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同步导学案:第九单元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同步导学案:第八单元 第2课 明治维新(2)
材料二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
——《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结合日本当时实行的政策分析说明材料一中佩里“访问”不受欢迎的原因。“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主张向西方学习的目的何在?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在文明开化中存在的问题。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位改革者在改革土地制度方面采取的措施。
(3)你从三位改革者身上学到了哪些宝贵品质。
备注
(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时代的西化给日本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备注
课外作业——日本明治维新(2)班级姓名
28.阅读下列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图1商鞅图2俄国亚历山大二世图3日本明治天皇
(1)“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说出与三幅图片中的人物有关的历史事件被成为“里程碑”的理由。
课题——日本明治维新(2)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探讨明治维新成功意义,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2、知道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史实。
3、了解1889年日本宪法确立的政治体制和侵略亚洲邻国地位。
【课前预习】
三、特点
1、政治:所有的政治改革都是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出发点
2、经济:充分利用政府的力量发展经济
3、文化: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旧文化,但并未全盘西化
4、军事:用效忠天皇的武士道精神武装军队
5、法制:具有浓厚的封建性
四、评价
1、积极方面
5、消极方面
五、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1、外部原因
2、内部原因
【课堂研讨】
1、概述明治维新的影响
人教版选修1 历史:第九单元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学案
维新运动的兴起【学习目标】公车上书和强学会。
【学习重难点】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
【学习过程】一、早期改良思潮1.背景:近代①的出现,解救民族危难,缓和②。
2.主张(1)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通过“③”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竞争。
(2)政治上: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设立议院,实行④。
3.影响(1)反映了⑤的利益和要求。
(2)成为甲午战争后⑥兴起的先声。
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1.思想萌发:1888年,第一次上书①皇帝,主张变法自强,挽救危局。
2.变法理论(1)提出人类社会进化过程的三阶段理论,即“②”“升平世(小康)”和“③(大同)”。
(2)代表:《④》和《孔子改制考》。
3.思想特点: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⑤。
三、公车上书和强学会1.政治活动——公车上书(1)背景:1895年4月,日本逼签《①》,引起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应。
(2)概况:康梁联合会试举人上书朝廷,提出“拒和,迁都,②”等主张。
(3)影响: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③的政治活动。
2.宣传活动:康有为等在京、津、沪等地创办《④》等报刊,宣传变法主张。
3.组织活动——强学会(1)成立:1895年8月,康有为等在北京成立,后又在上海成立⑤。
(2)性质:维新派的⑥。
(3)宗旨:研习西学,交流⑦。
(4)影响:使⑧迅速开展起来。
四、梁启超与《时务报》1.梁启超(1)活动 A.担任《①》主笔。
B.发表《②》等文章。
(2)主张 A.要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③和文化教育制度。
B.呼吁“伸民权”“设议院”,实行④制度。
C.改革⑤,培养有用人才。
D.大力发展⑥。
(3)影响:大大推动了变法维新思想的⑦。
2.谭嗣同(1)活动A.发表《⑧》。
B.参与创办⑨,为变法维新培养人才。
(2)影响:湖南维新运动蓬勃开展。
3.严复(1)活动A.创办《⑩》。
B.介绍《⑪》。
(2)主张:借达尔文的⑫,阐明维新变法主张。
4.维新运动的影响(1)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⑬的作用。
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同步导学案:第0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堂研讨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试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基本特征:精耕细作,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备注
学后反思
课堂检测——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姓名:
(3)基本特点:
①以一家一户(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分散性)。
②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封闭性)。
(4)地位:是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5)评价:
①积极作用: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和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4.耕作制度
(1)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2)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5.灌溉技术
