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与实务》笔记

合集下载

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与实务》笔记4

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与实务》笔记4

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与实务》笔记4一、薪酬的含义二、薪酬制度的主要形式1、岗位工资制---是指根据不同岗位或职务的特点确定工资标准,并依据员工完成岗位职责状况支付酬劳的工资制度.2、技能工资制---是依据不同岗位或职务对劳动技能的不同要求和员工实际把握的劳动技能水平而支付酬劳的一种工资形式.3、构造制---是指由若干个工资部份或工资单元组合而成的一种工资形式.4、绩效工资制---是依据员工的实际劳动成果或工作绩效来打算劳动酬劳的一种工资形式.薪酬制度的比拟三、薪酬制度设计的程序1.组织付酬原则与政策的制定2.工作分析3.工作评价4.工资构造设计5.工资状况调查及数据收集6.工资分级与定薪7.工资制度的执行掌握与调整第八章重难点一.什么是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成员因年老、疾病、失业、生育、死亡、灾难等缘由而遇到生活困难时,从国家、社会获得肯定的经济帮忙的社会制度。

二.什么是劳动安全卫生?劳动安全卫生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员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卫生条件或状况;二是指以保障员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安康为目的的工作领域,或在法律、技术、设备、企业制兜缁巴训练等方面所实行的措施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建立应坚持的原则(1)社会保险水平应与我国社会生产力进展水平相适应;(2)公正与效率相结合;(3)权利与义务相对应;(4)社会保险制度要掩盖城镇全部从业人员;(5)政事分开;(6)治理效劳社会化;(7)治理法制化。

四、员工的职责、权利与义务员工的职责有:(1)仔细学习和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违反劳动纪律,不违章作业,对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2)上岗必需按规定着装,能够正确使用和妥当保管各种防护器具和灭火器材;(3)正确操作,细心维护设备,保持作业环境干净,搞好文件生产;(4)按时仔细进展巡回检查,发觉特别状况准时处理和报告;(5)正确分析、推断、处理各种事故隐患,把事故毁灭在萌芽状态;(6)作好各项记录,交接班时要交接安全状况;(7)对他人违章作业加以劝阻和制止。

初级《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与实务》复习资料(2)

初级《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与实务》复习资料(2)

初级《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与实务》复习资料(2)第二章重难点一、关于人性的四种观点1.“经济人”假设(1)“经济人”的概念“经济人”----它假设人的行为动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是为了得到经济报酬。

(2)“经济人”假设的核心内容(3)相应的管理方式---采取“任务管理”措施泰勒制就是经济人观点的典型代表,“任务管理管理”的主张就是在人的“科学管理“的理论指导下提出来的。

“经济人”理论代表代表早期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方式。

2.“社会人”假设(1)“社会人”的概念“社会人”---它假设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固然可以受到鼓舞,但不能忽视人是高级的社会动物,与周围其他人的人际关系对人的工作积极性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这一假设来自霍桑实验。

(2)核心内容:驱使人们工作的动力是社会,心理需要,而不是经济需要,人们追求的是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3)相应的方式: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P19。

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便是从这里开始的。

3.自我实现的人(1)概念:假设人性是善良的,只要能充分发挥人性的优点,就可以把工作搞好。

(2)核心内容:该理论认为,管理者是一个采访者,管理者的任务是研究什么工作对什么人有挑战性,最能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主张下放权利,建议决策参与制度等,把个人需要同组织目标结合起来。

4.复杂人(1)概念:是一种假设随着人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变化,人们会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不断变化出多种多样的需要;各种需要相互结合、形成了动机和行为的多样性,掺杂着善与恶的混合的一种人性理论。

(2)主要观点: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人在同一时期会有各种需要和动机;由于工作和生活条件的不断变化,人会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个体在不同单位和同一单位的不同部门工作中,会产生不同的需要;由于人的需要不同,对于不同的管理方式会有不同的反映,因此,没有一套适合于任何时代、任何组织忽然个人的、普遍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二、什么是人本管理?人本管理是在人类社会任何有组织的活动中,从人性出发来分析问题,以人性为中心,按人性的基本状况来进行管理的一种普遍的管理方式。

