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必修二历史课件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五单元 第14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共31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五单元 第14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共31张PPT)

长袍 学生装
中山装 旗袍、西装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1.8.2721.8.27Friday, August 27,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3:46:4123:46:4123:468/27/2021 11:46:41 PM
2.服饰之势:原因
合作探究:根据材料思考引起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 因有哪些?(从外因、政治、经济、思想四个方面来 归纳)
外因
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政治
中国政府改革的推动
经济
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的推动
Hale Waihona Puke 思想西方民主平等思想影响
老街——箍桶巷
城市新貌
竹竿巷
改革开放前
艰苦朴素
改革开放后
学雷锋活动日
主题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五权分立
(行政权、立法权、 司法权、考试权, 监察权 )
以文治国


列宁装
革命装
光、宣之交,盛行文明结婚,倡于都会商埠,内地亦渐行之。
——徐珂《清稗类钞 》
主题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长袍马褂、西装、 中山装、 旗袍……
服饰 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饮食 中西餐并行
建筑 四合院、欧式别墅、花园洋房、中西合璧
变化趋势:落后——文明进步
3.服饰之示:启示
继承传统,发展创新; 民族特色,服务世界; 多元发展,融合进步。
课后探究
假如你是一位服装设计师,结合本课所学知 识,请为即将参加韩国平昌冬奥会的中国代表 队设计队服,要求体现中国文化传统的特色, 富有个性和新意,并简要谈谈你的设计理由。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共55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共55张PPT)

天津大型安居工程——华苑小
1995年,区 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
政策。近十多年来,居民住房不断得到改善, 不仅人均居住面积扩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 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天 下 第 一 村 中 国 华 西 村
四、社会风俗
你知道旧中国有哪些落后的习俗?这些
习俗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旧习
▪ 改变
1、中国四大菜系的形成 (近代)
鲁菜:糖醋黄河鲤鱼、油瀑海螺…… 粤菜:五蛇羹、盐火鸡、烤猪…… 川菜:怪味鸡块、麻婆豆腐…… 淮扬菜:鸭包鱼翅、西瓜鸡、盐水鸭……
中国四大菜系 闽菜
川菜
干烧鱼 香辣炒蟹
粤菜 鲁菜
金牌烧乳鸽 迎宾花篮
湘菜
徽菜
红煨鱼翅 符离集烧鸡
浙菜
苏菜
西湖醋鱼 清炖蟹粉 狮子球
1、中国四大菜系的形成 (近代)
民 国 上 袄 下 裙
宽松肥大、 保守呆板、 等级森严
称身适体、短 袍窄袖、美观
第三阶段: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 (1949—1980)
50
布拉吉
年 代 的 时 尚
列 宁 装
——
60
年 代 的 流 行
绿 军 装
——
70
年 代 末 的 时 尚
碎 花 衣 裳
——
第四阶段:改革开放后
二、饮食方面
导语:
• 19纪中期至20世纪中叶,伴随着列强的侵略,先进、开放 的西方工业文明冲击着古老、传统的中华文明,中西各种社 会文化因素相互交汇与碰壁,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成为这一 阶段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 • 20世纪50年代以后,民众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 了政治生活的严重影响而显得单调和呆板。 • 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科技成果在民 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 • 20世纪末以来,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互联网正在迅 速改变着民众的社会生活。 • 中国近现代生活的变迁,清晰的反映了现代化的进程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4课 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共5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4课 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共58张PPT)
(2)饮食:人民基本解决温饱问题(1987年);政府发 起“菜篮子”工程(1987年),百姓餐桌日益丰富;各 地餐饮业飞速发展、快餐盛行。
(3)住宅: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 住房条件得到空前改善。
(4)社会风尚;休闲成为日常生活一部分,休闲方式多 样化;注意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奉献爱心的社会 风尚逐渐形成。
“菜篮子工程”即政府为解决城市居民的副食 品消费所采取的改进副食品产供销渠道的一系列措 施。 列入“菜篮子工程” 范围的副食品品种大致 有五类:如肉猪、禽蛋、蔬菜、水产品、奶牛等。
凭票证供应
吃 饱、吃 好
旧中国的城市居住环境
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小区
安居工程: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安居工程”, 让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成本价买到合适的住房。
第二:废趾缠足——三寸金莲到大脚丫头
第三:社交礼仪——平等与民主
跪 拜

