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0对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提出的挑战及应对

合集下载

中国加入WTO的利弊分析

中国加入WTO的利弊分析

中国加入WTO的利弊分析
利:
1.市场准入:中国加入WTO可以获得更广阔的市场准入,吸引外资流入,提升国内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2.贸易便利化:WTO的规则和协议可以为贸易提供更稳定和透明的环境,有利于中国企业拓展国际贸易。

3.技术创新:WTO加入将使中国更容易获得国际先进技术,推动科技
创新和产业升级。

4.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入WTO能够推动中国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标准,
增加竞争力,进一步融入全球价值链。

5.推动:加入WTO对中国推动经济、政治和社会具有积极的影响,倒
逼中国进行开放。

弊:
1.市场竞争压力:WTO加入后,中国市场面临更多的国际竞争,对一
些传统行业和企业可能带来较大冲击。

2.环境压力:为适应WTO的贸易规则,中国可能面临更大的环境压力
和资源损耗。

由于更多商品的流入,环境污染可能会增加。

3.农业困境:中国农民可能遭受农产品进口冲击,特别是在发达国家
农业补贴政策的影响下。

4.知识产权问题:加入WTO后,中国要承担更多的知识产权保护责任,这可能对中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和相关产业带来挑战。

5.政策灵活度降低:中国加入WTO后,将需要按照WTO的规则行事,包括减少针对外国企业的贸易壁垒或补贴政策等。

这可能会限制中国在国内经济政策方面的灵活性。

综上所述,中国加入WTO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开放进程,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境。

中国需要结合自身国情和利益,积极应对加入WTO所带来的利弊,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国内治理能力,实现对外开放和内外市场的双向互利。

加入WTO的背景下中国政府职权转变对策

加入WTO的背景下中国政府职权转变对策

加入WTO的背景下中国政府职能转变对策面对中国加入WTO后的巨大机遇和严峻挑战,中国政府怎么办?是摆在中国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而重大的问题。

在应对“入世”的问题上,固然各行各业、社会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如何应对的问题,但政府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其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突出,只有政府的积极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才能在这巨大的机遇与挑战面前赢得主动。

根据国际经验和我国实际情况,中国要有效应对加入WTO后的各种挑战,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必须大力推进各级政府的职能转变,并积极采取与之相关的对策。

一、适应WTO要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政权机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执行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和决议,对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事务进行管理的国家机关。

政府职能,指的是政府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根据社会环境的需求而履行的职责和功能,它反映政府的实质和活动的内容与方向。

政府职能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政府职能在性质、内容、手段和方向上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由于政府是国家机器的最主要组成部分,政府的职能就是国家职能的具体化。

从根本上说,政府的职能是代表统治阶级实行政治统治和管理公共事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政府职能也开始向经济化、社会化方向转变,经济职能、社会职能已成为各国政府履行职能的重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政府除履行政治职能和一般的社会职能外,经济职能显得愈来愈突出。

这是由党和国家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工作中心所决定的。

从中国加入WTO所面临的新形势看,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显得尤为迫切而重要。

(一)加入WTO背景下的政府职能定位加入WTO顾客观要求政府职能按照WTO规则作出适应性调整。

WTO是政府间组织,其各项规则的产生是各成员方一定意志和利益相互妥协和调和的结果,它所直接针对的第一主体也是各成员方政府。

中国加入WTO的利弊分析及对策

中国加入WTO的利弊分析及对策

中国加入WTO的利弊分析及对策[摘要] 加入WTO既给中国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通过对入世以来的利弊分析,总体上看来是利大于弊的,并且根据中国目前应对的挑战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WTO 利弊对策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极大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高了吸引外资的能力。

同时也加快了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扩大了就业机会,深化了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为中国广大的消费者带来了好处,从中得到了更多的实惠,但也对我国宏观经济及许多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本文从我国的实情出发,对我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的利弊作出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措施。

1.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贸易中举足轻重的“经济联合国”世贸组织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

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该组织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

其基本原则是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世贸组织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

它的前身是1947年订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与关贸总协定相比,世贸组织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知识产权贸易,而关贸总协定只适用于商品货物贸易。

1.1世贸组织的宗旨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各成员方应促进对世界资源的最优利用、保护和维护环境,并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各成员需要的方式,加强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份额和利益;建立一体化的多边贸易体制。

1.2世界贸易组织的目标建立一个完整的,包括货物、服务、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及知识产权等内容的,更具活力、更持久的多边贸易体系,使之可以包括关贸总协定贸易自由化的成果和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所有成果。

论WTO中国当下的挑战与应对

论WTO中国当下的挑战与应对

论WTO中国当下的挑战与应对一、挑战1. 贸易摩擦与贸易争端中国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美中贸易摩擦的加剧,中国在WTO的贸易争端案件数量也在增加。

这些贸易争端常常涉及到市场准入、补贴政策、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给中国的外贸形势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2. 遵守规则与义务3. 反倾销调查和贸易保护主义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保护主义呈现上升趋势。

中国经常面对其他国家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和贸易救济调查,这些调查不仅对中国的出口造成了影响,也使得中国的出口面临更大的压力。

4. 贸易顺差与汇率问题中国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巨大的贸易顺差和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

这也导致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受到一定的质疑,同时也可能引发国际贸易紧张气氛。

5. 外部环境变化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中国的贸易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包括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加剧、全球价值链调整、地缘政治影响等,都对中国贸易形势构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应对1. 加强国际合作中国需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谈判和规则制定,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利益。

中国也可以通过与其他国家共同应对共同挑战,取得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2. 加强WTO内部改革中国需要积极参与WTO的内部改革,争取扩大发展中国家在WTO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也需要通过WTO渠道解决贸易争端,维护自己的贸易权益。

3. 改善贸易环境中国需要积极改善自身的贸易环境,包括在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外商投资和贸易便利化等方面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和措施。

4. 提高国际竞争力中国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促进技术创新、培育自主品牌等方式来提高国际竞争力,减少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的发生。