初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笔记

初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笔记

初级人力资源管理笔记第一部分组织行为学基础第一章个体心理与行为人格:是所个体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它是一个人在与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动力系统。

在组织行为学中,人格是理解员工的思想、情感、行为方式以及对组织和工作的态度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人格对于职业选择、工作满意度、领导、工作绩效等放进多方面都有影响。

人格的影响因素:遗传、环境(包括:教养方式、教育背景、生活环境、社会经济基础、人际关系以及个人体验等)、情境弗洛伊德人格三个部分:本我、自我、超我马斯洛将自我实现置于其需要层次结构的顶点人格物质理论恩培多克勒认为:世界是由水、土、火、空气四种不变的物质构成的。

人的身体是由这四构成的:固体的部分是土根、液体的部分是水根、维持生命呼吸的是空气、血液是火根。

后来四根说发展成为四体液说,该理论把人分为四类:多血质(快乐型)、粘液质(淡漠型)、抑郁质(不快乐型)、胆汁质(易怒型)奥尔波特提现要格结构有三个层面:一是枢纽特质,也叫基本特质指那些渗透于人格以致遍及此人全中活动的特质,它反映了一个人的主要情况和优势倾向。

二是核心物质(每个人的核心特质有5~10个),指渗透性差一些,但还是相当概括的有一般意义的特性,它是人格的建筑构件。

三是次要特质,指不明显、不受人注目,一致性和一般性较低的人格特质。

奥尔波特认为,各种特质不是零散的,而是有组织的。

卡特尔的物质理论16种特质: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支配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人格物质在管理中的价值吉伯认为:要想成为卓越的领导,必须具备:身强力壮;聪明但不过分聪明;外向有支配欲;有良好的调试能力;自信。

斯道格迪尔:领导应具有的物质:对所完成的工作有责任感、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热情并能持之以恒;解决问题时勇于冒险并有创新精神;勇于实践;自信;能很好的处理人际紧张并热爱挫折等。

初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知识点

初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知识点

第一局部组织行为学根底第一章个体心理与行为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人在组织中的行为并对相应的常识加以应用的学科,它的目标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组织中人的行为,从而更好地对组织人的行为加以办理,以提高组织的绩效。

第一章个体心理与行为一、人格的概念(掌握)1.概念:是指个体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此外独特而不变的行为风格,它是一个人在与社会彼此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个相对不变的动力系统。

〔2021年单项选择〕二、人格的影响因素3个:遗传、环境、情境1、遗传〔2005年单项选择〕①个体的人格是由其基因决定的②遗传奠基了人格赖以生成的物质根底③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受遗传的影响,但人格在短期内是安定的。

2、环境①许多环境因素对人格起着塑造作用。

〔2005年单项选择〕②环境因素包罗:教养方式、教育布景、生活环境、社会经济根底、人际关系以及个人体验等。

3、情境:相对不变的。

人格最终受什么因素的影响?人格既不是完全由先天遗传决定的,也不是完全由后天环境塑造的,而是这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产物,并在具体情境中有机地生成各种变化。

三、人格、情境与行为模式之间的关系1.布局化的内在系统,他的形成受到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而且对个体的反映特点和体验特点进行调控。

2.人格是不变的,虽然个体的行为方式和体验特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但其贯穿一生的东西是不会变的3.行为的跨情境一致性。

四、精神阐发和人本主义对人格的看法〔一〕弗洛伊德理论1.人格的差别在于人们对待底子趋力方式的不同;2.人格的两个不同局部:本我和超我之间的战争由“自我〞来协调。

〔2007年多项选择〕3.健康人格的前提:自我、本我、超我【注:“本我〞〔完全潜意识〕代表欲望,受意识遏抑;“自我〞〔大局部有意识〕负责处置现实世界的事情;“超我〞〔局部有意识〕是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

】〔二〕人本主义1. 从个人意识经验与成长潜能整合角度理解人格------其核心强调自我实现的驱力。

初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知识点

初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知识点

初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知识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知识点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涉及众多知识点和实践技能的专业,涵盖了招聘、员工培训、绩效评估、薪酬管理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对初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1. 招聘招聘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首先要根据公司需求制定招聘计划,并与管理层沟通确认职位要求和岗位职责。

