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 让教育回家
教师政治思想的表现评语
教师政治思想的表现评语教师政治思想的表现评语70句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用到过评语吧,不断地改进提高。
你所见过的评语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本店铺收集整理的教师政治思想的表现评语70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虚心学习,积极向上。
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及各类学习讲座。
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化学教育新课程标准,以及相关的文章如《教育的转型与学校教师角色的转换》、《学校教师怎样与新课程同行》等。
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
”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各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不同类型的课,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使学生产生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后根据得失及时写些教后感、教学反思。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该老师为人实在、纯朴、踏实。
不论是对待学习,还是对待工作,她都扎扎实实,从不张扬,没有半点浮躁之气。
学习中,她认真听讲、认真自学、认真讨论、认真抒写;教研活动中,她虚心向学,静心研究,精心选题,细心完成任务;教学实践中,她一点一滴地实践着教研成果,有效地引导职高聋生积累着词汇,丰富着语境。
作为学校报社的负责人,她重视培养学生,手把手地耐心指导每一个成员,用一期期丰富多彩的校报见证着每一个小记者的成长。
作为学校的信息员,她积极参与各种活动,进行拍摄与通讯的采写,并及时上传,获得了教委领导的认可。
总之,她的工作,和她的为人一样,实在、扎实。
3、该老师温婉娴静,对待学生宽厚平和,总是以期待的心理鼓励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作为班主任,面对认知水平有限,沟通存在困难的职高聋生,她总能静下心来,一点一点地耐心和学生沟通,引导他们积极正确地看待是非解决问题。
生命教育——让教育回家——从生物教学实践谈生命教育
会 伦理 问题 , 如血缘 关系、 未婚 女子人工授精 、 孩子及 供精者 的权 力等 问题进行思考 , 从而对 生命有了更深 刻与更 完整的诠释 。
二, 强了科学精神 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 加
融 合
彰显生命本 色 。体现 生命 关怀
生命教育课程应突破狭 隘的科学世界的框 束, 将科学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有机融合在
育真正具 有生命 的活 力和生命 的意义 。
笔者选取 了 “ 生命的诞生” 穿着黑袍的 、“
死神” “ 、 战痘的青春 ” “ 、 青春期的困惑” “ 和 青 少年与酒精 ”等贴近学 生生活世界 的话题 ,通
过 平 和 地 、生活 化 地 面 对知 识 和技 能 , 系学 联
在 生命教育课 中, 我们在教材 内容的设计
是虚拟;聪 明的你应该懂得如何取舍 , 避免 自 己“ 越陷越深越迷茫” 我相信 已经懂事 的他们 。 有能力处理好这些问题。 在这些过 程中 我不是 专家和教导 , 而是 以一个在经历生命历程的人的身份 , 和一群同
样正在经历生命历程的少男少女们一起探讨这
些 问题 ,我 觉 得 很 有 意 思 。 因为 在 这 些 知 识 经
查 等 多 种 调 查途 径 来 收 集信 息 , 要 求学 生 利 并 用 图 、表 、文 字 的形 式来 整理 和分 析 所 收 集 的
“ 欣赏 ” “ 与 感言 ” 。 等 如对 “ 不掉 的红舞鞋 ” 脱
的 专 题 研 究 ,我 们 就 是 以 安 徒 生 的 著 名 童 话
数 据 ,用 图 画 、短 文 、海 报 、网 页 、论 文 、方 案设计等形式呈现调查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 公 开 与他 人 进 行 交 流 。
找回教育回家的路
学理念 ,为每个学生走 向不 同的成
功 之路 打下 扎 实 的基 础 ,取 得 了 比
法 ,使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 ,促使
学生潜在的智能 、情商得到充分的 发展 。如何真正落实到具体的每个 学生 呢?那就是关注每个学生的成 长 的需要 。不 同年龄阶段学生 的成 长需要是不 同的。如果我们在学校
公 正对待 学生 。 ”这 是对关 注学生 随着新课程改革 的不断深入和 发展 ,随着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教 育的投入 ,学 校的设施设备也不断 完善 ,有的甚 至已 “ 武装到牙齿 ” , 各有关提高教师待 遇的报道不断见 诸报刊 ,有的地方 却在最 近两个月
接 二 连 三 发 生 学 生 杀死 老 师 的恶 性
较显著的办学成 绩 ,得到了广大家 长和社会的认 同和肯定。 关 注 学 生 的成 长 需要 ,培 养
、
关 注 学 生 的 成 长 需 要 ,就
学 生 具 有 丰 富 人 格 、健 康 发 展 , 具备发展潜力的现代社会公 民,
是 时代 对 教育 的发展 要 求 ,是 时
是体现 了教育的本质。胡锦涛 总书
是 关注学 生的成长个性 。每个学生 都 是 独特 的个 体 ,学生 的天 赋素
才是真正促使我们的教育进一 步发
展 的动力和源泉 ,才能促进学生的 健康成长 ,还原教育 的本质 ,体现 科学发展观 的要求 。教育 的一切活 动或者改革 都是为 了学生 的发展 , 特 别是学生 的可持续发展 ,而不应 该是仅 仅为了学生 的某个 阶段发展
知识应为人的一生服务 。
二 、 关注 学 生 的成 长 需 要 ,就
认 为 ,要 找 回教 育 “ 回家 ”的路 , 就必须 真正关注 学生的成长 需要 ,
重温经典
老师所创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情境教育理论体 系及操作体 系, 入情、 动情、 移情 、 抒情的四个环节, 再次在 字里行 间倾听李老师的经典 : 入情时启动儿童的情感 , 动情 时注重“ 生成——发展——稳定” 防止“ , 生
盼。 其实, 走在新课程 改革 回家的路上 , 重温经典, 几乎就有 回家与老妈妈聊聊的感受, 而后得到
站立起 来 的信 心 和 力量 , 以便 再 次 出征 。
重温经典 , 时是重读 一本书、 有 重读一节课、 是与大师来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重温经典 , 是新课程改革之 中寻觅避风港 的加紧回归的过程。 新课程理论 的模糊 , 课堂的浮
