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
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
是依靠本区资源发展起来的是
(
) A.日本 洋沿岸工业区
B.美 C.英
东
部工业区
中部工业区 的欧洲工业区 部工业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便利的水陆交通 ) 丰富的水能资源
D.俄罗 2.美 东
丰富的煤铁资源 优美的 A. C. 境条件
B. D.
解析:第 1 题,日本是一个岛 , 内资源短缺,所以依靠便利 的海 从 场 来原料和燃料, 在沿海地区发展了传统的制 东 部地区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及五大湖和 工
方土壤呈 风区,
碱性, 扬尘 扬沙可以起到酸碱中和的作用 河西走廊位于非 降水稀少 (4)荒漠 利用等 能 力 提 升 早期的传统工业区多 出 是在煤铁资源的基础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的
合理
发展起来的, 后来
的临海 局的工业也属于传统工业区 1. 列大型传统工业区中,
据此回答 1~2 题
示信息推断,该 B.美 D.巴西
最可能是(
)
解析:第 6 题,读 区,b 阶段出
可知,在 a 阶段,该 迁入地,c 阶段人
人
要迁移
地
了新的人
的迁移方向发生了显
著变 , 地区 原来的人 迁入地成
了人 迁出地,说明 地区 最早的核心经济区
的核心区地 有所 降 第 7 题,读 可知,该 于该 出 的东 部,随着经济的发展,在该 最接
条
答案:1.B 2.C 读一个区域的发展过程 ,回答 3~4 题
3. 该区域 正确的是( A.交通 B.交通 C.交通
发展阶段 1→阶段 2→阶段 3, 于交通条件的 ) 输线路的长度在增 输线路的种类在增 输线路的密度在增
述,
D.交通网络体系没有 4.从区域空间结构发展 A.外围空间范围在扩大 B.区域核心范围在 C.城 D.区域 水 在 小 断提高 再生阶段转 个阶段的 长阶段 面发展 展示 同区域发展 看,该区域(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练习题(共4页)
人教版必修3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68分)1、有关地理区域差异含义的正确叙述是()①区域是地理差异的客观反映②区域有一定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③区域相对于外界有差异,而内部特征完全一样④区域特性与其区位没有关系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民居,可以反映当自然环境的某方面的点。
据此回答4~5题。
2、我国北方住宅有院落,且围墙很高的原因是()A 平原广大B 太阳辐射强C 降水少D 冬季风力强3、我国少数民族苗族的典型民居吊脚楼反映了当地的()A 气候环境B 地形条件C 水文环境D 土壤特征读图,回答4~7题4、该地区城市所在的地形属于()A 冲积扇B 河流沿岸平原C 河边滩地 D河流三角洲5该地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A 水土流失B 土地荒漠化C 土壤酸化D 水资源遭受污染6、该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应是()A 大力发展瓜果、花卉等创汇农业B 加大科技投入,发展优质长绒棉和彩色棉C 扩大草原面积,大力发展畜牧业D 改良土壤,发展水稻种植业7、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该地区应重点发展的产业是()A 石化工业 B钢铁工业 C制糖工业 D纺织工业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8~10题。
8、本区经济发展的突出优势是()A 交通方便B 资源丰富C 人才集中D 资金充足9、对本区生产建设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A暴雨与洪涝 B 干旱与风沙 C 滑坡与泥石流 D 地震与地热10、图中城市的产业优势是()A 冶金工业B 特色旅游业发达C 国际贸易发达D 高新技术产业图示是世界地图上一阶段30O纬线的一段,P点以西为陆地,Q点以东为陆地,PQ之间海洋。
读图完成任务11~12题11、Z地所在国西部沿海最著名的工业是()A 海盐化学工业B 钢铁工业C 微电子工业D 石油工业12、X地所在国的最大河流上正在建设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该工程所在峡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流水侵蚀下切B 流水的溶蚀作用C 冰川的侵蚀作用D 地壳断裂下沉作用13、图中所示的地形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分别是()A 水稻种植业,土壤贫瘠B 商品谷物农业,光照不足C 商品谷物农业,水源不足D 水稻种植业,光照不足某校利用暑假期间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考察活动,他们分别考察了A、B、C、D四地,根据图示信息,回答15~16题。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地理1.1第二课时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测试题及答案
第1章第1节第2课时一、选择题(2011·杭州高三一摸)读长江中下游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回答1~2题。
1.阶段Ⅰ,该地“地广人稀”“江南卑湿”,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当时制约该地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①稠密的水系;②黏重的土壤;③低湿的土地;④湿热的气候;⑤起伏较大的地形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③④⑤D.①②③解析:该流域为长江流域,早期发展缓慢,与稠密的水系,黏重的土壤,低湿的土地等自然因素有关;季风气候,夏季都较湿热,因此选择D项。
答案: D2.从阶段Ⅱ到阶段Ⅲ,该地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的变化是( )A.传统工业数量减少,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上游地区延伸B.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南且向西延伸.传统工业部门减少,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区分散D.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北且向西延伸解析:读图做出判断,明显的变化是出现新兴电子工业,且向西延伸。
答案: D地理环境的差异会造成人类经济活动和生活习惯、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在陕西就有陕西十大怪之说: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辣子也是一道菜,泡馍大碗卖,板凳不坐蹲起,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帕帕不装头上戴,唱戏大声吼起。
据此回答3~4题。
3.由于陕西关中地区以种植________为主,才形成了“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的饮食习惯( )A.玉米B.小麦.大豆D.高粱4.“帕帕不装头上戴”的主要原因是这里风沙大,在陕西冬春季节常刮( )A.东南风B.东北风.西南风D.西北风解析:第3题,受降水和气温条件的影响,陕西关中地区以小麦种植为主。
第4题,影响陕西的冬季风主要是西北风,风沙较大。
答案:3B 4D(2011·青岛高二检测)下图所示景观均为世界文化遗产,据此回答5~7题。
5.甲所在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A.地形崎岖B.光照较少.降水不足D.积温过高6.资短缺制约着乙所在工业基地的发展,下列工程中不能缓解上述问题的是( )A.南水北调B.西气东输.西电东送D.北煤南运7.有关各地自然环境特点或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所在地形区燃煤多、地形封闭,酸雨较严重B.乙所在地形区东临太平洋,地震活动较频繁.丙所在地形区海拔最高气压低,光热较充足D.丁沿线以北植被少、降水多、水土流失较普遍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甲为四川,因地势为盆地地形,所以多云雾,光照不足。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1章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word随堂练习
