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中语文 第4课《柳永词两首》教学资料(结)新人教版必修4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柳永词两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柳永词两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柳永的生平和词作风格,掌握《望海潮》和《雨霖铃》的词牌名、写作背景、内容和意境,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诗词朗诵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柳永词作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理解其艺术特色和人文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望海潮》和《雨霖铃》的词牌名、写作背景、内容和意境,理解柳永的词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理解柳永在词作中表达的复杂情感和思想内涵,掌握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望海潮》和《雨霖铃》的配乐朗诵,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介绍柳永的生平和词作风格。
2.背景介绍:分别介绍《望海潮》和《雨霖铃》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词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思想状况。
3.文本阅读: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阅读《望海潮》和《雨霖铃》的文本内容,尝试理解词牌名、写作背景、内容和意境。
4.意象分析: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分析《望海潮》中的“市列珠玑,户盈罗绮”和《雨霖铃》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意象,引导学生理解柳永词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5.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柳永词作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精神。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课堂讲解、角色扮演、讨论探究等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等辅助工具,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3.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柳永词作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柳永的词作进行赏析,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分析其艺术特色和人文精神。
高中语文 第4课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望海潮》
、了解词的相关知识;了解作者柳永。
、学习柳词中善于点染、铺叙、融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
你了解词人及其作品吗?
、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内)
(词的段落
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
“柳
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③抒发
、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①工于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
②巧用点染。
安乐之美。
,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
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
学做思三:
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高中语文4柳永词两首_望海潮教案必修4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杯蜜是炼过几只蜂的林清玄住处附近,有一家卖野蜂蜜的小店,夏日里我常到那里饮蜜茶,常觉在炎炎夏日喝一杯冰镇蜜茶,甘凉沁脾,是人生一乐。
今年我路过小店,冬蜜已经上市,喝了一杯蜜茶,付钱的时候才知道涨了一倍有余,我说:“怎么这样责,比去年涨了一倍。
”照顾店面眉目清秀的国中小女生马上应答道:“不贵,不贵,一杯蜜是炼过几只蜂的。
”这句话令我大惑不解,惊问其故。
小女生说:“蜜蜂酿一滴蜜,要飞很远的地方,要采过很多花,有时候摘蜜,要飞遍一整座山头哩!还有,飞得那么远,说不定会迷路,说不定给小孩子捉了,说不定飞得疲倦,累死了。
”听了这一番话,我欣然付钱,离开小店。
走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着那位可爱的小女孩说的话,一任想象力奔飞,也许真是这样的,一杯在我们手中看起来不怎么样的蜜茶,是许多蜜蜂历经千辛万苦才采集得来,我们一口饮尽。
一杯蜜茶,正如饮下了几只蜜蜂的精魂。
蜜蜂飞来飞去,历遍整座山头、整个草原,搜集了花的精华,一丝一丝酝酿,很可能一只蜜蜂的一生只能酿成一杯我们喝一口的蜜茶吧!几年前,我居住在高雄县大岗山的佛寺里读书,山下就有许多养蜂人家,经常的寻访,使我对蜜蜂这种微小精致的动物有一点认识。
养蜂的人经常上山采集蜂巢,他们在蜂巢中找到体型较大的蜂王,把它装在竹筒中,一霎时,一巢嗡嗡营营的蜜蜂巢都变得温驯听话了,跟在手执蜂王的养蜂人后面飞,一直飞到蜂箱里安居。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4课《柳永词两首》教案
四、《柳永词两首》教案汪凯内容感知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从唐代开始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城市,到了宋代又有进一步的发展。
