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天津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天津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中国,是茶的故乡,亦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茶乃是中国对人类文明史的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骄傲,是我国的“国饮”。
客家擂茶,以其古朴见奇趣,以保健显奇效,自古___,是中国最古老的茶道之一。
关于擂茶的起源,则说法不一,许多人以为,擂茶是客家人流迁过程中的特产。
()唐宋时,随着客家人南迁而流传下来。
《玉林诗话》所载一首古诗描述了当时江南民间喝擂茶的风情:“道旁草屋三两间,见客擂麻旋点茶”。
斗转星移,___,元末明初以后,擂茶在中原和其他地区已渐趋灭迹,只有赣南、闽西、粤东、湘南、川北及台湾、香港等地的客家人至今保留着食擂茶的习俗,并不断地发扬光大。
以前,客家民间有“无擂茶不成客”的谚语。
擂茶曾经是客家人经常用来招待客人的食物,现在变成客家最带本土特色的美味小吃。
干绿茶、香菜、新鲜薄荷、炒米等以及各类时令蔬菜为原料,擂成茶泥。
喝擂茶时,将擂好的茶泥放在擂钵里用开水冲泡后再倒入少许茶油,冲泡好的擂茶可谓___。
端起一碗擂茶,先品再闻,香气浓,茶味纯。
喝下它,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有健脾养胃,滋补长寿之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不同的地域,比如山区、平原和沿海片区,客家擂茶从取用食材、制作方法和佐料搭配上又各有特色,这就跟当地客家人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___了。
可以说,擂茶是客家先民在漫长岁月里创造出的饱含自然哲思的养生佳肴。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闻名遐迩沧海桑田秀色可餐息息相关B.如雷贯耳沧海桑田秀色可餐休戚相关C.闻名遐迩岁月变迁色味俱佳息息相关D.如雷贯耳岁月变迁色味俱佳休戚相关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其实,中原地区早已有食擂茶之习俗,然后才形成了客家民系。
B.其实,客家民系尚未形成之前,中原地区早已有食擂茶之习俗。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箴言(zhēn)恣意(zì)踌躇(chóu)B. 蹉跎(cuō)缄默(jiān)旖旎(yǐ)C. 蹉跎(cuō)缄默(jiān)旖旎(nǐ)D. 箴言(zhēn)恣意(zì)踌躇(chú)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B. 由于他刻苦学习,因此成绩优异。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歌颂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D. 我们要注意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猛虎下山,勇往直前。
B. 他的心情像天气一样变化无常。
C. 她的声音如同泉水般清澈。
D. 他的行为让人难以捉摸。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太阳从东方升起。
C. 月亮悄悄地爬上了树梢。
D. 星星在夜空中闪烁。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异。
B.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回春。
C. 他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学习。
D. 他喜欢音乐,喜欢运动,喜欢阅读。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B. 学习是为了什么?C. 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
D. 我们应该热爱学习。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热爱学习吗?B. 学习难道不是为了提高自己吗?C. 我们应该热爱学习。
D. 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跑得比兔子还快。
B. 他学习非常认真。
C. 他的成绩很好。
D. 他非常热爱学习。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复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热爱学习,热爱学习,热爱学习。
B. 学习,学习,再学习。
C. 他热爱学习,热爱工作,热爱生活。
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Ⅰ在动物世界里有没有相应的解毒办法呢?当然有。
学会挑选食物,是对抗植物毒素的有效做法。
只要注意观察,你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长颈鹿并不会在一棵树上吃太久,很快它们就会移动到下一棵金合欢树。
因为,如果只吃一棵金合欢树的叶子,很容易引起中毒。
因为金合欢会“通风报信”。
金合欢含有特殊的化学武器——单宁。
在通常情况下,树叶中的单宁含量并不高,毕竟合成单宁也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长颈鹿在啃食树叶时,会释放出大量的乙烯,这些乙烯被金合欢感应到,接着金合欢就会提高叶片中的单宁含量。
过量的单宁会影响到长颈鹿的消化系统,降低它们的消化能力,甚至引起死亡。
说到挑选食物,还有一个出名的例子,那就是在澳洲的桉树林中生活的动物,可能你已经猜到了,这个动物就是树袋熊(考拉)。
桉树叶子是考拉的主要食物,但是并非是棵桉树,考拉都会吃。
在澳大利亚分布着约300种桉树,但是考拉仅仅热衷于吃其中的三种桉树的叶子,分别是小帽桉、细叶桉和赤桉。
