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国企改革新模式-青啤的职业经理人制度

合集下载

吴敬琏许小年回应郎咸平国企改革不能停止

吴敬琏许小年回应郎咸平国企改革不能停止

“郎顾之争”似乎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学家绕不开的一个话题。

就在8月28日郎咸平在北京召开“资产流失与国有资产发展研讨会”,并公布“请而未到”的经济学家名单之际,在南方的深圳,吴敬琏、许小年先后发表讲话,回应郎咸平。

作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全职教授,8月29日,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华南论坛”上,吴敬琏和许小年两位教授结束演讲回答听众提问时,意料之中的“如何看待郎顾之争”引来了吴敬琏的长篇回答,而许小年也针对公司治理结构、知识分子的独立性等问题作了深入探讨。

演讲结束后,《21世纪经济报道》进一步采访了吴敬琏教授。

正确看待国企改革中的问题记者:如何看待“郎顾之争”?吴敬琏:最近我也看到了报纸上的一些文章,我不太理解这场争论到底是怎么回事。

郎咸平教授在过去就曾经提到过德隆的问题,最近又提出了科龙的问题,他说科龙在整个转制过程中,出现了新所有者瓜分或者侵吞国有资产的现象。

因为我没有研究,所以无法作出回答,也无法判断郎咸平教授的意见究竟对不对。

而科龙的顾先生已经在香港的法院提出诉讼,我相信香港的司法部门会得出一个公正的结论。

记者:郎咸平教授还提出应该停止国有企业改制,对此你怎么看?吴敬琏:这个观点我不同意。

但是他说的有一条我觉得是对的,就是在国有企业改制中确实出现了蚕食和侵吞国有资产的情况。

我自己也在很久以前就提出过这个问题,我曾经在中纪委的一个干部培训班上作过一个讲话,题目叫《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思考》。

其中就提出,腐败的源头在经济制度上的基础,有三种情况:一是寻租,就是行政权力对市场活动的干预造成了寻租的环境;二是利用市场的不完善、制度的不健全、监管的不严格等等,用各种违法违规手段牟取暴利;第三种情况就是在经济体制变动、产权结构变动过程中,包括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蚕食和侵吞公共财产。

郎咸平教授如果说的是我们在国企转制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腐败行为,出现了利用权力来盗窃公共财产的行为,那么我们号召全社会跟这种行为作斗争。

由郎顾之争引发的国企产权改革大讨论综述概要

由郎顾之争引发的国企产权改革大讨论综述概要

由“郎顾之争”引发的国企产权改革大讨论综述市国资委研究室在理论界展开的“郎顾之争”,已经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并围绕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国有资产流失等当前改革中的热点问题,逐渐形成了拥“郎”和批“郎”两派。

现将各方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郎咸平及拥“郎”方主要观点郎咸平及其支持者认为,当前“国退民进”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不能解决国有企业经营效率不高的问题,还造成了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和社会不公,因此,郎咸平建议停止“国退民进”式的产权改革,要建立激励机制和信托责任并重的职业经理人制度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主要观点归纳如下。

(一)“国退民进”的国企产权改革造成了大量国有资产流失1、目前的国企产权改革,由于“法律缺位下的合法”和“买卖双方自定价格”,造成国有资产大量被贱卖流失,建议立即停止。

按照郎咸平的说法,“法律缺位下的合法”是指在国企产权改革过程中,由于中国的法律不健全,有些实际上是非法的手段变成了合法的手段,如利用国有银行贷款、甚至用国有资产抵押贷款购买国有资产。

“买卖双方自定价格”是指本来只是“保姆”的国企老总跟民企老总一起,通过暗箱操作等方式,确定本不属于他们的国有资产的买卖价格,贱卖国有资产,共同侵吞国有资产。

郎咸平认为,正是这种“法律缺位下的合法”和“买卖双方自定价格”,国企产权改革的过程成了国企老总和民营企业老总联合起来“合法的剥削”国有资产的过程。

2、目前的MBO不能称之为“改革”,是一个最可恶的盗窃国有财产的办法,必须立即严格禁止。

郎咸平认为,MBO应该是公司发行全流通股以后,再用溢价收回所有在外流通股。

但是中国的MBO变成了国企经理人从国家银行借钱,自己定价,收购不能流通的国有股,MBO变成MBI(management buy in),成了国企老总掠夺国有资产的最好方法,因此政府有关部门一定要立法禁止。

郎咸平举出重组大王埃克卡在80年代拯救了面临破产的美国克莱斯勒公司,但并不能因此变成大股东的案例,极力批评“目前多数国企经营不善,如果不让国企老总做所有人,他们就不会把公司做好”的说法。

国企市场化职业经理人机制探究

国企市场化职业经理人机制探究

国企市场化职业经理人机制探究国企市场化职业经理人机制是指在国有企业中,通过引入市场化的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企业,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这一机制的引入对于促进国有企业的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国企市场化职业经理人机制进行探究。

首先,国企市场化职业经理人机制的背景。

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着许多问题,如经营效率低下、盈利能力不足、创新能力弱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引入市场化的职业经理人成为一个重要的举措。

国企市场化职业经理人机制的出现是对传统的权力过于集中、管理水平不高的国有企业管理模式的一种。

其次,国企市场化职业经理人机制的意义。

通过引入市场化的职业经理人,可以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经营效益。

职业经理人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市场化的运作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管理企业,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职业经理人还可以带来新的管理理念和创新思路,促进企业的和转型。