必修3 第1章---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时知能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读我国两幅农业景观图,完成1~2题。
1.可以作为甲、乙两图所反映的农业景观界线的是() A.200毫米等降水量线B.1月份0 ℃等温线C.太行山脉D.大兴安岭2.造成甲、乙两地农业景观差异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土壤D.市场下图为甲、乙两岛略图,其中甲岛地势低平。
据此完成3~5题。
3.关于甲、乙两岛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岛位于东半球B.甲岛附近水域属于太平洋C.乙岛位于北半球D.乙岛周围水域属于大西洋4.关于乙岛的自然环境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气候以热带雨林为主,全年高温多雨B.地形以山地或丘陵为主,地势中间高,四周低C.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D.岛内河流密布,发展航运的条件优越5.甲、乙两岛相比,判断公路密度较低且对应的影响因素正确的是()A.乙岛——地形B.甲岛——地形C.乙岛——火山D.甲岛——河流中新网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成就展在民族文化宫隆重举行,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五个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读我国五个自治区略图,回答6~8题。
6.我国五个自治区中,有大面积干旱区分布的是()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7.下列关于五个自治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五个自治区都位于沿边地区B.与②自治区相邻的国家最多C.与⑤自治区相邻的省区最多D.③④全属外流区,①②⑤全属内流区8.图中山脉属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的一组是() A.abef B.cehg C.dehg D.efhg(2010·安庆模拟)读长江中下游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回答9~10题。
9.阶段Ⅰ,该地“地广人稀”“江南卑湿”,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当时制约该地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有()①稠密的水系;②黏重的土壤;③低湿的土地;④湿热的气候;⑤起伏较大的地形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③10.从阶段Ⅱ到阶段Ⅲ,该地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的变化是()A.传统工业数量减少,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上游地区延伸B.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南且向西延伸C.传统工业部门减少,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区分散D.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北且向西延伸(2010·温州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图(单位:米)和气候资料。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三人教版: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河湖广布, 水系稠密 交通落后
④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 B.②④ C.②③
(3)D
A.①④
D.①②
答案:(1)B (2)A
[反思归纳]
课 标 要 求
思维拓展 区域发展阶段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思路分析 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需要从横向和纵向 两个方向上进行。 横向即区域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 展水平、 发展方向的影响, 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 例如对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的分析。 纵向即在一个区域 内, 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 看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主要是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思维模式如下图所示:
)
课 标 要 求
(3)在工业社会阶段,下列地区可能不会成为人类活 动主要集中分布区的是( )
A.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组合状况优越的地区 B.位于沿海或海岛,可以充分利用港口优势的地区 C.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有利的自然条件空间紧密结合 的地区 D.大江大河的源头、三角洲、盆地、水热条件组合 好的地区
①开发早期,黏重的土壤使人们难以进行农业生产 ②农业大发展时期,优越的自然条件使长江中下游地区 成为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
课 标 要 求
③该地区水稻单产很高,故粮食商品率高
④多水
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一直限制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开发早期,影响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业发展缓慢 的自然条件是( ) ②地势低平, 土质黏重 ③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 发展的影响
第二课时
区域不同发展
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 标 要 求
知识点三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情景导入] 诗歌中的地理 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2019版地理人教版必修3训练: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Word版含解析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区域都有明确的边界B.区域内部存在差异,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C.区域都是根据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的D.区域划分的指标,既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采用综合指标答案:D解析: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如干湿地区。
区域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区域既可以按自然要素来划分,如地形区、温度带;也可以按人文要素来划分,如经济区、文化区。
区域是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的,这种指标既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采用综合指标。
