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课件
《师说》ppt课件35张
解题
《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
“说”即陈述和解说,“解说……的道理”之意。 “师说”的意思应为“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读准字音
①句读.( ) ④老聃.( ) ⑦苌.弘( ) ⑩嗟.乎( ) 答案:①dòu
②经传.( ⑤谀.( ⑧欤.( ⑪乐.师( ②zhuàn
) ③或不.焉( )
)
学习小结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 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 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名。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柳宗元
本文是针砭时弊之作,韩愈带着很强烈的感情来反抗流俗的嘲笑, 批判当时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目的是为了告诉士大夫 之族要行从师之道、复从师之道、传从师之道。
之。”韩愈在《师说》中也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
准: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
(5)韩愈在《师说》中用“ 古之圣人, 其出人也,远矣 犹且从”三句阐
明了古代圣人良好的学习态度。师而问焉
练习巩固
★ 积累文言知识
1.找出下列通假字并释义: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或师焉,或不焉
“受”通“授”,传授 “不”通“否”
高考链接
(1)(2019·全国卷Ⅲ) 《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
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 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2)(2019·北京高考)有些同学在阅读经典时,只摘抄妙语警句,而不
注重领会思想、汲取智慧。用俗话来说,这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用古诗文名句来说,可谓“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师说》ppt课件46张
孔子事例
证明观点
孔子师郯子、苌 弘、师襄、老聃。 举例论证
孔子语录
引用论证
孔子曰:“三人行, 则必有我师。”
分论点:圣人无常 师(说明谁可为师)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 不必贤于弟子,闻道 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韩愈怎样评价孔子?
孔子:无常师、必有我师、师生关系
本文写作目的是为了赞美这两个人物吗? 如果是,为何在最后才提出,前文在写什么? 如果不是,从更深层次上讲,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第一段、第二段在写什么?
提出中心论点: 古之学者必有师
从 两 从师的原因 个 角 度 阐 择师的标准 释
老师的作用: 传道受业解惑 从师的必要性: 人非生而知之者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提出分论点: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中心 反面论证 分论
论点
点
纵 古之圣人,从师而问; 比 今之众人,耻学于师。
或不(fǒu)焉 郯子( tán ) 子蟠( pán )
位卑( bēi ) 苌弘(cháng) 经传( zhuàn )
近谀( yú ) 师襄( xiāng) 贻之( yí )
名家朗读
韩愈为什么要写这篇《师说》?(从原文中找答案)
指《诗》《书》《礼》《乐》 《易》《春秋》六种经书
喜爱
古代解 释经书 的著作
对比论证 自 对其子,择师而教; 比 对其身,耻学于师。
横 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比 士大夫:群聚而笑之。
从更深层次上讲,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批判耻于学师的不良风气
到底是什么人耻学于师?
当今时代的人——古之圣人VS今之众人 学有所成的人——爱其子VS于其身 士大夫、君子——百工之人VS士大夫之族
《师说》ppt课件36张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1.了解“说”的文体知识,认识韩愈其人,以及《师说》写作的时代背 景,从而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朗诵课文,读准字音; 3.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文知识,并翻译。
新课讲授
解题
■ ①师: 从师学习。 ■ ②说: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可以先叙
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可以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如《马说》 《爱莲说》 《捕蛇者说》等就属这类文体。 ■ ③师说,即“说师”,可以理解为“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正面论证
孔子事例 (举例)
(举例、引用) 孔子语录 (引用)
不拘于时 三、缘起 激励后学:李蟠 能行古道
抨宣
击扬
《 耻从 师师 :: 的的 时道
理
弊
;
高考链接
(1)(2019·全国卷Ⅲ) 《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
韩愈最后的评价是“
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O
29
(2)(2019·北京高考)有些同学在阅读经典时,只摘抄妙语警句,而不注重领
孔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论证方法: 引用论证
概括第四自然段的内容。
古分说
交代写作缘由:作师说赠李蟠 (不拘于时能行古道)
道论明 点写 :作
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
不原 拘因
于
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
时
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
吾师道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不足为外人道也
道相似也 策之不以其道
释义项(或用法) 动词,传授 动词,流传 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名词,道理 名词,风尚 动词,说 名词,道德学问 名词,方法
《师说》ppt课件39张
⑤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古义:一般人、普通人。 今义:众多的人。
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古义:小的方面;一般指研究文学、训诂、音韵的 学问。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⑦师不必贤于弟子 古义:不一定。 今义:不需要。
重点文言知识梳理
4.词类活用
1.一词多义
吾师道也——名词活用为动词,学习 惑而不从师——名词活用为动词,有疑难问题 吾从而师之——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方名活用为动词,低于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动词意动用法,以……为耻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 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名词活用为动词,并列 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明智
【问题】
4、为什么要专门提“圣人无常师”呢?谁能说出韩愈心 里的小算盘?体会“如是而已”中的情感。
【明确】这里将圣人无常师的现象单独提出,有两点考量。一方面是可以再次强调“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的道理。另一方面,对于韩愈来说,还要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做了别人的老师,却又在强调从师学 习的意义与价值,难免有“托 大”的嫌疑。要消除这样的责难,就必须强调“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样一个择师的标准,以“如 是而已”强调其寻常性,认为这样的事情是不值得大惊小怪的。这样就照应了最后一段中的“学于余”, 不落口实,针脚绵密。
