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电子材料的磁学性能(2)

合集下载

电工材料 第5章—磁性材料

电工材料 第5章—磁性材料

5.1 磁性材料的基本特性
三、磁性材料的特性曲线
2、磁滞回线
➢ 从整个过程看,B的变化总是落后于H 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磁滞现象。磁 性材料经过一个循环的反复磁化(即 磁场强度从正最大值Hm到负最大值一 Hm 再 到 Hm) 而 得 到 与 原 点 对 称 的 闭 合 曲线(如abcdefa),称为磁滞回线。
➢ 当H单调地减至零时,B值却不等于零,仍保持一个相当的值B,这 个值叫做剩磁感应强度(Br),简称剩磁。
➢ 为了消除剩磁,必须外加反方向的磁场。随着反方向H单调地增大, 磁性材料逐渐退磁。当反方向H增大到一定值时,B值由Br逐渐变 小,直至为零,这一过程称为去磁过程(bc段曲线叫退磁曲线)。
5.1 磁性材料的基本特性
➢ 工程计算所用的磁化曲线就是这种曲线,所以基本磁化曲线是一 种实用的磁化曲线,它是软磁材料确定工作点的依据。
➢ 由于影响磁性能的因素很多,即使是同一种牌号的材料,实验测 得的基本磁化曲线也是有差异的。
5.1 磁性材料的基本特性
三、磁性材料的特性曲线
4、退磁曲线
➢ 退磁曲线是指极限磁滞回线在第二象限 的部分,如右图中的BrHc这段曲线,它 是说明硬磁材料特性的曲线,是鉴定硬 磁材料品质优劣的一项重要依据。
材料的这种特性称为磁饱和,Bs为饱和磁感应强度。
5.1 磁性材料的基本特性
三、磁性材料的特性曲线
1、起始磁化曲线
➢ 起始磁化曲线表明了磁性材料的B 和H是非线性关系,也表明了磁性 材料的磁导率μ(等于B/H)不是常 数。
➢ 由于磁化曲线上任一点的B与H之比 就是相应的磁导率,因而根据B-H 曲线就可绘出μ一H曲线。
5.2 软磁材料
一、软磁材料的性能指标和主要性能要求

《材料物理性能》课后习题答案

《材料物理性能》课后习题答案

《材料物理性能》第一章材料的力学性能1-1一圆杆的直径为2.5 mm 、长度为25cm 并受到4500N 的轴向拉力,若直径拉细至2.4mm ,且拉伸变形后圆杆的体积不变,求在此拉力下的真应力、真应变、名义应力和名义应变,并比较讨论这些计算结果。

解:由计算结果可知:真应力大于名义应力,真应变小于名义应变。

1-5一陶瓷含体积百分比为95%的Al 2O 3 (E = 380 GPa)和5%的玻璃相(E = 84 GPa),试计算其上限和下限弹性模量。

若该陶瓷含有5 %的气孔,再估算其上限和下限弹性模量。

解:令E 1=380GPa,E 2=84GPa,V 1=0.95,V 2=0.05。

则有当该陶瓷含有5%的气孔时,将P=0.05代入经验计算公式E=E 0(1-1.9P+0.9P 2)可得,其上、下限弹性模量分别变为331.3 GPa 和293.1 GPa 。

0816.04.25.2ln ln ln 22001====A A l l T ε真应变)(91710909.4450060MPa A F =⨯==-σ名义应力0851.0100=-=∆=AA l l ε名义应变)(99510524.445006MPa A F T =⨯==-σ真应力)(2.36505.08495.03802211GPa V E V E E H =⨯+⨯=+=上限弹性模量)(1.323)8405.038095.0()(112211GPa E V E V E L =+=+=--下限弹性模量1 / 101-6试分别画出应力松弛和应变蠕变与时间的关系示意图,并算出t = 0,t = ∞ 和t = τ时的纵坐标表达式。

解:Maxwell 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应力松弛过程:V oigt 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应变蠕变过程:以上两种模型所描述的是最简单的情况,事实上由于材料力学性能的复杂性,我们会用到用多个弹簧和多个黏壶通过串并联组合而成的复杂模型。

材料物理性能 磁2

材料物理性能 磁2

居里定律
居里-外斯定律
C T C T
3.相变及组织转变的影响
当材料发生同素异构转变时,晶格类型及原子间距
发生变化,会影响电子运动状态而导致磁化率的变 化。例如,正方晶格的白锡转变为金刚石结构的灰 锡时,磁化率明显变化。当材料发生其他相变时, 也会影响磁化率,影响的规律比较复杂。
1831—1879
居里定律
发明了磁秤(磁天平),实现了对弱磁性的测量。
根据大量的实验结果,总结出著名的居里定律。
抗磁体的磁化率不依赖磁场强度且一般不依赖于温度; 顺磁体的磁化率不依赖磁场强度且与温度成反比; 铁在某一温度(居里温度)以上失去磁性。
压电效应的发现; 放射性物质研究,发现了镭。
由此说明了地磁的成因和物质的磁性。
(1775-1836)
发现四 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揭示了物质磁性的本质。
电和磁本质上是统一的。
电磁感应现象
1831年,由法拉第发现。
俗称磁生电,直接导致了发电机的
发明,影响非常深远。
其它成果: 1834年,发现了电解定律,开创 了电化学学科。 发现了物质的抗磁性。 提出了电磁场这一概念。 法拉第,英国科学家
3
23
量子力学计算表明,当磁性物质内部相邻原子的电 子交换积分A为正时(A>0),相邻原子磁矩将同向平行 排列,从而实现自发磁化。这就是铁磁性产生的原因。 这种相邻原子的电子交换效应,其本质仍是静电力迫 使电子自旋磁矩平行排列,作用的效果好像强磁场一样。 外斯分子场就是这样得名的。 理论计算证明,交换积分A不仅与电子运动状态的 波函数有关,而且强烈地依赖于原子核之间的距离 (点 阵常数)。
I H 2r
方向由右手螺旋法则确定。 r