接着,国企市场化职业经理人机制的实施方式。

在国企引入职业经理人时,可以通过聘任、选拔、合作等方式来实施。

其中,聘任制是指直接通过招聘市场上的优秀人才来担任企业的职业经理人;选拔制是指从企业内部选拔并培养具备市场化管理能力的人才担任职业经理人;合作制是指与专业的职业经理人公司合作,将企业的管理权委托给该公司,由其派遣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企业。

最后,对于国企市场化职业经理人机制的建议。

首先,要加强对职业经理人的引进和培养工作。

通过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加强职业经理人培训等措施,提高职业经理人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其次,要加强对职业经理人的监督和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的职业经理人考核评价体系,对业绩优秀的经理人给予适当的激励,对管理不善的经理人进行相应的监督和处罚。

最后,要完善国企市场化职业经理人机制的运作机制。

加强与职业经理人的沟通和协调,确保职业经理人能够更好地与企业内部员工合作,实现共赢。

综上所述,国企市场化职业经理人机制是对国有企业管理模式的一种重要,对于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郎咸平:中国需要立刻停止国企产权改革

郎咸平:中国需要立刻停止国企产权改革

郎咸平:中国需要立刻停止国企产权改革2004年08月27日 16:23凤凰卫视8月27日消息最近,中国国务院发改委正组织相关学者要讨论国有资产是不是严重流失的问题,其中,最主要是要讨论由郎咸平教授所提的目前产权改革方向存在的错误,警惕国有资产被合法剥削的问题。

其实关于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在国内财经界炒的沸沸扬扬,有网民支持郎咸平教授的说法,但是也有一些企业人士就不支持郎教授这样的说法,他们认为是偏激的言论。

为此,郎咸平教授继8月25日在凤凰卫视《财经今日谈》中专门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后,8月26日继续就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关文章:郎咸平:警惕民企伙同国企合法吞并国有资产)法律缺位无法防止国资产流失针对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最近国家出台了一些措施,包括国企改革等等,有些人认为这些办法出台之后已经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了,对此,郎咸平表示,如果这些办法有效地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的话,我做的这三个案例就不会轰动了,也就发现不出问题来了,可见这些措施是没有办法遏制国有资产流失的。

为什么没有办法呢?因为请记住一个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在哪里?是法律缺位。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办法是防止不了国有资产流失的。

这些行为都是合法的,合什么法?合现行法律架构下的法。

可见,如果现行法律是缺位的,你用现行法律延伸出来的一些管理办法会有用吗?它还是合法的,可是职工持股会怎么办?对双方制定架构定位怎么办?你没有办法做,因为法律本身就是缺陷,所以是一个“法律缺位下的合法”,这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描述,法律缺位下的任何管理办法是没有办法防止资产被贱卖的。

国企效益不比民企效益差郎咸平教授认为,从长期看,必须加强法制化,但在短期内不能这样做,但是,在经过长期的法制化之后,国有资产就没了。

问题是如何在短期内就能控制这种行为,这是我们比较关切的问题。

现在的产权改革是经过20年论证的结果,这是我最担心的。

论证是怎么论证的?我讲一句不客气的话,是“拍脑袋”式的论证。

对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思考

对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思考
定的经历、 一定的业绩以及对社会的贡献大小等。有了这些条件还需 经过合法的权威机构的考评, 认为确实合格, 即可以一定形式颁发给
道自 己的做事空间界限, 有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有时候他不一定赞 同你的观点和做法, 但他能够保持对不同意见的尊重并能很好地合作 完成工作, 这样的人有很强的 沟通能力和能够凝聚一个团队的力量, 经营方式、 思维理念和行为方式与国际上职业经理人更为接近。 (二)职业经理人队 伍的建设 一 国 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需 求。国 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 经济体制改革的 重要内容, 它大致经历 了 扩大经营自 主权、 实行经营承 包责任制、 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企 业股份制改造和企业境外上市等阶段。在这一过程中, 转换企业经营 机制一直是建立现在企业制度的 基本前提。 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目 标 是使国 有企业适应市场的 要求, 成为依法自 主经营、 负盈亏、 我发 自 自 展、 我约束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 自 成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 民 事义务的企业法人。 职业经理人队 伍的 建设, 对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面人手 :
1、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职业经理竞争选聘制度。 要彻底割断 职业经理与公务人员之间的制度联系。目 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与公 前, 务人员还没从制度上彻底分离, 今天是地方官员, 明天则可能是企业 老总, 其最主要的缺陷是使市场机制失效, 而一个缺乏市场机制的经 济体系是没有发展前景的, 也不利于与国际经济接轨, 西方各国不允 许国企经理阶层由官员身份的人担当— 国企经营者阶层没有 “ 官” 位保护却面临发达的经理人才市场“ , 威胁’这就迫使他们倍加珍惜自 ,
合起来。所谓外部约束, 就是指在企业出资人与职业经理人这两个当 事人之外形成的约束, 即社会法律、 道德等各种社会机制对职业经理 人的约束;所谓内部约束 , 就是指出资人与职业经理人之间要形成相 互的约束关系和约束机制。 三、 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具体措施 根据我国的国情, 完善国有企业职业经理制度可以从下列几个方

