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设计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2、学科:语文3、课时:第二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预习教材第二课的内容。
(2)、搜集有关青海环境和柳树成长的相关资料。
二、教学课题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体会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进而能够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
3.凭借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不抱怨命运、敢于同艰难环境作抗争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青海高原一株柳》以酣畅淋漓的笔触介绍了生长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粗壮的柳树,这棵柳树虽然是一株极其平常的柳树,但是又是一株令人敬而生畏的、有着顽强精神的、神奇的柳树,告诉人们面对人生的困境和艰难,不能抱怨命运,应该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生存环境抗争。
2、教学重点: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体会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进而能够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
3、教学难点:凭借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不抱怨命运、敢于同艰难环境作抗争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抓住课文的重点,引导学生读中体验,读中感悟,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探索的空间,以唤醒、激活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激扬灵性服务。
五、教学过程:一、穿词引入,渲染氛围。
1、师述: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第15课。
(生齐读课题)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青海高原的环境非常苍茫、恶劣,课文中用了这些词,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悲壮和苍[百度百科]看图理解词语:[百度文库]=52.读着这些词,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伫立着一株怎样的柳树?(神奇)二、锁定“神奇”,读出形象(一)走近柳树,感受高大1、过渡:这株柳树究竟“神奇”在哪儿?同学们想不想亲眼去看一看生长在这青海高原的这株柳树?请同学们默读第五小节,一定有些词语,不但抓住你的眼球,更抓住你的心,圈划下来,围绕一两个词语,在书上写下自己的感受。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青海高原一株柳篇一课文很长,很美,很深,这样的课文对学生来说,就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初教此文的教师来说,也同样如此。
文中有很多精彩的语段,如第5节,如第7节,可惜没有要求背诵,只要求背诵较后一节,这节当然好,但前两节更好,因此我也要求学生背诵了。
青海高原上的那株柳树“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让人无法想象这一“不可思议”的生存奇迹。
读后震撼,但与生活实际却很远,学生怎么能感悟?还是开门见山,循着我的感受入手吧:“我一眼就瞅见了这株大柳树,不由得‘哦’了一声。
”谁读了此文,不也会“哦”几声呢?那就在学课文的时候一起“哦”几声吧。
为什么?为柳树独特刚毅的外形,为柳树生存环境之无法想象的艰难,为柳树生存的奇迹,为柳树超乎想象的毅力与韧劲,为柳树傲然于世的气概……“万条垂下绿丝绦”,柳树在我们一般人的眼里以“柔”著称,但在不一样的环境里居然可以如此刚强坚韧,环境造树之必然啊!直奔第5节,三句话,写了树阴、树干和树叶:一句一句地读,树阴如此之广,百十余平方米;树干如生铁锭般坚硬;树叶却是深沉苍郁的;这样的一株粗实坚硬的柳树真是“奇迹”!感悟“撑立”,支撑着站立,多不容易呀!在这样的环境中不要说一站就是多少年了,就是一天一个月都难,一年也绝不可能,寸草不生,更何况一棵柔柳呢?它要接受持久干旱与严酷寒冷的挑战,它要接受虐杀生灵的风霜雨雪的打击,它要接受铺天盖地的雷电轰击的灭顶之灾,可它居然一次一次地起死回生了!“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却在一线希望中成就了一片绿荫”,九死一生的柳树啊!那是怎样的“撑立”?我们不难道要“哦”吗?这“一株”中,我们看出了什么?一种奇迹,一种精神,一份傲骨,一份希望!《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听写课文较后一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教学重、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部分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所处环境的恶劣,体会它的“神奇”。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想象描绘情景,感悟这株柳树所处环境的恶劣,体会它的“神奇”。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赏柳赞柳初识新柳出示图片1、谈话导入,引出柳树。
生描绘生活中所见到的柳树的样子,交流用来描写柳树的词语。
师:我们有许多优美的词语用来形容柳树。
下面这组词语也是用来形容柳树的2、出示文中描写柳树的词语:两合抱粗粗实坚硬巍巍然生铁铁锭的色泽苍郁深沉师:看了这组用来形容柳树的词,你有什么感受?这是现代作家陈忠实笔下的柳树,让我们一起看看这株柳树吧(板书课题,读题)师:青海高原是怎样的一种环境呢?这又是怎样的一株柳树呢?请同学们到文中去找答案。
二、探柳的生存环境1、自读课文: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提醒读准它们的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找出描写柳树生长环境段落,体会青海高原的环境。
2、反馈交流:学生自由回答-----师出示青海柳树生存环境的图片,语言解释画面:看到这幅图,你对青海高原有什么感受?补充总结青海高原环境的恶劣(青海高原在我国西部,海拔很高,空气稀薄,干燥少雨,气候寒冷。