握手

到鞠躬——
见面礼:跪拜、作揖
鞠躬、握手
意义: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
第四:婚姻风俗 A、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由 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B、一夫多妻、指腹为婚、童养媳 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
新变化:只有少量的“洋油”、“洋 火”、“洋布”等洋货,进入中等生活水平 的农民家庭。
原因
(1)西方国家对中国侵略的客观影响。鸦片战争后,
西方国家在侵略中国的同时,把西方生产和生活方式移植了过来。 如西方人在租界建洋楼、开西式餐馆、乘西式轿车等。
(2)历届政府政策的影响。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
了一系列改变传统社会风气的政令。如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 等法令。
原因
(1)政治:建国初期进行民主政治建设,人民当 家作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说课课件54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说课课件54张PPT

请分别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 样的变化?
(从服装本身的特点、服装的功能、外来影响、 政治环境、经济状况等方面去思考)
展厅二 :
1、中餐:四大菜系
饮食方面
你知道多少中西方饮食文化及其区别?西餐是怎样传入中国的?
现代服装
展厅一:
服饰方面
请说说这分别是什么时候中国人的有代表性的服饰。 (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1840-1949年) 1、男装: 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向称身适体、短袍窄袖的方向发展,旗袍(旧式、新式) 2、女装: (2)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1949-1978年) 3、男装: 列宁装、中山装(干部装)、中式便装 4、女装:列宁装、布拉吉(连衣裙)、中式便装 (3)第三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5、服饰由最基本的“穿得暖”向“穿得好”转变,各种 款 式的服装层 出不穷。 小结: 中国近代以来服饰的发展趋势是由 闭”走向“开放”。(个性化) “封
(二)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相当水平的文科知识和自学能力,对 相关的内容在初中也有所学习,感性认识较强,但 发散思维、知识连贯性、学科迁移能力不够。 2、学法指导: (1)课前指导:引导学生充分进行预习,提出问 题,带着问题预习。课前对学生进行分组:服饰组、 饮食组、礼仪组和建筑组等四组,让学生搜集相关 资料。 (2)课堂指导: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 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课后指导:指导学生利用相关的练习,加强 对本课的理解与掌握,
根据课前对学生进行分组:服饰组、饮食组、礼仪组 和建筑组等四组,让学生搜集关资料。要求展示时间4分 钟左右,方式不限。 结合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设问:思考本课讲解了近现代 中国社会生活哪几个方面的变迁?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五单元 第14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共16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五单元 第14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共16张PPT)
反映了民国初期婚姻习俗开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民国初期一些思想先进的人反对封建婚姻要求婚姻自主。
2)近代我国物质生活和习俗变迁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①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密切相关; ②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 强; ③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 ④中国社会生活虽然不断发生变化,但始终保持着民族特 色。
“中山装”真得有这样的含义吗?
江苏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薛伟强 汤文:<中山装 “政治含义”考辨,《历史教学》2014年第21期
一、孙中山或国民政府是否明确赋予中山装特殊的政治含义 二、民国时期中山装的流行是否与特殊政治含义相关 三、中山装的特殊政治含义如何源起、为何流行
饮食方面 传统中餐(北面,南米) 西餐传入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风尚的主流是什么?当 时的人们生活体现了怎么样的特点?是由哪些因素 决定的? 社会风尚:勤俭节约,无私奉献 特点: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水平较低 因素:①人民当家作主②物资的匮乏;③计划经济 的影响 4.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逐步形成了怎样 的社会风尚?是什么导致了人民生活的变化? 社会风尚: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 因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施了改革开放;物资 的充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


代 中
饮食

变迁 物

服饰
习俗



居住


服饰、饮食、居住、 习俗各自变化的过 程
四个阶段——



一、中国近代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
时间
1840——1949

人教版必修二第5单元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共45张ppt)

人教版必修二第5单元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共45张ppt)