《材料的磁性能》PPT课件

《材料的磁性能》PPT课件
合成矢量受自旋-轨道耦合作用的控制:w=λL·S 形成总角动量: J=L+S (J=L-S,小于半满,J=L+S,大于半满)
2.晶场中的原子磁矩
晶场中电子受诸多相互作用的影响,总哈密顿量
H=Hw+ Hλ+ Hv+ Hs+ Hh Hw:原子内的库仑相互作用,如用n,l,m表征的电子轨道只能
容纳自旋相反的两个电子,在一个轨道上这两个电子的库仑 相互作用能(相互排斥,能量提高)。 Hλ:自旋-轨道相互作用能。 Hv:晶场对原子中电子的作用。 Hs:与周边原子间的磁相互作用 (交换相互作用和磁偶极相互作用)。
四类具有巨磁电阻效应的多层膜结构
磁学是一门即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磁学基础研究与应用的需求相互促进,在
国防和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 磁学与其它学科交叉:信息、电气、交通、
生物、药物、天文、地质、能源、选矿等。 MEMS的发展不可避免的会使用各种类型
的磁性材料,而且是小尺寸复合型的材料。
静磁现象
第一类遵从居里定律:
cC/T
C称为居里常数
第二类遵从居里外斯定律:
cC/(T-qp) qp称为顺磁居里温度
如铁磁性物质在居里温度以上的顺磁性。
磁偶极子
未加场前 热运动, 总体无序排列
含有离散的磁矩的物质
加场后 顺场取向
外加磁场
郎之万顺磁性理论
假定顺磁系统包含N个磁性原子,每个原子具有的磁矩 M(Wbm),当温度在绝对0度以上时,每个原子都在进行 热振动,原子磁矩的方向也作同样振动。在绝对温度 T(K),一个自由度具有的热能是kT/2。原子磁矩在外磁 场作用下,静磁能U=MH。
静磁能的定义。
5.2 原子的磁性

材料的磁学性能

材料的磁学性能

材料的磁学性能
材料的磁学性能是指材料在外加磁场下的磁化特性,包括磁化强度、磁导率、磁化曲线等。

磁学性能对于材料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电子、通信、医疗等领域。

本文将从磁性材料的基本概念、磁性材料的分类、磁性材料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磁性材料是指在外加磁场下会产生磁化现象的材料。

根据材料在外加磁场下的磁化特性,可以将磁性材料分为铁磁性材料、铁素磁性材料、铁氧体材料和软磁性材料等几类。

铁磁性材料在外加磁场下会产生明显的磁化现象,具有较高的磁导率和磁化强度,主要用于制造电机、变压器等电器设备。

铁素磁性材料具有较高的电阻率和磁导率,主要用于制造电感元件、磁芯等。

铁氧体材料具有较高的磁导率和磁化强度,主要用于制造微波器件、磁记录材料等。

软磁性材料具有较低的矫顽力和磁导率,主要用于制造变压器、电感器等。

磁性材料在电子、通信、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电子领域,磁性材料主要用于制造电感元件、变压器、磁芯等,用于电源、通信、计算机等设备中。

在通信领域,磁性材料主要用于制造微波器件、天线等,用于无线通信、卫星通信等设备中。

在医疗领域,磁性材料主要用于制造医疗设备、磁共振成像设备等,用于诊断、治疗等用途。

总之,磁性材料的磁学性能对于材料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磁性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的介绍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磁性材料的特性和用途,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和生产提供参考和指导。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电子材料的电学性能和磁学性能

电子材料的电学性能和磁学性能

电子材料的电学性能和磁学性能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子材料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电子材料不仅应用于电子产品的制造,在机械、化学等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电子材料的性能是决定其使用效果的关键因素,其中电学性能和磁学性能是两个重要的方面。

电学性能是电子材料传导电流和储存电荷的能力。

电子材料的电学性能在制造电子产品时十分重要。

在研究电子材料的电学性能时,需要考虑其导电性、电流密度、电阻率、电容率等多个因素。

这些因素对于电子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首先,导电性是衡量电子材料电学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电子材料的导电性可以决定电子材料中电荷的自由移动程度。

