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级语文《窦娥冤》 教学设计示例(二)-教学教案
高二语文《窦娥冤》教案【优秀5篇】
高二语文《窦娥冤》教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二语文《窦娥冤》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窦娥冤》教学设计(通用7篇)
《窦娥冤》教学设计(通用7篇)《窦娥冤》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窦娥冤》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窦娥冤》教学设计篇1一、设计依据1.课标依据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中四大学科核心素养为依据,结合“新课标”第四部分“课程内容”中“学习任务群8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和教学实际,希望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学习后,能在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独特之美的同时丰富自己的经验和语言表达,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并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情感态度和观念,同时也提升自身思维品质,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2.教材依据戏剧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样式,产生过许多激动人心、影响深远的作品。
为了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古代戏曲作品的能力,华师大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在第一册学习古典诗歌和古代小说,第二册学习乐府叙事诗的基础上,在第三册设计了第六单元即“词曲及鉴赏”单元。
其中《窦娥冤》、《长亭送别》作为元杂剧,可算是中国古代戏曲文学的经典范例,而《窦娥冤(节选)》作为高中阶段唯一一篇古代戏曲文学必修篇目,在教学上有其标本意义。
3.单元依据本单元主题为“宋词元曲及其鉴赏”,共五篇课文,其中关汉卿《窦娥冤(节选)》和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是元杂剧。
本单元作为高中阶段唯一涉及中国古代戏曲的单元,在该方面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和思考,了解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大致脉络和线索;能够借助对戏曲剧本情节的梳理,以及对人物语言的分析把握人物性格特征,进而体会作品情节设计的匠心;使学生掌握阅读古代戏曲文学的基本方法,感受文学经典的魅力。
4.文本特点《感天动地窦娥冤》是中国古代悲剧成熟的标志和中国古代悲剧的典范作品。
《窦娥冤(节选)》作为该剧的高潮部分,其张弛有度的情节安排、鲜明突出的人物形象、本色自然的语言唱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深刻入髓的主题思想都是值得细品探究的。
高二语文《窦娥冤》教案优秀
高二语文《窦娥冤》教案优秀高二语文《窦娥冤》教案优秀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二语文《窦娥冤》教案优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二语文《窦娥冤》教案优秀1导入新课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劳、善良的女性祥林嫂被毁灭的过程,显示了封建礼教的罪恶。
“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愧色”的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则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的善良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
有价值而被毁灭是令人痛苦的,那窦娥究竟犯了何法要被毁灭呢?让我们走进《窦娥冤》一探究竟!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悲剧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对窦娥悲剧的求知欲。
问题(一)课文是《窦娥冤》全剧的三折,是整个戏剧的关键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理清戏剧的情节。
师生活动: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点拨学生找出重要信息,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1、朗读课文并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戏剧情节。
明确:楔子:书生窦天章因连本带利欠蔡婆四十两银子,被迫把七岁的女儿抵她做童养媳,然后进京赶考去了。
第一折:庸医赛卢医欠蔡婆本利二十两银子,心生歹意要勒死蔡婆却被张驴儿父子俩搭救,张驴儿乘机逼蔡婆婆媳俩分别嫁给他们父子俩,蔡婆无奈之下答应了,回家后遭到生性刚烈的窦娥的责怪与反对,只好先让张驴儿父子在家中住下。
第二折:张驴儿为达目的,心生恶意,找赛卢医讨了毒药欲毒死蔡婆,却阴差阳错被他父亲喝了,张驴儿顺势栽赃窦娥,逼她私了,嫁与自己为妻,被刚烈的窦娥断然拒绝。
于是,两人对簿公堂,却不料碰上桃杌这个昏官,偏听张驴儿一面之词,窦娥为保蔡婆被屈打成招判了死刑。
第三折:在被押往刑场的路上,窦娥激愤之下指天骂地并在行刑前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
以示冤屈,窦娥死后誓言一一应验。
2、按情节划分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讲了什么?明确:第一部分:(开头~“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写窦娥指斥天地鬼神,揭露世道不公。
《窦娥冤》教案范文6篇
《窦娥冤》教案范文6篇《窦娥冤》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作品;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以及有关知识2.能力目标: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体会戏曲的语言特点,理解想像、夸张的艺术手法3.情感目标:通过窦娥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以及人们的反抗精神二、重点难点1.品味戏曲的语言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手法的运用与理解三、预习点拨1.熟读课文,初步了解文意2.查阅工具书或电子网络了解作家作品及戏曲有关常识并解决重点字词第一课时写作背景: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
