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拉氏c小调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教学
浅谈贝多芬《c小调钢琴奏鸣曲Op.10No.1》第一乐章的演奏技巧
第二部分由第9至第16小节组成,倚音的多次使用,丰富了该作品的表现力,展现了热烈、强劲的乐思。
在演奏这部分时,要注意倚音作为装饰音,所占用的时值是从原本的音中提取的。
所以弹奏倚音时不可拖拍,应短暂停留、“一带而过”。
第三部分的弱奏展现了不同于之前的、柔情优雅的主题动机,正因有它的存在,达成3.副部主题(56-94小节):副部可分为两部分:赋予歌唱性的旋律和出现的新材料,旋律依旧建立在E大调上。
56小节到63小节为两组变奏重复,从连接部分的寂静转换为动感、活跃的乐段。
左手弹奏伴奏织体时要保持声音清澈、自然,不要高抬指,贴键弹奏。
接下来64和65小节级进的上行跳音音阶要做出一个渐强的力度变化,“跳音要弹奏的更加灵巧一些”。
在第86至第90小节的五个小节中,注意跳音处要弹奏短暂,左手的和弦要处理的干净,右手同样地,音要短促、有力,由中强到极强的一个力度过程借助双手的紧实、下键的迅速做出,力量集中于指尖。
紧接着的八分音符和短连音线组成的下行旋律使呈示部逐渐走向结束,这部分要保持每个短连音线部分小的连贯,每组之间E 大调的主和弦上,整个呈示部宣告结束。
在演奏这一部分时,要突出高声部的音响,休止符部分准确空拍,逐渐缓和,力度放弱,最(三)再现部(168-284小节)该乐曲的再现为变化再现——对呈示部各部分乐段进行了缩减的再现。
回归主调c小调,副部主题变化重复,出现了两次。
结束部多了4小节扩充深化主题,阻碍终止的和声运用使乐曲在更加丰富完善中走向终止。
再现部的演奏基本上与呈示部相同,在音乐感情的处理上,即将结束全曲的再现部应当更加激烈,终止处最后两个大和弦要做减慢状,通过大臂为手指注入力量弹奏,表现出贝多芬全本文通过作曲家贝多芬的生平背景、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可以看出贝多芬的创作风格并不是绚丽而又浮夸的风格,而是独特表达了个人强大内心的宏伟风格。
本文着眼于作品的曲式结构特征进行演奏技巧分析中,可以看出贝多芬巧妙、精湛的创作技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交响曲赏析
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交响曲赏析引言勃拉姆斯(J oh an nes B ra hm s)是19世纪欧洲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
他的作品波澜壮阔,以严谨的结构、丰富的旋律和深刻的情感而闻名于世。
其中,《c小调第一交响曲》堪称他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本文将对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交响曲进行深入的赏析,以揭示其独特的音乐魅力。
前奏:勃拉姆斯与交响曲在正式赏析之前,我们先简要了解一下勃拉姆斯与交响曲的关系。
勃拉姆斯是浪漫主义时期的杰出作曲家,他一生共创作了四部交响曲。
这四部交响曲均代表了勃拉姆斯作曲风格的不同方面,而《c小调第一交响曲》是他的首部交响曲。
第一乐章:激情四溢的开篇创作背景《c小调第一交响曲》的创作始于1854年,但历经数年才最终完成。
勃拉姆斯对于第一交响曲的写作可谓诚惶诚恐,由于贝多芬的影响,他深感交响曲这一音乐形式的庄严与压力。
因此,他在创作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心血。
曲式结构第一乐章采用的是传统的双主题自由奇谱曲式,包括激情奔放的开篇、优美抒情的第二主题、高潮迭起的发展部以及悲壮凛冽的回旋主题。
曲式丰富多样,展现了勃拉姆斯的作曲才华和对音乐结构的精确把握。
音乐赏析勃拉姆斯以激情四溢的管弦乐声开篇,令人震撼。
随后,第二主题的出现为整个乐章注入了一丝安宁与柔美。
发展部则展示了勃拉姆斯过人的作曲天赋,以各种动机和主题的交替发展,渲染出跌宕起伏的音乐氛围。
最后回旋主题的再现,将乐章引向壮丽的结尾,给人以深思和震撼。
第二乐章:宁静祥和的梦幻之音音乐特点第二乐章是一个宁静祥和的瞬间,这是勃拉姆斯作品中少有的柔和与宁静。
轻盈的弦乐和木管乐器交织出梦幻般的音景,令人如沐春风。
这一乐章展示了勃拉姆斯多样的音乐风格,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
曲式结构第二乐章采用了三段式曲式结构,分别是主题的叙述与发展、变奏和主题再现。
勃拉姆斯通过不同的变奏方式,传达出音乐的流动和变化。
音乐赏析第二乐章以轻柔的主题开始,渐渐展开,形成华美的音乐画面。
论海顿《c小调钢琴奏鸣曲》(Hob.ⅩⅥ20)第一乐章中力度的运用
用 传递 出一种语气上的诉求与哀叹,情感 的张力表现 的淋漓尽致 。
顿 的创作带来 了重大的影响 。同时他又兼受 “ 情 感 风 格 ”的 强 大 冲 击 , 一 些 带 有 悲 壮 的 情 绪 的小 调作 品 出 现 在 了他 的钢 琴 奏 鸣 曲创 作 中 , 这 些 在 当 时 极 为 罕 用 的调 性 呈 现 出 了海 顿 在 那 一 时 期 极 具 戏 剧 性 的情 感 波 动 。 《 C 小 调钢 琴 奏 鸣 曲 》 ( H o b . X V I 2 O N o . 3 3 )创 作 于 l 7 7 1 年, 其 中 蕴 含 的音 乐 内容 深 受 “ 狂 飙 运 动 ” 的影 响 , 这 首 作 品在 调 性 、
在 德国 的文学界掀 起一场猛 烈的 “ 狂 飙 突 进 运 动 ”,这 场 运 动 给 海
为 表 现 声 音 上 的 强 调 功 能 , 在 古 典 主 义 时 期 的 音 乐 中作 曲 家 丰 要 运 用 , f p, , ̄ H f f p予 以表 达 。 第 1 3 f l l 1 4 小 节 中 的海 顿 运
住模进 进行中所产生 出的高 亢情 绪。“ r ”在持续 音 和声时值的空 间里 ( t e n . )进一步推动和强化 了紧张度 的倾 向色彩 。
造 , 然 而 这 样 的 用 法 却 又 多 或 少 地 能 够 反 映 出 曲 式 结 构 、 连 断 修 辞 、 音 乐 形 象 等 内容 在 古 典 音 乐 中所 表 现 出 的 差异 性 。海 顿 在 这 首 c 小调奏呜 曲中第 一 次 标 明 了力 度 记 号 ,并 且 还 运 用 了 从 P P 至f f 的 力 度 层 次 来 表 现 音 乐 的戏 剧 性 与冲 突 性 。 在 第 … 乐 章 的 开 始 处 ,谱 中 标 注 的 “ f ”记 号 因 为 带 有 括 号 , 很 显 然 不 是 作 曲家 本 人 的 创 作 意 图而 是 由 后 来 的 编 者 添 加 而 上 。 乐
贝多芬《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演奏技术分析
奏技术技巧 。从 力度对 比、 四度音程 、 装饰音 、 音阶四个方面分析该作品第一 乐章演奏技巧 , 可为人 们更好地演奏该
曲 目提 供 一 些 借 鉴 。
关键词 : 贝多芬 ; 《 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 曲》 第一乐章 ; 演奏技术
中 图分 类 号 : J 6 O 5 文献标识码 : A
● , 一
Vl a
Vc Cb
一
谱例 2
3 . 突 弱手 法 的运用 。如 : 4 8小 节 从强 音 突 然 转
^ l
F
■,n r
y
弱f p的运用 。( 见谱 例 3 )
一
{
‘
. L t
皇I
l kLI
r
, -
L.
