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熔化凝固 升华凝华 复习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3.4升华和凝华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升华和凝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映的升华、凝华的实验,了解物质的国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直接转化的.2.知道升华、凝华的概念,了解升华吸热、凝华放热.3.能运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索一些自然现象奥秘的兴趣及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的环保意识.重点难点.重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条件.难点会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樟脑丸、小树枝、火柴、酒精灯、烧杯、带孔的硬纸片、铁架台等.教学设计一、复习引入复习前面学过的固态和液态的相互转化及液态和气态的相互转化,并由学生上黑板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放热情况.提问:固态和液态、液态和气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那么,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否也可以相互转化呢?二、学习新课(一)自主学习,分组实验:人工造“雪”对于人工造“雪”实验我们做了改进,把碘粒改为樟脑丸,锥形瓶改为带盖的烧杯,在烧杯中放人樟脑丸,并插人小树枝.在实验时要向学生说清楚实验器材,提醒学生在烧杯中加少许樟脑丸,给烧杯加热时需要微微加热,小树枝放在烧杯的中间,不能触及樟脑丸.加热一会儿后,看到烧杯内有较多白气向上冒,这时移去酒精灯或移去被加热的烧杯.熄灭酒精灯,待樟脑丸降温后小心取出树枝.同时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物理现象,要多猜想、多分析,最后归纳得出结论.观察物理现象,把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填人空格里.加热时:樟脑丸由 _ _态直接变成 _ _态,条件是 _ _热.冷却时:樟脑丸由 _ _态直接变成 _ _态,条件是 _ __热.树枝上出现 _ _,它的形状像 _ _,颜色是 _ _色的.学生讨论、交流.把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与同组的同学讨论一下,同时相互交流,得出结论.结论: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引出课题:升华和凝华(二)升华和凝华的应用提问:自然界中的“雪”是怎样形成的?学生探究,教师指导.播放多媒体课件,结合课件讲述:1.“霜”的形成.2.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3.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4.樟脑丸变小了.5.灯泡发黑了.在上述几个例子中,要特别强调:物态变化中初始状态和最终状态,以及变化过程中的条件.如冰冻衣服晾干,是因为衣服上的冰吸热升华成水蒸气,初始状态是冰,最终状态是水蒸气,条件是吸热,物态变化是升华.(三)自主学习:人工降雨1.人工降雨的方法有几种?2.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时所经历的物态变化过程有哪些?从干冰到雨经历了三个物态变化过程:一是干冰的升华降温;二是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三是小冰晶下落遇到热的气流溶化成小水珠,小水珠越结越大,当小水珠的重力大于上升气流产生的浮力时,水珠下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3.将干冰粉喷撒在舞台上就形成了白雾,那么,舞台上的白雾是怎样形成的呢?干冰粉喷撒到舞台上,迅速升华降温,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便形成了白雾.4. 物态变化有几种?可分为几大类?三、课堂小结让学生小结这节课学到的知识:一是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及概念;二是升华和凝华的应用;三是探究物理、学习物理和触换物理的方法.板书设计第4节升华和凝华一、升华1.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2.升华吸热.3.举例:(1)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最后不见了.(2)冰冻的衣服变干了.(3)用“干冰”制冷.(4)用久了的灯丝会变细.二、凝华1.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2.凝华放热.3.举例:(1)北方秋、冬两季早晨出现霜.(2)窗玻璃上出现冰花.(3)树枝上出现“雾凇” .备课资料误区解释寒冷的冬天,窗玻璃的外表面会结一层美丽的冰花.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大家认为寒冷的冬天,户外的温度很低,外面水蒸气凝华成的冰花会凝结在窗玻璃的外表面.而实际上,由于室内的温度较高,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窗玻璃,才会迅速放热凝华形成冰花.因此,冰花结在窗玻璃的内表面,而不是外表面.知识点理解1.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理解一是升华和凝华现象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两种状态之间的直接相互转化,中间并没有经过液态;二是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发生升华和凝华现象,它仅限于某些物质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2.对蒸发制冷与升华制冷的理解液体蒸发时要吸热.如果蒸发过程中不能从外界吸收热量,液体将吸收自身的热量来提供蒸发,从而使自身的温度降低.由于液体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物体或自身的热,就会使周围物体或自身的温度降低,因此蒸发有制冷作用.生活中蒸发吸热制冷的现象随处可见.例如人们常用酒精为高烧病人降温;夏天,地上酒水后感到凉快等.同蒸发有制冷作用一样,升华吸热也可以用来制冷.如干冰就是一种常见的制冷剂,可以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来创造低温环境,储存食品或药品,还可以用干冰来进行人工降雨.当干冰进入冷空气层会很快升华,在升华过程中将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冷空气层的气温急剧下降,这时高空中的水蒸气会变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后下落,在下落中遇到暖气流就会熔化而形成雨.3.对窗玻璃上的物态变化的理解窗玻璃与室内外空气接触,当室内外的温度相差不是很大时,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窗玻璃会放热液化,变成小水滴附着在窗玻璃的内侧,形成“出汗”现象.当室内外温度相差很大时(如窗玻璃内侧的温度也降到了0℃以下),水蒸气遇到温度低得多的窗玻璃会放热凝华,直接变成固态的冰花,并附着在窗玻璃的内表面.。
物态变化复习课导学案
物态变化复习课导学案(一)复习目标1、知道熔化、凝固、汽化、液化,会读画熔化、凝固、沸腾图象。
