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最新教案-高一物理单位制教案 精品
高一物理第一章教案新课程
高一物理第一章教案新课程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使学生掌握物理量的概念、单位制和测量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物理量的概念、单位制和测量方法。
2.难点: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分析。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物理学研究什么吗?(2)引导学生回答:物理学研究物质、能量、运动、力等自然界的基本规律。
2.物理学的研究对象(1)介绍物质、能量、运动、力等基本概念。
(2)讲解物理学研究对象的多样性。
3.物理学的研究方法(1)实验法:观察、实验、数据分析。
(2)理论法:假设、推理、数学建模。
4.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预习物理量的概念、单位制和测量方法。
第二课时:物理量的概念、单位制和测量方法1.物理量的概念(1)介绍物理量的定义:物理量是表示物体或现象的某种特性的量。
(2)讲解物理量的分类:标量和矢量。
2.单位制(1)介绍国际单位制(SI)的基本单位。
(2)讲解单位换算的方法。
3.测量方法(1)介绍测量工具:刻度尺、天平、秒表等。
(2)讲解测量原理: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4.课堂实验(1)分组实验: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和时间。
(2)数据分析:误差分析、减小误差的方法。
5.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完成实验报告,分析实验数据。
第三课时: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分析1.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1)讲解实验步骤:观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数据。
(2)演示实验操作:如何使用实验器材,如何读取数据。
2.数据分析(1)讲解数据分析方法:误差分析、线性拟合、非线性拟合。
(2)演示数据分析软件的使用:Excel、Origin等。
3.课堂实验(1)分组实验:验证物理定律,如牛顿第二定律。
(2)数据分析: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4.课堂小结第四课时:本章复习与测试1.复习本章内容(1)回顾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高一物理教案(优秀6篇)
高一物理教案(优秀6篇)高一物理优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解释速度的概念,能够概括速度的定义、公式、符号、单位和物理意义。
(2)解释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定义并学会辨析。
(3)能够说出速率的概念并辨认速度与速率。
2、过程与方法(1)在概念转变的教学过程中形成全面、正确的关于速度的概念。
(2)通过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的过程,锻炼使用极限思维。
(3)通过对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速度与速率的区别和分辨,学会运用辨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速度全面正确地解释来积极培育自身科学严谨的态度。
(2)积极将自己的观点及见解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尝试体会物理学中蕴含的对立统一。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学情分析:一般而言,高一学生在经历了初中阶段的学习后,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取代形象思维占据主要地位、学生的一般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能够按照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利用假设思维进行学习;(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调控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学习过程更加具有目的性;(3)在某种程度下学生思维不再是“抱残守缺”,而是较为容易接受新事物;(4)学生学习动机由兴趣支撑逐渐转变为由意志支撑,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5)学生之间的交流对于学生学习具有一定的影响、关于“速度”的学习,学生在初中阶段科学学科中所接受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与高中对于“速度”的定义截然不同,学生虽然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这个基础里大部分仍然是迷思概念、如何将初中阶段所接受到的关于“速度”的迷思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达到一个新的认知平衡是本节课的一条主线、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以及前面关于“位移”、“路程”的学习为本节课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本节课可能存在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学生根据初中阶段的学习积累对于“速度”难以产生正确、客观的认识,其中所存在的迷思概念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转变;二是学生对于“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两个概念可能会有所混淆,教师应该利用课堂呈现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区分。
高一物理教案全套5篇
高一物理教案全套5篇高一物理教案全套篇1一、教材分析课标分析: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教材地位:《向心力》一节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2第六章曲线运动的重点、难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既是本章知识的一个拐点,又是本章内容拓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既能使学生从对圆周运动的表面认识上升到理论分析,又能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分析提高到对天体运动及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的分析及推演。
同时,《向心力》一节能够充分体现力和运动的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是运动与力关系学习的好素材。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理解了质量、力与加速度的关系,了解了描述圆周运动的各个物理量及其关系,认识了匀速圆周运动指向圆心的向心加速度,并且学生已经经历了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及最后的成果展示的学习过程,具备了处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向心力概念,知道向心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一种力。