…
.
一
・
i
一
、
戏剧 性 力度对 比
贝 多芬在 第一 乐 章 中 , 为 了在 声 音 上 达 到强 烈 的戏 剧 性 对 比效 果 , 大 量 地 运 用 了极 强 f f 到 极 弱 P P , 以 及渐 强 c r e s e到渐 弱 d i m i n的力 度 变 化 , 极 大
法, 新 颖独 特 的结构 处理 , 为后 世钢 琴协 奏 曲的创 作 发 展树 立 了新 榜样 。 贝多 芬《 C小调第 三钢 琴 协奏 曲》 第 一乐 章 , 其 织体语 言 丰富 、 调性 转 换 频 繁 , 其长度 、 精 致 与 丰 富 性 在 那个 时代 是其他 作 品无法 比拟 的。它通 过 富有
强烈 对 比的戏 剧性 , 复 杂多样 的演 奏技术 技 巧 , 表 现
地 丰富 了这一 乐章 的戏 剧性 变化 , 增 强 了音 响效 果 。 1 、 极强 f f 到弱 P的变 化 。如 : 第 一 乐 章乐 队 呈
浅析拉赫玛尼诺夫《升c小调前奏曲》音乐分析及演奏技巧
浅析拉赫玛尼诺夫《升c小调前奏曲》音乐分析及演奏技巧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Rachmaninoff)的《升c小调前奏曲》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这首曲子展现出了拉赫玛诺夫丰富的旋律、激情奔放的风格和技巧高超的钢琴演奏。
本文将对这首曲子进行音乐分析,同时探讨一些演奏这首曲子时可能遇到的挑战和一些演奏技巧。
《升c小调前奏曲》是拉赫玛诺夫的代表作之一,它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风格,曲子长达约10分钟,由强烈的旋律和复杂的音型构成,展示了拉赫玛诺夫的深厚音乐功底和丰富的想象力。
这首曲子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宁静抒情的前奏部分,轻柔的旋律和和弦交替出现,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梦幻的氛围;第二部分是高潮部分,旋律急促激昂,快速的音符和跳跃的手位表现出紧张和激情;最后一部分是全曲的总结部分,通过慢板和乐章的重复呈现出一种庄严和沉静。
在演奏这首曲子时,有一些技巧和挑战需要注意。
首先是手指的灵活性和手指力度的掌握,在快速的音符和跳跃的音程中,需要手指的灵活运用和适当的力度控制,以保证音符的清晰和准确。
其次是对音色的处理,不同部分要表现出不同的音色和情绪,需要钢琴演奏者对音色的把握能力。
曲子中有很多跨度较大的琶音和断音需要克服,这需要演奏者在练习时特别注意手位的准确性和手指力度的控制。
拉赫玛诺夫的作品通常要求演奏者具备很高的技巧水平,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练习这首曲子。
《升c小调前奏曲》是一首富有激情和梦幻的钢琴曲,虽然在演奏上存在一定的挑战,但是通过对技巧的不断练习和对曲子的深入理解,演奏者可以克服这些困难,将曲子演绎得淋漓尽致。
希望这篇文章对于学习和欣赏拉赫玛诺夫的音乐有所帮助。
贝多芬c小调奏鸣曲第一乐章(OP.10 NO.1)创作背景及曲式分析
贝多芬c小调奏鸣曲第一乐章(OP.10 NO.1)创作背景及曲式分析贝多芬把c小调作为表现斗争的、英雄的、激情的、悲怆的调性,而这首奏鸣曲就是取用c小调写作的最早奏鸣曲。
在这形态比较娇小的作品中,已经做到朴素与单纯的极限,在音乐中植入真确而丰富的内容。
这首奏鸣曲好象清醒地总结了第一组奏鸣曲的成就,它的最大特色是三个乐章全部用奏鸣曲式写成,又返回从前的三乐章制,各乐章都呈示出新的尝试。
贝多芬用大型的四乐章曲式写了最初四首奏鸣曲以后,便开始探索奏鸣曲式的发展新途径,这首便是删去了小步舞曲或诙谐曲乐章,变成三个乐章的奏鸣曲,是贝多芬所写的第一首三个乐章的钢琴奏鸣曲。
这三个乐章既保留了古典奏鸣曲的特有性质又处理得十分简洁,乐念和内容非常宏伟丰富,拥有强烈的紧张感,它的形式十分紧凑,又有很强的表现力,全曲情绪热烈激昂。
这首奏鸣曲曾引起了同时代音乐评论家的粗暴攻击,他们指责贝多芬的思想“含糊不清的娇揉造作。
”但事实上,这种“含糊不清”,恰恰阐明了贝多芬的个性,表明了贝多芬多少苦难和无穷欢乐的创作想象。
这部作品把各种感情广为发展得如此完整、如此优美,它倾注了贝多芬极其真诚的心,是贝多芬风格的最好接近点。
第一乐章那激动的斗争,第二乐章对深刻慰藉的渴求,第三乐章在焦躁中对平安的祈望,都有其鲜明的特点,其中有激怒的骚动、有悲哀的怨诉,有切近于人类热情而简练的语言,它是年轻贝多芬英雄戏剧性和悲怆风格结合的典型。
如果说奏鸣曲第一、二乐章以严谨和完整为特点的话,那末终曲到处是听觉顽强探索的尝试。
贝多芬在此曲中更自由而确实地使用了变形的动机和锐利的对比,试图使全曲呈现多面性,以强化了全曲的统一。
在作品的立场上,此曲和莫扎特的c小调奏鸣曲(K.457)有相似之处,如陈腐的伴奏已经消失,被特性化了;过门连接部分已旋律化;出现的动机被有机性地发明了。
除主、副主题外,加入的旋律式曲思变得非常丰富,过门的音群不再供装饰用,而成为气氛的发展和细致与简结的相结合,并获得了高度的美感与和谐。
深入分析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深⼊分析柴科夫斯基《第⼀钢琴协奏曲》第⼀乐章王⽻佳演奏《第⼀钢琴协奏曲》柴科夫斯基《第⼀钢琴协奏曲》第⼀乐章的⾳乐分析彼得·伊⾥奇·柴科夫斯基是19世纪伟⼤的俄罗斯⾳乐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降b⼩调第⼀钢琴协奏曲》(OP.23)就是其中⾮常经典的⼀部作品。
在⽬前的中⽂学术界,⽑宇宽教授和钱仁康教授已经对这部作品做出了⼀定的分析和讲解。
本⽂⽴⾜于此,从作品的创作背景、调性、曲式、配器等⽅⾯对柴科夫斯基《降b⼩调第⼀钢琴协奏曲》(OP.23)第⼀乐章做出更为具体的分析,并配合谱例和曲式结构图⽰给出更为细致和直观的阐释。
——1、⽼柴论⾳乐⼁“天堂没有⾳乐,我们⽣活在地上好了!”;2、从交响标题⾳乐看柴可夫斯基的情感世界⼁他曾说:“能像全⾝⼼从事⾃⼰热爱的⼯作是巨⼤的幸福,我的头脑⾥永远忙于种种⾳乐想象”;3、听他如何将俄国的《四季》变化写⼊⾳乐!4、感受柴可夫斯基的⾳乐沉思⼁钢琴作品《杜姆卡》(Dumka,Op.59)赏析;5、柴可夫斯基和他的《D⼤调⼩提琴协奏曲》⼁郑⽯⽣讲解视频;6、柴科夫斯基⾳乐的民族情结⼁他从不标榜⾃⼰是位民族主义者,但他的作品⽆时⽆刻不在思索着祖国的命运和⽣活的意义;7、柴科夫斯基⾳乐的民族情结⼁他从不标榜⾃⼰是位民族主义者,但他的作品⽆时⽆刻不在思索着祖国的命运和⽣活的意义;8、“强⼒集团”和柴科夫斯基钢琴艺术的异同⼁他们“对民族化⾳乐创作道路都是坚定不移的。
