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学论文

合集下载

关于社会保障的论文范文

关于社会保障的论文范文

关于社会保障的论文范文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社会保障的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社会保障的论文范文篇1浅论社会保障权的宪法保障摘要:伴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社会保障权在一国所受的保障情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从社会保障权的概念与性质出发,在对社会保障权应受宪法保障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保障权宪法保障的现状与其它国家的宪政实践,得出了我国社会保障权宪法保障的完善策略。

对我国社会保障权的完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社会保障权宪法保障修宪从社会保障权的发展进程来看,目前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进步的标志。

而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权的确认与保护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已有的社会保障权缺少宪法的有利保护。

因此,本文从社会保障权的宪法保障层面出发对社会保障权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一、社会保障权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为公民提供一系列的基本生活保障,使得公民在年老、疾病、失业、灾害及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况下,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制度。

而该制度的核心,即社会保障权,也成为了公认的公民所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P。

作为公民基本权利的社会保障权,具有法定性、复合性、非对等性以及母体性等法律特征。

社会保障权之所以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因为:首先,社会保障权是为了实现人的生存权与发展权而存在的,社会保障权是维系生存权与发展权的必备组成要素,因而其应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其次,社会保障权随着人类历史进步而逐步确立,同时社会保障权在权利保障方面与其它的公民基本权利存在着区别,社会保障权的保障需要国家和社会作为保障义务的主体确保社会保障权的实现。

二、社会保障权应受宪法保障的原因分析社会保障权作为一项权利受到宪法的保障是有一定的必然性的。

本文从社会保障权的历史进程与其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这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十九世纪末期二十世纪初社会主义运动中所提倡的人权主要指的是社会权。

关于社会保障概论期末论文

关于社会保障概论期末论文

关于社会保障概论期末论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实践发展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就。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社会保障论文,供大家参考。

社会保障论文范文篇一:《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适应性关系》[提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

本文就社会保障水平和经济发展之间的适应性关系进行探讨,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社会保障水平;经济水平;适应性关系一、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经济的持续发展能够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提供物质基础。

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离不开经济支撑,经济能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提供一切物质所需要素。

比如像日本、美国这些发达国家,他们的社会保障制度十分健全,覆盖比较全面。

在美国,居民遇到危机情况可以拨打911呼叫求救,短时间内公民的问题就能得到有效解决,这是其他国家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难以达到的高度。

在非洲、印度这些欠发达的国家,他们的社会保障制度就不够健全,总会有小孩因为饥饿失去生命,而政府却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来保障儿童的生命安全。

可见,经济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是经济持续发展的保证。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能够使社会始终处于健康、协调发展过程中。

中国的GDP总值比较可观,但人均生产总值比较低,根源就在于国人的贫富差距过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等。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缩小城乡、贫富差距,提高农村的整体消费水平,扩大市场内需,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

此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老百姓住房难、看病难等问题,能够解决社会矛盾,稳定社会。

整个社会达到相对和谐的状态,更能拉动经济的平稳增长。

二、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关系现状(一)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水平有差别。

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

城市的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均高于乡村的生产总值,城市的人均消费总值也高于乡村的人均消费总值,相应的,城市的社会保障水平也普遍高于乡村,比如城市的环境有统一规划,有清洁人员负责城市环境的绿化与整洁。

社会保障制度毕业论文

社会保障制度毕业论文

社会保障制度毕业论文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为保障公民基本生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它的主要目标是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在现代社会,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但在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起源于20世纪的工业化进程。

在工业化过程中,工人阶级的崛起和阶级矛盾的日益激化使得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成为必然的选择。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也逐渐完善和发展。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多个方面。

这些制度涉及了人们的生活的各个方面,保障了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基本权益。

养老保险是指国家为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而提供的一项保障制度。

在养老保险制度下,工作年限达到一定要求的人可以享受退休金待遇。

这项制度可以有效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医疗保险是指国家为解决人民看病问题而提供的一项保障制度。

在医疗保险制度下,人们可以享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医疗费用的报销,减轻了人们看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

失业保险是指国家为解决人民失业问题而提供的一项保障制度。

在失业保险制度下,失业的人可以领取一定的失业救济金,减轻了人们的生活压力,帮助他们重新就业。

工伤保险是指国家为解决工人在工作中发生事故或患病问题而提供的一项保障制度。

在工伤保险制度下,工人可以享受到相应的医疗费用和工伤赔偿金,保障了工人的权益。

生育保险是指国家为解决人们生育问题而提供的一项保障制度。

在生育保险制度下,生育妇女可以享受到一定金额的生育津贴,减轻了生育妇女的生活负担,促进了人口的合理增长。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和作用社会保障制度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首先,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了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大学生社会保障体系研究论文

大学生社会保障体系研究论文

大学生社会保障体系研究论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种有关大学生的建设措施也不断推出。