郎咸平:国企改革新模式-青啤的职业经理人制度-12页word资料

郎咸平:国企改革新模式-青啤的职业经理人制度-12页word资料

郎咸平国企改革新模式青啤的职业经理人制度郎咸平:国企“解决方案”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http://finance.sina 2004年09月08日10:08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昨日,由商务部主办的全国投资融资研讨会在厦门召开。

经过一周的沉默,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出现在会议上,并继续其一贯锐利的发言风格,在会议上以“国企改革新模式———青岛啤酒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为题,提出了他的改革方案。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郎咸平发言进行的同时,各方人士也不约而同地希望郎教授能给出一个“解决方案”。

中华工商时报报道称,在国资委内部,已被媒体大肆渲染的“郎顾”争论并没引起多大的波澜,因为郎咸平提出的问题并不新奇,早就存在,这也是许多专家的共识。

问题的焦点已经集中在如何去解决“国有资产流失”上,各方人士也不约而同的希望郎教授能给出一个“解决方案”,“否则他难辞其咎”。

国资委的有关人士说。

由此,郎咸平昨日公布的这一论文,显得更有其特殊意义。

昨晚,经过郎咸平独家授权,本报率先得到了该论文予以刊发(本报有删节)。

我特别选择了青岛啤酒来阐述我的国企改革理念。

青岛啤酒和海尔有相当的对比性。

第一,两家公司都是国资委管理的公司,第二,两家公司都在青岛,第三,海尔的张瑞敏是1985年被任命的国家干部,而青啤的金志国是2019年被任命的国家干部。

但是海尔集团的资产在这19年间被转移到了海尔职工持股会,而这也正是我所批评的国企改革的问题。

但是青啤的金志国在这3年间以我所提倡的职业经理人的身份经营了青岛啤酒,而获得了股民的肯定,因为他替股民创造了财富。

我在此文将把青啤的职业经理人的改革做法详细地介绍给读者。

我认为青啤的改革值得政府关注。

1993~2019年的错误发展青啤1993年7月15日在香港上市,同年8月27日在上海上市。

青啤的品牌一向走高中档的市场,从1993年开始,青啤前总经理彭作义希望借着收购当地啤酒品牌来打入不同省市的大众市场。

为了能在短时间内占领更大的市场,因此不得不实施“低成本收购”。

郎咸平:国企改革可“三步走”

郎咸平:国企改革可“三步走”

郎咸平:国企改革可“三步走”

【期刊名称】《经济政策法规参考》
【年(卷),期】2005(000)010
【摘要】经济学家郎咸平近日提出,对国企改革中的问题,可采取“三步走”的方法,即“职业经理人+顾问董事会+否决股权”的方法,来加以解决。

第一步,在现有产权不变情况下,用市场价格招聘职业经理人,政府严加监管腐败,但是行政命令必须退出的企业经营;第二步,对于“职业经理人”的监管,建议学习德国的做法,在现行董事会之外,再组成顾问董事会,而该董事会一半以上的成员必须由职工担任。

由该董事会负责以市场价格招聘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必须在董事会和顾问董事会的监督下经营企业;
【总页数】2页(P19-20)
【作者】无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9.241
【相关文献】
1.郎咸平开出国企改革药方——新法治主义 [J],
2.警惕郎咸平,警惕没有郎咸平 [J], 王福生
3.“西南合成”三步走活国企改革“死棋” [J], 无
4.国企改革宜分三步走 [J], 王小广
5.郎咸平:国企改革必须靠严刑峻法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陈志武:我们需要国营 还是需要“还产于民”

陈志武:我们需要国营 还是需要“还产于民”
如果看看历史,我们会发现,不管在中国的几千年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民营”不仅天经地义,而且是自古人类最自然的谋生方式,“花自己的钱才心痛”是再自然不过的黄金定律。而“国营”才是后来物,说的不好听一点,那才是过去一百多年里“拍脑袋拍出来”的,等于是拿中国、还有世界许多国家作了一场大试验,让那么多家庭和个人以自己的遭遇去为试验埋单,先是从民营到国营,然后又要遭遇从国营到民营的折腾。想起来,真是往事不堪回首。
职业经理人制度能救国企?
郎咸平最近的文章谈到信托责任和职业经理人制度问题,他以青岛啤酒(资讯 行情 论坛)为例说明职业经理人制度的优越性,并也行得通。
分析青岛啤酒这一个案能告诉你什么呢?2001年以后其业绩改进到底是因为什么?我们千万不要从中得出另一个“要想成为好作曲家需先把眼睛弄瞎” 的结论。
过去两年青啤在香港H股的股价确实上涨不少,但我们不能忽视同期间所有H股股价都在上涨。在美国以及其他国家有那么多新的中国概念基金公司于过去两年建立,大家都想买中国股票,而且2003年是全球新兴股票市场过去几十年里上涨最多的一年。当海外基金加大对新兴市场的投资时,分到投资中国的比例也会很多,他们投资中国股票的主要途径又是香港H股、红筹股和B股。这样一来,水涨船高,青啤的H股不上涨才怪呢!
今天讨论的“国营”“民营”问题当然不是什么新问题。那么,“国营”是怎么来的?“国营”是天经地义的自然状态,还是一种非自然的状态?看清这些当然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今这场关于产权的讨论,也可帮助我们吸取历史的教训。我们不能忘记,当年的国有化是一场财产强行再分配的过程,而今天的“国退民进”也必然是一件艰难的财产再分配过程,这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提要:近期的“郎顾之争”演变成了国营民营之争。自由发言是每个人的权利,但对问题的看法大家可以不同。案例研究与学术研究到底有什么不同?国有持股是否世界普遍现象?民企是否不如国企?对于这次争论中的这些关键问题,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从宏观的视野、以充分的数据进行了理性分析。他认为“国退民进”才能让中国的企业培养出最强的国际竞争力。

