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清热益气通络方治疗糖尿病肾病大鼠蛋白尿的研究

清热益气通络方治疗糖尿病肾病大鼠蛋白尿的研究

免疫组 织化 学染 色的方 法观 察 肾小球 P o d o c a l y x i n 、 D e s m i n蛋 白的表 达。光镜及 电镜观 察 肾 小球 结 构。结果 Q组 大鼠 2 4 h u mA l b 、S C r 均低于 M组( P< 0 . 0 5 ) , 2 4 h u P r o显著低 于 M 组( P< 0 . 0 1 ) 。 与 N组相 比 Q组大鼠 肾小球 P o d o c a l y x i n 表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8 08 - 0 5 ( 2 0 1 4 ) 0 3 _ 0 5 5 7 - ( b e t i c N e p h r o p a t h y , D N)是 糖尿 病 常见 的并 白定性检测均 为阴性 , 按随机数 字表法随机抽 取 1 O只作为正 常
L I S H I Z H E N M E D I C I N E A N D M A T E R I A M E D I C A R E S E A R C H 2 0 1 4 V O L . 2 5 N O . 3
时珍 国医国药 2 0 1 4年第 2 5卷第 3期
关键 词 : 糖尿病肾病; 蛋白尿 ; 足细胞表面蛋白; 结蛋白
D 0 I 标识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8 - 0 8 0 5 . 2 0 1 4 . 0 3 . 0 1 6
中图分类 号 : R 2 8 5 . 5
缩 液每 日灌 胃, 剂量按 6 0 k g成人处方量折算 生药剂量 为3 6 . 6 7
1 . 1 动物 s D大 鼠共 6 O只 , 清 洁级 , 体质 量 ( 2 0 0±2 0 ) g , 雄性 , ( k s・ d ) 。厄贝沙坦组 给予 厄贝 沙坦剂 量按 6 0 k g成人 3 0 0 m g / d

中草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中草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中草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这种疾病会导致人体内的血糖水平过高,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虽然现代药物治疗糖尿病效果显著,但长期使用会存在一些副作用,人们开始重新关注中草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的价值。

本文将探讨中草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一、中草药治疗糖尿病的优点中草药从古至今一直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与现代药物相比,其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 经济实惠:由于大部分中草药来源广泛,生长周期短,且价格相对低廉,因此中草药治疗糖尿病具有经济实惠的特点;2. 形成对病人的综合治疗:许多中草药都是“多效合一”的,保护了肝、肾、心血管等器官,对于糖尿病引起的多种并发症具有独到的优势;3. 疗效持久:中草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通常需要几周或几个月的持续治疗,与常规糖尿病药物相比,这等效应具有持久性。

二、中草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糖尿病的中草药治疗在传统中医学上已经有着长久的历史,随着现代医学技术和药物研发的进步,中草药糖尿病治疗的研究也在不断加强。

下面将列举几种常见中药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效果:1. 黄芪:中药名四季参,黄芪能够促进肝糖原的合成和储存,降低血糖,调节免疫系统功能,还能够保护肝脏和肾脏,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2. 苦瓜:苦瓜是一种常见的绿色蔬菜,不仅能够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还可以抑制糖的吸收和转化,减缓血糖的升高,同时具有保护心血管系统的功效;3. 金银花: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解热镇痛、降压利尿等多种功效,其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不仅能够抑制糖的吸收,还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三酰甘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4. 桑叶:桑叶最常被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其具有明显的“降糖效果”,帮助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并且具有防止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的作用。

三、中草药治疗糖尿病的前景随着影响糖尿病治疗的药物的限制和糖尿病患者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医生开始关注传统中药的治疗能力。

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用药规律探讨

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用药规律探讨
23 .6
1 复方 的 收 集 收 集 了 19 0 6年 省 级 以 上 94 20
丹参
生地
5 3
5 3


白术
当 归
2 3
2 1
21 .7
1 8 . 9
的 中 医药 刊 物 , 《 医 杂 志 》 《 中 如 中 、新 医 》 《 海 中 医 药 杂 志 》 《 苏 中 医 、上 、江 药 》 《 京 中 医 》 《 江 中 医 药 杂 、北 、浙 志 》 《 川 中 医》 《 西 中 医 》 《 宁 、四 、陕 、辽 中 医 杂 志 》 《 南 中 医 》 等 以及 各 中 、湖
表 2 用 药频 率> %的 药物 功 效 归 类 1
依 序排列 的药物 ( 药 频率> %. 用 1 共 2 9味 ) 表 1 用 药 频 率 > % 的 药 物 见 . 1 功 效 归 类 并 将 各 类 药 使 用 频 率 相 加 后排序见表 2 ( 照雷载权 主编全 国 依 医 学 院 校 教 材 《 药 学 》 第 6版 分 中
医 院 校 学 报 , 《 京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如 北
山药
人参
4 7
4 4
4 3 . 4
41 .5
川芎
鸡 血 藤
2 0
1 9
1 9 . 8
17 .9
沙参
麦冬
3 7
3 5
3 9 . 4
33 -0
熟地
泽 泻
1 6
1 6
1 1 . 5
15 .1
并 发 症 的 中药 复 方 12首 , 计 分析 发 现 在 所 使 用 的 19种 中 药 中 , 6 统 3 以补 气 、 阴 、 血 、 湿 渗 湿 及 清 热 类 中 药 为主 , 补 活 化 符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临床研究进展摘要:糖尿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发病率比较高,好发于中老年群体中,是降低中老年群体健康水平的主要基础性疾病之一。