”彼得·伊⾥奇·柴科夫斯基(Peter Ilitch Tchaikovsky,1840-1893),是19世纪俄罗斯伟⼤的作曲家、⾳乐教育家,俄罗斯民族⾳乐与西欧古典⾳乐的集⼤成者,被誉为“俄罗斯⾳乐⼤师”。
柴科夫斯基⼀⽣共写了三部钢琴协奏曲,其中的第⼀钢琴协奏曲是最著名的,也是最受欢迎的⼀部。
这部作品在⾳乐厅的演奏率⾮常⾼,⼏乎所有的著名的钢琴演奏家都演奏过这部作品,并将其列为保留曲⽬。
舒伯特《c小调奏鸣曲》第一乐章的音乐结构及演奏释义
89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12(一)呈示部呈示部充满了阳刚之气,从第一个音到最后一个,都是为了凸显一种英雄气概。
舒伯特在呈示部中使用了大量的和声,达到了一种交响乐队的演奏效果,以c 小调I 级音为开端并从主音开始,直至第20小节全部为呈示部。
这一乐段为“14+6”的两句式,看起来并不规整,且前一句中出现了贝多芬经典“火箭”动机,实现了变奏,也可以说其主题与贝多芬《c 小调32首伴奏曲》相类似,而旋律方面的级进关系呈现出C—D—E—F—F—G 的变化。
自第8小节起,左手部分开始了反向进行的八度跳音,推动了右手部分的旋律攀升,并于第12小节达到了全曲的第一个高点(b A 音程)。
如果说前11个小节是舒伯特对于命运的一种感叹,那么第12小节的转调(b A 大调)则是一次情感的变化,由此前非常有规律的节奏型变为了更为急促的一连串音阶下行,最后归为平静。
从第14小节进行模进(b A—G)处理,从第16至20小节,双手部分同时演奏十六分音符八度分解,旋律的上行达到了又一个高峰(小字四组c),此时左手动机为“命运”。
连接部自第21小节起,经过了雄伟有力的呈示部,实现了从贝多芬式音乐到舒伯特式音乐的转变,其旋律极具歌唱性,此时出现在主部之中,起到了过渡的作用,连接的是呈示部以及展开部。
连接部的开端为C 音I 级,抒情性由此增强,其中出现了主题变奏部分,使得原本的单一和弦变成了十六分音符,旋律更为悠扬,不仅有落滚形式还有音阶下行,音型多样,力度为p,伴奏织体在左手部分,3个十六分音符为一组,其节奏则是基于呈示部的变化,一个乐句中的第一个音成了整个小节的最后一个音,此后便以十六分音符的附点形式前进,右手部分的要点在于找准气口、配合呼吸,力度从p 开始做渐强处理,通过结束在G 上给人以一种叹息感。
再次转调(b E 大调)时,对应的右手旋律也有了变化,从第26至35小节,进行了两个八度的旋律卡农模式,力度为pp,且从第33小节起,右手一改叹息式的旋律且更为积极,通过持续下行实现了A—G—R 的改变,此后左右手同时演奏十六分音符下行,使得每一个小节的三组音其开头都是前一组的结尾,最终结束在b E 大调属音之上,紧接着是一个时值为两拍的休止。
论海顿《c小调钢琴奏鸣曲》(hob.xvi20)第一乐章中力度的运用
论海顿《c小调钢琴奏鸣曲》(hob.xvi20)第一乐章中力度的运用《论海顿《c小调钢琴奏鸣曲》(hob.xvi20)第一乐章中力度的运用》海顿的钢琴奏鸣曲是艺术作品中的珍品,其中的力度运用对于演奏者来说至关重要。
在第一乐章中,海顿通过灵活运用力度来展现不同的情感,从而营造出独特的氛围。
首先,海顿在乐章开头运用轻柔的力度,展现出一种轻松的气氛。
随着乐章的推进,力度逐渐增强,以表现出不同的情绪。
这样的运用不仅使得乐章更富有表现力,也使得听众更容易投入其中。
此外,海顿还通过力度的变化来强调重要的音符。
这样的运用不仅使得音乐更加生动,也使得听众更容易理解整个乐章的意境。
总的来说,海顿在《c小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中灵活运用力度,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音乐氛围。
这对于钢琴演奏者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技巧,也是对海顿音乐才华的有力证明。
海顿的《C小调钢琴奏鸣曲》(Hob. XVI: 20)是一部深受音乐家和观众喜爱的音乐作品,第一乐章特别引人入胜。
关于这首乐章,有人认为力度的运用是关键。
力度的使用可以使乐章增添生气和张力,使听者感到更加激动。
一些音乐家认为力度的运用是海顿独特的风格,在他的音乐作品中,力度的使用常常能更好地表现音乐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当力度逐渐加大时,乐章的张力也随之增强,从而使听者产生更强烈的情感体验。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认同这种说法。
一些音乐评论家认为力度的使用并不是判断一首乐曲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而是技巧的一种,需要根据乐曲的特点和需要来决定使用。
总的来说,海顿的《C小调钢琴奏鸣曲》(Hob. XVI: 20)第一乐章中力度的运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无论如何,这首乐章都是一部音乐的杰作,值得我们去欣赏和思考。
1. 海顿的生平及其钢琴奏鸣曲的历史背景海顿是一位来自奥地利的作曲家,生于1732年并于1809年逝世。
他是一位非常多才多艺的音乐家,不仅是作曲家,还是钢琴家、指挥家、作曲家等。
浅析莫扎特《c小调钢琴奏鸣曲》KV457第一乐章
浅析莫扎特《c小调钢琴奏鸣曲》KV457第一乐章【摘要】莫扎特的《c小调钢琴奏鸣曲》KV457第一乐章是一首富有个性和魅力的作品。
本文从乐曲结构分析、主题分析、节奏与速度特点、和声分析以及技巧要求分析等方面对这首乐曲进行了深入探讨。
通过对乐曲整体印象的描述和音乐的价值评价,我们可以感受到这首曲目的艺术魅力。
在展望部分,我们可以看到这首乐曲仍然具有很高的演奏和研究价值,它将继续吸引更多的音乐爱好者和钢琴演奏家。
莫扎特作为音乐史上的巨匠,他的作品总是能够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和享受。