成—— 淡化—— 泯灭”移情时抓住形象 即时领悟语言的神韵 , , 抒情时表情 朗读或语言训练 ; 重 温邱学华老师尝试教 学法; 重温窦桂梅老 师的主题教 学……新课程的实践之路充满坎坷 , 重温 经典的过程, 多像是 已跌落的人们 , 在这 归航的停 留中获得重新站立起来建构 生命课堂的勇气。 重温经典 , 多像 一位孩子走失方向后, 重新找到 了回家 的路。 当下, 何为“ 新课程理论”人们 , 的理解似乎显得模糊。“ 伪圣化” 假 崇高” 和“ 是新课程改革 以来形成的痼疾, 它让 师生远 离真实 的人 生体验 , 压抑 了人的精神 自由。 如韩军的“ 新语文教育”就是我们效仿的榜样。 , 他在 20 年 00 第 1 期的《 7 语文教学通讯》 杂志上对 此做过一次系统地阐述 :新语文教育” “ 不是标新立异赶 时 髦。此“ 即“ 四” 新” 五・ 新文化的“ , 新” 意在“ 立人” 立具有独立的个性、 , 自由的精神的现代人, 而 不是立“ 共性” 的人。现代教育呼唤“ 以人为本” 新语文教育” 。“ 是以人为 中心 的教育 , 不是 以教 师、 教材 、 课堂为 中心 的教 育。 回眸韩军的“ 新语 文教育”再次仰视新课程改革 中的每一次创新 , , 不得不承认智者们的成果何尝不是今天 的人沿着先人们 的路在开创。 重温经典 , 我们会变得更加理性。意大利著名作家卡尔维诺 曾这样定义经典作 品:一部经 “ 典作 品是 一本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 的书, 一本 即使 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我 是
“寻找教育回家的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年成就问题与走向
“寻找教育回家的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30年:成就、问题与走向2008-04-26 20:45, 张志勇, 11202 字, 917/21896, 原创|今天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100天前的今天,省政府召开“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
《寻找教育回家的路》一文是我在“2008年山东中美基础教育研讨会”的演讲稿,仅以此文纪念这一日子。
“寻找教育回家的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30年:成就、问题与走向今年是我国迎来改革开放30年的日子。
回顾总结改革开放30年教育所走过的路,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和科学把握国内外教育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寻找今后一个阶段教育所应走的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在这里,我以“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30年:成就、问题志走向”为题,谈谈我的认识和看法,请朋友们批评和讨论。
一、成就巨大:教育长大了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那就是:我国的教育长大了,无论是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是如此。
(一)教育机会扩大了1986年,我国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到2007年:(1)全国“普九”地区人口覆盖率达99%。
(2)过去五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率大大提高,到2007年达到了66%;山东省达到了81%。
(3)1999年开始,我国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步,2007年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达到56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4%提高到23%。
(二)教育保障加强了1.公共教育体制开始建设,真正免费义务教育开始实施2001年,开始建立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将农村教师工资等开始统一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2003年,国家第一次提出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教育。
2005年,开始建立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在进一步完善农村教师工资发放机制的基础上,各级政府按照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机制,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杂费,建立了更加完善的农村义务教育校舍改革机制。
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心得体会2024年
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心得体会2024年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心得体会2024年精选篇1“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深刻说明了教师对于学生发展、教育质量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影响。
今天听了教育家们的故事,备受感染,他们是我们的表率,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今后工作中,我一定从自身做起,躬耕实践,在教育教学和学生发展中,在每天普通的日常工作中,时刻以教育家精神为标尺,用智慧、爱心、汗水不断践行教育家精神,始终把从教报国当作终身事业。
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心得体会2024年精选篇2如果说,教育家精神的弘扬与践行是一条道路,那么它既是一条理解之路、诠释之路,还是一条转化之路。
成尚荣先生曾言“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重点在校园、在课堂、在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中”,其意蕴也是“转化”:把教育家精神,化到校园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化到每一天的课堂上,化入学生的每一时刻的学习之中……前述所言的三大现场,其实质就是教育家精神的转化现场:转到教学、教研和培训现场,化入现场中教师的精神世界之中。
唯有经历重重转化和深度转化,教育家精神最终才能长到教师的身上,变为全体教师的精神底色、精神支柱,化为教师精神血脉的一部分。
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心得体会2024年精选篇3作为一名研究生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学习和弘扬教育家精神,坚守职业初心,涵养教育情怀,坚持使命担当,团结服务好广大导师。
