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书店之殇
实体书店的困境与出路
实体书店的困境与出路作为数字化时代的产物,电子书的崛起给实体书店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过去,人们习惯到书店里逛逛,触摸纸质书籍的质感,与书店员工交流意见并购买心仪之作。
然而,现如今,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家里购买电子书,便利性和价格优势成为了他们的首选。
这一变化给实体书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实体书店所面临的困境,并寻找出路。
首先,实体书店面临的最大困境是销售额的下降。
根据数据统计,过去几年实体书店的销售额持续下滑,许多实体书店不得不关闭或者转型。
这主要是由于电子书的普及,使得人们更愿意购买电子书。
此外,虚拟书店和在线零售商的崛起也加剧了实体书店销售量的减少。
实体书店的存货成本高,运营经费大,因此销售额的减少给实体书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其次,实体书店在与电子书竞争时,还面临着空间限制的困扰。
实体书店的空间有限,无法容纳无数种类的图书。
相比之下,虚拟书店可以无限扩展其图书库存。
这意味着实体书店购买和展示图书的选择性有限,无法满足每个顾客的需求。
电子书则可以提供大量的图书选择,顾客可以轻松找到并购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减少了与之前实体书店相比的限制。
然而,尽管实体书店面临巨大困境,仍然有一些潜在的出路。
首先,实体书店可以加强与互联网的融合,开设在线书店。
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或者在电子商务平台上销售图书,实体书店可以扩大销售渠道,吸引更多线上顾客。
此外,实体书店还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为顾客提供更好的购书体验。
举例来说,当顾客在线上购买图书后,实体书店可以提供快递或者预约取书服务,同时还可以在店内举办读书活动或者签售活动,增加顾客与书店之间的互动性。
其次,实体书店可以通过采取差异化策略来吸引更多的顾客。
实体书店可以为顾客提供更好的阅读环境,例如舒适的座椅,温馨的氛围,以及丰富的咖啡和茶饮品种。
此外,实体书店还可以增设儿童区域、阅读角和活动区,吸引更多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前来。
此外,实体书店还可以通过与作家、艺术家和知名人士合作举办文学讲座、艺术展览和签售活动等,吸引更多顾客并增加销售额。
实体书店的现状与未来的建议
实体书店的现状与未来的建议1. 实体书店的现状1.1 传统书店的挑战实体书店,现在确实不容易。
你看,随着网上书店的崛起,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买书,实体书店就显得有点“吃力不讨好”了。
价格差异、便利性以及种类繁多的选择,让传统书店面临了不小的挑战。
说白了,互联网就像一把锋利的刀,把实体书店的生意切得七零八落。
1.2 顾客体验的独特魅力不过,实体书店也有它的独特之处。
谁能抵挡得了那种在书架间徘徊,摸索到心仪书籍的感觉呢?书香扑鼻,那种在纸张上翻动的声音,都是网上购物无法比拟的。
实体书店就像是一块心灵的绿洲,提供了一种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毕竟,谁不喜欢在静谧的环境中,享受那份只属于自己的安宁呢?2. 实体书店的现状与趋势2.1 数字化时代下的适应面对数字化的浪潮,实体书店也开始做出一些调整。
很多书店不再只是卖书那么简单,它们还提供咖啡、举办读书会、开展各种文化活动。
这样一来,书店不仅仅是买书的地方,更成了一个社交和文化交流的场所。
试想一下,和朋友一起在书店里喝咖啡,聊聊书里的故事,岂不美哉?2.2 社区书店的兴起现在,社区书店也逐渐崭露头角。
这些书店通常规模小,位置靠近居民区,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
它们不仅仅是卖书的地方,还成为了邻里之间交流的一个平台。
这里,你能见到各种各样的人,聊聊家长里短,讨论最近的新书,甚至可以参加本地的文化活动。
这种“家门口的书店”模式,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3. 实体书店的未来建议3.1 创新服务的提升为了在未来继续保持竞争力,实体书店可以考虑一些创新服务。