5. 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中国应该坚定支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积极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构建公平、开放、包容的国际贸易体系,为中国的外贸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

中国在WTO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这些挑战。

论中国加入WTO对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

论中国加入WTO对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

论中国加入WTO对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1995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WTO,其前身是1948年正式生效的关贸总协定——GATT。

WTO是当今规范国际贸易规则的多边经济组织,目前拥有135个成员国,与国际货币经济组织、世界银行被称为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

二战后,中国加入WTO后,将对现实社会产生全面的影响,其中对政府的影响将是最为深刻的。

一、经济全球化对政府作用提出新要求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与民主化是当代四大国际性潮流。

这四大潮流交互作用,将人类社会带入一个崭新的世纪,也给各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在日益加快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取得生存优势,各国纷纷进行多方面的战略性调整,而政府在这种调整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进程显著加快。

随着国际贸易壁垒不断削减,国际商品贸易高速增长,1980至1995年平均增长率达到5.6%,服务贸易异军突起,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3%,均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长速度。

国际投资日趋活跃,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生产经营活动,尤其是自90年代初期跨国投资生产销售额首次超过国际贸易额之后,累积输出资本已达35000亿美元,直接投资活动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主体。

金融国际化加速发展,国际金融市场交易量大幅增长,各主要国际金融市场已经形成时间上持续、价格上连动的交易网络。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的加速兴起将来自于信息经济的兴起,国际互联网迅速扩张,国际间信息流动快速便捷,信息交流意义上的“地球村”正在形成之中。

由而可见,随着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国际分工、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也将日益加深。

WTO组织正是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一种表现。

在国际竞争中,各国政府无疑都会竭力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

以往维护国家经济利益,主要依靠设立贸易与投资壁垒等手段,支持本国企业占领国外市场,同时保护国内市场免受竞争对手的侵蚀。

加入WTO与政府职能转变

加入WTO与政府职能转变

加入WTO与政府职能转变省计委长期处加入WTO,是我国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主流,在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上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的战略选择,也标志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加入WTO将对经济社会生活产生全面的影响,其中对政府的影响将最为深刻。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抓紧建立和完善与WTO规则要求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对于推动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总体上说,WTO规则基本都是指向政府职能的。

加入WTO后,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和宏观经济调控机制和法律法规必须适应WTO规则要求。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一些领域仍然存在,尤其在经济运行过程中,一些非市场因素还或隐或显地在发挥作用,与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存在明显的矛盾和冲突。

一、加入WTO政府加入职能面临的挑战(一)政府法制建设面临挑战1、现行法规与WTO规则冲突和摩擦现象比较突出。

在体现国民待遇原则方面,现行法规尚存在不相一致的地方。

如对外商投资企业在外汇平衡、采购物资、出口产品等方面还有一些非一视同仁的规定;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的超国民待遇作法,使内、外资企业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国内不同所有制企业的行业准入标准存在差别,在税收、产品出口等方面存在不同的待遇。

在公平竞争方面,电信、电力、金融等行业的行政性垄断仍然存在;对出口产品或企业实行税收优惠以及出口贴息等补贴政策,其中有些与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的要求相违背。

法律法规透明度不高,按照内部文件办事之风还没有完全杜绝,政策多变现象仍然存在。

地方性法规、规章及行政管理规定不统一,地方保护主义现象比较突出。

按照WTO规则要求,清理、修订相关法律法规的任务十分繁重。

2、法制体系不健全,立法任务繁重。

经过20多年的法制建设,我国的法律体系虽初步确立,但还不完善。

主要表现是:一些行政措施不符合WTO协议所规定的基本义务与具体义务要求,行政程序缺乏公开、透明,有些行政行为方式还未纳入法律调控的范围,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中国参加WTO的利弊分析

中国参加WTO的利弊分析

中国参加WTO的利弊分析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参加WTO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深远,既有利益也有损失。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多个方面分析中国参加WTO的利弊,并探讨当前应采取的策略。

1. 利益1.1 打通国际市场中国参加WTO,承认并接受了WTO的规则和制度,有利于打通国际市场,促进产业结构、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通过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中国可以更容易地进入外国市场,促进出口和贸易额的增长。

同时,中国的市场也将更加开放,吸引更多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和贸易。

1.2 优化产业结构WTO的规则要求成员国为所有来自WTO成员国的产品提供平等待遇和市场准入,这将迫使中国企业提升竞争能力,加快优化产业结构。

中国加入WTO后,由于外国产品的竞争,一些传统行业受到了冲击,但同时也催生了新的产业。

例如,WTO加速推动了中国服务业和高科技制造业的发展,全球出口份额不断提升。

在全球价值链中,中国的地位也更加重要,从原来的制造加工岗位向高端技术、设计和创新环节转移。

1.3 经济增长参加WTO也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增长。

加入WTO后,中国的领先工业和服务业出口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01年到2019年中国出口总额从5306亿美元增长到2651.66亿美元,年均增长约10.44%。

同时,加入WTO还有助于中国加速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吸引更多外资和技术进入中国。

2. 损失2.1 市场准入压力参加WTO对中国来说也有一些负面影响。

由于市场准入的压力,一些中国企业面临着不利竞争条件,尤其是国际上有专门的政策和措施来保护本国公司、产品和服务。

例如,中国的国企和私企经营模式相对落后,一些行业成本高、效率低,或基于国内市场运营惯例,缺乏全球市场经验,因此在WTO规则下有时无法与外国企业竞争。

2.2 商品定价在加入WTO后中国市场也受到了价格压力。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国内外经济的影响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国内外经济的影响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国内外经济的影响近年来,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其中,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国内外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中国加入WTO对国内外经济的影响,并探讨其积极影响和挑战。

一、中国加入WTO对国内经济的积极影响1. 提升国际竞争力:中国加入WTO使得中国企业面临全球市场竞争的压力,推动了企业技术升级和质量标准的提高。

通过与国际接轨,中国企业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 促进投资和国内消费:中国加入WTO后,外资流入中国的机会增加,吸引了更多跨国公司和投资者来华投资。