临床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中,通常以药物治疗为主,主要目的是控制血糖水平。

中医药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逐渐得到了临床的认可,并在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不断被应用,取得了积极的反响。

文章阐述了糖尿病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糖尿病的的中医药治疗现状,包括内服药物治疗、外治疗法、运动疗法以及饮食疗法等,形成了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进一步了解。

关键词:中医药;糖尿病;治疗;效果;进展引言糖尿病作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的背景下,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其发病率也呈现出不断的上升趋势,并且因为人们饮食、睡眠等生活习惯的改善以及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了糖尿病“侵袭的对象”。

临床对于糖尿病治疗的研究比较多,其中的绝大部分将研究的焦点集中在西医药物治疗中,通过研究不同种类的降糖药物,提出更为有效的西医药治疗措施。

中医疾病治疗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医药在糖尿病的治疗中也逐渐受到社会乃至世界的广泛关注。

大量的研究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会起到西医药难以起到的治疗效果,对血糖水平的控制作用非常明显。

本文针对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是对传统西医药治疗的一种突破和创新,对临床糖尿病治疗的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1.糖尿病的相关内容阐述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具有1型和2型之分,其中以2型最为普遍,发病率比较高,好发于中老年群体中,是中老年群体中最为普遍的疾病之一,同高血压、冠心病构成中老年群体的“三大疾病”[1]。

糖尿病的病因中,主要有两个因素,一个为遗传因素,另一个为环境因素。

研究表明,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

环境因素则是诱发糖尿病的客观因素,在诸多客观因素中,饮食不合理、运动缺乏、工作不良习惯等都已经被临床证实是诱发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中医治疗糖尿病(消渴病)慢性并发症临床研究论文

中医治疗糖尿病(消渴病)慢性并发症临床研究论文

中医治疗糖尿病(消渴病)慢性并发症的临床研究【摘要】糖尿病又称消渴病,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源自于使人体的血糖长期居高不下而导致各类并发症,从而造成对人体的危害,同时糖尿病也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内分泌代谢失衡疾病。

调查数据表明,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经过我国现代医学一段时间的发展,医学工作者充分利用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在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方面进行了多次临床试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使糖尿病治疗获得了较大进步,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因此对于中医治疗糖尿病(消渴病)慢性并发症的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医药;糖尿病;临床研究糖尿病(消渴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对人类机体的主要危害是长期的高血糖导致的各种并发症,同时这些并发症也是导致糖尿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因素。

目前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超过4000万。

通过中药对糖尿病进行预防和治疗在我国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

本文对糖尿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则方药、单方食疗、针灸体疗、合并症的治疗及统一中医诊疗标准等七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述评。

1病因病机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多达4000万,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源自于并发症导致的致残或致死,而并发症又是由于糖尿病使患者血糖长期居高不下导致的。

我国中医学上对糖尿病的研究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古代医学就有记载:上焦肺燥阴虚,津液失于输布,则胃失濡润,肾乏滋助;中焦胃热炽盛,灼伤津液,则上灼肺津,下耗肾阴;下焦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肺胃,致使肺燥、胃热、肾虚三焦同病。

所以,现代医学结合古代对糖尿病医学研究的基础上,一致认为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是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的,阴虚燥热之间互为因果关系,具体而言,糖尿病的发病是和人体的先天体质、后天的饮食失衡、外感邪毒、房劳过度、情志不遂等原因密切相关的。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病机初期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临床表现一般以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疲乏为主;第二个阶段的病机多为气阴两虚,络脉瘀阻,在临床上出现典型的三多症状,口干、乏力、气短、舌胖质暗为主要特征,大多数患者出现视物模糊、肢体麻痛、眩晕心悸、胸闷胸痛、水肿尿浊、中风偏瘫等合并症;末期病机为阴损气耗阳伤,终致阴阳失调,痰瘀互阻导致了患者脏腑经脉严重受损而出现肾衰水肿、胸痹、坏疽、中风昏迷等严重的合并症。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研究进展

屮医药治疗糖尿病酮症酸屮毒的研究进展熊佳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脾胃病科,重庆400080[摘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冤是糖尿病患者的急性并发症之一,病情急、发展快,若不及时诊治,可出现昏迷、休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DKA为消渴病的进一步加重,中医很早就已经认识了消渴病的病因病机,并流传了很多经典方剂及中药。