2.知道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能用来进行简单的情景计算。
3.知道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合外力的法向分力提供了向心力,切向分力用于加速。
4.知道一般曲线运动的处理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向心力概念的探究体验,让学生理解其概念的内涵。
并熟悉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在验证向心力表达式的过程中,体会物理实验在处理问题中的作用。
3.经历从匀速圆周运动到变速圆周运动再到一般曲线运动的研究过程,让学生领会解决问题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并学会用力和运动的观点来分析、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经历从自己提出问题到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思维能力。
2.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例、实验紧密联系生活,拉近科学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科学就在身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一物理教案6篇
高一物理教案6篇高一物理教案篇一1、知识与技能(1)认识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理解线速度的概念,知道它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理解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会用它们的公式进行计算;(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v=rω=2πr/T;(3)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2、过程与方法(1)运用极限法理解线速度的瞬时性。
掌握运用圆周运动的特点如何去分析有关问题;(2)体会有了线速度后。
为什么还要引入角速度。
运用数学知识推导角速度的单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极限思想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体会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建立普遍联系的观点;(2)体会应用知识的乐趣。
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及引入的过程,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及概念引入的必要性。
新课导入建议在我们周围,与圆周运动有关的事物比比皆是,像机械钟表的指针、齿轮、电风扇的叶片、收音机的旋钮、汽车的车轮……在转动时,其上的每一点都在做圆周运动。
你即使坐着不动,其实也在随着地球的自转做圆周运动。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为每秒29.79km,公转一周所用时间为1年,月亮绕地球运转速度为每秒1.02km,运转一周所用时间为27.3天,有人说月亮比地球运动得快,有人说月亮比地球运动得慢,你怎� 若篮球正绕指尖所在的竖直轴旋转,那么篮球上不同高度的各点的角速度相同吗?线速度相同吗?提示篮球上各点的角速度是相同的。
但由于不同高度的各点转动时的圆心、半径不同,由v=ωr可知不同高度的各点的线速度不同。
1.基本知识(1)圆周运动物体沿着圆周的运动,它的运动轨迹为圆,圆周运动为曲线运动,故一定是变速运动。
(2)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比较2.思考判断(1)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其速度一定是变化的。
(√)(2)角速度是标量,它没有方向。
(×)(3)圆周运动线速度公式v=Δt(Δs)中的Δs表示位移。
高一物理教案全集(最新4篇)
高一物理教案全集(最新4篇)高一物理教案全集篇一一、教学任务分析匀速圆周运动是继直线运动后学习的第一个曲线运动,是对如何描述和研究比直线运动复杂的运动的拓展,是力与运动关系知识的进一步延伸,也是以后学习其他更复杂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单摆的简谐振动等)的基础。
学习匀速圆周运动需要以匀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为基础。
从观察生活与实验中的现象入手,使学生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归纳认识到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体会建立理想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
通过设置情境,使学生感受圆周运动快慢不同的情况,认识到需要引入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再通过与匀速直线运动的类比和多媒体动画的辅助,学习线速度与角速度的概念。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相互交流等方式,创设平台,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对几个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学会合作与交流,养成严谨务实的科学品质。
通过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学习和研究圆周运动是非常必要和十分重要的,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知道圆周运动;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3)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
(4)会在实际问题中计算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并判断线速度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概念的形成过程,认识建立理想模型的物理方法。
(2)通过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认识类比方法的运用。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从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的普遍性和研究圆周运动的必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通过共同探讨、相互交流的学习过程,懂得合作、交流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活动中乐于与人合作,尊重同学的见解,善于与人交流。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匀速圆周运动概念。
(2)用线速度、角速度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
难点:理解线速度方向是圆弧上各点的切线方向。
四、教学资源1、器材:壁挂式钟,回力玩具小车,边缘带孔的旋转圆盘,玻璃板,建筑用黄沙,乒乓球,斜面,刻度尺,带有细绳连接的小球。
高一物理教案 高一的物理教案教学(优秀9篇)