导电性良好的电子材料可以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也能提高设备的性能。

例如,银、铜等金属便是具有良好导电性的电子材料,在电子设备中被广泛应用。

其次,电流密度是另一个影响电子材料电学性能的重要因素。

电流密度指的是电流的流动密度,是单位面积或单位横截面积内的电流强度。

当电流密度过大时,电子材料可能会出现过热、烧毁等问题,因此需要合理地控制电流密度,以防止电子设备的损坏。

除了导电性和电流密度,电阻率和电容率也是评估电子材料电学性能的重要参数。

电阻率是电流在电子材料中受到阻力的程度,它越小,电子材料的导电性越好。

电容率则指的是电子材料中储存电荷的能力,因为电容率越大,电子材料储存电荷的能力也就越强。

除了电学性能,磁学性能也是电子材料的重要性能之一,特别是在制造具有磁性的电子设备时。

磁学性能是指电子材料的受磁效应的特性,包括磁导率、磁饱和磁场强度等参数。

电子材料的磁导率是电子材料具有磁性时,磁场强度与磁化强度之比。

磁导率越大,说明电子材料明显地表现出磁性。

在制造电子设备中,常使用的磁性材料包括铁、镍等,这些材料具有较强的磁性能,能够高效地储存磁场,为设备的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磁饱和磁场强度则是衡量电子材料饱和磁化的能力。

磁饱和磁场强度越大,说明电子材料饱和磁化的能力越强,也就意味着电子设备能够更好地应对外界磁场的影响。

磁学性能

磁学性能

3. 物质的顺磁性
来源:原子(离子)的固有磁矩。 无外H时:由于热运动的影响,固有磁矩取向无序,宏观上无磁性。 外H作用下:固有磁矩与H作用,有较高的静磁能,为降低静磁能,固 有磁矩改变与H的夹角,趋于排向外H方向,表现为正向磁化。在常温和 H不是很高的情况下,M与H成正比,磁化要克服热运动的干扰,磁矩难 以有序排列,故顺磁化进行十分困难,磁化率较小。 常温下顺磁体达到饱和磁化所需的H非常大,技术上难以达到,但温度 降至接近0K时,就容易了。 根据顺磁磁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可把顺磁体分为三类: 正常顺磁体:磁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顺磁体。 符合居里定律: 或居里-外斯定律:
根据磁化率符号和大小,可把磁介质分为五类。
亚铁磁性材料
顺磁性材料 反铁磁性材料
0
抗磁性材料
H
2. 磁化率与物质磁性的分类
1)抗磁体 χ为甚小负常数,约在10-6数量级,即M与H方向相反,在磁场中使磁场稍减弱, 受微弱斥力,约有一半的简单金属是抗磁体。分为: (1)“经典”抗磁体,χ 不随T变化,如铜、银、金、汞、锌等。 (2)反常抗磁体,χ 随T变化,为前者10~100倍,如铋、镓、锑、锡等。 2)顺磁体 χ为正常数,约为10-3~10-6数量级,即M与H方向相同,在磁场中使磁场稍增 强,受微弱引力,分为: (l)正常顺磁体,χ 随T变化,且符合与T反比关系,如铂、钯、奥氏体不锈钢、 稀土金属等。 (2)χ 与T无关的顺磁体,如锂、钠、钾、铷等。 3)反铁磁体 χ是甚小的正常数,当T高于某个温度时(尼尔温度TN),转换为顺磁体,T- χ曲线?如α-Mn、铬、氧化镍、氧化锰等。 4)铁磁体 χ为很大的正变数,约在10~106数量级,且不大的H就能产生很大的M,在磁场 中被强烈磁化,受强大的吸力,如铁、钴、镍等。其M-H 、 χ-H曲线? 5)亚铁磁体 类似铁磁体,但χ值没有铁磁体大,如磁铁矿(Fe3O4)等。

5 材料的磁学性能

5  材料的磁学性能

外磁场。
顺磁体的原子或离子是有磁矩的(称为原子固有磁矩,它是电子 的轨道磁矩和自旋磁矩的矢量和),其源于原子内未填满的电子 壳层(如过渡元素的d层,稀土金属的f层),或源于具有奇数个电
子的原子。但无外磁场时,由于热振动的影响,其原子磁矩的取 向是无序的,故总磁矩为零。
当有外磁场作用,则原子磁矩便排向外磁场的方向,总磁矩便大
材料名称 氧化铝 铜 金 水银 硅 银
当有介质时,介质被磁化后,其产生的磁场强度M和源
磁场强度H对运动电荷共同产生作用,此时磁感应强度
和B磁场强度H有何关系?
B 0 ( H M )
令 则
0 (1 ) H 0 (1 ) B H
式中的μ为介质的磁导率,单位为H/m,是磁性材料 最重要的物理量之一,其也反映了介质磁化的能力。
亚铁磁性物质由磁矩大小不同的两种离子(或原子)组成,
矩,这就是亚铁磁性(ferrimagnetism)。
尼尔点是反铁磁性转变为顺磁性的温度(有时也称为反铁磁 物质的居里点Tc) 。
尼尔点
图5-14 三种磁化状态示意图
5.3.3 磁畴 铁磁性(ferromagnetism)材料所以能使磁化 强度显著增大(即使在很弱的外磁场作用下, 也能显示出强弱性),这是由于物质内部存在 着自发磁化的小区域——磁畴(magnetic domain)的缘故。
外磁场除去后仍保持相当大的永久磁性, 这种磁性称为铁磁性。
过渡金属铁、钴、镍和某些稀土金属如钆、 钇、钐、铕等都具有铁磁性。 此材料的磁化率可高达103,M>>H
5.2 抗磁性与顺磁性
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的,而原子又是由带正
电荷的原子核(简称核子)和带负电荷的电子所构