柳永在杭州生活过一段时期,对杭州的山水名胜、风土人情有着亲身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
在《望海潮》这首词里,作者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
西湖的美景,钱塘江潮的壮观,杭州市区的繁华富庶,当地上层人物的享乐,下层人民的劳动生活,都一一注于笔下,描绘出一幅幅优美壮丽、生动活泼的画面。
这画面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描画出了杭州的锦山秀水,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刻画出了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
上阕主要描写杭州山水的美丽,城市之繁荣。
下阕写西湖山水、人民欢乐、盛赞孙何的声势和高雅。
《雨霖铃》这首写离情的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
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
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尽离情别绪,可令人叹为观止。
上阕描写深秋的傍晚一对男女话别的场面。
选取典型的情景和动作,把离情别绪渲染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下阕主要写别后的痛苦。
冷落清秋的时节,扁舟夜发,愁醉迷蒙,忽然醒来,想必已是拂晓。
惊起忙寻觅,情人在何处?唯有杨柳岸上晓风残月!还虚写了别后的情景。
作者离开情人,寂寞凄凉,孤独万分,从今以后即使有良辰美景,也只形同虚设,然而越是有良辰美景,就越发使人念情伤神。
恐怕今后只能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虚度余日了。
【教学目标】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作品情感,把握作品意境,体会柳永词的语言特色及创作风格学会从情感、格调上鉴赏同一题材的不同诗词作品,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作品情感,把握作品意境,体会柳永词的语言特色及创作风格难点:比较同一题材诗词作品的异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词,认识作者。
2.整体感知,疏通词句。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宋词。
宋词是在我国诗史上继唐诗之后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一种诗歌体裁。
【结】人教必修4第4课《柳永词两首》教学资料
【结】人教必修4第4课《柳永词两首》教学资料一、学习探究1.《望海潮》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写杭州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从地理位置上说,它是东南的重镇;从历史传统上说,它自古以来便是繁华都市;从自然景观看,这里有著名的钱塘江,有秀丽的西湖;从市井面貌看,其建筑、设施极美观,人口密集;从百姓生活看,人们安居乐业,笙歌处处,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悦。
作者在词中全面、细致地描绘了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2.这首词是投赠之作,这一写作目的对于它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影响?作者对于杭州的自然风景的秀美、壮丽和市井的繁荣、奢华身临目睹后,充满了新鲜感和惊喜、艳羡之情,所以能敏锐地捕捉山川、城市的特点,加以详细、具体的描绘。
词中所描写的山水之美和都市的生活景象,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北宋前期的社会历史面貌。
但因为他的写作目的是为了求得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因而难免要对对方加以赞扬甚至奉承,这就使得这首词在最后出现了一个格调不高的结尾。
3.清代刘熙载在《艺概·词曲论》中说:“词有点。
有染。
”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态。
本词就运用了“点染”的手法,请加以说明。
上阕先点“钱塘自古繁华”,然后展开描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整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
”寥寥数语运用了动静结合、比喻、夸张等手法.极力铺排,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抗州的繁荣、美丽、富饶,西湖与钱塘胜景尽收眼底。
4.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哪两个词用得好?若将“卷”字改为“推”字好不好?为什么?“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雄伟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沉重,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高中语文《柳永词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除一些词人学习
它以外,它在讲唱、戏曲方面还起了不小的作用。
关于柳永
体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描写爱情生活的甜蜜,抒 发离怀别感的痛苦,表现不幸妇女的遭遇和失意文人 的感受,是他的作品的主要内容。其中爱恋歌伎和悲 叹羁旅的思想情感交织在一起的作品,如《雨霖铃》 《八声甘州》《夜半乐》《临江仙引》等,是他作品 中最突出的、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的部分。其次写都 市生活、锦绣山河的作品,如《望海潮》《抛球乐》 《内家娇》《早梅芳》《木兰花慢》等,也给人较深 刻的印象。而个别的蔑视统治阶级或触犯统治阶级的 忌讳的作品,如《鹤冲天》《醉蓬莱》,则和他的出 处进退有关,也可以看出他在一定时期内的人生态度。
节!