(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灌溉工具:曹魏时经改制的用于灌溉;唐朝创制;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出现风力水车。
(3)作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A.商代已经出现牛耕B.春秋末期,可能出现牛耕
C.春秋末期,可能出现马耕D.春秋末期,铁犁牛耕普遍使用
9.《汉书·元帝纪》载:“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中华民族的“安土重迁”思想根源是中国古代
A.商品经济的发展B.巩固统治的需要
C.儒家思想的影响D.农耕经济的发展
10.中国古代民谣:“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年无成。悠悠上天,忘我苍生。”这首民谣反映中国古代()
高二历史选修1导学案---- 1861年改革2
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4月10日)【学习目标】概述“二一九法令”关于农奴身份、土地、农民管理等方面的主要内容,认识“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学习重点:俄国“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学习难点: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自主学习】一、改革的酝酿1.背景:国内外,国内,下降。
2.目的:化解,巩固增强,重振。
3.表现⑴历史基础:19世纪以来,俄国统治者意识到试图对,⑵思想基础:借助力量宣传化解来自的阻力。
⑶组织基础A.成立,讨论解放农奴问题。
B.把秘密委员会更名为,负责农奴制改革C.让各地的成立委员会,主持改革事宜。
(4)个人作用:吸取以前的经验教训,推行改革。
不同方案的讨论:A.在主要的农业地区:地主不愿解放农奴,更不愿意把土地颁给农奴,还希望土地和加强对农奴的控制;B.在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希望通过解放农奴得到投资工业;C.在草原地区:劳动力缺乏,地主们同意逐步,但需要农民服。
4.结果:拟订了改革法案。
二、“二一九法令”1.签署:俄历二月十九日签署,又称。
2.内容⑴政治上:农奴获得了 ,不得买卖或。
⑵经济上:土地仍归所有,农民可以一块份地。
农民但要,要承担各种。
⑶组织上:由负责农民和。
农民须得到村社的同意才能脱离村社三、进步与局限1.性质:是主持下的性质的改革。
2.地位:是俄国历史上的,动摇了俄国落后的,促进了3.作用(1)广大农奴获得,扩大了的来源,有利于的发展;(2)农民,促进了俄国和;4.局限性⑴不彻底性:不彻底性:保留了,如没有改变,农民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⑵掠夺性:高额赎金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次掠夺。
农民缴纳的赎金远远高于当时的地价。
⑶欺骗性:改革后农民的土地贫瘠且数量少,不得不租种地主的,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探讨一:为什么说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方面来分析,【基础测评】1、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集中表现在①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②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③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④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A.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2、下列关于农奴制改革后农奴地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很大程度上被束缚在土地上B.摆脱了单个地主的控制C.受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D.成为完全自由的劳动者3、下列改革方案中,最符合俄国历史发展需要的是()A.增加对农奴和土地的控制B.解放农奴得到赎金投资工业C.分给农民土地,但农民需要服役D.把土地分给农奴,不需要农民服役4、列宁说“1861年诞生了1905年”,对此话的正确理解是()A.1861年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为1905年革命奠定了阶级和经济基础B.1861年和1905年俄国都进行了农奴制改革C. 1861年改革完成了1905年革命的任务D.1861年改革与1905年革命具有内在的继承性【基础测评】ADBA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
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同步导学案:第四单元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备注
学后反思
课堂检测——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姓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材料二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日渐突出,社会矛质进一步激化。王安石在上时政疏中指出:“方今朝廷之位,未可谓能得货才;政事所施,未可谓能合法度,官乱于上,民贫于下,风俗日以薄,对力日以困穷。”
(3)1068年,宋神宗即位。宋神宗希望改变的局面,决定起用王安石。
2.起用: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二、王安石变法的措施:
1.富国之法:
(1)目的:改变的局面,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发展生产。
(2)内容:
①青苗法:在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这就使农民在耕种、收获季节不至缺乏种子和粮食,又可以避免受盘剥。
②保马法:规定百姓可自愿申请养马,每户一匹,富户两匹,由政府拨给官马或给钱自购。养马户可减免部分赋税,马病死则要赔偿。
③将兵法:设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每将置正将一人,挑选武艺较高、作战经验丰富的武官担任,专管训练。
④设军器监:政府下令设置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严格管理,提高武器质量。
取士之法:
(1)目的:培养、选拔和使用人才。
(2)内容:
①改革科举制度:废明经诸科,规定进士科不考诗赋,专考;设明法科。
②整顿。重编教科书,内容为;太学生成绩优异者可直接做官;还设置武学、医学、律学等专门学校,培养专门人才。
③惟才用人:重用的官员,打破按资升迁的成规。
课堂研讨