对于这首《c小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我们可以通过细致的分析和品味,更好地欣赏莫扎特的音乐魅力。
【关键词】莫扎特、c小调钢琴奏鸣曲、KV457、第一乐章、乐曲结构、主题、节奏、速度、和声、技巧要求、印象、音乐价值、展望1. 引言1.1 莫扎特作品简介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出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1791年12月5日逝世于奥地利维也纳,是18世纪著名的音乐家、作曲家。
莫扎特是古典主义音乐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被誉为“音乐天才”。
他在短暂的人生中创作了众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涵盖了歌剧、室内乐、交响乐、协奏曲等多个领域,被后世称为“音乐之神”。
莫扎特的作品充满了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和独特的音乐语言,反映了他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热爱。
他以其精湛的技巧和对音乐的独特见解,在音乐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莫扎特的作品无论是在古典乐还是后世音乐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视为是音乐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的音乐作品在今天仍然受到广泛的欣赏和传颂,成为世界音乐宝库中的瑰宝。
1.2 KV457简介《c小调钢琴奏鸣曲》KV457是莫扎特在1784年创作的作品,共有三个乐章。
作品整体风格轻快、明快,展现了莫扎特的音乐天赋和作曲才华。
第一乐章是整个奏鸣曲中最为丰富多变的部分,也是最具有挑战性的部分之一。
浅析莫扎特《c小调钢琴奏鸣曲》KV457第一乐章
浅析莫扎特《c小调钢琴奏鸣曲》KV457第一乐章【摘要】莫扎特的《c小调钢琴奏鸣曲》KV457是他在继承了贝多芬的创新思想后创作的一部重要作品。
本文通过对乐曲结构、旋律、和声、节奏以及表现力和情感传达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了这首乐曲的独特魅力。
乐曲结构紧凑且富有变化,旋律优美且富有张力,和声运用丰富多样,节奏明快且充满活力。
在表现力和情感传达方面,莫扎特通过细腻的音乐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内涵。
整体评价上,《c小调钢琴奏鸣曲》展现了莫扎特的高超音乐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体现了他作为作曲家的独特风格。
在莫扎特的作品中,《c小调钢琴奏鸣曲》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他音乐创作的经典之作。
【关键词】莫扎特, c小调钢琴奏鸣曲, KV457, 音乐创作背景, 乐曲结构分析, 旋律特点分析, 和声特点分析, 节奏特点分析, 表现力, 情感传达分析, 整体评价, 作曲家风格, 地位1. 引言1.1 莫扎特的音乐创作背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是18世纪末音乐史上最杰出的音乐家之一,被誉为“音乐天才”。
他的音乐创作跨越了古典主义音乐时期,影响深远,被广泛认为是古典音乐的最高成就之一。
莫扎特的音乐创作背景受当时欧洲音乐的影响,他接受了父亲严格的音乐教育,从小就展现出惊人的音乐才华。
他游历欧洲各地,结识了许多著名音乐家和艺术家,这些经历丰富了他的音乐灵感和技巧。
莫扎特的音乐作品充满了丰富的表现力和深刻的情感,他善于运用各种音乐形式和风格,创作出许多不朽的作品,包括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和歌剧等。
他的音乐风格既受巴洛克音乐的影响,又融合了古典主义音乐的特点,具有高度的创新性和表现力。
莫扎特的作品被广泛演奏和赞誉,至今仍为人们所推崇和传颂。
他的音乐作品不仅在他的时代获得了成功,而且在后世流传至今,成为古典音乐史上的重要篇章。
1.2 KV457钢琴奏鸣曲简介这部钢琴奏鸣曲的演奏难度很大,展现了莫扎特高超的音乐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
c小调第一交响曲Microsoft Word 文档
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交响曲教案音本0901班 200913311021温英俊一、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勃拉姆斯创作的《C小调第一交响曲》,体会勃拉姆斯所陈述出的思想,意志和精神。
2、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古典主义音乐的基本特征.3、理解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交响曲》中主题在旋律,节奏,力度上的主要区别。
二、教学重点:赏析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交响曲》三、教学难点理解作品的中的音乐主旨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勃拉姆斯简介1、同学们说说“你了解的勃拉姆斯”2、观看录象片段,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勃拉姆斯的生平。
师:下面我们通过一段录象来更深入的了解勃拉姆斯我想,在勃拉姆斯的众多作品中,下面这部作品最能表现他的思想和精神!出示课题“《c小调第一交响曲》”(二)欣赏《c小调第一交响曲》1、欣赏第一乐章。
师:大家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这一乐章有几个主题,主题的速度变化,乐器变化,以及体会作曲者的思想情感。
