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学结课论文
关于社会保障的论文范文
关于社会保障的论文范文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社会保障的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社会保障的论文范文篇1浅论社会保障权的宪法保障摘要:伴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社会保障权在一国所受的保障情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从社会保障权的概念与性质出发,在对社会保障权应受宪法保障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保障权宪法保障的现状与其它国家的宪政实践,得出了我国社会保障权宪法保障的完善策略。
对我国社会保障权的完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社会保障权宪法保障修宪从社会保障权的发展进程来看,目前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进步的标志。
而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权的确认与保护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已有的社会保障权缺少宪法的有利保护。
因此,本文从社会保障权的宪法保障层面出发对社会保障权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一、社会保障权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为公民提供一系列的基本生活保障,使得公民在年老、疾病、失业、灾害及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况下,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制度。
而该制度的核心,即社会保障权,也成为了公认的公民所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P。
作为公民基本权利的社会保障权,具有法定性、复合性、非对等性以及母体性等法律特征。
社会保障权之所以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因为:首先,社会保障权是为了实现人的生存权与发展权而存在的,社会保障权是维系生存权与发展权的必备组成要素,因而其应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其次,社会保障权随着人类历史进步而逐步确立,同时社会保障权在权利保障方面与其它的公民基本权利存在着区别,社会保障权的保障需要国家和社会作为保障义务的主体确保社会保障权的实现。
二、社会保障权应受宪法保障的原因分析社会保障权作为一项权利受到宪法的保障是有一定的必然性的。
本文从社会保障权的历史进程与其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这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十九世纪末期二十世纪初社会主义运动中所提倡的人权主要指的是社会权。
关于社会保障概论期末论文
关于社会保障概论期末论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实践发展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就。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社会保障论文,供大家参考。
社会保障论文范文篇一:《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适应性关系》[提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
本文就社会保障水平和经济发展之间的适应性关系进行探讨,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社会保障水平;经济水平;适应性关系一、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经济的持续发展能够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提供物质基础。
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离不开经济支撑,经济能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提供一切物质所需要素。
比如像日本、美国这些发达国家,他们的社会保障制度十分健全,覆盖比较全面。
在美国,居民遇到危机情况可以拨打911呼叫求救,短时间内公民的问题就能得到有效解决,这是其他国家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难以达到的高度。
在非洲、印度这些欠发达的国家,他们的社会保障制度就不够健全,总会有小孩因为饥饿失去生命,而政府却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来保障儿童的生命安全。
可见,经济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是经济持续发展的保证。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能够使社会始终处于健康、协调发展过程中。
中国的GDP总值比较可观,但人均生产总值比较低,根源就在于国人的贫富差距过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等。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缩小城乡、贫富差距,提高农村的整体消费水平,扩大市场内需,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
此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老百姓住房难、看病难等问题,能够解决社会矛盾,稳定社会。
整个社会达到相对和谐的状态,更能拉动经济的平稳增长。
二、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关系现状(一)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水平有差别。
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
城市的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均高于乡村的生产总值,城市的人均消费总值也高于乡村的人均消费总值,相应的,城市的社会保障水平也普遍高于乡村,比如城市的环境有统一规划,有清洁人员负责城市环境的绿化与整洁。
社会保障制度毕业论文
社会保障制度毕业论文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为保障公民基本生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它的主要目标是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在现代社会,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但在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起源于20世纪的工业化进程。
在工业化过程中,工人阶级的崛起和阶级矛盾的日益激化使得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成为必然的选择。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也逐渐完善和发展。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多个方面。
这些制度涉及了人们的生活的各个方面,保障了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基本权益。
养老保险是指国家为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而提供的一项保障制度。
