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区域生物资源创特色生物学教学

合集下载

吉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指南

吉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指南

附件1:吉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指南(2012-2016)一、学科教学研究(一)语文1.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2.书法教育实施策略研究3.经典诵读实践研究4.语文拼音、识字教学研究5.语文阅读教学研究6.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7.作文教学研究8.口语交际教学研究9.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实施途径研究10.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二)数学1.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研究2.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实践研究3.数学探究学习的实验和研究4.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活动课程的实践研究5.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研究6.数学教学问题设计研究7.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研究8.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研究9.转化数学“学困生”的有效途径研究10.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三)英语1.英语单词记忆方法研究2.游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使用研究3.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4.英语“互动学习”模式研究5.英语主题教学模式和实践研究6.英语不同课型教学模式研究7.提高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8.英语课外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9.英语课堂教学研究10.当前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四)物理1.物理探究性实验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2.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使用研究3.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的使用研究4.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使用研究5.物理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五)化学1. 化学课堂实施科学探究、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2. 优化化学实验教学研究3. 提高学生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研究4. 化学课中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研究5. 化学学科教学资源有效开发和整合研究(六)政治1. 中华传统美德在德育课程中的体现研究2. 思想品德学科学习方式研究3. 提高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和策略研究4. 思想品德学科研究性学习方式的使用研究5. 时事政治和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七)历史1.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研究2. 高中历史专题和通史融合的教学方法研究3. 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误区及解决策略研究4. 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5. 历史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史料分析能力的研究(八)地理1. 地理学科培养学生识图能力研究2. 设计和使用地理导学案的综合实践研究3. 地理学科开放性试题综合实践研究4.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材使用和修改研究5. 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九)生物1. 利用当地生态资源开发生物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2. 生物课堂教学探究性活动实践研究3. 高中生物新课程模块教学策略研究4. 生物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探究和实验研究5. 农村学校生物课程实施困境及对策研究(十)其他1.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研究2. 小学科学教学中提高学生收集和分析数据能力研究3.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实施研究4. 体育教学小教具、小练习器材开发研究5. 小学传统体育游戏编创和实践研究6. 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意识研究7. 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方法研究8. 美术教学示范有效性研究9. 美术课堂教学研究10. 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11. 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策略研究12.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和实施研究13. 拓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活动空间的可行性研究14. 通过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力研究15. 学科课外活动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研究二、教学改革和教学策略研究1.小班化教学改革研究2.导师制教学管理制度研究3.学分制改革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4.听课、评课的问题和改革研究5.地方课程教学设计研究6.校本课程教学设计研究7.学科个性化教学方法研究8.特色化教学风格的个案研究9.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10. 学科教学情境创设策略研究11. 中小学体验学习方式的研究和实践12. 基于合作学习的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研究13. 班级教学和个性化教学互补和协助的实践研究14. 分层教学背景下学科教学进程设计和效果研究15. 大班额背景下的因材施教研究16. 学生个性化培养模式研究17.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实践研究18. 学科作业设计和使用研究19. 学业失败现象分析和教育教学策略研究20. 体罚现象及其消解策略研究三、普通中小学测试和评价研究1.初中毕业生学业测试改革研究2.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及高考改革研究3.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4.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档案袋评价研究5.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评价标准的实验研究6. 课堂教学观察的实践研究7.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操作机制研究8.学科教学评价标准及体系研究9.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10.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研究四、课程和教材研究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研究2.新学科课程标准实践研究3.课程、教材多样化和基础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研究4.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和质量评价研究5.突出地域特色的地方课程建设研究6. 中小学艺术课程实施研究7.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8. 研究性学习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9. 普通高中选修课程、特色课程开发研究10. 基于普职融合的高中课程设计研究五、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民族教育教学研究1.区域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2. 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有机衔接研究3. 幼儿园特色办园模式研究4.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开发和使用研究5.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研究6.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成因及对策研究7.幼儿园游戏活动研究8.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研究9. 幼儿发展性评价体系研究10. 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方式研究11.特殊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研究12.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研究13. 特殊儿童潜能开发和补偿康复研究14.特殊教育学校中学生的品德教育和行为指导研究15. 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16.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问题研究17.残疾儿童学前教育问题研究18.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研究19.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体制机制研究20.少数民族学校双语教学改革研究21.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和发展策略研究22.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23.少数民族学校教学语言规范化研究24.民族文化在音乐(美术)课堂的传承和研究六、中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1.中小学德育生活化研究2.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强德育实效性研究3.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人格有效养成研究4.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模式及其实施策略研究5.大众传媒、互联网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6.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压力释放的策略研究7.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研究8.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研究9.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创新机制研究10. 青春期性道德教育研究七、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1.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2.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使用研究3.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研究4.多媒体教学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究5.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自主学习研究6.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水平的现状及其培训提高研究7.农村学校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综合利用问题研究8.现代教研网络建设研究9.主题教学资源开发和使用研究10. 基于博客、网络等的教师合作发展研究八、教师队伍建设研究1.构建区域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新机制研究2.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策略研究3.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4.农村师资队伍现状和建设问题研究5.优秀教师区域内校际间交流机制研究6.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内容和路径研究7. 教研工作方式创新研究8.当前教师心理状况调查和对策研究9.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10.基于合作文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研究九、学校建设研究1. 现代化学校建设研究2. 学校品牌建设研究3. 学校文化建设研究4.学校特色发展研究5.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教学模式研究6. 学校年级组教研组制度建设和管理机制研究7.社区、家长参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监督的研究8.图书馆、实验室服务于教学的研究9. 学校教科研功能建设和机制创新研究10.积极推进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十、教育发展研究1.现代教育理论对基础教育教学实践影响研究2.科学发展和基础教育发展研究3. 基础教育各学段教育的有机衔接研究4.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研究5. 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6. 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问题研究7. 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8.教研机构在基础教育发展中的作用研究9.社会环境对基础教育发展影响研究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研究11.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问题研究12.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研究13.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研究14.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额问题研究15.普通高中教育保障机制研究。