国企改革可试点职业经理人制度

国企改革可试点职业经理人制度

国企改革可试点职业经理人制度着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第七、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七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 第八、九届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

主持了《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起草工作。

因在经济学以及其他学术领域中的杰出贡献而多次获奖,包括“孙冶方经济学奖”、“金三角”奖、国家教委科研成果一等奖、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奖(个人最高奖)、第十五届福冈亚洲文化奖一一学术研究奖(日本)、第二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等。

因论证倡导我国股份制改革,被尊称厉股份。

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

主要着作:《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体制・目标•人:经济学面临的挑战》、《中国经济改革的思路》、《非均衡的中国经济》、《中国经济改革与股份制》、《股份制与现代市场经济》、《经济学的伦理问题》、《转型发展理论》、《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一一论道德力量在经济中的作用》、《资本主义的起源一一比较经济史研究》、《罗马一一拜占庭经济史》、《希腊古代经济史》、《论民营经济》、《工业化和制度调整》等。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XX年中国GDP同比增长%。

这是1990年以来中国全年GDP增速首次跌破7%,达到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去年两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定下的“7%左右”的经济增速目标。

对此,着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日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势头正在变好,今年会比去年好。

因为新的人口红利正在形成,且数量也是惊人的。

预计中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从7%下降至%,直到以后长期保持5%-6%就行了。

他强调,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是加大对短板行业的投资。

短板行业如果不加强投资,则创新无从谈起,政策层面应该为创新者提供帮助,比如税收减免、提供空间等。

但是,供给侧调控不可能短期就见效,结构调整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短板行业要扶植起来,产能过剩行业关停并转。

朗咸平的十大主要理论观点

朗咸平的十大主要理论观点

朗咸平的十大主要理论观点1、反对在现行条件下,进行国有企业MBO股份制改革。

认为在现有法制和监管条件不成熟的情况,进行的所有国企股份制改革最后将最大可能的走向国有资产流失。

建立一套激励机制与信托责任并重的职业经理人制度是国企改革的出路。

2、一个没有法制的国家,民营经济越发达,官商勾结越严重,民营企业和政府合谋席卷人民的财富。

3、要求股市改革首先要有严刑竣法,他认为这是所有股市的改革的根本,在没有重刑严惩违法行为的前提下,所有的股市改革方案只是空谈。

4、反对人民币升值,认为人民币升值是某些国际金融机构伙同他们政府想搞垮中国经济并从中牟利的行为。

汇率是政治问题更甚于经济问题。

我国的金融体系承受不起利率与汇率的不稳定。

5、以房地产为主导的经济,泡沫破灭后将带来严重经济危机。

认为有迹象表明,上海的房价是国际炒家联手操纵的结果。

6、认为股市的改革,产权改革的成败将直接关系政府信用。

维系金融市场的唯一原则,那就是政府的信用度7、认为自由民主不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因,而是果,法制化才是因。

