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
张文显法理学笔记全重点(1)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法学一、法学的含义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研究活动和认识成果的总称。
法学体系,就是由法学内部各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学科或知识系统。
二、法学的产生和发展法学的产生是有条件的:首先,要有法律现象的材料的一定积累;其次,要有专门从事研究法律现象的法学家阶层。
三、马克思主义法学马克思主义法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法律现象的学科的总称,它的产生是法学史上划时代的根本变革。
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剥削阶级法学的主要区别大致如下:1.指导思想不同。
2.阶级基础不同。
3.法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不同。
4.在一系列根本的理论观点上有原则不同。
第二节法理学一、法理学的含义(一)法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法理学是关于法律现象的最一般的理论,是法学研究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论。
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所有法律现象中的一般特点、法律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律性。
其具体内容包括:第一,法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有关法律运作机制的基本理论问题;第三,法与其他社会现象关系的基本问题。
(二)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法理学与部门法学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法理学与法制史、法律思想史的关系是“论”与“史”的关系。
法理学同理论法学中其他学科的联系更为紧密。
二、法理学的研究方法及意义(一)法学和法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二)法学和法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阶级分析方法。
2.价值分析方法。
3.实证分析方法。
(1)社会调查的方法。
(2)历史考察的方法。
(3)比较的方法。
(4)逻辑分析方法。
(5)语义分析方法。
除上述法学研究方法之外,由于法理学本身的特点,要学好法理学,在研究方法上还应当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善于从具体事例出发进行法理学思考,提炼或检验法理学理论。
第二,联系其他学科的知识来理解和掌握法理学的理论。
第三,要了解法理学的发展史,从法理学的发展史来理解和掌握理论。
第四,要了解现代西方法理学,从中西方法理学的联系和比较来学习法理学。
张文显《法理学》(第三版)第一编
学经济法学、社会法学……
从认识论的角度
理论法学:法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 应用法学:国内法和国际法的结构和内容、法
律的制定、解释和适用。
第二节
法学的历史
西方法学的历史
西方法学思想的源头在古希腊
法与权力、理性的关系 法与人、神、自然的关系
第二节
法学的历史
西方法学的历史
中世纪的法学是神学的附庸
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
学、政治学、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使 它们都成为神学中的科目
中世纪后期,罗马法的复兴、注释法学派
13、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
革运动,使西方法学朝着世俗化的方 向发展和变革
人文主义法学派产生
论化的分析。法理学所涉及的问题,所使用的视角,大部分与法律实务者的日常关心相距 甚远。它涉及的问题无法参照或根据常规的法律文件推理而加以解决,它所运用的视角也 无法演绎出法律原理和法律推理。法理学的许多问题是跨越原理、时间和民族的界限的。‛
国内学者对法理学的理解一般认为它是研究法的一般理论,是研究法的最一般规律的基础
学科。
本书观点: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方法论和意识形态。
法理学不仅是一个纯粹的知识体系,更是一个思想体系
第二节 中国法理学
中国出现法理学科,是清末西方法理学传播到中国的结果。
新中国法理学的发展是伴随着思想解放过程而不断发展的。
50年代的‚国家与法的理论‛-----80年代的‚法学基础理论‛-
民国时期,法学教育出现正规化趋势 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义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法学
《法理学》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了解西方法学流派的发展历史。
名词解释:各法学流派。
第二章法学的研究方法总体上来说,本章几乎没有什么考点,大体了解即可。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总体上来说,本章几乎没有什么考点,大体了解即可。
第四章法理学概述本章的核心问题是:法理学是什么?其答案的四个要点都要展开掌握。
其他知识点了解即可。
第五章法的概念本章的知识点主要有:(1名词解释:法;法的作用(告示;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强制作用。
(2简答题:法的基本特征;法的本质;法的作用;法的局限性。
第六章法的渊源、形式和效力本章的知识点主要有:(1名词解释:法的渊源;法的形式;当代中国主要法的形式(尤其是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规章;行政规章等概念;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范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法的清理;法的汇编;法的编纂;法的分类(六种分类各自涉及的概念;法的效力;法的溯及力。
(2简答题:当代中国主要法的渊源;法的形式和法的渊源的界分;当代中国主要法的形式;法的汇编和法的编纂的区别;法的一般分类;法的效力范围;法的效力的冲突与协调第七章法的要素本章的知识点主要有:(1名词解释:法的要素;法律概念;法律规则;法律规则的分类(具体各种分类的概念都要掌握;法律原则;法律原则的分类(政策性原则和公理性性原则(2简答题:法的要素的特征及分类;法律概念的功能;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特点;法律规则的分类;法律原则的功能;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法律原则的适用。