立足地域资源_创建生物校本课程——以“红树林湿地探究”校本课程开发为例

立足地域资源_创建生物校本课程——以“红树林湿地探究”校本课程开发为例

树林湿地实地开展观察、体验、讨论、综合、分析等探究活 动,开展红树林湿地知识宣传教育等活动,学生通过观察 红树林的生长环境,探究红树林湿地生物多样性,掌握红 树林知识和探究方法,形成了生命观念,培养了科学思维, 提高了社会责任感。 多年来,学校以“红树林湿地探究”校 本课程为基础,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系列“宣教、探究、 保护”活动,深受师生喜爱,已成为学校传统探究活动项 目,以红树林湿地探究作为校本课程,遵循了以人为本、促 进师生共同发展的价值取向。
二、课程目标体现核心素养 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是指学生在生物学习活动当 中所逐渐形成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 主要包括生命观
76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3 . 10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校本课程 荨 研 究/探 索
YANJIU TANSUO
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社会责任[2]。 学校红树林湿地 探究校本课程体系构建应满足素质教育理念下学生全面 发展的需要, 充分关注生物学核心素养各个目标及要求, 注重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三个目标有机结合 起来,实现学生终身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校本课程;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 (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指出“ : 针对本校学生特点和当地资源 开设的校本课程,旨在满足学生多样化兴趣和发展需要,以 期为进一步学习和职业规划奠定基础”[1]。 具有乡土特色的 校本课程改变了“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 局面,提升了学生对家乡的了解与认同,满足了学生的多元 发展需求。
三、课程内容符合学校实际 校本课程的定位是非学术性,以兴趣为主,在于满足 学生多元需求,发展学生个性,突出学校特色。 教师是课 程开发的主体,学生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因此,开展学习 探究的内容选择上, 应注意结合本地教学资源和本校教 学实际。 十多年来,学校坚持开展红树林湿地实践教学,长期 得到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宣教中心的专业指导。 生物学 科组及其相关学科教师通过大量的学习、培训、交流,为学 校开展红树林湿地校本课程教学提供了充足的师资力量。 学校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不强调知识点的 全面性系统性,内容选择难度适度,教师有条件教,学生运 用所学知识能进一步探究分析解决, 力求做到简约和通 俗。 比如,设计了“常见红树林树种的辨认”“生物多样性的 天堂— ——红树林”“走进自然,快乐观鸟”等课程内容。 以班 级、社团、课题小组等方式,开设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到红

生物资源在教学中运用

生物资源在教学中运用

浅谈生物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生物教学学生不重视,怎样才能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改变这种多劳低效的教学状况呢?作为牧区的生物教师,应充分利用生活资源,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教学厌学情绪学习状态生物教学学生不重视,怎样才能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改变这种多劳低效的教学状况呢?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牧区的生物教师,就应充分利用生活资源,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关注社会,生动的教学素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德育教育我讲到《人体能量的供给》的时候,就将当时山西王家岭煤窑透水事故中115人被困井底9天9夜,创造出生命奇迹的事例展示给同学们,问:为什么他们被困井下那么长时间,还能保持生命体征呢?同学们热情高涨,有说他们身强力壮的,还有的说,他们主要是靠喝水维持生命的……学生的兴趣被激起,老师再讲,学得格外认真,不仅让学生理解了人体能量的供给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还有一部分暂时储藏在人体,当遇到地震等灾难时,如何保持自己身体的能量,应最低限度减少剧烈的活动,还引导学生认识人生命的短暂,要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每个生命对于生命个体来说都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值得每一个人去热爱,更要懂得珍惜。

二、知识紧密联系生活,渗透生物科技成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许多知识都源于生活,生物学的许多知识都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

课题大多都可通过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引入,并最终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每节课都让学生意识到他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又更进了一步,又有了新的收获,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讲《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这章时,利用我们这里大西北独特的资源——风大,日光充足,酒泉建立了中国最大的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而敦煌利用大漠戈壁日光直射时间长建立了10兆瓦的光电网,酒泉人为了避免环境污染,充分利用环保能源,不仅让学生有了环保意识,而且提升了学生的自豪感。

中学地方生物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浅析

中学地方生物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浅析

中学地方生物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浅析关键词:生物教学;地方资源;开发利用在现今中学生物教学中,对当地生物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主动地、创造性地利用好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服务生物教学,才能使教学过程更好地成为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唤起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和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笔者所在的城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理上背山面海,不仅陆生和水生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种类繁多,而且在近郊还有传统或规模化的现代种养业,有不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接触,对生物基础知识有比较多的了解。

这些特点都为生物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组织学生走进自然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地方生物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提高中学生物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生物教学所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实现从课堂教学向自然生活的回归,让学生在自己生活的、熟悉的环境中进行快乐学习。

