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水循环和洋流1》教案(湘教版必修1)
水循环和洋流-湘教版必修一教案
水循环和洋流 - 湘教版必修一教案一、背景本教案是根据湖南省新版高中必修一《地球与生命》课程的要求,为教师们提供一个综合性的教学案例。
本次教学内容为水循环和洋流。
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的运动和转化,涵盖了水蒸发、凝结、降雨等各个环节。
而洋流则是利用地球自转带来的科氏力或重力作用,使海水形成的由表及深一层一层的向某一方向流动的水流。
二、教学目标1.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了解各种自然因素对水循环的影响。
2.了解洋流的概念和形成原因,掌握洋流的分类和特点。
3.了解水循环和洋流对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 水循环1.1 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的不断运动和转化过程,包括水蒸发、凝结、降雨、地表径流、蒸散、渗漏等各个环节。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可以使用图片和实物模型来进行教学。
首先,让学生看一下下面这张图片,让学生回答问题:水循环图水循环图1.图中代表什么?2.每个箭头代表什么?然后,让学生观看一下面的实物模型:水循环实物模型水循环实物模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操作这个实物模型,模拟水循环的过程。
1.2 水循环的自然因素让学生了解自然因素对水循环的影响,比如地形、气候、土地利用等因素。
比如,气候对水循环的影响,决定了地球上各地水循环的强度和周期,气温、湿度、风向、降雨量等都对水循环有重要的影响。
2. 洋流2.1 洋流的概念和形成原因让学生了解洋流的概念和形成原因,洋流是因为地球自转带来的科氏力或重力作用,使海水形成的由表及深一层一层的向某一方向流动的水流。
而形成洋流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地球自转、清污剂的作用、潮汐的影响等。
2.2 洋流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掌握洋流的分类和特点,比如根据海洋的位置可以将洋流分为赤道西向汇流和赤道东向反流;根据水温可以将洋流分为温带洋流和热带洋流等。
3. 水循环和洋流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最后,让学生了解水循环和洋流对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气候、水资源、生态环境、生物区系等方面。
高中地理 2.4 水循环和洋流学案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2.4 水循环和洋流学案 湘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 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3.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水循环1.概念:指水在地理环境中①____________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②________和物理③________的变化。
2.能量来源:在④____________及⑤____________的作用下,水在⑥________、海洋和⑦________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3.主要环节A⑧____________,B⑨____________,C⑩____________,D ⑪____________,E ⑫____________,F ⑬____________。
4.地理意义错误!5.人类对水循环影响的主要方式增加或减少⑰____________、人工增雨及⑱____________。
二、洋流1.概念:洋流又叫⑲________,是指大洋⑳________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21________的流动。
2.类型:洋流按性质可分为○22________和寒流两大类。
3.主要成因:盛行风作用。
南、北赤道暖流(信风作用),西风漂流(分布在北纬35°~45°和南纬30°~60°的宽阔地带),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等。
4.分布规律:(1)中低纬度:以○23____________为中心。
北半球呈○24____________方向流动,南半球呈○25____________方向流动。
(2)中高纬度(北半球):以副极地低压为中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3)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呈○26____________方向流动。
5.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暖流起到○27________、○28______作用;寒流起到○29________、○30________作用。
高中地理 水循环教案 湘教版必修1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说教材1、课标分析课标:“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该“标准”旨在引导学生能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标准”要求,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画”、会“用”。
通过示意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会用示意图分析地理原理。
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的第一课时,本节教材紧紧抓住水体运动这一思想,侧重介绍了水循环的相关基础知识。
教材从陆地淡水资源更新的角度讲述了地球上水循环运动及其意义。
教材对水循环的三大类型未作具体的文字说明,而是将它们综合在一幅“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图”之中,侧重说明了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水循环过程中能量转换过程和水循环的积极意义。
3、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②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②通过小组讨论,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4、教材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教学难点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方法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取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本课的内容学生很难通过自身的体验来获得感性认识,教师在课前收集一些直观性较强的图片、视频材料以及文字、数字资料,充分利用各种素材和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从感性的角度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水循环和洋流》教案设计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一、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标准解读本条和下一条“标准”关注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水。
本条“标准”旨在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般将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
“标准”并不要求对水循环作这样的划分或出现三种循环的概念,而是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的转变;环节是指实现水的循环运动的途径,主要包括降水、蒸发(蒸腾)、径流、水汽输送等。