本文收集近5年相关文献,梳理和分析DKA中医治疗及现代研究,就DKA中医分型论治、中药现代制剂及药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DKA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研究进展;中药制剂冲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21)6(b)-0039-04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reating diabetic ke­toacidosisXIONG JiaDeparLmenL of Spleen and SLomach Disease,Jiulongp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Chongqing CiLy, Chongqing400080,China[Abstract]DiabeLic keLoacidosis(DKA)is one of Lhe acuLe complications of diabeLic paLienLs.The disease is acuLe and develops rapidly.WiLhouL Limely diagnosis and LreaLmenL,iL may lead Lo coma,shock,or even endanger Lhe paLienLs' lives.DKA is a furLher aggravaLion of diabeLes disease.TradiL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earlier recognized Lhe eLiology and paLhogenesis of diabeLes,and many classic prescripLions and LradiL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ve been spread.This arLicle collecLs relevanL liLeraLure in Lhe pasL5years,sorLs ouL and analyzes DKA Chinese medicine LreaLmenL and mod­ern research,summarizes Lhe research progress of DKA classificaLion and LreaLmenL,modern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Lions and pharmacology,in order Lo provide imporLanL informaLion for Lhe clinical LreaLmenL of DKA in LradiLional Chi­nese medicine.[Key words]TradiLional Chinese medicine;TreaLmenL;DiabeLic keLoacidosis;Research progress;TradiL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Lion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是在胰岛素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出现的危及生命的急症,严重高血糖、脂肪分解代谢增加和脂肪酸过度氧化会生成酮体,由此引起机体代谢性酸中毒、脱水、体液丢失及电解质紊乱,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昏迷、休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叫DKA的主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口渴多尿、腹痛、呼吸急促,体征包括心动过速、黏膜干燥或皮肤弹性下降、脱水或低血压、呼吸急促或呼吸抑制或Kussmaul呼吸(是DKA的标准症状)、腹部压痛、昏睡或反应迟钝或脑水肿或昏迷,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明确DKA诊断罠中医药治疗对于改善DKA症状、提高临床疗效、预防再次发作具有独特的优势。

黄连的炮制及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黄连的炮制及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黄连的炮制及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

黄连味苦、性寒,入心、肝、胃、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有“痢家圣药”之称,是许多经方的主药。

内服用于治疗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1]。

目前研究发现黄连具有抗微生物、抗原虫、抗炎、抗溃疡、抗癌、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及降血糖与降血压的作用[2]。

1黄连炮制的历史沿革黄连的炮制,从古到今,经过了一个从简到繁,又从繁到简的发展过程。

黄连的炮制,最早见于南北朝刘宋时期雷藁所著的《雷公炮炙论》“凡使黄连,以布拭上肉毛,然后用浆水浸二伏时,漉出,于柳火中焙干用”[3]。

唐代以前,中药炮制技术,炮制理论处于起萌阶段。

黄连的炮制只是简单的挑选、洗净。

孙思邈在《备急干金要方》中记述有:“黄连去毛、去皮、炒”[4]。

宋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炮制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众多医药家用新的方法,新的辅料炮制黄连。

王怀隐在所著《太平圣惠方》论述黄连的炮制方法“去须、捣碎,去粗皮碎擘,水洗过”[5]。

宋代还出现了酒炒、姜炒、蜜制、米泔制、麸炒、制炭、吴茱萸制、巴豆制等炮制方法;黄连的炮制进入了从简单的净选加工步入复杂的用辅料炮制。

经过医药人员的医疗实践,不断总结前人经验,到元代,黄连炮制的临床作用被更明确的提了出来。

张元素[6]在《珍珠囊》中也指出黄连用酒洗 ,借酒开腾之力使黄连功用达到头面及手梢皮肤。

《汤液本草》记载:“如眼痛不可忍者,用黄连……以酒浸煎”[7]。

明清以后又增加了醋制、盐制、乳制、黄土姜酒蜜制、胆汁制、酒萸制等方法[8]。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黄连的炮制理论基本成熟。

茯苓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作用研究

茯苓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作用研究

茯苓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作用研究引言:糖尿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内流行的疾病,由于不适当的饮食、生活方式和基因等因素的影响,患者长期的高血糖情况可能导致多个并发症的发展。

然而,现代医学研究已经发现了一些天然植物药物具有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潜力。

茯苓作为中药中的有效成分之一,被认为能够对糖尿病的并发症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

本文将对茯苓及其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作用进行研究探讨。

1. 茯苓的概述茯苓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的真菌,常被用作一种传统草药在中医中使用。

其主要成分包括多糖、黄酮类、三萜类等。

茯苓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主要用于清热利湿、健脾益气以及安定情绪等功能。

2. 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眼病和肾病等。

这些并发症的发展常常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并有可能威胁生命。

高血糖所导致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是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主要机制。

3. 茯苓的降血糖作用茯苓作为中药,被认为能够降低血糖水平并提升胰岛素敏感性。

研究发现,茯苓中的多糖成分能够调节血糖,抑制炎症反应并减轻氧化应激。

此外,茯苓中的黄酮类物质还能起到增强胰岛素信号传导和提高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4. 茯苓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护作用茯苓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中的心血管疾病治疗,并现代研究也证实了其对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防护作用。