如何把课堂教材与课外资源进行融合,以增强中学生物教学的趣味性、实践性并达到理想的教学质量,也是当今中学生物学教师所面临的一个挑战,成为不断探讨和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

1.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明显提高了中学生的学习成效首先,它使学生从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带着千奇百怪的问题去大自然中亲身观察、自主探求、独立思考和分析,不仅极大地激发了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让课堂知识与生活实现零距离对接,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加主动、更加活跃,也使生物课成为学生们“盼望的课程”。

其次,它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以往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

针对某一个学习主题,可以由教师预先设置或由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而后进行分门别类,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动手实验、总结交流,形成开放、宽松、平等的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中学生物学的教学成效。

第三,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种养业中去,不仅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还进一步开阔了他们的知识面,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利用当地生物资源“发菜”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设计

利用当地生物资源“发菜”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设计

② 展示核糖体和 m N R A之 间的关 系以及 多肽
链 的形成 过程 。
脱水缩合形成二肽 , 核糖体继续沿 m N R A移动 , 读取 下一个 密 码子 , 的氨基 酸再结 合 到核糖 体上 继续 脱 新
水缩 合 形成 多 肽链 , 述 步骤 沿 m N 上 R A链不 断 进行 , 直至读取 到 m N R A上 的 终 止 密 码 子 ,合 成 才 算 终
( )通 过实践 过程 中的调查 、 报 、 4 汇 实验 等活 动 , 锻炼 口头表 达 、 际交 往 、 手操 作等 能 力 , 升 综合 人 动 提 素养 , 发 创新思 维 。 激
( )学 习 收集 数 据 、 5 制作 成 果 并进 行 交 流 , 成 形
的培养 , 者充分 利用本 地 的特有 生 物资 源龙 须菜 即 笔 “ 发菜 ” 对本 节 只是 加深 理解 , 开展 了一次 以 当地生 物 资源 “ 菜 ” 主题 的调查活 动 。现对 本次 活动 内容 、 发 为
止。
6 教学效 果
在 课 堂教 学 时 , 师首 先 演示 模 型 , 后 请 学 生 教 然
5 教 具特 点及 用途
代表上台演示 , 课后允许学生 自由操作 。这种通过实 物模 型展 现 抽象 知 识 的教 学 方式 极 大 地提 高 了学 生 的兴 趣 , 有完 美 的交互性 , 能拉 近 师生距 离 , 效 具 又 有 地增 强 了学 习效 果 。
方 式 、 果做 一总 结反 思 。 结 2 活 动具体 目标
独立 或 小组 合 作 完成 研 究 成果 、进行 展 示 活 动 的能 力 。 对本 地特 产 “ 菜 ” 并 发 的保护 和利用 提 出有效 可行
的办法 。 3 活 动方 案设计

初中生物课程地方特色融入

初中生物课程地方特色融入

初中生物课程地方特色融入第一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学习生物课程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它不仅关系到学生对生命科学的认知,也影响到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

特别是对于初中生而言,生物课程的学习是他们学习生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详细探讨如何学习初中生物课程,特别是如何将地方特色融入学习中,以提升学习效果。

主要学习内容初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人体生理学、生态学等基础知识。

这些知识不仅涵盖了自然界的基本生物现象,也包括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生物知识。

学习注意事项在学习生物课程时,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2.注重观察和实验,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3.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建立良好的知识体系。

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方法技巧1:构建知识网络学生可以通过绘制知识网络图的方式来构建知识体系,将各个知识点通过联系线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这样不仅有助于记忆,也有助于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

方法技巧2: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学习生物课程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实验课的机会,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从而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方法技巧3:注重地方特色的学习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学生在学习生物课程时,可以关注本地区的特色生物,了解其生活习性、生态环境等特点,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地域认知。

中考备考技巧1.熟悉教材,掌握重点知识。

2.做题巩固,特别是历年的中考真题。

3.关注地方特色的生物知识,这往往是考试的热点。

提升学习效果的策略1.制定学习计划,确保学习时间。

2.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与同学进行学习交流,共同进步。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学生的生物学习有所帮助,祝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如何开发农村生物学课程资源

如何开发农村生物学课程资源

如何开发农村生物学课程资源常言道:教学改革,“改”到深处是课程。

可以说,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的教育成果。

因此,每一位从事新课程实践的教师必须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就拿生物课程来说,农村学校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

农村的山、川、田、园风景优美,生物资源丰富,如何结合生物学的学科特点开发农村生物课程资源,追求快乐教学课堂,使学生走进自然,了解自然,树立人类和环境相适应的辩证意识,对于生物课教学,具有深远而广泛的意义。

一、教师资源是课程资源开发的核心教师是课程改革的探索者和实践者,也是课程开发的主推手,因此,教师的素质本身就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教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常言道,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瓢水,教师自己要先有一桶水。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的活水源头。

农村学校受地域的限制,引进外来人才比较困难,所以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办法是鼓励当地在职人员积极参加提高培训,特别是要积极组织教师进行新课标理念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校本教研,开发适合当地特点的课程资源,努力使身处一线的农村生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参加新课程教育理念的传播和探讨,使农村一线教师从“教会”到“会教”,不断丰富农村教师资源。

建立城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积极引导、鼓励城区专业生物教师到农村学校去支教,让一线的农村生物教师能亲眼目睹专业生物教师的示范过程,并与专业生物教师面对面交流,必定有所启发。