2、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态变化联系起来,并能解释。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开放、探究、创新能力,学生自己摄取知识,加强关注自己身边的物理现象。
复习过程: 第一课时(一)熔化和凝固1、物质由__态变成__态叫做熔化,由__态变成__态叫做凝固,在熔化过程中要___热,,在凝固过程中要___热.2、物质根据熔化和凝固过程的不同分为___和___.常见的晶体有_________. 想一想:冰与蜡这两种固体有何区别?1、冰是()体,蜡是()体。
2、冰有一定的(),在熔化时虽然(),但温度保持(),蜡没有一定的(),在熔化时(),温度不断()。
做一做:用图像来描述物理现象,是物理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简单明了。
观察下列图象:1、上面两个图像中,图()是冰的熔化图像,因为()。
2、图甲中,AB段物质是()态,吸热温度();BC段物质是()态,吸热温度();CD段物质是()态,吸热温度()。
()段是熔化过程。
注:晶体熔化的条件是:(1);(2)。
反馈练习:1、一种物质从230 ℃开始熔化,到250℃还没熔化完,这种物质是()体。
(二)汽化和液化1、汽化是物质由___态变为___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要要___热,汽化有两种方式___和___.2、比较这两种方式的异同点:3、有关蒸发(1)我们晒衣服时,总是把衣服展开晒在向阳通风处,为什么这样衣服干得快呢?晒在向阳处, 提高了 ;展开,增大了 ;晒在通风处,加快了 ,这样做都加快了水的 ,使衣服干得快。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 、 。
4、有关沸腾如图,小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绘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从图像中可知,水的沸点是 ___。
(2)、小明发现自己组的水比邻组的水先沸腾,提前沸腾的原因可能是___。
(3)、图像中AB 段水沸腾前吸热温度__,BC段水沸腾时吸热温度___。
初中物理熔化凝固教案
初中物理熔化凝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知道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
2. 让学生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知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3.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2. 难点:完整进行探究实验的方案设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教师提问: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是什么?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吗?b. 学生回答:物质的三种状态是固态、液态、气态,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c.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物质由固态到液态的转化过程,也就是熔化和凝固。
2. 新课讲授a. 教师讲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b. 教师介绍晶体和非晶体的概念,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c. 教师演示实验:熔化和凝固实验,让学生观察并理解熔化和凝固的过程。
3. 学生实验a.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记录实验数据。
b.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不同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特点。
4. 总结与拓展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b.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和分析结果。
c. 教师提问:熔化和凝固过程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2. 演示法:教师演示熔化和凝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熔化和凝固的过程。
3. 实验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特点。
4. 讨论法: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拓展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熔化和凝固概念、晶体与非晶体区别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熔化和凝固的应用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2. 熔化和凝固-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2. 熔化和凝固-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状态变化现象。
2.掌握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表征方法。
3.了解物质从固态到液态和从液态到固态的温度变化规律。
4.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实验探究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5.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表征方法。
2.教学难点:物质从固态到液态和从液态到固态的温度变化规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8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前一节课的内容:固态物质的性质及表征方法。
2. 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表征方法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实物讲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表征方法,与学生共同探讨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和规律。
3. 实验操作(30分钟)1.实验1:将石蜡块放置在温度计上方,温度计的刻度盘朝上,观察石蜡块的状态变化。
记录石蜡块变化的温度。
2.实验2:将水放在一个装有温度计的烧杯中,用烧杯夹夹好温度计,在热板上进行加热,同时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记录水的温度变化。
4. 实验结果分析(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两个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
通过对比石蜡和水的状态变化,讨论物质从固态到液态和从液态到固态的温度变化规律。
5. 练习(15分钟)通过讲解案例和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和温度变化规律的理解。