社会保障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对居民提供的重要保障,其所覆盖的范围不断扩大。

然而,在大学生社会保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境,这就需要对大学生社会保障体系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大学生社会保障的现状1. 社会保障制度目前,我国已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但是,在大学生社会保障中,这些制度并不尽如人意,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2. 大学生社会保障问题目前,大学生的社会保障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保险覆盖不足。

大部分大学生都是未就业或在校学生,并没有固定的工作收入,因此无法参加社会保险制度。

(2)医疗保险问题。

由于大部分大学生没有工作,因此可能无法享受医疗保险,在遇到紧急医疗问题时无法得到及时处理。

(3)公共服务不足。

大学生经济状况相对较为困难,需要得到比较低廉的公共服务。

但是,在一些地区,大学生公共服务不足,就餐、住宿等问题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

(4)意外伤害抚恤金缺失。

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意外伤害抚恤金,尤其对于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的大学生家庭来说,意义重大。

但是现在大学生意外伤害抚恤金制度尚未建立,造成大学生的经济困难。

二、大学生社会保障的解决方案1. 加强社会保险制度应该加强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分阶段对大学生社会保险进行完善和改进。

对于大学生,可以建立针对学生的社会保险体系,以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社会保障需求。

2. 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建议建立适用于大学生的医疗保险制度,允许在校大学生购买医疗保险,以保证其在突发医疗事件时得到及时的治疗。

3. 完善公共服务大学生经济状况相对困难,因此当地政府应该加大对于大学生公共服务的投入,包括住宿、就餐、文体娱乐等,缓解大学生生活负担,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

4. 建立意外伤害抚恤金制度应建立大学生意外伤害抚恤金制度,帮助大学生应对一些因病或意外导致的突发事件,避免因经济困难而走向尴尬。

社会保障制度论文社会保障论文

社会保障制度论文社会保障论文

社会保障制度论文社会保障论文摘要:社会保障制度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具有维护社会稳定、调节收入差距、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素质等功能。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与政府参与又是密不可分的。

政府介入社会保障可以克服收入分配缺陷,降低运行成本以及调控经济,促进经济增长。

与此同时,政府在社会保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这就需要政府在具体实施社会保障政策时要明确自己所要承担的责任并不断地进行完善。

关键词:社会保障;政府责任;不足;对策一、社会保障与政府责任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不可或缺的“安全网”和“稳定器”,是保持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必备条件。

关于社会保障的定义,最早出自美国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被译为“社会安全”。

到了20世纪70年代,欧美各发达国家普遍陷入经济膨胀,人们对“福利国家”有了较清醒的认识。

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际劳工组织组织有关专家经过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调查之后,提出“社会保障”的目标不只是防止和减轻贫困,应该更为广泛。

中国学术界对社会保障内涵的界定有其共识的一面,但在具体阐述其定义时,却仍然有着差异。

在学术界,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陈良谨的观点,他认为,“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而郑功成教授则认为,“社会保障是各种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的统称”。

因此,社会保障可以被定义为以政府为主体参与国民收入(或者GDP)分配活动和再分配的活动,是政府依法对劳动者报酬和社会剩余产品部分扣除所建立的一笔消费基金,用于社会成员由于生、老、病、死、伤残和自然灾害等原因而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的物质或资金的帮助,保障每个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维持劳动力再生产。

现代社会保障不同于一百多年前传统家庭保障和济贫保障的最明显标志,就是强调政府的责任。

所谓政府责任,既包括国家有责任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以保障公民享受社会保险的权利,也包括国家必须承担必要的财政支出,以及通过行政手段具体实现劳动者社会保障权利的义务。

社会保障制度论文

社会保障制度论文

社会保障制度论文确立合理的社会保障筹资方式是一国社会保障体系构建中的核心问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社会保障制度论文,供大家参考。

社会保障制度论文范文一:城市经济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一、社会保障中的内容1.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当中最为关键的部分,社会保险的概念是指以国家为主体,由法律法规规定的专门机构负责实施,运用社会力量,通过立法手段向劳动者及其雇主筹措资金建立专项基金,以保证在劳动者失去劳动收入后获得一定程度的收入补偿。

社会保险的种类有许多,主要有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养老保险。

2.社会救助社会救助的对象是社会上低收入者与弱势群体,通过直接给予这部分群体经济上的支持,以满足他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社会救助的形式同样都许多:包括住房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医疗救助制度,灾害救助制度,贫困救助制度等等。

3.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在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面向社会全体公民,提供良好的,免费的服务。