建立城区专业生物教师与农村初中兼代生物课的教师结对帮扶工程。

农村学校教师大都来自农村,大都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大都是在日复一日的艰苦学习和劳动中成长起来的。

因此,他们非常熟悉农村的生活生产状态,也具有克服困难为家乡教育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信心和意志,这也是农村中学课程资源开发中最大的优势所在。

因此,开发农村教师资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动力。

二、学生资源是课程资源开发的根本由于初中生物采取初二会考的方式,学生毕业没有考试的压力,大多数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缺乏动力,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生物学习计划。

发挥当地生物资源优势,拓展教学空间

发挥当地生物资源优势,拓展教学空间


切从 实 际 出发是 生物 学 教学 应遵 循 的 教学 原
学提供依据 。 12 2 课 堂讲授 .. 用较短 的时 间 , 通过 挂 图、 幻灯 片 这是“ 园教学 活动” 校 的主要
则。实施素质教育 的主渠 道是课 堂教 学 , 但不 能仅 限 于课 堂教学 。我校地处西双版纳这一具有丰 富生物资
严格控制采集 数量 , 避免造 成对
校 园花卉 的伤害和对校园环境 的破坏 ; 严格组 织教学 , 避免造成 教学秩序混乱 。
2 把 植 物 园 当作 课 堂
1 1 教学设 计 .
在 教学 中, 采用 了以下环 节 : 校 园 ①
植物资源调查 ; ②课 堂讲授 ; ③学 生分组进 行 观察 、 采 集新 鲜标本 ; ④学 生 口述所 采集标 本的形态结 构特 点
③ 学生分组 , 研究人 员讲解 , 生边 听、 看、 记 ; 学 边 边 ④
分生物课外活动小组的学生共同完成 , 每年一次 , 以了 解校 园植物资源 的分布 、 种类 、 量 、 数 生长状况等 , 为教
自身素质。 4 2 学生要 转 变学 习方式 . 探 究性学 习的每个 环节 都需要学生积极 主动地参 与 , 都需 要学 生充分 发挥 积
我校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 自治州州府所在地
— —
景洪市市 中心 , 校园的花草树木十分茂盛 、 种类 繁
多。在教学 中, 我们 根据校 园植物 的 生长周期 灵活 调
整教学进程 , 出教室 , “ 走 把 被子 植物 的形 态 ” 等教 学 内容安排在校园中进行 。
13 应注意的问题 .
于形 式 。
习, 既需要学生具备 较丰 富的科 学事 实 和科学 规律 的

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展学生课外生物实验

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展学生课外生物实验

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展学生课外生物实验摘要:生物学科的教学离不开自然界。

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是生物学科最好的实验基地。

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展学生课外生物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动手能力,为当地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关键词:生物学科农村资源课外实验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无论教学还是应用,都离不开自然界。

开展生物课外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中学生物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农村中学开展生物课外活动,目的是启发青少年认识生物科学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掌握一些实用技术,了解家乡的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以及发展经济的资源优势,增进热爱家乡的情感,为将来参加农业生产奠定基础。

一、学生课外实验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按统一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进行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尽管借助很多教具和实验,但是,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思维和个性发展并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拓展学生课外实验的空间,是对生物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完善。

1.增加感性认识,有利于理解教材生物学教材往往是利用图片和文字来介绍生物学知识的,学生理解起来缺乏直观感,难于形成立体图像和直观形状。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目的地在自然界观察动物和植物,就弥补了这一不足。

并且还可以观察到动植物在自然界中的真实生活状态,加深了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深入自然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生物学知识是为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尤为重要。

学生在经常深入自然界的过程中,往往被丰富多彩的自然界所陶醉,从而对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就促使学生主动地观察、研究动植物,久而久之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发展。

3.教师正确引导,发展学生个性农村学生的大多数要留在农村生活,而农业生产与生物学知识的联系最为紧密。

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适当介绍一些与当地生产联系紧密的知识,对部分积极性较高的学生,加以个别指导,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有效利用身边资源的生物实验教学初探

有效利用身边资源的生物实验教学初探

有效利用身边资源的生物实验教学初探作者:李海虎来源:《新时代教师》2013年第10期【摘要】本文通过对身边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让学生从认识生物,掌握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进而将课本实验与身边资源的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理解知识,感悟理论,掌握过程,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利用,资源,生物实验教学生物学科作为一门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

因此,初中生物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其学科的优越性,将课堂教学与日常实践活动中的生物教学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特别是实验课的教学尤为如此,实验室里的资源让学生感觉有些呆板,没有活性,有一些深奥,理解困难。

为了改变教学的这一现状,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着将学生带出课堂,利用校园及其周边的生物资源进行实验教学的探究。

现就有关做法逐一展开分析。

1.利用校园资源让学生认识身边生物对于农村学生来讲,虽然有较多的时间与各种动植物打交道的机会,但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对于身边动植物的观察能力仍较欠缺;初一学生的知识面窄,理解能力较差没有老师的引导,很难自己独立完成对新事物的认识;将动植物标本带进教室,学生的认识也很局限。

另外现在的学校教育,安全工作是第一责任,哪位老师都不敢轻易将学生带出校外进行教学研究。

在这种前提和现状下,为让学生能够充分掌握相关知识,我对校园内的所有植物资源进行了梳理,可找到二十多种植物,有8种常见的野生植物,十几种绿化植物。

完全能够满足初中的教学需求,让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调查方法。

根据教学要求,我设计了调查表,准备了放大镜,小土铲,修枝剪等工具,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调查活动,并作出总结。

