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与免疫耐受
免疫系统对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
免疫系统对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在医学领域,器官移植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方法,可以拯救许多患有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的生命。
然而,器官移植并非没有风险,患者的免疫系统常常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对移植下来的器官产生免疫攻击。
本文将就免疫系统对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进行探讨,并介绍一些克服排斥反应的方法。
一、免疫排斥反应的原因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是由于患者的免疫系统认为移植来的器官是“外来物质”,而对其进行攻击。
这是免疫系统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旨在清除体内的异物以维持组织的健康。
这种排斥反应主要由两个免疫细胞介导: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当移植器官被植入患者体内时,T淋巴细胞会识别并攻击器官组织中的抗原。
这些抗原被称为移植抗原,它们是一组细胞表面上的特定蛋白质,与捐献者和受体之间的差异相关。
当T淋巴细胞识别到这些抗原时,它们会释放细胞因子,从而引发免疫反应,促使其他免疫细胞参与攻击。
与T淋巴细胞不同,B淋巴细胞的作用是产生抗体。
当T淋巴细胞激活后,它们将刺激B淋巴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这些抗体可结合到器官组织表面的抗原上,标记器官组织以供破坏。
二、克服免疫排斥反应的方法为了克服免疫排斥反应,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方法来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
1. 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旨在抑制患者的免疫系统以减少免疫排斥反应。
免疫抑制剂包括抗代谢药物、抗体药物和细胞毒药物等。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来抑制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功能,减少它们对移植器官的攻击。
2. 组织学配型和免疫抑制剂个体化治疗组织学配型是指通过检测受体和捐献者之间的HLA配型来选择合适的器官捐献者。
配型越匹配,患者的免疫系统越不容易产生排斥反应。
此外,个体化的免疫抑制剂治疗也对于减少排斥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患者的免疫状况和器官移植后的免疫监测结果,医生可以调整免疫抑制剂的种类和剂量,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
3. 免疫耐受诱导免疫耐受诱导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旨在使患者的免疫系统对移植器官产生耐受性,即不再产生排斥反应。
免疫学与器官移植的相关研究进展
免疫学与器官移植的相关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器官移植已经成为治疗许多疾病的重要手段。
然而,器官移植过程中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常常导致移植失败。
因此,免疫学与器官移植的相关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介绍免疫学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以及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
一、免疫学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器官移植是一种通过手术将损坏或功能障碍的器官替换为健康的器官的治疗方法。
然而,由于供体与受体之间的差异,移植后免疫系统常常将移植器官识别为异物并发起免疫排斥反应。
这就需要免疫学的应用来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可以抑制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
这些药物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肾上腺皮质激素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来减弱免疫反应,而免疫抑制剂则抑制T细胞的活性,阻断免疫细胞的功能,减少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这些药物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功率。
二、器官移植中的免疫排斥反应机制研究免疫排斥反应是器官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者们对移植后的免疫反应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发现,免疫排斥反应主要由T细胞介导。
在移植后,供体的抗原会激活受体的T细胞,并引发一系列的免疫反应。
这包括T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趋化等过程,最终导致排斥反应的发生。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如何抑制或干预T细胞的免疫反应。
三、新型免疫抑制药物的研发进展传统的免疫抑制药物虽然可以有效抑制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但其副作用也较为明显。
因此,研究人员致力于寻找新型的免疫抑制药物,以提高移植的成功率并减少副作用。
在近年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来减少排斥反应。
这些药物通过阻断PD-1/PD-L1或CTLA-4等信号通路,使免疫细胞无法与抗原结合,从而减少排斥反应的发生。
而且,这些药物的副作用相对较小,成为新一代的免疫抑制药物。
四、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除了免疫抑制药物的研究外,研究人员还致力于寻找免疫耐受的方法,以减少免疫排斥的发生。
人类器官移植的现状与挑战
人类器官移植的现状与挑战人类器官移植是一项令人印象深刻的医学技术,它让数以千计的患者从危险中解脱,重新获得了新的生命。
当今,人类器官移植的技术不断发展,但是,移植手段的不足、器官捐献的匮乏以及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的风险等问题仍然是阻碍移植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介绍人类器官移植技术现状,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改善移植治疗的建议。
一、人类器官移植技术现状自1954年第一例肾脏移植手术成功以来,人类器官移植技术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肝脏、肺、心脏、肠、胰腺、眼角膜等器官的移植已经成为常规的医疗手段。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器官移植的成功率不断提高,移植后的生命质量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二、人类器官移植现状面临的挑战1. 移植手段的不足尽管器官移植已经成为常规治疗手段,但是合适的器官捐献并不够用。