踏踏实实开展好研究生教育实践,守正创新,勇毅前行,为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心得体会2024年精选篇4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热爱孩子是教育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
听完6位教育家的宣讲内容,我更深刻体会到作为老师在教育工作过程中需要做到:用爱的目光关注孩子,用爱的语言感染孩子,用爱的行动去引领孩子,倾听孩子的声音,用爱和耐心对待每一个孩子,做好孩子的引路人。
改势在必行
“改”势在必行,“革”推陈出新黛溪小学宋冬英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以考定教”的模式改变了数千年的教学顺序;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教学关系;乐陵实验小学的课程规划教学则站在巨人肩上的对教育的全方位的改革。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理念在变化,信息时代已然取代机械时代成为主体,那教育要想不被时代所淘汰就必须改革。
其实所有的专家以及一线教师都知道课改势在必行,只是我们困惑于课改的目标是什么?课改的路该怎样走?是盲从于专家、学者和名校还是自创道路?……这一切的困惑成了课改路上的绊脚石。
而今天听取了乐陵实验小学李升勇校长的报告,感觉豁然开朗。
如同大革命黑暗时期,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光明。
李校长的报告让我们看到了课改的艰难与课改人的疯狂,看到了课改中的彷徨与坚持,看到了课改的成功与喜悦。
“让语文回家”“教育回归”“教材变成生活的总和”,这些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把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颠覆,创建了自己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四大结构:周目标导航------转变教师角色;前置性学习——转变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转变合作形式;课堂栏目教学——转变课堂性质。
乐陵实小课堂教学从周目标引领,到前置性学习,从小组合作、交流、互助,到课堂展示、巩固、提高,教师相机点拨、构建高地,学生知识能力内化生成,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交流,注重学生大量读、背、听、说、写的能力培养,关注了学生生命的成长与终身发展,使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事,做到了将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乐学、爱学,自然学习习惯良好。
是的,让学生乐学、爱学,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每一个教育者毕生所追求的。
其实说起课改我并不陌生,十几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同时也参加了新世纪开始的课程改革。
我想进行课程改革已是形势所迫,只有改革才能走出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让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空间即课程
空间即课程体验即教育作者:阎莉来源:《教育家》2019年第04期济南市经五路小学坐落于泉城济南,1946年前由商界集资筹建,历任校长秉持开放多元的办学思想,践行“知行合一”的体验教育,把世界放进校园的每一个空间,把教育融进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让体验变成每一段学习经历。
在“空间即课程,体验即教育”的育人理念下,学习不再仅仅是与世隔绝的课堂行为,而是主题式、项目式、实景式的体验与实践。
基于此,学校形成了鲜明的经五体验学习课程样态、体验教育办学特质和育人特质。
寻找教育初心,让教育回归本真教育过程中存在两个主体:教育者和教育对象。
教育活动的成效取决于教育对象对教育内容的觉悟。
研究发现,当教育内容变成真实的空间、真实的问题、真实的研究过程时,最能激起儿童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当教育内容与受教育者求知一致时,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同样,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儿童的学习起步于兴趣,孩子们的好奇心驱使他们探索这个客观世界,同时造就了人的求知欲和模仿力,使人接受教育成为可能。
将“实景空间”最大化地融入学习中,将自然、社会、人际交往等无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资源,适时有效地变成孩子们主动思维和体验探究的源泉,必将大大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也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但在当下,基础教育仍然存在着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
一是学校教育普遍重视道德条目的学习,缺少系统、充分的道德实践,以致学校德育常常浅尝辄止,学生无法获得深层次的道德认知和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二是普遍存在着“重视知识学习,忽视能力培养”的现实问题,弱化了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导致其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的严重脱节。
基于以上教育理念的思考与教学现实问题,我们认为,学校教育应将儿童置于教育的中央。
为此,学校以“体验教育”作为改革的深化点,坚持营造高度开放、真实的教育空间,以期达到理想的学习状态,达到整合立体地学习知识,真实可感地发展思维,科学智慧地运用工具,身临其境地解决问题,全面综合地提升能力。
崔允漷《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讲座
崔允漷: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即让学科教育“回家”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即让学科教育“回家”,为此,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六个方面,以让教学“回家”:建立学科素养目标体系,明确“家在何处”;把深度学习设计出来,让真实学习真正发生;采用大单元备课,提升教学设计的站位;将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化处理,以实现教学内容的有趣、有用、有意义;探索与新目标匹配的学科典型学习方式;实施教学评一致的教学,让核心素养“落地”。