呼吁信托责任,依靠严刑峻法加强国家的信托责任,是所有改革的根本。

8、认为中国目前的改革将导致利益归于少数人,而改革成本归于大多数人。

一亿人的富裕致使十二亿人口更加贫穷。

政府有很简单的思维,认为国企搞不下去了,总会有民营化接手解决问题。

这个不太可能,民营企业家把厂子买下来以后,就会把这些工人推向社会。

9、郎咸平批评教育简单套用市场化路子,是失败的,剥夺了农村子弟受教育机会。

20年以前考上北大,没钱读,有政府帮忙。

但今天考上北大,还念得起吗?最后一条脱贫致富的路都走不通了。

10、认为应由中央政府来承担金融政策的风险,而不是老百姓承担。

金融政策切忌大起大落,调整利率也好,调整汇率也好,有两点是控制不住的:一个是什么时候产生效果不知道;第二个效果多大不知道。

所以政策必须要稳健。

郎咸平全集——警惕民企伙同国企合法吞并国有资产

郎咸平全集——警惕民企伙同国企合法吞并国有资产
2006/12/09

郎咸平:警惕民企伙同国企合法吞并国有资产
凤凰卫视8月26日消息 最近,中国国务院发改委正组织相关学者要讨论国有资产是不是严重流失的问题,其中,最主要是要讨论由郎咸平教授所提的目前产权改革方向存在的错误,警惕国有资产被合法剥削的问题。其实关于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在国内财经界炒的沸沸扬扬,有网民支持郎咸平教授的说法,但是也有一些企业人士就不支持郎教授这样的说法,他们认为是偏激的言论。为此,朗咸平教授8月25日,在凤凰卫视《财经今日谈》中,专门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国有资产到底是怎么流失的?
质疑TCL的10%
此前,郎咸平教授认为中国的产权改革方向存在错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联合起来正在合法吞噬国有资产。这个观点对于现在很多人来说有些不可思议,特别是他特别提到几个大企业,包括TCL、海尔和格林科尔等。
就这个问题,郎咸平教授进一步分析认为,整个事情的开始是从TCL开始的,因为TCL开始被《华尔街日报》誉为产权改革的典范,甚至认为将来国营企业都会沿着TCL的路子走。TCL的道路是,财产的基础还是国家的,但是我做的好了是归我的,以净资产回报率10%作为基点,我保证10%给国家,超过的就给我的,我可以把它转化成股权,这虽然很好的,但有其严重性。为什么这么说?TCL通过这种方法转化成股权,管理层持股25%,李东生个人他的身价是多少呢?可以说是12亿之多。当然有很多人说,国家并没有损失,他自己辛苦赚来的钱,把企业做好了,钱赚多了,多出来是他的,这个看起来还是比较合理的。
我们再看一下,职工持股会,现在说它是集体所有制,问题在这里,当初是怎么样把国家的资产转到职工持股会手上的呢,难道你是通过董事会决议的吗?如果是通过董事会决议的话,那我就要问一句话,这些做决定的董事们在职工持股会有没有股权,有的话,就是合法的利益输送。

郎咸平引爆“国企改革大辩论”背景故事综述

郎咸平引爆“国企改革大辩论”背景故事综述

辩难问诘,求智求真,开辟鸿蒙,穿越时空。

观点的交锋,思想的碰撞,正是挑战思维,淬炼智慧,追求卓越,达成共识的过程。

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五四”时代的东、西之辩,都开辟了中国思想史上的新纪元。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更是前无古人,奠定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思想共识。

二十五年来的改革历程中,每到关键时刻,每到“十字”路口,都伴随着观点的交锋与论战,新的思想在论战中得以催生,社会共识在论战中得以达成。

2004年的夏天,在台湾出生、在美国求学、在香港执教的著名学者郎咸平教授的文章与言论,陡然引发了关于国企改革的大讨论,一“郎”击起千层浪,拉开了中国进入网络时代以来第一次关于改革问题的社会性大讨论。

在高潮迭起,精彩纷呈之后,撇去情绪的喧嚣和炒作之外,迄今为止,这还是一场尚未结束的思想交锋。

它的影响力,覆盖面都已超出了它所讨论的问题本身。

它所激发的、表达的、探讨的、甚至折射出来的学术、利益与使命等问题都已到需要经济界、法学界、政治学界、社会学界与历史学界等领域认真对待和反思的时候了。

2004年6月以来,香港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连连在媒体指名道姓地痛斥许多中国企业领导人借国企改革之机大肆“化公为私”,侵吞国资。

这些被指责的企业几乎都是过去被树为改革成功典型的“明星企业”,包括TCL、海尔、格林柯尔(科龙)等。

风乍起,搅动一池春水。

从而引发了国内学术界一场大讨论。

郎曾以其独具特色的案例研究方法准确预言了“德隆系”的坍塌而名气大噪。

郎咸平分析认为,海尔集团的曲线MBO、TCL的产权改革存在“侵吞国资”嫌疑。

随后,郎咸平又在不同场合,以《国退民进”盛筵中狂欢的格林柯尔》为题,披露了“格林柯尔系”卷国家财富的手法。

郎咸平根据公开数据分析认为,顾雏军用于其“收购风暴”的资金其实只有9亿多元人民币,而这9亿元换回来的是一些响当当的资产总值共计136亿的企业,其间存在“挪用上市公司资金”以及“不当的压价收购”等嫌疑。

郎并不排除顾雏军的殚精竭虑和运营管理的成效,但是换个角度,则是在国退民进大潮背景下,一个长袖善舞,精于运作的顾雏军。

完善我国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对策建议

完善我国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对策建议

完善我国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对策建议摘要: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职业经理人是企业管理的关键因素。

但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机制的限制,我国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存在着不少问题,如聘用方式不合理、激励机制不完善等。

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本文提出了完善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职业经理人选拔、培养和激励、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加强对职业经理人的监督和考核等方面。

这些对策建议能够有效提升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的素质和管理水平,推动其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完善;对策建议正文:一、前言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利益。

而职业经理人是企业管理的关键因素。

职业经理人的管理能力和素质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机制的限制,我国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存在着不少问题,如聘用方式不合理、激励机制不完善等。

本文旨在对我国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对策建议。

二、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现状分析1.聘用方式不合理我国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的聘用方式存在不合理之处。

国有企业的聘用方式往往以政治背景、人脉关系等为首要考虑因素。

这种聘用方式不利于招聘到具备专业素养、管理能力强的职业经理人。

2.激励机制不完善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不完善。

因为国有企业的经济成果通常不完全由企业自主发掘,而是与国家有关经济计划紧密相关,因而员工的收入主要由政府的津贴来确定,这种收入分配制度无法有效地激发企业职业经理人的积极性。

3.内部管理机制不规范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也存在诸多问题。

由于单一的聘用方式和管理模式,导致职业经理人的思维模式单一、管理层级过多、行政干预过多,限制了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三、完善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对策建议1.加强职业经理人选拔、培养和激励为了招聘到专业素养高、管理经验丰富的职业经理人,应该建立科学的职业经理人评选机制,明确选拔政策和标准,促进竞争和公正。

2023年地方国企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实施方案

2023年地方国企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实施方案

2023年地方国企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实施方案2023年地方国企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实施方案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国企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在一些地方国企中,管理层的能力和素质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地方国企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2023年,地方国企将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实施方案,以引入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一制度的深度和广度,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一重要措施。

