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3单元语文园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三篇】
【导语】童话是⼩学⽣最感兴趣的体裁,教学时不必在激发兴趣上花太多功夫,重在引导学⽣理解故事情节,体会⽂章的思想感情,明⽩⼈⽣道理。
⽆忧考整理了⼈教版⼩学四年级上册语⽂《语⽂园地三》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语⽂园地三》教案⼀ 学习⽬标:1、进⼀步了解和掌握童话的特点, 2、练习创变编童话,培养学⽣丰富的想象⼒,采⽤对话和拟⼈的⽅式构思作⽂情节。
3、激发学⽣创编童话的积极性,体验童话的魅⼒,感受童话带来的快乐。
学习重点:进⼀步了解和掌握童话的特点,练习创变编童话。
学习难点:培养学⽣丰富的想象⼒,采⽤对话和拟⼈的⽅式构思作⽂情节。
学情分析:孩⼦们通过第三组⼏篇课⽂的学习,已经对童话的特点有了⼀定的了解,本次习作,就是要在此基础上,让孩⼦们通过编童话,讲童话,写童话的环节,科学地依照思维特定安排教学流程,分层训练,最终达到提⾼学⽣写作童话能⼒这⼀⽬标,让他们体验童话创作的喜悦和乐趣,激发学⽣进⾏童话创作的积极性。
学习流程: ⼀、知识链接: 在我们学过的第三组课⽂中,你最喜欢哪篇童话?为什么? 出⽰童话特点,加深学⽣对童话的认识。
⼆、指导写作⽅法: 1、出⽰幻灯⽚《去年的树》这篇童话,全⽂⼀共有四次对话。
第⼀次是鸟与树的对话。
第⼆次是鸟与树根的对话。
第三次是鸟与门先⽣的对话。
第四次是鸟与⼩姑娘的对话。
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
师:这篇童话中鸟会说话,树会说话,称门为门先⽣,作者运⽤了拟⼈的修辞⽅法,增添了童话故事神奇的⾊彩,增强了童话故事的趣味性。
(引导学⽣以对话和拟⼈⽅法写童话。
) 2、⽣回忆《⼩⽊偶的故事》这篇课⽂,在⼩⽊偶⾝上都发⽣了哪些事? 三、⽣创编童话: (⼀)出⽰⾃学提⽰: 之前在⼩⽊偶的⾝上都发⽣了什么事? 在⼩⽊偶的⾝上⼜会发⽣哪些事呢? 主⼈公可以是原来课⽂⾥的,你也可以加⼊新的主⼈公。
展开你想象的翅膀,⼤胆的想象,⽆拘⽆束的想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文中主题和内容,把握故事大意•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的生词•能够从课文中学到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能够通过听、说、读、写多种方式综合提高语文应用能力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把握文中的主题和内容•朗读课文,练习发音和语调•学习课文中的生词,拓展词汇量•总结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3. 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语文园地三》第一篇课文4. 教学过程1.师生互动,导入课文2.集体朗读课文,理解文意3.细读课文,学习生词4.反复训练课文内容,掌握重点5.总结课文,思考课文背后的价值观5. 教学手段•教师讲解•师生互动•朗读训练•生词学习•讨论互动二、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是否能够较好理解课文内容•学生是否能够准确朗读课文•学生是否能够熟练掌握生词•学生是否能够从课文中获取正确的价值观2.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还算理想,但在生词学习和价值观引导方面还有待加强。
应该加大生词学习的力度,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记忆生词,提高词汇量;同时,在引导学生获取正确价值观观念方面,可以结合实例营造讨论氛围,引导学生正确思考。
三、总结通过对《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认识到在课堂设计时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词汇积累和价值观培养,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在后续教学中会更加注重对生词学习和价值观引导的细化和深入,力求让学生真正领会课文中所包含的道理和智慧,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含课后作业设计
耳动听,很有节奏感。
小博: 诗歌常常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丰富
的想象。因此,语言表达也很独特,如阳光是“绿的”,
寂静是“朦胧”的,小草“炫耀”着新绿。
小如: 诗歌往往饱含着真挚的情感,如“永不漫灭的
回忆”和“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让我体会到诗人对母亲
的深深依恋。
2.请同学们把上面表示现代诗歌特点的词句用 “
爱和赞美之情。 二、识字加油站 你了解下面的古代文人吗?和同学交流。(板书:古
代文人) 【出示课件 6】 qū yu ān m èng f ǔ
通过读读词语,认 识 10 个生字,通过讨 论交流,了解 8 个古代 文人的基本情况。
屈原 陶渊明 孟浩然 杜甫
hán y ù y ǔx īzh òng g ōng 韩愈 刘禹锡 范仲淹 龚自珍 1. 认一认
新课
教学
(
)
分钟
示颜色的词语。 二、词句段运用 (一)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找一找其他描写 颜色的句子,和同学交流。 (板书:描写表示颜色的
短语)
1. 出示: 【出示课件 16】
出示带有描写颜 色的短语的句子, 积累 表示颜色的词语, 学习 如何把颜色描写得更 具体、生动。
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 ,披了一身 雪花。
孟浩然( 689 —740 ),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 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 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杜甫: (公元 712 年- 公元 770 年),字子美,自号少 陵野老。汉族, 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 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 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一、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情感。