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突破之一,是每门学科在整合与提升原先“三维目标”的基础上,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
这不仅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在目标理论上的重大突破,而且标志着学科教学终于找回了“失落已久的家”。
从某种意义上说,不知“家在何处”的学科教学改革无异于“离家出走”。
正如很多人不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何物,却到处在进行“生活语文”“大语文”“语文生活化”(据不完全统计,有30多种)的改革……结果把“语文”变革没了。
学生的语文素养越来越差就是最直接的证据。
其他学科也都曾经历同样的遭遇,存在同样的问题。
那么,现在有了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到底该如何变革?需要教师如何做才算“回家”?这里,我想与大家分享“六招”。
第一,建立学科素养目标体系,明确“家在何处”。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物理教师,一般来说你是大学物理系毕业的,而从物理系毕业,只能说明你是个“学物理的人”。
“物理教师”跟“学物理的人”有什么区别?区别就在于学物理的人只需知道物理学知识,而物理教师需要知道物理学科素养目标体系,即物理育人目标体系。
该体系超越了学科内容知识,它包含三层:第一层是教育目的,第二层是学科课程标准,第三层就是学期、单元、课时层面的教学目标。
这三层目标需要具有一致性,即目标体系是教育目的(想得到)、学科目标(看得到)、教学目标(做得到)的统一。
建立学科素养目标体系的关键技术是学会分解课程标准和叙写目标。
教师不能随意写目标,甚至不写目标。
教师叙写目标,必须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内容,将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化。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卷及解答参考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适合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A. 讲授法B. 讨论法C. 演示法D. 问答法2、在我国小学阶段,课程设置力求“体现课程综合”,这主要体现了以下哪种课程理论?A. 活动课程论B. 结构主义课程论C. 存在主义课程论D. 综合课程论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卷中,以下哪项不是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观?A. 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B. 教学从“关注知识”转向“关注方法”C. 教学从“关注教师”转向“关注学生”D. 教学从“关注结果”转向“关注过程”4、在小学教育中,以下哪项不是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A. 爱岗敬业B. 敬业爱生C. 为人师表D. 热爱生活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增加课堂练习量来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这种做法主要针对的是哪一方面的教学效果?A、情感态度B、知识与技能C、过程与方法D、价值观6、小学教育阶段的环境保护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A、掌握系统的生态环境学知识B、提高找出并修正空气污染物影响的方法C、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并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D、增强社会实验设计与实施的能力7、以下哪项不是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课程与教学论的相关知识点?A、课程目标的设计B、教材编写的原则C、教师评价的方式D、学生学习心理8、在小学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评价方式最适合全面评价学生的学科素养?A、口试B、课堂提问C、问卷调查D、档案袋评价9、在课堂上,如果学生因为对某个知识点不理解而表现出困惑,作为教师应该首先采取的措施是:A. 继续按原计划讲解下一个知识点B. 要求其他同学解释这个知识点给这位同学听C. 重新用不同的方法解释这个知识点D. 让学生课后自己查阅资料解决 10、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下列哪一项不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A.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B. 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C.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D.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11、在小学教育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A. 传授式教学B. 讨论式教学C. 演示式教学D. 问答式教学12、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学生的错误?A. 忽略错误,不予理睬B. 立即纠正,严厉批评C. 耐心引导,帮助学生改正D. 公开批评,让其他同学引以为戒13、我国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是()。
给民族精神留下一条回家的“路”
给民族精神留下一条回家的“路”——新课程理念下民族地区语文教育透析贵州省遵义市第五中学韩忠彧“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央视春晚上,一曲《爱我中华》响彻大江南北,唱得各族儿女春光融融,载歌载舞。
笔者作为仅有四十余万人口的仡佬族的一员,也忍不住心随歌动,浮想联翩。
1 民族地区语文教育呼唤精神平等1.1我们这个小民族人口虽然有限,生活的区域也比较狭窄,但一样是黄炎子孙,历史同汉族一样悠远,在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上也有自己的建树。
站在二十一世纪的新岸上回望,仡佬族的历史就是一条蜿蜒曲折的泪河:元朝杀、明朝撵、满清蹂躏、民国欺瞒。
共和国把“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作为基本国策载入《宪法》,我们才迎来了民族兴旺繁荣的春天。
国家体制可以向文明演进,刚性的条文也可以载入法典。
然而,柔性的观念形态要同文明进步的新潮合流绝非一蹴而就。
