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综合复习--知识讲解(提高)【推荐】.doc

合集下载

初三数学 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精讲 华东师大版

初三数学 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精讲 华东师大版

初三数学 25.1 测量 25.2 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精讲 华东师大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 §25.1 测量§25.2 锐角三角函数二. 重点、难点: 1、重点:(1)通过实例认识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即锐角三角函数(sinA 、cosA 、tanA 、cotA)。

(2)知道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能根据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说出相应的锐角大小。

(3)会使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它的三角函数值,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它对应的锐角; (4)能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

2、难点:(1)理解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概念。

(2)怎样运用已学过的正余切,以及正余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理解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探究过程。

(4)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三. 知识梳理: 1、测量(1)利用相似测量物高和距离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及有关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某些测量问题。

这里介绍两种测量方法:一是构造可以测量的与原三角形相似的小三角形,利用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计算出所要测量的物体的高度;二是利用比例尺在纸上画一个与实物三角形相似的小三角形,运用刻度直尺测量出所某某物在纸上对应边的长度,再根据比例尺计算出实际物体的高度。

注意:利用阳光下的影子时须在同一时刻;利用镜面反射,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人与被测物都与地面垂直,所以可以构造相似三角形。

总之,关键是构造相似三角形。

(2)利用勾股定理进行测量 勾股定理:222a b c +=。

其中a 、b 为直角边,c 为斜边,已知其中任两个量,都可求出第三个量。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满足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在解题中注意构造直角三角形,灵活运用勾股定理,分清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和斜边。

【精编版】华东师大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综合复习--知识讲解(提高)

【精编版】华东师大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综合复习--知识讲解(提高)

中考总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综合复习—知识讲解(提高)【考纲要求】1.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应用,特殊角三角函数值的求法,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多以中、低档题出现;2.命题的热点为根据题中给出的信息构建图形,建立数学模型,然后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C =90°,∠A 所对的边BC 记为a ,叫做∠A 的对边,也叫做∠B 的邻边,∠B 所对的边AC 记为b ,叫做∠B 的对边,也是∠A 的邻边,直角C 所对的边AB 记为c ,叫做斜边.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即sin A aA c ∠==的对边斜边;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即cos A bA c ∠==的邻边斜边;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A ,即tan A aA A b∠==∠的对边的邻边.同理sin B b B c ∠==的对边斜边;cos B aB c∠==的邻边斜边;tan B b B B a ∠==∠的对边的邻边.Ca b要点诠释:(1)正弦、余弦、正切函数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反映了直角三角形边与角的关系,是两条线段的比值.角的度数确定时,其比值不变,角的度数变化时,比值也随之变化. (2)sinA ,cosA ,tanA 分别是一个完整的数学符号,是一个整体,不能写成,,,不能理解成sin 与∠A ,cos 与∠A ,tan 与∠A 的乘积.书写时习惯上省略∠A 的角的记号“∠”,但对三个大写字母表示成的角(如∠AEF),其正切应写成“tan ∠AEF ”,不能写成“tanAEF ”;另外,、、常写成、、.(3)任何一个锐角都有相应的锐角三角函数值,不因这个角不在某个三角形中而不存在. (4)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知:当角度在0°<∠A<90°之间变化时,,,tanA >0.考点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可求出0°、30°、45°、60°、90°角的各三角函数值,归纳如下:要点诠释:(1)通过该表可以方便地知道0°、30°、45°、60°、90°角的各三角函数值,它的另一个应用就是:如果知道了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就可以求出这个锐角的度数,例如:若,则锐角.(2)仔细研究表中数值的规律会发现:s i n 0︒、、、、sin90︒的值依次为0、、、、1,而cos 0︒、、、、cos90︒的值的顺序正好相反,、、的值依次增大,其变化规律可以总结为:当角度在0°<∠A<90°之间变化时,①正弦、正切值随锐角度数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②余弦值随锐角度数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考点三、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1)互余关系:,;(2)平方关系:;(3)倒数关系:或;(4)商数关系:.要点诠释: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式可由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推导得出,常应用在三角函数的计算中,计算时巧用这些关系式可使运算简便.考点四、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直角除外)求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5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锐角.设在Rt△ABC中,∠C=90°,∠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则有:①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勾股定理).②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③边角之间的关系:,,,,,.④,h为斜边上的高.要点诠释:(1)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元素为定值(直角为90°),是已知的值.(2)这里讲的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指的是等式,没有包括其他关系(如不等关系).(3)对这些式子的理解和记忆要结合图形,可以更加清楚、直观地理解.求∠要点诠释:1.在遇到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问题时,最好是先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的草图,按题意标明哪些元素是已知的,哪些元素是未知的,然后按先确定锐角、再确定它的对边和邻边的顺序进行计算.2.若题中无特殊说明,“解直角三角形”即要求出所有的未知元素,已知条件中至少有一个条件为边.考点六、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应用很广泛,关键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善于将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化归为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关键.解这类问题的一般过程是:(1)弄清题中名词、术语的意义,如仰角、俯角、坡度、坡角、方向角等概念,然后根据题意画出几何图形,建立数学模型.(2)将已知条件转化为几何图形中的边、角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3)根据直角三角形(或通过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元素(边、角)之间的关系解有关的直角三角形.(4)得出数学问题的答案并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意义,得出实际问题的解.拓展:在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常会用到以下概念:(1)坡角: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用字母表示.坡度(坡比):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距离的比叫做坡度,用字母表示,则,如图,坡度通常写成=∶的形式.(2)仰角、俯角: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中水平线上方的叫做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叫做俯角,如图.(3)方位角: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叫做方位角,如图①中,目标方向PA,PB,PC的方位角分别为是40°,135°,245°.(4)方向角: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叫做方向角,如图②中的目标方向线OA,OB,OC,OD的方向角分别表示北偏东30°,南偏东45°,南偏西80°,北偏西60°.特别如:东南方向指的是南偏东45°,东北方向指的是北偏东45°,西南方向指的是南偏西45°,西北方向指的是北偏西45°.要点诠释:1.解直角三角形实际是用三角知识,通过数值计算,去求出图形中的某些边的长或角的大小,最好画出它的示意图.2.非直接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要观察图形特点,恰当引辅助线,使其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或矩形来解.例如:3.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题时,首先弄清题意(关键弄清其中名词术语的意义),然后正确画出示意图,进而根据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求解.考点七、解直角三角形相关的知识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C =90°,(1)三边之间的关系:222a b c +=; (2)两锐角之间的关系:∠A+∠B =90°; (3)边与角之间的关系:sin cos a A B c ==,cos cos a A B c ==,cos sin b A B c==,1tan tan a A b B==. (4) 如图,若直角三角形ABC 中,CD ⊥AB 于点D ,设CD =h ,AD =q ,DB =p ,则由△CBD ∽△ABC ,得a 2=pc ;由△CAD ∽△BAC ,得b 2=qc ;由△ACD ∽△CBD ,得h 2=pq ;由△ACD ∽△ABC 或由△ABC 面积,得ab =ch .(5)如图所示,若CD 是直角三角形ABC 中斜边上的中线,则①CD =AD =BD =12AB ; ②点D 是Rt △ABC 的外心,外接圆半径R =12AB . (6)如图所示,若r 是直角三角形ABC 的内切圆半径,则2a b c abr a b c+-==++. 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①如图所示,111sin 222ABC S ab ch ac B ===△.(h 为斜边上的高)②如图所示,1()2ABC S r a b c =++△.【典型例题】类型一、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与性质【高清课堂:锐角三角函数综合复习 ID :408468 播放点:例2】1.(1)如图所示,在△ABC 中,若∠C =90°,∠B =50°,AB =10,则BC 的长为( ).A .10·tan50°B .10·cos50°C .10·sin50°D .10sin 50°(2)如图所示,在△ABC 中,∠C =90°,sinA =35,求cosA+tanB 的值.(3)如图所示的半圆中,AD是直径,且AD=3,AC=2,则sinB的值等于________.【思路点拨】(1)在直角三角形中,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用某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和一条边表示其他边.(2)直角三角形中,某个内角的三角函数值即为该三角形中两边之比.知道某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就知道了该角的大小,可以用比例系数k表示各边.(3)要求sinB的值,可以将∠B转化到一个直角三角形中.【答案与解析】(1)选B.(2)在△ABC,∠C=90°,3sin5 BCAAB==.设BC=3k,则AB=5k(k>0).由勾股定理可得AC=4k,∴4432 cos tan5315k kA Bk k+=+=.(3)由已知,AD是半圆的直径,连接CD,可得∠ACD=90°∠B=∠D,所以sinB=sinD=23 ACAD=.【总结升华】已知一个角的某个三角函数值,求同角或余角的其他三角函数值时,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定义,根据三角函数值,用比例系数表示三角形的边长;(2)题求cosA时,还可以直接利用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式sin2 A+cos2 A=1,读者可自己尝试完成.举一反三:【变式】(2015•乐山)如图,已知△ABC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则cosA的值为()A .B.C.D .【答案】D【解析】过B点作BD⊥AC,如图,由勾股定理得,AB==,AD==2cosA===,故选:D.类型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高清课堂:锐角三角函数综合复习例1】2.解答下列各题:(1)化简求值:tan60tan45sin45sin30 sin60cos30cos45--++°°°°°°°;(2)在△ABC中,∠C=90【思路点拨】第(2)题可以先利用关系式sin2 A+cos2 A=1对根号内的式子进行变形,配成完全平方的形式.【答案与解析】解 (1)tan60tan45sin45sin30 sin60cos30cos45--++°°°°°°°111122 =+=-+12=(2)|sin cos |A A ==-,cos sin (045)sin cos (4590)A A A A A A -<⎧=⎨-<<⎩°≤°°°. 【总结升华】由第(2)题可得到今后常用的一个关系式:1±2sin αcos α=(sin α±cos α)2. 例如,若设sin α+cos α=t ,则21sin cos (1)2t αα=-. 举一反三:【高清课堂:锐角三角函数综合复习 ID :408468 播放点:例1】 【变式】若sin 22α=,cos β=(2α,β为锐角),求2tan()3β的值. 【答案】∵sin 2α2α为锐角, ∴2α=60°,α=30°.∴cos 2β===, ∴β=45°.∴2tan()tan 3033β==°.3.(2015春•凉州区校级月考)如图,在锐角△ABC 中,AB=15,BC=14,S △ABC =84,求:(1)tanC 的值;(2)sinA 的值.CB【思路点拨】(1)过A 作AD ⊥BC 于点D ,利用面积公式求出高AD 的长,从而求出BD 、CD 、AC 的长,此时再求tanC 的值就不那么难了.(2)同理作AC 边上的高,利用面积公式求出高的长,从而求出sinA 的值.【答案与解析】解:(1)过A 作AD ⊥BC 于点D .∵S △ABC =BC •AD=84, ∴×14×AD=84,∴AD=12.又∵AB=14,∴BD==9. ∴CD=14﹣9=5.在Rt △ADC 中,AC==13, ∴tanC==; (2)过B 作BE ⊥AC 于点E .∵S △ABC =AC •EB=84,∴BE=,∴sin ∠BAC===.【总结升华】考查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注意辅助线的添法和面积公式,以及解直角三角形公式的灵活应用.举一反三:【变式】如图,AB 是江北岸滨江路一段,长为3千米,C 为南岸一渡口,为了解决两岸交通困难,拟在渡口C 处架桥.经测量得A 在C 北偏西30°方向,B 在C 的东北方向,从C 处连接两岸的最短的桥长为多少千米?(精确到0.1千米)【答案】过点C 作CD ⊥AB 于点D.B CCD 就是连接两岸最短的桥.设CD=x (千米).在直角三角形BCD 中,∠BCD=45°,所以BD=CD=x.在直角三角形ACD 中,∠ACD=30°,所以AD=CD ×tan ∠ACD=x ·tan30°=x.因为AD+DB=AB ,所以x+x=3,x=≈1.9(千米).答:从C 处连接两岸的最短的桥长约为1.9千米.类型三、解直角三角形及应用4.如图所示,D 是AB 上一点,且CD ⊥AC 于C ,:2:3ACD CDB S S =△△,4cos 5DCB ∠=, AC+CD =18,求tanA 的值和AB 的长.【思路点拨】解题的基本思路是将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转化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构造可解的直角三角形;二是利用已知条件通过设参数列方程.【答案与解析】解:作DE ∥AC 交CB 于E ,则∠EDC =∠ACD =90°.∵4cos 5CD DCE CE =∠=, 设CD =4k(k >0),则CE =5k ,由勾股定理得DE =3k .∵△ACD 和△CDB 在AB 边上的高相同,∴AD:DB =:2:3ACD CDB S S =△△. 即553533AC DE k k ==⨯=. ∴44tan 55CD k A AC k ===. ∵AC+CD =18, ∴5k+4k =18,解得k =2.∴AD ===.∴AB =AD+DB =AD+32AD =【总结升华】在解直角三角形时,常用的等量关系是:勾股定理、三角函数关系式、相等的线段、面积关系等.5.如图所示,山脚下有一棵树AB,小华从点B沿山坡向上走50 m到达点D,用高为1.5m的测角仪CD测得树顶的仰角为10°,已知山坡的坡角为15°,求树AB的高(精确到0.1m).(参考数据:sin10°≈0.17,cos10°≈0.98,tan10°≈0.18,sin15°≈0.26,cos15°≈0.97,tan15°≈0.27).【思路点拨】本题是求四边形一边长的问题,可以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来解.【答案与解析】解:如图所示,延长CD交PB于F,则DF⊥PB.∴DF=DB·sinl5°≈50×0.26=13.0,CE=BF=DB·cos15°≈50×0.97=48.5.∴AE=CE·tan10°≈48.5×0.18=8.73.∴AB=AE+CD+DF=8.734+1.54+13.0≈23.2(m).答:树高约为23.2 m.【总结升华】一些特殊的四边形,可以通过切割补图形的方法将其转化为若干个直角三角形来解.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点D在BC的延长线上,CD=3.(1)动点P在AB上由A向B移动,设AP=t,△PCD的面积为y,求y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2)在(1)的条件下,设PC=z,求z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答案】解:(1)作PE ⊥BC 于E ,则BP =AB-AP =2-t(0≤t <2).∵∠B =60°, ∴1133sin (2)2222PCD S CD PE CD BP B t ===-△,即(02)42y t =-+≤<.(2)由(1)不难得出,)PE t =-,1(2)2BE t =-. ∴112(2)(2)22EC BC BE t t =-=--=+. ∵22222231(2)(2)2444PC PE EC t t t t =+=-++=-+.∴2)z t =≤<.6.如图(1)所示,一架长4米的梯子AB 斜靠在与地面OM 垂直的墙ON 上,梯子与地面的倾斜角α为60°.(1)求AO 与BO 的长.(2)若梯子顶端A 沿NO 下滑,同时底端B 沿OM 向右滑行.①如图(2)所示,设A 点下滑到C 点,B 点向右滑行到D 点,并且AC:BD =2:3,试计算梯子顶端A 沿NO 下滑了多少米;②如图(3)所示,当A 点下滑到A ′点,B 点向右滑行到B ′点时,梯子AB 的中点P 也随之运动到P ′点,若∠POP ′=15°,试求AA ′的长.【思路点拨】(1)在直角△AOB 中,已知斜边AB ,和锐角∠ABO ,即可根据正弦和余弦的定义求得OA ,OB 的长;(2)△APO 和△P′A′O 都是等腰三角形,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即可求得∠PAO 的度数, 和∠P′A′O 的度数,在直角△ABO 和△A′B′O 中,根据三角函数即可求得OA 与OA′,即可求得AA′的长.【答案与解析】解:(1)Rt △AOB 中,∠O =90°,α=60°,∴∠OAB =30°.又AB =4米,∴OB =12AB =2米.OA =AB ·sin 60°=4×2=米). (2)①设AC =2x ,BD =3x ,在Rt △COD 中,OC =2x ,OD =2+3x ,CD =4,根据勾股定理:OC 2+OD 2=CD 2,∴2222)(23)4x x ++=.∴213(120x x +-=.∵x ≠0,∴13120x +-=.∴1213x =.24213AC x ==.即梯子顶端A 沿NO 下滑了2413米. ②∵点P 和点P ′分别是Rt △AOB 的斜边AB 与Rt △A ′OB ′的斜边A ′B ′的中点,∴PA =PO ,P ′A ′=P ′O .∴∠PAO =∠AOP ,∠P ′A ′O =∠A ′OP ′.∴∠P ′A ′O-∠PAO =∠POP ′=15°.∵∠PAO =30°,∴∠P ′A ′O =45°.∴A ′O =A ′B ′·cos 45°=42⨯=∴AA ′=OA-A ′O =米.【总结升华】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此题的妙处在于恰到好处地利用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从而求出∠P′A′O=45°,让我们感受到了数学题真的很有意思,做数学题是一种享受.。

华师版九年级上册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知识点归纳及专训

华师版九年级上册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知识点归纳及专训

华师版九年级上册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知识点归纳及专训 一.锐角A 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统称∠A 的三角函数 (正弦)斜对=A sin (余弦)斜邻=A cos (正切)邻对=A tan (余切)对邻=A cot 二.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取值范围0cot 1cos 00tan 1sin 0A >A <<A >A <<三.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 1、平方关系:1cos sin 22=+A A应用:A A 22cos 1sin -= A A 22sin 1cos -= A A 2cos 1sin -= A A 2sin 1cos -= 结论:同一个角的正弦与余弦的平方和等于1。