然后在多个招聘渠道发布招聘信息,进行简历筛选和面试,最终确定最优秀的候选人。

2. 员工培训为满足员工不断提升职业技能的需求,员工培训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

培训可以包括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其中内部培训可以通过公司内部培训师进行指导,也可以通过员工内部推荐、学习班等途径进行。

而外部培训则更多地由培训机构来负责,为员工提供更深入、专业的培训服务。

3. 绩效评估绩效评估是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人才引进、留用和激励措施制定的重要依据。

公司通过制定考核标准,对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进行审核,通过评估结果进行激励或者更换人员。

而更重要的是,绩效评估也能让员工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反馈意见进行持续改进。

4. 薪酬管理薪酬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和员工的关注,其关键在于如何公平、合理地制定薪酬标准,并且将薪资设计与公司目标相结合。

企业需要根据岗位薪酬市场行情、工作需求以及员工能力等因素,制定具有竞争力的薪资方案,以此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企业所需的人才。

5. 公司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集合。

企业需要注重公司文化的建设,将公司的品牌价值和精神内涵传递给员工。

企业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制定公司核心价值观、定期开展文化培训等方式,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总之,初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知识点包含了众多内容,上述几个点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为公司提供可靠的、全面的人才管理方案,以帮助企业与市场竞争。

初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技术知识与实务知识点

初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技术知识与实务知识点

初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技术知识与实务知识点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复杂的领域,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实务经验。

下面将从招聘、培训与发展、绩效管理、薪酬福利和劳动法律法规等方面介绍初级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技术知识与实务。

招聘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招聘过程中,需要了解岗位需求和岗位职责,制定招聘计划,并进行招聘渠道的选择。

同时,需要进行简历筛选、面试和背调等环节,以确保选聘到适合岗位的人才。

培训与发展是提高员工素质和能力的途径之一、在制定培训计划时,需要对员工的培训需求进行分析,选择适当的培训方式,如内训、外训和网上培训等。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岗位技能培训、管理培训和职业生涯发展培训等,以满足员工的个人发展需求和企业的战略需求。

绩效管理是保障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在制定绩效管理制度时,需要确定核心指标和评价标准,并进行岗位绩效目标的制定和分解。

同时,需要进行绩效评估和考核,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以激励员工积极工作和进一步提升绩效。

薪酬福利是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制定薪酬福利制度时,需要进行岗位薪酬的设计和薪酬调整的制定,并确保薪酬体系的公平和合理。

同时,需要制定福利政策,如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和员工福利等,以满足员工的个人需求和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劳动法律法规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

需要了解劳动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如劳动合同的签订、劳动时间和休假制度、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等。

同时,需要关注劳动法律法规的更新和变化,并及时调整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实践,以确保企业的合规性和员工的权益。

除了上述专业技术知识外,初级人力资源管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务经验。

例如,需要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方法,如招聘流程、培训流程和绩效管理流程等。

同时,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以能够与员工和管理层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总之,初级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实务经验,涵盖招聘、培训与发展、绩效管理、薪酬福利和劳动法律法规等方面。

初级经济师考试辅导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章章

初级经济师考试辅导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章章

第一部分组织行为学基础——第一章个体心理与行为●人格及其理论●智力与能力●情绪●态度与行为●价值观第一节人格及其理论一、人格的概念心理学中的人格:是指个体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它是一个人在与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动力系统。

组织行为学中的人格,是理解员工的思想、情感、行为方式以及对组织和工作的态度的重要因素。

人格对职业选择、工作满意度、领导、工作绩效等方面都有影响。

【例题·单选题】人格赖以生成的物质基础是由()奠定的。

A.遗传B.环境C.情境D.文化『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人格的影响因素。

遗传奠定了人格赖以生成的物质基础。

【例题·单选题】良好的同事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属于()。

A.遗传B.环境C.情境D.文化『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人格的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教养方式、教育背景、生活环境、社会经济基础、人际关系即个人体验等。

补充知识:人格由性格、气质、认知风格以及自我调控系统组成。

人格具有相对稳定性。

三、人格、情境与行为之间的关系1.人格是一种结构化的内在系统,它的形成受到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而且会对个体的反应特点和体验特点进行调控。

