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醚砜和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协同增韧三官能团环氧树脂的研究
高耐候耐磨弹性聚氨酯固化剂(EPU固化剂)
⾼耐候耐磨弹性聚氨酯固化剂(EPU固化剂)狄志刚,付敏,朱晓丰,潘云飞,谭伟民(中海油常州涂料化⼯研究院,常州213016)摘要:制备了⼀种弹性聚氨酯固化剂(EPU固化剂),讨论了多元醇⽤量、氟树脂的品种和⽤量、配漆物质的量之⽐等对涂层性能的影响,与传统HDI三聚体和市售弹性聚氨酯固化剂固化的涂层相⽐,在耐候性、耐磨性、⼒学性能、⽔解稳定性以及与复合材料底材附着⼒等⽅⾯具有明显优势。
对风电叶⽚⽤涂料的要求和EPU固化剂⽤于风电叶⽚保护涂料的可⾏性做了分析。
关键词:弹性聚氨酯固化剂;氟树脂;耐磨涂料;⾼耐候性;风电叶⽚0·引⾔⾃1937年德国OttoBayer博⼠⾸次以将异氰酸酯合成出具有实⽤价值的⼯业化聚氨酯⾼分⼦化合物以来,聚氨酯树脂以其优异的化学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得到了⼴泛的应⽤,⽬前其产量已经成为仅次于醇酸涂料和酚醛涂料之后的第三⼤涂料产品[1-2]。
其中,弹性聚氨酯涂料是⽐较特殊的⼀类,其原材料品种繁多,理化⼒学性能的可调节范围很⼤,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类似橡胶的⾼弹性、⾼强度、⾼耐磨、⾼抗裂和⾼抗冲性能。
随着⾼分⼦科学和合成技术的发展,对聚氨酯树脂的研究已达到了分⼦设计⽔平,可以根据需要进⾏结构设计,在保留聚氨酯树脂优异性能的同时,引⼊其他功能基团并赋予各种不同的性能,以满⾜不同的使⽤需要。
氟树脂因具有优异综合性能,尤其是含羟基、可溶性氟树脂的出现,给氟树脂带来了巨⼤的应⽤空间,⽤氟树脂对聚氨酯树脂进⾏化学改性,可以兼具两种树脂的优点,弥补相互的不⾜,从⽽达到提升产品品质,拓宽聚氨酯树脂使⽤范围的⽬的。
本⽂以耐候性脂肪族共聚酯和羟基氟树脂为主要原料,与异佛尔酮⼆异氰酸酯(IPDI)反应,合成了⼀种⾼耐候耐磨弹性聚氨酯固化剂(EPU固化剂),可以与⾼耐候性丙烯酸、聚酯、有机硅等羟基组分配合,制备出性能优异的涂料产品。
1·试验部分1.1原材料脂肪族共聚酯:⾃制;氟树脂:RF-101,⾩新氟化学有限公司;三羟甲基丙烷(TMP):⼯业品,瑞典;异佛尔酮⼆异氰酸酯(IPDI):≥99.8%,⼯业品,德国拜⽿公司;阻聚剂:⾃制。
环氧树脂增韧研究进展
工 程 塑 料 应 用ENGINEERING PLASTICS APPLICATION第49卷,第4期2021年4月V ol.49,No.4Apr. 2021147doi:10.3969/j.issn.1001-3539.2021.04.029环氧树脂增韧研究进展董慧民,钱黄海,翁传欣,刘佳丽,程丽君,李跃腾(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北京 100095)摘要:概述了增韧环氧树脂(EP)的三种主要制备方法,即本体复合法、溶液复合法和机械复合法,综述了EP 用增韧剂,如橡胶类弹性体、热塑性聚合物、热致液晶聚合物、超支化聚合物、无机/有机纳米粒子、互穿网络聚合物、复合柔性链段固化剂等及其增韧机理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增韧EP 的物理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和热学性能等。
最后,对EP 增韧改性研究的发展趋势作出了展望。
指出随着对增韧机制的深入理解,并基于不断完善的材料基因组技术,探索新的增韧方法和工艺、开发新型多功能增韧剂,可在传统增韧、增强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EP 的热性能,并赋予其导热、导电、吸波、电磁屏蔽、阻尼减震等性能。
关键词:环氧树脂;增韧机理;功能化;性能中图分类号:TQ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39(2021)04-0147-06Review on Toughening Technology of Epoxy ResinDong Huimin , Qian Huanghai , Weng Chuanxin , Liu Jiali , Chen Lijun , Li Yueteng(AECC Beijing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Materials , Beijing 100095, China)Abstract :The preparation methods of toughening epoxy resin (EP) composites including bulk polymerization ,solution blend-ing ,and mechanical blending were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oughening EP by rubber elastomers ,thermoplastic resins ,thermotropic polymers ,hyperbranched polymers ,interpenetrating network polymer ,inorganic and organic nanoparticles ,ironic liquid ,hybrid toughener ,and soft segment curing agents were reviewe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cure characteristics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long with thermal behavior of toughening EP were discussed .Finally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EP toughening modi-fication research was prospecte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with the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oughening mechanism, new toughening methods and processes are explored and new multi-functional toughening agents are developed based on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material genome technology.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toughen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thermal properties of EP are further im-proved and the properties of heat conduction , conductivity, wave absorption,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damping and shock absorp-tion are endowed.Keywords :epoxy resin ;toughening mechanism ;functionalization ;property 环氧树脂(EP)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热固性树脂,其由EP 低聚物与固化剂反应形成,通常按化学结构和EP 基的结合方式大体上分为5大类:缩水甘油胺类、缩水甘油酯类、缩水甘油醚类、脂肪族环氧化合物、脂环族环氧化合物[1]。
国内外环氧树脂增韧的研究进展
国内外环氧树脂增韧的研究进展李永杰;安曼;田丛;姜伟【摘要】近年来环氧树脂的增韧研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本文主要通过对国内外现阶段所采取的橡胶弹性体、热塑性树脂、互穿网络聚合物、刚性纳米粒子、柔性链段固化剂、超支化聚合物、核壳聚合物等几种环氧树脂增韧方式进行了总结和比较,并展望了环氧树脂增韧方法的研究方向.【期刊名称】《信息记录材料》【年(卷),期】2016(017)005【总页数】5页(P36-40)【关键词】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机理【作者】李永杰;安曼;田丛;姜伟【作者单位】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河北保定 071054;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河北保定 071054;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河北保定 071054;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河北保定 071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04环氧树脂是一类重要的热固性树脂,在胶黏剂、复合材料及涂料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环氧树脂经胺类和酸酐类等固化剂固化后,可具有优异的热性能和机械强度。
但是纯环氧树脂固化后形成高度交联的三维网状结构,分子链间不易滑动,导致固化后树脂质脆、抗冲击韧性差,不足以满足工程技术的要求,使用范围受到限制[1,2]。
为了确保环氧树脂的实际应用,对其进行增韧改性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通常可通过加入刚性材料或弹性体改善材料的能量吸收能力实现环氧树脂的增韧。
采用橡胶弹性体对环氧树脂增韧的研究开展较早,已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
随着市场对材料性能要求的不断提升,研究者对环氧树脂的增韧研究也有了新的突破。
目前环氧树脂的增韧方式主要包括:橡胶弹性体增韧、热塑性树脂增韧、互穿网络聚合物增韧、热致液晶聚合物增韧、刚性纳米粒子增韧、柔性链段固化剂增韧、超支化聚合物增韧、核壳聚合物增韧等[3,4]。
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增韧机理。
2.1 橡胶弹性体增韧环氧树脂橡胶弹性体增韧环氧树脂是目前较成熟的一种方法。
全氟聚醚硅氧烷与SiO2复合制备耐久性超疏水涂层
Abstract:The silicane coupling agent KH550 modified perfluoropolyether was used to prepare perfluoroalkyl siloxane,and sol gel method was applied to prepare the SiO2 sol with particle size of 200 nm. The sol was then modified by KH550. The SiO2 coating was prepared on glass surface by dipping method,which was modified by perfluoroalkyl siloxane to make superhydrophobic coating. The effects of the mass fraction of SiO2 and KH550,the materials for modification and storage time on superhydrophobic coating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water contact angle on the surface of the perfluoroalkyl siloxane modified glass is 151.1°,which remains super hydrophobic effect after 30 days when the mass fraction of SiO2 and KH550 are 60% and 0.1% respectively.