2、倒数关系:1cot tan =⋅A A 应用:A A cot 1tan =AA tan 1cot = 结论:同一个角的正切与余切的乘积为1。

3、商数关系:AA A A A A sin cos cot cos sin tan ==结论:同一个角的正切等于正弦与余弦的商。

同一个角的余切等于余弦与正弦的商。

四.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BA BA BA BA B A tan cot cot tan sin cos cos sin ,90====︒=∠+∠则有已知五.三角函数的大小的技巧1、同名三角函数大小的比较同名三角函数大小的比较,要把握它们的增减性(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正弦、正切值随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可记为正变关系);余弦、余切值随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可记为反变关系)。

例1:比较大小:cos 043____cos 034 tan 043____tan 034 分析:由余弦函数的反变关系可得cos 043<cos 034 由正切函数的正变变关系可得tan 043>tan 0342、同角的三角函数的大小比较例2:比较大小:sin 043____cos 043 tan 043____tan 043 分析:由以上规律可得sin 043<cos 043 tan 056>cot 0563、不同名又不同角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大小比较不同名又不同角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大小比较,可以利用互为余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关系,化为同名三角函数后再比较。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锐角三角形函数 复习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锐角三角形函数 复习

锐角三角形函数 复习教学目标:熟练运用三角函数知识解题 教学重点:锐角三角函数教学难点:锐角三角函数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1. 直角三角形中四个锐角三角函数的求法2. 特殊三角的三角函数值3. 练习:书P 111习题19.3 1-5 二、新授例1.如图,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16,BD=30,求:①∠ABD 的四个三角函数值。

②sin ∠ABC解:①在菱形ABCD 中,AO=CO=8,BO=DO=15,AC ⊥BD ,∴AB=22AO BO +=22158+=17在Rt △ABO 中,sin ∠ABD=178=AB AO ,cos ∠ABD=1715,tan ∠ABD=158,cot ∠ABD=815 ②过C 作CE ⊥AB 于E ,菱形ABCD 中,AB=BC=17,S ABCD 菱形=CE AB BD AC ⋅=⋅21∴21×16×30=CE ⋅17,∴CE=17240Rt △BCE 中,sin ∠ABC=289240=CB CE 例2.在△ABC 中,∠C=90°,sinA=43,求cosA 的值分析:本题可有两种方法求解1. 利用∠A 的正弦、余弦的定义来解2. 利用同角三角函数中的平方关系式解法一:设a=κ3,c=κ4,则b=7κ,∴cosA=4747==κκc b 解法二:∵sin 2A+cos 2A=1,sinA=43,∴cosA=47)43(1sin 122=-=-A三。

引申提高:例3.如图,在Rt △ABC 中,∠ACB=90°,sinB=53,D 是BC 上一点,DE ⊥AB 于E ,CD=DE ,AC+CD=9,求BE 、CE 的长。

分析:由sinB=53==AB AC DB DE ,可设DE=CD=κ3 ,DB=κ5,则BC=8κ,AC=6κ,AB=10κ,再由AC+CD=9,可求出各边长。

在Rt △BDE 中,由勾股定理求BE 长,过C 作CF ⊥AB ,再用勾股定理求解。

最新华东师大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函数综合--知识讲解(基础)

最新华东师大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函数综合--知识讲解(基础)

中考总复习:函数综合—知识讲解(基础)【考纲要求】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知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和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求点关于坐标轴、坐标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求线段的长度,几何图形的面积,求某些点的坐标等;2.函数的有关概念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求函数值、函数的图象、函数的表示方法;3.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常见的题目是确定图象的位置,利用函数的图象确定某些字母的取值,利用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问题.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来说明函数值的变化趋势,又能反过来判定函数图象的位置;4.函数的解析式求函数的解析式,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对称轴方程,利用函数的解析式来求某些字母或代数式的值.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常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三角形的面积、边角关系、圆的切线、圆的有关线段组成综合题.【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平面直角坐标系1.相关概念(1)平面直角坐标系(2)象限(3)点的坐标2.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3.特殊位置点的坐标(1)坐标轴上的点(2)一三或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3)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的点的坐标(4)关于x 轴、y 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4.距离(1)平面上一点到x 轴、y 轴、原点的距离(2)坐标轴或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3)平面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5.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1)利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2)利用坐标表示平移要点诠释:点P(x,y)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1)点P(x,y)到x 轴的距离等于y ;(2)点P(x,y)到y 轴的距离等于x ;(3)点P(x,y)到原点的距离等于22y x +.考点二、函数及其图象1.变量与常量2.函数的概念3.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4.函数值5.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6.函数图象要点诠释: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考点三、一次函数1.正比例函数的意义2.一次函数的意义3.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性质4.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5.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要点诠释:确定一个正比例函数,就是要确定正比例函数定义式kx y =(k ≠0)中的常数k ;确定一个一次函数,需要确定一次函数定义式b kx y +=(k ≠0)中的常数k 和b.解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待定系数法.考点四、反比例函数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3.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要点诠释:反比例函数中反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如下图,过反比例函数)0(≠=k xk y 图像上任一点),(y x P 作x 轴、y 轴的垂线PM ,PN ,垂足为M 、N ,则所得的矩形PMON 的面积S=PM ∙PN=xy x y =∙.,y xk = ∴||k S k xy ==,.考点五、二次函数1.二次函数的概念2.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4.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要点诠释:1、两点间距离公式(当遇到没有思路的问题时,可用此方法拓展思路,以寻求解题方法)如图:点A 坐标为(x 1,y 1),点B 坐标为(x 2,y 2),则AB 间的距离,即线段AB 的长度为()()221221y y x x -+-.2、函数平移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考点六、函数的应用1.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2. 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3. 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要点诠释:分段函数是指自变量在不同的取值范围内,其关系式(或图象)也不同的函数,分段函数的应用题多设计成两种情况以上,解答时需分段讨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很多需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因此,分段计算的应用题成了近几年中考应用题的一种重要题型.【典型例题】类型一、用函数的概念与性质解题1.已知一次函数y=(3a-2)x+(1-b),求字母a, b的取值范围,使得:(1)y随x的增大而增大;(2)函数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下方;(3)函数的图象过第一、二、四象限.【思路点拨】(1)y=kx+b (k≠0)的图象,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2)当b<0时,函数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下方;(3)当k<0,b>0时时,函数的图象过第一、二、四象限.【答案与解析】解:a、b的取值范围应分别满足:(1)由一次函数y=kx+b(k≠0)的性质可知:当k>0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即3a-2>0,∴23a>, 且b取任何实数.(2)函数图象与y轴的交点为(0,1-b),∵交点在x轴的下方,∴ ,即a≠, b >1.(3)函数图象过第一、二、四象限,则必须满足 .【总结升华】下面是y=kx(k≠0), y=kx+b (k≠0)的图象的特点和性质的示意图,如图1,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b >0时,图象过一、二、三象限,当b=0时,是正比例函数,当b <0时,图象过一、三、四象限;当y=x 时,图象过一、三象限,且是它的角平分线.由于常数k 、b 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函数,k 决定直线与x 轴夹角的大小,b 决定直线与y 轴交点的位置,由k 定向,由b 定点.同样,如图2,是k <0的各种情况,请你指出它们的图象的特点和性质.举一反三: 【变式】作出函数y=x, 2x y x=,2()y x =的图象,它们是不是同一个函数? 【答案】 函数2()y x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x≥0;函数2x y x =在x≠0时,就是函数y=x ;而x=0不在函数2x y x=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之内. 由此,作图如下:可见它们不是同一个函数.类型二、函数图象及性质2.已知: (1)m 为何值时,它是一次函数.(2)当它是一次函数时,画出草图,指出它的图象经过哪几个象限?y 是随x 的增大而增大还是减小?(3)当图象不过原点时,求出该图象与坐标轴交点间的距离,及图象与两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思路点拨】一次函数应满足:一次项(或自变量)的指数为1,系数不为0.【答案与解析】(1)依题意:,解得m=1或m=4.∴当m=1或m=4时,它是一次函数.(2)当m=4时,函数为y=2x ,是正比例函数,图象过一,三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当m=1时,函数为y=-x-3,直线过二,三,四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3)直线y=-x-3不过原点,它与x 轴交点为A(-3,0),与y 轴交点为B(0,-3),..∴直线y=-x-3与两轴交点间的距离为,与两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 【总结升华】(1)某函数是一次函数应满足的条件是:一次项(或自变量)的指数为1,系数不为0.而某函数若是正比例函数,则还需添加一个条件:常数项为0.(2)判断函数的增减性,关键是确定直线y=kx+b (k≠0)中k 、b 的符号.(3)直线y=kx+b (k≠0)与两轴的交点坐标可运用x 轴、y 轴上的点的特征来求,当直线y=kx+b (k≠0)上的点在x 轴上时,令y=0,则,交点为;当直线y=kx+b (k≠0)上的点在y 轴上时,令x=0,则y=b ,即交点为(0,b).举一反三:【高清课程名称:函数综合1 高清ID 号: 关联的位置名称(播放点名称):经典例题2】【变式】已知关于x 的方程2(3)40x m x m --+-=.(1)求证: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2)若方程有一个根大于4且小于8,求m 的取值范围;(3)设抛物线2(3)4y x m x m =--+-与y 轴交于点M ,若抛物线与x 轴的一个交点关于直线y x =-的对称点恰好是点M ,求m 的值.【答案】证明:(1)22224(3)4(4)1025(5)b ac m m m m m ∆=-=---=-+=-≥0,所以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解:(2)由(1)2(5)m ∆=-,根据求根公式可知,方程的两根为:23(5)2m m x -±-= 即11x =,24x m =-, 由题意,有448m <-<,即812m <<.(3)易知,抛物线2(3)4y x m x m =--+-与y 轴交点为M (0,4m -),由(2)可知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为(1,0)和(4m -,0),它们关于直线y x =-的对称点分别为(0,1-)和(0, 4m -),由题意,可得14m -=-或44m m -=-,所以3m =或4m =.3.抛物线y=x 2+bx+c 图象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所得图象的解析式为y=x 2﹣2x ﹣3,则b 、c 的值为( )A .b=2,c=2B .b=2,c=0C .b=﹣2,c=﹣1D .b=﹣3,c=2【思路点拨】易得新抛物线的顶点,根据平移转换可得原抛物线顶点,根据顶点式及平移前后二次项的系数不变可得原抛物线的解析式,展开即可得到b ,c 的值.【答案】B .【解析】解:由题意得新抛物线的顶点为(1,﹣4),∴原抛物线的顶点为(﹣1,﹣1),设原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 ﹣h )2+k 代入得:y=(x+1)2﹣1=x 2+2x ,∴b=2,c=0.故选B .【总结升华】抛物线的平移不改变二次项系数的值;讨论两个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平移问题,只需看顶点坐标是如何平移得到的即可. 4.若一次函数y=kx+1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1y x =的图象没有公共点,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思路点拨】 因为反比例函数1y x= 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故一次函数y=kx+1中,k <0,将解方程组 11y kx y x =+⎧⎪⎨=⎪⎩转化成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当两函数图象没有公共点时,只需△<0即可.【答案】1-4k <.【解析】由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可知,1yx=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当一次函数y=kx+1与反比例函数图象无交点时,k<0,解方程组1 1y kxyx=+⎧⎪⎨=⎪⎩,得kx2+x-1=0,当两函数图象没有公共点时,△<0,即1+4k<0,解得1-4k<,∴两函数图象无公共点时,1-4k<.故答案为:1-4k<.【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关键是转化成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再确定k的取值范围.类型三、函数综合题5.(2015春•姜堰市校级月考)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对称轴是直线x=﹣,有下列结论:①ab>0;②a+b+c<0;③b+2c<0;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0 B.1C.2D.3【思路点拨】根据开口方向、对称轴、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确定a、b、c的符号,根据对称轴和图象确定y>0或y<0时,x的范围,确定代数式的符号.【答案】C.【解析】解:①∵开口向下,∴a<0,对称轴在y轴的左侧,b<0,∴①正确;②当x=1时,y<0,∴a+b+c<0,②正确;③﹣=﹣,2a=3b,x=﹣1时,y>0,a﹣b+c>0,b+2c>0③错误;故选:C.【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解答时,要熟练运用抛物线的对称性和抛物线上的点的坐标满足抛物线的解析式.举一反三:【变式】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一次函数y=bx+b2﹣4ac与反比例函数y=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为()A. B.C.D.【答案】由抛物线的图象可知,横坐标为1的点,即(1,a+b+c)在第四象限,因此a+b+c<0;∴双曲线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由于抛物线开口向上,所以a>0;对称轴x=>0,所以b<0;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故b2﹣4ac>0;∴直线y=bx+b2﹣4ac经过第一、二、四象限.故选D.类型四、函数的应用6.(2015•舟山)某企业接到一批粽子生产任务,按要求在15天内完成,约定这批粽子的出厂价为每只6元,为按时完成任务,该企业招收了新工人,设新工人李明第x天生产的粽子数量为y只,y与x满足下列关系式:y=.(1)李明第几天生产的粽子数量为420只?(2)如图,设第x天每只粽子的成本是p元,p与x之间的关系可用图中的函数图象来刻画.若李明第x天创造的利润为w元,求w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并求出第几天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元?(利润=出厂价﹣成本)(3)设(2)小题中第m天利润达到最大值,若要使第(m+1)天的利润比第m天的利润至少多48元,则第(m+1)天每只粽子至少应提价几元?【思路点拨】(1)把y=420代入y=30x+120,解方程即可求得;(2)根据图象求得成本p 与x 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利润等于订购价减去成本价,然后整理即可得到W 与x 的关系式,再根据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和二次函数的增减性解答;(3)根据(2)得出m+1=13,根据利润等于订购价减去成本价得出提价a 与利润w 的关系式,再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求解即可.【答案】解:(1)设李明第n 天生产的粽子数量为420只,由题意可知:30n+120=420,解得n=10.答:第10天生产的粽子数量为420只.(2)由图象得,当0≤x≤9时,p=4.1;当9≤x≤15时,设P=kx+b ,把点(9,4.1),(15,4.7)代入得,, 解得, ∴p=0.1x+3.2,①0≤x≤5时,w=(6﹣4.1)×54x=102.6x ,当x=5时,w 最大=513(元);②5<x≤9时,w=(6﹣4.1)×(30x+120)=57x+228,∵x 是整数,∴当x=9时,w 最大=714(元);③9<x≤15时,w=(6﹣0.1x ﹣3.2)×(30x+120)=﹣3x 2+72x+336,∵a=﹣3<0,∴当x=﹣=12时,w 最大=768(元);综上,当x=12时,w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768.(3)由(2)可知m=12,m+1=13,设第13天提价a 元,由题意得,w 13=(6+a ﹣p )(30x+120)=510(a+1.5),∴510(a+1.5)﹣768≥48,解得a=0.1.答:第13天每只粽子至少应提价0.1元.【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主要是利用二次函数的增减性求最值问题,利用一次函数的增减性求最值,难点在于读懂题目信息,列出相关的函数关系式.举一反三:【高清课程名称: 函数综合1 高清ID 号: 关联的位置名称(播放点名称):经典例题3】【变式】抛物线2y ax bx c =++,a >0,c <0,2360a b c ++=.(1)求证:1023b a +>; (2)抛物线经过点1(,)2P m ,Q (1,)n . ① 判断mn 的符号; ② 抛物线与x 轴的两个交点分别为点A 1(,0)x ,点B 2(,0)x (A 在B 左侧),请说明116x <,2112x <<. 【答案】(1)证明:∵ 2360a b c ++=, ∴12362366b a b c c a a a a++==-=-. ∵ a >0,c <0,∴ 0c a <,0c a->. ∴ 1023b a +>.(2)解:∵ 抛物线经过点P 1(,)2m ,点Q (1,)n , ∴ 11 ,42 .a b c m a b c n ⎧++=⎪⎨⎪++=⎩① ∵ 2360a b c ++=,a >0,c <0,∴ 223a b c +=-,223a b c =--. ∴ 1112111()42424312b c m a b c a a a a +=++=+=+-=-<0. 2(2)33a a n abc a c c c =++=+--+=->0. ∴ 0mn <. ② 由a >0知抛物线2y ax bx c =++开口向上.∵ 0m <,0n >,∴ 点P 1(,)2m 和点Q (1,)n 分别位于x 轴下方和x 轴上方.∵ 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A 1(,0)x ,B 2(,0)x (点A 在点B 左侧),∴ 由抛物线2y ax bx c =++的示意图可知,对称轴右侧的点B 的横坐标2x 满足2112x <<. ∵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2b x a=-,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可1222x x b a+=-,由(1)知123ba -<,∴ 12123x x +<.∴ 12221332x x <-<-,即116x <.。

初中数学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

锐角三角函数是初中九年级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包括对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的理解和应用。

下面是对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的详细总结:1.三角函数的定义:- 正弦函数(sin):对于单位圆上的一个角,其对边的长度与斜边的长度的比值。

- 余弦函数(cos):对于单位圆上的一个角,其邻边的长度与斜边的长度的比值。

- 正切函数(tan):对于单位圆上的一个角,其对边的长度与邻边的长度的比值。

2.锐角的定义:锐角是角度在0°到90°之间的角。

3.单位圆:单位圆指半径长度为1的圆,锐角三角函数可以通过单位圆来定义和理解。

4.三角函数的图像: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像可以通过将单位圆绕过原点旋转得到。

