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聚焦】声现象涉及到的考点
八年级音乐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音乐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
细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的产生:声源振动产生。
-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机械波,通过介质传播。
二、声音的基本特征
- 高低:频率越高,声音越高。
- 强弱:声音大小与声源的振幅大小有关。
- 长短:音调的长短由音符决定,而音符的“长短”由音符的记号决定。
- 音色:不同乐器演奏出来的同一音高的声音是不同的。
三、共鸣与共振
- 共鸣:对特定频率的声音,某些物质会发生共振现象,增强声音的音量和音质。
- 共振:当声源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或相近时,物体
会因共振而发生振动。
四、音的组成
- 声部:听觉上能分辨为一个旋律线的声部。
- 和音:指三个或以上的音同时发声的音乐形式。
- 和弦:指三个或以上的音按照特定的关系同时发声,形成的
音乐组合。
五、音的符号表示方法
- 乐谱:用曲谱记号表示音符等符号,来表达音乐声音的学科。
以上为本文档对于八年级音乐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的总结,仅
供参考。
声现象复习知识点讲义
声现象复习知识点讲义一、声波的定义和特性声波是一种通过分子振动传播的机械波,是由震源振动引起的。
声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通常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3米/秒,而在水中为约1500米/秒。
声波的频率和振动源的频率直接相关。
频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传播过程中波峰或波谷通过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
频率高的声波具有高音调,而频率低的声波则为低音调。
声波的振幅决定了声音的响度。
振幅是指波峰或波谷距离平衡位置的最大偏离距离。
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亮。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振动源产生的机械波,在空气或其他介质中传播。
声波从声源处开始传播,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折射和衍射等现象。
1. 反射: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能量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人们经常利用声音的反射来进行定位和导航。
2. 折射:当声波由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会使声音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其大小与两种介质的速度和密度有关。
3. 衍射:当声波通过一个小孔或绕过障碍物时,会发生衍射现象。
衍射使声音能够传播到原本无法到达的区域。
三、共鸣与声音的共振共鸣是指当声波的频率和其他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时,会引起共振现象。
共振会增加声波的能量,使声音更为响亮。
共振不仅在声学中常见,也在许多其他领域中存在。
例如,音乐演奏中的共鸣会使乐器产生更加丰富的音色;建筑中的共振现象可以使声音在大厅内更好地传播。
四、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以下几个特性:1. 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 音量:音量是指声音的大小。
振幅越大,音量越大;振幅越小,音量越小。
3. 音色:音色是指不同乐器或声源发出的声音有所区别。
不同乐器的音色由它们所具有的谐波成分决定。
五、声音和人耳人耳是感受声音的重要器官。
人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1. 外耳: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
它的主要作用是接收声音并将其导入到内耳。
2. 中耳: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三块听小骨(锤骨、砧骨和副耳骨)。
中考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中考声现象知识点归纳声现象是中考物理中的一个重要考点,它涉及到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人耳的听觉等方面。
以下是中考声现象知识点的归纳: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介质(如空气、水或固体)也产生振动,这种振动的传播形式就是声波。
声音的传播声音需要介质才能传播,真空中无法传播声音。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通常情况下,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的是气体。
人耳的听觉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在20Hz到20,000Hz之间。
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这两种声波人耳都无法听到。
声音的特性声音有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由振幅决定;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性决定。
声波的分类根据声波的传播特性,可以分为横波和纵波。
在空气中,声波主要表现为纵波。
回声与声速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通过测量回声的时间差,可以计算出声速。
声波的利用声波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超声波清洗、声纳探测、医学上的B 超检查等。
噪声的控制噪声是指不悦耳的声音,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有负面影响。
控制噪声的方法包括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以及在人耳处减弱。
声现象在中考中的应用中考中,声现象的题目可能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题等。
考生需要掌握声现象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实验操作。
结束语:通过以上对中考声现象知识点的归纳,我们可以看出,声现象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的知识点,考生需要全面掌握其基本概念、特性和应用。
