地区,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
II. 现代化农村居住区规划的关键因素现代化农村居住区规划需要考虑多个关键因素,以确保规划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1. 土地利用与布局土地利用与布局是现代化农村居住区规划的首要考虑因素之一。
在规划阶段,需要对农村地区进行详细分析,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不同土地类型的特点。
根据土地特点和农民需求,合理规划土地用途,确保住房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农田用地等的合理配置与布局。
2. 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农村居住区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持。
规划中需考虑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并确保其与居民的生活需求相符合。
此外,还需安排公共交通、绿化等设施,提高农村居住区的便利性和宜居性。
3.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现代化农村居住区规划与设计应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保护农村自然资源,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通过合理的设计,提供良好的绿化和景观设施,增强居民对自然环境的亲近感。
4. 社会服务设施农村居住区规划需充分考虑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
医疗、教育、文化娱乐等设施的规划与布局,能够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满足他们的日常生活需求。
新农村建设的住房与社区规划
新农村建设的住房与社区规划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新农村建设成为当前农村发展的重点和关注点之一。
住房与社区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民居住条件、促进农村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新农村建设的住房与社区规划。
第一,住房与农村生活质量的提升在农村,住房是农民最为基础的生活需求之一。
农村住房的改善意味着农民居住条件的提升,生活质量的提高。
新农村建设应关注住房的质量和舒适度,注重解决农民住房困难问题,促进农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
第二,住房与农民就业的联系新农村建设旨在实现农民就业增收,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住房与农民就业有着密切的联系。
充分考虑住房与农村公共设施、交通等因素的结合,有助于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
第三,社区规划与农村社会服务的提供社区规划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良好的社区规划可以提供必要的农村社会服务,如教育、医疗、文化等,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满足农民多元化的需求,提高农村社会发展水平。
第四,社区规划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农村社区规划应该与农村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科学合理的社区规划有助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交通便捷度,促进农产品输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为社区规划提供了更好的资源支持。
第五,住房与农村人口流动的控制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人口流动日益加剧。
住房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民对于流动的接受程度。
合理规划住房体系,提供稳定的住房保障,可以控制农民的流动,维系农村的稳定与秩序。
第六,社区规划与农村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应注重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社区规划是实现农村环境保护的一种手段。
规划合理的农村社区,可以有效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实现生态农业的发展,推动农村环境的改善。
第七,住房与农村文化传承农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农村建设应该注重农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通过住房设计与社区规划,可以融入农村的传统文化元素,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维护农村独特的文化氛围。
农村住房建设规划及实施
农村住房建设规划及实施在农村,住房建设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农村住房建设规划及实施对于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农村住房建设规划及实施的相关问题。
一、规划的重要性农村住房建设规划不仅涉及到农民个人的生活质量,更关乎整个乡村的发展和形象。
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整体发展方向,统筹考虑土地利用、居住环境、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因素,确保住房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资源整合在规划农村住房建设时,需要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包括政府资金补助、银行贷款支持、农民自筹建设等。
同时,可以引入一些社会力量,如企业捐款、公益组织援助等,共同推动农村住房建设的进程。
三、多元化设计农村住房建设规划应该注重多元化设计,满足不同农户的需求。
可以根据家庭人口、经济状况、地理环境等因素,推出不同款式、不同面积的住房设计方案,让农民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四、农民参与在规划农村住房建设时,应该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广泛征求农民的意见和建议。
只有农民参与其中,才能更好地保障规划的实施效果,避免一刀切的设计方案。
五、科技支持随着科技的进步,农村住房建设可以借助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提高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利用智能化设备、环保材料等,可以使农村住房更加耐用、舒适、安全。