殊不知,器官移植生存率的提高紧紧取决于配型匹配和移植器官的质量。
在手术等待期间,患者的身体状况可能会发生不良变化,这会增加手术失败的风险。
2. 器官捐献的匮乏由于太多人对器官捐献感到不舒服,或者对器官捐献的信息不了解,因此导致器官配对的数量远远不够。
改善这一点的方法可能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
3. 免疫排斥反应风险器官移植成功后,患者必须处于一种称为免疫耐受状态的状况,以免治疗被拒绝。
然而,此过程中可能会诱发患者的免疫系统攻击移植的器官,导致排斥反应的出现。
三、改善现状的建议1. 加强器官捐赠的法制建设加强针对器官捐赠的法制建设,列出相关政策法规,增加社会公益性、减缓社会压力。
同时,应不断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公众对器官捐献的正确认识。
2. 提高移植手段的技术水平尽管目前器官匹配程序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它仍然有诸多不足之处。
因此推进技术研发,加强器官支持、维护和再利用技术,提高移植手段的技术水平是提高移植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3. 构建免疫监测机制免疫监测机制可以发现免疫排斥反应的出现并及时处理。
这可以有助于提高器官移植后的生存率,缩短康复时间,同时也可以拯救更多人。
免疫学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
免疫学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器官移植是解决许多终末期器官疾病患者的唯一有效方法。
然而,由于移植过程中的免疫排斥反应,仍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幸运的是,免疫学的深入研究和新技术的开发已经为器官移植领域带来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重点探讨免疫学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并讨论目前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1. 免疫排斥反应的机制免疫排斥反应是机体对于异体组织或器官的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的过程。
主要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个方面。
细胞免疫主要通过T 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杀伤异体细胞,而体液免疫则通过抗体的产生来消灭异体抗原。
2.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在器官移植中,为了减轻或抑制免疫排斥反应,免疫抑制剂被广泛应用。
包括抗代谢类药物、抗增殖类药物和抗抗体类药物等。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干预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免疫反应从而提高移植物的存活率。
然而,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会增加感染和肿瘤等副作用的风险。
3. 免疫耐受的研究与应用为了解决免疫抑制剂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免疫耐受的机制和应用。
免疫耐受是指在器官移植过程中,患者能够对移植的异体组织或器官保持一定的容忍,而无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包括免疫细胞的调节、外源性免疫耐受诱导和干细胞移植等。
4. 新技术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也逐渐应用于器官移植中。
免疫基因组学、生物芯片技术和单细胞测序等技术的引入,为器官移植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通过对患者和移植物的免疫系统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免疫反应的机制,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5. 挑战与展望虽然免疫学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例如,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移植物排斥反应的预测和干细胞移植的长期效果等问题仍待解决。
未来的研究将以免疫耐受的实现、个体化治疗和新技术的发展为重点。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免疫学研究的深入,器官移植领域将取得更大的突破。
总结:免疫学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移植的成功率,也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移植免疫的概念
移植免疫的概念移植免疫是指将一个组织或器官从一个个体移植到另一个个体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免疫反应。
这是一种复杂的免疫现象,涉及多个方面的免疫细胞和分子,以及宿主和移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移植免疫不仅仅是一种医学技术,更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包括免疫学、器官移植学、器官损伤修复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在移植免疫中,免疫系统对移植物进行识别和攻击,试图消除异体组织。
这是自身免疫应答的一种形式,也被称为移植排斥反应。
移植排斥反应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早期排斥和晚期排斥。
早期排斥主要是由自然杀伤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效应,导致移植物早期功能损害和组织坏死。
而晚期排斥由抗体介导的效应占主导地位,其中包括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和抗体产生的溶解、裂解或修饰效应。
为了降低移植排斥反应,前期的免疫抑制治疗非常重要。
药物如环孢霉素A、他克莫司、龙脑素等被广泛用于临床移植免疫治疗,以减轻免疫系统对移植物的攻击。
这些药物主要通过抑制T细胞激活和增殖,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来抑制早期排斥反应。
此外,使用大剂量的免疫抑制剂药物可以进一步抑制晚期排斥反应。
然而,免疫抑制治疗同样会带来许多副作用和并发症,如感染、恶性肿瘤、骨质疏松等。
因此,寻找更安全和有效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法成为研究的一大热点。
干细胞移植是一个新的治疗策略,可以重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
在移植前,患者的造血干细胞会通过化疗和放疗的方式彻底清除,然后再将供者的造血干细胞经过移植送入患者体内,以建立新的免疫系统。
这种方法的优势是可以减少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并避免大剂量药物对患者的副作用。
另一种具有潜力的治疗方法是免疫耐受诱导。
免疫耐受是指患者对移植物免疫耐受的状态,既不会发生排斥,也不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目前,有两种主要的免疫耐受诱导方法:低剂量辅助体消融疗法和造血干细胞移植。
