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一轮讲义: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高频考点三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人教版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古诗文阅读+第一章+专题三+考点四+Word版含答案.doc
考点四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考点)——关注字词句,落实得分点章句在篇,如茧之抽绪,原始要终,体必鳞次。
(文章安排材料,像抽丝一样,不能中断,上下文就像鱼鳞一样一片接着一片,首尾一体。
)——刘勰《文心雕龙·章句》一、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翻译原则。
(1)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适逢双方使者往来频繁,元军邀请(我国)主持国事的人相见。
解析注意“辙”的借代义;“北”,对元军的蔑称。
此两处用意译。
(2)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实在没有料到我能回到宋朝,又见到皇帝、皇后,即使立刻死在故土,又遗憾什么呢!解析“衣冠”“日月”“旦夕”“正丘首”这些词语须意译。
(3)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然而您却害怕、躲避他,怕得太过分了。
解析“畏匿”是两个词,须直译;“恐惧”“殊甚”皆是同义复词,不必逐一翻译。
(4)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假如不是经过那些地方,那么,尽管久居官署,每天处理公文,尚且不能了解详情,何况陛下深居皇宫禁地呢?解析“九重之上”不能直译为“高高的天上”,应意译为“皇宫禁地”。
人教版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古诗文阅读+第一章+专题二+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二真题精练——精做课标真题,把握复习方向[考点要求] 1.理解 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一、(2015·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
登进士第..,傅为言天下事,劝....,为礼部员外郎。
时蔡翛为尚书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
翛不能用。
迁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
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
”时谓名言。
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
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
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是日,金人遂登城。
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
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
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
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
苟不已,则以死继之。
”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
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北京一轮复习汇总】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高频考点三
语境加推断,落实得分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考点:体验·解读 题点:矫正·突破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1.(2012· 山东)(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 年高考”部分)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整合·点拨
(二)被动句 1.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 的一组是 ①不拘于时,学于余 A.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①洎牧以谗诛 B.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①是以见放 C. 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①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D.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考点:体验·解读 题点:矫正·突破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3.(2010· 山东)《申甫传》(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 年高考”部分)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考点系统化复习 高频考点三 语境加推断 课件 人教版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2.怎样理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这一考点要求?
答案
翻译是把对语言形式的考查与文意内容的考查两个方 面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 要翻译句子,必须先理解句子。“理解文中的句子”, 要求能够根据语境读懂、领会每一文句的具体含意,并能对 该句从内容和表达等方面作出相关分析。正确理解文中的句 子,就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特别是多义实词、重点虚词、 相关句式,并且要把握某些句子的特殊含意。
解析
D项中①为一般句式,②为判断句。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 因此无论地位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
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 此予之所得也。 译文: 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 所悔恨,难道谁还能讥笑这吗?这就是我此次游山 的收获。 解析
解析
(二)被动句 1.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 的一组是 ①不拘于时,学于余 A.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①洎牧以谗诛 B.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①是以见放 C. 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①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D. ②常 用意义和用法,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等。 (1)句中“间”是机会、间 隙的意思; “盗”是侵犯的 意思; “愿” 是希望的意思; “设备” 是设防的意思, 古 今异义。 (2)句中“辑”是聚集的意 思; “流亡”用作名词,流 亡的人; “以” 是介词, 把; “规置”是名词,规划安 排。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解析
答案
1.(2012· 大纲全国)(原文见本章高频 考点一“5 年高考”部分)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 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 盗边,愿选将设备。 译文: 我在任时就听说警事, 担忧夏人一定会乘机侵犯边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希望挑选将领设防。 (2)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颁 示诸路。 译文: 郭浩召集逃亡流落在外 的人,开辟耕地,将自己的规划 安排发布各地。
2014高考语文一轮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考点系统化复习 高频考点四 披沙拣金,细心比对 课件 人教版
③吾敢畏谴,诛无罪
④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 ⑤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
⑥知寇伪降,密疏论之 A.①②⑤ C.②③④ B.①④⑥ D.③⑤⑥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解析
答案
2.(2011· 大纲全国)(原文见本章高频考 点一“5 年高考”部分)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熊鼎处 事精细求实的一组是 ①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 细故烦御史 人乎 罪 ( ) ②复以
5年高考 解析
考点解读
C 项“奉命讲授国史”有误。
答案
C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一、筛选文中的信息 1.如何理解“筛选文中的信息”这一考点要求?
