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积的表达式及计算方法。

2.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能独立完成沉淀溶解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分析。

二、教学内容1. 沉淀溶解平衡的定义及表达式2. 溶解度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4. 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分析5. 实验:沉淀溶解实验及结果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溶解度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溶解度积的表达式及影响因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沉淀溶解平衡的规律。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3. 结合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实验分析能力。

4. 组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思考。

2. 理论讲解:讲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溶解度积的表达式及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沉淀溶解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5. 实验结果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沉淀溶解平衡的变化规律。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沉淀溶解平衡的奥秘。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题和应用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4.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制作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2. 实验器材:准备足够的实验器材,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沉淀溶解平衡大学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大学教案

教学目标:1. 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

2. 运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沉淀溶解平衡实验器材。

3. 相关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话题: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沉淀和溶解的现象,如河水中的泥沙、海水中的盐分等。

那么,这些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沉淀溶解平衡。

二、讲授新课1. 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1)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时,溶解和结晶的速率相等,固体质量和离子浓度不再变化的状态。

(2)沉淀溶解平衡的特点:动态平衡、多重平衡。

2. 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1)溶度积常数(Ksp)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在饱和溶液中,其离子浓度的乘积的幂次方等于溶度积常数。

(2)计算方法: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出离子浓度表达式,代入Ksp计算。

3.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判断沉淀的生成与溶解。

(2)计算溶液中离子的浓度。

(3)分析溶液的酸碱性质。

三、实验演示1. 实验目的:观察沉淀溶解平衡现象,验证溶度积常数。

2. 实验原理:根据沉淀溶解平衡原理,通过加入一定量的沉淀剂,使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达到饱和,观察沉淀的生成与溶解。

3. 实验步骤:(1)配制一定浓度的难溶电解质溶液。

(2)加入沉淀剂,观察沉淀的生成与溶解。

(3)计算Ksp。

四、课堂练习1.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性。

2. 计算下列溶液中离子的浓度。

3. 分析下列溶液的酸碱性质。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

2. 强调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习题。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演示和课堂练习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

沉淀溶解平衡课堂学案

沉淀溶解平衡课堂学案

第3节沉淀溶解平衡课堂学案第一课时2008-12-12【学习目标】1、知道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并能结合实例进行描述2、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写出溶度积表达式3、能够运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对沉淀的溶解、生成与转化过程进行分析,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并能够对生活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解释。

【重点】溶度积常数的含义,沉淀的溶解、生成和转化的本质[预习检测]1、有关溶度积K sp说法正确的是()A. K sp的数值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与温度有关B.K sp的大小与沉淀量和溶液中的离子有关C.当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改变时,K sp也随之改变D.对于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的电解质,K sp值越大,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2、写出BaSO4 Al(OH)3 的沉淀溶解平衡的表达式并写出其溶度积K SP表达式:BaSO4Al(OH)3【课堂导学】本环节得分【观察、思考】P901.(1)现象,说明了,结论(2)描述PbI2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的过程2.难溶电解质A m B n的沉淀溶解平衡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K s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人认为K sp越小,其物质的溶解度越小,你认为正确吗?一、沉淀溶解平衡:1、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和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一样,合乎平衡的基本特征、满足平衡的变化基本规律。

【练习】1.下列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等B.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沉淀的速率和溶解的速率相等C.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D.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将促进溶解E.向硫酸钡饱和溶液中加水,K sp增大【问题探究】对于平衡:AgCl Ag+ + Cl- 若改变条件,对其有何影响改变条件平衡移动方向C(Ag)C(Cl)升温加水加AgCl(s)加NaCl(s)加AgNO (s)2、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①内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外因:〖巩固训练1〗在平衡体系Ca(OH)2(s) Ca2++2OH-中,能使c(Ca2+)减小,而使c(OH-)增大的是()A.加入少量MgCl2固体B.加入少量Na2CO3固体C.加入少量KCl固体D.加入少量Ba(OH)2固体二、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积常数或溶度积Ksp1、溶度积Ksp 有单位2、表达式:例如:PbI 2(s) Pb 2++ 2I-25℃Ksp =〖巩固训练2〗请写出AgCl Cu(OH)2 BaSO4 CaCO3 Al(OH)3 CuS 的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K SP表达式3、溶度积性质:a.溶度积(Ksp )的大小与_________和_________有关,与沉淀的量无关。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原理;2. 掌握计算沉淀溶解反应的溶解度积的方法;3. 能够解决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和概念;2. 计算沉淀溶解反应的溶解度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问题:你们有没有见过水中出现沉淀的情况?这是怎么发生的呢?通过引入问题,激发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课的内容。