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而且“标准”对它的要求是“说明”,从程度上区别于对过程和环节的一般要求。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首先是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其次,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对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从本条和下一条“标准”综合来看,本条“标准”虽然将视野扩大到水圈,但落脚点放在陆地上。
因此,对于陆地各水体之间的关系(水循环各环节的联系)、水资源及其更新、水循环对气候、生态、地貌的影响等,应给予适当的关注。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本条“标准”关注水圈中的海洋水。
海洋水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也是大气最重要的水汽来源和热量来源。
关于海洋水,传统高中地理课程要求的内容较多,如海水的温度、盐度以及各种形式的运动等。
最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2.4 水循环和洋流学案 湘教版必修1(考试必备)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考试标准】一、水循环 1.水循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①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2.成因水在常温和常压条件下的三态变化是水循环的内因;②太阳能及地球重力作用构成水循环的能量和动力条件,是水循环的外因。
3.意义(1)水循环使地表物质得以大规模运动,并塑造了多种③地表形态; (2)水循环伴随着④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大规模转化和交换; (3)水循环使水成为洁净的⑤可再生资源。
4.人类的影响目前只能以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人工增雨及⑥跨流域调水等方式,去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
二、洋流1.概念: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⑦流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
2.分布(1)图中A 为⑧副热带环流⎩⎪⎨⎪⎧中心:南北纬25°~30°的海区方向:北半球⑨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洋流性质:大洋东岸为寒流、西岸为⑩暖流(2)图中B 为⑪副极地环流⎩⎪⎨⎪⎧中心:以60°N为中心方向:⑫逆时针洋流性质:大洋东岸为暖流,西岸为⑬寒流(3)西风漂流:自西向东流动。
一、水循环(必考a 、b)目前,人类主要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施加影响?提示:地表径流(建水库,跨流域调水);降水(人工降水);下渗(破坏植被等);陆地水的蒸发(围湖造田等)。
[探究归纳] 水循环的类型及特点按照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可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具体如下列图表所示:[学以致用]读“某地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的箭头是( )A.a、b、c、d B.b、c、h、eC.d、e、f、g D.e、f、g、h(2)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人工降雨,促成大气中的水汽输送B.改造沙漠,增加蒸发量,加速水循环C.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表径流D.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水径流的循环解析第(1)题,海陆间循环包括海洋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环节,从图中看出,a、b、c、d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第(2)题,目前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地表径流输送来实现的。
高中地理 水循环和洋流学案 湘教版必修1.doc
用心 爱心 专心 1①④海洋⑤⑥②⑦⑧⑨C● A B ● 2.4 水循环和洋流一、学习目标1. 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 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4. 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会考要求1.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a ——了解)。
2.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b ——理解)。
3.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图示(b ——理解)。
4.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c ——应用)。
三、知识体系三、巩固练习1.在水循环过程中,受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A .海洋水的蒸发B .大气中水汽输送C .大气中的降水D .地表径流输送 2.下列关于水循环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联系了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B .促使自然界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 .造成了全球上水资源地区分配不均D .不断塑造地表形态读大洋环流示意图图,回答3—4题。
3.该大洋环流位于( )A .北半球副热带海区B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C .40°—60°S 海区D .北印度洋海区4.洋流A 对沿岸气候影响的是( )A .增温增湿B .增温减湿C .降温增湿D .降温减湿 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 、B 两海区,水温较高的是 地。
(2)图中C 处附近海域为世界著名的 渔场,它位于寒流和暖流的交汇处。
(3)历史上欧洲奴隶贩子从事贩卖奴隶活动的“三角贸易”,多半采取三角航程,图中①为出程、 ②为中程、③为归程。
三角航线的选择合理地利 用了风向和洋流的知识。
试分析②、③航线上借 助的风向和洋流名称。
6.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出图中数码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① 、② 、③ 、④ 、⑤ 、 ⑥ 、⑦ 、⑧ 、⑨ 。
(2)图示的环节中,人类最容易施加影响的是 。
(3)简述由图中②③⑤⑥⑧⑨环节组成的水循环其主要的地理意义。
四、课外探究材料:汤浦水库是上虞等县(市)的供水专用水源,水库管理部门秉承“视水质为生命、 以安全为重点”的质量方针。
高一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2.4 水循环和洋流
第四节水循环与洋流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得过程与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得能量转化以及地理意义。
2、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得分布规律。
3、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得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
2、通过绘制水循环得过程简图,洋流分布简图、掌握水循环得过程及洋流得分布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得兴趣与热情,树立相互联系得观点与可持续发展得环境观。
教学重点1、水循环得过程、能量转化及其意义。