第五章材料的磁学性能

第五章材料的磁学性能

(2) 自旋磁矩
每个电子本身作自旋运动,产生一个沿自旋轴方向的 自旋磁矩(electronic spin magnetic moment)。因此 可以把原子中每个电子都看作一个小磁体,具有永久 的轨道磁矩和自旋磁矩,如图5-4所示。实验测定电子 自旋磁矩在外磁场方向上的分量恰为一个玻尔磁子: (5-17)
ez l B l
式中,ml为电子运动状态的磁量子数,下角z表示外磁 场方向;μB为玻尔磁子(Bohr magneton),是电子磁矩 的最小单位,其值为 eh B 9.27 1024 ( J T 1 )(5-16) 4me 式中 , e , h和 me 分别为电子电量、普朗克(Planck) 常量和电子质量。
5.1.1 磁学基本量
(1)磁感应强度和磁导率 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能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 一根通有I安培(A)直流电的无限长直导线,在距导线 轴线r米(m)处产生的磁场强度H(magnetic field strength)为:
H
I
(5-1)
2r
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为安培/米(A/m)。
磁矩(magnetic moment)是表示磁体本质的一个物 理量。任何一个封闭的电流都具有磁矩m。其方向与 环形电流法线的方向一致,其大小为电流与封闭环形 的面积的乘积IΔS(图5-1)。在均匀磁场中,磁矩受到 磁场作用的力矩J J=m×B (5-4) 式中,J为矢量积,B为磁感应强度,其单位为:
(1) 电子轨道磁矩 电子绕原子核的轨道运动,产生一个非常小的磁场, 形成一个沿旋转轴方向的轨道磁矩。设r为电子运动轨 道的半径,L为电子运动的轨道角动量,ω为电子绕核 运动的角速度,电子的电量为e,质量为m。根据磁矩 等于电流与电流回路所包围的面积的乘积的原理,电 子轨道磁矩(electronic orbital magnetic moment)的 大小为: e e 2 2 Pe iS e( )r mr L (5-14) 2 2m 2m 该磁矩的方向垂直于电子运功轨迹平面,并符合右 手螺旋定则。它在外磁场方向上的投影,即电子轨道 磁矩在外磁场方向上的分量,满足量子化条件 (5-15) P m (m 0, 1 , 2, , l)

9ch52 电子材料的磁学性能

9ch52 电子材料的磁学性能
开始M的增加比较缓慢
假设样品在一开始已经退磁化
后来增加较快
最后达到Ms(饱和磁化强度) 纵坐标改为磁感应强度B,
则对应于平衡值Ms的磁感 应强度值称为饱和磁感应 强度 (Bs )

点所对应的 磁畴结构图
磁导率随H的变化
磁导率是B-H曲线上的斜率 在B-H曲线上,当H→0时的斜 率称为初(起)始磁导率µi 初(起)始磁导率是磁性材 料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


内禀磁化:铁磁体被技术磁化到饱和后,强磁场使磁畴内磁化 强度发生变化的过程。
磁场是准静态的为静态磁化,磁场是动态变化的为动态磁化。

(1)磁化曲线

磁性体的磁感应强度、磁化强度随磁场强度变化的一 条曲线称为磁化曲线。
抗磁体、顺磁体和反铁磁体的磁化曲线为直线。 铁磁性和亚铁磁性材料的磁化曲线为非线性关系。
磁各向异性
磁各向异性按起源物理机制分为: 1 磁晶各向异性 2 形状磁各向异性 3 应力磁各向异性 4 感生磁各向异性 5 交换磁各向异性 只有磁晶各向异性是磁性单晶体所固有的, 其它类型,在广义上,都是感生出来的。 磁晶各向异性是描述磁性单晶体的磁各向异 性,它反映出结晶磁体的磁化与结晶轴有关的特 性。
MS
(4)
转动磁化为主的趋近饱和磁化区域
(2)
(1)
瑞利区域
起始磁化区域 H
样品磁化到饱和点之 后,慢慢地减小H, 则M也减小。这个过 程叫退磁化过程。 M(B)的变化并不是按 磁化曲线的原路程退 回,而是按另一条曲 线变化
M (5) 顺磁磁化区域
MS
(4)
转动磁化为主的趋近饱和磁化区域
(3) μ
K0,K1,K2为立方晶系的磁晶各向异性常数。K0可忽略,K1 和K2通过实验测得,αi(1,2,3)为Ms对于x、y、z轴的方向余弦。