外资的增加带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了国内消费的增长。

3. 加速市场开放:中国加入WTO后,必须遵守开放市场的原则。

这促使中国加快了市场的开放进程,降低了进口关税、减少了非关税壁垒,并鼓励了外商投资。

市场的开放为国内外企业提供了更多合作和竞争的机会,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4. 促进服务业发展:加入WTO有助于中国服务业的发展。

通过与国际接轨,中国的金融、教育、旅游等服务行业得到了发展,为国内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二、中国加入WTO对国外经济的影响1. 扩大贸易伙伴:中国加入WTO使得国际贸易伙伴获得更广泛的市场机会。

中国市场的庞大消费潜力吸引了更多的国外企业进入中国,推动了全球贸易的增长。

2. 促进国际分工:中国加入WTO后,引进了更多国外的先进技术、资本和管理经验。

外资的流入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并推动了国际分工。

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各个环节。

3. 促进区域合作:中国加入WTO后,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

例如,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亚洲和欧洲等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中国的参与促进了区域内企业互联互通,加强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中国加入WTO面临的挑战1. 市场准入障碍:中国加入WTO后,市场准入的问题成为一个挑战。

加入WTO之后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经济学本科毕业论文

加入WTO之后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经济学本科毕业论文

河南大学经济学专业自考本科毕业论文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作者:专业:经济学准考证号:指导老师:成绩:身份证号:联系电话:完成时间:2012年8月26日摘要: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其第143个成员。

加入WTO必定会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

加入WTO,既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也使我们面临挑战。

认真审视中国经济发展与WTO的各种连接关系,有助于让中国经济趋利避害,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WTO 经济机遇挑战目录一、世界贸易组织简介及中国加入WTO的背景 (1)(一)世界贸易组织简介 (1)(二)中国加入WTO的背景 (2)二、WTO的基本法律原则及中国加入WTO的意义 (6)(一)WTO的基本法律原则 (6)(二)中国加入WTO的意义 (7)三、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 (8)(一)有利于拉动投资和内需,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 9(二)国际地位的提高 (9)(三)加入WTO后将促使国家调整工业和贸易结构 (9)(四)入世后我国会吸引大量外资 (10)(五)加入WTO能为我国培养一大批能与国际接轨的综合人才及加快科技教育发展,促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10)四、加入WTO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11)五、加入WTO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13)(一)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正面影响 (13)(二)给中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14)六、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15)(一)对宏观经济能力的挑战 (15)(二)对政府体制的挑战 (16)(三)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挑战 (17)(四)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挑战 (18)(五)资源和环境问题是入世后的又一大难题 (18)参考文献 (20)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每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自己的经济。

加入WTO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内外的市场和资源,加快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融合,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加快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中国加入WTO所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中国加入WTO所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中国加入WTO所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张帆有关我国加入WTO的必要性和意义,舆论界宣传很多,但对风险或挑战的宣传较少,又不很具体。

出于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关注,本文着重分析一下我国入世所面临的巨大风险,顺便也提出一些原则性对策。

一、必须高度重视风险和经济安全隔入经济全球化大潮流,加入WTO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我国更好更快地发展壮大。

然而WTO本身是一把双刃剑,成员国既可获利,又必须付出代价。

WTO并没有保证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必然能够得到利大于弊的结果。

所以,趋利避害,就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根本性原则。

加入WTO的风险来自以下四个原因:(一)WTO协定对发牵连家最为有利,对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虽有所照顾,但是这种差别待遇不足以使发展中国家能够有效地保护国内市场和幼稚工业。

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28条规定:“在大幅度降低关税和进出口其他费用的一般水平。

”第11条第1款规定:“不得设立和维持配额,进出口许可证叵其他措施,以限制或禁止其他缔约国领土的产品输入,或向其他缔约国领土输出或销售出口产品。

”发展中国家一旦拆除了非关税壁垒,很难以略高于发达国家的关税抵挡发达国家商品大规模地占领它们的市场。

当然,WTO协定中还有《保障措施协议》,成员国的幼稚工业,商品和服务贸易受到严重侵害,国际收支发生严惩逆差时,可以向WTO提出申请,暂不执行某些已经承诺的义务。

但是这一申请必须由发达国家操纵的WTO批准,否则会受到“交叉制裁”(商品,服务与贸易相关的投资的多方面制裁)。

例如,当美国、日本汽车大规模出口到中国,中国汽车工业难以发展的情况下,中国申请提高关税,或者实行进口配额,WTO是否会批准呢?我认为,批准的可能性极小,因为中国的汽车进口关税已经相对高一点,取消进口配额是各成员国的一致行动,入世后的中国不可独自实行任何商品的进口配额。

如果中国未经批准便采取行动,美国、日本肯定会施行全面的“交叉制裁”。

我们应注意到,WTO与GATT不同之处就在于WTO是法人国际机构,具有硬性约束力。

加入WTO给中国带来的挑战

加入WTO给中国带来的挑战

1农业。

根据已签的农业协议,我国农产品关税到2004年将从现在的45%平均降到17%,重点农产品降至14.5%,这样美方会每年增加300万吨的小麦对华出口,将使我国麦农损失54.6亿元人民币。

除小麦外,美国的玉米、柑橘、肉类产品的大量进入,将可能使我国国内市场卖难问题更加突出,农民的增收更加困难。

2电信。

允许外资在所有电信服务业中占49%的股权,自投资之日起两年后可达50%;在增值服务和寻呼等服务业中占51%的股权。

这将使我国电信市场由垄断转向激烈竞争,电信业提高技术、服务质量以及降低价格的压力很大。

3中国人寿保险业。

根据入市要求,中国在入市五年内逐步开放中国保险市场。

4汽车。

加入WTO后,汽车关税每年下降10%,到2006年将从现在的80%-100%降至25%。

据测算目前我国轿车价格比国际轿车价格要高200—400%。

如果我们下调了关税并取消进口配额,国外汽车在5年之后将大量进入,国内汽车厂家将受到猛烈冲击。

5经融保险。

根据有关协议,我国将在2005年之前,允许外商独资银行经营银行零售业的全方位服务业务,并开办人民币业务,允许外国保险公司拥有50%的股份,允许外国银行为中国用户提供购车贷款。