考拉如此挑选食物是有原因的。
桉树可以说是将化学防御这件事玩到极致的植物之一。
中国南方大片的桉树林根本不需要喷洒农药控制虫害,因为几乎没有动物能够解除桉树的防御武器。
桉树叶片中含有大量的桉叶油,桉叶油中的主要成分桉叶素有着特别的刺激性气味。
虽然稀释过后的桉叶油也可以作为香精添加到人类的食品当中,但在高剂量下,桉叶油仍然有毒。
对于食草动物而言,桉树叶是种“只可远观”的能源宝库。
但是,桉树毕竟是桉树,即便是桉叶油含量稍低,但是终归是有中毒风险的。
为了应对这种高毒性低热量的食物,考拉的应对策略就是少吃多消化。
一只成年考拉每天最多会吃下约400克的桉树叶。
考拉会细嚼慢咽,考拉的进餐时间通常为4~6小时。
考拉吃下去的桉树叶,进入胃肠道之后,其中活跃的微生物不仅能将叶片中的纤维素转化为考拉可以吸收的营养,更可以分解其中的毒素,避免中毒。
最新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最新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之一,它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礼”的内涵十分丰富。
首先,“礼”强调秩序和规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有相应的礼仪规范,这些规范规定了人们在不同场合下的行为举止,从而维护了社会的秩序。
其次,“礼”注重道德修养。
礼仪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更是内在道德的体现。
通过遵守礼仪,人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品德,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
最后,“礼”倡导和谐与包容。
礼仪的实施有助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不同的文化和习俗都可以在“礼”的框架下得到尊重和包容。
“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方面,它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在一个有礼的社会中,人们遵守规范,尊重他人,矛盾和冲突就会减少,社会秩序得以维护。
另一方面,“礼”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它可以培养人的自律、尊重他人和责任感等品质,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在当今社会,“礼”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礼”所倡导的秩序、道德和和谐等价值观念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礼”的传统,将其融入到现代社会的建设中,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核心概念,贯穿中国历史发展始终。
B.中国传统文化认为,“礼”只强调外在形式,与内在道德无关。
C.“礼”思想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对个人成长也有积极意义。
D.在当今社会,“礼”已经完全失去了现实意义。
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答案在最后)考试时间:2024年11月13日上午9:00—11:30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水墨画与西方古典油画不同,对于画面中空白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在中国画家的认识中,画面里的留白,要让人产生对空间的联想,那里面有云烟、有雾气、有山峦、有溪水,甚至有牧童哼着乡间小调牧牛的场景。
然而,这些丰富的虚景又通通被缥缈的水雾笼罩在了“空白”之中,让人浮想联翩。
这便是中国画留白“意到笔不到”的魅力。
中国画的留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无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老庄思想,由此亦可窥见中国道家及禅宗哲学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明代画家董其昌曾以禅言艺,将中国画分为南北二宗,尤其推崇南宗的顿悟,认为其参悟方式同文人画的雅逸士气相契合。
其中,从“看山是山”到“山在心中”的透悟过程,也点明了化眼前之有为无,方能达智慧神明之心境。
留白还有一个非常优雅的别名——“余玉”,以布白凸显灵动,以虚空诠释丰盈,类似音乐演奏中某一刻的“悄然无声”。
恰如其分地处理画面中的留白,不仅可以营造画面的审美意境和作品氛围,体现艺术家独特的审美情怀,还反映出艺术家对蕴于宇宙万物之中的“道”的解读。
这正是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在本质上的差异。
中国画的创作和鉴赏都讲究“气”。
在历代画论中,皆以“气韵”作为品评作品的重要标准。
南北朝绘画理论家谢赫在“六法论”中提到的重要法则“气韵生动”,即画面中必须有“气韵”才可能变得生动。
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主张顺自然、因物性,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有为,强调制名(礼)教、规范人性。
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不同和对立是显而易见的,而两者在历史上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国民族的主要精神,同样也是显而易见的。
诚如班固所说:“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相反而皆相成也”。
人们经常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的主张。
