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必修二历史课件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五单元 第14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共31张PPT)
长袍 学生装
中山装 旗袍、西装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1.8.2721.8.27Friday, August 27,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3:46:4123:46:4123:468/27/2021 11:46:41 PM
2.服饰之势:原因
合作探究:根据材料思考引起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 因有哪些?(从外因、政治、经济、思想四个方面来 归纳)
外因
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政治
中国政府改革的推动
经济
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的推动
Hale Waihona Puke 思想西方民主平等思想影响
老街——箍桶巷
城市新貌
竹竿巷
改革开放前
艰苦朴素
改革开放后
学雷锋活动日
主题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五权分立
(行政权、立法权、 司法权、考试权, 监察权 )
以文治国
义
礼
列宁装
革命装
光、宣之交,盛行文明结婚,倡于都会商埠,内地亦渐行之。
——徐珂《清稗类钞 》
主题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长袍马褂、西装、 中山装、 旗袍……
服饰 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饮食 中西餐并行
建筑 四合院、欧式别墅、花园洋房、中西合璧
变化趋势:落后——文明进步
3.服饰之示:启示
继承传统,发展创新; 民族特色,服务世界; 多元发展,融合进步。
课后探究
假如你是一位服装设计师,结合本课所学知 识,请为即将参加韩国平昌冬奥会的中国代表 队设计队服,要求体现中国文化传统的特色, 富有个性和新意,并简要谈谈你的设计理由。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共55张PPT)
天津大型安居工程——华苑小
1995年,区 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
政策。近十多年来,居民住房不断得到改善, 不仅人均居住面积扩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 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天 下 第 一 村 中 国 华 西 村
四、社会风俗
你知道旧中国有哪些落后的习俗?这些
习俗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
旧习
▪ 改变
1、中国四大菜系的形成 (近代)
鲁菜:糖醋黄河鲤鱼、油瀑海螺…… 粤菜:五蛇羹、盐火鸡、烤猪…… 川菜:怪味鸡块、麻婆豆腐…… 淮扬菜:鸭包鱼翅、西瓜鸡、盐水鸭……
中国四大菜系 闽菜
川菜
干烧鱼 香辣炒蟹
粤菜 鲁菜
金牌烧乳鸽 迎宾花篮
湘菜
徽菜
红煨鱼翅 符离集烧鸡
浙菜
苏菜
西湖醋鱼 清炖蟹粉 狮子球
1、中国四大菜系的形成 (近代)
民 国 上 袄 下 裙
宽松肥大、 保守呆板、 等级森严
称身适体、短 袍窄袖、美观
第三阶段: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 (1949—1980)
50
布拉吉
年 代 的 时 尚
列 宁 装
——
60
年 代 的 流 行
绿 军 装
——
70
年 代 末 的 时 尚
碎 花 衣 裳
——
第四阶段:改革开放后
二、饮食方面
导语:
• 19纪中期至20世纪中叶,伴随着列强的侵略,先进、开放 的西方工业文明冲击着古老、传统的中华文明,中西各种社 会文化因素相互交汇与碰壁,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成为这一 阶段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 • 20世纪50年代以后,民众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 了政治生活的严重影响而显得单调和呆板。 • 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科技成果在民 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 • 20世纪末以来,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互联网正在迅 速改变着民众的社会生活。 • 中国近现代生活的变迁,清晰的反映了现代化的进程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4课 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共58张PPT)
(2)饮食:人民基本解决温饱问题(1987年);政府发 起“菜篮子”工程(1987年),百姓餐桌日益丰富;各 地餐饮业飞速发展、快餐盛行。
(3)住宅: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 住房条件得到空前改善。
(4)社会风尚;休闲成为日常生活一部分,休闲方式多 样化;注意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奉献爱心的社会 风尚逐渐形成。
“菜篮子工程”即政府为解决城市居民的副食 品消费所采取的改进副食品产供销渠道的一系列措 施。 列入“菜篮子工程” 范围的副食品品种大致 有五类:如肉猪、禽蛋、蔬菜、水产品、奶牛等。
凭票证供应
吃 饱、吃 好
旧中国的城市居住环境
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小区
安居工程: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安居工程”, 让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成本价买到合适的住房。
第二:废趾缠足——三寸金莲到大脚丫头
第三:社交礼仪——平等与民主
跪 拜
作
握手
揖
到鞠躬——
见面礼:跪拜、作揖
鞠躬、握手
意义: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
第四:婚姻风俗 A、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由 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B、一夫多妻、指腹为婚、童养媳 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
新变化:只有少量的“洋油”、“洋 火”、“洋布”等洋货,进入中等生活水平 的农民家庭。
原因
(1)西方国家对中国侵略的客观影响。鸦片战争后,
西方国家在侵略中国的同时,把西方生产和生活方式移植了过来。 如西方人在租界建洋楼、开西式餐馆、乘西式轿车等。
(2)历届政府政策的影响。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
了一系列改变传统社会风气的政令。如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 等法令。
原因
(1)政治:建国初期进行民主政治建设,人民当 家作主。
(3)住宅: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 住房条件得到空前改善。
(4)社会风尚;休闲成为日常生活一部分,休闲方式多 样化;注意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奉献爱心的社会 风尚逐渐形成。
“菜篮子工程”即政府为解决城市居民的副食 品消费所采取的改进副食品产供销渠道的一系列措 施。 列入“菜篮子工程” 范围的副食品品种大致 有五类:如肉猪、禽蛋、蔬菜、水产品、奶牛等。
凭票证供应
吃 饱、吃 好
旧中国的城市居住环境
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小区
安居工程: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安居工程”, 让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成本价买到合适的住房。
第二:废趾缠足——三寸金莲到大脚丫头
第三:社交礼仪——平等与民主
跪 拜
作
握手
揖
到鞠躬——
见面礼:跪拜、作揖
鞠躬、握手
意义: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
第四:婚姻风俗 A、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由 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B、一夫多妻、指腹为婚、童养媳 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
新变化:只有少量的“洋油”、“洋 火”、“洋布”等洋货,进入中等生活水平 的农民家庭。
原因
(1)西方国家对中国侵略的客观影响。鸦片战争后,
西方国家在侵略中国的同时,把西方生产和生活方式移植了过来。 如西方人在租界建洋楼、开西式餐馆、乘西式轿车等。
(2)历届政府政策的影响。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
了一系列改变传统社会风气的政令。如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 等法令。
原因
(1)政治:建国初期进行民主政治建设,人民当 家作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说课课件54张PPT
请分别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 样的变化?