第八章法律体系本章的知识点主要有:(1名词解释:法律体系;法律部门;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主要是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的概念(2简答题: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和原则第九章权利和义务本章的知识点主要有:(1名词解释:权利和义务的概念;权利和义务的分类(具体的分类都要掌握;(2简答题:为什么权利和义务是法学的核心范畴?权利和义务的本质、特征和作用;权利和义务的分类;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为什么说现代法律是以权利为本位的?第十章法律行为本章的知识点主要有:(1名词解释:法律行为;法律行为的结构;法律行为的确认;法律行为的分类(各种具体分类都要掌握(2简答题:法律行为的基本特征;法律行为的结构;法律行为的基本分类;第十一章法律关系本章的知识点主要走:(1名词解释:法律关系;法律关系的分类(各种具体分类都要掌握;权利能力;行为能力;法律事实;法律事件;事实构成(2简答题:法律关系的特征;法律关系的分类;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法律事实的分类第十二章法律责任本章的知识点主要有:(1名词解释:法律责任;法律责任的种类(其中具体的各种分类都要掌握;法律责任的认定与归结;归责;免责(2简单题:法律责任的本质;法律责任的构成;法律责任的种类;法律责任的认定与归结的原则;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法律责任的减轻与免除第十三章法律程序本章的知识点主要有:(1名词解释:法律程序;自然正义(自然公正原则;正当程序;(2简答题:法律程序的特点;法律程序对法律行为的调整方式;法律程序对法律适用的作用;正当程序的特征;正当程序的意义第十四章法的历史本章的知识点主要有:(1名词解释:法的历史类型;法系;大陆法系;英美法系(2简答题:法的起源的一般规律;法与原始习惯的区别;奴隶制法律制度的特征;中西方封建制法的主要差别;资本主义法的原则;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比较;第十五章法律演进与法律发展本章的知识点主要有:(1名词解释:法律的演进;法律发展;法律继承;法律移植;法制改革(2简答题:法律演进与发展的特点:法律演进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法律继承的特点;法律继承的原因和内容;法律移植的原因;法律移植的实践;法制改革的意义;当代中国法制改革的必要性;当代中国法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
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法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形成 三、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发展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
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伟大革命
一、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本体论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价值论意义 三、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方法论意义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0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 7
课堂练习
二、多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价值论意义包括( ) A.致力于分析法的现象的功能状态 B.把握法权关系发展的社会人类学 向度 C.深入探求法的现象的价值基础 D.“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 从具体到抽象” 2.下列哪些表述代表着马克思主义法学对法的看法?( ) 2.下列哪些表述代表着马克思主义法学对法的看法?( A.法不是单个人的个人恣意横行 B.法既执行政治职能,也执行社会 公共职能 C.法最终决定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国家结构、国际环境等条件 D.法会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3. 列宁对关于新的政权建立后如何发展民主、建设法制等问题进行阐述的 著作包括( ) A.《国家与革命》 B.《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 国家与革命》 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 C.《论国家》 论国家》 D.《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 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
二、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丰富与发 展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
5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进程
三、“三个代表”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法学 的创新和发展四、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法 学
法理学考研题库 经典教材课后习题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圣才出品】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是文明社会法学史上的伟大革命?答:马克思主义法学从产生到逐渐成熟,标志着文明社会法学发展史的伟大革命,拓展了文明社会法学发展的崭新天地。
(1)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本体论意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进行法学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始终把探讨法的现象的本体属性作为基本出发点。
纵观马克思进行法学研究的全过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法的现象本体属性的分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①把法的现象放置到整个社会大系统中来加以考察,科学地确证法的现象在社会系统中的地位。
马克思明确指出不是国家和法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和法。
社会系统是市民社会和政治上层建筑的矛盾统一体。
法的现象乃是政治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和国家一样受到市民社会的制约;应当把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法的现象的基础,然后在法的现象世界中描述市民社会的活动从市民社会出发来阐明各种不同的法律问题及其表现形式,并在这个基础上追溯它的产生过程。
②对法的现象的本体属性进行逻辑的“思辨”,深入分析法的现象与社会生活条件的相互关系。