在养老保险制度下,工作年限达到一定要求的人可以享受退休金待遇。
这项制度可以有效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医疗保险是指国家为解决人民看病问题而提供的一项保障制度。
在医疗保险制度下,人们可以享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医疗费用的报销,减轻了人们看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
失业保险是指国家为解决人民失业问题而提供的一项保障制度。
在失业保险制度下,失业的人可以领取一定的失业救济金,减轻了人们的生活压力,帮助他们重新就业。
工伤保险是指国家为解决工人在工作中发生事故或患病问题而提供的一项保障制度。
在工伤保险制度下,工人可以享受到相应的医疗费用和工伤赔偿金,保障了工人的权益。
生育保险是指国家为解决人们生育问题而提供的一项保障制度。
在生育保险制度下,生育妇女可以享受到一定金额的生育津贴,减轻了生育妇女的生活负担,促进了人口的合理增长。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和作用社会保障制度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首先,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了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社会保障制度论文社会保障论文
社会保障制度论文社会保障论文摘要:社会保障制度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具有维护社会稳定、调节收入差距、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素质等功能。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与政府参与又是密不可分的。
政府介入社会保障可以克服收入分配缺陷,降低运行成本以及调控经济,促进经济增长。
与此同时,政府在社会保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这就需要政府在具体实施社会保障政策时要明确自己所要承担的责任并不断地进行完善。
关键词:社会保障;政府责任;不足;对策一、社会保障与政府责任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不可或缺的“安全网”和“稳定器”,是保持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必备条件。
关于社会保障的定义,最早出自美国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被译为“社会安全”。
到了20世纪70年代,欧美各发达国家普遍陷入经济膨胀,人们对“福利国家”有了较清醒的认识。
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际劳工组织组织有关专家经过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调查之后,提出“社会保障”的目标不只是防止和减轻贫困,应该更为广泛。
中国学术界对社会保障内涵的界定有其共识的一面,但在具体阐述其定义时,却仍然有着差异。
在学术界,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陈良谨的观点,他认为,“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而郑功成教授则认为,“社会保障是各种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的统称”。
因此,社会保障可以被定义为以政府为主体参与国民收入(或者GDP)分配活动和再分配的活动,是政府依法对劳动者报酬和社会剩余产品部分扣除所建立的一笔消费基金,用于社会成员由于生、老、病、死、伤残和自然灾害等原因而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的物质或资金的帮助,保障每个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维持劳动力再生产。
现代社会保障不同于一百多年前传统家庭保障和济贫保障的最明显标志,就是强调政府的责任。
所谓政府责任,既包括国家有责任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以保障公民享受社会保险的权利,也包括国家必须承担必要的财政支出,以及通过行政手段具体实现劳动者社会保障权利的义务。
社会保障制度概论论文范文
社会保障制度概论论文范文社会保障制度概论论文范文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促进国家的稳定和经济增长,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社会保障制度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社会保障制度论文篇1:《浅谈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方面进行了多年探索,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
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进一步深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彻底解决农村资金不足的现状,同时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养老保险制度。
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现状第一,农村社保水平低。
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如农村低保,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
但是由于农村本身社会保障资金筹措不足,国家资金扶持有限的原因,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低下,还远远不能满足基本的社会保障的需求。
第二,保障方式受到影响。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急剧发展,城市工业企业外迁,占据了大量的农村土地,造成农民失地情况严重,传统的“以地养老”受到冲击。
农民没有了土地,失去生活来源,只能去城市务工,这也就加剧了农村人口“老龄化”、“空巢化”现象的恶化,对建设农村社会保障机制的进程产生严重的影响。
二、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一)资金短缺资金短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农村生产能力相对落后,应对市场变化能力也相对不足,劳动生产所创造的价值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造成农民自身没有多余的资金投入到社会保障系统内。
另一方面,虽然国家在农村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但由于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面对庞大的农村人口基数,面对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需求,依然有很大的缺口。
正是由于资金短缺,造成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下,分布不均衡,保障范围窄的情况出现。
(二)缺乏统筹管理体系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停留在粗放型的阶段。
没有统一的管理体系。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论文
社会学唐显均20121020270社会保障政策中的问题一、医疗救助制度进入21世纪,我国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完善,社会覆盖面逐渐扩大,城市和农村都相应的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城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采取统帐结合的机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发挥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的作用,逐步建立包括医疗救助在内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这里的医疗救助主要是为社会贫困人口或者说弱势群体提供医疗保障。