(从服装本身的特点、服装的功能、外来影响、 政治环境、经济状况等方面去思考)
展厅二 :
1、中餐:四大菜系
饮食方面
你知道多少中西方饮食文化及其区别?西餐是怎样传入中国的?
现代服装
展厅一:
服饰方面
请说说这分别是什么时候中国人的有代表性的服饰。 (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1840-1949年) 1、男装: 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向称身适体、短袍窄袖的方向发展,旗袍(旧式、新式) 2、女装: (2)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1949-1978年) 3、男装: 列宁装、中山装(干部装)、中式便装 4、女装:列宁装、布拉吉(连衣裙)、中式便装 (3)第三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5、服饰由最基本的“穿得暖”向“穿得好”转变,各种 款 式的服装层 出不穷。 小结: 中国近代以来服饰的发展趋势是由 闭”走向“开放”。(个性化) “封
(二)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相当水平的文科知识和自学能力,对 相关的内容在初中也有所学习,感性认识较强,但 发散思维、知识连贯性、学科迁移能力不够。 2、学法指导: (1)课前指导:引导学生充分进行预习,提出问 题,带着问题预习。课前对学生进行分组:服饰组、 饮食组、礼仪组和建筑组等四组,让学生搜集相关 资料。 (2)课堂指导: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 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课后指导:指导学生利用相关的练习,加强 对本课的理解与掌握,
根据课前对学生进行分组:服饰组、饮食组、礼仪组 和建筑组等四组,让学生搜集关资料。要求展示时间4分 钟左右,方式不限。 结合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设问:思考本课讲解了近现代 中国社会生活哪几个方面的变迁?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五单元 第14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共16张PPT)
反映了民国初期婚姻习俗开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民国初期一些思想先进的人反对封建婚姻要求婚姻自主。
2)近代我国物质生活和习俗变迁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①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密切相关; ②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 强; ③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 ④中国社会生活虽然不断发生变化,但始终保持着民族特 色。
“中山装”真得有这样的含义吗?
江苏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薛伟强 汤文:<中山装 “政治含义”考辨,《历史教学》2014年第21期
一、孙中山或国民政府是否明确赋予中山装特殊的政治含义 二、民国时期中山装的流行是否与特殊政治含义相关 三、中山装的特殊政治含义如何源起、为何流行
饮食方面 传统中餐(北面,南米) 西餐传入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风尚的主流是什么?当 时的人们生活体现了怎么样的特点?是由哪些因素 决定的? 社会风尚:勤俭节约,无私奉献 特点: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水平较低 因素:①人民当家作主②物资的匮乏;③计划经济 的影响 4.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逐步形成了怎样 的社会风尚?是什么导致了人民生活的变化? 社会风尚: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 因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施了改革开放;物资 的充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
近
现
代 中
饮食
国
变迁 物
质
服饰
习俗
生
活
与
居住
习
俗
服饰、饮食、居住、 习俗各自变化的过 程
四个阶段——
、
、
、
一、中国近代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
时间
1840——1949
衣
民国初期一些思想先进的人反对封建婚姻要求婚姻自主。
2)近代我国物质生活和习俗变迁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①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密切相关; ②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 强; ③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 ④中国社会生活虽然不断发生变化,但始终保持着民族特 色。
“中山装”真得有这样的含义吗?
江苏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薛伟强 汤文:<中山装 “政治含义”考辨,《历史教学》2014年第21期
一、孙中山或国民政府是否明确赋予中山装特殊的政治含义 二、民国时期中山装的流行是否与特殊政治含义相关 三、中山装的特殊政治含义如何源起、为何流行
饮食方面 传统中餐(北面,南米) 西餐传入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风尚的主流是什么?当 时的人们生活体现了怎么样的特点?是由哪些因素 决定的? 社会风尚:勤俭节约,无私奉献 特点: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水平较低 因素:①人民当家作主②物资的匮乏;③计划经济 的影响 4.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逐步形成了怎样 的社会风尚?是什么导致了人民生活的变化? 社会风尚: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 因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施了改革开放;物资 的充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
近
现
代 中
饮食
国
变迁 物
质
服饰
习俗
生
活
与
居住
习
俗
服饰、饮食、居住、 习俗各自变化的过 程
四个阶段——
、
、
、
一、中国近代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
时间
1840——1949
衣
人教版必修二第5单元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共45张ppt)
三 十 年 代 的 旗 袍
进入30年代后,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堪称经 典之作 。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旗袍,被称作Chinese dress的旗袍,实际上正是指30年代的旗袍。
鸦片战争后传入,民国后流行
早期西装
西装革履
虽说西装依然是男人 们时髦的服饰,但中山装 很快就开始与西装平分天 下。
50 年 代 的 时 尚 —— 列 宁 装
“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20世纪50年代 50年代女性的又一时尚 ——布 拉 初年轻人中流行的一句顺口溜 。基
60 年 代 的 流 行 —— 绿 军 装
现代的西装
自主学习:观察下列图片,并结合教材 P64-66,填写近现代服饰的变迁简表。
阶 段 流行服饰
鸦片战争 后~~新中 长袍马褂、中山装、西装、旗袍等 国成立
我们的思考
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 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外因
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思想文化、物质文 西学东渐:明和生活方式的涌入;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 政治变革: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推动;
内因
经济发展:吸收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改革开放等
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 1840年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思想解放: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改革开放促进人 们的思想解放。
现在城市与农村的住房条件及居 住质量为何能得到极大的改善?
服饰变幻
饮食变化 住宅变迁 习俗变革
告示:今日剪辫者奖酱肉面一碗
辛亥革命前 后,人们的 社交礼仪会 发生怎样的 变化?