2.能正确朗读课文,并能模仿朗读。
3.识字能力:认识生字“乐园”,掌握字音、字形,能正确书写。
4.语言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乐于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的习惯。
5.情感态度:学会用积极的情感态度对待美丽的事物,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享受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情节。
2.能正确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韵味。
3.认识生字“乐园”,准确书写。
三、教学难点1.能够表达自己对于乐园的想法和情感。
2.能正确用书面语言表达个人看法。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黑板、彩色粉笔等。
2.学生预习课文,准备朗读材料。
二、导入1.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谈论有关乐园的话题,激发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兴趣。
三、学习新课1.师生共同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学生模仿老师跟读。
2.引导学生认识生字“乐园”,解释字义,学生书写新字。
3.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乐园给大家带来的感受,鼓励学生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四、巩固练习1.完成课后习题,加深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生相互交流课文中有趣的情节,展示自己的阅读体会。
五、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肯定学生的表现并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2.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课内容,做好课前准备。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2.在家写一篇有关乐园的作文,表达个人对于自然环境的感受与理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语文园地三”这一课文,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欣赏美好,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发表观点,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氛围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请老师们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有所得,感受语文之美。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笔记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笔记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笔记(人教版)一、交流平台。
1. 童话的特点。
- 丰富的想象。
- 幻想与现实的结合。
- 鲜明的人物形象。
二、词句段运用。
1. 体会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 “慰藉”和“安慰”- “慰藉”更多地强调一种精神上的安抚,带有一种诗意、文学性的感觉。
例如“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这里用“慰藉”更能体现出天窗在孩子心中那种独特的、带有精神寄托的安抚作用。
- “安慰”比较口语化,使用范围更广。
比如“妈妈安慰伤心的我”,表达一种一般性的安抚情绪的行为。
- “忘记”和“忘怀”- “忘记”是比较常用的,表示不记得某事或某人。
例如“我忘记带钥匙了”。
- “忘怀”则更多地表示难以忘记,常用于否定句中,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如“他的英雄事迹令人难以忘怀”。
2. 仿写句子。
- 例句:“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
”- 仿写:你会从那扇小窗户外面的一片叶,一朵花,想象到无数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叶,无数像火似的、霞似的、锦缎似的绚丽的花。
三、日积月累。
- 原文。
-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 赏析。
- 情感表达: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诗中的场景描绘了一个温馨、宁静的画面,在月明的园中,藤萝叶下,诗人在母亲的膝上,这是诗人心中永不磨灭的美好回忆。
- 画面感:短短几句诗,营造出了很强的画面感。
通过对“月明”“藤萝”“母亲的膝上”这些具体事物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能看到那个充满爱的场景。
- 原文。
- 大海啊!-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赏析。
- 抒情方式:诗人运用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强烈地抒发了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通过将星的光、花的香与大海波涛的清响相类比,强调大海在自己心中的重要地位。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语文园地三》优质课件
19
◇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九寸深,一指宽, 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 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加重语气,体会对蟋蟀住宅描写的精准。
20
➢ 深入思考,句子加上加点词语后,意思发 生了怎样的变化?