社会福利从实质上说应该是一种针对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种津贴。

4.社会优抚社会优抚针对的对象比较特殊,对象大多是国家或社会上那些现役军人,残疾军人,退役军人,烈士等。

社会抚恤的本身就是一项较为特殊的社会保障制度,针对的对象十分狭隘,享受社会优抚待遇的对象是为整个国家及社会有所付出,牺牲的,具有特殊的地位。

因此社会优抚的待遇往往是比较高级别的。

5.社会互助社会互助更加能体现一座城市在社会保障上的“温度”,因为社会互助是针对那些有生活困难社会成员,并由公民自愿帮扶形成的一项特殊的社会保障制度。

指的是社会组织和成员自愿组织和参与的活动。

他是一种自愿的、非营利性的,其资金来源主要是社会的捐款、自愿捐款,政府救助资金来源是税收和其他方面的支持。

社会互助的主要形式有:工会、妇联等群众团体组织;慈善救济的民间公益组织;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自发组成的各种形式的互助组织等。

社会保障制度概论论文范文

社会保障制度概论论文范文

社会保障制度概论论文范文社会保障制度概论论文范文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促进国家的稳定和经济增长,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社会保障制度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社会保障制度论文篇1:《浅谈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方面进行了多年探索,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

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进一步深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彻底解决农村资金不足的现状,同时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养老保险制度。

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现状第一,农村社保水平低。

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如农村低保,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

但是由于农村本身社会保障资金筹措不足,国家资金扶持有限的原因,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低下,还远远不能满足基本的社会保障的需求。

第二,保障方式受到影响。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急剧发展,城市工业企业外迁,占据了大量的农村土地,造成农民失地情况严重,传统的“以地养老”受到冲击。

农民没有了土地,失去生活来源,只能去城市务工,这也就加剧了农村人口“老龄化”、“空巢化”现象的恶化,对建设农村社会保障机制的进程产生严重的影响。

二、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一)资金短缺资金短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农村生产能力相对落后,应对市场变化能力也相对不足,劳动生产所创造的价值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造成农民自身没有多余的资金投入到社会保障系统内。

另一方面,虽然国家在农村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但由于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面对庞大的农村人口基数,面对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需求,依然有很大的缺口。

正是由于资金短缺,造成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下,分布不均衡,保障范围窄的情况出现。

(二)缺乏统筹管理体系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停留在粗放型的阶段。

没有统一的管理体系。

社会保障课程论文

社会保障课程论文

浅析大学毕业生失业的社会保障摘要:大学生失业问题,这个原来不是问题的概念伴随着我国高校扩招的步伐,其严重性早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毕业即失业”。

在现阶段我国经济转型、高校扩招与大学生就业体制改革等多社会背景下,毕业生是问问题更加考验着社会的神经。

大学生失业更多意味着国家和家庭的教育投入得不到应有的回报,长此以往,必然会对民族的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消极影响。

因此,对于大学生失业问题的研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与紧迫性。

目前对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的诊断主要从两方面进行:1、毕业生自身的主观原因,2、社会环境的客观原因。

据此,主要是要大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以及国家政策的帮扶,社会保障无疑对大学生失业问题起到关键作用,在我国社保因范围窄、保障程度低等背景下,我们还应在资金管理、扩大覆盖面等方面完善社保制度,为失业大学生提供必要保障,最大程度上缓解、特别是“摩擦性失业”给大学生造成的冲击。

关键词:大学生、失业、社会保障一、大学生失业的历史和现状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在哪里?是不是大学生的人数总体太多了?了解这一问题对分析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至关重要。

我国高考自1999年扩招以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人数连创新高,2006~ 2008年,毕业生人数分别为413万人、495万人和559万人,2009年高达610万人。

对比更早之前的数据:1995年为93.6万,1996年为96万,1997年为101万,1998年为108万,1999年为155万,2000年拟招175万,可见大学录取率呈急速递增的趋势。

在近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的形势下,就业的难题似乎变得更加严峻和突出。

2010年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指出本年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6倍,“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

事实上,早在2002年,中国用了三年时间就完成了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的目标。

而这一变化,西方国家一般要用20~3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社会保障概论论文

社会保障概论论文

社会保障概论论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发展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就,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社会保障概论论文,供大家参考。

社会保障概论论文范文一:对我国社会保障现状的分析及指标的分析社会保障水平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关键要素之一,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完善与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对于国民经济、社会和社会保障自身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对我国社会保障现状的分析及指标的分析,来评价中国当前的社会保障水平。

一、社会保障水平及指标社会保障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

西方国家一般把社会保障总支出占GDP的比重作为衡量社会保障水平的主要指标。

其中,社会保障支出总额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实际支出的各种社会保障费用总和。

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GDP的比重,集中反映了一国或地区的经济资源用于提高居民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的程度。

判断社会保障水平适度与否的标准不是单一的,需要考虑的因素有:社会保障制度是否保证了公民具有一定的经济生活水平并能抵御不可抗拒的社会风险;社会保障支出是否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否与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社会保障结构是否与国民经济产业布局相适应;社会保障水平是否有助于促进就业与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等等。

二、我国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分析(一)国内学者对于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研究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实行分散化管理,社会保障水平的统计缺乏规范的指标体系,不同专家对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推算也不尽一致。