2. 学习(1)讲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沉淀溶解平衡是指溶液中溶解度已达到饱和时,溶质以固体沉淀的过程,也是固体沉淀溶解为离子在溶液中溶解的过程。

沉淀溶解平衡的基本原理是溶解度积恒定。

(2)介绍如何计算沉淀溶解反应的溶解度积。

溶解度积是指溶质在饱和溶液中达到平衡时所溶解的物质浓度的乘积,用符号Ksp表示。

根据溶解度积的定义以及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出溶质溶解度的表达式。

3. 实践(1)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溶质在水中溶解的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2)根据实验结果计算不同溶质的溶解度积,并进行比较分析。

(3)进行相关习题的训练,加深对沉淀溶解平衡的理解和掌握。

四、巩固让学生回答几个与沉淀溶解平衡相关的问题,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五、拓展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盐在水中会溶解,而有些盐则会生成沉淀?进一步探究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

六、作业布置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习题,要求学生能够独立计算出溶解度积。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问题、讲解理论知识、实验实践和巩固拓展,能够激发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兴趣,提高他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但在教学中应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明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2.能够书写溶度积的表达式,知道溶度积的含义;
3.了解溶度积和浓度商的关系,并由此学会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教学重点、难点】溶度积的含义。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我们通常用溶解度来表述一种物质在某溶剂里的溶解性大小。

哪么,什么是溶解度?
【板书】一、溶解度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
液;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2.溶解性与溶解度:
(1)溶解性:是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是物理性质,其大小与溶质、溶剂的
性质有关,但只能粗略地表示物质溶解能力的强弱。

(2)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能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溶质在该溶剂里的溶解度,可精确表示物质溶解能力(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是指物质在水里
的溶解度)。

= =
(3)20℃时,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大小关系:
溶解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溶解度 > 10g 1g~10g 0.01g~1g < 0.01g
在注意:物质在水中“溶”与“不溶”是相对的,“不溶”是指难溶,没有绝对不溶的物质。

0.01g 的量是很小的,化学上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 mol·L—1,沉淀就达完全。

(4)溶解度和质量分数的换算:w(溶质)= ×100%。

《第三章 第四节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三章 第四节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观点,掌握溶度积规则和溶度积常数的应用。

2. 能够运用溶度积规则诠释一些化学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3. 了解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并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观点,掌握溶度积规则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运用溶度积规则诠释化学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实验器械和试剂,进行沉淀溶解平衡实验。

2. 准备PPT课件和相关视频材料。

3. 设计一些练习题和案例分析,供学生实践和讨论。

4. 引导学生自行预习相关知识,提供参考资料和文献。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生活实例或化学实验现象,如泡沫灭火器的工作原理,碳酸钠溶液与硫酸钙溶液的反应等引入沉淀溶解平衡的观点。

引导学生讨论反应速率、溶解平衡的平衡常数以及沉淀生成的条件等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课教学1. 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通过实验演示,观察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如温度、浓度、溶度积等。

2. 沉淀溶解平衡的挪动通过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沉淀溶解平衡挪动的现象,讨论平衡挪动的原因和规律,加深对沉淀溶解平衡的理解。

3. 应用实例结合生活实例或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分析溶液中离子浓度之间的干系、设计实验方案等。

(三)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认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教师也可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四)教室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加深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理解和掌握。

(五)作业安置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安置适量的作业,包括习题、实验设计等,帮助学生稳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观点,掌握溶度积规则和溶度积常数的计算方法。

3.4.1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3.4.1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教学设计
第四节沉淀溶解平衡
第一课时沉淀溶解平衡
【提问导入】通过几种电解质的溶解度的表格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中“思考与讨论”的思考题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解答思考题
(1)通常所说的难溶物是指在常温下,其溶解度小于0.01g,并不是在水中完全不能溶解。