◇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变成灰色。 ◇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33
4.《暮江吟》的作者是( 白居易),诗中表现 红日西沉时景色的诗句是( 一道残阳铺水中 ), 表现新月东升的诗句是( 可怜九月初三夜 )。 5.《题西林壁》的作者是( )宋代诗人( )苏。轼前两 句写了诗人从____、横____不同竖的角度,处在____、 _远___、__近__、___高_不同位低置观看的感觉。
9
•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 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 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对爬山虎的脚的变化的观察。
10
• 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 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 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不仅观察了蟋蟀住宅外部的特点,还 倾听了蟋蟀的歌声。
3
爬山虎生性随和,适应性强,喜阴、耐干旱,在一般 土壤中都能生长。爬山虎占地少、生长快,绿化覆盖面 积大。
《爬山虎的脚》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爬山虎脚 的位置形状颜色;又讲了爬山虎是怎样爬的;最后讲了 爬 山虎的脚没触着墙就“萎了”和触着墙的巴在墙上相当 “牢固”。
4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法布尔所写的观察笔记 ,主要介绍了蟋蟀简朴、清洁、干燥的住宅和建 造住宅的全过程。
31
四、我会填写关联词语。
1.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 还 ) 由于它的住宅。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三单元 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 人教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三单元 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 人教(部编版)(共55张PPT)
观察日记
3月15日 星期一 天气阴
观察细致
今天,我向妈妈要了一把绿豆,将它们装在了一个塑料瓶
里。然后,盛了半瓶自来水倒进瓶里,只见绿豆们一遇到水,
就变得生气勃勃的,忽上忽下,飘来飘去。我正要把这个发现
告诉妈妈,可它们却开始缓缓地往下沉了。我琢磨着:它们应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三单元 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 人教(部编版)(共55张PPT)
我在花盆里种下几粒种子, 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
秋天到了,有的树叶开 始变色了,我要记录树叶颜 色的变化。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三单元 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 人教(部编版)(共55张PPT)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三单元 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 人教(部编版)(共55张PPT)
意锻炼,增强体格。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三单元 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 人教(部编版)(共55张PPT)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三单元 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 人教(部编版)(共55张PPT)
张军:连续写字或读书30 分钟以上,要向远处眺望 一会儿,或多观看绿色植 物。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三单元 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 人教(部编版)(共55张PPT)
仅仅是细致地观察就可以了吗?请看《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 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 灰色。
作者不但观察细致,还连续观察了一段时间。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三单元 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 人教(部编版)(共55张PPT)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三单元 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 人教(部编版)(共55张PPT)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三》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一部分,本节课主要通过一系列的阅读材料和练习题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汉语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诗歌默写、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作文训练。
这些内容既涵盖了语言的输入,也包括了语言的输出,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简单的汉语知识。
但是,对于一些较复杂的语言现象,如诗歌的韵律、修辞手法的运用等,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被激发和保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默写指定的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理解课文的主旨和意义;能够进行简单的作文训练,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和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歌的默写和理解,课文内容的填空和理解,作文的训练和修改。
2.难点: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的理解,作文的构思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于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的讲解,教师的讲解是必要的。
2.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任务驱动法:通过作文训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2.参考资料:相关的诗歌和作文范文。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诗歌默写、课文内容填空和作文训练。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情感。
2.能够流畅朗读课文。
3.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
3.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展示的情感。
2.运用课文中学习的词语进行表达。
四、教学准备1.课文《语文园地》。
2.教学PPT。
3.黑板、粉笔。
4.单词卡片。
5.朗读音频。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利用图片和简短故事引导学生了解《语文园地》的主题。
第二步:课文学习1.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重情感表达。
3.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生词词语,理解意义。
4.教师解释课文中的生词词语。
第三步:课文理解1.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理解课文更深层次的意义。
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学生小组展示表达成果。
第四步:知识巩固1.教师出示相关图片,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描述。
2.组织对话练习,让学生在对话中巩固所学内容。
第五步:课堂小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概括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六、课堂作业1.默写生词词语及其意义。
2.用一段话描述自己喜欢的一篇课文段落的感受。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中,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情感表达,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和理解力,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下语文第三单元语文园地课堂笔记