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练习题来加深理解和记忆。
希望每位考生都能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例如乐器的弦琴弓振动、声带的震动等。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通常是空气。
空气中的分子被声源振动使得分子间产生压缩和稀薄,形成了声波。
3.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需要通过分子的相互作用传播。
声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例如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3米/秒。
4.声音的传播可通过实验验证。
例如用钟表计算声音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需要的时间,或者用手机录音来确认声音的到达。
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高低由声音的频率决定。
频率越高,声音越高;频率越低,声音越低。
2.声音的强弱由声音的振幅决定。
振幅越大,声音越大;振幅越小,声音越小。
3.声音的清晰度受到干扰的影响。
例如,有多个声源同时发出声音会使听到的声音变得模糊不清。
4.声音的音调由声音的频率决定。
高频率的声音听起来尖锐,低频率的声音听起来低沉。
声音的传导:1.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导。
在固体中传导最好,液体次之,气体传导能力最差。
2.固体中声音的传导是通过分子之间的碰撞传递的,分子之间的接触面积越大,传导越好。
所以,坚硬的物体能够更好地传导声音,而软物体则相对较差。
3.液体中的声音传导主要是通过分子的相互作用,液体的密度越大,声音传导越好。
4.气体中的声音传导主要是通过分子之间的碰撞,气体的压力越大,声音传导越好。
声音的衍射和反射:1.声音的衍射是指声音遇到障碍物时的传播现象。
当声波遇到较大的障碍物时,会发生衍射现象,声音沿着障碍物的缝隙或边缘传播到障碍物后面。
2.声音的反射是指声音遇到平滑表面时的反弹现象。
当声波遇到平坦的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声音以与入射角相等且反方向的角度反射。
3.声音的反射经常用于声纳,回声测距仪等技术。
利用声音的反射可以测量距离或者探测物体。
声音的吸收和共鸣:1.声音的吸收是指声音能量被介质吸收,导致声音传播的减弱。
各种材料对声音的吸收程度有所不同,例如软绵绵的材料对声音的吸收能力较好。
声现象知识点梳理总结
声现象知识点梳理总结声现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种物理现象,它涉及到声音的传播、产生和接收等方面的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声现象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声现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声波的传播声波是由气体、液体和固体中的分子之间的振动产生的一种机械波,它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存在。
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分子也会跟随振动,形成一系列的机械波,通过介质传播出去。
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一般来说,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此外,声波还会受到介质的温度、密度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二、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是由振动源引起的,当物体发生振动时,周围的空气分子也会随之振动,引起了声波的传播。
振动的物体可以是乐器、声源或其他媒介,它们通过振动产生的声波就是我们听到的声音。
不同的振动频率和振幅会产生不同的声音音调和响度。
三、声音的接收人的耳朵是接收声音的主要器官,它能够将声波转化成电信号传输到大脑,从而产生听觉。
除了耳朵,还有一些专门的设备也可以接收声音,比如麦克风和录音设备等。
它们通过接收声波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来记录和传输声音。
四、声音的特性声音有很多特性,比如音高、音量和音色等。
音高是指声音的频率,频率越高声音就越尖锐,频率越低声音就越低沉。
音量是指声音的响度,它取决于声波的振幅大小。
音色是指声音的质地,它与声波的波形和谐波的组成有关。
五、声音的应用声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被用来进行交流、娱乐和传播信息等。
比如,电话、音响、广播等都是利用声音传输信息的设备。
此外,声音还被用来进行医学诊断、声呐探测、水声通讯等领域。
总的来说,声现象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它牵涉到声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原理,更好地利用声音进行各种应用。
希望大家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声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梳理与要点巩固
第二讲 声现象
※重点摘要※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考点二:声音的特性 ★考点三:声的利用
第二讲 声现象
★ 考点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一切发声物 体都在 振动 , 振动 停止,发声也停止,但传声未停止。
[易错警示]“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并不意味着“振动 停止,声音就停止”.因为振动停止时,只是物体不再发 声,而已经发出的声音仍在介质中会继续向前传播.俗语 “余音绕梁”“余音未止”的物理内涵,都是物体的振动 停止后,声音仍在空气中传播.
★ 考点二 声音特性
1.音调:声音的 高低 叫音调.声音的音调与声源的振动 频率有关,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 高 .
[帮你归纳]1.吉他、小提琴等弦乐器,演奏出的声音是 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其音调和弦的松紧、粗细、长短 有关,弦越紧、越细、越短,其音调也就越高.
2.笛子等管乐器,演奏出的声音是由管中空气柱的振动 产生的,其音调和空气柱的长短有关,空气柱越短,音 调越高. 2.响度:(1)声音的 强弱 叫响度.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 幅有关,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 大 . (2)声音的响度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声源越远,声 音越分散,声能损失越多,声音的响度也就越 小 .常见的 用喇叭喊话、医生用听诊器诊病都是通过减小声音的分散来 提高听到声音的响度的.