2.人格是稳定的,虽然个体的行为方式和体验特点会随时间而变化,但贯穿一生的东西保持不变。

3.行为的跨情境一致性。

个人的目标和行为倾向保持相对稳定,但并不是在所有情境下一成不变。

【例题·单选题】关于人格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人所受的教育对他的人格没有什么影响B.人格是不稳定的,随时都会改变C.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受遗传影响D.精神分析从个人意识经验发展和成长潜能整合的角度理解人格『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环境塑造人格,选项A说法错误。

人格是稳定的,选项B错误。

选项D对应的是人本主义,不是精神分析。

四、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对人格的看法【例题·单选题】马斯洛将生存置于个人需要层次结构的底端,这种观点属于人格理论中的()。

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专业重点复习笔记(B5打印版)

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专业重点复习笔记(B5打印版)

第一部分组织行为学基础第一章个体心理与行为第一节人格一、人格概念:指个体具有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的而稳定的思维方式。

人格是:先天后天共同作用,在具体情景中变化影响:择业、工作满意度、领导、绩效二、影响人格的因素遗传:认为人格由基因决定环境:对人格起塑造作用,包括教育、教养、生活环境、社会、个人。

其中“文化”的作用尤其重要。

情境:人格随条件改变采取不同态度和行为的反应变式(对于具体个人,人格的变式由情境决定)三、人格、情境与行为模式之间的关系1、人格是结构化内在系统:形成收遗传和环境互相作用2、人格是稳定的3、行为跨情境一致性四、精神分析和人体主义对人格的看法1、精神分析:佛洛依德的内心时间产生行为动机—本我和超我由“自我”调节2、人本主义:核心强调“自我实现的驱力”。

被认为具有“整体性、先天倾向性、现象学性、存在性”五、人格特质理论特质理论两个重要假设:时间上相对稳定:昨天发脾气,今天就好了,易怒就不是他的特质空间上相对稳定:在公司发脾气,回家也发脾气,易怒就是他的特质恩培多的“四根说”多血质(快乐型)粘液质(淡漠型)抑郁质(不快乐)胆汁质(易怒型)(一)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枢纽特质;核心特质;次要特质(二)卡特尔的特质理论—16中根源特质: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支配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三)艾森克的特质理论:缺点是贴标签P13见图六、“大五”和“大七”人格理论七、人格特质在组织管理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领导的研究上魅力领导者的四特征:魅力:被下属信任,被看做是楷模激发动机:领导利用手段激发下级激情和对目标的理解智力激发:下属检查自身信念和价值观,发展自身创造性一、智力二、智力结构基本理论:1、斯皮尔:一般和特殊智力因素2、瑟斯顿:原始能力7因素3、吉尔福:三维度:智力操作方式、内容、产品4、加德纳:8种智力三、躯体能力:精力、提拉、肢体灵活性、躯体平衡四、能力与工作的匹配五、能力与工作的区别:能力是概括化的心理特征知识是概括化的经验特征技能是概括化的行为模式六、领导者的胜任特征:1、表现在:成就和行为:对环境变化有较强自检能力,创新。

初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知识点

初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知识点

初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知识点
1.人力资源规划与需求预测: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与发展需求,进行
人力资源规划和需求预测,确定所需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

2.招聘与选拔:制定招聘渠道和策略,拟定职位描述和岗位要求,发
布招聘广告,筛选简历,参与面试和选拔,最终确定合适的候选人。

3.员工绩效管理:制定员工考核制度、绩效评估标准和绩效管理流程,进行绩效评估和考核,提供反馈和改进计划,激励优秀员工,推动员工发展。

4.薪酬管理:了解企业的薪酬策略和体系,进行岗位薪酬设计与调整,执行薪酬福利政策,进行薪酬调查与分析,确保薪酬公平合理。

5.培训与发展:根据员工的发展需求和企业的战略目标,制定培训计
划和课程安排,进行培训评估和效果测评,促进员工的职业成长和专业能
力提升。

6.员工关系管理:处理员工的日常问题和矛盾,维护良好的员工关系,处理员工离职和劳动争议,制定员工福利政策和团队建设计划。

7.雇佣关系与劳动法律知识:了解劳动法律法规,包括劳动合同、福
利待遇、劳动纠纷处理等方面的知识,确保企业的用工合规性。

8.组织发展与变革管理:了解组织发展和变革的理论和方法,制定变
革计划和实施策略,推动组织的创新和。

9.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与数据分析:掌握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使用和管理,进行人力资源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建议。