四下语文第三单元语文园地课堂笔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语文园地课堂笔记。
一、交流平台。
1. 童话的特点。
- 丰富的想象。
- 奇妙的故事。
- 人物形象鲜明。
二、词句段运用。
1. 比较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 “慰藉”与“安慰”- 慰藉。
- 更多指精神上的抚慰。
例如“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是一种在特定环境下(如被关在屋里时)精神上的寄托和安抚。
- 安慰。
- 可用于表示对他人情绪上的安抚动作或话语。
如“妈妈安慰伤心的我”,这里强调妈妈通过某种行为或话语来使“我”的情绪得到平复。
- “忘记”与“忘怀”- 忘记。
- 侧重于对某事或某物失去记忆。
例如“我忘记带钥匙了”,这是一种比较平常的表述,表示记忆的缺失。
- 忘怀。
- 更多用于书面语,有难以忘记、不能忘却的意思,带有一种情感上的深刻性。
如“那段美好的回忆让人难以忘怀”,强调这段回忆的深刻性和难忘性。
2. 仿照例句写句子。
- 例句:“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 分析:这个句子通过冒号,对“温柔可亲”进行了具体的描述。
- 仿写:- 妈妈要是生气,能比谁都严肃:皱着眉头,眼睛直直地盯着你,双手叉腰。
- 弟弟要是调皮,能比谁都捣蛋: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在沙发上跳来跳去,还把画纸撕得粉碎。
三、日积月累。
- 内容:“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 赏析:- 诗人通过回忆童年生活中的三个场景——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营造出一种温馨、宁静的氛围。
这三个场景代表了诗人童年时在母亲身边感受到的温暖和幸福,这些回忆是深刻而永不磨灭的。
- 内容:“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赏析:- 诗人运用反问句,强调了大海对自己的重要性。
星星有光、花朵有香,而大海的波涛清响也同样在诗人的思潮中不断回荡,表达了诗人对大海深深的喜爱和眷恋之情。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语文园地》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东晋末至南朝宋初 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 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 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 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 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著有《陶渊明集》。
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唐代 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于盛唐, 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 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 隐居鹿门山。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 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 的心情。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 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 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 传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 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 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 县。 为了与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 “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 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仿照着写一写。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藤母···明 萝 亲· · ·的 的的· · ·叶园 膝···下中上···,,。
春天的早晨, 怎样的可爱呢! 融 飘 静· · ·冶 扬 悄· · ·的 的 的· · ·风 衣 心· · ·, 袖 情· ·, 。
教师指导:左边诗中加点的短语,不禁让人 回忆起以前的许多情景,既蕴含着温柔的母爱, 又隐藏着母亲的音容笑貌,从正面刻画出母亲 的慈爱形象。右边诗中加点的短语,描写了作 者春日早上轻松、平静的心情,使我们仿佛看 到作者迎着春风享受清晨的惬意,感受春天气 息的画面。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sè)人,号定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3 》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3》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3.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主要人物形象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2.手抄文学作品
难点
1.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书写和描述
三、教学准备
1.课文教材
2.黑板、彩色粉笔
3.学生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先说一句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正文
1.听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
2.教师解读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3.学生自读课文,注重语感和语调。
4.学生小组讨论课文内容,然后汇报给全班。
3. 拓展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描述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展示个性特点。
4. 巩固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手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理解能力。
5. 作业
1.完成手抄文学作品
2.自由写一段话,表达对课文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有待提高,下节课要加强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课文含义。
以上就是本次《语文园地3》教案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三》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以“园地”为单元,通过一系列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本课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口语交际、习作、阅读和语文园地。
其中,口语交际以“说一说,写一写”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等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习作部分以“我的发现”为主题,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用文字表达出来;阅读部分精选了一些优秀的文章,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语文园地则提供了一些有趣的语言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对生活中的事物也有了自己的认知和理解。
但是,部分学生在表达时仍然存在语言混乱、用词不当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使用本课中的词语,能够流畅地进行口语交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等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用文字表达出来。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本课中的词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教学难点:在习作中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用文字表达出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教学法: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教学环节。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本课内容。
四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三单元语文园地