答案
筛选文中的信息是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所考查的考点之 一,它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 分析和归纳,准确接受文中的主要信息,并准确判断主要信息 的性质,从而体现出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能筛选出与题目相关的语句,二是 能对照材料辨析题目中信息的正误。这里所说的“信息”,是 指符合题目要求,具有某些特定含义的文言词语、句子。
③浙西既平, ⑥天兵继
④裁烦剔秽, 力任笔削
⑤亟宣奉版图归职方 至,汝祸不旋踵矣 A.①②⑤ C.②③④
B.①③⑥ D.④⑤⑥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解析
答案
3.(2010· 全国Ⅰ)(原文见本章高频考 点一“5 年高考”部分) 以下各组句子中, 全都表明王祎有 非凡胆识的一组是 霜雪,可暂不可常 科敛当减 ( ) ②雷霆 ①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即时小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全文内容大意的梳理表。 余良肱字康臣,洪州分宁人。第进士,调荆南司理参 军。属县捕得杀人者,既自诬服,良肱视验尸与刃,疑之 曰:“岂有刃盈尺而伤不及寸乎?”白府请自捕逮,未几, 果获真杀人者。民有失财物逾十万,逮平民数十人,方暑, 搒掠号呼闻于外;或有附吏耳语,良肱阴知其为盗,亟捕 诘之,赃尽得。 改大理寺丞,出知湘阴县。县逋米数千石,岁责里胥 代输,良肱论列之,遂蠲其籍。通判杭州,江潮善溢,漂 官民庐舍,良肱累石堤二十里障之,潮不为害。时王陶为 属官,常以气犯府帅,吏或诉陶,帅挟憾欲按之,良肱不 可曰:“使陶以罪去,是以直不容也。”帅遂已。后陶官 于朝,果以直闻。知虔州,士大夫死岭外者,丧车自虔出, 多弱子寡妇。良肱悉力振护,孤女无所依者,出俸钱嫁之。 以母老,得知南康军。丁母忧,服除,为三司使判官。
【步步高】2014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考点针对练(三)翻译句子 新人教版
考点针对练(三) 翻译句子一、基础题组1.下列各句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 A.陈胜者,阳城人也 B.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D.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答案 D解析应根据句式特点来解答。
D项为陈述句,其余为判断句。
A、B、C三项中都没有出现谓语动词,但可以找到判断句的常用标志词,如“……者,……也”;“……也”“……者也”。
2.下列各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 ) A.而君幸于赵王B.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C.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所用D.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答案 D解析应根据句式特点来解答。
D项为陈述句。
A、B、C三项中的主语都是受动者,并且句中有被动句的标志词“于”“为……所……”“……为所……”,所以为被动句。
3.下列各句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 A.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B.相如每朝时,常称病C.时人莫之许也D.夫晋,何厌之有答案 B解析应根据语法和句式特点来解答。
B项根据语法,主、谓、宾的顺序和现代汉语一样,为常式句。
A项“乡人”的修饰语放在了后面,为定语后置句。
C、D两项谓语和宾语的位置颠倒了,为宾语前置句。
4.下列各句中,括号内省略的成分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 A.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C.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D.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答案 D解析应根据语法来解答。
D项前后两句句式应相同,由此判断,省略谓语动词“择”。