高一物理教案高一的物理教案教学(优秀9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的9篇高一的物理教案教学是由作者精心整理的高一物理教案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高一物理教案篇一一、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思考: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是否相同?为什么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情况与在空气中下落的情况不同?在空气中与在真空中的区别是,空气中存在着空气阻力。
对于一些密度较小的物体,例如降落伞、羽毛、纸片等,在空气中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影响较大;而一些密度较大的物体,如金属球等,下落时,空气阻力的影响就相对较小了。
因此在空气中下落时,它们的快慢就不同了。
在真空中,所有的物体都只受到重力,同时由静止开始下落,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快慢相同。
2.不同物体的下落快慢与重力大小的关系(1)有空气阻力时,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轻重不同的物体的下落快慢不同,往往是较重的物体下落得较快。
(2)若物体不受空气阻力作用,尽管不同的物体质量和形状不同,但它们下落的快慢相同。
3.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1)v0=0(2)加速度恒定(a=g).4.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1.自由落体加速度又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来表示。
2.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自由落体加速度都相同。
4.在不同地理位置处的自由落体加速度一般不同。
规律:赤道上物体的重力加速度较小,南(北)极处重力加速度;物体所处地理位置的纬度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大。
三、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因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其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
1.速度公式:v=gt2.位移公式:h=gt23.位移速度关系式:v2=2gh4.平均速度公式:=5.推论:h=gT2问题与探究问题1: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情况与在空气中下落的情况相同吗?你有什么假设与猜想?探究思路:物体在真空中下落时,只受重力作用,不再受到空气阻力,此时物体的加速度较大,整个下落过程运动加快。
高一物理教案优秀5篇(实用)
高一物理教案优秀5篇(实用)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高一物理教案优秀,方便大家学习。
高一物理教案优秀篇1认识形变1.物体形状回体积发生变化简称形变。
2.分类:按形式分:压缩形变、拉伸形变、弯曲形变、扭曲形变。
按效果分:弹性形变、塑性形变3.弹力有无的判断:1)定义法(产生条件)2)搬移法:假设其中某一个弹力不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
3)假设法:假设其中某一个弹力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
弹性与弹性限度1.物体具有恢复原状的性质称为弹性。
2.撤去外力后,物体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
3.如果外力过大,撤去外力后,物体的形状不能完全恢复,这种现象为超过了物体的弹性限度,发生了塑性形变。
探究弹力1.产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弹力。
2.弹力方向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与引起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与恢复方向相同。
绳子弹力沿绳的收缩方向;铰链弹力沿杆方向;硬杆弹力可不沿杆方向。
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4.上式的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倔强系数),反映了弹簧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
5.弹簧的串、并联:串联:1/k=1/k1+1/k2并联:k=k1+k2高一物理教案优秀篇21.功(1)功的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如果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力和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功的计算式: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W=Fscosα。
(3)功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1J 就是1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lm位移所做的功。
高一物理教案(精选7篇)
高一物理教案(精选7篇)高一物理教案全册篇一一,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机械波是高中物理教材一册(必修)的第五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第七节内容。
机械波是机械运动中比较复杂的运动形式。
它作为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广泛地涉及物理学的各个领域。
上好这节课不仅可以巩固以前学过的有关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知识,还可为今后学习电磁振荡,电磁波和光的本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初步认识到学习波动知识时重要的是要会确定波的总的运动情况,即由波长,频率和波速等物理量来表征运动情况,而不是确定单个质点在某一时刻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研究方法,发展学生智力有着特殊的意义。
(2) 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心理特征及本节课教材大纲要求,拟定下列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明确机械波的产生条件;掌握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波动传播过程的特征;了解机械波的种类及其传播特征;初步了解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逻辑思维及归纳总结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用辨证的观点探究物理过程及其规律,对学生进行唯物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2) 重点,难点分析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描述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因为波动过程的细节不容易体现出来,教学过程通过课件模拟物理过程的方法进行重点难点的突破,使学生获得较直观的信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以激发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浓厚兴趣。