(2)生成AgCl沉淀的离子反应是指进行到一定限度,并不能完全进行到底,此时溶液中还有Ag+和Cl。

【过渡】播放视频
【学生】建立沉淀溶解平衡
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和溶解的速率相等时,得到AgCl的饱和溶液,即建立下列动态平衡:
【总结】
【教师】讲解溶度积的意义
【学生】溶度积的应用
判断有无沉淀——溶度积规则
沉淀溶解平衡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在溶液中,当沉淀形成和溶解达到平
3.4.1 沉淀溶解平衡
一、沉淀溶解平衡
AgCl(s) ⇌Ag+(aq) + Cl-(aq) 注明状态和可逆号
动态平衡v(溶解)=v(沉淀)≠0
二、溶度积Ksp
A m
B n(s)m A n+(aq)+n B m-(aq)
只与温度有关
三、溶度积的应用
Q >Ksp,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
Q =Ksp,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
Q <Ksp,溶液不饱和,无沉淀析出
四、平衡影响因素
内因
外因
在引入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时,我通常采用直接讲解的方式,然后给出一些例子进行说。

[教案]高中化学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第四节沉淀溶解平衡

[教案]高中化学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第四节沉淀溶解平衡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四节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1、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能应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溶解平衡O2、了解溶度积的意义,明确溶度积与离子积的关系。

3、了解沉淀生成、沉淀溶解、沉淀转化的本质。

重点:沉淀溶解平衡及溶度积的理解应用难点:沉淀溶解平衡及溶度积的理解应用一、导入新课将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溶液混合,会生成白色沉淀。

如果上述两种溶液中硝酸银和氯化钠的物质的量相对且充分反应,此时溶液中还有Ag+和CT吗?二、新课讲授【师】在初中化学中,我们曾根据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将物质分为易溶物、可溶物、微溶物和难溶物。

例如,AgCl、BaSCU、Fe(OH)3等都属于难溶物。

根据书中表格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我们所说的难溶物在水中是否完全不能溶解?(2)生成AgCl沉淀的离子反应完成后,溶液中是否还有Ag+和CT?【学生】讨论回答【师】从固体溶解和沉淀生成的角度,AgCl在溶液中存在两个过程:一方面,在水分子作用下,少量Ag+和CT脱离AgCl的表面进入水中一溶解;另一方面,溶液中的Ag+和CT受AgCl表面阴、阳离子的吸引,回到AgCl的表面析出一沉淀。

【提问】什么时刻可以达到平衡呢?【学生】沉淀溶解等于沉淀生成【师】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和溶解的速率相等时,得到AgCl的饱和溶液,即可建立动态平衡,即沉淀溶解平衡。

【师】回忆我们学过的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的因素,想一想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呢?【学生】浓度、温度【师】①内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这是决定因素。

②外因温度一绝大多数难溶盐的溶解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少量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如Ca(OH)2的沉淀溶解平衡。

浓度一加水稀释,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同离子效应一向平衡体系中加入难溶物相应的离子,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

其他一向平衡体系中加入可与体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或更难电离或气体的离子时,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完整版)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完整版)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鲁科版)第3节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海南中学萱书慧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科版)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第3章第3节沉淀溶解平衡。

本节教材按照由简到繁、逐步递进的原则构建。

首先分析单一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行为,建立起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引入描述这种平衡的平衡常数——溶度积;在此基础上分析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最后考虑比较复杂的沉淀转化问题。

本节教材设计中始终依据实际例子来诠释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分析带动原理的学习,引导学生利用平衡移动的一般规律一步步揭示沉淀溶解平衡的本质。

二、教学目标1、知道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并能结合实例进行描述。

2、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写出溶度积的表达式,知道溶度积的含义,知道溶度积是沉淀平衡的平衡常数、溶度积可以反映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3、能够运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对沉淀的溶解、生成过程进行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溶度积常数的含义,沉淀的溶解、生成的本质难点:沉淀溶解平衡四、教学方法习题练习、讲解启发、实验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多媒体展示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当我们外出旅游,沉醉于秀美的湖光山色时,一定会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石灰石岩层在经历了数万年的岁月侵蚀之后,会形成各种奇形异状的溶洞,如何形成? 小朋友吃糖不刷牙易形成蛀牙又什么原因?这都与我们要学习第3节沉淀溶解平衡有一定的关系。