10.职业道德与行业规范:遵守人力资源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和行业准则,保护员工的权益和保密,维护行业的专业形象和声誉。

以上是初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知识点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与实践,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可以全面掌握并应用在实际工作中,推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效进行。

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与实务》笔记第五章

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与实务》笔记第五章

第五章重难点
⼀、培训与开发的关系
培训和开发是经常联系在⼀起使⽤的两个概念,⼆者在内涵上有⼀些差别,但其实质是⼀致的。

(1)培训强调的是帮助培训对象获得⽬前⼯作所需的知识和能⼒,以更好地完成所承担的⼯作。

通过⽰范,教⼀名⼯⼈如何操作⼀台车床,或教⼀名管理⼈员如何安排⽇常⽣产,这都是培训的例⼦。

(2)开发则是指⼀种长期的培训,它强调的是鉴于以后⼯作对员⼯将提出更⾼的要求⽽员⼯进⾏⼀种⾯向未来的⼈⼒资本投资活动。

培训和开发的⽬的都在于提⾼员⼯各⽅⾯的素质,使之适应现职⼯作或未来发展的需要。

同时,培训中使⽤的技术和开发中使⽤的技术通常是相同的。

⼆、培训的内容
内容有职业技能和职业品质。

职业技能包括基本知识技能和专业知识技能。

三、培训的程序
1.培训需求分析
2.制定培训计划
3.设计培训课程
4.培训效果评估
四、培训的⽅法
1.讲授法
2.案例分析法
3.⾓⾊扮演法
4.研讨法。

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与实务笔记

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与实务笔记

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与实务笔记初级经济师是经济领域的专业人才,具有一定的综合经济素养、识别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其中,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与实务是初级经济师所需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探讨初级经济师所需掌握的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与实务。

一、招聘管理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与实务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招聘管理。

在企业中,人力资源部门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石。

初级经济师需要掌握招聘的基本流程和技巧,例如招聘计划的制定、招聘渠道的选择、人才的筛选、面试技巧、薪酬谈判等。

只有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和实际操作,初级经济师才能在未来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更加熟练地开展招聘和选用工作。

二、员工培训管理除了招聘管理外,员工培训管理也是初级经济师所需具备的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与实务之一。

在企业中,员工培训是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的重要环节,对于企业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员工技能素质以及创造更大的利润都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初级经济师需要具备对员工培训管理的了解和实际运作,能够开展员工培训计划的制定、课程设计的规划和控制、培训师资的选择、培训成果的评估等。

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初级经济师还要积极参与企业培训战略的制定,帮助企业实现持续发展。

三、薪酬管理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级经济师需要了解薪酬管理的相关知识和实务操作,例如薪酬制定和执行、薪酬体系的搭建、绩效考核和奖金制度的设计、调薪和福利政策的调整等。

初级经济师需要了解不同行业和职位的薪酬市场水平,并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确定合适的薪酬标准和管理政策,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四、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初级经济师所需要的知识和实务之一。

绩效管理是通过对员工的工作表现、个人素质和能力的考核、评估和奖惩,以达到企业战略目标的管理方式。

在绩效管理方面,初级经济师需要了解基本理论和方法,例如KPI的设定和使用、绩效考核的技巧、绩效奖励的措施与具体操作等。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初级)》读书笔记模板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初级)》读书笔记模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目录分析
第二部分2011年题 库版过关练习及答
案解析
第一部分专用教材 及典型例题解析
第三部分 2010年 考试真题及答案解

第一部分专用教材及典型例题解析
第一章个体心理与行为 第二章团体心理与行为 第三章工作态度与行为 第四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第五章工作分析 第六章招聘与录用 第七章绩效管理 第八章薪酬福利管理 第九章培训与开发
第二部分2011年题库版过关练习及答案解析
2011年题库版过关练习(一) 2011年题库过关练习(二)
第三部分 2010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0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初级)考试真题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这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初级)》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这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初级)》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这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初级)》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 (初级)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劳动力
实务
内容