虽然一节课的时间很短,但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不但在调查中认识了植物的名称,而且还通过交流了解了一些植物的特性,栽植知识。

不但了解了植物的地上部分也了解了植物根系在不同的土壤环境中的生长情况。

利用农村生物资源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农村中学生物教学模式探索

利用农村生物资源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农村中学生物教学模式探索

学会观察 。例如在讲 《 类 的多 样性 》 鸟 的时候 , 求 学生 根 据形 态 要 特征识别 鸟类 ① 身体 的大 小和形状 。包 括体 长 、 重 、 体 形体 特点等 。② 嘴和后肢 的形态 。许 多鸟类 的嘴型 有明 显 的特征 , 如鹤 、 、 啄 木鸟 鹳 鹭、 等, 嘴长而 直 ; 阳鸟等的嘴长而 弯曲 ; 太 夜鹰 、 雨燕 、 燕类等的嘴型 扁而 家 阔等 。后 肢的形态对 于鉴别鸟类 也十分重要 , 在野外观 察时往往 受到 但 限制 。 ③翅型 和尾 型 。翅大 致分为尖形 、 圆形 、 形等 类型 ; 的形 态可 方 尾 分为平尾 、 圆尾 、 凸尾 、 尾、 尖 凹尾 、 尾等 ④ 羽 色。首 先要 注意 鸟体 的 叉 主 要颜 色, 然后尽量快速 准确地 注意头 、 、 、 、 、 腰等部位 的颜 颈 尾 翅 胸 腹、 色, 并注意 抓住一两 点最突出 的特征 。学生通 过实地观察 、 仔细辨别 、 科 学 分类 , 掌握 了相关 的知识 , 又觉得 趣味无穷 , 生物学 自然 也就有 了兴 对
张 春 平
( ̄.l 安 岳 县 通 贤 中 学 , I 1省 tl 四川 安 岳 6 2 5 ) 4 3 2
【 摘 要 】 如何搞好被学生称为“ 豆芽” 学科的生物课程教学工 作是每位农村中学生物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而利用 农村生物资源优势, 在
教学中通过结合 学生生活 实际、 用直观教具 、 利 进行科 学实验 、 用生物学知 识指导学 生进行植 物种 植和 动物养 殖 , 学生在 实践 中提 高学 习生物 的兴 使 趣, 是生物教 学中新构建 的利 用农村 丰富 的生物资源教 学模式 。
2 构 建利 用 农 村 生 物 资 源 , 养 学 生 学 习生 物 的 兴 趣 培 的教 学 模式

民族地区生物课程资源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以金秀瑶族自治县为例

民族地区生物课程资源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以金秀瑶族自治县为例
保存 、传递和 发展 本土 生物 学知 识 , 塘 就 可 做 环 境 生 态 的 观 测 , 一 片 试
的 环境 污 染事 件 ,学 生 身临 其境 ,深 受 其 害 。将 这些 学生 身 边 发生 的现 象和 事 例 引人 课 堂教 学 ,对 其进 行环 境知 识 教 育 ,可 能 会收 到 更好 的教 育 效果 。 1 3促进 本 土生 物 教师 的专业 发 展 . 生物 教 师 是 实 施 生 物 本 土 化 教 学 的 主体 ,生物 本土 化 教学 是生 物教 师根
色 的 本 土 化 教 学 , 在 继 承 现 行 生 物 学 教 学 优 势 的 基 础 上 ,通 过 调 整 人
基础 教 育现状 看 ,对环 境 教育 的重 视不 施 本土 化 教学 , 利 于提 高本 土化 教学 有 够 ,对 环境 知 识的 传播 尚未 纳 入教 学主 i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本土化生物教 渠道 ,在传 授知 识 的 同时开 展环 境 教 育 尚未 引起 教育 行政 机构 和广 大生 物 教师 的 高度 重 视 ,尤其 农 村 边远 山 区 中学 。 仅 在课 堂 教学 中讲 述书 本 上的环 境 知识
中 学生 的 环 境 素 质 ,以此 带 动 全社 会 , 提 高整 个 国民 的环境 意识 。从 我县 目前 的 “ 构 ” 因此 ,生 物 教 9专 业 发 展 重 。 币 有 利于 教 师更 好地 理解 本 土化 教学 ,实
础 教 育 的 质 量 , 这 是 本 土 化 教 学 的 意 义 所 在 。 在 教 学 目标 一 致 的 前 提 F, 各 中 学 可 充 分 发 展 适 合 地 方 特
及环境 问题 ,由于 离 日常 生活 太远 ,学

师专 业 发展 的主 要途 径有 加强 校本 教研

地理与生物学科的融合创新

地理与生物学科的融合创新

05
教育普及中增强公众对地理和生物认识
课程体系改革和教材内容更新
整合地理与生物学科知识
在课程体系中加强地理和生物学科的 交叉融合,设计跨学科的综合课程。
强化实践环节
增加实验、实习、野外考察等实践性 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地 理和生物知识的理解。
更新教材内容
引入最新的地理和生物科学研究成果 ,使教材内容更加贴近现实,反映科 学发展的最新动态。
区域资源禀赋条件评价及优势挖掘
土地资源评价
分析区域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和分布特 征,评估其开发利用潜力。
水资源评价
调查区域水资源的总量、时空分布及水质状况, 分析供需平衡和可持续利用能力。
生物资源评价
系统调查区域内的动植物种类、种群数量及生态 系统类型,挖掘生物资源优势。
矿产资源评价
了解区域内矿产资源的种类、储量、品位和开发 利用条件,为资源整合提供基础。
地理与生物学科的融合创新
汇报人:XX
20XX-02-03

