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装在套中人,异曲同工奏巧音——别里科夫和祥林嫂形象赏析
荒谬旧时代 悲辛套中人——别里科夫性格成因分析
— — 别 里 科 夫性 格 成 因分 析
是走 在变 革的先锋 地位 。而科 瓦连科 骑 自行 车 、穿绣 花衬 衫 、在大 街 上拿着 书走 来走 去 ……这 些被别 里科
国 焦淑 红
夫 非议 的生活或 学 习习惯确实 有些新 鲜时 髦 ,有 些先 锋派 的特 点 ,这都和她 的成 长环境息息相关 。
章 鱼 的触 腕吸 附在 百姓 生活 的各个角 落 ,让他们 由于 心怀恐 嗅 ,不断放弃对 自由与进步的追求 。
但如果说别里科夫的性 格是 时代使然 ,也会让我们 心生质疑 :为什么别里科夫深受环境影响,而科瓦连科姐 弟这类的人却很喜欢新事物 ,敢于享受美好的生活呢?
其 实 ,科瓦 连科等 人的性 格和 习惯也 是受环 境左 右 的。
契诃 夫在 《装在套 子里 的入》中说 ,科 瓦连科 原籍
是乌 克兰 人 ,而乌 克兰是近 代俄 国资本 主义发 展最 早
的地 区之一 ,虽然在 19世纪 中叶 同样受 沙皇 的统 治 ,
荒谬 旧时代 悲辛套 中人 但 1917年底 东乌克兰 地区建 立了苏维埃政 权 ,可见乌 克 兰无论 是 为恋爱 时发 生 了“漫画 事件 ”和 “骑 自行事 也 是沙皇 制度下 人群 的生存状 况 ,别 里科夫仅 仅是 一
件 ”,他 和华连 卡 的弟 弟科瓦 连科争吵 了起 来 ,在 华连 个典 型罢了 。
繁荣 的俄 罗斯 需要一 个强而 有力 的沙皇 ,自由民主 以 及 共和哲学不适合俄罗斯 。
沙 皇 专 制制度 下 的俄 罗斯 无 法 制 、无 自由 、无理 性 ,沙皇 的意志代 表 国家 的意志 、社 会 的意 志 、人民 的 意志 。别 里科 夫之所 以对政 府 的文 书 、法令 等相 关公 文 、告示格 外重视 ,生 怕一 不小心触 犯政府 的禁 忌 ,是 因为对沙 皇制 度生杀 予夺 的权 利 ,至 高无 上的威 严心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文赏析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文赏析《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通过描绘主人公别里科夫的生活和思想,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该小说进行赏析。
一、人物塑造契诃夫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守旧形象——别里科夫。
他身上的保守、固执、畏惧变革的特点,使得他成为了一个套中人,将自我与外界隔绝开来。
同时,通过描绘别里科夫的生活和思想,契诃夫也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守旧思想和传统观念的束缚。
二、主题表达《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主题主要集中在批判守旧思想和传统观念的束缚上。
通过别里科夫这一形象,契诃夫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包括个人与社会的冲突、传统与创新的矛盾等。
同时,小说也表达了对自由、独立的向往和对人性解放的追求。
三、叙事技巧契诃夫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采用了第三人称叙述方式,以客观、冷静的语言描绘了别里科夫的故事。
此外,小说中的时间跨度较大,通过倒叙、回忆等手法展示了别里科夫的人生轨迹。
这种叙事技巧使得小说更加紧凑、有力。
四、语言特色契诃夫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表现力。
他通过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同时,小说中的语言也富有幽默感,使得作品更具有吸引力。
五、社会寓意《装在套子里的人》的社会寓意十分深刻。
通过对别里科夫这一形象的塑造,契诃夫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批判了守旧思想和传统观念的束缚。
同时,小说也暗示了社会变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呼唤人们摆脱套子的束缚,追求自由和独立。
六、现实意义《装在套子里的人》的现实意义在于它对于当代社会的启示。
在当今社会,仍然存在着各种守旧思想和传统观念的束缚,这些都会限制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因此,小说启示我们要勇敢地摆脱套子的束缚,勇敢地面对变革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同时,小说也警示我们应当警惕那些试图将整个社会装进套子里的人和行为,维护社会的自由和独立。
人教版高中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鉴赏
人教版高中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鉴赏契科夫创作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开辟了新的思想篇章,这篇文章也被录入了高二课本中,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中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鉴赏,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鉴赏(1)鲜明深刻的人物形象。
作者抓住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外貌、心理、语言、行动,简练、鲜明、夸张而又合理地进行描述,生动逼真地塑造了一个“套子”的形象,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是别里科夫的外表的“套子”。
在现实生活的发展变化面前,恐惧、憎恶,用各种防身的套子把自己包起来,逃避现实,是别里科夫思想上的“套子”;千方百计地进行挣扎,不时地从“套子”里钻出来,去干预现实,辖制别人,以维护“体统”,防“乱子”,是别里科夫“套子”的反动作用。
“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是别里科夫的口头禅,典型的套子式论调。
“套子”是窒息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专制势力的象征。
小说最后描写别里科夫可悲的下场,展示了反动腐朽势力必然灭亡,激起人们冲决旧的牢笼,创造新生活的勇气。
(2)含蓄幽默的讽刺笔调。
契诃夫是幽默讽刺大师,《装在套子里的人》表现出高超的幽默讽刺艺术。
具体表现为:①夸张变形的漫画手法造成幽默讽刺效果。
写他的外貌特征和行为习性,写他睡觉时的惊恐,写他滚下楼安然无恙,而响亮清脆的几声“哈哈哈”却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都是夸张的,幽默的表现手法。
②荒谬绝伦的言论和一本正经的口吻,构成强烈的讽刺。
例如别里科夫正儿八经地对柯瓦连科说的一段话,判断是荒.唐的判断,推理是荒.唐的推理,但在别里科夫看来却是理所当然,而且出于善意,声称“忠告”。
③将套中人与新派人物联系起来,造成幽默讽刺的效果。
别里科夫和华连卡的恋爱,两个根本不般配的人却凑到了一块儿,就是奇事一桩;这边骑自行车兴高采烈,那边脸色却从发青变成发白;别里科夫滚下楼梯,这边一脸尴尬,那边纵声大笑。
凡此种种,都构成了一幅幅绝妙的讽刺画。
《装在套子里的人》人物形象分析
3、那么能不能把对别里科夫“脸”的刻画换成对他“眼睛”的刻画?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交流答案,体现多元解读)
学生:
生:不能。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他僵死的心灵早已把这扇窗户关闭。
生:能。由别里科夫性格决定,他的眼神也应是胆怯,多疑,呆滞,无神……可从这些角度描写。
(学生言之有理,教师予以肯定,然后表达教师个人见解)
一、初读:课前布置,课堂验收。
1、检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整理、时代背景的了解及掌握
2、检查基础知识落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老舍先生说过:“一篇好的小说,人物形象是立在读者面前的。”同学们读了这篇小说后,主人公别里科夫有那些怪异的行为呢?你能用自己的语言给大家描述出来吗?