【图片展示】千姿百态的岩石、溶洞、蛀牙。

【老师】现在学习沉淀溶解平衡之前,我们首先思考讨论两个问题:问题一:在NaCl的水溶液中,再加入固体溶质,固体有没有溶解过程?【学生思考讨论】分两种情况:当溶液没有达到饱和时,固体能继续溶解;当溶液达到饱和时不能继续溶解。

【老师提出质疑】达到饱和后固体真的不能溶解了吗?【图片展示】将形状不规则的NaCl固体放在饱和食盐水中过了一昼夜后发现变成形状规则的固体且质量不变。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沉淀溶解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掌握沉淀溶解平衡实验的方法和结果分析。

3、培养学生对化学原理的运用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沉淀溶解平衡的基本原理。

2、沉淀溶解平衡的实验方法。

3、沉淀溶解平衡的结果分析。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实际例子引入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意义和应用。

2、理论讲解:介绍沉淀溶解平衡的基本原理,包括沉淀的形成、溶解和转化等。

3、实验操作:带领学生开展沉淀溶解平衡实验,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

4、结果分析: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四、教学步骤1、复习相关概念:回顾沉淀、溶解、酸碱中和等基本化学概念,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2、引入沉淀溶解平衡:通过实例介绍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3、理论讲解:介绍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包括沉淀的形成、溶解和转化等。

让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基本原理。

4、实验操作:带领学生开展沉淀溶解平衡实验,讲解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巧。

5、结果分析: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数据和现象的解释,让学生深入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

五、教学反思1、回顾教学过程,总结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理解程度。

2、分析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反思和总结,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作业布置1、完成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和整理。

2、针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和应用,写一篇小论文,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七、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通过小论文的撰写,考察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3、通过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评价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八、教学资源准备1、实验器材和试剂:准备沉淀溶解平衡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共5篇)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共5篇)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共5篇〕第1篇:“沉淀溶解平衡”(一)教学案例解读“沉淀溶解平衡”〔一〕教学案例1教学思路沉淀溶解平衡的知识是《化学反响原理》中继化学平衡,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之后的一块区别于老教材的新增内容,所以可以采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理解和总结,进步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迁移的才能。

此外,本课的知识又与生活、消费和科学研究有非常严密的联络,所以为了更好的检验新知识落实的效果,教学中我以消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为载体,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在分析^p 问题的过程中,不但理解了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而且进步了综合运用知识的才能,感受到了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体验到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2教学过程 2.1引入阶段[引入]:展示一瓶PbI2悬浊液。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快速进入上课状态) [师]介绍:PbI2是一种难溶性盐,颜色为黄色。

[问]过滤后,上层清液中有I-存在吗?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结论。

[学生活动]: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结论。

结论:上层清液中有I-存在。

方案:取上层清液,滴加HNO3酸化的AgNO3溶液。

假设有黄色沉淀生成,那么说明上层清液中含有I-。

[学生活动]:请学生做演示实验。

(实验结果明显,说明上层清液中含I-。

) 2.2知识预备阶段[师]:总结:实际上,难溶物质在水中还是有一定的溶解度,只是相对来说比拟小。

所以根据物质溶解性不同,可分为易溶,可溶,微溶和难溶。

而PbI2那么属于难溶性盐。

[投影]:[过渡]:既然难溶物在水中仍有少量的溶解。

如:在25℃时,AgI的溶解度为2.1×10-7g,能不能说浓度到达饱和后溶解是就停顿了呢?[讨论]:难溶物在水中饱和后,溶解是不是就停顿了,请从平衡的角度考虑分析^p 。

2.3新课知识落实——知识迁移与总结阶段[学生活动]观点:饱和后,溶解没有停顿,只是在溶解的同时,又有PbI2固体析出,保持一种动态平衡。

[师]请大家结合课本,理解什么是沉淀溶解平衡。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积的表达式及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通过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沉淀溶解平衡的定义及含义。

2. 溶解度积的概念、表达式及计算方法。

3.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4. 实际生活中的沉淀溶解平衡现象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溶解度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 难点:溶解度积的表达式推导及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沉淀溶解平衡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沉淀溶解平衡现象。

3. 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4.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沉淀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沉淀溶解平衡的奥秘。