1.阅读教材P53页的【学思之窗】,请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哪些?这改变这一问题,王安石采取了哪些措施?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学案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一.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背景1.政治: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日益加剧;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行政治改革,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3.思想:维新派思想的兴起与发展(1)早期改良思想:①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
②主张:经济:振兴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政治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2)维新思想的发展:①康有为的变法思想:为减少变法阻力,借助儒家思想,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部著作,系统地阐发了变法理论。
②梁启超的变法主张: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主张: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
③谭嗣同的主张:发表《仁学》,提出“冲破君主之网罗”。
④严复的主张:创办《国闻报》,介绍西方社会进化论名著《天演论》,借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自己的维新变法主张。
二.维新运动的兴起1. 公车上书: 1895年4月,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动“公车上书”。
影响:使维新思潮发展成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
2. 报纸、学会、学堂的兴办:作用: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造舆论的重要作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
3. 维新变法形势的高涨:(1)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主张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改革。
(2)保国会的成立:1898年春,康有为组织了保国会等组织,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
三.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
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1)进步性: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治的可能性,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2)局限性:没有提出“行宪法、开国会、设制度局”等主张,维新派比他们的宣言退步了;四.百日维新的失败1. 失败标志:戊戌政变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同步导学案:第七单元 第3课 农奴制改革和俄国的近代化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
材料二: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地主领地上现存的秩序应维持到应有的准备工作完成,新办法开始实行为止。
——《解放农奴宣言》
材料三: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2)为什么俄罗斯政府在21世纪初要在红场竖立一百多年前亚历山大二世的塑像来纪念这位历史人物?
三、亚历山大二世遇刺
1、改革评价:
性质:封建地主实行的____________的资产阶级改革。
目的:维护封建地主阶级利益,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局限:保留大量的______________,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2、社会矛盾:
资产阶级:既不满政治上无权,又要依附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受双重压迫,生活贫困,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平民知识分子:形成___________,号召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3、沙皇遇刺:1881年3月,_________________在圣彼得堡遇刺身亡。
课堂研讨
1、农奴制改革后,亚历山大二世还进行了哪些改革?
2、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的近代化进程有些什么影响?
备注
学后反思
课堂检测—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姓名:
一、关于农奴的人身解放。从法令颁布时起,农民获得自由处理个人和家庭事务的人身自由权。此后,地主不得再把农民当作牲畜和器物任意买卖和交换。但地主对农民的经济以外的强制并未完全消灭,……
二、关于份地和农民因使用份地而须负担的义务。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同时负担一定的义务。……地主利用这些规定,割去农民份地中最肥沃、收益最大的部分。……授予农民的份地,在法律上仍是地主的财产,农民只有“永久使用权”,在农民和地主订立赎取份地的契约以前,必须对地主尽一定的义务。
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同步导学案:第三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材料二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40亩,妇人20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迁者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处罚)如律。
课题:——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分为两个阶段:冯太后主持下的改革和孝文帝亲政后的改革。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习俗方面的主要内容。
3.体会北魏孝文帝勇于改革的决心和对先进文化的追慕之情。
课前预习
一、卓有成效的新制
1.前期改革的的特点:
(1)主持者:。
(1)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是怎样进行风俗习惯改革的?你如何评价这一改革?
2)你认为移风易俗与改革的关系如何?