三 十 年 代 的 旗 袍
进入30年代后,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堪称经 典之作 。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旗袍,被称作Chinese dress的旗袍,实际上正是指30年代的旗袍。
鸦片战争后传入,民国后流行
早期西装
西装革履
虽说西装依然是男人 们时髦的服饰,但中山装 很快就开始与西装平分天 下。
50 年 代 的 时 尚 —— 列 宁 装
“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20世纪50年代 50年代女性的又一时尚 ——布 拉 初年轻人中流行的一句顺口溜 。基
60 年 代 的 流 行 —— 绿 军 装
现代的西装
自主学习:观察下列图片,并结合教材 P64-66,填写近现代服饰的变迁简表。
阶 段 流行服饰
鸦片战争 后~~新中 长袍马褂、中山装、西装、旗袍等 国成立
我们的思考
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 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外因
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思想文化、物质文 西学东渐:明和生活方式的涌入;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 政治变革: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推动;
内因
经济发展:吸收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改革开放等
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 1840年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思想解放: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改革开放促进人 们的思想解放。
现在城市与农村的住房条件及居 住质量为何能得到极大的改善?
服饰变幻
饮食变化 住宅变迁 习俗变革
告示:今日剪辫者奖酱肉面一碗
辛亥革命前 后,人们的 社交礼仪会 发生怎样的 变化?
传统社交礼仪
革除陋习、树立新风尚、休闲方式多样化
中国青年志愿者赴泰国救援服务队凯旋归来
服饰变幻
饮食变化 住宅变迁 习俗变革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五单元14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共19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五单元14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共19张PPT)

2020/6/28
11
[图解识记]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2020/6/28
12
思考: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特点
①从地域看:由通商口岸、沿海城市推向内地
②从过程看:
由西方引进,有较强殖民色彩,且中西合璧、新旧并存
③从动力看: 每一次习俗方面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推动有 关;社会生活的变化离不开有识之士的大力倡导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2020/6/28
1
一、衣 1.总的变化趋势:
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 便、平民化转变
2.表现:
(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到新中国的成立
概况 男子 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女子 宽松肥大的着装→旗袍
特征 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原因 西方列强的入侵及其影响;民主、自由、
2020/6/28
8
三、住
1.传统民居 (1)地位: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2)代表: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 2.西式住房 (1)出现
①鸦片战争后,在租界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开始大量出 现。
②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开始出现完全欧化的 新式住宅。
③西式的家具陈设受到人们的欢迎,如沙发、茶几等。 (2)影响:
中国的居室建筑融入了西式建筑的特点,中西合璧成为 典型的特征。
2020/6/28
9
四、习俗风尚的变革
1.原因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 放等,都对社会习俗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2.表现 (1)婚姻
①在古代社会,缔结婚约凭借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②近代以后,尤其是清末民初,新青年主张婚姻自主,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人教版必修2

探究二 近现代社会习俗的变化
史料一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 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 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 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 年 4 月 15 日)
5.假日游是人们休闲放松的一种方式,也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它透露出的主要 历史信息是( ) A.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旅游业、餐饮业快速发展 C.假日经济是一种新经济 D.几千年来的家庭生活发生重大变革 解析: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对生活方式提出了新的更高 的要求,假日休闲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产生的。 答案:A
及了“断发易服”,故 D 项错误。
答案:C
3.康有为“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尤遭戏侮,斥为臀尾,去之无损,留之反劳”。 康有为的这一号召( ) A.推动了近代“断发”的序幕 B.已经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 C.推动政府全面颁布剪辫易服法令 D.推动中国男子更换近代发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变化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史实 可知,题干描述的是康有为倡导的剪辫运动。故选 A 项。 答案:A
(3)住:住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
标。
讲究卫生、 _赈__济__灾__区___ 的社会风尚
(4)娱:_休__闲__娱__乐___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 (2)现代建设 在逐步形成
一部分
的蓬勃发展
[巧思妙记]
史料一
探究一 从服饰看社会变迁
史料二
史料三
(1)史料一中的图片说明中国服装有什么变化? (2)史料二中 20 世纪 50 年代为什么流行“布拉吉”和列宁装? (3)为什么会出现史料三中的现象? (4)结合上述史料分析,影响中国服装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1)鸦片战争后洋装在中国的流行,促成中国服装的改良,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就 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2)①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孤立、封锁、敌视政策,新中国 制定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②20 世纪 50 年代苏联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大量帮助,所以当时在社会生活方面也学习苏联。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培优课件_14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培优课件_14