生1:别里科夫是一个大白天打着雨伞,穿着大衣,带着手套,穿着雨靴与常人不一样的人。
1、别里科夫的套子有哪些?
2、他的那些套子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
板书设计:
装在套子里的人
契诃夫
语言“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别里科夫 怪
脸色:发青、发白、苍白
生:“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这句话应该怎样读呢?谁来试试。
为什么要这样读呢?
(生:封闭、怀旧、胆小、多疑、害怕新生事物┅┅)
读出来别里科夫的心理了吗?
为什么没有读出来呢?
(反复品读-→指名仿读-→师生评读。体会人物心理)
三、品读
1、人物形象的塑造必须符合人物性格的特点。例如,鲁迅《药》中突出描写了华老栓的手,“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地想交给他……”通过对“手”的刻画揭示他此刻的复杂心理;在《祝福》中多次刻画祥林嫂的眼睛,通过对“眼睛”的传神刻画,充分展现祥林嫂的悲苦生活及不幸命运;那么契诃夫刻画别里科夫的传神之笔又是什么?(浏览课文)
别里科夫形象浅析
别里科夫形象浅析作者:沈志坚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16年第10期《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小说家契诃夫的代表作品。
对于作品里面的主要人物——别里科夫,通常都将其理解为庸俗、抗拒变革、担忧所有的新生事物,乃至可怜与可笑。
而如果通过外部环境与内在精神的深度分析,则能够发现,这种论述虽然不可谓之错误,却颇有狭隘之处。
别里科夫形象虽有大环境下的愚昧之感,但同时也有其内在精神的演绎,同时,通过与另一人物华连卡的对比,让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这些都是教师与学生所要注意补充研究的。
一、别里科夫形象的时代感《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文章创作时间是19世纪90年代后段,此时俄国处在黑暗与反动的历史时期。
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残余了农奴制成分,再加之资本主义的滥觞,使得农民受到了农奴制和富农的双重盘剥,农民运动兴起之势较盛。
一些平民知识分子最初同情农民疾苦,并试图鼓励农民起身反抗,可最终由于缺少理解与支持,最终为统治者所打压。
这些曾经的进步人士或者卖身投靠,或者消极惶惑,或者自我妥协,使得整个社会产生一种极端沉闷与恐惧的氛围。
在这段岁月里,很多人惶惶而不知所措,孤立而难求所援。
在这种特殊的时代环境下,产生了一些心态特殊的群体,别里科夫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他生性敏感而怯懦,最重要的心理反应就是将自身由头至尾包裹起来,以利于隔绝人世,免受外部干扰。
也许是因为看到了太多的伊凡·德米特里奇、安德烈·叶菲梅奇·拉京这种人的痛苦遭遇,让别里科夫在面对这种残暴与灾难的社会时,不知道怎样处理,也不知道怎样面对,日益疏远的人际关系使他害怕。
正是因为反动高压政策的持续存在,他已经失去了普通人起码的权利,也丧失了正常的思维模式,只是告示及报纸上禁止的事情,他才一清二楚、了然于胸。
这一点,和卡夫卡作品中变成甲虫时格里高尔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不但限制自己,也限制别人,不管别人做了什么事,他均要絮絮地加以规劝,让别人都对他避之唯恐不及。
《装在套子里的人》赏析
《装在套子里的人》赏析“再也不能照这样生活下去!”契诃夫在小说中借兽医伊凡·伊凡内奇的口道出了当时要求变革的社会情绪。
这篇作品创作于1898年,其时俄国正处在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时期,人们的生活(无论是小市民还是知识分子)相当沉闷、乏味。
曾经做过医生的契诃夫拿起了手中的笔,以敏锐的目光解剖了庸碌的生活层面,对于当时的俄国社会做出了精确的心理诊断,写出了这一充满辛辣嘲讽的名篇。
以另一种职业的目光去认识生活,契诃夫自有他独到的发现。
作为一名医生,他养成了冷静的、常常是冷峻的思维习惯。
在本篇里,他采用了从容不迫的,甚至看起来有点漫不经心的节奏,通过中学教员布尔金之口,不动声色地开始了他的叙述,引出了小说的中心人物──别里科夫。
别里科夫作为希腊语教员,自有他的“出众”之处,为小城单调无聊的生活增添了解闷的笑料。
他所有的一切都是装在套子里的。
首先是他那古怪的行为方式。
无论什么天气,他出门时总是套着雨靴,带着雨伞,穿着暖和的棉大衣,其次是他那偏执的心理特征,他想给自己安上一个精神外壳,缩回过去,缩回古代,免受现实生活的刺激;他像害怕瘟疫一样害怕一切新事物,害怕一切超出平凡庸俗的生活常规以外的东西。
让人觉得别里科夫不止是具有怪僻,简直就是一个神经病患者了。
他的语言的套子似乎是最为“标准”“规范”的了。
那句著名的口头禅“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响彻他的一生,成了他的生活态度。
这一套子禁锢着他,一直到死也没能解脱。
然而就是这个战战兢兢、谨小慎微,最后让全城人都怕他的别里科夫,在外人的怂恿下,居然要跟热情奔放的外省人华连卡结婚!长期生活在“套子”里近于霉变的别里科夫是不可能跟现实中的人真正接近的。
由于在一次学校组织的郊游中看到华连卡骑着车,毫无顾忌的模样,彻底破坏了在他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女人骑自行车不成体统”的观念,别里科夫恼羞成怒地去找华连卡的弟弟柯瓦连科辩理,结果被柯瓦连科一把推下楼去,一个月后别里科夫就死去了,结束了他那可悲、可怜,同时又令人憎恶的一生。
《祥林嫂》文学人物形象鉴赏分析特点
《祥林嫂》文学人物形象鉴赏分析特点在鲁迅小说中,对被压迫被摧残的劳动妇女的命运给予了巨大的关注,作家深刻地表现了劳动妇女在旧时代的悲剧。
她们不仅在生活上要承受极大的痛苦,而且精神上还要受到残酷的折磨和戕害。
一九二四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祝福》所推出的祥林嫂,就是一个典型。
小说以“我”回鲁镇的见闻和回忆为线索,展示了祥林嫂一生的遭遇。
这里的“鲁镇”,已具有《孔乙己》等其它作品所无的深广内容。
“鲁镇”是由讲理学的鲁四老爷们所统治的世界,是受多种神祗所主宰的世界,是男人居上妇女居下的世界。