因为我国医疗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人群本来就不完备,其中不包括婴幼儿、青少年和少收入老年人,不包括较大比例的农村人口,城市人口的无业或者灵活就业人员,以及在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之后出现的特殊群体—农民工,而恰恰是这些人最容易受到疾病的危害。
医疗救助作为一种支持和帮助弱势群体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的制度,是社会救助的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保护屏障;所以对医疗救助制度的完善是对弱势群体的一种保护,是为了社会公平而做出的一种努力。
随着国家发展,弱势群体的健康保障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弱势群体中的农民工弱势群体是占有较少的社会资源,具体表现在职位的选择大多是倾向于体力劳动或被称为“非熟练工人”,收入也就相对较低,社会地位评价较低,常常受到来自更高位置的群体的冷漠、孤立,在政策上的利益相关性不大,容易被忽视,容易“自我异化”。
也正如张立今定义的弱势群体,“弱势群体是一个在社会性资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源的分配上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社会学唐显均20121020270承受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群体。
”农民工是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涌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农村户口,却在城镇务工,更没有市民身份,是中国户籍管理产生的一个具有特殊身份的群体。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农民工已达2.2亿人。
当前这一群体大多集中在条件艰苦、污染严重的行业,并且劳动强度高,工作环境、职业安全、居住条件均较差,是各种疾病的高发人员。
社会保障概论论文
社会保障概论论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发展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就,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社会保障概论论文,供大家参考。
社会保障概论论文范文一:对我国社会保障现状的分析及指标的分析社会保障水平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关键要素之一,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完善与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对于国民经济、社会和社会保障自身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对我国社会保障现状的分析及指标的分析,来评价中国当前的社会保障水平。
一、社会保障水平及指标社会保障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
西方国家一般把社会保障总支出占GDP的比重作为衡量社会保障水平的主要指标。
其中,社会保障支出总额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实际支出的各种社会保障费用总和。
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GDP的比重,集中反映了一国或地区的经济资源用于提高居民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的程度。
判断社会保障水平适度与否的标准不是单一的,需要考虑的因素有:社会保障制度是否保证了公民具有一定的经济生活水平并能抵御不可抗拒的社会风险;社会保障支出是否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否与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社会保障结构是否与国民经济产业布局相适应;社会保障水平是否有助于促进就业与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等等。
二、我国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分析(一)国内学者对于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研究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实行分散化管理,社会保障水平的统计缺乏规范的指标体系,不同专家对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推算也不尽一致。
以1994年为例,郑功成教授推算该年社会保障水平为7.13%,加上其他未统计因素,社会保障水平为10%~12%;穆怀中教授的小口径推算为5.09%,中口径(含住宅投资)为11.53%,大口径(含住宅投资和价格补贴)高达12.73%。
根据穆怀中教授的推算,尽管我国人均GDP低于西方工业化国家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但我国中口径(含住宅投资但不包括价格补贴的社会保障费用总额)的社会保障水平与它们60年代的水平并不逊色。
社会保障学作业论文
致Ming制作社会保障学理论的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摘要:社会保障学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背景,贯彻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重点阐释社会保障的基本制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技能、方法和实务等知识点社会保障作为一种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机制和手段,是市场经济体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社会保障制度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具有维护社会稳定、调节收入差距、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素质等功能。
关键词:社会保障学基础理论;社会保障学制度社会保障学体系市场经济;经济发展一、社会保障的定义及内容社会保障即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社会成员基本生活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它指的是社会成员因年老、疾病、失业、伤残、生育、死亡、灾害等原因而失去劳动能力或生活遇到障碍时,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
通常国家依据法律制定相关的制度和规定以保证其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
国家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目的是通过利益的再分配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缓解阶级矛盾,维持社会稳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安定的社会环境。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社会生产、保障社会安定、促进改革开放、实现共同富裕。