例如,可以引入更多的数字技术,比如AR(增强现实)体验,让顾客能通过手机看到书籍的预览或相关内容,这样一来,书店就成了一个互动的平台。
同时,书店也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推荐服务,根据顾客的阅读历史和兴趣,推荐合适的书籍。
3.2 打造独特的书店文化另一个重要的方向是打造独特的书店文化。
书店可以根据自己的特色,举办各种活动,比如签售会、讲座、文学沙龙等,增加顾客的粘性。
实体书店的艰难时刻
实体书店的艰难时刻作者:陈曦来源:《中国新时代》2012年第03期目前有消息称新闻出版总署正与有关部门协商减免实体:11店税费。
这似乎是给实体书店一次涅槃的机会。
但是也有业内A士认为,书店行业必须转型,否则仅仅减免税收是不能救实体书店的北京的两家光合作用书房直营店毫无预警地停业了。
2011年10月29日,光合作用五道口店和现代城店均没有开业。
在五道口店一楼杂志区,所有杂志已被清空,二楼图书区内铁门大敞,但所有书架图书一本不剩,书店咖啡屋空留几个杯盘。
书店内纸张、灰尘零落满地,一派萧瑟。
据已经“被辞职”的店员介绍,五道口的光合作用书房几年来持续亏损,店内多名员工遭遇欠薪,目前处于失业状态。
光合作用书房总经理孙池接受电话采访时称,近几年来,房租、水电等成本急剧上涨,光合作用的销售连续4年下滑,今年更是下滑了40%,销售和成本两头夹击,压力在不断增长。
光合作用书房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民营书店代表,高峰期曾在全国开设31家分店。
分析其无以为继的原因,除了书房自身经营不善,管理落后外,来自新华书店体系以及网络书店的竞争是重要原因。
主渠道与二渠道的楚汉之争从新中国成立到1982年,中国的书店完全国有,新华书店的网络如同邮局,遍布各个大中小城市。
当时的出版业完全没有民营企业的影子,实行“统购统销”,也就不存在竞争。
1982年,《国家出版局关于图书发行体制改革问题的报告》出台,为民营书店打开了一扇门。
随着民营书店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与新华书店系统分庭抗礼的局势。
于是,出版产业的发行渠道划分为新华书店掌管的“主渠道”,与民营书店代表的“二渠道”,一直沿用至今。
’在20世纪90年代,很多城市部有从个体小书摊成长起来的民营书店,这些书店占据着除教材外的一般图书销售量的半壁江山。
根据《中国出版年鉴·1985》,1983年全国书店销售网店数量为75983家,1984年增至113503家,增幅49%。
增加的网点绝大多数是民营书店。
文史观察 传统书店之死不是时代的悲剧
“光合作用”之前的那些炮灰们
“光合作用”也不是国内第一个倒闭的民营书店,恐怕也不是最后一个。我们可以列出一长串“炮灰”名单:今年6月,北京著名人文学术书店“风入松”停业搬迁;前不久,作为上海“城市文化名片”的季风书店多家门店关闭;去年7月的最后一天,在广州核心商圈开业16年之久后,三联书店撤出广州购书中心;同年6月,广东著名书店———学而优关闭暨南大学西门店;去年8月,龙之媒广州店结束营业;也是在去年,北京最著名的三联韬奋图书中心也缩减店面,腾出一部分地盘儿给了雕刻时光咖啡馆。2009年,北京知名小众书店单向街图书馆从北京圆明园搬至朝阳区的蓝色港湾,其圆明园店宣告关门……更为标志性的事件是,在中关村曾声名大噪的第三极书局也在2010年1月关门,这个被冠以“中国最大民营书店”头衔的书店在3年内累计亏损达8000多万元。据北京新华书店首席执行官刘建华称,从2007年到2010年,中国民营书店已经锐减了1万余家之多。
更悲催的是,在网络购书越来越便利和便宜的同时,虽然很多人宣称喜欢书店,但实际能在书店买书的人越来越少了,顾客来书店看看拍个照,然后再去网上买的人越来越多,实体书店俨然成了网购书商的广告窗口。民营书店在这场暴风骤雨中显得十分脆弱。
死于固步自封:请给一个去书店购书的理由
如果说网络技术进步是外因的话,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就是自己的问题了。虽然很多独立书店都各显神通,在差异化、优质化服务方面做了不少努力,比如“光合作用”率先提出了“悦读”这一生活方式,店内环境设计十分温馨,意在打造“第二个书房”。这种体验式消费曾给光合作用带来了不错的利润,但终究难逃厄运。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传统书店的自我变革不够彻底,没有深刻理解网络时代购书者的需求,只是对书店稍微改造,并没有改变靠低买高卖赚取差额的商业模式。传统书店表面上看是死于资金链问题,本质上是死于固步自封,假如传统书店真的有竞争力,真的会缺少资金青睐吗?