笔者注意到,许多从民族地区考入高校,毕业后留在城镇工作的少数民族人士,往往有意无意地在淡化自己的民族身份,羞于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在生活习惯上也尽量“去民族化”。
除了在表现民族节目的舞台上和报道“两会”中民族代表、委员的视频之外,很少看见有人穿自己民族的服装。
如果某地还有一群人会说土话,还在穿代代相传的服装,就会被炒作为民族风情游的“原生态”,同贵州赤水的桫椤、道真的银杉一样,被中外旅游者视为“活化石”,万里迢迢,也要一睹为快。
问问民族地区的中、高考学生:“凭什么说你是仡佬族(苗族、土家族……)?”回答让你十分无语:“不知道。
考试能加分,爸爸就给我办了民族证。
”凡此种种,不能不让人俯首沉思:国家可以给民族地区政策倾斜,可以给补贴,建新居,但精神缺氧缺钙的问题如何解决?靠主体民族利益上的让与?情感上的悲悯和包容?如果这样思考,恐怕有些天方夜谭。
1.2梁晓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中国,我的钥匙丢了…………心灵,苦难的心灵/不愿再流浪了/我想回家…………我沿着心灵的足迹寻找/那一切丢失了的/我都在认真思考。
幼儿园带孩子回家教育教案
幼儿园带孩子回家教育教案教案主题:幼儿园带孩子回家教育教学目标:1. 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带孩子回家教育的重要性。
2. 帮助家长了解如何利用回家时间培养幼儿的兴趣。
3. 帮助家长了解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家长介绍今天课程的主题和目标。
2. 询问家长对于幼儿园带孩子回家教育的看法和经验。
二、授课(20分钟)1. 讲解幼儿园带孩子回家教育的重要性。
(1)回家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环节。
(2)回家教育可以提高家长与孩子的亲密度。
(3)回家教育有助于幼儿在家中继续学习和发展。
2. 讲解如何利用回家时间培养幼儿的兴趣。
(1)建议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玩游戏、做手工、绘画等。
(2)建议家长可以制定合理的时刻表,合理安排孩子的时间。
3. 讲解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1)建议家长要听取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2)建议家长要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帮助和指导。
三、讨论(10分钟)1. 与家长进行互动讨论,探讨幼儿回家教育的实践经验。
2. 鼓励家长提出问题和分享经验。
3. 教师给予家长回答和指导。
四、实践(20分钟)1. 教师组织家长参与亲子游戏或手工,体验如何利用回家时间培养幼儿的兴趣。
2. 家长尝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或作业。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今天的课程,回顾重点和难点。
2. 提醒家长今后如何有效进行幼儿回家教育。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观察家长的反应和参与度来进行评价。
家长也可以通过课后反馈表或问卷来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学校实施双减工作总结5篇
学校实施双减工作总结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心得体会、学习心得、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方案、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insights, learning experienc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pla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学校实施双减工作总结5篇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是一定要会写详细的工作总结的,通过工作总结不难发现,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及时改正,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学校实施双减工作总结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浅析“双减”下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浅析“双减”下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思维能力及理解能力并不完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样便能够对其未来的学习成长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
小学阶段的学习,并不意味着一味地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概念,而是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效果才能够事半功倍,以此提高学习效率及质量。
一直以来我国在教育问题上有极高的重视度,今年国家加大力度进行教育改革,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对家长而言一定要理性面对,积极配合学校、教师开展的各项工作,要承担起对孩子管理、监督、陪伴的重要责任,要认清对“减”的理解,让教育回归。
一、“双减”政策给新学期带来的新变化(一)书面作业将大量减少近年来,社会各界呈现一种现象,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家长的情绪越来越焦虑,从很多家长的口中得知小学生每天晚上几乎要11点才能入睡,早上很早就要去学校上学,给孩子报了各种不同的课外辅导班,数学、语文、英语等这些都是在校外必须学的课程,偏离教育的根本。
由于课业压力过大,导致小学生失去自己的时间,校内作业加上校外培训作业,还有家长给孩子布置的课外练习,这让学生难以应对这些学习任务,家长并没有真正地了解孩子的学习能力,孩子的基础知识是否牢固和扎实,不能只为了提高成绩而学习,让孩子进入好的学校。
“双减”政策的到来,给很多学生和家长迎来了美好的春天,学生放松家长就放松,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家长在订正作业方面也少了部分压力。
(二)学校增加课后服务项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将实施课后服务工作,课后服务与当地下班时间相吻合,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少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对一些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学校应提供延时服务,为家长提供便利条件。