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现象的本体属性的命题,是一个具有多种规定性的分层次的综合性命题,认识到了法的现象的三个阶段的本质,它为历史唯物主义法学理论的完整性、系统性和体系性,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③准确把握法的现象与社会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法的现象相对独立性的内在机理。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充分肯定政治权力和法的现象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反作用,并考察了上层建筑自身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情形,认为一定的政治制度、文化精神、宗教信仰、历史传统、民族习惯、甚至自然地理环境等,也会对法的内容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此外,认为法律上层建筑相对独立性的一个重要表现,还在于它并不紧跟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革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经济基础并与其发展要求相矛盾,因而它的发展绝不是同社会经济条件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法学产生与发展
Hale Waihona Puke 三、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哥达 纲领批判》、(恩格斯先后完成了) 《家庭、私 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 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资本论》等著作中进一 步丰富和发展了他们的法学理论。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伟大革命
一、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本体论意义
1915-1919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 路。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列宁主义日益与中国革命具体 实践相结合,并逐渐形成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 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伟大飞跃的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 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贡献思想,构成了当代中国刑事司法 政策的重要理论基础。——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刑法 思想:镇压与宽大相结合,惩罚与教育相结合,提出“死 缓”刑事政策等刑事策略思想,构成了当代中国刑事司法 政策的重要理论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法学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
这两位科学巨人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 克思主义法学诞生的标志。它所阐述的唯物史观 和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法律观完成了马克思从大 学起为寻求新的法学体系的哲学基础而孜孜探索 的漫长路程,向世人宣告了以马克思的名字为标 识的法学理论和方法论的形成。
二、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丰富 与发展——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
首先,邓小平精辟地分析了当代中国法制建设的国
情条件。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当代中国法制的基本功能 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证社会公正,实现社会主义的 价值理想。
其次,邓小平明确地指出了当代中国法制建设的基本 目标:实行法制、坚持依法治国的关键就在于将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之上,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最后,邓小平深刻地论述了当代中国法制建设的价值 基础。由社会主义本质和价值理想所决定,当代中国法律 调整的一项基本功能在于合理的协调和平衡公平与效率之 间的关系。
3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
• 再次,准确把握法的现象与社会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法的 现象相对独立性的内在机理。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明确强调社会经济基础对法的现象的最终 决定作用的同时,坚决反对法学本体论问题上的庸俗的“机械决 定论”,充分肯定政治权力和法的现象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反作用。 • 恩格斯高度概括了包括法律在内的国家权力对社会经济生活反作 用的复杂关系,强调法律对于经济发展有着能动的反作用,但是 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这种反作用的性质、取向与方式是不同的。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还考察了上层建筑自身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相 互作用的复杂情形。马克思意识到一定的政治制度、文化精神、 宗教信仰、历史传统、民族习惯、甚至自然地理环境等等,也会 对法的内容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法律上层建筑相对独立性的一个重 要表现,还在于它并不紧跟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革而发生相应的 变化,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经济基础,并与其发展要求相矛盾, 因而它的发展绝不是同社会经济条件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
• 3.马克思主义法学产生的思想渊源。 • 古典自然法学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形成具有 不可忽视的影响,特别是在马克思从事法学探索的最初 时期,这种影响更为明显,理性法、自由法思想成为马 克思早期法学观的主要理论特征。
•承了康德的自由观,强调人的权利和自由,抨击专制 法律和资产阶级法律制度对人的价值与尊严的践踏;同 时也对黑格尔的法学辩证法思想及其方法论原则,进行 了唯物主义的改造,从而在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实现了 法学领域的伟大变革。
• 1842年初夏到1843年初,马克思开始对新理性批判主义法学观产生怀疑,并 且试图从一种实证角度来考察法这一社会现象。 • 在《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文中,马克思的思想新旧观点相互交织:
一方面仍然把法律看成是正义、理性的化身,因而企求一种同自由理性相适应的 理想国家和抽象的"永恒法律秩序"; 另一方面,他开始明白当私人利益同法的原则发生矛盾时,利益总是占法的上风。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 五、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 领导集体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新的理 论观点和工作经验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 义法学