这一乐章为很快的快板,第一乐章:近似如歌的行板,快板,c小调,6/8拍子。
序奏以强音开始,表现出恐怖紧张的气氛。
给人以悲剧序幕的感觉,其主题贯穿于整个乐章。
而主部主题始终以一种胜利昂扬的姿态凌驾于乐队阴沉的背景之上2、赏析第二乐章。
师:欣赏完分析这一乐章的曲式结构,各个部的表现手法。
第二乐章:持续的行板,E大调,3/4拍子,带有类似第一乐章的寂寥阴暗的悲剧色彩。
但它并不流于感伤,反而给人以高雅、与众不同的脱俗之感。
3、欣赏第三乐章。
师:赏析趋势结构,感情基调以及处理手法。
第三乐章:温雅而略快的快板,降A大调,2/4拍子。
根据贝多芬以来的传统,一般交响曲的第三乐章都是活泼的诙谐曲,而勃拉姆斯却不采用此种手法,并避免袭用古老而传统的小步舞曲,自创新风格写成了典雅的乐曲。
在本乐章中,可以深深体会到勃拉姆斯那淳朴心灵的寄托所在,然而旋律间同样荡漾着淡逸的寂寞感。
4、欣赏第四乐章。
师:感受这一乐章主题的变化,曲式的变化从而体会作曲家的思想感情。
贝多芬《c小调“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和声技法研究
贝多芬《c小调“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和声技法研究作者:郑中兴来源:《北方音乐》2020年第21期【摘要】贝多芬32首奏鸣曲被誉为“音乐圣经”中的“新约全书”,独具一格的和声风格与技法、巧妙精湛的曲式结构以及深邃的哲学思想一直被后人不断挖掘。
《c小调“悲怆”奏鸣曲》是贝多芬维也纳时期钢琴奏鸣曲的代表作品,这部作品构思宏大、手法简练,是贝多芬维也纳时期钢琴奏鸣曲的杰作,表达了贝多芬对不公命运的反抗、对社会现实的愤慨和对心中自由、平等、博爱、大同等崇高社会理想的追求。
本文拟以《c小调“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为例分析其中的和弦连接、和弦外音、和弦持续音、转调手法、调性布局、和声功能性、和声色彩性等内容,并以此探究贝多芬维也纳时期的和声技法。
【关键词】贝多芬;维也纳时期;和声技法;悲怆;第一乐章【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21-0080-02【本文著录格式】郑中兴.贝多芬《c小调“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和声技法研究[J].北方音乐,2020,11(21): 80-81,87.一、转调手法(一)共同和弦转调50—51小节,前调调性为bB自然大调,后调调性为转到be和声小调。
此处使用的转调手法为共同和弦转调,即前调bB自然大调的T与后调be和声小调的D是共同和弦。
83—86小节使用共同和弦转调手法将调性由f和声小调转至bE自然大调,即前调f和声小调的t与后调bE自然大调的Sii为共同和弦。
(二)减七和弦转调40—44小节,使用减七和弦转调手法将调性由bA自然大调转至bB自然大调,即和弦既是前调bA大调的Dvii2/S,又是bB大调的Dvii7。
137小节使用减七和弦转调手法将调性从g和声小调转至e和声小调,即方框内的和弦既是前调g和声小调的Dvii4 3,也是e和声小调的Dvii- 2。
143—144小节使用减七和弦转调手法将调性由e和声小调转至g和声小调,其和弦既是前调e和声小调Dvii7,也是后调g和声小调的Dvii2。
浅析莫扎特《c小调钢琴奏鸣曲》KV457第一乐章
浅析莫扎特《c小调钢琴奏鸣曲》KV457第一乐章莫扎特是18世纪欧洲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他的作品涵盖了交响乐、室内乐、歌剧、合唱曲和钢琴曲等各种音乐类型。
其中,他的钢琴奏鸣曲创作数量和水平均居于顶尖水平。
而《c小调钢琴奏鸣曲》KV457也是莫扎特创作的著名作品之一。
第一乐章是这首钢琴奏鸣曲的起首部分,也是整个作品中最具有戏剧性的部分。
这个乐章有着深刻的思考和严肃的情绪,它由三大部分构成:快速的强烈的主题、简单的中间乐段和回归主题的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首先出现了强烈而有力的主题,首先被钢琴的左手重击奏响,接着右手介入,两只手共同弹奏,开头就给人以震撼的感觉。
这一部分以其强烈的音乐特点和非常担忧的节奏吸引了听者。
这部分旋律在钢琴上的表现,使人感受到了不同音阶的突变与莫扎特大师的超凡演绎。
接下来的中间乐段是由音符较少、旋律简单的部分构成,也是整个乐章的低潮点。
这个中间乐段的出现,不仅给听者留下了心灵的空间,也给听者带来了深刻的感受。
它在整个钢琴奏鸣曲中发挥了缓解先前紧张气氛的作用。
最后一部分是回归主题,是乐章的高潮部分,这个部分同样也是由左右两只手共同演奏。
这里,主题第一次出现的那种威严和独特的氛围在这里再现。
回归主题部分的特点是强调透明度和音乐线索的完结。
整个乐章随之结束。
《c小调钢琴奏鸣曲》KV457第一乐章是莫扎特最著名的钢琴奏鸣曲之一。
通过对这个乐章的听觉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莫扎特对和声和自然的使用非常独特。
在整个乐章中,旋律与和声的绑定很浓厚,旋律、和声的关系和处理让整个乐章起伏跌宕,紧张感十足。
通过这样的所谓音乐“角色扮演”,整个乐章呈现出了强烈的表现力和个性。
浅谈贝多芬《c小调钢琴奏鸣曲OP.13》第一乐章
浅谈贝多芬《c小调钢琴奏鸣曲OP.13》第一乐章李莉【摘要】《c小调奏鸣曲》是贝多芬的重要作品,充满了反抗斗争的力量和对激情的热烈追求。
通过分析其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风格、演奏技巧,有助于观众和演奏者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作曲家创作意图和风格的领悟。
【期刊名称】《音乐时空》【年(卷),期】2015(000)008【总页数】2页(P74-75)【关键词】贝多芬;《c小调奏鸣曲》;第一乐章;演奏;风格【作者】李莉【作者单位】大连艺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一)作品风格《c小调钢琴奏鸣曲》的乐句严谨、内部结构热情、情感真挚,这些因素彻底形成了贝多芬初期作品独特的音乐风格,它是一首真正的诗篇。