(3)联系社会现实,你认为当前有哪些陋习需要改变?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课堂研讨
1.阅读人教版《历史选修1》P37学思之窗,想一想,孝文帝为迁都洛阳提出了那些理由?你认为,这些理由是否可以成立?
2.孝文帝改革分前后两个阶段,两个阶段的各自改革重点是什么?其措施主要有哪些?
备注
学后反思
课堂检测——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姓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同步导学案:第三单元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学习目标
1.知道鲜卑族建立北魏政权和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史实。
2.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3.认识改革是缓解社会矛盾、改革国家面貌的必然选择。
课前预习
一、北魏的崛起于统一黄河流域
1.北魏的崛起:
(1)背景:淝水之战以后,很快瓦解,北方重新陷入了分裂和战乱。
(2)过程:386年重建代国,史称,398年迁都(今山西大同),次年称帝。
3.社会危机激化:
(1)原因:和的激化,导致北魏社会动荡不安,各地人民起义不断。
(2)概况:445年陕西一带人民起义,北魏建国至孝文帝执政前,各地起义多达八十余次。
(3)影响:沉重打击了北魏的统治。也预示着北魏的统治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及时进行改革,成为北魏统治者迫在眉睫的事情
A北魏统治者战略战术不当B其他族人民作战勇敢
C北魏推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D北魏的部队战斗力强
4.北魏统一北方后,在黄河流域逐渐采用先进的经济形式发展经济,这种经济形式的实质是()
A奴隶制经济形式B半封建半奴隶制经济形式
C封建制经济形式D半畜牧半农业经济形形式
二、材料解析题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四分五裂的局面,为各民族间交流和融合创造了条件。为巩固统治,北魏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实行按人口分配土地,推行鼓励发展农业的经济政策。这样拓跋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重用崔浩等汉族儒生,完备国家机构,还兴办太学,越来越多地吸收汉族先进文化。但是由于各种制度的建设不够完善和欠缺,使得北魏政权面临许多突出的问题,如宗主督护制的存在加重了“纵富督贫,避强侵弱”。
请回答: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课件共28张
得到中央和地方要员支持 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团体 宗旨:研习西学,交流变法思想 结果:使维新运动迅速开展起来;被查封,解散 。
四、梁启超与《时务报》
梁启超生于广东新会,中国近代思想家、政 治家、教育家,清光绪举人。1894年,在上海 主编《时务报》,著《变法通议》,启发国人 之革新思想。
材料一 :梁启超大声疾呼“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 致弱之根源”,呼“伸吁民“权伸”民“设权议”院、”“实, 设行议君院主”立,宪实制行。君主立宪 制。 材料二 :吾今为一改言革以科蔽举之制曰度:,变培法养之有本用,人在才育人才;人才之 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 官制。
1.政治主张:
1) 人类社会进化过程要经过“据乱世”“升平世(小康)”和 “太平世(大同)”
据乱世:君主专制制度; 升平世:君主立宪制度; 太平世:民主共和制度。
2) 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3) 救亡图存
2.代表作:《孔子改制考》
《新学伪经考》
3.特点:“托古改制”
根据“学思之窗” ? 讨论:康有为借儒家学说宣传维新主张
1895年,强学会成立。当时有名的官员翁同龢 、 孙家鼐、李鸿藻都列了名,刘坤一、张之洞、王文韶 等都捐了 5000两银子入会。 李鸿章得知强学会成立 后,表示赞赏,自愿捐 3000两银子入会,但康有为拒 绝。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维新变法思想进一步扩大, 包括地主阶级在内的很多阶 层都受其影响。
的产生( 经济、阶级 ) 2.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影响( 思想) 3.洋务运动的弊端
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
商政矿务宜筹也, 不变则彼富而我贫 ;考工 制器宜精也, 不变则彼巧而我拙 ;火轮、舟车、 电报宜兴也, 不变则彼捷而我迟 ;约章之利病, 使才之优绌,兵制阵法之变化宜讲也, 不变则彼 协而我孤、彼坚而我脆。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9单元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教学设计
(1)理解维新运动中的改革举措及其内在联系;
(2)分析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以及从中汲取的历史教训;
(3)培养学生对维新运动进行全面、客观评价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剖析典型历史事件和人物,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维新运动;
4.阐述维新运动的兴起背景,为学生讲授新课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500字)
1.讲解维新运动的背景,如民族危机、思想启蒙等,让学生了解维新运动的必然性。
2.详细介绍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派代表人物的思想观点及其贡献,强调他们的爱国精神。
3.分析维新运动的主要过程,包括戊戌变法、庚子赔款等事件,阐述改革举措的得失。
4.讲解维新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强调其历史地位。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维新运动为何未能成功?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2.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分析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事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历史资料,学会从史料中提炼有效信息,提高史料实证能力;
3.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维新运动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
4.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交流表达能力。
2.教学过程: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教案1)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教案1)【教学目标】1、识记:早期改良思潮代表人物及主张。
