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学设计(钟从英)
新人教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示范教学设计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页例5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含义,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探索速度、路程和时间的数量关系,知道“速度×时间=路程”,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将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
3.使学生感受速度的应用的广泛性,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理解和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速度和路程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件出示:(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2)李东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5米,10分钟行多少米?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解答的。
预设:(1)70×4=280(千米)(2)225×10=2250(米)二、探究新知(一)结合实际问题,抽象数量关系师: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把自己的发现先和同桌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
预设1:两道题都是关于行程的问题。
预设2:都是已知每小时或每分钟行的路程,还知道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要求的都是一共行了多长的路。
预设3:每小时(或每分钟)行的路程×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一共行了多长的路。
师:为什么知道每小时(或每分钟)行的路程和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求一共行了多长的路要用乘法解决呢?学生画图说明:把每小时或每分钟行的路程看成一份,知道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就知道有这样的几份;求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就是在求几个几是多少,因此这两道题都用乘法计算。
小结:借助画图,大家就明白了这两道题用乘法计算的道理,原来它们和“求几个几是多少”的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理解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速度出示信息:(1)人每小时大约步行4千米。
(2)飞机每分钟大约飞行12千米。
(3)“天问一号”探测器在飞往火星的过程中每天大约飞30万千米。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案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位奇中心小学周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速度的含义,建构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学习速度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难点:能根据路程、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情境导入:刘翔奥运110米栏比赛实况 :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请看2004年奥运会110米栏的精彩实况,大家来体验飞人刘翔的风采。
在看时请关注重要数学信息,记录下来。
看了这场比赛,想说什么?你收集到哪些重要的数学信息?2.大家都跑110米,刘翔用的时间最短,他跑得最快。
揭示路程相同,时间越短,跑得越快。
3.出示教师和刘翔比赛时间和路程揭示时间相同,路程越长,跑得越快。
二、引导探究,感悟新知:1.“哪辆车跑得快些?”(1)课件展示:吉普车和大巴车比赛图,问:你知道哪辆车跑得快一些吗?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的看法?(2)其实画线段图也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的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那么怎么画线段图,你们想不想学习这个新本领?(课件展示怎样画线段图)从线段图上看,哪辆车1时行驶的路程长?(3)归纳速度的公式。
我们来看看都是先求出每辆车每小时行了多少千米?说着多麻烦啊,谁能更简单的一个词来表达它的意思?根据刚才这道题,你能说一说怎样求吉普车和大巴车的速度吗?(并板书:120÷2=60(千米)210÷3=70(千米)路程÷ 时间=速度)通过这个关系式来看,如果要求出速度,我们需要知道什么?2.认识速度单位及速度的定义(1)像这样,吉普车1小时行驶的60千米就是吉普车的速度。
谁来说一说大巴车的速度?(2)通过口答计算出火车、自行车、运动员的速度。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案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教材第54页。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2、学会速度的写法。
3、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辅助教具:课件、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海、空到宇宙方面)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行速度等等2、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学生展示搜集的信息二、探究新知: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我们把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
可以写成16千米/时。
(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
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
小林每分钟走60米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这些用符号怎么写呢?在行程问题中,行驶所用的时间我们叫做时间,在一段时间里行驶的距离叫做路程。
(3)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在小组内交流。
二、感知并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1、导学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1)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2)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让学生共同解答,并相互说一说解答的思路。
讨论: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所行的路程有什么关系吗?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改变其中一题,求时间或者求速度。
问: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关系式。
2、全班交流并板书:80 × 2= 160(千米) 225 × 10= 2250(米)速度时间路程速度时间路程得出:速度×时间=路程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1、写“速度”。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案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南城区阳光第一小学曾谷清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54页的内容及练习八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①让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了解“速度”的内涵。
②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的关系。
③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自制课件一套,学生练习纸一份,奖励小笑脸。
教学设计一、从学生生活实际引入新知师:同学们,“十一”黄金周你们有去旅游吗(有)去哪里了谁想告诉老师生:……生:我和爸爸、妈妈坐特快列车去上海玩。
(从旅游将学生引入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这也是让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实际)师:那你可知道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多少千米生:……问:“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
”这句话表示什么呢二、引导探究,自主学习1、学生认真看书,畅言其发现。
⑴学生从书中发现“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
”这句话表示特快列车的速度。
⑵学生发现和知道生活中的其他速度。
⑶学生发现速度有简便的写法。
2、猜速度⑴学生猜速度,让其他学生评价是否合理。
⑵学生利用自己在生活中的知识来判断同学猜得是否合理,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⑶教师适时进行思想教育。