在校期间可以开展各种丰富多样的活动,如体育、文艺、阅读、劳动、心理辅导、科普知识、实践活动等,为学生提供灵活、多样、趣味的学习需求。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观后感12篇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观后感12篇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
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校共育立德树人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观后感1通过观看双减政策的讲座视频后,作为一名中学生家长感慨万千。
首先要教孩子学会做人,再是学会生活,最后才能学会学习。
“双减”政策的指导思想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家长因此要关注孩子心理健康,保障孩子的睡眠时间,加强体育运动,鼓励孩子拥有艺术、体育类的兴趣爱好。
对待孩子要更有耐心,同时要提升自己与孩子相处的能力,要重点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责任心、主动性、自制力和时间管理能力,这些都需要家长在平时的教育中培养渗透。
其次陪伴孩子参加家庭劳动,学会整理自己的学习桌,打扫家中的卫生,学习自己洗袜子等力所能及的小事情,为以后独立生活打下基础。
孩子的学习成长是一条很长的路,家庭教育也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我们要借“双减”政策的东风,在学业压力大幅减轻的情况下,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最后让孩子成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和面向未来的人,让教育回归本真。
这应该是我们一起努力的方向。
让孩子学会学习的能力,把基本功打扎实,学习习惯养成,那孩子未来的竞争力也有了。
让孩子拥有珍贵的童年、灿烂的少年时光,不畏未来,勇往直前。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观后感2感谢学校搭建平台,给家长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听完专家讲座,真是受益匪浅。
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基石。
作为家长要努力营造温馨、舒畅,充满包容和爱的家庭环境,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努力做到:1、多陪伴,多理解孩子。
家长的陪伴是孩子成长的精神食粮和温暖港湾。
陪伴会让孩子减少焦虑,消除孤独,喜欢与我们在一起。
理解会促进沟通,让孩子感到温暖、幸福。
2、多沟通,少说教。
有效如何落实“双减”政策及其措施研究效果
“双减”政策及其落实措施、研究效果摘要:“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标志着我国教育的改革,意味着教育回归本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双减”政策的落实也能够切实的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在学校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有更多休息、娱乐的时间,为学生的身心放松提供条件,劳逸结合,才能够形成内驱动力驱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双减”政策;落实措施;研究效果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教育观念也逐渐发生改变,虽然,新课改一直在深入改革,但是,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导致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实施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这中不理想状况终于在“双减”政策正式落地实施得到有效的改善,使教育迈向新的台阶,走向更加人性化、科学化的发展,真正有效的减轻了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
“双减”政策虽然是“减”,但实则是提质增效,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和育人理念,实现综合方面的提升,如课堂方面、作业方面、课后服务方面等等,充分的展现了“双减”政策的育人本质。
一、“双减”政策的含义“双减”政策的落实其根本原因是为改变我国多年的应试教育思维,鼓励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为社会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其目的是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归到育人本质上来,有效的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娱乐,这样才能为学生积蓄力量,激发学生的潜力,让小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成长、长材、成人。
二、“双减”政策落实措施1.提质增效,构建高效课堂在实际教学中要严格落实“双减”政策,以教材为载体,增强学科之间的融合。
针对小学阶段的小学生课堂,教师要立足于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多元化形式丰富课堂教学,使小学的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助主人翁精神,从而驱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尽职尽责,应讲当讲,立足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点,把课程讲明白、把知识点将透,让学生在学校“吃饱吃好”,回到家之后学生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去玩、去休息,针对小学生来说,玩是激发其潜力、促进其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休息能够为小学生之后的学习蓄力,发力,从而有效的落实“双减”政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教育故事之一
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教育故事之一第一章新课程的使命——促进人们可持续发展世纪之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课程不论作为教育活动诸要素的核心部分,还是作为教育文化建构的重要目标,都是古今中外制度化和非制度化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焦点问题。