),面对青海高原环境作者心头弥漫的是悲壮和苍凉,但是他瞅见这一株柳树时作者感情有怎么变化?(引导理解“哦”:思考我一眼瞅见了大柳树,为什么会不由得“哦”了一声?)在这片原野上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这就是青海高原。
我们读一读这句话:我站在这里……过渡:苍茫大地,原野起伏,没有草,没有树,在这样的环境中却生长着这么一株柳树,这是作者在高原上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所以作者说它是(一株神奇的柳树)三、识柳的外形1、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株柳树呢?请找出具体描写这株柳树的段落读一读,标注出有关描写柳树神奇的句子。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优秀10篇)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优秀10篇)《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课文以优美的笔触,大胆地猜测与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
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活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景。
全文共9个自然段,层次清晰,语言优美流畅,情景交融,由物及人,托物抒情,为人们战线了一幅独特的充满生命力量的风景画,是丰富学生语言积淀和情感体验的好材料。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回忆或介绍写柳的古诗。
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明确读文重点1.回忆写柳的古诗,介绍柳树常识贺知章的《咏柳》结合影象资料介绍柳树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并讨论(1)本文能不能用一个柳字做题目,用“一株柳”做题目可不可以?(2)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题目有什么好?教师示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的什么内容?二.自读课文,整体感受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语小组交流学习,实在不懂的作上记号。
自由读课文,将自己认为写的比较好的词语和句子圈点勾画出来;借助工具书或讨论理解字词,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记号。
2.学生分节读课文,随时纠正,指名说说不理解的词语。
3.整体把握,建立印象三.学习写字1.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2.展示评议四.布置作业1.读熟课文2.抄写课文生字2遍。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案例及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案例及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青海高原一株柳》的内容和主题。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3.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学习并理解《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学生对故事中的动植物和自然环境进行思辨和讨论。
2.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态度和行动。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青海高原一株柳》故事的课件资料。
2.给学生准备好互动讨论的问题。
3.准备好学生小组的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教师首先介绍青海高原的植被和气候特点,然后引出故事《青海高原一株柳》。
以课件的形式向学生展示青海高原的照片和植被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青海高原有什么特别的植物吗?”Step 2 导读Step 3 阅读教师放映一段音频,学生跟读整篇故事。
然后分小组讨论故事中的一些问题,如:主人公是谁?他是怎么到青海高原的?青海高原有什么特别的植物?Step 4 分析教师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地点和事件,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含义。
学生跟读课文,理解故事背后的意义,并在小组内讨论和归纳。
Step 5 创作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设计一个新的结局,比如:如果故事中的柳树被砍倒了会怎样?学生用自己的创作补充完善故事。
Step 6 展示学生通过小组轮流展示自己的创作,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Step 7 反思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自然环境的态度和行动。
学生可以写下自己的反思并交给教师。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了解了青海高原的特殊植被和环境,并理解了故事《青海高原一株柳》所传达的自然环境保护的意义。
通过讨论和创作活动,学生表达了自己保护环境的意愿,并通过课堂展示互相激励。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但教师在故事导读和问题提问环节的时间掌控上还需加强,应适当控制节奏,切中要害。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4篇)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4篇)2022-12-15《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精选14篇)《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停歇可稳定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深处逆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