传统社交礼仪
革除陋习、树立新风尚、休闲方式多样化
中国青年志愿者赴泰国救援服务队凯旋归来
服饰变幻
饮食变化 住宅变迁 习俗变革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五单元14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共19张PPT)
2020/6/28
11
[图解识记]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2020/6/28
12
思考: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特点
①从地域看:由通商口岸、沿海城市推向内地
②从过程看:
由西方引进,有较强殖民色彩,且中西合璧、新旧并存
③从动力看: 每一次习俗方面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推动有 关;社会生活的变化离不开有识之士的大力倡导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2020/6/28
1
一、衣 1.总的变化趋势:
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 便、平民化转变
2.表现:
(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到新中国的成立
概况 男子 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女子 宽松肥大的着装→旗袍
特征 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原因 西方列强的入侵及其影响;民主、自由、
2020/6/28
8
三、住
1.传统民居 (1)地位: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2)代表: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 2.西式住房 (1)出现
①鸦片战争后,在租界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开始大量出 现。
②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开始出现完全欧化的 新式住宅。
③西式的家具陈设受到人们的欢迎,如沙发、茶几等。 (2)影响:
中国的居室建筑融入了西式建筑的特点,中西合璧成为 典型的特征。
2020/6/28
9
四、习俗风尚的变革
1.原因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 放等,都对社会习俗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2.表现 (1)婚姻
①在古代社会,缔结婚约凭借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②近代以后,尤其是清末民初,新青年主张婚姻自主,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人教版必修2
探究二 近现代社会习俗的变化
史料一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 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 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 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 年 4 月 15 日)
5.假日游是人们休闲放松的一种方式,也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它透露出的主要 历史信息是( ) A.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旅游业、餐饮业快速发展 C.假日经济是一种新经济 D.几千年来的家庭生活发生重大变革 解析: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对生活方式提出了新的更高 的要求,假日休闲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产生的。 答案:A
及了“断发易服”,故 D 项错误。
答案:C
3.康有为“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尤遭戏侮,斥为臀尾,去之无损,留之反劳”。 康有为的这一号召( ) A.推动了近代“断发”的序幕 B.已经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 C.推动政府全面颁布剪辫易服法令 D.推动中国男子更换近代发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变化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史实 可知,题干描述的是康有为倡导的剪辫运动。故选 A 项。 答案:A
(3)住:住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
标。
讲究卫生、 _赈__济__灾__区___ 的社会风尚
(4)娱:_休__闲__娱__乐___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 (2)现代建设 在逐步形成
一部分
的蓬勃发展
[巧思妙记]
史料一
探究一 从服饰看社会变迁
史料二
史料三
(1)史料一中的图片说明中国服装有什么变化? (2)史料二中 20 世纪 50 年代为什么流行“布拉吉”和列宁装? (3)为什么会出现史料三中的现象? (4)结合上述史料分析,影响中国服装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1)鸦片战争后洋装在中国的流行,促成中国服装的改良,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就 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2)①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孤立、封锁、敌视政策,新中国 制定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②20 世纪 50 年代苏联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大量帮助,所以当时在社会生活方面也学习苏联。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培优课件_14
芙蓉姐姐
犀利哥
秒杀宇内究极华丽第一极品路人帅哥!
奥运颁奖礼服
穿在身上的历史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978年至今)
1、表现:异彩纷呈。 2、服饰特征:美观大方、彰显个性。 3、时代特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多元社会。 4、变化原因: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思想 的解放、观念的更新。
归纳:近代以来中国服饰变化及其特征
绿军装
政治色彩强烈与革 独立自主
命相关的服饰成为 高度集中经济
主流
政治体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 异彩纷呈 至今
美观大方 彰显个性
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多元社会
2. 影响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因素
(1)鸦片战争后,伴随西方列强的侵略,西 方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也逐渐传入中国;
(2)中国政府推行各种改革,如清末“新 政”、临时政府移风易俗的措施,推动了社会 生活习俗的变化;
(3)西方自由、平等和民主思想不断传播和 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深刻的影响了社会生活 的变迁;
(4)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城市的近代化也推 动了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3.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的特点
(1)与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密切相关,并 伴随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深入 (2)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 过程(如服饰的变化) (3)变化在地域上严重不平衡,城乡差别 极大 (4)实质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 是中西文化逐渐融合,且始终保持着中国 民族特色
最后,孙中山提出自己的主张,他认为:“礼服在所必更, 常赐听民自便。”希望能有一种“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 经济,壮于观瞻”的服装式样。于是,孙中山决心自己设制服 装。他经过缜密思考,精心设计,并征求意见,终于创制了一 套具有我国民族特点的简便服装。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培优课件_7
• C.中国已经成为近代化法治国家 D.一夫一妻制婚姻关系已经确立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物质生活 和风俗习惯作为最能体现时代变迁的载体, 它的变化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以及人们 思想不断变化的结果。西方工业文明的冲 击是导致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的根本因素。
1978 ——目前
西装、夹克、 休闲装等
与世界接轨, 异彩纷呈 。
小结: 中国近代以来服饰的发展趋势是由“封 闭”走向“开放”,由“统一”走向“个性化”。
(二)近现代“食”的变化
(二)近现代“食”的变化 • 鸦片战争后 西餐馆的出现
晚清上海“一品香”西菜馆 西式餐馆
西餐开始走入人们的生活
西餐: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 (讲究食物营养成分的搭配是 否合理,以及营养成分是否被 充分吸收。)
• A.粮票→股票 B.大人→先生 C.法币→人民币 D.臣民→公民
• 文绣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1931年 由于与溥仪感情不合,要求法院出面调解, 并于同年10月22日正式与溥仪解除婚约。 这件事情震动社会,被称为中国千年未有 的奇事。这件事情说明
• A.中国的君主专制时期已经结束
• B.落后的婚姻风俗正在发生变化
浙菜 西湖醋鱼
淮安有哪些特产?
软兜长鱼
狮子头
平桥豆腐
开洋蒲菜
丝瓜茶馓
(三)近现代“住”的变化
• 鸦片战争后 西式洋房的出现
• 改革开放以前 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仅 有3平方米
• 1995年“安居工程”大大改善了居住 条件
西方传统建筑注重反映宗教文化
欧 洲 古 建 筑 罗 马 大 教 堂 广 场
中餐:强调色、香、味俱全, 追求美味奉为进食的首要目的。
此外,在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 环境、餐具、礼节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物质生活 和风俗习惯作为最能体现时代变迁的载体, 它的变化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以及人们 思想不断变化的结果。西方工业文明的冲 击是导致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的根本因素。
1978 ——目前
西装、夹克、 休闲装等
与世界接轨, 异彩纷呈 。
小结: 中国近代以来服饰的发展趋势是由“封 闭”走向“开放”,由“统一”走向“个性化”。
(二)近现代“食”的变化
(二)近现代“食”的变化 • 鸦片战争后 西餐馆的出现
晚清上海“一品香”西菜馆 西式餐馆
西餐开始走入人们的生活
西餐: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 (讲究食物营养成分的搭配是 否合理,以及营养成分是否被 充分吸收。)
• A.粮票→股票 B.大人→先生 C.法币→人民币 D.臣民→公民
• 文绣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1931年 由于与溥仪感情不合,要求法院出面调解, 并于同年10月22日正式与溥仪解除婚约。 这件事情震动社会,被称为中国千年未有 的奇事。这件事情说明
• A.中国的君主专制时期已经结束
• B.落后的婚姻风俗正在发生变化
浙菜 西湖醋鱼
淮安有哪些特产?