以1994年为例,郑功成教授推算该年社会保障水平为7.13%,加上其他未统计因素,社会保障水平为10%~12%;穆怀中教授的小口径推算为5.09%,中口径(含住宅投资)为11.53%,大口径(含住宅投资和价格补贴)高达12.73%。

根据穆怀中教授的推算,尽管我国人均GDP低于西方工业化国家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但我国中口径(含住宅投资但不包括价格补贴的社会保障费用总额)的社会保障水平与它们60年代的水平并不逊色。

社会保障学作业论文

社会保障学作业论文

致Ming制作社会保障学理论的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摘要:社会保障学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背景,贯彻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重点阐释社会保障的基本制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技能、方法和实务等知识点社会保障作为一种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机制和手段,是市场经济体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社会保障制度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具有维护社会稳定、调节收入差距、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素质等功能。

关键词:社会保障学基础理论;社会保障学制度社会保障学体系市场经济;经济发展一、社会保障的定义及内容社会保障即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社会成员基本生活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它指的是社会成员因年老、疾病、失业、伤残、生育、死亡、灾害等原因而失去劳动能力或生活遇到障碍时,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

通常国家依据法律制定相关的制度和规定以保证其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

国家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目的是通过利益的再分配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缓解阶级矛盾,维持社会稳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安定的社会环境。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社会生产、保障社会安定、促进改革开放、实现共同富裕。

随着社会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

中国的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构成,其中社会保险又分为政策性保险和商业保险两大类。

政策性保险根据法律或法令统一实施,是带有强制性的基本保险;商业保险则在自愿基础上以契约的形式实施,是基本保险的必要补充。

此外,也有人把住房保障列入城市居民社会保障的范畴。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及其主要功能。

二、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形成比较完善的独立于企业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保障职工群众的基本医疗,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稳定。

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加强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加大贯彻《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失业保险条例》的力度,依法将应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和职工全部纳入社会统筹,提高个体、私营和外资企业的参保率,以及事业单位参加失业保险的工作。

浅谈社会保障制度概论论文

浅谈社会保障制度概论论文

浅谈社会保障制度概论论文浅谈社会保障制度概论论文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国家安定发展的必要保障,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社会保障制度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社会保障制度论文篇1:《浅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摘要:文章通过阐述社会保障机制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在国家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同时也概迷了我国社会保障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措施,进而推动社会保障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所起的调节作用和维护社会稳定中所起的安全作用,推动和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构建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现状问题措施一、我国桂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社会也从农业社会开始向工业社会迈进,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成分并存的格局。

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保障制度,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成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制约因素。

1978年以来,为适应经济改革的需要,社会保障立法的步伐不断加快。

1994年开始,国务院组织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险试点。

1998年11月召开的全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会议上,提出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建立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费的机制,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以及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切实保障了职工基本医疗。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是应该坚持补救型模式。

所谓补救型,简而言之是国家的作用不是万能的而是有限的,不是大包大揽而是提供底线的,不是主导的而是引导的,不是普救式的而是补救式的。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需要一个渐进过程,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要坚持低水平、广覆盖、多层次的基本方针。

国家对社会保障措施也逐步由全部包揽向“国家、单位、个人”三方负担转变,由“企业自保”向“社会互济”转变,由“福利包揽”向“基本保障”转变,由“现收现付”向“部分积累”转变,由“政策调整”向“法律规范”发展。

社会保障学论文

社会保障学论文

社会保障学论文论文题目:中国社会保险的现状一、社会保险概述(一)社会保险的地位及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会保险无疑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它起源于19世纪80年代的德国,它的产生被看成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得以确立的标志。

作为工业社会的产物,社会保险是由国家立法规范,面向劳动者建立的一种强制性社会保障制度,它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项目,是各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主体组成部分。

社会保险得以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工业社会使人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而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生产后,工业劳动者构成了一个日益壮大的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无产阶级。

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寻求新的社会化保障机制,社会保险制度因其能够解决劳动者在职业伤害、疾病医疗、养老等方面的诸多后顾之忧,并调和劳资矛盾,很自然地成为各国政府的首选。

(二)社会保险产生的背景社会保险制度之所以产生于德国而不是更发达的英国等欧洲国家,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背景。

1.社会背景——工业社会经过18世纪的产业革命后,工厂机器大生产逐渐代替了家庭、作坊手工业,生产方式走向社会化,工业化带来了城市化进程的家具,人口相对向城市聚集,生产的社会化又在加深劳动者之间社会联系的同时,造成劳动者对家庭的依赖程度逐渐减弱,进而对社会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强。

在19世纪70-80年代的德国,社会问题一场突出,大量的工人失业,包括疾病医疗、职业伤害、养老等均成为当时社会难题,而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更是对国家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提出迫切的要求。

2.经济背景——社会化大生产与物质财富增长社会保险的产生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因为这一制度解决的是劳动者在遭遇特定事件并导致收入丧失时的经济来源问题,采取的也是发放现金或提供服务的方式,如果没有相应的经济基础,这一制度便不可能生存下去。