2、世界表层洋流得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得影响。
教学难点1、水循环过程中能量得转化。
2、世界表层洋流得分布规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地球上得水”,让学生思考、理解本课卷首导语。
以情景问题得方式导入。
师地球因为有了水与水得运动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机盎然。
那么,地球上得水就是如何运动得呢?推进新课课件显示:水循环师从动画中我们可以瞧到自然界中得水在不断地进行着连续得循环运动,这就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得一项重要内容——水循环。
请大家结合屏幕上得问题,阅读教材P59图239“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图”,注意图文结合,观察图中每一个箭头得含义。
投影:思考题1、什么就是水循环?2、水循环将哪几个圈层联系了起来?3、水循环得能量就是什么?学生阅读思考后,回答问题。
生1地球上得水循环就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得移动,以及与之相伴得运动形态与物理状态得变化。
生2水循环联系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与生物圈四大圈层。
生3太阳能、重力能。
师(总结)在太阳能与地球重力得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与大气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得形式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得循环运动。
请大家再阅读图239,观察水循环有哪些基本环节。
生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
师太阳能推动水循环得同时,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得大规模转化与交换。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2.4 水循环和洋流 学案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学习目标导航1.了解水循环的概念、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洋流的概念及成因,识记洋流名称。
2.理解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
(重点)3.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重难点)认知预习质疑教材整理1水循环阅读教材P59~P60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概念: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2.主要环节:图中D蒸发、C 、B降水、G 、F下渗、H 、E降水、A 。
3.动力:和地球重力。
4.地理意义(1)维持全球水体总量。
(2)使地表物质得以运动,并塑造。
(3)伴随着能量转化和交换。
(4)使水成为洁净的资源。
5.人类活动的影响正误判断:(1)驱动水循环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
( )(2)人类活动主要影响水循环中的降水环节。
( )(3)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 )教材整理2 洋流阅读教材P 61~P 63,完成下列问题:1.概念:是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 和 的大规模海水运动,又叫海流。
2.作用:促进了地球 的能量交换,并通过能量交换来改变其环境特征。
3.分布模式(1)副热带环流:如图中A 所示①中心:约在南北纬 的地区。
②组成⎩⎪⎨⎪⎧赤道洋流:由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共同作用西风漂流:位于西风带内赤道逆流:把南北半球的赤道洋流分隔开来大洋西岸的暖流和大洋东岸的寒流(2)副极地环流:如图中B 所示①中心:位于60°N 附近。
②组成:大洋西岸的 和大洋东岸的 。
微体验2正误判断:(1)暖流水温一定比寒流的水温高。
( )(2)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一定都是暖流。
( )(3)海水的温度和密度分布不均是形成世界洋流最主要的动力。
( )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点1 水循环合作探讨材料一长歌行(节选)李白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材料二水循环示意图。
探讨1:你认为诗词中百川复西归的现象会出现吗?探讨2:大量砍伐树木会对当地水循环带来什么影响?体验评价1.读某地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
湘教版必修1 地理:2.4 水循环和洋流 ——洋流 教案
水循环和洋流-----洋流【课程标准解读】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设计采用的教材是湘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I)2.4水循环和洋流》的第二课时,目的是让学生在运用地图自主的探究学习活动中,学会归纳世界海洋表层的洋流分布规律,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做好知识预备工作。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高一年级学生地理的空间感、读图的能力相对较差,本节内容是对洋流的分布规律进行探究和总结,而课本的图像是静态图,对学生来说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常感到无从下手,学习兴趣降低,课堂沉闷。
三.设计思想本堂课的设计意图是:深化新课程理念与模式,应用导学案形式教学,根据课标的要求,采用问题导图,学生读图,多媒体版图,学生画图,学生用图等环节,通过图文转化,图图转化,多方面多角度的挖掘学生的读图用图潜力。
对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培养则是希望完成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用原理来解释现象,实现原理指导实践的思想飞跃。
授课时先让学生阅读“全球风带与洋流的关系图”,自主归纳得出“洋流模式图”,通过将“洋流分布模式图”与“世界洋流分布图”对应,观察不同大洋不同海区洋流运动的特点,通过对比和分析,寻找共性和差异,归纳其分布的一般规律,并落实在洋流分布图中记忆各洋流名称,然后建构洋流分布的理想模式图,接着再探讨成因,最后再次引导学生运用风向、地转偏向力等知识对洋流模式图进行印证。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图来说明风海流的形成。
2.运用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图,建构洋流分布的模式。
3.学会在等温线图上判别寒、暖流,了解不同纬度大洋两岸洋流的性质。
4.学会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来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1.问题导学法:课堂教学以“漂流瓶的故事”导入新课,以问题形式将学生引入预设情境之中。
在导学案中通过有目的、分层次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对《世界洋流分布图》进行读图和信息提取,分析与归纳,让学生在已设定的情境中,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完成洋流的概念、暖流和寒流的概念、洋流的运动方向和运动成因的学习探究过程。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2.4公开课教案-《水循环和洋流》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西安高新一中罗凯如【课标要求与分析】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课标分析:该“标准”旨在引导学生能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标准”要求,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画”、会“用”。