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
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
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
杂剧《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
一、知识储备1.关汉卿,号,戏曲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代表作品有、、、等。
《窦娥冤》全名,共,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关汉卿的和王实甫的代表了元杂剧的最高成就。
2.元曲四大家为“关”“马”“郑”“白”。
其代表作是关汉卿的,马致远的,白朴的,郑光祖的。
3.元杂剧:元代形成的一种把、、等有机结合起来的戏剧形式。
剧本结构一般分为,有的还加一个,剧本由、、三部分组成。
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演唱,全用北方曲调,由或一人独唱至终。
4.正音刽子手()、亲眷()、嗟怨()、杳无音信()、前合后偃()、尸骸()、冤枉()、荒阡()、亢旱()、鲍老儿()、瀽()、5.课文出现个曲牌,都属于宫调。
二、理清结构(本折戏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三、问题探究研读第一层1.【端正好】曲子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2.在【滚绣球】曲中,窦娥质问了什么?痛陈了什么?否定了什么?(用原文回答)3.【滚绣球】这支曲子又表达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研读第二层1.课文在表现窦娥反抗精神的同时,又反映了她性格的另一面,是什么?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2.试分析窦娥与婆婆的一段对白,体会关剧的语言艺术。
《窦娥冤》教学设计
《窦娥冤》教学设计《窦娥冤》教学设计(精选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窦娥冤》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窦娥冤》教学设计篇1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相关知识。
⑵把握全剧的故事情节并分析窦娥的形象,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掌握戏剧的主题。
⑶理解剧中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⑴实践活动,通过分角色饰演激发兴趣。
⑵品味鉴赏戏剧语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窦娥的反抗精神。
教学重点1、理解戏剧冲突的主要方面,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窦娥对天地既斥骂又依赖的矛盾中透露出作者思想的复杂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整体感知课文,在熟悉戏曲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剧情,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的主题。
教学步骤一、导语欣赏一副对联: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请同学谈一谈其中蕴含的道理。
明确:戏剧是生活的真实反映,它来源于生活,尽情地展现生活,使我们感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感悟生活的真谛。
今天,让我们打开课本,学习一部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展现当时社会矛盾的现实主义作品:元代戏曲大师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
二、解题1、元杂剧介绍:⑴结构—楔子,一本四折。
⑵角色—末、旦、净、杂(上三类不能包括的杂角。
⑶剧本的构成──唱、(结合课本介绍宫调与曲牌)、科、白。
2、关汉卿介绍:元杂剧界的领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戏剧语言(本色派)三、整体感知,概括剧情请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概括楔子—第一折—第二折—第三折的剧情,教师补充第四折剧情。
四、把握窦娥形象提问:在剧本中这位受了冤屈的窦娥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学生讨论后发言)提示:从人物语言入手把握人物性格明确:坚贞刚烈,善良孝顺,反抗。
(言之有据即可)五、主题谁之过也?学生结合剧情思考并讨论;窦娥是一位善良,孝顺、坚强的女性形象,但这么美好的人为何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的悲惨结局,是谁之过呢?明确:人人有责──社会环境(暗无天日,是非颠倒的社会)本剧的主要矛盾属于人与社会环境的冲突。
《窦娥冤》优秀教案设计(精选7篇)
《窦娥冤》优秀教案设计(精选7篇)《窦娥冤》优秀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与《窦娥冤》一文的学习相结合,进一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与成就。
2.了解本课曲词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1.把握剧情,鉴赏女主人公莺莺的艺术形象。
2.体味剧作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鉴赏剧作富于文采的语言。
(三)德育目标认识王实甫《西厢记》反封建礼教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把握、鉴赏女主人公的艺术形象,鉴赏剧作曲词的音韵美和体会其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应在疏理剧情的基础上,重点赏读若干支曲词,通过诵读、比较,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进行文学鉴赏的训练。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1.第一课时,要求学生疏理剧情,并重点赏读这出戏开头的三支曲词和结尾处《一煞》、《收尾》两支曲词,体会曲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2.第二课时,重点赏读自《脱布衫》至《二煞》共十四支曲词,体会曲词中反映的莺莺心理活动,并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整体感知《长亭送别》是《西厢记》的第四本第三折,(《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这在元杂剧中是颇为少见的。