实体书店生死劫
文化 产 业协 会 副理 事 长 苏 晓东在 微 博 中爆 料 :在 厦 门市 委市 政府 相 关 部 门介入 下 ,由厦 门 市文 化 ( 意) 协 会 与 光 合作 用形 成 光 合 重组 领 导 小 创 产业
绝境逢生
目前 ,实 体 书 店 所 遭 遇 的 困 境 的确 令 人 叹 惋 、痛惜 。 面对 一 个 个 实体 书店 的消 亡 ,很多 网
府。刘 明清认为 ,实体书店正走向没落 已经成 了不可争议 的事实 ,当下之
计 ,国家 应该从 政策 上大 力扶持 实体 书 店。
《 读库 》出版人张立宪表示,更主要的问题还在于国家对书店行业应该 有一个扶植 ,或者至少政策上的倾斜。三联韬奋书店 的总经理 翟德芳也表示
远 大 于知 识 的 需 求 ,时间 、注 意 力成 为读 者宝 贵 的资 源 。 同时 ,先进 的科 学技 术 ,让 读 者 在 图书 的预 览 、 比较 、选 择 、购 买 、 配送 以及 阅读 等 方
些 共识 ,包括 减 税 、 降低成 本 、文 化沙 龙 等 ,
虽可 解决 一 时 之 困 ,但都 无 法解 决 书店 界 面 临 的 深层 次 问题— — 阅读 需 求的 本质 变 化 。从 长远 来 看 ,不 管 实体 书店 采 取哪 种 战 术 ,都抵 挡 不 住 从
赞 同上述 观点 ,在 目前的环 境下 ,书店 要撑 下去 ,一定 要有外 部支持 才行 。 倒 下 的 实体 书 店 中 ,基 本 上 都是 民营 书 店 。 国 营 书店 因享 受 政府 在 税
友纷纷发表帖子 呼吁挽救。时 尚廊 的 “ 雅倩爱
书”发 起 了新浪微 活动 ,征集 实体 书店存在 的 1O 0
浅谈日渐消失的实体书店背后
浅谈日渐消失的书店背后2005年,上海大型连锁书店思考乐书局因债务危机倒闭;2006年,书法家席殊苦心经营12年的“席殊书屋”图书连锁体系全盘崩溃;同年,香港青文书屋老板罗志华被仓库内倒塌的书堆砸死,由于书屋长时间门庭冷落,无人问津,罗志华在死亡两周后才被发现;2007年,明君连锁书店终于被所谓的“”压垮,被法院强制关门;2009年,经营五年,“经典”无法延续,成都最大民营书城“四川经典书局”关门;2010年,北京最大的民营书店第三极书局正式停业;2011年,在广州扎根17年的香港三联书店正式退出广州市场。
……接下来又会是哪个大佬?!数据显示,自2005年以来,全国一半的书店已被迫关门。
新华书店总店的一份最新调查报告则显示,愿意去书店翻阅书籍的人,不足接受调查者总人数的23%。
书店的消失,“元凶”到底是谁?书店的消失应该是多种原因促成的。
图书市场的产业化发展,使得图书印刷质量越来越高,图书装帧越来越高级,图书价格也越来越高,简装版变成精装版,精装版变成珍藏版。
在爱书人和爱读书人面对图书望洋兴叹之时,图书盗版市场欣欣向荣。
在街头巷尾的书摊自不必说,在不起眼的小书店里,问一问是否有某某图书的“影印版”(许多书店开始避讳“盗版”一词)时,老板往往能从各种书的最下面掏出一本,以五折或者更低的折扣卖给你。
特别是在网络高速发达的今天,借助信息技术,图书的盗版间隙更短,复制成本更加低廉。
记得有部畅销书在发售后不到24小时,网上便流出了盗版,公开售卖,可见其迅猛之势。
如今,互联网可以说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之中,正在改变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我们在享受互联网技术为我们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不得不忍受这个技术给我们带来的痛苦。
用狄更斯的一句话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打开网络收索引擎,输入“网上购书”,回车,弹出的链接超过300万,“当当”、“卓越亚马逊”、“京东”、“淘宝”、“易购”……等等,这么多的选择,总能找到需要的,甚至只要花些许精力,就可以找到电子版本,下载到手机里。
书店与书业之死
书店之死与图书业之死杂谈 2009-09-27 00:13 阅读1440 评论26 字号:大大中中小小(今晚与一位朋友聊此方面话题,仓促之间难以说服他,故整理思路,记录于此)我一直觉得,作为一名读者,如果能在随心所欲地买书,实在是最快活的事情。