2. 讲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解释溶解度积的含义。

3. 演示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积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沉淀溶解平衡。

4. 讲解溶解度积的表达式及计算方法,进行实例计算。

5. 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沉淀溶解平衡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理解。

7.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溶解度积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实验观察: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沉淀溶解平衡现象的观察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溶解度积在实际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矿物的浮选、水质净化等。

(完整版)沉淀溶解平衡的教学设计

(完整版)沉淀溶解平衡的教学设计
沉淀溶解平衡作为本专题的最后一个单元,既是电解质理论的进一步延伸又是化学平衡知识的概括和整合。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
①让学生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概念,并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决沉淀的生成、溶解问题。
②让学生掌握溶度积和离子积,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溶度积和溶解度都可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请根据下表分析,溶度积与溶解度有什么关系?溶度积表示难溶盐的溶解能力时是否与溶解度矛盾?
(表格见PPT)
3、溶度积规则:
离子积Qc=c(Mn+)m· c(Am-)n
Qc>Ksp,溶液处于过饱和溶液状态,生成沉淀。
Qc = Ksp,沉淀和溶解达到平衡,溶液为饱和溶液。
【提问】
1.什么是溶解度?溶解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难溶电解质是如何定义的?它真的不溶于水吗?
思考交流,
归纳总结,
启发引导,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投影】
展示AgCl 在溶液中达到溶解平衡时的动态示意图
【板书】
一、沉淀溶解平衡
1、定义:一定温度下,沉淀溶解成离子的速率等于离子重新结合成沉淀的速率,形成饱和溶液,固体质量和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有哪些?
【板书】
二、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1、内因:难溶物质本身性质——主要决定因素
2、外因:
(1)浓度:
1加水,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2同离子效应:
向平衡体系中加入相同的离子,使平衡向沉淀方向移动
(2)温度:
升温,多数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及特点。

2.掌握计算沉淀溶解平衡常数的方法。

3.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方法。

2.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识(15分钟)通过引入一个生活场景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冬天的时候,我们都会用盐来铺在地上防滑。

你们知道为什么盐可以防滑吗?让我们来一起探究一下。

通过与学生的讨论,引出新知识:“沉淀溶解平衡”,并简单介绍其定义和特点。

Step 2:理论知识讲解(30分钟)1.沉淀溶解平衡的定义:当溶液中溶解度产生一个建立平衡的固体时,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2.溶解度的定义:单位容积溶液中其中一物质最多可以溶解的量。

3.计算溶解度的方法:可以通过溶解度积的计算来得到。

4.溶解度积的定义:当物质A(aA)在溶剂B(bB)中溶解时,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的浓度之积为固体在溶液中的浓度之积,即溶解度积。

5.沉淀溶解平衡常数(Ksp)的定义:当沉淀和溶液的活度之积达到一个常数时,称为沉淀溶解平衡常数。

讲解过程中,通过实际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Step 3:练习与讨论(30分钟)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给出练习题来检验学生对于沉淀溶解平衡的掌握情况,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1.一些化合物的沉淀溶解平衡常数为1×10^-6,求其溶解度。

2.溶解度积与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有什么关系?3.沉淀溶解平衡常数的大小与溶液中沉淀形成的趋势有什么关系?Step 4:实际应用(20分钟)教师通过举例,介绍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例如:1.水处理中利用沉淀溶解平衡来除去水中的杂质。

2.药物的制备和贮存过程中需要控制沉淀溶解平衡。

3.土壤肥力中的氮、磷、钾元素的溶解平衡对作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Step 5:总结与延伸(1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问学生以下问题:1.你能总结一下沉淀溶解平衡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吗?2.你能找到其他实际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例子吗?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延伸讨论。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理解溶解度与溶解度积的关系。

2.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掌握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及表达式2. 溶解度与溶解度积的关系3. 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4. 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5. 实验操作与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溶解度与溶解度积的关系、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2. 教学难点:沉淀溶解平衡的表达式、溶解度积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沉淀溶解平衡的奥秘。

2. 利用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系列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思考。

2. 理论讲解:介绍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表达式,讲解溶解度与溶解度积的关系。

3. 实验演示:进行沉淀溶解平衡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实验现象,探讨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原理。