承受不了深秋时节令人伤感的离别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
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良辰好景无人共享,万千深情无人诉说
从词中找出借景点染的句子,领 会其感情,品味其效果。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凄切的蝉声,如弦之定音,奏响了离恨的主 题音乐。黄昏的长亭,清冷的空气,凄清的 环境为离别增添了凄凉的情调。
名句欣赏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1.把杨柳、风、月这三件最 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 幅鲜明的画面。
惆怅晓莺残月—— 韦庄 此夜曲中闻折柳 —— 李白 何人不起故园情 原为西南风 长逝人君还 —— 曹植
名句欣赏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2.此画面出现在特定的时刻 ——“酒醒”之后
醉不成欢惨将别 —— 白居易
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背诵《望海潮》,讨论: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 “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 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 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本词就运用了“点染”的 手法,请加以说明。 提示:善于点染,是其特色之一。从全篇看,开头三 句是点;接着从几个方面分别详细描绘,是染。具体 看对西湖的描写,“重湖叠巘清嘉”是点;“有三秋 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 娃”是染。其中的染,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山色之 美,二是湖荷之胜,三是人文风貌之佳。
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一、整体把握望海潮读《望海潮》应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
这是一首投赠之作。
作者路经杭州,想要谒见当时出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就写了这一首词进献。
因为是写给镇守一方的官员的,所以在词的上片极力赞扬杭州自然环境之秀美、城市经济之繁荣。
词人先对杭州作了总体介绍:“东南形胜”,地理位置重要;“三吴都会”,社会条件优越;“钱塘自古繁华”,有着长期繁盛的历史。
下面就是对“形胜”“都会”“繁华”这三个方面的铺叙。
在“烟柳画桥”之中,家家户户安居乐业,人烟十分稠密。
钱塘江岸,绿树如云,钱塘江水,汹涌壮观,不愧为自然“形胜”之地。
市场上陈列着各种珠宝,普通人家也披罗着锦,满目奢华景象。
下片极写杭州黎民百姓之安居乐业。
在“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四季皆美的西湖上,从早到晚都有游兴颇浓的人群,他们或“羌管弄晴”,或“菱歌泛夜”,无不祥和欢乐。
词作最后直接称美孙何的执政能力和与民同乐的作风,并预祝他能早日被召回京城。
词的最后两句虽然有粉饰升平的味道,却也部分程度地反映了北宋初年繁荣奢靡的社会现实。
陈振孙评柳词:“音律婉谐,语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从这个角度看,这首词是最具代表性的。
雨霖铃这首词是写作者离开京城时,与情人在长亭话别的情景。
笔调恣意渲染,声情哀怨缠绵,可以从中看到柳永慢词的艺术特色。
词中首先交代了离别的季节、时间和地点。
“寒蝉凄切”,点明节令;“对长亭晚”,点明时间和地点;“骤雨初歇”,点明气候。
这是秋天骤雨刚停的黄昏,是舟楫齐备、急待出发的时刻。
对这些景物的描写都是为抒发离情别绪服务的。
词人巧妙地把自己忧伤的感情融入对景物的描摹中,以“寒蝉”“长亭”“骤雨”这一系列形象烘托出一种凄冷沉郁的气氛。
正当离人依依难舍时,船夫偏又催促起航了,他们只有泪眼相向,“无语凝噎”,万千话语只能堵在心里!“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作者用一个“念”字引出了对别后情境的设想:行人消逝在烟雾弥漫的江面上,傍晚时分,浓重的雾气使人透不过气来,极目南望,令人不胜伤感。
高中语文《柳永词两首》课文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4
人教版必修四《柳永词两首》课文精讲望海潮(东南形胜)【简介】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北宋仁宗时人,仕宦不得意,致力于词的创作,多与歌伎为伍。
词作艺术成就很高。
《四库提要》说:“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
”柳永在词的发展史上有两大功绩,一是词体上,创作慢词,使小令走向长调;二是写作内容,由文人学士的闲情逸致扩展到下层市民生活,尤其是伎女们的不幸。
此词据说是柳永写给驻节杭州的两浙转运使孙何的,词作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杭州的美好风物,并以得体的言词赞誉了孙何的显赫如意。
東南形勝,江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雲樹繞堤沙。
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yan3)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
異日圖將好景,歸去誇。
【语意结构】上阕概写杭州的形胜繁华。
首三句从时空两个角度着笔。
烟柳三句概写城内风物人烟。
云树三句,概写城外风景形势。
市列三句概写杭州的富庶豪奢。
下阕重点写人民的游乐及孙何的吟赏,并预祝其高升凤池。