其实,这很不全面,也不准确。
应当指出,在道家内部存在着消极无为和积极无为两种不同的学说,他们对于无为思想精神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
道家的庄子学派总的说来比较偏向于消极的无为,他们追求一种“堕肢体,黜聪明”的“坐忘”(《庄子·大宗师》)和“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吾丧我”(《庄子·齐物论》)的自我陶醉的精神境界。
而道家的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不完全是消极的了。
老子所谓的无为,主要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六十四章)。
他强调的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老子》五十章)和“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老子》二十二章),即不自作聪明、不自以为是、不自居功劳、不自我夸耀。
所以,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为,而是主张为而不恃,是要以退为进、以曲求全、以柔胜刚。
荀子在批评庄、老二家学说时,一则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解蔽》),一则说“老子有见于诎(曲),无见于信(伸)”《荀子·天论》),对于两者思想精神的不同之处,抓得相当准确,点得十分明白。
韩非在吸收老子无为思想时,强调的只是君道的无为,而臣道是应当有为的。
韩非认为,君主的任务主要是把握原则、任用百官,如果事必躬亲,不仅忙不过来,也做不好,而更严重的是,它将极大地妨碍和打击臣下百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悲壮(bēi zhuàng)颠簸(diān bǒ)振奋(zhèn fèn)B. 招摇(zhāo yáo)漫不经心(màn bù jīng xīn)调皮(tiáo pí)C. 沉着(chén zhù)摧枯拉朽(cuī kū lā xiǔ)潇洒(xiāo sǎ)D. 妩媚(wǔ mèi)毫不犹豫(háo bù yóu yù)震撼(zhèn hà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精神生活却相对贫乏。
B. 为了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我们必须刻苦学习,否则就不能取得好成绩。
C. 这篇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内容丰富,对于我们了解历史有很大的帮助。
D. 她是一个非常勤奋的学生,每天晚上都熬夜学习,所以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这个关键时刻,他毫不犹豫地承担起了责任,展现了他的担当精神。
B. 面对困难,我们不能退缩,而应该迎难而上,勇往直前。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知识,对于我们拓宽视野有很大的帮助。
D.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语言幽默风趣,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4.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这座城市的绿化工作做得非常好,街道两旁绿树成荫。
B.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得益于他的勤奋努力。
C.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D. 她的舞姿优美,仿佛在翩翩起舞,让人陶醉其中。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很喜欢看书,尤其是历史、文学和科学方面的书籍。
B. 他的声音洪亮,仿佛在向人们传递着一种力量。
辽宁省辽南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试题语文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对现实的关怀反思,对英雄的敬仰崇拜,对人道的追寻布施,对人性的完美塑造……儒家思想十分看重个人的修身养性、品格塑造。
孔子主张以道德治天下,他说:“【A】”要求以仁义之道作为个人生活乃至为政的准则。
但由于各人道德修养的不同、道德境界的差异,就有“君子”与“小人”的区分。
孔子认为,君子的修养有两个部分,一是学习“诗书六艺之文”,二是躬行实践。
“六艺”包含礼、乐、书、数、射、御,孔子尤其看重对“艺”的掌握,并指出仁人君子的成才之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君子在志道、据德、依仁之外还要“游于艺”,在游憩观赏娱乐中使身心获得全面自由。
这一思想是孔子对理想人格、自由人格的充分表述,主张人的全面发展,在驾驭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同时获得主体的全面解放。
人格是人的精神属性而非生理属性,是人的超动物属性而非动物属性。
只有在食、色之上另有追求,另有坚持,另有作为,才谈得上人格。
儒家提倡的“以仁为人”就是对超越生理需要的精神追求和人格力量的高度抽象。
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必须在“文”“质”之间配合得恰到好处。
他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所谓“文”,指作为历史成果而保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正如司马光说的:“古之所谓文者,乃诗书礼乐之文,升降进退之容,弦歌雅颂之声。
”所谓“质”,指人内在固有的和坚定的伦理品质。
“【B】”因此,孔子认为君子只有“质”还不行,还必须有“文”的形式教养,将外在形式与内在品质高度融合起来,才可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孟子对先秦儒家“君子”理念做了进一步延伸,即注重内心修养,发展“仁”的内在机制。