在继承海顿、莫扎特创作风格的同时贝多芬运用了一切可能表达的语言表达了他的主题。
在这首作品中,大量的震音和分解和弦表现了他勇往直前无畏艰险,为了自己的理想可以牺牲一切的精神。
从这首作品起,加强了主题的对比,突出了乐章之间的联系。
充分发挥了钢琴在力度、和声、歌唱性等方面的潜力,在情感的表达上也更比海顿和莫扎特表现得丰富多彩。
(二)第一乐章的演奏技巧1.触键首先,悲怆的情绪笼罩着全曲。
引子的庄板动机是重要的基础动机,是深沉,并且带有小调色彩的和弦,听起来使人觉得悲痛与沉闷。
感觉仿佛世界末日一般,天空乌云密布、一切生物死一般的沉静与沉默。
引子部分的第一个和弦阴森严峻,但而后级进上行的附点音符,又让人顿时产生哀求的感觉。
随后几个强劲有力的和弦和极弱的音程交替出现,此时应用大臂的力量,“一泻千里”般地输送到指尖。
掌关节要做到非常坚固,为后面强有力的音型做好有力的支撑。
右手八度的歌唱性要完整充分地体现出来,左手八度的伴奏音型尽量弹奏的圆滑、平稳,尽可能地保持匀整。
演奏贝多芬的作品时,强弱对比要明显,在追求每个音质饱满的同时,一定要弹够每个音符的时值,这样才能让作品本身产生强有力的音响和共鸣。
呈示部左手的分解八度应当手指贴键,大、小指保持八度的位置,指尖抓住键盘,把第一个音作为支点,按照每拍四个音,有节奏地用手腕轻轻摇动弹出。
浅析莫扎特《c小调钢琴奏鸣曲》KV457第一乐章
浅析莫扎特《c小调钢琴奏鸣曲》KV457第一乐章
莫扎特的c小调钢琴奏鸣曲(KV457)是他在1792年创作的一部作品,是他生前最后一
部写给独奏钢琴的奏鸣曲。
这部作品共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为快板,第二乐章为慢板,
第三乐章为快板。
我们来分析一下第一乐章。
这一乐章的曲式是奏鸣曲的典型形式,包含了两个主题的
呈示、发展和再现。
乐章的开头以快板的形式引入,表现出了激情四溢的氛围。
接着,主
题A在大调中呈示出来,音乐节奏鲜明且活泼。
随后,主题B以柔和的音色出现,给人一
种温柔的感受。
在发展部分,两个主题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音乐紧张起来。
通过再现部分,两个主题再次出现,带给我们一种终结性的感觉。
在整个乐章中,莫扎特巧妙地运用了不同的音乐手法和技巧,展示出了他丰富的音乐
才华。
他运用了复调技巧,通过将不同的声部同时进行,使得乐章更加丰满和复杂。
然后,他在乐章中使用了各种不同的节奏,如十六分音符、三连音等,使得音乐更具变化和动感。
莫扎特还善于运用对位法,通过声部之间的对话和互动,增加了乐曲的韵律感。
试论拉氏c小调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教学
试论拉氏c小调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教学
时江月
【期刊名称】《陕西教育(高教)》
【年(卷),期】2011(000)012
【摘要】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是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代表大师,他的音乐是俄罗斯传统民族风格与浪漫主义音乐的完美结合。
《c小调钢琴协奏曲》是拉氏年轻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
其浓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深郁的民族特色的旋律是拉氏早期作品的巅峰之作。
拉氏的此部作品无论在演奏技术上还是音乐情景都是颇具难度的内容,我从音乐处理及演奏技法等教学中的重点试以研究和分析第一乐章的教学感受,从中试析拉氏此作品的深刻内涵。
【总页数】2页(P38-39)
【作者】时江月
【作者单位】西安音乐学院,陕西西安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论展开性变奏手法在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中的运用
2.浅析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曲式分析及其协奏特征
3.拉赫玛尼诺夫《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Op.30)第一乐章的创作浅析与演奏处理
4.柴科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OP.23第一乐章音乐分析
5.肖邦《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音乐整体控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贝多芬《c 小调钢琴奏鸣曲Op13.N0.8》第一乐章音乐解析
贝多芬《c 小调钢琴奏鸣曲Op13.N0.8》第一乐章音乐解析贝多芬(1770 - 1827),享誉世界的德国作曲家,他出生于德国波恩的一个平民音乐家庭。
自幼跟随父亲学习音乐,从小的家庭音乐启蒙使贝多芬较早就显露了音乐才华。
他是一位集古典音乐之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主义音乐先河的作曲家。
他一生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音乐作品。
一、创作背景《悲怆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27 岁时献给卡尔冯李斯诺夫亲王的钢琴奏鸣曲作品。
本曲作于1797 年至1798 年间,这时期贝多芬患了严重的耳疾,作品表现了青年时期的贝多芬对不公正的人生和命运的愤怒与反抗。
表现了他对不平等的社会的强烈不满,同时也强烈地反映了他对理想的热烈追求,是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的巅峰之作。
在这首奏鸣曲中,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已经完全消失,全曲充满着斗争的力量和热烈追求的激情,因其戏剧性的优美旋律被世人所熟知和热爱。