软兜长鱼
狮子头
平桥豆腐
开洋蒲菜
丝瓜茶馓
(三)近现代“住”的变化
• 鸦片战争后 西式洋房的出现
• 改革开放以前 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仅 有3平方米
• 1995年“安居工程”大大改善了居住 条件
西方传统建筑注重反映宗教文化
欧 洲 古 建 筑 罗 马 大 教 堂 广 场
中餐:强调色、香、味俱全, 追求美味奉为进食的首要目的。
此外,在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 环境、餐具、礼节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培优课件_10
吾
考试、
身
监督五 权分立
耻
义
廉
礼
三民 主义
以文治国
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习俗变迁的原因:
⑴西方列强入侵,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 ⑵政治改革的需要,政府的推动 ⑶经济水平的发展 ⑷思想观念解放 ⑸崇洋媚外的心理,爱美心理
▲影响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变化的重大事件有哪些呢?
▲影响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变化的重大事件有哪些呢? 洋务运动: 兴办洋务、近代工业、教育等
旧街骑楼 接霞庄民宅
你知道旧中国有哪些落后的习俗?这些 习俗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
旧习
• 婚姻包办
• 旧式丧礼
• 男子留辫
• 女子裹足
• 社交礼仪
• 迷信活动
• 改变
• 婚姻自由 • 新式丧礼 • 剪辫易服 • 迫令放足 • 社交礼仪 • 文明时尚
特征:移风易俗、删繁就简。
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化
维新变法: 向西方学习,发展工商业,为实现 改革开放的推进强,国党目和标政,府要把求实改现良小社康会作风为俗经济建设 辛的亥 目革标命 ,:现代化建推设翻蓬帝勃制发,展建,立物民资国丰,富民,主人共民和生观活念水 平显著提高。 深入人心
新②文清化除运极动左:思想束民缚主,科思学想思观想念传的播不,断思解想放解、放开放,追 求生活质量的提高。 新③中科国技成水立平:进步,人国民际当交家流作日主益,密生切活,改物善质产品、生活 用品、娱乐设施等极不左断思丰想富影。响
课堂延伸
缠蓄 足辫
跪 拜
历史上,自诩为“天朝上国”的中国人穿着 中式服装,住在中式建筑里,行为举止温良恭俭 让,敬爱天地君亲师,庄重而热烈地过着中国节 日,生老嫁娶都履行祖宗礼仪……这些,曾经是 中国人的标识。而自100多年前开始“师夷长技” 以来,中国文化或妄自菲薄,或自暴自弃,属于 自己的文化衣衫渐被撕破,庄重从容的古老文明 渐行渐远。现在,除了黑头发黄皮肤,我们还有 什么外在的标识? ——《中国新闻周刊》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培优课件_21
60、70年代简洁的家居
能吃到的食物
1987年发起“菜篮子工程” 即政府为解决城市居民的副食品消费所采取的改进 副食品产供销渠道的一系列措施。列入“菜篮子工程” 范围的副食品品种大致有五类:如猪肉、禽蛋、蔬菜、 水产品、牛奶等。
天津大型安居工程——华苑小区
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政策。近十 多年来,居民住房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不仅人均居住面积 扩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清朝末年到民
国初年,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西式婚礼在中国的通商口岸等一
些城市中出现,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受到冲击,有些青年
男女开始主张婚姻自主。
3.(2013·山东学业水平测试)生活细节可以反映时代的特征。 下图中能体现中国计划经济特征的是 ( )
【解析】选A。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 粮票、布票、油票等票证,故A符合题意。优惠券、股票、银行 卡属于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产物,均与题意不符。
——《蔡元培:三次婚姻,见证时代变迁》金羊网
②近代:反对婚姻包办,主张婚姻自主
③现代:恋爱自由,婚姻自主,一夫一妻
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
60 年 代 的 流 行
绿 军 装
——
这些票证主要适用于当时城镇有商品粮户口的居民。由 于当时城镇人口急剧膨胀,使得商品粮的需求量迅速增长, 而其时国家的粮食产量有限,于是,国家就对粮食、食用油、 棉花等主要日常生活用品实行统购统销的政策,一方面限制 粮油需求迅猛增长,另一方面保证人民物质生活的基本需要。
传统的四合院
蒋介石上海故居
合作探究
讨论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和习俗发生变化的原因 有哪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培优课件_24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感受变迁
服饰
饮食
住宅
风俗
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至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至改
成立
革开放
长袍马褂
衣
传统旗袍பைடு நூலகம்
粗布衣衫
西装、洋装
中山装、改良旗袍 学生装
“布拉吉” 列宁装 军装
满汉美食
食
粗食
吃西餐成为 有钱人的时尚
食物简单 凭票供应
住
社会 习俗
深宅大院 普通民居
1840
鸦 片 战 争
材料六
1898 戊 戌 变 法
1912 中 华 民 国 成 立
1949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成 立
1978 中 共 十 一 届 三 中 全 会
探因变迁——外因
鸦片战争后,西方物质文明、思想 文化和生活方式涌入。
新中国成立后受中苏关系的影响。
探因变迁——内因
政治变革: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推动。
2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 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摇舞,误缠机器, 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 机器,不相容者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 之世……诚非所宜。
——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3 “中华民国元年春,正月,元旦,南京临时政府公布采用阳历纪 元,定五色旗为国旗,革去长揖磕头之礼,代之以握手与鞠躬;大人 老爷之称,改呼先生或衔职;男子劝其剪发,女子禁其缠足;吸食鸦 片者,严令戒绝。凡属国民,一律平等……”
一则曰棉纱、棉布……不知鸦片之外又有杂货,如:洋药水、 药丸、药粉、洋烟洋酒、火腿、洋饼饵、洋糖、洋盐、洋果 干、洋水果、咖啡,其零星莫可指名者尤夥。洋布之外,又 有洋绸、洋缎、洋呢、洋羽毛、洋花边、洋钮扣、洋伞、洋 灯、洋钉、洋画、洋笔、洋墨水、洋牙刷、洋牙粉、洋胰、 洋火、洋油,其零星莫可指名者亦夥。……外此更有电气灯、 自来水、照相玻璃、大小镜片、洋木器、洋钟表、一切玩好 奇淫之具,种类殊繁,指不胜屈。以上各种类皆畅行各口, 销入内地,人置家备,弃旧翻新……”
感受变迁
服饰
饮食
住宅
风俗
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至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至改
成立
革开放
长袍马褂
衣
传统旗袍பைடு நூலகம்
粗布衣衫
西装、洋装
中山装、改良旗袍 学生装
“布拉吉” 列宁装 军装
满汉美食
食
粗食
吃西餐成为 有钱人的时尚
食物简单 凭票供应
住
社会 习俗
深宅大院 普通民居
1840
鸦 片 战 争
材料六
1898 戊 戌 变 法
1912 中 华 民 国 成 立
1949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成 立
1978 中 共 十 一 届 三 中 全 会
探因变迁——外因
鸦片战争后,西方物质文明、思想 文化和生活方式涌入。