他指出:“【C】”他认为,“君子”应时刻以仁与礼来“反求诸己”“为仁由己”,从精神上把“仁”化为自己的内驱力和社会实践。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作品,也是《楚辞》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长的抒情诗, 是理解屈原人生境界和价值观最重要的资料。 屈原在《离骚》开篇提到,他的父亲以“正则”为他命名,说明父亲希望他把“公正无私”作为自己 的处世原则,《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也说屈原“正道直行”。正道直行首先是正直,正直就是处事公正, 不苟且,不徇私,不自私自利和投机取巧。《离骚》也恰恰展示了一个正直的君子在蒙受不白之冤后勇敢的 抗争过程,“正”“直”二字多次出现其中,如“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 之所厚”。
2023—2024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练习
语文(答案在最后)
2024.04
制卷人: 说明:本试卷共六道大题,24 道小题,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长 150 分钟.考生 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 9 小题,共 36 分。
根据课内知识,完成各小题。
1.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子规啼夜月, ______________”;押韵也富于变化,有“扪参历井仰胁息, ______________”这样 的隔句押韵,也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____________”这样的句句押韵。丰富的语言变化,与 李白自由奔放的个性相得益彰。 (3)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两句,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4)杜甫《客至》尾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从邀邻助兴的内容暗示出宾主脱略行迹、兴 致盎然的场面。 (5)黄庭坚《登快阁》中化用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和谢眺“澄江静如练”的一联诗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6)柳永《望海潮》中“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三句,写湖面上昼夜都荡漾 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描绘了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描写孙何与民同乐的句子是“千骑拥高牙, ____________,吟赏烟霞”。 (7)《扬州慢》中,词人用“过”这一领字带出“____________”,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的繁华,而眼 前的实景是“___________”,写尽了扬州的凄凉。 【答案】 ①. 长太息以掩涕兮 ②. 余虽好修姱以 羁兮 ③. 固时俗之工巧兮 ④. 宁溘死以 流亡兮 ⑤.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⑥. 愁空山 ⑦. 以手抚膺坐长叹 ⑧. 使人听此凋朱颜 ⑨. 三顾频烦天下计 ⑩. 两朝开济老臣心 ⑪. 肯与邻翁相对饮 ⑫. 隔篱呼取尽余杯 ⑬. 落 木千山天远大 ⑭. 澄江一道月分明 ⑮. 羌管弄晴 ⑯. 菱歌泛夜 ⑰. 嬉嬉钓叟莲娃 ⑱. 乘醉听箫鼓 ⑲. 过春风十里 ⑳. 尽荠麦青青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 羁”“溘”“抚”“膺”“凋”“频烦”“篱”“菱”“嬉”“叟”“箫鼓”等。
湖南省长沙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答案在最后)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孔子是个言行一致的人,他不仅注重“言必信,行必果”(《子路》),而且强调“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论语》虽非孔子亲笔著述,但从弟子记载其话语中,仍能明显感到他是落实自己重视文采主张的力行者。
比喻作为文学的常用修辞法,孔子一出手就技惊四方。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以“北辰”比“为政以德”的统治者,以“众星”比诸侯国和大夫,譬喻形象而意蕴丰赡。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前者由感慨河水川流不息而提醒珍惜宝贵时光,后者以松柏后凋景象喻人要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言简意赅而启人深思。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孔子由水的川流灵动,想到智者敏锐聪慧,由山的沉稳安静,想到仁者厚重不迁,设喻奇妙,表意隽永,且气象博大。
孔子擅于比喻,也妙于夸张。
“朝闻道,夕可死矣”(《里仁》),不这样夸饰,怎能凸显他把“闻道”看得比性命还重要!“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述而》),这是以婉曲夸张法,将他在齐国痴迷韶乐而难以自拔的情景,传达得惟妙惟肖而意蕴悠长。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此处的“浮云”,既是比喻又是夸张,把他作为百世圣哲“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的高尚情操和洒脱情怀,刻画得栩栩如生又感人至深。