这样对我国的银行、保险业将提出严峻的挑战,特别对这一行业的服务效率、服务种类和服务水平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6高科技产业。

到2005年,我国将不再对半导体、电脑及电脑产品、电信设备等IT产品征收关税,实行国际通行的零关税。

这将使国内市场变成真正的国际市场,国内企业面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7互联网。

中国将允许外资进入中国的互联网业,在中国建立ICP(互联网内容提供商),这意味着中国电信的垄断地位将会被打破。

好在在互联网内容本地化方面,我们有天然优势,否则,这个充满商机的领域真是不堪设想。

8电影业。

今后几年里,将允许外资在中国影院占50%以上的股份,每年进口不少于20部的美国大片,这将对中国电影业产生很大的冲击。

中国加入WTO的利弊分析及对策

中国加入WTO的利弊分析及对策

中国加入WTO的利弊分析及对策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中国的经济和贸易发展带来了很多利益,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本文将重点分析中国加入WTO的利弊,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中国加入WTO的利益之一是市场准入的扩大。

加入WTO后,中国就必须根据国际贸易规则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为国际商品和服务提供更多市场准入机会。

这使得中国企业能够更便捷地进入国际市场,从而拓展了中国的出口贸易。

对策是中国应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提高外商在中国的投资便利程度,吸引更多国外企业来华投资,促进双向贸易。

其次,中国加入WTO有助于提高中国的经济竞争力。

加入WTO后,中国面临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这迫使中国企业通过加强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来提升自身竞争力。

从长期来看,这有助于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更大优势。

对策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然而,中国加入WTO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中国的部分传统产业面临着严重冲击。

国际市场的开放使得中国的一些传统行业面临着来自国外企业的激烈竞争,导致了一些企业倒闭和大量失业。

对策是加强对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发展新的高附加值产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其次,中国加入WTO也导致了一些资源和环境问题。

由于对外开放,中国的资源需求急剧增加,而资源供应有限。

这导致了一些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环境的恶化。

对策是加强环境保护力度,推动可持续发展,减少对资源的依赖,并推动绿色发展。

最后,中国加入WTO还面临一些国际贸易的不平等问题。

一些发达国家往往设置了各种贸易壁垒,限制中国的出口,而中国的市场准入相对较开放。

对策是加强对国际贸易的监督和维权,通过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合作,共同应对贸易不平等的问题。

总之,中国加入WTO带来了很多利益,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负面影响。

为了充分发挥利益,中国应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提高外商投资便利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加强国际贸易的监督和维权。

加入WTO与政府职能的转变

加入WTO与政府职能的转变
Fra bibliotek维普资讯
2 0 3 0 2. 国加入 W O意味着中国将大踏步地融人世界经济一 T
体化 的进 程 之 中 , 这 一 进 程 中 , 国 的 经 济 发 展 和 在 我 社会 管理 将 面 临 一 系 列 变 化 和挑 战 。其 中 最 大 的变 化是 企业 行为 更加 市 场化 , 而最 大 的挑 战则 是 对 我 国政 府行 政 管理 体制 和行 为方 式 的 挑 战 。WT 的 重要 特 点 是 为各 成 员 制 O 定 国际贸 易政 策 提 供 一 个 整 体 法 律 框 架 , WT 规 则 。WT 即 O O 规则 规范 了每一 个成 员 国政 府 对 经济 和贸 易 的 管 理 方式 , 对 这 于加 入 WT O的各成 员 国 的行政 管 理 理 念 、 度 、 式 和手 段 都 制 方 提 出了新 的要求 和 挑 战 , 它迫 切 需 要政 府 职 能 的转 变 。 由于 我 国正处 于 传统 的 计 划经 济体 制 向社 会 主义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转 变 的过程 之 中 , 政府 职 能 的转 变 对 于如 何 应 对 加 入 WT O后 的 挑 战更具 有 重要 意义 。 入世 。 先 是政 府入 世 首 WT O是 以市 场 经济 体制 为体 制 基础 , 国际 贸易规 则 为 主 以 要“ 游戏 规则 ” 的国 际经 济组 织 。WT O所提 出 的规 则 就 其 本 质 而言 , 几乎 都是 针 对各 国政 府 的要 求 。WT 3个 协议 正 本 4 2 O2 9 页 , 了反倾 销协议 和服 务 贸 易 总协 定 分 别 涉 及 “ 销 ” “ 除 倾 和 商 业 惯例 ” 分是 针 对 企 业 的 , 部 其余 所 有 条 款 都 是 规 范 政府 行 为 的 。WT 要 求成员 国政府 开放 各 自国家 的市场 ; O 要求 按 照公平 的贸易 原则 减少 对 贸 易 的 行 政 干 预 , 化 市 场 机 制 的作 用 ; 强 要 求按 照 透 明度 的原 则 , 强 贸 易 管 理 的 透 明 度 、 开 性 和可 预 增 公 见性 ; 要求 按照公 平 竞 争 的 原 则 , 消对 经 济 行 为 不 公 平 的 行 取 政 限制 和干涉 ; 求 按照 国 民待 遇 的原 则 , 本 国和 外 国 要 对 企业 、 品及 服 务 给 予 平 等 的 、 对 应 的 国 民 待 遇 ; 求 商 相 要 各成 员 国政府 应 积极 消除 各 种 显性 的和 隐 性 的 贸 易 障碍 等 , 些都是 针对 政 府 自身 行 为 的 。WT 这 O对 政 府 提 出 的 不是 产 品质量 与价 格 的挑 战 , 而是 一 种 体 制 性 挑 战 , 它要 用 WT O的法律 框 架 体 系来 约 束 参 加 国 政 府 的 行 政 职 能 和行 政程 序 。中 国人世 后 , 府 行 为 必 然要 受 到 WT 政 O规 则 的规 范 和 约 束 , 政 府 行 政 管 理 体 制 也 必 然 要 符 合 而 WT O规则 的要 求 , 种 挑 战是 全 方位 、 层 次 的 , 府 所 这 多 政 要 担 负 的责任 也更大 。 再 从 WT O规则 的 内 容 来 看 , 有 政 府 才 能 履 行 它 。 只 申请 人世 的成员 与各 国签 署 的协 议 、 出 的承 诺 、 尽 的义 务 做 应 和享受 的权 利 , 都是 政 府行 为 并且 也 只有 政 府 才 能 实 现 它。 回 顾 中 国这些 年 的复关 和 人世谈 判 , 质 上就 是 要 求 我 国政府 承 实 诺 “ 守规 则 、 放市 场 ” 遵 守 规则 ” 遵 开 。“ 就是 要 求我 国的经 济政 策 、 规 与 WT 法 O规 则相 一 致 ; 开放 市场 ” 是 要求 我 国政府 改 “ 就 革那 些 不符 合 WT O体制 背景 、 运行 规 则 要 求 的 内容 , 政府 的 使 行 为方式 符 合 WT O规则 的要 求 , 符合 市场 经 济 的要求 。 更 转 变政府 职 能也 并 不 意味 着 政 府 的 责 任 和 作 用 的减轻 与 降低 , 只是 意味 着政 府行 政 管理 的 重 点 和方 式 应 有 其 根本 的转 变 , 味着 政府应 该 将 注意力 和 发 挥作 用 的基 本 点 放 到创 造 有 意 效率 的市 场环 境 、 补市 场 失灵 和 满 足 社会 公 共 需 要 上 来 。人 弥 世首 先是 政府 人世 。 因为 规则 、 度 、 制 体制 均 属 于 上层 建 筑 , 是 由政府 制 订并 由政 府 实 施 的 。 世 是 中 国 经 济 管 理 方 式 的 革 人