江泽民同志的法学理论要点
• :(1)提出并科学阐述了“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法理学的理论创新、法律的制 度创新提供了科学范式。 • (2)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 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和奋斗目标。 • (3)汇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法治思 想的精华,全面地揭示了依法治国的本质, 阐述了法治的基本内容。
• (7)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 制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动力 和保障。 • (8)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中,既要认真地划清社 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与资产阶级民主和法制的界限,又要大 胆地借鉴资产阶级民主和法制的有益的经验。 • (9)一手抓建设和改革,一手抓法制。建设、改革与法 制同步,用建设和改革推动法制,用法制保卫和”的战略思想。一国两制是实现祖 国和平统一的必由之路。一国两制的提出引起了一系列法 学理论的更新。应当指出,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民主和法制理论作为新时期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也是 全党智慧的结晶。
• 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不是职业的法学家,他们很 少写过纯粹的法学著作或教科书式的法学读本, 但他们在上述著作中所阐述的法学原理却在法学 领域引起了一场伟大革命。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法 学理论在法学史上的革命地位和科学地位,对近 现代以及今后世界法学的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它 对亿万劳动人民的启蒙和动员作用,是任何一派 法学都无法相比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阐述的法 学原理既划清了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以往其他法学 的原则性界限,也构成了新法学的基础,使法学 从此在科学的基点上前进。
• (8)强调要把民主法制实践和民主法制教育结合起来, 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突出了让 人民群众在民主法制实践中理解民主法制、学会民主法制。 (9)提出并科学阐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依 法治国属于政治文明,以德治国属于精神文明,两个文明 相辅相成。 • (10)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现实和方向,提 出了法制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明确了立法、执法、司法、 法律监督、法制教育等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的核心或重心 问题。江泽民同志的上述思想为我国法学、特别是法理学 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推进了法学的理论创新。
张文显《法理学》(第4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圣才出品】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3.1重点导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3.2本章要点详解一、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形成与发展1.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形成(1)最初出发点——康德法学。
马克思期望通过艰苦的研究,在康德法学世界观的指导下,去分析法的一切领域,进而构架起一个无所不包的新的法哲学体系。
(2)1837年夏秋同青年黑格尔派的接触,转向了黑格尔主义。
(3)1842年1月至2月,马克思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上,以黑格尔的国家理性观为原则,来批判国家、法的合理性。
(4)1842年初夏到1843年初,马克思开始对新理性批判主义法学观产生怀疑,并且试图从一种实证角度来考察法这一社会现象。
(5)1843年后从唯心主义法学转向到唯物主义法学观、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变到共产主义。
(6)1845年9月到1846年初,《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已初步形成。
(7)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诞生。
2.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发展(1)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以后,马克思从理论上对革命加以总结。
(2)19世纪五六十年代,马克思创作了《资本论》及其手稿,把马克思主义法学推向新的高峰。
(3)进入19世纪70年代以后,马克思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论述了无产阶级专政同家的新型民主和新型法制,强调无产阶级革命要从根本上改变全部上层建筑——政治、法律的体系。
(4)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马克思逝世前夕,晚年的“人类学笔记”分析了古代社会法权关系的本质特征,探讨了公社所有制形态的演变,揭示了国家和法的现象的历史起源的一般规律。
(5)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之后,恩格斯勇敢地捍卫了马克思的思想学说,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新发展。
3.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伟大革命(1)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本体论意义①把法的现象放置到整个社会大系统中来加以考察,科学地确证法的现象在社会系统中的地位。
②对法的现象的本体属性进行逻辑的“思辨”,深入分析法的现象与社会生活条件的相互关系。
法理学的题
法理学的题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1、什么样的法律现象才是法理学的研究对象?2、思考学科分化之于法理学研究的意义,并反思其不足之处。