随着社会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
中国的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构成,其中社会保险又分为政策性保险和商业保险两大类。
政策性保险根据法律或法令统一实施,是带有强制性的基本保险;商业保险则在自愿基础上以契约的形式实施,是基本保险的必要补充。
此外,也有人把住房保障列入城市居民社会保障的范畴。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及其主要功能。
二、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形成比较完善的独立于企业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保障职工群众的基本医疗,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稳定。
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加强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加大贯彻《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失业保险条例》的力度,依法将应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和职工全部纳入社会统筹,提高个体、私营和外资企业的参保率,以及事业单位参加失业保险的工作。
社会保障论文
社会保障论文---城市低保问题研究摘要: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社会稳定机制、经济调节机制和政治调节机制。
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保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是一项社会效益极佳的民心工程。
实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对于稳定城市社会、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结构急剧转型,使推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实现“应保尽保‟,工作中,产生了一些问题,并制约着城市“低保‟,的调节作用。
研究城市“低保”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构筑牢固的城市最后“安全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城市;低保;制度;建议一、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机制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中央十分关注的民心工程,务必抓实、抓好。
从国际经验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直是市场经济国家实行的重要的、基本的政策,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我国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最后一道安全网,显示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重要性。
同时,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还是一种重要的实现社会稳定,促进经济、政治进步的调节机制。
(一)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社会稳定机制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低保”制度)是指对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的一种社会福利制度。
根据国务院国发[1997]29号文件规定,城市贫困居民中“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那部分人的生活困难问题,完全由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承担,其余人员,则必须是在职人员领取工资或最低生活工资、下岗人员领取下岗基本生活费、离退体人员领取离退体费、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之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才可以按差额的原则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
社会保险论文6篇
社会保险论文社会保险论文6篇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
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保险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会保险论文1摘要:随着企业发展,员工福利待遇得到了提升,社会保险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员工的社会保险关系着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度和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
因此,电力企业要加强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保证员工的福利待遇,从而让员工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本文分析了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分析了现阶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加强电力企业社会保险工作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探讨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因此,电力企业的员工保险也是社会保险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新时期下社会保险体制给员工带来了更多的便利,然而,与此同时,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因此,如何妥善地处理这些问题,成为了电力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管理的重点。
一、电力企业进行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1.养老保险。
社会的发展提升了对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视程度,社会保障制度也在逐渐地完善。
从本质上说,社会保险管理能够维护企业职工的权益,标志着社会福利制度逐渐趋向完善,养老保险就是一项具有代表性的管理项目。
企业需要按照国家规定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程度,按照规定进行收缴,并且严禁因为任何理由进行挪用。
养老保险能够保证员工退休下岗后的基本生活,加强社会保险管理能够减轻企业的负担,让老年退休职工享有基本的生活资金。
养老保险管理规模较大,属于社会上非常重视的政策问题,因此需要不断地加强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从基层做起,让养老保险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
2.生育、工伤制度。
除了基本的养老保险之外,电力企业逐渐将员工的生育、工伤保险业纳入了社会保险的管理中,这种预防机制有助于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在职工的生育问题上进行特殊的补助,比如给生育的夫妻子女进行一些补贴,让妇女合法的劳动权益得到保障,这种特殊人群的福利保障提升了社会保险工作的意义。