新中国成立后受中苏关系的影响。
探因变迁——内因
政治变革: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推动。
2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 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摇舞,误缠机器, 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 机器,不相容者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 之世……诚非所宜。
——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3 “中华民国元年春,正月,元旦,南京临时政府公布采用阳历纪 元,定五色旗为国旗,革去长揖磕头之礼,代之以握手与鞠躬;大人 老爷之称,改呼先生或衔职;男子劝其剪发,女子禁其缠足;吸食鸦 片者,严令戒绝。凡属国民,一律平等……”
一则曰棉纱、棉布……不知鸦片之外又有杂货,如:洋药水、 药丸、药粉、洋烟洋酒、火腿、洋饼饵、洋糖、洋盐、洋果 干、洋水果、咖啡,其零星莫可指名者尤夥。洋布之外,又 有洋绸、洋缎、洋呢、洋羽毛、洋花边、洋钮扣、洋伞、洋 灯、洋钉、洋画、洋笔、洋墨水、洋牙刷、洋牙粉、洋胰、 洋火、洋油,其零星莫可指名者亦夥。……外此更有电气灯、 自来水、照相玻璃、大小镜片、洋木器、洋钟表、一切玩好 奇淫之具,种类殊繁,指不胜屈。以上各种类皆畅行各口, 销入内地,人置家备,弃旧翻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培优课件_23
•A.剪辫易服难以推广
•B.变革心态新旧杂陈
•C.传统精华悉心保留
•D.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右侧框内所叙内容为《申报》上的
报道。材料说明( )
•A.晚清时期思想观念变化剧烈 •B.妇女成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C.报纸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潮 •D.习俗变迁具有自由平等特征
课外研习
2014年马年春晚,歌手王铮亮 的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以朴 实细腻的真情触动着每位观众的心。
项目
变迁的表现
总特征
衣
传统的长袍马褂与西服并行不悖 中山装、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食
引进了西餐等西式饮食
住
西式的楼房 传统的平房(四合院……)
多元化
中西合璧的里弄
行
火车、汽车、飞机等近代交通工具传入 中国
3、皇帝的辫子
【材料一】 顺治二年(1645年),颁布了剃发令, 规定“京城内外限旬月,直隶各省地方,至部文 到日亦限旬月,尽令剃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 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
•A、政府法规决定风尚礼仪
•B、社会风气发生根本变迁
•C、民国政府首倡废止缠足
•D、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
旧风俗
男人留辫 婚姻包办 婚丧仪式繁琐 女子缠足 社交礼仪: 跪拜、老爷
新风尚
断发易服 地域发展不 婚姻自由 平衡
仪式简约文明
废止缠足 社交礼仪:握手、同志、 先生 采用公历、增添新节日
课内研讨1 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变迁的原因。
材料1……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误缠机器
,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选自康有为的《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经济上: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材料2 社会习尚为千百万人所接受,并在社会变迁的过 程里表现为一种无意识的顽固力量。……而革新政治又 是与风习的改良紧密联系在一起。
•B.变革心态新旧杂陈
•C.传统精华悉心保留
•D.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右侧框内所叙内容为《申报》上的
报道。材料说明( )
•A.晚清时期思想观念变化剧烈 •B.妇女成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C.报纸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潮 •D.习俗变迁具有自由平等特征
课外研习
2014年马年春晚,歌手王铮亮 的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以朴 实细腻的真情触动着每位观众的心。
项目
变迁的表现
总特征
衣
传统的长袍马褂与西服并行不悖 中山装、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食
引进了西餐等西式饮食
住
西式的楼房 传统的平房(四合院……)
多元化
中西合璧的里弄
行
火车、汽车、飞机等近代交通工具传入 中国
3、皇帝的辫子
【材料一】 顺治二年(1645年),颁布了剃发令, 规定“京城内外限旬月,直隶各省地方,至部文 到日亦限旬月,尽令剃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 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
•A、政府法规决定风尚礼仪
•B、社会风气发生根本变迁
•C、民国政府首倡废止缠足
•D、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
旧风俗
男人留辫 婚姻包办 婚丧仪式繁琐 女子缠足 社交礼仪: 跪拜、老爷
新风尚
断发易服 地域发展不 婚姻自由 平衡
仪式简约文明
废止缠足 社交礼仪:握手、同志、 先生 采用公历、增添新节日
课内研讨1 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变迁的原因。
材料1……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误缠机器
,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选自康有为的《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经济上: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材料2 社会习尚为千百万人所接受,并在社会变迁的过 程里表现为一种无意识的顽固力量。……而革新政治又 是与风习的改良紧密联系在一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培优课件_5
2、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一种文明发 展的表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历程。
3、归纳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规律性特征及 发展趋势,探究发生变迁的原因。
“吴老太爷从乡下乘轮船来到上海,怀中紧抱着《太上 感应篇》,坐进30年代的汽车里,像一具刚从棺材里爬出来 的僵尸……南京路上,到处是光怪陆离的灯光和高耸的摩天 大楼。最让吴老太爷大受刺激的,是一位身穿高开叉旗袍、 连肌肤都能看得分明的时髦少妇。那少妇高坐在一辆黄包车 上,翘起了赤裸裸的一双白腿,简直好象没有穿裤子。这情 形,不禁让吴老太爷全身发抖。终于,吴老太爷大叫一声, 昏死过去……”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近代(旧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鸦片战争后(1840-1911年); 辛亥革命后(1912-1949年)。
现代(新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新中国成立后(1949-1978年); 改革开放后(1978年至今)。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学习目标:
1、识记近现代中国在服饰,饮食,建筑,社会习 俗等方面变化的基本史实。
2005年,世界精英模特大赛国际总决赛 在伤害舞台隆重上演,模特穿旗袍走秀。
改革开放以来的女性服饰有何特点?为何呈现这样的特点?