6. 安全知识(7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及正确的解决方式,并告知学生实验时的注意事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等多种方式,既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增强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研究能力。
但教师应注意实验操作的安全性,限制学生进行危险实验操作。
同时,教师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合理时间分配,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不要比赛,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节熔化和凝固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教学用具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石蜡、水、火柴、坐标纸、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各种物态变化的事例:铁矿石在高温炉中熔化为铁水,从高温炉中倒出的铁水凝固成铁板;低温度实验室在低温状态下制得液态氧、氮和固态氧、氮;不同季节、气候下的水的状态变化。
学生思考交流:还能举一些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吗?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联系生活: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加入饮料中,冰从饮料中吸收热量就变成了水。
点燃的生日蜡烛的火焰旁边,固态的蜡不断地变成液态的蜡,一部分流下来的蜡滴很快又变成了固态的蜡。
路桥施工人员把固态的沥青加热成液态,再把液态的沥青浇在路面上,很快又变成固态。
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物态变化活动体验:(1)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放置在空火柴盒的上方,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操作实验,回答观察到的现象:蜡烛逐渐变成烛油往下滴,滴入空火柴盒、冷却后变成了蜡块。
(2)将冰棒放在空烧杯中,过一会儿,你能发现什么现象?学生操作实验,发现烧杯中只剩下半杯糖水。
这些现象可以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归纳总结:1.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如冰、水、水蒸气就是水这种物质的三种状态。
2.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物态变化。
探究点二熔化和凝固1.概念归纳(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熔化和凝固复习教案
熔化和凝固复习教案教案标题:熔化和凝固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学生对于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和过程的理解。
2. 帮助学生巩固对于熔化和凝固的实际应用的理解。
3. 通过实践活动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资源:1. 实验材料:冰块、玻璃杯、热水、温水、冷水、烛台、蜡烛、铝锅等。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个与熔化和凝固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于主题的兴趣。
知识讲解(10分钟):1. 回顾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通过示意图或动画,解释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以及分子在这两个过程中的运动变化。
实验活动(20分钟):1. 将冰块放入玻璃杯中,让学生观察冰块的外观和状态。
2. 向玻璃杯中加入热水,让学生观察冰块的变化过程。
3. 让学生描述冰块熔化的过程,并解释其中发生的变化。
4. 重复上述实验,但这次使用温水,观察学生对于温度变化对于熔化速度的影响的理解。
5. 重复上述实验,但这次使用冷水,观察学生对于温度变化对于凝固速度的影响的理解。
讨论与总结(1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实验结果,并与他们之前的理解进行比较。
2. 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熔化和凝固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例如烹饪、冷藏食品等。
3.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并进行小组讨论。
4.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作业(5分钟):1. 布置一个与熔化和凝固相关的小作业,例如写一篇短文或设计一个实验。
2.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并提交作业。
扩展活动(根据时间情况决定):1. 带领学生进行更复杂的实验,例如使用铝锅熔化蜡烛并观察凝固过程。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研究熔化和凝固在不同材料中的应用,例如金属、塑料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活动和讨论,帮助学生巩固对于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和过程的理解。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实际应用,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物态变化》复习教学设计
《物态变化复习和应用》教学设计河南省清丰县实验初级中学张瑞岭【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温度概念,知道摄氏温度单位是如何规定的。
2.知道温度计的原理、构造,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知道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4.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知道熔化过程吸热,凝固过程放热。
5.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6.知道汽化现象和液化现象,知道汽化现象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知道汽化过程吸热、液化过程放热。
7.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
能够解释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