环氧树脂的增韧改性方法
环氧树脂的增韧改性方法摘要:环氧树脂(EP)是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应用最广泛的基体树脂。
EP是一种热固性树脂,具有优异的粘接性、耐磨性、力学性能、电绝缘性能、化学稳定性、耐高低温性,以及收缩率低、易加工成型、较好的应力传递和成本低廉等优点,在胶粘剂、电子仪表、轻工、建筑、机械、航天航空、涂料、粘接以及电子电气绝缘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基体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3]。
因此,对EP增韧增强一直是人们改性EP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一般的EP填充剂和增韧剂都存在增强相与树脂基体间的界面粘接性较差的问题,韧性的改善是以牺牲材料强度、模量及耐热性为代价的,使其物理、力学和热性能的提高受到限制。
笔者对国内EP增韧增强改性方法的最新进展做了简单的综述。
关键词:环氧树脂增韧改性1环氧树脂的增韧改性1.1橡胶弹性体改性利用橡胶弹性体增韧EP的实践始于上世纪60年代,主要通过调节两者的溶解度参数,控制胶化过程中相分离所形成的海岛结构,以分散相存在的橡胶粒子就可以起到中止裂纹、分枝裂纹、诱导剪切变形的作用,从而提高EP的韧性.用于EP增韧的橡胶和弹性体必须具备2个基本条件:首先,所用的橡胶在固化前必须能与EP相容,这就要求橡胶的相对分子质量不能太大;而EP固化时,橡胶又要能顺利地析出来,形成两相结构,因此橡胶分子中两反应点之间的相对分子质量又不能太小[4]。
其次,橡胶应能与EP 发生化学反应,才可产生牢固的化学交联点。
因此EP增韧用的橡胶一般都是RLP (反应性液态聚合物)型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10000,且在端基或侧基上带有可与环氧基反应的官能团[5]。
近年来,随着高分子相容性理论的发展和增容技术的进步,环氧树脂与热塑性树脂的合金化增韧改性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有效地克服了橡胶弹性体改性环氧树脂体系的不足。
用于环氧树脂增韧改性的热塑性树脂主要有聚砜(PSF)、聚醚砜(PES)、聚醚酮(PEK)、聚醚醚酮(PEEK)、聚醚酰亚胺(PEI)、聚苯醚(PPO)、聚碳酸酯(PC)等。
环氧树脂、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
环氧树脂/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前言EP是分子结构中含有2个及以上环氧基团的聚合物,具有较低的固化收缩率、良好的电绝缘性及优异的粘接性能等,广泛应用于胶黏剂、涂料及复合材料等领域。
由于环氧基团的存在使得EP可以与多种含有活泼氢的化合物交联固化形成三维网状结构,是纤维增强聚合物中最重要的基体之一。
然而,高交联度的特性也导致材料质脆易裂,抗冲击损伤性变差,限制了EP在汽车和航空航天零件制造等重要领域的应用。
因此,对EP进行增韧改性十分必要。
目前,对EP的改性通常采用化学修饰或者向EP基体中添加增韧剂的方式来进行。
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将纳米尺寸的材料加入到EP体系中可以实现较好的增强增韧效果。
CNF由于具有高长径比、高模量、高强度与生物可降解性等优点,广泛用于增强复合材料等。
其对复合材料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形成的“自适应结构”能够减弱界面局部应力,同时通过沿填充物质表面的滑移和重新生成新键保持聚合物基体与CNF间的黏合强度,减轻复合材料的破坏程度。
但CNF结构中存在的大量羟基和氢键使其具有极强的亲水性,致使CNF在聚合物中分散性差。
因此,通过甲硅烷基化、烷酰化、酯化等实现对CNF进行疏水改性,以提升其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性是非常必要的。
在将CNF均匀分散到EP中后,Ruiz等发现CNF 表面羟基与EP基团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了致密的三维网状结构,显著提高了EP的力学及热力学性能。
Lu 等利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CNF表面进行化学改性后添加到EP中,发现复合材料储能模量和弹性模量有显著的提高。
Nystrom等将引发剂改性后的纤维素与GMA反应,形成“嫁接(graft ⁃on⁃graft)”结构,提升了纤维素的疏水性能。
本文以木粉为原料制备CNF,经GMA改性后采用混溶法与EP共混制得EP/CNF⁃GMA复合材料,以期利用GMA改善CNF在EP基体中的相容性,以提升EP/CNF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透光性能和热稳定性等。
纳米二氧化硅改性丙烯酸酯涂料的研究进展
第52卷第12期 辽 宁 化 工 Vol.52,No.12 2023年12月 Liaoning Chemical Industry December,2023纳米二氧化硅改性丙烯酸酯涂料的研究进展李 伟(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摘 要:纳米SiO2改性丙烯酸酯涂料可以改进涂层的光学性能、防腐蚀性能、机械性能等。
纳米SiO2与丙烯酸酯乳液有不同的聚合方法,所得产品性能也不同。
综述了共混法、溶胶-凝胶法、原位聚合法在制备纳米SiO2/丙烯酸酯乳液中的应用,以及三种复合乳液制备方法对涂料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纳米SiO2;丙烯酸酯;改性;复合方法中图分类号:TQ630.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935(2023)12-1826-04丙烯酸酯单体中的双键经聚合反应生成丙烯酸酯树脂,由丙烯酸酯树脂制得的涂料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耐酸碱等性能,在汽车、家具、机械、建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2]。
由于丙烯酸酯单体的多变性,多种酯基在不同介质中的溶解性,以及与其它涂料用树脂的混溶性等特点,丙烯酸酯树脂已成为涂料工业中全能的通用树脂[3]。
丙烯酸酯涂料也有一些缺点,如热稳定性较差,涂膜易返黏,机械加工性能差等。
为改善涂料性能,有机-无机复合技术为涂料改性开辟了新途径,复合改性技术可以将有机聚合物的优异性能与无机材料杰出的刚性,对热、化学、大气的稳定性结合起来,显著提高涂料性能。
纳米科技的发展使得有机-无机复合改性涂料进入了新阶段,纳米材料在分子水平上实现了有机-无机材料的复合。
纳米SiO2呈三维网状结构,表面存在不饱和键以及不同键态的羟基,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而且表面吸附能力强,对紫外光、可见光以及近红外线有较高的反射率,而且纳米SiO2可深入到高分子化合物的π键附近,形成空间网状结构。
纳米SiO2有着广泛的商业应用,如填料、催化、传感、光子晶体和药物递送等[4-5]。
环氧树脂的改性研究及未来发展
环氧树脂的改性研究及未来发展摘要:环氧树脂有高度热固性和耐磨性的特点。
由于环氧树脂本身有非常高的交联密度,其内部电压的值也具有很大的效果,这就出现了低热阻和低韧性的缺点。
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环氧树脂的改性,同时研究了环氧树脂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环氧树脂;改性研究;未来发展1环氧树脂分类环氧树脂的类型非常复杂,并且对各种类型的环氧树脂的分类也是不同的。
根据化学组成,可以将它分为环氧树脂缩水甘油醚和环氧树脂缩水甘油酯。
在缩水甘油醚环氧树脂中,环氧基团能够和其他基团键合,这样一来,酯键也相对较强。
二,整个环氧树脂缩水甘油醚基团,会通过醚键的作用,形成键合过程,将环氧树脂混合的环氧基团和其他基团键合。
烯烃环氧化化合物主要是与具有酰亚胺结构的直链脂族和脂环族环以及最终的环氧化合物相连。
根据环氧树脂的物理状态,可分为液体和固体两种形式。
大多数环氧树脂是液体形式,双酚A环氧树脂是最常见的,常温下为粘稠液体。
1.1橡胶弹性体增韧许多科学家对弹性体如橡胶弹性体进行了全面研究。
可以在紧固机构和穿孔条带中描述它的刚性行为。
银锚定机构,即EP的连续相的橡胶颗粒,通过应力产生感应从而吸收能量。
当形成裂缝时,橡胶充当桥或锚,以维持延长关闭动作的速度。
“剪切带”机制意味着橡胶颗粒在凝固和冷却过程中经受整数应力。
当加载基板时,裂缝受到三个方向的应力场,叠加两个力在基质内部形成橡胶颗粒,产生孔以促进裂纹尖端积聚,同时增加橡胶颗粒的应力集中。
