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3.2海陆变迁(第2课时)教案 商务星球版剖析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第3章第二节《海陆变迁》word教案1
《第二节海陆变迁》教案陆的变迁早在古代就已经被人们所觉察和认识。
在地球上,沧海变成桑田,桑田又变为沧海的实例有许多。
学生阅读课本49页课文内容,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为什么在雄伟的喜马拉雅山上会出现海洋生物化石?(2)为什么在我国东部海底会出现古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3)荷兰的围海造田说明什么问题?(4)请同学们再举出一些例子说明海陆变迁。
(如台湾海峡的变化;塔里木盆地的变化等。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1)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现在变成了陆地,也就是说海洋可以变成陆地。
(2)我国东部海域发现了古河流和古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了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为陆地,现在变成了海洋,也就是说陆地可以变成海洋。
(3)荷兰是著名的“低地国”。
荷兰人通过围海造田,使本国的国土面积不断扩大,说明了我们人类的活动也能使海陆发生变化,不过这种变化只是局部的和小规模的,而且这种活动还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否则,要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那么,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引导学生探讨分析喜马拉雅山为什么会由海变成陆?而东部海域为什么由陆变成海?在学生探讨的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演示分析归纳。
用书本演示喜马拉雅山由海变陆的变迁过程和东海由陆变海过程。
由此可见,地壳的变动是海陆变迁的一个主要原因。
可能有同学要问,地壳为什么会变动,这个问题问得好,学习就要有这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
这个问题的答案,大家学习了下一节课的内容就知道了。
海平面的升降是海陆变迁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对于海平面的升降原因是与气候有关,气候变冷,海平面就要下降;气候变暖,冰雪消融,海平面就要上升。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了无论是地壳的变动,还是海平面的升降都能使海陆发生变迁。
所以,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板书:一、海陆的变迁的主要原因1、地壳变动2、海平面的升降3、人类活动海陆变迁是处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也就是地球上海陆轮廓是不断变化的。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3章第二节《海陆变迁》(第2课时)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3章第二节《海陆变迁》(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3章第二节(第2课时)》教材以地球表面形态的不断变化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海陆变迁的基本知识,认识地球表面形态的不断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球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及其原因可能还不太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举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地球表面形态的不断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海陆变迁现象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难点:地球表面形态的不断变化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海陆变迁的现象。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案例为例,讲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交流,提高课堂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用于展示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
2.准备案例资料,用于分析海陆变迁的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如陆地变成海洋、海洋变成陆地等,引导学生关注海陆变迁的现象。
2.呈现(10分钟)讲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如地壳运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以及海陆变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迁徙、基础设施建设等。
3.操练(1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析具体的案例,如黄河改道、马尔代夫海平面上升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 3.2《海陆变迁》(第2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海陆变迁(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并了解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 知道大陆漂移说,形成地理科学态度。
● 通过读“世界板块分布”图,在图上指出七大板块,并掌握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上两大山系的成因,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
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世界板块分布图,说出七大板块的名称及分布。
(重点)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重点)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上两大山系的成因,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难点)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先学后教 【教学方法】观察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七大板块地图及相关图片。
7
2
35
4
1
6
5
A A
B B
C
D D
导入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七大洲、四大洋,它们的格局从来就是这样,并且一成不变吗?
知道“沧海桑田”这个成语吗?为什么会有沧海桑田的变化,又有哪些科学依据呢?
荷兰填海造陆拦海大堤
日本填海造陆人工岛—御台场
大陆拼合
2.学说主要内容是什么?