二,教法与学法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科学教学须让学生们参与以探究为目标的研究活动,使他们同老师和学生一起在相互启发相互促进。
对从学生们所亲历的事物中产生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探究,是科学教学所要采取的主要做法。
基于这种理念,本节课主要采用指导——自主学习法,通过课件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讨论,以期达到教学目标。
有着丰富生活体会的学生往往对波动形成的物理过程有着浓厚的兴趣。
为了使学生能认识机械波这一特殊的运动形式,教学中可以渗透指导——自主学习的教改思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突出学法指导,思维启发,和师生的情感交流。
2023最新-高一物理必修教案【优秀3篇】
高一物理必修教案【优秀3篇】教案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典型事例研究分析,揭示学科相关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实质和价值及明确的应用方向。
下面是牛牛范文整理的3篇高一物理必修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篇一课程学习目标目标解读1.理解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2.能正确地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3.深刻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意义,能熟练应用相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法指导三种力的认识是本章的基础,物体的受力分析必须准确,再利用力的合成和分解来解决问题。
课程导学建议重点难点掌握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特点,运用力的合成和分解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本章复习课建议用1节课的课时,关键仍然在对基础问题的复习上,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及对其大小、方向的认识,并能够正确地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现阶段受力分析也只分析物体受力个数比较少、简单的情况,注意教学的层次性和渐进性。
课前准备本章知识学生的掌握情况可能有比较大的差异,要了解大多数学生处于什么状况。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收集学生提出来问题,注意一题多解的准备。
导学过程设计程序设计学习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媒体运用预习过程梳理知识确保每一位学生处于预习状态。
回顾本单元内容,可以查阅教材和以前的学案,对本章内容的知识体系和重点难点有所了解。
PPT演示课题及学习目标完成学案巡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展,学生填写学案的情况。
尽可能多得独立完成学案内容,至少完成单元体系构建的内容。
结对交流指导、倾听部分学生的交流,初步得出学生预习的'效果情况。
就学案中有疑惑的内容与结对学习的同学交流。
课堂探究小组讨论小组展示补充质疑教师点评主题1:对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总结弹力、摩擦力的特点,如何判断弹力、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1)分析甲、乙两位同学谁对谁错,为什么。
(2)说说对于发生微小形变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以及静摩擦力,我们该采用什么方法判断。
高一物理课程教案(优秀7篇)
高一物理课程教案(优秀7篇)合理地组织教材教案,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便于同学理解并把握系统的学问。
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同学学习的乐观性。
我为大家细心整理了高一物理课程教案(优秀7篇),期望能够赐予您一些参考与挂念。
高一物理教学工作方案篇一一、基本状况分析:1、同学状况分析:同学刚刚进入高中,对于物理的学习还停留在学校的生疏水平。
很多同学由于物理好学,从而轻视物理的学习。
2、教材分析: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是依据新课标的标准编写的教材,教材突出了同学的自主学习及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同学的主体地位,这对同学的自学力量、规律思维力量、抽象思维力量、动手力量等都有了较高的要求。
另外,必修一的学习内容是运动学和静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
这一部分的学习,有利于培育同学的分析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力量,对同学抽象思维力量、动手力量以及自然唯物主义人生观的培育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1、认真学习《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深刻领悟大纲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实施素养教育为基本动身点,使每一个同学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良好的进展和进步。
2、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深刻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留意争辩同学的思维特点、学习方法以及爱好爱好等因素。
要依据教材和同学的实际状况深化争辩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
特殊留意在高一学习阶段培育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
提高同学的基本素养和基本力量。
3、对高一同学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学问内容还是从争辩方法方面相对于学校的学习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习时会有肯定的难度。
同学要经过一个从学校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老师要急躁地挂念同学完成这个适应过程。
首先要乐观培育和爱护同学学习物理的爱好和乐观性,其次要留意联系实际,为同学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
第三,要留意学问与力量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习题要细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
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案5篇