重难点:重点:大量的文本语言实践(读、思、议、悟)来领会作者文字中的思想火焰。
难点:能基本读懂“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在全文的蕴涵之义。
教具准备:制作教学内容呈现课件课时划分: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初读课文,初步领悟青海高原上这株柳树的非凡生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回忆或介绍写柳的古诗。
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
1、【板书:柳】同学们,看到这个字,想到写柳的古诗了吗?【可带学生回忆贺知章的《咏柳》】2、补充:白居易还有一首《杨柳枝》也将初春新柳的婆娑轻扬,弱不胜莺的风姿,描写得细致入微。
【出示,师念:依依袅袅复青春,勾引春风无限情。
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
】3、师: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很喜欢柳树。
很多文豪以柳入诗,写下了不知多少美妙动人的诗篇。
在色彩缤纷的大自然中,千姿百态的柳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柔中带刚,刚柔并济,有着一种独特的美。
常使得有情调的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4、【板书课题】提出问题并讨论:(1)本文能不能用一个“柳”字做题目?用“一株柳”做题目可不可以?【相机介绍:青海高原位于世界屋脊东部,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它平均海拔三千米以上,在高原上常年是冻土。
有的地方夏秋两季连续干旱,一滴雨也不下,年平均气温很低,最冷的时候达到零下二十几度,……】了解了青海高原的环境,再读读这个题目,你有了怎样的疑问或想法呢?5、过渡啊: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初读课文。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15篇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15篇《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初步感受青海高原这株柳的强大生命力。
3、理清__的脉络,知道课文围绕“青海高原一株柳”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4、通过课堂语言实践,逐步培养语言领悟的深刻性和正确性。
教学重点:通过大量的文本语言实践(读、思、议、悟)来领会作者文字中的思想。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领悟柳树在青海高原上生长的神奇及作者对柳树顽强生命力的赞叹。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力量,一种了不起的力量。
(出示课件:小草顶开巨石、悬崖边上的树)课件旁白:柔弱的小草,为了生长竟能顶开身上的石块。
光秃秃的悬崖峭壁上竟长出了繁茂的大松树。
同学们那顽强的小草和松树是多么的了不起呀,今天咱们所要学习的课文里也同样有着这样一株不同平常的柳树,大家想熟悉它吗?请翻开课文,(15、青海高原一株柳)(版书课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一起去熟悉青海高原上那株了不起的柳树吧。
(1)1、提出自学要求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课文,留意课文比较长,词语丰富,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2、读书莫放“拦路虎”,我们一起来解决阅读中的障碍(老师想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谁来?)(1)出示词串:广袤无垠寸草不生青石嶙峋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粗实坚硬苍郁深沉艰苦卓绝起死回生顽强毅力韧劲(2)读词语点名读齐读(5)(3)这些词语中,你读懂了哪些,除了这些之外课文里里还有哪些不懂的请提出来。
(认真预习,是学好课文的一个要害)(6)(4)默读:思考一下这一组组的词语分别描写柳树的什么?第一、二组写了这株柳树的生长环境。
第三组写了这株柳树的外形。
第四组写的是这株柳树的精神。
(5)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哪些段落分别描写了这些内容?生长环境(3-4)外形独特(5)精神顽强(6-9)(10)b、教学第一、二自然段。
(1)那么同学们,第一、二自然段写的又是什么呢?(作者看见柳树的感受)作者感受到了什么呢?从学生回答引入“平常”与“神奇”并相机版书,同学们有的说这株柳是极其平常的,而有的说这株柳又是神奇的(教师版书),照这么说的话,这株柳树就是一株既平常而又布满了神奇的柳树喽?为什么这么说呢?(引导学生说出)《假如这株柳树长在平原,长在水边那它就是一棵极其平常的柳树,可假如它长在青海高原就显得非常的神奇》。
青海高原一株柳备课设计方案
青海高原一株柳备课设计方案引言《青海高原一株柳》是一篇描绘高原自然景观和人文精神的散文,通过一株生长在青海高原上的柳树,展现了高原环境的严酷和生命的顽强。
为了更好地教授这篇散文,以下是一个详细的备课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和写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高原自然环境的敬畏之情,激发学生对生命力量的赞美。
二、教学内容1. 文章背景介绍青海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高原植物的生存状态。
2. 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结构,包括开头、发展、转折和结尾。
3. 写作手法探讨作者如何通过描写、比喻、拟人等手法表达主题。
4. 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对生命顽强和自然伟大的赞美。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对文章背景和结构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整体认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文章的写作手法和主题进行讨论。
3. 写作练习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模仿作者的写作风格,表达自己的感受。
4. 情感体验通过音乐、图片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青海高原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注意语调和节奏。