原因:实行改革开放,创造了宽松的社会环境;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 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进一步开放和多元化;与世界服饰的交流促进等。
二、近代以来饮食的变化 传统饮食 南方饮食
——《申报》1930年8月10日
“兹有某女士上海著名学校毕业,精通中西文字,现有余暇愿应公馆或学校之
聘”、“某女士在沪上专门研究英文女校毕业,愿就公馆英文教职”。
——《申报》1930年8月10日增刊
另外,《申报》上的启示栏广告中的“离婚启示”,公开声明男女双方情愿协
3、归纳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规律性特征及 发展趋势,探究发生变迁的原因。
“吴老太爷从乡下乘轮船来到上海,怀中紧抱着《太上 感应篇》,坐进30年代的汽车里,像一具刚从棺材里爬出来 的僵尸……南京路上,到处是光怪陆离的灯光和高耸的摩天 大楼。最让吴老太爷大受刺激的,是一位身穿高开叉旗袍、 连肌肤都能看得分明的时髦少妇。那少妇高坐在一辆黄包车 上,翘起了赤裸裸的一双白腿,简直好象没有穿裤子。这情 形,不禁让吴老太爷全身发抖。终于,吴老太爷大叫一声, 昏死过去……”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近代(旧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鸦片战争后(1840-1911年); 辛亥革命后(1912-1949年)。
现代(新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新中国成立后(1949-1978年); 改革开放后(1978年至今)。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学习目标:
1、识记近现代中国在服饰,饮食,建筑,社会习 俗等方面变化的基本史实。
2005年,世界精英模特大赛国际总决赛 在伤害舞台隆重上演,模特穿旗袍走秀。
改革开放以来的女性服饰有何特点?为何呈现这样的特点?
原因:实行改革开放,创造了宽松的社会环境;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 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进一步开放和多元化;与世界服饰的交流促进等。
二、近代以来饮食的变化 传统饮食 南方饮食
——《申报》1930年8月10日
“兹有某女士上海著名学校毕业,精通中西文字,现有余暇愿应公馆或学校之
聘”、“某女士在沪上专门研究英文女校毕业,愿就公馆英文教职”。
——《申报》1930年8月10日增刊
另外,《申报》上的启示栏广告中的“离婚启示”,公开声明男女双方情愿协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培优课件_3
说明国人接受了工业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 意义: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经济工业化。
从思想文化近代化角度看:
材料四:生活在具有几千年传统文明的近代中国,每
一个人都会面对时代的挑战,都会感受到西方文化对我 们的冲击,同样也会有受惠于两种文明又困惑于两种文 明的复杂心情。我们的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在 全球化的视野下,我们应当客观的看到西方文化,并从 中汲取养分,改造我们的传统文化,使其更加辉煌。
衣 服饰厅 住 居住厅
饮食厅 食
习俗厅
俗
居住厅:洋房里弄——演进中的居室建筑
展 品 一
北京四合院
外向、开放
居住厅:洋房里弄——演进中的居室建筑
展 品 四
1995年启动 “安居工程”
展 中国近现代社会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
衣 服饰厅 住 居住厅
饮食厅 食
习俗厅
俗
风俗厅:移风易俗——社会风尚的大变革
展 品 四
列宁装
新中国建立后:带有浓厚时代印记的服装
20世纪50—70年代: 蓝、绿、灰、黑的“海洋”
改革开放至今:美观大方、异彩纷呈
展 中国近现代社会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
衣 服饰厅 住 居住厅
饮食厅 食
习俗厅
俗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国传统八大菜系
西餐传入——异味相争
牛披
甜
咖
排萨
点
啡
展 中国近现代社会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
明显的变化呢?
衣食住俗变迁的原因 •外因 工业文明传入
外来商品输入
社会经济发展(改革开放)
政治变革的推动作用
•内因
(辛亥革命、新中国建立等)
文明、民主、自由等近代思
从思想文化近代化角度看:
材料四:生活在具有几千年传统文明的近代中国,每
一个人都会面对时代的挑战,都会感受到西方文化对我 们的冲击,同样也会有受惠于两种文明又困惑于两种文 明的复杂心情。我们的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在 全球化的视野下,我们应当客观的看到西方文化,并从 中汲取养分,改造我们的传统文化,使其更加辉煌。
衣 服饰厅 住 居住厅
饮食厅 食
习俗厅
俗
居住厅:洋房里弄——演进中的居室建筑
展 品 一
北京四合院
外向、开放
居住厅:洋房里弄——演进中的居室建筑
展 品 四
1995年启动 “安居工程”
展 中国近现代社会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
衣 服饰厅 住 居住厅
饮食厅 食
习俗厅
俗
风俗厅:移风易俗——社会风尚的大变革
展 品 四
列宁装
新中国建立后:带有浓厚时代印记的服装
20世纪50—70年代: 蓝、绿、灰、黑的“海洋”
改革开放至今:美观大方、异彩纷呈
展 中国近现代社会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
衣 服饰厅 住 居住厅
饮食厅 食
习俗厅
俗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国传统八大菜系
西餐传入——异味相争
牛披
甜
咖
排萨
点
啡
展 中国近现代社会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
明显的变化呢?