3、法学教育是什么类型教育?4、法学是不是一门社会学科?第二章法学的研究方法1、法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怎样以科学的态度准确理解和运用阶级分析方法?3、思考价值分析方法与语义分析方法之间的区分对于法理学研究的意义。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1、马克思主义法学是怎样形成与发展的?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是法学史上的伟大革命?3、思考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发展过程及其基本规律。
第四章法理学概述1、如何理解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和意义?2、思考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法理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3、学习法理学的意义是什么第五章法德概念1、与其他社会现象相比法有哪些基本特征?2、与以往的法学理论相比,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的认识有何进步意义?3、法德规范作用是什么?第六章法德渊源、形式和效力1、运用语义分析方法对“法的渊源”和“法德形式”进行概念上的界分。
2、当代中国主要法德主要渊源是什么?3、法德效力范围什么?第七章法德要素1、在法学研究中有哪几种关于“法德要素”的分类?2、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是什么?3、在司法裁判中,法律原则有哪些功能?第八章法律体系1、法律体系的特点与划分标准是什么?2、如何保障法律体系大的统一性?3、当代中国法律体系主要法律部门有哪些?第九章权利和义务1、为什么说权利和义务是法学的核心范畴?2、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是什么?3、为什么说现代法律是以权利为本位的?第十章法律行为1、法律行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法律行为的内在方面与外在方面各包括哪些内容?第十一章法律关系1、法律关系的特征是什么?2、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有哪些?3、如何理解法律关系的内容?第十二章法律责任1、法律责任与法律义务的关系是什么?2、道义责任论与社会责任论有什么不同之处?3、法律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有哪些?4、思考法律规范、法律行为、法律关系与法律责任等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
张文显《法理学》(第4版)章节题库(第一章 法 学——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圣才出品
第一编法学导论第一章法学一、概念题1.法学答:法学是指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
作为一门系统的科学,法学必须对其研究对象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即既要对法进行历时性研究——考察研究法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又要对法进行共时性研究——比较研究各种不同的法律制度,分析它们的性质、特点以及相互关系;既要研究法的内在方面,即法的内部联系和调整机制等,又要研究法的外部方面,即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联系、区别及相互作用;既要研究法律规范、法律体系的内容和结构以及法律关系、法律责任的要素,又要研究法的实际效力、效果、作用和价值。
2.理论法学与应用法学答:从认识论的角度,可将法学划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
理论法学,是指综合研究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等的法学。
应用法学,是指主要研究国内法和国际法的结构和内容以及它们的制定、解释和适用的法学。
通常所说的“边缘法学”,一般是横跨两个学科或由两个学科整合而成的,如法律社会学、法律经济学等。
它们有的侧重理论研究,有的侧重解决法律实践问题,分别属于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
(1)二者的联系理论法学与应用法学是法学学科两大组成部分,二位一体。
从静态意义讲,二者作为法学学科组成部门有机结合构成法学体系,共同服务于法学发展。
从动态意义上讲,法学发展的过程是由理论法学到部门法学的进程,即将部门法理运用到应用法制度。
遵循着由抽象到具体,由理论到运用的进程。
这是法学发展的必然导向,而二者是其发展过程中的自然分工。
法理学与部门法之间“有一层前者向后者提供产品或服务,后者向前者供应原料的关系”。
(2)二者的相互作用理论法学为应用法学提供理论渊源、理论指导、体系范式。
理论法学主要指法学理论,其由本体论、价值论、社会论、法治论、方法论等组成的科学体系。
其中法的本体、法的价值为应用法学提供理论渊源与方向指引。
应用法学则对理论法学的作用在于应用法理、提供研究素材、发现疑难问题。
刑法、民法、经济法、诉讼法等应用法学部门为理论法学研究与发展提供了实践性素材。
张文显《法理学》第5版重点笔记整理
张文显《法理学》第5版重点笔记整理张文显《法理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目录第一编法理学导论第一章法学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章法理学的性质与对象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产生与发展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编法理学基本概念第四章法、法律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五章法的渊源、分类和效力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六章法律体系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七章法的要素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八章权利和义务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九章法律行为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章法律关系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1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一章法律责任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1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编法的起源与发展第十二章法的历史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1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三章法律演进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1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四章全球化与世界法律发展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1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编法的运行第十五章法的制定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1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六章法的实施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1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七章法律程序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1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八章法律职业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1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九章法律方法19.1 