因此,孔的形成,可以引起基质树脂在橡胶颗粒之间的局部位移,从而减少和防止堵塞。
XiJJ及其同事[7]改性了EP,通过末端羧化丁腈橡胶(CTBN),表明EP树脂体系的冲击强度得到进一步改善。
EP的抗冲击性最佳时,CTBN的质量分数应该是15%,这时的EP比以前高47%,不过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其拉伸性能和压缩性都相对降低。
A. Ozturk等人[8]使用固化剂的末端羟基(HTBN)60分钟和混合的HTBN(1%)和SCA(2%)和丁腈橡胶的硅烷偶联剂(SCA)研究了EP的固化性能,最终的固化产物的拉伸强度增加10%,拉伸模量为33%,伸长率为27.9%,冲击强度为43.2%。
EVA-POE-EPDM-OMMT纳米复合发泡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EVA-POE-EPDM-OMMT纳米复合发泡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EVA/POE/EPDM/OMMT纳米复合发泡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摘要: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航空航天、汽车、建筑等领域对发泡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加。
本研究以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聚酯醚弹性体(POE)、乙烯-丙烯-二烯橡胶(EPDM)和有机蒙脱土(OMMT)为原料,通过混炼、分散和发泡等工艺制备了一种新型的EVA/POE/EPDM/OMMT纳米复合发泡材料。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热量仪(DSC)、拉伸实验等测试手段,研究了该复合发泡材料的物理性能、热性能和力学性能,并对其发泡机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EVA/POE/EPDM/OMMT;纳米复合发泡材料;制备;性能研究1. 引言发泡材料是一种空洞结构的材料,具有低密度、低导热性和良好的吸震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建筑等领域。
传统的发泡材料主要以聚合物为基础,如聚氨酯、聚苯乙烯等。
然而,随着对发泡材料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发泡材料往往无法满足需求。
因此,研发新型的发泡材料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纳米技术是当前科技领域的热点之一。
通过将纳米颗粒引入到聚合物基质中,可以显著提升聚合物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水分吸附性能等。
此外,纳米材料还能够通过调控材料的结构和形态,改善其物理性能和热性能。
因此,利用纳米技术改性发泡材料已经成为一种有前景的途径。
本研究选择了EVA、POE、EPDM和OMMT作为原料,通过混炼、分散和发泡等工艺制备了一种新型的EVA/POE/EPDM/OMMT纳米复合发泡材料。
在此基础上,通过SEM、DSC和拉伸实验等测试手段,对该复合发泡材料的物理性能、热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2. 实验部分2.1 实验材料EVA、POE、EPDM和OMMT都是商业化的材料。
2.2 实验方法首先,将EVA、POE和EPDM按一定比例混炼,并加入一定量的OMMT进行分散。
聚醚砜增韧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及固化体系相分离
摘要 :环 氧树 脂是 高性 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中应用最广泛的热 固性基体树 脂之一 , 但 是环 氧树脂 固化后 交联 密度 高、 内
应 力大、 质脆 、 耐疲劳性 与耐冲击性差等不足在很 大程度上限制 了它在 一些 高技 术领域 的应 用。利 用聚 醚砜 ( P E S ) 对环氧树
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E 5 1 ) 进 行增韧改性 , 利 用热 熔 法制 备 不 同 P E S含 量 的 P E S / E 5 1 体 系, 加入 E I O 0固化 剂 制 备 成 浇 注体 。利 用热 台偏 光 显微
收 稿 日期 :2 0 1 6 - 0 9 — 2 8
等性能却有明显降低 , 强度较增韧前降低 了约 1 0 % 2 2 %。梁伟荣等¨ 在 P E S 改性 E 5 1 复合材料研
~
究 中测 定 力 学 性 能 时 发 现 1 0 0份 E 5 1中分 别 加 入 1 2 . 5份 、 2 5份 P E S制得 的复 合 浇 注 体 , 其 拉 伸 强度 相 对于 改性前 的浇 注体 分 别 提 高 了 1 . 0 2倍 和 1 . 0 8 倍, 并且 冲 击 强 度 提 升 了 3 . 3 4倍 和 3 . 2 2倍 , 说 明 P E S对 于 E 5 1的增 韧 改 性 有 很 好 的 效 果 。张 晨 乾
本 文作者还有朱姝 ‘ 0 和程超 一。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 目 ( 2 1 4 0 4 0 2 3 ) ;上海 市科学技术 委员会科 研计划项 目 ( 1 5 J C 1 4 0 0 3 0 0 ) ;中央高校基 本 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 2 2 3 2 0 1 5 D 3 — 1 0 ,2 2 3 2 0 1 5 G1 . 6 4 ) 作 者简介 :贾文 品 ( 1 9 9 2 一 ) ,男 ,硕士 ,主要从事改性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方 面的研究 。 通讯作者 :余木火 ( 1 9 6 1 一 ) ,男 , 教 授 ,主要从事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等方面的研究 , y u m u h u o @ d h u . e d u . c n 。
聚砜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聚砜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2023-10-26•引言•聚砜膜的制备•聚砜膜的性能表征目录•聚砜膜的应用领域•研究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01引言聚砜材料的应用聚砜作为一种高性能的工程塑料,在电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聚砜膜在某些领域的应用中存在一些限制,如高成本、低产量等,因此研究聚砜膜的制备及其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要点一要点二聚砜膜研究现状目前,对于聚砜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其性能、降低成本以及拓展应用领域等方面。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如制备工艺不成熟、性能不稳定等。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聚砜膜的制备工艺,优化制备条件,提高膜的性能和产量,同时探究聚砜膜的结构与性能关系,为拓展其应用领域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聚砜膜制备工艺的研究;(2)聚砜膜性能的表征与测试;(3)聚砜膜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4)聚砜膜的应用领域拓展研究。
研究目的与内容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验研究法,通过制备不同工艺条件下的聚砜膜,对其性能进行表征和测试,同时研究其结构与性能关系。
研究手段本研究将综合运用文献调研、实验研究、数据分析和理论分析等方法,具体包括:(1)搜集和整理聚砜膜的相关文献资料;(2)设计和制备不同工艺条件下的聚砜膜;(3)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万能材料试验机等设备对聚砜膜的性能进行测试和表征;(4)通过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等技术手段研究聚砜膜的结构;(5)运用数据分析和理论分析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和研究。