知道升华过程吸热,凝华过程放热。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物态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本章知识的概括,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复习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三对紧密相关的互逆过程,认识到物质运动变化形式是多样的,任何一种运动变化都有规律、有意识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研究自然科学时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六种物态变化,并知道它们与吸、放热的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热现象。
【教学方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知识梳理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思考讨论问题,并回答:什么是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从物理学的角度讲:0℃的水与0℃的冰哪个更冷一些?为什么?冷热程度一样。
因为他们的温度相同。
摄氏温度单位是如何规定的?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摄氏度(1℃)●拓展应用(08广东)在一个大气压下,把温度计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分别标出温度计中液柱达到的位置A和B,将该温度计放在刻度尺旁,如图所示,此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________。
●知识梳理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使用温度计时,首先看清它的量程,然后看清它的分度值。
第二章《物态变化》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
教案:第二章《物态变化》复习学年:20232024学年版本: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第二章《物态变化》的复习课。
复习的主要内容包括:1. 物态变化的定义和分类:固态、液态、气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2. 物态变化的过程和条件:吸热和放热的过程,以及温度、压强等条件对物态变化的影响。
3. 物态变化的应用:如生活中的制冷、制热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物态变化的定义、分类和过程,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理解物态变化的条件,能够分析不同条件下物态变化的特点。
3. 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态变化的定义、分类和过程。
难点:物态变化的条件,以及不同条件下物态变化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冰棍融化、水蒸气凝结等,引导学生思考物态变化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物态变化的定义、分类和过程,以及物态变化的条件。
3.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如冰棍融化的过程、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的过程等,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态变化的原理。
4.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5.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操作,如观察冰棍融化的过程、观察水蒸气凝结的过程等,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第二章《物态变化》1. 定义: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变化。
2. 分类:固态、液态、气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3. 过程:吸热和放热的过程。
4. 条件:温度、压强等。
七、作业设计:(1) 冬天,室外的水管为什么会冻裂?(2) 夏天,为什么冰箱里的饮料会结霜?2. 请举例说明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1. (1) 水在低温下凝固成冰,体积膨胀,导致水管冻裂。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教学教案汇总
第4节升华和凝华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对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能力。
(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结合升华和凝华的教学,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重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
教学策略:通过实验探索、观察思考和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2.教学难点及其突破策略难点:升华和凝华是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而学生易误认为需通过液态这一过程。
突破策略:加强实验指导、教师启发点拨,着重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过程。
教学媒体投影设备、教学课本教学用具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锥形瓶、瓶塞、枯树枝、樟脑丸、火柴、投影片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3.4升华和凝华一.实验探究-----人工造“雪”二.升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升华。
升华时要吸热。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凝华。
凝华时要放热。
三.人工降雨:升华—→凝华—→熔化。
第4节升华和凝华教案2多媒体播放图片,由图片引入本课内容。
【学情预设】:学生欣赏图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复习:前面我们学习了哪几种物态变化?【学情预设】:学生思考,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情况。
提出问题:固态和气态之间能不能直接转化?【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复习的良好习惯,温故知新,对问题做出正确猜想。
二、学导并举、约26分钟一、形成新知【学情预设】:观察碘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注意是否有液体生成,学生思考。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演示实验。
同学们要仔细观察:碘在加热前、加热时、冷却时的状态变化。
多媒体播放视频:碘的升华、凝华实验。
引导学生注意碘的状态变化以及石棉网的作用,酒精灯的使用。
中考一轮复习教学案 九年级物理第2章 物态变化(含答案)
表中所列的两种物质,他应选用表中的液体
(酒精/水银)做测温物质。他
自制的温度计如图 2-5 所示,在标准大气压下,他把这个温度计先后放在冰水混合物和
沸水中,分别标出了温度计中液柱达到的位置 A 和 B。他又将自制的该温度计放在刻度