二、背景分析1. 地方国企的现状和问题在我国的经济体制中,地方国企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在一些地方国企中,由于历史原因和管理体制的不足,管理层的能力和素质与时代的要求相比较落后,制约了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领导人的缺乏战略思维、创新意识薄弱、对市场的适应能力不强等方面。

2. 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意义和优势职业经理人制度是指企业通过招聘和选拔具有专业素质和管理才能的专职经理人,替代传统的由企业内部人员晋升而来的经理层。

职业经理人具有更广阔的视野、更专业的知识和更灵活的管理方式,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创新能力和经营效率。

鉴于职业经理人制度在国内外取得的广泛成功,地方国企决定在2023年全面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

三、职业经理人制度实施方案1. 选拔机制的改革为了确保选拔出具备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的职业经理人,地方国企将建立更加科学和公正的选拔机制。

具体来说,将采取择优录取、公开招聘等方式,吸引来自各行业的优秀人才参与竞聘。

将加强选拔过程中的考察和评估,注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综合评价,确保选出最合适的人才。

2. 培养和激励机制的建立为了确保职业经理人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地方国企将建立健全的培养和激励机制。

将注重提供系统化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包括管理理论、行业知识和国际经验等方面的培训。

另将建立绩效考核和奖励机制,根据职业经理人的工作表现和贡献给予适当的激励,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力。

郎咸平介绍——精选推荐

郎咸平介绍——精选推荐

郎咸平介绍郎咸平简介编辑本段 1956年出⽣,祖籍⼭东。

美国宾西法尼亚⼤学沃顿商学院博⼠;现任⾹港中⽂⼤学讲座教授;曾任沃顿商学院,密西根州⽴⼤学,俄亥俄州⽴⼤学,纽约⼤学和芝加哥⼤学教授;郎咸平作为世界级的公司治理和⾦融专家,主要致⼒于公司监管、项⽬融资、直接投资、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破产等⽅⾯的研究,成就斐然。

2004年,郎咸平⽤最为传统的财务分析⽅法,郎咸平痛陈国企改⾰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弊病,质疑某些企业侵吞国资,并提出⽬前⼀些地⽅上推⾏的“国退民进”式的国企产权改⾰已步⼊误区。

引起巨⼤的影响,被称之为“郎旋风”。

郎咸平教授于1986年获得宾⼣法尼亚(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学沃顿商学院(Wharton School)财务学博⼠学位,曾经执教于多家知名的商学院,其中包括沃顿商学院、密歇根州⽴⼤学、俄亥俄州⽴⼤学、纽约⼤学、芝加哥⼤学等。

郎咸平博⼠现为⾹港中⽂⼤学财务学讲座教授。

郎博⼠主要致⼒于公司监管、项⽬融资、直接投资、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破产等⽅⾯的研究,1990年⾦融学论⽂引⽤率排名全世界第⼀,畅销书《公司治理》的作者。

在⼤众⼼⽬中,郎咸平是位观点鲜明⽽且具有世界级学术成就、在中国博得极⾼知名度的⼤师级学者。

他在美国宾⼣法尼亚⼤学沃顿商学院于1986年以创世界纪录的两年半时间连拿⾦融学硕⼠和博⼠学位。

他的学术成果不仅被学术界和财务管理教科书⼴泛引⽤,还为众多的知名媒体所报道。

其论⽂在美国最富盛名的《2000年⾦融经济学期刊》、《2002年美国⾦融学会期刊》发表,被专业学者、研究⼈员及《经济学家》、《华尔街⽇报》等知名媒体⼴泛引⽤,并且被收存在美国国会图书馆。

郎教授曾于1998-2001在世界银⾏担任公司治理顾问,致⼒于研究公司治理以及保护⼩股民权益的课题。

郎教授2001年下半年在国内股市极⼒推⼴“辩⽅举证”以及“集体诉讼”措施以保护⼩股民的正当权益。

完善我国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对策建议

完善我国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对策建议

完善我国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对策建议【摘要】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完善对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至关重要。

为此,我们需要优化激励机制,为经理人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建立健全的选拔、培养和评价体系,确保经理人的素质和能力;加强监督和考核机制,保证经理人的廉洁和能力;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更多专业化经理人;制定明确的晋升途径和激励政策,激励经理人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通过这些对策建议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绩效表现,推动国有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完善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必须重视和持续改进。

【关键词】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完善、激励机制、职业发展、选拔、培养、评价、监督、考核、合作、专业化经理人、晋升途径、激励政策、对策建议。

1. 引言1.1 介绍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重要性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是国有企业管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的发展和运行效率。

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建立可以促进国有企业的管理专业化、高效化和现代化,提高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完善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已经成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治理水平和运营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经理人加入国有企业,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提升企业的整体绩效。

建立健全的选拔、培养和评价体系,有利于选拔和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的优秀经理人,为企业长期发展输送人才资源。

加强对职业经理人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可以有效约束其行为,确保其为企业的长远利益着想,避免出现道德风险和管理失误。

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培养更多专业化经理人,可以丰富企业人才队伍,提升企业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制定明确的职业经理人晋升途径和激励政策,可以激发经理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其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从而更好地推动企业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郎咸平国企改革新模式青啤的职业经理人制度郎咸平:国企“解决方案”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 2004年09月08日10:08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昨日,由商务部主办的全国投资融资研讨会在厦门召开。