5. 案例分析:分析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如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沉淀溶解平衡在生活中的意义。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化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及相关术语;2. 掌握溶解度积的计算方法;3. 理解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4. 能够用适当的实验方法观察和探究沉淀溶解平衡。

二、教学重难点:1. 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及溶解度积的计算;2.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3. 通过实验探究沉淀溶解平衡的条件。

三、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新知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引入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基本原理。

Step 2 讲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溶解度积的计算方法①讲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定义和相关术语,如溶解度、溶解度积等。

②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如何计算溶解度积,并进行相关计算题的讲解。

Step 3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介绍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如温度、溶液浓度等,并讨论这些因素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

Step 4 实验探究沉淀溶解平衡设计实验,观察和探究沉淀溶解平衡的条件。

具体实验步骤:1. 准备一定浓度的铅(II)硫酸盐溶液和硫酸钠溶液。

2. 将两种溶液混合,并搅拌均匀。

3. 观察溶液是否发生沉淀反应,并记录实验结果。

4. 改变实验条件,如温度、溶液浓度等,再次进行实验,观察结果。

Step 5 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并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引入问题、理论讲解和实验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同时,通过实验探究,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教案设计合理,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完整版)沉淀溶解平衡的教学设计

(完整版)沉淀溶解平衡的教学设计
Qc = Ksp,沉淀和溶解达到平衡,溶液为饱和溶液。
Qc<Ksp,溶液未达饱和,沉淀发生溶解。
课下问题探讨
1、因为X射线对钡的穿透能力差,医学上常使用BaSO4做造影剂,同样是沉淀为什么不能使用BaCO3?
2、FeS不溶于水,但能溶于稀盐酸,为什么?
布置作业
课本p67页,第2、3、5、6题
配套练习相应习题
【过渡】
溶解平衡也是一种平衡,它的平衡常数应如何表示呢?
【板书】
三、溶度积常数(Ksp)
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离子浓度保持不变。其离子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方的乘积为一个常数,称之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用Ksp表示。
Ksp =C(Pb2+) C(I-)2
【随堂练习】
写出下列难溶物溶解平衡和溶度积表达式:
溶度积和溶解度都可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请根据下表分析,溶度积与溶解度有什么关系?溶度积表示难溶盐的溶解能力时是否与溶解度矛盾?
(表格见PPT)
3、溶度积规则:
离子积Qc=c(Mn+)m· c(Am-)n
Qc>Ksp,溶液处于过饱和溶液状态,生成沉淀。
Qc = Ksp,沉淀和溶解达到平衡,溶液为饱和溶液。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理科班学生。学生已经在初中学习了溶解性、溶解度的知识;在必修一已经学习了电解质的电离和离子反应;在本书中又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以及平衡常数,在知识上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归纳总结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能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能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对问题进行简单探讨,为该节课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四、教学重点、难点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1册 《沉淀溶解平衡第二课时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1册 《沉淀溶解平衡第二课时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教学设计

《沉淀溶解平衡第二课时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1、内容要求认识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了解沉淀的生成、溶解与转化。

2、学业要求能用化学用语正确表示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能通过实验证明水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平衡,能举例说明离子反应与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能综合运用离子反应、化学平衡原理,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有关电解质溶液的实际问题。

二、教材解读教材在沉淀溶解平衡概念建立之后,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活动结合的方式,介绍了沉淀溶解平衡的三个应用:沉淀的生成、沉淀的溶解和沉淀的转化。

通过引导学生解释相关的实验现象,用学过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突出化学理论的应用价值;并加深对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及应用的理解。

在对实验现象的具体解读中,发展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的素养。

从宏观现象入手,分析现象背后的微观本质,促进学生帮助学生形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针对实际问题的讨论,可以让学生体会化学平衡和条件对反应的调控,了解其在生活、生产和科研领域的重要作用,并能有机会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完成了化学反应平衡及水溶液中离子反应平衡的学习,已经建立了化学反应平衡的相关概念,建立了分析平衡问题对一般模型。

通过上节课对学习,也初步建立了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并且对相应问题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但是此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有时难以理解。

四、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能通过实验了解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

2、能应用化学平衡理论解释生活中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的相关现象,并总结出一般规律。

【评价目标】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预测,探查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概念的理解。

