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经验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项目式教学设计流程

项目式教学设计流程

项目式教学设计流程项目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通过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技能和经验。

项目式教学设计流程是指在进行项目式教学时,教师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来设计和实施项目,以达到教学目标。

下面将详细介绍项目式教学设计流程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确定教学目标。

在进行项目式教学设计之前,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能够指导学生在项目中的学习和实践。

教学目标可以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目标,教师需要根据学科内容和学生特点来确定教学目标。

第二步,确定项目主题。

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后,教师需要确定项目的主题。

项目的主题应该能够与教学目标相匹配,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项目的主题可以根据学科内容、社会热点或学生的实际需求来确定,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第三步,制定项目计划。

在确定项目主题之后,教师需要制定项目计划。

项目计划包括项目的时间安排、任务分配、资源准备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需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来制定项目计划,确保项目能够按时顺利进行。

第四步,设计项目任务。

在制定项目计划之后,教师需要设计项目任务。

项目任务应该能够与教学目标相匹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

项目任务可以包括调研、实验、讨论、展示等多种形式,教师需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来设计项目任务。

第五步,组织项目实施。

在设计项目任务之后,教师需要组织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包括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教师需要根据项目计划和项目任务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确保项目能够按照计划顺利进行。

第六步,指导学生学习。

在组织项目实施之后,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学习。

指导学生学习包括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和辅导,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第七步,评价项目成果。

在指导学生学习之后,教师需要评价项目成果。

评价项目成果包括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和对项目实施过程的评价,教师需要根据评价结果来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

基于学生立场的结构化教学实践——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

基于学生立场的结构化教学实践——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

基于学生立场的结构化教学实践——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发布时间:2023-04-02T06:31:22.180Z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3年3月作者:朱苗嘉[导读]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的内容。

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简单,实则让学生充分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以及沟通图形与几何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比较困难。

为了能够让学生能本质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借助数学辅助图的可视化,操作活动的直观性优势,化抽象为直观,适当追问引发学生深入思考,重点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构建知识网络,求联教学,建立求平面图形面积方法的数学模型。

朱苗嘉金华市湖海塘小学【摘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的内容。

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简单,实则让学生充分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以及沟通图形与几何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比较困难。

为了能够让学生能本质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借助数学辅助图的可视化,操作活动的直观性优势,化抽象为直观,适当追问引发学生深入思考,重点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构建知识网络,求联教学,建立求平面图形面积方法的数学模型。

【关键词】学生立场结构化教学转化思想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3)03-076-02研究背景新课程标准指出,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重点是对内容进行结构化的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

核心素养又具有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

面对教学内容,结合各版本教材,立足学生实际情况,以单元视角,梳理教材,删减已知内容,适度增加拓展部分,我们只需要做好已知和未知之间的链接即可。

扎根课堂改进,以减负提质为目标,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有整体性、结构性和挑战性。

对比分析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充分理解编者意图、弄清知识间逻辑顺序的基础上备学生,以学生的现实起点为出发点,可以对教材进行适度改造,通过增、删、重组等方式进行有机整合和适度拓展。

教学设计以学生学习为中心

教学设计以学生学习为中心

教学设计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通过主动探索、自主建构的学习方式来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真正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学设计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新知识要利用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建构主义认知论认为,知识既不是通过感觉也不是通过交际被动获得的,知识是由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互动实现的。

学生在接受课堂教育之前,在日常生活中已积累了一些经验,对不少事物也有自己初步的看法,在学习过程中,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教学的设计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入手。

学生已有的经验对学习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些经验与所学的概念、定理不相适应,有些经验已经形成了初步的知识体系但还需要升华。

教学设计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再结合学生所处的环境,以学生其他方面的实际经验作为学习的基础来开展教学,要让学生看到日常概念和经验的局限,通过观察、实验、分析、验证等方法形成科学的概念,掌握要学的定义、原理、定理及公式。

二、教学设计要按照认知螺旋上升的规律不断拓展和深化学习内容教学的设计不仅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展开,而且要考虑学生的认知顺序,需要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学规律,学习为中心的层递性教学理念符合学生的思维顺序。

教学内容的设计也应该充分考虑这一规律,打乱教学顺序要有利于学生的探索和自主研究。

还可以让学生将这些内容设计成游戏来学习理解,将所学知识拓展到生活中,让学生在形成知识体系时克服认识的限制,让学习在拓展中深化。

三、教学设计要将知识与问题、任务与活动相结合新课程理念提倡学生通过探索问题、完成任务、进行各种探索活动而获得知识。

这要求教学设计要强调知识与问题,任务与活动的结合,强调探索问题和完成任务时将知识的产生和应用的情景融合在一起,让知识的学习变得有意义。

通过这种形式可以让学生以问题为中心,持久地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索。

关注学生经验的教学设计

关注学生经验的教学设计

关注学生经验的教学设计作者:吴琼材杨梓生来源:《化学教与学》2015年第05期摘要:文章以“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为例阐述了如何关注学生的经验并利用学生经验开展教学。