模拟
题库
专业知 识
考试
答案
管理
真题
管理
人力资源
行为
考试 年
工作
答案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本书的主体分为三大部分:应试辅导及典型例题解析;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2010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 析。在应试辅导及典型例题解析部分,对每章的考情及考点总结详细、准确,本章基本内容结构清晰易懂,重要 考点归纳全面而又重点突出,经典例题、经典案例讲解通俗易懂;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模拟实际考试难易程 度,有针对性的命题,帮助考试熟悉考试题型、把握考试方向、提高对全书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2010年考试 真题及答案解析对2010年考题进行详细解析,增强考生实战能力。

初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知识点

初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知识点

第一部分组织行为学基础第一章个体心理与行为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人在组织中的行为并对相应的知识加以应用的学科,它的目标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组织中人的行为,从而更好地对组织人的行为加以管理,以提高组织的绩效。

第一章个体心理与行为一、人格的概念(掌握 )1.概念:是指个体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行为风格,它是一个人在与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动力系统。

二、人格的影响因素 3 个:遗传、环境、情境1、遗传①个体的人格是由其基因决定的②遗传奠定了人格赖以生成的物质基础③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受遗传的影响,但人格在短期内是稳固的。

2、环境①许多环境因素对人格起着塑造作用。

②环境因素包括:教养方式、教育背景、生活环境、社会经济基础、人际关系以及个人体验等。

3、情境:相对稳定的。

人格最终受什么因素的影响?人格既不是完全由先天遗传决定的,也不是完全由后天环境塑造的,而是这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产物,并在具体情境中有机地生成各种变化。

三、人格、情境与行为模式之间的关系1.结构化的内在系统,他的形成受到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而且对个体的反映特点和体验特点进行调控。

2.人格是稳定的,虽然个体的行为方式和体验特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但其贯穿一生的东西是不会变的3.行为的跨情境一致性。

四、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对人格的看法(一)弗洛伊德理论1.人格的差异在于人们对待基本趋力方式的不同;2.人格的两个不同部分:本我和超我之间的战争由“自我”来协调。

( 2007年多选)3.健康人格的前提:自我、本我、超我【注:“本我”(完全潜意识)代表欲望,受意识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识)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超我” (部分有意识)是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

】(二)人本主义1.从个人意识经验与成长潜能整合角度理解人格------ 其核心强调自我实现的驱力。

2.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马斯洛和霍尼认为:个体先天或者后天的追求自我实现的动机会驱动个体一直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和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与实务》笔记第一章重难点一、什么是人力资源?三种代表性观点成年人口观:认为人力资源就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也就是16岁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全部人口。

在岗人口观:认为人力资源是目前正在从事社会劳动的全部人员。

人员素质观:把人力看作是人员素质综合发挥的作用力。

认为人力资源是指人的劳动能力与潜力。

我们认为:人力资源是指劳动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投入的体力、智力、心力总和及其形成的基础素质,包括知识、技能、经验、品性与态度等身心素质。

二、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区别1.两者所关注的焦点不同:人力资本关注的是收益问题,人力资源关注的是价值问题。

2.两者概念的范围不同:人力资源包括自然性人力资源和资本性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是指的资本性资源,人力资本存在于人力资源中。

3.两者的性质不同:人力资源反映的是存量问题,而人力资本反映的是存量与流量问题。

4.两者研究的角度不同:人力资源将人力作为财富的源泉,人力资本是将人力作为投资对螅 魑 聘坏囊徊糠帧?三、人力资源的特点1.活动性。

人力资源存在于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体中,它将随个体生活的消失而消失。

2.可控性。

人力资源的生成是可控的。

有位教育学家说过,给1000个儿童,他可以把他们培养为乞丐,也可以把他们培养为天才,可见,人力资源的形成不是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需要人民有组织、有计划地去培养。

3.时效性。

一个人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人力使用的有效期限大约在16岁--60岁,最佳期为30--50岁,如果这段时期得不到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就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降低甚至丧失作用。