CONTENCT

• 地理与生物学科关系概述 • 自然环境中地理与生物相互作用 • 区域发展中地理与生物资源整合利
用 • 科技创新推动地理与生物学科交叉
融合

CONTENCT

• 教育普及中增强公众对地理和生物 认识
• 总结反思与未来展望
科普宣传渠道拓展及效果评估
利用多种渠道进行科普宣传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渠道,向公众普 及地理和生物知识。
开发科普宣传产品
制作科普宣传册、科普动画、科普游戏等,增加科普宣传 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评估科普宣传效果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公众对地理和生物知识 的认知程度,评估科普宣传的效果,并不断改进和优化科 普宣传策略。

利用本土资源促进生物学教学

利用本土资源促进生物学教学

利用本土资源促进生物学教学发表时间:2020-10-23T15:09:44.88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1期作者:刘凤安[导读] 本土生物资源是生物课堂教学中的重要补充材料刘凤安江苏省东台市五烈镇廉贻中学摘要:本土生物资源是生物课堂教学中的重要补充材料,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把本土生物资源与教材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掌握更多的本土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的能力,起到优化学习的效果,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本土生物资源;农村初中;生物学教学1 本土生物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现状目前,由于农村中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只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始终围绕着任如何提高学生考试成绩进行的。

在过去的一年中,本人统计了所听的市级公开课、片区教研课以及校级常规课中,教者大多是就课本知识讲知识,喜欢将课本知识和大事件、社会热点相结合,能将课本内容和本土生物资源相结合约占总课时的12%,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课堂教学就更少了。

对于生物学知识的掌握知识就只是源于课本和电视节目等途径简单的介绍。

学生学习的动机也很单纯,就是用所学知识来应付考试,根本无法将自己所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2 本土的动植物资源服务于初中生物教学中势在必行本土的生物资源就是在自己的生活环境当中容易找寻的,或者我们在日常生活经常可以经常接触到这些生物资源,所以学生并不陌生。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度版)也强调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这是《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对当下生物学教学提出的明确要求,这一要求确定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新课程倡导的是一种回归社会生产生活的教育,注重书本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做到学以致用,保证每一位学生全面、均衡、个性、和谐发展。

现在越来越多学生的学习生活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汲取知识的渠道就是老师和课本,学习的阵地就是教室,就生物学而言,除了课本介绍的生物学知识以外,对于本土的动植物资源是知之甚少。

利用地方资源开展特色生物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利用地方资源开展特色生物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利用地方资源开展特色生物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发布时间:2023-06-20T04:29:46.249Z 来源:《教育学》2023年4月总第317期作者:吴玲玲[导读] 校本课程,指的是在学校发生,以地方、国家的课程纲领精神为指导,根据地方特点与可开发资源,学校独立或与团体合作,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课程开发活动。

泉州实验中学福建泉州362000摘要:地方课程建设与国家课程开发,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多元化呈现,都需要大量课程资源作为支撑,发挥地方资源优势,持续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是深化课程改革与提升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本文以泉州为例,分析地方资源在特色生物校本课程中的应用实践,以期能够为生物教学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地方资源生物校本课程实践校本课程,指的是在学校发生,以地方、国家的课程纲领精神为指导,根据地方特点与可开发资源,学校独立或与团体合作,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课程开发活动。

地方生物课程资源,就是区域内可形成生物课程的所有因素,如展览馆、社区图书馆、植物园以及科技馆等。

近年来,泉州各初级中学生物教学中,为突出生物校本课程特色,充分利用当地可开发性资源,培养学生生物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升。

一、充分利用地方资源1.开发利用学校生物资源。

挖掘学校生物资源,为学生营造多样化课程生态环境,以达到课程改革中的环境意识培养目标。

泉州地区初级中学植物种类繁多,多为热带或亚热带的椰树、香樟以及棕榈等,也有校园特色资源,如楠木、桦木以及皂角树,当地校园四季常绿,草本植物较多。

所以,当地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中,帮助学生了解地方木本植物,学习植物生长习性与开发结果等知识,不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补充,而且也使学生掌握更多生物学知识。

2.开发利用地方生物资源。

从地方实际出发,开设校本课程,使更多学生了解地方资源优势。

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计划性开发具有当地特点的校本课程,已形成特色校本课程体系。

泉州素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称,有关特色种植业的产业也非常多,如泉州加工业发达,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可在技术应用、特色介绍等环节开发校本课程。

“生物园”建设及教育功能探索

“生物园”建设及教育功能探索

“生物园”建设及教育功能探索【摘要】中学生物园是生物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不仅可以美化校园环境,陶冶身心,而且还是培养学生学科兴趣,开展探究活动的优良场所。

另一方面,随着学校综合素质和知名度的不断提升以及创生型教学课堂的建设和课程开发速度加快,中学生物园在学校发挥的作用愈发重要,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校园教学专用地。