关键词:学生经验;教学设计;燃烧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5-0065-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05.022现代学习理论指出:学习者带着已有的知识经验进入教室学习,他们头脑中的知识经验直接影响学习结果;有效的教学必须十分关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并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出发点,采取有效的策略,促使学生在新情境下实现意义建构。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有效的教学便是基于学生经验的教学。

开展基于学生经验的教学,离不开基于学生经验的教学设计。

这样的教学设计,探测学生已有经验将成为关键。

探测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就是要根据将要学习内容要求,采用经验分析、学生访谈、问卷调查和文献检索等方法(途径),弄清楚学生本课学习时的“已知”、“未知”与“怎么知”等方面,厘清学生经验对学习效果及其转化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任务要求,确定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并制定教学策略与规划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流程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课标教材解读与学情分析。

学生经验的分析是基于学习内容要求进行的。

因此,解读课标和教材是第一要务。

课标与教材等文本材料的解读,就是要厘清即将学习的任务要求、功能价值,并分析教材编著者是如何结合学生认知顺序与认知心理发展顺序来组织教材的。

在此基础上,结合学习内容要求与知识组织线索,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前已经具备了与本课学习相关的知识经验(即学生的“已知”)、惯于采用怎样的认识方式与手段来开展学习(即学生的“怎么知”),分析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教学任务要求的差异,明确哪些内容是需要通过教师的帮助来达成的(即学生的“未知”)。

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教案设计

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教案设计

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教案设计教案一:探索科学实验引言:本教案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探索科学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本课程将通过实验设计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1. 实践背景和目标在这一部分,学生将了解该实验的背景知识和实践目标。

例如,学生可以学习有关科学实验设计的基础知识,并了解实践的重要性。

2. 实验设计学生将以小组形式参与实验设计。

他们将分析和选择适当的材料和工具,制定实验步骤,并提出预测和假设。

3. 数据收集和分析学生将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

他们将学习如何使用图表和图形来表示和分析实验结果,并从中得出结论。

4. 思维启发在这部分,教师将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帮助他们发现新的思考方式和问题解决方法。

5. 团队合作学生将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并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观察结果。

他们将学习如何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并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

6. 创新思维培养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如何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他们将通过创造性思考和多角度分析来培养创新思维。

7. 总结和评估教师将与学生一起回顾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帮助他们总结和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

学生将学会从成功和失败中吸取经验,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结语:通过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教案设计,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这个教案能帮助学生们掌握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并提供实践机会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基于学习进阶理论的教学设计

基于学习进阶理论的教学设计

基于学习进阶理论的教学设计学习进阶理论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强调了学生的发展逐步积累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过程。

在这个理论下,教师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设计,以帮助学生逐步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

本文将从学习进阶理论出发,探讨基于这一理论的教学设计,并提供一份具体的教学设计示例。

学习进阶理论的基本概念学习进阶理论是由杜瓦尼·高尔(Duane F. Goleman)提出的,他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经历不同的阶段。

学生需要在每个阶段都获得支持和指导,以便他们能够逐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学习进阶理论对于教师来说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

1. 确定学生的学习阶段:学习进阶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需要首先确定学生所处的学习阶段。

这个阶段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来确定。

只有了解学生的学习阶段,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

2. 设计符合学生学习阶段的教学活动: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学习阶段,教师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

对于处于初级阶段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直观的教学活动,以帮助他们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

对于处于中级阶段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能够促使他们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

对于处于高级阶段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能够促使他们独立学习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活动。

3.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学习进阶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积累知识、技能和经验。

因此教师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这些学习资源可以包括书籍、网络资源、实验材料、实践活动等。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4. 鼓励学生反思和自我评价:学习进阶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逐步提升自己的过程。

因此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成就和不足,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能力。

基于学生经验之上的初中科学教学设计

基于学生经验之上的初中科学教学设计
理解 和 内化是 非 常有利 的 , 在此基础上 若 再让 学生 列举 其他 实例 也就 不难 了 。这 样 的教学设计 理念 与“ 最近发展区理 论” 是一致的 。 又如, 在华 师大版初 中科学《 滑轮》 的教 学 中 , “ 知道 常见简单机械 的特点 , 并用 它们 解释 一些 生活 实例 ” 是