通过示意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会用示意图分析地理原理。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
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
本节活动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以致用,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2)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2)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和地理意义。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分享课前优秀小作文“一滴水的旅行”,学生边朗读,教师边画图导出本节课。
湘教版必修1 地理:2.4 水循环和洋流 学案
水循环和洋流【学习目标】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重点】1.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2.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难点】1.水循环对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过程】一、水循环:1.水循环的成因:在及的作用下,水在、和间通过或,以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2.根据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可以将其划分为、和三种类型。
3.读课本图大规模水循环示意,总结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腾)、、、、、等环节,不同类型的水循环,其包括的环节、特点也有所不同。
4.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水循环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巨大,而人类目前只能以、及等方式,去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
二、洋流1.什么是洋流?2.洋流的分类?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律:(1)在中低纬海区,形成以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方向流动。
按洋流性质,大洋东岸(大陆西岸)是、大洋西岸(大陆东岸)是是。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方向流动。
大洋东岸(大陆西岸)是、大洋西岸(大陆东岸)是。
(3)南半球中纬度海区,受风带的影响,形成的洋流叫,洋流性质是、流向是。
(4)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受影响,洋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冬季受季风的影响,沿岸海水向流,呈方向;夏季受季风的影响,沿岸海水向流,呈方向。
【达标测验】1.下列关于水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水资源处于不断地循环更新过程中,因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海陆间水循环和陆地循环都能使水资源得到不断的更新C.水循环实现了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D.水循环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地雕塑地表形态2.水循环的实质是()A.水体连续运动的过程B.各种水体的状态变化C.海陆之间的水量交换D.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3.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最主要的形式是()A.冰川融水B.湖泊水C.地下水D.大气降水4.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A.大陆轮廓和岛屿的分布B.海水温度与密度分布不均C.地球自转偏向力D.盛行风5.城市中以往多采用釉面砖等不透水的材质铺设地面,这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危害有:A.阻断了大气降水直接补充地下水的途径B.冬季雨雪天气极易使地面结冰,引起交通和出行团难C.促进了城市植被的生长D.降低了城市地面和空气的干燥程度判断以下描述是否正确,填是或否。
2024学年高中地理2.4水循环和洋流教案湘教版必修1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水循环和洋流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首先,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水循环和洋流的基本概念上存在一定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我需要采用更直观的教学方法和素材,如通过演示实验、视频动画等方式来展示水循环和洋流的过程。同时,我可以在课堂上设计更多的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通过讨论和交流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在知识层面,学生对于水循环和洋流的概念可能已有所耳闻,但对于其具体过程、意义以及分布规律可能还不够熟悉。他们对水循环和洋流的理解可能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水循环和洋流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对地理环境的重要意义。
在能力层面,学生可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通过阅读教材和参与课堂活动来获取知识,并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和讨论。然而,对于复杂的地理问题,他们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设计一些合适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综合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5. 情感态度:学生将能够培养对地理环境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增强对水循环和洋流问题的关注度。他们能够理解水循环和洋流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环保意识。
6. 价值观培养:学生将能够认识到水循环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培养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和对科学探究的尊重。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对不同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水循环和洋流的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水循环和洋流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洋流》教学设计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1洋流的成因、性质和分布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
五、教学方法
教法:启发引导教学、案例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讨论法
流两种类型。从水温高
己解决问题的习
讲授新
问题:洋流对全球热能传输与交
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
惯,并成为课堂
课
换有何作用呢?