下班途中,血拼之时,或者是去哪座陌生的城市旅游时,看到哪本中意的书,就将其买下来,立刻捧在手中,而不要去将书名抄下,或者记在脑中,等到下次在卓越或当当下单时将其一起买下来。
买书的时候,本来是不该去计较价钱,但是出于一个经济人的本能,必定会想从更低廉的渠道来买书——除非你的经济能力已经使得你无需去计较这一问题。
然而我相信,国内的多数书籍购买者都并非那么阔绰。
几年下来,我从季风书店里只买过区区几本书——似乎要么是上海译文的,要么就是南京译林的。
因为他们两家的书在网店上的价格都不会折扣太低,大多是八折以上。
在实体书店里买,似乎还不感觉那么吃亏。
听我说完这件事,你大概会明白我的首要观点——买书者对价格斤斤计较,导致了实体书店生意萧条,也导致了图书业陷入恶性循环。
在提出我的改革方案之前,先将视角转到另一边:图书业的恶性循环。
虽然在中国的出版界还有一些在出货折扣上比较规矩的公司,但不得不承认,有许多公司在书价上在玩花样。
制定一个高的书价,然后以较低的折扣出货。
不知道是不是贝塔斯曼在中国最早玩起了这一招,但带来的恶果就是折扣只能更低,而不能提高。
在此,我其实是挺尊敬上海的一家出版集团的,集团发行公司制定了硬性的标准,折扣绝对不能低于某个折扣。
折扣低了之后,许多公司其实是被迫参与到这场游戏。
高书价——低发货折扣——实体书店(可能会打折)、网店(一定会打低折扣)——图书如果滞销——低价处理——网店(更低折扣)+实体折扣书店。
这个循环有点像中国的电影业。
电影院的票价一直很高,高得远远超过民众的收入水平,年年都在喊低票价,可电影院从来不敢降低票价。
进入这个死循环后,要摆脱它是很难的。
实体书店的去留的看法作文
实体书店的去留的看法作文
关于实体书店的去留,这可真是个让人纠结的话题。
说实话,
我小时候最喜欢的事儿之一就是周末跟爸妈去书店逛逛,那种纸墨
的香气,真的让人怀念。
现在嘛,手机一点,啥书都能买到,还能送到家,方便是方便,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可能是那种在书架间穿梭,不经意发现一本
心仪的书的惊喜吧。
实体书店不仅仅是个买书的地方,更像是个小
型的文化社区,大家可以在那儿交流、分享。
当然啦,也不能否认实体书店面临的困境。
租金、人力成本都
在涨,而网购的折扣又那么诱人,实体书店的生存压力确实不小。
但话说回来,正是这些压力让书店变得更有特色,更有温度。
他们
开始举办各种活动,比如签售会、读书会,吸引了不少人。
我觉得吧,实体书店和网上书店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它们
各有各的优势,也各有各的短板。
就像咱们吃饭,有时候想吃家常菜,有时候又想尝尝外面的大餐。
书店也一样,各有各的味道。
说到底,实体书店的去留并不是个简单的选择题。
它关乎我们
对文化的态度,对生活方式的选择。
希望未来,实体书店能够找到自己的定位,继续陪伴我们,成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实体书店日渐“倒闭”的调查报告8p
四、调查结果统计表
五、 调查结果分析
(见附页 2)
1、 现在大学生对于实体书店的概念虽然很明确地知道它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意义,不过还是有那么少 部分同学认为当今社会已经快要把它淘汰了(4%),它的现实意义已经不像以前那么重要了,更有 甚者认为实体书店仅仅是网络书店的实体展销店(4%)。就我们小组认为,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现 象。在这方面,女生比男生好很多,女生对于书店的概念还是很清楚的。在平时随机调查交流中, 尽管几乎没有同学把阅览室和实体书店两个概念联系起来,但从社会发展来看,实体书店对于我们, 同时也有了另外一个感觉—一个可以提供看书、租书的地方。
二、 调查目的
我们之所以选择这个课题,是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从而引起我们大学生对于实体书店如今现象的关注, 开始慢慢思考自己的图书消费观是否正确,同时也可以深刻地了解下我校大学生对于书店市场日后的发展 的认识。