3.音色:声音的音色是由发声体的 材料 、 结构 决 定的.不同的发声体,即使所发出声音的响度和音调相同, 其音色也不相同.人们常说“听其声知其人”就是根据音 色的不同来判断是谁在说话的.
[易错警示]①音调变高不一定响度变大,响度大的 声音音调不一定高.②音色只与发声体本身有关,不 受音调、响度的影响.
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声现象知识点归纳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通过空气、水或其他介质的振动传播而产生的。
了解声现象的基本知识对于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机制都非常重要。
在本文中,我将对声现象的一些基本知识点进行归纳和解释。
1. 声音的定义声音是由振动物体产生的,通过压力的波动以及介质的传播而成为一种感知。
声音是一种机械波,它需要介质的存在才能传播。
在空气中,声音是通过空气分子的振动而传播的。
2. 声音的特性声音有三个基本特性:音调、音量和音色。
- 音调:也称为频率,是声波振动的快慢。
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
- 音量:也称为振幅,是声波振动的强弱。
振幅越大,音量越大。
- 音色:由声音的谐波成分组成,决定了声音的独特性。
3.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它会使周围的空气或其他介质受到连续的压力变化,从而形成声波。
常见的声音产生方式包括乐器的演奏、人的说话和动物的叫声等。
4.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介质的振动传播,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大约为343米/秒(在25摄氏度下)。
声音传播的原理是由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连锁反应。
5. 声音的反射和折射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可以发生反射和折射。
当声音遇到平面障碍物时,根据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定律,声音会沿着相同的角度反射回来。
当声音由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由于介质的折射指数不同,声音会发生折射而改变传播方向。
6. 声音的干涉和衍射声音在遇到两个或更多声源时可以发生干涉现象。
干涉可以产生声音的加强或减弱效果,具体效果取决于声波的相位差。
衍射是指声音绕过障碍物传播,使声音能够到达障碍物后方的区域。
7. 声音的吸收和隔音声音在遇到吸音材料时会被吸收而减弱。
吸音材料通常具有多孔的结构,可以使声波能量转化为其他形式(如热能)。
隔音是指阻止声音穿透的能力,隔音材料可以通过反射、吸收或折射声音来实现。
8. 声音的应用声音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通讯、音乐、声学工程和医学等。
关于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关于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声现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通过声音来进行交流、感知环境、享受音乐等。
但对于声音的形成、传播和感知,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
本文将从声音的形成、传播和感知三个方面来总结声现象的知识点。
第一部分:声音的形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气体、液体或固体的分子振动而产生的一种机械波。
声音的形成包括振动体的振动、空气分子的受迫振动和声波的传播。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概念需要了解。
1. 振动体的振动声音的形成首先需要振动体的振动。
任何一个物体只要有弹性,并且有一定质量,就可以发生振动,产生声音。
比如,弦乐器的琴弦振动、气体分子的振动等。
2. 空气分子的受迫振动振动体振动时,空气分子受到振动体的冲击,也就是受迫振动。
当振动体向一个方向运动,压缩空气使其分子密度增加;当振动体远离时,使其分子密度减小,形成声波。
这种受迫振动的传播是声音形成的关键。
3. 声波的传播在空气中,声波通过分子间的碰撞和相互作用来传播。
这种传播形式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压缩波,即空气分子的周期性压缩和稀疏。
这种波动形成了声音的传播,最后达到我们的耳朵,我们才能感知到声音。
第二部分: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是指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递过程。
声音的传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介质的性质、声波的频率和振幅等。
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方式也有所不同。
1. 空气中的声音传播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受到温度、湿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在一定温度下,声速的大小和频率呈正比。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
另外,空气密度的变化也会影响声音的传播。
当声音通过空气时,会有一部分能量被空气分子吸收,导致声音的逐渐衰减。
2. 液体中的声音传播在液体中,声音的传播方式与空气中有所不同。
液体分子的密度远高于气体,因此液体中的声音传播速度也相对较快。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482米/秒。
在水中,声音的传播不会受到空气中的干扰,因此能够传播的距离会更远。
中考复习《声现象》知识点
第一讲声现象
考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①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①振动,①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是,声音不会立即消失.