其余三项借助语法判断,均省略了主语。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译文:俗语有这种说法,“懂得很多道理,就认为没有谁能赶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啊。
解析“闻道百”,“百”定语后置;“莫己若者”,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我之谓”,用“之”提宾,特殊的宾语前置句。
(2)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人教版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古诗文阅读+第一章+专题三+考点一+Word版含答案.doc
考点一给文言准确断句——明辨句读,回归根本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在一句话的末了用小圆圈(“。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顿号(“、”)断开,叫“读”。
句读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不会断句,就难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而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高考考查断句远不像古人断句那么难,它所选的材料篇幅不长,较浅易;考查形式只是要求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但是,它需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常识。
断句的基础在于对文意的领会,而真正的基础在于平时加强对文言文的诵读,增强语感,提高能力。
此外,须掌握一定的断句方法。
1.字句必须能讲通。
例史可法,明臣也,其不屈正也。
(《两般秋雨盦随笔史阁部书》)例句中的“其不屈正也”令人费解,中间应点断,即“其不屈,正也”。
意思是他的英勇不屈是正义的。
2.内容符合情理及作者的原意。
例太祖在江州,遣诸将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
(《明通鉴》)按以上标点,“陈德华、高费聚”只有两个人,与下文所说“三路兵”相矛盾,而查《明史》并无此二人,倒是有“陈德、华高、费聚”三人,他们都是作为早年随朱元璋起兵的名将,分别在卷130、131立有专传。
所以此句应标点为:……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
3.顾及古代汉语的词汇、语法、音韵、修辞以及古代文化知识。
例(1) 夫唯禽兽无礼。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礼记》)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令人费解,这是把两个相邻的意义不同的单音词当作双音词或词组,致使该断的地方没有断开。
应断为“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
“作”在这里是“兴起、出现”的意思。
例(2) 古今英才贵位,其所生往往出自卑贱非第,无损于其子之贤,而愈形其母之贵。
(金埴《不下带编》卷三)标点者把“非第”与“卑贱”并列连读,显然是将其理解为名词成分,意为“不是高贵的门第”;其实,“非第”是两个副词连用,“非第”即“非但”“不仅”的意思,与下句“而愈”相呼应,因此应标点为:……出自卑贱,非第无损于其子之贤,而愈形其母之贵。
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考点系统化复习 高频考点一 勤于积累 人教版
高频考点一 勤于积累,善于推断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参考译文
郭浩字充道, 德顺军陇干 人。徽宗的时候,曾经率领一 百骑兵抵达灵州城下, 夏人用 一千骑兵追赶他, 郭浩亲手斩 杀两个骑兵, 带着他们的头回 来。郭浩跟随种师道进军,修 筑葺平砦, 敌军占据并堵塞水 源,使我军受饥渴,郭浩率领 几百名精锐骑兵夺取了水源。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参考译文
而当时已经颁发大赦令,丞相 李善长两次进谏(要求不派御 史)都未被采纳, 熊鼎偕同给事 中尹正进言说: “朝廷在四方广 布信用,又因小事派出御史, 会失去信用,而且亵渎天威。 ” 皇帝沉默了好久,终于没有派 御史去。洪武元年,新设浙江 按察司,熊鼎任佥事,分管台 州、温州。