相对于上述显在的文学表现,我更欣赏《论语》处处隐含内蕴的文学意味。
请看似乎平淡无奇的开篇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且不说将此段分行排列,颇有诗的形式和意韵,就看三句话皆以亲切的反问语气出之,即为有意无意地运用文学笔法,活画出孔子作为师长对弟子循循善诱的情状。
新会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新会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1. C C.“截然相反"错,原文说“完全不同”,两者意思不同。
故选C。
2. C C.“‘直觉’观与‘感兴’观的重要区别在于审美对象……"表述错误,原文说“‘兴’不同于西方美学中的‘直觉’概念,它不是指主体一种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式,而是指主体的一种特殊的存在方式”,可见两者的重要区别不在于审美对象的特点,而在于审美主体的特点。
故选C。
3. B A.说的是艺术美和自然美的关系,与材料一观点无关。
B.说的是审美活动与人类的智慧和道德的关系,与将美学研究定位于促进人类发展有关。
C.说的是美的典型性,与材料一观点无关。
D.说的是美的创造性,与材料一观点无关。
故选B。
4. ①本文首先提出中心论点:中国美学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范畴体系,集中表达了古代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意识。
(1分)②其次与西方美学进行对比,指出中国的美学的核心范畴不是“美”,不是“艺术”,而是“道"。
(1分)③再次从中国美学的审美对象范畴“象”、审美经验范畴“兴"(“感兴”)、可以描述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的“气"等三个角度来分析中国独特的美学范畴体系。
(1分)④最后得出结论:中国美学的核心问题不是发现形式美的规律或探讨艺术创作规律的问题,而是人生境界的问题。
(1分)5. ①使人涵养艺术化的生命品格,反思批判种种异化的生命情状,返回精神的家园;(3分)②使人在有意识地追求审美人生的过程中,不断拓宽胸襟、涵养气象,提升人生境界。
(3分)6. D7. C8. ①(内容方面)讲述童年的故事,勾勒出童年夏夜听故事的温馨图景,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1分)②(结构方面)承接上文对夏夜的描写,引出下文自己第一次看流星的经历。
(1分)③(艺术手法方面)用玉豹伯富有吸引力的故事,衬托后文流星给孩子们带来的强烈新奇感。
(1分)④(情感主旨方面)用真挚自然的语言记述凡人小事,使“流星”首先蕴含着作者对童年人与事的美好回忆。
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南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语文科期中考试试题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苏轼亲笔手书的《赤壁赋》,网友发现帖中原文写的是“渺浮海之一粟”,并不是此前广为流传的“沧海一粟”,疑似是后人抄写笔误,才造成这样的理解错误。
“沧海一粟"是否要被改为“浮海一粟”,一时间引发热议。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此前教育部纠正过一些异读字的读音,比如粳(jīng)米改为粳(gēng)米、确凿(zuò)改为确凿(záo)、说(shuì)服改为说(shuō)服,都把之前大众容易读错的读音认证为了新的正确读音。
后由于一些异读词的拼音打破了大众原本认知,因此有些修改读音已通过,而还有一部分则一直处于审核阶段,仍以原读音为准。
是以正确读音为重还是以大众读音为重呢?从教育部颁布的异读词修订表的底层逻辑来看,显然还是以后者为重。
毕竟,读音是人们沟通交流的工具,最终还是要为人所用,换言之,文字和词语又何尝不是如此?文字和词语的发展过程会经历很多的变化,非要说存在一个亘古不变或者绝对正确的版本,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真相很可能是,某一时期大众普遍认可和接受什么版本,这一版本就将流传到下一时期。
就像一位网友所说“成语本质上是约定俗成的东西,用的人多了也就成了成语,原本的出处是什么已不再重要了"。
原先我们有“沧海一粟”,现在又多了一个“浮海一粟”,在渺小的比喻上加了一层浮萍无根、漂泊不定的寓意,孤独感透纸而出,如果真的适宜人们流传,那么多一个成语又何妨?反之,若人们使用不便,它适用的语境较少,那么成语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也就不足为奇了。
(摘编自小亢《“沧海一粟”还是“浮海一粟"?不必太较真》)材料二:对照手书本《赤壁赋》来看,现行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中的“沧海”,手书本作“浮海”,此处异文所传递出的信息或可帮助学生对《赤壁赋》一文产生新的理解。
四川省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作为两种最主要、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文学和图像之间既存在对立或相互竞争,也存在合作或相互模仿。
一方面,语词的时间性使其在叙事上,具有图像叙事难以企及的天然优势,而图像的直观性和在场感,不可避免地给文学叙事带来冲击。
另一方面,为了强化叙事效果,两者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彼方叙事策略的影响,进而突破自身媒介的限制展开故事。
比如,当代小说受图像的影响,突破传统小说的因果线性迈辑和语词叙事的时间性,追求图像的直观性和在场感,从而凸显故事的空间维度,达到不同以往的艺术境界。
文学受图像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故事内容或题材的选取上。
敏锐的现代作家往往会因某幅图像带来的视觉震撼而产生创作冲动,借语词将图像内容部分或整体地转译、再现出来,形成故事从图像到文字的同质异构转化。