【关键词】生物园;生物教学;教育功能一、建设生物园的目的与意义生物园是素质教育的内涵体现,教育与实践相结合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面对新的生物会考要求,生物园还可作为应对其中实验技能检测的优质校内课程资源。

(一)搭建实践平台,推动素质教育现代素质教育认为,学生不应该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应试教育牺牲者,当学生在学习中感觉到乐趣并享受时,可更大程度发挥其主体作用。

建设生物园的目的不仅在于开辟新的课堂环境、增加课堂活动和充当课余观赏景点及常见标本的采集地,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开展自主实践活动搭建平台,其次是能为生物教学提供现成的课程资源。

与其他活动场地不同,生物园位于校园中,活动安全系数更高,利于学生利用课余空闲时间及时开展活动,特别是一些周期较长,需要长时间的反复多次观察和记录的实验,如植物种植、动物饲养和微生物培养等,在探究活动进行中也极大地方便了教师进行实时、快捷的指导。

所以无论从时间安排、使用材料和场地还是教授资源等方面来看,借助生物园开展生物学系列课外探究活动更为有利且更具优势。

同时,生物园也极大促进了劳动生产技术教育及美学教育,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添油助力。

(二)锻炼实验技能,轻松应对新会考新形势新出炉的2020年初中生物会考新增了实验操作题,加重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考查,同时历年的实验设计题也是会考题中的重点。

因此加强学生训练实验操作技能,促进学生理解实验设计思想,学会用实验验证规律及理论知识的方法,已经是一线生物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生物园平台就是解决以上问题的一把“利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区域生物资源,创特色生物学教学梁镜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学校应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初中的生物学教学内容大部分和生产、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结合地方的资源优势开展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活动,无疑丰富了生物学的课程资源,为生物学校本课程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1 问题的提出传统教育由于片面重视知识教学,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对生物教学不够重视,虽然农村教学资源十分丰富且分布范围广,但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和开发。

新课程强调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这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确定了课程改革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是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

由于长期以来,我们未重视教材以外的各种丰富的学习资源,所以学生往往被限制于课本知识中,习惯于老师提供现成的学习资源,生物学的知识面较狭窄。

充分发掘和利用本地特有的生物资源,特别是学生熟悉的来自学校和地区的生物资源,帮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帮助学生去寻找学习资源,这是他们接受更多生物知识的最好支持。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最有效地利用校内外资源,进行特色的生物学教学很值得研究。

而校内外生物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应因地制宜,有所侧重,讲求针对性和实效性。

基于这点认识,我们在丰富多样的区域生物资源中,选取学校和本地区特色生物资源为突破口,为本校的特色生物学教学创设条件。

2充分利用校园独特的生物资源我校地处番禺区与南沙区之间,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汲珠水禺山之灵气,沐殷风越雨之氤氲。

物宝天华,环境优美,校园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达到90%以上,被评为“广州市绿色学校”、“广州地区花园式单位”,植物资源极为丰富。

学校的绿化美化工作成绩显著,校园中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生物资源越来越丰富,这就使校园生物成为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一种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为在生物教学中开展实物直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条件。

校园生物资源是供生物教学和研究用的实验园地,是露天的生物实验室,它具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供课外学习活动场所等作用。

要创设特色的生物学教学,校园中的生物资源应当充分的利用。

2.1利用校园生物资源充实生物学教学生物课不仅让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生物学研究的方法。

而研究生物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观察,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用语言传道授业,而必须给学生提供学习的实物材料,指导他们去观察,进而进行研究。

例如:学习昆虫的变态发育这一部分内容时,可带领学生或者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课文内容后,到校园里寻找某种昆虫的不同发育时期的个体形态,这样不但对昆虫的发育过程有一个完整而全面的理解,更能从中明白生灵万物生命发展的连续性。

又如学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时,演示一株大豆,学生就可观察到组成植物体的六大器官,利用它的一片叶或一节茎,学生又可直观的认识到组成器官的组织,为学习植物体的基本结构――细胞打下了基础,使学生自己探究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再如:学习光合作用时,学生通过对不同植物叶的实物观察,即可分析出宽阔的叶片有利于接受光照,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结构,从而激发对叶片结构和功能进行探究的心理。

利用校园生物资源还可加强生物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进行生物教学的重要方法。

但目前许多学校的生物实验开出率都很低,主要原因是缺少实验材料。

而许多生物实验的实验材料,如观察鼠妇的活动、观察单细胞生物、观察植物细胞、观察叶片的结构以及光合作用等有关实验的实验材料,均可在学校采集或由校园生物所取代,而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而我们学校正是利用了本校的生物资源优势,实验的开出率非常高,深受学生的欢迎,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当高。

因此,就地取材,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园生物资源丰富和充实课堂教学是生物教学的特色之一。

2.2利用校园生物资源开展实习教学生物学教学应该从特定的学习环境出发,应该基于个体理智成长的需要,使一切措施围绕着怎样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展开。

这是生物学教学的一种价值取向。

比如说,我们校园里有成百上千种花草树木,对于这样的一所学校,只是“纸上谈兵”的让学生去认识一些植物,未免太浪费了。

我们从了解植物对人类的好处入手,从调查身边熟悉的校园绿化环境做起,让学生从小养成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和探究的方法,增强学生爱绿护绿的爱校护校的理念。

为此,我们进行了《校园植物的调查研究》课题研究。

本课题还获得了区初中生物开放性作品评比二等奖。

在本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收集和整理资料了解了校园内植物的品种及数量,植物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以及植物对人类的好处等等。