电子材料物理Ch5-3

电子材料物理Ch5-3

(
)
1 Fd = μ 0 NM 2
2
3、磁畴的成因
无外磁场和外应力作用,FH=0,Fσ=0。
假设FK和J都同时满足最小值条件
降低退磁场能 是磁畴形成的 根本原因
在铁磁体表面出现磁极,产生退磁化场→Fd 为降低能量,自发磁化矢量分布状态改变
3、磁畴的成因
磁壁的存在,增加了交换能和磁 晶各项异性能构成的磁畴壁能
(1)磁化曲线(magnetization curve)
磁化曲线:磁性体的磁感应强度、磁化强度随磁 场强度变化的曲线。
抗磁体、顺磁体和反铁磁体的磁化曲线为直线。 铁磁性和亚铁磁性材料的磁化曲线为非线性关系。 ①静态磁化曲线:磁场强度变化足够慢,以致不受磁 场变化速率影响的情况下测得的磁化曲线。 ②动态磁化曲线:在磁场强度变化足够快,以致影响 磁化曲线的情况下测得的磁化曲线。 ③起始磁化曲线:处于磁中性的磁体在磁场作用下, 且磁场强度从零逐渐地增加到磁化强度达到饱和 所得到的磁化曲线
FK、J、Fd 磁畴的产生是自发磁化平衡分布要 满足能量最小原理的结果。
退磁场能最小要求是磁畴形成的根本原因 磁畴的数目和尺寸形状等由退磁场能和磁畴 壁能的平衡条件决定。
4、磁化过程
磁化过程:施加磁场于磁性体,当磁场的值逐渐增大时, 磁性体的磁化强度也随之增大的过程称为磁 化过程。 反磁化过程:从一个方向上的技术饱和磁化状态变为相 反方向 的技术饱和磁化状态的过程。 技术磁化:强磁体在准静态磁场作用下,其自发磁化方 向通过磁畴转动和畴壁移动而指向磁场方向 的过程。 内禀磁化:铁磁体被技术磁化到饱和后,强磁场使磁畴 内磁化强度发生变化的过程。 磁场是准静态的为静态磁化,是动态变化的为动态磁化。
W = ∫ HdB

5.1、5.3纳米材料的磁学性能

5.1、5.3纳米材料的磁学性能
3)所有样品都是各相同性的,无织构存在,不符合 Skomski模型所要求的各向异性。
4)Skomski模型本身有问题。Skomski模型是1994 年提出的,经过近20年的努力,实验值仍不到理 论值的五分之一,就应当考虑Skomski模型是否 正确。 因此,要使巨磁能积永磁体具有实用价值, 还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同时,由于目前纳米 复合永磁材料的磁能积与理论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从而使复合永磁材料的研究更富有挑战性。
22
1998年以来,日本在非晶的基础上发展了三种型号的纳米 软磁合金:FINEMET合金、NANOPERM合金和HITPERM合金。 1、FINEMET合金
FINEMET合金是Fe-Cu-Ni-Si-B纳米晶合金。首先用熔体快 淬(单辊)的方法制备Fe74.5-xCuxNb3Si13.5B9非晶带,然后在 763~833K退火获得纳米晶。退火的温度取决于Cu的含量,当 X=1时,铁心损耗由1200降低至大约200kW/m3,磁导率由 10000增加到100000,矫顽力由1.5降至0.6A/m,饱和磁通密度 高达1T。进一步提高退火温度,分布于Fe晶粒间的非晶相将被 晶化成铁磁相,晶粒间的耦合变坏,导致矫顽力升高。
表5-2 软磁材料的性能
材料
成分
最大磁导 矫顽力 最大磁通 电阻率 居里温

HC(A•
μmax m-1)
密度 Bmax(T)
(m) 度(K)
低碳钢
硅钢 (有位向)
99.5%Fe Fe-3%Si
4000
100
2.14
50000
7
2.01
1.12 ~770
0.5
~720
坡莫合金 Fe-4%Mo-79%Ni 200000

第5章 电子材料的磁学性能(1)

第5章 电子材料的磁学性能(1)

I
S = 3 /2 , L = 6 , J = 9 /2 代入
朗德因子
J ( J 1) S ( S 1) L( L 1) g 1 2 J ( J 1) 9 9 3 3 ( 1) ( 1) 6(6 1) 2 2 1 2 2 0.7273 9 9 2 ( 1) 2 2
3+
3
1 1 1 3 S (最大值) 2 2 2 2
L 2 1 0 3 (可能最大值)
3 J LS 2
基态
4
F3
2
17
例 2。
Dy
3+
的情况,基态电子组态为 4f ,
9
用量子数符号表示出来。
S 7
1 1 5 2 2 2 2
L 3 2 1 0 1 2 3 3 2 5
27
四、磁性的分类
根据物质的磁化率χ, 可把物质的磁性分为五 类。 抗磁性 顺磁性 铁磁性 亚铁磁性 反铁磁性
由 M= χ H 可作出它们的 M~H 曲线 图
28
1.抗磁体
磁化率χ为数值很小的 负数,几乎不随温度变 化。χ的典型数值为 -10-5数量级。 所有简单的绝缘体, 大约一半的金属(各电子 支壳层全部填满)都是抗 磁体,它们在磁场中受 到微弱的斥力。如铜, 铋,氢,铅,银,金, 氮,水。
J g J ( J 1) B 1.5 6 7 B 9.72 B
23
24
作业:
确定三价钬离子( Ho 3+ )的基态 并计算基态磁矩(以 μ 为单位),已知 Ho 3+的电子组态为 10 2 6 4f 5s 5p
B
下次课交作业

第5章 电子材料的磁学性能(2)