三、 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问卷见附页 1),以及平时与周围同学的直接交流; 2、问卷总共 100 份,在绍兴文理学院南山校区随机抽取同学进行调查,其中男女生各 50 份; ◆注:为了更加清楚了解男女双方的观点,特别附了两份问卷,将各自比较鲜明的特点按照之后步骤中 得出的统计数据重新整合后表现出来
大型企业经典管理资料模板,WORD 文档,欢迎下载交流 分享一个苹果,各得一个苹果,分享一种思想,各得两种思想。分享是件快乐的事件,乐于分享的人,事业更容易成功。
关于我校大学生关于实体书店日渐“倒闭”现象的认识的 调查报告
一、 卷首语
近年来,随着商业的发展和网上购物技术的不断普及,网上书店,数字出版发行的强烈冲击,加之自身 运营成本持续上涨,一般图书经营的微利性,实体书店的数量和市场份额呈现出双降态势,大量书店甚至 已经倒闭,其生存状态和发展前景令人堪忧。如今在城市里想见到一家书店很难,越是繁华的街道越是这 样,实体书店越来越少,买书难,买书贵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实体书店不仅仅是一 个出售图书的地方,更具有文化标志的意义,对营造城市的文化氛围,提升市民文化素养有着重要作用。 目前,实体书店正在经历漫长的转型阵痛,实现突围或许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期待着实体书店的华丽转 身,管理资料模板,WORD 文档,欢迎下载交流
“第三极”书局之殇
长 ,范围过广 ,再强大的 巨人 也有力不可 支的时候 。不管是方兴未艾的网络 图书 ,
不客气 地分 流在各 个更加 方便快 捷 的阅 读渠道 之 上。如今 ,传统 书店 的强大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奈 地打 出了七折 。这场 价格 战一直 持续
了四个月 之后 回到 了八 折 ,此后一 直延 续 至今 。根据 出版行业 的经 验 ,以八 折 厮 杀的折 扣战 ,往 往挤 掉 了书店毛 利的 6 %。3 0 年价格 战就 吃掉 了第三极 书局几 千万元的利 润。 价格战只是权宜之计 ,何能作为长期 战略呢? “ 第三极”在这里摔了第一跤 。 如今 已经搬 到海 淀书城 的第 三极 书 局 国林 风店 ,面积 只有 1 0 平方米—— 70 之前 在 中关村 的卖场 是2 0 0 方米 。 00平
做 “ 球最大 全 品种书店 ”的 书店 ,宣 全 告总 亏损7 0 万元 ,正 式关 门停 业 。从 80
盛大开 张到黯 然退 场 ,第 三极在公 众视
野 中坐 了 回过 山车 。它 的嘎然而 止 ,留
给人们 的不止 是惊 讶 ,更 多的是沉 重思 考——实体 民营书店将何去何从? 以 当当和卓越 为 主体 的网络 书店崛 起 后 ,民营实 体书店 受到 的冲击无 疑最
营业时 ,一街之 隔 的中关村 图书大 厦与 “ 第三极 ”针锋 相对 ,全场 图书一 夜之 间执行 了七五折 。随后 “ 三极 ”也无 第
一
曾经 妄想 做 “ 高大全 ” 的第三极 ,
开 始 的 定 位 让 它 误 入 了 歧 途 。战 线 太
随着 当 当卓 越 、移动 书城 、电子 书 的蓬勃 发展 ,庞 大的消 费者群 已经被 毫
“ 重 要 的 是 , 国林 风 店 除 了 在 开 业 初 更
书店之殇
书店之殇作者:暂无来源:《检察风云》 2011年第23期文/程新友新一轮传统书店倒闭潮,正以一种令人沮丧的速度在全国蔓延。
继北京“风入松”、上海“季风书店”各分店等赫赫有名的书店纷纷倒下后,广州的联合书店开张一年停业,杭州的真友、铁驴也在近几个月内纷纷关门……曾经号称国内最大的民营连锁书店“光合作用”,最近噩耗连连,先是传出资金链断裂,高管集体辞职的消息,后又有几家门店遭遇供货商堵门讨债,甚至搬走店内图书。
在这个文化已经成为热门产业的时代,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之际,这似乎是一个让人尴尬的局面。
看着书店所代表的某种精神的坍塌,人们无可奈何。
阅读需求虽然一直都在,但书店一个个倒了,谁能相信人们还在真的读书呢?传统的纸质阅读,是精神性的、非功利的,让人在阅读中获得情操的升华和陶冶。
一个民族,任何时代都不能缺少精神的追求,也不能缺少纯粹的阅读。
不能承受之重的书店2011年6月,复旦大学南区生活街上的老字号书店——庆云书店停业。