重湖三句,突出写西湖美景。
羌管三句,写人民的游乐,透露官吏的政绩。
千骑三句,写孙何的显贵及与民同乐。
异日二句,得体地预祝孙何入朝高升,而又不离杭州“好景”二字。
雨霖铃(寒蝉凄切)(一)柳永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
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
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只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
柳永在受了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生活。
由于失意无聊,流连坊曲,在乐工和歌妓们的鼓舞之下,这位精通音律的词人,才创作出大量适合歌唱的新乐府(慢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自古以来,表现男女离别之情的诗词曲赋层出不穷,而独有柳永的慢词《雨霖铃》经久不衰,下面具体学习欣赏。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四课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
《望海潮》1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问与力量1、了解作者,把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尝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美丽的意境。
(教学重点)3、学习诗词中铺陈的表现手法(二)过程与方法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同学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育对祖国河山的宠爱之情。
二、学习方法1、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反复诵读,感悟体会。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同学们,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胜景自古令人魂牵梦绕,富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赐美景,钱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西湖美景则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美的景致,美的画面,美的笔调,美的神韵,美的音律,美不胜收。
今日我们就通过柳永的《望海潮》,来领会一下这人间天堂的秀丽景色。
(板书)(二)学问积累1、词的基本常识(见补充资料)2、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
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对宋词的进展有肯定的影响。
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出名。
3、背景介绍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
柳永与此时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是布衣之交,柳永想访问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访问的。
柳永就写下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唱歌以使孙何知道,其次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三)整体感知反复诵读1、请同学听朗读录音2、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感知大意(沟通以什么样的语调带着什么样的情感来读)3 、再读课文朗读指导:①感情饱满,适度夸张。
高中语文 第4课《柳永词两首》教学资料(结)新人教版必修4
【结】人教必修4第4课《柳永词两首》教学资料一、学习探究1.《望海潮》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写杭州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从地理位置上说,它是东南的重镇;从历史传统上说,它自古以来便是繁华都市;从自然景观看,这里有著名的钱塘江,有秀丽的西湖;从市井面貌看,其建筑、设施极美观,人口密集;从百姓生活看,人们安居乐业,笙歌处处,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悦。
作者在词中全面、细致地描绘了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2.这首词是投赠之作,这一写作目的对于它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影响?作者对于杭州的自然风景的秀美、壮丽和市井的繁荣、奢华身临目睹后,充满了新鲜感和惊喜、艳羡之情,所以能敏锐地捕捉山川、城市的特点,加以详细、具体的描绘。
词中所描写的山水之美和都市的生活景象,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北宋前期的社会历史面貌。
但因为他的写作目的是为了求得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因而难免要对对方加以赞扬甚至奉承,这就使得这首词在最后出现了一个格调不高的结尾。
3.清代刘熙载在《艺概·词曲论》中说:“词有点。
有染。
”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态。
本词就运用了“点染”的手法,请加以说明。