复习笔记19.2 课后习题详解1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五编法的价值第二十章法的价值概述20.1 复习笔记20.2 课后习题详解2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一章法的基本价值21.1 复习笔记21.2 课后习题详解2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二章法与人权22.1 复习笔记22.2 课后习题详解2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六编法治与法治中国第二十三章法治原理23.1 复习笔记23.2 课后习题详解2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四章法治与经济和科技24.1 复习笔记24.2 课后习题详解2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五章法治与社会发展25.1 复习笔记25.2 课后习题详解2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六章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26.1 复习笔记26.2 课后习题详解2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试看部分内容法理学导论第一章法学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法学的历史★★1.中国法学的历史发展(见表1-1)表1-1 中国法学的历史发展2.西方法学的历史发展(见表1-2)表1-2 西方法学的历史发展考点二:法学与相邻学科(见表1-3)★★表1-3 法学与相邻学科考点三:法学的研究方法(见表1-4)★★★表1-4 法学的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的发展形成
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的发展形成摘要: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从萌芽到体系的正式形成,是法学史上伟大的变革,它将法学从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挣脱出来,开创了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法学。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法学;历史背景;发展轨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整个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生中,虽然他们的法学思想在其著作中不占主要地位,只是副产品,但却一直受到关注并花费了很多时间进行研究,因而可以说其内容是非常深刻和系统的,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创立了一种新的法学观。
一、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概念特征按照我国学界的主导观点,所谓马克思主义法学,是“指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法学理论体系。
一切符合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揭示了法律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对人们正确地认识法律现象有所帮助,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实践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的法律思想、观点和理论,皆包括在这个博大精深的知识体系之中。
”二、马克思法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理论前提(一)历史条件19世纪30和40年代,欧洲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走上历史舞台。
他们表现了未来历史主义的首创精神和革命意志,采取了各种形式(包括法律的形式)同资本势力作斗争,开创了无产阶级运动的新局面。
1831年至1834年,法国里昂丝织工人连续起义;1836年至1848年,英国开展宪章运动,工人阶级制定了大量法规,体现工人阶级的法律意识;1844年6月,德国西里西亚地区的纺织工人起义。
面对这一伟大的历史转折,马克思以革命家的身份投入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这种参加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亲身感受以及对无产阶级新法律的热爱与渴望,给马克思主义的法学思想以巨大的滋养。
(二)理论前提从思想材料来看,马克思的法学思想主要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同法国一般革命学说相连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马克思从19世纪这三个先进国家的三种重要的进步思潮中,批判地吸收了有关法学和法律问题的丰富材料和大量见解,并在革命改造的基础上,根据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组成了新的无产阶级的法学学说。
法理学课后参考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1. 简述法学的研究对象。
答:作为一门系统的科学,法学必须对其研究对象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即既要对法进行历时性研究——考察研究法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又要对法进行共时性研究——比较研究各种不同的法律制度,它们的性质、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既要研究法的内在方面,即法的内部联系和调整机制等,又要研究法的外部方面,即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联系、区别及其相互作用;既要研究法律规范、法律体系的内容和结构以及法律关系、法律责任的要素,又要研究法的实际效力、效果、作用和价值。
总之,凡属与法有关的问题和现象都在法学研究的范围之内。
2. 如何划分法学体系?答:以整个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这是就法学作为一个整体而言的。
随着法律发展成为广泛而复杂的整体和随之而来的各种法律部门的出现,产生了对法律体系进行解析型研究,即对法律进行分门别类研究的科学需要。
