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第二十六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 伟大的悲剧第二、三课时》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伟大的悲剧》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伟大的悲剧》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伟大的悲剧》课文原文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
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
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
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
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
“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
”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
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
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
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
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
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
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
“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
”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
他们在那里发现的惟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
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伟大的悲剧》知识点 +课后知识探究.doc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伟大的悲剧》知识点 +课后知识探究知识点一、作者简介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茨威格一身正气,怀着良知,为人世间的苦难,写下了无数充满同情、动人心魄的壮丽篇章。
小说、戏剧、诗歌、传记、散文等文学体裁他无不涉猎,其著述之丰、之精是惊人的。
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位大师》。
二、故事背景本文写了人类历史上先后到达南极点的科学探险队——挪威的阿蒙森队和英国的斯科特队。
阿蒙森队和斯科特队都准备征服南极点,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中旬到达南极点,斯科特队比阿蒙森队晚了几个星期。
最后,阿蒙森队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空,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点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原之中。
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胶卷、日记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象写成了这篇文章。
三、理解词义1.坚持不懈:指坚决保持、维护或进行,毫不松懈。
2.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3.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4.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
悚然,恐惧的样子。
5.闷闷不乐:因有不如意的事而心里不快活。
6.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①—③):写斯科特一行到达南极点,却发现已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失望返回并为胜利者做证。
第二部分(4—13):写斯科特等人陆续死亡的过程。
第三部分(14—16):写英雄们牺牲后,受到世人的悼念和敬仰。
五、问题归纳1. “拽”有何表达效果?“拽”把心情拟人化了,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探险队员迫不及待冲击终点的激动心情。
2.“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逊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一. 教材分析《伟大的悲剧》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课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作者在参加学校的夏令营活动中,经历了许多挫折,但最终克服困难,取得了成功的故事。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了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培养他们面对困难不退缩的勇气和信心。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对于记叙文的基本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理解文中深层次的含义和情感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感悟作者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课文的主题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面对困难不退缩的勇气和信心,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课文的主题思想。
2.教学难点:感悟作者的情感,体会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教案:提前准备好教案,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3.课文朗读录音:准备课文朗读录音,方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图中的人物在做什么?他们经历了哪些困难?”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教师适时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文中人物的情感。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伟大的悲剧》这篇课文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讨论悲剧中的人物品质时,能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见解。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对今后的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尝试通过提问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悲剧中的伟大。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种方法是比较有效的,他们能够更快地进入课文情境,体会到人物的情感。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对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不够牢固,这在后续的讨论和写作练习中影响了他们的表达。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生字词的复习和巩固。
(1)理解课文《伟大的悲剧》的主要情节,把握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
举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文讲述了斯科特队在南极探险过程中遭遇的悲剧,重点在于理解探险过程中的人物形象和他们的英勇行为。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字词的读音、书写和用法。
举例:如“凄凉、荒凉、悲壮、无畏”等词语,理解它们在文中的含义和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本节课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学习课文《伟大的悲剧》,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悲剧中的伟大。
2.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字词的读音、书写和用法。
3.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学习作者的表达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过程较为顺利,但我注意到部分小组在讨论时,个别成员的参与度不高。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下次的活动中,对讨论主题进行更加明确的分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课文详细解析
《伟大的悲剧》课文详细解析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斯科特一行清晨启程,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
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了出来。
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
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
可是突然之间,伙伴之一的鲍尔斯变得不安起来。
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无垠雪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
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树立了一个路标。
但现在其他的人也都可怕地想到了这一点。
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孙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
其实,他们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里了。
【品味】开篇交代具体时间,写斯科特和队员满怀希望地奔赴南极点。
发现有人捷足先登,而不愿接受这个现实,自我安慰,惊慌,不敢相信,又抱有一丝侥幸的心理。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
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
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
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
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①“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是作者的本意吗?对此应该怎样看待?)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
“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
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非常活跃,学生们积极参与,展示了自己的思考。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显得不够自信。为此,我打算在以后的课堂中更多地鼓励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锻炼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精读,理解文章主题和作者观点;分析课文结构,掌握记叙文的基本写作手法;学习生字词,扩展词汇量;了解探险家斯科特上校的故事,体会其伟大与悲剧;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勇敢、坚持和团队精神。教学内容涉及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重点讨论课文标题中的“伟大”与“悲剧”的含义及其在文中的体现。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主题。"伟大的悲剧"讲述了探险家斯科特上校南极探险的故事,突显其勇敢与坚持的精神。这是对人类面对挑战、超越自我的重要体现。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探险队在极端环境中的勇气和牺牲,以及这些品质如何激励后人。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和生字词汇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对比手法的运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2.教学难点