尺旁边,此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
。
测温物质 水银 酒精
凝固点/℃ -39 -117
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
4.(2019 苏州)如图 2-6 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蜡烛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
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
B.图甲中两试管放在同一烧杯中加热,可以控制相同时间内冰和烛蜡吸收的热量相同
沸点/℃ 357 78
图 2-5
图 2-6
3.(2019 扬州)《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
的是( )
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
B.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
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先确定
(铁棒 A/铁夹 B/铁圈 C)的位置。实验中,需要观察试
管内物质的
,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
(2)分析图乙可知:该物质的凝固点为_____;该物质
第 40min 的内能_____(大于/等于/小于)第 20min 的内能。 9.小南同学用同一酒精灯加热,完成了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后,根图据记2-1录2 的数据,得
苏教版第二章物态变化教材分析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 2.根据固体熔化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
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学难点:熔化和凝固曲线识图及绘制曲线。
2、教材分析
晶体 非晶体
凝固 熔化 生活中的熔 化凝固现象
2.熔化 和凝固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1、课程标准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 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2.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3.水沸腾时的现象 教学难点: 沸腾条件及过程特点
2、教材分析
液化方式
液化 汽化 生活中的汽 化液化现象
3.汽化 和液化
第三节:熔化和凝固
1、课程标准
(1).知识与技能 ●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能描述 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 的一种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物质三态的变化规律、吸放热情况,对水资源的认识
教学难点:
各种物态变化间的能量转移情况。
2、教材分析
水循环示意图 ③
② ④ 陆 地 海洋 ①
②
⑤
陆地水循环 水循环的途径:
海陆间循环
④径流 ⑤蒸腾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总4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物态变化》章末复习【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并能去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2.知道一些物质的熔点,并能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不同点;3.知道沸腾的两个特点,并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1.在练习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感知熔化和沸腾发生的条件,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物理图像的方法;3.回忆复习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尝试将生活中的现象与知识联系起来,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2.感悟物态变化在物质世界促进人类文明中起到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对物态变化整章的知识进行建构。
【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中做到讲练结合专题一:六种物态变化引导学生自主完成题单专题一的“物态变化三角形”:2.对应练习学生完成对应练习题第1题,教师来回走动,接收学生练习过程中反馈的信息。
1.完成题单上的专题一:“物态变化三角形”中的六种物态变化以及相应的能量转化关系,老师予以指导和纠正。
2.完成对应练习第1题。
对六种物态变化的讲解基本到位,但是如果在加些生活中的例子辅助,效果应该会更好。
所花时间稍多,可以让学生分组做,使课堂更加高效。
3.例题评析评讲练习题第1题,并对学生易错知识点加以重点讲解,纠正其认识误区。
3.回答问题,反馈信息。
纠正错误和认识过程中的误区。
此处应该讲明“状态清,变化明”。
专题二:熔化与凝固1.知识建构(1)晶体:有熔点(凝固点)非晶体:无熔点(凝固点)(2)熔化条件(3)对同一晶体:熔点=凝固点2.对应练习指导学生完成对应练习题2、3、43.例题评析对应评讲练习题2、3、4,重点强调3题中的各曲线所代表的含义,并在4题中补充说明“热传递”1.对物质的熔化与凝固进行知识上的建构,补充完成题单上的知识点。
八年级熔化与凝固知识精讲教案
八年级熔化与凝固知识精讲教案。
一、什么是熔化与凝固熔化是指物质在加热的情况下,温度超过其熔点时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例如,我们将冰放在温度高的热水中,当冰的温度升高到0℃以上时,就会逐渐融化成为水。
凝固则是相反的过程,指物质在被冷却的情况下,温度低于其熔点时从液态转变为固态。
例如,我们将水放在冰箱中,当水的温度降低到0℃以下时,就会逐渐凝固成为冰。
二、熔化凝固的原理物质存在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在固态下,物质中的分子非常紧密地排列在一起,而且分子之间的距离非常小。
这种排列方式使固态物质变得非常坚硬,难以移动。
当物质被加热时,它的分子开始产生振动,分子之间的距离逐渐扩大,最终超过了物质的结构限制,物质就转化成为液态。
在液态中,分子的排列方式比固态下更加松散,分子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大。
当物质被继续加热时,分子之间的距离会进一步扩大,最终分子会向各个方向扩散,物质就转化成为气态。
与此相反的是,当物质被冷却时,分子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最终物质转化成为固态。
这是因为,当物质被冷却时,分子之间的振动越来越小,分子渐渐向它们稳定的位置上钻入,最终达到一个稳定的结构。
三、熔化凝固的应用熔化凝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例如,烹饪食物时,我们需要加热食材以熔化它们,使其更加容易消化或口感更好。
又比如水的熔化凝固在溶解、过滤和晶体生长等领域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此外,在制造过程中,许多材料必须在高温下进行熔化,如金属、陶瓷和玻璃等,这些材料的熔化凝固过程对于成品的质量和特性具有重要影响。