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案5篇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2、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二、能力目标1、运用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2、能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现象.3、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有关问题(只限于一维运动).三、情感目标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推理方法.2、使学生知道自然科学规律发现的重大现实意义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基本掌握动量守恒定律.难点:对动量守恒定律条件的掌握.教学过程:动量定理研究了一个物体受到力的冲量作用后,动量怎样变化,那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相互作用时,会出现怎样的总结果这类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例如,两个紧挨着站在冰面上的同学,不论谁推一下谁,他们都会向相反的方向滑开,两个同学的动量都发生了变化,又如火车编组时车厢的对接,飞船在轨道上与另一航天器对接,这些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物体的动量都有变化,但它们遵循着一条重要的规律.(-)系统为了便于对问题的讨论和分析,我们引入几个概念.1.系统:存在相互作用的几个物体所组成的整体,称为系统,系统可按解决问题的需要灵活选取.2.内力:系统内各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内力.3.外力:系统外其他物体作用在系统内任何一个物体上的力,称为外力. 内力和外力的区分依赖于系统的选取,只有在确定了系统后,才能确定内力和外力.(二)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演示】如图所示,气垫导轨上的A、B两滑块在P、Q两处,在A、B间压紧一被压缩的弹簧,中间用细线把A、B拴住,M和N为两个可移动的挡板,通过调节M、N的位置,使烧断细线后A、B两滑块同时撞到相应的挡板上,这样就可以用SA和SB分别表示A、B两滑块相互作用后的速度,测出两滑块的质量mA\mB和作用后的位移SA和SB比较mASA和mBSB.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案篇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了解科学、认识科学。
高一物理教案(优秀7篇)
高一物理教案(优秀7篇)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
平行班用的同一课题的教案设计,根据上课班级学生的实际差异宜有所区别。
下面是整理的高一物理教案(优秀7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篇一:高一物理教案篇一一、应用解法分析动态问题所谓解法就是通过平行四边形的邻边和对角线长短的关系或变化情况,作一些较为复杂的定性分析,从形上就可以看出结果,得出结论。
例1 用细绳AO、BO悬挂一重物,BO水平,O为半圆形支架的圆心,悬点A和B在支架上。
悬点A固定不动,将悬点B从1所示位置逐渐移到C 点的过程中,试分析OA绳和OB绳中的拉力变化情况。
[方法归纳]解决动态问题的一般步骤:(1)进行受力分析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一般情况下物体只受三个力:一个是恒力,大小方向均不变;另外两个是变力,一个是方向不变的力,另一个是方向改变的力。
在这一步骤中要明确这些力。
(2)画三力平衡由三力平衡知识可知,其中两个变力的合力必与恒力等大反向,因此先画出与恒力等大反向的力,再以此力为对角线,以两变力为邻边作出平行四边形。
若采用力的分解法,则是将恒力按其作用效果分解,作出平行四边形。
(3)分析变化情况分析方向变化的力在哪个空间内变化,借助平行四边形定则,判断各力变化情况。
变式训练1 如2所示,一定质量的物块用两根轻绳悬在空中,其中绳OA固定不动,绳OB在竖直平面内由水平方向向上转动,则在绳OB由水平转至竖直的过程中,绳OB的张力的大小将( )A.一直变大B.一直变小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二、力的正交分解法1、概念:将物体受到的所有力沿已选定的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分解的方法,是处理相对复杂的多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常用方法。
2、目的:将力的合成化简为同向、反向或垂直方向的分力,便于运用普通代数运算公式解决矢量的运算,“分解”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合成”。
3、适用情况:适用于计算三个或三个以上力的合成。
2023最新版-高一物理教案全册最新4篇
高一物理教案全册最新4篇高一物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演示实验认识加速度与质量和和合外力的定量关系。
(2)会用准确的文字叙述牛顿第二定律并掌握其数学表达式。
(3)通过加速度与质量和和合外力的定量关系,深刻理解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这一规律。
(4)认识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间的矢量关系,认识加速度与和外力间的瞬时对应关系。
(5)能初步运用运动学和牛顿第二定律的知识解决有关动力学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演示实验及数据处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处理,培养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认真的科学态度,严谨、有序的思维习惯。
教材分析1、通过演示实验,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力、质量和加速度三者间的关系:在质量不变的前题下,讨论力和加速度的关系;在力不变的前题下,讨论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2、利用实验结论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规定了合适的力的单位后,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从比例式变为等式、3、进一步讨论牛顿第二定律的确切含义:公式中的表示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而不是其中某一个或某几个力;公式中的和均为矢量,且二者方向始终相同,所以牛顿第二定律具有矢量性;物体在某时刻的加速度由合外力决定,加速度将随着合外力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
教法建议1、要确保做好演示实验,在实验中要注意交代清楚两件事:只有在砝码质量远远小于小车质量的前题下,小车所受的拉力才近似地认为等于砝码的重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证明);实验中使用了替代法,即通过比较小车的位移来反映小车加速度的大小。
2、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确切含义。
3、让学生利用学过的重力加速度和牛顿第二定律,让学生重新认识出中所给公式。
教学重点:牛顿第二定律教学难点: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教学过程:示例:一、加速度、力和质量的关系介绍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先研究在质量不变的前题下,讨论力和加速度的关系;再研究在力不变的前题下,讨论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条件的保证:在砝码质量远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条件下,小车所受的拉力才近似地认为等于砝码的重力、介绍数据处理方法(替代法):根据公式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物体产生加速度之比等于位移之比、以上内容可根据学生情况,让学生充分参与讨论、本节书涉及到的演示实验也可利用气垫导轨和计算机,变为定量实验。