人 的帮助下 , 在集体活动 中, 通 过模仿 , 却能够 完成 这些 任务 ” 。这 两种水 平 之 间 的距 离 , 就是“ 最 近发 展 区” 。 在 这里 , 学生 要达 到教 师需要让 其 达成 的 目标 , 教 师就 必须 为学生的学 习搭 建平 台, 提供 给学 生 “ 支架 ” , 以使 他们 从 已经达 到 的水 平发 展到 可 能达 到的水 平 。这 些 支架 的架设 , 都需要 建 立在学 生 的经验 之上 , 这是 因为 有效 学习的过程需要通过教 师引导 下学生 自我建 构 、 自
标 ?若 只是单纯地 讲授感 应性 的概念及 相关 的例子 , 不 但不 能激起 学生的学习动机 , 也难 以达成 良好 的教 学效 果, 这是 因为这样 的教学没能把感 应性 的概念与 学生 的
经验进行有 机的结合 , 这样的学 习往往 只是一种 简单 的 记忆 , 因而也难 以取 得举 一反 三 的效果 。如何做 到基 于 学生 经验 之上的教学?这先 得从教 学准备做 起 。其 中 , 研究 和分解 具体的教学 目标 是关键 。如从 “ 列举感 应性 现象 ” 这一 目标 分析 可知 , “ 知 道感 应性 的概 念 、 简 单原
例, 然 后再 通过 学生对 这些 实例共 性 的归纳 , 而得 出这 些现象都是“ 植物受 到刺激 作 出反应 ” , 这样 就 自然地 生 成 了感应性 的概念 。此 时 , 概念学 习是建立 在学生 的感 性认识 的基础上建构 的 , 是 基于学生 经验基 础之上 的学

教学设计主要依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师的经验

教学设计主要依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师的经验

教学设计主要依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师的经验教学设计主要依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师的经验一、引言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不仅决定了教学的效果,还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成果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而教学设计主要依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师的经验就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阐述教学设计主要依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师的经验,并分享我对该主题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二、教学设计基于学生的需求1. 学生的需求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教学设计必须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通过调查研究、个别辅导、课堂互动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

只有充分理解学生的需要,才能将教学设计与学习需求相匹配,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2. 差异化教学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学习背景都是不同的,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

采用差异化教学的方式,以小组合作、个性化辅导和个别任务等方式,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获得适合自己学习需求的资源和策略。

只有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设计基于教师的经验1. 教师经验是教学设计的支撑教师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这些经验成为教师教学设计的宝贵资源。

教师的经验能帮助他们快速判断学生的需求、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并灵活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应该通过不断的反思和实践,将自己的经验与新的教学理论相结合,形成科学的教学设计方法。

2. 教师的经验需要与学生需求相结合虽然教师的经验是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但教师不应该过分依赖自己的经验而忽视学生的需求。

教师需要进行有效的教学研究和反思,在设计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背景,结合自己的经验,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教学设计主要依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师的经验是十分重要的。

作为教师,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和成长。

只有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才能真正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和需求,提供个性化、贴近实际的教学方案。

基于学生视角的单元教材研读与教学策略——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为例

基于学生视角的单元教材研读与教学策略——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为例

2021·03为了整体把握小学数学知识结构体系,落实单元教材的育人价值,需要教师基于学生的数学素养,从单元教材入手,基于学生视角精研细读,着重研读内容的结构体系,整体厘清脉络;立足学生的学习基础,实施有效策略。

从而提升育人价值,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摘要关键词单元教材;学生视角;教学研读小学数学教材集中体现人类创造数学文化的历程,是数学知识系统化、具体化的产物。

[1]教材是承载课标核心理念落地的主要载体,是数学学科教学的重要资源。

教材的编排注重整体性与连贯性,内容之间螺旋上升,能力培养循序渐进。

如果教师备课只是上一节备一节,势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为了更好地整体把握知识结构体系,正确理解数学本质,教师研读教材更应该从单元教材入手精研细读。

目前,许多教师主要是站在教的立场研读,忽略如何从学生的认知规律、认知途径去研读,忽视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基础和学习需求等学习视角。

为了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教师应考虑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以下以三年级下册(人教版)“面积”单元为例,谈谈基于学生视角研读单元教材及科学实施教学的策略。

一、研读内容结构,整体厘清脉络小学教材的编写立足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系统性很强,知识体系之间螺旋上升,单元知识环环相扣,内容结构紧密结合,在不同的学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分散教学。

教师应纵览全局研读教材,厘清知识间的来龙去脉,捋顺内在的纵横关系,真正做到“用教材教”。

(一)点上研读,把握教材基本内容为了抓住单元核心内容,在充分理解数学课程标准对本单元的目标要求后,教师必须先通读整单元的教材内容,了解单元例题的编排特点,整体把握各部分目标要素的教学要求。