击中了他的左肋, 他发怒了, 大声呼喊,直到捉住敌人才 冲锋,敌人逃离了,郭浩由 此而闻名。他多次升迁,做 了中州刺史。
不往外拔箭, 而是奋力向前,
时其半度, 可击也。 ”会和战异议, 停下来;各路军队都跟着他 .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参考译文
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 . 左胁,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 已;诸军从之,敌遁去,由是知名。 . 累迁中州刺史。钦宗即位,以种师 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 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 . 时其半度, 可击也。 ”会和战异议, . 不能用。帝问西事,浩曰:“臣在 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 选将设备。”已而果攻泾原路,取 西安州、怀德军。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解析
答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 确的一项是 ( A ) A. 敌 攻 石 尖 山 , 浩 冒 阵 而 前 . 冒:贸然 B.奋力大呼,得贼乃已 . C.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 . D.时其半度,可击也 . 已:停止 乞:请求 时:等候
2014高考语文(人教版·湖南专用)一轮复习【配套word文档】考点复习文言文阅读第一章高频考点一
高频考点一勤于积累,善于推断——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011·湖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严祺先文集序归庄韩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其.诗亦怪怪奇奇,独辟门户,而考亭先生尝病.其俗,曰《上宰相书》《读书城南诗》是也。
岂非以其汲汲于求知干进,志在利禄乎?故吾尝谓文章之事,未论其他,必先去其俗而后可。
今天下多文人矣,身在草莽,而通姓名于大人先生,且朝作一文,暮镌于梓,往往成巨帙,干谒贵人及结纳知名之士,则挟以为贽,如此,文虽佳,俗矣。
吾读严子祺先之文,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
无锡自顾端文、高忠宪两先生讲道东林,远绍.绝学,流风未远。
严子生于其乡,诵遗书,沐馀教,被服儒者,邃于经学。
平日重名节,慎行藏,视世之名位利禄,若将浼①焉。
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为迂者。
韩子尝言:“人笑之,则心以为喜。
”夫人之笑韩子者,特以其文辞为流俗所笑,犹杰然为一代儒宗;若立言之旨为流俗所笑,不又加.于古人一等乎!虽然,使韩子而居今之世,其立言之旨,当亦如严子之迂,必不至有上宰相之书、城南之诗,取讥于大儒矣。
严子之文,余所见止数十篇,论理论事,明快严峭,恂恂儒者而笔能杀人,文辞之工如此!然吾以为文辞之工,今世文人之不免于俗者,亦或能之;其所以矫然拔俗,乃在立言之旨,世所共笑为迂者也。
夫世共笑为迂,余独不以为迂,而欣赏叹诧,则余亦迂甚矣哉!(选自《归庄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新1版)注①浼(měi):玷污。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考亭先生尝病.其俗病:批评B.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拔:拔除C.远绍.绝学,流风未远绍:继承D.不又加.于古人一等乎加:超过答案 B解析B项拔:超出,超脱。
参考译文韩文公的文章,振起了八个朝代以来的衰颓(文风),他的诗歌也与众不同,独具特色,然而考亭先生(朱熹)曾经批评他的文章庸俗,指出他的《上宰相书》《读书城南诗》就是庸俗的啊,韩愈难道不也是想孜孜以求,志在功名利禄的吗。
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练出高分 考点提升练(二)散文类课件 人教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参考译文
庚戌岁,余落第出都门,从陆道 旬日至家。时芍药花盛开,吾妻具酒 相问劳。余谓:“得无有所恨耶?” . 曰:“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长 沙张文隐公薨,余哭之恸,吾妻亦泪 下,曰:“世无知君者矣!然张公负 君耳!”辛亥五月晦日,吾妻卒,实 张文隐公薨之明年也。