2.声音的传播:声音是以①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①声波.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传声的①介质,①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
4.回声
(1)定义: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柔软多孔的物质会被⑭__吸收__,遇到较大障碍物会被⑮__反射__回来从而形成回声.
(2)辨别回声的条件:人耳能区分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为⑯__0.1__s以上,低于⑰___0.1__s时,回声可以使原声加强.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1.噪声: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
○25__振动__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来讲,一切影响人正常工作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乐音与噪声的区别在于
○26__是否影响人的正常生活__。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人们用○27__分贝__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其符号是○28__dB__,为保证正常的学习和工作,声音不能超过○29 __70_dB__,为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30__90_dB__.
3.噪声的控制
从三个方面入手,即防止噪声的○31__产生__,阻断它的○32__传播__,防止它进入○33__人耳__.。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1.定义: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振动,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消失。
3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例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4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注意用转化的方法,通过纸屑的跳跃或其他物理的运动来显示发生物理在振动。
6定义: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鼓、锣等打击乐器受到打击时,鼓面和锣面振动而发声二胡、小提琴等弦乐器通过弦的振动发声长笛、箫等管乐器,靠空气柱振动发声,吹奏时,用手指将孔全堵上,振动的空气柱最长,孔全打开时振动的空气柱最短。
7定义:声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这种波叫声波。
2.理解:①②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③真空不能传声声速定义: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①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②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③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1.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2.回声测距离:s=1/2vt1.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4.轮船准备启航时鸣笛,同时开启闪烁灯,对岸的控制台看到闪烁灯后,经过8秒听到了鸣笛声。
这艘轮船与对崖控制台的距离是多远?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1.难点:⑴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如骨传导、助听器等)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声现象知识点梳理讲义
声现象知识点梳理讲义声现象是指声音在传播和反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现象。
声现象的研究是声学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也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和日常生活中。
下面将对声现象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
1.声的特性: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具有以下特性:(1)声音的响度:即声音的强弱,与声波的振幅有关。
响度越大,声音越强;(2)声音的音调:即声音的高低,与声波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3)声音的音色:指声音的质地和独特性,使不同乐器或声源产生的声音有所区别。
2.声的传播: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
在空气中传播时,声波的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
声波传播具有以下特点:(1)波的重叠原理:当多个声源同时发出声音时,不同声波叠加形成复合波,根据波的叠加原理,可以得到合成波的声音特性;(2)直线传播:声波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路径是直线,声波的传播距离与时间满足速度等于距离除以时间的关系;(3)反射: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或边界时,部分能量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4)折射:当声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称为折射。
根据折射定律,可以预测声波的传播路径和传播方向;(5)衰减: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逐渐减弱,称为衰减。
衰减的程度与声波传播介质和传播距离有关。
3.共振现象:共振是指物体在受到外界作用而振动时,被激励的振幅越来越大的现象。
声学中的共振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空腔共振:空腔内的声波与空腔本身的特征频率共振,产生共振增强的现象。
例如,乐器的共鸣箱和吹奏乐器的音柱就是通过空腔共振来增强声音;(2)机械共振:物体在自然频率附近受到外界振动作用时,会出现共振现象。
例如,桥梁和建筑物在受到频率接近自然频率的震动作用时,容易发生共振破坏;(3)电磁共振:当电磁波的频率与物体的电磁振荡频率匹配时,物体会发生共振现象。
例如,无线电接收器中的天线就是通过电磁共振来接收电磁波信号。
4.声的衍射:声波在遇到障碍物或边界时会发生衍射现象,即声波沿障碍物边缘弯曲传播。
《声现象》必会的知识点
《声现象》必会知识点1、生活中的经验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管乐器发声是由于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空气柱越长音调越低,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5、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6、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7、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8、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9、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10、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粗细)。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