3. 文章分析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 主题探讨组织学生讨论文章的主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5.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模仿文章的风格,写一篇短文。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准备下一节课的发言材料,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青海高原一株柳》课文。
2. 辅助材料青海高原的图片、音乐等。
3. 写作工具笔、纸或其他写作工具。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评估他们的学习态度。
2. 朗读能力通过学生的朗读表现,评估他们的语言感受能力。
3. 写作水平通过学生的写作练习,评估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受到启发。
教学重难点:品味重点词句,感悟柳树顽强的生命力,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一、回顾环境导入:1、师: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青海高原的环境是异常的苍茫、恶劣,课文中用了这些词和短语来描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悲壮和苍凉2、竟然能在环境如此恶劣的青海高原上生存这么一株柳树!就让再次我们走近这棵神奇之树!指名读第五小节。
说说这株树留给你的印象。
二、比较体会精神:1、文章要赞颂的是青海高原一株柳,文中却写了家乡的柳树,这不是多此一举吗?(运用对比,突出青海高原柳树的顽强)2、速读课文第八自然段,找出家乡柳树和高原柳树形成鲜明对比的地方。
(1)阿娜多姿与粗实坚硬(2)风情万种与苍郁深沉(3)极易生长与极难生长(4)一簇簇与一株这些鲜明的对比告诉我们————3、朗读这小节最后两句话,理解其含义。
4、师:面对这样一棵柳树,难怪作者会说——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三、想象感悟释疑:(六、七自然段)导语:师:柳树这样的高大粗壮,课文中说它是“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
手掌用力就是撑。
它为什么要用力地努力地站着呢?因为它要去面对、忍受、克服如此恶劣环境所带给它的一切,如果不“撑”那么它将——让我们走进作者的想象,感受一下这株柳树在高原上撑立的艰辛。
1、师:你从哪里看出它撑立的不容易?拿出笔来,把它面对的困难、经历的苦难划下来,想象它苦苦支撑的情景,在书边上写写你的读书感受,做做批注。
2、交流(1)苦难:干旱——严寒——风雪——雷电师:你们知道高原上的干旱和寒冷有多严重吗?青海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被称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三千米以上。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从“高原柳”的外形特点和它的成长历程两方面具体感受这株柳树的神奇。
2、通过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高原柳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生命力。
透过语言文字去触摸作者深受震撼的心灵,进而去感悟不抱怨命运,以顽强毅力和韧劲与艰难环境做抗争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生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背诵一首写柳的古诗。
砸金蛋,按要求表演。
(请学生上黑板展示)二、指明让学生读课题,揭示教学目标。
1、想一想,如何读课题,可以向大家呈现出你初读课文时的感受和认识?(指明读)2、请学生上黑板拆开“礼包”,然后请同学们跟他一起小声诵读教学目标。
(过渡: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内容,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还具体的感受了青海高原环境之恶劣,知道在这高原上生长着一株神奇的柳树。
这节课我们就走进这株柳,从它的外形特点和它的生长历程去具体的感受一下这株柳树的“神奇”,从而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板书:神奇三、自主研读,交流共享,体会感悟。
活动一:学习第五自然段,了解高原柳的形态,感悟这株柳树旺盛的生命力。
(板书:外形)1、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语文书,仔细默读文章的第五自然段, 然后用横线勾出作者描写柳树形态的句子?2、这段话中的哪些词句引起了你的关注,请把它们圈出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3、小组内交流感受,每个组推荐一个声音洪亮的同学作为这次小组展示的代表。
4、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5、展示交流,着重理解“两合抱粗”、“百十余平方米”、“生铁铁锭”、“巍巍然”、“撑力”等词。
(板书:巍巍然)6、让学生带着感情再读第五自然段。
(词语有温度,言语表心声,要求学生把词语读好。
)(小结:这株柳树神奇的原因之一:高原如此荒凉贫瘠,环境如此恶劣,这株柳却生长得如此高大粗壮,如此枝繁叶茂,真是神奇啊!)(过渡:同学们,你看,作者就像一位画家,他把文字当成了画笔,既给我们勾画出了这株柳树整体的形状,又给我们描绘了这株树局部的色泽,寥寥几笔就给我们勾勒出一株巍巍然的柳树。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第一篇: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师:今天咱们学习课文的题目是《青海高原一株柳》。
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青海高原的环境非常苍茫和恶劣,课文中用了这些词,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木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悲壮和苍凉师:同学们想不想亲眼去看一看这株柳树?出示一段文字: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枝叶覆盖出大约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它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的感召。