解析
答案
①是说王致谦、 叶盛和 章格。 ⑥是间接表现。
④辄令里媪访求,遂 ⑤方 共 采 药 鹿 ⑥其室在,其人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 直接表明归有光的妻子王氏贤惠的 一组是 ①一时名德,皆相友善 无知君者矣 门,何恨也 吾念汝妇耳 A.①②⑥ C.③⑤⑥ B.②④⑤ D.①③④ 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莱 置书无虑数千卷 ( B ) ②终亦不 ③世
解析
答案
④辄令里媪访求,遂 ⑤方 共 采 药 鹿 ⑥其室在,其人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 直接表明归有光的妻子王氏贤惠的 一组是 ①一时名德,皆相友善 无知君者矣 门,何恨也 吾念汝妇耳 A.①②⑥ C.③⑤⑥ B.②④⑤ D.①③④ 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莱 置书无虑数千卷 ( ) ③世 ②终亦不
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练出高分 考点提升练(一)史传类课件 人教版
解析
答案
①表现章惇不恪守吏律;
初,神宗用王安石之言,开熙河, 谋灵、夏,师行十余年不息。迨闻永乐 之败,神宗当宁恸哭,循致不豫,故元 祐宰辅推本其意,专务怀柔外国。西夏 请故地,以非要害城砦,还之。惇以为 蹙国弃地,罪其帅臣,遂用浅攻挠耕之 . 说,肆开边隙,绝夏人岁赐,进筑汝遮 等城,陕西诸道兴役五十余所,败军覆 将,复弃青唐,死伤不可计。知天下怨 己,欲塞其议,请诏中外察民妄语者论 如律。优立赏逻,告讦之风浸盛。民有 被酒狂讹者,诏贷其死,惇竟论杀之。 用刑愈峻,然不能遏也。
参考译文
政策。 西夏请求归还故地, 因为不是要害的城寨,就 还给西夏了。章惇认为这 是减缩国土丢弃土地,就 治那些边帅大臣的罪,于 是采用“浅攻挠耕”的政 断绝每年给西夏的财物, 重建汝遮等前沿哨站,
策, 大肆开启边境的纷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参考译文
就租赁民房居住,章惇又 认为他强占民房,下令州 里追查百姓对他治罪,因 为租赁的票据非常清楚, 才作罢。到了这时,章惇 向这里的百姓寻找房子, 因为章丞相几乎使我家破 败, 现在不能租给你了。 ” 调任睦州,去世。
百姓说: “先前苏公曾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 正确的一项是 A.垂索挽树,摄衣而下 . 摄:整理 B.官府肇新而惇首用 . 肇:开始 C.惇以为蹙国弃地 . 蹙:减缩 D.不许占官舍,遂僦民屋 . 僦:租赁 ( )
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考点系统化复习 高频考点二 虚字备而后神态出课件 人教版
恰逢陈献章被征召来到京师, “真正的性情是不显露的, 真 正的道理如同埋在地下。 世间 即使要用我, 然而我拿什么为 世间所用呢?”当天就上奏 疏辞官而去, 用弟子侍奉老师 的礼节来侍奉陈献章。
贺钦听他谈论学问,叹息道:考点:体验·解读5年源自考考点解读参考译文
会陈献章被征来京师,钦听其论 . 学,叹曰:“至性不显,真理犹 霾,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 用?”即日上疏解官去,执弟子 礼事献章。既别,肖其像事之。 其学专读《五经》 《四书》 、 、小 学,期于反身实践,主敬以收放 心。有来学者,辄辞之曰:“己 尚未治,何以治人?”既而从游 者甚众,磨砻淬厉,成其器业。 如是者十余年,虽不出户庭,而 达官贵人闻风仰德者,莫不躬拜 床下。
乃上疏恳辞。正德四年,太监刘 瑾括辽东田,东人震恐思乱。义 州以守臣贪残变先发, 聚众劫掠, . 顾相戒曰:“毋惊贺黄门。”钦 闻之,往谕曰:“若等吾乡人也, 今不幸至此,然吾窃为若等忧, 镇城兵不即至耶,如之何?”众 初汹汹,至是知悔,罗拜而泣呼 曰:“吾父也,愿教之。”钦曰: “惟不杀人,祸可解。守臣激变, 民则无辜,能止杀以待命,尚不 失为良民也。良民何畏焉?”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参考译文
不久, 有人说镇防军队果然 到来,众人又一起喊道: “贺黄门没有说轻侮骗人 的话。 ”于是众人又环跪在 贺家庭院之中。贺钦说: “我本来就知道会这样。 城 中这样扰乱, 城防官怎么能 不发兵镇压呢?官兵虽然 到来,你们不杀人,就一定 会宽恕你们,不要害怕。”
考点:体验·解读
考点解读 5年高考 弘治改元,用阁臣荐,起为 陕西右参议。 玺书至而母适病死, .