四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三单元语文园地《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是《语文园地》,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 《屈原投楚中》:讲述了屈原为了国家利益,选择了投降楚国的故事,表达了忠诚、爱国的精神。
2. 《白蛇传》:以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故事为背景,反映了对真爱的坚守和追求,以及善良与妖怪的斗争。
3. 《虹的故事》:通过虹的形成和变化,让孩子了解自然界的奇妙,并引导孩子关注环境保护和珍惜生态。
4. 《郑成功与草虾仔》:讲述了郑成功带领水师解救草虾仔的故事,表现了爱护弱小生命的精神。
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将通过阅读和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对情感、价值观的体验和品味。
同时,还涉及了一些自然科学、历史和社会常识的内容,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发展自己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设计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三》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综合性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了“读读背背”、“说说写写”、“读读记记”三个部分。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在朗读、背诵、表达、书写等方面得到提高,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和背诵能力,对于表达和书写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掌握。
但在细节上,如字词的理解、语法的运用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表达、书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朗读、背诵的技巧和方法。
2.表达和书写的细节处理,如用词、语法等。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启发思考,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
2.相关阅读材料。
3.练习本。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或游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如:讲一个关于背诵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背诵的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语文园地三》的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如:展示“读读背背”的部分,让学生朗读并简单解释其中的意思。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朗读、背诵练习。
如:让学生分别朗读“读读背背”中的不同段落,并对其中的一些字词进行解释。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语文园地三》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如: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读读背背”的内容,或进行一些相关的写作练习。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语文园地三》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如: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读读背背”中的某些句子的理解和感受。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如:总结学生在朗读、背诵、表达、书写方面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
以下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的主要内容:
1. 口语交际:保护文物
- 提出讨论话题:如何保护文物。
- 引导学生讨论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和方法。
-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文物保护意识。
2. 习作:写观察日记
- 指导学生如何写观察日记。
- 提供一些观察的主题,如植物生长、天气变化等。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写作能力。
3. 我的发现:通过比较,了解一些词语的特点
- 引导学生发现一些词语的规律和特点。
-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
4. 日积月累:读读背背
- 提供一些名言警句或古诗词,让学生朗读和背诵。
- 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积累文化知识。
5. 宽带网: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
- 介绍我国的一些“世界遗产”,如长城、故宫等。
-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以上是语文园地三的主要内容,具体的教学活动和材料可能会因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需求而有所不同。
PPT: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语文园地(部编人教版)
二、蜜蜂的家----蜂窝
三、蜘蛛的家----蜘蛛网
你们都认识穴穴我吧,我叫蚂蚁
四、蚂蚁的家----蚁穴
五、鼹鼠的家-呢?
六、蛇的家----蛇洞
六、啄木鸟的家----树注我洞意的看眼
睛
游戏一:猜一猜,送回家
游戏一:转盘游戏
1,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 。 2,七月立秋慢溜溜,六月立秋快加油 。 3,立秋拿住手,还收三五斗。 4,头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种到立秋后 。 5,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 6,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
授课人:追风捕影
语文四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你的家在哪里? 你知道小动物住在哪里吗?
我们的家
一、鸟类的家——鸟巢(鸟窝)
鸟巢是小鸟找 来干草和树枝用自 己的嘴巴建造的家, 也叫鸟窝。
你们知道谁住 在鸟窝里吗?
你认识我吗? 我是用泥建
造的窝你哦认。 识我吗?我 是用泥建造的窝哦。
我衔来湿泥、稻 草、草根等,和这自 己的唾液,在房檐下 砌成碗状的窝。
四年级第三单元语文园地笔记
四年级第三单元语文园地笔记四年级语文(人教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笔记。
一、交流平台。
1. 童话的特点。
- 丰富的想象。
- 幻想与现实的结合。
- 鲜明的人物形象。
二、词句段运用。
1. 体会加点词语的用法并仿写句子。
- 例句:“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 分析。
- 这里的“轻而清”“重而浊”使用了反义词和近义词组合的形式,“缓缓”“慢慢”是近义词。
这样的词语组合使句子更加生动、准确地描述了事物的特点和变化。
- 仿写。
- 高而大的山峰,静静耸立,形成了屏障;矮而小的山丘,慢慢起伏,变成了丘陵。
2. 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 例句:“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分析。
- 通过描写普罗米修斯的动作“摇摇头”和语言,生动地表现出他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品质。
- 练习。
- 可以描写一个同学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的情景。
“小明站起来,自信满满地说道:‘这道题的答案是这样的,首先我们要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指着黑板上的题目,眼神中透着坚定。
”三、日积月累。
1. 嫦娥。
- 原文: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作者:李商隐。
- 赏析。
- 前两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描绘了室内和室外的环境。
室内,云母屏风上映着暗淡的烛影;室外,银河渐渐西移,晨星即将消失,这是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
- 后两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诗人通过想象嫦娥在月宫中的孤独生活,表达了一种孤寂、凄凉的情感。
嫦娥偷吃了灵药,飞到月宫,虽然长生不老,但却永远孤独寂寞,诗人借此抒发自己内心的孤独或者对一些事情的感慨。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
观察日记
选自《森林报》
片段一:灰鹤在沼泽地上开舞会,它们围成一圈,起初 用两条长腿蹦高,后来越跳越上劲:索性大跳特跳起 来了。那奇形怪状的花步子,真能把人笑死!转圈呀, 蹿跳呀,打矮步呀——活像踩着高跷跳俄罗斯舞!