社会财富的增加是推动社会保险制度产生的重大因素,它构成了社会保险制度的物质基础。

3.政治背景——社会矛盾激化与工人阶级的斗争德国在19世纪70-80年年代,社会问题异常突出,其原因就是由于垄断竞争中普遍存在的排挤和吞并现象造成大量中小企业倒闭,这使得工人阶级对疾病医疗、养老、失业等保障的需求日益迫切,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问题也日益尖锐。

社会保险论文6篇

社会保险论文6篇

社会保险论文社会保险论文6篇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

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保险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会保险论文1摘要:随着企业发展,员工福利待遇得到了提升,社会保险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员工的社会保险关系着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度和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

因此,电力企业要加强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保证员工的福利待遇,从而让员工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本文分析了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分析了现阶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加强电力企业社会保险工作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探讨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因此,电力企业的员工保险也是社会保险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新时期下社会保险体制给员工带来了更多的便利,然而,与此同时,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因此,如何妥善地处理这些问题,成为了电力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管理的重点。

一、电力企业进行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1.养老保险。

社会的发展提升了对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视程度,社会保障制度也在逐渐地完善。

从本质上说,社会保险管理能够维护企业职工的权益,标志着社会福利制度逐渐趋向完善,养老保险就是一项具有代表性的管理项目。

企业需要按照国家规定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程度,按照规定进行收缴,并且严禁因为任何理由进行挪用。

养老保险能够保证员工退休下岗后的基本生活,加强社会保险管理能够减轻企业的负担,让老年退休职工享有基本的生活资金。

养老保险管理规模较大,属于社会上非常重视的政策问题,因此需要不断地加强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从基层做起,让养老保险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

2.生育、工伤制度。

除了基本的养老保险之外,电力企业逐渐将员工的生育、工伤保险业纳入了社会保险的管理中,这种预防机制有助于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在职工的生育问题上进行特殊的补助,比如给生育的夫妻子女进行一些补贴,让妇女合法的劳动权益得到保障,这种特殊人群的福利保障提升了社会保险工作的意义。

社会保障 论文

社会保障 论文

共利益,提高社会民生水平而采取的一种制度安排,旨在为社会成员提供社会福利保障和社会保险保障。

它是现代社会的一项重要公共服务体系,具有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公平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社会保障的概念、发展历程、现状、问题与对策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共利益,提高社会民生水平而采取的一种制度安排,旨在为社会成员提供社会福利保障和社会保险保障。

简单来说,社会保障就是国家或社会团体为保障人民生活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社会保障的内容包括社会福利保障和社会保险保障。

社会福利保障是指国家或社会团体为提高社会民生水平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如教育、医疗、住房、失业救济等。

社会保险保障是指国家或社会团体为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水平而采取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

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的一项重要公共服务体系,其目的是为社会成员提供保障,提高社会民生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二、社会保障的发展历程社会保障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自然保障阶段自然保障是指个体利用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自行维持生存的一种自然状态。

在这个阶段,人类通过互相帮助、合作等方式来共同维护生存,并没有社会保障制度。

2、家庭保障阶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家庭逐渐成为维持个体生存的基本单位。

在这个阶段,家庭成员互相帮助、支持,为家庭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但这种保障方式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如家庭成员数量的限制、家庭经济能力的不足等。

3、职业保障阶段随着现代工业的兴起,人们开始进入工厂、企业等职业单位成为工人、职员等。

这时,职业保障开始逐渐形成,如工伤保险、养老保险等。

但该阶段的职业保障还不完善,覆盖面较窄,保障水平较低。

4、社会保障阶段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开始逐渐完善。

现代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福利保障和社会保险保障。

社会福利保障包括教育、医疗、住房、失业救济等,社会保险保障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

社会保障毕业论文范文2篇

社会保障毕业论文范文2篇

社会保障毕业论文范文2篇社会保障毕业论文范文一:社会保障体系与商业保险论文1湖湘地区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社会保险是通过国家立法,并由国家成立的专门机构进行资金筹集、管理和发放,从而为社会成员提供必要的基本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

而商业保险是通过签订保险合同,由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企业和个人自愿投保,以盈利为目的的保险形式。

①保障功能的互补性社会保险,是为社会成员提供必要时的基本生活提供保障,由于受到投保金额、投保对象的限制,这种保险的保障水平非常低。

而商业保险的保险范围则包括公民所面对的所有可保风险,并可根据个人情况,满足社会上不同层次的保障需求。

因此,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是并行不悖的,两者相互配合,取长补短。

②保障范围的互补性社会保险主要是在社会成员遇到年老、工伤、疾病、生育、残疾、失业、死亡等社会风险时,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