在此基础上,整理出本单元明晰的内容结构体系(见表1)。

表1“面积”单元内容结构体系(二)线上研读,梳理知识结构体系明确了单元教学内容,还要求教师对单元教材循环上升的编排体系进行细读,进一步明确本单元知识点在全学段的位置及前后衔接。

论基于学生经验的阅读教学设计

论基于学生经验的阅读教学设计

l 和成熟 的社会生活经验 ,形成了教 师在解读时的话语 霸
学生处于单 向接受的受动地位 , 能表达 自己的个性 I , 权 不 在阅读教学 中,作为独特生命个体存在的学生 既在 一 思考, 学生 的体验 、 感悟 、 经验被教师的理解阐释所替代 ,

经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缺失


被看成是外在于学生的 、 中立的东西 , 课堂中充斥 的是 专 I 英文中, 经验作为动词使用与名词一样普遍 , 尤其是强调 个人 的亲身 、 直接体验过程 , 有个 人主观体验过程在内的 家学者对文本 的解读结果 ,上演 的是师生制度化 了的课 。
堂 语 言 与教 师预 设 好 了 的教 学 步 骤 。教 师 无 暇关 注 成 长 含 义 。综 述 之 , 验 是人 认 识 的一 种 结 果 ; 验 是 人 的认 经 经
《 教学与管理 》
21 年 1 1 01 月 日

论基于 学生经验 的阅读教 学设计
⑧广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唐劲军
教 学与 生 活 、与经 验 的 关 系 问题 不仅 是 教 育 理 论 研 j自由的 交往 。 读 没有 与 学 生 的经 验 发 生 “ 阅 碰撞 ”不 会 激 ,
成长的价值意义: “ 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 I 验有助于教学, 设计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经验的发展。
造 或改 组 , 能 增 加 经 验 的意 义 , 能提 高后 来 经 验 进 程 I 既 又
的能力 。 他认为,一盎司经验胜过一吨理论” 发展是儿 I ” “ ,
童在 先 天 本 能 与 冲动 的基 础 上 ,通 过 与 环 境 相 互 作 用 而
虽 “ 解读着”也在“ , 经验着”是在经验中解读着、 , 在解读中 I 然 教 师 的 阐 释绝 不 等 同于 文本 本 身 的 内涵 ,学 生 被迫 违背 自己的 内 , 从 教 师 经 验 ,阻隔 了学 生 与 文本 的真 t 2 N 经验着。 他们在进入文本世界时会置入 自身的生活经验,l 并 运用 各 自的生活感 受体 验与文本及其他阅读者对话 ,l 正对话交往 , 阅读的意义也所剩寥寥。 二 、利 用学 生 经 验 的理 论 依 据 使得他们在解读文本意义的同时获得自我生命意义的表 : 自1 3世纪 英 国实验 自然 科 学 的旗 手 罗 吉 尔 ・ 根第 培 达 。然而在实际阅读教学中, 学生的经验没有被重视 , l 未 经 概 经 能彰显它在阅读中的重要作用, 经验在阅读教学中缺失, 次 提 出了 “ 验 ” 念 以来 , 验 既 是 哲 学 和 心理 学领 I 就无法实现阅读与自身发展的有意识对接。 : 域所探讨的问题 , 也是教育学一直关注的问题 。《 现代汉 1 . 学生经验被忽视 1 词典》 语 对经验 的解 释是 : 由实践得来 的知识 或技能 ; 经 历 既 在 在语文阅读课堂中, 学生经验常常被忽视。 阅读文本 l 。它含 有名 词 和 动词 两 种 用 法 , 指结 果 又 含 过 程 。

综合实践活动《我的教室我设计》教学设计说明

综合实践活动《我的教室我设计》教学设计说明

综合实践活动《我的教室我设计》教学设计说明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的教室我设计》,这是一节为四年级学生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是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从这门课程的特点出发,我将从课型设计说明、学习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方面进行我的教学设计说明。

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课型设计说明本节课我设计的课型是设计与制作课。

这是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第二个环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创造的热情,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确立设计方案,为后续的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二、学习目标确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

依据课程标准,我对本节课的目标确立如下:1、通过对前一阶段采访、参观、搜集资料等探究活动的汇报交流,让学生了解设计的基本知识,丰富设计的基本经验,为后续的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2、学会观察教室的一般方法,对教室环境进行细致的观察,并参与简单的教室设计与实践,体验用双手和智慧改变生活的过程;3、掌握项目设计与实施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通过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设计规划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学情分析本次活动我选用了四年级的学生,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对设计自己的教室有较强的好奇心。

他们虽然对基本的综实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经验,有一定的基础,但研究方法与技能尚处在形成过程中,像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还有待完善和提高。

四、重点难点突破本课的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发现教室存在的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金点子,根据金点子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