六、环境保护农村住房建设规划应该注重环境保护,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在选址、设计、施工等方面,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好土地、水源等资源。
七、基础设施建设除了住房本身,农村住房建设还需要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如道路、排水系统、供水设施等。
只有完善基础设施,才能保障农村住房的可持续发展。
八、质量监督农村住房建设规划的实施需要有严格的质量监督机制,确保建筑质量符合标准,不出现安全隐患。
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监督,提高建设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九、资金管理在资金支持方面,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规范和高效。
农村住房建设规划
农村住房建设规划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村住房建设成为了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的农村住房建设规划,不仅能够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还能促进农村土地的合理利用,推动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提升农村的整体风貌。
农村住房建设规划,首先要考虑的是农村的实际需求。
与城市不同,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住房不仅仅是居住的场所,还可能与农业生产、养殖等活动密切相关。
因此,在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农民的生产需求,比如设置专门的农具存放室、养殖区域等。
在选址方面,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
要避开自然灾害频发的区域,如滑坡、泥石流地带;也要远离污染源,如化工厂、垃圾填埋场等。
同时,要考虑交通便利性,便于农产品的运输和农民的出行。
农村住房的设计要注重实用性和经济性。
房屋的布局要合理,充分考虑采光、通风等因素,以提高居住的舒适度。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要因地制宜,尽量选用当地的材料,既能降低成本,又能体现地方特色。
比如,在一些山区,可以利用石材建房;在平原地区,可以使用砖块、木材等。
农村住房建设规划还要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
要确保住房建设区域有完善的水电供应、道路硬化、污水处理等设施。
同时,要规划好公共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文化活动中心等,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另外,环保也是农村住房建设规划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要推广节能建筑技术,如太阳能热水器、沼气池等的应用,减少能源消耗。
在垃圾处理方面,要建立统一的垃圾收集和处理系统,避免垃圾随意丢弃造成环境污染。
在规划过程中,还需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
农民是农村住房的使用者,他们对于住房的需求和期望最为了解。
可以通过召开村民大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让规划更符合农民的实际需求。
农村住房建设规划的实施,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如提供建房补贴、贷款优惠等,减轻农民的建房负担。
同时,要加强对农村住房建设的监管,确保建设质量和安全。
乡村振兴发展中的乡村居民住房规划
乡村振兴发展中的乡村居民住房规划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乡村居民的住房规划则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如何规划乡村居民的住房,如何让乡村的住房更加宜居、美观、实用,是当前乡村振兴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乡村住房与乡村振兴乡村住房作为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外出打工,乡村留守人口增加,乡村住房问题也逐渐显现。
因此,乡村住房规划与乡村振兴发展密不可分。
二、住房规划要与农村产业发展相结合乡村住房规划不能脱离当地的产业发展情况,必须与当地产业结合,实现产业与人口的有机结合。
通过规划合理的住房布局和设计,既能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又能促进当地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三、住房规划要注重风水与环境乡村住房规划应该注重风水与环境因素,选址要合理,房屋布局要符合风水原理,建筑要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既要保护自然资源,又要创造出宜居的生活环境。
四、乡村住房要注重文化传承乡村住房规划要注重文化传承,注重保护和传承当地的传统建筑、手工艺和乡土文化,尊重乡土风情,保留当地独特的文化韵味,营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居住环境。
五、住房规划要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乡村人口结构多元化,不同群体对住房的需求也各不相同,乡村住房规划要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量身定制,满足不同群体的居住需求,促进社会公平和和谐。
六、发展多样化的住房形式乡村住房规划应该发展多样化的住房形式,既有传统的平房、四合院,也要有现代化的别墅、小高层等,满足不同群体的居住需求,丰富乡村的居住空间。
七、住房规划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住房规划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提高乡村的基础设施水平,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八、提倡绿色、节能的住房设计理念乡村住房规划要提倡绿色、节能的设计理念,倡导绿色建筑、绿色家居,推广太阳能、地源热泵等节能环保技术,实现住房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
农村居民住房规划
农村居民住房规划住房问题是中国农村改革的核心议题之一。