低剂量辅助体消融疗法是通过低剂量辅助体移植来诱导特异性耐受,使患者的免疫系统对移植物产生耐受。
而造血干细胞移植则是通过重新建立患者的免疫系统,使其对供体组织产生耐受。
免疫耐受的机制和研究进展
免疫耐受的机制和研究进展
免疫耐受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或外源性抗原表现出缺乏免疫反应的状态。
免疫耐受的机制多种多样,包括中枢耐受、外周耐受、免疫抑制和免疫修正等。
研究人员对免疫耐受的机制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研究,为治疗免疫相关疾病和器官移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枢耐受
中枢耐受是指在机体免疫系统发育的早期,对自身抗原的谱系选择和负选择过程中形成的耐受状态。
中枢耐受的主要机制包括负选择、额外选通途径、自身抗原呈递不全以及细胞信号传导通路阻滞等。
这些机制能够诱导免疫细胞对自身抗原保持临床沉默状态,防止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
外周耐受
外周耐受是指在机体免疫系统发育成熟后,通过多种机制诱导免疫细胞对外源性抗原或自身抗原保持免疫耐受状态。
外周耐受的主要机制包括免疫抑制细胞的作用、免疫调节细胞的作用以及免疫
耐受相关分子的参与等。
外周耐受在自身免疫病、肿瘤逃逸和器官移植排斥等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免疫抑制和免疫修正
免疫抑制是指通过干扰免疫反应过程中的信号传导、细胞浸润以及炎症反应等途径抑制免疫反应的过程。
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在器官移植和免疫相关疾病治疗中已经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免疫修正则是指通过改变免疫环境、调节免疫细胞功能以及重新建立免疫平衡来修正免疫反应的过程。
免疫抑制和免疫修正的研究为克服免疫排斥反应和治疗免疫相关疾病提供了新的策略。
总之,免疫耐受的机制和研究进展为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和器官移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随着对免疫耐受机制深入了解的不断加深,我们相信将会有更多创新性的方法和策略应用到临床实践中,为免疫学领域带来新的突破和进展。
器官移植患者的护理常规
器官移植患者的护理常规移植是指将一个个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移植物,graft)用手术或介入等方法,导入到自体或另一个体的同一或其他部位,以替代或增强原有细胞、组织或器官功能的一门医学技术。
根据导人移植物不同,分为细胞移植、组织移植和器官移植。
提供移植物的个体被称为供者或供体(donor),而接受移植物的个体被称为受者或受体(recipient)o 【分类】(一)按遗传学关系1.自体移植供体和受体为同一个体,移植后不会发生排斥反应。
若将移植物移植到原来解剖位置,称为再植术,如断肢再植;若移植到另一部位,则称异位移植,如自体皮肤移植。
2.同质移植相同基因的不同个体间的移植,移植之后不会发生排斥反应,如同卵双生同胞之间的器官移植。
3.同种异体移植供体和受体属于同一种族,如人与人之间的器官移植,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移植方法。
按供体情况可分为活体移植和尸体移植。
因供体和受体的抗原结构不同,移植后会发生排斥反应。
4.异种移植不同种族之间的移植,移植后可发生强烈的排斥反应。
目前处于动物实验研究阶段,尚未在临床应用。
(二)按移植物植入的部位1.原位移植将移植物移植到受体该器官原来的解剖位置。
2.异位移植也称辅助移植,将移植物移植到受体非该器官原来的解剖位置。
3.原位旁移植将移植物移植到该器官原来的解剖位置旁边。
(三)按移植物的活力1.活体移植移植物保持活力,移植后恢复其功能。
临床上大部分移植均为活体移植。
2.支架移植也称结构移植,移植物不要求保持活力,术后不会发生排斥反应。
(四)按移植物的数量1.单一移植也叫单独移植,每次仅移植单个器官。
2.联合移植指两个器官同时移植到一个个体的体内。
3.多器官移植同时移植三个或更多的器官到一个个体的体内。
在联合移植或多器官移植中,若两个或多个器官只有一个总的血管蒂,整块切除后,在植入时只需吻合其主要动静脉主干,称为器官簇移植,常见的有肝、肠联合移植及肝、胰、胃、肠联合移植。
人体器官移植和免疫排斥反应机制解析
人体器官移植和免疫排斥反应机制解析引言:人体器官移植是一项恢复患者生活质量、拯救生命的重要医疗技术。
然而,由于人体免疫系统具有抗异体反应的能力,器官移植后常出现免疫排斥反应,导致移植器官受损甚至失效。
了解和解析人体器官移植和免疫排斥反应的机制,对于改善器官移植的成功率和延长移植器官的寿命至关重要。
一、人体器官移植的背景和意义器官移植是在器官功能丧失的情况下,通过从捐献者身上移植新的器官以替代受损器官的医疗手段。
它可以拯救濒临死亡的患者生命,并改善生活质量。
目前,心脏、肾脏、肝脏、肺脏和胰腺等器官的移植已经成为常见的手术。
二、免疫排斥反应的定义和分类免疫排斥反应是指人体免疫系统对移植器官认定为“外来物质”,进而发动攻击和破坏的免疫反应。
根据时间和发生过程的不同,免疫排斥反应可以分为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和慢性排斥反应三种类型。
1. 超急性排斥反应(Hyperacute rejection):超急性排斥反应是在器官移植手术后不久出现的,通常由于受体和供体之间的配型不匹配或抗体的存在造成。
这种排斥反应迅速发生,破坏移植器官的血管,导致移植器官迅速失效。
2. 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急性排斥反应是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排斥反应类型,通常发生在移植手术后的第一周至第三个月。
它是由T细胞介导的抗体依赖性或非抗体依赖性的免疫反应引起的。
这种排斥反应对于移植器官的存活率和功能影响较大。
3. 慢性排斥反应(Chronic rejection):慢性排斥反应是发生在移植手术后数月至数年的时间内的一种反应。
它是由慢性炎症和细胞免疫反应导致的,常伴有局部纤维化和动脉硬化等病理变化。
慢性排斥反应是导致移植器官寿命缩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三、免疫排斥反应的机制解析免疫排斥反应是一个复杂的免疫过程,涉及多种类型的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和免疫分子的相互作用。
1. 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APCs):APCs主要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等,它们通过捕获、加工和呈递移植器官的抗原,激活和引导免疫应答。
器官移植免疫耐受性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器官移植免疫耐受性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器官移植技术已成为治疗重大器官疾病的有效手段。
然而,由于免疫系统的反应,器官移植的成功率仍然较低。
为了在器官移植中提高生存率,必须降低或完全消除免疫系统对移植物的攻击。
因此,研究器官移植的免疫耐受性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器官移植免疫耐受性的概念器官移植免疫耐受性是指在保持免疫系统正常功能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免除移植物和宿主之间的免疫冲突和排斥反应。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系统,可以发现并摧毁入侵人体的异物、感染病毒和癌细胞等,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