在活动中,我启发学生大胆交流探索,对每个金点子进行补充、论证,发挥集体的力量,用条文或图画形式呈现出来,充分显现了此项活动的实效性。

基于学生经验的教学设计与点评——以“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教学片段为例

基于学生经验的教学设计与点评——以“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教学片段为例

基于学生经验的教学设计与点评—以“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教学片段为例徐新峰摘要:基于学生经验的教学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来设计,将学生经验与生产生活、化学学科有机相融。

文中以“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的教学片段为例,展示了如何将学生 的已有经验与所学化学内容进行有机渗透并实施教学的过程,让学习效果最大化。

关键词:学生经验;教学设计;有机化合物;合成材料一、 设计背景“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是人民教育出版 社初中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的最后一节新授课。

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老师 在平常教学时将其上成了一节划重点、学生背 诵记忆的课,这样的化学课失去了应有的“化 学味”。

原因有:①各市中考试卷上这一单元 考查的内容很少;②考到的内容学生只要会背、会写就可以了。

基于上述原因,很少有化学教 师在公开课、展示课中选择这类课题执教。

同时还有如下原因:一是难有极具创意的设计;二 是此节内容层次较多、感觉较散;三是专有名词 较多,如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合成有机高分子材 料、聚合物、热塑性、热固性等,学生学习时感到 陌生而枯燥。

鉴于此,笔者在南通市如东县邱 升中学执教了一节县级公开课,且以此课题为 研究课例,借此抛砖引玉并与教学同行切磋。

二、 设计思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 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 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 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1]。

,’新课程 呼唤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这里的“经 验”包括实践得来的各种知识与技能、方法、情感体验,抑或是个体的亲身经历。

基于学 生经验立场的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的教学思想,也能体现化学学科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的特点和魅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觉得化学其实就在身边。

笔者从执教中摘取三个教学亮点片段作为 案例,将基于学生经验的教学设计思路线(见 表1)和评课议课中的若干观点整理出来,与同 行探讨。

基于学生特点,如何合理设计教学案例?

基于学生特点,如何合理设计教学案例?

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案例是非常重要的。

在设计教学案例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风格、兴趣爱好以及学习能力等不同方面的因素,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一、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设计教学案例时,必须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认知水平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方式。

如果教师不知道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就难以为学生设计出一套合适的教学案例。

教师应该用一些调查问卷或者测试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例如,在一堂英语课上,如果教师了解到学生的英语水平并不高,教师就应该设计一些简单的基础练习,并尽可能通过有趣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案例中引入一些故事、实例或者生动的图像,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水平。

二、考虑学生的学习风格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有着不同的风格和方式,一些学生比较喜欢听课,而另一些学生则更喜欢互动和探究学习。

在设计教学案例时,必须注意学生的学习风格。

教师可以尝试将案例设计得具有互动性和探究性。

例如,在一个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一个任务或解决一个问题,并在整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和交流。

这样,学生就可以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被动地坐在教室中听课。

三、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兴趣爱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与学生的学习成果密切相关。

如果教师能够将学生的兴趣与课程相融合,学生就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例如,在一个历史课堂上,如果教师引入关于古代战争的故事或者是名将的传说,学生就会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个性化的案例设计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

例如,在一个体育课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团体运动或个人运动,以此满足不同学生的运动兴趣。

四、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设计教学案例时,教师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吸收新知识、理解新概念和运用新技能方面的能力。

如果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就可能会感到学习过于困难或者过于简单,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单元教材分析: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中外人类精英的“思想风采”。

各篇课文堪称文化与语言的富矿,连同综合性学习,将把学生引向更为广阔、深邃的人文世界和五彩斑斓的语言王国。

这一单元的课文哲理性都较强,注重从多方面给学生以人生的启示,并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思辩的能力。

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

如《敬业与乐业》一课应引导学生体会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业,教育他们在苦学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引导学生理解伏尔泰的历史贡献和思想启蒙的伟大意义,同时从演讲辞中去感受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让他们领略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学习这两位为人类解放事业奋斗不息的精神。

《傅雷家书》由教育学生要坦然平静的面对成功和失败。

《致女儿的信》则要教育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爱情观,使他们认识爱情神圣和美好。

适当注意文体特点:本单元有一篇议论文、一篇演讲稿、两篇书信。

这个单元有许多经典的语句和格言,还有许多重要的生词,因此还得重视这些基础知识的积累。

一、明确本单元三个维度的学习目标知识和能力方面:1.积累、掌握约50个字词;(特别是深邃、陨落、断章取义、心无旁骛等重点词语,要注意引导他们区别形近字及其意义,帮助记忆。