祥林嫂身居鲁镇,或者说她的主要故事发生在鲁镇。
在这样的处所里,“历史上亡国败家的原因,每每归咎女子,胡胡涂涂的代担全体的罪恶,已经三千多年了”。
而祥林嫂的一生只不过为它平添了新的一页罢了。
祥林嫂是封建婚姻的牺牲品。
丈夫比她小十岁,大概在二十六、七岁她就成了寡妇。
她勇敢地逃出来在鲁四老爷家做佣了。
这时,她虽然由于精神的苦痛,“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手脚都壮大”,“力气简直抵得过一个男人”。
是微末的靠劳动生存的希望支持着她,她在鲁家“做工却毫没有懈,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
……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
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
如此的辛苦繁劳,她竟不以为意,却反而“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她是牛马,而她的全部希望似乎正安于做牛马。
然而,命运对祥林嫂是过于悭吝了。
大约三个月以后,婆家就把她抢回去卖到深山里做贺老六的妻子,而她被卖所得的身价,却成了小叔的聘礼。
“出嫁”那天,祥林嫂被捆着塞进花轿。
她一路嚎啕大骂,抬到贺家,两三个男人使劲擒住她也拜不成天地。
她拚命反抗、挣扎,“一头撞在香案上”,额头碰了一个大窟窿,人们只得七手八脚地把她和男人反关在新房里。
诚然,她是为着命运对她的不公而反抗着,同时更多的却是为着“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封建理学教条而拚命的。
她表现出了我国劳动妇女不屈的精神,但她的不屈是取着一种被扭曲的方式的。
《装在套子里的人》分析
《装在套子里的人》分析《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契诃夫的代表作品之一。
作家在这个短篇小说中塑造了别里科夫这一典型形象。
这个典型,具有广泛深刻的社会意义。
一一开头,作家就简洁地介绍和描述了猎人布尔金和伊凡·伊凡尼奇的姓氏、职业和肖像特征,以及他们闲谈的情景,从而造成了一种亲切动人的艺术真实感。
误了时辰的猎人布尔金和伊凡在村长的堆房里过夜,因而他们在月夜的闲聊中,谈到了村长的老婆玛芙拉,就是一件极其自然的事了。
玛芙拉跟作品里的任何一个人物都没有见过面,说过话,也没有发生过任何行动上的联系。
她好象是一个游离于作品的故事情节之外的人物。
在作品中,她被“提”到了一次,后来又被“听”到了一次。
作家写她总共用了一、二百字。
然而她在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情节结构方面,却都具有奇妙的作用。
她跟作品的主人公别里科夫在性格和情调方面是有内在联系的。
她对造成作品所渲染的气氛具有独特的作用。
作品里说玛芙拉“一辈子也没走出过她家乡的村子,从没见过城市或者铁路。
”更奇怪的是,她“近十年来一直守着炉子坐着,只有到了晚上才上街走一走”。
显然,玛芙拉是个孤僻、古怪的人。
紧接着,猎人们就从玛芙拉的“怪”联系到世界上的种种怪人怪事,又因而谈到了寄居蟹或蜗牛的“壳”。
又从怪人怪事联系到小说主人公的“怪”,于是,也就把“壳”和“套子”联系起来了。
这样就巧妙地引出了别里科夫。
小说是从两个角度、分两个部分来刻画别里科夫的形象的。
先是从衣、食、住、行、待人接物、精神状态、语言习惯、社会影响等方面做一般性的描述;尔后是把主人公推到“爱情”这个课题面前做集中的、画龙点睛的刻划。
面对别里科夫在肖像、行动和思想上的“怪”这个特征的揭示,则渗透全篇。
别里科夫是一个中学的希腊文教师。
他保守、多疑、胆怯、惧怕新生事物,反对任何改革。
常常折磨着他的一个念头是“怕”。
他牢记不忘的口头禅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别里科夫即使在最晴朗的天气里外出,也要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生怕发生什么意料不到的、于他不利的变故。
《装在套子里的人》人物形象分析
“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阿Q)
“多乎哉,不多也”(孔乙己)
“生存还是毁灭”(哈母雷特)
这些语言都极传神地揭示了人物性格,那么别里科夫的经典语言是什么?他在不同场合重复的这些语言,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学生默读文本,标划,思考)
学生归结:
生:“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附件1-5
第一届鹤城区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教学片段
பைடு நூலகம்设计表
学校组别高中组科目语文
教学片段标题:
《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形象赏析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的第一单元第二课的课文,属于小说体裁。高二学生已经学过了《祝福》等小说,有了一定的赏析小说的能力,所以本课对于学生来说不算难。于是教授本课目的便是引导学生复习塑造人物性格形象的方法。
可见,别里科夫畏惧新事物的程度逐渐加深
3、那么能不能把对别里科夫“脸”的刻画换成对他“眼睛”的刻画?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交流答案,体现多元解读)
学生:
生:不能。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他僵死的心灵早已把这扇窗户关闭。
生:能。由别里科夫性格决定,他的眼神也应是胆怯,多疑,呆滞,无神……可从这些角度描写。
(学生言之有理,教师予以肯定,然后表达教师个人见解)
教学目标:
学习通过典型语言和典型特征刻画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学习通过典型语言和典型特征刻画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导入:
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传达作品思想内容,表达作品思想情感的重要途径,我们很难忘记孔乙己、变色龙、阿Q、祥林嫂等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我们也应感谢这些形象带给我们的对现实生活的一次次沉重的思考,今天,就让我和大家一起走进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家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再来结识一位特殊的人物――别里科夫(板书课题)。
高中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课文解读(2)
⾼中语⽂《装在套⼦⾥的⼈》课⽂解读(2) 别⾥科夫跟我同住在⼀所房⼦⾥。
他的卧室挺⼩,活像⼀只箱⼦,床上挂着帐⼦。
他⼀上床,就拉过被⼦来蒙上脑袋。
房⾥⼜热⼜闷,风推着关紧的门,炉⼦⾥嗡嗡地叫,厨房⾥传来叹息声——不祥的叹息声……他躺在被⼦底下,战战兢兢,深怕会出什么事,深怕⼩贼溜进来。
他通宵做噩梦,到早晨我们⼀块⼉到学校去的时候,他没精打采,脸⾊苍⽩。
他所去的那个挤满了⼈的学校,分明使得他满⼼害怕和憎恶;跟我并排⾛路,对他那么⼀个性情孤僻的⼈来说,显然也是苦事。
[这⼀段主要通过描写别⾥科夫的⽣活环境来揭⽰他的⼼境。
他卧室很⼩,床上挂着帐⼦,⼀上床就拉过被⼦来蒙上脑袋,这些描写暗⽰了别⾥科夫⼤套⼦⾥还有⼩套⼦,他是⼀层⼜⼀层地把⾃⼰牢牢套住。
接着描写别⾥科夫睡在床上和早晨到校的精神状态,突出他极度害怕的⼼情和孤僻的性格。
⼩说上⼀段描写⼈们都害怕别⾥科夫,全城的⼈都“战战兢兢”地在他的套⼦⾥⽣活,这⼀段则描写别⾥科夫⾃⼰的恐惧害怕,他“战战兢兢”在⾃⼰的套⼦⾥⽣活。
这样的描写,⼀⽅⾯说明别⾥科夫既⽤套⼦害⼈,也⽤套⼦害⼰,他是以害⼈开始,以害⼰告终;另⼀⽅⾯也说明别⾥科夫这类⼈表⾯上势⼒强⼤,实际上本质虚弱,只不过外强中⼲,⾊厉内荏。
] 第⼀部分,开头⾄“虽然也是苦事”,从不同的⾓度⽣动⽽深刻地描写了别⾥科夫的外表、⽣活习惯和思想⾏为等⽅⾯的套⼦,课⽂采⽤讽刺的⼿法,从外表到内⼼都揭露了这个⾮常丑恶的⼈物不但可笑,⽽且可恨,进⽽从侧⾯暴露了当时俄国沙皇依赖旧思想,旧传统,旧习惯维持专制统治的反动本质。
与我国传统⼩说不同,有些外国⼩说不是⼀开始就进⼊故事的叙述,⽽是在故事开始之前,先对故事主⼈公作—个全景式的描写。
以揭⽰⼈物性格特征,然后才转⼊由其性格形成的故事情节的叙述。
这样构思,反映了西⽅⼀些作家对⼈⽣的哲学思考:性格决定⼀切,⼈物的性格决定⼈物的命运,⼈⽣的悲剧是其性格的悲剧。
本⼩说也是如此,在具体叙写别⾥科夫的婚事之前,⽤散⽂的笔法对别⾥科夫的形象进⾏了漫画式的勾勒,使读者对别⾥科夫这⼀⼈物形象有⼀个本质的认识。
装在套子里的人文中句子赏析
装在套子里的人文中句子赏析1. “别里科夫把自己装在套子里,就像一只胆小的老鼠躲在洞里,这得多可悲啊!”例子:你看身边那些总是把自己包裹起来,不敢面对真实世界的人,不就跟别里科夫一样嘛,缩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多可怜!2. “他的套子仿佛是一道坚固的城墙,隔开了他与外界,这是多么可笑的自我保护啊!”例子:想想有些人用冷漠当作套子,把别人拒之门外,难道不可笑吗?3. “那套子就像是沉重的枷锁,锁住了别里科夫的灵魂,哎呀,真让人叹息!”例子:我们有时候也会给自己加上一些无形的枷锁,限制了自己的发展,不也很可悲吗?4. “别里科夫活在套子里,不就如同生活在黑暗的井底,永远看不到广阔的天空吗?”例子:有的人总是故步自封,就像在井底的青蛙,怎么能体验到精彩的世界呢?5. “他的整个世界都被那套子给困住了,这是多么大的悲哀呀!”例子:当一个人只沉浸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他的世界不就被困住了吗,多悲哀啊。
6. “装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难道不像一个滑稽的小丑,可笑又可叹!”例子:那些总是循规蹈矩不敢突破的人,不就像个小丑一样,让我们又想笑又觉得可惜。
7. “套子将别里科夫紧紧束缚,这和被蜘蛛网缠住的飞虫有啥区别呢!”例子:我们被一些执念束缚的时候,不就跟那被蜘蛛网缠住的飞虫一样无奈吗?8. “别里科夫在套子里苟且偷生,这简直就是对生命的一种浪费啊!”例子:有些人不敢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浑浑噩噩地活着,不就是对生命的浪费吗?9. “他的套子是那么的顽固,好像怎么都摆脱不了,这多让人气愤!”例子:当我们遇到一些怎么都改变不了的固执的人,是不是很让人气愤呢?10. “装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不就是现实中那些自我封闭的人的写照吗,真值得我们深思啊!”例子:看看周围那些不愿意与人交流的人,不就跟别里科夫一样嘛,我们是不是该好好想想这是为什么呢?。
《装在套子里的人》赏析及翻译
《装在套子里的人》赏析及翻译第一篇:《装在套子里的人》赏析及翻译【赏析】《装在套子里的人》写于1898年,是契诃夫优秀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作品在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中算是比较长的,但也不过一万字多一点。
其故事也不复杂。
主人公是一位在中学里教希腊语的中年教师,名叫别里科夫。
现实生活让他总是感到心神不安,让他害怕,为了同世人隔绝,不致受到外界的影响,他总想给自己包上一层外壳,给自己制造一个所谓安全的套子:哪怕在艳陽天出门他也总是穿着套鞋,带着雨伞,他的雨伞、怀表、削铅笔的小折刀等等一切能包裹起来的东西都总是装在套子里,就连他的脸也好像装在套子里,因为他总是把脸藏在竖一起的衣领里面,戴着黑眼镜,耳朵里塞上棉花,坐出租马车的时候也要车夫马上把车篷支起来。
这仅仅是他抵挡恐惧的外在表现。
另一方面,一切被禁止的东西都让他感到心里踏实、清楚明了,而对一切没有被zheng府明令禁止的事物他都觉得可疑、害怕。
他的一句时时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
”在这部篇幅不算长的小说里这句话竟然以不同的方式出现了九次之多,简直就像咒语一样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特别让人无法容忍的是,他总是像一个幽灵一样不请自到地造访每个教师的住所,一句话不说地坐上一两个钟头,然后又像幽灵一样地消失了。
他的恐惧像毒瘤一样一点一点地蔓延,传染给他周围的每一个人。
他在学校里待了15年,整个学校乃至全城被他这样的情绪控制了15年,竟然在这样漫长的时间里没有一个人想要反抗,想要对他说一个不字。