参考译文
弘治改元,因为阁臣的 推荐, 他被起用为陕西右参 议。 诏书刚到却恰逢他的母 亲因病去世, 于是上书恳求 推辞。正德四年,太监刘瑾 在辽东强占民田, 辽东人民 震惊恐惧都想着叛乱。 义州 又因为守官贪婪残酷首先 激起了民变, 不少人聚众抢 劫掠夺, 但是他们互相告诫 说:“不要惊扰贺黄门。”
2014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高频考点三汇总
高频考点三语境加推断,落实得分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2012·江苏)《伯父墓表》(原文见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王蒙正)了解苏涣的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郡里的事务都委托给他。
(2)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那些言事的官好多了!(3)你们的才能赶不上别人,姑且学习我少犯错误也就可以了。
解析本题涉及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及介词结构后置句和省略句。
(1)“屈”意思是“降低”;“礼”,名词用作动词,以礼相待;“委”意思是“委托”。
(2)“以”,作为;“于”,介词,比。
(3)“尔曹”,你们;“逮”,及,赶得上;“姑”,姑且;“寡”,少。
2.(2011·江苏)《陈公弼传》(原文见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译文: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拆毁数百处滥建的祠庙,勒令巫师转而务农的有七十多家。
2014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答案及全文翻译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
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
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 .贷。
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
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
岁侵,米价翔踊。
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
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
”乃发廩十六万石,米价为平。
明年召拜户部尚书。
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
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
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
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
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
且尽罢诸不急费。
”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
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
”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
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
”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
瑾等大惧。
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
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
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
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
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
瑾诛,复官,致仕。
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 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振:救济。
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当:承担。
C.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临:面对。
D.核所积金银,著.之籍者:彰显。
【答案】D【解析】D项对“著”的解释有误,在这里应是“登记、记载”之意。
考点定位:本题考点为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步步高】2014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高频考点四 披沙拣金,细心比对 分析
高频考点四披沙拣金,细心比对——分析综合一、筛选文中的信息1.(2012·新课标全国)(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燧恪尽职守的一组是 ( )①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③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⑤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A.①③⑤ B.①④⑥C.②③④ D.②⑤⑥答案 C解析本题从分析人物品质的角度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①是说明萧燧品性正直,其时他并未担任主考官,故不能表明“恪尽职守”;⑤是说明萧燧从政节俭,并非“恪尽职守”;⑥是说明萧燧体恤百姓,并非“恪尽职守”。
②③④都表明萧燧“恪尽职守”。
2.(2011·新课标全国)(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 )①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②或著崖石皆没镞③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④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⑤得善田二万六千顷⑥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A.①②⑤ B.①③④C.②④⑥ D.③⑤⑥答案 D解析①④介绍何灌的作为,但均未有成效。
②③的结果是使敌人退兵,⑤是何灌建言的功效,⑥显示其射技超人。
②③⑤⑥都表明“行事有成”。
3.(2010·课标全国)(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花云艺高人胆大的一组是( )①拔剑跃马冲阵而进②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③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④贼缚云,云奋身大呼⑤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⑥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A.①②④ B.①③⑤C.②③⑥ D.④⑤⑥答案 B解析②是敌人对花云的评价;④表现了他的英勇无畏;⑥表现他视死如归。
都不属于“表明花云艺高人胆大”的范畴。
只有①③⑤描绘花云与敌人战斗的情形,表现了花云的艺高人胆大。
A、C、D三项中均含有不合题意的内容,只有B项符合题目要求。
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2012·新课标全国)(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
2014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第一章高频考点三(人教版)
高频考点三文言翻译与断句一、文言翻译1.(2011·湖南)《严祺先文集序》(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1)韩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故吾尝谓文章之事,未论其他,必先去其俗而后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则余亦迂甚矣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韩文公的文章,振起了八个朝代以来的衰颓(文风)。
(2)所以我曾经说,写文章的事情,不说别的,必须首先去除它的俗气才行。
(3)那么我也迂腐得厉害啦!解析文言句子的翻译一向是主张“信”“达”“雅”的。
信,就是要尊重原文,逐字翻译,落实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知识;达,就是要通顺、流畅;雅,就是要语言优美,有文采。
翻译本题三个句子的时候,要注意采分点:句(1),起、之、衰等;句(2),故、尝、之、论、去、而、可等;句(3),则、甚、矣哉等。
2.(2010·湖南)《诸葛孔明》(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1)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引军而济,背水为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寄身在偏远的地方,只不过是称霸的人的臣子罢了。