第5章 电子材料的磁学性能(2)
5
理论计算表明,在大量原子集合体中,当邻近原子 相互靠近到一定距离时,它们的内d壳层电子之间产生一 种静电的交互作用,其交换能由量子力学给出
E 2 A12 cos
式中 E 为相邻原子 3d 电子的交换作用能,A为交换积分
(常数),它是点阵常数 a 和 3d 电子层半径r3d的函数, 即
8
综上所述,铁磁性产生的两个条件是: ①原子内部要有未填满的电子支壳层; ② a/r 介于2.8~5.7之间,使交换积分 A 为 正且较大。 前者指的是原子本征磁矩不为零;后者指的是 要有一定的晶体结构。 根据自发磁化理论,可以解释许多铁磁特性 例如温度对铁磁性的影响,当温度升高时,原 子间距加大,降低了交换作用,使交换积分 A 减 小; 同时热运动不断破坏原子磁矩的规则排列取向 ,故自发磁化强度 Ms 下降,直到温度高于居里点 Tc,完全破坏了原子磁矩的规则取向,自发磁矩就 9 不存在了,材料由铁磁性变为顺磁性。
5.2 自发磁化理论
铁磁现象虽然发现很早,然而对这些现象 的本质和规律,直到20世纪初才开始认识。 1907年法国科学家外斯系统地提出了铁磁 性的三点假说: a. 铁磁物质内部存在很强的“分子场”, 在“分子场”作用下,原子磁矩趋于同向平行 排列,即自发磁化至饱和,称为自发磁化; b. 铁磁体自发磁化分成若干个小区域(这 种自发磁化至饱和的小区域称为磁畴); c. 由于各个磁畴的磁化方向不相同,其磁 性相互抵消,所以大块铁磁体对外不显磁性。
25
磁化曲线、磁滞回线与磁畴结构
铁磁体在外磁场 作用下,随外 H 增加 B 最初缓慢增加,以 后增加很快最后趋于 饱和。当减小外磁场 时,材料的磁感强度 B 不再沿原路线减弱。 当外磁场完全去除 ( H=0 )时,表现有 剩磁场 Br ,这个剩 磁只有外加反向磁场 Hc时才能消除, Hc称 为矫顽力, 磁滞回 线如图。