2下列关于松嫩平原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实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B.生长季节短,适宜玉米、棉花、冬小麦、油菜的种植C.水稻土分布广泛,因此主要发展水田耕作业,大面积种植水稻D.受长白山的阻挡,降水量由西向东减少,东部由于降水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答案:A解析:松嫩平原地势开阔平坦,利于机械化生产,且地广人稀,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属温带季风气候,生长期较短,不适宜种植冬小麦、棉花和油菜;耕地多为旱地,黑土广布,水稻种植较少;受长白山的阻挡,降水由东向西减少,西部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3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发展的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中部,为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B.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多为集中分布的水田C.农作物是一年两熟至两年三熟D.土壤以生产力较高的水稻土为主答案:D解析:长江三角洲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中部,为雨热同期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受河网阻隔,地块较小,耕地分散;其土壤经人们长期改造,以肥力较高的水稻土为主;农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是平原地区,且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但是两地的地理环境存在显著差异,人类活动也明显不同。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案含答案
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案(一)区域的概念、特征1.概念2.特征⑴层次性(2)差异性(3)整体性(4)可变性。
(5)开放性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异同分析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完成下表:2.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3.地理环境对其他生产活动的影响归纳:1)比较分析两个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一般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地理位置、气候条件__、土地条件_、矿产资源___。
2)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般也是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商业活动、生活方式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回答:1.有关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地冬季漫长 B.乙地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变率大C.丙地降水集中于夏秋,冬春寒冷干燥 D.丁地雨季长,降水丰富2.有关图中四地农业发展着眼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改良沼泽地,扩大农耕用地 B.乙地开发宜农荒地,提高粮食产量C.丙地发展立体农业,有利于改善环境 D.丁地因洼制洼,发展基塘生产(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开发早期地理环境的影响2.农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些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地理因素得到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
船的使用,使得稠密的水系为扩大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农业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使得农业生产克服限制。
在农业社会,粮食生产是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克服了自身的限制性条件后,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主要产地、和生产基地。
3.工商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练习1.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时期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①开发早期,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
②农业大发展时期,优越的自然条件,使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1.图示区域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 )A.地理差异是划分的基础,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B.区域是人们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C.人们划分的目的不同D.因研究的需要,区域是发展变化的【答案】 A【解析】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客观性主要是地理差异和空间单位.2.与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①行政区②政治文化区③热量带④干湿区⑤三江平原⑥山东省和青岛市A.①②③ B.④⑤⑥C.①②⑥ D.③④⑤【答案】 C【解析】热量带、干湿区、三江平原其边界都有一定的过渡性.3.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气候的共同点是雨热同期,原因是( )A.同属温带地区B.气候的大陆性强C.同属东部季风区 D.都是平原地区【答案】 C【解析】雨热同期主要是指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这主要得益于季风气候.来自低纬度海洋的夏季风不仅带来了丰沛的水汽,也带来了充足的热量.4.适合松嫩平原种植的农作物是( )A.冬小麦、高粱、大豆、甜菜B.春小麦、玉米、甜菜、亚麻C.油菜、玉米、高粱、大豆D.玉米、黄麻、甜菜、大豆【答案】 B【解析】冬小麦是暖温带的粮食作物,油菜主要产在秦岭—淮河以南,黄麻是热带的经济作物.读下面中国地理自然分区部分区域图,完成5~7题.5.决定A、B、C、D四大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A.土壤和水文 B.气候和地貌C.土壤和植被 D.地形和植被6.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制约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A——风沙、盐碱、旱涝B.B——洪涝、风沙、低温C.C——积温低,生长期短D.D——水源不足,风沙危害7.关于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区域和B区域之间没有整体性的特征B.B区域与C区域之间有相对一致性C.C区域与D区域之间有显著的差异性D.A区域和D区域独立存在,D区域的发展变化不会影响A区域【答案】 5.B 6.B 7.C【解析】我国以气候和地貌的差异将我国划分为不同的自然区.低温、风沙是我国北方的自然灾害.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区域之间具有明显差异性.区域行业分工指数可大致衡量区域分工的程度.指数值越高,两地区的行业差异性越大,反之则两地区产业相同性越大.读“环渤海地区行业分工指数表(表格上数字为2019年,下数字为2019年)”,回答8~9题.8.与北京产业结构最为相似的省级行政区是( )A.天津B.河北C.山东D.