师:这是一棵树吗?有同学会说,这不是树,这是一段文字。
它就是一棵树,这棵树躲在语言文字的后面,读着读着,就会从语言文字中显现出来,先自己读一读这段文字。
生读。
师:这一段比较长,咱们挑一句来读。
生: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
师:听他这么一读,叶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生:叶子青翠欲滴。
师:你们是不是感觉这样,绿得这么苍郁,绿得深沉,是暗绿色的。
平原上柳树是这样的吗?那是什么绿?师:嫩绿,草绿,鲜绿,丹绿,但这株柳树却绿得那么苍郁,那么深沉,奇怪吗?这是一奇。
谁能把描写叶子的句子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不错,大伙一起来读读这句描写叶子的话。
生齐读。
师:你还想读哪一句。
生:它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的感召。
师:你这么一读,这株柳树的样子仿佛出现在我们眼前,这句给你什么感觉。
生:柳树十分高大。
师:从哪里看出?生:巍巍然。
师:高大和粗壮还能从哪里看出来。
生: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砺而坚硬。
师:我知道你肯定读懂这句话是写它的―― 生:树干。
师:树干和树枝。
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这树生长的时间非常久。
师:所以那么粗实那么坚硬,从哪里感受到它很坚硬?生: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
师:你们看到过铁锭吗?生:电视里。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青海高原一株柳》是陈忠实的一篇借物抒情的散文,《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中第一篇课文,本文以优美的笔触,大胆的猜测与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柳,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活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景,赞扬了柳树伟大的生命力。
本文共9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开篇点题,写这是一株平常的柳树。
第二自然段话锋一转,这是一株令我望而生畏的神奇的柳树。
第三四五自然段,给我们展示了一株巍巍然挺立于高原之上的柳树,以其独特的形象,给荒芜,苍茫的青海高原带来了一方独立的风景,给人以生命力量的震撼与感召。
第六七自然段,通过作者的猜测和想象,演绎了这株柳树如何在高原严寒与雷轰电击中顽强地生存下来的坚贞力量与不屈的生命力,第八九自然段通过与名贯古今的灞河柳树相比较,赞扬了高原之柳没有抱怨与畏怯,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全部身心之力生存下来,在一线希望中成就了一片绿阴。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品词赏句和感悟文章情感的能力,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较强,一经点拨便能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情感也易被激发。
但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个性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其一,1.学生已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经过培养,学生能够结合平时的训练,从整体到局部,从粗读到细读,多次对文章品味,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进行精神世界的互通。
这不是一日之功,与任教教师平时长期的培养与熏陶密不可分。
其二.学生已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
并能做出准确地分析和判断,正确把握文章的内容,抓住重点,语言文字,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清楚的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其三,.学生已拥有良好的思维品质。
由于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给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互动对话留下了灵动、充分的空间,因此学生能够在高质量的对话实践中,思维的深刻性、广泛性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4_教案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4_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高原柳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观察力。
3.让学生了解柳树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教学重点:1.学习并掌握高原柳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观察柳树的外形特征和生长环境。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引导学生思考柳树对生态环境的作用。
教学准备:1.高原柳的图片和资料。
2.学生小组合作的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高原柳的生长情况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出新课的主题。
Step 2:学习高原柳的生长环境和特点(10分钟)1.展示高原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柳树的外形特征。
2.引导学生思考柳树的生长环境,对比其他树木的生长环境的差异。
3.介绍高原柳的生长环境和特点,如适应寒冷干燥的气候、发达的根系等。
Step 3:小组合作观察柳树(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指派一名组长。
2.给每个小组发放观察工具和材料,如放大镜、铅笔等。
3.小组成员合作观察周围的柳树,记录下柳树的外形特征和生长环境,并在观察记录表上进行记录。
Step 4:小组汇报观察结果(15分钟)1.按照小组的顺序,组长将观察结果进行汇报。