《师说》ppt课件40张
3.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 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 使前后句子的头尾蝉联,上递下接。 本文有好几处运用这种修辞手法,例如“古之 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内容简析
第一段:在正面阐述中,提出论点。 古之学者必有师 从师的必要性 人非生而知之者
第二段:从批判反面现象中,阐发论点。 对比论证
第二段下半段译文
不明白断句,不能解决疑惑,有的人向老师学习 , 有的人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 反而遗漏不学,我没看出他们的明智。巫医乐师和各种 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 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 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相仿,道德学 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 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哎!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 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 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为伍,现在他们的见 识反而赶不上巫医乐师百工这些人,真是奇怪啊!
解读第一段
课文讲解
古之学者必有师
者,代词,……人 。 学者,古今异义词。古: 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惑也
……者, ……也,判断句的标志。翻译时加是 ①‥‥‥的原因() ②用来 ‥‥‥的人、东西、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 道:道理,指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思想理论。 业:学业 惑:疑难问题 受:通授,传授
...的原因
语副词,表揣度,大概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代词,他的
自己 意动
adj,糊涂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
(助其)学习 古时指文章的断句
《师说》 课件(优秀课件) (46张PPT)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 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 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 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注:①魏晋氏以下:魏晋南北朝时以九品中正制选官,在 各州郡查访评定州郡士人,将他们分成九等,造成“上品 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情况。此风气至唐仍有所沿袭, 大家子都入弘文馆、国子监,学与不学都可为官。②抗颜 而为师。抗颜,不看别人脸色,态度严正不屈;抗颜而为 师,严正不屈的做起老师来了。③指目:手指而目视。④ 牵引:拉拉扯扯状。⑤增与为言辞:增添一些言辞(造谣) 来毁谤韩愈 。
成为愚人
表示推测语气,大概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 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其:代词,他的 而:连词,表示顺承关系 于:介词,对于 耻师:以从师为耻 焉:语气词;
惑:糊涂
之:代词,指童子
爱其子 2
于其身
从师而问 耻学于师
择师而教 耻学于师
百工之人 不耻相师
3 士大夫之族 群聚而笑之
结 果 论述中心
圣益圣 愚益愚
小学 大遗 士大夫之 智不及巫 医乐师百 工之人
批判不重师 道,耻学于 师的不良世 风,正反对 比,论证了 从师学习的 重要性。
圣人无常师1。孔子师2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 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 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1名词,老师;2意动用法,以……为师 徒:这些人,这类人 不必:不一定; 于:介词,比 攻:学习、研究
《师说》ppt课件45张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
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
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
dòu
dòu
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
顶
作用:前后紧凑,气势通畅,前后事理有
真
机联系,充分阐明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
研读第二段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
从师的风尚
取独
承接连词
普通人
低于
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
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
超出(一般人)
以……为耻 尚且,还
代词,这些
以……为耻
拜别人为师 这类人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
代词,那些
名词作状语,成群
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
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
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
恢复
竟
反问语气词 不屑与之同列
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
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
yú
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
yú
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tán cháng
(完整版)《师说》优秀课件
2023REPORTING (完整版)《师说》优秀课件•引言•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拓展与延伸•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思考与总结目录20232023REPORTINGPART01引言通过解读《师说》,引导学生思考教育、师德等现实问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借助多媒体手段,创新教学方式,提升课堂互动性和趣味性。
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需要,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课件背景与目的《师说》简介及作者《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写的一篇论说文,阐述了教师的职责、作用、地位等问题,提出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著名论断。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
唐代中期重要文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课件内容与结构课件内容包括《师说》原文、注释、译文、赏析、思考题等。
课件结构分为引言、作者简介、《师说》原文及注释、译文及赏析、思考讨论等部分,各部分内容相互关联,层层深入。
课件特色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插入相关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设置互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和讨论。