芙蓉姐姐
犀利哥
秒杀宇内究极华丽第一极品路人帅哥!
奥运颁奖礼服
穿在身上的历史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978年至今)
1、表现:异彩纷呈。 2、服饰特征:美观大方、彰显个性。 3、时代特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多元社会。 4、变化原因: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思想 的解放、观念的更新。
归纳:近代以来中国服饰变化及其特征
绿军装
政治色彩强烈与革 独立自主
命相关的服饰成为 高度集中经济
主流
政治体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 异彩纷呈 至今
美观大方 彰显个性
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多元社会
2. 影响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因素
(1)鸦片战争后,伴随西方列强的侵略,西 方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也逐渐传入中国;
(2)中国政府推行各种改革,如清末“新 政”、临时政府移风易俗的措施,推动了社会 生活习俗的变化;
(3)西方自由、平等和民主思想不断传播和 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深刻的影响了社会生活 的变迁;
(4)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城市的近代化也推 动了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3.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的特点
(1)与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密切相关,并 伴随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深入 (2)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 过程(如服饰的变化) (3)变化在地域上严重不平衡,城乡差别 极大 (4)实质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 是中西文化逐渐融合,且始终保持着中国 民族特色
最后,孙中山提出自己的主张,他认为:“礼服在所必更, 常赐听民自便。”希望能有一种“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 经济,壮于观瞻”的服装式样。于是,孙中山决心自己设制服 装。他经过缜密思考,精心设计,并征求意见,终于创制了一 套具有我国民族特点的简便服装。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培优课件_7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培优课件_7
• C.中国已经成为近代化法治国家 D.一夫一妻制婚姻关系已经确立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物质生活 和风俗习惯作为最能体现时代变迁的载体, 它的变化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以及人们 思想不断变化的结果。西方工业文明的冲 击是导致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的根本因素。
1978 ——目前
西装、夹克、 休闲装等
与世界接轨, 异彩纷呈 。
小结: 中国近代以来服饰的发展趋势是由“封 闭”走向“开放”,由“统一”走向“个性化”。
(二)近现代“食”的变化
(二)近现代“食”的变化 • 鸦片战争后 西餐馆的出现
晚清上海“一品香”西菜馆 西式餐馆
西餐开始走入人们的生活
西餐: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 (讲究食物营养成分的搭配是 否合理,以及营养成分是否被 充分吸收。)
• A.粮票→股票 B.大人→先生 C.法币→人民币 D.臣民→公民
• 文绣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1931年 由于与溥仪感情不合,要求法院出面调解, 并于同年10月22日正式与溥仪解除婚约。 这件事情震动社会,被称为中国千年未有 的奇事。这件事情说明
• A.中国的君主专制时期已经结束
• B.落后的婚姻风俗正在发生变化
浙菜 西湖醋鱼
淮安有哪些特产?
软兜长鱼
狮子头
平桥豆腐
开洋蒲菜
丝瓜茶馓
(三)近现代“住”的变化
• 鸦片战争后 西式洋房的出现
• 改革开放以前 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仅 有3平方米
• 1995年“安居工程”大大改善了居住 条件
西方传统建筑注重反映宗教文化
欧 洲 古 建 筑 罗 马 大 教 堂 广 场
中餐:强调色、香、味俱全, 追求美味奉为进食的首要目的。
此外,在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 环境、餐具、礼节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培优课件_10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培优课件_10