2、通过解释实验现象,评价学生对沉淀的生成、沉淀的溶解和沉淀的转化过程的理解程度,以及宏微结合的学科素养。

五、教学重点、难点应用化学平衡理论解释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

六、教学方法教法:七、 教学思路八、 教学过程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见表:金属离子Fe2+Fe3+Cu2+开始沉淀的pH 6.3 1.5 5.2沉淀完全的pH 8.3 2.8 6.7问题2:从沉淀溶解平衡的角度,解释为什么Fe2+、Fe3+和Cu2+沉淀的pH不同?三种离子对应氢氧化物的Ksp不同。

3.4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3.4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使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查阅资料、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学习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2.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沉淀溶解平衡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学生可以观看化学教学视频,进一步加深对沉淀溶解平衡的理解,并学习实验操作技能。
-学生可以阅读化学案例分析,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可以访问化学学科网站,查阅与沉淀溶解平衡相关的学术论文和教学课件,扩展知识面。
重点题型整理
1.题型:计算沉淀溶解平衡中的溶解度积。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
解决办法:通过实例讲解、课堂讨论、实验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相关知识。
2.难点: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及其计算方法。
解决办法:通过对比实验、分组讨论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掌握计算方法。
-查阅资料,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2.作业反馈:
-对学生的实验记录和报告进行批改,指出实验操作中的不足之处和观察分析的不足,给出改进建议。

(完整版)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教学设计

(完整版)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教学设计

(完整版)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教学设计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教学设计—-欧阳晨莺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并能结合实例进行描述。

(2)能描述溶解平衡,能写出溶度积的表达式,知道溶度积常数(溶度积)的含义.(3)知道溶度积是沉淀溶解平衡的平衡常数、溶度积可以反映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4)能运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对沉淀的溶解、生成与转化过程进行分析,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分析,建立起溶度积概念。

(2)通过对溶度积的分析,了解在溶液难溶电解质的溶解情况。

(3)运用溶度积知识对溶液中沉淀的生成、溶解转化进行理论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沉淀的转化及其应用知识的学习,认识其中蕴涵的透过现象看本质和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2)结合实验现象以及对生产、生活中与沉淀溶解平衡有关的某些现象的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对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溶度积常数的含义及其应用,沉淀的溶解平衡状态。

三、教学难点通过溶度积常数求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四、教学建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为《化学反应原理》(选修)中的专题3: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第四单元。

本节内容是本专题的一个重点,也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不但能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此部分内容与与科研、生产等领域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前面对化学平衡理论的深入探讨,学生已初步具备运用平衡原理的观点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方法,并形成了一些固有的思维方式;此时再来学习沉淀溶解平衡,学生比较轻松的就能掌握难溶物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认识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本节教材按照由简到繁、逐步递进的原则构建。

首先考虑到学生的基础较差,先对初中的溶解度做了复习,再通过分析单一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运动,建立起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引入描述这种平衡的平衡常数—-溶度积;在此基础上分析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最后考虑比较复杂的沉淀转化问题.本节教材设计中始终依据实际例子来诠释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分析带动原理的学习,引导学生利用平衡移动的一般规律并一步步揭示沉淀溶解平衡的本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已经能够从化学平衡的视角对水自身的电离、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等化学平衡问题进行分析,并初步形成了从平衡的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继续用化学平衡的观点来研究的另一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

而且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应用十分广泛,因此学好本节知识
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教材,结合小组讨论和教师点拨,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并能结合实例进行描述。

(2)通过将“生成沉淀的反应”转化成“固体溶解的问题”,学生学会变换思维方式,变换角度认识问题,拓展思维的广度。

(3)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从教材中提取信息,了解阅读的一些方法。

3、教学重点:
(1)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及特点。

(2)了解阅读学习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学生自学教材采集信息→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展示→教师指导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
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视频:佳洁士牙膏广告
请大家看一段广告,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
观看
思考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建立溶解平衡观点
多媒体展示了:悬挂在饱和CuSO4溶
液中的不规则CuSO4固体,放置一昼夜后,
变成规则的的晶体,但固体质量没有改变
问: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默读这个信
息,找出关键字词】:
①饱和溶液②不规
则到规则③固体
质量没有改变
学生思考回答
得出溶解平衡定义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采集信息的能力。