茯苓中的多糖成分能够降低胆固醇和三酸甘油酯的水平,减轻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并提高心脏功能。

5. 茯苓对神经病变的保护作用研究表明,茯苓中的成分具有保护神经细胞、抑制炎症反应和改善神经传导的作用。

茯苓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和抑制氧化应激,降低神经病变的发生风险,并且能够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感觉和运动神经功能。

6. 茯苓对眼病的治疗作用茯苓中的多糖和黄酮类物质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症作用,能够减轻视网膜血管病变和黄斑变性的发生。

茯苓还能够保护视网膜细胞、减轻炎症反应并改善视力。

7. 茯苓对肾病的治疗作用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茯苓在这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治疗潜力。

中医视角下糖尿病治疗的新突破与未来展望

中医视角下糖尿病治疗的新突破与未来展望

一、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上升,给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巨大挑战。

据统计,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经超过 4.16 亿人,预计到 2045 年将增加至 6.29 亿人。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医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独特优势逐渐显现。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与防治历史悠久,早在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糖尿病的病因、鉴别诊断、药食禁忌的记载。

糖尿病在中医学中相当于“消渴” 范畴,以多饮、多尿、多食、身体消瘦、尿中有甜味为特征。

1.2 研究目的本论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医对糖尿病的研究进展,包括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方法等方面,并展望中医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对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进行分析,为糖尿病的防治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思路。

同时,也希望能够促进中医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提高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和负担。

二、糖尿病的中医理论基础2.1 传统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2.1.1 “三消” 理论与现代辨证分型在传统中医中,“三消” 理论将糖尿病分为上消、中消、下消。

上消属肺,以烦渴多饮为主要表现;中消属胃,多食善饥症状突出;下消属肾,多尿症状较为明显。

现代对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在“三消” 理论基础上有所发展。

例如,林兰教授总结出三型辨证理论体系,根据症状把糖尿病分为不同时期,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虽然大多数早期糖尿病患者可能未表现出典型的“三消” 症状,但通过中医辨证论治,仍能发现其内在的病理变化。

2.1.2 病机以“虚” 到以“实” 的转变传统中医对糖尿病病机认识多以虚立论,认为主要是阴虚燥热,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随着对糖尿病研究的深入,中医对其病机认识逐渐发生变化,从单纯以虚立论转向以实立论。

现代中医认为,糖尿病不仅有阴虚燥热之虚,还存在气郁、痰湿、瘀血等实邪。

这些实邪相互交织,共同影响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例如,长期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因素可导致气郁、痰湿内生,土壅木郁,久则化火伤阴;气郁化火,阴液为之消亡,进一步加重糖尿病病情。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截肢率、高病死率的特点。

1999年WHO对DF的定义是:DM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

临床表现为:肢端疼痛、感染溃疡或坏疽。

近年来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综述如下:1 中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糖尿病足属中医消渴、脱疽的范畴。

王璐认为本病的发生多见于消渴日久,耗伤气血,氣阴两虚,肌肤失养,复感六淫之邪、外伤所损,湿侵毒蕴,郁久化热,湿毒下注于足发为本病。

王秀芝认为DF多为消渴日久,久病多瘀,…血行不畅,肢端失养,加之湿热下注,热毒血瘀,…,而成脉痹、脱疽;认为络脉瘀阻、血行不畅为DF病机关键。

刘彦认为DF的发病机制多为本虚标实,本虚多为气、阴、阳虚,标实多为瘀血内阻、寒凝经脉、湿热内生、热毒炽盛。

总之,诸多医家多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本虚为肝、脾、肾、气血虚损,标实多为瘀血、湿热、痰饮、热毒为患。

2 中医辨证论治2.1 中医分期论治:岳新[1]将DF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

急性期又分为毒瘀互结、肉腐筋伤型和湿热下注、瘀血阻络型。

分别选用四妙勇安汤加减、四妙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缓解期分为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型,气血亏虚、瘀血阻络型,肝肾阴虚、瘀血阻络型,脾肾阳虚、瘀血阻络型,分别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托里消毒散加减、六味地黄丸加减阳和汤或真武汤加减。

岳仁宋等将DF分为三期:早期血痹期,以益气通经,和血通痹为治疗大法,以黄芪桂枝五物汤为基础方;中期脉痹期,以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为治疗法则,以四逆汤为基础方;晚期阴疽期,强调阳和通腠、温补气血,以阳和汤作为基础方。

方豫东等[2]采用清法治疗本病,将本病分为急性期、缓解期,分别选用陈兰花冲剂、除消通脉冲剂,同时配合西医基础治疗和局部清创。

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概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了全球人口的健康。