四、实验演示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熔化与凝固的原理,下面介绍一下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
材料:小麦粉、水、玻璃杯、餐勺、手电筒。
步骤:1.将一些小麦粉倒入玻璃杯中,再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2.将手电筒对着玻璃杯射出光线,持续加热玻璃杯内的液体。
3.不断观察液体的变化,当液体温度达到熔点时,就会发生熔化。
4.当手电筒移开时,玻璃杯内的液体将开始冷却,当温度降低到固态物质的熔点时,就会发生凝固。
八年级物理上册 3.4升华和凝华教案(附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新版)新人教版)
《升华和凝华》◆教材分析教材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出发,在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感知什么是升华,什么是凝华,在实验中用对碘加热来揭示固体升华是需要吸热的,其逆过程凝华则可通过分析推断其需要放热,由于升华、凝华现象不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教材在这里没有过多设计活动内容。
在前面学习四种物态变化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物态变化中的初状态和末状态中伴随的吸放热情况,更好地解释各种现象中包含的物态变化。
举出生产、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分析解释,这些现象与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理念,并通过“水的循环”分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的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说出什么是升华和凝华现象;2. 能说出升华吸热,凝华放热;3. 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升华和凝华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碘升华凝华实验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关注,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中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教学难点: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烧瓶、橡胶塞、烧杯、热水、冷水、碘◆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1PPT展示提出问题:1:前面我们学习了哪几种物态变化?2:固态和气态之间能不能直接转化?学生活动1学生思考1,并回答:已经学了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四种物态变化。
学生思考2,同时出现两种不同的观点。
1:不能直接转化。
2:能直接转化。
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固态和气态直接转化的实例。
认为能直接相互转换的同学举例:冰箱里出现冰霜、冬天雪人不见熔化却变小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复习的良好习惯,温故知新。
利用图示将物态变化转化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提出问题:固体和气体之间能不能直接转换。
引起学生猜想和举例,从而引入升华和凝华探究实验。
引入升华与凝华课题。
升华与凝华复习教案
升华与凝华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3)能运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感知能力。
(2)通过分析和生活实例,培养学生运用升华和凝华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节约能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3)升华和凝华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微观解释。
(2)如何运用升华和凝华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的实例。
(2)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和材料。
2. 学生准备:(1)回顾升华和凝华的基本概念。
(2)思考生活中遇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分享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与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遇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微观解释。
3. 实验演示:(1)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
(2)解释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本质。
4. 应用与拓展:(1)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升华和凝华知识解决。
(2)分享升华和凝华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五、课堂小结2. 强调升华和凝华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珍惜资源、节约能源的意识。
3. 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升华和凝华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升华和凝华概念、现象和应用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知识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升华与凝华复习教案
升华与凝华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2)掌握升华和凝华的过程及条件;(3)能够运用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节约能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过程;(2)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升华和凝华条件的理解;(2)解决实际问题时,对升华和凝华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理解升华和凝华;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提问:什么是升华?什么是凝华?(2)引入复习主题:升华与凝华的应用。
2. 知识回顾:(1)复习升华和凝华的定义;(2)回顾升华和凝华的过程及条件。