鲁迅先生在《示众》中,用细致的语言对看客们围观杀头的情景进行反复刻画。
相比语词解读的私人性,图像解读的公共性创造了一个主客体转换的空间,受众由解读主体变成被解读与被言说的对象。
正是在这个基于图像而创设的空间中,充当看客的、愚钝麻木的同胞给鲁迅带来了强烈的心灵冲击,使他意识到国民劣根性的根深蒂固。
除了直接转译图像内容之外,文学家还注意到图像在唤起知性和强化记忆方面的强势作用。
劳拉·里斯曾将宣传广告语比作“钉子”,而将视觉形象比作“锤子”,指出只有依靠“图像之锤”才能更准确有力地将“产品之钉”嵌入消费者的大脑。
文学创作对颜色、形状等造型艺术的表现媒介加以利用,从而引发受众视觉层面的联想。
鲁迅的小说中有大量对于颜色的运用,如《药》中“红红白白的”破灯笼映照下,老栓从“碧绿的”包中掏出“红黑的”人血馒头,一连串颜色的对比描写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受众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凸显封建社会的黑暗及人的麻木与愚昧。
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I材料一:在封建社会,酒让权力神圣,酒让王朝辉煌,酒让天子自豪。
历朝历代的皇帝王臣多数是爱酒饮酒的,酒文化是他们的最高礼仪。
喝酒敬酒在夏商周乃至春秋都有很严格的一整套规定,皇帝大臣衣着何服,酒举多高,先敬谁后敬谁,如何下跪,如何举爵,如何唱喏,如何示天地,如何敬神,口张多大,酒倒器中怎样饮,每个细节都不能少,不能乱,不能错。
包括礼乐都有繁规戒令。
从秦开始,酒和酒文化逐步从皇室祭祀神坛走了下来,流入了王臣贵族、士大夫及文人学士之中,这标志着酒文化的大解放,从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大繁荣。
史书记载,在先秦诸子中,孔子知酒,孔子也善饮。
他是爽而不过,饮之有度,并在礼节上要求甚严,堪称“酒师爷”“酒圣人”。
翻开中国四大名著,里面几乎都写到了酒和酒文化。
还有妇幼皆知的刘邦和项羽的“鸿门宴”,以及堪称天下第一成功之宴的北宋皇帝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等典故,都深刻地阐释了酒文化在政治斗争场上的精彩与深邃。
酒和酒文化的魅力对文化人的诱惑和冲击更为激烈,更为壮观。
中国传统的诗书画无一不与酒文化产生密切联系和融合。
李白是诗仙也是酒仙,他的好诗好句好情好意都在酒后,这是李白酒文化的风格。
欧阳修自称“酒翁”,他的酒文化即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而苏轼则是现实主义诗人,他也离不开酒,无酒就可能无苏词。
还有杜甫、孟浩然、刘禹锡、王维等,他们都是诗里有酒、醉酒留诗的酒文化人。
还有古今行书天下第一的王義之,王羲之醉写《兰亭序》,写完后大醉。
酒醒后,见序文中有改有涂,便重新提笔连写数十篇,无一能胜过酒醉之作。
王義之自己感叹道:醉中挥毫乃“神助之功”。
酒文化把这些理想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田园文学的各方大家密切结合了起来,推波助澜,相得益彰,形成了浩瀚无垠的中国文化和灿烂的华夏文明。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六县九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艺术理论中的“虚”“ 实”概念,最早源于《易经》和老子《道德经》中的阴阳理论。
他们认为宇宙是虚和实的结合,乾坤为天地两极:乾为天,为阳,为实;坤为地,为阴,为虚。
由此推演出一黑一白“太极” 阴阳图,黑为实,白为虚。
二者作为相互依存的两面,周而复始,不可舍此取彼。
《老子》曰:“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后来经过历代哲学家和文艺理论家的不断解读、演绎和推进,形成了我国重要的美学思想。
书法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产物,“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一开始就承载着古人高超的辩证思维。
蔡邕在《九势》中云:“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矣,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字之形态源于自然,做字之法亦源于自然。
自然既立,必有阴阳,有了阴阳,字的形态即笔势才可以出现。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 书要兼备阴阳二气。
大凡沉著屈郁,阴也;奇拔豪达,阳也,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
”雄强豪达之书表现为阳气,为实;沉着屈郁之书表现为阴气,为虚。
二者共生于统一体中,缺一不可成书。
宗白华在《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中把虚实问题上升到哲学高度,他在谈到庄子时认为:“虚比真实更真实,是一切真实的原因。
没有虚空存在,万物就不能生长,就没有生命的活跃” ;在阐述孟子“ 充实之谓美”美学思想时,认为“不停留于实而是要从实到虚,发展到神妙的意境”。
书法是黑白造型艺术。
我们通常在创作或欣赏作品时,往往留意于黑色的线条,却忽视线条之外的白色部分。
书法黑白虚实理论的引入,旨在强调不但要留意墨线的造型—— 实象,还要注意墨线之外的白色空间背景——虚象。
虚与实是对立的统一体,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无虚不能显实,无实不能存虚”。
书法家应该重视用虚白去突出黑实的表现手法,所谓“计白以当黑”,“ 以虚为实”是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沙市21中学2014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量:120分钟分值:150分命题人:王满意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正确的一项是A.熟稔.(niǎn)拔擢.(zhuó)搠.(shuò)倒咬文嚼.(jué)字B.自诩.(yǔ)矜.(qīn)育恁.(nèn)地逸兴遄.(chuán)飞C.桨棹.(zhào)干涸.(hé)逋.(bū)慢锱.(zī)铢必较D.赊.(shē)欠睇眄.(miǎn)胜(zhàn)饯.模棱.(líng)两可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懿范朦朦胧胧噩梦舸舰弥津B. 怂勇天高地迥蓬嵩窈窕寻壑C. 讥诮猥以微贱孤骛投笔从戍D. 出岫乐天安命纰邻矫首暇观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整天朝不虑夕....,一副乐呵呵的样子。