以前的庆云书店是个专卖3-4折书的小资场所,书店里永远是昏黄的灯光,顺着屋中央的楼梯可以爬到二层,踏在木头地板上略吱有声。
沪上爱书之人没有不熟悉庆云书店的。
1999年,第一家“庆云”开在国年路;2003年,随着复旦大学南区建成生活街,第二家“庆云”入驻其中。
在复旦大学周遭乃至全上海的书店中,“庆云”图书价格之“平”数一数二,全场三折,并且是清一色的人文社科类新书,物超所值。
庆云书店的老板张庆是复旦职工,有着26年的复旦情结。
他当初认为,100个复旦人中,有80个人是读书的,开书店不旧没生意,尤其是开在大学边上。
1995年,张庆将书店命名“庆云”,取自“卿云”的谐音,卿云楼是复旦大学的一栋老楼。
1999年,第一家“庆云”开在国年路。
此后,但凡在复旦待过一段时间的人,几乎都熟悉“庆云”。
2003年,随着复旦南区建成生活街,张庆趁热打铁将第二家“庆云”入驻其中。
新“庆云”一开始就打出“全场三折”的牌子。
论实体书店的消亡
论实体书店的消亡作者:贾博森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5年第1期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一些中小型实体书店纷纷倒闭。
据统计,伦敦、纽约、东京每平方公里拥有实体书店数分别为1.08、9.30、2.16 个,北京每平方公里拥有的实体书店数仅为0.11个。
就此,某网站聊天室展开讨论:甲:都是网络书店惹的祸!低折扣对实体书店冲击太大。
乙:不能责怪网络书店,存在即合理。
再说了,现在都进入数字阅读时代了,还有多少人看纸质书啊。
丙:对好东西,政府得大力扶植。
丁:关键还是书店自己。
我家对面的那个中国第一家本土绘本书店就很火啊,每天大人小孩人来人往的。
……乙:时代发展,很多事物都在经受挑战,何止书店业呀!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自定角度,自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贾博森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电子阅读如雨后春笋一般蓬勃兴起,地铁、公交的低头族随处可见。
当纸质书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实体书店的经营也日益惨淡,甚至纷纷倒闭。
面对实体书店日渐式微的局面,很多人自然而然地将问题的根源归为电子阅读的冲击,可实际果真如此吗?假如真的完全是电子阅读这一时代新宠惹的祸,那么我想问:为何同处一个时代的东京、纽约等地,书店数目却远胜历来以文化中心自称的北京,同是高度发展的城市,同样都有电子阅读的存在,为何实体书店存在的现状却大相径庭?在我看来,实体书店纷纷倒闭,原因绝不在电子书的发展!观之今日实体书店式微的局面,我不禁联想到中国最古老的乐器——琴。
有“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禁邪僻之情而存雅正之志”美誉的古琴在发展的过程中曾受到诸如瑟、筝、筑、笛、笙等乐器的冲击,因而有式微之势。
然而思量琴之式微,究其原因绝非其他几样乐器之错,实乃因为琴声乃天地万物之音,而非世俗之乐。
用以娱人,仿佛不够热闹;用以自娱,心中平添寂寥。
但是,不论何时何地,世间生灵都会因为天地的广大苍茫惊惧与恐慌、喜悦与悲伤,琴要说的,正是这些。
开不下去的线下书店案例
开不下去的线下书店案例我有个朋友,姑且叫他大李吧,曾经满心热血地开了一家线下书店,结果不到一年就凉凉了,那经历简直就是一部“悲剧大片”。
一、选址的坑大李刚开始觉得书店嘛,就得在那种文艺小清新的地方,于是就把店开在了一个看似很有格调的古街里。
那古街平时游客是不少,可都是来吃小吃、买小玩意儿的。
游客们路过书店,也就是在门口拍个照,然后就走了。
大李本以为靠着这些人流量能吸引不少顾客,没想到大家对书店根本不感兴趣。
而且那地方租金还死贵,每个月挣的钱一大半都交了房租。
就像你辛辛苦苦做了一个大蛋糕,结果别人一下子切走了一大半,你只能吃点渣渣,这书店还咋开下去啊?二、网络的冲击现在这网络时代啊,对线下书店的打击那是相当大。
大李的书店里摆着各种各样的书,可很多人来书店就是看看,然后转头就在网上买书了。
为啥呢?网上的书便宜啊,还包邮。