2023REPORTINGPART02文本解读与赏析论证严密文章运用对比、举例、引用等多种论证方法,使得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
结构清晰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教师的重要性,然后分别论述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最后总结全文,强调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语言简练文章语言简练、质朴自然,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但却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和道理。
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重点段落解读与赏析“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此段提出教师的重要性,并阐述教师的职责和作用,为全文的论述奠定了基础。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此段强调从师学习的必要性,说明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解决疑惑,否则就会一直困惑不解。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此段阐述择师的标准,说明选择老师不应该看重身份地位、年龄大小等外在因素,而应该看重是否掌握真理和道理。
《师说》省赛一等奖完整版PPT课件
类似主题文章推荐和比较阅读
《劝学》
与《师说》主题相近,都是关于 学习的论述,可进行对比阅读。
《爱莲说》
同样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 描写莲花来表达作者的高洁志向。
《陋室铭》
以陋室为题材,展现作者不慕荣 华富贵、甘于淡泊名利的生活态 度。
重点词句解析与赏析
重点词语
选取文章中的关键词语进行深入解析,如“师道”、 “传道授业解惑”等,阐释其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名句赏析
挑选出《师说》中的经典名句,如“古之学者必有 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等,进行赏 析和解读,引导学生领悟其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文章主旨思想阐释
文章背景
介绍《师说》的作者概况、创作背景和影响,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历史地位和 文化价值。
突发事件
遇到突发事件如学生身体不适、 设备故障等,要保持冷静,迅速 采取应对措施,确保课堂秩序不 受影响。
01 02 03 04
沉默现象
当学生出现沉默不语时,可通过 鼓励、引导、变换教学方式等方 法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时间管理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避免拖堂或 提前结束课程,确保学生有充足 的休息和准备时间。
鼓励学生发表观点,进行 思想碰撞,如课堂小组讨 论、研讨会等。
创新性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翻转课堂
学生课前自学,课堂进行 互动讨论、答疑,提高学 生自主学习能力。
混合式教学
线上线下相结合,整合多 种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 果。
任务驱动法
以任务为导向,激发学生 探究兴趣,培养解决问题 能力。
针对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调整
倡导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成长
《师说》课件(共33张ppt)
天才固然是令人钦佩与羡慕的,但一个百 折不挠走向成功的人,方称得上真勇士!
学生活动一 齐读韩愈作品,勾画知识点, 回顾韩愈有关常识及文体知识。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第一段
古:求学的人 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韩愈被任命为四门博士,在后来的 《进学篇》中记录: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 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但是这些贵族学生却 夹带嘲笑说:“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 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 教人为?”
文章背景
韩愈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本文作于公元803年,当时韩愈三十五岁, 在文坛上已有声望。为了学习和宣传儒道, 开展古文运动,他广泛结交青年后学,给以 帮助和指导,因而遭到一般士大夫攻击,被 讥讽为“好为人师”。《师说》就是回答这 种责难的。
古文运动
骈体文讲究对仗和声律。 兴起于东汉,盛于南北朝,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 世称“四六文”。 到了唐朝,流于对偶声律、典故词藻等形式,华而不 实。
古文运动
先秦两汉的散文,质朴自由,有利于反映现实生 活、表达思想。
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主张学习优秀散文传统,把 当时的文体从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把散文的发展推 向新的阶段。
鲜少为人作赋的李白忍不住提笔写下流传 至今的文字:
《师说》ppt课件26张
背景介绍
魏晋以来,形成了以士族为代表的门阀制度。上层士族的子 弟,不管品德智能高低,凭着高贵的门第,生来就是统治者,他们不 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到了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这种风气仍 然存在,上层“士大夫之族”不从师学习,也反对像韩愈那样公然 为人师的人,还对别人的从师学习“群聚而笑之”。韩愈对上层 “士大夫之族”的恶劣风气深恶痛绝。《师说》就是借写给李蟠 的文章来抨击那些“耻学于师”的上层“士大夫之族”,大力宣 传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的。这是一篇有卓越见解的文章。
学习第2段
(2)否定句。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置于动词前。所谓否定句是表示 否定的句子,即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毋”等, 或表示否定的动词“无”或无定代词“莫”。 ①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宋及楚平》) ②古之人不余欺也! (苏轼《石钟山记》)
学习第2段
(3)用“之”“是”等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①句读之不知。(韩愈《师说》) ②去我三十里,唯命古代用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是古代
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属议 论文,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类似于现代杂文的风 格。“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通常 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 。《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马说》等就属于这一文 体。“说”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 说文。 师说:可以理解为“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学习第2段
这一段与第1段是怎样联系的? 这一段以第1段为立论根据,批判当时不重视师道的错误态度和 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通过针砭时弊,又从反面论证第1段所提 出的观点,说明从师的必要。 这段文字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师说》ppt课件44张
孔子事例 孔子师郯子、苌弘、 师襄、老聃。
语气副词,表感叹
其可怪也欤!