3、解决生活中与速度相关的问题。
⑴解决课本第54页例3。
①出示第54页例3,学生读题,独立完成,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②学生板书演示,并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说出自己的想法。
其他同学还提出别的列式方法。
⑵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①小组讨论:比较这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②学生积极表述自己的发现。
从学生的发现中得出:速度×时间=路程。
③板书课题。
④知识升华:同样的行程问题学生利用关系式解决。
三、质疑,释疑。
⑴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第54页的内容,敢于质疑。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简介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通过实际案例和课堂互动,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1.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与关系。
2.熟练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公式进行计算。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定义和公式。
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3.实际案例分析与解决。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与导入1.引入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和定义。
2.提问学生对速度、时间和路程的理解,并请学生举例说明。
3.导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步骤二:讲解与演示1.讲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并介绍相关公式。
2.通过示意图和实例演示如何运用公式计算速度、时间和路程。
示例演示1:小明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10公里,用时1小时,求小明的速度。
示例演示2:小红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驾驶汽车,行驶2小时后,求小红行驶的路程。
步骤三:实践与练习1.给学生分发练习题,并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2.布置小组活动任务:要求学生自行设计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涉及速度、时间和路程,并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并讨论问题。
步骤四:合作探究与展示1.小组合作:学生按小组将所设计的问题展示给全班,并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2.全班讨论:学生就各组所展示的问题进行讨论,提问和解答。
步骤五:知识总结与反思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2.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并提出问题和疑惑。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1.批改学生的练习题和小组活动成果。
2.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和全班讨论中的表现。
3.收集学生的问题和疑惑,以便下节课进行解答和延伸。
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案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2.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的计算方法;3.学会应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钢尺、秒表等实验器材;3.练习题与解答。
三、教学过程1. 引入利用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比如:Amy和Bob同时从学校出发,Amy以每小时5公里的速度向南行走,Bob以每小时8公里的速度向北行走,问他们多久后会相距60公里?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2. 理论讲解解答上述问题后,引入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并结合实际例子讲解。
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常用单位有米每秒、千米每小时等。
时间是指某个事件发生或持续的长度,常用单位有秒、分钟、小时等。
路程是指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距离,常用单位有米、千米等。
3. 计算方法教师通过具体的数学公式和步骤,向学生讲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计算方法。
例如:速度 = 路程 ÷ 时间,路程 = 速度 × 时间,时间 = 路程 ÷ 速度。
提供多个例题和解答,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4. 实验演示为了更好地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演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设置一个距离已知的起点和终点,然后让学生使用秒表记录通过这段距离所需要的时间,并通过计算求解速度和路程。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归纳,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5. 小结与拓展通过复习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同时,鼓励学生拓展思考,进一步应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作为作业,以巩固和拓展他们的学习。
四、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表现,以及对速度、时间和路程关系的理解程度。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将实验过程和结果以Markdown格式记录并提交。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案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深化对速度、时间和路程关系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定义。
2.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3. 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能运用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2.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验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3. 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2. 讲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定义,让学生明确它们的概念。
3. 讲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4. 运用实例分析,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5. 练习巩固: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对速度、时间和路程关系的掌握程度。
6. 总结拓展:引导学生总结速度、时间和路程关系的重要性,提出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布置作业: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速度、时间和路程概念的理解。
2. 练习题: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速度、时间和路程关系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的表现,了解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53页的内容。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速度”的含义,并学会用统一符号来表示速度。
2、使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关于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2、“速度”概念的理解和速度的表示法。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题目:张老师国庆开车去旅游求其在一定时间内所行的路程。
(要求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并列式解答)2、引出时间、路程和速度的概念。
(二)讲授新课1、进一步认识“速度”1)出示几张有关速度的图片,加强学生对速度的认识。
2)速度表示法:“/”左边表示路程,用的是长度单位;“/”右边表示的是时间,用的是时间单位。
如:每小时行驶80千米,写作:80千米/时,读作:80千米每时。
3)练一练,让学生写速度。
2、回到题目中去,让学生找出题目中的速度、时间和求出的是什么;并去发现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数量关系。