全剧剧情,可参看课本题解)也是全剧最为脍灸人口听精彩片断之一。
随着剧情的发展,莺莺终于克服了身心解放的要求与封建精神桎梏的矛盾,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与张生私下结为夫妻。
但接下来便是老夫人逼张生赶考,并说考不取功名便“休来见我”,崔、张爱情又面临新的威胁。
无奈中张生只好起程“上朝取应”。
这场送别戏共有十九支曲文,由莺莺主唱,既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也充分体现了王实甫剧作情景交融、富于文采的特点。
二、教学过程1.导入:《西厢记》是脍炙人口的艺术杰作,同学们是从什么时候起知道这部作品的?读过那些与《西厢记》有关的书,是否观赏过相关的影视戏曲作品?(学生可自由作答,能引入课文学习的正题即可。
)2.疏理剧情:《长亭送别》写莺莺、红娘、老夫人到十里长亭送别上京赶考的张生,莺莺是最重要的剧中人,经过的时间线索。
《窦娥冤》教案(精选10篇)
《窦娥冤》教案〔精选10篇〕《窦娥冤》教案〔精选10篇〕《窦娥冤》教案篇1一、素质教育目的(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元杂剧的特点;初步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高中二年级语文《窦娥冤》教学设计例如(一)。
2、理解全剧剧情,理解课文节选局部在全剧中的重要地位。
(二)才能训练点1、分析^p 剧作主人公窦娥的艺术形象。
2、以《滚绣球》《耍孩儿》等曲子的曲词为重点,赏析课文中的戏剧语言。
3、鉴赏剧中“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理解超越现实的夸大和想象对于刻画人物、提醒主题和表达剧作浪漫特色的重要作用。
(三)德育浸透点理解元代的社会现实,认识剧作鞭挞社会的反封建主题。
(四)美育浸透点鉴赏古代戏曲的语言,欣赏曲词的抒情性和音韵美。
二、学法引导1、抓住戏剧冲突,理清情节构造,总体上把握剧本内容。
2、反复诵读[滚绣球],理解窦娥指斥的对象和她表达的感情,从中可以分析^p 出,这一曲对当时的黑暗社会做了相当深化的概括,是窦娥以生命换来的对现实的清醒认识,是对正义得不到伸张的现实的控诉、抗议,是对封建法制、封建秩序的否认,也是她的对抗精神的集中表现。
诵读第二局部中的[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鲍老儿]几曲,理解窦娥性格的另一面——仁慈。
诵读第三局部的[耍孩儿]、[二煞]、[一煞],进一步理解窦娥对自己蒙冤受刑的强烈愤怒和坚决对抗。
3、诵读典型片断,鉴赏语言特色,如婆媳诀别时的对话,凝练而又不失准确。
又如[快活三]、[鲍老儿]二曲,连用四个“念窦娥”,一写无辜获罪,二写身首异处,三写身世孤苦,四写婆媳情深,寥寥数语百感交集,哀伤不尽。
诵读三个场面的主要曲词,比拟分析^p 随着人物感情的变化,语言色彩和节奏的不同:第一场,指天斥地,语言高亢激越、紧张急促;第二场,与婆婆诀别,哀婉凄惨、徐缓低回;第三场,发下三桩誓愿,感情如火、大方激昂。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难点分析^p 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赏析课文中的戏剧语言,鉴赏剧作的超现实情节并进而把握其浪漫艺术特色,是教学的重点;后两方面,也是教学的难点。
《窦娥冤》教案8篇
《窦娥冤》教案8篇《窦娥冤》教案篇1【目的要求】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3.认识窦娥开始对天地神鬼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课文释义】(1)亲眷(眷,juàn)亲属。
(2)负屈衔冤:背负委屈,心中怀着怨恨或冤枉。
(3)杳无音信:(杳,yǎo)〈书〉远得不见踪影,也没有音信。
(4)古陌荒阡:(陌,mò田间东西方向的道路。
阡,qiān田间南北方向的路)古远而荒凉的田间的路。
(5)昏聩:(聩,kuì,耳聋)眼花耳聋。
比喻头脑糊涂,不明是非。
(6)嫁祸:把祸患转移给别人。
【内容主旨】《窦娥冤》是我国十大悲剧之一。
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
窦娥的形象壮美动人,她的悲剧性格,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感染力量。
《窦娥》揭示的是元代社会的重重矛盾。
吏治昏聩,法度不公,恶人横行;百姓无告的黑暗现实,正是通过窦娥含冤受刑的故事集中体现的。
窦娥的曲词,道白,尤其是刑前三桩誓愿是戏剧冲突的集中体现,是对黑暗社会的血泪控诉。
【写作手法】课文节选的第三折,是全剧高潮。
这一折描述的是窦娥被绑赴刑场问斩冤死的经过。
它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写窦娥被绑赴刑场,以“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词为核心,痛陈了窦娥心中的怨愤之气。
第二部分写婆媳诀别,窦娥诉冤,通过窦娥对婆婆的牵记表现了主人公心地善良的品德,通过窦娥的长篇独白,陈述了主人公的满腹冤屈。
善而蒙冤,悲剧愈悲。
第三部分写窦娥三桩誓愿,三桩誓愿一桩桩将窦娥怨而生悲,悲而生恨的情感变化推向顶峰。
就这点看,又展现作品积极浪漫的一面。
【重点语段研读】课文: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
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高二语文《窦娥冤》教学设计(通用12篇)
高二语文《窦娥冤》教学设计(通用12篇)高二语文《窦娥冤》教学设计篇1从容说课《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是元杂剧中悲剧的典范,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本文教学要在整体把握全剧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高潮部分第三折,要扣住情节发展的顺序,弄清作者是如何刻画窦娥这个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的对【滚绣球】及三桩誓愿要仔细体味,认真研究,学会辩证分析,全面准确地把握形象的社会意义及其人物性格中所体现出来的矛盾性,从而深刻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法制的腐朽性对【滚绣球】一段,要反复吟诵,力争会背会默写,并从深层含义上去理解、把握。