社会保障论文范文3篇
社会保障论⽂范⽂3篇社会保障改⾰研究论⽂中国现阶段正处于⼀个特别重要且意义特殊的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全⾯改⾰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社会保障制度,并代之以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和时展要求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客观上构成了整个经济改⾰特别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整个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焦点问题。
改⾰实践推动着中国社会保障改⾰理论研究的发展,⽽理论研究的不断深⼊⼜为社会保障制度改⾰提供着理论背景与指导。
⼀、理论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及分歧对中国社会保障改⾰问题的研究,理论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与政府关注的重点领域基本⼀致,并伴随着中国社会保障改⾰的推进⽽发展。
⽬前讨论的热点如下:1.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在改⾰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背景下,如何看待社会保障制度?中国需不需要建设⼀个统⼀的社会保障体系?如何建⽴⼀个统⼀的社会保障体系?理论学术界对这些基本问题的看法客观上存在着分歧。
不过,绝⼤多数学者对社会保障制度持肯定态度,认为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必要的制度安排,⽽且是利国利民的⼗分重要的制度安排。
长期从事中国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的宋晓梧、冯兰瑞、郑功成、何平、胡鞍钢等多数专家、学者均主张中国应当建⽴统⼀的社会保障体系,将中国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发展成为⼀个多层次的体系亦已成为学术界与政策层⾯绝⼤多数⼈的共识;但也有陈平等⼈对社会保障制度基本上持否定态度,认为“建⽴统⼀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短视”。
在赞成建设全国统⼀的社会保障体系前提下,不同学者的具体看法亦不尽⼀致。
刘福垣主张⼤⼀统论,即以国家财政为基础,提出应尽快统⼀全国社会保障体系,并将农民纳⼊这⼀体系之中,宋晓梧是城乡有别论,他将建⽴城乡有别的社会保障体系列为中国社会保障改⾰的中长期⽬标;冯兰瑞主张尽快通过实现省级统筹来过渡到全国统⼀;何平坚持长期持续发展论,认为实现这⼀⽬标“需要⼀个艰苦的长期过程,这个过程⼤约需要30-50年”郑功成则是渐进统⼀论,他认为需要在化解养⽼保险历史债务、降低社会保险缴费率、强化国家财政与劳动者个⼈的责任并缩⼩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差距的条件下,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国统⼀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劳动与社会保障毕业论文
劳动与社会保障毕业论文劳动与社会保障毕业论文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劳动与社会保障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以及劳动者权益的保障等问题都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本文将探讨劳动与社会保障的相关议题,旨在为毕业论文提供一些思路和观点。
首先,我们来探讨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对劳动与社会保障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劳动岗位逐渐被自动化和机器人取代,这对劳动者的就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因此,劳动力市场需要适应这一变化,提供更多的技能培训和转岗机会,以确保劳动者的就业稳定和个人发展。
其次,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保障措施。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维护社会公平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社会保障制度应该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多个方面,以确保劳动者在不同阶段都能够享受到相应的保障。
同时,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也是一个重要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确保社会保障资金的充足和合理分配。
此外,劳动者权益的保障是劳动与社会保障的核心问题之一。
劳动者权益的保障包括工资保障、工时保障、劳动条件保障等多个方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劳动者权益受到侵害的案例,这给我们提醒了劳动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
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同时加强劳动者权益意识的培养,以确保劳动者能够享受到应有的权益。
最后,劳动与社会保障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劳动者、企业、政府以及社会组织等各方都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共同推动劳动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劳动者应该增强自身的技能和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企业应该注重员工的培训和福利待遇,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政府应该加强对劳动与社会保障的政策制定和监管;社会组织应该积极参与劳动与社会保障的宣传和服务。
课程教学社会保险论文
课程教学社会保险论文关于课程教学社会保险论文的论文报告一、社会保险概述社会保险是针对劳动者可能遭受失业、疾病、伤残、生育、老年等风险而实行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项基本制度。
本文将从社会保险的政策背景、目的、实施措施、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社会保险政策背景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现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与人民生活需要的产物,与国家经济社会政策、国际社会环境、人口结构等因素有关。
本文将从国内外社会保险的发展历程、政策调整背景、制度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
三、社会保险目的社会保险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保障他们的生活和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增强国家的凝聚力。
本文将从社会保险的基本功能、制度目标、劳动者权益保障等方面进行分析。
四、社会保险实施措施社会保险制度的实施需要一系列措施的配套,包括制度设计、法律法规、监管机制、基金投资等方面。
本文将从社会保险制度的具体实施、监管机制、基金投资等方面进行分析。
五、社会保险效果评估社会保险制度实施的效果需要评估,对于指导制度的完善和调整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面、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等方面进行分析。