而商业保险涉及的险种之多,范围之广,则可以满足人们生活消费各个层次的需要。

通过与社会保险的配合既满足了人们基本的、普遍的保障需求,也满足了人们多层次的、特殊的保障要求,从而更好地完善社会保险保障水平。

③保险技术与保险方法的互补性社会保险需要借鉴商业保险的精算专业技术,商业保险也需要制定一些满足社会需要而绝非利益优先的保险品种,以树立其良好的社会形象。

此外,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都是保障劳动者的生活稳定,并利用专业技术和保险方法使资金保值增值,从而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

因此,商业保险可以融入到社会保险中,承办部分社会保险,让湖湘群众得到更大的经济利益保障。

2国外社会保险的发展模式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就社会保险中的医疗保险来说,构建医疗保障体系,避免因重大疾病医疗支出影响家庭的正常生活,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公共卫生政策的基本共识。

大体上来看,国外的医疗保障模式主要有如下3种:①商业保险为主,社会保险为辅这种医疗保障模式主要根据商业保险的运作模式,由雇主和雇员自主筹资资源选择购买商业保险以防范重大疾病风险。

社会保障论文范文3篇

社会保障论文范文3篇

社会保障论⽂范⽂3篇社会保障改⾰研究论⽂中国现阶段正处于⼀个特别重要且意义特殊的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全⾯改⾰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社会保障制度,并代之以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和时展要求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客观上构成了整个经济改⾰特别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整个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焦点问题。

改⾰实践推动着中国社会保障改⾰理论研究的发展,⽽理论研究的不断深⼊⼜为社会保障制度改⾰提供着理论背景与指导。

⼀、理论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及分歧对中国社会保障改⾰问题的研究,理论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与政府关注的重点领域基本⼀致,并伴随着中国社会保障改⾰的推进⽽发展。

⽬前讨论的热点如下:1.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在改⾰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背景下,如何看待社会保障制度?中国需不需要建设⼀个统⼀的社会保障体系?如何建⽴⼀个统⼀的社会保障体系?理论学术界对这些基本问题的看法客观上存在着分歧。

不过,绝⼤多数学者对社会保障制度持肯定态度,认为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必要的制度安排,⽽且是利国利民的⼗分重要的制度安排。

长期从事中国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的宋晓梧、冯兰瑞、郑功成、何平、胡鞍钢等多数专家、学者均主张中国应当建⽴统⼀的社会保障体系,将中国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发展成为⼀个多层次的体系亦已成为学术界与政策层⾯绝⼤多数⼈的共识;但也有陈平等⼈对社会保障制度基本上持否定态度,认为“建⽴统⼀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短视”。

在赞成建设全国统⼀的社会保障体系前提下,不同学者的具体看法亦不尽⼀致。

刘福垣主张⼤⼀统论,即以国家财政为基础,提出应尽快统⼀全国社会保障体系,并将农民纳⼊这⼀体系之中,宋晓梧是城乡有别论,他将建⽴城乡有别的社会保障体系列为中国社会保障改⾰的中长期⽬标;冯兰瑞主张尽快通过实现省级统筹来过渡到全国统⼀;何平坚持长期持续发展论,认为实现这⼀⽬标“需要⼀个艰苦的长期过程,这个过程⼤约需要30-50年”郑功成则是渐进统⼀论,他认为需要在化解养⽼保险历史债务、降低社会保险缴费率、强化国家财政与劳动者个⼈的责任并缩⼩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差距的条件下,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国统⼀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探讨社会保障学概论论文范文

探讨社会保障学概论论文范文

探讨社会保障学概论论文范文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是当代各国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障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社会保障学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社会保障学论文范文篇一:《农民工社会保障对策分析》摘要:农民工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由于诸多原因,这一群体的一些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建立健全有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关注农民工这个庞大弱势群体的利益,赋予其应有的社会地位,依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是有效开发和配置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促进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保障;对策1我国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的现状及问题1.1工资待遇低,欠薪现象普遍存在农民工由于自身的文化知识水平较低,因此在当前的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工参与的行业大多属于单纯性体力劳动层面,诸如建筑、服务行业等。

从事的多是廉价劳动力行业,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每年由于农民工讨薪而引发的社会事件甚至刑事案件层出不穷。

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民工的生计和利益,同时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1.2超强度劳动普遍存在,休息权得不到保障对于用工单位来说,盲目追求工期和效益使他们对农民工的相应权益保障不到位,尽可能在用工层面延长工时,缩短工期,减少成本。

这种超负荷的工作时间和强度与相应的保障并没有形成有效的衔接,造成农民工社会权益保障的潜在风险,使农民工休息权得不到保障。

1.3农民工缺乏医疗保障大部分农民工没有任何社会保险,只有部分农民工能够享受到工伤保险,少数农民工参加了农村大病医疗统筹,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没有城市户口又不生活在农村,既享受不到城市医疗保险又不被农村合作医疗所覆盖,即使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但由于农民工流动性较强,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相应的转接措施不完善,使农民工医疗保险由农村转入城镇还存在很多困难,实际操作起来基本上还行不通。