5. 正弦函数(sin)的特点:-定义域:[0°,90°]或[0,π/2]-值域:[-1,1]-周期:360°或2π- 特殊值:sin0° = 0, sin30° = 1/2, sin45° = √2/2, sin60° = √3/2, sin90° = 1-图像特点:关于y轴对称6. 余弦函数(cos)的特点:-定义域:[0°,90°]或[0,π/2]-值域:[-1,1]-周期:360°或2π- 特殊值:cos0° = 1, cos30° = √3/2, cos45° = √2/2,cos60° = 1/2, cos90° = 0-图像特点:关于x轴对称7. 正切函数(tan)的特点:-定义域:(0°,90°)或(0,π/2)-值域:R(实数集)-周期:180°或π- 特殊值:tan30° = 1/√3, tan45° = 1, tan60° = √3, tan90° = 不存在(无限大)-图像特点:周期性递增8.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关系:sinθ = cos(90° - θ)- 正切函数与正弦、余弦函数的关系:tanθ = sinθ / cosθ9.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通过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可以求解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大小。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中考复习17锐角三角函数与解直角三角形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中考复习17锐角三角函数与解直角三角形
A. B. C. D.
2.如图,在Rt△ABC中,∠C=90°,把∠A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的余切,记作cotA= .则下列关系式中不成立的是()
A.tanA·cotA=1
B.sinA=tanA·cosA
C.cosA=cotA·sinA
D.tan2A+cot2A=1
3.如图,某游乐场一山顶滑梯的高为h,滑梯的坡角为α,那么滑梯长l为()
A. B. C. D.h·sinα
(第3题图)
4.如图所示,河堤横断面迎水坡AB的坡比是1: ,堤高BC=5 m,则坡面AB的长度是()
A.10 m B.10 m C.15 m D.5 m
(第4题图)
5.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小明同学从营地A出发,要到A地的北偏东60°方向的C地,他先沿正东方向走了200 m到达B地,再沿北偏东30°方向走,恰能到达目的地C(如图),那么,由此可知,B,C两地相距__________m.
(参考数据:sin 36°≈0.59.cos 36°≈0.81,tan 36°≈0.73,sin 72°≈0.95,cos 72°≈0.31,tan 72°≈3.08




1.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垂足为D.若AC= ,BC=2,则sin∠ACD的值为()
A. B. C. D.
命题趋势
中考中主要考查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及解直角三角形.题型以解答题和填空题为主,试题难度不大,其中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应用题是热点.
课时
共课时
学法
自学合作探究
主案
副案(修改栏)
【考点探究】
1.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垂足为D.若AC= ,BC=2,则sin∠ACD的值为()

华师大版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梳理:第18讲解直角三角形

华师大版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梳理:第18讲解直角三角形
第18讲解直角三角形
一、知识清单梳理
知识点一: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关键点拨与对应举例
1.锐角三角函数
正弦:sinA= =
余弦:cosA= =
正切:tanA= = .
根据定义求三角函数值时,一定根据题目图形来理解,严格按照三角函数的定义求解,有时需要通过辅助线来构造直角三角形.
2.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度数
已知两边求一边,勾股定理最方便;
已知两边求一角,函数关系要记牢;
已知锐角求锐角,互余关系不能少;
已知直边求斜边,用除还需正余弦.
例:在Rt△ABC中,已知a=5,sinA=30°,则c=10,b=5.
4.解直角三角形的常用关系
(1)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
(2)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
6.解直角三角形实际应用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中名词、术语,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建立数学模型;
(2)将条件转化为几何图形中的边、角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
(3)选择合适的边角关系式,使运算简便、准确;
(4)得出数学问题的答案并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从而得到问题的解.
(3)边角之间的关系:sinA==cosB= ,cosA=sinB= ,
tanA= .
知识点三: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5.仰角、俯角、坡度、坡角和方向角
(1)仰、俯角: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做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做俯角.(如图①)
(2)坡度:坡面的铅直高度和水平宽度的比叫做坡度(或者叫做坡比),用字母i表示.坡角: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用α表示,则有i=tanα.(如图②)
三角函数
30°
45°

中考总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综合复习--知识讲解

中考总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综合复习--知识讲解

中考总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综合复习--知识讲解锐角三角函数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中考数学考试中常考的内容之一、掌握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和相关的计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与角度有关的各种问题,如计算角度的大小、求角的三角函数值等。

下面是锐角三角函数的综合复习知识讲解。

1.弧度制和角度制在介绍锐角三角函数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弧度制和角度制。

在角度制中,一个圆的周长被定义为360度,而在弧度制中,一个圆的周长被定义为2π弧度。

所以可以得到以下关系:360度=2π弧度180度=π弧度90度=π/2弧度2.定义对于任意一个锐角A,我们可以在一个单位圆上面取点P,使得∠POA 的顶点为O,点O为圆心,点P在单位圆上。

这样,我们可以定义以下几个锐角三角函数:正弦函数sinA、余弦函数cosA、正切函数tanA、余切函数cotA。

3.性质(1) 正弦函数sinA:在单位圆上,点P的纵坐标就是正弦值sinA。

(2) 余弦函数cosA:在单位圆上,点P的横坐标就是余弦值cosA。

(3) 正切函数tanA:tanA的值等于sinA/cosA。

(4) 余切函数cotA:cotA的值等于cosA/sinA。

(5) 错位现象:sinA等于cos(90度-A),cosA等于sin(90度-A)。

4.基本关系式(1) sin²A + cos²A = 1,即sin²A = 1 - cos²A,cos²A = 1 -sin²A。

(2) tanA = sinA/cosA,cotA = 1/tanA = cosA/sinA。

(3) sin(180度 - A) = sinA,cos(180度 - A) = -cosA。

(4) cos(360度 - A) = cosA,sin(360度 - A) = -sinA。

5.锐角三角函数的值(1)0度、30度、45度、60度、90度的正弦、余弦、正切值是特殊的,需要进行熟记。

华东师大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综合复习--知识讲解(基础)

华东师大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综合复习--知识讲解(基础)

中考总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综合复习—知识讲解(基础)【考纲要求】1.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应用,特殊角三角函数值的求法,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多以中、低档题出现;2.命题的热点为根据题中给出的信息构建图形,建立数学模型,然后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C =90°,∠A 所对的边BC 记为a ,叫做∠A 的对边,也叫做∠B 的邻边,∠B 所对的边AC 记为b ,叫做∠B 的对边,也是∠A 的邻边,直角C 所对的边AB 记为c ,叫做斜边.Cab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即sin A aA c ∠==的对边斜边;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即cos A bA c ∠==的邻边斜边;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A ,即tan A aA A b∠==∠的对边的邻边.同理sin B b B c ∠==的对边斜边;cos B aB c∠==的邻边斜边;tan B b B B a ∠==∠的对边的邻边.要点诠释:(1)正弦、余弦、正切函数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反映了直角三角形边与角的关系,是两条线段的比值.角的度数确定时,其比值不变,角的度数变化时,比值也随之变化.(2)sinA,cosA,tanA分别是一个完整的数学符号,是一个整体,不能写成,,,不能理解成sin与∠A,cos与∠A,tan与∠A的乘积.书写时习惯上省略∠A的角的记号“∠”,但对三个大写字母表示成的角(如∠AEF),其正切应写成“tan∠AEF”,不能写成“tanAEF”;另外,、、常写成、、.(3)任何一个锐角都有相应的锐角三角函数值,不因这个角不在某个三角形中而不存在.(4)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知:当角度在0°<∠A<90°之间变化时,,,tanA>0.考点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可求出30°、45°、60°角的各三角函数值,归纳如下:锐角要点诠释:(1)通过该表可以方便地知道30°、45°、60°角的各三角函数值,它的另一个应用就是:如果知道了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就可以求出这个锐角的度数,例如:若,则锐角.(2)仔细研究表中数值的规律会发现:、、的值依次为、、,而、、的值的顺序正好相反,、、的值依次增大,其变化规律可以总结为:当角度在0°<∠A<90°之间变化时,①正弦、正切值随锐角度数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②余弦值随锐角度数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考点三、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1)互余关系:,;(2)平方关系:;(3)倒数关系:或;(4)商数关系:.要点诠释: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式可由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推导得出,常应用在三角函数的计算中,计算时巧用这些关系式可使运算简便.考点四、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直角除外)求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5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锐角.设在Rt△ABC中,∠C=90°,∠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则有:①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勾股定理).②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③边角之间的关系:,,,,,.④,h为斜边上的高.要点诠释:(1)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元素为定值(直角为90°),是已知的值.(2)这里讲的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指的是等式,没有包括其他关系(如不等关系).(3)对这些式子的理解和记忆要结合图形,可以更加清楚、直观地理解.考点五、解直角三角形的常见类型及解法求∠,,要点诠释:1.在遇到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问题时,最好是先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的草图,按题意标明哪些元素是已知的,哪些元素是未知的,然后按先确定锐角、再确定它的对边和邻边的顺序进行计算.2.若题中无特殊说明,“解直角三角形”即要求出所有的未知元素,已知条件中至少有一个条件为边.考点六、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应用很广泛,关键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善于将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化归为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关键.解这类问题的一般过程是:(1)弄清题中名词、术语的意义,如仰角、俯角、坡度、坡角、方向角等概念,然后根据题意画出几何图形,建立数学模型.(2)将已知条件转化为几何图形中的边、角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3)根据直角三角形(或通过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元素(边、角)之间的关系解有关的直角三角形.(4)得出数学问题的答案并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意义,得出实际问题的解.拓展:在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常会用到以下概念:(1)坡角: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用字母表示.坡度(坡比):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距离的比叫做坡度,用字母表示,则,如图,坡度通常写成=∶的形式.(2)仰角、俯角: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中水平线上方的叫做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叫做俯角,如图.(3)方位角: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叫做方位角,如图①中,目标方向PA,PB,PC的方位角分别为是40°,135°,245°.(4)方向角: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叫做方向角,如图②中的目标方向线OA ,OB ,OC ,OD 的方向角分别表示北偏东30°,南偏东45°,南偏西80°,北偏西60°.特别如:东南方向指的是南偏东45°,东北方向指的是北偏东45°,西南方向指的是南偏西45°,西北方向指的是北偏西45°.要点诠释:1.解直角三角形实际是用三角知识,通过数值计算,去求出图形中的某些边的长或角的大小,最好画出它的示意图.2.非直接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要观察图形特点,恰当引辅助线,使其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或矩形来解.例如:3.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题时,首先弄清题意(关键弄清其中名词术语的意义),然后正确画出示意图,进而根据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求解.【典型例题】类型一、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与性质1.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tan α=( )(A)1 (B)2 (C)12【思路点拨】把∠α放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根据网格的长度计算出∠α的对边和邻边的长度. 【答案】B ;【解析】根据网格的特点:设每一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可以确定∠α的对边为2,邻边为1,然后利用正切的定义tan ∠αα=∠α的对边的邻边, 故选B.【总结升华】本题考查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运用,可将其转化到直角三角形中解答,锐角的正弦为对边比斜边,余弦为邻边比斜边,正切为对边比邻边. 举一反三:【变式】在Rt △ABC 中,∠C=90°,若AC=2BC ,则sinA 的值是( ) (A)12(B)2 (C) 52【答案】选C.因为∠C=90°,,所以BC sin A AB ===.类型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2.已知a =3,且2(4tan 45)0b -+=°,以a 、b 、c 为边长组成的三角形面积等于( ).A .6B .7C .8D .9【思路点拨】根据题意知4tan 450,130,2b bc -=⎧⎪⎨+-=⎪⎩°求出b 、c 的值,再求三角形面积.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知4tan 450,130,2b bc -=⎧⎪⎨+-=⎪⎩° 解得 4,5.b c =⎧⎨=⎩ 所以a =3,b =4,c =5,即222a b c +=,其构成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且∠C =90°, 所以162S ab ==. 【总结升华】利用非负数之和等于0的性质,求出b 、c 的值,再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注意tan45°的值不要记错.【变式】 计算:.【答案】原式.3.如图所示,在△ABC 中,∠BAC =120°,AB =10,AC =5,求sinB ·sinC 的值.【思路点拨】为求sin B ,sin C ,需将∠B ,∠C 分别置于直角三角形之中,另外已知∠A 的邻补角是60°,若要使其充分发挥作用,也需要将其置于直角三角形中,所以应分别过点B 、C 向CA 、BA 的延长线作垂线,即可顺利求解. 【答案与解析】解:过点B 作BD ⊥CA 的延长线于点D ,过点C 作CE ⊥BA 的延长线于点E .∵∠BAC =120°,∴∠BAD =60°.∴AD =AB ·cos60°=10×12=5;BD =AB ·sin60°=10×2=. 又∵CD =CA+AD =10,∴BC =,∴sin 7BD BCD BC ∠==.同理,可求得sin 14ABC ∠=.∴3sin sin 71414ABCBCD ∠∠=⨯=. 【总结升华】由于锐角的三角函数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因此若要求某个角的三角函数值,一般可以通过作垂线等方法将其置于直角三角形中.【变式】如图,机器人从A 点,沿着西南方向,行了个单位,到达B 点后观察到原点O 在它的南偏东60°的方向上,则原来A 的坐标为__________.(结果保留根号).【答案】类型三、解直角三角形及应用【高清课堂:锐角三角函数综合复习 ID :408468 播放点:例3】4.在△ABC 中,∠A =30°,BC =3,AB =BCA 的度数和AC 的长.【思路点拨】由于∠A 是一个特殊角,且已知AB ,故可以作AC 边上的高BD(如图所示),可求得2BD =.由于此题的条件是“两边一对角”,且已知角的对边小于邻边,因此需要判断此题的解是否唯一,要考虑对边BC 与AC 边上的高BD BC << 【答案与解析】 解:作BD ⊥AC 于D .(1)C 1点在AD 的延长线上.在△ABC 1中,13BC =,2BD =,∴1sin 2C =. ∴∠C 1=60°.由勾股定理,可分别求得132DC =,92AD =. ∴AC 1=AD+DC 1=93622+=. (2)C 2点在AD 上.由对称性可得,∠BC2D=∠C1=60°,213 2C D C D==.∴∠BC2A=120°,2933 22AC=-=.综上所述,当∠BCA=60°时,AC=6;当∠BCA=120°时,AC=3.【总结升华】由条件“两边一对角”确定的三角形可能不是唯一的,需要考虑第三边上的高的大小判断解是否唯一.【高清课堂:锐角三角函数综合复习 ID:408468 播放点:例4】5.(2015•茂名)如图,一条输电线路从A地到B地需要经过C地,图中AC=20千米,∠CAB=30°,∠CBA=45°,因线路整改需要,将从A地到B地之间铺设一条笔直的输电线路.(1)求新铺设的输电线路AB的长度;(结果保留根号)(2)问整改后从A地到B地的输电线路比原来缩短了多少千米?(结果保留根号)【思路点拨】(1)过C作CD⊥AB,交AB于点D,在直角三角形ACD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出CD与AD的长,在直角三角形BCD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出BD的长,由AD+DB求出AB的长即可;(2)在直角三角形BCD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C的长,由AC+CB﹣AB即可求出输电线路比原来缩短的千米数.【答案与解析】解:(1)过C作CD⊥AB,交AB于点D,在Rt△ACD中,CD=AC•sin∠CAD=20×=10(千米),AD=AC•cos∠CAD=20×=10(千米),在Rt△BCD中,BD===10(千米),∴AB=AD+DB=10+10=10(+1)(千米),则新铺设的输电线路AB的长度10(+1)(千米);(2)在Rt△BC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BC==10(千米),∴AC+CB﹣AB=20+10﹣(10+10)=10(1+﹣)(千米),则整改后从A地到B地的输电线路比原来缩短了10(1+﹣)千米.【总结升华】解一般三角形,求三角形的边或高的问题一般可以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就是作高线.已知斜三角形中的SSS ,SAS ,ASA ,AAS 以及SSA 条件,求三角形中的其他元素是常见问题,注意划归为常见的两个基本图形(高在三角形内或高在三角形外)(如图所示):举一反三:【变式】坐落在山东省汶上县宝相寺内的太子灵踪塔始建于北宋(公元1112年),为砖砌八角形十三层楼阁式建筑.数学活动小组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他们去测量太子灵踪塔的高度,携带的测量工具有:测角仪、皮尺、小镜子.(1)小华利用测角仪和皮尺测量塔高.下图为小华测量塔高的示意图.她先在塔前的平地上选择一点A ,用测角仪测出看塔顶(M)的仰角α=35°,在点A 和塔之间选择一点B ,测出看塔顶(M)的仰角β=45°,然后用皮尺量出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18.6m ,量出自身的高度为1.6m .请你利用上述数据帮助小华计算出塔的高度(tan35°≈0.7,结果保留整数).(2)如果你是活动小组的一员,正准备测量塔高,而此时塔影NP 的长为am(如图所示),你能否利用这一数据设计一个测量方案?如果能,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在你设计的测量方案中,选用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要计算出塔的高,你还需要测量哪些数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1)设CD 的延长线交MN 于E 点,MN 长为x m ,则ME =(x-1.6)m . ∵β=45°, ∴DE =ME =x-1.6. ∴CE =x-1.6+18.6=x+17. ∵tan tan 35MECEα==°,∴1.60.717xx-=+,解得x=45.∴太子灵踪塔MN的高度为45m.(2)①测角仪、皮尺;②站在P点看塔顶的仰角、自身的高度(注:答案不唯一).6.(2015•锦州)如图,三沙市一艘海监船某天在黄岩岛P附近海域由南向北巡航,某一时刻航行到A处,测得该岛在北偏东30°方向,海监船以20海里/时的速度继续航行,2小时后到达B处,测得该岛在北偏东75°方向,求此时海监船与黄岩岛P的距离BP的长.(参考数据:≈1.414,结果精确到0.1)【思路点拨】过B作BD⊥AP于D,由已知条件得:AB=20×2=40,∠P=75°﹣30°=45°,在Rt△ABD中求出BD=AB=20,在R t△BDP中求出PB即可.【答案与解析】解:过B作BD⊥AP于D,由已知条件得:AB=20×2=40,∠P=75°﹣30°=45°,在Rt△ABD中,∵AB=40,∠A=30,∴BD=AB=20,在R t△BDP中,∵∠P=45°,∴PB=BD=20≈28.3(海里).答:此时海监船与黄岩岛P的距离BP的长约为28.3海里.【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通过数学建模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