得出数量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3、引导学生发现另外两个关系式:(1)如果知道路程和速度,可以求什么?怎样求?(路程÷速度=时间)(2)如果知道路程和时间,又可以求什么?怎样求?(路程÷时间=速度)小结:速度、时间和路程,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三)巩固深化1、填一填小林家距离学校1200米,他每分钟走60米,20分钟就可以到达学校。
题中“1200米”指的是小林走的(),“每分钟走60米”指的是小林走的(),“20分钟”指的是小林走的()。
2、做一做一辆小汽车4小时行360千米,一辆卡车2小时行170千米。
哪辆车跑得快?(四)回顾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五)布置作业教材例题和做一做五、板书设计: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每小时行驶80千米速度×时间=路程写作:80千米/ 时路程÷时间=速度读作:80千米每时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案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案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南城区阳光第一小学曾谷清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54页的内容及练习八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①让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了解“速度”的内涵。
②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的关系。
③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自制课件一套,学生练习纸一份,奖励小笑脸。
教学设计一、从学生生活实际引入新知师:同学们,“十一”黄金周你们有去旅游吗(有)去哪里了谁想告诉老师生:……生:我和爸爸、妈妈坐特快列车去上海玩。
(从旅游将学生引入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这也是让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实际)师:那你可知道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多少千米生:……问:“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
”这句话表示什么呢二、引导探究,自主学习1、学生认真看书,畅言其发现。
⑴学生从书中发现“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
”这句话表示特快列车的速度。
⑵学生发现和知道生活中的其他速度。
⑶学生发现速度有简便的写法。
2、猜速度⑴学生猜速度,让其他学生评价是否合理。
⑵学生利用自己在生活中的知识来判断同学猜得是否合理,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⑶教师适时进行思想教育。
3、解决生活中与速度相关的问题。
⑴解决课本第54页例3。
①出示第54页例3,学生读题,独立完成,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②学生板书演示,并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说出自己的想法。
其他同学还提出别的列式方法。
⑵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①小组讨论:比较这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②学生积极表述自己的发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课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课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案一. 教材分析《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课时的教学内容。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学会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简单的数量关系和运算规律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践活动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被激发和保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学会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课时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和具体的例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例题、练习题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内容,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定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小明骑自行车去公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小明去公园的时间?如何计算小明骑行的路程?如何计算小明骑行的速度?从而引出本课时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定义和关系,如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人教版小学四年上册数学《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人教版小学四年上册数学《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范文大全)第一篇:人教版小学四年上册数学《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四年上册数学《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上册数学教科书P.52例3P.53例4。
学习目标:1、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
2、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自主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
并应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
教学难点:应用“速度×时间=路程”去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学:同学们乘坐过哪些交通工具,你知道他们的速度吗?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几种交通工具的速度:公共汽车每小时行驶3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驶20千米小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速度”指的是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
出示学习目标:1、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
2、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自主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
并应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指导自学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科书P.54的内容,并思考:1、什么叫速度?哪种方法简便?怎样用复合单位来表示速度?2、当堂训练:让学生试着完成练习八的第5题,集体讲评。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2)蝴蝶飞行的速度可达每分钟500米,可写作()。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可写作()。
3、讨论:从第5题可以说明速度可以是什么?小结:“速度”的内涵是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
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每秒、每日……。
“路程”可以是两点间曲线的长,也可以是线段的长,要与“距离”区别开。
自学指导(二)自学P.54例3,独立解决第(1)(2)小题。
思考:1、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试着写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说课稿(钟从英)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说课稿授课时间:2013.10.14 教师:钟从英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小节的第四课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速度、时间和路程”是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运算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教材这种概括的、单列的数量关系向学生提供一种新的数学模型(即数量关系式),这种数学模型将应用到以后文字应用题的学习中去。