当人体接受异体器官时,免疫系统往往会将其认为是异物并发起攻击,导致器官移植失败。
因此,降低或完全消除免疫系统对异体器官的攻击是实现器官移植免疫耐受性的关键。
器官移植免疫耐受性的研究进展传统的器官移植免疫耐受性方法主要包括免疫抑制剂和免疫耐受性诱导剂。
然而,这些方法都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例如感染、肿瘤、代谢疾病等。
近年来,一些新的方法被提出来,例如T细胞耐受性、细胞治疗等。
其中,T细胞耐受性是一种能够促进免疫系统产生耐受性的方法。
利用针对T细胞的抑制剂可以抑制T细胞的活性,从而降低它对异体组织器官的攻击。
随着对T细胞的了解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针对T细胞的药物被开发出来,这些药物在控制T细胞攻击移植物方面具有很高的潜力。
此外,细胞治疗也是一种新的器官移植免疫耐受性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受体细胞移植到受体体内,使其产生免疫耐受性。
这些接受细胞在接受后会通过识别同一类型的移植物而诱导免疫系统产生免疫耐受性,从而减少或消除排斥反应。
器官移植免疫耐受性的临床应用器官移植免疫耐受性的研究若能转化为临床实践,则能为器官移植治疗的成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目前,人们已将这些方法用于一些重大器官疾病的治疗,比如肝脏疾病、骨髓移植等。
研究表明,使用细胞治疗和T细胞耐受性方法进行器官移植可以显著提高移植后的生存率和治疗效果。
总结器官移植免疫耐受性的研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免疫耐受名词解释
免疫耐受名词解释免疫耐受是指机体对特定抗原或病原体的免疫系统不产生明显的免疫反应的状态。
当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抑制对自身组织产生免疫反应时,称为自身免疫耐受;而当免疫系统对外来抗原或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的能力被降低或抑制时,称为免疫耐受。
免疫耐受是免疫系统的一种重要功能,它能够保护机体免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反应的侵害。
在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会对抗抗原和病原体,以保护机体不被感染。
然而,有时免疫系统会出现错误,对自身组织产生免疫反应,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此外,免疫系统也会对一些无害物质产生过敏反应,导致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如花粉症、哮喘等。
对于这些疾病,免疫耐受的建立和维持非常重要。
免疫耐受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来实现。
一种机制是自身免疫耐受。
在胚胎发育和早期生命阶段,免疫系统会经历一系列的发育和教育过程,识别和删除自身T细胞和B细胞,从而防止它们对自身组织产生免疫反应。
如果这个过程出现了错误,误删除或误保留了自身免疫细胞,就可能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另一种机制是耐受性诱导。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例如移植器官移入、抗原投予等,通过控制免疫系统的激活和调节,可以诱导机体对特定抗原保持耐受状态。
这种通过外界干预诱导的免疫耐受可分为中央耐受和周边耐受。
中央耐受是指在胸腺和骨髓中诱导T细胞和B细胞对自身抗原产生耐受;而周边耐受是指在外周淋巴oid器官中诱导T细胞和B细胞对特定抗原产生耐受。
这种通过干预诱导的免疫耐受在移植器官移入和免疫疗法中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还有一种机制是免疫抑制。
免疫抑制是指通过抑制或调节免疫系统的激活和功能,降低机体对抗原和病原体的免疫反应,从而达到免疫耐受的目的。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这种通过药物干预抑制免疫系统功能的方法在器官移植、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总之,免疫耐受是免疫系统的一种重要功能,可以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反应的发生。
胸腺途径诱导器官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
免疫 耐受最 简单和 直接 的方法 。研究发 现 ,胸腺切 除 的成 年小 鼠通 过抗 淋 巴细胞 单抗 、射线 照射 等清髓 预 处理 后 ,
疫 耐 受 。
综述 。
一
、
胸 腺微 环境 与免 疫 耐 受 机 制
胸 腺 实 质 主 要 由 胸 腺 细 胞 和 胸 腺 基 质 细 胞 (hm c ty i s o l e ,T C 组 成 。 前 者 绝 大 多 数 为 处 于 不 问分 化 阶 t ma cl S ) r l
手段 。近年来 ,随着 外科技术 的成 熟和移植免疫 学的进步 , 器官移植取 得 了瞩 目的发展 。 日前 ,。移植 、肝移植 和心 肾
脏 移 植 等 器 官 移 植 已经 常 规 丌展 。 然 而 ,随 着 器 官 移 植 受
目前经胸腺途径诱 导器官 免疫耐受 的研 究方案 主要有 胸腺移植 、胸 腺 内注射 细胞 性抗 原或 MH C抗原 三 种。此
免疫抑制药物严 重的不 良反应 ;三是维持 器官功 能和存 活 所需的高昂经济 代价 。诱导受体对器 官移植 物产 牛特异性
免 疫 耐 受状 态 是 解 决 这 些 问 题 的 有 效 手段 。 胸 腺 以 其 独 特 的 微 环境 ,培 育 T淋 巴 细 胞 发 育 ,可 通 过 阴 性 选 择 机 制 诱 导 免疫 耐受 ,因 此 ,胸 腺 途 径 诱 导器 官 移 植 免 疫 耐 受 已成 为 当今 的研 究 热 点 。本 文 就 近 年 来 对 这 方 面 的 研 究 进 展 作
器官移植与免疫耐受
器官移植与免疫耐受建立移植免疫耐受是维持移植器官长期存活的理想境界。
目前,在应用的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方案主要有:建立嵌合体;应用阻断共刺激通路的抗体;克隆清除;免疫抑制;免疫调节等。
标签:器官移植;免疫排斥;免疫耐受Organ Transplantation And Immunological ToleranceWU Guangyan(The third team of Cadet Brigade,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8, China)【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 of tolerance to organ transplant is to maintain long-term survival of Utopia. At present, the application of immunological tolerance induced by the program include: establish chimerism; application of costimulatory pathway blocking antibodies; cloneal deletion; immune suppressive; immune regulation and so on.【Keywords】organ transplantation; immunological rejection; immunological tolerance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器官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虽然许多新型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使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但是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及移植器官功能丧失并没有减少。