语气助词,表感叹
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 这些人,不以拜别人为师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 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聚集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 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 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 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 不与同列,现在他们的见识竟 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 这些人,他们都比不上孔子才德优秀。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那么其 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 超过弟子,懂得道理有早有晚,学术技艺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罢了。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孔子事例)
文”。这次古文运动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写作背景
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 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 说》。因抗颜(不看别人脸色,态度严正不屈)而为师,世果群 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 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各种工匠
代词,这些 意动,以…为耻
这类
巫医乐师百工 之 人, 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
他
道德学问
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
谄媚
主谓,取独
不与同列
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
竟然 反而 赶得上
智乃 反 不能及,
《师说》ppt课件30张
文本探究
由以上分析,谈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 “师”“道”的实际内涵及关系。
文中的“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老师,不是“授之书而习其句 读者”的“彼童子之师”,而应是“传道受业解惑”的人。这 里的“道”从后文看,应是“六艺经传”即儒家思想。由此可 知“师”是掌握“道”的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当堂检测
答案:D 解析:D项,连词,表转折。A项,宾语前置的标 志/定语后置的标志。B项,代词,这,那/表商量 或希望语气,还是。C项,介词,相当于“于”/语 气助词。
当堂检测
2.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侍郎,是古代官名。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 官之副。韩愈曾任刑部侍郎、礼部侍郎等职。 B.在古代,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 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 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文中的“师襄”,“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 。 C.“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社会上具有一定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的统称。 D.“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也可指礼、 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指前者。
当堂检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 识的能力。C项,“士大夫”不仅指有声望、地 位的知识分子,还指官吏。
当堂检测
3.下列对各句中加点的“师”的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吾从而师之 ③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④ 则耻师焉 ⑤孔子师郯子 ⑥吾师道也 ⑦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⑧ 不耻相师 ⑨或师焉,或不焉 A.①②③④/⑤⑥⑨/⑦⑧ B.①③/②⑤/④⑦⑨/⑥⑧ C.①②③/④⑤⑦⑥⑧⑨ D.①④/②③⑤⑥⑧/⑦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师说》课件(24张PPT)
名词,老师 名词作动词,学习 意动用法,以……为师 动词,从师 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名词,军队
一词多义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朔气传金柝
动词,流传 动词,传授 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动词,传递、传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1课
33、复:恢复。 34、不齿:不屑与之同列,羞与为伍,意思是看 不起。齿,并列、排列。 35、乃:竟。 36、欤:语气助词,这里表示感叹,相当于“啊”。
名句翻译
圣人无常师37。孔子师郯子38、苌弘39、师襄40、老聃41。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37、常师:固定的老师。 38、郯子:春秋时郯国(今山东郯城一带)的国君,孔子曾向他 请教官职的名称。 39、苌弘:周敬王时的大夫,孔子曾向他请教过音乐的事。 40、师襄:春秋时鲁国的乐官,孔子曾向他学过琴。 41、老聃:就是老子,孔子曾向他问礼。
概括段落大意
第1段 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者必有师”),并阐明老师的作用 及择师的态度和标准。
第2段 通过对比论证批判“士大夫之族”的“耻于学师”。 第3段 援引圣人从师的态度,进一步阐述师道、师生关系。 第4段 说明写作缘起。
本文中心论点及分论点
古之学者必有师
中心 论点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 惑也难矣
12、师道:从师的风尚。道,这里有风尚的意思。 13、出人:超出(一般)人。 14、犹且:尚且,还。 15、众人:一般人。 16、下:低于。
名句翻译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17。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 之;于其身18也,则耻师19焉,惑20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21者,非吾所谓传其道 解其惑者也。
《师说》ppt课件31张
单击• 此【处词编辑类母活版标用题】样式 • (1)名词作状语 • 则群聚而笑之(群,表动作的情态,成群) • (2)名词作动词 • ①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 ②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 • (3)名词的意动用法 • ①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 ② 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单击•此(处8编)辑母其版标题样式 • ①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 ③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 ④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 ⑤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 于“这不是……吗?”)