华师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4章3 锐角三角函数

华师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4章3 锐角三角函数

知1-练
3-1. 将一副三角尺(Rt△ABC与Rt△BDC)按如图所示的方 式摆放在一起,连结AD,试求∠ADB的正切值.
解:过点 A 作 AM⊥DB,交 DB 的延长线于点 M.
知1-练
∵∠DBC=45°,∠ABC=90°,
∴∠MBA=180°-45°-90°=45°,
∴∠MAB=45°,∴∠MBA=∠MAB,∴AM=BM.它们只与锐角ຫໍສະໝຸດ 大小有关,而与三角形的边的长短无关.
2. 由于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大于直角边,且各边的边长均为
正数,所以锐角三角函数值都是正实数,且0<sin A<
1,0<cos A< 1.
知1-讲
3. 正弦、余弦、正切符号后面可以直接写锐角的度数,如 sin28°,cos8°,tan18°等.
4. sin x,cos x和tan x都是以x为自变量的函数,一旦x的度 数确定,它们的值就唯一确定,即锐角三角函数值随角 度的变化而变化 .
三角函数值
α 30°
45°
sin α cos α tan α
1
2
2
2
3
2
2
2
3
1
3
知3-讲
60° 3 2 1 2 3
知3-讲
特别提醒 由左表可以计算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也可
由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出相应的锐角.
知3-练
例 7 (1)已知α=45°,求2sin2α-2 2sinα·tanα+tan2α的值; (2)计算14tan245°+sin2130°-3cos230°. 解题秘方:紧扣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进行计算.
=44+( 22)2=4412.
知2-练
6-1. 在△ABC中, 已知∠C=90°,sin A+sin B=43,求 sin A-sin B的值. 解:∵sin A+sin B=43, ∴(sin A+sin B)2=sin2A+sin2B+2sin A·sin B=196. ∵∠A+∠B=180°-∠C=90°,∴sin B=cos A,

华东师大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综合复习--知识讲解(提高)

华东师大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综合复习--知识讲解(提高)

中考总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综合复习—知识讲解(提高)【考纲要求】1.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应用,特殊角三角函数值的求法,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多以中、低档题出现;2.命题的热点为根据题中给出的信息构建图形,建立数学模型,然后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C =90°,∠A 所对的边BC 记为a ,叫做∠A 的对边,也叫做∠B 的邻边,∠B 所对的边AC 记为b ,叫做∠B 的对边,也是∠A 的邻边,直角C 所对的边AB 记为c ,叫做斜边.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即sin A aA c ∠==的对边斜边;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即cos A bA c ∠==的邻边斜边;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A ,即tan A aA A b∠==∠的对边的邻边.同理sin B b B c ∠==的对边斜边;cos B aB c∠==的邻边斜边;tan B b B B a ∠==∠的对边的邻边.要点诠释:(1)正弦、余弦、正切函数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反映了直角三角形边与角的关系,是两条线段的比值.角的度数确定时,其比值不变,角的度数变化时,比值也随之变化. (2)sinA ,cosA ,tanA 分别是一个完整的数学符号,是一个整体,不能写成,,C a b,不能理解成sin与∠A,cos与∠A,tan与∠A的乘积.书写时习惯上省略∠A的角的记号“∠”,但对三个大写字母表示成的角(如∠AEF),其正切应写成“tan∠AEF”,不能写成“tanAEF”;另外,、、常写成、、.(3)任何一个锐角都有相应的锐角三角函数值,不因这个角不在某个三角形中而不存在.(4)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知:当角度在0°<∠A<90°之间变化时,,,tanA>0.考点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可求出0°、30°、45°、60°、90°角的各三角函数值,归纳如下:要点诠释:(1)通过该表可以方便地知道0°、30°、45°、60°、90°角的各三角函数值,它的另一个应用就是:如果知道了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就可以求出这个锐角的度数,例如:若,则锐角.(2)仔细研究表中数值的规律会发现:︒、、、、sin90︒的值依次为0、、、、1,而cos0︒、s i n0、、、cos90︒的值的顺序正好相反,、、的值依次增大,其变化规律可以总结为:当角度在0°<∠A<90°之间变化时,①正弦、正切值随锐角度数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②余弦值随锐角度数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考点三、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1)互余关系:,;(2)平方关系:;(3)倒数关系:或;(4)商数关系:.要点诠释: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式可由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推导得出,常应用在三角函数的计算中,计算时巧用这些关系式可使运算简便.考点四、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直角除外)求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5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锐角.设在Rt△ABC中,∠C=90°,∠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则有:①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勾股定理).②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③边角之间的关系:,,,,,.④,h为斜边上的高.要点诠释:(1)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元素为定值(直角为90°),是已知的值.(2)这里讲的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指的是等式,没有包括其他关系(如不等关系).(3)对这些式子的理解和记忆要结合图形,可以更加清楚、直观地理解.考点五、解直角三角形的常见类型及解法求∠,要点诠释:1.在遇到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问题时,最好是先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的草图,按题意标明哪些元素是已知的,哪些元素是未知的,然后按先确定锐角、再确定它的对边和邻边的顺序进行计算.2.若题中无特殊说明,“解直角三角形”即要求出所有的未知元素,已知条件中至少有一个条件为边.考点六、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应用很广泛,关键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善于将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化归为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关键.解这类问题的一般过程是:(1)弄清题中名词、术语的意义,如仰角、俯角、坡度、坡角、方向角等概念,然后根据题意画出几何图形,建立数学模型.(2)将已知条件转化为几何图形中的边、角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3)根据直角三角形(或通过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元素(边、角)之间的关系解有关的直角三角形.(4)得出数学问题的答案并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意义,得出实际问题的解.拓展:在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常会用到以下概念:(1)坡角: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用字母表示.坡度(坡比):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距离的比叫做坡度,用字母表示,则,如图,坡度通常写成=∶的形式.(2)仰角、俯角: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中水平线上方的叫做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叫做俯角,如图.(3)方位角: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叫做方位角,如图①中,目标方向PA,PB,PC的方位角分别为是40°,135°,245°.(4)方向角: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叫做方向角,如图②中的目标方向线OA ,OB ,OC ,OD 的方向角分别表示北偏东30°,南偏东45°,南偏西80°,北偏西60°.特别如:东南方向指的是南偏东45°,东北方向指的是北偏东45°,西南方向指的是南偏西45°,西北方向指的是北偏西45°.要点诠释:1.解直角三角形实际是用三角知识,通过数值计算,去求出图形中的某些边的长或角的大小,最好画出它的示意图.2.非直接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要观察图形特点,恰当引辅助线,使其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或矩形来解.例如:3.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题时,首先弄清题意(关键弄清其中名词术语的意义),然后正确画出示意图,进而根据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求解.考点七、解直角三角形相关的知识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C =90°,(1)三边之间的关系:222a b c +=; (2)两锐角之间的关系:∠A+∠B =90°; (3)边与角之间的关系:sin cos a A B c ==,cos cos a A B c ==,cos sin b A B c==,1tan tan a A b B==. (4) 如图,若直角三角形ABC 中,CD ⊥AB 于点D ,设CD =h ,AD =q ,DB =p ,则由△CBD ∽△ABC ,得a 2=pc ;由△CAD ∽△BAC ,得b 2=qc ;由△ACD ∽△CBD ,得h 2=pq ;由△ACD ∽△ABC 或由△ABC 面积,得ab =ch .(5)如图所示,若CD 是直角三角形ABC 中斜边上的中线,则①CD =AD =BD =12AB ; ②点D 是Rt △ABC 的外心,外接圆半径R =12AB . (6)如图所示,若r 是直角三角形ABC 的内切圆半径,则2a b c abr a b c+-==++. 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①如图所示,111sin 222ABC S ab ch ac B ===△.(h 为斜边上的高)②如图所示,1()2ABC S r a b c =++△.【典型例题】类型一、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与性质【高清课堂:锐角三角函数综合复习 ID :408468 播放点:例2】1.(1)如图所示,在△ABC 中,若∠C =90°,∠B =50°,AB =10,则BC 的长为( ).A.10·tan50° B.10·cos50° C.10·sin50° D.10 sin50°(2)如图所示,在△ABC中,∠C=90°,sinA=35,求cosA+tanB的值.(3)如图所示的半圆中,AD是直径,且AD=3,AC=2,则sinB的值等于________.【思路点拨】(1)在直角三角形中,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用某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和一条边表示其他边.(2)直角三角形中,某个内角的三角函数值即为该三角形中两边之比.知道某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就知道了该角的大小,可以用比例系数k表示各边.(3)要求sinB的值,可以将∠B转化到一个直角三角形中.【答案与解析】(1)选B.(2)在△ABC,∠C=90°,3sin5 BCAAB==.设BC=3k,则AB=5k(k>0).由勾股定理可得AC=4k,∴4432 cos tan5315k kA Bk k+=+=.(3)由已知,AD是半圆的直径,连接CD,可得∠ACD=90°∠B=∠D,所以sinB=sinD=23 ACAD=.【总结升华】已知一个角的某个三角函数值,求同角或余角的其他三角函数值时,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定义,根据三角函数值,用比例系数表示三角形的边长;(2)题求cosA时,还可以直接利用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式sin2 A+cos2 A=1,读者可自己尝试完成.举一反三:【变式】(2015•乐山)如图,已知△ABC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则cosA的值为()A .B.C.D.【答案】D【解析】过B点作BD⊥AC,如图,由勾股定理得,AB==,AD==2cosA===,故选:D.类型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高清课堂:锐角三角函数综合复习例1】2.解答下列各题:(1)化简求值:tan60tan45sin45sin30 sin60cos30cos45--++°°°°°°°;(2)在△ABC中,∠C=90【思路点拨】第(2)题可以先利用关系式sin2 A+cos2 A=1对根号内的式子进行变形,配成完全平方的形式.【答案与解析】解 (1)tan60tan45sin45sin30 sin60cos30cos45--++°°°°°°°111122 =-+=+1-23=(2)=|sin cos|A A==-,cos sin(045)sin cos(4590)A A AA A A-<⎧=⎨-<<⎩°≤°°°.【总结升华】由第(2)题可得到今后常用的一个关系式:1±2sinαcosα=(sinα±cosα)2.例如,若设sinα+cosα=t,则21sin cos(1)2tαα=-.举一反三:【高清课堂:锐角三角函数综合复习 ID:408468 播放点:例1】【变式】若sin22α=,cosβ=(2α,β为锐角),求2tan()3β的值.【答案】∵sin22α,且2α为锐角,∴2α=60°,α=30°.∴cosβ===∴β=45°.∴2tan()tan303β==°3.(2015春•凉州区校级月考)如图,在锐角△ABC中,AB=15,BC=14,S△ABC=84,求:(1)tanC的值;(2)sinA的值.CB【思路点拨】(1)过A作AD⊥BC于点D,利用面积公式求出高AD的长,从而求出BD、CD、AC的长,此时再求tanC 的值就不那么难了.(2)同理作AC边上的高,利用面积公式求出高的长,从而求出sinA的值.【答案与解析】解:(1)过A作AD⊥BC于点D.∵S△ABC =BC•AD=84,∴×14×AD=84,B C∴AD=12.又∵AB=14,∴BD==9.∴CD=14﹣9=5.在Rt△ADC中,AC==13,∴tanC==;(2)过B作BE⊥AC于点E.∵S△ABC=AC•EB=84,∴BE=,∴sin∠BAC===.【总结升华】考查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注意辅助线的添法和面积公式,以及解直角三角形公式的灵活应用.举一反三:【变式】如图,AB是江北岸滨江路一段,长为3千米,C为南岸一渡口,为了解决两岸交通困难,拟在渡口C处架桥.经测量得A在C北偏西30°方向,B在C的东北方向,从C处连接两岸的最短的桥长为多少千米?(精确到0.1千米)【答案】过点C作CD⊥AB于点D.CD就是连接两岸最短的桥.设CD=x(千米).在直角三角形BCD中,∠BCD=45°,所以BD=CD=x.在直角三角形ACD中,∠ACD=30°,所以AD=CD×tan∠ACD=x·tan30°=x.因为AD+DB=AB,所以x+x=3,x=≈1.9(千米).答:从C处连接两岸的最短的桥长约为1.9千米.类型三、解直角三角形及应用4.如图所示,D 是AB 上一点,且CD ⊥AC 于C ,:2:3ACD CDB S S =△△,4cos 5DCB ∠=, AC+CD =18,求tanA 的值和AB 的长.【思路点拨】解题的基本思路是将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转化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构造可解的直角三角形;二是利用已知条件通过设参数列方程.【答案与解析】解:作DE ∥AC 交CB 于E ,则∠EDC =∠ACD =90°.∵4cos 5CD DCE CE =∠=, 设CD =4k(k >0),则CE =5k ,由勾股定理得DE =3k .∵△ACD 和△CDB 在AB 边上的高相同,∴AD:DB =:2:3ACD CDB S S =△△. 即553533AC DE k k ==⨯=. ∴44tan 55CD k A AC k ===. ∵AC+CD =18, ∴5k+4k =18,解得k =2.∴AD ==.∴AB =AD+DB =AD+32AD = 【总结升华】在解直角三角形时,常用的等量关系是:勾股定理、三角函数关系式、相等的线段、面积关系等.5.如图所示,山脚下有一棵树AB ,小华从点B 沿山坡向上走50 m 到达点D ,用高为1.5m 的测角仪CD 测得树顶的仰角为10°,已知山坡的坡角为15°,求树AB 的高(精确到0.1m).(参考数据:sin10°≈0.17,cos10°≈0.98,tan10°≈0.18,sin15°≈0.26,cos15°≈0.97,tan15°≈0.27).【思路点拨】本题是求四边形一边长的问题,可以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来解.【答案与解析】解:如图所示,延长CD 交PB 于F ,则DF ⊥PB .∴DF =DB ·sinl5°≈50×0.26=13.0,CE =BF =DB ·cos15°≈50×0.97=48.5.∴AE =CE ·tan10°≈48.5×0.18=8.73.∴AB =AE+CD+DF =8.734+1.54+13.0≈23.2(m).答:树高约为23.2 m .【总结升华】一些特殊的四边形,可以通过切割补图形的方法将其转化为若干个直角三角形来解.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正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2,点D 在BC 的延长线上,CD =3.(1)动点P 在AB 上由A 向B 移动,设AP =t ,△PCD 的面积为y ,求y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2)在(1)的条件下,设PC =z ,求z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答案】解:(1)作PE ⊥BC 于E ,则BP =AB-AP =2-t(0≤t <2).∵∠B =60°, ∴1133sin (2)2222PCD S CD PE CD BP B t ===-△,即2)y t =≤<.(2)由(1)不难得出,(2)2PE t =-,1(2)2BE t =-. ∴112(2)(2)22EC BC BE t t =-=--=+. ∵22222231(2)(2)2444PC PE EC t t t t =+=-++=-+.∴2)z t =≤<.6.如图(1)所示,一架长4米的梯子AB 斜靠在与地面OM 垂直的墙ON 上,梯子与地面的倾斜角α为60°.(1)求AO 与BO 的长.(2)若梯子顶端A 沿NO 下滑,同时底端B 沿OM 向右滑行.①如图(2)所示,设A 点下滑到C 点,B 点向右滑行到D 点,并且AC:BD =2:3,试计算梯子顶端A 沿NO 下滑了多少米;②如图(3)所示,当A 点下滑到A ′点,B 点向右滑行到B ′点时,梯子AB 的中点P 也随之运动到P ′点,若∠POP ′=15°,试求AA ′的长.【思路点拨】(1)在直角△AOB 中,已知斜边AB ,和锐角∠ABO ,即可根据正弦和余弦的定义求得OA ,OB 的长;(2)△APO 和△P′A′O 都是等腰三角形,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即可求得∠PAO 的度数, 和∠P′A′O 的度数,在直角△ABO 和△A′B′O 中,根据三角函数即可求得OA 与OA′,即可求得AA′的长.【答案与解析】解:(1)Rt △AOB 中,∠O =90°,α=60°,∴∠OAB =30°.又AB =4米,∴OB =12AB =2米.OA =AB ·sin 60°=4×2=米). (2)①设AC =2x ,BD =3x ,在Rt △COD 中,OC =2x ,OD =2+3x ,CD =4,根据勾股定理:OC 2+OD 2=CD 2,∴2222)(23)4x x ++=.∴213(120x x +-=.∵x ≠0,∴13120x +-=.∴1213x =.24213AC x -==.即梯子顶端A 沿NO ②∵点P 和点P ′分别是Rt △AOB 的斜边AB 与Rt △A ′OB ′的斜边A ′B ′的中点, ∴PA =PO ,P ′A ′=P ′O .∴∠PAO =∠AOP ,∠P ′A ′O =∠A ′OP ′.∴∠P ′A ′O-∠PAO =∠POP ′=15°.∵∠PAO =30°,∴∠P ′A ′O =45°.∴A ′O =A ′B ′·cos 45°=4=∴AA ′=OA-A ′O =-米.【总结升华】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此题的妙处在于恰到好处地利用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从而求出∠P′A′O=45°,让我们感受到了数学题真的很有意思,做数学题是一种享受.。