衣食住俗变迁的原因 •外因 工业文明传入
外来商品输入
社会经济发展(改革开放)
政治变革的推动作用
•内因
(辛亥革命、新中国建立等)
文明、民主、自由等近代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衣:服装颜色从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 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
(2)食 ①到1987年,中国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 ②政府还倡导“_菜_篮_子__工_程___________。”
(3)住
①人民的住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
②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安了居工程 “_____________”。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6.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折射出社会 进步和近代化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
鸦片战争前 长袍马褂
中餐
马车、轿子
父母之命,媒妁
鸦片战争后 中山装、西装等
西餐
人力车、火车、电车、 汽车等
材料二 在北京以及各省省会城市,出现了 所谓“四合院欧化”,即在保留传统四合院 的基本格局上搞点洋化:简单的装扇玻璃窗 代替格子糊纸绢,复杂的搞点外国式柱 子„„如此,既存四合院之传统格局,又吸 收西式房屋之优点情调。可谓中西合璧、相 得益彰。
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 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 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 )
A.明朝
B.清朝
C.民国 D.新中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番菜”“刀叉”“香槟”均是西餐 所含的内容。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和一些 大城市里开始出现西餐馆。结合题干“最早” 的信息,由此推断是清朝晚期。
()
A.该择偶观受西方自由、平等的观念影响 B.近代中国已经实现男女平等 C.蔡、黄结合仍是旧时的媒妁之言的结果 D.自由恋爱方能成就幸福婚姻
解析:材料反映了蔡元培的择偶观已发生变 化,变化的原因之一就是受西方民主思潮的 影响。
答案:A
3.从“老爷”“大人”到“同志”“先生” 的称谓变化主要反映了( )
A.资本主义经济代替封建经济形式成为社 会经济的主体
B.资产阶级的民主、平等的观念开始深入 人心
C.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
D.西方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侵略
解析:从“老爷””大人”这种具有等级的 称呼到“同志”“先生”无等级的称呼,体 现出一种平等的观念。
4.(2014·阜阳高一期中)在新中国成立后相 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城乡居民都要凭票购买 棉布。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 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曾长期使 用的布票成为历史文物。上述政策的变化表 明( )
——《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近代以来中国社会 生活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是什么。写出导致变化的外部因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社会生 活变迁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内容从衣、食、住、 行、婚俗变化方面归纳即可。第(2)问据材 料中“四合院欧化”“中西合璧”的信息分 析作答;据所学知识回答导致变化的外部原 因。第(3)问结合所学回答积极影响。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必修2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五单元 第十四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1 情景导入
2 目标导航
5 随堂练习
3 自主预习
6 高考演练
4 课堂探究
7 课后强化作业
情景导入
右边的照片拍摄于 20世纪30年代,是 杭州西湖儿童旅行 团在启程前的合影。 儿童结团旅行,这 是近代中国社会生 活中的一桩新鲜事, 它是新式教育和新 式旅游的产物,从 侧面反映出了中国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 化。
【解析】
“父母之命„„ 不可改易的”
—
传统纲常伦 理仍在盛行
—
B√
“农业经济组织下 的状态,保不住了” — 小农经济受到冲击 — C√
新文化运动已经发 材料时间为1920年 — 生,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 D√
作者反对传统婚姻 据材料分析 — 主张婚姻自由 — A×
由上面图示可知正确答案为A项。 【答案】 A
3.多角度分析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
(1)从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角度:中国进入 近代社会的时间非常短暂,但却是中国历史 上社会生活变化最剧烈的时期。
(2)从近代化的角度: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 的变迁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与 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工业化、城市化等共同构 成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同时它们之间又相互影 响,相互推动。
①中国的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②政府 不再单纯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 ③中国逐渐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④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解析: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 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 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 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从中国近现代史的角度:近代社会生活 的每一次大的变化,都是与特定的历史大背 景相关联的,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 历史性巨变。
(4)从世界历史的角度:中国社会生活的变 化受外来力量的影响,尤其是三次工业革命 对中国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代 社会生活由以往的闭关自守,变为面向世界; 由过去的封建传统,变为向近代化的趋进; 由与世界潮流脱离,到逐渐与世界潮流同步, 成为引导世界生活变迁的重要力量。
2.表现 (1)衣:“洋布”“洋装”、旗袍、中山装
等。
(2)食: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出现西 餐馆,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
(3)住:欧式洋房和中西合璧的建筑。
(4)风俗习惯:维新派主张 断发易服 “___________”“废止缠足”,并改革 传统的婚姻制度;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 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民国时期,政 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在大城 市里,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 农村仍沿袭传统的风俗习惯。
【探究思路】 由材料一中“皆洋式 也”“皆洋食也”“皆洋工也”得出结论 (1);由材料二中“南京临时政府”“《令 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得出结 论(2);由材料三内容可得出结论(3)。
【探究结论】 (1)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2)政府政策的影响。 (3)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吸收西方的先进文明。 (4)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 (5)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6)近代工商业发展的推动。
答案:B
2.(2014·哈尔滨高一期中)蔡元培的第一任 夫人在他33岁时去世,此时他已在知识界 小有名气。面对踏破门槛的媒人,他提出 “不缠足”“会识字”“意见不合可离婚” 等标准。1902年元旦,蔡元培与出身书香 门第,不但没有缠足,而且识字又精通书画、 孝敬父母的黄仲玉结婚。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解析:本题以维新派的“易服”主张为切入 点,意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信息“必自易西服 始”“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等可知,维 新派如此重视易服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5)从程度看:大城市变化大,农村变化小, 只有少量洋货进入部分家庭,传统习惯坚如 磐石。
2.影响
(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 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推动 了工业化进程。
(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 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中国文化的精髓,又 顺应时代变革。
答案:(1)服饰、建筑、饮食、交通、婚礼 习俗。
(2)特点:中西合璧,相得益彰;既保存传 统,又吸收西方优点。
外部因素:受西方外来因素的影响。
(3)积极影响:丰富了中国人的物质生活; 改变了人们思想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有利 于中国社会进步和近代化进程等。
高考演练
1.(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Ⅱ,4分)1892年, 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 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 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 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B
5.(2014·辽宁学业水平测试)下列图片反映 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老百姓着装的变化。 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改革开放的实行 B.计划经济的形成
C.生活水平的提高 D.思想观念的解 放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使生产力得到解放,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 高,思想观念逐步得到改善和解放,这从人 们的日常服装就能表现出来。计划经济体制 并非是这种变化的原因,故B项不正确。
二、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演变
1.特点
(1)从地域看: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 推向内地和市镇。
(2)从过程看:由西方引进,有较强的殖民 地色彩,且中西、新旧并存,甚至中西合璧、 相互渗透。
(3)从水平看:总体进展缓慢;沿海和内地 水平不一。
(4)从动力看:每一次风俗等方面的变化都 与当时社会运动的推动有关;上层人物的倡 导起到社会示范作用。
(4)风俗习惯 ①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赈生济灾活区的一部分。
②注重环保、讲究卫生、______________ 的社会风尚,也在逐步形成。
巧思妙记:
课堂探究
一、探究问题:推动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因 素
【探究素材】
材料一 清末有官员惊叹:“国之典章莫重 于章服,而今之章服之紊亦已甚矣。以职员 所涉历,车于陆,舟于水,皆洋式也;酒于 觥,肉于俎,皆洋食也;楼其冠,洋其履, 德、法其衣裳,皆洋工也。”