考试、

监督五 权分立




三民 主义
以文治国
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习俗变迁的原因:
⑴西方列强入侵,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 ⑵政治改革的需要,政府的推动 ⑶经济水平的发展 ⑷思想观念解放 ⑸崇洋媚外的心理,爱美心理
▲影响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变化的重大事件有哪些呢?
▲影响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变化的重大事件有哪些呢? 洋务运动: 兴办洋务、近代工业、教育等
旧街骑楼 接霞庄民宅
你知道旧中国有哪些落后的习俗?这些 习俗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旧习
• 婚姻包办
• 旧式丧礼
• 男子留辫
• 女子裹足
• 社交礼仪
• 迷信活动
• 改变
• 婚姻自由 • 新式丧礼 • 剪辫易服 • 迫令放足 • 社交礼仪 • 文明时尚
特征:移风易俗、删繁就简。
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化
维新变法: 向西方学习,发展工商业,为实现 改革开放的推进强,国党目和标政,府要把求实改现良小社康会作风为俗经济建设 辛的亥 目革标命 ,:现代化建推设翻蓬帝勃制发,展建,立物民资国丰,富民,主人共民和生观活念水 平显著提高。 深入人心
新②文清化除运极动左:思想束民缚主,科思学想思观想念传的播不,断思解想放解、放开放,追 求生活质量的提高。 新③中科国技成水立平:进步,人国民际当交家流作日主益,密生切活,改物善质产品、生活 用品、娱乐设施等极不左断思丰想富影。响
课堂延伸
缠蓄 足辫
跪 拜
历史上,自诩为“天朝上国”的中国人穿着 中式服装,住在中式建筑里,行为举止温良恭俭 让,敬爱天地君亲师,庄重而热烈地过着中国节 日,生老嫁娶都履行祖宗礼仪……这些,曾经是 中国人的标识。而自100多年前开始“师夷长技” 以来,中国文化或妄自菲薄,或自暴自弃,属于 自己的文化衣衫渐被撕破,庄重从容的古老文明 渐行渐远。现在,除了黑头发黄皮肤,我们还有 什么外在的标识? ——《中国新闻周刊》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培优课件_2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培优课件_21

60、70年代简洁的家居
能吃到的食物
1987年发起“菜篮子工程” 即政府为解决城市居民的副食品消费所采取的改进 副食品产供销渠道的一系列措施。列入“菜篮子工程” 范围的副食品品种大致有五类:如猪肉、禽蛋、蔬菜、 水产品、牛奶等。
天津大型安居工程——华苑小区
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政策。近十 多年来,居民住房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不仅人均居住面积 扩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清朝末年到民
国初年,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西式婚礼在中国的通商口岸等一
些城市中出现,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受到冲击,有些青年
男女开始主张婚姻自主。
3.(2013·山东学业水平测试)生活细节可以反映时代的特征。 下图中能体现中国计划经济特征的是 ( )
【解析】选A。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 粮票、布票、油票等票证,故A符合题意。优惠券、股票、银行 卡属于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产物,均与题意不符。
——《蔡元培:三次婚姻,见证时代变迁》金羊网
②近代:反对婚姻包办,主张婚姻自主
③现代:恋爱自由,婚姻自主,一夫一妻
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
60 年 代 的 流 行
绿 军 装
——
这些票证主要适用于当时城镇有商品粮户口的居民。由 于当时城镇人口急剧膨胀,使得商品粮的需求量迅速增长, 而其时国家的粮食产量有限,于是,国家就对粮食、食用油、 棉花等主要日常生活用品实行统购统销的政策,一方面限制 粮油需求迅猛增长,另一方面保证人民物质生活的基本需要。
传统的四合院
蒋介石上海故居
合作探究
讨论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和习俗发生变化的原因 有哪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培优课件_24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培优课件_24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感受变迁
服饰
饮食
住宅
风俗
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至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至改
成立
革开放
长袍马褂

传统旗袍பைடு நூலகம்
粗布衣衫
西装、洋装
中山装、改良旗袍 学生装
“布拉吉” 列宁装 军装
满汉美食

粗食
吃西餐成为 有钱人的时尚
食物简单 凭票供应

社会 习俗
深宅大院 普通民居
1840
鸦 片 战 争
材料六
1898 戊 戌 变 法
1912 中 华 民 国 成 立
1949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成 立
1978 中 共 十 一 届 三 中 全 会
探因变迁——外因
鸦片战争后,西方物质文明、思想 文化和生活方式涌入。
新中国成立后受中苏关系的影响。
探因变迁——内因
政治变革: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推动。
2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 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摇舞,误缠机器, 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 机器,不相容者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 之世……诚非所宜。
——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3 “中华民国元年春,正月,元旦,南京临时政府公布采用阳历纪 元,定五色旗为国旗,革去长揖磕头之礼,代之以握手与鞠躬;大人 老爷之称,改呼先生或衔职;男子劝其剪发,女子禁其缠足;吸食鸦 片者,严令戒绝。凡属国民,一律平等……”
一则曰棉纱、棉布……不知鸦片之外又有杂货,如:洋药水、 药丸、药粉、洋烟洋酒、火腿、洋饼饵、洋糖、洋盐、洋果 干、洋水果、咖啡,其零星莫可指名者尤夥。洋布之外,又 有洋绸、洋缎、洋呢、洋羽毛、洋花边、洋钮扣、洋伞、洋 灯、洋钉、洋画、洋笔、洋墨水、洋牙刷、洋牙粉、洋胰、 洋火、洋油,其零星莫可指名者亦夥。……外此更有电气灯、 自来水、照相玻璃、大小镜片、洋木器、洋钟表、一切玩好 奇淫之具,种类殊繁,指不胜屈。以上各种类皆畅行各口, 销入内地,人置家备,弃旧翻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培优课件_23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培优课件_23
•A.剪辫易服难以推广
•B.变革心态新旧杂陈
•C.传统精华悉心保留
•D.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右侧框内所叙内容为《申报》上的
报道。材料说明( )
•A.晚清时期思想观念变化剧烈 •B.妇女成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C.报纸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潮 •D.习俗变迁具有自由平等特征
课外研习
2014年马年春晚,歌手王铮亮 的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以朴 实细腻的真情触动着每位观众的心。
项目
变迁的表现
总特征