研究方法与手段02聚砜膜的制备1原料及试剂23聚砜树脂是一种高性能的工程塑料,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机械性能,是制备聚砜膜的主要原料。
聚砜树脂溶剂是制备聚砜膜的重要试剂,需要选择与聚砜树脂相容性好、挥发性适中的溶剂。
溶剂根据需要,可能还需要添加交联剂、催化剂等其他化学试剂。
有机硅聚醚胺增韧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_李宏静
红外光谱分析 , 见图 1。
1— 端环氧基硅油 ;2— 端环氧基硅油预反应物 图 1 端环氧基硅油及其预反应物的红外谱图 Fig.1 FT-IRspectraofepoxy-terminatedsiliconeanditsper-reactionagent 比较 1、 2两条谱线 , 在端环氧 基硅油 的红外 谱图上 , 没有 出现环氧基团 的特征 吸收 谱峰 骨架振 动 (912 cm-1), 这 是由 于端环氧基硅油的环氧基含量太 低 , 测 得的吸收 峰太弱 , 在谱 图中几乎看不到 。 则端环氧基硅油与 D230 的反应产物 , 端环 氧基硅油的预反应 物谱 图上 也几乎 看不 到环氧 基的 吸收 峰 。 但是 , 在 端 环 氧 基 硅 油 预 反 应 物 的 红 外 谱 图 上 1 650 ~ 1 590 cm-1 处 出 现 伯 胺 面 内 弯 曲 振 动 中 强 峰 , 3 500 ~ 3 300 cm-1 处出现伯胺特征 中强 双峰 , 仲 胺的 伸缩 振动 特征 中强峰和 羟基吸收峰 的叠加 。 基本 上说明 , D230 已接枝在端 环氧基硅油主链上 。
siloxaneoilwerebondedintodensecross-linkednetworkofepoxyresinsthroughbackboneofepoxyresins orhardener.Theeffectofsiliconeoilanditsderivativeontheimpactstrength, tensilestrengthandfracture elongationofthecuredmaterialswasstudied.ThemorphologyoffracturesurfaceswasanalysedbySEM.Af-
天然植物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天然植物纤维为增强体,制备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概况。全 文对增强体天然植物纤维的种类、纤维表面改性方法、基体环氧树脂体系、天然植物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 材料的成型工艺以及复合材料性能测试方法做了全面的综述。总结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天然植物 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应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天然植物纤维:增强:表面敢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Zhi
Rong等啪1将剑麻在空气循环干燥烘箱中150"C下热处理4h,与
未处理的剑麻纤维相比,结晶度由62.8%增加到66.2%,拉伸强度由391.IMPa增加到535.IMPa, 断裂伸长率由2.5%增加到3.5%。闫红芹等婚¨对竹纤维进行热处理试验,得到断裂强度、断裂伸 长、模量、断裂功的保持率与热处理温度和热处理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温度不超过120℃时 温度对竹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不大,但在高温下较长时间处理后各项力学性能显著变坏,温度和 时间对竹纤维的力学性能都有衰减作用,温度的影响要大于时间的影响。因此,适当温度下的热 处理能有效去除天然植物纤维的游离水,降低结合水含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纤维的结晶度和纤 维强度,能避免复合材料生产过程中因水份的存在而产生气泡等缺陷导致的复合材料性能下降。 1.1.3碱处理法 碱处理或丝光化处理法是天然植物纤维处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该处理方法能使天然纤维中的 部分果胶、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等低分子杂质溶解以及微纤旋转角减小,分子取向度提高。一方面, 纤维表面的杂质被去除,纤维表面变得粗糙,纤维与基体之间黏合能力增强;另一方面。碱处理导 致纤维微原纤化,纤维的直径降低,长径比增加,纤维的强度和模量升高,纤维的氢键断裂,同时 与基体的有效接触表面增加。对于木纤维,常采用在23℃下17.5%NaOH溶液浸泡48h来处理;对 于黄麻纤维,用25%NaOli溶液在20℃下处理20min,可使黄麻纤维纱线的拉伸强度提高20%,拉 伸模量提高50%。 Bachtiar等n81研究了碱处理对糖棕榈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 0.25M和O.5M两种浓度的NaOH对糖棕榈纤维分别处理lh、4h和8h,将经过处理的纤维与环氧树脂 复合;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发现,经过碱处理的糖棕榈纤维与基体环氧树脂间的界面连接并没有受到 很大的影响,而碱处理后纤维环氧复合材料与未处理纤维环氧复合材料比拉伸强度得到了明显提高, 碱处理法能提高糖棕榈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Islam等H副采用5wt%NaOH和2wt% Na2S03水溶液1200C下处理工业大麻1h,水洗烘干后将纤维与环氧树脂复合,通过单丝拉出测试 纤维与基体树脂的界面剪切强度以及对复合材料的其它机械性能测试发现,碱处理法增加了纤维与 基体间的界面剪切强度,同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杨氏模量和断裂伸长率均得到提高。Arnold等 啪1采用0.06M NaOH处理剑麻纤维,经处理的纤维分别与聚酯树脂和环氧树脂复合,结果发现经碱 处理的剑麻纤维与未经处理的相比,剑麻聚酯基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从222.6MPa提升到286.0MPa, 增加了28.5%,而与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从329.8 MPa提升到335.4 MPa,只增加了1.7 %。碱处理对剑麻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没有产生重要影响,处理纤维对环氧复合材料的疲 劳寿命也没有显著影响。Newman等n埘用1 wt.%NaOH水溶液在30 0c下处理新西兰麻叶纤维,脱除 纤维中的乙酰基。脱乙酰化作用引起纤维细胞的形态改变,减缓了水分通过复合材料的运动,对复 合材料的弯曲硬度和强度没有直观的影响。有研究认为,天然乙酰化是叶纤维酸度的来源以及导致 结构多糖水解和强度损失的主要因素。用稀碱溶液脱乙酰化法被认为是比较经济的预防复合材料在 使用过程中降解的方法。 1.2天然植物纤维的化学改性 1.2.1界面偶合改性
sio2纳米颗粒官能团
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SiO2(NPs)可以通过引入特定的官能团来改变其性质和应用。
这些官能团可以是有机官能团或者疏基官能团修饰的。
疏基官能团修饰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SH-SiO2(NPs)是一类带有硫氢官能团的纳米材料。
这种修饰可以通过在二氧化硅表面引入硫氢化合物来实现。
SH-SiO2(NPs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使其在一些特定应用中显示出潜在的优势。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官能团的信息,建议查阅化学类书籍或文献,或咨询相关化学专家。
技术攻关项目指引题目