传统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而近年来也得到了更多科学验证和临床实践。

这篇文章将探讨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和相关的科学研究进展。

一、传统中医药理论对于糖尿病的解释1. 中医药将糖尿病归为“消渴”、“消渴已几”等范畴,并通过经络调理、脏腑平衡等方法来恢复身体内部平衡。

2. 中医药理论认为,肾主水津,胰脏主生化功能。

当肾阳虚或胰脏功能紊乱时,会导致体内水湿不排或生化失常等情况,从而引起体内湿毒和体内湿腻。

二、中医药治法及相应配伍原则1. 温补肾阳法:通过温阳补益的中药调理,以改善肾脏功能的衰退情况。

2. 清热化湿法:通过清热解毒和化湿排脂的中药组合,帮助排除体内湿毒和降低血液中脂肪含量。

3. 和胃理气法:通过草药配伍,既能提高胃口、消化吸收,又能改善患者的气虚状态。

三、实验研究证实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1. 中医药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多项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并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情况。

2. 中医药有助于减轻并发症风险:一些实验表明,中医药可以降低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神经损伤和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的风险。

3. 中医药对生活质量有积极影响:研究显示,中医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四、现代科学对中医药治疗机制的解析1. 调节胰岛素抵抗:多项研究发现,一些中草药具有降低细胞内脂肪含量、改善胰岛素信号通路等作用机制。

2. 抗氧化和减少炎症反应:中医药中许多成分被发现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从而减轻了机体对高血糖引起的损伤。

3. 激活AMPK通路:部分中草药被发现能够通过激活AMPK(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通路来调节血脂代谢等,从而改善糖尿病状态。

五、临床实践1. 中西医结合治疗: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表明,将传统中医药与西医治疗相结合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并大幅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中医治疗糖尿病前期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糖尿病前期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糖尿病前期的研究进展A review on treating prediabetes mellitus in TCM杨倩1杨丽霞2*邱连利3张定华3史晓伟3(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730000;2.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甘肃 兰州,730050;3.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730050)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21)01-0137-证型:DGB【摘要】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 Mellitus,PDM)又称为糖调节受损(Impaired sugar regulation,IGR),是正常糖代谢发展到糖尿病的一个过渡阶段,具有不稳定性和可逆性,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糖耐量低减(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以及IFG和IGT并存。

现代医学对PDM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本文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对中医药治疗PDM研究进行综述,为PDM防治及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糖尿病前期;脾瘅;中医药;辨证论治;研究进展【Abstract】Prediabetes mellitus, also known as impaired sugar regulation, is a transitional stage from normal glucose metabolism to diabetes. It is unstable and reversible, including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and coexistence of IFG and IGT. The pathogenesis of PDM in modern medicine is not completely clear.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on treating PDM in TCM by analyzing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provides a basis for PDM prevention and research.【Keywords】Prediabetes mellitus; Pidan; TCM medicin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A reviewdoi:10.3969/j.issn.1674-7860.2021.01.047近年来,糖尿病因其流行性成为当今全球性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中药治疗糖尿病现状与进展

中药治疗糖尿病现状与进展

·综述·2012年7月第9卷第21期中国医药导报CHINA MEDICAL HERALD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内分泌代谢紊乱疾病,为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

虽然西药降糖效果较好,但副作用大,不利于长期使用且不能有效控制并发症。

中药在治疗糖尿病上具有显着改善临床症状和体质,副作用小,并能在多个环节上防治并发症等优点。

因此,近年来在研究中药降糖十分活跃。

本文就近年来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1单味药降糖1.1种类近年来伴随着对糖尿病不断深入研究,许多具有降血糖活性的单味中药亦得到确认和开发。

这些中药多为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药物。

清热解毒中药如黄连、黄芩、大黄等研究较多。

朱家颖等[1]考察黄连单一生物碱及复合生物碱对人肝癌细胞和小鼠血糖值的影响中发现后者降糖活性存在协同作用,且安全性比前者更高。

黄芩茎叶总黄酮能有效降糖、降脂,并能改善胰岛素抵抗[2]。

有研究[3]证明,掌叶大黄多糖具有明显降糖作用。

益气养阴药物如人参、黄芪、地黄、枸杞等也具有良好的降糖作用。

陈艳等[4]以人参水提物治疗糖尿病小鼠,发现它可能是通过促进小鼠体内的葡萄糖转化成三酰甘油,调节了物质代谢中血糖与血清三酰甘油的相互转化。

李楠等[5]分别将黄芪皂苷、黄酮、多糖给予糖尿病大鼠进行干预,结果表明黄芪有效部位可影响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胰岛素和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其中以黄酮作用最为显著。

吴金环等[6]发现与熟地黄相比,生地黄对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小鼠降血糖及改善血脂水平更显著。

Kang 等[7]以枸杞叶给予糖尿病大鼠发现其降糖、降血脂作用显著。

活血化瘀药如丹参、川芎、红花等治疗糖尿病日臻受到关注。

Huang 等[8]给予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丹参总多酚酸,结果表明丹参总多酚酸能显著降低空腹血糖和三酰甘油,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增加。

姜信正等[9]分别将50%乙醇、100%乙醇、水川芎提取物给予糖尿病大鼠,结果表明100%乙醇的川芎提取物降血糖效果最好。

猪苓的现代药理研究及应用

猪苓的现代药理研究及应用

猪苓的现代药理研究及应用猪苓(Poria)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它主要由猪苓多糖、猪苓酮、猪苓醇等成分组成。