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思想内容的特点公车上书和强学会公车上书;2、理解康有为维新思想宣传的特点以及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思想特点,进一步认识重大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重大影响。
3、探讨早期维新思想和变法思想其在维新变法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认识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重大影响,学习爱国的仁人志士为中华的崛起而不懈努力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维新变法思想、活动;公车上书和强学会等。
难点: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知识点比较琐碎,学生学习和理解起来有较大的困难。
教师应该注意结合教材中所引的文献资料和补充适当史实给予必要的点拨;同时依据教材,在引用教材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有关材料,扩展学生的思维;用思考题的形式,有机地将教材的重点、难点知识串联起来,注意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良好的历史学习品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这是近代伟大的维新志士、“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在戊戌变法的失败后,被封建顽固派囚于狱中,行将就义前夕所写的一首题壁诗,音调激,情怀壮烈,近一百年来传遍了华夏大地,感染每一个怀有爱国热情的中华儿女,激起人们对为改革中国而献身的爱国志士们的无限的敬仰与怀念,也促使人们对中国近代改革的危难险阻进行深入的思索。
谭嗣同是维新四杰之一,当时还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与他一起共同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兴起,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一、早期改良思潮提问:早期改良思潮产生于什么时候?产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学生思考后概括指出:产生时间:l9世纪60、70年代;产生条件:①伴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而产生;②思想来源是即来源于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又来源于林则徐、魏源等的新思想;③洋务运动表现出种种弊端促使新型知识分子和爱国人士寻找新出路。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导学案 第9单元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学生版)
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
二、学习重点: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维新变法思想、活动;公车上书和强学会等。
三、学习难点: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自主学习】一、早期改良思潮1.时间:19世纪______年代。
2.原因:(1)__________________;(2)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深入。
3.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郑观应、冯桂芬等。
4.主要思想观点: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济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影响:(1)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做了理论上的准备,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思潮,成为甲午战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先声。
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1.康有为生平:2.主要著作和思想:(1)著作: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思想:从____________ 中寻找变法理论依据,提出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个发展阶段的理论。
(3)特点:借用传统的儒学,来阐发自己的维新思想,以瓦解封建主义思想体系。
三、公车上书和强学会1.公车上书(1)时间____ ________。
、康有为、梁启超等、爱国救亡。
研究西学,交流变法思想(2)人物_____________。
(3)意义: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_____________的政治运动。
2.《中外纪闻》创刊3.强学会成立1895年8月,康有为等人北京组织了维新派的第一个政治团体强学会。
以__________________为宗旨;引起清朝官员及洋人的关注,但不久被查封。
四、梁启超与《时务报》1.梁启超是维新派出色的宣传鼓动家,1896年8月,《时务报》在_______创办,梁启超担任主笔,发表《__________》,明确提出学习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9单元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同步测试卷(答案不全)-最新教育文档
广西钦州市第一中学2019年春季学期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9单元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同步测试卷一、选择题1. 图为我国某城市中的康有为塑像,头戴举人帽,身穿黄袍马褂。
下列说法比较可信的是()A.康有为是个因循守旧、保守传统的举人B.康有为坚持儒家传统和君主制,其立宪思想有进步性C.康有为虽为大儒,但彻底摆脱了封建思想,投身维新运动D.康有为提醒国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应完全保留,不得改变2.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一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
强弱之原,其在此乎。