-概念理解:学生对“伟大”与“悲剧”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来深化理解。
-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如探讨探险的意义与代价,可能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情感共鸣:如何让学生在情感上与课文产生共鸣,理解并感受到探险家们的心灵历程和情感波动。
第21课《伟大的悲剧》学案(人教版初一下)2doc初中语文
第21课《伟大的悲剧》学案(人教版初一下)2doc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快速默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感情2理清故情况节,品味关键语句3激起探究未知世界的爱好,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通过默读、重点朗读,品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设计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感知内容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学生默读,复述课文,理清故情况节出示咨询题组: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哪些细节最让你兴奋难忘,讲给大伙儿听2.表达作者如何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然后四人小组互相复述故事研读课文1.教师导学学生朗读课文重点片段,在朗读中深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2.合作探究〔1〕斯科特等探险队们表现出人类如何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那儿?〔2〕作者什么缘故给失败者斯科特作传〔3〕斯科特一行人探险的意义是什么?3.小结作者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来写了那个悲剧,颂扬一种人类勇于探究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从高精神。
他们的精神让所有人仰慕,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体验与反思导学斯科特等人为人类事业而献身的淙高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学习了这片文章对你有什么启发?联系生活实际讨论。
作业积存字词句写一篇读书笔记.伟大的悲剧〔学案〕有人讲:天上最难的事,是太空旅行;天下最难的事,是叩访南极。
千百年来,南极那个亘古长眠的世界一面向世人裸呈着自己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漂亮,一面以其层层冰嶂、酷冷奇寒的肃杀之气凛然回绝了人类许多次好奇的拜望。
这充满奇异色彩的冰雪王国能给予人类什么?人类又想从这荒凉的白色世界猎取什么呢?南极,是所有爱好探险的人永久的目标。
设立在南极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是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
这两个人都想成为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英雄。
通过一番猛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那么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一. 教材分析《伟大的悲剧》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中的伟大成就和她所经历的艰辛过程。
本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感受她的科研精神,同时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传记类文章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和科研精神,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居里夫人的生平,感受她的科研精神,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居里夫人的科研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难点:理解居里夫人的科研精神,以及如何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写作训练法: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资料:收集关于居里夫人的相关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3.黑板:用于板书重点词语和句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居里夫人的生平,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停顿、重音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操练(2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查阅资料,解答问题。
讨论结束后,各组派代表进行回答。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讨论过程中的重点问题,进行讲解和巩固。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
b.悲剧背后的意义:理解悲剧背后的深层含义,如生命的价值、人生的追求等,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举例: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主人公在悲剧命运中所展现出的不屈精神,使学生认识到在逆境中坚持信念、勇敢面对困难的重要性。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悲剧背后的意义,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4.教学重点与难点:
a.教学重点:分析课文人物形象,鉴赏语言特色,掌握重点词汇和短语。
b.教学难点:理解悲剧背后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通过学习《伟大的悲剧》,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感悟悲剧故事所传递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悲剧的基本概念。悲剧是文学作品中描绘具有美好品质的人物在命运面前遭遇不幸的故事。它是人类对生命、命运和价值的深刻反思。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伟大的悲剧》。这个案例展示了悲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人生的苦难与价值。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悲剧的基本概念、人物形象分析、语言特色鉴赏以及悲剧背后的意义。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悲剧故事的理解。我希战。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如何引导学生从悲剧故事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
部编版人教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 伟大的悲剧 学案》最新精品获奖完美优秀实用观摩课赛教课
前言:
该学案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
实用性强。
高质量的学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学案)
21 伟大的悲剧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中的典型环境、典型人物。
2.品味文章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
3.感悟南极探险队员所折射的人文精神,理解斯科特一行南极探险的悲剧意义。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储.( )存怏.( )怏不乐
贮.( )藏毛骨悚.( )然
鲁莽.( ) 白雪皑.( )皑
羸.()弱踉.( )踉跄跄
2.找出下列各组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后面的括号里改正。
A.吞市畏缩不前风餐露宿( )
B.销蚀语无沦次夜不成眠( )
二、整体感知
1.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体现出了人类哪些优秀品质?试从课文中找出实例。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3.为什么作者把这次探险称为“伟大的悲剧”?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
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
在课堂总结环节,我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及时给予解答。这种做法有助于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但也暴露出我在授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讲解不清晰、重点不突出等问题。因此,我需要在备课环节更加细致地梳理知识点,确保讲解到位。
4.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排比等,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5.阐述课文所反映的历史背景,了解南极探险的历史意义。
6.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勇敢、团结、拼搏的精神品质。
7.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人生哲理,认识到人生中的困境与挑战,学会勇敢面对。
二、核心素养目标
《伟大的悲剧》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勇敢和坚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在授课过程中,我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时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如何在保证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将成为我接下来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探险的基本概念、探险队员的勇敢与坚持以及修辞手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勇敢、坚持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辽宁省抚顺市第二十六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 伟大的悲剧第二、三课时》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的优秀品质,感知他们的高大形象。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感受悲情与伟大的内涵。
3、学习他们勇于探险的精神。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的优秀品质,感知他们的高大形象。。
教学难点
学感受悲情与伟大的内涵。
教具
PPT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以及师生活动
课前展示
复习导入
探究新知
展示汇报
实践创新
1、课前一讲《昆虫记》2、推普角
1、抓住记叙的要素,完成情节梳理。
时间:
人物:
地点:
事件:
历经艰难——()——()——()
2、复述课文。
二、赏析课文。
1、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2、根据复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时间
地点
任务及事件
1912.1.16
1912.1.18
1912.2.17
பைடு நூலகம்1912.3.2
1912.3.21
1912.3.29
1912.10.29
三、“伟大的悲剧”,悲剧是以悲惨结局结尾的故事,既然是悲惨的故事为什么蕴含着伟大呢?