辽宁【答案】 A【解析】天津和北京的行业分工指数最小,二者产业结构最相似.9.2019~2019年,分工指数的变化说明环渤海地区( )A.专业化分工进一步加强B.产业结构趋于一致C.经济发展速度都在加快D.内部竞争更加激烈【答案】 A【解析】2019~2019年,该地区分工指数呈增大趋势,说明区域内专业结构差别呈扩大趋势,区域内专业分工在加强.读下图,完成10~12题.10.图示地区工商业发达的原因是( )A.纬度较低,热量丰富 B.紧靠海洋,用水方便C.农业发达,粮食充足 D.海陆交通十分方便【答案】 D【解析】图示地区为长三角地区,海陆交通便利促进了该地区工商业的发展.11.B地区地理环境的特点是( )A.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B.年降水量在1 000mm以下C.水田集中连片D.温暖时期较长【答案】 D【解析】B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平均年降水量在1 000mm 以上,水田分散布局.12.图示地区所临海洋是( )A.黄海与渤海 B.东海C.黄海与东海 D.南海【答案】 C【解析】长江三角洲北邻黄海,南邻东海.二、综合题13.读我国甲、乙两个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为我国________地区,该地区有我国重要的________平原、________平原和________平原.乙为我国________地区,该地区在开发早期不利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甲地区以________气候类型为主,其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土地利用方面比较甲、乙两地,完成下表.【答案】(1)东北三江松嫩辽河长江中下游稠密的水系,土质黏重,开垦困难(2)温带季风时间: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空间: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3)见下表【解析】根据两地区图形轮廓判断甲、乙分别是我国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于两地纬度位置的不同,导致两地在气候、土壤等方面存在差异.14.2013年6月28日,2019中国经济特区喀什论坛举办,为中国新特区—喀什在新形势下寻求改革开放的有效路径和新兴经济特区发展的方向展开会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喀什全称“喀什噶尔”,意为玉石集中之地.15世纪海路开通之前,喀什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一直是中外商人云集的国际商埠.喀什地区是中国的西大门,与中亚、西亚和南亚的多个国家接壤,有6个一类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区位优势明显.喀什地区蕴藏有金、铜、铝、锌、镍、钒、钛、水晶、云母等63种矿产,石膏产量居全国前列,蛇纹石产量居全国第三位,石油、天然气、玉石等矿藏储量丰富.材料二“红色产业”是喀什农业生产的一大特色,红花、番茄、枸杞是该地区“红色产业”的三大支柱,其中番茄酱是重要出口创汇产品.材料三喀什所在地区简图(左下图)和深圳所在地区简图(右下图).(1)据图说明两地区城市分布特点的不同点,新疆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珠江三角洲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新疆地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喀什地区发展“红色产业”的优势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4)简述深圳和喀什两特区发展的区位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随着喀什经济特区的建立及发展,喀什城市化的速度会大大加快.试分析这将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哪些不利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城市多分布在绿洲处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沿海地区(2)土地荒漠化资源、能源缺乏(3)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4)深圳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劳动力丰富,是我国著名的侨乡等.喀什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地处我国联系中亚、南亚和西亚的枢纽位置等. (5)出现城市热岛现象;改变城市气温、降水、风速、风向等;生物多样性减少;耕地减少,土地质量下降;水资源紧张;产生三废污染等.知能拓展阅读地理环境差异对民族风情的影响民族风情是指由自然环境、历史发展、社会生产或生活所形成的具有传统性的风俗习惯.形成这些独特的民风民俗的主要原因是地理环境的差异,所以称之为民族风情或风土人情.地理环境渗透于民族风情之中,二者关系密切,前者影响、决定后者,后者反映、体现前者.1.地形与生产活动山区的耕地少,动植物资源少,人们多从事采集、狩猎、驯养;富饶的大草原地面广阔、人烟稀少,人们多从事放牧业;平原地区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农业生产发达;人们在低缓的丘陵上开辟一层层的梯田,种果树、茶树等,既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又充分利用阳光,扩大土地面积.牧区的居民衣皮食肉,耕作区的居民衣布食谷,这些也是地形影响的结果. 2.气候与建筑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的竹楼,不为美观,而为凉快、安全;中国北方房屋多平顶,南方多尖顶,不为个性,而为排水便利与否;黄土高原的窑洞不为安全,而为就地取材、冬暖夏凉;蒙古族的蒙古包不为便宜而为携带方便、生产需要;俄罗斯的房屋有三四层门窗,不为防盗,而为保暖;西亚的住房屋小窗多、墙壁厚,为的是通风散热……3.气候与饮食在我国南方人口味甜,与那里温暖湿润的气候、四季丰富的水果有关;北方人口味咸,因为冬季气候寒冷,蔬菜品种单一,人们为了丰富菜肴,有腌制咸菜的习惯;山西人口味与黄土高原的土质有关,多食醋可减少结石病的发生,所以山西的老陈醋很有名;四川人的口味与潮湿的气候对身体的影响有关.所以说:“南方人喜欢吃甜的,北方人喜欢吃咸的,山西人喜欢吃酸的,四川人喜欢吃辣的.”4.气候与服饰温带的居民,服装样式变化繁多,用料和缝制工艺很讲究,随四季而变化;寒带的居民,常年不能穿裙子、短裤;热带水乡的人,服装式样简单,多穿裙子、短裤等;沙漠地区的人们裹头巾,戴面纱,这是最好的防晒方法.5.地理环境与节日庆典在我国,彝族的火把节是为了烧死田间害虫,保护庄稼;汉人的春节是在地里庄稼全部收割贮存完毕之后;蒙古族最盛大的那达慕大会,是在每年七八月份牧草繁茂、牛羊肥壮之时. 6.地理环境与人种在人类发展早期,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受到环境的影响,身体逐渐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特征.黑色人种多分布在气温较高的热带地区,皮肤内黑色素较高,可以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皮肤;鼻子低而宽,体毛少,便于散热.白种人多分布在较为寒冷的地区,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较长,可以使冷空气较缓地进入肺部;体毛稠密,可以防寒.黄种人多分布在温带,肤色和身体具有上述两种人的过渡性特征.。
精选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检测: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二课时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业达标每一个区域都有特定的地理环境,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读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系图,完成1~2题。