”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B.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3. 康有为系统阐发变法理论的著作是()A.《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B.《中外纪闻》和《万国公报》C.《公车上书》和《上清帝第六书》D.《变法通议》和《仁学》4. 康有为对中国近代政治变革产生的影响是()A.率先提出实行君主立宪主张B.批判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的腐朽思想C.提倡西学,否定传统的儒家思想D.反对共和革命,维护清朝专制统治5. 王韬认为:“唯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递……如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
”与王韬这一认识相一致的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谭嗣同6. 康有为改造儒学思想为变法活动服务,主要是因为()A.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B.与封建思想斗争的策略C.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D.自幼接受正统的儒学教育第 1 页7. “儒教之所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持有此主张的是 ( )A.李贽B.林则徐C.张之洞D.梁启超8. 19世纪末严复翻译《天演论》,将进化论引入中国,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冲击波。
【同步备课参考】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教学课件专题9-2
4.性质
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目的 变法图强,救亡图存。 6 .作用 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 学文化的传播。
7.推行
变法措施过于急躁,分不清轻重缓急。
1.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
实20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下列关于维新变法运 动的评价,与此说吻合的是( A.揭开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B.开辟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侮之路 C.起到了启蒙国人思想的作用 D.改变了中国的政体 )
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
思想解放的潮流。
2.下列不属于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的是( A.形成了一批具备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 B.革新了中国政治制度 C.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D.起到了思想解放,开创时代新风的作提出
3.经过 (1)1898 年 9 月 19 日,慈禧太后自颐和园突然返回紫禁 城,同时命令 荣禄 节制的部队向北京、天津集中。 (2)1898 年 9 月 21 日,慈禧太后宣布重新“ 训政 ”,将 光绪帝囚禁在中南海 瀛台 。 (3)1898 年 9 月 28 日, 谭嗣同、 刘光第等“ 戊戌六君子 ” 被杀害。其他倾向变法和参与新政的官员,或被囚禁,或被 罢黜,或被放逐。
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下至经济基础,上至上层建筑
( 政治、军事、思想文化 ) ,体现了除旧布新的新气象,但
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即变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 制 )。
2. 推行范围 仅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到广大民众中,因而没有 形成变革的巨大力量。
3.推行者
由没有实权的皇帝来推行,显示出维新力量的薄弱。
【解析】
揭开中国近代化序幕的是洋务运动;开辟
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侮之路的是林则徐和魏源;改变了中 国政体的是辛亥革命,故A、B、D是错误的,维新变法是
高二历史导学案:第9课《促进民族大人融合》(新人教版选修1)
第9课促进民族大人融合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1、课前导学(一)、经济的复苏和繁荣:1、原因: ______.2、表现:1)农业:① _____改进, _______提高,兴修水利;②荒地开垦,粮食产量增多,人口增加;③适应种植发展;④ ____得到发展。
2)手工业: ______达到魏晋以来的最高水平;直接影响了时期制瓷业。
3)商业: ______出现许多大市场,交易活跃;政府铸造 ______,使 ____代替实物交易;______有长足的发展。
(二)、政权封建化的加速:1、背景: ____2、措施:1) _____,在洛阳建立 ______,兴办 _____等学校,教授______2)恢复汉族 ____;3)采纳汉族_____.(三)、民族的交流和大融合:1、表现:1)鲜卑族:内迁的鲜卑劳动者成为中原的 _____,贵族成为中原的的变化促使_____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 2)汉族: _____的畜牧业生产经验和技能在___广泛传播汉人从服饰或风度上深受 ___的影响2、意义:加速了________________,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
2、课堂识真1. 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材料主要反映了( )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其繁荣B、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D、5世纪洛阳商业盛极一时2.“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
”材料描述的改革是()A.商鞅变法B.李悝改革C.吴起改革D.孝文帝改革3.(2010年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下列哪一趋势()A.民族的融合 B.分裂走向统一C.中央集权加强 D.经济中心南移4.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民族最重要的影响是()A.学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B. 生产生活比较稳定C.加速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D.学会汉族的文字和风俗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③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6.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历史作用的是()①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③增强国家军事力量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7.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谭嗣同、严复的维新变法主张有何异同?