本曲无论在内容、旋律和结构等诸多方面,都渗透着一种日耳曼民族特有的理性,这也是贝多芬等德国音乐家共有的特质。
贝多芬将青年时期的青春活泼的音乐情绪转换为历经生活磨练后的悲剧性的音乐情绪。
他当时将这首钢琴奏鸣曲标记为悲怆,被后世研究者解释得多样而复杂。
顾名思义,悲怆就是悲伤,但《悲怆奏鸣曲》不是贝多芬简单的对痛苦的体验,或对痛苦的感受,而是他在多种情感碰撞下的作品。
正如史托科夫斯基所说《悲怆钢琴奏鸣曲》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存在着共通的青春哀伤感。
二、音乐分析贝多芬所有具有戏剧性的、悲壮性质的作品几乎都是用小调写的,并且凡c 小调的曲子几乎都是跟命运有关的。
他用小调作为表现斗争的英雄的调性,既保留了古式奏鸣曲特有的性质又处理得十分紧凑,有很强的表现力;在感情上有丰富的激情,变化非常富于戏剧性。
《悲怆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是带有引子和尾声的奏鸣曲式快板。
1、引子(110 小节)引子部分的结构为准平行开放乐段,c 小调,是位于乐章前的独立慢板前奏结构,表现为动机分解加上综合的乐句构造,二句都以凤尾方式结束。
浅析莫扎特《c小调钢琴奏鸣曲》KV457第一乐章
浅析莫扎特《c小调钢琴奏鸣曲》KV457第一乐章
浅析莫扎特《c小调钢琴奏鸣曲》KV457第一乐章
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时期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
他的钢琴奏鸣曲诸多精品,
个个典雅华丽,其中《c小调钢琴奏鸣曲》KV457第一乐章更是一首名垂千古的作品,其音乐性质感人至深,具有深刻的艺术价值和内在的美学价值。
《c小调钢琴奏鸣曲》KV457第一乐章,共有三个乐段:快板、威尼斯小调的闲适依靠和蕾特拉小调的悲怆调子,采用了共同主题法。
快板部分基调音符明显,在高音区呈现。
乐曲开始的拍子中,钢琴以连续律动,呈现了一种强劲激昂的气氛,步步紧逼。
而后,两
个乐手交错着演绎着音乐节奏。
而这种强劲的节奏鲜明,显得相当的明朗,既有又能表达
出音乐节奏的强烈。
在激越的快板之后,便是威尼斯小调的闲适依靠。
这部分音乐,气氛逐渐缓和了下来,而本部分所呈现的曲调如同康复期的心情,慢慢地我方的心情会渐渐地好转。
旋律虽轻柔
而平稳,但整首乐曲仍旧弥漫着一股低沉而深刻的冥思之感。
最后,蕾特拉小调的悲怆调子袭来,这时乐曲的总体气氛变得更为沉重。
在此时,交
响风格也开始表现出其才华。
而后,乐曲开始增强其强度,并在某个时候引人注目的升调,由此显现出这个无言的悲伤。
在乐曲中,这是观众和门徒和对音乐家的感激,以及在乐曲
的情感主题中鲜明地流露出来。
总之,《c小调钢琴奏鸣曲》KV457第一乐章音乐深邃,气氛跌宕,加之乐器演奏表现的精细演饰,音乐节奏明亮且强烈,散发出一种庄重威严的美感,使人们不能够忘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开海港远游的巨轮的汽笛声 , 也获得 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 《 小调钢琴协奏 曲》 c 第一乐章 的第一部分 的旋律几乎都 是
由乐队奏出 , 旋律很容易盖过钢琴声 , 以一定要认真聆 听乐 队 所
部分的旋律和声的变化。 此小 节开始 由弦乐带入第一 主题 , 具有
一
流。作品的色彩感和音响效果都是音乐创作史上的巅峰之作。
的阴影 , 恢复 了 自信的拉氏进入了一个创作 的高峰。出于感激 ,
出版时拉氏把此 曲献 给了帮助过他 的达尔医生。
自然风光的描写可以感受 到作 曲家深深的童年印记 。1 8 8 5年拉 氏进入 了莫斯科音乐学院 , 师从俄罗斯著名的钢琴教育家茨维列 夫, 严格刻苦 的训练使得拉 氏的钢琴水平突飞猛进 , 具备 了独奏
(】 翠 康 . 赫 玛 尼 诺 夫 的 和 声 技 法 I . 海 : 海 音 乐 出 5华 拉 M】 上 上
版 社 . 0 2 20.
要轻盈 , 最高音用左手指尖轻轻点过。之后 , 速度逐渐加快 , 力量
作者 单位 : 安音 乐 学 院 陕 匿 西 安 西
( 上接 3 7页) 配器 中尤为重要。 多种乐器的结合首先要遵循和声的声部原则进 的经过创造性加工后 的音乐现象。 很多伟大的作 曲家都强调内心 听觉的重要性 , 且对一个音乐家 的实践活动有重大意义。在配器 过程中运用内心听觉可以很快地把握作 品的风格 , 准确地用音色 来表现主题性格 。平时要做到聆听音乐 的训练 , 我们 听得越多大 脑 中储蓄 的音 响记忆也就越多 , 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就会加强 。再
于很多学生并没用听到过俄罗斯 的钟声 ,就 向他们解释为 即将
句子的歌唱性旋律及丰富厚重的和声音响 ,及丰富的织体层次与
极富色彩的配器 , 使得他的作 品富有强烈的浓郁的效果 , 牢牢的抓 住了观众的感官和内心情感 。 其奔放且厚重, 自由又纠葛的个人 隋 感世界 ,在拉氏的音乐 中有时像奔腾的大海 ,有时又像涓涓的细
运用灵巧的手指快速敏捷的进行演奏 ,将沉稳的第一主题逐渐 发展 成坚定 向上 的音乐形象。 对 比于第一 主题 , 二主题逐 渐变得豁然 开朗 , 第 富于活力 、 热情 , 有很强 的流动感 , 充满 着大 自然 的活力 , 中可 以看 到俄 从 罗斯广阔的大草原 , 具有浓烈 的东方色彩 。 演奏这里 的时候要注 意拉氏的和音 。 这个主题是最具拉氏特色 的主题 , 像是要把观 众带入他 的童年时代 , 每个 小节都有 不同的变化 , 随着音乐情绪 的变化 , 渐强的幅度开始增 大。其左 手低 音的连接感 至关重要 ,
行 声部 的分配 , 在音响上要各声部音色清晰可见 , 这样在声部上
就要做到“ 上密下疏 中不空 ” 的和弦排列的原则 。 不要出现低音排 列 紧密混浊不清 、 中音空无声部 , 特别 是在配置音区分布较宽 的
和弦时 , 声部的重复音增多 , 遵循上密下疏 中不空的原则 , 才可获
得均衡 良好的音响共鸣效果 。再者 , 乐队音响的强弱要与乐器的 进、 出联 系起来 , 渐强 时乐器逐渐依次进入 , 使音 区不断扩张 、 声 部逐步加厚 ; 减弱时, 反之 , 声部逐步变薄 、 音乐逐步稀疏。 2对音 色的运 用。首先要认 识到乐器 的音 色无好 坏只有运 .
拉 氏 的 生 平 与 作 品 特 色
1拉 氏 的 生 平 .