上阕先点“钱塘自古繁华”,然后展开描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整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
”寥寥数语运用了动静结合、比喻、夸张等手法.极力铺排,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抗州的繁荣、美丽、富饶,西湖与钱塘胜景尽收眼底。
4.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哪两个词用得好?若将“卷”字改为“推”字好不好?为什么?“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雄伟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沉重,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高中语文教学资料 柳永词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教案雨霖铃导入新课:[学生唱李煜词《虞美人》(以唱代背检查上节课内容),带出热烈的课堂气氛。
解读作者,明确目标(均用投影展示)(1)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柳永的资料,教师略加补充。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第一步:美美地听——感受词的语言美。
播放Flash课件,学生听情感真挚的配乐朗读。
(1)第一次听:进行语感熏陶,注意节奏。
(2)第二次听:感受词的意境,注意情感的运用。
第二步:美美地读——语感训练。
(1)第一次读:再播放Flash课件,学生小声仿读。
(2)第二次读:教师范读一小节,作节奏指导,学生自主朗读训练。
(3)第三次读:抽检学生朗读情况,来个小比赛,看谁朗读得最好。
(先抽两个学生分别朗读上片和下片,由同学评价,若认为自己朗读得更好的,可以向他们挑战)第三步:美美地品——把握意象,品味意境,掌握技巧。
1.老师作诗词鉴赏技法指导(1)由意象品味意境。
(2)语言:理解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有象征意义的词、用典等。
(3)写作技巧:把握写作技巧。
2.小组讨论(1)找意象,说作用。
(幻灯片上逐一展示有关意象的词及其表达的感情)(明确)意象:寒蝉、长亭、骤雨、兰舟、烟波、暮霭、楚天、晚、杨柳岸、晓风、残月作用:渲染惆怅伤感之情(2)找出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说表达的情感。
明确:无绪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难分难舍)良辰好景虚设更与何人说(惨不成欢)(3)写作技巧的探讨:请同学们回顾诗词常见的表达技巧,说说本词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补充相关的写作技巧: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以乐写哀,以哀写乐)。
3.个人体悟请闭目凝神,通过意象想象离别场面,品味词中美的意境,然后说说你感受到的意境。
(学生各抒己见,同学们评点谁的感悟最好)4.小组交流讨论鉴赏词中美的词句,说说你认为写得最美、感受最深的词句美在哪里?(学生开始堂上发言,其他同学评点,教师点评穿插其间)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赏析发言,要准备足够的应对材料,以便生动自如地应答学生的发言。
高中语文 第4课《柳永词两首》教学资料(讲)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二必修4语文教案
【讲】人教必修4第4课《柳永词两首》教学资料【教学目标】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几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了解柳永及其婉约词的特点。
2.反复吟诵诗词,品味语言,发挥想象,理解意境,准确把握作者情感。
3.学习作者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学习“点染”的表现手法。
4.明确鉴赏古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技巧。
5.通过对两首词的学习,领悟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从而陶冶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反复吟诵诗词,品味语言,发挥想象,理解意境,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2..学习作者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学习“点染”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学习“点染”的表现手法。
2.通过对两首词的学习,领悟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从而陶冶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法指导】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课时安排】2课时【使用说明】阅读诗词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读懂。
要反复吟诵词作,准确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作品的不同风格。
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词作,通过相关,全面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及所处环境,探究他们的人生历程,准确而全面地把握作者寄寓在词作中的感情,准确理解词作的主旨。