由此,出现了法学内部的分科。
然而,如何分科或依据什么标准分科,这在国内外法学著作中还没有一致的观点。
从我国现阶段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的实践需要,通常从以下两个角度来划分法学体系:第一,从法律部门划分的角度,由于法被划分为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不同部门,与之相应就有宪法学、行政法学、民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等。
一个新的法律部门的出现或迟或早要有新的法学部门与之相应。
第二,从认识论的角度,将法学划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
理论法学综合研究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等。
应用法学主要是研究国内法和国际法的结构和内容,以及它们的制定、解释和适用。
3. 为什么说法学与其他学科密不可分?答:法学与其他学科有着特殊联系。
这是因为:第一,在认识论上,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成果,又是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科学可以分为若干大类,每一类都包括一系列科学部门。
在不同的科学部门之间还有若干边缘科学。
各门科学都以特定客体作为研究对象。
各门科学以其研究对象的个性而互相区别开来,各自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同时也由于它们研究的对象的共性而互相联系,并一起构成科学体系或学科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问题:பைடு நூலகம்
• 1、共产主义思想在世界范围内的挫折是否 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法学观会淡出历史舞台? • 2、对马克思主义法学实践有什么历史教训? • 3、中国法治建设应怎样发展马克思主义法 学?
第三节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继 承和与发展
• 一、列宁历史唯物主义法律观的形成和发 展 • 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新发展 • 三、马克思主义法学在苏联的命运和我们 的反思
– 从具体到抽象
• 2、叙述方法
–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 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只适用阶级 对立的社会。” • 2、“法不是国家的独占物,一切具有强制 性的有类似法的特征和功能的社会规范都 是法如习惯法、民间法、非官方法、自然 法”。 • 3、“法是市民社会的要求,并不一定是统 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 4、“法是理性的体现,并不一定是统治阶 级意志的体现。”
• 唯心主义法学观——唯物主义法学观
– 《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 – 《摩泽尔记者的辩护》 –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 《德意志意识形态》 – 《哲学的贫困》 – 《共产党宣言》
• 法国革命研究
• 《资本论》出世
• 《哥达纲领批判》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伟大使命
• • • • 一、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本体论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价值论意义 三、马克思主义法学方法论意义 四、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批判和反思
• 1、经济条件:
–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法权关系发生变化
• 2、政治法律条件:
–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离
• 公法:由身份到契约的运动 • 私法:所有权绝对、契约自由和过错责任原则的确立
• 3、思想渊源:
– 理性主义的古典自然法理论 – 德国古典哲学思潮影响
• 康德法学观——黑格尔主义
–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 《关于新闻出版自由和公布省等级会议辩论情况 的辩论》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和发 展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形成和发展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伟大使命 • 第三节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继承和与 发展 •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进程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形成和发 展
• 一、马克思主义法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 二、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形成 • 三、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发展
• 1、法在社会系统中的地位
– 市民社会 法
• 2、法的三层本质
– 第一层次本质:法是国家意志 – 第二层次本质:法是统治阶级的意志 – 第三层次本质:法绝定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 3、法的相对独立性
• 1、分析法现象的功能状态
• 2、把握法权关系发展的人类学向度
• 3、探求法现象的价值基础
• 1、研究方法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进 程
• • • • • 一、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法学 二、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法学 三、三个代表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法学 四、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法学 五、马克思主义法学在中国的命运和未来 的反思和评价
• (一)毛泽东法学思想与邓小平法学思想 的比较研究
– 1、治国路线:阶级斗争为刚与经济建设为中 心 – 2、治国理念:敢想敢干的理想主义与实事求 是的功利主义 – 3、治国方略:以党治国与依法治国 – 4、思想秉性:毛泽东的虎气和猴气与邓小平 的猫论和石头论
• (二)结论与反思
– 1、毛泽东法学思想是人治加群治与法治的对 立 – 2、邓小平法学思想使中国由人治向法治过渡
• 1、法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是在我国的政治生 活中是通过怎样的过程中体现的? • 2、怎样理顺党与法的关系? • 3、法学和法律的独立性问题? • 4、构建和夯实法治的根基,实现良法之治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