1.在区域开发早期,制约该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河网密布B.雨热同期C.土质黏重D.红壤广布2.该地区密集的河网对区域工业化阶段所产生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A.提供工业原料B.提供生活水源C.提供便利的交通运输 D.提供丰富的水产品解析:第1题,在区域开发早期,生产力水平较低,河网密布、土质黏重、红壤广布成为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雨热同期是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第2题,河网密布能为工业发展提供便利的水运条件。
答案:1 B 2 C城市空间分布是动态的,其发展演变和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读城市空间分布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模式图,回答3~4题。
3.城市空间分布的发展阶段依次是( )A.a、b、c、d B.b、c、a、dC.c、d、b、a D.c、a、b、d4.图中各发展阶段表明( )A.a阶段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区域内部经济没有差异B.b阶段对应自给自足的以农业为主体的阶段C.c阶段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已经形成D.d阶段区域内部差异继续加大,形成点—轴—网网络系统解析:第3题,在城市空间发展过程中,先形成城市然后形成城市群和城市带,故B选项正确。
第4题,由于b阶段城市刚刚形成,其对应的是自给自足的以农业为主体的阶段,故B选项正确;a阶段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区域内部经济差异较大;c阶段区域内部差异继续加大,形成点—轴—网网络系统;d 阶段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已经形成。
答案:3 B 4 B在区域不同的发展阶段,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进行的生产、生活活动也不尽相同。
据此,完成5~7题。
5.下列关于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不变的B.会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C.“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是对长江中下游平原现阶段的描述D.现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的地位不断上升6.资源型城市兴起于( )A.原始社会阶段B.农业社会阶段C.工业社会阶段D.后工业化阶段7.后工业化时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 )①新兴技术使人类生产、生活资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大②对生活资料与劳动资料的依赖程度大大提高③环境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④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在地理环境优越的地区,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区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第5题,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科技、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变化,A错误;B正确;“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是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发展初期的描述,C错误;现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增长迅速,粮食的消费量上升,而城市化占用大量农业用地,且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故其粮食的商品率不断下降,D错误。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1章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随堂练习
必修3 第1章---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时知能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读我国两幅农业景观图,完成1~2题。
1.可以作为甲、乙两图所反映的农业景观界线的是() A.200毫米等降水量线B.1月份0 ℃等温线C.太行山脉D.大兴安岭2.造成甲、乙两地农业景观差异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土壤D.市场下图为甲、乙两岛略图,其中甲岛地势低平。
据此完成3~5题。
3.关于甲、乙两岛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岛位于东半球B.甲岛附近水域属于太平洋C.乙岛位于北半球D.乙岛周围水域属于大西洋4.关于乙岛的自然环境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气候以热带雨林为主,全年高温多雨B.地形以山地或丘陵为主,地势中间高,四周低C.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D.岛内河流密布,发展航运的条件优越5.甲、乙两岛相比,判断公路密度较低且对应的影响因素正确的是()A.乙岛——地形B.甲岛——地形C.乙岛——火山D.甲岛——河流中新网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成就展在民族文化宫隆重举行,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五个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读我国五个自治区略图,回答6~8题。
6.我国五个自治区中,有大面积干旱区分布的是()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7.下列关于五个自治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五个自治区都位于沿边地区B.与②自治区相邻的国家最多C.与⑤自治区相邻的省区最多D.③④全属外流区,①②⑤全属内流区8.图中山脉属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的一组是() A.abef B.cehg C.dehg D.efhg(2010·安庆模拟)读长江中下游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回答9~10题。
9.阶段Ⅰ,该地“地广人稀”“江南卑湿”,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当时制约该地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有()①稠密的水系;②黏重的土壤;③低湿的土地;④湿热的气候;⑤起伏较大的地形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③10.从阶段Ⅱ到阶段Ⅲ,该地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的变化是()A.传统工业数量减少,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上游地区延伸B.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南且向西延伸C.传统工业部门减少,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区分散D.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北且向西延伸(2010·温州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图(单位:米)和气候资料。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第1章第1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2课时 练习(解析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第1章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练习题第2课时不同区域要素的组合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