作为占据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村居民,解决农村居民住房问题对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我国一直致力于推行农村居民住房规划,以满足农民对良好住房的需求,并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住房规划的背景和意义农村住房规划的出台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和需求:首先,农村住房条件普遍较为简陋,存在房屋建设标准、用地规划、建筑材料等问题,不满足农民对于美好住房的需求。
其次,农村住房不规范导致村庄布局杂乱,缺乏整体规划,影响农村社会形象,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
最后,农村住房质量不高,存在贫困户住房困难等问题,加大了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阻碍了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提升。
因此,推行农村居民住房规划具有以下几点意义:首先,住房规划将有助于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住房规划有助于优化农村村庄布局,提升农村社会形象。
最后,住房规划将有助于解决贫困户住房困难问题,减轻农民经济负担。
二、农村居民住房规划的基本原则农村居民住房规划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符合当地实际情况。
不同地区的农村居民住房需求和建设条件存在差异,规划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包括自然环境、人口分布、土地利用等因素。
科学合理规划用地。
要根据农村居民住房需求合理配置和规划土地资源,避免浪费和滥用土地资源。
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住房规划要注重生态建设保护,避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
注重社会公平。
住房规划要注重满足贫困户住房需求,推动社会公平和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三、农村居民住房规划的具体措施为了实现农村居民住房规划,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鼓励农民参与住房建设。
政府鼓励农民自建住房,提供相应的土地使用权和建设补贴。
提供住房补贴和优惠政策。
政府通过出台补贴和优惠政策,对低收入农民提供相应的住房补贴和贷款支持。
改善农村住房标准。
政府加大力度改善农村住房建设标准,提高房屋质量和居住条件。
新农村建设农村住房与城乡统筹规划
新农村建设农村住房与城乡统筹规划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农村建设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之一是农村住房的规划与建设。
为了实现农村住房与城乡统筹,需要在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并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加强规划与设计农村住房的规划与设计是新农村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首先,政府要加大对农村住房规划的引导力度,确保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其次,设计应注重农村住房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兼顾农民的实际需求和生活习惯。
2. 提升农村住房品质农村住房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住房品质的提升既要关注农民的实际需求,又要符合现代化的建设要求。
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提供高质量的建材和技术支持,保证农村住房的质量和安全性。
3. 加快低收入家庭住房改善一些农村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非常差,需要加快住房改善工作。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提供低息贷款或补贴,帮助低收入家庭购买或改善住房条件。
同时,要加强住房改善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政策的落地和效果。
4. 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村住房与城乡统筹规划也需要关注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通过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从而推动农村住房的改善和提升。
5. 加强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农村住房与农村土地利用关系密切,需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
政府可以通过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确保农村住房与农田、农产品生产的协调发展。
6.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住房与城乡统筹规划还需要结合城乡基础设施的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村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条件,提高农村住房的便利程度和生活品质。
7. 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服务是农村住房与城乡统筹规划的重要支持。
政府可以推动金融机构对农村住房建设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例如住房贷款、住房融资等,为农民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和便利。
8. 加强农民培训与技能提升农村住房与城乡统筹规划还需要关注农民的能力提升。
农民集中住区规划设计策略探讨——基于“武进模式”的回顾与思考
安徽建筑中图分类号:TU98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359(2024)1-0016-03DOI:10.16330/ki.1007-7359.2024.1.0050引言农民集中住区,本质上是有别于传统乡村聚落的新型农村住区。
项闯、王勇等[1-2]对苏南农民集中住区的长期观察和研究表明,在城乡发展的不同政策背景下,土地政策、建设模式的差异性导致我国不同地区间新型农村住区建设呈现多样化的特征。
比如,2000年后的苏州太仓市农房建设经历了从“三集中、三置换”到“原宅翻建”的政策变化,产生了“城镇周边大规模集中住区”和“保留村落翻建组团”并存的两种新型农村住区形式和差异化的风貌形态。
成都市先后出台多个设计导则以引导新型农村住区设计,新型农村住区特征也发生了由“模仿城市住区设计手法”到“融入川西民居特色”,由探索“小组微生”的新农村综合体到强调本土代表性的林盘村落形态的阶段性变化[3]。
上海市针对“原地翻建、组团新建、局部改建”三种农房建设诉求,分别采用村民住房和施工图集、设计审查、乡村风貌建设导则三种不同手段进行引导。