自古以来,猪苓就被广泛用于中医临床,具有清热、利湿、健脾、镇静等药理作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猪苓的药理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下面将从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糖尿病等方面介绍猪苓的现代药理研究及应用。

首先,猪苓具有抗炎作用。

研究发现,猪苓多糖可显著抑制炎症反应,降低炎症介质的释放。

猪苓酮和猪苓醇也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这些成分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与释放,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因此,猪苓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肝炎等。

其次,猪苓具有抗氧化作用。

氧化应激是许多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研究发现,猪苓多糖可以显著增强体内抗氧化系统的活性,减少自由基的产生,提高抗氧化酶的表达。

猪苓酮和猪苓醇也能通过调节氧化还原平衡,降低氧化应激,减少细胞损伤。

因此,猪苓在预防和治疗氧化应激相关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第三,猪苓对肿瘤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研究表明,猪苓中的一些成分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猪苓还可以增强抗肿瘤药物的疗效,减轻其毒副作用。

此外,猪苓还可以调节肿瘤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力。

因此,猪苓可以作为辅助治疗肿瘤的药物,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最后,猪苓对糖尿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研究发现,猪苓多糖可以降低血糖水平,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猪苓酮和猪苓醇也能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减少胰岛素抵抗。

此外,猪苓还可以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血脂异常。

因此,猪苓可以作为辅助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控制血糖和血脂水平,减轻糖尿病的相关并发症。

综上所述,猪苓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糖尿病等多种药理作用,在中医临床中被广泛应用。

猪苓的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药效与传统的中医理论是一致的,并且能够为新药的研发提供重要的参考。

甘草对糖尿病的调节作用研究

甘草对糖尿病的调节作用研究

甘草对糖尿病的调节作用研究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血糖升高和胰岛功能异常。

近年来,人们对于传统中药的研究日益深入,发现一些中草药具有降血糖的作用。

其中,甘草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对甘草对糖尿病的调节作用进行研究探讨。

1. 甘草的概述甘草,又称甘草根,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及根茎,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在中医理论中,甘草具有滋阴清热、和中益气、解毒等功效。

甘草中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如甘草酸、甘草皂苷、甘草萘醇等,这些物质赋予了甘草药物活性,使其成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

2. 甘草对糖尿病血糖的调节作用甘草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抗糖尿病的活性,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调节具有显著的效果。

研究表明,甘草酸是甘草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

甘草酸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如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提高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等。

此外,甘草中的甘草皂苷也具有类似的作用机制。

3. 甘草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患者常常伴随着一系列的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等。

研究发现,甘草对于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甘草中的甘草黄素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糖尿病患者的炎症反应,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甘草还可保护肾脏功能,减少肾脏损伤。

4. 甘草与药物的联合应用在临床实践中,甘草常常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甘草和降糖药物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控制。

此外,甘草还能减少降糖药物的副作用,增强药物的耐受性。

综上所述,甘草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甘草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调节具有重要意义,并且能有效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同时,甘草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也具有协同作用,提高了糖尿病治疗的效果。

然而,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探索甘草的治疗机制,并且应合理应用甘草,以确保糖尿病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研究新进展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研究新进展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研究新进展糖尿病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⑴。

目前通常将糖尿病分为两大类型。

1型糖尿病是由于分泌胰岛素的细胞被破坏导致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2型糖尿病是患者不能有效利用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并在发病过程中伴随着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障碍以及肝糖原输出过多等许多代谢性障碍[2[。

中医中药被广泛地应用于治疗糖尿病,疗效确切[3]。

现将近年来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内服中药1.1. 肺热津伤型:患者烦渴喜饮,口燥咽干,尿频并且量多,舌尖边红,苔薄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陆保坤⑷方用:消渴方加减,天花粉12g,葛根12g,麦冬10g,生地黄10g,黄连12g,黄琴10g,知母12g。

梁友侠⑸方用消渴方加减。

药用花粉30g,生地25g,麦冬15g,知母20g,玄参10g,枳壳15g,黄连10g。

若见舌苔燥黄,脉洪大者加石膏20g, 以清肃肺胃,生津止渴。

杨戈⑹方用:消渴方合二冬汤加减;药物组成:花粉15g,沙参15g,生地30g,葛根10g,竹叶10g,黄连6g,人参6g, 甘草5g,玉竹10g,黄岑10g,知母15g,麦冬15g1.2胃热炽盛型:患者多食易饥饿,口烦渴,尿多,形体瘦弱,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

治法:清胃泻火,增液养阴。

陆保坤⑷方用:玉女煎加减,生石膏10g,知母12g,黄连10g,桅子10g,生地黄10g,麦冬12g,川牛膝10g。

梁友侠⑸方用玉女煎加减。

生石膏50g,知母12g,麦冬15g,生地20g,枳壳15g,牛膝20g,黄连10g,当归10g,丹皮15g。

若大便秘结者加玄参15g,以起增液行舟之功。

杨戈⑹方用:消渴方,玉女煎合二冬汤加减。

药物组成:麦冬15g,生地15g,花粉12g,黄岑12g,党参10g,五味子10g,丹皮10g,石斛10g,玉竹10g,葛根12g,黄连12g,天冬15g,知母15g。