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归纳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所产生的,一般来说,只有在频率在20到20000赫兹之间的振动才能产生听觉上的声音。
例如,乐器演奏、人的声音、机械设备的噪音等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振动的基本是周期性和简谐的,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受到振动的影响而发生压缩和膨胀,形成了声波,这些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并且通过电磁感应产生了声音。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在大气中,声音是通过空气分子之间的碰撞来传播的,当物体振动时,产生的声波会引起空气分子的局部振动,这些振动会向周围传播,形成了声音。
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的性质有关,一般来说,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大约是每秒343米,而在水中声音的速度大约是每秒1482米。
声音的传播还受到了温度、湿度、气压等因素的影响。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声音的传播速度会有所不同,例如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空气分子的平均速度较大,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会增大;而在湿度较高的情况下,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影响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还受到了介质的吸收和散射的影响,当声音传播到不同的介质中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吸收和散射,这会影响声音能够传播的距离和清晰度。
三、声音的感知人类的耳朵是感知声音的主要器官,当声音传播到耳朵时,会引起耳膜的振动,然后通过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中被解释成声音。
人类对声音的感知能力很强,可以通过声音来判断物体的位置、大小、形状等信息,同时也可以通过声音来交流和传达情感。
除了人类之外,很多动物也能够通过声音来交流和感知环境,例如鸟类通过鸣叫来求偶、警告等。
声音的感知还受到了声音强度、频率和音调等因素的影响。
声音的强度越大,人们感知到的声音也越大;声音的频率越高,人们感知到的声音也越高,而不同的频率和音调也会引起不同的感觉和情绪。
四、声现象的应用声现象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通讯领域,人们利用声音的传播特性来进行语音通话、声纹识别等;在医疗领域,人们利用声音的特性来进行听力检测、超声波影像等;在音乐和娱乐领域,人们利用声音的产生和感知来进行音乐演奏、歌唱、录音等;在工程领域,人们利用声音的传播来进行声波测量、声纳应用等。
九年级声现象知识点
九年级声现象知识点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九年级学生而言,了解声现象的相关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从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利用等方面,介绍九年级声现象的相关知识点。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物体振动传递给空气或其他介质时所引起的听觉感觉。
常见的声音产生方式有以下几种:1. 物体的振动:当物体进行振动时,会产生声音。
比如,乐器演奏时乐器的弦线、气柱等的振动会产生声音。
2. 声源与空气的相互作用:例如,人的喉咙发出声音时,声带的振动会传递给空气,形成声波传播。
3. 自然现象:雷声、风声等自然现象也属于声音的产生范畴。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一般情况下是通过空气传播。
声音传播需要以下三个要素:1. 声源:产生声音的物体或者介质。
2. 声波:声源振动产生的机械波称为声波,它是声音传播的媒介。
3. 声音传播介质:声波需要介质传播,一般是通过空气来传播,也可以通过固体、液体传播。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有很多特性,其中一些重要的特性如下:1. 频率:声音的频率决定了我们听到的声音高低。
频率越高,声音越尖锐,频率越低,声音越低沉。
2. 响度:声音的响度决定了声音的大小,与声音的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声音越响亮。
3. 声速: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称为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在空气中,大约为340米/秒。
四、声音的利用声音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利用声音进行交流和感知。
此外,声音还可以应用在许多领域,如:1. 通信与广播:我们常常通过电话、对讲机等工具以声音的形式进行通信。
广播和电视也是利用声音传达信息的重要方式。
2. 音乐与艺术表演:音乐是艺术的一种表达形式,通过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传达情感和意境。
舞台艺术表演中的语音也是一种声音的应用。
3. 科学研究:声纳、超声波等声音技术在科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地震勘探、医学诊断等。
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九年级声现象的相关知识点。
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的振动以及声源与介质的相互作用,声音通过介质传播,具有频率、响度和声速等特性。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最全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大钟余音绕梁是因为钟仍在振动。
2、声音可以以固体,液体,气体为介质传播。
固体传声效果最好。
声音的传播必须有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月球上是一片死寂。
3、声音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温度有关。
一般的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4、声音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叫做回声。
教室里说话有回声,但我们听不到是因为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
5、雪疏松多孔会吸收声音,所以下雪天很安静。
礼堂和音乐厅墙壁凸凹不平,事增强声音的吸收,减弱声音的反射。
6声音又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
256HZ表示发声体一秒钟振动256次。
响度是声音的大小,决定于发声体的振幅和离声源的距离。
7人耳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一般的发声体较小时发出的声音音调高,发声体较大时发出声音音调低。
女生的声带细小,音调高,男生的声带宽大,音调低。
敲编钟时,大编钟音调低,小编钟音调高。
8 、0分贝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小的声音,0分贝以下还有声音只是人听不到。
减弱噪声的三途径:在声源处减弱——消声器,禁止鸣笛;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市区种树,铁道两旁的隔音板;在人耳处减弱,戴隔音耳罩。
9、声能够传递信息,比如;声呐回声定位(超声波)。
B超造像。
超声波探伤;声能够传递能量,比如;超声波加湿器,超声波清洗,超声波武器。
10、天坛声学奇迹是利用生音的反射造成的。
打击乐器是被打击物体振动发声,弦乐器是弦丝振动发声,管乐器是空气柱振动发声。
11、真空罩实验说明真空不能传声,用到的研究方法是,科学推理法。
12、在雪山上不能大声呼喊,会引起雪崩,说明声能传递能量。