本文将采取活动式、探讨式、鉴赏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拟定三课时第一课时:简介作者、背景及元杂剧的相关知识,整体感知全剧,把握故事情节,了解主要矛盾冲突,分析悲剧产生的根源第二课时:重点欣赏高潮部分第三折的一、二场戏,通过表演带动气氛,鉴赏曲词,分析人物第三课时:分析第三折的第三场戏,解读戏剧主题,品味关汉卿的“本色化”戏剧语言教学重点理清戏剧冲突的主要方面,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难点窦娥对天地既斥骂又依赖的矛盾中透露出作者思想的复杂性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相关知识2.把握全剧的故事情节并分析窦娥的形象,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掌握戏剧的主题3.品味“本色化”戏剧语言过程与方法1.合作探究,透过戏剧冲突分析人物形象2.实践活动,通过表演激发兴趣3.鉴赏品味,领略戏剧语言艺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窦娥身上的人性美,认识恶劣社会秩序对人性的摧残,培养学生向善的心灵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看连续剧吗?生(齐声)喜欢师当你看的连续剧中的主人公以悲剧告终,你们会有什么感受呢?(学生七嘴八舌地小声议论)生老师,当我看到心爱的主人公死去时会很痛苦,仿佛世界一夜之间变得灰暗了,心情一下子低落到了极点,甚至会痛哭流涕生老师,我倒不会那么投入,因为我会提醒自己那仅仅是一部戏,但我会思考悲剧后面的原因师看来前一位同学比较感性,感情丰富;后一位同学比较理性,善于思考悲剧在众多的艺术品中是最具震撼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它能使欣赏者在感情激荡中得到净化,并更加深刻地认识现实生活,因此,很受艺术家的欢迎,从而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比如英国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中国的十大悲剧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部由元代戏剧大师关汉卿创作的经典名剧《窦娥冤》这是一部元代杂剧,课前让大家上网查找元杂剧和关汉卿的相关资料,现在就请同学来展示自己的成果。
高二下册语文教案:窦娥冤2篇
高二下册语文教案:窦娥冤高二下册语文教案:窦娥冤精选2篇(一)教案:窦娥冤教学目标:1. 了解《窦娥冤》的背景和内容。
2. 学习和理解《窦娥冤》中的重要人物和情节。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准备:1. 课本《窦娥冤》。
2. 多媒体设备。
3. 教学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 (5分钟)1. 引入课题,告诉学生本节课要学习《窦娥冤》这个文学作品。
2. 了解学生对《窦娥冤》的了解程度,询问学生对该作品的初步认识。
二、学习 (30分钟)1. 介绍《窦娥冤》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了解该作品的创作背景。
2. 分析《窦娥冤》中的重要人物和情节,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窦娥的遭遇和她对冤屈的诉说。
3. 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给的问题,共同探讨和分析《窦娥冤》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展示与讨论 (10分钟)1. 学生分组报告讨论的结果,展示不同的观点和思考。
2. 教师指导学生对不同观点进行辩论和讨论,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四、总结 (5分钟)1. 教师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
2. 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五、作业布置 (5分钟)1. 课后阅读《窦娥冤》,并写一篇读后感。
2. 学生可以参考本节课讨论的内容,对《窦娥冤》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教学延伸:1.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窦娥冤》的改编创作,让学生拓展并创造自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可以引导学生对《窦娥冤》的主题和意义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和研究,拓宽学生的思维和知识面。
教学评价:1. 学生的分组讨论和展示表现情况。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热情。
3. 学生课后写的读后感的质量和深度。
提示:教师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控制时间,让学生有足够时间进行讨论和思考,同时避免时间过长而使学生精力分散。
同时,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引导和鼓励,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高二下册语文教案:窦娥冤精选2篇(二)教案名称:《醉花阴》的解读与阅读教学目标:1.了解《醉花阴》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2.理解《醉花阴》的情感和主题;3.能够运用相关的文学方法和手法分析《醉花阴》中的意象;4.通过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
《窦娥冤》高二语文教案
《窦娥冤》高二语文教案《窦娥冤》高二语文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窦娥冤》高二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窦娥冤》高二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品味语言,通过分析唱白理解人物形象。
2、揭示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主题。
3、戏剧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视频欣赏,引入学习本剧第二个场景。
教师:窦娥的冤屈,真能感天地,泣鬼神,如果说第一个场景刻画了一个满含悲愤之情,有着强烈反抗意识的窦娥,那么,第二个场景又跟我们带来的是什么样的窦娥呢?二、赏析第二个场景:1、学生角色朗读《倘秀才》《叨叨令》和窦娥与刽子手的对白,(男:刽子手,女:窦娥)思考:讲了什么内容?表现了窦娥的什么性格特征?学生明确:主要写了窦娥请求不走前街走后街,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
主要表现了窦娥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
2、教师:窦娥来到了法场,她婆婆也来到了法场,接下来,让我们来朗读一下窦娥和婆婆的对白,思考:这段对白,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学生们明确:这些话通俗明白,像生活本身那样自然、贴切,没有丝毫加工的痕迹,而且与窦娥的身份、处境相吻合,刻画了她善良的心地。
3、这段对白,除了刻画窦娥善良的心地,还叙说了窦娥的冤屈,这在情节上起了什么作用?学生明确:这段对白,主要用以激发人物的内心冤屈,表现人物的内心愤恨,为后文发三桩誓愿作了铺垫。