移植免疫耐受是指受者免疫系统对同种异型移植物的特异性无应答,但是对其他抗原的应答保持正常。
免疫耐受具有免疫特异性,与免疫缺陷或药物引起的对免疫系统的普遍抑制作用相比,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免疫耐受的意义在于:①如获得移植免疫耐受,在器官临床移植中就可避免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从而避免由其带来的副作用,如感染及肿瘤易感染性的增高;②免疫抑制不能避免慢性排斥的发生,长时间同种异体器官移植存活率不高;③减轻昂贵的经济负担,极大提高受者的生活质量。
免疫耐受与移植免疫
免疫耐受与移植免疫免疫耐受是指免疫系统对某些特定抗原产生的一种免疫无反应状态。
这种状态对于维持自身免疫稳态和防止自身免疫病至关重要。
免疫系统有识别和攻击外来抗原的能力,但同时也需要能够区分自身和非自身物质。
免疫耐受的建立有助于避免对自身组织的攻击,从而保持免疫系统的平衡。
移植免疫是指移植物与宿主之间发生的免疫反应。
在器官移植过程中,移植物被认为是外来的,因此宿主的免疫系统会试图攻击移植物。
这种免疫反应是导致移植排斥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免疫耐受可以通过诱导免疫系统接受移植物来实现,从而提高移植成功率。
免疫耐受的机制包括中枢耐受和外周耐受。
中枢耐受主要发生在胎儿发育过程中,通过母体传递的免疫耐受分子教育胎儿免疫系统。
外周耐受则是在生命过程中通过接触自身组织和其他抗原逐渐建立起来的。
这些机制对于维持免疫系统的稳定和防止自身免疫病至关重要。
在移植免疫中,免疫耐受的诱导对于提高移植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免疫耐受的诱导方法主要包括使用免疫抑制剂、调节剂和免疫接种等。
这些方法可以降低宿主对移植物的免疫反应,从而减少移植排斥的发生。
然而,免疫耐受的诱导也需要注意平衡,以避免过度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导致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在实际应用中,免疫耐受与移植免疫的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例如,通过诱导免疫耐受,可以使器官移植患者减少对免疫抑制剂的依赖,降低药物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免疫耐受与移植免疫的研究还有助于开发新的免疫治疗方法,为治疗自身免疫病和其他免疫相关疾病提供可能。
免疫耐受与移植免疫是两个密切相关而又不同的概念。
免疫耐受对于维持自身免疫稳态和防止自身免疫病至关重要,而移植免疫则涉及到移植物与宿主之间的免疫反应。
通过深入了解这两个概念,我们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提高移植成功率和生活质量,造福患者。
免疫耐受,是一种特殊的免疫状态,它使得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并忽略那些对机体无害的抗原。
免疫耐受例子
免疫耐受例子以下是 9 条关于免疫耐受的例子:1. 你知道吗,怀孕的时候其实就是一种免疫耐受呀!妈妈的身体明明可以识别宝宝的一些细胞是“外来者”,但免疫系统却能和宝宝和谐共处,这简直太神奇啦!就好像一家人,虽然各自有特点,但依然其乐融融,多不可思议呀!2. 器官移植也得靠免疫耐受呢!当别人的器官放到患者身体里,免疫系统居然能逐渐接受它,慢慢适应它的存在,这就好比两个性格迥异的人住到一起,最后还能友好相处,真的太牛啦!像肝脏移植,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嘛!3. 自身免疫性疾病里也有免疫耐受的影子哦!为啥会得这些病呢,就是免疫耐受出了问题呀。
就好像身体内部原本和谐的环境被打破了一样,免疫系统自己“乱套”了,这可真是让人头疼啊!像类风湿关节炎不就是这样嘛!4. 花粉过敏的人对花粉可是很头疼呢,这其实从反面也说明免疫耐受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呀!原本无害的花粉,身体却反应那么大,这不就是免疫系统没能正确“对待”它嘛!这就像一个人对小事过于敏感,反应过激,想想多无奈呀!花粉过敏不就是鲜明的例子嘛!5. 新生儿在刚生下来的时候,能从妈妈那里获得一些免疫耐受呢,这多温馨呀!就像妈妈给了宝宝一个特别的礼物,让宝宝能更好地适应这个世界,不是吗?这不就是宝宝出生后自带的“保护罩”嘛!这例子多有爱呀!6. 有些疫苗接种不也是在利用免疫耐受吗?通过少量的无害抗原让身体产生耐受,从而能预防更严重的疾病,这就像是给免疫系统提前打“预防针”,厉害吧!百日咳疫苗不就是这样呀!7. 对某些食物的耐受情况也能体现免疫耐受呀!有的人可以吃各种各样的食物,而有的人却对某些食物过敏,这就是免疫系统对待食物的不同态度嘛!比如有人不能吃海鲜,这不就是免疫耐受不同导致的嘛,这多让人感叹呀!8. 有些人可以和宠物亲密接触,但有些人就会过敏,这不就是免疫耐受在起作用嘛!就好像有些人能和某个小伙伴很好相处,而有的人却不行,多有意思呀!对宠物过敏不就是这样的例子嘛!9. 免疫系统和微生物之间也存在着免疫耐受呢,有些微生物可以在体内和平共处,而有些就不行。
人体器官移植领域所面临的免体抗排斥挑战与突破点
人体器官移植领域所面临的免体抗排斥挑战与突破点概述人体器官移植是医学领域的重要治疗方式之一,可以拯救许多患有器官衰竭或功能障碍的病人的生命。
然而,免体抗排斥是器官移植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当人体接受一个异体器官时,免疫系统往往会将其视为“外来物”,并试图排斥它,这可能导致器官移植的失败。
免体抗排斥挑战人体免疫系统是一套高度复杂的机制,它能够识别和消除入侵的病原体。
然而,这个天然的防御系统也会误识别移植来的器官,并发起攻击。
这种排斥反应的主要机制包括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和体液介导的免疫反应。
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由淋巴细胞介导,其中T细胞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当T细胞识别到移植器官的细胞表面特定抗原时,它们会激活并引发排斥反应。
其他类型的淋巴细胞,如B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也可以参与排斥反应。
体液介导的免疫反应是通过体液中的抗体介导的。
抗体可以结合到移植器官的表面抗原上,并吸引其他免疫细胞进一步攻击器官。
这些免体抗排斥的挑战限制了器官移植的成功率和长期存活率。
突破点尽管免体抗排斥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科学家们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技术进步,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
1. 免疫抑制药物的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免疫抑制药物的发展为器官移植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活性,减少器官排斥的风险。
然而,目前的免疫抑制药物会导致副作用,如免疫抑制不足和感染风险,因此仍需要进一步改进。
2. 组织相容性的匹配:组织相容性的匹配是降低器官排斥风险的关键因素。
通过进行详细的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匹配,可以提高移植器官长期存活的机会。
现代技术的进步,如DNA测序和HLA鉴定技术的发展,使得更准确地进行组织相容性匹配成为可能。
3. 免疫耐受的培养:免疫耐受是一个长期的目标,旨在让免疫系统接受移植器官而不发生排斥反应。
通过将移植前的移植器官细胞与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接触,可以在体外培育出免疫耐受的细胞,从而减少排斥反应的风险。