4.能动性。

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通过拥有者自身的活动来完成的,具有主动性。

另外,人力资源开发得好,就能创造出比它自身价值多的效益。

5.变化性与不稳定性。

人力资源会因个人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还表现在不同的时间上。

如某人在甲单位是人才,在乙单位就不是人才了。

某人在50年代是劳模,在90年代就不一定是劳模了。

6.再生性。

人力资源不但不会在开发与利用中消耗掉,而且可以在利用中再生,在利用中增殖。

7.开发的持续性。

由于人力资源具有再生性的特点,所以具有无限开发的潜能与价值。

人力资源的使用过程就是开发过程。

8.个体的独立性。

人力资源是存在于每个个体上的,而且受到各自不同的生理状况,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影响。

9.内耗性。

人力资源不一定越多越能产生效益,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组织、开发、利用。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台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就是说,如果不科学合理地组织开发各类人力资源,他们之间就会出现内耗现象。

10.资本性。

人力资源是经济资源投入的结果,又是投资者获取经济资源的基础。

四、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四种观点:1.综合揭示论2.过程揭示论3.现象揭示论4.目的揭示论我们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

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人事管理:(1)以事为中心;(2)视人为物,视人为成本;(3)人事部,低层次,属操作与行政系统;(4)消费性部门;(5)静止,着重于对现有人力的维护;(6)被动型、滞后型的反应;(7)因事选人;(8)用人看重经验;(9)钱可满足交换人的价值需要;(10)看作是重要的党政工作,要求工作人员是共产党员人力资源管理:(1)以人为中心;(2)视人为资源;(3)人力资源部中上层,属决策与战略系统;(4)效益性部门;(5)动态,着重于对人能力的开发与提高;(6)主动型、超前型的开拓(想在老板前面);(7)因人择事,不同于因人设事;(8)用人看重潜能;(9)钱不能满足与交换人的价值需要;(10)看作是重要的专业性工作,要求工作人员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

五、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六、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1.规划。

即向主管部门提供人力资源规划方面的建议。

2.分析。

人力资源部门要对组织的工作进行分析。

3.配置。

人力资源部门应了解情况,对那些不相适应的岗位与人员进行适当的调配。

4.招聘。

对于空缺岗位,人力资源部门应负责招聘。

5.维护。

人力资源部门应负责对全部在岗人员进行维护。

包括积极性、能力、健康,工作条件等方面的维护。

6.开发。

调查表明,员工只需要发挥40%的能量就可以保证正常工作任务的完成,还有60%的潜力有待开发,维护是有限的,而开发是无限的。

因此,开发人力资源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永恒的任务。

七、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专业化发展1.劳动分工与科学管理奠定了工作分析与设计的基础随着工业革命的出现与发展,机器化大生产取代了手工作坊,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把原来的手工劳动任务与程序细分,导致了劳动专业化与分解化。

一个人究竟能负责几道工序以及负责几道工序最合适,就需要有专门的分析研究,因此,工作分析产生了。

2.人力非等质观与工业心理学,使人力资源配置与选拔日趋重要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各种经济之谜。

经济学家认为,一个劳动力与另一个劳动力的价值并非等质,通过训练的有经验的人比一般的人具有更大的劳动力。

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测评结果好的人,用人单位也认为是好的。

所以,所选工人的体力与脑力应尽可能的与其工作相匹配。

3.工业革命与科学管理使人员培训,绩效考评及薪资管理的产生与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泰勒认为,在科学管理中,不但要对员工进行培训与考评,还要以工作分析的成果为标准,把考评结果与新酬,奖金直接挂钩。

4.人际关系运动使人力资源管理人性化一般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两种不同模式:第一种:以工作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只强调工作效率,强调物,财及事的管理而忽视人的需要和人的社会性。

把人当成机器,只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工人工作情绪不高,金经常罢工。

这种模式在20实践40年代比较普遍。

面对这种情况,1924年11月到1927年4月,美国科学家梅奥到芝加哥电器公司进行研究,寻找影响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在霍桑工厂中作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简称霍桑实验。

其中比较典型的有照明实验和福利实验。

照明实验见P12,进行照明实验的目的是探讨工作途径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通过实验发现:工作条件的改善对工作效率的影响是暂时的。