以下是五个社会保险案例的相关分析:一、《深圳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办法》实施的效果评估深圳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办法实施多年,为深圳市实现了基金的健康管理和有效使用,进一步提高了社会保障的保障能力,有力保障了广大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基本需要。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制度设计及其优化建议社会保险法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基础法律,其制度设计及优化对于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增强国家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
三、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制的研究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涉及到基金的投资、使用、运营等方面,需要研究其基金的运作机制和管理模式,实现基金的健康管理,提高保障水平。
四、美国社会保险与医疗保险制度的比较研究美国社会保险与医疗保险制度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制度之一,需要对其制度设计、运作机制等进行比较研究,为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
社会保障学总结(2篇)
社会保障学总结篇一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其他社会主体对于遭受自然灾害、失去劳动能力或者其他低收入公民给予物质帮助或精神救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需求,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各种措施。
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到,社会救助主要作用在于他对于受到不可抗性的伤害的公民的一种保障,它对于调整资源配置,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低保也就是最低生活保障是基于物质上的一种最低生活救助,是基于维持受保人的最低生活,那我们也知道,作为构建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安全网低保制度,对于那些符合条件的低保人是家中可能唯一的生活经济来源,起作用举足轻重。
而这样一种制度也是基于我们国家的国情局势所定的,在____世纪____年代,整个国家的经济生活水平较低,处于奔向温饱的状态,而东部的一些发达省份开始探索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所以这样一种制度应运而生,也是为了保障人民生活,维持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
而我们也可以从最早的福利国家英国来看,这样一种制度是每个国家发展所必经之路。
从《贝弗里奇报告》里面可以看到,贝弗里奇先生在大量调查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供养子女等不同群体对房租、食品、衣着、燃料等生活必需品的需求,由此得出了战后满足人们基本生活最低需要所需的保险待遇,其中低保制度的雏形也是由此而来,这也就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公民有不同的低保制度标准。
而来看一下我国农村的局势,农村的生产力低下,基础机械化设备少、创新能力差等,而农村又是各种不可抗性的自然伤害导致了农村的生活问题更为严重,而针对农村的低保制度又有其特殊性:一是其服务对象多,服务范围广而散,其低保制度的局势比较严峻;二是农村的百姓文化程度低,对于政策的认识和理解差,往往会出现因认知偏差的一系列问题;其次农村低保制度的实施完全靠基层官员的掌控,对于一些政府机构人员是否能够完全按照制度所规定的那样去实施下去,这也是考验____的一大问题。
所以总而言之,作为社会救助方面必不可少-农村低保制度的实施是有着其意义和困难的。
有关社会保障体系论文(社会保险论文)论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论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摘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
以后1995年、1996年中共中央和全国人大关于经济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文件中,又重申了这样的观点。
但是,1998年开始,官方文献中“社会保障”一词的内涵和外延均发生了很大变化,代之以“要使社会保险制度、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互衔接、相互补充,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做好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作,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是指导我们进一步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行动纲领。
关键词:社会保障;社会保险;缺失1切实保障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长期以来,困扰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冗员过多。
实行下岗分流、减员增效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条件,是实现国有企业3年改革和脱困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
———坚持减员增效的方针,做好下岗分流工作。
坚定不移地贯彻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的方针,规范职工下岗程序,认真办好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把符合条件的下岗职工都组织到中心来,保障其基本生活,并代缴各项社会保险费。
鼓励有条件的国有企业实行主辅分离,转岗分流,安置企业富余人员,减轻社会的就业压力。
对列入三年脱困目标的大中型国有企业,要加大下岗分流的力度,真正为企业脱困和改制创造条件。
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效益和效率。
———认真按照“三三制”原则落实资金。
建立规范、稳定的筹资机制。
资金是社会保障体系运行的“血液”,没有稳定的“血液”供给,社会保障体系就会出现“营养不良”。
我们已经借鉴了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资金筹集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就业者单位、个人和政府共同出资。
在这里,单位是第一责任人,个人是第二责任人,政府是最后出面人、兜底人。
关于农村社会保障论文
关于农村社会保障论文范文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完善路径河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河北省试点县市的新农保政策落实情况总体不错,但在很多方面仍存在问题,需要不断完善。
1.法律制度不健全。
我国目前没有统一的社会保障法。
2021年7月实施的《社会保险法》中仅有第20条和第21条涉及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原则性规定,这部法律没有对农村养老保险做出具体规定。
当前涉及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律规范散见于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各部委和地方政府出台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相关机关发布的通知或者政策文件中,立法层次较低,这也导致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的严重缺失。