演示:
随时识记,理解
读图、识记、回答,
并在书上标出两
大火山地震带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本活动内容:1.运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1)地中海正不断缩小,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将会消失。
七年级地理上册 3.2海陆变迁(第2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板块运动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目标】1.通过读世界板块分布图,说出七大板块的名称及和分布。
(重点)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重难点)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上两大山系的成因,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重难点)【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活动探究、精当点拨。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问题导学、阅读分析等方法。
【教具准备】1.多媒体准备:教学课件2.探究活动准备:用泡沫板制作板块模型、橡皮泥、鸡蛋壳破裂后煮熟的鸡蛋等。
一:七大板块块的名称及大致X围。
⑵看看七大板块中哪个板块以海洋为主,它被哪些板块包围着。
精当点拨:多媒体展示大洲大洋图,要求学生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位置。
展示地球板块的划分及名称。
过渡:全球划分为七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这些板块(或大陆)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不断地“漂移”。
读大洲大洋图,准确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位置。
根据老师展示的板块的划分,说出七大板块的名称和大致X围。
并读图完成下列问题:⑴全球大致分为大板块,说出七大板块的名称及大致X围。
⑵看看七大板块中哪个板块以海洋为主,它被哪些板块包围着。
复练图和记图的目的。
二:板块运动多媒体展示自主学习内容:读课本图3—2—5,完成下列问题:1、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 ______ 。
2、图中AB两地,哪个地方的地壳比较稳定,哪个地方的地壳比较活跃,主要原因是什么?3、板块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的运动分别产生什么结果?精当点拨:多媒体展示板块运动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板块运动两种形式:动画演示板块X裂运动,要求学生大胆预言:红海和东非大裂谷将来会怎样?并说明你预言的理由。
指导学生活动探究:根据自己的活动总结板块发生挤压时地表会发生什么读课本图3—2—5,完成助学上“学习过程2(3)”栏目;读课本P52~53内容,完成助学上“学习过程3”栏目。
2017秋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3章第二节《海陆变迁》(第2课时)word教案
《海陆变迁》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世界板块分布图,在图上找到七大板块。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上两大山系的成因,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重点:1.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2.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会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海洋陆地形的成因。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读图思考、小组合作。
教具准备:课件、学生自制七大板块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早在16世纪,就有人发现南美洲东海岸与非洲西海岸大陆轮廓线惊人的吻合,甚至能拼合在一起。
正是有了这一发现,才使人类开始关注海陆的变迁,并最终揭开了海陆变迁的神秘面纱,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那么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二、新授1.活动一:板块构造学说展示敲碎蛋壳熟鸡蛋,用鸡蛋表示地球,有裂纹的蛋壳表示大大小小的板块。
提问: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1)学生说出七大板块的名称并观察各板块的大致范围。
(2)看看七大板块中哪个板块以海洋为主,它被哪些板块包围。
(3)中国位于哪一板块?澳大利亚呢?学生拿出自制七大板块图片进行拼合,每组的6号同学去黑板展示,比一比,谁拼的快又对。
同学们,这两张桌子中间有5厘米的缝隙,两本书分别放在桌子上代表两大板块,书脊相对,当两本书往两边拉开时,两书脊间出现空隙,当两本书往书脊方向挤压时,则可能出现沿书脊望上拱起或者往下凹陷的现象,那么,板块运动是怎样的呢?2.活动二:板块运动形式(1)板块运动有几种形式?(2)挤压的地方往往出现 、 ,张裂的地方形成 、 。
(3)喜马拉雅山脉就是由 板块和 板块碰撞、挤压后隆起而形成的。
(4)多媒体展示:世界有两大主要山系一是横穿 大陆南北的巨大山系,主要有 山脉和 山脉及其他高大山系组成;二是纵贯 大陆和 大陆的巨大山系,主要由 山脉和 山脉组成。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展示
交流1、海陆变迁的原因?
2、大陆漂移的内容?
看p51图回答,说出过程
3、回答p52读图3个问题?
投影放出七大板块分布图,
各小组讨论
4、世界2大山系?
5、世界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两大
地带?
6课本p54活动题
指图讲解
1组回答
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
类活动
2组回答
海陆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七大
洲和四大洋也不是自古以来就是
这样分布的,
3组回答:
指图说出七大板块名称
太平洋
B A
4组指图说出
4组指图回答: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学生听,回答,记。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海陆变迁优秀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新版)商务星球版初中七年级
海陆变迁【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并了解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知道大陆漂移说,形成地理科学态度。
•通过读“世界板块分布”图,在图上指出七大板块,并掌握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上两大山系的成因,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目标】1.了解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2.知道大陆漂移说,并掌握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重难点)。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上两大山系的成因,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重点)【教学模式】学案导学。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学习目标老师:仔细理解一下红体字的含义。