这种方法仍处于实验室阶段,但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免疫系统在器官移植中的重要性
免疫系统在器官移植中的重要性引言器官移植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技术,通过将健康的器官移植给需要的患者,可以拯救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器官移植并非一项简单的手术,而是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复杂过程。
其中,免疫系统在器官移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免疫系统在器官移植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免疫系统与器官移植免疫系统是人体内的一套复杂的防御机制,它能够识别和消灭入侵的病原体。
在器官移植过程中,免疫系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为移植器官来自于另外一个人的体内,免疫系统会将其视为外来物质,并试图攻击和清除它。
这就是为什么器官移植术后患者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剂的原因。
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活动,减少对移植器官的攻击。
虽然免疫抑制剂可以帮助器官移植成功,但同时也会导致一系列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因此,免疫系统的重要性就尤为突出。
免疫系统的作用免疫系统的基本原理免疫系统由多个不同类型的细胞和分子组成,包括白细胞、淋巴细胞、抗体等。
当病原体进入人体时,免疫系统会通过多种途径进行防御。
首先,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会迅速启动,通过发炎和吞噬病原体的细胞来抵御入侵。
然后,特异性免疫反应会逐步启动,在这一过程中,细胞和分子会识别和攻击特定的病原体。
免疫系统与器官移植的相互作用在器官移植过程中,移植器官中的细胞和分子会被免疫系统识别为外来物质。
这会引发免疫系统的攻击,导致移植器官的排斥反应。
移植器官排斥反应可以分为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和慢性排斥反应三种类型。
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在器官移植后几分钟到几小时内,由于患者体内已存在的抗体,攻击移植器官中的血管,导致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导致移植器官迅速衰竭。
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在移植后几天到几周内,是由免疫系统中的淋巴细胞攻击移植器官引起的,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移植器官无法正常工作。
慢性排斥反应则是在移植后数月到数年内逐渐发展起来,表现为器官功能的逐渐下降。
免疫抑制剂被广泛用于器官移植患者,以减轻免疫系统对移植器官的攻击。
器官移植与免疫系统的关系
器官移植与免疫系统的关系器官移植是一项让许多人得以重获新生的医疗技术,但同时存在着移植物被免疫系统排斥的问题。
因此,理解器官移植与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加强免疫抑制和移植适配性研究,对于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1. 器官移植原理器官移植技术的产生,最初可以追溯到 1954 年,第一例肾移植手术的成功实施。
器官移植的原理是将健康的组织器官从供体处取出,并进行适配性处理,然后将其移植到需要治疗的病人体内。
目前常见的器官移植包括肾脏、心脏、肺、肝、胰腺等,对于一些生命威胁较高的疾病,如硬化性肝炎、心衰、肺源性疾病、肾衰,器官移植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2. 免疫系统的特点人体的免疫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机体系统,由免疫细胞、淋巴器官和各种生理物质组成。
它可以对外来入侵的病原体和其它异质物进行识别和清除。
免疫系统可以在出现感染和癌症时发挥作用,同时也可以产生免疫记忆,维持长期免疫防御。
然而,免疫系统对于移植物并不友好,因为它无法识别体内移植物的来源,会将其视为外来入侵物体,通过排斥作用进行自我防御。
3.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针对免疫系统排斥移植物的问题,医生们使用了一种叫做免疫抑制剂的药物。
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是抑制免疫细胞的反应,减轻器官移植过程中的排斥反应。
然而,使用免疫抑制剂,一方面可以减轻排斥反应,另一方面也会使免疫系统弱化,影响免疫防御的效果。
因此,医生必须在移植术后平衡移植物保留和免疫力之间的矛盾,做出适当的药物治疗选择。
4. 移植适配性的研究移植适配性研究是在进一步理解免疫系统和移植物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加强对适配性机制的研究,提高移植成功率的研究。
传统的移植适配性在破坏移植物的免疫原性上,走向柔性化和个体化,通过选择合适的供体和接受者,来降低排斥反应的发生。
目前我国正积极推进移植适配性研究,希望能够更好的解决器官移植排斥问题。
5. 其他相关问题除了免疫问题外,还有其他一些与器官移植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对移植的成败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如供体和接受者的匹配性、手术前后的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等等。
免疫学探索机体的免疫耐受性
免疫学探索机体的免疫耐受性在药用、临床医学以及生物科学领域中,免疫学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免疫学主要研究机体对外界病原体和致病因素的免疫应答反应,通过激活和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来保护机体免受疾病的侵害。
然而,机体并不总是对所有外界因素都做出免疫应答,而是具有一定的免疫耐受性。
本文将探讨免疫学对机体免疫耐受性的探索。
1. 免疫耐受性的定义免疫耐受性是机体对外界致病因素的不免疫应答或抑制免疫应答的状态。
相对于免疫应答,免疫耐受性是一种机体对特定抗原不产生免疫应答而保持免疫平衡的状态。
免疫耐受性的产生与机体对自身抗原以及外来抗原的识别和调节有关。
2. 免疫耐受性的机制免疫耐受性的机制十分复杂,包括中枢免疫耐受、外周免疫耐受以及免疫抑制等多种方式。
中枢免疫耐受主要通过胸腺和骨髓等中枢器官对自身抗原的负选择和免疫耐受性的诱导来维持免疫平衡。
外周免疫耐受则主要通过调节性T细胞(Treg)和抗原递呈细胞(APC)等细胞的功能来实现。
免疫抑制对免疫应答的抑制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3. 免疫耐受性的类型在免疫学中,免疫耐受性包括自然免疫耐受性和获得性免疫耐受性两种类型。
自然免疫耐受性是机体固有的对一些外界因素的不免疫应答状态,例如中枢免疫耐受通过胸腺的负选择机制来实现。
获得性免疫耐受性则是在机体免疫系统在接触到特定外界因素后产生的一种耐受状态。
4. 免疫耐受性的应用免疫耐受性的应用涉及到药物研发、器官移植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
免疫耐受性的研究可以为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例如通过调节细胞免疫应答来实现疾病治疗。
在器官移植领域,免疫耐受性的研究可有效降低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提高移植成功率。