进入直播间的同学, 每人说一句,印象最 深的老师对你说的话
师 说
古 之 学 者 必 有韩 师愈 。
韩壹
虽 千
愈
万 人
印
, 吾
象
往
矣
写贰
作
唐 代
背
学 风
景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 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 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 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 东,如是者数矣。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 •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 • ⑾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 • ⑿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复指主语,翻译时可以删掉) • ⒀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布置
1、翻译并背诵第2自然段所学内容。
2、掌握导学案中的基础知识。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第二段中后半部分 理解本段内容大意。 2、积累文言词语,学习宾语前 置句。 3、深入学习韩愈尊师重道的 论 述,树立谦虚学习的风气。
温故知新
1、背诵上一节所学习的课文。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有活用的要指明活 用情况。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 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 而问焉。
导学案答案
【预习案】 一、句读(dò u) 或不(fǒu)焉 乐
(yuè )师 谀(yú ) 二、1、流传 2、欲:想要 也;句中 语气词,表停顿 3、超出 4、尚且,还 5、不及 6、更加 7、……的原因 8、糊涂
四、1、采用了对比论证方法 2、两组对比论证:古之圣人与今之众
人的对比和自己与孩子的对比 【训练案】 1 D 2. C 3. A 4. C D
作业布置
1、翻译并背诵第2自然段。
2、掌握第2自然段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第三段与第四段,积
累文言实词与虚词。 2、学习重点:常、徒、嘉、贻、于 3、学习被动句。
温故知新
一、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翻译下列语句 1、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 则近谀。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 及,其可怪也欤!
前黑板 前黑板 前黑板
八组A2 九组A1 一组A1
课文翻译
唉!从师学习的传统不被继承已经很久了,要 人们没有疑难问题是很困难的了!古时候的圣 人,超出一般人够远了,尚且跟从老师请教; 现在的一般人,他们不如圣人也够远了,却以 向老师学习为耻辱。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 愚人就更加愚蠢。圣人的所以成为圣人,愚人 的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人们爱自己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们;对 于自己呢,却不肯从师学习,这真糊涂了。
“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 “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 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本文第4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 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 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 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 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 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释 题
课文译文 内容分析
文言知识
论证方法 语言特色 作 业
作者简介 韩愈,字退之,河阳 (今河南孟县)人,祖 写作背景 籍河北昌黎,世称“韩 昌黎”。二十五岁中进 释 题 士,曾任监察御史、刑 课文译文 部侍郎、潮州(今广东 潮州)刺史、国子监博 内容分析 士、兵部侍郎、吏部侍 郎等职。他是“唐代古 文言知识 文运动”的倡导者,宋 论证方法 代苏轼称他为“文起八 代之衰”,明人列他为 语言特色 “唐宋八大家”之首。 作 业
答案
• 【探究案】 • 一、 1、学习的人 2、用来……的;通 “授” • 3、谁 4、跟从 5、那些;句中语 气词,表停顿 • 6、于 7、句中停顿的语气词 ;相 当于介词“于” • 8、以……为师 9、学习 • 10、因此;无论
探究二
• 二、小组齐读课文第一段,独立翻译下面的句子,然后在 小组内讨论交流,看谁的翻译比较好。 •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
•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 之所存也。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 学习第2自然段前半部分。 2.积累重点字词,翻译重点句子。 3.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议论方法,把握本文 的思想内容 【学习重点】 1. 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的学习。 2.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的掌握和重要实词、 虚词的积累。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 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 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 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 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
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
所存,师之所存也。
比一比,看谁背诵最棒!