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学生知识的基础和心理发展的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的内涵,知道速度的表示方式,能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
(2)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根据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的问题。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在学习和交流中开阔思维,发展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1)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难点:“速度”概念的理解。
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运用这些数量关系分析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关键: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知与形成“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概念,并切身体会每个物体的快慢与路程和时间都有关系。
4.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二、说教法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多媒体电教法、尝试教学法、反馈法等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三个概念。
并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整节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三、说学法因为“速度”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故而教师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经历一系列的观察、实践、探索、分析、思考、交流的过程,逐步让学生理解“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概念,并建立这个问题的数学模型(数量关系式),然后运用这个模型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材提供的练习和教师补充的习题)。
小学数学_《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你们或你们的家人在网上购买过物品吗?生:购买过。
师:你知道我们购买的物品是如何送到我们手中的吗?生:快递,物流┅师:对,是通过物流送到我们的手中,其实,物流中还存在很多的数学问题,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下!师:观察信息图,你发现了哪些信息?生1:摩托车平均每分钟行驶900米。
从车站出发经过8分钟到达物流中心。
生2:大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65千米。
从西城出发,经过4小时到达物流中心。
师:你能根据摩托车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师:根据大货车的信息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西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设计意图:带领学生观察信息窗中图画,并从中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根据已知信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活动二:探究方法,构建模型师:为了看的方便,老师把摩托车的相关信息和问题摘录了出来,你再熟悉一下。
师:如何列算式?先别着急,和你同桌商量一下,并说说你们的理由。
生:900×8=7200(米),这个题实际求8个900是多少。
师:说的好,我们通过一个小动画再进一步理解一下。
生:1个900,2个900,3个900┅┅师:刚才这道题目中,900代表什么?8代表什么?7200呢?你能用语言描述一下吗?生:(1)900代表平均每分钟行驶的米数,8代表行驶的时间,7200代表车站与物流中心的距离。
(2)速度、时间、路程。
师:(1)肯定。
(2)你能具体说说你这里的速度、时间和路程分别代表什么吗?生:速度指的平均每分钟行驶的米数,时间代表行驶的时间,路程代表车站与物流中心的距离。
师:那解决这个问题用到的关系式我们可以表示成平均每分钟行驶的米数×行驶的时间=车站与物流中心的距离。
刚才老师说的是用到的数量关系。
师:有了第一个问题作为铺垫,第二个问题应该比较简单了。
熟悉一下问题,看如何解决?生:65×4=260(千米)师:你能仿照刚才的关系式说说它用到的关系式吗?生:每小时行驶的千米数×行驶时间 = 西城与物流中心的距离。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学设计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学设计第一篇: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学设计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学内容:P54 例3及练习八 5-9 教学目标:1、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写出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出示例题情景: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40千米。
2、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信息?3、再出示:特快列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4、师说明:也可以这样写。
5、让学生观察:哪种方法简便?怎样用复合单位来表示速度?6、汇报成果:可以用所走的路程/时间单位来表示速度。
7、练习:让学生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集体讲评。
二、初步探究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1、出示例3情景图2、让生独立解决第(1)(2)小题3、出示:(1)80×2=160(千米)让生说出每个数各代表什么量?(2)2×80=160(千米)4、小组讨论、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试着写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5、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速度×时间=路程三、深入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1、出示练习八第8题情景图2、让生独立解答,全班讲评订正。
3、让生思考讨论:(1)(2)题的算式是根据什么关系式得出的?你有什么发现?汇报展示成果: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发现: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便能求出第三个量。
四、巩固练习练习8 5、6、7、9 生独立完成,全班讨论订正。
五、总结交流,汇报收获。
第二篇:“速度时间路程”教学设计“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潮阳区金灶邹阳德真小学陈楚容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4至第56页例3,练习八。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的表示法以及“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案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的计算公式。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掌握计算公式。
2.难点: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教学道具(如小车、计时器等)3.练习题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以生活中的实例(如小明骑自行车上学、火车行驶等)引导学生思考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第二环节: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1.教师通过教学课件展示不同速度下,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路程变化情况。
第三环节:实践操作1.教师展示教具,如小车和计时器,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分析结果。
第四环节:案例分析1.教师提供实际案例,如火车行驶、跑步比赛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计算结果。
第五环节:巩固练习1.教师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练习完成后,学生互相批改,教师点评。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小明骑自行车上学,速度为每小时15公里,从家到学校需要多少时间?一辆火车以每小时120公里的速度行驶,从甲地到乙地需要行驶3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公里?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探究讨论、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环节,让学生充分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掌握了计算公式。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能力,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引导。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案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定义。