另外,学生通过本次活动,还亲自动手设计,为校园内的植物制作一张名片,并制作成植物标签,对校园植物进行挂牌,促进了对植物分类知识的掌握的。

经过一两年的修正,我校现已将所有木本植物、大型草本植物进行挂牌,让学生又多了一处学习植物学的天然课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但激发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为学校的绿化出谋划策。

如有的在“校园绿化之我见”中建议学校建“空中花园”和“班级植物角”对校园进行立体式绿化,增加校园的绿化率及改善学校的立体绿化效果等等。

在给全体学生的一封倡议书中,倡议所有的人都行动起来爱护我们的校园,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为学校的发展添砖加瓦。

从利用校园生物资源开展实习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得出许多有益的启示。

植物,本属自然之物,但校园植物,却是经过人手的设计、培植、美化而人文化了。

因此,它既是一道自然景观,更是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

这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可以说是代表了自然之物与科技、审美和设计的完美结合。

它既蕴含了人们的审美观念,也说明了植物培植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植物种植与水土气候、温度湿度等自然条件相互依赖关系的认识与控制。

凡此种种,无一不说明了我们的生活既是技术化了的生活,同时也是人类精神需求借助于技术手段对自然之物进行符合人类审美标准的改造而得于释放和满足的审美化了的生活。

此二者都建基于对自然之物——植物的适度的利用,因而不可避免会涉及到人类怎样善待自然之物的根本性问题,即怎样才能做到合理使用自然资源以满足人类生活的需求?这二者之间怎样达成一种平衡。

这是关系到生态环境的大问题。

因此,利用校园生物资源开展实习教学,让学生们接触生态环境的问题,建立一种生态意识,不失为生物学教学的一大特色。

3合理开发与利用本地区丰富的生物资源为教学服务3.1本地区的生物资源优势《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广泛利用学校周围的自然环境资源,自然环境资源是生物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广阔的自然界更是生物学教学的天然实验室,依靠自然界可以开展许多科学探究活动。

”依据本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资源优势,充分挖掘自然环境资源的潜力,可以很好地推动一个地区生物学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农村学校在这方面独具优势,田野、草地、池塘、河流等,都为学生学习生物学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

如东涌镇的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现可耕地面积32903亩,是发展"三高"农业的理想之地。

目前,东涌镇"三高"农业已具一定规模,是广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之一。

价廉物美的冬瓜、水瓜不断推向市场,既丰富了番禺人和广州人的菜篮子,也走出了一条致富新路。

东涌冬瓜于1999年被区政府定为农业产业化"3998"工程品牌项目以来,逐步形成了以冬瓜、水瓜及板田莱心为主的农业品牌,并以此带动其他农产品的销售。

生态观光农业正在起步,已经投入使用和正在建设的观光旅游农业有:大稳村占地50亩集饮食、娱乐于一体的罗非鱼垂钓场,三沙村占地42亩的锐宏渡假农庄,市南公路旁占地75亩的名苑别墅休闲渡假农庄。

2000年,全镇农、林、牧、副、渔"五业"的总产值为1.68亿元,比上年增长22%,劳平收入11001元,人平收入6976元。

如能够对本地区这些生物资源加以合理利用,再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去开发生物学自然环境资源,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提高学生应用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生物学科学素养,培养学生了解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情感,也培养学生了社会实践能力,增加社会阅历,更是为本镇的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3.2 利用地区生物资源的教学方式从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目标出发,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发动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进行调查研究,是利用地区生物资源的主要方式。

此外,请有关专家来校讲演、座谈,观察地区中的动植物,分析地区提供的有关资料等,也是利用地区资源的重要方式。

如本学期我们应“番禺区中学生物学课程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活动开展之机,成立了“东涌镇主要经济作物调查研究”课题组。

并且申报“番禺区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区域性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的研究)”,获得了立项。

本校在乡村,农村子弟占大多数,“三高”农业的发展前景成为社会热点,也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

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是应对“入世”、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经常思考和关注的焦点。

在东涌镇开展活动,具体可以调查研究东涌镇的广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千亩水瓜田、千亩冬瓜田、千亩果蔗基地等工程的计划制定、实施情况、效果及其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

在本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例如对某些经济作物的调查研究过程写成报告,参加区的初中生物开放性作品比赛并获得可喜的成绩。

其中,《"东涌镇主要经济作物调查研究"方案设计》获得二等奖,《关于东涌镇石基村香蕉种植情况调查研究报告》获得三等奖。

又如,东涌镇在九十年代初期以前,农业以粮、蔗生产为主,其中水稻曾一直是我镇最大宗的农作物。

近几年来,东涌镇农业经济迅速发展,农村经济作物由单一发展向多元化发展,每年人均收入大幅度地上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近两年,东涌镇新兴了一种经济作物——草,大片大片的农田长满不同类型的草,种草也能赚钱?对此我们充满疑惑,故展开调查,成立了调查小组对东涌镇本地的草场进行了调查研究。

本次的调查活动最后整理成为《东涌镇新兴作物--草的调查报告》,本调查报告也参加了区的初中生物开放性作品比赛并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

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去体味人生、关心社会,尤其是了解农民的疾苦,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用所学奉献社会、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组织学生调研,可增加学生多方面的人生体验,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利用本地区的生物资源优势,从振兴当地经济出发,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能力、情感,也是生物学教学特色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