4、女生齐读《鲍老儿》曲子的后面唱段,思考:窦娥说自己: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这话这样理解?学生明确:因为现实难合人意,她在这种是非颠倒的社会中感到无能为力,只能感叹自己时运不济;这样说也可以安慰婆婆,减轻婆婆的悲伤,体现了她的孝顺。
5、思考:作者着力刻画窦娥的善良性格,在表达主题上起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学生明确: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
高二下册语文教案设计:窦娥冤3篇
高二下册语文教案设计:窦娥冤高二下册语文教案设计:窦娥冤精选3篇(一)教案设计如下:【教案名称】:窦娥冤【适用年级】:高二下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文本,了解明代戏曲《窦娥冤》的题材、人物及情节内容;2. 掌握《窦娥冤》中各个角色的性格特点,了解它们的命运;3. 分析文本中所揭示的社会现象、道德观念与人性的冲突;4.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学重难点】:1. 理解文本中的情节,分析人物性格;2. 探究文本中的社会现象与人性的冲突;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窦娥冤》的文本资料;2. 电子设备或投影仪;3. 学生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幅相关图片,或课前播放一段与《窦娥冤》相关的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猜测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呈现文本(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窦娥冤》的作者、发表时间、流传情况等相关背景知识,并简要介绍故事情节。
然后教师可以利用电子设备或投影仪展示文本的部分片段,让学生快速浏览,并进行初步的了解和感受。
三、理解文本(30分钟)1. 学生分组,各组选一个片段并进行小组讨论,了解其中的情节、人物、性格特点等;2. 随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表演,展示自己的理解;3. 全班共同分析各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命运以及所揭示的社会现象。
四、探究文本(20分钟)1. 针对文本中揭示的社会现象与人性的冲突,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探究,如:- 窦娥被冤枉,她的遭遇反映了哪些社会现象?- 为什么窦娥会选择投江自尽?- 窦娥冤案最终得到平反,这是否真正解决了问题?2. 分组讨论后,进行小组汇报和全班讨论,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
五、鉴赏文本(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明代戏曲及其特点,以及《窦娥冤》在明代戏曲中的地位和影响;2. 让学生欣赏一段《窦娥冤》的戏曲表演视频,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表演艺术和音乐韵律。
窦娥冤2教案模板
检
查
评
估
教学过程
导学设计
教学附笔
12 / 16
窦娥冤 2 教案模板
教学过程 导学设计
13 / 16
教学附笔
窦娥冤 2 教案模板
教学过程 导学设计
14 / 16
教学附笔
窦娥冤 2 教案模板
教学过程 导学设计
15 / 16
教学附笔
窦娥冤 2 教案模板 16 / 16
重点难点 抗精神。
2、赏析窦娥的三桩誓愿 。
3、理解窦娥既在指责天地却又对天发愿的矛盾。
1 / 16
窦娥冤 2 教案模板
4、剖析造成窦娥人生悲剧的社会原因。
教材内容分析 学情分析
本课位于新教材必修四第一单元第一课。是元杂剧的 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悲剧代表作。在中国文学史上 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本文的学习力求对本单元的 学习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践行新课标的要求:通过 对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提高学生语文素 养。 高一年级的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元杂剧,对于元杂剧 的知识没有多少了解。本课《窦娥冤》由中国古代戏 曲代表人物关汉卿写成,作为元杂剧的代表作,同时 也作为中国古典悲剧代表作,具有极高的悲剧美学价 值。 高一年级的学生由于缺乏戏剧方面相关的知识, 对戏剧的矛盾冲突以与本课极具价值的悲剧意义的 理解都具有一定的难度。
9 / 16
窦娥冤 2 教案模板
感受到了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时的悲愤,感受到了悲剧给我们心 灵带来的震撼。
10 / 16
窦娥冤 2 教案模板
板 书 设 计
上网搜集有关《窦娥冤》研究和演出的情况,以加深对这部戏剧的理解 课 和体会。 后 作 业 要 求
课 后 反
11 / 16
《窦娥冤》优秀教案设计 2篇
《窦娥冤》优秀教案设计篇4教学目标:⒈鉴赏性格化的人物语言,体味本色语言的特色风格。
⒉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现实主义与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⒊认识封建社会吏治腐败的黑暗现实和统治者草菅人命的罪恶。
教学时数:1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解题⒈元杂剧简介⒉关汉卿简介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⒊《窦娥冤》剧情简介三、整体感知分主角朗读课文,要求:⑴把你认为疑难的问题找出来,讨论交流。
⑵课文什么地方最能打动你?四、讨论交流⒈讨论交流疑难问题⒉自由发言:课文什么地方最能打动你?示例:(一)强烈的反抗精神⑴指天斥地在《滚绣球》一曲中,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好歹,怕硬欺软,错堪贤愚。
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
⑵三桩誓愿临刑时的三桩誓愿,尤其是第三桩誓愿,窦娥把斗争的锋芒直指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昏官污吏。
这是窦娥对自我蒙冤受刑的强烈愤恨和坚决抗争是她反抗性格的顶点。
那里,是全剧的高潮,也是窦娥形象塑造的最成功的一笔,主人公的反抗精神由此得到完美的体现。
这样,一个勤劳、正直、善良,但又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古代年轻妇女的形象就丰满、鲜明地站在我们面前了。
(二)淳朴善良的性格诀别婆婆:走后街→说真相→立遗嘱→劝婆婆窦娥这善良、完美的心灵更突出了她的“冤”和“屈”之深,也就更深入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现实的残酷。