经过一周的沉默,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出现在会议上,并继续其一贯锐利的发言风格,在会议上以“国企改革新模式———青岛啤酒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为题,提出了他的改革方案。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郎咸平发言进行的同时,各方人士也不约而同地希望郎教授能给出一个“解决方案”。

中华工商时报报道称,在国资委内部,已被媒体大肆渲染的“郎顾”争论并没引起多大的波澜,因为郎咸平提出的问题并不新奇,早就存在,这也是许多专家的共识。

问题的焦点已经集中在如何去解决“国有资产流失”上,各方人士也不约而同的希望郎教授能给出一个“解决方案”,“否则他难辞其咎”。

国资委的有关人士说。

由此,郎咸平昨日公布的这一论文,显得更有其特殊意义。

昨晚,经过郎咸平独家授权,本报率先得到了该论文予以刊发(本报有删节)。

我特别选择了青岛啤酒来阐述我的国企改革理念。

青岛啤酒和海尔有相当的对比性。

第一,两家公司都是国资委管理的公司,第二,两家公司都在青岛,第三,海尔的张瑞敏是1985年被任命的国家干部,而青啤的金志国是2001年被任命的国家干部。

但是海尔集团的资产在这19年间被转移到了海尔职工持股会,而这也正是我所批评的国企改革的问题。

但是青啤的金志国在这3年间以我所提倡的职业经理人的身份经营了青岛啤酒,而获得了股民的肯定,因为他替股民创造了财富。

我在此文将把青啤的职业经理人的改革做法详细地介绍给读者。

我认为青啤的改革值得政府关注。

1993~2001年的错误发展青啤1993年7月15日在香港上市,同年8月27日在上海上市。

青啤的品牌一向走高中档的市场,从1993年开始,青啤前总经理彭作义希望借着收购当地啤酒品牌来打入不同省市的大众市场。

为了能在短时间内占领更大的市场,因此不得不实施“低成本收购”。

截至2001年,青啤的并购中有42%属于破产收购,这个比例是相当惊人的。

到2001年,青啤已完成了40多项收并活动,成为全国最大的啤酒厂。

但青啤的一连串紧密购并活动导致其负债累累,债务资产比率达到89%。

过高债务资产比率令青啤融资成本上升,利息支出大增,增加了青啤的财务压力。

2001年以职业经理人为本的改革在原先国企的架构下,以及地方政府的指点下,职业经理人金志国开始了他的困难的改革。

他的改革充分说明了我所提倡的职业经理人制度是可以改善国企的经营绩效的。

2001年7月,金志国明确地调整青啤的营运战略,着力推行改革,提升公司的内部核心竞争力。

青啤的改革措施有架构重组、品牌重组、增减子公司股权、减慢收购速度。

我认为这些重组的做法对于国企改革而言具有相当参考性。

(1) 架构重组未重组前,青啤的子公司每个都是独立的营运单位,同一地区内的子公司的营销范围没有清晰的划分,各自有销售网络和行政单位,造成资源重叠和浪费。

青啤于是自2000年起先后组建8个事业部,把全国的子公司按区域收归各事业部,划小范围管理,统一产供销、市场及行政管理,共同使用运输、分销等系统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节省人手及成本。

2000年,青啤在青岛本部首先建立ERP信息系统,并为各部门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模块模型。

在事业部制度的区域管理和ERP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青啤成立了仓储调度中心,对全国市场区域的仓储活动进行重新规划。

2002年,青啤和招商局成立合作物流公司,全面接管青啤的物流业务,让青啤能从不在行的领域里抽身。

青啤将物流外包的结果是一年节约1000万元,而且青岛啤酒运往外地的速度也提高了30%。

(2) 品牌重组经过一轮疯狂收购后,青啤旗下的品牌增至40多个,有鉴于此,青啤进行品牌重组,欲在5年之内将40多个品牌减至10个以下。

(3) 增减子公司的股权自1994年收购扬州啤酒厂以后,青啤9年来先后兼并了40多家啤酒企业,但却是1/3盈利、1/3持平、1/3亏损。

为增加盈利,减少开支,青啤增持了一些表现较好的子公司的股权。

而减持表现较差的,甚至注销它们。

(4) 减慢收购速度青啤自从大量收购全国各地的啤酒厂后,负债率不断上升,银行因此不愿再借贷给青啤。

由于资金不足,青啤无法继续疯狂收购。

再者,新上任的金志国有意推行新政,减慢收购,并进行内部整合。

青啤自2001年开始已大大减慢收购的速度。

2002至2003年间,青啤只收购了两家啤酒厂,分别为:厦门银城股份有限公司及湖南华狮啤酒厂。

股价走势肯定改革策略从2001年以前青啤股价的走势看来,青岛啤酒改革前,A股股价一直偏好,这由于内地的小股民在“羊群心态”下,视收购为好消息。

但改革后,A股股价并未因改革而大幅上升,基本保持稳定。

青啤H股股价在2001年改革前一路下滑。

但2001年改革后股价却不断上升,显然是机构投资人肯定青啤的改革策略。

观察青啤改革前后EBIT(息税前净利)和毛利的变化,我们发现EBIT和毛利的变化和青啤的股价变化类似。

也是在2001年改革以后,EBIT和毛利形成稳定上升的趋势。

我们可以推论,H股的股价更能反映基本面。

值得关注的AB大鳄我认为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关切。

那就是青啤为了寻求更多的资金而引入了战略投资人———Anheuser-Busch(简称AB公司)。

但是新资金流入青啤的背后代价就是青啤以22.5%股权(AB公司购入青啤所发行可转债以换取22.5%的股权)换取AB公司14亿元的资金。

持有国有股的第一大股东———青岛市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由原本大约40%股权急降至30.56%。