尤其针对农民组团新建项目,采用设计审查方式,引导形成海派多元的村居风貌[4]。
从各地实践看,农民集中住区规划设计随着政策机制调整展现出阶段性和多样化特征。
常州市武进区位于苏南太湖流域上游,是2015-2018年农村“三块地”改革和2019年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地区之一。
在改革试点期间,武进区出台了《武进区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试行)》《中共常州市武进区委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进区关于推进城镇更新、园区更新、农村更新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常州市武进区农村住房集中建设项目风貌设计指南》等政策文件,探索实施以农民集中自建区为模式的新型农村住区建设工作。
以回应乡村民生诉求,形成了农民集中住区建设的“武进模式”。
基于“武进模式”下的设计实践,为探讨苏南农民自建区规划设计策略提供了丰富的案例素材。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聚居地规划研究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聚居地规划研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现代化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聚居地规划又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关键环节。
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建设聚居地,直接影响到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聚居地规划研究。
一、农村聚居地规划的重要性农村聚居地规划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聚居地规划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科学的规划设计还能够节约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聚居地规划需兼顾农村居民需求在进行农村聚居地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
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人口分布、产业结构等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聚居地规划方案,不仅要满足农村居民的居住需求,还要考虑到生产、生活、交通等方面的需求,实现全方位的服务。
三、聚居地规划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农村聚居地规划中,应当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要合理规划建设农村聚居地,保护农村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要避免在生态敏感地区建设聚居地,避免破坏自然生态平衡。
在规划设计中引入绿色生态概念,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四、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需要农村聚居地规划还需与现代化农业发展相结合。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农业已不能满足现代农民的需求,需要发展现代化农业。
因此,在聚居地规划中要考虑到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求,为农民提供现代化的生产设施和服务,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五、聚居地规划需要综合考虑交通便利交通便利是农村聚居地规划的重要考虑因素。
良好的交通设施可以方便农民的出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因此,在聚居地规划中要考虑到交通便利,合理规划道路、交通枢纽等设施,提高交通的便捷性和效率,缩短农民的出行时间,提升整体的交通系统。
六、农村聚居地规划要注重社会公共设施建设在农村聚居地规划中,社会公共设施的建设同样重要。
社会公共设施包括学校、医院、文化活动中心等,是农村居民生活的重要保障。
新农村住区规划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新农村住区规划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第一篇:新农村住区规划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新农村住区规划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摘要:城镇化不可能取代新农村建设,城镇与农村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功能性差别不可能、也不应该被消除。
不能把城镇建设的做法简单地套用到农村建设中去,不能把城镇的居民小区照搬到农村去、赶农民上楼。
农村建设还是应该保持农村的特点,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保持田园风光和良好生态环境。
要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建设好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温家宝2012年1月16日《求是》(《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道路》)关键词:城镇化;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Abstract: Urbanization can not replace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and the functional difference between town and countryside in the socio-economy is unlikely to and shouldn’t be eliminated.The practi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own can't simply apply mechanically to rural construction, the residential area of the town can't be copied to the country, by driving farmers upstairs.Rural construction should keep rural characteristics, be helpful for farmers production and life, and keep idyllic scenery and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We should have overal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meet the farmers growing material and cultural needs, so as to create the better homes for farmer’s happy life.