同学们可以想像一下,那是怎样的15年啊!全城的人什么都怕: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寄信、交朋友、读书,不敢周济穷人、教人识字,不敢吃荤、打牌,不敢搞任何娱乐活动,人们都像他一样蜷缩在自己的套子里苟且偷生。
而最可怕的是,渐渐地,这一切都成为了习惯,成为了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在小说的结尾部分我们可以明显地体会到这一点。
别里科夫死了,死得非常具有戏剧性*:学校里新来了一位史地教师,从乌克兰来的,与他一起来的还有他的姐姐华连卡,他们的到来如同一块石子一样把死水一潭的沉闷生活搅起了涟漪。
“典型者旁观者闯入者装在套子里的人祝福》人物形象比较研读
谢谢观看
二、旁观者:四叔
四叔是《祝福》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是封建礼教的代表和维护者。他对祥 林嫂的悲惨遭遇漠不关心,甚至在祥林嫂被驱逐出家门时表示赞同。他的行为 暴露了封建礼教的冷酷和残忍,也突显了封建社会的阶级差异和人与人之间的 隔阂。
四叔的形象与祥林嫂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凸显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他的冷 漠和残酷也提醒人们,要想改变封建社会的现状,必须推翻封建礼教,消除阶 级差异,实现人人平等。
而《装在套子里的人》则讲述了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别里科夫的故事。 他是一个胆小、懦弱、封闭的人,他害怕新事物和变革,总是试图把自己装在 一个套子里,避免与外界接触。他的性格和行为方式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底层 人民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在这两部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差异非常明显。《跨越时空的比较祝福》中的林 悦和楚天都是有着强烈自我意识和追求的人,他们的性格和行为方式都非常积 极向上。而《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则是一个消极、悲观、封闭的人, 他的性格和行为方式都非常消极。这种差异也体现出了两个小说的主题和背景 的不同。
五、祝福:对封建社会的控诉和 对新生活的期望
《祝福》以“祝福”为题,实则是对封建社会的控诉和对新生活的期望。通过 描绘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和封建礼教的黑暗面,鲁迅先生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深 刻批判和对新生活的热切期望。《祝福》也表达了对妇女地位的和对个体生命 的尊重。
通过对《祝福》中典型者、旁观者、闯入者以及装在套子里的人物的深入分析 比较,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鲁迅先生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新生活的 期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装在套子里的人:鲁四老爷
鲁四老爷是《祝福》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代表了封建礼教的极端维护者和 中国传统文化的顽固捍卫者。他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对祥林嫂的悲惨遭遇视 而不见,甚至认为女人应该服从三从四德,守节守志。他的存在进一步加剧了 封建礼教的残酷性和对于个体生命的压迫。
将精神分析法引入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
将精神分析法引入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第一篇:将精神分析法引入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将精神分析法引入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摘要:我将精神分析法引入《祝福》、《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两篇小说中主人公祥林嫂和别里科夫的分析。
其中祥林嫂反复地向人说狼吃她儿子阿毛的故事,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倾诉”心理的反映;而别里科夫是位专制制度下的强迫型人格异常者。
实践证明,将精神分析法引入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精神分析法;人物形象;“倾诉”心理;强迫性格;“异化”。
精神分析学是当今世界最流行的学说之一,精神分析学自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由弗洛伊德创立以来,经过百来年的变迁,已远远超出医学和心理学领域,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国际思潮,渗透到文化的血液中,影响及于哲学、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
弗洛伊德的早期精神分析学说,主要是用无意识的本能和欲望,尤其是性本能和欲望来解释人的心理活动,这夸大了性本能冲动对社会的影响。
1913年后,弗洛伊德对他的早期学说进行了一些修正,提出了“三部人格结构”说,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的各种不符合社会生活方式的本能冲动,受着在超我指导下的自我的压抑,这样就产生压抑和抵抗力量的矛盾。
因此,这些本能的冲动就须在无意识领域通过意识不到的精神过程,改头换面地表现出来。
所以精神分析的关键在于“用有意识代替无意识,把无意识翻译为有意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概论》)使被压抑的本能力量得到释放。