关于中医糖尿病的研究及进展

关于中医糖尿病的研究及进展
3.2配合运动
糖尿病患者应有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1型)患者,应在餐后进行体育运动,运动量不宜过大,持续时间不宜过长。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型)患者,适当体育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肪代谢紊乱。如有心脑血管病的患者,或严重微血管病变者,应根据情况妥善安排体育运动量。
3.3注重调摄情志
中医认为,精神情志的波动,常可使病情加重或恶化。情志舒畅愉快,则气机调畅,气血和平,有利于扶助正气,促进疾病早日康复。所以要鼓励患者调畅情志,善于控制喜怒哀乐,使心理处于平衡状态,达到控制糖尿病病情的目的。
4体会
中医治疗糖尿病,从脏腑病机论治,认为上焦宜润肺养阴、生津止渴;中焦宜清胃泻火或清胃润燥,以治消谷善饥;下焦宜滋补肝肾、育阴清热,使水火相济、阴平阳秘。从标本虚实论治,认为消渴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正虚之中,以肾虚为本,痰湿、血瘀为标;肾虚之中,阴虚为常,火衰为变。从“三消”轻重论治,认为标实证轻,本伤病重,消渴病出现传变(并发症),病情更重。此时,常需滋阴补肾、益气健脾、化痰逐瘀、活血通络诸法并用,方可取得好的疗效。因此,中医治疗糖尿病,原则上常宜滋补,慎用攻伐及寒凉药物,根据病程长短,因人施治,实行个体化治疗,从而达到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南京中医学院医经教研组。黄帝内经素问译释【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351.
【2】林兰。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论治【M】。第11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70-72.
【3】王忆黎,严余明。试述2型糖尿病炎症发病说对中医临床的意义【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3,27(3):20-21.
2.1阴虚燥热
表现为烦渴多饮,随饮随喝,咽干舌燥,多食善饥,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苔黄,脉滑数或弦数。当滋阴清热:此证临床最多见,方用增液汤合白虎汤合消渴方加减,饮食以清淡略带凉性食品为宜,忌动怒上火及辛香燥烈之品。保持大便通畅,可眼用枸杞汤、麦冬黄连冬瓜汤调摄:用药大多寒凉,不宜常用,以免伤及胃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52-药学研究•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2018 V ol.37,N o.6清热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研究进展尹日凤1,韦玥吟1,谢晓琴1,夏星2,李宇清1(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高校中药药理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200;2.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壮瑶药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200)摘要:糖尿病患者机体在持续的高血糖状态影响下,常常发生多种糖尿病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脑病、糖尿病心脏病、糖尿病眼病等,这些并发症已经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并发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药理论认为,热毒是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是因糖尿病后期,脏腑功能低下,致气机及脏腑疏泄功能失调,引起浊瘀痰湿内蕴,日久而化热毒。

针对此病机,中医在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时,多采取清热解毒的治疗方式,广泛应用清热类中药,因此,围绕近年来清热中药在治疗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症;热毒;清热药中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375(2018)06-0352-004d o i:10.13506/ki.jp r.2018.06.012Research progress of heat-clearing drugs in treating diabetic complicationsYIN Rifeng1 , WEI Yueyin1,XIE Xiaoqin1 ,XIA Xing2,LI Yuqing1(l.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Key Laboratory of Pharmacology of Chinese Medcine,Nanning 530200, China \2.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Zhuang Yao MedicineLaboratory of Guangxi,Nanning 530200, China)A bstract :Diabetic patients often suffer from various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including diabetic nephropathy,diabeticencephalopathy,diabetic heart disease and diabetic ophthalmopath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persistent hyperglycemia.These complications have become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and disability in diabetic patients,Chinese medicin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complications.Chinese medicine theor^^that heat toxicit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occurrence of diabetic complications,mainly because of late diabetes,organs dysfunction,qi organs and organs purging dysfunction,causing stasis phlegm dam pness,as time goes by heat toxicity.In response to this pathogenesis,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complications,the treatment of detoxification to take more,widely us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 edicine,so this article around the heat in recent years,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complications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basic research to do a review.Key w ords:Diabetic complications;Heat toxicity;Heat-clearing medicine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其基本病机是阴津亏损、燥热偏盛,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早在金元时期刘河间明确提出各类消渴“皆燥热之亢极者也”的观点。

中医认为“热毒”是糖尿病发病的关键病因之一。

糖尿病的热毒来源有三:一是情志失调影响津液输布而致郁热内生,日久则热毒内盛;二是饮食不节,长期食肥甘厚腻之品,导致脾失运化,湿热蕴生,积久成毒;三是体质因素,阴虚体质的人,体内阴液亏虚而易生内热,久而积热成毒[1]。