--The Development Way of China’s Agriculture and Countryside, Seeking T ruth , Wen jiabao on January 16, 2012Keywords: urbanization;new type of rural community;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中图分类号:F540.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新型农村社区的概念人类聚居模式的演化人类聚居模式是一定历史时期内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的反映,也是一种最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
农村住房建设规划
农村住房建设规划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和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人口流动、提高农民居住条件,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农村住房建设规划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着农村住房建设规划的重要性、农村住房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农村住房建设规划的实施措施展开论述。
一、农村住房建设规划的重要性农村住房建设规划的制定对于农村住房建设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农村住房建设规划能够解决农民居住问题。
改善和提高农民的居住条件,是农村住房建设规划的首要任务。
其次,农村住房建设规划可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通过合理规划和组织住房建设,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企业发展,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
此外,农村住房建设规划还能够有效整治农村土地资源利用问题,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
二、农村住房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1. 住房规模和布局农村住房建设规划首先需要确定住房的规模和布局。
通过统计和调查,了解农村人口情况、住房需求以及土地利用状况,科学合理地确定住房规模和布局,以满足农民的居住需求。
2. 建筑风格和设计农村住房建设规划还需要确定建筑风格和设计,力求保护和传承传统农村建筑特色,注重人居环境的舒适性和美观性。
同时,要积极推广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术,促进农村住房的可持续发展。
3. 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住房建设规划还需要考虑到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网络等,保证农村住房的交通便利性和生活便利性。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如学校、医院、商店等,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4. 农民参与和自主建房农村住房建设规划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主体地位,鼓励农民参与到住房建设的规划和实施中来。
通过培训和帮助,提高农民的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增强他们的自主建房能力。
三、农村住房建设规划的实施措施1. 加强领导和组织农村住房建设规划的实施需要强化政府的领导和组织能力。
建立健全有关部门的协调机制,加强规划的指导和实施的监督,确保规划的贯彻执行。
浅议农村住区规划
浅议农村住区规划摘要:本文通过对农村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如何计出配套完善、合理实用的新一代农村居住区。
关键词:农村;住区规划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of rural status quo, taking into account how the new generation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 complete, reasonable and practical.Keywords: rural; settlements planning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为了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在建设中应以农民为核心,以促进农村生产发展为目标,从各方面综合考虑,从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始终贯彻农民是新农村的使用者和受益者的思想,并结合当地城乡文化特色,设计出配套完善、合理实用的新一代农村居住区,促进城乡统筹的健康发展。
1 农村的住区的现状农村的房屋大多没有设计图纸,邻里亲戚间相互效仿,形成了结构单一、功能单一、布局及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占地面积大且不美观等不良因素,甚至在结构和构造方面还有留有很多隐患,不能保证房屋的安全性能。
国家关注民生,为了改善农村广大农民的居住环境,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
从这20个字中可以看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绝不仅仅只是加速农村经济发展,也不止于增加农民的收入,还要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包括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社会事业,涵盖了多方面的意义。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新农村的建设在全国各地展开,在建设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建设新农村,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任务。
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回迁安置成为紧要问题。
乡村基础设施规划中的农村居住问题研究