需要强调的是,我的精神分析学是反弗洛伊德的本能说的,至少是对其有所保留的,我认为弗洛德所讲的生物的本能对人们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至少是不那么重要的),而家庭环境、社会文化和社会制度则起着决定的作用。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中有《祝福》、《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两篇小说,我尝试着用精神分析法去分析这两篇小说的主人公祥林嫂和别里科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拓展阅读:甩不掉的“套子”——谈祥林嫂和别里科夫对自身命运的抗争意识
拓展阅读:甩不掉的“套子”——谈祥林嫂和别里科夫对自身命运的抗争意识许多文章在谈到祥林嫂是否具有反抗精神时,都认为她对封建思想和封建社会秩序,没有一点反抗意识。
因为祥林嫂是遵守封建道德的,她为了守节不惜以死抗争。
再嫁后心里一直有极强的罪恶感。
鲁家不让她参加祭祀,她没有一点不平和抗争,而是去捐门槛,以求获得宽恕。
她从未对压迫她的封建思想提出疑问,更别说进行反抗,而是顺从地承认自己的“罪过”,希望得到饶恕。
而对“套中人”别里科夫的评价,似乎也早就有一个“套子”——“顽固守旧,封闭多疑”、“极力维护现行秩序”和“不但自己入套,还要别人入套”等等。
人们早已习惯把他当作一个靶子来批判,即使承认他是一个受害者,也很少从其作为受害者心态的角度加以关注。
其实,这些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因为祥林嫂和别里科夫所昭示的并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作者的意图更在于揭示封建思想与沙皇专制统治的罪恶,而他们只不过是充当了封建思想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殉葬品。
这两个小人物在被“套死”之前,他们也曾试图甩掉身上的“套子”,回到“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无奈“套子”太重,他们所作的种种企图不仅未能使他们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反而丧失了生存的权利,让人感到既可怜又可悲。
本文就两人试图摆脱“套子”的思想和行为作一比较分析,以还原一个在饱受封建思想和沙皇专制统治禁锢的社会,两个小人物的悲剧性的抗争历程。
一、旧中国千万劳动妇女中难得的佼佼者祥林嫂是一个对生活敢于追求的普通女性,她勤劳、善良、质朴。
年轻丧夫后,祥林嫂忍受不了婆婆的欺凌,勇敢地逃出了家门,在乡绅鲁四老爷家做工。
虽然是“暂时做稳了的奴隶”,她也感到很“满足”,“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这是祥林嫂为了争取基本生存条件所作的最初的反抗。
然而好景不常,祥林嫂还是被夫家强行绑架回去,“突然跳出两个男人来,一个抱住她,一个帮着,拖进船去了”。
面对突如其来的袭击,祥林嫂同样进行了努力的抗争,只是在强势面前,她所作的抗争显得那么力不从心,“哭喊了几声,此后便再没有什么声息”,最终被像牲畜一样“捆了躺在船板上”。
被套住的人——别里科夫与祥林嫂形象分析
被套住的人——别里科夫与祥林嫂形象分析-大学语文论文被套住的人——别里科夫与祥林嫂形象分析○赵阳摘要:从“套”入手,重点分析契诃夫小说《套中人》的别里科夫与鲁迅小说《祝福》的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探究二者是如何被包裹在层层套子中,最终被套子所吞噬的。
关键词:套子别里科夫祥林嫂19世纪俄国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用他那讽刺幽默的笔触写成了《套中人》一文,为我们塑造出了一个胆小怕事、顽固守旧的别里科夫的形象。
20世纪初,鲁迅先生将目光投向旧中国农村,在《祝福》中描绘出祥林嫂悲剧的一生。
对比两个人物,笔者发现他们竟都被包裹在层层套子之中,最终被套子束缚、被社会所吞噬。
一、二者都生活在层层套子中(一)别里科夫的套子在小说中,契诃夫借科瓦连科之口点出别里科夫生活的环境就是一个大套子。
整个小镇落后、封闭、毫无生气,让人感觉窒息。
那里没有清新的空气、自由的思想,有的只是无数的清规戒律和像别里科夫一样的“套中人”。
在这种环境的套子之下,别里科夫自身又单独形成了一个套子,束缚自己也辖制别人。
小说中别里科夫是希腊语教师,“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要穿上套鞋,带着雨伞,穿上暖和的棉大衣。
他的雨伞装在套子里,表装在套子里,削铅笔的小刀也装在套子里。
他总是把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戴墨镜,穿绒衣,耳朵里塞着棉花。
就连坐马车也要叫车夫支起车篷。
”[1]这段漫画式的描写形象地展示了别里科夫的生活状态——活在套中。
他希望自己能够像“寄居蟹”一样与世隔绝,活在自己的壳里,永远不受外界干扰。
不仅他的日常生活一刻也离不开这些有形的“套子”,就连他的思想也被严密地藏在无形的“套子”中。
他赞同沙皇政府颁布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中规定着禁止的言行,凡是违反法律、不合常规的事(比如做祷告时同事迟到,或者听到中学生调皮捣蛋,等等),即使与他毫不相干,他也会忧心忡忡。
他惧怕新鲜事物,喜欢“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来没存在过的东西”,他总是一个劲儿地说:“但愿不要惹出什么事端。
《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形象分析
别里科夫形象分析法国思想家帕斯卡说“人只是一只芦苇,是宇宙间最脆弱的东西。
但人是一只会思想的芦苇”。
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宇宙间任何一件东西都能置人于死地,然而人却成了万物的主宰,这正是因为人有一颗会思想的灵魂,人因为思想而高贵。