理解易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学生看书采集信息课前已经发给学生学案,学案中预设了问
题,教师巡视,指导阅读
学生结合学案看书,
然后小组交流
学会看书,从教材中找出答案。

指导
学生阅读,了解阅读方法。

通过创设
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和障碍情
境,激发学生的阅读需求,使学生产
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阅读的好奇心
和求知欲,变机械阅读为意义阅读。

学生展示教师指导
检查阅读情况1、NaCl与Ag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等浓度,等体积的两种溶液混合溶液中
有无Cl-,Ag+?为什么?
强调问题中的限定条件:等浓度,等体积
3、溶解度的定义?
学生回答点评,给出准确答案
4、易溶与难溶是如何界定的?
展示答案
5、氯化银的溶解平衡如何建立的?
动画描述:一方面:少量的Ag+ 和Cl-脱离
AgCl表面进入水中(沉淀溶解过程),另一
方面:溶液中的Ag+和Cl-受AgCl表面的阴、
阳离子的吸引回到AgCl的面析出(沉淀生
成过程),当溶解速率与沉淀速率相等时,
在体系中便存在固体与溶液中离子之间的
动态平衡。

6、从表3-4选择一种物质,描述溶解平衡
建立的过程,写出相应的溶解平衡方程式。

学生板演
学生能够从教材中
找出答案,知道AgCl
为难溶物,但是也有
一定的溶解度,所以
溶液中也会存在少
量的Cl-,Ag+,
学生回忆或者从课
外资料中查找答案
学生齐读定义并找
出定义的关键词
学生从书中找到难
溶界定标准为溶解
度小于0.01克
学生通过阅读,在书
中找到答案并读出,
动笔画出
学生观看聆听理解
记忆
学生重复叙述,并板
书方程式
学会审题,注意题中限定条件
让学生重视化学定义,通过学生齐读
定义并找出定义的关键词这个过程,
让学生学习阅读的方法
学生记在书上,通过书写能加快加强
记忆
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尤其对重点难
点内容要字斟句酌,手脑并用加强记
忆理解
化抽象为直观,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让学生分析得出结论,体现学生的成
就感;为下一知识的学习作好铺垫。

学生进一步熟悉溶解平衡建立的过
程,并会用科学的语言回答,通过板
演方程式,强化记忆。

注意书写的规范性
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与弱电解质的7、试分析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与弱电解质
的电离平衡区别?
教师聆听、引导,多媒体展示答案
首先从物质类别方面看,难溶电解质可以是
学生思考回答
(让学生学会如何区别相似概念,重
点应从定义上区别,强调化学定义的
重要性)
电离平衡区别强电解质也可以是弱电解质,而难电离物质只能是弱电解质。

其次,从变化的过程来看,溶解平衡是指已溶解的溶质与未溶解的溶质之间形成的沉淀与溶解的平衡状态;而电离平衡是指已经溶解在溶液中的弱电解质分子与离子之间的转化达到平衡状态。

已知溶解度如何求离子浓度8、既然存在溶解平衡,为什么还说反应进
行到底了?计算说明
学生回答,教师聆听,强调看书要细心,注
释也要看
化学上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
小于10-5mol/L时,沉淀达到完全。

教师以AgCl为例,板演计算过程
学生回答
让学生知道看书要认真、要细心。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计
算能力,所以学生必须会计算,并且
学会用数据来说明一些化学问题。

通过教师板演规范的解题过程,学生
学会规范解题步骤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9、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学生回答,教师聆听及时引导
学生回答
对比电离平衡,分析溶解平衡,学会
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问题
总结在电解质的溶液中,不管是易溶的,微溶的,
难溶的电解质都存在着溶解平衡。

学生聆听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师聆听,学生回答
通过自己阅读教材,
结合小组讨论和教
师点拨,了解难溶电
解质的沉淀溶解平
衡,并能结合实例进
行描述。

通过自己阅读教材,
从教材中提取
信息,了解阅读的一
些方法。

进一步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练习
【思考】:对于平衡AgCl(s)
Ag+ +Cl—若改变下列条件,对其平衡有何
影响?
学生回答
突破重点,领悟新知
作业
阅读P66页资料卡片,了解氟化物防治龋齿
的化学原理,完成P67页习题6。

学生记忆通过阅读解决问题
继续强化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