2.其他小组成员和教师可以提问或补充观察结果。
3.教师对观察结果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柳树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Step 5:讨论与思考(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柳树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如保护水源、固土保持等。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柳树,减少对柳树生态系统的破坏。
Step 6: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小结,总结柳树的生长环境和特点,以及柳树对生态环境的作用。
Step 7:课后拓展(10分钟)布置学生完成一篇关于高原柳的短文,并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更多柳树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Step 8:课堂反思(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本节课进行反思,可问学生喜欢本节课的哪些内容,学到了什么,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六年级2、学科:语文3、课时:2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有关青海高原的资料。
(2)预习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3)搜集描写柳树和边塞的诗句及古诗。
二、教学课题教养方面: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想象本课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这株柳树在恶劣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的生命力。
教育方面:1、培养学生勤学好问和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善于查找资料,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展方面: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敢于向生活和命运挑战的意志。
三、教材分析1、《青海高原一株柳》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属托物言志的散文,本篇课文通过写生长在广袤无垠、寸草不生的青海高原上的一株柳树,在饱经风霜雨雪的打击下,仍然坚持存活下来,并且长成了一株粗壮的柳树,赞美了像这株柳树一样顽强不屈,坚韧不拔的人,告诉我们要敢于面对困难,不抱怨命运,面对人生的磨难,我们应该用坚韧不拔的意志与其抗争。
2、教学重点:通过对本课语言文字的理解、赏析,感悟青海高原这株柳树具有的顽强的生命力。
3、教学难点:读懂“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在全文的蕴涵之义。
4、教师准备:(1)、生字卡片(2)、信息技术应用:ppt四、学习情分析:六年级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虽然有了较大的提高,对柳树也较为熟悉,也学过关于咏柳、表现强大生命力的文章,但学生并没有接触过通过环境描写、多角度的比较来咏物并表现人生哲理的文章。
再者学生对青海高原特有的气候和地理特征普遍缺乏感知和体验,所以他们对柳树身上所展现的旺盛的生命力的理解有一定困难。
五、教学方法本篇课文的语言华丽流畅,气势磅礴,读起来琅琅上口;令人心潮澎湃为此本课的教学我采用读书指导法、朗读法、讨论交流法,讲授法等。
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这株柳树所蕴含的高贵的品质。
六、教学评价使用:教学评价量表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课:检查学生查阅资料的情况1、过渡:上周我布置同学们查阅了有关青海高原的地貌特征,现在每个小组派个代表起来说一下青海高原的环境特征。
《青海高原一株柳》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1篇)
《青海高原一株柳》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1篇)《青海高原一株柳》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青海高原一株柳》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青海高原一株柳》优秀教学设计篇1设计理念:引导学生从感受高原环境出发,把体会高原生活环境的残酷作为学习的基点,组织学生的阅读,利于激发学生读的热情,提高阅读的质量。
体会到这株高原柳的高贵。
作者对这株柳的感情是“无限崇敬”,感受到高原柳值得崇敬。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具准备:录音,投影(小黑板)课前先学:回忆或介绍写柳的古诗或文章。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一、揭题解题,明确读文重点1、回忆写柳的古诗,介绍柳树常识(1)贺知章的《咏柳》(2)结合有关资料介绍柳树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并讨论(1)本文能不能用一个“柳”字做题目,用“一株柳”做题目可不可以?(2)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题目有什么好处?3、教师示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的什么内容?二、自读课文,整体感受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语小组交流学习,实在不懂的作上记号。
自由读课文,将自己认为写的比较好的词语和句子圈点勾画出来;借助工具书或讨论理解字词,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记号。
2、学生分节读课文,随时纠正,指名说说不理解的词语。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概述本文将介绍一篇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帮助教师更好地授课和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