结合中国政区图,回答下面小题。
.........1. 甲区域和乙区域气候的差异是( )A. 甲区域作物生长期较长B. 甲区域降水较少C. 乙区域气候的大陆性较强D. 甲区域高温多雨2. 符合乙区域土地特点的是( )A. 此地区的水稻土有机质含量较高B. 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C. 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 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答案】1. B 2. A【解析】气候的两个要素是气温、降水,甲区域是温带季风气候,乙区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甲区域和乙区域气候的差异是甲区域降水较少。
乙区域长期种植水稻,形成的水稻土有机质含量较高。
江南丘陵地区,土地面积小,耕地较为分散。
【1题详解】气候的两个要素是气温、降水,甲区域是温带季风气候,乙区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甲区域和乙区域气候的差异是甲区域降水较少,B对。
甲区域作物生长期较长,不是气候差异,A错。
乙区域距海近,气候的海洋性较强,C错。
两地都是夏季高温多雨,D错。
【2题详解】符合乙区域土地特点的是此地区长期种植水稻,形成的水稻土有机质含量较高,A对。
江南丘陵地区,土地面积小,耕地较为分散,B错。
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C错。
南方地区耕地中水田所占比重大,D错。
诗歌民谣中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根据民谣回答下面小题。
3. “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无村不榕,无榕不荫。
有水皆成瀑,城为石头砌。
左手拎芭蕉,右肩挎黄橙。
相逢毋需问,十九布依人”。
以上诗句描绘的景观可能出现在( )A. 黄土高原B. 东北平原C. 珠江三角洲D. 云贵高原4. 六百年前刘伯温曾预言:“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
姑且不谈其预测依据,若将来真的如预言所讲,那么合理的理解是( )A. 江南水资源开始殆尽B. 江南生态环境恶化威胁人类生存C. 云贵的现代文明超过江南地区D. “云贵万重山”的资源都被人类开发利用【答案】3. D 4. D【解析】试题分析:【3题详解】根据题目描述:“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无村不榕,无榕不荫。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课时作业:第1章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一章第一节基础巩固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中,区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是(D)A.河流、明确的B.湖泊、模糊的C.交通线、模糊的D.山脉、明确的【解析】县界属于行政区边界,显然界线是明确的。
图示区域界线位于两水系之间的分水岭处,故山脉是该区域县界划分的依据。
2.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C)A.化学工业B.建材工业C.电子工业D.纺织工业【解析】图示区域交通快捷,环境优美,且靠近高等院校,故适宜发展电子工业。
(2017·东北名校联考)某种农作物生长期约2个月,前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12 ℃~14 ℃,后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15 ℃~18 ℃。
下图是种植该作物的甲、乙两地气候资料,根据所给材料回答3~4题。
3.该作物在甲地的最佳收获月份是(B)A.3月B.4月C.8月D.11月4.与甲地相比,乙地种植该作物(A)A.上市较迟B.水源丰富C.离市场近D.病虫害多【解析】第3题,由材料知,该作物前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12 ℃~14 ℃,后期(1个月)15 ℃~18 ℃。
读图,甲地符合这一条件的时间只有3、4月份,即3月份温度约12 ℃~14 ℃,4月份约为15 ℃~18 ℃,所以最佳收获月份是4月份,B对。
第4题,依照上题分析,可以判断乙地种植该作物上市较迟,A对;图中没有水源条件,也无市场条件,无法判断,B、C错;从图中分析,乙地气温较低,最冷月气温低于0°,病虫害难以过冬,所以乙地病虫害少,D错。
(2016·山东淄博模拟)读图回答5~6题。
5.对两地自然环境的表述,正确的是(C)A.两地气候类型相同B.两地河流的结冰期相同C.形成两地的外力作用相同D.两地植被景观相同6.对两地社会经济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A)A.石油资源丰富B.劳动人口均占本国的20%左右,劳动力丰富C.均大面积种植棉花、水稻等农作物D.中心城市辐射作用相同【解析】本题考查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019-2020学年新学优同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姓名,年级:时间: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由环境保护部和中科院共同编制完成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在北京发布,全国被划分为216个生态功能区。
读下图,完成第1~2题.1。
划分区域的主要目的是( )A。
进一步了解区域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和保护B。
引导人口有序流动C。
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使其趋于一致D.划定区域的界线,明确区域的归属2.关于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域划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这些生态功能区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B。
这些生态功能区都是独立的单元,相互之间没有影响C.这些生态功能区都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D.每个生态功能区都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1题,进行区域划分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了解区域差异,进而因地制宜地对区域进行开发利用和保护。
第2题,不同的生态功能区,差异较为明显;每个区域都有明确的区位特征,都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各个区域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相互之间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A 2。
B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但是地理环境存在显著的差异,区域发展方向也不同。
据此完成第3~4题。
3.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海陆分布B。
地形C.距冬季风源地的远近D.纬度位置和距冬季风源地的远近4.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
耕地多为水田,适宜大规模机械化作业,集约化程度高B.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优越的水热条件,使其农作物能够一年两熟至三熟C.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广,水产业较发达D.长江三角洲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甜菜和棉花3题,长江三角洲纬度低,距冬季风源地远,年平均气温高;松嫩平原纬度高,距冬季风源地远,年平均气温低。
所以导致二者之间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和距离冬季风源地的远近。