论WTO中国当下的挑战与应对

论WTO中国当下的挑战与应对

论WTO中国当下的挑战与应对WTO(世界贸易组织)是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多边贸易组织,致力于促进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和贸易规则的制定。

中国自加入WTO以来,通过与其他成员国的合作与对话,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在WTO内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这些挑战不仅影响着中国自身的贸易利益,也影响着全球范围内的贸易秩序。

中国需要有效应对这些挑战,以维护自身利益和全球贸易秩序的稳定。

中国在WTO内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三个方面:贸易摩擦、贸易保护主义和改革议程。

中国与一些成员国存在贸易摩擦,特别是与美国和欧盟之间的贸易纠纷居多。

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一些成员国采取了一系列贸易限制措施,直接影响着中国的出口贸易。

WTO自身的改革议程也是一个挑战,WTO需要进行适应新形势的改革,以更好地满足成员国的需求。

面对这些挑战,中国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

中国需要积极参与WTO的改革进程,为WTO的改革议程提出中国方案,推动WTO更好地适应新形势。

中国需要加强与其他成员国的外交协调,妥善处理双边贸易摩擦,缓解贸易紧张局势。

中国需要通过多边渠道加强全球范围内的贸易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和贸易规则的制定,为自身和其他成员国的贸易利益谋求更大的空间。

对于贸易摩擦问题,中国需要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中国已经在多次贸易争端中取得胜利,说明中国有能力通过多边渠道维护自身的贸易利益。

中国还需要加强与美国和欧盟等成员国的外交沟通,寻求双边解决争端的途径,避免争端升级,给双方带来更大的损失。

对于贸易保护主义问题,中国需要通过积极参与贸易谈判,推动贸易自由化和开放,缓解贸易紧张局势。

中国已经在全球范围内签署了一系列自由贸易协定,这些协定不仅有利于中国的出口贸易,也有助于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中国还需要利用WTO的互惠原则,对其他成员国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提出质疑,确保中国的出口贸易能够顺利进行。

对于WTO改革议程,中国需要积极参与WTO的改革进程,提出符合中国利益的改革方案。

加入WTO后的政策管理:问题、挑战与对策

加入WTO后的政策管理:问题、挑战与对策

政府 发 号 施 令开 展 业 务 ,没有 公平 竞争 , 自身缺
乏 活 力 ,事 业 单位 人 员结 构 不 合理 ,社 会效 益 和
经济 效 益不 佳 ,为 基层 服 务 不够 ,人 员过 多 ,财 政 负担 过 重 ,严 重制 约 了政 府 公共 服 务职 能 的 充
分发 挥 。
管理 方 式 不适 应 ,运 行机 制 不 健 全 。长 期 以
长 期以 来 ,国 家行 政 机关 把 社 会事 业单 位 作 为 行 政 管 理 的 组成 部 分 , 着 市场 经 济 体 制的 建 立 , 随 其
弊端 不断 显 露 出来 。一 些辅 助性 资 源 配 置 、技术 性和 服 务 性 的事 业 单 位 ,不是 依 靠 市场 ,而是 靠
面 市场 化 的框 架 下 履行 职 责 。但是 ,我 们 在 长期 计 划 经 济 体 制 下 沿 袭 下 来 的 一 些 问 题 ,在 加 人 WTO后 的 经 济垒 球 化 背景 中越 显 突 出 。 政 府 管 理 体 制 不顺 。一 是 政企 不分 政府 还 没 有 完 全从 经 济 活 动 中超 脱 出 来 ,直 接 管 了一 些 管 不 了 也管 不 好 的 事情 。一 些 地方 政 府 领 导 仍然
缺 乏统 一 的 法 律法 规 标 准 ,不少 街 道 办事 处 承 担
会 管 理 者 的双 重 职 责 ,更好 地 在 世 界 经济 的 舞 台 上 代 表 和维 护 国 家的 整 体利 益 , 已成 为垒 世 界 、 垒
社 会 关注 和 研 究 的 焦 点 。
的行 政职 能 多于 社 区公 共事 务管 理职 能 , 由此 引 发 的 矛盾 较 多 行业 协 会 自律 性 差 ,政 府 对 行业 协会 放 权 、指导 不 够 ,许 多行 业 协 会开 展 工 作难