传统的长袍马褂与西服并行不悖 中山装、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引进了西餐等西式饮食

西式的楼房 传统的平房(四合院……)
多元化
中西合璧的里弄

火车、汽车、飞机等近代交通工具传入 中国
3、皇帝的辫子
【材料一】 顺治二年(1645年),颁布了剃发令, 规定“京城内外限旬月,直隶各省地方,至部文 到日亦限旬月,尽令剃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 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
•A、政府法规决定风尚礼仪
•B、社会风气发生根本变迁
•C、民国政府首倡废止缠足
•D、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
旧风俗
男人留辫 婚姻包办 婚丧仪式繁琐 女子缠足 社交礼仪: 跪拜、老爷
新风尚
断发易服 地域发展不 婚姻自由 平衡
仪式简约文明
废止缠足 社交礼仪:握手、同志、 先生 采用公历、增添新节日
课内研讨1 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变迁的原因。
材料1……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误缠机器
,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选自康有为的《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经济上: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材料2 社会习尚为千百万人所接受,并在社会变迁的过 程里表现为一种无意识的顽固力量。……而革新政治又 是与风习的改良紧密联系在一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培优课件_5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培优课件_5
2、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一种文明发 展的表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历程。
3、归纳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规律性特征及 发展趋势,探究发生变迁的原因。
“吴老太爷从乡下乘轮船来到上海,怀中紧抱着《太上 感应篇》,坐进30年代的汽车里,像一具刚从棺材里爬出来 的僵尸……南京路上,到处是光怪陆离的灯光和高耸的摩天 大楼。最让吴老太爷大受刺激的,是一位身穿高开叉旗袍、 连肌肤都能看得分明的时髦少妇。那少妇高坐在一辆黄包车 上,翘起了赤裸裸的一双白腿,简直好象没有穿裤子。这情 形,不禁让吴老太爷全身发抖。终于,吴老太爷大叫一声, 昏死过去……”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近代(旧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鸦片战争后(1840-1911年); 辛亥革命后(1912-1949年)。
现代(新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新中国成立后(1949-1978年); 改革开放后(1978年至今)。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学习目标:
1、识记近现代中国在服饰,饮食,建筑,社会习 俗等方面变化的基本史实。
2005年,世界精英模特大赛国际总决赛 在伤害舞台隆重上演,模特穿旗袍走秀。
改革开放以来的女性服饰有何特点?为何呈现这样的特点?
原因:实行改革开放,创造了宽松的社会环境;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 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进一步开放和多元化;与世界服饰的交流促进等。
二、近代以来饮食的变化 传统饮食 南方饮食
——《申报》1930年8月10日
“兹有某女士上海著名学校毕业,精通中西文字,现有余暇愿应公馆或学校之
聘”、“某女士在沪上专门研究英文女校毕业,愿就公馆英文教职”。
——《申报》1930年8月10日增刊
另外,《申报》上的启示栏广告中的“离婚启示”,公开声明男女双方情愿协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培优课件_3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培优课件_3
说明国人接受了工业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 意义: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经济工业化。
从思想文化近代化角度看:
材料四:生活在具有几千年传统文明的近代中国,每
一个人都会面对时代的挑战,都会感受到西方文化对我 们的冲击,同样也会有受惠于两种文明又困惑于两种文 明的复杂心情。我们的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在 全球化的视野下,我们应当客观的看到西方文化,并从 中汲取养分,改造我们的传统文化,使其更加辉煌。
衣 服饰厅 住 居住厅
饮食厅 食
习俗厅