备注
学后反思
课堂检测——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姓名:
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孔子改制考》图二北京强学会旧址图三《时务报》
请回答:
(1)图一是的代表作;图二是维新派于年在成立的政治团体;梁启超担任图三所示主笔期间曾发表文章,提出中国要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和制度。
(2)结合三幅图和所学知识,归纳维新派宣传变法的方式并举例说明。
(3)特点:借用传统的儒学,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
三、公车上书和强学会
1.公车上书
(1)时间:________。
(2)人物:_____________。
(3)意义: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_____________的政治运动。
2.创办《中外纪闻》,宣传维新变法主张,以取得更多支持。
3.强学会成立
1895年8月,康有为等人在北京发起成立了维新派的第一个政治团体强学会。该会以__________________为宗旨,引起清朝官员及洋人的关注,不久被查封。
3.1897年,严复在天津创办《_______》,介绍西方社会进化论名著《天演论》,借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自己的维新变法主张,以救亡图存。
课堂研讨
1.参见教材P129页“学思之窗”,回答:康有为借助诠释儒家经典来宣传维新主张的利弊得失各是什么?
2.有人在评价谭嗣同为革命而流血牺牲的精神时说:“谭嗣同为了中国的进步,为了变法成功,而甘愿流血牺牲,这充分表现了他高尚的大公无私的革命精神”。有些同学大胆对谭嗣同之死提出质疑,并认为谭嗣同之死纯属无谓的牺牲,死得冤枉,不值得;也有同学认为谭嗣同死得光荣,死得其所。你同意哪种观点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原于此。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并上书说,英国的政治制度只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宪法工作中定下的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不向国会负责的内阁。”——摘编自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
1.康有为生平:
2.主要著作和思想:
(1)著作: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思想:从____________中寻找变法理论依据,提出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个发展阶段的理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即不惊 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课题:——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史实。
2.知道“公车上书”。
3.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特点。
课前预习
一、早期改良思潮
1.时间:19世纪______年代。
2.原因:(1)__________________;(2)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深入。
3.代表人物:___ ___、_______、郑观应、冯桂芬等。
(3)维新派宣传变法的活动有何影响?
课外作业——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姓名: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敢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
四、梁启超与《时务报》
1.梁启超是维新派杰出的宣传鼓动家,1896年8月,《时务报》在_______创办,梁启超担任主笔,发表《_______ ___》,明确提出学习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2.谭嗣同在1897年发表《仁学》,提出“__________ _____”。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创办___勃开展。
4.主要思想观点:政治上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影响:
(1)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做了理论上的准备,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思潮,成为甲午战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先声。
材料二二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人理,沿及今兹,方愈剧矣!
——谭嗣同《仁学》
材料三天演者,西国格物家言也……以为天不可独任,要贵人以持天……使人治日即乎新,而后其国永存,而种族赖以不坠,是之谓与天争胜。而人之争天而胜天者,又皆天事之所苞,是故天行人治,同归天演。
——吴汝纶《天演论·序》
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