加入WTO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取向

加入WTO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取向

经过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经济体制格局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市场机制已经在商品交易、资源配置中起着广泛的调节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初步确立。

但是,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任务还远没有完成,改革正处于关键性的历史时期。

在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如何进一步完善经济体制改革以与国际市场经济制度顺利接轨,本文试就此谈几点框架设想。

一、建立市场服务型的政府经济职能1、改革市场准入靠行政审批制度。

对市场过多的人为干预和行政垄断是我国市场规范化建设中的主要阻碍点,其中,行政审批制度是阻塞市场的核心因素。

因此,加入wto后应全面改革我国市场准入的各种行政审批制度,根据世贸组织规则的要求对现行的各种市场进入限制进行调整、撤消和废除,特别要清除那些阻碍民营企业、国外企业和产品进入市场的差别性限制;要取消大量不必要的许认可项目和环节,由采用许认可制度向采用申报与核准制度转变。

对于必要的许认可项目,要实现审查标准的明确化、具体化和数值化,尽量减少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权限和由此衍生的权力型垄断。

申请申报制度要坚持尊重企业的自主性原则,逐渐将事前申请申报制改为事后申请申报制;对于涉及资格条件和业务范围等方面的资格制度要从有利于保障资格认证申请人自主性的原则出发进行调整,放宽资格认证方面不必要的限制,实行核准制;在涉及行业及生产标准和规格等方面,要尽可能减少政府的直接管制,尽量采用民间或行业自主检查制度;对于新设立的政府管制必须采取严格的审查程序和审查标准,新设管制实施一段时间后,要重新审查其继续存在的必要性,并配套相应的公众听证制度;要完全改革政策制度不透明,常以内部文件、内部传达、领导批示的形式贯彻政策的所谓“暗箱操作”的行政方式。

2、改革地区、部门自定法规的行政管理制度。

实行全国立法执法的标准化和统一化,改变政府各地区各部门自己制定、自己解释和自己执行法规的现状。

全面清理、撤消各地区为封锁市场等各自利益而自行设立的各种“土法规”和“土政策”,拆除各种地区行政垄断的“篱笆墙”和严厉惩罚以“土法”代替正法的行为;改革目前我国的行业法规由行业主管部门编制,报国务院有关部门或人大批准的制度,特别是改革一些行政性行业集团公司自己为自己制定“法规”和被赋予部分行业管理职能的“政企合一”制度;行政法治化和民主化应尽快列上议事日程,其中,引入行政的社会监督制度和行政司法权力制衡制度是行政管理改革必走的第一步。

加入WTO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加入WTO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加入WTO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的前身为关贸总协定,于1995年1月1日正式成立,是一个不仅仅局限于主权国家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被誉为“经济联合国”,加入WTO意味着中国的经济环境会有重大实质改善。

对刺激经济活力、增加进出口、促进外资流入、创造就业都会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吸引外资方面意义重大。

加入WTO后中国需要重新审视外资政策,逐步转向有意识的产业导向,提高吸引外资的质量和水准,对外资企业实施国民待遇,促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

所以加入WTO对我国今后的宏观经济发展和微观经济运行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宏观上看,加入WTO有利于我国充分利用国外的市场和资源,加快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融合。

加入WTO必将对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促进作用。

标志着中国的经济体制同世界市场经济体制接轨。

一、积极影响加入WTO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首先是对政府的挑战。

要求对政府职能转变、行政运行体制、法律法规以及政府的治理和服务以及规范市场游戏规则等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

也意味着我国的经济环境产生重大实质性改善。

加人WTO对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外资流入、出口、就业、企业改革等方面都会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目前正面临产业结构转型和结构升级的压力,加入WTO,将为实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营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通过WTO 其他成员方对我国开放市场,可以将我国一些长线产品和产业转移出去;通过我国对其他成员方开放市场,可以利用外国资金、技十改造我国传统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提升我国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2、促进外资流人。

加人WTO后,我国要履行WTO规定的义务,逐步开放国内市场,将重新审视外资政策,逐步转向有意识的产业导向,提高吸引外资的质量和水准,对外资企业实施国民待遇,促进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这一切将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环境,增强我国市场对外商的吸引力,有利于更多地引进外国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

加入WTO与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

加入WTO与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

政 府 管 理 的 范 围 之 内 。 着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的 随
不 断 深入 , 府 经 济职 能 的范 围虽 有 所缩 小 , 政 但 政府 的观 念和 管理 企 业 的方 式 并 没有 发生 根 本 性 的 转 变 。 此 同 时 , 府 的 能 力 并 没 有 与 政 因 为 充 当 “ 能 政 府 ” 得 到 加 强 , 是 由 于 万 而 而 某 些 职 能 的 “ 位 ” 使 自 己的能 力 被 削 弱 , 缺 而 比 如 公 共 产 品 供 给 不 足 , 会 保 障 体 系 尚 未 社 健 全 与 完 善 , 场 竞 争 规 则 不 够 明 确 , 平 与 市 公 效 率 的 矛 盾 日渐 突 出 , 人 收 人 分 配 秩 序 混 个
要 么 自动 出 局 , 到 老 路 。 回
供 了难得 的 机遇
转变政府职能尤其是政府的经济职能 ,
是一 个谈 论 了 2 0年 之 久 的 话 题 。 乎 每 一 次 几
经 济 领 域 的改 革 , 会 涉 及 到政 府 职 能 的转 都 变 。 一 方 面 说 明 政 治 体 制 改 革 ( 府 职 能 的 这 政
维普资讯
≥ : :奏 鹭 螽萋锈籍 挚 拳 t 萎 §李 ≮譬 囊 蠢 妻 i 譬
走入
Z0URUWTO
乱 , 区 差 距 逐 渐 加 大 , 等 。 有 这 些 , 直 地 等 所 都 接 影 响 l 府 效 能 的 发 挥 , 得 政 府 时 常 面 『政 使