然而当人的思想被关在一个笼子里而失去了飞翔的自由时,人还是“人”吗?而小说中的别里科夫与不断地嘲笑、戏弄他的中学同事以及全城居民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正是他们共同地恐惧、忍让,才以至“什么都怕”“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去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去念书写字”,别里科夫其实只是一个面孔模糊的人,契诃夫详细地描绘了他的衣着、物件,比如他的套鞋、雨伞、眼镜、帽子以及房间的摆设,却恰恰没有对别里科夫进行面部描写,这自然决不是大师的忽略,而应当是匠心所在,文中几次只出现了他的“苍白的脸”,这个苍白的脸,苍白的生活,苍白的人格的别里科夫不是一个人,这个尖酸刻薄、神经衰弱、精神极度紧张警觉的形象,正如鲁迅笔下的那个拖着一条瘦瘦的辫子的阿Q绝不是“这一个”而是“每一个”一样,是一个群体。
正是这些别里科夫,才使小镇成了“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华连卡的出现,使这一沟绝望的死水里顿里荡漾起了波澜,乌克兰是俄国的南方,那里气候宜人,总是阳光灿烂,那里的人的性格也受了那种地理环境的影响,豪爽,快乐,活泼,这一点非常鲜明地体现华连卡身上。
毫无疑问,这位敢大声唱歌、敢肆无忌惮地笑的女孩子,正是这个小城的真正的局外人,而别里科夫和华连卡的所谓爱情,也是别里科夫生命中唯有的一次尝试破除套子的举动,也应该是他生命中的高潮吧。
当然,那千方百计地撮合他们两个的那些人的目的显然不是为了将别里科夫从套子中拯救出来,让他学会做一个人,而是想要做旁观者,在这一场注定要失败的爱情里获得一些赏鉴的快感。
正如鲁镇的那些无聊的闲人赏鉴祥林嫂的悲哀,并从那里得到满足一样。
也正是因为这样阴暗的背景,才使得别里科夫的爱情里没有出现亮色,爱情本来是美丽的,而在别里科夫,他从爱情的身边看到的只有嘲讽的眼神,因此一张小小的漫画,对沉醉在爱情之中的人儿,应该只是一个善意的玩笑,一个有趣的花絮,一个幽默的插曲,可对于已经被生活挤压的心理畸形的别里科夫,一个小小的纸片便足以令他心神不定,战战兢兢。
别里科夫形象分析
别里科夫形象分析别里科夫形象分析别里科夫,是契诃夫小说《套中人》(又名《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主要角色,沙皇俄国时期社会中层的一个小人物。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别里科夫形象分析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别里科夫形象分析篇1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课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其中主人公别里科夫的形象一直是大家讨论的焦点。
笔者在教学中也对别里科夫的形象向同学们作了分析:别里科夫一向被认为是一个沙皇统治的卫道士,他既是沙皇专制制度的产物,又反过来维护着这种制度;他既是这种制度的受害者,同时,又加害周围的人。
他把自己深藏在套子里,不论是他的生活,还是他的思想,抑或是他的穿着、用具,再或是他的居室、出行,他都用一个一个的套子把自己的一切包裹得严严实实。
“套子”是他的法宝,是他生活的全部。
“套子”之于别里科夫,就象如意金箍棒之于孙悟空、青龙偃月刀之于关云长、“癞疤”之于阿q。
因此,我们往往把题目“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人”认为是别里科夫,“套子”就是别里科夫套在自己身上的套子。
但笔者认为,这种理解只是涉及到了“套子”的一种含义,而没有能够解释出它的全部内涵。
要想全面地阐释出“套子”的含义,就必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考虑。
人,是社会中的人。
一个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生存,因为他来于社会,若脱离了社会,他便不成其为一个“人”;一个人也不能被社会拖着生存,他必将反作用于社会,如果他不能对社会有所影响,他便不是一个个体的人。
这是马克思在很多年以前就给我们揭示出的真理。
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什么社会,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如此。
别里科夫自然也不会例外。
所以,要想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社会特性,就必须先来了解别里科夫所生活的社会的特性。
那么,我们就该先来看一看别里科夫所生活的社会的特性。
这篇小说反映的是19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黑暗现实。
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遇刺身亡,继位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加强了专制恐怖统治。
当时担任宗教院检查总长的波贝多诺斯采夫在给沙皇的奏章中说:“在当前这个艰苦的时代,政府的当务之急就是……平息那种头脑不清、濒于疯狂的的社会舆-论;必须禁止那种人人饶舌的不可名状的街头巷议,以期尽量减少流言蜚语……”而此时的俄国因受到欧洲进步文明潮流的影响,在俄国的知识分子和贵族中间,要求自由民主,改变专制统治的呼声越来越高,面对汹涌而来的革新浪潮,沙皇政府采取一切暴-力手段镇-压革命者,禁锢人们的言论思想。
被套住的人--别里科夫与祥林嫂形象分析
被套住的人--别里科夫与祥林嫂形象分析
赵阳
【期刊名称】《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卷),期】2016(000)007
【摘要】从“套”入手,重点分析契诃夫小说《套中人》的别里科夫与鲁迅小说《祝福》的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探究二者是如何被包裹在层层套子中,最终被套子所吞噬的。
【总页数】2页(P62-63)
【作者】赵阳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3003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国民族声乐作品演唱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以《祥林嫂》为例 [J], 纪恺
2.祥林嫂和别里科夫悲剧性比较分析 [J], 冯立萍
3.同是装在套中人,异曲同工奏巧音——别里科夫和祥林嫂形象赏析 [J], 邵明华;徐学菊
4.从祥林嫂看旧中国农村妇女的悲惨命运——祥林嫂人物形象分析 [J], 张英敏