当前农村养老保险立法大量表现为地方性立法。
1992年,民政部发布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在实践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了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河北省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使得本该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处于非常混乱的局面。
地方立法的过多过散,既反映了我国社会保障立法的严重不足,也反映了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对法律制度的迫切需要。
2.保障水平较低,难以实现“保基本”的目标。
新农保是“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的养老金待遇计发模式,且支付终身。
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有户籍的老年人,可以按月领取新农保养老金待遇。
当前河北省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由中央财政全额拨款,各地可在基础养老金基础上酌情给予补贴。
实践中由于部分县市财政补贴资金压力大,保障工作难度大,补贴不到位的现象在河北省经济欠发达地区比较严重,河北省试点县区地方政府在基础养老金的55元补贴标准上,形成了60元以上、60元、60元以下3个档次的基础养老金标准。
按此档次进行基础养老金标准归类,这一标准低于2021年河北省农村平均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而目前本省农民年人均消费支出为4711.2元,养老金无法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
由于河北省新农保政策缺乏激励机制,许多适龄农民持观望态度,一般选择最低档次的缴费标准即100元的缴费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保大作业—从福利国家的问题和改革中谈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与发展班级人力1001班学号 ************姓名田豆豆内容摘要:本文以西欧社会党在改革福利国家时遇到的问题和措施为借鉴,在此基础上揭示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对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趋势的总结,结合中国具体国情,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社保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现状和前景<一> 西欧社会党的社保改革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福利国家模式成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衰退的替罪羊。
在各种责难中,绝大部分都是针对社会保障制度提出来的,而且基本上都将问题集中在福利负担过重的焦点上。
由于社会保障制度涉及面太广,西欧各国对它的改革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只是处于尝试阶段,真正进行实质性改革是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
作为福利国家建设的原创者和积极推进者,西欧各国社会党(包括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和工党)在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上也在20世纪90年代后变得越来越积极,并且成为改革的政治主力军。
到目前为止,西欧社会党在社保改革的问题上作了很大努力。
一、西欧社会党的“积极福利”改革模式西欧右翼政党认为,片面追求公正而不重视效率的传统社会保障制度,同市场经济的基本精神完全相悖。
在他们看来,只有建立以效率为核心的公正机制,改变甚至完全放弃国家大包大揽的社会福利运行方式,才能彻底走出福利国家的困境。
社会福利制度对于一个“自由、平等、互助”的理想社会的建构来说极其重要,福利国家的问题不是根本性的,不需要以完全废除它的方式来解决,只需对它进行改革,建立责权利明晰的多元化的新机制就可以更好地运转。
为此,西欧社会党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的改革就围绕建立这种积极福利模式而展开的。
围绕着这些思路,西欧各国社会党在执政时期推行的改革措施呈现出以下特征:第一,在观念上破除公民的福利依赖意识,积极倡导“没有责任就没有权利”的社会福利观。
要改革福利国家制度,首先要改变原有的社会福利观,而且首先要革除那种片面强调个人的社会权利而忽视其社会责任的思想,建立权利和责任之间的平衡机制。
社会党人提出了他们的新责任观,认为责任是健全社会的基石。
它是个人的,又属于社会。
社会行动的目的不是要用社会或国家的行为代替个人的责任,而是要通过改善社会来促进公民个人自我完善的实现。
与此相应,作为个人都要积极回报社会的关爱,为社会和他人承担义务,真正实现“机会和权利共享、风险与义务共担”的基于现代意义的社会公正。
第二,化“消极福利”为“积极福利”,将提供福利关照改为提供就业和创业机会,变“福利国家”为“社会投资国家”,实现功能上的革新。
“积极福利”的意义有二:一是改变福利对象被动等待的观念,让他们积极寻求自立和自新的机会;二是改事后救济为主动扶持。
根据这样的思路,各国社会党政府从上个世纪末开始纷纷制定相应的改革措施。
1998年,英国工党政府公布的社会福利改革计划中强调,工作是公民摆脱贫困的唯一途径。
该计划提出了一系列帮助没有丧失或没有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弱势人群(包括25岁以下的青年人、长期失业者、单身父母及有工作能力的残疾人等)脱离救济、参加就业的具体措施,如加强就业培训、为失业者提供个人咨询服务、为低工资者制定优惠税收政策、为单身父母提供儿童看护服务等等。
以上措施实行后,德国失业率逐年下降,1998年失业率为11.1%,1999年降至10.5%,2000年降至9.6%。
可见,积极的帮扶措施对于减轻福利国家的压力和增加就业有着明显的效果。
第三,优化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
优化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包括优化福利对象和优化福利投资主体两部分。
福利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在这个层面上的变革,就是要有区别地对待不同福利对象,按照工作潜能存在的不同程度来确定福利照顾的程度。
在提供福利资金的渠道和来源上,要尽可能扩大福利投资主体。
因为国家在全球化时代已没有可能再包办一切,只能寻求新的积极力量与之同舟共济,发动个人、企业、社会组织共同为社会福利事业做贡献,实现福利投资主体多元化。
这样,各社会党政府都曾积极探索实现福利投资主体多元化的道路。
第四,扩大福利关照的范围,提升福利关照的层次。
随着西方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向后物质主义转化,人们的需要也从物质利益为主导过渡到包括精神、文化等多元化的领域。
相应地,在精神文化层面上必然存在着弱势群体和弱势状态,按理说这方面的问题也应得到相应的福利关怀。
因此,在改革福利国家的过程中,西欧社会党认识到,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还要关注新矛盾和新问题,比如,对于经济条件优越的人士,虽然他们用不着传统的福利关照,但实际上他们在承担精神风险方面,同样有保障需要,新的福利制度也应该涉及到这方面的问题。
可见,西欧社会党为福利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添进了更为细致的人文关怀元素。
二、积极福利改革模式的困境按照积极福利改革模式的设计思路,西欧社会党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