乡村基础设施规划中的农村居住问题研究乡村基础设施规划是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而农村居住问题一直是该规划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之一。
如何在乡村基础设施规划中有效解决农村居住问题,对于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促进乡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乡村基础设施规划中的农村居住问题研究。
一、农村空间规划在乡村基础设施规划中,农村空间规划是关键环节。
要合理规划农村空间,充分考虑农户居住的位置和布局,提高居民生活便利性和舒适度。
应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规划不同区域的用地,划定合理的建设范围,保证居民住房的品质和数量。
二、农村建筑设计在农村基础设施规划中,农村建筑设计应该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注重保护乡村原有的风貌和文化。
建筑风格要符合当地特色,同时要考虑居民的实际需求,创造出适合农村居民生活的建筑环境。
三、配套设施建设乡村基础设施规划中需要考虑到农村居住问题的解决,要合理规划配套设施建设。
包括道路交通、水电供应、通讯网络等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便利性和幸福感。
四、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农村居住环境是农村基础设施规划中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之一。
要加大对农村居住环境的改造力度,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让农村居民享受城市化带来的便利。
五、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在乡村基础设施规划中,要注重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增加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通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可以进一步促进乡村的繁荣和发展。
六、加强村庄规划建设乡村基础设施规划中,村庄规划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要合理规划村庄的用地,提高村庄的整体规划性和美观性。
同时,要注重村庄建设的功能性和实用性,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
七、绿色生态建设乡村基础设施规划中,要注重绿色生态建设,保护农村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要加大对农村绿化、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打造生态宜居的农村居住环境。
八、加强社区建设在乡村基础设施规划中,要加强社区建设,完善农村社区服务设施,提高社区的服务水平和便利性。
新农村建设的农村安居工程规划方案
新农村建设的农村安居工程规划方案近年来,中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农村建设成为了社会发展的热点之一,而农村安居工程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农村安居工程的规划方案。
一、农村安居工程的意义农村安居工程旨在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农村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而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因此,农村安居工程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农村安居工程的目标农村安居工程的目标是让农村居民过上舒适、安全、健康的生活。
这其中包括提供高质量的住房,改善基础设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强社区建设,提高居民的社会资源等。
三、住房建设在农村安居工程规划中,住房建设是核心内容之一。
住房是人们生活的基础,对于农村居民来说更是重要。
规划方案应着重解决农村住房紧缺、低质量等问题,提供优质、可持续的住房,满足农村居民不同的需求。
四、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安居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良好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服务设施,并需要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协调。
规划方案应考虑资源利用、环保、保护文化遗产等多重因素,为农村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五、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安居工程的规划方案需要紧密结合农村经济发展。
通过发展农业、农村旅游、农村产业等方式,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来源,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这不仅可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还有助于推动整个农村社会的发展。
六、社区建设社区是农村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建设对于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社会资源至关重要。
规划方案应注重打造具有浓厚乡土文化特色的社区,提供社交、学习、娱乐等多元化的场所,让农村居民有更好的生活体验。
七、环境保护农村安居工程的规划方案要注重环境保护。
农村地区自然环境多样,规划方案需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农村传统文化和文化遗产,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还需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改善农村的空气质量和水质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农村住区规划
摘要:本文通过对农村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如何计出配套完善、合理实用的新一代农村居住区。