13、小提琴演奏时,要调整琴弦的松紧,是为了调节音调。
14、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15度时340m/s。
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是,声速小于光速(3×10*8m/s)。
18声 现 象
18声现象【考点聚焦】声现象涉及到的考点有: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2.声音的传播3.声速及有关计算4.乐音的三要素5.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呈现形式】上述考点常以填空和选择题型出现。
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规律的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知识结构】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产生原因:振动2.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介质3.声速:340m/s(没有特别提示的情况下都视为该速度)4.回声现象及其利用:(1)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的声音;(2)回声的区分与加强;(3)回声测距离及其它应用。
二、乐音的三要素1.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
三、乐音和噪声1.区别:(1)从物理学角度看;(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
2.减小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消声;(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3)在耳朵处减弱――隔声【方法提示】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液体中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大。
3.利用回声可求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等问题。
4.运用声音的三要素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现象。
5.噪声的控制方法。
【对应训练】1.遇到大风的天气,路旁架设的电线会“嗡嗡”地响,这种声音是由于电线而产生的。
2.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是反映声音的,响度是反映声音的,我们通过声音区分不同乐器是靠。
3.将手表放在枕头下面,隔着枕头能够清楚第听到手表“滴答”声,这说明枕头的传声能力比空气。
4.拿一张硬纸片,让它从一木梳上很快地划过去,再让它慢一点从同一木梳上划过去,两次用力大小一样,则两次发出的声音〔〕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前三项都不同5.医生用听诊器可以清晰地听见患者心跳的声音,这是由于〔〕A.听诊器能自动收集有用的声音 B.听诊器减少了声音的分散,增大了响度C.听诊器减少了噪声的干扰D.听诊器靠固体传声效果好6.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小实验现象。
中考物理声现象考点总结
2019 年中考物理声现象考点总结1、声音的发生全部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间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其实不是全部的振动都会发作声间2、声间的流传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真空不可以传声(1)声间要靠全部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流传出去,这些作为流传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便当面谈话,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可以传声(2)声间在不一样介质中流传速度不一样3、回声声音在流传过程中,碰到阻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1)差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抵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 0。
1 秒以上。
(2)低于 0。
1 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好使原声加强。
(3)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阻碍物有多运4、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次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相关6、音色不一样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质量叫音色7、噪声及根源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凌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阻碍人们正常歇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声间等级的区分人们用分贝来区分声音的等级,30dB — 40dB 是较理想的寂静环境,超出50dB 就会影响睡眠, 70dB 以上会扰乱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久生活在90dB 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噪声减弱的门路能够在声源处、流传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声现象的知识点九年级
声现象的知识点九年级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震动的空气分子传播,给人们带来信息和情感的交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声现象的一些关键知识点。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是由震动物体引起的。
当物体振动时,它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也开始振动。
这些震动的空气分子以波动的形式传播,形成了声波。
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由声波引起的。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需要介质的支持。
除了空气,声音还可以在水、金属、固体等物质中传播。
在传播过程中,声波会在不同的介质中以不同的速度传播,这也影响到声音传播的效果。
三、声音的特征声音具有三个主要特征:音调、音量和音质。
1. 音调:音调决定了声音的高低音程。
不同的音调由震动物体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 音量:音量也称为声音的强弱程度。
音量由声波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音量越大。
3. 音质:音质是指声音独特的特点,使我们能够区分不同的声源。
音质由声波的复杂程度和谐波的存在与否决定。
四、声音的反射声音会在遇到障碍物时发生反射。
当声波遇到墙壁或其他障碍物时,一部分声波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如果反射的表面光滑而硬,声音的反射会更强。
五、声音的吸收和传导声音可以被物体吸收和传导。
柔软材料能够吸收大部分声音能量,而硬物体则主要起到传导声音的作用。
这就是为什么在装修房间时,会使用吸音材料来减少噪音的原因。
六、声音的干扰和消除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容易受到干扰,干扰源可以是其他声音、噪音或其他外部因素。
为了消除干扰,我们可以通过降低音量、使用隔音设备或调整传播环境来改善声音质量。
七、声音的利用声音的利用非常广泛。
在生活中,我们使用声音进行语言沟通、音乐演奏、广播传媒等。