答案:B
2.(2014·福建文综,4分)旗袍在20世纪二 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 社会原因是( )
(2)食 ①到1987年,中国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 ②政府还倡导“_菜_篮_子__工_程___________。”
(3)住
①人民的住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
②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安了居工程 “_____________”。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6.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折射出社会 进步和近代化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
鸦片战争前 长袍马褂
中餐
马车、轿子
父母之命,媒妁
鸦片战争后 中山装、西装等
西餐
人力车、火车、电车、 汽车等
材料二 在北京以及各省省会城市,出现了 所谓“四合院欧化”,即在保留传统四合院 的基本格局上搞点洋化:简单的装扇玻璃窗 代替格子糊纸绢,复杂的搞点外国式柱 子„„如此,既存四合院之传统格局,又吸 收西式房屋之优点情调。可谓中西合璧、相 得益彰。
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 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 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 )
A.明朝
B.清朝
C.民国 D.新中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番菜”“刀叉”“香槟”均是西餐 所含的内容。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和一些 大城市里开始出现西餐馆。结合题干“最早” 的信息,由此推断是清朝晚期。
()
A.该择偶观受西方自由、平等的观念影响 B.近代中国已经实现男女平等 C.蔡、黄结合仍是旧时的媒妁之言的结果 D.自由恋爱方能成就幸福婚姻
解析:材料反映了蔡元培的择偶观已发生变 化,变化的原因之一就是受西方民主思潮的 影响。
答案:A
3.从“老爷”“大人”到“同志”“先生” 的称谓变化主要反映了( )
A.资本主义经济代替封建经济形式成为社 会经济的主体
B.资产阶级的民主、平等的观念开始深入 人心
C.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
D.西方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侵略
解析:从“老爷””大人”这种具有等级的 称呼到“同志”“先生”无等级的称呼,体 现出一种平等的观念。
4.(2014·阜阳高一期中)在新中国成立后相 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城乡居民都要凭票购买 棉布。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 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曾长期使 用的布票成为历史文物。上述政策的变化表 明( )
——《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近代以来中国社会 生活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是什么。写出导致变化的外部因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社会生 活变迁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内容从衣、食、住、 行、婚俗变化方面归纳即可。第(2)问据材 料中“四合院欧化”“中西合璧”的信息分 析作答;据所学知识回答导致变化的外部原 因。第(3)问结合所学回答积极影响。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必修2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五单元 第十四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1 情景导入
2 目标导航
5 随堂练习
3 自主预习
6 高考演练
4 课堂探究
7 课后强化作业
情景导入
右边的照片拍摄于 20世纪30年代,是 杭州西湖儿童旅行 团在启程前的合影。 儿童结团旅行,这 是近代中国社会生 活中的一桩新鲜事, 它是新式教育和新 式旅游的产物,从 侧面反映出了中国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 化。
【解析】
“父母之命„„ 不可改易的”
—
传统纲常伦 理仍在盛行
—
B√
“农业经济组织下 的状态,保不住了” — 小农经济受到冲击 — C√
新文化运动已经发 材料时间为1920年 — 生,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 D√
作者反对传统婚姻 据材料分析 — 主张婚姻自由 — A×
由上面图示可知正确答案为A项。 【答案】 A
3.多角度分析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
(1)从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角度:中国进入 近代社会的时间非常短暂,但却是中国历史 上社会生活变化最剧烈的时期。
(2)从近代化的角度: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 的变迁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与 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工业化、城市化等共同构 成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同时它们之间又相互影 响,相互推动。
①中国的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②政府 不再单纯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 ③中国逐渐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④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解析: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 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 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 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从中国近现代史的角度:近代社会生活 的每一次大的变化,都是与特定的历史大背 景相关联的,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 历史性巨变。
(4)从世界历史的角度:中国社会生活的变 化受外来力量的影响,尤其是三次工业革命 对中国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代 社会生活由以往的闭关自守,变为面向世界; 由过去的封建传统,变为向近代化的趋进; 由与世界潮流脱离,到逐渐与世界潮流同步, 成为引导世界生活变迁的重要力量。
2.表现 (1)衣:“洋布”“洋装”、旗袍、中山装
等。
(2)食: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出现西 餐馆,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
(3)住:欧式洋房和中西合璧的建筑。
(4)风俗习惯:维新派主张 断发易服 “___________”“废止缠足”,并改革 传统的婚姻制度;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 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民国时期,政 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在大城 市里,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 农村仍沿袭传统的风俗习惯。
【探究思路】 由材料一中“皆洋式 也”“皆洋食也”“皆洋工也”得出结论 (1);由材料二中“南京临时政府”“《令 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得出结 论(2);由材料三内容可得出结论(3)。
【探究结论】 (1)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2)政府政策的影响。 (3)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吸收西方的先进文明。 (4)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 (5)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6)近代工商业发展的推动。
答案:B
2.(2014·哈尔滨高一期中)蔡元培的第一任 夫人在他33岁时去世,此时他已在知识界 小有名气。面对踏破门槛的媒人,他提出 “不缠足”“会识字”“意见不合可离婚” 等标准。1902年元旦,蔡元培与出身书香 门第,不但没有缠足,而且识字又精通书画、 孝敬父母的黄仲玉结婚。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解析:本题以维新派的“易服”主张为切入 点,意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信息“必自易西服 始”“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等可知,维 新派如此重视易服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5)从程度看:大城市变化大,农村变化小, 只有少量洋货进入部分家庭,传统习惯坚如 磐石。
2.影响
(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 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推动 了工业化进程。
(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 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中国文化的精髓,又 顺应时代变革。
答案:(1)服饰、建筑、饮食、交通、婚礼 习俗。
(2)特点:中西合璧,相得益彰;既保存传 统,又吸收西方优点。
外部因素:受西方外来因素的影响。
(3)积极影响:丰富了中国人的物质生活; 改变了人们思想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有利 于中国社会进步和近代化进程等。
高考演练
1.(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Ⅱ,4分)1892年, 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 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 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 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B
5.(2014·辽宁学业水平测试)下列图片反映 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老百姓着装的变化。 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改革开放的实行 B.计划经济的形成
C.生活水平的提高 D.思想观念的解 放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使生产力得到解放,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 高,思想观念逐步得到改善和解放,这从人 们的日常服装就能表现出来。计划经济体制 并非是这种变化的原因,故B项不正确。
二、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演变
1.特点
(1)从地域看: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 推向内地和市镇。
(2)从过程看:由西方引进,有较强的殖民 地色彩,且中西、新旧并存,甚至中西合璧、 相互渗透。
(3)从水平看:总体进展缓慢;沿海和内地 水平不一。
(4)从动力看:每一次风俗等方面的变化都 与当时社会运动的推动有关;上层人物的倡 导起到社会示范作用。
(4)风俗习惯 ①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赈生济灾活区的一部分。
②注重环保、讲究卫生、______________ 的社会风尚,也在逐步形成。
巧思妙记:
课堂探究
一、探究问题:推动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因 素
【探究素材】
材料一 清末有官员惊叹:“国之典章莫重 于章服,而今之章服之紊亦已甚矣。以职员 所涉历,车于陆,舟于水,皆洋式也;酒于 觥,肉于俎,皆洋食也;楼其冠,洋其履, 德、法其衣裳,皆洋工也。”
答案:B
2.(2014·福建文综,4分)旗袍在20世纪二 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 社会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