福利实验。

见P13。

进行福利实验的目的是探讨福利措施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通过实验发现:福利的改善对工作效率的影响是轻微的。

由此得出霍桑实验的结论:(1)在影响员工工作效率的众多因素中,人的因素最重要。

(2)工作条件和福利的改善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只是暂时的,而人的精神作用才是永恒的。

第二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根据霍桑,人们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即要重视人的价值作用,重视人的各种需要的满足,重视人的精神作用与关系的协调。

即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

但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并不等于“爱蓄理论”下的快乐管理。

5.行为科学促使人力资源管理权变化行为科学认为,人的行为是人体对外部环境所做出的反映,人体的心理与环境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没有一种在什么情况下都适宜的管理方法,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不能机械化,而应权变化。

6.劳工关系运动与立法促使人力资源管理向法制化方向发展第二章第二章重难点一、关于人性的四种观点1.“经济人”假设(1)“经济人”的概念“经济人”----它假设人的行为动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是为了得到经济报酬。

(2)“经济人”假设的核心内容(3)相应的管理方式---采取“任务管理”措施泰勒制就是经济人观点的典型代表,“任务管理管理”的主张就是在人的“科学管理“的理论指导下提出来的。

“经济人”理论代表代表早期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方式。

2.“社会人”假设(1)“社会人”的概念“社会人”---它假设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固然可以受到鼓舞,但不能忽视人是高级的社会动物,与周围其他人的人际关系对人的工作积极性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这一假设来自霍桑实验。

(2)核心内容:驱使人们工作的最大动力是社会,心理需要,而不是经济需要,人们追求的是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3)相应的方式: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P19。

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便是从这里开始的。

3.自我实现的人(1)概念:假设人性是善良的,只要能充分发挥人性的优点,就可以把工作搞好。

(2)核心内容:该理论认为,管理者是一个采访者,管理者的任务是研究什么工作对什么人最具有挑战性,最能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主张下放权利,建议决策参与制度等,把个人需要同组织目标结合起来。

4.复杂人(1)概念:是一种假设随着人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变化,人们会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不断变化出多种多样的需要;各种需要相互结合、形成了动机和行为的多样性,掺杂着善与恶的混合的一种人性理论。

(2)主要观点: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人在同一时期会有各种需要和动机;由于工作和生活条件的不断变化,人会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个体在不同单位和同一单位的不同部门工作中,会产生不同的需要;由于人的需要不同,对于不同的管理方式会有不同的反映,因此,没有一套适合于任何时代、任何组织忽然个人的、普遍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二、什么是人本管理?人本管理是在人类社会任何有组织的活动中,从人性出发来分析问题,以人性为中心,按人性的基本状况来进行管理的一种普遍的管理方式。

三、人本管理的基本要素1.员工2.管理环境3.文化背景4.价值观四、人本管理的理论模式主客体目标协调--激励--权变领导--管理即培训--塑造环境--文化整合-生活质量法--完成社会角色体系。

主客体目标协调。

人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客体,主体和客体的目标应协调一致。

激励。

激励有精神上的,也有物质上的,激励的目的是让员工发挥最大的组织性、积极性、创造性。

权变领导。

管理者研究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及矛盾的各个方面,采取有地放失的灵活的管理方法。

管理即培训。

人本管理的过程,就是培训员工,教会他们完成“组织人”的职能和义务,向他们传授作为社会角色进行活动的专长、技能。

塑造环境。

在组织和社会范围内塑造有助于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和人的自由发展的环境氛围,以建立一个使“组织人”的工作绩效与其所获得相称的生活资料、物质和精神奖励相联系的有效机制,使个人感觉到自己的劳动为组织和社会所承认。

文化整合:是指组织文化对“组织人”的心理、需要和个人行为方式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引导、规范、激励等制约和影响作用。

生活质量管理法:就是组织确定目标时不再将利润最大化作为唯一的选择,而是在承认组织需要利润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组织中员工的利益要求,并保障社会利益,从而将组织利益与社会利益一致起来。

完成社会角色:是指组织中的员工在担任组织角色的同时也要完成所扮演的社会角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