2014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高频考点一 勤于积累,善于推断 理解常见文言实
高频考点一勤于积累,善于推断——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012·新课标全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
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
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
授平江府观察推官。
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那么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
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
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
淳熙二年,进起居郎。
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
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
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假设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上曰:“忠言也。
〞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
上皆嘉纳。
出知严州。
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②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
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
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
父老遮道。
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
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
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
〞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
事多施行。
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
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注①主文:主持考试。
②镪:成串的钱。
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属:托付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怀:衔恨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易:更换D.察官阙.,朝论多属燧阙:失职答案 D解析此题考查一词多义。
2014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文阅读第一章高频考点一
高频考点一勤于积累,善于推断——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012·江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伯父墓表苏辙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
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
天圣元年,始就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移凤州司法。
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
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
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
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以太夫人忧去官。
起为开封士曹。
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
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
及公往,遂直其冤。
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
通判阆州。
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
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
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
选知祥符。
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
公曰:“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
”宗素事权贵,诉于府。
府为符县,公杖之。
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
复一中贵人至曰:“必于法外与之。
”公谓尹李绚曰:“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
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
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震。
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擢提点利州路刑狱,公至逾年,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
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辙曰:“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则不孝大矣。
”辙幼侍伯父,闻其言曰:“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
出游于途,行中规矩。
入居室,无惰容。
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
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辙惧子弟之日怠也,故记其所闻以警焉。
(选自《苏辙集》,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蒙正败,士以此多.公多:称赞B.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益:有利C.公复以循吏许.之许:期望D.杖矫.命者,逐之矫:假传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频考点三语境加推断,落实得分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2012·新课标全国)(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不强大,财力不充裕,应当卧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2)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我哪能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解析本题涉及一词多义、重点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及省略句。
(1)句中“贤”“否”均为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名词,译为“有德才的人”“无德才的人”;“浇浮”同义连用,意为“轻薄、轻浮”;“以”是表顺承关系的连词,相当于“来”;“治”,指治理得好,可以译为“安定,太平”。
(2)句中“东”“西”指东部、西部;“路”古今异义,这里是古代的行政单位;“与”,给,后面省略宾语“之”,指粮食;“安”疑问代词,哪里;“治”,治理,管理,这里活用为名词,所管辖地区。
2.(2011·新课标全国)(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上亲自赐酒犒劳他。
(2)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
解析(1)整弓,整理弓箭。
第一个“之”代指靶心,第二个“之”指何灌。
(2)“见”指拜见。
这是一个省略句:乞入见(帝),(帝)不许,而令(之)控守西隅。
控守,把守。
3.(2010·课标全国)(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陈军猛攻三天都不能攻陷城池,后来趁涨潮乘大船攻城,从船尾爬上城墙的垛口,攻入城中。
(2)遇偾军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途中遇到溃败的军队,船被抢走,人被扔到江中,他们把断木当做船,逃到了长满芦苇的小岛上,靠采摘莲实喂养孩子,历时七天活了下来。
解析 翻译时应注意联系前后文,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第(1)句注意“以”“缘”等词的落实,第(2)句注意“遇”“浮”等词的落实。
1.《考试说明》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是如何具体要求的?答案 (1)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放在文言实词里讲解了)(2)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主要结合文意理解和文句翻译进行考查。