5.浅谈小说《祝福》中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J], 王侯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闹出什么乱子 ”。他用这些套子辖制着整个学校,辖制着整 下层 人 民对 不 能把握 自己命 运 的无 奈和 沮 丧 ,反 映 了平 民阶
个 城镇 ,也辖 制着 自己 的生活 。一 张 漫 画让他 难 堪至 极 ,焦 层对社会动荡的严重忧虑和惶恐。从这个意义上说,别里科
虑 不 安 ;青年 教师 和 女士 骑车 让他 心 慌意 乱 ;从 楼梯 上 跌 下 夫和 祥林 嫂 同样 都 是 “只想 做 稳奴 隶而 不 可得 ”,被 社会 装
还周 正 ,手脚 都 壮大 ,又只 是顺 着 眼 ,不 开一 句 口 。”除 却 死 亡 。 “存在 即 是合 理 ” , (《小逻 辑 》 )对于 传统 的思想
她 的称谓 “祥 林 嫂 ”打 上 了死 去 了的丈 夫祥 林 的烙 Ep#t,,她 和 伦 理 ,人们 即 使有 所怀 疑 却还 是努 力 去维 持 。满足 于现 状
—_—
备裁辱履
固是 装 在套 中人 , 导 I勿同 互奏 专
别 里科 夫和祥 林 嫂形象 赏 析
0邵 明华 徐 学菊
人 教版 《语文 必 修5》选 录契诃 夫短 篇名著 《装在 套子 里 林 嫂 已经 成 为不洁 的 女人 , 即使 捐 了 门槛 也 洗刷 不净 身 上 的
的人 》 ,惟 妙惟 肖地 刻 绘 出别里 科 夫这 一 典型 的文 学 形象 。 “罪 孽 ”。在 对 鬼神 的企 盼 与怀 疑 的矛 盾 中,死 在 除夕 前 的
他 总 是 把 雨 伞 装 在 套 子 里 ,把 表 放 在 一 个 灰 色 的鹿 皮 袋 子 的 是 想 做 一个 纯粹 的现 行制 度 的 守法 良民 。但 他 生活 的 时
里 。 ” “他 戴 黑 眼镜 ,穿 羊毛 衫 ,用 棉花 堵住 耳 朵 眼 。他 一 代 ,沙 皇政 府面 对 日益 高涨 的革 命 运动 形 势 ,极 力加 强反 动
来 让他 无 地 自容最 终 丢掉 自己 的性 命 。有 形 和无 形 的套 子 , 在套 子 中 “吃 掉 ”的 人 。
紧 紧 勒住 别 里科 夫 ,最 终 使他 窒息 死 亡 。
《装 在套 子 里 的人 》结尾 说 : “可 是一 个 礼拜 还没 有过
祥 林嫂 呢 ?这 个表 面没 有 套子 的年 轻 女性 ,却 同样 陷在 完 ,生 活又 恢 复 了lEt样 子 ” , “实在 ,虽 然我 们 埋葬 了别 里
“只有 政府 的 告示 和报 纸 上 的文章 ,其 中规 定着 禁止 什 么 , 在斗 争 中失 去方 向的牺牲 者 。其 实 ,别 里科 夫 的恐 惧 真实地
他 才觉 得 一清 二楚 ”。他惧 怕 新鲜 事 物 ,总要 嘀 咕 “千 万别 反映 了那 个 时代 的 小人物 对 社会 变 革 的迷 茫和 苦 闷 ,反映 了
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义恢复了旧样子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i这旬点睛之笔可以很好地揭小别里科夫和样林嫂的典型意义以及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奉质虽然别罩科夫和样林嫂死了但是在那种到处都是套千的社会里束缚人们思想的套子仍然存在满目皆是的依然是吃人
子 ,也 穿 上雨 鞋 ,带着 雨 伞 ,而 且一 定穿 着暖 和 的棉 大衣 。
夫被 勒死 在 思想 的套 子 里 ,祥林 嫂被 勒 死在 伦 理 的套子 里 。 这些 套子 都 不是 他t'f】自己制 造 的 ,而 是 当 时 的社会 制度 和 思 想强 加 于他 们 的 。别 里 科夫 并不 是 十恶 不赦 的恶人 ,他 更 多
痕迹 。她 “头 上 扎着 白头 绳 ,乌 裙 ,蓝 夹袄 ,月 白背 心 ,年 “嫁鸡 随鸡 ,嫁狗 随 狗 ”的 婚恋 观为 核心 的封建 宗法 制度 、
纪大 约二 十六 七 ,脸 色青 黄 ,但 两颊 却 还 是红 的 。 ” “模 样 道 德 礼教 等 为祥林 嫂 套上 了密不 透风 的套 子 ,最 终使 她 窒息
些 套子束 缚着 他 的 思想 ,制 约着 他 生 活 的整个 城镇 。他 “歌 成为 人们 的 套子 , 阻碍着 社 会 的进 步 ,人类 的 发展 。但 毕竟
颂 过 去 ,歌 颂 那 些 从 没 存 在 过 的 东 西 ” , 他 教 古 代 语 言 , 人类 是要 一 步步 向前 进步 的,在 新 旧 思想 的冲 突 中,就 有 了
没有 任 何异 常 ,仅 仅 是一 名普 通 的丧 偶 的 劳动 妇 女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是 更 多人 的普 遍 思想 ,于 是 ,害 怕一 切 新事 物和 社会 变 革 ,
别里 科夫 有形 的套子 内部 ,包 裹 着诸 多无形 的 套子 。这 只求 维持 现状 ,只想 做稳 奴 隶 。随着 时代 的变迁 ,传 统 慢慢
套 子 中无 法 自拔 。首 先 是 她 永 远 都 洗 刷 不 去 的烙 印 “祥 林 科 夫 ,可 是这 种装 在 套子 里 的人 ,却 还有 许 多 ,将来 也还 不
社会 的 “不 良风 气 ”。作 者大 胆 的夸 张描 写 ,使 主 人 公一 出 场就 包裹 在层 层 的套 子 中 ,给 人 滑稽 可 笑而 又 不失 真 实的 感 觉 。祥林 嫂 的初 到鲁 镇 ,从 头至 尾都 没 有 明显 的 “套 子 ”的
沙 皇政 府对 人 民实 行 思想控 制 、精 神 禁锢 的 结果 。祥 林嫂 生 活在 几 千年 封 建伦 理 的积 淀 中 ,以鲁 四老 爷 为代 表 的封建 势 力 灌输 的 “三从 四德 ” “饿 死事 小 ,失 节事 大 ” 的 贞节观 、
与之 相媲 美 的 ,鲁迅 先 生 《祝福 》中 典型 形象 祥林 嫂 也 同样 祝 福 声 中 。
成 为被装 进 套子 中的人 。两 名 伟大 的文 学 家不 约而 同地活 化
探 寻两 个人 的死 因 ,我们 可 以找 到他 杀 的痕 迹 。别里 科
出两 个 被 社会 “吃掉 ”的人 ,达 到 异 曲 同工之 妙 。 别里 科夫 是 学校 的希 腊文 教 员 ,他 “即使在 最 晴 朗的 日
坐 上 马车 ,总 要 叫马 车夫 支起 车 棚 。 ”他 为 自己制造 一 个有 统 治 ,疯狂 镇压 人 民 ,在全 国造成 了 阴沉 郁 闷的 气氛 。这 种
形的 套子 ,仿 佛 一层 保护 膜 ,使 自己与外 界 隔离 , 生怕 沾 染 环境 ,造就 了别 里 科夫 的 悲剧 性格 。别里 科 夫的 精神 性格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