过渡与衔接:看一下大屏幕,喜马拉雅山的岩石层中为什么会有海洋生物岩石呢?(海陆变迁)海洋变成陆地(自然变化)陆地变成海洋(自然变化)海洋变成陆地(人类活动)学习目标让学生读一读,看一看理解红体字的意义学学习目标,来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带着任务听课,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简单小结:海陆变迁原因(大陆漂移)大陆漂移的证据1、大陆拼合2、生物的相似性生看图片,思考问题学生说一说:海洋变成陆地学生说一加强视觉效果,更容易得出结论观察合作探究3、地层的相似性老师:这样我们能证明大陆原来是在一起的。
演示大陆漂移的模拟图(板块运动)给学生展示并理解板块运动学说:全球大致划分七大板块,各版块是不断运动的,板块内部较为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运动活跃。
展示图说:陆地变成海洋思考一下二者的不同,讨论海陆变迁一个原因是图片,合作探究。
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归纳观察一下视频板块有两种运动:挤压和X裂挤压解释一下,喜马拉雅山为什么在不段增高?X裂红海为什么在扩大?东非大裂谷在扩大?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展示)(教师归纳小结)一、海陆变迁二、大陆漂移学说三、板块构造学说1. 全球主要由七大板块组成2. 板块在不断地运动3.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交界处比较活跃四、两大火山地震带1.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2.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自然变化,另一个是人类活动导致的学生动动手拼一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从图片获取地理【当堂达标】1.七大板块中,几乎全在海洋的是:()A.印度洋板块B.非洲板块C.南美板块D.太平洋板块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两个板块碰撞形成的,这两个板块是:()A.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B.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C.非洲板块和欧亚板块D.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板块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红海是由两个板块分裂形成的,这两个板块是:()A.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B.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C.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D.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板块4.板块构造学说认为:()A.全球岩石圈分为七大板块B.各板块既包括大陆也包括海洋C.板块X裂地区常形成海洋和裂谷D.板块碰撞地区都形成高山5.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板块的名称。
七年级地理上册3.2海陆变迁(第2课时)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海陆变迁(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具体轮廓及相对位置。
●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世界板块分布图,说出七大板块的名称及分布。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上两大山系的成因,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模式】看图(涂)说话(画)。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启发式的谈话法、读图分析法、推理讲解法。
【教具准备】大陆的轮廓简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当堂达标】学以致用一、单项选择题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A.全球岩石圈分为七大板块 B.各板块既包括大陆也包括海洋C.板块挤压地区常形成海洋和裂谷 D.板块碰撞地区都形成高山2.七大板块中,几乎全在海洋的是:A.印度洋板块B.非洲板块C.亚欧板块D.太平洋板块中新网2012年11月29日电台湾省嘉义29日清晨3点43分发生里氏4.0级地震。
这次地震的震中在嘉义县阿里山乡,震源深度 6.7千米。
结合材料完成3、4题。
3.下列对台湾省发生地震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B.台湾省位于欧亚板块内部C.台湾省位于太平洋板块内部D.台湾省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4.济南的小明得知消息很担心嘉义的网友张刚,便给他发了几条防震的建议,其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A.迅速撤离到空旷地带B.在家中来不及撤离可以躲到卫生间、厨房等狭小空间内C.在教室上课时,可以跳楼求生D.不要慌张,沉着冷静,听从老师安排5.(2012·鄂州学业考)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因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的地貌类型是( )A.东非大裂谷B.红海C.大洋中脊D.海沟6.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两个板块碰撞形成的,这两个板块是:A.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C.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 D.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7.读七大板块示意图和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海陆变迁板块运动教学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节海陆变迁板块运动教学案商务星球版第⼆节海陆变迁【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球表⾯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课标解读】通过海陆变迁的实例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认识地球上的海陆仍然在不断变化之中。
【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主要讲述“沧海桑⽥”的变化,以及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这节课的知识对于七年级的学⽣来说⽐较抽象,难以理解,尤其是“⼤陆漂移说”的基本观点。
【重点】海陆变迁及原因,⼤陆漂移说的基本观点及依据。
【学情分析】本节课所讲的地理现象和规律都是较⼤尺度和跨越时空的,学⽣缺乏⾜够的⽣活体验和知识底蕴。
所以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来充分调动学⽣的视觉、听觉,以增强学⽣的积极性、参与性和主动性。
【教学⽬标】1.举例说明地球表⾯的海陆变迁,并了解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2.知道⼤陆漂移说,形成科学的地理态度。
【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境法、合作探究法、演⽰观察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模式】⾃主学习---合作学习---问题探究---当堂达标【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地图册。
激情导⼊《西游记》中“东海龙王”中的“东海”是哪个⼤洋的边缘?设置悬念:⼤家有没有想过辽阔的东海有⼀天会变成陆地呢?⼤家请看屏幕。
出⽰东海的古河道和古村庄遗迹、喜马拉雅⼭中的海洋⽣物化⽯。
接着提问:⼤海变成桑⽥有没有可能?这⼏个图⽚说明了什么问题?通过上⾯的例⼦说明,沧海桑⽥是的的确确存在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节海陆的变化。
板书课题。
学⽣积极思考并回答:太平洋。