1、感受悲情——本文的悲剧之所以悲,体现在斯科特探险队之行的那几个方面?
2、感受伟大——文章是从哪些方面体现斯科特一行的伟大的?
四、1、假如你是探险队的队长,你觉得探险队员应该具备怎样的优秀品质?
2、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1——2段,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开头写“为的是能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这个“秘密”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无比美丽”的?
(2)伙伴变得不安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1 伟大的悲剧36-部编版
21课《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快速默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 品味意味深长的语句。
3 .学会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情感与态度(心理健康教育)1 .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挫折、征服大自然的坚强意志。
2 .激起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为所热爱的事业而献身的精神。
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3.关注自然,关注人类。
过程与方法快速默读,重点朗读,品味文中的细节;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难点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理清故事情节,概括事件,分析悲剧和伟大的意义教学过程:一、放视频录像导入:千百年来,南极这个亘古长眠的世界一面向世人展示自己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一面以其层层冰嶂、酷冷奇寒的肃杀之气,凛然回绝了人类无数次好奇的拜访。
近百年来无数探险者在南极留下他们的足迹,他们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自己贡献。
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英国人斯科特就是值得我们缅怀的一位探险家。
南极点科学实验站的名称“阿蒙森---斯科特站”就是最好的见证。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根据斯科特当年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想象,饱含感情地描述了他们的这次失败之旅。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这些英雄再次体验这南极之旅吧。
二、作者简介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出生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西欧,北非,印度。
美洲有游历。
在法国结识罗曼•罗兰、罗丹等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其间从事反战活动,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1928年,结识高尔基。
1938年,流亡英国,加入英国国籍。
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方面。
作品有《三位大师》等。
三、整体感知文本1.跳读课文思考: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提示学生: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方面来概括)(这时可以给学生出示斯科特等人的行走路线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示汇报
实践创新
1、课前一讲《昆虫记》2、推普角
1、抓住记叙的要素,完成情节梳理。
时间:
人物:
地点:
事件:
历经艰难——()析课文。
1、朗读课文 ,进一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2、根据复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时间
地点
任务及事件
1912.1.16
1912.1.18
《第21课伟大的悲剧第二、三课时》学案
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的优秀品质,感知他们的 高大形象。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感受悲情与伟大的内涵。
3、学习他们勇于探险的精神。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的优秀品质,感知他们的高大形象。。
教学难点
学感受悲情与伟大的内涵。
教具
PPT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以及师生活动
课前展示
复习导入
1912.2.17
1912.3.2
1912.3.21
1912.3.29
1912.10.29
三、“伟大的悲剧”,悲剧是以悲惨结局结尾的故事,既然是悲惨的故事为什么蕴含着伟大呢?
1、感受悲情——本文的悲剧之所以悲,体现在斯科特探险队之行的那几个 方面?
2、感受伟大——文章是从哪些方面体现斯科特一行的伟大的?
四、1、假如你是探险队的队长,你觉 得探险队员应该具备怎样的优秀品质?
2、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着悲壮的一幕?
五、1、你是如何看待失败的斯科特和胜利的阿蒙森?
2、联系实际,说说你所知道 的“伟大的悲剧式”的人物或事件,这些人或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每
堂
一
清
布置作业
1、文学常识。
《伟大的悲剧》,作者()是()国作家,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和()方面。
2、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1——2段,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开头写“为的是能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这个“秘密”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无比美丽”的?
(2)伙伴变得不安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
( 3)第二自然段中,“人迹未至”可否换成“人迹罕至”?
(4)斯科特流泪的原因是什么?
1、完成学案以及《导航》内容。
2、再 读课文,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3、预习下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