3. 实例分析:(1)展示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的实例;(2)引导学生分析实例中的升华和凝华过程。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巩固练习:(1)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升华和凝华的知识;(2)讲解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6. 课堂小结:(1)总结升华和凝华的知识点;(2)强调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过程;2. 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升华和凝华的现象;3.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升华和凝华的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升华和凝华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例分析:评估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能力。
3. 练习题:批改课后练习题,了解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课堂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熔化和凝固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龙文教育个性化辅导授课案教师:学生: 日期: 星期: 时段:课题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与考点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熔化和凝固(第1课时)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课前预习】1、叫熔化,熔化要热(填“吸”或“放”)2、晶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松香、蜡烛、玻璃、冰、萘、海波、沥青、金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晶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非晶体。
4、你体验一下,用手摸0℃的水和0℃的冰,哪一个更冷一些?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课堂重点】〖学习过程〗一、熔化和凝固根据实验,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经验,得出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熔化:凝固:举出生活中发现过哪些熔化和凝固的现象呢?二、探究冰、烛蜡的熔化特点(1)探究冰的熔化实验观察实验,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杯中冰状态的变化,直到冰全部熔化后时间/min温度为止。
记录实验数据,填入下表时间/min 冰温度/℃ 状态在书上42页画出冰的温度时间图像归纳:对照图表,你发现冰熔化时,温度_________,需要_________(吸热/放热)(2)探究烛蜡的熔化实验观察实验,每隔0.5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杯中烛蜡状态的变化,直到烛蜡全部熔化后为止。
记录实验数据,填入下表时间/min 蜡烛温度/℃ 状态在书上42页画出烛蜡的温度时间图像归纳:对照图表,你发现烛蜡熔化时,温度_________,需要_________(吸热/放热) 归纳小结:冰、烛蜡熔化过程中的异同点: 固体 不同点 相同点 冰 烛蜡总结:有些固体在熔化时,虽然受热,但_________保持不变,即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一类固体叫晶体。
晶体熔化时的_______叫熔点。
另一类固体在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种固体叫做非晶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熔化和凝固 升华和凝华 复习教案
1.熔化、凝固、升华、凝华现象及吸、放热情况
考点一: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 态变成 态叫熔化。
熔化时 热
(2)物质从 态变成 态 叫凝固。
凝固时 热
考点二:晶体和非晶体 (1)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即有 的熔化温度的固体
叫 ;如各种金属、冰、 等;
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即没有 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 ;如松香、沥青、玻璃、 等。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 ;非晶体 熔点(有/没有)。
(3)熔化 热(吸/放),晶体熔化的条件:(1) (2)
(4)晶体凝固时的温度,这个温度叫 。
同种晶体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 (相
同/不同),非晶体 凝固点(有/没有)。
(5)凝固 热(填“吸”,“放”)。
晶体凝固的条件: 、 考点三:升华和凝华
(1)物质直接从 态变成 态叫升华。
升华时 热。
(2)物质直接从 态变成 态叫凝华。
凝华时
热。
(1) 晶体和非晶体的异同点?
(2) 测量寒冷地区气温时,温度计的测温液体的选择应考虑沸点还是凝固点?具体怎
样选择?
非晶体熔化
晶体熔化 非晶体凝固 晶体凝固
(3)“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中,冰熔化时间太短,怎样解决?
考点例题:
例1.冬天,用雪堆成雪人,气温即使在0℃以下,时间久了雪人也会变矮,这是物态变化中的现象,这个过程中雪需要热量.
变式训练
1.深秋的时节,在教室的玻璃内表面有时会看到一些水珠,这是现象;严冬时节,玻璃表面会出现冰花,这是现象.
2.干冰(固态CO2)暴露在常温下时,它会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这种现象叫 .用干冰在舞台上产生淡淡的白雾,是由于干冰,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
例2.下列自然现象与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关系正确的是() A、初春的早晨,大雾弥漫—汽化 B、炎热的夏天,积水干涸—升华
C、深秋的早晨,“雾淞”晶莹—凝华
D、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凝华
变式训练
1.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早春的雨
B、初夏的雾
C、深秋的露
D、隆冬的雪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的细,这是由于一部分钨丝熔化了.
B、烧开水时冒的“白气”是由于汽化产生的.
C、霜是空气凝华而形成的.
D、沙尘暴主要是由于植被被破坏,使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加快而导致的.
3.封闭的烧瓶中插有小树枝,在烧瓶的底部放入一些碾碎的樟脑球粉末.用酒精灯对烧瓶微微加热,停止加热待冷却后,烧瓶内的树枝上会出现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这一过程所包含的物态变化有() A、熔化和凝固B、升华和凝华C、熔化和液化D、汽化和液化.
例3.实验室要制造一个低温而又干燥的环境,可以采用下列措施中的() A、大量冰块熔化吸热 B、用喷雾方法来加速蒸发吸热
C、用电风扇吹风散热
D、用干冰升华吸热.