九年级数学上册 24.3 锐角三角函数要点精析素材 (新版)华东师大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 24.3 锐角三角函数要点精析素材 (新版)华东师大版

锐角三角函数要点精析一、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如图1,在Rt△ABC 中,∠C=90°,∠A、∠B、∠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c 为斜边.则对于∠A 来说,∠A 的正弦,记作sinA=;斜边的对边caA =∠∠A 的余弦,记作cosA=;斜边的邻边cb A =∠∠A 的正切,记作tanA=;的邻边的对边baA A =∠∠∠A 的余切,记作cotA=.abA A =∠∠的对边的邻边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叫做∠A 的锐角三角函数.注意:(1) 锐角三角函数只有大小,没有单位.(2)锐角三角函数的值的大小仅与角的大小有关,而与他们所在的三角形的边的长度无关. 二、锐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1、同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1)平方关系:;1cos sin 22=+αα (2)倒数关系:tan α.cot α=1;或.tan 1cot ,cot 1tan aa a a == (3)商关系:tan α=,cos sin ααcot α=.sin cos αα2、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的关系:sin α=cos (90°-α),cos α=sin (90°-α),tan α=cot (90°-α),cot α=tan (90°-α). 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记忆法1、记忆技巧:(1)视图记忆法:如图2, 图3所示:(2)列表记忆法: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图11图3图2值(3)规律记忆法:30°、45°、60°角的正弦值的分母均为2,分子依次为1,2,3,的算术平方根; 30°、45°、60°角的余弦值恰好是60°、45°、30°角的正弦值.然后通过利用同角的三角函数关系即求出其正切、余切值.四、锐角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及其变化规律1、锐角的各三角函数值均为正值.2、锐角的正弦、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余弦、余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当0°<A<B<90°时,sinA<sinB,tanA<cotB;cosA>cosB,cotA>cotB.五、求锐角三角函数值的方法1、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一般是已知线段长);2、设参数法(一般是未知线段长时,根据条件,适当地设参数,然后再根据定义求解);3、转移所求锐角(一般是所求锐角不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或在直角三角形但不易求,此时需转移角,然后再求);4、根据关系式求(主要是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5、用计算器求任意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

华东师大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综合复习--知识讲解(提高)

华东师大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综合复习--知识讲解(提高)

中考总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综合复习—知识讲解(提高)【考纲要求】1.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应用,特殊角三角函数值的求法,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多以中、低档题出现;2.命题的热点为根据题中给出的信息构建图形,建立数学模型,然后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A所对的边BC记为a,叫做∠A的对边,也叫做∠B的邻边,∠B所对的边AC记为b,叫做∠B的对边,也是∠A的邻边,直角C所对的边AB记为c,叫做斜边.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即sinA aAc的对边斜边;锐角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余弦,记作cosA,即cosA bAc的邻边斜边;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A,即tanA a AA b的对边的邻边.同理sinB bBc的对边斜边;cosB aBc的邻边斜边;tanB bBB a的对边的邻边.要点诠释:ABCabc(1)正弦、余弦、正切函数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反映了直角三角形边与角的关系,是两条线段的比值.角的度数确定时,其比值不变,角的度数变化时,比值也随之变化.(2)sinA,cosA,tanA分别是一个完整的数学符号,是一个整体,不能写成,,,不能理解成sin与∠A,cos与∠A,tan与∠A的乘积.书写时习惯上省略∠A的角的记号“∠”,但对三个大写字母表示成的角(如∠AEF),其正切应写成“tan∠AEF”,不能写成“tanAEF”;另外,、、常写成、、.(3)任何一个锐角都有相应的锐角三角函数值,不因这个角不在某个三角形中而不存在.(4)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知:当角度在0°<∠A<90°之间变化时,,,tanA>0.考点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可求出0°、30°、45°、60°、90°角的各三角函数值,归纳如下:要点诠释:(1)通过该表可以方便地知道0°、30°、45°、60°、90°角的各三角函数值,它的另一个应用就是:如果知道了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就可以求出这个锐角的度数,例如:若,则锐角.(2)仔细研究表中数值的规律会发现:s i n0、、、、sin90的值依次为0、、、、1,而cos0、、、、cos90的值的顺序正好相反,、、的值依次增大,其变化规律可以总结为:当角度在0°<∠A<90°之间变化时,①正弦、正切值随锐角度数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②余弦值随锐角度数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考点三、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1)互余关系:,;(2)平方关系:;(3)倒数关系:或;(4)商数关系:.要点诠释: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式可由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推导得出,常应用在三角函数的计算中,计算时巧用这些关系式可使运算简便.考点四、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直角除外)求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5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锐角.设在Rt△ABC中,∠C=90°,∠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则有:①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勾股定理).②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③边角之间的关系:,,,,,.④,h为斜边上的高.要点诠释:(1)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元素为定值(直角为90°),是已知的值.(2)这里讲的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指的是等式,没有包括其他关系(如不等关系).(3)对这些式子的理解和记忆要结合图形,可以更加清楚、直观地理解.考点五、解直角三角形的常见类型及解法已知条件解法步骤Rt△ABC 两边两直角边(a,b)由求∠A,∠B=90°-∠A,斜边,一直角边(如c,a)由求∠A,∠B=90°-∠A,一边一角一直角边和一锐角锐角、邻边(如∠A,b)∠B=90°-∠A,,锐角、对边(如∠A,a)∠B=90°-∠A,,斜边、锐角(如c,∠A) ∠B=90°-∠A,,要点诠释:1.在遇到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问题时,最好是先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的草图,按题意标明哪些元素是已知的,哪些元素是未知的,然后按先确定锐角、再确定它的对边和邻边的顺序进行计算.2.若题中无特殊说明,“解直角三角形”即要求出所有的未知元素,已知条件中至少有一个条件为边.考点六、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应用很广泛,关键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善于将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化归为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关键.解这类问题的一般过程是:(1)弄清题中名词、术语的意义,如仰角、俯角、坡度、坡角、方向角等概念,然后根据题意画出几何图形,建立数学模型.(2)将已知条件转化为几何图形中的边、角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3)根据直角三角形(或通过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元素(边、角)之间的关系解有关的直角三角形.(4)得出数学问题的答案并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意义,得出实际问题的解.拓展:在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常会用到以下概念:(1)坡角: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用字母表示.坡度(坡比):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距离的比叫做坡度,用字母表示,则,如图,坡度通常写成=∶的形式.(2)仰角、俯角: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中水平线上方的叫做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叫做俯角,如图.(3)方位角: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叫做方位角,如图①中,目标方向PA,PB,PC的方位角分别为是40°,135°,245°.(4)方向角: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叫做方向角,如图②中的目标方向线OA ,OB ,OC ,OD 的方向角分别表示北偏东30°,南偏东45°,南偏西80°,北偏西60°.特别如:东南方向指的是南偏东45°,东北方向指的是北偏东45°,西南方向指的是南偏西45°,西北方向指的是北偏西45°.要点诠释:1.解直角三角形实际是用三角知识,通过数值计算,去求出图形中的某些边的长或角的大小,最好画出它的示意图.2.非直接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要观察图形特点,恰当引辅助线,使其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或矩形来解.例如:3.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题时,首先弄清题意(关键弄清其中名词术语的意义),然后正确画出示意图,进而根据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求解.考点七、解直角三角形相关的知识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C =90°,(1)三边之间的关系:222abc ;(2)两锐角之间的关系:∠A+∠B =90°;(3)边与角之间的关系:sin cos a A Bc,cos cos a A Bc,cos sin b A Bc,1tan tan a AbB.(4)如图,若直角三角形ABC 中,CD ⊥AB 于点D ,设CD =h ,AD =q ,DB =p ,则由△CBD ∽△ABC ,得a 2=pc ;由△CAD ∽△BAC ,得b 2=qc ;由△ACD ∽△CBD ,得h 2=pq ;由△ACD ∽△ABC 或由△ABC 面积,得ab =ch .(5)如图所示,若CD 是直角三角形ABC 中斜边上的中线,则①CD =AD =BD =12AB ;②点D 是Rt △ABC 的外心,外接圆半径R =12AB .(6)如图所示,若r 是直角三角形ABC 的内切圆半径,则2a b cab rab c.直角三角形的面积:①如图所示,111sin 222ABCS abchac B △.(h 为斜边上的高)②如图所示,1()2ABCS r a b c △.【典型例题】类型一、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与性质【高清课堂:锐角三角函数综合复习ID:408468播放点:例2】1.(1)如图所示,在△ABC 中,若∠C =90°,∠B =50°,AB =10,则BC 的长为( ).A.10·tan50° B.10·cos50° C.10·sin50° D.10 sin50°(2)如图所示,在△ABC中,∠C=90°,sinA=35,求cosA+tanB的值.(3)如图所示的半圆中,AD是直径,且AD=3,AC=2,则sinB的值等于________.【思路点拨】(1)在直角三角形中,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用某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和一条边表示其他边.(2)直角三角形中,某个内角的三角函数值即为该三角形中两边之比.知道某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就知道了该角的大小,可以用比例系数k表示各边.(3)要求sinB的值,可以将∠B转化到一个直角三角形中.【答案与解析】(1)选B.(2)在△ABC,∠C=90°,3sin5 BCAAB.设BC=3k,则AB=5k(k>0).由勾股定理可得AC=4k,∴4432 cos tan5315k kA Bk k.(3)由已知,AD是半圆的直径,连接CD,可得∠ACD=90°∠B=∠D,所以sinB=sinD=23 ACAD.【总结升华】已知一个角的某个三角函数值,求同角或余角的其他三角函数值时,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定义,根据三角函数值,用比例系数表示三角形的边长;(2)题求cosA时,还可以直接利用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式sin2 A+cos2 A=1,读者可自己尝试完成.举一反三:【变式】(2015?乐山)如图,已知△ABC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则cosA的值为()A.B.C.D.【答案】D【解析】过B点作BD⊥AC,如图,由勾股定理得,AB==,AD==2cosA===,故选:D.类型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高清课堂:锐角三角函数综合复习例1】2.解答下列各题:(1)化简求值:tan60tan45sin45sin30 sin60cos30cos45°°°°°°°;(2)在△ABC中,∠C=90°,化简12sin cosA A.【思路点拨】第(2)题可以先利用关系式sin2 A+cos2 A=1对根号内的式子进行变形,配成完全平方的形式.【答案与解析】解 (1)tan60tan45sin45sin30 sin60cos30cos45°°°°°°°31133111232332213-23(2)∵12sin cos A A22sin cos 2sin cos A A A A 2(sin cos )|sin cos |A A A A ,∴12sin cos A Acos sin (045)sin cos (4590)A A A A A A °≤°°°.【总结升华】由第(2)题可得到今后常用的一个关系式:1±2sin αcos α=(sin α±cos α)2.例如,若设sin α+cos α=t ,则21sin cos(1)2t.举一反三:【高清课堂:锐角三角函数综合复习ID:408468播放点:例1】【变式】若3sin 22,cos sin,(2α,β为锐角),求2tan()3的值.【答案】∵3sin 22,且2α为锐角,∴2α=60°,α=30°.∴12cossin22,∴β=45°.∴23tan()tan 3033°.3.(2015春?凉州区校级月考)如图,在锐角△ABC 中,AB=15,BC=14,S △ABC =84,求:(1)tanC 的值;(2)sinA 的值.CBA【思路点拨】(1)过A 作AD ⊥BC 于点D ,利用面积公式求出高AD 的长,从而求出BD 、CD 、AC 的长,此时再求tanC的值就不那么难了.(2)同理作AC 边上的高,利用面积公式求出高的长,从而求出sinA 的值.【答案与解析】解:(1)过A 作AD ⊥BC 于点D .∵S△ABC =BC ?AD=84,∴×14×AD=84,∴AD=12.又∵AB=14,∴BD==9.∴CD=14﹣9=5.在Rt △ADC 中,AC==13,∴tanC==;(2)过B 作BE ⊥AC 于点E .∵S△ABC =AC ?EB=84,∴BE=,∴sin ∠BAC===.【总结升华】考查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注意辅助线的添法和面积公式,以及解直角三角形公式的灵活应用.举一反三:【变式】如图,AB 是江北岸滨江路一段,长为3千米,C 为南岸一渡口,为了解决两岸交通困难,拟在渡口C 处架桥.经测量得A 在C 北偏西30°方向,B 在C 的东北方向,从C 处连接两岸的最短的桥长为多少千米?(精确到0.1千米)【答案】过点C 作CD ⊥AB 于点D.CD 就是连接两岸最短的桥.设CD=x (千米).DEABC在直角三角形BCD 中,∠BCD=45°,所以BD=CD=x.在直角三角形ACD 中,∠ACD=30°,所以AD=CD ×tan ∠ACD=x ·tan30°=x.因为AD+DB=AB ,所以x+x=3,x=≈1.9(千米).答:从C 处连接两岸的最短的桥长约为1.9千米.类型三、解直角三角形及应用4.如图所示,D 是AB 上一点,且CD ⊥AC 于C ,:2:3ACD CDB S S △△,4cos 5DCB,AC+CD =18,求tanA 的值和AB 的长.【思路点拨】解题的基本思路是将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转化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构造可解的直角三角形;二是利用已知条件通过设参数列方程.【答案与解析】解:作DE ∥AC 交CB 于E ,则∠EDC =∠ACD =90°.∵4cos 5CD DCECE,设CD =4k(k >0),则CE =5k ,由勾股定理得DE =3k .∵△ACD 和△CDB 在AB 边上的高相同,∴AD:DB =:2:3ACD CDB S S △△.即553533AC DE k k .∴44tan 55CD k AACk.∵AC+CD =18,∴5k+4k =18,解得k =2.∴2241241AD AC CDk .∴AB =AD+DB =AD+32AD =541.【总结升华】在解直角三角形时,常用的等量关系是:勾股定理、三角函数关系式、相等的线段、面积关系等.5.如图所示,山脚下有一棵树AB,小华从点B沿山坡向上走50 m到达点D,用高为 1.5m的测角仪CD测得树顶的仰角为10°,已知山坡的坡角为15°,求树AB的高(精确到0.1m).(参考数据:sin10°≈0.17,cos10°≈0.98,tan10°≈0.18,sin15°≈0.26,cos15°≈0.97,tan15°≈0.27).【思路点拨】本题是求四边形一边长的问题,可以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来解.【答案与解析】解:如图所示,延长CD交PB于F,则DF⊥PB.∴DF=DB·sinl5°≈50×0.26=13.0,CE=BF=DB·cos15°≈50×0.97=48.5.∴AE=CE·tan10°≈48.5×0.18=8.73.∴AB=AE+CD+DF=8.734+1.54+13.0≈23.2(m).答:树高约为23.2 m.【总结升华】一些特殊的四边形,可以通过切割补图形的方法将其转化为若干个直角三角形来解.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点D在BC的延长线上,CD=3.(1)动点P在AB上由A向B移动,设AP=t,△PCD的面积为y,求y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2)在(1)的条件下,设PC=z,求z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答案】解:(1)作PE⊥BC于E,则BP=AB-AP=2-t(0≤t<2).∵∠B =60°,∴1133sin (2)2222PCDS CD PE CD BP Bt △,即3333(02)42ytt.(2)由(1)不难得出,3(2)2PE t ,1(2)2BE t .∴112(2)(2)22EC BCBEt t .∵22222231(2)(2)2444PC PE ECt t tt .∴224(02)ztt t .6.如图(1)所示,一架长4米的梯子AB 斜靠在与地面OM 垂直的墙ON 上,梯子与地面的倾斜角α为60°. (1)求AO 与BO 的长.(2)若梯子顶端A 沿NO 下滑,同时底端B 沿OM 向右滑行.①如图(2)所示,设A 点下滑到C 点,B 点向右滑行到D 点,并且AC:BD =2:3,试计算梯子顶端A 沿NO 下滑了多少米;②如图(3)所示,当A 点下滑到A ′点,B 点向右滑行到B ′点时,梯子AB 的中点P 也随之运动到P ′点,若∠POP ′=15°,试求AA ′的长.【思路点拨】(1)在直角△AOB 中,已知斜边AB ,和锐角∠ABO ,即可根据正弦和余弦的定义求得OA ,OB 的长;(2)△APO 和△P ′A ′O都是等腰三角形,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即可求得∠PAO 的度数,和∠P ′A ′O的度数,在直角△ABO 和△A ′B ′O中,根据三角函数即可求得OA 与OA ′,即可求得AA ′的长.【答案与解析】解:(1)Rt △AOB 中,∠O =90°,α=60°,∴∠OAB =30°.又AB =4米,∴OB =12AB =2米.OA =AB ·sin 60°=4×32=23(米).(2)①设AC =2x ,BD =3x ,在Rt △COD 中, OC =232x ,OD =2+3x ,CD =4,根据勾股定理:OC 2+OD 2=CD 2,∴222(232)(23)4x x .∴213(1283)0xx.∵x ≠0,∴1312830x .∴831213x.16324213ACx.即梯子顶端A 沿NO 下滑了1632413米.②∵点P 和点P ′分别是Rt △AOB 的斜边AB 与Rt △A ′OB ′的斜边A ′B ′的中点,∴PA =PO ,P ′A ′=P ′O .∴∠PAO =∠AOP ,∠P ′A ′O =∠A ′OP ′.∴∠P ′A ′O-∠PAO =∠POP ′=15°.∵∠PAO =30°,∴∠P ′A ′O =45°.∴A ′O =A ′B ′·cos 45°=24222.∴AA ′=OA-A ′O =(2322)米.【总结升华】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此题的妙处在于恰到好处地利用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从而求出∠P ′A ′O=45°,让我们感受到了数学题真的很有意思,做数学题是一种享受.。