学⽣认真看图,积极思考。
学⽣回答:可能或不可能。
设疑导⼊,激发学⽣的学习兴趣。
运⽤“沧海桑⽥”的具体例证激发学⽣的学习热情。
读图研讨荷兰是著名的低地国家,全国有四分之⼀的国⼟⾯积低于海平⾯,⽽且过去的⼀百年⾥荷兰,荷兰的陆地国⼟⼀直在扩⼤,这是为什么?也就是说⼈类活动也可以引起⼩范围的海陆变迁。
积极思考读图思考积极回答:围海造⽥⼈类活动。
培养学⽣的发散思维能⼒。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海陆变迁(第2课时)教案
海陆变迁【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目标】1、通过读“世界板块分布”图,在地图上指出七大板块,并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重点)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上两大山系的成因,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重点和难点)【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教学方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教具准备】地图册、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世界海陆分布空白图:同学们回顾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称及位置。
教师找同学回答其它同学在回答后可以纠正补充。
学了上节‘大陆漂移’内容有些同学可能提出疑问:对于世界七大洲四大洋是不是在一块的呢?这节课我们共同看一下。
板书:板块运动出示学习目标:学生填图复习旧知同时为本课七大板块所包括范围学习作准备1、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本P52第一、二段文字,完成助学P50第1题。
学生阅读课本处理助学学生总结板块构造学说内容。
锻炼学生自主完成能力和总结能力自主完成板块构造学说内容是什么呢?教师板书:板块构造学说地壳活跃的地方多火山、地震2、教师让学生读图3-2-5完成助学P51第2题的(1)(2)题。
1、地球是由七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构成。
2、各板块处在不断运动之中。
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的地壳比较活跃。
学生完成助学P51第2题的(1)(2)题。
衔接与过渡大家通过自主学习知道了板块构造学说内容。
那么板块运动是又怎么回事呢?难点突破1、教师利用两本书演示板块运动。
(1)可以用书本演示“隆起”,说明会使陆地边缘的地表隆起抬升,形成巨大的山脉、岛链或海沟。
(2)用纸张演示“张裂”,说明会使地表发生断裂,形成裂谷和海洋2、通过老师引导学生读课本P53图3-2-6‘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示意’教师让学生一只手代表‘印度洋板块’另一只手代表‘欧亚板块’两手相对隆起为‘喜马拉雅山’学以致用A:教师让学生读课本P53图3-2-7并结合图3-2-5找出‘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分析分别是怎么形成的。
七年级地理上册 3.2海陆变迁(第2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2节 海陆变迁(第2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海陆变迁第二课时板块运动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课标解读】
【教学目标】
1.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重点)
2.通过读世界板块分布图,在图中找到七大板块。
(重点)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上两大山系的成因,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难点)
【教材分析】
板块运动这部分内容直接对应“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这一课程标准。
教材内容紧紧围绕这一课程而展开。
同时又是对上一节“大陆为什么会漂移”的解释与深化。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上节学生知道了“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展开的。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不是能由学生总结出来的内容,学生首先应阅读课文内容,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再充分利用地图来学习七大板块,两大山系、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观察思考、归纳结论,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叠置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的方法。
【教学模式】先学后教、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读图思考、演示观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册。
【教学过程】
5.全球有哪两大山系,分布在哪?
6.读图分析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在哪?为什么这些地方多火山地震?
7.读课本图3-2-9,看近几年世界发生的危害较大的地震的分布有什么规律?试用板块学。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3章 第2节 海陆变迁(第2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教案
海陆变迁【课标要求及解读】●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世界板块分布图,在图上找到七大板块。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上两大山系的成因,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达标【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读图思考、小组合作。
【教具准备】课件、学生自制七大板块图片、敲碎蛋壳的熟鸡蛋。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练习与导入[练习导入]:一、填空1.“沧海桑田”一词说的是 ( )A.地球表面形态是永恒不变的 B.山就是山,海就是海,它们是永恒不变的C.通过科技力量,可以在海洋中植桑、养蚕 D.地球表面形态是不断变化的2.关于大陆漂移学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B.认为大陆漂移的动力来自海水的浮力通过练习,考察学生对海陆变迁的原因、大陆漂移说的掌握C.认为大陆原来是连在一起的D.大陆漂移的有力证据就是大西洋两岸相似的古生物化石3.海牛生活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且不会飞。
它们分布在大洋两岸的原因是 ( )A.两个大陆上的人们进行国际贸易的结果B.两个大之间的海洋干涸或大洋结冰时,它们从一个大陆迁移到另一个大陆C.在地质时期,两个大陆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D.两大陆间的距离不断缩小,在偶然的机会中,它们在两大陆问来回活动二、人们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古代森林的遗迹,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情况。
衔接与过渡读图与回答活动一:板块构造学说展示敲碎蛋壳熟鸡蛋,用鸡蛋表示地球,有裂纹的蛋壳表示大大小小的板块。
提问: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①学生说出七大板块的名称并观察各板块的大致范围。
②看看七大板块中哪个板块以海洋为主,它被哪些板块包围。
③中国位于哪一板块?澳大利亚呢?④图中A、B两地,哪地方的地壳比较稳定,哪个地方的地壳比较活跃,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拿出自制七大板块图片进行拼合,每组的6号同学去黑板展示,比一比,谁拼的快又对(读图回答)多媒体展示P52图3-2-5世界板块的分布拼图完成后,两人一组,指图互相提问。