意境的欣赏是属于文学鉴赏较高层次的一种学习活动。
所谓“意境”,就是作品所描绘的自然、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主观思想感情融会一致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在鉴赏诗词时,要运用联想和想象,透过字句和画面,去细心体会、感受作者的情怀,从而领会意境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学习诗词要注意方法技巧的学习揣摩,要学会品味语言、把握意象、理解意境、鉴赏表达技巧,从而提高阅读鉴赏诗词的能力。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案【教学要点】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写作背景。
2.扫清文字障碍,掌握诵读要领,熟读成诵。
一、知识1、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某某武夷山)人,宋工部侍郎柳宜的幼子。
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高中语文最新教学资料 (柳永词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教案
柳永词两首核心目标:把握词的内容,品味词的语言,学习表现手法。
辅助目标: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柳永及其婉约词的特点。
导入:这个单元我们来学习宋词。
词是在我国文学史上继唐诗之后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一种诗歌体裁。
而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
他们的作品兼顾了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作品《望海潮》和《雨霖铃》,来体会柳永词的语言特色及其创作风格。
词的相关知识介绍:词,是歌词的意思,一种按乐谱的曲调和节拍来填写、歌唱的文学。
它与音乐有极密切的关系。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相当于宋代的“流行歌曲“。
“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自序》)词有它独特的体制特点,从三个方面来介绍。
1、词调与词题词调指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乐调。
每个词调都有个名字,即词牌。
如本词的词牌是《望海潮》,《望海潮》是柳永创制的新词牌,钱塘江是天下雄伟景观,调名当取其意。
其他常见的如《菩萨蛮》、《如梦令》、《水调歌头》等等。
但要注意的是,词牌不像我们平常写作文的题目一样,它与词的内容是不一致的。
比如说《相见欢》、《龟虽寿》,听起来好象是写欢喜、高兴的气氛,但其实是描述悲凉、凄惨的曲调。
总之,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2、词体根据乐调的变化,发展出长短不同的篇章,一般来说,分为三类:小令:58个字以内;中调:59——90个字;长调;91个字以上最短的小令只有14个字,最长的长调有200个字以上,可见悬殊是很大的。
每首词中有分段:单调:不分段,往往就是一首小令,篇幅较短。
双调:两段,也叫片或阕或遍,上片下片,前阕后阕三叠、四叠:即三段四段,较少见,尤其四叠极少见。
3、词句与词韵词句是长短不一、参差不齐的,从一字句到十一字句都有。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4课 柳永词两首教案
《柳永词两首》解读与探究预习提示本课学习柳永词两首。
柳永(约985-1059),宋真宗、仁宗时一位杰出的词人,能自制新曲,音律谐婉。
他的词,铺叙展衍,不事雕饰,在宋词的发展中,有开疆拓土之功。
《望海潮》这首词写于1053年,柳永来到杭州,传说是他拜访当时杭州知府孙沔时写成的。
词描写了北宋时杭州的景象。
上片从“形胜”“都会”“繁华”三方面,赞美杭州自然环境之秀美、城市经济之繁荣。
下片以西湖为中心,从景及人,从平民百姓及达官贵人,展示了一幅太平盛世的景象。
这虽是一首投赠之作,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北宋初年繁荣安定的社会现实。
《雨霖铃》是柳永离汴京、前往浙江时“留别所欢”的作品。
柳永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
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因柳永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及临轩放榜,特落之,曰:“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
”柳永在受了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生活。
这首词可能是柳永失意离开京都告别妓女时写的。
词以悲秋景色为衬托,抒写与所欢难以割舍的离情。
上片写送别的情景,深刻而细致地表现话别的场面。
下片设想别后情景,表现了双方深挚的感情。
全词如行云流水,写尽了人间离愁别恨。
词人以白描手法写景、状物、叙事、抒情。
感情真挚,词风哀婉。
学习这两首词可采用下面的方法:(1)重视诵读。
柳永词,音乐感很强,当时可以和乐而歌,现在朗诵也依然悦耳动听。
因此,要反复朗读,体会其语言特色。
(2)揣摩意象。
柳永这两首词,都采用了意象叠加的方法抒写情感。
学习时要仔细揣摩这些意象,体会其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3)把握特征。
这两首词在表现技巧上的突出特征就是点染手法的运用。
通过对这一手法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匠心。