高一物理教案(最新11篇)
高一物理教案(最新11篇)高一物理教案11、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矢量性。
2、知道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
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4、会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学习重点】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学习难点】平均速度计算【指导】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链接】【自主探究】知识点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阅读】P壹五“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A级1、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并以这条直线为x坐标轴,这样物体的位置就可以用来表示,物体的位移可以通过表示,Δx的大小表示,Δx的正负表示【思考与交流】1、汽车在沿x轴上运动,如图1—3—l表示汽车从坐标x1=10 m,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到达坐标x2=30 m处,则Δx = ,Δx是正值还是负值?汽车沿哪个方向运动?如果汽车沿x轴负方向运动,Δx是正值还是负值?2、如图1—3—l,用数轴表示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能否用数轴表示时间的变化量?怎么表示?3、绿妹在遥控一玩具小汽车,她让小汽车沿一条东西方向的笔直路线运动,开始时在某一标记点东2 m处,第1s末到达该标记点西3m处,第2s末又处在该标记点西1m处。
分别求出第1s内和第2s内小车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知识点二:速度【阅读】P10第二部分:速度完成下列问题。
实例:北京时间8月28日凌晨2点40分,雅典奥林匹克体育场,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中国人铭记的日子,21岁的上海小伙刘翔像闪电一样,挟着狂风与雷鸣般的怒吼冲过终点,以明显的不可撼动的优势获得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冠军,12秒91的成绩平了由英国名将科林约翰逊1993年8月20日在德国斯图加特创造的世界纪录,改写了奥运会纪录。
那么请问我们怎样比较哪位运动员跑得快呢?试举例说明。
【思考与交流】1、以下有四个物体,如何比较A和B、B和D、B和C的运动快慢?初始位置(m) 经过时间(s) 末了位置(m)A.自行车沿平直道路行驶0 20 100B.公共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0 10 100C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500 30 1 250D.飞机在天空直线飞行500 10 2 500A级1、为了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可以用跟发生这个位移所用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
最新整理高一物理教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力学单位制》精品教案.docx
最新整理高一物理教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力学单位制》精品教案力学单位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单位制,知道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
2.认识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认识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2.使学生了解单位制的基本思想。
3.培养学生在计算中采用国际单位,从而使运算过程的书写简化。
4.通过学过的物理量了解单位的重要性,知道单位换算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理解建立单位制的重要性,了解单位制的基本思想。
2.了解度量的统一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3.让学生了解单位制与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和科技的关系。
4.通过一些单位的规定方式,了解单位统一的重要性,并能运用单位制对计算过程或结果进行检验。
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基本单位,什么是导出单位。
2.知道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
3.单位制。
教学难点统一单位后,计算过程的正确书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知道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展示张飞和姚明的图片。
师:大家都认识这两个人吧。
生:一个是张飞,一个是姚明。
师:那么大家知道他们的身高是多少呢?生:《三国演义)上说张飞身高9尺。
师:按照现在的计算方法,张飞的身高应该是多少?生:三尺是1m,张飞的身高应该是3m。
师:姚明在当代应该是身高很高的人了,他的身高是多少?生:2.26m,看起来张飞要比姚明高很多。
师:并不是张飞比姚明高,而是古代的尺和现代的尺不一样。
在我国有“伸掌为尺”的说法,我国三国时期(公元3世纪初)王肃编的《孔子家语》一书中记载有:“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
”两臂伸开长八尺,就是一寻;从秦朝(约公元前221年)至清末(约公元1911年)的2000多年间,我国的“尺”竟由1尺相当于0.2309m到0.3558m的变化,其差别相当悬殊。
高一物理优秀教案【优秀10篇】
高一物理优秀教案【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物理优秀教案【优秀10篇】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
最新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一(优秀6篇)
最新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一(优秀6篇)教案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最新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一(优秀6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高一物理必修一优秀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教材从介绍昂尼斯发现水银超导现象的物理学史知识入手,讲述超导体的一般概念,基础知识、进一步讲解超导的优点、缺点和目前科学家面临的问题。
教法建议本节的教学要注重科技的联系,避免孤立的学习,要注意联系实际。
可以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可以利用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一些资料进行学习。