⒊谈谈关汉卿的语言风格明确:①曲词,都不事雕琢,感情真切,精练优美,浅显而见深邃。
②说白,凝练而又明白如话,声气口吻酷似其人。
③曲白配合相得益彰。
王国维评:“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元人第一。
”五、探究阅读⒈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却又在最终发下三大誓愿,要感天动地来显示冤情?明确: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斥和要感动天地,显然是矛盾的。
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靠是始终交织在一齐的。
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一方面,他经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我变革现实的愿望。
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了解关汉卿及其作品《窦娥冤》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o分析剧本中窦娥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o鉴赏剧本中的戏剧冲突、语言特色与悲剧效果。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o引导学生分析剧本中的情节发展、人物关系与主题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与热爱。
o培养学生同情弱者、批判不公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窦娥的人物形象与悲剧命运,理解剧本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难点:鉴赏剧本中的戏剧冲突与悲剧效果,理解关汉卿的创作意图与深层含义。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窦娥冤》剧本、关汉卿生平及作品介绍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窦娥冤》剧本,了解关汉卿及其作品背景。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走进关汉卿的戏剧世界1.导入新课o提问:你们对中国古代戏剧了解多少?有没有看过或听说过哪些经典的戏剧作品?o播放一段古代戏剧片段,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戏剧的魅力。
o引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关汉卿的经典作品《窦娥冤》。
2.作者及作品介绍o简要介绍关汉卿的生平、创作风格及《窦娥冤》的创作背景。
o引导学生思考:关汉卿为何能创作出如此震撼人心的戏剧作品?3.初读剧本o学生分组朗读《窦娥冤》剧本,注意语音语调、情感表达。
o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对话、情节发展与舞台说明。
4.人物关系与情节梳理o教师出示人物关系图,学生根据剧本内容填充和完善。
o小组讨论:这些人物关系如何推动剧情发展?o学生分组梳理剧本的情节结构,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深入解读《窦娥冤》1.窦娥人物形象分析o学生分析窦娥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
o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窦娥的哪些品质让人印象深刻?她的悲剧命运是如何形成的?2.戏剧冲突分析o学生分析剧本中的戏剧冲突,如窦娥与官府、窦娥与婆婆、窦娥与社会的冲突等。
语文《窦娥冤》示例二教案
语文《窦娥冤》示例(二)《窦娥冤》教学设计示例(二)教材分析:这场戏节选自元杂剧代表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窦娥冤》中最精彩的一折。
这一折戏是全剧的高潮,通过描写窦娥被解往刑场问斩的经过,刻画了她敢于反抗的性格,揭露了社会的黑暗。
教学目的:一、使学生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有关知识;二、理解节选部分的剧情及窦娥的形象;三、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的主题。
教学重点:窦娥形象、元杂剧常识。
教学难点:三场戏对表现窦娥形象的作用。
教学设想:先使学生了解元杂剧的常识,再理清:赴法场、别蔡婆、立誓愿三场戏的情节结构,依次分析三场戏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与作用,最后.总结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
教学过程中注意启迪学生积极思考。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简介常识、通读全文具体步骤:一、导入新课:从古代戏曲的不同种类、不同角色导入新课。
二、简介元杂剧的常识:套数(散套)1、元曲的分类:散曲元曲小令剧曲(杂剧)2、元杂剧的结构形式:“四折一楔子”元杂剧的“折”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幕”,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包括多场次。
“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戏”,多用在第一幕前的介绍剧情、人物,也有用在两幕之间的。
3、元杂剧的剧本构成:唱词:按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宾白:即说白。
曲词为主,所以说白为宾。
科介:即现代戏剧中的“舞台提示”。
4、元杂剧的角色:旦:女角色。
包括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老年女角色)、小旦(少年女角色)四类。
末:男角色。
也包括正末、副末、外末、小末四类。
净:俗称“大花脸”,多扮相貌、性格上有特异之处者。
丑:俗称“小花脸”。
多扮次要角色。
此外,还有“卜儿”(老妇人)、孛老(老头儿)、孤(官员)、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等角色。
5、其他:元杂剧多一人主唱,因而又可分为“旦本戏”(女角色主唱)、和“末本戏”(男角色主唱)两类。
三、简介关汉卿及有关常识:关汉卿,元杂剧的代表人物,与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白朴(代表作《墙头马上》)、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四人共称为元曲四大家。
4.《窦娥冤》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研读第二部分,说一说你从婆媳诀别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窦娥?
孝顺、善良、并且具有反抗精神
2、窦娥赴法场前与婆婆诀别的情节有何用意?