课文解读望海潮东南形胜①,三吴②都会③,钱塘④自古繁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人教必修4第4课《柳永词两首》教学资料一、学习探究1.《望海潮》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写杭州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从地理位置上说,它是东南的重镇;从历史传统上说,它自古以来便是繁华都市;从自然景观看,这里有著名的钱塘江,有秀丽的西湖;从市井面貌看,其建筑、设施极美观,人口密集;从百姓生活看,人们安居乐业,笙歌处处,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悦。
作者在词中全面、细致地描绘了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2.这首词是投赠之作,这一写作目的对于它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影响?作者对于杭州的自然风景的秀美、壮丽和市井的繁荣、奢华身临目睹后,充满了新鲜感和惊喜、艳羡之情,所以能敏锐地捕捉山川、城市的特点,加以详细、具体的描绘。
词中所描写的山水之美和都市的生活景象,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北宋前期的社会历史面貌。
但因为他的写作目的是为了求得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因而难免要对对方加以赞扬甚至奉承,这就使得这首词在最后出现了一个格调不高的结尾。
3.清代刘熙载在《艺概·词曲论》中说:“词有点。
有染。
”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态。
本词就运用了“点染”的手法,请加以说明。
上阕先点“钱塘自古繁华”,然后展开描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整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
”寥寥数语运用了动静结合、比喻、夸张等手法.极力铺排,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抗州的繁荣、美丽、富饶,西湖与钱塘胜景尽收眼底。
4.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哪两个词用得好?若将“卷”字改为“推”字好不好?为什么?“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雄伟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沉重,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5.《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为什么特别动人?这句诗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
这样一幅凄清的画面会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
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里——“酒醒”之后。
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更何况是在“酒醒”之后!试想,柳永此时不过是离开心爱的人的第二天早晨,“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地留在心上,面对着眼前的凄清景象,而前路是“千里烟波”,他还要继续前行,离自己心爱的人更远,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啊!6.统观《雨霖铃》全词作者运用了那些艺术手法将凄凉哀婉的感情表现出来的?直接抒情: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间接抒情:写“寒蝉”“长亭”“骤雨”烘托环境悲凉;“千里烟波”“楚天阔”渲染惆怅伤感。
虚实结合:“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写实;“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念”字告诉读者下面为想像的景物,是虚写。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词人设想旅途中的情景:待今宵酒醒之后,我将身在何方呢?我的身边还能有我的知心人陪伴我吗?不会有了,陪伴我的将只有岸边杨柳,耳畔清风,天边残月、把杨柳、晓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烘托出那种说不完诉不尽的离愁别绪。
二、素材挖掘1.千百年前的清明,那是一个风雅的祭日,也是一个令群芳翘首的盛会。
自打柳树初绽新绿,杏花初放红蕊,京都艺伎们便翘起纤纤兰花指,掐指计算时日,直待清明这天,众粉黛倾城而出,洗尽铅华,缟衣素鞋,逶迤来到郊外的一座孤坟前,然后你放笛,我吹箫;你轻舒广袖舞姿翩翩,我高展歌喉天籁声声;你呈一坛好酒,我备一桌佳肴,唤一声“柳郎”,桃腮泪落如珠,但见落英缤纷,天地动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清明歌不同。
这座孤坟所埋何人,不见亲族祭奠,却引得无数佳丽竞折腰?所埋之人,正是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
每年清明节,歌伎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也叫“上风流冢”。
论风流,当属躺在黄土下的柳永。
一代词人柳永,究竟因何缘由,遭弃庙堂之外,而处江湖之远,与一代艺伎和谐相处,惺惺相惜,生而备受青睐,死后将清明之祭延续成一种风尚,一种风情?2.少年柳永以“勤”字诀勇攀书山路,以“苦”精神航行无涯学海,遂“少有文名”。
少时游武夷山文锋初露峥嵘:“六六真游洞,三物外天。
九班麟稳破非烟,何处按云轩?昨夜麻姑陪宴,又话蓬莱清浅。
几回山脚弄云涛,仿佛见金鳌。
”少年柳永的文采犹如春草般勃发,如云雀般轻盈地一飞冲天。