海区的洋流是暖流;从
的主体。
【师】(总结)洋流是地球表面
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
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巨大的洋
温高的海区的洋流是
流系统促进了地球高低纬度地区
寒流。
间的能量交换,也对所经过地区
【生】合作讨论,总结
3、运用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运用地图,从分布位置、运动方向、寒暖 流的位置来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4、能围绕实际事例解释,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解释简单的地理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对比、分析,根据教师给出的学法指导归纳出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提升语 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洋流的教学设计
单元名称
洋流
学生年级
高一
单元课时
1课时
学习科目
湘教版地理必
修一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 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的第 课时的内容, 讲述海水大规模运动的主要形式洋流。本节主要内容由二部分组成:一是洋流的概
念及分类(识记),二是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三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简单应 用)。
高中地理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教案(1)湘教版 必修1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一课时【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原因是()①地球的物质组成中水的比例最高;②地球表面水体覆盖的面积大;③除地球外,太阳系其它八颗行星上还未发现大量的水;④大量水体的存在与水的运动,使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充满神奇。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水循环最主要的驱动力是()A.太阳辐射B.重力C.大气运动D.地转偏向力3.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A.海水蒸发B.水汽输送C.地表径流D.地下径流4.黄河是中国()A.第一大河B.第二大河C.第一长河D.第二长河5. 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A.上游的水土流失B.中游的水土流失C.上、中游的水土流失D.下游的水土流失6. 黄河三角洲主要位于()A.河北省境内B.天津市境内C.山东省境内D.江苏省境内7.水力发电就是利用()A.太阳辐射能B.水体势能C.地下热水D.水的三态变化释放的能量8.形成过程与水循环关系不密切的地形是()A.三角洲B.冰川谷C.沙丘D.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9.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循环是()A.海上内循环B.海陆间循环C.内陆循环D.大气环流10.从水循环的角度看,陆地上水的主要来源是()A.地表水蒸发B.大气降水C.冰川融化D.植物蒸腾二、非选择题11.分析下图,完成以下问题:(1)这条河流是以______________为主要补给的河流,其径流量主要随图2-4-1_____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
(2)这条河流的汛期出现在____________季,全年各月中最大径流量出现在_________月;这种类型的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
12.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图中无箭头的线段标上箭头。
(2)填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
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 E_________,F_________,G_________。
2.4水循环和洋流(第1课时)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
2.4水循环学案【自主学习】一、水的分布(阅读P2-3,完成1-2题)1、地球上的水总储量约为米L分布在、陆地、、生物体中。
2、水的分类:分类1 (按水在地球上的积聚,胆来分):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分类2 (按含盐量分)「咸水:_ __________ (96.53%)分类3Y(按状态分):淡水:(_寰水、陆地咸水( ______ %)~ 大气水)C_______ : 68.69%地下淡水:30. 06%陆下甘淡水湖泊淡水土壤水河流水【合作学习】你能用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说明在我们的周围的空气中含有水吗?【自主学习】二、水的循环(阅读P3-4,完成1-5题)1、水循环的概念: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之间的不断和相互。
2、水循环的环节:有、植物蒸腾、、、下渗、径流、地下径流。
3、水循环的类型:循环(大循环)、内循环、内循环。
4、水循环的成因:内因:(水的三种状态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使水分在循环过程中转移、交换成为可能)外因:促使冰雪熔化、水分蒸发、空气流动;促使陆地水流归海洋的动力。
5、水循环的作用:(1)通过水循环过程,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2)通过水循环,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思考与讨论】人类在各种活动中,常常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