九年级数学中考第一轮复习⑹ 图形的相似与锐角三角函数华东师大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数学中考第一轮复习⑹ 图形的相似与锐角三角函数华东师大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数学中考第一轮复习⑹图形的相似与锐角三角函数华东师大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中考第一轮复习⑹图形的相似与锐角三角函数二. 重点、难点扫描:1. 比例;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黄金分割;2. 图形的相似;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两三角形相似的条件;3. 画相似图形;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4. 锐角三角函数;运用相似和锐角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

三. 知识梳理:㈠图形的相似1. 比例线段由于比例线段的实质就是四个正数组成的比例式,所以要学好本部分内容,首先要熟悉有关比例的相关知识。

2. 相似多边形的特征“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既是相似多边形的识别方法又是性质。

3. 相似比相似比是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倍数,其具有顺序性,全等是相似比为1 时的特殊情况。

4.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2)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3)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5. 相似图形的画法是新课标中新增添的内容,要求掌握用多种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6. 图形与坐标是新课程中新增添的内容,应注意把“形”与“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㈡锐角三角函数与解直角三角形1. 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应通过画图帮助分析,通过画图找出直角三角形中边、角的关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锐角三角函数常和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形、圆、坐标系、一元二次方程结合命题。

2.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对于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必须熟练准确地记住,记忆时可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三角形。

3.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题对于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题,首先要认真反复读题,弄清题意,特别是关键的字、词,其次要准确地画出图形。

从图中确定要解的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时,充分使用原始数据,正确选择关系式,使运算尽可能简便、准确。

4. 解斜三角形解斜三角形的问题通常已知一边长及一锐角三角函数值,往往需要添加适当的辅助线,通过解方程(组)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四种基本类型求解。

【精选】北师大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综合复习--知识讲解(提高)

【精选】北师大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综合复习--知识讲解(提高)

中考总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综合复习—知识讲解(提高)【考纲要求】1.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应用,特殊角三角函数值的求法,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多以中、低档题出现;2.命题的热点为根据题中给出的信息构建图形,建立数学模型,然后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C =90°,∠A 所对的边BC 记为a ,叫做∠A 的对边,也叫做∠B 的邻边,∠B 所对的边AC 记为b ,叫做∠B 的对边,也是∠A 的邻边,直角C 所对的边AB 记为c ,叫做斜边.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即sin A aA c ∠==的对边斜边;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即cos A bA c ∠==的邻边斜边;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A ,即tan A aA A b∠==∠的对边的邻边.同理sin B b B c ∠==的对边斜边;cos B aB c∠==的邻边斜边;tan B b B B a ∠==∠的对边的邻边.Ca b要点诠释:(1)正弦、余弦、正切函数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反映了直角三角形边与角的关系,是两条线段的比值.角的度数确定时,其比值不变,角的度数变化时,比值也随之变化.(2)sinA,cosA,tanA分别是一个完整的数学符号,是一个整体,不能写成,,,不能理解成sin与∠A,cos与∠A,tan与∠A的乘积.书写时习惯上省略∠A的角的记号“∠”,但对三个大写字母表示成的角(如∠AEF),其正切应写成“tan∠AEF”,不能写成“tanAEF”;另外,、、常写成、、.(3)任何一个锐角都有相应的锐角三角函数值,不因这个角不在某个三角形中而不存在.(4)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知:当角度在0°<∠A<90°之间变化时,,,tanA>0.考点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可求出0°、30°、45°、60°、90°角的各三角函数值,归纳如下:要点诠释:(1)通过该表可以方便地知道0°、30°、45°、60°、90°角的各三角函数值,它的另一个应用就是:如果知道了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就可以求出这个锐角的度数,例如:若,则锐角.(2)仔细研究表中数值的规律会发现:︒、、、、sin90︒的值依次为0、、、、1,而s i n0cos0︒、、、、cos90︒的值的顺序正好相反,、、的值依次增大,其变化规律可以总结为:当角度在0°<∠A<90°之间变化时,①正弦、正切值随锐角度数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②余弦值随锐角度数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考点三、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1)互余关系:,;(2)平方关系:;(3)倒数关系:或;(4)商数关系:.要点诠释: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式可由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推导得出,常应用在三角函数的计算中,计算时巧用这些关系式可使运算简便.考点四、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直角除外)求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5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锐角.设在Rt△ABC中,∠C=90°,∠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则有:①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勾股定理).②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③边角之间的关系:,,,,,.④,h为斜边上的高.要点诠释:(1)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元素为定值(直角为90°),是已知的值.(2)这里讲的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指的是等式,没有包括其他关系(如不等关系).(3)对这些式子的理解和记忆要结合图形,可以更加清楚、直观地理解.求∠要点诠释:1.在遇到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问题时,最好是先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的草图,按题意标明哪些元素是已知的,哪些元素是未知的,然后按先确定锐角、再确定它的对边和邻边的顺序进行计算.2.若题中无特殊说明,“解直角三角形”即要求出所有的未知元素,已知条件中至少有一个条件为边.考点六、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应用很广泛,关键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善于将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化归为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关键.解这类问题的一般过程是:(1)弄清题中名词、术语的意义,如仰角、俯角、坡度、坡角、方向角等概念,然后根据题意画出几何图形,建立数学模型.(2)将已知条件转化为几何图形中的边、角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3)根据直角三角形(或通过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元素(边、角)之间的关系解有关的直角三角形.(4)得出数学问题的答案并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意义,得出实际问题的解.拓展:在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常会用到以下概念:(1)坡角: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用字母表示.坡度(坡比):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距离的比叫做坡度,用字母表示,则,如图,坡度通常写成=∶的形式.(2)仰角、俯角: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中水平线上方的叫做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叫做俯角,如图.(3)方位角: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叫做方位角,如图①中,目标方向PA,PB,PC的方位角分别为是40°,135°,245°.(4)方向角: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叫做方向角,如图②中的目标方向线OA,OB,OC,OD的方向角分别表示北偏东30°,南偏东45°,南偏西80°,北偏西60°.特别如:东南方向指的是南偏东45°,东北方向指的是北偏东45°,西南方向指的是南偏西45°,西北方向指的是北偏西45°.要点诠释:1.解直角三角形实际是用三角知识,通过数值计算,去求出图形中的某些边的长或角的大小,最好画出它的示意图.2.非直接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要观察图形特点,恰当引辅助线,使其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或矩形来解.例如:3.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题时,首先弄清题意(关键弄清其中名词术语的意义),然后正确画出示意图,进而根据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求解.考点七、解直角三角形相关的知识 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C =90°,(1)三边之间的关系:222a b c +=; (2)两锐角之间的关系:∠A+∠B =90°; (3)边与角之间的关系:sin cos a A B c ==,cos cos a A B c ==,cos sin b A B c==,1tan tan a A b B==. (4) 如图,若直角三角形ABC 中,CD ⊥AB 于点D ,设CD =h ,AD =q ,DB =p ,则由△CBD ∽△ABC ,得a 2=pc ;由△CAD ∽△BAC ,得b 2=qc ;由△ACD ∽△CBD ,得h 2=pq ;由△ACD ∽△ABC 或由△ABC 面积,得ab =ch .(5)如图所示,若CD 是直角三角形ABC 中斜边上的中线,则①CD =AD =BD =12AB ; ②点D 是Rt △ABC 的外心,外接圆半径R =12AB . (6)如图所示,若r 是直角三角形ABC 的内切圆半径,则2a b c abr a b c+-==++. 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①如图所示,111sin 222ABC S ab ch ac B ===△.(h 为斜边上的高)②如图所示,1()2ABC S r a b c =++△.【典型例题】类型一、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与性质1.(1)如图所示,在△ABC 中,若∠C =90°,∠B =50°,AB =10,则BC 的长为( ).A .10·tan50°B .10·cos50°C .10·sin50°D .10sin 50°(2)如图所示,在△ABC 中,∠C =90°,sinA =35,求cosA+tanB 的值.(3)如图所示的半圆中,AD是直径,且AD=3,AC=2,则sinB的值等于________.【思路点拨】(1)在直角三角形中,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用某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和一条边表示其他边.(2)直角三角形中,某个内角的三角函数值即为该三角形中两边之比.知道某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就知道了该角的大小,可以用比例系数k表示各边.(3)要求sinB的值,可以将∠B转化到一个直角三角形中.【答案与解析】(1)选B.(2)在△ABC,∠C=90°,3sin5 BCAAB==.设BC=3k,则AB=5k(k>0).由勾股定理可得AC=4k,∴4432 cos tan5315k kA Bk k+=+=.(3)由已知,AD是半圆的直径,连接CD,可得∠ACD=90°∠B=∠D,所以sinB=sinD=23 ACAD=.【总结升华】已知一个角的某个三角函数值,求同角或余角的其他三角函数值时,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定义,根据三角函数值,用比例系数表示三角形的边长;(2)题求cosA时,还可以直接利用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式sin2 A+cos2 A=1,读者可自己尝试完成.举一反三:【变式】(2015•乐山)如图,已知△ABC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则cosA的值为()A .B.C.D .【答案】D【解析】过B点作BD⊥AC,如图,由勾股定理得,AB==,AD==2cosA===,故选:D.类型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2.解答下列各题:(1)化简求值:tan60tan45sin45sin30 sin60cos30cos45--++°°°°°°°;(2)在△ABC中,∠C=90【思路点拨】第(2)题可以先利用关系式sin2 A+cos2 A=1对根号内的式子进行变形,配成完全平方的形式.【答案与解析】解 (1)tan60tan45sin45sin30 sin60cos30cos45--++°°°°°°°13111232 =+=-+12=(2)|sin cos|A A==-,cos sin(045)sin cos(4590)A A AA A A-<⎧=⎨-<<⎩°≤°°°.【总结升华】由第(2)题可得到今后常用的一个关系式:1±2sinαcosα=(sinα±cosα)2.例如,若设sinα+cosα=t,则21sin cos(1)2tαα=-.举一反三:【变式】若sin22α=,cosβ=(2α,β为锐角),求2tan()3β的值.【答案】∵sin22α,且2α为锐角,∴2α=60°,α=30°.∴cos2β===,∴β=45°.∴2tan()tan3033β==°.3.(2015春•凉州区校级月考)如图,在锐角△ABC中,AB=15,BC=14,S△ABC=84,求:(1)tanC的值;(2)sinA的值.CB【思路点拨】(1)过A作AD⊥BC于点D,利用面积公式求出高AD的长,从而求出BD、CD、AC的长,此时再求tanC的值就不那么难了.(2)同理作AC边上的高,利用面积公式求出高的长,从而求出sinA的值.【答案与解析】解:(1)过A 作AD ⊥BC 于点D .∵S △ABC =BC •AD=84, ∴×14×AD=84,∴AD=12.又∵AB=14,∴BD==9. ∴CD=14﹣9=5.在Rt △ADC 中,AC==13, ∴tanC==; (2)过B 作BE ⊥AC 于点E .∵S △ABC =AC •EB=84,∴BE=,∴sin ∠BAC===.【总结升华】考查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注意辅助线的添法和面积公式,以及解直角三角形公式的灵活应用.举一反三:【变式】如图,AB 是江北岸滨江路一段,长为3千米,C 为南岸一渡口,为了解决两岸交通困难,拟在渡口C 处架桥.经测量得A 在C 北偏西30°方向,B 在C 的东北方向,从C 处连接两岸的最短的桥长为多少千米?(精确到0.1千米)【答案】过点C 作CD ⊥AB 于点D.CD 就是连接两岸最短的桥.设CD=x (千米).在直角三角形BCD 中,∠BCD=45°,所以BD=CD=x.B C在直角三角形ACD 中,∠ACD=30°,所以AD=CD ×tan ∠ACD=x ·tan30°=x.因为AD+DB=AB ,所以x+x=3,x=≈1.9(千米).答:从C 处连接两岸的最短的桥长约为1.9千米.类型三、解直角三角形及应用4.如图所示,D 是AB 上一点,且CD ⊥AC 于C ,:2:3ACD CDB S S =△△,4cos 5DCB ∠=, AC+CD =18,求tanA 的值和AB 的长.【思路点拨】解题的基本思路是将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转化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构造可解的直角三角形;二是利用已知条件通过设参数列方程.【答案与解析】解:作DE ∥AC 交CB 于E ,则∠EDC =∠ACD =90°.∵4cos 5CD DCE CE =∠=, 设CD =4k(k >0),则CE =5k ,由勾股定理得DE =3k .∵△ACD 和△CDB 在AB 边上的高相同,∴AD:DB =:2:3ACD CDB S S =△△. 即553533AC DE k k ==⨯=. ∴44tan 55CD k A AC k ===. ∵AC+CD =18, ∴5k+4k =18,解得k =2.∴AD ===.∴AB =AD+DB =AD+32AD = 【总结升华】在解直角三角形时,常用的等量关系是:勾股定理、三角函数关系式、相等的线段、面积关系等.5.如图所示,山脚下有一棵树AB,小华从点B沿山坡向上走50 m到达点D,用高为1.5m的测角仪CD测得树顶的仰角为10°,已知山坡的坡角为15°,求树AB的高(精确到0.1m).(参考数据:sin10°≈0.17,cos10°≈0.98,tan10°≈0.18,sin15°≈0.26,cos15°≈0.97,tan15°≈0.27).【思路点拨】本题是求四边形一边长的问题,可以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来解.【答案与解析】解:如图所示,延长CD交PB于F,则DF⊥PB.∴DF=DB·sinl5°≈50×0.26=13.0,CE=BF=DB·cos15°≈50×0.97=48.5.∴AE=CE·tan10°≈48.5×0.18=8.73.∴AB=AE+CD+DF=8.734+1.54+13.0≈23.2(m).答:树高约为23.2 m.【总结升华】一些特殊的四边形,可以通过切割补图形的方法将其转化为若干个直角三角形来解.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点D在BC的延长线上,CD=3.(1)动点P在AB上由A向B移动,设AP=t,△PCD的面积为y,求y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2)在(1)的条件下,设PC=z,求z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答案】解:(1)作PE⊥BC于E,则BP=AB-AP=2-t(0≤t<2).∵∠B =60°, ∴1133sin (2)2222PCD S CD PE CD BP B t ===-△,即2)y t =+≤<.(2)由(1)不难得出,(2)2PE t =-,1(2)2BE t =-. ∴112(2)(2)22EC BC BE t t =-=--=+. ∵22222231(2)(2)2444PC PE EC t t t t =+=-++=-+.∴2)z t =≤<.6.如图(1)所示,一架长4米的梯子AB 斜靠在与地面OM 垂直的墙ON 上,梯子与地面的倾斜角α为60°.(1)求AO 与BO 的长.(2)若梯子顶端A 沿NO 下滑,同时底端B 沿OM 向右滑行.①如图(2)所示,设A 点下滑到C 点,B 点向右滑行到D 点,并且AC:BD =2:3,试计算梯子顶端A 沿NO 下滑了多少米;②如图(3)所示,当A 点下滑到A ′点,B 点向右滑行到B ′点时,梯子AB 的中点P 也随之运动到P ′点,若∠POP ′=15°,试求AA ′的长.【思路点拨】(1)在直角△AOB 中,已知斜边AB ,和锐角∠ABO ,即可根据正弦和余弦的定义求得OA ,OB 的长;(2)△APO 和△P′A′O 都是等腰三角形,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即可求得∠PAO 的度数,和∠P′A′O 的度数,在直角△ABO 和△A′B′O 中,根据三角函数即可求得OA 与OA′,即可求得AA′的长.【答案与解析】解:(1)Rt △AOB 中,∠O =90°,α=60°,∴∠OAB =30°.又AB =4米,∴OB =12AB =2米.OA =AB ·sin 60°=4米). (2)①设AC =2x ,BD =3x ,在Rt △COD 中,OC =2x ,OD =2+3x ,CD =4,根据勾股定理:OC 2+OD 2=CD 2,∴2222)(23)4x x ++=.∴213(120x x +-=.∵x ≠0,∴13120x +-=.∴1213x =.2AC x ==.即梯子顶端A 沿NO 下滑了2413米. ②∵点P 和点P ′分别是Rt △AOB 的斜边AB 与Rt △A ′OB ′的斜边A ′B ′的中点, ∴PA =PO ,P ′A ′=P ′O .∴∠PAO =∠AOP ,∠P ′A ′O =∠A ′OP ′.∴∠P ′A ′O-∠PAO =∠POP ′=15°.∵∠PAO =30°,∴∠P ′A ′O =45°.∴A ′O =A ′B ′·cos 45°=42⨯=∴AA ′=OA-A ′O =米.【总结升华】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此题的妙处在于恰到好处地利用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从而求出∠P′A′O=45°,让我们感受到了数学题真的很有意思,做数学题是一种享受.。