也可以教师提出课题,学生查阅资料,从收集资料、信息的过程中学习,提高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方法1、学生阅读教材,教师提供一些关于超导体的材料,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学生阅读时思考,例如:什么是超导体现象?采用超导体有什么经济效益?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采用实验探究和信息学习的方法、实例如下实验探究: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图书馆、互联网查阅有关超导体方面的资料,小组讨论,总结超导体的优点、缺点以及讨论超导体的未来发展方向。
【板书设计】1、超导体概念超导现象2、超导体的优缺点3、我国的超导体的研究探究活动【课题】超导现象的历史【组织形式】个人或学习小组【活动流程】制订子课题;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1、尝试总结超导体的发展现况。
2、讨论超导体的未来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1、图书馆、互联网查找资料。
2、交流,发现共性和差异。
高中必修一物理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声可以传递信息,声可以传递能量。
高一物理单位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单位制的基本概念,理解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的关系。
(2)掌握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及其在国际单位制中的表示。
(3)学会正确书写物理量的单位,并能在计算中熟练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单位制的重要性。
(2)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的应用。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单位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1. 单位制的基本概念。
2. 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及其在国际单位制中的表示。
教学难点:1. 基本单位与导出单位的关系。
2. 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相关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生活中的各种物理量,如长度、质量、时间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理量是如何度量的。
2. 提问:为什么不同的物理量需要不同的单位进行度量?引入单位制的概念。
二、新课教学1. 介绍单位制的基本概念,解释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的关系。
2. 讲解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米(m)、千克(kg)、秒(s),并展示它们在国际单位制中的表示。
3. 通过实例分析,讲解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小组讨论:探讨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 实例分析:运用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书写物理量的单位,并计算结果。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单位制的基本概念和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
2. 总结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生活中常见的物理量,并了解它们的单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教学、课堂练习和课堂小结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单位制的基本概念和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高一物理单位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掌握国际单位制中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电流、物质的量、发光强度、面积、体积、功率等基本物理量的单位。
- 理解单位换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加深对物理量单位概念的理解。
-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高单位换算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物理单位的尊重和重视。
- 增强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学情分析:高一新生对物理单位有一定的认识,但系统性和完整性有待提高。
学生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学方法和实际操作,加深对物理量单位的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国际单位制中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 难点:单位换算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提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哪些物理量?它们是如何表示的?2. 引入物理单位的概念,介绍国际单位制。
二、基本物理量及其单位1. 长度:- 米(m):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
- 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常用单位,进行换算。
2. 质量:- 千克(kg):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
- 克(g)、毫克(mg):常用单位,进行换算。
3. 时间:- 秒(s):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
- 分钟(min)、小时(h):常用单位,进行换算。
4. 温度:- 开尔文(K):国际单位制中热力学温度的基本单位。
- 摄氏度(°C):常用单位,进行换算。
5. 电流:- 安培(A):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基本单位。
- 毫安(mA)、微安(μA):常用单位,进行换算。
6. 物质的量:- 摩尔(mol):国际单位制中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
- 毫摩尔(mmol)、微摩尔(μmol):常用单位,进行换算。
7. 发光强度:- 坎德拉(cd):国际单位制中发光强度的基本单位。
8. 面积、体积、功率:- 分别介绍相关单位及其换算。
高中物理单位详细教案
高中物理单位详细教案
教学内容:物理单位
教学目标:
1. 理解物理单位的定义和意义;
2. 掌握国际单位制中常用的物理单位;
3. 能够进行物理量的换算和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物理单位的定义和换算;