Ch5-2电子材料的磁学性能

Ch5-2电子材料的磁学性能

B
0
PL方向绕平行于磁场方向
的某一固定轴发生转动
PL
在外磁场作用下,
v
电子的绕核运动的轨道平面,
整个地绕外磁场方向发生进动,
L
电子轨道平面的法线绕外磁场转动
结果使电子产生附加转动,形成附加的磁矩
这一磁矩称为原子在外磁场中的感应磁矩 L
从图上可以看出方向总是逆着外磁场方向
感应磁矩也 这一电流产生的附加磁场 B
M NJ L()
式中
L( ) cth 1
(5.26)
JH
kBT
cth
e e
e e
式(5.26)和(5.27)即为顺磁性朗之万方程。
(1) 高温情况:
在高温时,kBT J H ,所以 1
M N J2 H C H
3kBT
T
式中C为居里常数
C
N
2 J
3kB
顺磁材料的居里定律
N
换作用),形成相邻原子的磁矩都向一个方向排列 的小区域,称为磁畴
自发磁化:磁性体内任一小区域内的所有原子磁 矩由于内部相互作用呈磁有序现象。
铁磁性物质的基本特征
其内存在按磁畴分布的自发磁化 磁化率很大 磁化强度与磁化磁场强度之间不是单值函数
关系,显示磁滞现象,具有剩余磁化强度; 其磁化率都是磁场强度的函数 有一个磁性转变温度--居里温度 在磁化过程中,表现出磁晶各向异性和磁滞 伸缩现象
在外磁场作用下
H
每个分子的电子因发生进 动产生感应磁矩,
产生的附加磁场方向与外 磁场方向相反
故削弱了外磁场
磁场中的电子
l
e 2m
PL
电子作轨道运动所对应的圆电 流在磁场中受到的磁力矩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可是对于另一些过渡元素如锰,3d5态上还有5 个空位,同方向排列其自旋磁矩应比铁大,但它却 不是铁磁性金属。 因此原子中存在电子未填满的支壳层(d或f) 是产生铁磁性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如第一组过渡元素从钪Sc到铜Cu(原子序数 从21到29)的电子结构,由于能级4s<3d,所以从 钾、钙开始,电子先填充4s,其次才填充3d 。 3d有5×2个状态。 对3d壳层电子填充的规则是,首先同向自旋占 满5个状态,然后视电子的多少依次填充反向自旋 电子(洪德法则)。
14
3. 磁畴
铁磁材料是由许多小磁畴组成的, 磁畴尺寸大小不等,每一磁畴约含 109 ~ 1015 个原子。 在每个磁畴内电子的自旋磁矩方 向相同,从而使单个磁畴具有很高的 磁饱和强度(磁畴内自旋磁矩同向排 列时交换能最低) 。
15
外斯假设认为:自发磁 化是以小区域磁畴的形式存 在的。各个磁畴的磁化方向 是不同的,所以大块磁铁对 外不显磁性,如图。 磁畴已为实验观察所证实。 从对磁畴组织的观察中可 以看到有的磁畴大而长,称 为主畴,其自发磁化方向必 定沿晶体的易磁化方向; 小而短的磁畴叫副畴,其 磁化方向就不一定是晶体的 易磁化方向。
26
温度对磁滞回线的影响如图a。由于原子热运 动增加使磁畴的磁矩逐渐趋于紊乱排列,高温使剩 磁和矫顽力都趋于减小。当温度升高到某一温度时, 铁磁性消失,铁磁质转变为顺磁质,这一温度称为 居里温度(或居里点)。
27
2、磁滞理论
前面讨论的技术磁化理论说明了起始磁化 曲线,而磁滞理论用来说明退磁曲线。 当磁化饱和后其饱和磁化强度 Ms(或饱和 磁感强度 Bs)的方向与外 H一致,一般不是与 晶体的易磁化方向重合,当取消外磁场 H 时, 就要发生磁畴旋转,其磁化方向转向晶体易磁化 方向(不是一个,与原外 H 最接近的一个)。 此时材料的磁化程度在外 H 方向的投影就 是所谓的剩磁 Mr( 或Br )因此 Mr ≤ Ms 。
C
13
亚铁磁性物质由磁矩大小不同的两种离子(或原子) 组成,相同磁性的离子磁矩同向平行排列,而不同磁性的 离子磁矩是反向平行排列,由于两种离子的磁矩大小不相 等,反向平行的磁矩不能恰好抵消,二者之差表现为宏观 磁矩,这就是亚铁磁性。 具有亚铁磁性的物质绝大部分是金属氧化物,属于非 金属磁性材料,一般称为铁氧体(又称磁性瓷)。它不易 导电,导电性属半导体,高电阻率的特点使之可应用于高 频磁化过程(涡流小),亚铁磁性的χ—T图如图6-10c。
23
继续增加外磁场 H ,则促使整个磁畴的 磁矩方向(易磁化方向)转向外磁场 H 方向, 即曲线第 Ⅲ 区,此时材料的宏观磁性最大, 达到饱和,以后再增外磁场 H ,材料的磁化强 度也不会再增加,因磁畴的磁矩方向都已转到 外磁场 H 方向上去了。
24
图6-19左半部绘 出了由四个磁畴构成 的铁磁体,在外磁场 H作用下,技术磁化 达到饱和的过程。 可以看出,在磁 场中静磁能最小的畴 (与外H方向相近的 畴)开始长大,“吃 掉”能量上不利的畴, 最后是磁畴的磁矩方 向与外磁场方向一致, 材料磁化达到饱和。
4
如图9-14。由于过渡 元素3d壳层电子未填满, 故都可显示原子的固有磁 矩,可以看出铬Cr和锰 Mn有较大的玻尔磁子数 5μ ,但是它们只是较强 的顺磁物质。
B
而Fe、Co、Ni虽有较 小的玻尔磁子数,却具有 强的铁磁性,这说明铁磁 质除了应满足具有未填满 的电子支壳层这一必要条 件外,还应具备其他条件。
17
在多晶 中,每一晶 粒可能包括 许多磁畴, 主畴的磁化 强度方向一 般沿晶体的 易磁化方向。
18
5.3
技术磁化理论
1 、磁化曲线 技术磁化过程是外加磁场对磁畴的作用 过程,也就是外加磁场把各个磁畴的磁矩方 向转到外磁场方向(或近似外磁场方向)的 过程。所以它与自发磁化有本质的不同。 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是技术磁化的结果。 技术磁化是通过两种形式进行的,一是 磁畴壁的迁移,二是磁畴的旋转。磁化过程 有时只有其中一种方式起作用,有时是两种 方式同时起作用。 19
28
为了提高剩磁 Mr,可采用相应措施: ① 使材料的易磁化方向与外磁场 H 一致,这 样就不会有旋转过程,可以得到 Mr ≈ Ms 。 例如高度拉伸15%镍铁细丝,其易磁化方向与 拉伸方向相同。
② 进行磁场热处理,如让材料在外磁场中从 高于居里温度向低温冷却,可以造成磁畴排列的有 序取向,这种方法称为磁织构。 这种材料由于磁畴已在室温磁化时所要伸长 的方向预先进行了伸长(设具有正磁致伸缩),因 而使样品的磁化更容易,从而线、磁滞回线与磁畴结构
铁磁体在外磁场 作用下,随外 H 增加 B 最初缓慢增加,以 后增加很快最后趋于 饱和。当减小外磁场 时,材料的磁感强度 B 不再沿原路线减弱。 当外磁场完全去除 ( H=0 )时,表现有 剩磁场 Br ,这个剩 磁只有外加反向磁场 Hc时才能消除, Hc称 为矫顽力, 磁滞回 线如图。
5.2 自发磁化理论
铁磁现象虽然发现很早,然而对这些现象 的本质和规律,直到20世纪初才开始认识。 1907年法国科学家外斯系统地提出了铁磁 性的三点假说: a. 铁磁物质内部存在很强的“分子场”, 在“分子场”作用下,原子磁矩趋于同向平行 排列,即自发磁化至饱和,称为自发磁化; b. 铁磁体自发磁化分成若干个小区域(这 种自发磁化至饱和的小区域称为磁畴); c. 由于各个磁畴的磁化方向不相同,其磁 性相互抵消,所以大块铁磁体对外不显磁性。
1
1.铁磁性产生的原因
铁磁物质自发磁化的根源是原子(或离子)的 磁矩,而且在原子磁矩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电子的自 旋磁矩。 与原子顺磁性一样,在原子的电子结构中存在 未填满的支壳层是产生铁磁性的必要条件。 例如铁的3d支壳层为 3d6 ,钴的3d支壳层为3d7 ,镍的3d支壳层为3d8 , 它们的3d支壳层分别还有4个,3个,2个空位 ,如果使填充的电子自旋磁矩按同向排列起来(洪 德法则) ,将会得到较大的磁矩。
1、图6-19是技术磁化过程的分区示意图。 Ⅰ区称为磁畴壁可逆迁移区。 Ⅱ区为磁畴壁不可逆迁移区,又称巴克豪森跳跃区。 Ⅲ区为磁畴旋转区。 一般铁磁物质的磁化过程都 是遵循图6-19的普遍规律,即 开始一段磁化曲线的斜率是由 小逐步增大,然后斜率达到最 大值而后又开始减小,并逐步 过渡为一条接近水平的直线。 但各个阶段磁化方式到底 是以磁畴壁迁移为主,还是 磁畴旋转为主,或两者同时 重叠进行,要视具体磁性材 20 料而定。
16