第4题,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稠密,河湖密布,耕地多为水田,分布分散,农业生产以人力劳动为主,机械化水平低。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作业
课后作业一、选择题读以下列图,完成1~4题。
图甲1.图甲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C.区域具有层次性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2.草原被破坏后,沙尘暴会影响到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这说明()A.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B.区域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功能C.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D.区域之间无界线可言3.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A.开展水平B.生活特点C.开展方向D.开展条件4.图乙为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内分界线标志物模型。
该标志物应位于图甲中的________处()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1题,该图所示区域没有表达出面积和形状,仅表示了干湿地区的边界,在每个干湿地区的内部其降水量即干湿度是相对一致的。
第2题,当草原放牧区的草原植被遭破坏后,地面失去保护,在大风的作用下极易产生沙尘暴。
沙尘在强劲的偏北风吹动下会影响到邻近的地区,这说明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一个区域的开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第3题,在不同的干湿地区,产生了不同的生产类型,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影响区域的开展方向,这正是我们研究区域和划分区域的根本目的所在。
第4题,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为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800mm年等降水量线吻合。
答案以下列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读图,答复5~7题。
5.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海拔B.热量C.水分D.土壤6.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A.广泛种植水稻B.雨热同期C.冬季河流结冰D.水运兴旺7.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A.河流流向B.海陆位置C.纬度位置D.盛行风向解析第5题,甲地位于华北平原,为暖温带;乙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亚热带,两地耕作制度的差异是由热量条件差异决定的。
第6题,两地都位于季风气候区,因此雨热同期为其共有的地理现象。
高中地理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2)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的含义►自主学习(教材P2)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不同的基础上,按必然的指标和方式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式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也不同。
2.特征:(1)具有必然的区位特征,和必然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2)每一个区域都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合作探讨区域之间的界限都是明确的吗?试举例说明。
答案:区域之间的界限有些是明确的,例如行政区(广东省)的界限是明确的,有一些区域的界限是不明确的,例如干湿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同步辅导[要点归纳]区域具有整体性、不同性、层次性和可变性。
[难点解惑]如何熟悉区域(1)清楚划分类型:明确该区域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这是熟悉区域的第一步,起到定向的作用。
(2)熟悉区位特征:利用经纬网、区域轮廓、区域内的重腹地理事物等信息,肯定区域的位置,及其与周围区域的联系。
(3)了解区内整体性:即分析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找出区内一路性。
(4)分析区间不同性:即比较该区域与其他区域在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不同,充分熟悉区域的“个性”。
(5)明确边界形状:了解边界形状特征,利于迅速准确地判断区域。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类型的区域只有大致的范围而无明确的界限,如语言区。
►同步检测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不同的基础上,依照必然的指标和方式划分出来的。
据此完成1~3题。
1.区域是(A)A.必然范围的地理空间或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B.人为划分的文化区C.经济活动类型的散布区D.国家、省、市等行政区域2.区域具有的特征有(C)①必然的面积和形状②明确的边界③明确的区位特征④必然的政治地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区域内部特征具有________性,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明显的________性。
(A)A.相对一致不同B.绝对一致相对一致C.不同整体D.地带非地带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的概念和特征,掌握好讲义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二课时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
响
学业达标
每一个区域都有特定的地理环境,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读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系图,完成1~2题。
1.在区域开发早期,制约该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河网密布B.雨热同期
C.土质黏重D.红壤广布
2.该地区密集的河网对区域工业化阶段所产生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A.提供工业原料B.提供生活水源
C.提供便利的交通运输D.提供丰富的水产品
解析:第1题,在区域开发早期,生产力水平较低,河网密布、土质黏重、红壤广布成为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雨热同期是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第2题,河网密布能为工业发展提供便利的水运条件。
答案:1.B 2.C
读一个区域的发展过程图,回答3~4题。
3.该区域由发展阶段1→阶段2→阶段3,关于交通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交通运输线路的长度在增加
B.交通运输线路的种类在增加
C.交通运输线路的密度在增加
D.交通网络体系没有变化
4.从区域空间结构发展变化看,该区域()
A.外围空间范围在扩大
B.区域核心范围在减小
C.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
D.区域经济发展由再生阶段转变为成长阶段
解析:本题组以某区域三个阶段的平面发展图展示不同区域发展阶段城市空间形态和交通条件的变化。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交通运输线路的种类、长度、密度在增加,交通网络体系不断完善。
第4题,从区域空间结构发展变化来看,该区域由区域中心、网络系统、外围空间三部分组成,且城市化区域不断扩大,非城市化范围减小。