大李书店里一本精装书要卖50块,同样的书在网上可能30块就拿下了。
再说了,现在电子书也流行得很。
好多人都习惯在手机或者电子阅读器上看书,方便又不占地方。
大李看着店里那些崭新的书无人问津,心里那叫一个苦啊。
他就像一个拿着旧时代武器的士兵,面对网络这个强大的敌人,毫无还手之力。
三、经营不善大李这人吧,是个爱书之人,但他不太懂经营。
他进书就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店里摆了一堆特别小众的诗集和哲学著作。
这些书虽然很有内涵,但是受众太少了。
大部分人来书店还是想找些畅销书,像什么热门小说之类的。
而且他的书店活动也很少。
隔壁街有个书店,经常搞读书分享会、作家签售会啥的,每次活动都能吸引好多人。
大李呢,就守着他的那些书,等着顾客上门。
这就好比你开了个饭馆,菜做得还不错,但是你从来不做宣传,也不搞什么特色活动,那谁能知道你的饭馆啊?四、成本的压力除了房租和进书的成本,还有员工工资呢。
大李请了两个员工,想着能把书店打理得井井有条。
可是这员工工资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费用,就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书店里还得有各种设备,像书架、桌椅啥的,这些东西虽然不是一次性投入很多,但时间长了,维修和更新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买体书店的衰落,阅读文段意
买体书店的衰落,阅读文段意近几年,随着实体书店的发展,不少民营书店也成为了人们逛书店必不可少的购物选择。
买体书店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都有实体店,但如今却处于半闭店状态,在全国范围内仅有深圳、广州、苏州、成都、沈阳、青岛等城市有实体书店。
今年3月30日起,买体书店也开始闭店,这也是国内首家处于半闭状态的买体书店。
买体书店从2012年开始布局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成都等地,至今已开了近30家实体店。
虽然书店也开在城市繁华地带,但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的原因,在当地的影响并不大。
去年4月22日正式关停后,这家被誉为北京最大的书店就消失在了人们视野中。
今年7月12日又重新开业了。
一、概述买体书店,是一家典型的民营书店。
以经营书、咖啡、文创产品、生活百货为主,还经营各类杂志销售和艺术、文化交流活动为主,主要面向新青年群体。
2013年4月22日北京最大的书店正式关闭,2017年7月12日重新开业。
这家书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东升北里12号楼西侧,以销售设计书籍为主,同时也经营咖啡、文创产品和杂志销售等。
与其他民营书店不同的是,这家书店是一个纯文化空间,主营内容是以设计为主,也包括文创等一些列产品。
近年来,买体书店不断创新,除了提供传统书店以外,也增加了很多新业态。
2018年7月12日重新开业的买体书店是一家生活超市+艺术中心+书店相结合的全新书店。
该书店经营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
其店内经营类别包括图书、文创产品、咖啡和生活百货等多个类别。
二、文段意文段意是一种学习知识的方法。
文段意不是指具体形式,而是指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学会的一些读书方法。
学习者需要掌握文段意中所要表达的基本知识。
文段意是一个系统的体系。
它是一个体系内各个层次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的集合。
它主要由文字、语句表达、思维活动这三个方面组成。
由于文段意是对所要表达的文段内容进行归纳、概括的一种方法,因此文段意更强调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它从各种材料中提炼出一些有用的文段内容作为句子的主要内容;并把这些文段内容进行组合起来学习其基本的方法。
实体书店转型之痛