从效果上看,“虽然实行了一些规模较小的参数改革,试图在不同的保险体系之间转移社会保障成本,但这些改革并没有能够改变现状。
”社会保障改革的难点集中在新政策是否会产生“利益损害群体”的问题上,如果要消减福利,恐怕没有哪个阶层会爽快的应允,也就必然要产生“利益损害群体”,进而引起相关群体与政府的对立甚至社会冲突。
从1990年代开始算起,欧洲的社保改革每每必定引发一场社会运动甚至是一场骚乱和社会动荡?”在明眼人看来,这就是社保改革对利益调整后导致的后果,积极福利改革模式不管吸收了多少有利于经济发展甚至是社保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它以消减福利为核心的利益调整方式必然会引发社会冲突。
不改不行,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其掣肘;改也不行,阻力实在太过强大。
从各福利国家的改革进程中看,目前的状况是:一方面,福利国家的衰退比较适度,并没有出现经济社会矛盾的极端尖锐化状况;另一方面,改革过程中障碍重重。
这使得实质性的改革措施还是停留在边际性的调整上,比如降低收入补偿率,采用以捐款为基础而不是以收入为基础的养老金计算办法等。
[7]而且,这种边际性削减的措施在今天已经具有了一种长期渐进的特征。
虽然西欧社会党对于改革福利国家的努力和尝试,对于解决福利国家的根本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要最终完成福利国家的转型,建立社会公平与资本效率之间的新平衡机制,还面临着巨大的阻力。
三、福利国家的发展趋势全球化加速推进条件下的西欧社会虽然发生了多重分化与重构,但各民族国家的政治作用方式、经济发展方式、文化整合方式以及社会生活样式都还是无法离开社会保障制度这一稳定器,因此,福利国家的存在空间依然很大。
首先,从政治中心的作用方式来看,不管左翼还是右翼政党执政,用社会保障制度安排来吸引选民都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其次,从经济发展角度看,虽然说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发展形成的负担在短期内仍然无法消除,但西欧各国政府还是不能骤减福利开支,特别是不能大范围地消减福利支出,以避免出现大的社会冲突。
再次,西欧国家在长期的福利国家模式之下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福利文化,各政治力量的政治宣传、底层公民的优越感及其休闲娱乐等活动都与良好的社会保障密切相关,以消减福利为主要方向的社保改革将从根本上侵害这种福利文化的基础。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西欧国家的中下层民众的生活安排完全是建立在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之上的,积极福利的设计有可能抽去他们对传统福利的依赖,也会抽掉他们生活中最稳定的支撑,使得他们要开始思考如何自力更生地应对风险的问题,这必然会完全打乱原有的生活安排,由此在心中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
总之,西欧人民已经适应了的福利国家模式,即使要改,也不能有大的变化,这就是福利国家生存空间的强大基础。
总之,西欧各国社会党在执政时推进的社会保障改革措施,集中反映了它们变革传统福利国家的思路;所遇到的难题以及面对的各种困局,也是福利国家改革的瓶颈所在。
福利国家的改革是大势所趋,也是相关国家的努力方向,但从西欧社会党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情况看,改革实践取得了部分成绩,但总体成效不太,因此,要跳出传统福利国家的框架,真正实现积极福利的理想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 中国社保体系现状与对策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予以保障的一项重大社会政策。
这一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情况是否良好,直接关系到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国对社会保障问题高度关注,出台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方面的制度规定,基本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
但是随着大量工人下岗、老龄人口增多等问题的增多,目前社会保障问题,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一、我国社会保障的现状分析我国最初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在二十世纪50年代初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当时是以城镇职工为主,以单位提供保障为主,实行广就业低工资并辅之以一定程度的国家保障的模式。
但是由于这种保障制度范围只局限在国有企业职工和部分城镇职工及离退休人员,保障覆盖面狭隘,保障功能十分有限。
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开始探索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到90年代末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失业保险条例》《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法规文件,并提出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目标:就是由国家强制建立基本保障,基本保障主要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社会保险覆盖全体公民;在基本保障之外,国家积极推动其他保障形式的发展,力争形成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改革与发展,逐步实行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通过近十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城市社会保障体系逐渐纳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
从目前的运行情况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统账结合”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的发放。
近年来我国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当期按时足额发放率一直高于98%,同时大部分地区还补发以前年度拖欠的养老金。
2.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截止2010年底,在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下,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人数、失业保险的覆盖人数有了极大的扩展,每月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也明显上升,全国城市普遍建立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3.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自从实行社会统筹以来,我国政府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仍多次提高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失业保险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及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运转基本良好,保障水平也逐年提高,但在具体运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社会保障覆盖面还不够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