居住厅:洋房里弄——演进中的居室建筑
展 品 一
北京四合院
外向、开放
居住厅:洋房里弄——演进中的居室建筑
展 品 四
1995年启动 “安居工程”
展 中国近现代社会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
衣 服饰厅 住 居住厅
饮食厅 食
习俗厅

风俗厅:移风易俗——社会风尚的大变革
展 品 四
列宁装
新中国建立后:带有浓厚时代印记的服装
20世纪50—70年代: 蓝、绿、灰、黑的“海洋”
改革开放至今:美观大方、异彩纷呈
展 中国近现代社会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
衣 服饰厅 住 居住厅
饮食厅 食
习俗厅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国传统八大菜系
西餐传入——异味相争
牛披


排萨


展 中国近现代社会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
明显的变化呢?
衣食住俗变迁的原因 •外因 工业文明传入
外来商品输入
社会经济发展(改革开放)
政治变革的推动作用
•内因
(辛亥革命、新中国建立等)
文明、民主、自由等近代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衣:服装颜色从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 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
(2)食 ①到1987年,中国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 ②政府还倡导“_菜_篮_子__工_程___________。”
(3)住
①人民的住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
②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安了居工程 “_____________”。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6.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折射出社会 进步和近代化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
鸦片战争前 长袍马褂
中餐
马车、轿子
父母之命,媒妁
鸦片战争后 中山装、西装等
西餐
人力车、火车、电车、 汽车等
材料二 在北京以及各省省会城市,出现了 所谓“四合院欧化”,即在保留传统四合院 的基本格局上搞点洋化:简单的装扇玻璃窗 代替格子糊纸绢,复杂的搞点外国式柱 子„„如此,既存四合院之传统格局,又吸 收西式房屋之优点情调。可谓中西合璧、相 得益彰。
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 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 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 )
A.明朝
B.清朝
C.民国 D.新中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番菜”“刀叉”“香槟”均是西餐 所含的内容。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和一些 大城市里开始出现西餐馆。结合题干“最早” 的信息,由此推断是清朝晚期。
()
A.该择偶观受西方自由、平等的观念影响 B.近代中国已经实现男女平等 C.蔡、黄结合仍是旧时的媒妁之言的结果 D.自由恋爱方能成就幸福婚姻
解析:材料反映了蔡元培的择偶观已发生变 化,变化的原因之一就是受西方民主思潮的 影响。
答案:A
3.从“老爷”“大人”到“同志”“先生” 的称谓变化主要反映了( )
A.资本主义经济代替封建经济形式成为社 会经济的主体
B.资产阶级的民主、平等的观念开始深入 人心
C.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
D.西方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侵略
解析:从“老爷””大人”这种具有等级的 称呼到“同志”“先生”无等级的称呼,体 现出一种平等的观念。
4.(2014·阜阳高一期中)在新中国成立后相 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城乡居民都要凭票购买 棉布。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 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曾长期使 用的布票成为历史文物。上述政策的变化表 明( )
——《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近代以来中国社会 生活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是什么。写出导致变化的外部因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社会生 活变迁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内容从衣、食、住、 行、婚俗变化方面归纳即可。第(2)问据材 料中“四合院欧化”“中西合璧”的信息分 析作答;据所学知识回答导致变化的外部原 因。第(3)问结合所学回答积极影响。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必修2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五单元 第十四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1 情景导入
2 目标导航
5 随堂练习
3 自主预习
6 高考演练
4 课堂探究
7 课后强化作业
情景导入
右边的照片拍摄于 20世纪30年代,是 杭州西湖儿童旅行 团在启程前的合影。 儿童结团旅行,这 是近代中国社会生 活中的一桩新鲜事, 它是新式教育和新 式旅游的产物,从 侧面反映出了中国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 化。
【解析】
“父母之命„„ 不可改易的”