相邻磁畴的界限成为磁畴壁,可分为两种,一种为 180°磁畴壁,另一种为90 °磁畴壁。 如图,磁畴壁是一个过渡区,有一定厚度。磁畴的磁 化方向在畴壁不能突然转一个很大角度,而是经过畴壁的 一定厚度逐渐转过去的,即在这过度区中原子磁矩是逐步 改变方向的。若在整个过渡区中原子磁矩都平行于畴壁平 面,这种壁叫布洛赫(Bloch)壁,如图,铁中这种壁厚 大约为300个点阵常数。
22
当外磁场H 继续增强,一旦弧形磁畴壁的总长超过不通过夹杂 物时的长度(图中点虚线)时,则磁畴壁就会脱离夹杂物而迁移到 点虚线位置,从而自动迁移到下一排夹杂物的位置,处于另一稳态。 完成这一过程后,材料的磁化强度将有一较大变化,相当于磁 化曲线上的陡峭部分,磁导率 μ较高。 畴壁的这种迁移不会由于外磁场取消而自动迁回原始位置,故 称不可逆迁移,也就是巴克豪森跳跃,其结果是整个材料成为一个 大磁畴,磁化方向是晶体易磁化方向(不一定是外H 方向) 。
8
综上所述,铁磁性产生的两个条件是: ①原子内部要有未填满的电子支壳层; ② a/r 介于2.8~5.7之间,使交换积分 A 为 正且较大。 前者指的是原子本征磁矩不为零;后者指的是 要有一定的晶体结构。 根据自发磁化理论,可以解释许多铁磁特性 例如温度对铁磁性的影响,当温度升高时,原 子间距加大,降低了交换作用,使交换积分 A 减 小; 同时热运动不断破坏原子磁矩的规则排列取向 ,故自发磁化强度 Ms 下降,直到温度高于居里点 Tc,完全破坏了原子磁矩的规则取向,自发磁矩就 9 不存在了,材料由铁磁性变为顺磁性。
5
理论计算表明,在大量原子集合体中,当邻近原子 相互靠近到一定距离时,它们的内d壳层电子之间产生一 种静电的交互作用,其交换能由量子力学给出
E 2 A12 cos
式中 E 为相邻原子 3d 电子的交换作用能,A为交换积分
(常数),它是点阵常数 a 和 3d 电子层半径r3d的函数, 即
2.反铁磁性和亚铁磁性
前面的讨论 使我们知道, 邻近原子的交 换积分A>0时, 原子磁矩取同 向平行排列时 能量最低,自 发磁化强度 Ms 不为零,从而 使材料具有铁 磁性;
10
如果交换积分 A<0, 则原子磁矩反向平行排 列时能量最低,若相邻 原子磁矩大小相等,由 于反向平行排列原子磁 矩相互抵消,自发磁化 强度等于零,这种特性 称为反铁磁性。 如α -Mn、Cr等属 于反铁磁性材料,还有 许多金属氧化物如MnO、 Cr2O3、CuO、NiO等也 属于反铁磁性材料,这 类物质无论在什么温度 下其宏观特性都类似于 顺磁性,磁化率相当于 顺磁质磁化率的数量级。
图6-20说明了磁畴壁迁移过程。 未加外磁场时,材料是自发磁化形成的两个磁 畴,磁畴壁通过夹杂相(○表示夹杂相)。 当外H 增加时,与外H 方向相同(或相近)的 那个磁畴的壁将有所移动,畴壁移动的过程就是壁 内原子磁矩依次转向的过程,最后可能变为几段圆 弧线,但它暂时还离不开夹杂物。
21
如果此时取消外磁场,则畴壁又会 自动迁回原位,这是由于原位能量最低。 这就是可逆迁移阶段。 由于磁畴尺寸变化不大,所以材料 磁化强度增加不多,磁化曲线较平坦, 磁导率 μ不高。
11
反铁磁材料的磁化率如图6-10b, 温度很高时磁化率χ很小,温度逐渐降低,χ逐渐增大, 降至某一温度χ达到最大值,再降低温度χ又减小,当温度 趋于 0K 时,χ趋于定值。 磁化率χ最大时的温度称为尼尔温度,用 TN 表示,在 温度大于 TN 时服从居里-外斯定理,即 c T T 式中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