B.张民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真可谓举案齐眉....。
C.王大爷和王奶奶没有儿女,相濡以沫的王大爷去世后,王奶奶一个人很孤单,茕茕孑立....,形影相...吊.!D.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庄子凭着丰富的想象,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使《逍遥游》一文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B.只在彭泽县做了八十多天县令的陶渊明愤然挂印辞官的原因是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和具有“性本爱丘山”的性格造成的。
C.延长退休年龄或实行弹性退休制、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等重大变革,对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D.一篇洋洋洒洒的《滕王阁序》不仅使唐代诗人王勃名声大振,也让滕王阁成为江南的三大名楼。
5.选出“之”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胡为乎遑遑欲何之B.悟已往之不谏C.得天人之旧馆D.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E.外无期功强近之亲F.举世誉之而不加劝6.下列加点词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舞.幽壑之潜蛟B.臣具以表闻.C.侣.鱼虾而友糜鹿D.项伯杀人,臣活.之7.下列各诗句所涉及的传统节日,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①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
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③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④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看鹊桥归路。
⑤渚闹渔歌响,风和角棕香。
A.重阳节春节元宵节七夕节冬至B.春节重阳节元宵节冬至清明C.重阳节元宵节春节七夕节端午节D.元宵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七夕节8.填入下列横线中的话,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清人张潮在其《幽梦影》中曾说:“对渊博友如读异书,对风雅友如读名人诗文,对谨饬友如读圣贤经传,对滑稽友如阅传奇小说。
”这话确有见地。
人生一世,除了亲情、爱情之外,友情更是不可缺少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友情是一种广度,亲情是一种深度,而爱情则是一种纯度。
B.友情是一种纯度,爱情是一种深度,而亲情则是一种广度。
C.爱情是一种纯度,亲情是一种深度,而友情则是一种广度。
D.亲情是一种深度,爱情是一种纯度,而友情则是一种广度。
二、现代文阅读(24分)绝交的诗意绝交是个耐人寻味的举动,它必得满足的一个条件恰恰跟它的结果构成了反对。
千金易得,知音难期。
朋友该是人世间最能给人安慰和温暖的东西之一吧,何以先“交”而后“绝”之?不用说,那原因一定很复杂,其情感也势必很激烈,而绝交的诗意也正在于此。
古人耿直,乃好绝交。
《论语》里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友直,友应试,友多闻,益矣。
”《易》也称:“二人同心,其得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可见先秦时代对友谊的好处颇有会心,尽管最爱研究君子和小人分野的孔子还是时常有“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感叹,但总的来说还不失为“温柔敦厚”。
到了汉代,绝交的举动也随着人的内在自我的日益觉醒而火药味渐浓。
这一时期断交的故事颇不少,但把绝交当成天大的事写进文章且青史留名的,东汉的朱穆要算第一。
品行很方正的朱穆,有感于一个叫刘伯宗的朋友“一阔脸就变”的丑行乃愤而与之绝交。
他写了一封绝交信历数刘伯宗阳奉阴违的事实,还附了一首绝交诗云:“北山有鸱,不洁其翼。
飞不正向,寝不定息。
饿则木榄,饱则泥伏,饕餮贪污,臭腐是食。
填肠满嗉,嗜欲无极。
长鸣呼凤,谓凤无德。
凤之所趣,与于异域。
永从引廖,各自努力!”有一段日子我一直迷恋着那些绝交的故事。
我常常想到中一个更为经典的案例,故事的主人公嵇康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在中国历史上的旷世奇文《与山巨源绝交书》里,魏晋之际最“酷”的美男子嵇康显得有些小题大做。
读过这封绝交信的人难免都会犯嘀咕:老朋友山涛推荐的官儿你可以不做,可也犯不着“绝交”啊?绝交就绝交吧,干嘛又把人骂个狗血喷头?其实,想不通就对了。
因为“刚肠疾恶”的嵇康不过借力打力,通过痛骂山涛表明坚决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立场而已。
这封信最终成为把嵇康推向断头台的引线之一。
众所周知,行刑前,嵇康顾视日影,弹奏了一曲《广陵散》,遂成千古绝唱。
可在这唯美的死亡之前发生的“托孤”事件却未引起充分的注意。
嵇康没有把他八岁的儿子嵇绍托付给当时在场的哥哥嵇喜,却出人意料地交给了山涛,还对儿子说:“有山巨源在,汝不孤矣。