传统纲常伦 理仍在盛行

B√
“农业经济组织下 的状态,保不住了” — 小农经济受到冲击 — C√
新文化运动已经发 材料时间为1920年 — 生,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 D√
作者反对传统婚姻 据材料分析 — 主张婚姻自由 — A×
由上面图示可知正确答案为A项。 【答案】 A
3.多角度分析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
(1)从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角度:中国进入 近代社会的时间非常短暂,但却是中国历史 上社会生活变化最剧烈的时期。
(2)从近代化的角度: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 的变迁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与 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工业化、城市化等共同构 成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同时它们之间又相互影 响,相互推动。
①中国的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②政府 不再单纯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 ③中国逐渐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④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解析: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 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 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 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从中国近现代史的角度:近代社会生活 的每一次大的变化,都是与特定的历史大背 景相关联的,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 历史性巨变。
(4)从世界历史的角度:中国社会生活的变 化受外来力量的影响,尤其是三次工业革命 对中国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代 社会生活由以往的闭关自守,变为面向世界; 由过去的封建传统,变为向近代化的趋进; 由与世界潮流脱离,到逐渐与世界潮流同步, 成为引导世界生活变迁的重要力量。
2.表现 (1)衣:“洋布”“洋装”、旗袍、中山装
等。
(2)食: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出现西 餐馆,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
(3)住:欧式洋房和中西合璧的建筑。
(4)风俗习惯:维新派主张 断发易服 “___________”“废止缠足”,并改革 传统的婚姻制度;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 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民国时期,政 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在大城 市里,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 农村仍沿袭传统的风俗习惯。
【探究思路】 由材料一中“皆洋式 也”“皆洋食也”“皆洋工也”得出结论 (1);由材料二中“南京临时政府”“《令 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得出结 论(2);由材料三内容可得出结论(3)。
【探究结论】 (1)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2)政府政策的影响。 (3)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吸收西方的先进文明。 (4)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 (5)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6)近代工商业发展的推动。
答案:B
2.(2014·哈尔滨高一期中)蔡元培的第一任 夫人在他33岁时去世,此时他已在知识界 小有名气。面对踏破门槛的媒人,他提出 “不缠足”“会识字”“意见不合可离婚” 等标准。1902年元旦,蔡元培与出身书香 门第,不但没有缠足,而且识字又精通书画、 孝敬父母的黄仲玉结婚。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解析:本题以维新派的“易服”主张为切入 点,意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信息“必自易西服 始”“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等可知,维 新派如此重视易服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5)从程度看:大城市变化大,农村变化小, 只有少量洋货进入部分家庭,传统习惯坚如 磐石。
2.影响
(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 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推动 了工业化进程。
(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 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中国文化的精髓,又 顺应时代变革。
答案:(1)服饰、建筑、饮食、交通、婚礼 习俗。
(2)特点:中西合璧,相得益彰;既保存传 统,又吸收西方优点。
外部因素:受西方外来因素的影响。
(3)积极影响:丰富了中国人的物质生活; 改变了人们思想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有利 于中国社会进步和近代化进程等。
高考演练
1.(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Ⅱ,4分)1892年, 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 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 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 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B
5.(2014·辽宁学业水平测试)下列图片反映 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老百姓着装的变化。 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改革开放的实行 B.计划经济的形成
C.生活水平的提高 D.思想观念的解 放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使生产力得到解放,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 高,思想观念逐步得到改善和解放,这从人 们的日常服装就能表现出来。计划经济体制 并非是这种变化的原因,故B项不正确。
二、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演变
1.特点
(1)从地域看: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 推向内地和市镇。
(2)从过程看:由西方引进,有较强的殖民 地色彩,且中西、新旧并存,甚至中西合璧、 相互渗透。
(3)从水平看:总体进展缓慢;沿海和内地 水平不一。
(4)从动力看:每一次风俗等方面的变化都 与当时社会运动的推动有关;上层人物的倡 导起到社会示范作用。
(4)风俗习惯 ①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赈生济灾活区的一部分。
②注重环保、讲究卫生、______________ 的社会风尚,也在逐步形成。
巧思妙记:
课堂探究
一、探究问题:推动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因 素
【探究素材】
材料一 清末有官员惊叹:“国之典章莫重 于章服,而今之章服之紊亦已甚矣。以职员 所涉历,车于陆,舟于水,皆洋式也;酒于 觥,肉于俎,皆洋食也;楼其冠,洋其履, 德、法其衣裳,皆洋工也。”
答案:B
2.(2014·福建文综,4分)旗袍在20世纪二 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 社会原因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