片段二:街上出现了一些大苍蝇,他们身上蓝里透绿、 闪着金光。它们跟秋天一样,一副没睡醒的样子。它 们还不会飞,只能勉勉强强用它们的细腿在墙壁上爬 摇摇晃晃的。
片段三:叩头虫在表演它那晕头转向的把戏—把它仰 面朝天放着,它就把头吧嗒一点,蹦个高儿,在空中 翻个跟头,一直落在地上,站的好好的。
观察五要素
用眼看 用耳听 用鼻子闻 用舌头尝 用心想
喜鹊叫,大雨不久就来到。 2.朝霞不出门,晚霞走千里。 3.雷公岩岩叫,大雨毛快到。 4.谷雨不雨,交回田主。 5.泥鳅跳,风雨到。 6.东虹日头,西虹雨。 7.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8.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同翻。 9.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 10.朝怕南云涨,晚怕北云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观察的方法,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
2.引导学生熟读并背诵关于天气的谚语,养成积累的习惯。
3.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要养成留心观察、连续观察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背诵、积累谚语。
2.让学生了解观察的方法,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
3.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要养成留心观察、连续观察的好习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出示《蟋蟀的住宅》《爬山虎的脚》中描写事物的句子,各自读一读,说说这些语句是怎样准确描写出事物特征的,然后全班交流。
2.各自找一找本册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
全班交流如何进行细致的观察。
教师点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作者之所以能把句子写得那么具体、准确,是因为作者在写作前,能够对事物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而且做到了长期、连续观察。
由此可见,深入生活、留心观察是写作的基础。
同学们今后一定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观察事物的小窍门有:①增强观察的目的性,在观察前制订好计划。
②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选择好观察点,做到多角度观察。
一个物体可以从正面、侧面、后面等不同角度观察,这样才能对物体形成完整的印象。
③要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可以对观察对象摸摸、闻闻、听听、看看等,让大脑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分析,获得对事物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④要对观察对象进行长时间观察,如观察一种事物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不同情况。
同时可以与其他事物进行对比观察,找到共同点和不同点,多问几个“为什么”,以保证观察效果,使得到的结论更接近事实。
⑤学会写观察日记,做到认真观察,及时记录。
二、词句段运用
1.连一连,为下面的动物找到家。
答案:
2.读下面两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每组句子意思的不同。
(1)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变成灰色。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
..变成灰色。
(2)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
..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教师点拨:第(1)组句子中,“逐渐”一词写出了爬山虎的脚是一点儿一点儿变成灰色的,展现了一种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
第(2)组句子中,“最多”是一个修饰限制词,表最大程度,说明隧道的深度、宽度不一,但“九寸深,一指宽”是最大限度;没有这个词,则是说隧道全是“九寸深,一指宽”。
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日积月累
1.安排学生自由朗读这几则谚语,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其大意。
2.教师解释谚语的意思。
3.安排学生再次朗读,领会谚语的意思,背诵谚语。
(1)立了秋,把扇丢。
这句话是指立秋后,气温降低,炎热的天气就会逐渐凉下来。
(2)二八月,乱穿衣。
这句话形容初春和初秋时人们乱穿衣服的情况。
二八月气温不稳定,忽冷忽热的,无法合适地穿衣,所以人们才说“二八月,乱穿衣”。
(3)夏雨少,秋霜早。
这句话指夏天的雨如果少,那么秋天到了,霜降得就早。
(4)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这句话指在每年农历八月,一些候鸟如大雁、黄雁等,集体向南方迁徙,为过冬做准备,好像是给人们发出了天气变冷的信号。
(5)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每下一场秋雨,天气就会冷一些,下了十场秋雨后就要穿棉袄了(基本上十场秋雨之后就是冬天了)。
(6)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这句话指北方一些地区农历八九月很暖和,十月里还像春天一样温暖。
教师点拨:这六句都是民间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
拓展积累:
肥不过春雨,苦不过秋霜。
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
春到三分暖。
春无三日晴。
春雨贵如油,点滴无白流。
五月南风下大雨,六月南风井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