难点:学生对物理单位的概念理解和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物理单位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物理单位对于科学研究的作用。
二、讲解物理单位的定义和种类(15分钟)
1. 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2. 物理量、基本物理量和导出物理量的概念;
3. 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三、学习物理单位的换算(20分钟)
1. 长度单位的换算:米、千米、厘米、毫米等;
2. 时间单位的换算:秒、分钟、小时等;
3. 质量单位的换算:克、千克等。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
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物理单位的换算和计算,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探讨解题思路。
五、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物理单位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六、课堂作业(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物理单位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较为基础,学生对物理单位的概念理解和换算能力是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提问,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物理单位的正确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巩固性的练习和课后作业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力学单位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单位制,什么是基本单位,什么是导出单位;
2、知道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在计算中采用国际单位,从而使运算过程的书写简化;
三、德育目标:
使学生理解建立单位制的重要性,了解单位制的基本思想。
教学重点:
1、什么是基本单位,什么是导出单位;
2、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
教学难点:
统一单位后,计算过程的正确书写。
教学方法:
讲练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前边我们已经学过许多物理量,它们的公式各不相同,并且我们知道,有的是通过有关的公式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的:那么各个物理量的单位之间有什么区别?它们又是如何构成单位制的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单位制,知道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
2、认识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1)举例:
a :对于公式t
s v =,如果位移s 的单位用米,时间t 的单位用秒;我们既可用公式得到v 、s 、t 之间的数量关系,又能够确定它们单位之间的关系,即可得到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
b :用公式F =ma 时,当质量用千克做单位,加速度用米每二次方秒做单位,求出的力的单位就是千克米每二次方秒,也就是牛,并且我们也能得到力、质量、加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
(2)总结推广:
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的数量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关系。
(3)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a :在物理学中,我们选定几个物理量的单位作为基本单位;
b :据物理公式中这个物理量和其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叫导出单位;
c :举例说明:
1)我们选定位移的单位米,时间的单位秒,就可以利用t s v
=推导得到速度的单位米每秒。
2)再结合公式t
Vo -Vt a =,就可以推导出加速度的单位:米每二次方秒。
3)如果再选定质量的单位千克,利用公式F =ma 就可以推导出力的单位是牛。
(4)基本单位和到单位一起构成了单位制。
(5)学生阅读课文,归纳得到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
a :长度的单位——米;
b :时间的单位——秒;
c :质量的单位——千克。
(6)巩固训练:
现有下列物理量或单位,按下面的要求填空:A :质量;B :N ;C :m/s 2 D :密度;E :m/s ;F :kg ;G :cm ;H :s ;I :长度;J :时间。
1)属于物理量的是 。
2)在国际单位制中作为基本单位的物理量有 ;
3)在国际单位制中属于基本单位的有 ,属于导出单位的有 。
2、例题教学:
(1)用投影片出示例题:
一个原来静止的物体,质量是7千克,在14牛的恒力作用下:
a :5秒末的速度是多大?
b :5秒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大?
(2)分析:
本题中,物体的受力情况是已知的,需要明确物体的运动情况,物体的初速度v 0=0,在恒力的作用下产生恒定的加速度,所以它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的质量m 和所受的力F ,据牛顿第二定律F =ma 求出加速度a ,即可用运动学共识求解得到最终结果。
(3)学生在胶片上书写解题过程,选取有代表性的过程进行评析:
已知:m =7kg ,F =14N ,t =5s
求:v t 和S 解:kg N 714m F a ===2m/s 2=2N/kg
v t =at=2m/s 2×5s=10m/s
s=21at 2=2
1×2m/s 2×25s 2=25m (4)评析:刚才这位同学在解答过程中,题中各已知量的单位都是用国际单位表示的,计算的结果也是用国际单位表示的,做的很好。
引申:既然如此,我们在统一各已知量的单位后,就不必一一写出各物理的单位,只在数字后面写出正确单位就可以了。
(5)用投影片出示简化后的解题过程:
m a s s m s m at v s m s m m F a t t 252522
121/10/52/2/7
1422
2=⨯⨯===⨯=====
(6)巩固训练:
质量m =200g 的物体,测得它的加速度为a =20cm/s 2,则关于它所受的合力的大小及单位,下列运算既正确又符合一般运算要求的是 。
A:F=200⨯20=400N ; B:F=0.2⨯0.2=0.04N :
C:F=0.2⨯0.2=0.04; D:F=0.2kg ⨯0.2m/s 2 =0.04N
三、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导出单位,什么是基本单位,什么是单位制,以
及统一单位后,解题过程的正确书写方法。
四、作业:
一个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受到一个恒力的作用,在0.3秒的时间内,速度从0.2m/s 增加到0.4m/s ;这个物体受到另一个恒力的作用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速度从0.5m/s 增加到0.8m/s ,第二个力和第一个力之比是多大?
五、板书设计:
五:力学单位制
⎪⎩
⎪⎨⎧⎩⎨⎧量的单位计算中不必一一写出各际单位制,
)在计算时,一般用国(单位式推导出来的物理量的)由基本单位和物理公(导出单位长度;质量;时间
)力学中的基本单位:(单位)选定的几个物理量的(基本单位单位制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