场 革 命 , 得 更 为 确 切 一 点 , 对 政 府 权 力 说 是
变 提 供 了难 得 的 机 遇 。
二 、 入 W T 后 政 府 经 济 职 能 转 变 的 基 加 O 本 目标 和 原 则

加入WTO与中国政府职能转变

加入WTO与中国政府职能转变
wTO 规 则 作 出适 应 性 调 整 。


政府 职 能 转变 还 没 有 到位 , 有 一 些 问题亟 待 解 决 尚

1 .从 政 府 与 企 业 的关 系 看 。 先 , 府 对 企 业 、 其 是 对 国有 企业 的 行 政 干 预 仍 旧大 量 存 首 政 尤 在 。 府 同 时 作 为 公 共 管 理 者 和 国有 资 产 所 有 者 的 问 题 没有 真 正 解 决 , 企 分 开 的进 展步 履 缓 政 政
场 , 行 各 业 都 将 面 临 新 的 发 展 机 遇 和 严 峻 的 挑 战 。 加 快 政 府 职 能 转 变 则 是 中国 迎 接 和 回 应 各 而 wTO 挑 战 的重 要 策 略 , 是 中 国政 府 切 实 履 行 加 入 w T 承 诺 的 必 要 条 件 。政 府 职 能是 政 府 也 O 在 一 定 的 历 史 时 期 内根 据 社 会 环 境 的 需 求 而 履 行 的 职 责 和 功 能 , 反 映 政 府 的 实 质 和 活 动 的 它 内容 和方 向 。它 是 一 个 历 史 范 畴 , 着 社 会 的 发 展 变 化 , 府 职 能 在 性 质 、 随 政 内容 、 手段 和 方 向 上 都会发生相应 的变化 。 由于 w TO 规则 本 来 就 是 针 对 各 成 员 国政 府 制 定 的 , 只 有 各 成 员 国政 也 府 才 能 够 履行 , 从 中 国 的 现 实看 , 而 目前 最 不 适 应 入 世 环 境 的也 是 政 府 。 因 此 政 府职 能 要 按 照
免 、 地 使 用 费 减 免 、 出 口经 营 权 获 得 、 工 制 度 等 方 面 。这 是 国 内企 业 难 以 获 得 的 , 此 有 土 进 用 因 “ 国 民待 遇 ” 称 。复 次 , 府 的 某 些 政 策 又导 致 外 资 企 业 享 受 不 到 国 民 待 遇 。 是 在 有 关 涉 超 之 政 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导刊一、加入&’(对我国政府经济职能提出了新的挑战首先是对传统的经济管理体制的挑战。

&’(的核心是贸易自由化,这一基本原则要求赋予市场主体自由的选择权与自决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主经营,在市场机制下自由贸易。

因此,“入世”以后,我们的开放就从原先自主的、易控的开放转化为主要受国际通行规则和惯例支配的开放,各种政策的实施都要同时考虑国际因素,政府经济职能的试错成本越来越高)包括受&’(规则的制裁和资产外流等*。

在这种情况下,最突出的问题是彻底改革长期以来政府对微观领域经济活动进行直接管制和对整个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干预的传统经济管理体制,建立市场化的经济管理体制,以适应多边经济交往的游戏规则。

其次是对政府经济管理方式和手段的挑战。

&’(最显著的特点是其规则型的争端解决机制,这种机制会使成员国政府的权力运用机会大为减少。

所以,加入&’(后,我国政府的规则型权力作用方式和服务型权力作用方式将不断增加,而强制性和命令性的权力作用方式将逐步从许多领域淡出。

因此,政府要尽快转变经济管理方式和手段,由原来单纯的“行政控制型管理”转到“行政控制和规则服务相结合型管理”。

政府行使经济职能除采用必要的行政手段外,更多的要采用一些建立在平等自愿基础上的柔性手段,如指导、契约、预警、服务等,让市场主体有更多选择的自由。

第三,对政府经济活动程序化和公开化的挑战。

&’(对程序和透明度的要求非常高,它不仅确立了以程序公正来保障实体公正的原则,而且有相当多的关于程序的具体规定。

政府行使经济职能必须遵循既定的程序,并公开政府经济行为的程序。

这一方面可以控制政府经济行为,解决权力过程的失控问题,防止政府经济行为对贸易主体经济利益的侵害;另一方面,贸易主体可以合理预测政府经济行为对自身利益可能带来的影响,以便作出有利的经济决策。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政府经济行为的程序化和高透明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四,对统一全国市场的挑战。

自由贸易必须有平等的竞争环境和统一的市场规则,&’(的各种规则最终都为统一的国际大市场而建立。

因此,成员国政府必须承担的一项义务就是保障&’(规则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实施。

从理论上讲,我国的国家结构、立法体制等为&’(规则的统一实施提供了保障。

但从现实情况看,愈演愈烈的地方保护主义对&’(规则的统一实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在治理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较为激烈的冲突。

第五,对政府经济行为终局权威性的挑战。

&’(为了保证自由贸易目标的实现,规定了较为全面的司法审查制度,即与&’(成员国政府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均可以请求成员国国内法院通过司法审查的方式寻求救济。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司法审查的范围仅限于法律规定的具体行政行为,主要是侵害公民财产权、人身权的行为;司法审查的内容仅为合法性审查,不涉及行为的合理性或适当性。

而且,我国法律还规定了一些行政终局裁定的经济行为。

这些规定与&’(的司法审查原则是直接冲突的。

&’(司法审查的范围既包括了抽象的政府经济行为,又要求将部分终局裁决行为纳入司法审查范围。

根据&’(规则和我国的承诺,应当接受司法审查的行为包括获得或者颁发进出口许可证、许可或配额有关的行为,为国际收支目的或针对不公平贸易而采取的措施,以及有关条款所指的经济行为等。

当事人如果对这些行为不服,可以申请司法审查。

显而易见,我们在这方面的经验是极其缺乏的。

二、加入&’(后,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重新定位及其重要作用经济管理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