技术攻关项目指南题目1:用于触摸屏贴合的石墨烯薄膜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研发2:激光诱导沉积多孔石墨烯直写装备与工艺研发关键技术研发3:新型高效超硬材料刀具与钻具的制备与应4:石墨烯基锂电芯关键技术研发5:智能机器人用铜合金电磁微细丝关键技术研发6:基于二氧化硅气凝胶的水性涂料关键技术开发与研究关键技术研发7:高透明高耐温聚乳酸复合材料改性及高端应用关键技术研发8:柔性透明导电膜关键技术研发9:高性能节能夹胶玻璃的纳米涂膜材料研究及应用关键技术研发10:柔性OLED玻璃基板材料关键技术研发11:海洋大型移动浮岛钢结构防腐防污关键技术研发12:用于芯片和线路板通孔导电互连的铜基纳米催化剂关键技术研发13:改性高模数硅酸钾在水性防腐材料应用中的关键技术研发14:超亲水性纳米材料与建筑玻璃板材结合的关键技术研发15:柔性屏用单组份环氧封框胶关键技术研发16:水中饰面混凝土承台榫头力学性能关键技术研发17:水性纳米高遮盖3D打印涂料关键技术研发20:石墨烯纳米银复合电磁屏蔽膜关键技术研发21:氧化石墨烯基高阻隔水性光固化涂料关键技术研发22:石墨烯复合磷酸铁锰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关键技术研发23:使用石墨烯制备长效高导热率水性切削液关键技术研发24:石墨烯高温电热薄膜关键技术研发25:大功率双向电动汽车充电模块关键技术研26:高性能全能液流电池关键技术研发27:铝基负极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关键技术研发28:新型高电压储能电池关键技术研发29:硅墨水薄膜太阳能电池关键技术研发30:高效太阳能储能离并网一体逆变器关键技术研发31:高安全高可靠动力电池绝缘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研发32:超级电容储能阵列快速充电站关键技术研发33:高功率高安全宽温电池模组关键技术研发34:高性能电动汽车集成一体化控制器关键技术研发35:超高压光伏电源系统雷电防护关键技术研发36:轨道交通空调高效节能控制器关键技术研发37:废弃磷酸铁锂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研发40:基于高速凹版印刷机的紫外LED光源系统关键技术研发41:锂离子电池化成老化节能安全专用设备的关键技术研发42: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发43:高节能高环保水解氢氧助燃关键技术研发44:高性能电动汽车集成一体化控制器关键技术研发45:基于高显全光谱节能LED光源关键技术研发46:面向可再生能源消纳的电网增量负荷集群调控系统的关键技术研发47:超薄、柔软光取向偏振片关键技术研发48:复杂地层矿山石油钻头用高端聚晶金刚石复合片关键技术研发49:超高压电缆终端及中间接头用特种材料关键技术研发50:新型弥散强化超细铜基复合材料关键技术研发51:触控面板用感光干膜材料关键技术研发52:超强柔性防水材料关键技术研发53:用于高精密度BGA芯片封装的Sn-Bi-Sb基无铅锡膏的研发54:基于变饱和度光学干涉技术的变色防伪薄膜关键技术研发55:一种新型环保脱墨剂的关键技术研发56:耐火耐腐蚀特殊合金材料光缆的关键技术研发57:生物医用多尺度钙基矿物/高分子复合材料关键技术研发60:纳米级微波介电陶瓷材料及低温叠层共烧技术的研发61:用于恶劣工况的集成电路及芯片封装复合材料关键技术研发62:高性能润滑油添加剂关键技术研发63:高质量智能节能窗用钒用合金靶材关键技术研发64:高分散性纳米分散液及多基材防护水性涂料关键技术研发65:超高韧性PC+PBT合金关键技术研发66:高性能芳纶纸基印制电路板用覆铜箔层板关键技术研发67:新型耐高温耐蚀刻聚酰亚胺光刻胶关键技术研发68:大型建筑变形缝防水系统材料关键技术研发69:低成本高性能水性重防腐涂料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70:分子修饰制备软组织工程支架关键技术研发71:超薄IPS智能手机终端用偏光片关键技术研发72:新型吸波屏蔽线缆材料关键技术研发73:面向手机产业的金属表面陶瓷化关键技术研发74:抗蠕变高导电铜包铝合金导体关键技术研发75:低温共烧陶瓷—0基板关键技术研发76:高亮裸眼3D光学显示膜关键技术研发77:微纳米核壳结构的疏水导热材料关键技术研发80:高透光率光导节能材料关键技术研发81:新型纳米抗菌复合涂料制备关键技术研发82:单层钢制储油罐内衬改造关键技术研发83:基于生态海绵城市建设的彩色透水混凝土制备与应用技术研发84:智能仿生功能纳米材料在制冷循环系统中应用的关键技术研发85:玻璃触控面板超硬超耐磨镀膜关键技术研发86:高铁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防护涂层关键技术研发87:汽车用可分解生态润滑油关键技术研发88:三维人工卵巢的生物打印关键技术研发89:绿色环保型药芯低温无铅锡丝关键技术研发90:A12O3颗粒增强铜基耐磨复合材料的关键技术研发91:血细胞分析仪设备用高性能陶瓷柱塞关键技术研发92:双向高效宽电压充电模块关键技术研发93:新能源汽车电池纳米超细粉体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研发94:电动车充电数据挖掘与主动预测关键技术研发95:电池化成分容匹配一体化系统关键技术研发96:智慧微网发电系统关键技术研发97:用于PERC晶体硅电池的银浆制备关键技术开发100:高镍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关键技术研发101:动力锂电池全温区智能热失控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发102:基于开放式自动需求响应的能源互联网平台关键技术研发103:锂离子电池智能充电关键技术研发104:高效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源关键技术研发105:二次电池/超级电容复合储能器件关键技术研发106:用于电动船的锂电池关键技术研发107: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中高压大电流能量转换关键技术研发108:基于光纤传感的核电站核废水处理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研发109:宽温高功率镍氢动力电池关键技术研发110:底部注液型全密封圆柱电池关键技术研发111:高安全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锂电池关键技术研发112:向日跟踪的高转化率太阳能系统关键技术研发113:锂离子动力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绿色生产关键技术研发114:高效微型光伏逆变器关键技术研发115:基于动态分光技术的聚光太阳能光伏系统关键技术研发116:分布式锂电池直流高压系统关键技术研发117:锂离子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关键技术及设备研发119 :基于物联网的光伏电站在线智能监测诊断关键技术研发120:超低温动力电池关键技术研发121:智能电网配网自动化终端技术的关键技术研发122:高效热交换谷电蓄能环保系统的关键技术研发123:铁路大型客站智能化能效管理综合平台的关键技术研发124:冷水机组节能环保综合水处理技术装置关键技术研发125:基于大数据运维的空调低功耗智能控制器的关键技术研发126:建筑节能抗震保温一体化应用关键技术研发127:高安全等级智能可调光LED防爆灯系统关键技术研发128:高效节能中央空调蓄冰移峰填谷的关键技术研发129:智能压力调控供水管网降漏关键技术研发130:户外便携式智能太阳能组件IV曲线测试仪关键技术研发131:高安全宽温度的超级电容启动电源系统的关键技术研发132:高效节能型高频模块化UPS的关键技术研发133:面向高速公路零排放链式微电网系统的关键技术研发134: LED/UV智能固化设备关键技术研发135:精密电路高效环保除尘关键技术研发136:高效节能型微模块数据中心系统的关键技术研发137:开关电源的高能效固态电容器关键技术研发139:环保型轻合金微弧电泳复合处理装备及工艺关键技术研发140:具有故障检测功能的智能工业照明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研发141:基于水泥行业的能耗监控和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发142:多温蓄冷型节能高低温试验箱设备关键技术研发143:光伏建筑一体化智能导光照明系统关键技术研发144:水气循环制冷设备的优化设计和节能环保的关键技术研发145:列车节能空调永磁同步电机驱动及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研发146:建筑结构物低噪无尘切割关键技术研发147:新型太阳能光热技术与建筑一体化关键技术研发148:高压并网发电机组的远程监测与诊断的关键技术研发149:压缩空气系统综合节能关键技术研发150:太阳能光敏及远程控制照明系统关键技术研发151:智能化高效节能型变频热泵控制器的关键技术研发152:大功率电驱系统硬件在环仿真开发及测试平台的关键技术研发153:车载脉宽调控系统的关键技术研发154:降低VOC排放的绿色印刷关键技术研究155:应用于废液中金属离子回收用新型离子交换树脂关键技术研发156:高效高精度大空间五轴联动精雕机关键技术研发157:制冷系统余热回收关键技术研发158:舰船用反渗透海水装置关键技术研发159:高频高效直立C型精密连接器关键技术研发160:混合动力车启停电源关键技术研发161 :大型低成本海水淡化与污水处理系统关键技术研发162:基于多冷源网膜蒸发式变频空调系统的关键技术研发163:节能环保型钢构建筑工业化关键技术研发164:面向新一代光网互连系统的超精密光纤端面处理关键技术研究165:新型陶瓷介质基站射频部件开发166:消费级电子产品无线充电关键技术研究167:骨干网200Gbps和400Gbps相干光通信核心光器件和模块的开发168:高效率低成本多缆集成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169:充电桩/站数据采集、传输和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170:共生于调频广播的北斗增强信息播发技术171:新一代超大容量分组交换样机开发172:智能安全加密手机173:高功率密度、快速(充速W20min满电量)智能型充电器关键技术研发174:基于微波和WIFI技术的高速移动无线通信关键技术研究175:基于相干光调制的光载无线太赫兹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176:面向下一代RRU用的光电复合缆关键技术研发177:服务5G通讯服务器的高功率CPU 3D散热的关键技术研究178:环保型高性能滤波器盖板开发关键技术研究179:端到端自适应服务质量控制技术180:基于高介电基底的超材料共形天线关键技术研发181:新一代4K超高清广播级演播室摄像机关键技术研发182: LTE+PDT宽窄带融合多媒体警用集群终端的研发183:面向移动设备的多媒体信息通信技术研发及应用184:高性能控制类SoPC185:植入式医疗电子的高密度封装集成关键技术研发186:立体多层叠die闪存控制芯片关键技术研发187:基于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面板的显示驱动芯片研究188:服务机器人微型编码器的关键技术及控制芯片的研发与产业化189:物联网智能化移动目标感应控制SOC芯片研发190:高性能外挂式柔性显示触摸控制芯片关键技术的研发191:飞行器精密进近导航着陆设备的研发192:基于3DGIS与BIM融合技术的交通基础设施智慧管理平台关键技术研究193:基于无人机的城市综合运行实时监测模型与平台开发194:基于冲击脉冲技术的轨道交通列车轴承安全在线监测系统研究195:基于无人机的交通管理与控制指挥机器人196:基于TOF的车载双摄像头远距离测距关键技术研究197:深度ADAS算法在低成本嵌入式GPU上的实现与产业化198:新一代车载安全驾驶辅助系统关键技术研发199:智能车牌与SPS地表面识别定位的大数据车联网关键技术研发200: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公交线网优化及智能调度关键技术研发201:面向无人驾驶公交的车路协同关键技术研究202:基于5.8G车路协同自由流路径精准识别系统的关键技术研发203:基于区块链高效、安全共识机制的关键技术研究204: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监管与态势感知关键技术研究205:赋码检测及码关联一体化系统206:基于云环境下移动安全支出身份认证的关键技术研究207:基于动态业务数据的移动安全支付的关键技术研发208:基于云平台智能安防识别领域的步态识别技术研究209:“云盾”基于VMI技术的虚拟安全手机系统210:基于云计算的互联网下的隐私保护关键技术的研究211:核电智慧工厂解决方案的开发212:短波长紫外光通信用UVC LED模块关键技术研发213:高密度超薄型刚挠结合板层压关键技术研发214:基于透明荧光陶瓷材料的千瓦级LED光源封装关键技术研究215:高密度低损耗光纤连接器关键技术研发216:量子点光致发光器件关键技术研发217:应用于轨道交通的微型振动能量采集器件关键技术研究218:高速DFB半导体激光器设计和封装技术研发及规模化生产219:基于WiFi的云化天线技术研发220:新型液晶显示模组异形切割关键技术研究221:基于电磁原理的新型自动对焦马达关键技术研究222:面向航天航空微波通信的超薄多层高密度IC封装基板研发223:大负载旋转变压器的高精度高可靠旋变激磁振荡器的研制224:面向下一代5G通信Small Cell基站的陶瓷滤波器关键技术研发225:电动汽车充电桩检测大功率电阻负载技术研发226:智能可穿戴设备用高保真平衡电枢式受话器超微型化及生产全自动化关键技术研发227:基于超低剖面石墨烯二维透明柔性新型天线的研发228:面向5G时代摄像头2.5G MIPI采集自动化测试系统开发229:裸眼3D双折射液晶透镜工艺关键技术研究230:现代物流在鲜活水产业内应用和推广的关键技术研究231:支持自助收发功能的智能物流终端系统关键技术的研发232:智能机器人+基于全向智能搬运机器人的自动化物流系统233:重要历史事件的知识图谱建设和可视化平台开发234:基于CTP的高精度柔性印刷关键技术的研发235:移动互联网终端智慧养老平台视频支撑关键技术236:互联网+电动汽车充电站智能管理平台关键技术研发237:跨境电商大数据平台分析挖掘及社会服务平台238:基于机器人技术的变电站设备自动化巡检系统关键技术研发239:增强虚拟现实智能声光场景识别与照明一体化系统关键技术研发240:基于坚果OS的智能投影关键技术研发241:混合网络架构与家庭智能宽带路由器关键技术研究242:基于HI-END级高保真度的智能化数字音频解码关键技术研发243:IPTV广电新媒体实时用户行为大数据分析系统及应用平台关键技术研究244: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与无人机技术的桥梁智能检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245:装配式绿色建筑工业化生产安装关键技术的研发246:硬质岩体“绳锯水平切割+液体二氧化碳竖向割裂”综合爆裂施工技术研究247:工业控制自愈合恢复系统的关键技术研发248:面向虚拟地理环境的PM2.5时空监测与数值模拟249:国产自主可控超大规模结构分析软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250:工业4.0全过程生产物料实时追踪系统研究251:人脸识别人证比对系统开发252:虚拟现实直播视频采集与分发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253:基于无人机的海上目标侦测识别与三维重构技术研究254:基于开放技术的可信多路高端计算系统研发255:嵌入式多通道螺栓联接应力状态智能检测系统研发256:基于岩土边坡渐进破坏机理的高性能离散元仿真分析软件关键技术研究257:基于多模态信息融合的全天候目标识别技术攻关258:基于AR技术的车载全息投影技术的研发259:背光源表面缺陷自动检测系统的研发260:基于物联网、数据挖掘的“互联网+智慧厨房”关键技术研究261:基于移动通信数据的多维群体行为演变分析技术及用户消费行为预测系统的关键技术开发262:基于DCIM技术的数据中心3D仿真及移动端能耗管理技术的开发263:基于云CAM的PCB工程问题在线澄清软件的关键技术研发264:智能消防头盔系统的研发265:具备机器视觉的智慧物流仓储系统关键技术研发266:采用三片全塑胶镜片组成高端VR目视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267: UTime高安全级别数据传输应用的加密系统研发268:用于服装裁剪的亚太赫兹人体数据采集系统研发269:基于反作弊生物识别的电子化考试平板研究270:基于可编程芯片的高性能布局布线软件研究271:航空发动机关键气动部件:跨音速风扇叶片三维气动设计技术开发及设计平台研制272:金融级高可靠数据库集群方案研究273:基于SLAM算法的增强现实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274:基于大数据的肿瘤发病因素分析及预防研究275: SOC集群控制关键技术研发276:大规模防雷设备的综合智慧管理系统277:移动虚拟现实内容分发平台及移动端头显设备的研发278: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及其大数据存储与分析关键技术研发279:面向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自助识别管控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280:危险气体远程实时监测监控系统281:下一代数据传输网络关键技术研发282:基于多维度模型的移动终端标签应用交叉DSP平台关键技术研发283: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智慧能源云服务平台系统关键技术研究284:基于图影特征信息与跨域搜索的图侦引擎查搜分析系统研究285:瓷砖在线色差自动识别分级系统关键技术研发286:面向智慧制造行业知识管理的大型在职培训教育云平台研发287:基于点云数据和表面特征信息融合的环境感知技术开发288:采用基于嵌入式深度神经网DNN实现的可疑人群与危险异常行为辨识关键技术289:低功耗高性能三维720度全景相机的关键技术研究290:高速度、高精度工业级影像扫描器关键技术研究291:基于深度学习的高分辨视差场计算与RGBD下的目标识别定位算法及产业化开发292:基于全局视觉自主巡航移动陪护机器人关键技术研发293:基于空间光调制的高精度3D快速扫描仪研发294:超大额高速分离技术在自助金融设备中的应用295:高速无人水面机器人用360度全景图像融合智能监控系统296:基于反狭缝微控投射技术的裸眼3D显示关键技术研发297: RTS光学运动和动作惯性捕捉摄像头298:基于牙科数字三维扫描及3D快速成型的诊疗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299:九轴五联动数控强力缓进给磨削中心机床的研发应用300:可降解合金的医疗植入器械增材制造技术研发301:面向电力设备的无源无线温度在线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研发302:10kW级半导体激光光纤合束器及其配套器件研发303:复合材料三维电极微模具关键技术研发304:钻井平台水下管道检测关键技术研发305:11000米超水深复合材料浮力块和耐压舱技术研发306:波浪能直驱式直线发电机系统的关键技术研发307:空海结合无人舰载无人机平台系统研发308:无人机空中交通管制技术研发309:基于非热压工艺的全碳纤维材料无人机机翼研发310:高负荷高通流航空发动机风扇性能拓展技术研发311:机载智能超高清阵列相机技术研发312:小微型航天器储能与姿控集成控制系统研发313:合成孔径雷达卫星脉冲电源关键技术研发314:基于卫星差分位定位技术的大型无人驾驶清洁机器人研发315:核电高危区域智能探测机器人系统研发316:机器人关节减速器关键技术研发317:智能人机协作机器人研发318:面向动车组车身打磨抛光的智能机器人研发319:面向机器人的舵机关键技术研发320:助老助残智能人形机器人研发321: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CU)关键技术研发322:智能手机四曲面高速高精度玻璃曝光装备研发323:大型两板式智能压铸机研发324:全自动光纤器件耦合焊接生产系统研发325:高精度3D曲面玻璃热弯成型设备研发326:半导体激光手术治疗系统技术研发327:三维成像超声波单晶面阵探头研发328:超声溶栓导管技术研发329:多功能心内介入影像系统及导管技术研发330:实时图像导航头戴式超声脑神经刺激技术研发331:微创导管介入二尖瓣瓣膜系统关键技术研发332:磁共振成像系统中的酰氨质子转移成像关键技术及系统研发333:远距离遥控智能化钻探装备关键技术研发334:面向复杂模具加工的机器人打磨抛光关键技术研发335:链条式直线电机及运动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发336:智能异型元器件贴插机关键技术研发337:基于3D打印的核电设备关键金属零件性能研究338:个性化骨折固定夹板快速成型系统339:核电厂设备智能模式识别与监测技术研究开发340:便携式有毒挥发性气体分析仪研发341: X射线荧光光谱仪关键技术研究342:工业级微通道反应器制造和应用关键技术343:钻杆加厚区全截面超声波探伤关键技术研究344:精密复杂模具设计垂直整合一体化关键技术研发345:基于电磁层析成像技术的水下油气输送管线流动安全在线监测346:基于金刚石高导热涂层的大功率海洋照明控制器散热系统关键制造技术研发347:大型结构物水下安装技术研究348:先进复合材料舰船结构/监测功能一体化关键技术研发349 :空腔电磁散射特征识别及抑制技术350:可切换飞行姿态的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关键技术研发351:无人机集群飞行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发352:应急救援特种机器人关键技术研发353:智能激光焊锡机器人关键技术研发355:智能清洁机器人及其多机协同作业技术研发356:基于机械锁合与干粘附协同作用的爬壁机器人研发357:基于双CCD对位视觉系统的智能冲床关键技术研发358:机器人室内无线定位和集群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发359:智能排爆机器人关键技术研发360:锂离子电池自动入壳及激光焊接关键技术与设备研发361:基于IP68防尘防水超薄型信号转换装置热压及激光焊接工艺的关键技术研发362:用于超薄微孔铜箔生产的全自动卷对卷丝印机设备研发363:高效率高速分散机关键技术的研发364:高效率纵切数字控制自动车铳复合设备关键技术的研发365:大台面高精测试机技术攻关366:智能个性化制造无缝针织机核心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发。
环氧树脂-聚酰亚胺树脂研究进展
环氧树脂-聚酰亚胺树脂研究进展环氧树脂(EP)有优异的粘结性、热性能和机械性能,以其为基体的复合材料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电气等领域;但纯环氧树脂的脆性大,其热性能以及电性能等不能满足这些领域的要求,必需对环氧树脂进展改性以增强其韧性、热稳定性及电性能。
改善脆性的途径有:共聚或共混,使固化产物交联网络疏散;引入适当组分形成互穿网络或两相体系;通过分子设计在分子链中引入柔性链段№]。
但在环氧树脂分子链中引入柔性链段会降低环氧树脂的耐热性。
为得到韧性环氧树脂材料。
人们已尝试用橡胶和聚丙烯酸酯改性,环氧树脂中引入这些聚合物材料提高了其韧性,但在提高玻璃化温度(Tg)、使用温度和耐弯曲性方面未取得成功。
近来,热塑性工程塑料已被用于增韧环氧树脂。
由于这些塑料具有高模量和高玻璃化温度,改性后的环氧树脂的模量和玻璃化温度可以到达甚至超过纯环氧树脂。
聚酰亚胺(包括交联型和缩聚型)是一类性能优异的工程塑料,具有耐上下温性能、突出的机械性能等,广泛应用于对热稳定性、机械性能要求高的领域¨’一引。
在环氧树脂中引入聚酰亚胺或向环氧树脂单体骨架引入亚胺环构造,提高环氧树脂的热稳定性和韧性,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1聚酰亚胺/环氧树脂共聚或共混1.1热塑性聚酰亚胺/环氧树脂共聚或共混最近,人们对用高性能芳香热塑性聚合物共混增韧热固性树脂做了大量研究,热塑性聚酰亚胺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类。
有些聚酰亚胺如聚醚酰亚胺(PEI)等与未固化环氧树脂有很好的相容性和溶解性而已被用于环氧树脂的增韧,由于其玻璃化温度(Tg)与交联环氧树脂网络的取相近,因此在提高环氧树脂抗破坏性的同时。
没有降低(甚至提高)其他关键的层压性能和热/湿性能。
Biolley等用具有相当高玻璃化温度的二苯酮四酸二酐(BTDA)和4.4'-(9-氢-9-亚芴基)二苯胺(FBPA)合成的可溶性热塑性聚酰亚胺改性四缩水甘油基二苯甲烷一二氨基二苯砜环氧树脂体系(TGDDM/DDS/PEI),增韧效果明显。
环氧树脂的改性研究进展
环氧树脂的改性研究进展曾莉;杨云峰;周华【摘要】环氧树脂(EP)是一类应用非常广泛的热固性树脂,在国名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综述了改性环氧树脂的最新研究状况,概述了环氧树脂的耐热改性、增韧改性以及阻燃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环氧树脂改性的新方法进行了展望。
%Epoxy resin(EP) was a kind of thermosetting resin and was widely applied,which occupied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The latest research situation of modified epoxy resin was summarized,including the heat resistant modification,toughening modification and flame retardant.The progress in research of modified by epoxy resin on the new method was also discussed.【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1(039)022【总页数】3页(P20-21,24)【关键词】环氧树脂;改性;耐热性;增韧;阻燃性【作者】曾莉;杨云峰;周华【作者单位】中北大学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51;中北大学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51;中北大学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637环氧树脂(EP)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热固性树脂,它是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应用最广泛的基体树脂之一[1]。