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耐受性可以减轻疾病症状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5. 免疫耐受性的挑战尽管免疫耐受性在免疫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其实现仍然面临着多个挑战。
其中,免疫耐受性的诱导和维持机制仍不完全清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揭示。
免疫学在器官移植领域的应用
免疫学在器官移植领域的应用在医学领域中,器官移植被视为一项重要而复杂的手术。
免疫学的发展为器官移植的成功提供了关键支持。
本文将探讨免疫学在器官移植领域的应用,并分析其对提高移植效果和减少移植排斥反应的重要作用。
第一部分:移植排斥反应的机制和调控在器官移植中,移植物与宿主免疫系统之间的免疫相容性是至关重要的。
移植物的特异性抗原可以被宿主免疫系统识别为外源性,从而引发排斥反应。
这种排斥反应主要有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和B细胞介导的体液排斥两种类型。
为了抑制移植排斥反应,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研究来克服移植物与宿主之间的免疫不相容性。
其中一种方法是通过免疫抑制剂来抑制宿主免疫系统的活性,从而减轻移植排斥反应。
这些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菌素和糖皮质激素等。
然而,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会增加患者的感染风险并降低生存率。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寻求更为有效和安全的方法来调控移植排斥反应。
第二部分:移植免疫耐受的实现为了实现移植免疫耐受,研究人员开始研究和应用免疫调节细胞,如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
Treg细胞可以抑制免疫系统中的自身和异种抗原应答,从而达到调节免疫应答的目的。
通过转移Treg细胞,研究人员可以调节宿主免疫系统对移植物的应答,促进移植物的耐受性。
此外,还有研究表明,通过诱导性免疫耐受,可以减轻或消除对免疫抑制剂的依赖,从而降低移植后并发症的风险。
第三部分:新兴的免疫调控策略除了传统的免疫抑制剂和Treg细胞的应用外,还有许多新兴的免疫调控策略被提出。
例如,利用共刺激分子的阻断来抑制T细胞应答,具有潜力成为减少移植排斥反应的新方法。
此外,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通过修改器官供体细胞或移植物细胞的基因来提高移植物的免疫相容性。
这种基因编辑技术被用于创造所谓的“无抗原”移植物,以减少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
结论:免疫学在器官移植领域的应用为移植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通过免疫抑制剂、Treg细胞和新兴的免疫调控策略,移植排斥反应得以控制,移植效果得到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器官移植与免疫耐受作者:吴广延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9年第12期【摘要】建立移植免疫耐受是维持移植器官长期存活的理想境界。
目前,在应用的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方案主要有:建立嵌合体;应用阻断共刺激通路的抗体;克隆清除;免疫抑制;免疫调节等。
【关键词】器官移植;免疫排斥;免疫耐受【中图分类号】R3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2-0031-02Organ Transplantation And Immunological ToleranceWU Guangyan(The third team of Cadet Brigade,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8, China)【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of tolerance to organ transplant is to maintain long-term survival of Utopia. At present, the application of immunological tolerance induced by the program include: establish chimerism; application of costimulatory pathway blocking antibodies; cloneal deletion; immune suppressive; immune regulation and so on.【Keywords】 organ transplantation; immunological rejection; immunological tolerance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器官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虽然许多新型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使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但是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及移植器官功能丧失并没有减少。
移植免疫耐受是指受者免疫系统对同种异型移植物的特异性无应答,但是对其他抗原的应答保持正常。
免疫耐受具有免疫特异性,与免疫缺陷或药物引起的对免疫系统的普遍抑制作用相比,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免疫耐受的意义在于:①如获得移植免疫耐受,在器官临床移植中就可避免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从而避免由其带来的副作用,如感染及肿瘤易感染性的增高;②免疫抑制不能避免慢性排斥的发生,长时间同种异体器官移植存活率不高;③减轻昂贵的经济负担,极大提高受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很多学者一直致力于研究耐受诱导机制和方法,现予以综述。
1诱导同种异型基因嵌合体诱导移植免疫耐受通过长期研究发现,接受异体或异种移植物一段时间后,受者体内出现供体细胞,移植物内出现受者细胞,这种供、受者细胞共同存在的现象称为嵌合现象。
嵌合体可分为完全嵌合体和混合嵌合体,完全嵌合体建立需用去髓性处理的方法获得,而混合嵌合体可通过非去髓性处理方法获得,完全嵌合体和混合嵌合体均可以诱导供体特异性免疫耐受,但只有混合嵌合体可以在毒副作用较小的预处理条件下获得,更好地保护患者的免疫力。
因此,诱导混合嵌合体的方案具有显而易见的应用优势,并得到了更为广泛深入的研究和应用。
1.1完全嵌合体建立的方法及其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机制大剂量致死性全身照射和化疗去除受者所有造血细胞以最大限度破坏受者造血系统,后输入异基因骨髓细胞,使其在受者中彻底重建新的造血系统,形成去髓型完全嵌合体。
此种移植供体细胞植入稳定可靠,但并发症多且危险性大,以增加肿瘤和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的发生率为代价,在动物实验可行,临床上则具有极大的危险性。
其机制为:供者造血干细胞在受者体内发育为成熟淋巴细胞的过程中,经历阴性选择,针对受者同种异型抗原的淋巴细胞克隆被清除,故重建后的受者免疫系统对受者及供者组织抗原均产生免疫耐受。