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应该拥有怎样的经济职能,如何履行自己的经济职能+恩格斯曾深刻指出,国家权力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可能有三种:一是沿着与经济发展的同一方向起促进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发展得比较快;二是沿着与经济发展的相反方向起阻碍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经过一定的时期就要崩溃;三是以上两种情况都有。

在第二和第三种情况下,政治权力会给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害,并造成人力和物力的巨大浪费。

恩格斯所讲的国家权力对经济发展反作用的三种情况,实际上也就是政府在执行经济职能时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

因此,与一定的经济形态和经济发展保持同一方向,促进经济发展,是政府经济职能定位的根本原则,也是政府正确履行经济职能的基本出发点。

市场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它已被实践雄辩地证摘要:加入&’(对我国政府经济管理体制、经济活动程序化和公开化、政府经济行为终局权威性等提出了严峻挑战,政府经济职能必须重新定位。

与一定的经济形态和经济发展保持同一方向,促进经济发展,是政府经济职能定位的根本原则,也是政府正确履行经济职能的基本出发点。

一个理性和审慎的政府是我国经济在经济全球化和国内经济与社会同时转型的复杂背景下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政府经济职能;挑战;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0-#"1(!""#)"%0""!!0"!加入&’"对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提出的挑战及应对薛刚,史永昌,孙晓敏)%$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陕西西安-%""23;!$陕西省委党校科研处,陕西西安-%""2%;4$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北京%""1-.)%!4改革研究明能够降低市场中的交易成本,能够提高经济运行绩效,并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承认和接受。

然而,市场经济也不是万能的。

由于自然垄断、信息不灵等原因,市场的自发作用不能完全保证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市场在很多领域都会出现失灵。

市场失灵的存在,说明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

但同时,市场失灵的领域也决定了政府经济职能的范围和内容。

在世贸组织中,各成员方政府仅仅是市场竞争规则的制定者,其经济部门不具有企业属性,不是市场主体,不能直接介入国内外市场竞争。

加入’()客观上要求政府经济行为的着眼点,应该主要放在那些市场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问题上。

其基本任务就是尊重市场规律,在维护好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前提下,以弥补、矫治市场的先天缺陷为重点,提供市场不能有效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努力实现政府与市场作用的动态平衡。

当前,按照与市场经济和’()规则同一方向运行的原则,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应当定位于保持宏观调控、实施市场规制、完善市场服务、改进收入分配、提供社会保障、加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也就是说,政府应主要承担:经济调控者的职责,对宏观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保持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大体平衡;公益者的职责,提供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实现并维护一定的公益事业,协调社会成员的利益,增进社会福利;管制者的职责,规范市场行为,防止垄断和过度竞争,维护正常的市场运行和竞争秩序。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作为以计划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一直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企业自主权在不断扩大,政府对企业进行干预和调控的权力在不断缩小。

然而,我们不能把这种政府对企业干预和支配权力弱化的趋势和当前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看作为政府经济职能的总体弱化。

相反,它是政府对其经济职能的调适,其目的是通过改革政府经济管理体制,强化政府合理的经济职能,提升政府管理经济的能力。

经济管理的权限过于集中于政府是一种弊端,但改革这种弊端还是要依靠政府的权威与自我变革。

我国企业在过去旧体制下完全依附和从属于国家的这种状况虽然在改革中有了很大变化,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改革的实践就表明,企业行为仍是处于从属和次生的地位,改革的实际进展取决于政府权力的让与。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问题不在于政府是否主观上允许企业独立,而在于企业实际上不能完全独立。

这除了宏观上分层管理的缘故外,还由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直接控制着资源所有权、资产所有权这样的事实。

只要国家所有权不完善,就不会有完全发达的生产要素市场;而只要生产要素市场不完全,企业就不会中断对政府的依赖。

同时,国际经验也已经证实,不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必须参加国际竞争,但从其与世界市场和国际分工的关系来看,这些国家同发达国家相比,明显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从世界一些后起国家的工业化经验看,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政府通过运用政策措施和手段来扶植国内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显然,一个理性和审慎的政府是我国经济在经济全球化和国内经济与社会同时转型的复杂背景下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今后政府的经济职能仍然是决定着整个改革进程的核心与中枢力量。

三、迎接“入世”挑战,转变政府经济职能的主要措施第一,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际竞争力。

要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国有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继续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企业外,其它国有企业都应向股权多元化的方向转变。

在已经初步实现股权多元化的企业中,要重视解决国有股出资人缺位等问题。

国有企业要以建立、健全责权统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为目标,逐步引入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制度,并逐步建立董事会选聘、市场化配置经理人员的机制。

第二,减少直接干预,加强宏观经济调控。

宏观调控的一般目标是在为微观经济主体创造良好宏观环境的基础上,通过计划、财政和货币政策等手段控制通货膨胀或紧缩,保证经济总量平衡和增长。

在我国,除以上任务外,政府的宏观调控还对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承担一定的责任,但重点应放在宏观性、战略性、公共性和政策性结构调整方面。

那些属于微观层面的、适应性的、竞争性领域的短期结构调整任务,应当交给市场和企业来完成,由市场调节发挥基础性作用。

政府还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中、长期计划,对主要产业和区际发展作出指导性安排,以保证短期干预和长期趋势相衔接,保证国民经济各产业、各部门协调发展和稳定增长。

第三,改进收入分配,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加入世贸组织,有些人要付出成本,会受损失。

对此,政府应该尽力为这些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暂时成为输家的人们建立一种缓冲机制,使这些人付出的代价小一些。

要为弱势群体提供必要援助,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促进社会稳定和进步。

第四,大规模减少行政审批,简化、规范并公开审批程序。

可以用市场机制代替的行政审批,通过市场机制运作。

对取消的审批事项,要研究新的管理方法,建立后续监管制度。

对于需要保留的审批项目,要通过电子政府、公告、手册等多种渠道向社会公开,并减少审批环节,增加审批的程序化、公开性和透明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人的自由裁量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