九年级数学上册考点综合专题锐角三角函数与其他知识的综合(新版)华东师大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考点综合专题锐角三角函数与其他知识的综合(新版)华东师大版

考点综合专题:锐角三角函数与其他知识的综合——代几结合,掌握中考风向标◆类型一 锐角三角函数与四边形的综合1.如图,在矩形ABCD 中,DE ⊥AC 于E ,设∠ADE =α,且cos α=35,AB =4,则AD 的长为( )A .3 B.163 C.203 D.165第1题图第2题图2.(2016·宝山区一模)如图,菱形ABCD 的边长为10,sin∠BAC =35,则对角线AC 的长为________.3.(2016·福州中考)如图,6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菱形组成网格,菱形的顶点称为格点.已知菱形的一个角(∠O )为60°,A ,B ,C 都在格点上,则tan∠ABC 的值是________.第3题图第4题图4.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B =∠D =90°,AB =3,BC =2,tan A =43,则CD =________.5.(2016·菏泽中考)如图,在正方形ABCD 外作等腰直角△CDE ,DE =CE ,连接BE ,则tan∠EBC =________.第5题图第6题图6.(2016·东营中考)如图,折叠矩形ABCD 的一边AD ,使点D 落在BC 边的点F 处,已知折痕AE =55cm ,且tan∠EFC =34,那么矩形ABCD 的周长为________cm.7.如图,矩形ABCD 中,M 为BC 上一点,F 是AM 的中点,EF ⊥AM ,垂足为F ,交AD 于点E .(1)求证:∠BAM =∠AEF ;(2)若AB =4,AD =6,cos∠BAM =45,求DE 的长.8.(2016·杭州中考)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和四边形DEFG 为正方形,点E 在线段DC 上,点A ,D ,G 在同一直线上,且AD =3,DE =1,连接AC ,CG ,AE ,并延长AE 交CG 于点H .(1)求sin∠EAC 的值; (2)求线段AH 的长.◆类型二 锐角三角函数与其他函数的综合9.如图,直线y =34x +3与x 、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则cos∠BAO 的值是( )A.45B.35C.43D.54第9题图第10题图10.(2016·海曙区一模)如图,P (12,a )在反比例函数y =60x图象上,PH ⊥x 轴于H ,则tan∠POH 的值为________.考点综合专题:锐角三角函数与其他知识的综合1.B 解析:由题意可得AB =CD =4,∠ADE =∠ACD =α.在Rt△ADC 中,cos∠ACD =cos α=CD AC =35,即4AC =35,∴AC =203.根据勾股定理得AD =AC 2-CD 2=163.2.163.32解析:如图,连接EA ,EC ,设菱形的边长为a ,由题意得∠AEF =30°,∠BEF =60°,AE =3a ,EB =2a ,∴∠AEB =90°,∴tan∠ABC =AE BE =3a 2a =32.4.65 解析:延长AD 和BC 交于点E .∵在Rt△ABE 中,tan A =BE AB =43,AB =3,∴BE =4,∴EC =BE -BC =4-2=2.∵在△ABE 和△CDE 中,∠B =∠EDC =90°,∠E =∠E ,∴∠DCE=∠A ,∴Rt△CDE 中,tan∠DCE =tan A =DE DC =43,∴设DE =4x ,则DC =3x .在Rt△CDE 中,EC 2=DE 2+DC 2,∴4=16x 2+9x 2,解得x =25,则CD =65.5.13 解析:作EF ⊥BC 于F ,设DE =CE =a .∵△CD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D =2CE =2a ,∠DCE =45°.∵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CB =CD =2a ,∠BCD =90°,∴∠ECF =45°,∴△C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F =EF =22CE =22a .∴BF =BC +CF =322a .在Rt△BEF 中,tan∠EBF =EF BF =13,即tan∠EBC =13.6.36 解析:∵tan∠EFC =34,∴设CE =3k ,则CF =4k ,由勾股定理得EF =DE =5k ,∴DC =AB =8k .由题意可得∠B =∠AFE =90°,∴∠AFB +∠BAF =90°,∠AFB +∠EFC =90°,∴∠BAF =∠EFC ,∴tan∠BAF =tan∠EFC =34,∴BF =6k ,AF =BC =AD =10k .在Rt△AFE中,由勾股定理得AE 2=AF 2+EF 2,即(55)2=(10k )2+(5k )2,解得k =1,故矩形ABCD 的周长为2(AB +BC )=2(8k +10k )=36k =36×1=36(cm).7.(1)证明:∵四边形ABCD 是矩形,∴∠B =∠BAC =90°.∵EF ⊥AM ,∴∠AFE =90°,∴∠EAF +∠BAM =∠EAF +∠AEF =90°,∴∠BAM =∠AEF ;(2)解:在Rt△ABM 中,∵∠B =90°,AB =4,cos∠BAM =45,∴AM =5.∵F 为AM 的中点,∴AF =52.∵∠BAM =∠AEF ,∴cos∠BAM =cos∠AEF =45.∴sin∠AEF =35.在Rt△AEF 中,∵∠AFE =90°,AF =52,sin∠AEF =35,∴AE =256.∴DE =AD -AE =6-256=116.8.解:(1)作EM ⊥AC 于M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DC =90°,AD =DC =3,∠DCA =45°.在Rt△ADE 中,∵∠ADE =90°,AD =3,DE =1,∴AE =AD 2+DE 2=10.在Rt△EMC 中,∵∠EMC =90°,∠ECM =45°,EC =2,∴EM =CM =2.∴在Rt△AEM 中,sin∠EAM =EM AE=210=55; (2)在△GDC 和△EDA 中,⎩⎪⎨⎪⎧DG =DE ,∠GDC =∠EDA ,DC =DA ,∴△GDC ≌△EDA ,∴∠GCD =∠EAD ,GC =AE=10.又∵∠AED =∠CEH ,∴∠EHC =∠EDA =90°,∴AH ⊥GC .∵S △AGC =12AG ·DC =12GC ·AH ,∴12×4×3=12×10×AH ,∴AH =6510. 9.A 10.512。

华东师大版中考复习第一轮课件锐角三角函数

华东师大版中考复习第一轮课件锐角三角函数

第23讲┃ 归类示例
作三角形的高,将非直角三角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是 解直角三角形常用的方法.
❖1、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2022年2月28日星期一2022/2/282022/2/282022/2/28 ❖2、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 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人。2022年2月2022/2/282022/2/282022/2/282/28/2022 ❖3、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里没有窗户。2022/2/282022/2/28February 28, 2022 ❖4、享受阅读快乐,提高生活质量。2022/2/282022/2/282022/2/282022/2/28
图23-2
第23讲┃ 归类示例
[解析] 根据等边三角形性质求出∠B=60°,求出∠C= 30°,BC=4,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相加即可求出答案.
第23讲┃ 归类示例
解:∵△ABD是等边三角形, ∴∠B = 60°. 又∵Rt△ABC中,cosB =ABBC ,sinB =ABCC, ∴BC = cAosBB=cos620°=4, ∴AC=BC×sinB = 4 sin60°=2 3. ∴△ABC的周长=AB+AC+BC=6+2 3.
第23讲┃锐角三角函数
第23讲┃ 考点聚焦
考点聚焦
考点1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在Rt△ABC中,∠C=90°,AB=c,BC=a,AC= b,则∠A的
正弦
余弦
正切
sinA=
∠A的对边 斜边 a
=___c_____
cosA=
∠A的邻边 斜边 b

九年级数学上册 25.2锐角三角函数知识拓展 华东师大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 25.2锐角三角函数知识拓展 华东师大版

浅谈中考复习之《锐角三角函数与解直角三角形》中考对于每一位初中毕业生来说是人生历程中的一次重要考试,社会、家庭、学校都十分关注,要在中考中获得主动,就要有计划地进行系统的复习。

下面谈谈在复习锐角三角函数与解直角三角形时的一些体会与做法:首先,要明确锐角三角函数与解直角三角形在中考中的地位。

锐角三角函数与解直角三角形是中考的必考内容,近几年的中考都有一题,题型多是解答题或填空题的形式,近几年随着中考试题重视对数学应用能力的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内容多以实际应用出现,如:2002年和2003年的中考对解直角三角形就结合实际进行考查。

其次,在复习时,要明确该章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点。

在复习锐角三角函数与解直角三角形中,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是学习好解直角三角形的基础,它集本章的重点、难点、关键点于一身,所以在复习时特别注重对锐角三角函数概念的理解与记忆。

第一、正确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①要让学生搞清“对边”与“邻边”的含义,如RtΔABC 中,∠C=90°对于∠A来说,a是对边,b是邻边,对于∠B来说,b是对边,a是邻边。

②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α的三角函数是指以下四个比值:sinααα=的对边的斜边,cosααα的邻边=的斜边,tanααα的对边=的邻边,cotααα的邻边=的对边,要让学生明白Sinα是一个整体的数学符号,不应该看成是Sin与α相乘关系。

第二、要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因为近几年的考试大都是通过特殊角来进行边、角的计算,特殊角是指30°、45°、60°。

如何让学生较牢固地掌握好特殊角函数值呢?可通过“一副三角板”来记忆,如下图所示:这样可避免学生因死记硬背而容易出错。

第三、熟练掌握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①平方关系:sin2α+ cos2α=1 ②倒数关系:tanα.cotα=1 ③互化关系: sin(90°-α)= cosα、tan(90°-α)= cotα。