展示要求: 1、书写规范认真,脱稿展示。 2、展示时,跑步上前,行动快速,不浪费一分 钟。 3、不但要展示解题过程,还要展示方法,。 4、点评组:姿态大方,声音洪亮,使用普通话, 强调重点、注意补充、拓展。 5、点评完后,最后一名话应是:“同学们还有 什么问题吗?”
展示内容
【探究案】答案
一、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 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二、1、主谓之间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3、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圣人 愚人 4、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愚人 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6、表示推测语气
【探究案】答案
二、1、之,代词,代童子;习,学习 2、有 的 3、小的方面学习, 明白 4、复指前面 的士大夫,相当于 “这” 5、互相 6、一类的人 7、嘲笑 8、 相近,相似 9、不屑一提 10、反而,比得上 11、 其,表反问语气;怪,奇怪
小结: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手法,从三个方面 批判了当时的社会风气
• 2、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 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探究四
• • • • • 四、阅读课文回答问题(用课文原句回答) 1、教师的职责是什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为什么要从师?从师学习有什么必要?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 惑也,终不解矣。 • 3、以什么样的人为师?择师的标准是什么?
背诵《沁园春 长沙》 5分 背诵《劝学》 5分 背诵课文第一段, 5分
导学案评价
优胜小组:1、3、6组 优胜个人:姬玉燕、崔欣、袁佳乐、谢广博、 韩露 批评个人:
高效合作交流 任务 预习案一、探究案一、二、三、训练案。
要求 1、组长组织好先分层交流,后由A层辅导C层,同时B层
要认真学习领会,6分钟完成。 2、交流过程中积极发言、询问,踊跃发表自己见解,注 重交流的效率 3、行动快速,养成“快”的习惯 4、每小组交流完成后,做好展示的准备,同时把有疑问 的地方做标记,为质疑做准备。
探究一
• 一、朗读课文第一段,小组内讨论加点字词的意 思,在讲评后转注到书上。 • 1、古之学者必有师。 •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3、孰能无惑? • 4、惑而不从师 • 5、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 6、生乎吾前 • 7、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8、吾从而师之 • 9、吾师道也 • 10、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 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 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 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释 题
展示要求: 1、书写规范认真,脱稿展示。 2、展示时,跑步上前,行动快速,不浪费一分 钟。 3、不但要展示解题过程,还要展示方法,。 4、点评组:姿态大方,声音洪亮,使用普通话, 强调重点、注意补充、拓展。 5、点评完后,最后一名话应是:“同学们还有 什么问题吗?”
展示内容
唐宋八大家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释 题
韩愈、柳宗元、 欧阳修、
课文译文 内容分析
苏洵、苏轼、苏辙、
曾巩、王安石
文言知识
论证方法 语言特色 作 业
作者简介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 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 写作背景
释 题
课文译文 内容分析
文言知识
论证方法 语言特色 作 业
高效合作交流 任务 预习案二、探究案一、二、三、训练案。
要求 1、组长组织好先分层交流,后由A层辅导C层,同时B层
要认真学习领会,6分钟完成。 2、交流过程中积极发言、询问,踊跃发表自己见解,注 重交流的效率 3、行动快速,养成“快”的习惯 4、每小组交流完成后,做好展示的准备,同时把有疑问 的地方做标记,为质疑做准备。
组别 1 对象 从师的态度 结果 观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今众人 古圣人
耻学于师 从师而问
愚益愚 圣益圣
通过正反 对比,
论证了从 师学习的
重要性。
2
于其子 于其身
择师而教之 耻师
小学 大遗
3
巫医乐师百工 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 群聚而笑之 智不及
【训练案】
二、阅读第二段,回答问题 1.( A D ) 2.( D ) 3.( D ) 4.( B ) 5( D )
展示小组
展示地点 后黑板 后黑板 后黑板 后黑板 后黑板 后黑板 后黑板 后黑板 后黑板
点评小组 二组A2 三组A1 四组A2 五组A1 六组A2 七组A1 八组A2 九组A1 一组A1
预习案一题2 一组B1 探究案一(12345) 二组B2 探究案一(678910)三组B1 探究案二1 探究案二2 探究案二3 探究案二4 探究案三 训练案 四组B2 五组C1 六组B2 七组B1 八组B2 九组B2
作者简介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 写作背景 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