)2.了解一些文化、文学常识(如四位作者的生平、成就概况,了解雨果的重要著作);3.学习演讲辞,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4.把握各篇文章的主旨和要点;5.揣摩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作积累。

过程和方法方面:1.自主阅读课文,不依赖老师的讲解;2.进一步增强朗读的兴趣,养成朗读的习惯(《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傅雷家书》中的一些段落尤其适合朗读);3.继续学习在语境中领会文章和语句含义的方法,养成这种思考习惯,不去孤立地死记硬背“中心思想”和“练习答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进入中外伟人宽广博大的精神世界,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激情、品味哲理,初步思考事业、正义、自由、艺术、爱情等问题,从而拓展自己的精神疆域,深化个性内涵。

《高效教学的实践经验》教案设计

《高效教学的实践经验》教案设计

《高效教学的实践经验》教案设计。

一、分析学生教学的第一步就是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只有充分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教案,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了解学生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家庭背景、课堂行为表现等方式进行分析。

例如,通过定期组织测验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掌握情况,通过观察和谈话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优势等方面的特点。

这些信息可以协助教师更加精准地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二、制定教学目标经过对学生的分析,教师需要根据学科教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案设计的核心,是评估学习效果的标准。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还要考虑到学科教育的特点和课程标准等因素。

教师可以设立基本目标和拓展目标,以逐步进阶、引领学生提高为基本思路。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好目标的难易程度,避免设置“空高目标”。

三、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高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确保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教学方法包括讲解法、探究法、案例法、讨论法、综合法等多个方面,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科要求和教材特点进行灵活运用。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为教师提供了全新的教学资源,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知识点制作成PPT或教学视频,更生动、直观的向学生展现学科内容,从而便于学生理解。

多媒体教学还可以提供异地互动、名师课堂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家庭或自习室等任何场合都能享受优质教育,从而扩大了教育的覆盖面。

五、营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松散、自由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更愿意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主动思考。

对于小学生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松散自由的氛围可以降低他们的学习压力,使他们更加轻松开心地学习。

面向学生活动经验的数学教学设计

面向学生活动经验的数学教学设计
演绎证明
2.3 运用数学内容进行问题解决的经验
2.3.1 包括综合运用数学内容发现问题、提出数 学问题,并加以分析和解决的直接经验
2.3.2 也包括思维方法层面的经验,如类比的经 验,思考的经验。类比的经验表现为善于思考,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类比推理,是锻炼独 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思考经 验则指,不借助任何直观材料而仅仅在头脑中进 行的归纳、类比、证明等思维活动而获得经验。
中学生手机使用状况如何?学生对科目的喜好情 况?中学生恋爱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对BRT(济南 快速公交线路)满意度如何?
2.2.3几何推理的经验
典型的不完全归纳推理,其结论仍是“猜想”,这种推理 常用来佐证、猜想;
借助图形直观的操作(图形运动),有时可以用来进行不 严格意义的证明,在某些条件下也可以用来进行严格的证 明(例如,“仅有图形而不需要文字说明”的无字证明)
如果用字母a代表一个正整数,那么,有这样的规律吗?
a 1 0 5 2 a a 1 1 0 20 5
要给出证明。
2.2.1 代数归纳的经验
让学生亲身经历这个由具体数值计算到符号表达 的过程,即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由此逐渐积累 相应的代数归纳经验。
代数归纳经验:通过特殊情况归纳发现规律,而 后在通过一般性的推理,验证自己的发现,进而 感悟数学的严谨性,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2.1基本的数学操作
通过折纸活动的经验,加深对“圆”概念理解
操作:将一张较软的纸对折,再对折,而后,不 断对折。从第三次对折开始,每次对折的折痕都 经过第一次、第二次折痕的交点,直到对折不能 进行为止。将折出的扇形的多余部分撕掉,要将 折叠的每层纸都斯到,而且撕口线尽可能平整。
将剩余的部分打开铺平,就得到一个近似 圆形的纸片。,

2023年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领悟“三课” 课程

2023年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领悟“三课”  课程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领悟“三课〞——课程课,指课业,就是教育内容;程,含有程度、程序、程限、进程的意思。

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感情的和谐开展,而不是只片面要求学生掌握多少知识,教师的教育治理都要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根底之上,要制定丰富而灵敏的教育方案,以适宜不同天资禀赋的学生。

教师应从学生自我意识、学习风格、智力或能力等个性因此的分析入手,采取多种策略指导教育学生。

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尽量适应学生的需要,而不是让学生去被动适应教案,教学设计要基于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表达知识的综合性,还要关注社会、科技开展的现实,完成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开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

目前,关于课程的定义繁多,各种课程定义都有助于我们对课程的理解。

第—种,认为课程即科目,是指列入教学方案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方案中的地位、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