区域经济发展一般依次经历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和再生阶
段。
答案:3.D 4.C
5.海南岛是我国的宝岛,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也是外来人口比例较大的省份之一。
可是历史上曾因孤悬海外,被历代统治者视为蛮荒瘴疠之地,作为流放犯人的地方。
历史的事实说明了() A.如果地理环境过去对人类活动不利,将来就一定有利
B.如果地理环境过去对人类活动有利,将来就一定不利
C.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D.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对当地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固定不变的解析:材料充分说明了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
答案:C
读某国经济区发展变化模式图,完成6~7题。
6.上图为该国核心经济区,经过a→b→c阶段的发展,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空间范围逐渐扩大
B.城市数量逐渐增大
C.核心区地位有所下降
D.始终为人口迁入区
7.依据图示信息推断,该国最可能是()
A.德国B.美国
C.英国D.巴西
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在a阶段,该国人口主要迁移至甲地
区,b阶段出现了新的人口迁入地,c阶段人口的迁移方向发生了显著变化,甲地区由原来的人口迁入地成为了人口迁出地,说明甲地区的核心区地位有所下降。
第7题,读图可知,该国最早的核心经济区位于该国的东北部,随着经济的发展,在该国的西部、南部和东南部出现了新的核心经济区,这与美国最接近。
答案:6.C7.B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长约900千米,宽从几千米至近百千米,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又位于黄河以西,故称河西走廊。
材料二下图为河西走廊简图。
(1)据图分析河西走廊城镇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2)河西走廊地区重工业发展迅速,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河西走廊重工业发达,但酸雨危害却很小,分析其原因。
(4)目前,该地区最大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简述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
解析:第(1)题,河西走廊气候干旱,水源条件是决定生产、生活的主要条件。
第(2)题,河西走廊石油、有色金属等资源丰富。
第(3)题,河西走廊地处西北内陆,大陆性气候显著,风力作用强劲,降水
稀少。
第(4)题,由于气候干燥及不合理的生产方式,河西走廊地区荒漠化现象严重。
答案:(1)特点:多沿河流分布。
原因:河西走廊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河流可以作为水源地,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2)资源丰富
(3)河西走廊多大风天气,有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北方土壤呈碱性,扬尘、扬沙可以起到酸碱中和的作用;河西走廊位于非季风区,降水稀少。
(4)荒漠化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
能力提升
早期的传统工业区多数是在煤铁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出现的临海布局的工业也属于传统工业区。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大型传统工业区中,不是依靠本区资源发展起来的是()
A.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
B.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C.英国中部工业区
D.俄罗斯的欧洲工业区
2.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①丰富的煤铁资源②便利的水陆交通③丰富的水能资源④优美的环境条件
A.①③B.①④
C.①②D.②④
解析:第1题,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内资源短缺,所以依靠便利
的海运从国际市场运来原料和燃料,在沿海地区发展了传统的制造工业。
第2题,美国东北部地区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及五大湖和运河便利而廉价的水运。
五大湖区有丰富的水资源,但地形比较平坦,水能并不丰富。
答案:1.A 2.C
3.下图是某城市处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示意图,其中表示其发展水平处在初期阶段的是()
解析: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对比四幅图,城镇最少、结构最简单的是C图。
答案:C
下面两图分别为秦汉时期和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图。
读图完成4~5题。
秦汉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图
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图
4.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组合合理的是()
A.草地减少—过度开垦
B.耕地增加—草地退化
C.荒漠扩大—水土流失
D.森林减少—矿山开采
5.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变化对图中大河下游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②河口海岸线后退③径流季节变化减小④通航能力下降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耕地面积增大,草地面积减小,原因是过度开垦。
第5题,过度开垦导致草地减少、水土流失加剧,从而使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床抬高,通航能力下降;由于含沙量增大,河口海岸线向海洋扩张;由于缺乏植被覆盖,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径流季节变化增大。
答案:4.A 5.C
6.读我国南方某河流中下游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阶段一到阶段二,甲地农业生产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说明最可能的变化,并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区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了哪些变化?
(3)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区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保护环境?
解析:第(1)问,阶段二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农业由水稻种植业向城郊农业转变;其原因为市场需求扩大及交通运输的发展、城郊农业利润更高等。
第(2)问,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的变化可结合图例读出。
第(3)问,可以从图中判断出该地保护环境的措施,即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等。
答案:(1)变化:由水稻种植业为主转变为以城郊农业为主。
原因:甲地变成了城市近郊,城市的市场需求起主要作用;生产蔬菜、
花卉等农作物的利润更高;高速公路的建成使运输更为便捷。
(2)工业结构:传统工业数量减少,出现新兴电子工业。
工业布局:传统工业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区迁移、集中,电子工业在西部高校密集区聚集。
(3)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