随着糖尿病的进一步发展,还可导致肾、心、眼、胃、血管、神经等并发症的发生,并发症的致残率、致死率髙,对健康的危害程度大,已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

“热毒”同样也是造成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原因,热毒闭阻心脉,可致胸痹心痛,发展成糖尿病心脏病;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NSFC81603525);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015fiXNSFAA139177);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No.YCSY2018048)作者简介:尹日凤,女,研究方向:中药药理学,E-mail:yimifeiig99@通信作者:李宇清,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药药理及药物经济学,Tel:0771 -4953513,E-mail:4576600@ 药学研究• Journal of Pharmaieutkal Research 2018 V ol.37,N o.6• 353•伤及脑络,可导致中风,诱发糖尿病脑病;伤及肢体经脉,可致肢端感觉异常、麻木、疼痛等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热毒壅滞肌肤而成疖疮痈疽,可见局部皮肤红、肿、热、痛,症见糖尿病病足[2]。

中医在治疗糖尿病其并发症方面,善于应用清热中药进行治疗,常用的有金银花、黄连、黄芩、地黄等清热中药。

本文从热毒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出发,结合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对近年来清热中药在治疗糖尿病并发症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热毒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古籍中,就有了对“消瘅”的记载,并且对消瘅的病机作了相关阐述。

如《素问》:“瘅者,热也。

”指出“瘅”,是一种热邪。

《灵枢.五变》记载“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宽皮充肤,血脉不行,转而为热……”。

《灵枢•本脏篇》有云“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脾脆,善病消瘅。

”从脏腑角度强调了阴虚燥热是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五脏柔弱,阴血亏虚,精气不足,而燥热内生,从而导致糖尿病并发症。

《诸病源候论》:“利多不得润养五脏,脏衰则生诸病。

”明确提出消渴病后期,阴津匮乏,五脏失去濡养,气机升降和疏泄失调,浊气、瘀、痰、水湿等蕴积于体内,日久而化生“热毒”;热毒形成,日久耗气伤阴,致气虚阴虚,脏腑乏源以荣润;热毒与脏腑功能之间形成恶性循环,使病变日渐加重,终致多种糖尿病并发症。

《证治要诀》曰:“三消久之.....或手足偏废如风疾,非风也.....”。

可见,消渴日久,炽热耗气伤阴,痰浊瘀血阻络,气血逆乱于脑,诱发糖尿病脑病。

《圣济总录》云:“消 渴病久,肾气受伤,肾主水,肾气虚衰,气化失常,开合不利,水液聚于体内而出现水肿”。

这与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症状认识是一致的。

总而言之,热毒是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2清热解毒药与糖尿病并发症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良药”,被认为有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活性,其水提取物能通过抑制神经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下调核转录因子_KB(transcription factors-KB,N F- k B)、N F-k B 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N F-k B,I k B)、I k B 激酶(inhibi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B kinase,IK K)的憐酸化,缓解视网膜的炎性损伤,从而改善小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

此外,刘艳旭等[4]发现清热解毒药鱼腥草水蒸馏液对大鼠糖尿病肾病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能降低24 h尿蛋白、尿白蛋白,减少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

刘力等[5]则使用清热解毒药马齿苋水煎液干预糖尿病胃轻瘫大鼠,发现其能降低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血清的糖化血红蛋白(gtycated hemoglobin,HbA1C)、血裝胃动素(motilin,M TL)含量、改善胃动力减慢。

此外,马齿苋洗敷剂[6]能够减轻糖尿病足感染的疼痛程度,促进糖尿病足感染创口的愈合。

清热解毒药中的野菊花的乙醇提取液在调节糖尿病肾病大鼠血糖的同时,可提髙机体抗氧化能力、减少肾脏醛糖还原酶的活性及其基因表达,从而抑制多元醇通路的激活,发挥保护肾功能的作用[7]。

3清热燥湿药与糖尿病并发症黄连作为清热燥湿的代表药,早在《名医别录》中就有“黄连主五脏冷热…..止消渴…..”的记载,与《素问.奇病论》湿热致消渴的观点有相符之处,且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连通过降低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 Z)所致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N F-k B表达及增强过氧化物酶增殖物受体-Y (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s - Y,PPAR - Y) m R N A表达,从而缓解糖尿病肾脏病变[8]。

从黄连、黄柏中提取的黄连素,对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心血管病、糖尿病性心脏病均有防治作用[9]。

T an g等[111]首次证明黄连素能够上调糖尿病肾病大鼠的激动型G蛋白a(G a s)表达,下调抑制性G蛋白a(G a i)表达,并通过增加环磷酸腺苷含量抑制肾系膜细胞的异常增殖,认为黄连素是一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备选药物。

此外,H s u等[||]通过黄连素在NSC34运动神经元细胞系上的研究,发现黄连素能抑制活性氧簇的产生,增加细胞活力,发挥抗氧化作用,从而起到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

另一清热燥湿药黄芩,近年来在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研究方面有很大的进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