前置知识在阅读本文前,需要掌握以下知识:•柳树的基本特征•青海高原的气候和地形教学目标•能够描述青海高原气候和地形对柳树生存的影响•能够分析柳树的生态功能教学内容一、青海高原气候和地形概述青海高原地处西南内陆地带,高低起伏、山峦连绵,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
由于其海拔高度、纬度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其气候特点具有显著的高原特征。
青海高原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低于0℃,的确,冰雪覆盖了高原很长时间。
在这样的环境中,柳树依然能够生长。
二、青海高原柳树的生态功能1.调节气候和水分柳树广泛分布于青海高原地区,其丰富的根系能够很好地防止水土流失和稳定土壤,从而达到调节高原气候和水文的功能。
此外,在干旱的高原地区,柳树还能通过其广大的叶面积蒸发水分,促进降水形成,具有良好的保护和恢复生态功能。
2.生态美化和环境净化柳树叶片细长、柔软,具有很好的观赏性,是青海高原上常见的绿色植物之一。
此外,柳树还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和沙尘等颗粒物,保持当地环境的清洁和卫生,达到良好的生态效益。
三、教学方法本教学案以讲解和互动式学习为主,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搜集柳树的相关信息和实地观察柳树的形态特征,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柳树的生态功能及其适应环境。
同时,结合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柳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评估本教学案通过小组讨论及实地观察、编写课堂笔记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五、教学拓展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可以通过学习青海高原上的其他植物以及该地区的山地地形等方面进行拓展,进一步了解自然的奥秘和生动多姿的自然景观。
结束语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通过对青海高原特有的柳树进行介绍,希望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同时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柳树的相关知识,加深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培养环保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停歇可稳定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深处逆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
重难点:重点:大量的文本语言实践(读、思、议、悟)来领会作者文字中的思想火焰。
难点:能基本读懂“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在全文的蕴涵之义。
教具准备:制作教学内容呈现课件课时划分:2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能够体会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进而能够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
2、凭借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不抱怨命运、敢于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情感。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指导学生领悟课文的语言文字,体会柳树的强大生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引读课题青海高原一株柳。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青海高原的环境非常苍茫和恶劣,课文中用了这些词。
【出示】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悲壮和苍凉读一读,读出它们的画面来。
【生自由读】——谁能读出青海高原的这些特点?【指名读,评价】——【再指名读】——我们一起读,并想象着这悲壮苍凉的画面。
【齐读】3、就在这样的青海高原上,却有着一株柳,【指课题】一株作者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柳,一株让作者发出这样感叹的柳:【出示: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一起读。
【齐读】——你们突出了什么关键词?(“神奇“)【红色标出】——重读它,再读这段话。
4、过渡:它的“神奇”体现在哪儿?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这株柳树,用明亮的眼睛看,用敏锐的心来感受。
轻轻打开课本。
二、精读,感悟柳树形象的“神奇”。
1、快速找到直接描写这株柳形象的段落。
(第五自然段)【出示】2、自己读一读这段文字,读出文字背后的画面来。
【生自读】3、这段有四句,你挑一句感受最深的来读,并且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准备一下。
A、“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
”1)“两合抱粗”有多粗啊?咱们两个来演示一下。
【演示】2)这么粗壮的柳树在江南可以看到吗?(难)而且树阴有百十余平方米,咱们教室大概有五十平方米,也就是说有两个多教室这么大的树阴,你说这课柳高大吗?真是太高大粗壮了。
这是一“奇”。
B、“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
”1)这句是写它的引答树干和树枝,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从哪里感受到它坚硬?(“生铁铁锭的色泽”)你们看到过铁锭吗?这个铁锭现在不太容易看得到了,很硬,颜色很暗淡,我这有幅图片,【出示】大门上的把手,它跟铁锭是“同胞兄弟”,看看它的颜色怎样?(暗淡,发黑),感觉它的质地怎样?(坚硬)。
说树干和树枝像它一样的色泽,像它一样粗实而坚硬,奇怪吗?[3)提到“柳”,它素来以“柔”著称,不是都说“柔柳”吗?可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却这么坚硬,这是第二“奇”。
C、“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
”1)叶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2)绿得这么……这么……是暗绿色的,我们平原上的柳树是这个颜色吗?(嫩绿、草绿、鲜绿)这又是一“奇”。