10 年 1 月 , 氏《 小调钢琴 协奏 曲》 91 1 拉 c 完成并 首演 , 他亲
自担纲独奏 , 作品获得 了极大的成功 , 他也成功地战胜 了心理上
拉氏即谢尔盖 ・ 拉赫玛尼诺夫 ,出生于俄国 ( 8 3 4月 1 17 年 日一14 9 3年 3月 2 8日) 。在他后期的音乐作品中 , 大量的俄罗斯
独具一格的抒情 风格 和钢琴和声音 响的完美统一 ,都体现 出他
《 小 调钢琴协 奏曲》 c 演奏效 果激情辉煌 , 忧郁 悠长 的大线 条 旋律 横贯 全曲。深刻 的民族性使得这部作品令全世界热爱音
乐的人们激 动 , 感慨。 第一乐章 , 中板 , 小调 ,/ , c 2 2拍 奏鸣曲式 充 满民族主义色 彩的乐 曲引子 , 1 由 0小节组成 , 其题 材为 重, 沉闷庄重。 有力 的音 响效果 的运动是浪漫主义音乐同俄罗 其
演 奏 技 法等 教 学 中的 重 点 试 以研 究 和 分 析 第 一 乐 章 的教 学 感 受 。 中试 析 拉 氏 此 作 品 的 深 刻 内涵 。 从 [ 键 词】拉 氏 C小 调 钢 琴 协 奏 曲第 一 乐 章 教 学 分 析 关
中 图 分 类 号 : 3 59 H 1 . 文献标识码 : A
者仔细地精心研读总谱 , 用音乐想象力来完善内心听觉。
配器法不仅是一 门技术性很高的技能,也是创造性 、创新
性很强 的艺术,对学生 而言敢于动手写作才能 消化 和掌握乐器
运用 的技术。 成功的配器作品取决 于配器者丰富的经验 、 清晰 的 思路 、 敏锐 的乐感 、 强大的创造力 , 因此 , 我们不能将配器看作单 个技术 , 把它变为创作手法融人音乐生活 中。 要 在近现代作 曲法 和专业音乐教育体 系中,四大件” 里配器 “ 教学形成较晚 , 在理论著作和研究上远没有其他三者完 备。 笔符 是通过总结教学 中所存在的问题予 以简单 陈述 , 达到抛砖引玉 、 共同讨论 的 目的, 以期能够推动配器教学 的发展 。
处 在俄 国革命 大爆发 的前期 ,反射 出拉 氏对现实生活 的不满 和 心灵上 的寄托 。
21 年 1 0 1 2期
蕨 iJioyu・ oio 蝴 . j 高教 San a ha x Ga a
量饱满 , 动作 干练 的手法干爽的结束全 曲。
总 述
化艺 术
连接部( 3 6 小节——8 4小节 ) 钢琴用微快的速度进行发展 ,
示 。他 的作 品即有 肖邦 的细腻 、 李斯 特 的炫技 , 可夫斯 基 的 柴 磅礴 气势 , 又有他 个性 的婉 转 、 郁和 纠葛 , 同时 代最 有感 忧 是 染力 的作 曲家 。 拉氏的《 小调钢 琴协奏 曲》 c 为我们 呈现 的就是 拉 氏早期作 品 中最为优 秀的创作成果之 一。最后 , 我以拉 氏的
加强 , 恢复果断的情绪 , 使声音清脆流 动。最后在 主和弦上用 力
拉 氏强烈的个 人情感 , 他那 令人 激动 的音乐 的源泉 。 是 忧
郁 的 长线条音 乐 , 是拉 氏的心灵 之音 , 绵不 断。他 的音乐 就 连
气势澎 湃 ,且 又细致人 微 ,这 是他 强烈个 性和顽 强意 志的展
演奏家 的能力。同时他兼修 了作曲及 和声技法 , 他疯狂地爱上了 作曲 , 并创作 了多部作品 。在他 的音乐 中充满了年轻拉 氏的热爱
与激 隋 。 .
这部作 品是他创作生涯 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 它完整 的结构 , 自身的创作 思绪 和俄罗斯音乐 的完美结合。
2 氏《 . 拉 c小调 钢 琴 协 奏 曲 》 第一 乐章 的 教 学 分 析
21 0 1年 1 2期
蕞、 iJioy Gaoj o 放靖. 高教 S a n u・ h ax a i a
化 艺 术
氏c 调 小 钢
曲
章 教 的 学
时 江 月
【 要】谢 尔盖 ・ 赫 玛 尼 诺 夫 是 晚 期 浪 漫 主 义音 乐 的 重要 代 表 大 师 , 的 音 乐是 俄 罗斯 传 统 民族 风 格 与浪 漫 主 义 音 摘 拉 他
2拉 氏 的作 品 特 色 .
他的同乡霍洛维茨一直守
拉氏是浪漫主义晚期俄罗斯传统乐派的最后一位大师 ,他 的
创作无论是独奏还是与乐队合奏 , 钢琴都占有重要地位 。 他的钢琴 作品多半是建立在他硕大的双手和高超 的技巧上。婉转忧郁的长
量 的创作 因素是伴随拉氏终身的。 我向学生 描述此段情景 时, 由
1 9 年 , 氏的第 一部钢琴协 奏曲完成 了 , 在 19 81 拉 但 87年 3 月, 由格拉祖诺夫指挥首演 , 遭遇惨 败 , 从此使拉氏一蹶不振 , 陷 入长达三年的创作危机。 在接受了精神医生达尔教授 的心理治疗
后 ,9 1 10 年十月拉 氏的第二部钢琴协奏 曲— — 小调钢琴协奏 c
弦乐 的动机 , 并发展成两大长句 , 每句 间的动机分两次不 同音 区 和不 同力度情绪交 替表现 出来 。 在快板部分 , 乐曲进入进行曲风格 , 钢琴则 以八度和 弦的构 成与之相互辉映。这里 , 钢琴要发出乐 队的音响效果才能将音乐
是风儿嬉 戏树 叶的沙 沙声 ,它就是 夜深人 静时传 来 的无名声
乐 的 完 美结 合 。 c小调 钢 琴 协 奏 曲 》 拉 氏年 轻 时代 最具 代 表 性 的 一 部 作 品 。 浓 烈 的 艺术 感 染 力和 深 郁 的 民族 特 色的 旋 《 是 其
律 是 拉 氏早 期 作 品 的 巅峰 之 作 。拉 氏的 此 部 作 品 无论 在 演 奏技 术 上 还 是 音 乐情 景 都 是 颇 具 难 度 的 内容 , 从 音 乐 处 理及 我
参考文献 :
用 的优劣 , 根据 主题性格选择好主旋律 的乐器音 色 , 做到恰如其
话总结他 自己的音乐 :音乐 就是一 个静静 的月 圆之夜 ,它 就 “
它是推动作品的支点 。
然后 ,钢琴独奏部分开始 ,运动 的和声推拥着演奏者和听
众, 顿时感觉到心境 豁然开 朗 , 其温柔平 静 的音 色要富于变化 。 声音效果如梦幻般 美妙 。 钢琴部分继续了乐 曲的发展 , 承了管 继
响, 它是心 与心交 流的唯 一语 言 , 个敏感 的灵 魂通过 他相识 两
相知 。它传 递 的是无尽 的爱怜 , 诉说 的是无 尽的深情 ……”
参考文献 : 『1 润 洋. 方音 乐通 史『 1 海 : 海音 i 出版 社 ,0 3 1于 西 M . 上 上 f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