实体书店转型之痛文/何卓鹏林志诚张磊黄云代显富在“两电”(电子书与电商)冲击下,实体书店不仅经营愈来愈难,而且在全球掀起了关店潮。
这种窘境是源于电商的冲击还是实体书店经营得不好,或是消费者真的不需要实体书店了?实体书店转型到底有哪些痛点与对策?一、实体书店全球掀起关店潮据全国书业商会统计,近10年来我国约有五成民营书店先后关闭。
2006年“席殊书屋”全面崩溃;2007年“上海明君书店”关门;2008年“上海左岸书店”倒闭;2010年“北京第三极书局”倒闭;2012年上海“季风书店”静安店和来福士店相继关门。
2015年教育部针对100所高校“校园实体书店生存状况”的调查显示,30%的高校不再拥有校园实体书店。
上海商学院中山西路校区居然还开着一家书店,但常常是一整天连一本书也卖不出去,根本没法与原先开着的便利店生意相比。
不仅中国如此,欧美各国亦是如此。
英国图书经销商联盟主席帕特里克?尼尔(Patrick Neale)表示,从2008年到2013年整个英国独立书店的数量,从1350家降到了不到1000家。
日本著者贩促中心的调查显示:日本在1999年时还有2.23万家书店,到2015年5月只剩1.35万家,16年来关闭了9千多家书店。
据美国书商协会统计,2015年在美国的2227个城镇中有1712家独立书店,而这仍远少于二三十年前美国约4000家独立书店的数量。
上述不完全统计表明:实体书店“关店潮”并不是我国特有现象,它至少已波及欧美。
二、实体书店闭店原因分析2012年是一个转折年。
根据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布的《2015年图书零售市场报告》,2012年网上售书额超过120亿元,而实体书店的销售额则首次出现了1.05%的负增长,2013年实体书店销售额下降幅度扩大到了1.39%,2014年稍有好转,实现了3.26%的正增长,2015年增幅下降到0.3%。
相比之下,2015年网上书店的销售额增幅为25%,增幅上升了6个百分点。
独立书店,死得悄无声息
独立书店,死得悄无声息七月,在各大购物中心暑期活动如火如荼之际,网红书店言几又却上演着一场全国性的“大撤退”。
7月6日,据北京青年报消息,言几又已关闭在北京的所有门店,其成都总部也搬到了天府新区。
这不是言几又第一次撤出主要城市。
今年5月,言几又宣布在杭州仅剩的大悦城店关闭,意味着言几又全面退出杭州。
此前,言几又钱江新城来福士店已在2月关闭,该门店开业于2017年,曾是杭州体量最大的民营书店。
目前,言几又还在营业的门店只有上海虹桥天地店、深圳印力中心店和昆明1930店,但这几家店营业状况也并不理想。
初代网红书店何以落魄至此?面对如此大规模的闭店潮,逆行者又该如何破局突围?011573家书店沉默消亡被闭店潮席卷的,不止言几又一家。
2020年,开业五年的重庆方所书店终止营业,退出重庆市场。
同年,诚品生活接连关闭10家门店,内陆深圳门店也于年底歇业。
2021年,运营了1800多天的钟书阁上海静安寺店闭门谢客,而山东省最大的民营独立书店品牌“如是书店”,其首店也在11月宣布闭店。
《2020-2021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共有1573家书店关门,是2019年闭店数量的3倍多。
相比连锁网红书店倒闭对整个行业的轰动,单体独立书店的歇业更像是深夜里的无声哀嚎:武汉物外书店,旅人蕉书店,大连简汇空间,南京品雨斋书店……许多书店只被本土读者知晓,有些在当地市场都鲜有人知。
大批书店正在沉默消亡,无数被时代磋磨殆尽的梦想,连破灭时都没有丝毫回声。
虽然新冠疫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体经济,但书店倒闭潮早已有之,疫情不过是一条最新的导火索。
《出版人》杂志2011年12月刊封面报道的标题,是《实体书店的生死谜局》。
那一年,国内民营书店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倒闭浪潮。
风入松书店、光合作用书房、第三极书局、印象大书房等接连倒闭,上海季风书园原有8家门店,当时只剩总店还在营业。
全国工商联书业商会数据显示,2002年至2012年全国近五成实体书店倒闭,数量高达1万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