3)谁来读读它的这一“奇”?【指名读】D、“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1)这句给你什么感觉?(很高大生命力强……)2)“巍巍然”和“撑立”让我们有这样的感觉。
4、我们分别读了这段的四小句,感受到了这株柳形象上的“神奇”,请你连起来读这段,整体感受一下。
【自由读】——谁来通过朗读带我们走近这株“神奇”的柳呢?【指名读,评议】——你们能读好吗?我和你们一起读一遍。
【齐读】三、引发想,感受柳树生长过程的“神奇”。
1、过渡:那么,这株柳的“神奇”是不是就指它外形方面这三点呢?(不是)去默读六七两个自然段,你一定会找到答案。
【自由读】2、这两个自然段都是写什么?(作者想象这株柳的生长过程)它的生长过程体现了“神奇”吗?(体现了)拿出笔来,把其中反应它“神奇”的语句画下来并读好它。
【再自由读】3、交流。
A、“风从遥远的河川把一粒柳絮卷上高原,随意抛散到这里,那一年恰遇好雨水,它有幸萌发了。
风把一团团柳絮抛散到这里,生长出一片幼柳,随之而来的持续的干旱把这一茬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一株柳树奇迹般地保存了生命。
”1)读了这句,这株柳的“神奇”之处在哪?(1、种子随意散落却有幸萌发2、其他柳树苗子全毁了而唯独它存活了下来)2)怎么能说不神奇呢?3)来,我就还请你,还读这段话,不过要把体现这株柳“神奇”的关键词读好,来,试试!B、“自古以来,人们也许年复一年看到过,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
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出示】1)说说你读这段的感受。
(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一岁就是指柳树没有能活满一年的。
)2)但是这株柳树呢?(造成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3)不光柳树,别的生物也活不到一年,你们知道高原上的干旱和寒冷有多严重,连续两个季节不下一滴雨,最冷的时候零下几十度.,在这样的环境下,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棵留下来了,而且长得高大粗壮,神奇吗?把他找到的这段一起读一读。
[ C、“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了多少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出示】1)你们对这一段也特别有感受吧?请大家再去认真读这段,哪个词语或句子让你特别有感触?2)交流。
(“一次又一次摧毁,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说明它经受了许多许多困难。
“经历了多少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枝干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条。
”感受到这株柳树为了生存经受过的无数次的雷轰电击。
3)由此可见,这株柳所处的环境非常——恶劣。
残酷的高原风雪和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没有体验过,你们肯定想象不到它有多可怕。
你们听。
【播放录音】师激情描述:狂风呼啸,雷电交加。
大雪纷风,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仿佛看到这株柳树那种可怜无助的样子了,你脑海中的柳树正在经受着怎样的摧毁?它又怎样面对的?(一阵狂风吹过来,把柳树吹歪了,然后它又靠自己的精神站立了起来;险些连根拔起;一阵狂风吹来,树干都断了;每一次经受风雪的时候,都是差一点点被冻死,但是又奇迹般地活了过来;柳叶都被吹得四分五裂……)4)这株柳树就在经受这样的摧毁,但它害怕了吗?(没有)而是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被劈断了枝干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条)5)让我们再合作来读这一段: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了多少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而又――……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4、同学们,让我们不妨像作者那样,也来发挥我们的想象。
当这株柳树在高原的风雪雷电当中苦苦抗击的时候,它的同类,那些平原柳树它们此时此刻可能在干什么?(现在在沐浴着阳光;在肥沃的土地里汲取着营养;可能在吮吸着甜美的雨水;听着游人的赞美;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婀娜多姿的身姿;在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同是柳树,生活的环境却不同,作者的家乡灞河也以柳树而闻名,闭上眼听老师读灞河的柳树,待会儿说说它给你什么印象。
【师配乐朗读第八自然段】问:灞河的柳树是怎样的呢?(极易生长)同是柳树,生活的环境却如此不同。
可青海高原上这株柳树抱怨了吗?(没有)让我们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齐读】这段话中的最后一句话,里面有两个数字不知道引起了你们的注意吗?一个是九十九,一个是一。
从这两个数字中,你又读出了什么?(九十九让告诉我们它经历的困难那么多,“一”让我们知道生存的希望十分渺茫,)可是,它放弃了吗?(没有)捧起书,一起读最后一段,读出你的感受来,读出对这一株柳的敬畏和赞美,读出它的生命伟力。
【齐读】四、拓展。
1、读着这样的柳树,我想起了一个人,一个我们学过的课文中的人物——司马迁,他就像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在蒙受不白之冤之后,忍辱含垢,终于写成了不朽的巨著——《史记》。
读着这株柳树,我还想起了一句名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你想到了哪个人,想到了哪句名言了吗?【交流】3、我有三句话要送给大家【出示】1)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2)只有扼住命运咽喉的人,才能创造生命的奇迹!3)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我们都要勇敢面对,成为生活的强者!我愿,它能成为你生命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五、总结。
1、今天,我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去了青海高原,看到了那里唯一的一株柳树。
引读——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