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无论是反思本国教育的弊病,还是对教育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往往都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入手,通过改革基础教育课程,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我国的课程改革之所以被如此重要而紧迫地提出来,是因为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新的课程改革目标突出培养适应时代的人这一本体功能,围绕着新时代人的培养目标来设计和确定的。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新课程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方向转变。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新课改的使命——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两份报告[案例]1979年6月,中国曾派出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
回国后,访问团写了一份三万字的报告,报告这样叙述了访问团的见闻:“美国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大有‘我因我之为而不同凡响’的意味,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在他们眼里,让地球调个头,好像都易如反掌似的;重音、体、美,而轻数、理、化。
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化则乏人问津;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
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跷着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摇来摇去。
”由此,访问团得出下面的结论——“美国的初等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可以这么预言,再用二十年的时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和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二年级数学下册跨学科主题活动说课稿一分有多长
二年级数学下册跨学科主题活动说课稿一分有多长尊敬的各位评委:一、说课标:新课程改革如春风拂面,为教学注入新活力。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强调从学科到教育的转变,注重知识整合与真实情境应用,跨学科主题学习成为关键。
而这一要求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主要体现在综合与实践领域中,强调综合运用数学和其它学科的知识与方法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创新思维和跨学科素养。
二、说主题:我今天说课的主题是综合与实践部分第一学段主题学习活动《时间在哪里》的第二课时《一分有多长》。
我以原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和二年级下册《时分秒》为依托(配两个页面),结合2022版课标综合与实践的要求,进行大单元整体设计。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共5个课时,在16个课堂活动、7个实践活动的驱动下逐步推进,融合数学、美术、信息技术、劳动、体育、道法、语文7个学科。
三、说目标:由于本单元不仅承载着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基本功能,还肩负着让学生感受并认识时、分、秒,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建立经过时间和生活中事件的联系,感悟遵守时间的重要性,发展量感和推理意识,培养模型意识、几何直观、应用意识和数据意识,初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作用。
我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课时划分及本内容前后知识的联系,确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跨学科学习目标。
数学眼光:1.认识分、秒的实际意义。
2.知道1分=60秒。
3.体验、估计1分钟。
数学思维:1.感受时间宝贵,发展时间观念。
2.基于认识时、分的经验认识秒,探索分和秒的关系。
数学语言:1.记录活动时间。
2.用分、秒描述生活现象。
(要修改)四、说学情: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思维比较活跃,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数学、音乐、体育、美术、劳动活动比较感兴趣。
但“1分钟”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为了掌握学情,我对两个班学生进行了前测,了解到学生对1分钟的量感比较模糊,缺少时间应用方面的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改革,让教育回“家”
谈课程改革的领导力,首先我们得思考什么是改革,改革往哪里改,我们过去的教育改革是如何做的。
我认为改革不是改良,而是改变格局。
大家想一下:过去的教育改革,它的性质是改革还是改良?换教材版本、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这些不是改革,而是改良。
课程改革,就应该去探讨、思考教育改革、课程改革应该如何彻底改革。
这是第一个话题。
由谁来改革?肯定是校长。
政府只能是改革的领导者,专家是引领,只有校长才能主导课程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主导者,教师是校长主导下的实践性改革主体。
改革的方法是什么?就是基于问题的研究。
为什么在这里讨论课程改革而不是课堂改革?因为课堂改革应放在课程改革之下。
我到全国各地走访了不少学校,很多人不是从课程的角度进行改革,而是脱离课程在做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室内、在课堂内,在有限的时空里不可能有教育改革,也难有教学方面的真正意义上的改革,这样的教学改革不能算是改革,充其量是改良。
第二个话题是教育。
谈课程改革不能不谈教育,这里有几个追问。
第一,什么是教育?我们的校长、我们的老师是不是都参悟透了教育的本质,我们现在践行的是什么教育?它是不是体现了教育的本质?我同意这样的观点,教育改革不是创新,是回归,本质是回归到教育规律的问题。