变式训练
1.利用干冰使运输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
A、干冰熔化吸热
B、干冰液化吸热
C、干冰升华吸热
D、干冰凝华放热
2.北方的冬天,人们常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样做的目的是()
A、当气温降低时,水会凝固,放出热量,使菜窖温度升高
B、当气温降低时,水会凝固,放出热量,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降的过低
C、当气温降低时,冰会熔化,吸收热量,使菜窖里温度升高
D、当气温降低时,水会凝固,放出热量,使菜窖温度降低
例4.萘的熔点为80℃,80℃的萘处于 ( )
A 固态
B 液态
C 固液共存态
D 三种状态都有可能
变式训练
1.当温度是-2℃时,水这种物质的存在方式是 ( )
A.冰和水
B.只有冰
C.可能有水
D.冰和水蒸气
2.当水的温度是0℃时, 水的状态 ( )
A.固态和液态
B.只有固态
C.只有液态
D.三种状态都可能
例5. 1、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和凝固图象。
从图中可看出:
(1)海波是_ ____(晶体/非晶体);
(2)它的熔点是__ _____;熔化过程用了 _____
分钟的时间;
(3)在A 点海波的状态是 ; 在B 点海波
的状态是 ;在C 点海波的状态是__ __ ;在D 点海波的状态是__ __。
在E 点海波的状态是__ __;在F 点海波的状态是__ ___.
变式训练 1.如图所示,描述晶体熔化过程的曲线是 ( )
2.在探究海波和石蜡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1)在海波和石蜡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 ;
(2)该晶体的熔点是 ℃;
(3)当该晶体的温度为42℃时,它处于 态。
(“固” “液” 或“固液共存”)
3.如下图是某种固体加热变成液态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观察图象并回答:
(1)固体在开始加热时的温度为 ,固体
的熔点为 。
(2)这种物质在固态时的名称为 .
(3)图中BC 段表示物质处于 状态,
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共持续了 分钟。
E F
C A
【达标测试】
1.大气湿度是指大气中的水蒸气含量的多少,用来表示大气的潮湿程度,是许多天气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下列天气现象的形成,与大气湿度有关的是()
A、雾
B、风
C、雪
D、霜
2.下列现象中放热的是()
A、滴在桌面上的墨水逐渐变干了
B、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走进暖和的室内,眼镜片突然蒙上一层小水珠.
C、刚剥去包装纸的冰棒周围冒有“白烟”
D、放在衣柜内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3.为了提高我国人民的身体素质,减少地方病的发生,全国的盐业部门都推行食用加碘盐.在炒菜时,不宜将碘盐与油同时加热,这是因为碘在高温下很容易() A、凝华B、汽化C、升华D、熔化4.北方严寒的早晨,房间的窗玻璃的表面常会结一层冰花,这层冰花在玻璃窗的() A、外表 B、内表面 C、内、外表面 D、看具体情况而定5.“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舞台上经常用它来制造“云雾”,关于这些“云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是二氧化碳的气体B、是二氧化碳的固体
C、是大量的小水滴
D、是液化的空气
6.在标准大气压下,固态水银的熔点为—39℃,固态酒精的熔点为—117℃,在我国北方
的寒冷地区,要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使用水银温度计,是由于()A固态酒精比固态水银的熔点高 B固态银比固态酒精熔点高
C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的凝固点低D 液态酒精比液态水银的凝固点低
7.在冰雪灾害中,为了更快的使路面上得坚硬的冰熔化,往冰上撒盐成为有效的辅助手段,
其原因是冰与盐混合后,能降低冰的。
公路上得积水在寒冷的天气里,常会在公路表面形成一层薄冰,这个过程物理中称为。
8.夏天,小明去商店买冰糕,当售货员从冰柜中拿出冰糕时, 发现包装纸上结满了“白霜”,
这是现象,他剥开冰糕包装纸,看到冰糕冒“白气”,这是现象,他把冰糕放在杯子里,一会儿杯子的外壁“出汗”,这是现象;不一会儿,杯子里的冰糕全部成了液体,这是现象.
9.用笔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
烧开水时冒的“白气”熔化
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凝固
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汽化
吃冰棒解热液化
夏天湿衣服晾干了升华
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