加入固化剂固化后的环氧树脂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它与材料的表面具有优异的粘接性能,介电性能良好且固化收缩率小,制品尺寸稳定性好,硬度高,柔韧性较好,对碱及大部分溶剂稳定,因而广泛应用于涂料、电子绝缘材料以及先进复合材料中增强材料的树脂基体等各领域,常用作浇注、浸渍、层压料、粘接剂、涂料等用途。
环氧树脂增韧途径与机理
环氧树脂增韧途径与机理环氧树脂(EP)是一种热固性树脂,因其具有优异的粘结性、机械强度、电绝缘性等特性,而广泛应用于电子材料的浇注、封装以及涂料、胶粘剂、复合材料基体等方面。
由于纯环氧树脂具有高的交联结构,因而存在质脆、耐疲劳性、耐热性、抗冲击韧性差等缺点,难以满足工程技术的要求,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因此对环氧树脂的共聚共混改性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门课题。
一、序言目前环氧树脂增韧途径,据中国环氧树脂行业协会专家介绍,主要有以下几种:用弹性体、热塑性树脂或刚性颗粒等第二相来增韧改性;用热塑性树脂连续地爨穿于热固性树脂中形成互穿网络米增韧改性;通过改变交联网络的化学结构以提高网链分子的活动能力来增韧;控制分子交联状态的不均匀性形成有利于塑性变形的非均匀结构来实现增韧。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致力于研究一些新的改性方法,如用耐热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和环氧树脂共混;使弹性体和环氧树脂形成互穿网络聚合物(IPN)体系;用热致液晶聚合物对环氧树脂增韧改性;用刚性高分子原位聚合增韧环氧树脂等。
这些方法既可使环氧捌脂的韧性得到提高,同时又使其耐热性、模量不降低,甚至还略有升高。
随着电气、电子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飞速发展,环氧树脂正由通用型产品向着高功能性、高附加值产品系列的方向转化。
中国环氧树脂行业协会专家表示,这种发展趋势使得对其增韧机理的研究H益深入,增韧机理的研究对于寻找新的增韧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可以预测新的增韧方法及增韧剂将会不断出现。
采用热塑性树脂改性环氧树脂,其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
使用较多的有聚醚砜(PES)、聚砜(PSF)、聚醚酰亚胺(PEI)、聚醚醚酮(PEEK)等热塑性工程塑料,人们发现它们对环氧树脂的改性效果显著。
据中国环氧树脂行业协会专家介绍,这些热塑性树脂不仪具有较好的韧性,而且模量和耐热性较高,作为增韧剂加入到环氧树脂中同样能形成颗粒分散相,它们的加入使环氧树脂的韧性得到提高,而且不影响环氧固化物的模量和耐热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U Xi n
( C o l l e g e o f P o l y me r S c i e n c e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S i c h u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C h e n g d u 6 1 0 0 6 5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T h e h i g h e r c r o s s l i n k i n g d e n s i t y o f p o l y f u n c t i o n a l e p o x i e s e n d o ws t h e m wi t h b e t t e r t h e r ma l a n d
s a c r i i f c i n g t h e i r m o d u l u s a n d t h e r ma l p r o p e t r i e s .S c a n n i n g e l e c t r o n mi c r o s c o p y( S E M) r e s u l t s d e m o n s t r a t e
关 键 词 : 三官 能 度 环 氧 树 脂 ;增 强 ;增 韧 ;协 同 作 用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5 - 5 7 7 0 . 2 0 1 7 . 0 6 . 0 2 5
中 图 分 类 号 :T Q 3 2 6 . 5 5
o p t i mu m c o mp o s i t i o n i s ou f nd t o b e TDE8 5 :PES :A20 0=1 0 0 :5 :0. 3. Th e t e n s i l e s t r e n g t h a n d e l o n g a t i o n a t b r e a k o f mo d i i f e d e p o x y a r e i mp r o v e d b y 3 8 .I % a n d 2 9. 4% a t mo s t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wi t h o u t s i g n i i f c a n t l y
第4 5卷 第 6期 2 0 1 7年 6月
塑 料 工 业
C HI NA P L AS T I CS I NDUS T RY ・1 O l・
聚醚砜和 二氧 化硅纳米粒子协 同增韧三官能 团环 氧 树 脂 的研 究
徐 辛
( 四川大学高分 子科学 与工 程学院 ,四川 成都 6 1 0 0 6 5 ) 摘要 :与传统 的双官能 团环 氧树脂相 比.多官能 团环氧树脂 具有更高的交联密度 ,这赋予其更好 的力 学性 能和耐 热 性 .但却降低 了环氧树脂 的韧性。本文研究发现 ,同时加入热 塑性 树脂 聚醚砜 ( P E S )和亲水 性二氧化硅 纳米粒子 ( A 2 0 0 )可 以显 著提 高 T D E 8 5环 氧树脂 的强度和韧性。 当 T D E 8 5: P E S: A 2 0 0质量 比 :1 0 0: 5: 0 . 3时 ,复合 材料 的 增 强和增韧效果最佳 ,改性环 氧树脂的托伸强度 和断裂 伸长率 分别提 高 了 3 8 . I %和2 9 . 4 % ,并 且没 有明显牺 牲基体 树 脂的模量和耐热性 。扫描 电子 显微镜 ( S E M)结 果表明 ,改性 后的环氧树脂呈现韧性断裂行 为,其增韧 机理可 以解 释为 P E S树脂 和二 氧化 硅纳 米粒子不 同增韧机理 的协同作用。
me c h a n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b u t a l s o l o we r s d u c t i l i t y t ha n t r a di t i o n a l b i f u n c t i o na l e p o x i e s . He r e. we d e mo ns t r a t e d
t h a t a n o t i c e a b l e 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 a n d t o u g h e n i n g o f t r i f u n c t i o n a l e p o x y( T D E 8 5 )c o u l d b e a c c o mp l i s h e d b y
பைடு நூலகம்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5 - 5 7 7 0( 2 0 1 7 )0 6 - 0 1 0 1 — 0 4
S y n e r g i s t i c T o u g h e n i n g o f T r i f u n c t i o n a l E p o x y Re s i n b y P o l y ( e t h e r s u l f o n e )
a d d i n g p o l y ( e t h e r s u l f o n e )( P E S )a n d h y d r o p h i l i c f u m e d s i l i c a( A 2 0 0 )n a n o p a r t i c l e s s i mu l t a n e o u s l y .T h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