第二,什么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学校教育最早起源于教会学校,它有两个功能,一是让学生变得有修养,二是让学生有信仰。
工业化时代,学校教育解决的是技术能力问题。
信息化时代,我们的学校教育应该解决哪些问题?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是否解决了应该解决的问题?第三,什么是现代学校教育?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学校教育变化了多少?是否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第四,什么是中国现代学校教育?有些人一谈教育就喜欢把中国教育与日本、欧美比。
我知道欧美、日本的教育好,但是,我们能把中国的学校搬到美国去吗?我们的文化土壤能栽种美国教育的橘子吗?我们的文化背景与欧美不同,我们的就业机会与欧美不同,我们的办学条件与欧美不同,所以,作为一个中国的校长必须立足于中国教育实际,来解决中国的教育问题。
这里面还有一个教育安全的问题,面对全球化,我们不但面临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政治安全等国家安全问题,同时也存在教育安全问题。
谁来为教育安全负责?如果我们的教育成为其他民族和国家培养人才的基地,受教育者没有了应有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自信,那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在培养自己的“掘墓人”?作为校长,我们不可能负起国家教育安全的全部责任,但是,我们可以做我们自己能做的事情。
我是一个县城学校的校长,就要思考如何办好中国现代城镇学校教育;我是一个农村学校校长,就应该研究现代农村学校教育,去解决农村的学校教育问题;我是一个城市学校的校长,就应该思考现代城市学校教育如何来办。
第三个话题是教学。
做校长、做教师,离不开教学。
教学是什么?教学是生命教育,不是升学教育;教学是全面教育,不是学科教育。
这里面就有一个教学与教育的关系问题。
教书是为育人服务的。
教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
教学是教育的一部分,教学服从服务于教育。
教学是“人”的教学,不是“物”的教学、不是机械的制造。
教学之道在于回归教育。
因此,教师必须站在教育的高度,去处理课堂教学的问题。
第四个话题是目标。
课程改革的依据是什么?改革的目标在哪里?有的人
把教科书和教参作为目标依据,完成教学任务就行了。
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的课堂教学真正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并且完全达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几乎没有。
我认为课堂改革目标应该是这样的:以课程标准为底线,满足学生生命发展的需求,满足社会民族发展的需求。
第五个话题是课程。
现在比较流行校本课程的说法,但是,校本课程被曲解了。
校本课程有两个层面,一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二是学校特色课程。
有的人把校本课程简单的理解为学校特色课程,忽略了国家课程的校本化。
我们开设的校本课程要做到“五有”:有目标、有方案、有师资、有载体、有评价。
如果做到了“五有”,才是校本课程;如果没有,那只能算活动,而不是课程。
第六个话题是教材。
有了课程以后,接下来就是教材问题。
按照一般人的定位,教科书是教材。
其实,教科书不等于教材,只是文本教材的一部分。
文本包括教科书、教参,包括所有的图书,所有的影音资料,所有的历史馆、博物馆、文物古迹,还包括网络、报纸、光盘、短信等。
人类的文明成果用某一种形式表现出来都应该叫文本,文本是固化的生活。
我们的教材观是“文本加生活等于教材的全部”。
还有一点,师生的人生阅历也应该是教材的一部分。
对同一个文本,人生活阅历不同,解读也会不一,我们把丰富老师和学生的阅历当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倡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有字书是为读无字书服务的,读书的最高境界是学会读人、读事、读生活”等教学理念。
第七个话题是课堂。
课堂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定位它是一种“场”,是让学生社会化的一种“势能场”。
在网络时代,我们也不可能让学生都回到家去在网络终端进行学习,因为教育是具有社会化功能的,没有了课堂形成的场效、场能,学生很难自己完成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高度转化。
因此,课堂不是师生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不是知识传递的主渠道,而是知识思想的集散地;不是文学个体的解剖室,而是文本生活的对接舱;不是应试技能的训练所,而是智慧生成的孵化器。
现代课堂不应该局限于教室和40分钟内,生活的全部都是课堂的组成部分。
第八个话题是主体。
谁是教与学的主体?我们认为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体系,教和学是活动主体的两个方面,不应该割裂开来。
其实,学生既是学的主体,也是教的主体。
课堂上,学生的发言、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与老师和同学分享知识,这也是在“教”,所以学生也是教的主体,这是一种过程性主体,是动态的。
第九个话题是合作。
现在很多校长和教师对合作学习不满意,说学生的合作大多是形式上的。
这是因为切入点是错的,因为在课堂上就某一个问题而展开的临时性合作必然是低效的。
那么,怎样让课堂的合作真正有效呢?在课改中,我们把临时性合作变为固定组织形态下的长期合作。
怎样才能做到长期合作?建立学习型组织。
这个组织是全方位的,是一种大合作,学习和生活的过程都是合作学习的过程,这样不但解决了合作的低效问题,最后还能形成一种学习文化。
第十个话题是评价。
教学评价依据是什么?是依据学生的生成来评价还是依据教师的才艺来评价?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是精彩还是平实有效?我们学校把评价的重点放在了学生的学习生成方面,“要学生的精彩,不求教师的精彩;要学生一生的精彩,不求一时的精彩;要所有学生的精彩,不求部分学生的精彩”。
第十一个话题就是发展。
改革是为了发展,但发展不是竞争。
一提发展,
有的人就理解为竞争,就是“跑部钱进”,拼全力去与他人争夺有限的教育资源。
这是错误的,我认为发展不是对资源的争夺和占有,而是自身的成长。
没有哪一个学校和校长是靠漂亮的校舍、先进的设备走向全国的。
校长绝不能远离教育、偏离教育去和别人争夺资源。
所以商丘市第一实验小学在60多年里,不等、不靠、不要,完成了自身的成长,太了不起了。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寻求教育的规律,研究教育的规律,最后要依靠教育的规律办学。
在这个大的变革时期,能不能成为教育家并不重要,因为教育家是成长出来的而不是培养出来的,重要的是我们要远离功利,平心静气,做一个思考着的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