三、议
场景三:临刑发誓
1、阅读场景三,窦娥临刑时发出了三桩誓愿,请同学们合作探究她这样做的目的在哪里?
2、这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
3、三桩誓愿的应验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剧作家为什么要安排“三桩誓愿”这样的情节呢?
3、(1)突出人物形象。“三桩誓愿”①既表现了窦娥希望世人明白自己的冤屈,希望上天洗刷自己的冤屈,希望上天惩治邪恶的愿望;②又表现了她与社会恶势力“争到头,竞到底”的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
(2)突出主题。“三桩誓愿”①既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法制腐败,人民蒙受奇冤而又呼告无门的真实情况;②虽违背事物的常理,却又合乎人情,又有力地体现了广大人民伸张人间正义,洗雪天下冤屈的意志与愿望。
(3)承上启下,推动情节发展。“三桩誓愿”紧承上文窦娥的冤屈,并设置了悬念,推动故事向誓愿是否灵验及沉冤是否得雪的方向发展,从而使故事情节更生动曲折,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4)作者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奇特的构思和想象,表达一种天地震惊的效果,并进行了人神共怒的艺术处理。
五、练
完成配套练习对应内容
二、思
场景一:绑赴刑场
1、根据文本及注释,思考:窦娥有何冤屈?
①张驴儿误把自己的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
②州官不洗清冤屈,反而助纣为虐;
③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打死也不认罪,官吏要拷打她婆婆迫使她担当死罪。
2、既然是张驴儿使坏、昏官误判,窦娥为何指责天与地?
天地,在古代人的意识里,是被看作能够主宰世间万物包括人的命运的最神圣的东西,是不容侵犯的。但对于窦娥的深重冤情,天地竟无动于衷。一个人走投无路,冤情又无处抒发,连最基本的保障都没了,对天地的控诉是对整个社会(封建统治)的控诉。
窦娥冤教案_2
窦娥冤教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教学目的:1。
了解元杂剧的有关常识。
2。
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弄清杂剧内容。
3。
理解主人公窦娥的性格特征,概括杂剧的主题。
4。
分析体会元杂剧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情节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杂剧的语言。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赏读法。
第一课时了解元杂剧、赏析第一部分一。
教学导入:元朝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一段辉煌的时期,杂剧成为当时一种流行的文学样式,涌现出了大批戏曲名家。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汉卿的《窦娥冤》,了解元杂剧的艺术特色。
二。
元杂剧与关汉卿:1。
关于元杂剧的知识: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
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
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
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楔子。
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
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
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对语,用以概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
如《窦娥冤》结尾的“题目”是“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
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
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
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
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
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表示这一折自以下各曲均属。
杂剧角色分为末、旦、净三大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娥冤》教学设计示例(二)教材分析:这场戏节选自元杂剧代表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窦娥冤》中最精彩的一折。
这一折戏是全剧的高潮,通过描写窦娥被解往刑场问斩的经过,刻画了她敢于反抗的性格,揭露了社会的黑暗。
教学目的:一、使学生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有关知识;二、理解节选部分的剧情及窦娥的形象;三、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的主题。
教学重点:窦娥形象、元杂剧常识。
教学难点:三场戏对表现窦娥形象的作用。
教学设想:先使学生了解元杂剧的常识,再理清:赴法场、别蔡婆、立誓愿三场戏的情节结构,依次分析三场戏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与作用,最后总结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
教学过程中注意启迪学生积极思考。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简介常识、通读全文具体步骤:一、导入新课:从古代戏曲的不同种类、不同角色导入新课。
二、简介元杂剧的常识:套数(散套)1、元曲的分类:散曲元曲小令剧曲(杂剧)2、元杂剧的结构形式:“四折一楔子”元杂剧的“折”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幕”,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包括多场次。
“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戏”,多用在第一幕前的介绍剧情、人物,也有用在两幕之间的。