2.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速度= 路程÷时间。
3. 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正确运用公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2. 讲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定义,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3. 运用实例分析,让学生亲身体验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4. 引导学生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速度、时间和路程关系的理解。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交通工具(如汽车、自行车)在不同速度下行驶相同路程所需的时间,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总结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3. 互动提问: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如果一辆汽车的速度增加了,它在行驶相同路程时会花费更多还是更少的时间?”4. 实际操作:让学生参与简单的实际操作活动,如使用计时器和测量工具来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时间,进一步理解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第六单元《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案)
第六单元《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案)小学数学教案第六单元:《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理解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2. 能用公式v=s/t计算速度、时间和路程。
3. 能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数据,确定未知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2. 能用公式v=s/t计算速度、时间和路程。
三、教学过程:1.导入:用课本上的故事引入,让学生注意到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2.分析问题:让学生讨论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从中引出公式v=s/t。
3.练习:用数学题进行训练,让学生掌握用公式v=s/t计算速度、时间和路程。
4.解决问题:用问题进行训练,让学生能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数据,确定未知量。
5.巩固:出几道课后习题,巩固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点。
四、教学手段:课件、黑板、白板、现场练习五、教学反思:这个单元是小学数学的第六单元,学生们在这个单元学习了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学习了用公式v=s/t计算速度、时间和路程。
教学中主要采用讲解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公式和方法,从而深刻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明白了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从而充分掌握了本单元的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方式:1.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现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快速而良好地掌握知识。
2.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反应和进展,根据学生的反应和进展及时进行调整和辅导。
3.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实操演练,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七、教学考核:考试可以根据此单元的知识点出一些应用题,让学生能够解决基本问题,对于出色表现的学生可以出现更高难度的题目。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等方式,及时评估学生在此单元的学习情况,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点,是否需要加强训练。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案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探索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定义及关系式:速度= 路程÷时间。
2.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单位:速度单位(如米/秒、千米/小时),时间单位(如秒、分钟、小时),路程单位(如米、千米)。
3.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能够运用关系式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能够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2.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3. 利用直观演示法,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
五、教学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计时器、测量工具(如卷尺、测速仪)。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3. 教学资源:相关实例问题、练习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小明骑自行车去公园,每小时行驶6千米,问他去公园需要多少时间?”引发学生对速度、时间和路程关系的思考。
2. 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发现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3. 实例分析: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4. 总结规律: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式:速度= 路程÷时间。
5.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有关速度、时间和路程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掌握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希望大家能够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2013.10.14 执教:钟从英
教学内容: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课本第54的内容及练习八的5~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内涵,知道速度的表示方式,能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
2.使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它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在学习和交流中开阔思维,发展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难点:“速度”概念的理解。
发现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运用这些数量关系分析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知与形成“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概念,并切身体会每个物体的快慢与路程和时间都有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以境引问
1.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昨天借助了什么交通工具回到学校的?为什么大家选择的交通工具会不同?
2.引发问题
师:汽车比摩托车快是什么意思?你们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生:在一样的时间里看谁走的路多些,谁就快。
这与交通工具的速度有关?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调查的交通工具的速度。
二、解决问题
(一)建立“速度”的概念
1.抽象概括“速度”的意义。
(1)师:向大家推荐一种办法。
看看,和刚才这几位同学是不是想到一块儿去了。
(出示数据)我们都想到了什么办法?(在一样的时间里看谁走的路多些,谁就快)不一样在哪?(一样的时间是每小时)哦,规定在1小时内看谁行驶的路程长,就表示谁快。
这里谁最快!
(2)像这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就叫做速度。
(板书)
(3)每小时是一个单位时间,想一想,单位时间除了每小时,还有哪些?