社会保障制度论文社会保障体系论文:德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研究(精选5篇)

社会保障制度论文社会保障体系论文:德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研究(精选5篇)

社会保障制度论文社会保障体系论文:德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研究(精选5篇)第一篇:社会保障制度论文社会保障体系论文:德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研究社会保障制度论文社会保障体系论文:德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研究摘要:德国从社会福利的意义上去诠释社会保障法,其社会保障法的建立正是为了完善对基本法中对社会福利政策实施的保障。

作为世界上最早制定社会保障法的国家,德国在20世纪初已建立了当时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

德国社会保障法是一部覆盖面极其广泛、内容十分细致的法典。

德国社会保障法典发展至今共有十二卷。

德国拥有种类丰富、涵盖面广、体系完备、法律健全、运行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其法律传统与中国相似,故其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体系及立法技术对中国的社会保障立法有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德国;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制度一、德国社会保障法的立法意义德国是从社会福利的意义上诠释社会保障法,其社会保障法的建立正是为了完善基本法中对社会福利政策的保障要求。

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表现在其细致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上,同时也包括了社会补偿、社会促进和社会救济。

而生活中的各种危机(如疾病、意外事故、赡养人的死亡等)以及职业带来的危险(如失业、工伤等)不知何时就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损失,防不慎防,因此就需要通过社会保险来解决这些危险带来的问题。

但社会保险所能起到的作用只是最基本的保障。

各种各样的社会保障政策逐一出台,使德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社会保障法典的意义除了使社会保障的获得者从国家、社会团体等机构获得社会福利之外。

还在整个社会福利制度建设中承担降低获得社会福利门槛的任务。

因此,社会保障法典有着解释、说明以及指导社会福利发展的义务。

其中解释义务是指让公民知晓社会保障法典赋予其的权利和义务。

二、德国社会保障法的发展历史社会保障法这一概念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它第一次出现于德国20世纪70年代。

在德国的历史中曾经一度把社会保障法体系区分为三大法律范畴:预防措施(vorsorlge),照护措施(Versorgun),以及救济措施(Fuersorg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保障学
论文
论文题目:中国社会保险的现状
一、社会保险概述
(一)社会保险的地位及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会保险无疑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它起源于19世纪80年代的德国,它的产生被看成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得以确立的标志。

作为工业社会的产物,社会保险是由国家立法规范,面向劳动者建立的一种强制性社会保障制度,它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项目,是各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主体组成部分。

社会保险得以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工业社会使人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而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生产后,工业劳动者构成了一个日益壮大的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无产阶级。

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寻求新的社会化保障机制,社会保险制度因其能够解决劳动者在职业伤害、疾病医疗、养老等方面的诸多后顾之忧,并调和劳资矛盾,很自然地成为各国政府的首选。

(二)社会保险产生的背景
社会保险制度之所以产生于德国而不是更发达的英国等欧洲国家,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背景。

1.社会背景——工业社会
经过18世纪的产业革命后,工厂机器大生产逐渐代替了家庭、作坊手工业,生产方式走向社会化,工业化带来了城市化进程的家具,人口相对向城市聚集,生产的社会化又在加深劳动者之间社会联系的同时,造成劳动者对家庭的依赖程度逐渐减弱,进而对社会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强。

在19世纪70-80年代的德国,社会问题一场突出,大量的工人失业,包括疾病医疗、职业伤害、养老等均成为当时社会难题,而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更是对国家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提出迫切的要求。

2.经济背景——社会化大生产与物质财富增长
社会保险的产生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因为这一制度解决的是劳动者在遭遇特定事件并导致收入丧失时的经济来源问题,采取的也是发放现金或提供服务的方式,如果没有相应的经济基础,这一制度便不可能生存下去。

社会财富的增加是推动社会保险制度产生的重大因素,它构成了社会保险制度的物质基础。

3.政治背景——社会矛盾激化与工人阶级的斗争
德国在19世纪70-80年年代,社会问题异常突出,其原因就是由于垄断竞争中普遍存在的排挤和吞并现象造成大量中小企业倒闭,这使得工人阶级对疾病医疗、养老、失业等保障的需求日益迫切,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问题也日益尖锐。

工人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基本生存权利,为争取社会保障而进行了不懈的斗争,社会民主运动此起彼伏,工人运动空前高涨。

在这种政治背景下,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资产阶级曾采取过多重镇呀手段,但在“铁血宰相”镇压工人运动失败后,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不得不做出一些让步,采取软化政策以缓解社会矛盾,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将社会保险作为“消
除革命的投资”,以此来维护社会的稳定,这就是养老保险在德国产生的政治根源。

二、养老保险
(一)养老保险及其特征
1.养老保险概述
养老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为劳动者解除养老后顾之忧的一种社会保险,它的目的是增强劳动者抵御老年风险的能力,同时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手段则是在劳动者推出劳动岗位后为其提供相应的收入保障。