1.2混合嵌合体建立的方法及其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机制在持续应用低剂量的全身或淋巴组织照射,多克隆抗淋巴细胞血清,骨髓抑制剂如百消安,非特异性细胞毒药物如雷帕霉素、环磷酰胺,特异性抗淋巴细胞单抗,共刺激通路阻断剂等情况下。
多次给受者输注供者骨髓细胞,既可建立混合嵌合体。
其机制是:功能低下的受者免疫系统不能完全“消灭”移植物细胞,移植物中少量T细胞也不能引起移植物对宿主反应(graft versus host reaction,GVHR),最终形成供、受者免疫细胞共存的混合嵌合状态。
2阻断共刺激激活途径诱导T细胞失能诱导移植免疫耐受T细胞对抗原的无反应状态或失活但不伴有细胞死亡被称为克隆失能。
T细胞的激活必须接受专职抗原提呈细胞效 (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提供的双重信号,即TCR对自身MHC 多肽复合物的识别所提供的第一信号,以及由APC和T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结合提供的第二信号,即共刺激信号。
另外,促进活化T细胞增殖的细胞因子对T细胞发挥免疫应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常见的细胞免疫细胞因子有:IL-2、IL-4、IL-12、IL-15、IL-21等,其中IL-2在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T细胞受到共刺激信号作用后可引起IL-2分泌和IL-2受体表达,并在IL-2作用下继续增殖和分化为效应T细胞,而共刺激信号缺乏或不足,受体T 细胞就不能继续分化而处于无反应状态及克隆失能状态,多数失能的T细胞易发生调亡而被清除,故通过阻断第二信号可诱导免疫耐受。
重要的协同刺激分子有B7/CD28、CD40/CD40L、CD2/CD58、LFA-1/ICAM-1等。
CTLA4-Ig融合蛋白是第一个显示能够延长同种异体和异种移植物存活的共刺激作用封闭分子,CTLA4-Ig的作用是CTLA4-Ig与CD28竞争性地结合B7分子,阻断了B7/CD28共刺激通路,因而抑制了T细胞活性,使机体对特定抗原无反应,诱导了抗原特异性的免疫耐受。
在同种异型移植时,Thl细胞通过分泌IL-2 IFN-(和TNF-β等炎症细胞因子,聚集单核/巨噬细胞等炎症性细胞,导致迟发型超敏反应性炎症损,而Th2产生的细胞因子(IL-4、IL-10等)则可拮抗Thl细胞活性并抑制CTL功能,从而促使免疫耐受的形成,因此,阻断Thl细胞及其所分泌细胞因子的效应,或增强Th2细胞及其所分泌细胞因子的效应,将有利于建立移植耐受。
但是,由于细胞因子作用存在网络性,目前对于这种耐受诱导策略的应用前景尚存在争议。
在实验中发现CTLA4-Ig的持续存在,还可以引起Thl细胞因子表达下降,Th2细胞因子表达增加,受体淋巴细胞对供体抗原的反应明显减弱,从而产生免疫耐受。
应用抗CD40L单抗可以阻断CD40/CD40L共刺激通路,可有效抑制对移植物的急性排斥反应,并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期,另外CD40L阻断剂可使很多移植物得以长期生存,当药物撤除后仍持续数月到几年,说明共刺激途径在同种异体免疫反应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3应用供者抗原主动诱导移植免疫耐受胸腺是T细胞发育、成熟的重要中枢免疫器官,T细胞在胸腺内经历阴性选择,TCR识别并结合自身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诱导自身反应性T细胞凋亡,从而形成自身耐受。
当将供者抗原接种到受体胸腺内,使受者T细胞在分化成熟过程中接触到供者异基因抗原,同时清除外周循环的T淋巴细胞,当新T淋巴细胞移入外周循环后,将供者移植物抗原识别为自身抗原而不发生排斥反应,移植物长期存活。
目前认为,胸腺内注入供者异基因抗原进行预处理是诱导免疫耐受的关键。
中枢性耐受可通过供者抗原胸腺内直接注射诱导,但如没有持续的供体抗原通过这个途径供应,中枢性耐受只是暂时维持着。
造血干细胞移植诱导免疫耐受时,可持续地将供者抗原可供应给胸腺,使新产生的供者反应性胸腺细胞对供者抗原具有长期的负选择,是系统性地消除对供体的反应性克隆,从而长期维持耐受。
4诱生或过续调节性T细胞诱导移植免疫耐受效应性T细胞的免疫反应性可被外周循环中的其他细胞抑制或改变,诱导对抗原特异性的无应答反应,从而产生免疫耐受。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主要包括CD4+CD25+细胞、Trl细胞和Th3细胞等)是人体内重要的具有负性调节功能的细胞,这类细胞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等途径而抑制效应性T细胞活化、增殖和效应。
探讨CD4+CD25+细胞在移植免疫中作用的实验依据为:①在小鼠骨髓移植模型中输入同种异型CD4+CD25-初始或效应性T细胞,一般会引起GVHD;若同时输入CD4+CD25+Treg和CD4+CD25-T细胞,可以明显推迟GVHD发生;②在T细胞缺陷小鼠进行实质器官移植时,同时输入CD4+CD25+Treg和同种异型反应性CD4+CD25-T初始T细胞,可阻断后者对次要或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不匹配的皮肤移植排斥反应。
应用Treg诱导移植耐受的方案为:在体外诱导Treg增殖、活化后输入受者体内,或采取一定措施在体内诱导Treg扩增。
5T细胞疫苗诱导移植免疫耐受TCR可通过其特定的独特性表位相互识别,形成一个“抑制-活化”的调节网络,从而在维持自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体外利用供者抗原刺激,激活受者特异性T细胞克隆并扩增。
应用这种移植抗原特异性T细胞作为疫苗接种,可诱导机体产生针对移植物的免疫耐受。
起机制是:降低受者体内同种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应答能力;促进受者B细胞产生抗TCR特异性抗体;上调受者体内抗TCR独特性的T细胞。
6展望目前异基因移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严重的移植排斥反应和移植后长期大剂量的免疫抑制剂应用引起的一系列严重后果,诱导受者对供者器官特异性免疫耐受是解决排斥反应最理想的措施。
真正意义上的完全性免疫耐受包括:(1)受体没有抗供体的特异性抗体和相关细胞因子;(2)在移植物中没有受者破坏性淋巴细胞浸润的迹象;(3)移植物中没有抗受者反应的指标。
从最初的移植开始,一直在寻找诱导免疫耐受的方法,并偶然在散发病例中发现免疫耐受,但是到目前为止,上述诱导免疫同种异体移植耐受的策略,多数还处于实验研究阶段。
虽然移植免疫耐受诱导困难重重,但随着免疫学的发展,将对免疫耐受的机制有更为深入地了解,相信免疫耐受的诱导在不久的将来会获得成功,必将推动临床和基础器官移植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1]龚非力.医学免疫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2]王玉华.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的新进展[J].首都医药,2006,14(23):37-39.[3]Monaco AP.Prospects and strategies for clinical tolerance [J].Transplant Proc,2004,36:227-233.[4]丁国善,王全兴,张明,等.CTLA-4Ig与ICAM-1单抗促进供者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移植受体免疫耐受[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6,27(2):253-257.[5]Junchao Cai, Paul I T. Humoral Theory of Transplantation: Mechanism,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J].Human Immunology,2005, 66: 334-342.(收稿日期:2009.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