3、元杂剧的剧本构成:唱词:按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宾白:即说白。
曲词为主,所以说白为宾。
科介:即现代戏剧中的“舞台提示”。
4、元杂剧的角色:旦:女角色。
包括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老年女角色)、小旦(少年女角色)四类。
末:男角色。
也包括正末、副末、外末、小末四类。
净:俗称“大花脸”,多扮相貌、性格上有特异之处者。
丑:俗称“小花脸”。
多扮次要角色。
此外,还有“卜儿”(老妇人)、孛老(老头儿)、孤(官员)、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等角色。
5、其他:元杂剧多一人主唱,因而又可分为“旦本戏”(女角色主唱)、和“末本戏”(男角色主唱)两类。
三、简介关汉卿及有关常识:关汉卿,元杂剧的代表人物,与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白朴(代表作《墙头马上》)、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四人共称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的代表作品即《窦娥冤》,其他著名作品还有《望江亭》《单刀会》《救风尘》等。
其中,《窦娥冤》又是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四、检查预习:说出下列元杂剧中常见的口语、衬字的意义行动些、没来由、葫芦提、只合、则落得、无心正法、也么哥五、理清节选部分的情节结构:启发:节选部分中,窦娥先后做了哪些事?课文可分为几场?赴法场怨天(窦娥指斥天地鬼神)见蔡婆遗嘱(窦娥告别婆婆)在刑场誓愿(窦娥发下三桩誓愿)六、课堂小结:学习本课,我们首先要了解元杂剧的知识,关汉卿及其创作情况,节选部分的情节结构。
以上这几方面,我们要用心掌握。
七、布置作业:1、预习:熟读“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2、通读节选部分,掌握字词。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赏析第一、二场戏具体步骤:一、复习检查:元杂剧的有关知识,节选部分情节结构二、阅读欣赏第一场戏1、指名朗读开场的舞台提示(科介)问:这段科白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什么作用?答:描写了押解死囚的情景。
渲染了一种肃杀可怕的气氛。
2、阅读“端正好”这支曲子:指名朗读;说出曲子大意。
问:这曲子中,窦娥主要诉说了什么?答:窦娥主要诉说了自己莫名其妙受到了惩罚,冤屈可以动地惊天。
窦娥由“屈”而“怨”,自然地引出了下支曲子。
3、阅读“滚绣球”教师范读这支曲子。
问:这支曲子的各句依次写了什么内容?试理清此曲中窦娥的情绪变化过程。
学生回答以后教师明确:窦娥先前也是认为世间自有鬼神主持公道,但悲惨的遭遇让她不禁对天地鬼神产生了怀疑,而后愤怒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公,阶级的对立,对天地鬼神大胆地彻底否定。
但封建社会的一句弱女子,又能如何呢?窦娥的天大冤屈,怨恨,也只能转化一声悲泣。
即:传统观念怀疑质问揭露黑暗彻底否定一声悲泣重点理解:“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简析:这两句,是借窦娥之口,对封建社会作猛烈的抨击、尖锐的批判,同时,也表现了窦娥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历来被认为是本剧中最具有思想性的一句台词。
三、阅读第二场1、指名朗读“倘绣才”;问:窦娥为何哀告走后街?答:“怕则怕被我婆婆见”、“枉将他气杀也么哥”说明她怕走后街是怕被她婆婆见到后让婆婆伤心。
2、讨论:这一情节表现了窦娥具有哪些精神品质?对揭示主题有何作用?明确:这一情节表现了窦娥温顺善良
的一面,使窦娥的形象更加丰满。
同时,也突出了窦娥所处的社会环境的黑暗,现实的残酷。
另外,这一情节也激起了人们对窦娥的深切同情。
3、学生默读接下来的一段科介,及“快活三”“鲍老儿”,看科介和唱词在内容上有何联系?答:都诉说了自己的冤屈,立下了遗嘱。
点拨:人们称这种在唱词、说白中诉说同样的内容为“曲白相生”。
4、简析艺术手法:这场戏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悬念:哀告走后街巧合:怕见婆婆偏偏遇见婆婆曲白相生:说白与唱词相互补充。
四、课堂小结:前两场戏中,窦娥的感情由屈而怨,由怨到悲,初步展示了她的反抗精神,她温顺善良的品格。
同时,也激起了人们对她命运的深切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五、布置作业:背诵“端正好”与“滚绣球”二曲。
预习“三桩誓愿”疏通文字。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第三场戏的阅读鉴赏、总结、练习具体步骤:一、复习检查背诵“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试述前两节中窦娥的感情变化、所表现的性格特点。
二、阅读第三场戏1、朗读第一桩誓愿的相关段落,思考:窦娥的第一桩誓愿是什么?剧中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它的?这桩誓愿的实质是什么?2、学生回答:窦娥的第一桩誓愿是“血溅白练”。
作者以曲白相生的手法,反复表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窦娥发下这桩誓愿,实质是希望刑场上的人能了解她的冤屈。
3、学生举一反三,自读以下两桩誓愿,填写下表:誓愿顺序誓愿内容所用典故誓愿实质第一桩血溅白练长弘化碧、望帝啼鹃希望刑场上人了解她的冤屈。
第二桩第三桩思考讨论:这三桩誓愿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在全剧中地位如何?为何第一场戏中“怨天”,这里又寄希望于天?怎样理解这一矛盾?明确:这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对自己无辜蒙冤的强烈愤怒、坚决反抗,是她反抗性格的顶点,也是全剧高潮。
窦娥的诉说中,“怨天”和依赖于“天”的情感始终交织在一起,这种矛盾实质上反映了作家世界观的矛盾。
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斥天地鬼神,批判了封建统治者,表达了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文人,他虽关心人民的疾苦,但不能从根本上看到救民于水火、变革现实的道路和希望,最终还是要借助“天”来为窦娥昭雪冤枉。
三、总结全文:1、窦娥的感情发展:怨悲恨2、窦娥古代妇女的反抗者形象3、主题揭露社会黑暗现实,歌颂窦娥反抗精神4、语言通俗精炼,生动感人,运用元代口语四、布置作业:1、总结元杂剧的知识,记忆字词、典故;2、学习本课后,你体会最深的有哪些?写一篇剧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