2.《考试说明》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如何具体要求的?如何理解“直译”这一要求? 答案 (1)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
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2)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3.文言翻译需要特别注意之处是什么?答案 要注意把握整句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做到句不离篇,这样才能表达正确。
还要注意实词、虚词的翻译,语气的表达以及文言文特殊句式和用法。
4.高考文言翻译在命题上有什么样的特点?答案 (1)这一考点是课标卷文言文阅读的重中之重,赋分10分,占总分的一半还多。
(2)选句为两句,句子不长,大都为叙事性的。
(3)考点全面而突出。
全面: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重要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均有所涉及。
突出:突出对实词,尤其是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的考查。
(4)赋分点多。
几乎一字之译关乎一分,绝对不可马虎大意。
一、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一)判断句1. 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①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②刘备天下枭雄C.⎩⎪⎨⎪⎧ ①《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②妪,先大母婢也D.⎩⎪⎨⎪⎧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答案 D解析 D 项中①为一般句式,②为判断句。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因此无论地位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译文: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难道谁还能讥笑这吗?这就是我此次游山的收获。
解析 (1)“道……所存也”为判断句。
(2)“此……得也”为判断句。
整合点拨 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常见的形式有三种,一是以“……者……也”“……也”“……者也”“……者,……”作标志的判断句;二是以“为”“乃”“即”“则”“皆”“是”等作标志的判断句;三是无标志的判断句。
判断句在翻译时一般译成“是”“就是”。
值得注意的是,文言文中的“是”一般不作今天的判断动词“是”,而是作指示代词“这”等。
判断句一直是高考翻译题中的重点,每年都有多套试卷考查到。
如2010年湖南卷第10题“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
这是一个没有标志的判断句,翻译时要考虑到这种句式特点。
(二)被动句1. 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组是 ( )A.⎩⎪⎨⎪⎧ ①不拘于时,学于余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B.⎩⎪⎨⎪⎧ ①洎牧以谗诛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 ①是以见放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D.⎩⎪⎨⎪⎧①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答案 D解析 D 项中①为状语后置句,②为一般句式。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译文: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让自己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2)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译文:(墓中的)五个人,是在周蓼洲先生被逮捕时为正义所激奋而死在这件事上的人。
解析 (1)“为……所”,表被动。
(2)全句为判断句,“……者,……也”;有两个被动句,“被”“于”两字为标志。
整合点拨 被动句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个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即意念被动句。
值得注意的是“被”字,它在文言文中有时表示被动,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但多数情况下为动词,如“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被动句也是高考翻译题常考的句型之一。
如2010年山东卷第13题“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中“常不见听信”就是一个用“见”表示被动的句子。
(三)宾语前置句1. 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 ①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②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也 C.⎩⎪⎨⎪⎧ ①沛公安在②大王来何操 D.⎩⎪⎨⎪⎧①微斯人,吾谁与归②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答案 D解析 D 项中①为宾语前置句,②为定语后置句。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虽然这样却还不能称王的,这是从未有过的事。
(2)其李将军之谓也?译文: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解析 (1)宾语前置,“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
(2)“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整合点拨 宾语前置句在文言倒装句中最为复杂,有三种类型:一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如“古之人不余欺也”;二是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提前,如“沛公安在”“不然,籍何以至此”等;三是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如“夫晋,何厌之有”“无乃尔是过与”等。
宾语前置句虽是《考试说明》规定的考查句式,但在高考翻译题中并不常见,只是视选材而定。
如2010年浙江卷第21题“吾为德请,财何为也?”“何为”就是一个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的例子。
可译为:我为德行而请命,拿钱财干什么?(四)介宾短语后置句1. 下列句子中,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介宾短语不能提前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答案 C解析C项“于”应译为“到”。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译文: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他们,用威严的盛怒来震慑他们,他们最终也只是苟且以求免于刑罚却并不怀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顺却不会在内心诚服。
(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译文:老虎犀牛从木笼中逃了出来,龟甲玉器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是谁的过错呢?整合点拨介宾短语后置句(也叫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是指在文言文中带“于”“以”的介宾短语放在谓语动词的后面的句型。
翻译时,一般按照现代汉语习惯将介宾短语放在谓语动词的前面。
这种句式虽然《考试说明》未作要求,但因为它在文言文中很常见,所以高考翻译题中经常出现。
如2012年江苏卷第8题第(2)句中“贤于言事官远矣”,可译为“比那些言事的官员好多了”。
不过,介宾短语后置句翻译时并不是一定要提前的。
(五)定语后置句1.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C.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D.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答案 D解析其余三项皆为定语后置句。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译文:铿然有声的石头,所见到的全是这样。
(2)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译文: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士大夫,偌大的中国,有几个人呢?解析(1)“石之……者”为定语后置句。
(2)“缙绅……者”“四海之大”都为定语后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