生:每秒、每分钟、每天、每月等...(板书:每秒、每时)
师:一般我们把每分、每秒、每时、每日、每星期等等称为单位时间。
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在一秒钟或一分钟或一小时等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
(课件出示定义)反问,什么叫速度(就是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小结:在单位时间经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2.深刻理解“速度”的意义。
判断:请找一找,这篇数学日记中哪些数量是速度,哪些不是,为什么? 2005年10月26日星期三晴
今天学习了“速度”,上课的时候,同学们还用我跑步的速度做了例子呢,真高兴!我9秒钟就能跑完50米了,同学们都夸我,说我跑得和马一样快。
我回来一查资料,知道了很多速度,比如:马每秒钟能跑20米;大象2小时可以走80千米;猎豹是陆地动物中跑的最快的动物,每小时可以跑112千米;光的速度是最快的,是30万千米/秒呢!大自然太让人吃惊了。
3.学习速度的表示法。
(1)尝试用复合单位表示物体的速度。
师:(光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是30万千米/秒)这个是什么意思,你能看明白吗?(光的速度是每秒传播30万千米)
师:这是光速度的简便表示法。
(黑板板书)先写所行路程,再写“/”,最后写时间单位,30万千米/秒读作:30万千米每秒。
(生齐读:30万千米/秒)
你能不能把刚才这4个速度也这样写一写呢?怎么读?
(2)练习。
师:看来都写对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在运动,你知道其它物体的运动速度吗?
师课件呈现:了解生活中一些运动物体的速度。
(二)构建数学模型(教学例3)
过渡句:我们已经知道很多物体的运动速度,下面我们就用我们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a)教学速度×时间=路程
1.课件呈现表格。
2.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计算路程)
3.学生反馈情况,教师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4.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
(1)引导学生说出算式中的数量各表示什么?(分别板书速度、时间、路程)
(2)那你们能不能找到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式吗?可否用一个式子来表示。
(3)展示、得出结论。
关系式:速度×时间 = 路程。
师评价:你们真能干,发现了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刚才呀!同学们已经通过自己的学习,知道了:速度×时间 = 路程。
过渡句:这三个数量之间,还会有怎样的关系呢?带着这个问题去思考下面这道题。
(b)教学路程÷时间=速度(小组合作学习)
1.出示:小李早上骑自行车去上学,8分钟骑了2400米,她的速度是多少米?
2.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反馈:2400÷8=300(米/分)
3.根据这个式子,你能得出一个新的关系式吗?说路程÷速度=时间
(板书)
(c)教学路程÷速度=时间(自主学习)
过渡句:我们已经知道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关系。
下面我们就用我们发现的关系式子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国庆节到了,小强一家准备到外婆家玩,小强家离外婆家有120千米,小强知道爸爸开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2小时后他们能到达外婆家吗?
2.你是怎样想得?还有什么方法?
3.根据这个算式你能得出一个新的关系式吗?说路程÷速度=时间(板书)
师:你对速度、时间、路程,有什么新的认识?(齐说三个关系式)(d)请同学们看教科书第54页。
完善填空;记录什么叫速度;完善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式,读两遍。
三、巩固练习(课件中的4道题)。
四、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1.知道了什么叫速度,速度的表示方法。
2.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
五、作业:小练习册第25页;归纳2条概念。
板书设计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在单位时间(每时、每分、每秒、每天……)经过的路程叫速度。
光的传播速度是是30万千米/秒读作:30万千米每秒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教学反思
本节课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从学生的作业情况来看,教学效果较好。
整节课从时间的分配来看,前松后紧,还延堂了。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破难点,对探究速度的意义及速度的表示方法用时偏多;在处理教材方面,在学生懂得“速度×时间=路程”之后,我增设了两道应用题,通过让学生解答,获得与“速度×时间=路程”相关的两个除法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由于例题的增多,也占用了教学时间;还因为巩固练习的习题设计偏多,诸多原因直接导致后面的巩固练习用时紧张,部分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
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在设计教学时,由学生到校采用什么交通工具引入新课,出示常见的四种交通工具的速度调查表,让学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让学生记录四种常见的交通工具的速度,到给出相应的时间,让生求出相应的路程,再到发现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环环相扣。
求路程的那张表,设计得较好,从表中很容易看出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在教学设计时,一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容量、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分配教学时间,绝对不能延堂。
二要控制好电子笔,出示课件时要适时。
三要注意的是:要板书的内容,课件中不再出现,以免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