(水滴系列)七年级地理上册 3.2 海陆变迁(第2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新版)商务星球版
海陆变迁【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明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并了解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点。
2.知道大陆漂移学说及其基本观点,了解地理科学发展史,并注意科学兴趣的培养。
(重难点)3.能在“世界板块分布图”上指出七大板块,并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重难点)4.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上两大山系的成因,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重点)【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合作探究、问题导学、阅读分析等方法。
【教具准备】地图册、多媒体、熟鸡蛋、剪刀、透明纸、学生课前收集的海陆变迁的实例。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1、海陆变迁的原因有、、。
2、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形成了学说。
3、一般地说,板块内陆地壳比较。
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的地壳比较。
4、七大板块中,以海洋为主的是。
5、世界上有两条著名的山系,一条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的,另一条是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等组成的。
6、世界上火山和地震的集中分布区,大都位于地带。
据统计,全球90%以上的火山和地震分布在和地带。
7、用板块构造学说观点解释:红海不断扩X、地中海不断缩小。
【教学反思】关于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教学中尽量让学生通过演示,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学生自己动手演示,既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合作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看图来回答问题,增强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为学生双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地理上册3.2《海陆变迁》(新版)商务星球版教学案
微山岛镇一中教学案七年级上册地理主稿人:兼馨第三章第二节海陆变迁洋为主,它被哪些阿尔卑斯山、世界板块的分布拼图完成后,两人一组,指图互相提问。
①②③④⑤⑥说点板块位置。
这两张桌子中间有米的缝隙,两本书分别放在桌子上代表两大板块,书脊相大主要山系追问与探索:1、2009年4月6日凌晨,意大利中部城市阿奎拉发生里氏6.3级地震,该次地震是哪两个板块挤压碰撞引起的()活动三:东非大裂谷的扩张与红海的变迁老师提问:1、因为红海处于板块和板块的交界,这两一下其中的原因.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4.(目标2)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的距离每年以0.5厘米至1.2厘米的速度互相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约2亿年后,中美两国就会变成陆上邻国.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A.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结果 B.海浪和风力作用的结果C.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 D.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二.(目标1、2、3)读图1,完成下列问题。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福岛发生核泄漏事故。
①此次地震中心处于两大板块之间,这两大板块分别是()A.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B.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C.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②依据板块构造理论,下列属于火山地震多发区的是()A.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带 B.澳大利亚C.欧亚大陆内部地区 D.太平洋中心地区三. (目标1、2、3)读图2,回答:(1)请将字母A(环太平洋沿岸的火山地震带)和B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填注在图相应的位置上。
(2)环太平洋沿岸的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板块、板块、板块、板块的接触地带。
(3)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处于板块和板块、板块的挤压处。
(4)我国的台湾岛多火山和地震,试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加以解释。
(5)根据板块的运动方向推测,太平洋的面积将,大西洋的面积将 (扩大或缩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陆变迁(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能在“世界板块分布图”上指出七大板块,并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重难点)
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上两大山系的成因,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重点)
【教学模式】学案导学。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合作探究、问题导学、阅读分析等方法。
【教具准备】熟鸡蛋、简单PPT等。
【教学过程】
【当堂达标】
1、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形成了学说。
2、一般地说,板块内陆地壳比较。
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的地壳比较。
3、七大板块中,以海洋为主的是。
4、世界上有两条著名的山系,一条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的,另一条是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等组成的。
5、世界上火山和地震的集中分布区,大都位于地带。
据统计,全球90%以上的火山和地震分布在和地带。
6、用板块构造学说观点解释:红海不断扩张、地中海不断缩小。
【教学反思】
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很抽象,尽量让学生去经历学习过程,比如:通过看图来回答问题,增强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为学生双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到黑板前去指着图,一是说出从图上得到的信息,二是说一下自己读图的方法、步骤,既可以给别的学生一些启示,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和思维表达能力,我觉得这是一举两得。
另外,对有难度的思考题,要先出示相关的图片、资料,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再进行提问、总结,避免因操之过急而导致的学生思维“卡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