养老保险因在保障社会成员老年生活方面发挥这重要作用而成为各国社会保险制度中最重要的项目,也是各国社会保障体系中最为重要的项目。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涩会保障制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养老保险制度的成功与否。

2.特征
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险制度的主要项目,显然具有社会保险的性质和一般特征,但与劳动者面临的失业、疾病、工伤及其他社会风险相比,作为已化解老年风险为己任的制度安排,养老保险的特征更为显著,它可以概括:普遍需求、地位特殊、长期性、管理复杂等。

(二)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
中国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前,养老金也称退休金、退休费,是城镇劳动者一种最主要的养老待遇。

改革开放后曾实行退休制与离休制双制并存的格局。

实行退休制度改革后,原有的退休、离休制逐渐被养老保险所替代,并自1995年其确立了由政府主导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一制度在改革试验中又被不断修订。

2000年12月,国务院发布并实施《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改革试点方案》,同时选择辽宁作为试点省。

在这一改革方案中,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实行社会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有过去的通道式管理转变到板块式的分账管理,职工所缴养老保险费全部记入其个人账户和真正做实个人账户成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现实政策。

2004年,国务院有确定将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改革试点方案的试点扩展到黑龙江和吉林两省,该方案确定的基本政策成为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基本取向。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封你为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分别来源于企业缴费与劳动者个人缴费。

其中: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一般不得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具体比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企业缴费全部记入社会统筹基金;个人缴费的标准最终达到工资的8%,全部记入个人账户,并属于职工个人所有,可以承继。

在享受资格方面,除特有规定外,现行政策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金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达到了国家法定退休年龄;二是在基本养老保险费15年的,退休时的养老金包括来自社会统筹基金中的基础养老金和来自个人账户中的养老金两个部分。

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十五年的,退休后不享受基础养老金待遇,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支付给本人。

三、医疗保险
(一)医疗保险及其特征
与其他社会保险相比,医疗保险更具有社会保险制度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它们一起对劳动者的生老病死及意外事故承担保障责任。

但由于疾病风险和医疗服务需求的特殊性,又使医疗保险在实践中表现出自身固有的一些特征。

一是待遇支付形式为非定额的费用补偿;二是补偿期短但收益时间长;三是设计关系非常复杂;四是医疗服务消费具有不确定性和被动型。

医疗保险的上述特征,是它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保险项目的本源特性,也是它区别于其他社会保险项目的基本标志。

(二)中国的医疗保障
中国传统的医疗保障制度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它基于中国城乡长期二元分割状态,由面向城镇居民的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和面向农村居民的合作医疗三种制度共同构成。

中国现行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在总结以往各地医疗保险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根据1998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建立起来的。

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明确强制性参保的人员范围;确立新的医疗保险筹资机制,明确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雇主)和职工共同担负;确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明确划分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的支付范围、支付办法;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和服务实现社会化;推进医疗机构改革,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特殊政策规定。

四、工伤保险
(一)工伤保险与工伤责任的认定
工伤保险,也称职业伤害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因遭受意外伤害和患职业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它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时劳动者本人因工伤造成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可以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医疗救治、职业康复、经济补偿等物质帮助;二是劳动者本人因工伤死亡时,其遗属可以从国家和社会获得遗属抚恤、丧葬补助等物质帮助。

(二)中国的工伤保险
中国的工伤保险制度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原属意劳动保险制度的一项内容,并于劳保医疗、生育待遇混合在一起,由单位负责组织实施,是典型的单位保障模式。

改革开放后,中国对这一制度进行了改革探索。

2003年4月国务院颁布《工伤保险条例》,这是中国第一部专门的工伤保险行政法规,它不仅标志着中国新型工伤保险制度的基本确立,而且对于解决工伤保险争议、推进工伤保险制度至关重要。

工伤保险的待遇分为医疗待遇、工资待遇、伤残待遇和死亡
待遇。

五、失业保险
(一)失业保险的概述
失业保险的目标主要是通过对非自愿失业者提供物资帮助,使他们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得以维持,从而为他们再就业提供了缓冲期,使他们有时间寻找新的工作,同时还为失业者提供就业培训和指导,通过帮助失业者提高劳动技能促使他们尽快实现再就业。

失业保险的概述主要有:保障基本生活功能;合理配置劳动力功能;促进就业功能;稳定功能;调节功能。

(二)中国失业保险
自《失业保险条例》颁布实施后,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大幅度增加,失业保险基金规模扩大,越来越多的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因失业保险制度而得到了基本保障。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统计摘要,截止到2003年,全国惨败家失业保险的职工人数达到了10373万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达到415万人,全年失业保险基金收入达249亿元,支出失业保险基金200亿元,年末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存304亿元。

在为失业工人提供保障的同时,失业保险基金还成为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的重要来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