说出你所知道的改造工程?【自主学习】三、7K资源的分布(阅读P4-6,完成1-3题)1、水资源:某地区在一段时间内_________ 和同期的水重之差.水循环越活跃则水资源越丰富。
2、全球水资源分布特点:和,水资源比较丰富,而和沙漠地区,水资源比3、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位,但人均拥有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 上分布也不均衡,丰富,族,江河径流童的年际变化大,特别是北方更加明显。
【合作学习】1、完成P5的活动.2、为什么水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中的一些城市也会发生供水困难?3、我国哪些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哪些地区水资源比较贫乏?我们家乡的水资源情况如何?【自主学习】四、水与生命(阅读P6-8,完成1-2题)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四节《洋流》教学设计
制作人赵艳华
一、教学内容洋流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了解陆地水体运动转化规律。
3.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4.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习水循环和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水循环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2.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3.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观点。
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特性并做到趋利避害。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四、教学重点
1.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2.分析洋流对地理环节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
1.洋流的分布规律。
2. 洋流对地理环节的影响。
六、教学方法
1.小组式讨论法;2.多媒体教学法;3.读图分析讨论法;
4.案例分析法;5.启发式讨论法;6.自主学习法。
七、教学手段
八、教学过程
补充材料:
一、台风的危害
(l)暴雨灾害:在台风经过的地区,常可出现过于集中和较大范围的暴雨、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往往造成山洪暴发,江河陡涨,甚至导致河堤溃决,水库垮坝;公路、铁路、桥梁被冲毁;农田被淹,作物倒伏,酿成灾难。
因此,台风所到之处,将会给人民造成巨大灾害。
(2)狂风灾害:由于台风中心气压很低,台风环流圈内的气压梯度较大,在台风中心附近,风力相当强劲。
登陆我国的台风、热带风暴和强热带风暴,风力均在8~12级以上。
极端最大风速有时可达70米/秒左右。
台风中心附近的狂风及其引起的巨浪,对海上和沿海的各种生产设施、建筑物及海上船只有极严重的破坏作用。
(3)台风风暴潮灾害:登陆台风如遇上农历每月初三或十八前后两次天文大潮期,则造成的灾害更加严重。
例如:1922年8月一次强台风在汕头登陆,风力12级,海水涌灌,房屋倒塌,造成6万多人死亡的悲惨情景。
台风风暴潮引起的灾害在历史上更惨。
清光绪三十六年(1896年)6月,上海市所属的宝山、嘉定、崇明、吴淞及川沙等地遭台风海潮袭击,海潮涌入陆地,水面高出城垣丈许,深没海塘千丈,淹死者共10万人。
但是,台风也可缓解长江下游地区干旱,通常在梅雨结束后,进入盛夏伏旱时期,高温少雨,干旱发展迅速,十天或半个月不下雨即可出现旱象。
在这个时期,若有台风登陆带来大量降水,则可使干旱缓解,十分有利于作物生长,而且对水库蓄水也非常有利。
二、厄尔尼诺现象
在全球范围较为正常的情况下,在太平洋东部,受洋流和信风的影响,东部海区的海水随南赤道暖流向西流动,大洋东部有上升流补偿,表现为东部海区的水温低,西部太平洋地区水温高。
而当厄尔尼诺爆发时,由于暖流的异常增温,使信风削弱,甚至消失,致使秘鲁沿岸冷水上翻停止,经长时间积累,致使水温变高,形成反常现象,太平洋东西两侧的海水温度反常,气流运动相反,降水发生变化,全球气候表现异常。
厄尔尼诺发生时,秘鲁沿岸温度升高,渔获量减产,并波及世界饲料市场供应;鱼类死亡,污染海域;沿海岛屿上的海鸟因缺乏食物而纷纷逃离;更为严重的是往往酿成全球性的灾难性气候异常,如1982~1983年的厄尔尼诺,使赤道东太平洋沿岸降水骤增,洪水泛滥;太平洋西侧的澳大利亚、印尼等地持续干旱,并引发森林大火,整个非洲更是干旱异常;我国也受其影响。
表现在:河套一带干旱,淮河下游一带多雨;东北常出现低温冷害,粮食减产;南方梅雨期入梅偏迟或空梅;在厄尔尼诺的下一年,河套一带多雨,淮河下游则干旱。
对于厄尔尼诺,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其活动规律,科学家们也在积极研究之中,因此,我们应积极关注,实行国际合作,建立全球性的海洋与大气监测网,把损失降到最低。
八、板书设计
(第1课时)
一、水循环
1.水循环的概念
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蒸发、植物蒸腾和蒸发、水汽输送、
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
(2)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3)使地球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4)水循环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第2课时)
二、洋流
1.洋流的分类
(1)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2)按性质分:暖流、寒流
2.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1)南北半球中、低纬度反气旋型大洋环流
(2)北半球中、高纬度气旋型大洋环流
(3)南极大陆外围的西风漂流
(4)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寒、暖流的影响
(2)对生物分布的影响——渔场的形成(四大渔场)
(3)对航海业的影响——省时、省燃料
(4)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海洋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