2019年华师大版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梳理:第18讲解直角三角形

2019年华师大版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梳理:第18讲解直角三角形

第18讲解直角三角形解题方法:这两种模型种都有一条公共的直角边,解题时,往往通过这条边为中介在两个三角形中依次求边,弄清题中名词、术语,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建立数学模型;2019-2020学年数学中考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已知△ABC中,∠ABC=90°,AB=BC,三角形的顶点在相互平行的三条直线l1,l2,l3上,且l1,l2之间的距离为2,l2,l3之间的距离为3,则AC的长是()A.B.C.D.72.如图,已知CA、CB分别与⊙O相切于A、B两点,D是⊙O上的一点,连接AD、BD,若∠C=56°,则∠D等于()A.72°B.68°C.64°D.62°3.反比例函数必经过的点是()A. B. C. D.4.甲、乙两运动员在长为400m的环形跑道上进行匀速跑训练,两人同时从起点出发,同向而行,若甲跑步的速度为5m/s,乙跑步的速度为4m/s,则起跑后500s内,两人相遇的次数为()A.0B.1C.2D.35.如图,将边长为的正方形绕点B逆时针旋转30°,那么图中点M的坐标为()A.(,1)B.(1,)C.(,)D.(,)6.实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若,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 B. C. D.7.如图,O 是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交点,E 为AB 中点,DE 交AC 于点F ,若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16. 则△DOE 面积是( )A.1B.32 C.2 D.948.如图,在ABC ∆中,30ABC ∠=︒,10AB =,那么以A 为圆心、6为半径的⊙A 与直线BC 的位置关系是( )A .相交B .相切C .相离D .不能确定9.如图,双曲线y =6x(x >0)经过线段AB 的中点M ,则△AOB 的面积为( )A .18B .24C .6D .1210.如图,四边形ABCD 是半圆的内接四边形,AB 是直径,DC CB =.若110C ∠=︒,则ABC ∠的度数等于( )A .55︒B .60︒C .65︒D .70︒11.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AB .(﹣1)0=1C .|a|﹣a =0D .4a ﹣a =31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a ﹣b )2=a 2﹣b 2 B .a 10÷a 2=a 5 C .(2a 2b 3)3=8a 6b 9 D .2a 2•3a 3=6a 6二、填空题 13.若分式11x -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14.如图,已知∠MON =30°,B 为OM 上一点,BA ⊥ON 于A ,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P 为射线BM 上一动点,连结CP ,将CP 绕点C 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CE ,连结BE ,若AB =4,则BE 的最小值为_____.15.如图所示,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的顶点A 、B 在一个半径为2的圆上,顶点C 、D 在该圆内,将正方形ABCD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当点D 第一次落在圆上时,点C 运动的路线长为______.16.不透明的袋中装有8个小球,这些小球除了有红白两种颜色外其它都一样,其中2个小球为红色,6个小球为白色,随机地从袋中摸取一个小球是红球的概率为__.17.如图,边长不等的正方形依次排列,第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第二个正方形的边长是第一个正方形边长的2倍,第三个正方形的边长是第二个正方形边长的2倍,依此类推,….若阴影三角形的面积从左向右依次记为S 1、S 2、S 3、…、S n ,则S 4的值为_____.18.(-2)xy xy +=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19.(1)将6﹣4x+x 2减去﹣x ﹣5+2x 3,把结果按x 的降幂排列. (2)已知关于x 的方程4x ﹣20=m (x+1)﹣10无解,求代数式27164mm -的值. 20.某校在一次大课间活动中,采用了四种活动形式:A :跑步;B :跳绳;C :做操;D :游戏,全校学生都选择了一种形式参与活动,小明对同学们选择的活动形式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并绘制了不完整的两幅统计图(如图):(1)本次共调查了多少名学生?(2)跳绳B对应扇形的圆心角为多少度?(3)学校在每班A、B、C、D四种活动形式中,随机抽取两种开展活动,求每班抽取的两种形式恰好是“做操”和“跳绳”的概率.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三个顶点为:A(1,1),B(4,4),C(5,1).(1)若△ABC和△A1B1C1关于原点O成中心对称图形,画出△A1B1C1;(2)在x轴上存在一点P,满足点P到点B1与点C1距离之和最小,请直接写出PB1+PC1的最小值为.22.图①、图②均为3×3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请在图①、图②中各画一个顶点在格点的三角形.要求:(1)所画的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2倍;(3)图①、图②中所画的三角形不全等.23.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AD的平分线交BC于点E,∠ABC的平分线交AD于点F.(1)求证:四边形ABEF是菱形;(2)若AE=6,BF=8,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36,求AD的长.24.图1是某酒店的推拉门,已知门的宽度AD=2米,两扇门的大小相同(即AB=CD),且AB+CD=AD,现将右边的门CDD1C1绕门轴DD1向外面旋转67°(如图2所示).参考数据:(sin67°≈0.92,cos67°≈0.39,tan29.6°≈0.57,tan19.6°≈0.36,sin29.6°≈0.49)(1)求点C到直线AD的距离.(2)将左边的门ABB1A1绕门轴AA1向外面旋转,设旋转角为a(如图3所示),问当a为多少度时,点B,C之间的距离最短.25.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5经过A(﹣5,0),B(﹣4,﹣3)两点,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C,顶点为D,连结CD.(1)求该抛物线的表达式;(2)点P为该抛物线上一动点(与点B、C不重合),设点P的横坐标为t.①当点P在直线BC的下方运动时,求△PBC的面积的最大值;②该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BC=∠BCD?若存在,求出所有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二、填空题x≠13.11415.316.1417.2048 18.-xy 三、解答题19.(1)﹣2x 3+x 2﹣3x+11;(2)6 【解析】 【分析】(1)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再按x 的指数从大到小排列各项即可;(2)先将方程4x-20=m (x+1)-10整理为(4-m )x=m+10,再根据方程无解得出4-m=0,m+10≠0,求出m 的值,再代入即可求解. 【详解】(1)(6﹣4x+x 2)﹣(﹣x ﹣5+2x 3) =6﹣4x+x 2+x+5﹣2x 3=﹣2x 3+x 2﹣3x+11;(2)4x ﹣20=m (x+1)﹣10, (4﹣m )x =m+10,由题意,得4﹣m =0,m+10≠0, 解得m =4. 当m =4时,27164m m - =2744164⨯- =7﹣1 =6. 【点睛】本题考查了(1)整式的加减,多项式的排列,是基础知识,需熟练掌握.(2)关于x 的方程ax=b 无解时满足a=0,b≠0,是竞赛内容.20.(1) 本次共调查了300名学生;(2) 36︒;(3)16【解析】 【分析】(1)用A 类学生数除以它所占的百分比即可得到总人数(2)先算出B 类的总数,再利用B 的总数除以总的调查人数在乘以360°即可得到答案 (3)利用画树状图可知一共有十二种结果,而做操”和“跳绳”的结果数为2,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1)120÷40%=300(人), 所以本次共调查了300名学生;(2)喜欢B类的人数为300﹣120﹣60﹣90=30(人),所以跳绳B对应扇形的圆心角=360°×30300=36°;(3)画树状图为:共有12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其中每班抽取的两种形式恰好是“做操”和“跳绳”的结果数为2,所以每班抽取的两种形式恰好是“做操”和“跳绳”的概率=21 126.【点睛】此题综合考查了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画树状图等,解题关键在于对图形性质的理解21.(1)见解析;(2【解析】【分析】(1)分别作出三角形ABC三顶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再顺次连接即可得;(2)作点C1关于x轴的对称点C′,连接B1C′与x轴的交点即为所求点P,继而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可得.【详解】解:(1)如图所示,△A1B1C1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点P即为所求,PB1+PC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作图﹣旋转变换,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旋转变换的定义和性质,并据此得出变换后的对应点.22.见解析【解析】【分析】利用勾股定理作出符合条件的三角形三边,将原三角形扩大两倍即可【详解】解:如图所示;【点睛】此题考查勾股定理和作图-相似变换,解题关键在于掌握作图法则23.(1)见解析;(2)15 2【解析】【分析】(1)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可证BA=BE=AF,即可证四边形ABEF是菱形;(2)由菱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可求BE=5,由菱形的面积公式可求AH=245,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求AD的长.【详解】(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DAE=∠AEB,∵∠BAD的平分线交BC于点E,∴∠DAE=∠BAE,∴∠BAE=∠BEA,∴BA=BE,同理:AB=AF∴AF=BE,又∵AF∥BE,∴四边形ABEF是平行四边形,∵AB=AF,∴四边形ABEF是菱形(2)如图,过A作AH⊥BE,∵四边形ABEF是菱形,∴AO=EO=12AE=3,BO=FO=12BF=4,AE⊥BF,∴BE5,∵S菱形ABEF=12AE•BF=12×6×8=24,∴BE•AH=24,∴AH=245,∴S平行四边形ABCD=AD×AH=36,∴AD=152.【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和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熟练运用菱形的性质是本题的关键.24.(1)点C到直线AD的距离为0.92米;(2)当旋转角为a为29.6°时,点B,C之间的距离最短. 【解析】【分析】利用三角函数的应用(1)作CE⊥AD交AD于点E,根据sin67 ,求出CE的值,即C点到AD的距离.(2)要使点B,C之间的距离最短,只需满足AB所在的直线经过点C.由(1)可知CE的长利用cos67°求出DE的长,然后算出AE,根据tanA= CEAE,求出∠A的度数.【详解】(1)解:作CE⊥AD交AD于点E.∴sin 67°= CE CD即CE=CD sin 67°=1×0.92=0.92.∴点C到直线AD的距离为0.92米.(2)解:要使点B,C之间的距离最短,只需满足AB所在的直线经过点C.(如图3)由(1)知CE=0.92,DE=CD cos67°=1×0.39=0.39.∴AE=2-0.39=1.61.∴在Rt△AEC中,tanA= CEAE=0.921.61≈0.57.∴∠A=29.6°.即当旋转角为a为29.6°时,点B,C之间的距离最短. 【点睛】熟练掌握三角函数的公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总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综合复习—知识讲解(提高)【考纲要求】1.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应用,特殊角三角函数值的求法,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多以中、低档题出现;2.命题的热点为根据题中给出的信息构建图形,建立数学模型,然后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C =90°,∠A 所对的边BC 记为a ,叫做∠A 的对边,也叫做∠B 的邻边,∠B 所对的边AC 记为b ,叫做∠B 的对边,也是∠A 的邻边,直角C 所对的边AB 记为c ,叫做斜边.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即s i n A aA c∠==的对边斜边;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即cos A bA c ∠==的邻边斜边;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A ,即tan A aA A b∠==∠的对边的邻边. 同理sin B b B c ∠==的对边斜边;cos B aB c∠==的邻边斜边;tan B b B B a ∠==∠的对边的邻边.要点诠释:(1)正弦、余弦、正切函数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反映了直角三角形边与角的关系,是两条线段的比值.角的度数确定时,其比值不变,角的度数变化时,比值也随之变化. (2)sinA ,cosA ,tanA 分别是一个完整的数学符号,是一个整体,不能写成,,,不能理解成sin 与∠A ,cos 与∠A ,tan 与∠A 的乘积.书写时习惯上省略∠A 的角的记号“∠”,但对三个大写字母表示成的角(如∠AEF),其正切应写成“tan ∠AEF ”,不能写成“tanAEF ”;另外,、、常写成、、.Cab(3)任何一个锐角都有相应的锐角三角函数值,不因这个角不在某个三角形中而不存在.(4)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知:当角度在0°<∠A<90°之间变化时,,,tanA>0.考点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可求出0°、30°、45°、60°、90°角的各三角函数值,归纳如下:要点诠释:(1)通过该表可以方便地知道0°、30°、45°、60°、90°角的各三角函数值,它的另一个应用就是:如果知道了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就可以求出这个锐角的度数,例如:若,则锐角.(2)仔细研究表中数值的规律会发现:︒、、、、sin90︒的值依次为0、、、、1,而c o s0︒、、s i n0、、cos90︒的值的顺序正好相反,、、的值依次增大,其变化规律可以总结为:当角度在0°<∠A<90°之间变化时,①正弦、正切值随锐角度数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②余弦值随锐角度数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考点三、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1)互余关系:,;(2)平方关系:;(3)倒数关系:或;(4)商数关系:.要点诠释: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式可由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推导得出,常应用在三角函数的计算中,计算时巧用这些关系式可使运算简便.考点四、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直角除外)求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5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锐角.设在Rt△ABC中,∠C=90°,∠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则有:①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勾股定理).②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③边角之间的关系:,,,,,.④,h为斜边上的高.要点诠释:(1)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元素为定值(直角为90°),是已知的值.(2)这里讲的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指的是等式,没有包括其他关系(如不等关系).(3)对这些式子的理解和记忆要结合图形,可以更加清楚、直观地理解.求∠,1.在遇到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问题时,最好是先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的草图,按题意标明哪些元素是已知的,哪些元素是未知的,然后按先确定锐角、再确定它的对边和邻边的顺序进行计算.2.若题中无特殊说明,“解直角三角形”即要求出所有的未知元素,已知条件中至少有一个条件为边.考点六、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应用很广泛,关键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善于将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化归为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关键.解这类问题的一般过程是:(1)弄清题中名词、术语的意义,如仰角、俯角、坡度、坡角、方向角等概念,然后根据题意画出几何图形,建立数学模型.(2)将已知条件转化为几何图形中的边、角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3)根据直角三角形(或通过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元素(边、角)之间的关系解有关的直角三角形.(4)得出数学问题的答案并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意义,得出实际问题的解.拓展:在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常会用到以下概念:(1)坡角: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用字母表示.坡度(坡比):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距离的比叫做坡度,用字母表示,则,如图,坡度通常写成=∶的形式.(2)仰角、俯角: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中水平线上方的叫做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叫做俯角,如图.(3)方位角: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叫做方位角,如图①中,目标方向PA,PB,PC的方位角分别为是40°,135°,245°.(4)方向角: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叫做方向角,如图②中的目标方向线OA,OB,OC,OD的方向角分别表示北偏东30°,南偏东45°,南偏西80°,北偏西60°.特别如:东南方向指的是南偏东45°,东北方向指的是北偏东45°,西南方向指的是南偏西45°,西北方向指的是北偏西45°.要点诠释:1.解直角三角形实际是用三角知识,通过数值计算,去求出图形中的某些边的长或角的大小,最好画出它的示意图.2.非直接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要观察图形特点,恰当引辅助线,使其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或矩形来解.例如:3.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题时,首先弄清题意(关键弄清其中名词术语的意义),然后正确画出示意图,进而根据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求解.考点七、解直角三角形相关的知识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C =90°,(1)三边之间的关系:222a b c +=; (2)两锐角之间的关系:∠A+∠B =90°; (3)边与角之间的关系:sin cos a A B c ==,cos cos a A B c ==,cos sin b A B c==,1tan tan a A b B==. (4) 如图,若直角三角形ABC 中,CD ⊥AB 于点D ,设CD =h ,AD =q ,DB =p ,则由△CBD ∽△ABC ,得a 2=pc ;由△CAD ∽△BAC ,得b 2=qc ;由△ACD ∽△CBD ,得h 2=pq ;由△ACD ∽△ABC 或由△ABC 面积,得ab =ch .(5)如图所示,若CD 是直角三角形ABC 中斜边上的中线,则①CD =AD =BD =12AB ; ②点D 是Rt △ABC 的外心,外接圆半径R =12AB .(6)如图所示,若r 是直角三角形ABC 的内切圆半径,则2a b c abr a b c+-==++. 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①如图所示,111sin 222ABC S ab ch ac B ===△.(h 为斜边上的高)②如图所示,1()2ABC S r a b c =++△.【典型例题】类型一、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与性质【高清课堂:锐角三角函数综合复习 ID :408468 播放点:例2】1.(1)如图所示,在△ABC 中,若∠C =90°,∠B =50°,AB =10,则BC 的长为( ).A .10·tan50°B .10·cos50°C .10·sin50°D .10sin 50°(2)如图所示,在△ABC 中,∠C =90°,sinA =35,求cosA+tanB 的值.(3)如图所示的半圆中,AD 是直径,且AD =3,AC =2,则sinB 的值等于________.【思路点拨】(1)在直角三角形中,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用某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和一条边表示其他边. (2)直角三角形中,某个内角的三角函数值即为该三角形中两边之比.知道某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就知道了该角的大小,可以用比例系数k 表示各边.(3)要求sinB 的值,可以将∠B 转化到一个直角三角形中. 【答案与解析】 (1)选B . (2)在△ABC ,∠C =90°,3sin 5BC A AB ==.设BC=3k,则AB=5k(k>0).由勾股定理可得AC=4k,∴4432 cos tan5315k kA Bk k+=+=.(3)由已知,AD是半圆的直径,连接CD,可得∠ACD=90°∠B=∠D,所以sinB=sinD=23 ACAD=.【总结升华】已知一个角的某个三角函数值,求同角或余角的其他三角函数值时,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定义,根据三角函数值,用比例系数表示三角形的边长;(2)题求cosA时,还可以直接利用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式sin2 A+cos2 A=1,读者可自己尝试完成.举一反三:【变式】(2015•乐山)如图,已知△ABC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则cosA的值为()A.B.C.D.【答案】D【解析】过B点作BD⊥AC,如图,由勾股定理得,AB==,AD==2cosA===,故选:D.类型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高清课堂:锐角三角函数综合复习例1】2.解答下列各题:(1)化简求值:tan60tan45sin45sin30 sin60cos30--++°°°°°°°;(2)在△ABC中,∠C=90【思路点拨】第(2)题可以先利用关系式sin2 A+cos2 A=1对根号内的式子进行变形,配成完全平方的形式.【答案与解析】解 (1)tan60tan45sin45sin30 sin60cos30cos45--++°°°°°°°131112322=+=-+12=(2)=|sin cos|A A==-,cos sin(045)sin cos(4590)A A AA A A-<⎧=⎨-<<⎩°≤°°°.【总结升华】由第(2)题可得到今后常用的一个关系式:1±2sinαcosα=(sinα±cosα)2.例如,若设sinα+cosα=t,则21sin cos(1)2tαα=-.举一反三:【高清课堂:锐角三角函数综合复习 ID:408468 播放点:例1】【变式】若sin2α=cosβ=(2α,β为锐角),求2tan()3β的值.【答案】∵sin22α2α为锐角,∴2α=60°,α=30°.∴cos2β===,∴β=45°.∴2tan()tan3033β==°.3.(2015春•凉州区校级月考)如图,在锐角△ABC中,AB=15,BC=14,S△ABC=84,求:(1)tanC的值;(2)sinA的值.CB【思路点拨】(1)过A 作AD ⊥BC 于点D ,利用面积公式求出高AD 的长,从而求出BD 、CD 、AC 的长,此时再求tanC 的值就不那么难了.(2)同理作AC 边上的高,利用面积公式求出高的长,从而求出sinA 的值. 【答案与解析】 解:(1)过A 作AD ⊥BC 于点D . ∵S △ABC =BC •AD=84, ∴×14×AD=84, ∴AD=12. 又∵AB=14, ∴BD==9.∴CD=14﹣9=5. 在Rt △ADC 中,AC==13,∴tanC==;(2)过B 作BE ⊥AC 于点E . ∵S △ABC =AC •EB=84, ∴BE=,∴sin ∠BAC===.【总结升华】考查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注意辅助线的添法和面积公式,以及解直角三角形公式的灵活应用.举一反三:【变式】如图,AB 是江北岸滨江路一段,长为3千米,C 为南岸一渡口,为了解决两岸交通困难,拟在渡口C 处架桥.经测量得A 在C 北偏西30°方向,B 在C 的东北方向,从C 处连接两岸的最短的桥长为多少千米?(精确到0.1千米)【答案】过点C 作CD ⊥AB 于点D.CD 就是连接两岸最短的桥.设CD=x (千米). 在直角三角形BCD 中,∠BCD=45°,所以BD=CD=x.在直角三角形ACD 中,∠ACD=30°,所以AD=CD ×tan ∠ACD=x ·tan30°=x.因为AD+DB=AB ,所以x+x=3,x=≈1.9(千米).答:从C 处连接两岸的最短的桥长约为1.9千米.BC类型三、解直角三角形及应用4.如图所示,D 是AB 上一点,且CD ⊥AC 于C ,:2:3ACD CDB S S =△△,4cos 5DCB ∠=, AC+CD =18,求tanA 的值和AB 的长.【思路点拨】解题的基本思路是将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转化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构造可解的直角三角形;二是利用已知条件通过设参数列方程. 【答案与解析】解:作DE ∥AC 交CB 于E ,则∠EDC =∠ACD =90°.∵4cos 5CD DCE CE =∠=, 设CD =4k(k >0),则CE =5k ,由勾股定理得DE =3k .∵△ACD 和△CDB 在AB 边上的高相同,∴AD:DB =:2:3ACD CDB S S =△△.即553533AC DE k k ==⨯=. ∴44tan 55CD k A AC k ===.∵AC+CD =18, ∴5k+4k =18,解得k =2.∴AD ==.∴AB =AD+DB =AD+32AD =【总结升华】在解直角三角形时,常用的等量关系是:勾股定理、三角函数关系式、相等的线段、面积关系等.5.如图所示,山脚下有一棵树AB ,小华从点B 沿山坡向上走50 m 到达点D ,用高为1.5m 的测角仪CD 测得树顶的仰角为10°,已知山坡的坡角为15°,求树AB 的高(精确到0.1m).(参考数据:sin10°≈0.17,cos10°≈0.98,tan10°≈0.18,sin15°≈0.26,cos15°≈0.97,tan15°≈0.27).【思路点拨】本题是求四边形一边长的问题,可以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来解. 【答案与解析】解:如图所示,延长CD 交PB 于F ,则DF ⊥PB .∴DF =DB ·sinl5°≈50×0.26=13.0,CE =BF =DB ·cos15°≈50×0.97=48.5.∴AE =CE ·tan10°≈48.5×0.18=8.73.∴AB =AE+CD+DF =8.734+1.54+13.0≈23.2(m).答:树高约为23.2 m .【总结升华】一些特殊的四边形,可以通过切割补图形的方法将其转化为若干个直角三角形来解.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正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2,点D 在BC 的延长线上,CD =3.(1)动点P 在AB 上由A 向B 移动,设AP =t ,△PCD 的面积为y ,求y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2)在(1)的条件下,设PC =z ,求z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答案】解:(1)作PE ⊥BC 于E ,则BP =AB-AP =2-t(0≤t <2).∵∠B =60°, ∴1133sin (2)2222PCD S CD PE CD BP B t ===-△,即2)y t =≤<.(2)由(1)不难得出,)PE t =-,1(2)2BE t =-. ∴112(2)(2)22EC BC BE t t =-=--=+. ∵22222231(2)(2)2444PC PE EC t t t t =+=-++=-+.∴2)z t =≤<.6.如图(1)所示,一架长4米的梯子AB 斜靠在与地面OM 垂直的墙ON 上,梯子与地面的倾斜角α为60°.(1)求AO 与BO 的长.(2)若梯子顶端A 沿NO 下滑,同时底端B 沿OM 向右滑行.①如图(2)所示,设A 点下滑到C 点,B 点向右滑行到D 点,并且AC:BD =2:3,试计算梯子顶端A 沿NO 下滑了多少米;②如图(3)所示,当A 点下滑到A ′点,B 点向右滑行到B ′点时,梯子AB 的中点P 也随之运动到P ′点,若∠POP ′=15°,试求AA ′的长.【思路点拨】(1)在直角△AOB 中,已知斜边AB ,和锐角∠ABO ,即可根据正弦和余弦的定义求得OA ,OB 的长;(2)△APO 和△P′A′O 都是等腰三角形,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即可求得∠PAO 的度数, 和∠P′A′O 的度数,在直角△ABO 和△A′B′O 中,根据三角函数即可求得OA 与OA′,即可求得AA′的长.【答案与解析】解:(1)Rt △AOB 中,∠O =90°,α=60°,∴∠OAB =30°.又AB =4米,∴OB =12AB =2米.OA =AB ·sin 60°=4×2=米). (2)①设AC =2x ,BD =3x ,在Rt △COD 中,OC =2x ,OD =2+3x ,CD =4,根据勾股定理:OC 2+OD 2=CD 2,∴2222)(23)4x x ++=.∴213(120x x +-=.∵x ≠0,∴13120x +-=.∴1213x =.2AC x ==.即梯子顶端A 沿NO 下滑了2413米. ②∵点P 和点P ′分别是Rt △AOB 的斜边AB 与Rt △A ′OB ′的斜边A ′B ′的中点,∴PA =PO ,P ′A ′=P ′O .∴∠PAO =∠AOP ,∠P ′A ′O =∠A ′OP ′.∴∠P ′A ′O-∠PAO =∠POP ′=15°.∵∠PAO =30°,∴∠P′A′O=45°.∴A′O=A′B′·cos 45°=4=∴AA′=OA-A′O=米.【总结升华】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此题的妙处在于恰到好处地利用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从而求出∠P′A′O=45°,让我们感受到了数学题真的很有意思,做数学题是一种享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