强调学校向学生传授学科的知识体系。

第二种,认为课程是目标、目的,有方案的教学活动。

这种定义把教学的范围、序列和进程,甚至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等教学活动都组合在一起,第三种,认为课程是方案,是学习者在学校指导下所面临的一切经验的方案或方案。

这种课程观的重点是如何建立课程目标。

课程即预期的课程结果。

第四种,认为课程是学习者的经验,如认为课程是个别学习者在一项教育方案中获得的一切经验。

这种课程观认为唯有学习经验,才是学生实际认识到的或学习到的课程。

第五种,认为课程是活动,所谓课程,系指在学校的教师指导之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这种课程观并不反对学科课程,只是考虑到学生在除了教学活动之外的其他活动中也能获得某些知识、经验,而这些知识经验又是传统的学科课程所无法包容和理解的。

于是把这局部活动也纳入到课程含义之中。

第六种,课程即社会改造。

这种定义认为,任何社会文化中的课程,实际上都是这种文化的反映。

学校教育的职责是再生产对下一代有有用的知识、技能。

该定义的实质,在于使学生顺应现存的社会结构,从而把课程的重点从教材、学生转向社会,要让学生通过社会参与形成从事社会规划和社会行动的能力。

《洗毛巾》教学设计

《洗毛巾》教学设计

《洗毛巾》教学设计于淼我根据学生的情况,选了一节以实践操作为主的生活适应课。

《洗毛巾》基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在这个年龄段学生应该具备的生活技能而确立的。

目的就是围绕家庭生活这个主题,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适应生活的一项基本技能,为学生们自理、自立的生活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我班的学生普遍存在动手操作能力差的情况,根据学生差异分成A、B、C三类。

A类学生;孔令辉张昌盛徐晓刚能掌握学习方法,独立洗毛巾。

B类学生:李硕刘秋爽辛文超等在老师的讲解后,掌握学习方法独立洗毛巾。

C类学生:董天浩龚洪旭在老师手把手的帮助下和讲解后,独立洗毛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洗毛巾的方法, 能独立洗毛巾。

过程与方法:通过看视频学习,在实践操作中让学生掌握洗毛巾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讲究卫生,勤洗毛巾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洗毛巾的方法。

教学难点:洗毛巾的过程中,锻炼学生们左右手的协调能力。

教学策略:直观演示法实践操作法练习法竞赛法教学过程:一、初评导入。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于洗毛巾,这个生活技能的掌握情况。

1、限时:30秒。

2、对学生的初评进行点评。

二、新课讲授:设计意图:视频教学是学生较为喜爱的一种学习方式。

我自己录的视频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复杂的洗毛巾的过程简单化、步骤化,便于学生的学习。

通过看视频学习来掌握洗毛巾的方法。

1、初看视频。

2、根据视频我示范洗毛巾的方法,并总结了五个关键词:浸、涂、搓、洗、拧、晾。

3、师分步讲解,并演示。

针对方法中的关键词进行重点讲解。

4、学生用视频中的方法进行练习。

5、练习后,教师点评。

6、学生检查自己洗的毛巾,并对问题进行调整。

7、学生自主评价。

三、练习:设计意图:练习即为本节课的复评,本环节既是对新知的巩固练习,同时也是检测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

1、复评: 30秒。

2、教师点评。

四、总结:对于学生本节课的表现给予总结,并进行思想教育。

并且布置今天的作业。

五、家庭教育指引:孩子已经掌握了洗毛巾的方法,请家长在洗毛巾的时候,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让他把家中的毛巾洗一洗。

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菁选【优秀9篇】

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菁选【优秀9篇】

有沟通作用。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白话文整理的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 (菁选【优秀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中,一切都要以学生为出发点。

一切为了学生,为学生设计教学。

因此,我们要切实做好学情分析。

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1.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这对搞好教学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已获得的知识与即将获得的知识常常是前后密切相关的。

因此,教师应对全班学生以前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对每名学生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全面了解。

2.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在教学中,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等,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潜移默化地提升这一能力。

3.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每名学生在来到学校学习的同时,也带来了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不同观点、看法。

(我们学校学生为三——六年级)这种已有的经历、经验和对待社会的观点,对于即将进行的课堂学习生活将产生影响。

我们可以从学生原有的生活、学习经验出发,既把知识讲清楚,又不至于加大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易理解,易接受。

4.学生的身心特征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各有其特点。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也就是因材施教。

小学生正处在一个身心发展的阶段,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充沛的精力和较强的求知欲,但遇困难又易灰心丧气,辨别是非能力较差,易受不良习气的影响,因此,对小学生既要尊重又要加强教育,严格要求。

教师要保护他们进取的自信心,否则会逐渐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意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身心特点,充分尊重每一个同学。