关键词:农村;住区规划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of rural status quo, taking into account how the new generation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 complete, reasonable and practical.keywords: rural; settlements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为了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在建设中应以农民为核心,以促进农村生产发展为目标,从各方面综合考虑,从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始终贯彻农民是新农村的使用者和受益者的思想,并结合当地城乡文化特色,设计出配套完善、合理实用的新一代农村居住区,促进城乡统筹的健康发展。
1 农村的住区的现状
农村的房屋大多没有设计图纸,邻里亲戚间相互效仿,形成了结构单一、功能单一、布局及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占地面积大且不美观等不良因素,甚至在结构和构造方面还有留有很多隐患,不能保证房屋的安全性能。
国家关注民生,为了改善农村广大农民的居住环境,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
从这20个字中可以看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绝不仅仅只是加速农村经济发展,也不止于增加农民的收入,还要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包括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社会事业,涵盖了多方面的意义。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新农村的建设在全国各地展开,在建设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建设新农村,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任务。
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回迁安置成为紧要问题。
乡村到城镇的急剧转型过程导致农村住区出现两种情况。
一种是农村住区的城市社区化,不顾农民生活的特殊需求,通过将农民成为城市人的假想来设计———冷漠的功能分区、无人气的中心绿地、真正需要的公共空间的缺乏、流行化的建筑设计。
新建的居住区缺少当地文化传统方面的连续性,传统民居的精华没有体现出来。
另一种情况是对农村住宅的简单整合与诠释,兵营式的布局,缺乏设计的规划,形成呆板单调的布局。
农村居民住宅区设计暴露出的弊端给城市化中的农村发展造成巨大障碍。
无论那一种形式都未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需求,以及向城镇化过渡转型中,应以积极方式改造的居住形态。
3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住区规划
建设新农村需延续原有的农民生活习惯和环境。
农民之间的联系主要以血缘和邻里关系为主,城市化的建设会使这种模式渐渐淡化。
农村是与自然结合教紧密的部分,自然化程度要求更高,在居住氛围上需要更加自然一些。
比如在底层可以设置一些开敞式院落
空间,增强农民之间的社会活动,也可以作为满足有些农民种植的需要,当做一个私家花园也可以陶冶农民的情操,提高农民生活素质。
在自家开敞式的院落中也可以建小型休闲设施,如休闲桌椅,棋牌桌等,也非常适合农村农民的生活。
住宅的建筑设计必须进行多样化设计。
一个村子中的房屋建筑设计不应该单一化,比如一个村子的设计图纸根据不同地段和住户的不同需求,可以设计成多套样式供住户选择,在设计中的内部结构和设施服务一定要跟得上现代经济发展的步伐并要满足家庭生
活生产的需要。
在居住模式的设计上,可以采用区域组合、同层不同户,同户不同层等不同设计手法。
区域组合比如将老年人住宅分布在公共设施和管理设施附近,便于管理;同层不同户是将一户内一层住宅分为不同面积的组合;同户不同层是指将住宅空间分层,避免相互干扰。
根据不同组合的居住模式,满足住户生活的不同需要。
在建筑设计风格上,应尽量保留村落原有的建造设计风格,使改造后的新农村能有原来的社会风貌。
新农村建设不适用城市化小区内的花哨外观,也不能使用安置房兵营式的小区,在住宅的外观设计方面应采用简约大方的设计方法,如采用物美价廉的建筑外墙涂料是不错的选择,涂料便于维护和翻新,而且在涂料粉刷时可改变颜色和图案,使小区的建筑变得新鲜有活力,增加社区的趣味性,激发居民对环境的热爱。
为了保持原有的建筑风格,也可以使用清水墙面等形成有特色的建筑风貌,还可以有一种独特的仿古韵味。
由于室内环境狭小,户外环境设计对于新农村的建设显得尤为重
要。
户外环境设计应从合理性、经济性和实用性等方面考虑,符合该地的风俗民情,从使用者的切实利益出发,营造以自然环境为主的休闲环境,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辅以适当的人工设施,尽量扩大居民的生活活动空间。
也可将底层架空设计成为底层商铺、社区服务点或是提供居民休闲活动的场所,这样既方便小区内居民的出行,也促进了居民间相互接触和交流,其活动场所和照明也为小区提供了居民们夜间活动的条件。
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的完善也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包括教育、医疗等完善生活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等。
新农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要求更为完善,让内住的居民们通过充足的购物、社区服务、医疗服务、娱乐及休闲设施等社会保障设施,在重新建设的新农村中找到归属感。
在建设过程中应尊重居住者的选择和意见,尽量满足他们提出的要求,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尽量让公众参与其中。
居住者才是新农村的主人,他们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房间,有什么样的特殊需求。
当有条件时可以在新农村建设具有个性化的建筑,使得当地的建筑更有特色。
4 结论
为响应国家号召,新农村规划已经在全国各地浩浩荡荡地展开。
开展的过程当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大家来思考和探讨,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获得社会主义新农村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的新思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被提出过,在80年代初提出的“小康社会”中就包括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内容。
而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在新的背景环境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
参考文献:
[1]李东君,查君,许伟.公共生活与“新农村”建设[j].建筑学报,2007,(04).
[2]刘晓庆.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探讨[d],2006.
[3]邓英,罗源.城乡统筹进程中的“新农村”住区规划初探[j].中国市场,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