”这不能不让千年后的我们大跌眼镜,在嵇康心里,所谓“绝交”的对象并非山涛,而是心怀鬼胎又杀红了眼的司马氏。
正是在这一刻,死亡的诗意和绝交的诗意才令人心动地交织在一起。
对于今人来说,绝交不仅洋溢着童年的天真,甚至还有些残忍的奢侈。
绝交其实是一种表态,这主要不是宣布和某个具体的分道扬镳,而是为在世俗与人海奋力区别出自我而发出的一声近乎绝望呐喊。
现代人绝交行为的减少不是出于理性成熟,而是少了一些执著和操守,多了许多得过且过的私心杂念。
9.通观全文,古人“绝交的诗意”表现在哪里?请以嵇康与山涛绝交为例作简要说明。
10.东汉朱穆给刘伯宗写的一封绝交信,信中还附了一首绝交诗,朱穆附这首绝交诗的用意是什么?11.嵇康与山涛绝交“不过是借力打力”,“借力打力”的内在含意是什么?12.引用《易经》中的话是为了说明什么?写嵇康临刑前弹奏《广陵散》是为了表现什么?三、文言文阅读(共27分,每小题3分,翻译每句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宠.命优渥宠:恩荣B. 更.相为命更:交互C. 日薄.西山薄:迫近D. 听.臣微志听:听信1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凡在故老,犹蒙矜.育②本图宦达,不矜.名节③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A. ①与③相同B.①与②相同C. ①②③都不同D.②与③相同15.比较下列句中加点“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②但以.刘日薄西山③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④谨拜表以.闻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②与③相同,①与④不同C.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 D.②与③相同,①与④相同(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
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
曾祖侃,晋大司马。
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
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州召主簿,不就。
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
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
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
”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
”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
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
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俄顷弘至,亦无忤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日造潜。
每往,必酣饮致醉。
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
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
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
潜不解音律,而蓄素琴一张,无弦,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
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其真率如此。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
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
谥号靖节先生。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博学,善属.文属:写作B.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候:安抚C.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赉.酒具赉:携带D.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舆:抬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即便就酌,醉而.归举世非之而.不加沮B.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乃.瞻衡宇C.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既自以心为.形役D.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乐琴书以.消忧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
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B.陶潜仕途短暂。
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潜清高不群。
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潜任真自得。
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相关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3)岂敢盘桓,有所希冀四、诗歌鉴赏及课文默写(15分)20.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