在科学领域,声音也被用于医学诊断、声纳技术等应用。
八、声音的影响声音对人们的情绪和身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令人愉悦的声音可以带来愉快的心情,而刺耳的噪音则会引起烦躁和焦虑。
长期暴露在噪音中可能对听力造成损害,因此保护听力也至关重要。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整理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整理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整理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所有发声物体都在振动,比如人靠声带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有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传播所需的物质叫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电磁波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但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初中物理知识点复-声现象;声音在15℃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影响声速的因素有介质的种类和温度。
三、回声: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比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少于0.1s,人与障碍物的距离不少于S=初中物理知识点复-声现象vt=初中物理知识点复-声现象×340m/s×0.1s=17m。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比如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五、声音的特性:1.XXX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乐音及三个特征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聚焦】声现象涉及到的考点有: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声音的传播
3.声速及有关计算
4.乐音的三要素
5.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呈现形式】上述考点常以填空和选择题型出现。
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规律的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知识结构】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产生原因:振动
2.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介质
3.声速:340m/s(没有特别提示的情况下都视为该速度)
4.回声现象及其利用:(1)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的声音;(2)回声的区分与加强;(3)回声测距离及其它应用。
二、乐音的三要素
1.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
三、乐音和噪声
1.区别:(1)从物理学角度看;(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
2.减小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消声;(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3)在耳朵处减弱――隔声
【方法提示】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液体中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大。
3.利用回声可求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等问题。
4.运用声音的三要素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现象。
5.噪声的控制方法。
【对应训练】
1.遇到大风的天气,路旁架设的电线会“嗡嗡”地响,这种声音是由于电线而产生的。
2.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是反映声音的,响度是反映声音的,我们通过声音区分不同乐器是靠。
3.将手表放在枕头下面,隔着枕头能够清楚第听到手表“滴答”声,这说明枕头的传声能力比空气。
4.拿一张硬纸片,让它从一木梳上很快地划过去,再让它慢一点从同一木梳上划过去,两次用力大小一样,则两次发出的声
音〔〕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前三项都不同
5.医生用听诊器可以清晰地听见患者心跳的声音,这是由于〔〕A.听诊器能自动收集有用的声音 B.听诊器减少了声音的分散,增大了响度C.听诊器减少了噪声的干扰 D.听诊器靠固体传声效果好
6.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小实验现象。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
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曲线。
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其它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但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7.小明用不锈钢尺和塑料尺设计了验证乐音的三个特征的实验,请你帮他简述实验的做法。
8.科学家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 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深度是多少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 m/s) 科学家发现这种方法是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的,其原因是什么?
9.人体里许多器官,它们总在不停地运动,这些运动就引起了振动,人体器官里就发出了各种各样的声音,你能说出其中的三种吗?
10.小伟所在的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探究。
实验一: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槽中的水,发现溅起了水花。
实验二:用细线把一个小铃铛悬挂在软木塞的下端,并置于烧瓶中,轻轻摇一摇烧瓶,会听到清晰的“叮当”声,然后取下软木塞,将点燃酒精的棉球放入瓶中,待火熄灭后,迅速塞紧软木塞,再摇瓶子,听到瓶子中的响声比原来小的多。
实验三: 把自行车支起来,一只手转动自行车的脚踏板,另一只手拿着硬纸片,让纸片的一头伸到自行车后轮的辐条中。
(要特别注意安全,不要把手伸到辐条中)先慢慢转,这时可以听到纸片的“轧轧”声;再加快转速,纸片发出的声调就会变高;当转速达到一定程度时,纸片就会尖叫起来了。
以上三个实验中,能表明发声体在振动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另外两个实验分别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振动 2.高低大小音色 3.强 4.A 5.B 6.B和D A说明声音的
传播需要介质,C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 7. 将不锈钢尺压在桌边沿,变换振动部分的长度,可体验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将不锈钢尺压在桌边沿,用不同的力拨动不锈钢尺,可体验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可由拨动不锈钢尺和塑料尺发出的声音不同体验物体的音色不同。
8. 3000m 原因是月亮与地球的距离有真空的 9.略 10. 实验一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