5.学生的情感因素情感因素,是教学设计环节中一个重要成分。

情感因素是伴随着知识经验的掌握、观念的形成以及自身智力的成长而发展起来的,它对外部智力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

教师要鼓励学生好好学习。

把每名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查清楚,我们的教学就有目标了。

【教学设计】8 课余生活真丰富(第2课时)

【教学设计】8 课余生活真丰富(第2课时)

课余生活真丰富(第2课时)教学目标1.乐于参加课后活动,树立积极向上、健康生活的观念。

2.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课后活动,初步提升计划与管理时间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课余生活中体验成长,学会合理安排课余生活。

教学难点1.基于学生生活经验不足、时间管理能力较弱的现状,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统筹地安排课后活动。

2.提升学生自控力,使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过好课余生活,实现知行合一。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会了如何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

除了课间十分钟,我们还有哪些课后时光?请大家仔细观察教材第31页场景图,说一说吧。

新知探究探究:美好的课后时光1.我的课后时光。

师:你的课后时光是怎样度过的?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

预设:生1:我的课后时光是和同学一起在操场上跳皮筋,我可开心了。

生2:我的课后时光是在阅读室里看课外书。

师总结:看来同学们的课后时光真是丰富多彩呀!在这些课后活动中,你从中收获了什么?可以分享一下吗?2.课后时光的收获。

师:请同学们向大家分享你的课后活动收获。

学生分享自己的课后活动收获。

预设:生1:课后,我和同学一起清扫跑道上的落叶,为大家服务。

在劳动中,我收获了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很开心。

生2:课后,我和小美一起在操场上散步、聊天,感受大自然的恬静美好。

生3:课后,我和好朋友一起在教室做手工,我又学到了新本领,还收获了耐心和毅力。

生4:课后,我和队友一起踢足球,我收获了团队精神和友谊。

师总结:在课后活动中,大家收获了真挚的友谊、坚强的品质等。

在这里,老师还要提醒大家在课后活动时注意安全。

同学们,如果我们课后想做的活动有很多,那么都要安排上吗?我们该如何安排自己的课后时光呢?3.课后时光的安排。

师:美好的课后时光,你是怎么安排的?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

预设:生1:课后,我吃完午饭,午休一小时。

生2:课后,我想先去阅览室阅读绘本,再去兴趣活动室练书法。

师总结:看来同学们对自己的课后时光都有了合理的安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学生经验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与学生经验的关系
教师教学能力可分为三个环节: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形成阶段式的过程。

教学设计包含的内容是对教学活动的预先分析和决策,是制定教学方案的过程,至关重要。

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优化教学程序,以便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设计包括的内容,主要有教学目标的设置、学习者起始状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媒体的选用、教学的监控与评价等,这些方面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教学设计又要围绕教学活动顺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方式、教学媒体的使用、学习内容的传递顺序这些因素进行巧妙艺术的设计。

教师教学设计能力首先要从教学背景分析能力、教学目标制定能力、教学过程设计能力入手。

教师背景分析能力是要在正确理解教材内容、实证分析学生情况基础上科学确定教学内容。

学情分析灵动如水无法复制,因此基于学生经验的教学设计至关重要。

教学设计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接受刺激,积极思维,心理建构发生持久变化的过程和结果。

以“学习经验”为基点、为起点、为切入点。

如果学生的已有经验得以把握,那么大多数学习系统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多数能得到妥善解决。

因此,我们进行教学设计,应当以学生为依据,分析学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讲学生之所缺,练学生之所需。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力求使有效学习发生在每个学生身上。

以“学习经验”为基点、为起点、为切入点。

我们进行教学设计,应当以学生为依据,分析学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讲学生之所缺,练学生之所需。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力求使有效学习发生在每个学生身上。

以下为学情分析在教学设计实施中层级体现:
合格:能够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并分析出学生在新知识形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良好: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调研,并根据调研资料和数据分析出在新知识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认知困难。

优秀:能够根据调研资料和数据,对学生在新知识形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认知和情感上的困难进行理性分析。

孙绍振在《名作细读》谈到:在语文课堂上重复学生一望而知的东西,我从中学时代就十分厌恶。

从那时我就立志,有朝一日,我当语文老师一定要讲出学生感觉到有说不出来,或者认为是一望而知,其实一无所知的东西来。

孙教授的一席肺腑之言,打动人心的原因就在于他揭示了我们逐渐背离学生的需求,而自以为是的“孜孜以求”的教学之旅。

我们渐渐长大,却远离了最初对知识最本质的渴望,而渐渐学会了用我们以为的合适的方式与内容传经布道。

基于学生经验的教学研究,多使用案例研究法,知行合一是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职业敏感度,关注教学前后的所有环节,才能以一当十触类旁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