为人风雅,更兼巧工词章,青年柳永遂博得“金鹅峰下一支笔”之美誉,朱熹的老师刘子晕对他也青眼有加:“钧章棘句凌万象,逸兴高情俱一时!”似锦前程,遥遥地向柳永招手;幸运之神,似乎已向柳永露出半边笑脸。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父亲,叔叔,哥哥三接、三复都是进士,连儿子、侄子都是。
与众多“芝兰玉树”相厮守,耳濡目染,如众多儒家子弟一样,柳永的心头也大书着“兼济天下”的横幅标语。
但命运好像总是捉弄柳永,功名和他捉起了迷藏。
柳永第一次赶考,呼声极高,却惨遭落榜。
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朝廷举行大举,不甘沉默的柳永慨当以慷,辞别故人,再度远赴京城赶考。
正如幸福都是孪生的,祸患也从不单行,才华横溢、心比天高的柳永自以为金榜题名犹如探囊取物,然事与愿违,他又一次名落孙山。
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柳永患上了躁郁症,一怒之下,挥笔写就一阕《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翠,风流亨、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好个柳永,不以落榜为羞,倒将牢骚泼洒得铺天盖地。
时人竞相吟诵传抄,竟流传到了寿春郡王赵祯案前,赵祯吟咏之余,不禁对这个名叫柳永的词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忍把浮名”诸句,牢牢地嵌在了心灵屏幕上,怎么也抹不掉。
天禧二年,即柳永赴京赶考的第二年,赵祯被立为太子,乾兴元年(1022年)即位,是为仁宗。
当时由刘太后垂帘听政,明道二年(1033年)太后死,始亲政。
仁宗在位42年,是两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柳永的一生几乎都攥在了仁宗的手上。
柳永毕竟是青年意气,一味为情绪寻求宣泄的出口,根本未曾想到,他一不留神泼出去的牢骚再也不能收回来。
牢骚过后,柳永照样做着仕途美梦。
几年后,柳永又一次自信满满地参加考试,富有戏剧意味的是,仁宗皇帝在名册簿上看到“柳永”二字,陡然想到当年读到的那首《鹤冲天》,不禁大摇头:柳永啊柳永,当年你信誓旦旦不要功名,怎么又来凑热闹?随即提起朱笔旁批:“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仁宗无疑是有幽默细胞的,不过,对柳永来说,这绝对是黑色幽默。
仕宦美梦就此一笔勾销。
怨谁呢?柳永追悔莫及,只怨当年那首牢骚词,竟风化成石头,时隔几年后直砸了自己的脚,完美的仕宦美梦就此砸得粉碎。
虽遭晴天霹雳,却也只能自食其果。
3.烟花柳巷,迎来了浪子柳永。
柳永显然不甘心这种自我放逐,他走向茶楼酒肆的脚步声多少带点负气。
但,他本人也没有想到,他的脚步声,千百年来,竟在历史深处訇然作响。
混迹市井,柳永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这种生涯,对一位屡考屡败的儒生,其实也是某种程度的皈依。
柳永便无所顾忌地开启划时代的“恁偎红翠”的风流岁月。
那是柳永生命史上的艳阳天。
“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比朝天椒还热辣的话语,全给了柳永。
在这儿,柳永是白马王子,是红衣教主,是大家的;而皇帝是那么微不足道,成了一个备受嘲讽的符号,艺伎的生命系统,欣然接受另一种形式的主裁。
柳永,才是艺伎们甘心膜拜与臣服的精神领袖。
世态炎凉,人情寡淡,怀才不遇,命途多舛。
柳永一走进市井杂巷、勾栏瓦合,便流连忘返。
他以一位词人特有的敏感抚触市井平民及青楼女的生活百态,哀其不幸,识其疾苦,慰其欢情。
两袖清风的柳永,给不了物质钱财,只能倾其所有的同情、尊重与欣赏。
在柳永的才情面前,青楼女视物质如粪土,是柳永提升了青楼女的品位,激发了她们人性中的真与善。
柳永是众艺伎的大众情人,她们对柳永的偏爱之情从俚语里呼之欲出。
在柳永那儿,屈身青楼的女子是可堪怜的人,而不是衣冠禽兽的玩物。
不期然地街头转角处劈面相逢,心便激烈地跳动起来;帘栊低垂,叫声名字,幸福便漫天漫地;有幸获得柳永亲填一词,那更是巨大的惊喜。
潦倒文人柳永,决定了以才相悦人的青楼女的才艺及幸福指数。
这是一个奇特的现象,想来令人唏嘘不已。
青楼女给柳永欢乐与哀愁,柳永给青楼女深切的同情及词作,文人与青楼女的互动,在千百年历史上是异数,却令后人感动。
淤泥深处,方能催生洁白的文学莲花。
或许,正是缘于众多烟花女子以多彩的丝巾作纽带,野史和后人才得以如此宽容柳永。
而宋史,却没有柳永的一席之地。
4.南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一直以来,我们将“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单纯地理解为柳词传播之广,受众之多,其实,“井水处”内涵多元。
这里有一种市井特有的烟火气,有着明亮的底子,以及特有的温度——令青楼女格外留恋的乍暖还寒的人性春寒的一抹余温,柳词如井水般清明澄澈,汩汩流淌,一路而来,是灌溉市井心灵的文化乳汁和精神矿泉水。
柳永将他的爱情和温情泼给了京都艺伎——自古以来,肯交心并把青春交给艺伎的文人,柳永是开天辟地第一人吧。
他将青楼女视为姐妹,视为爱人。
所以,柳永之词,俚而不淫乱,俗而不媚。
他的心,不染尘埃,是雪莲花般的高贵与索洁,打动了一代青楼女的心扉。
他的思维探头,扫描了城市的各个角落,无论是城市风光,还是羁旅行役,多情别离,总是令人心旌摇荡,柔肠寸断。
可以想象,柳永在这里,是如何得如鱼得水,他的每次闪亮登场,皆引来掌声无数。
他的呼声如此之高,受众度如此之广,凝聚力如此之强,使得他的名字在艺伎舌尖上瓣瓣开花,他的笔在美妙如天籁的歌喉间跳舞。
这是与功名利禄全然不同的一番天地,一种成功!笙歌艳舞、锦榻绣被,温柔何曾追寻!与同代词作者相比,柳永的词作数多且质高。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据说这首《望海潮》流传金国,“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罗大经《鹤林玉露》)。
异域入侵,关柳永何事?宋代的积贫积弱,方是外患之根本,但大家津津乐道,可见众人对柳词偏爱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