AB公司股权由原先的4.5%狂升至27%,成为青啤的第二大股东!根据协议的内容,AB公司拥有27%股权,但AB公司将其中7%的表决权以表决权信托的方式授予青岛市国资办行使。

而青啤将发行可转债的资金中的9.6亿元人民币偿还银行贷款。

我们很明显看到青啤签订这条协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债务所带来的1600万元人民币利息负担和减低负债率。

但是拥有27%流通股的AB公司只要在市面购买多4%的流通股便成为青啤的第一大股东!而青啤2001年以前不断进行收购的错误代价就是青啤很可能会被AB公司这条大鳄吞噬!我认为这是青啤应该关切的问题。

(本文在郎咸平指导下由马祖匡、郑美凤、林咏珊、邓佩盈和杨雅虹完成)郎氏职业经理人机制具体做法是政府行政命令首先应该退出市场,而国有股留在市场,成立以专业人士为主的董事会,以市场价格在二级市场聘用职业经理人,而职业经理人可以包括过去经营卓有绩效的民营企业家。

董事会应以每季度的硬指标公开、透明地评估职业经理人,以决定其去留。

但职业经理人不能成为股东,他只能通过期权激励机制以市场价格用自己的钱购买股票。

郎咸平:国企改革新模式-青啤的职业经理人制度 2004年09月08日 12:06 新浪财经郎咸平本文是在我的指导下由马祖匡,郑美凤,林咏珊,邓佩盈,和杨雅虹所完成。

我特别选择了青岛啤酒(资讯行情论坛)来阐述我的国企改革理念。

青岛啤酒和海尔有相当的对比性。

第一,两间公司都是国资委管理的公司,第二,两间公司都在青岛,第三,海尔的张瑞敏是1985年被任命的国家干部,而青啤的金志国是2001年被任命的国家干部。

但是海尔集团的资产在这19年间被转移到了海尔职工持股会,而这也正是我所批评的国企改革的问题。

但是青啤的金志国在这三年间以我所提倡的职业经理人的身份经营了青岛啤酒,而获得了香港股民的肯定,因为他提股民创造了财富。

但是海尔的上市公司呢?我相信股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我在此文将就青啤的职业经理人的改革做法详细地介绍给读者。

我认为青啤的改革值得政府关注。

我国20年改革的大方向是对的,国有企业目前的确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亟需改革。

我从来不反对国企改革,但是目前的国企改革是透过国退民进的方式,将国有资产以贱卖的方式(包括MBO)转成私人资产(包括国企经理人和民营企业家)以提高效率的做法是我反对的。

我建议产权交易必须暂停,MBO必须立刻停止,但最重要的是我认为国企未来的改革应该建立以激励机制和信托责任并重的方式建立一套职业经理人制度。

我国这20年来的产权改革只重视透过激励机制提高效率,但完全忽略了信托责任。

我国国企经理人激励机制不足是个历史的现实,因此在改革过程中,"所有人缺位"的错误思维成为国企经理人侵吞国有资产的最好借口,也就是说做不好反而是应该的,做得好的激励机制就是把国有财产变自己的。

我用一个很形象的例子来说明问题。

我们家今天很脏,请一个保姆清理一下,结果我们家就变成保姆的了,这就是目前的国企改革的做法。

我们应该确立一个正确的思维,中国根本就没有所谓"所有者缺位"的问题,中国国有企业当然有所有人,而这个所有人就是国家。

这种国家持股的现象在欧洲和亚洲也非常普遍,并非中国特有。

国企老总就是"保姆",因此把企业做好是应该的,做不好就该被炒鱿鱼,这就是国企职业经理人对国家和股民的信托责任。

但我们也必须建立一套提高职业经理人经营效率的激励机制。

具体做法是政府行政命令首先应该退出市场,而国有股留在市场,成立以专业人士为主的董事会,以市场价格在二级市场聘用职业经理人,而职业经理人可以包括过去经营卓有绩效的民营企业家。

董事会应以每季度的硬指标公开、透明的评估职业经理人,以决定其去留。

但职业经理人不能成为股东,他只能透过期权激励机制以市场价格用自己的钱购买股票。

这个做法是我们未来应该努力的目标。

但是在这个目标还没有达成以前。

青啤的金志国却以职业经理人的身份成功地完成了青啤的改革,他的做法值得我们重视。

青啤1993-2001的错误发展青啤于1993年7月15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成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中国H股,同年 8月27日在上海证交所上市。

青啤的品牌一向走高中档的市场,但高中档市场仅占全中国市场的百份之十五左右。

增长快速及潜力巨大的,却是占有百份之八十五市场份额的大众市场。

因此从1993年开始,青啤总经理彭作义希望藉着收购当地啤酒品牌来打入不同省市的大众市场。

青啤以“做大做强”及“低成本收购”作为整个收购策略的蓝图及核心,并以增加产量到300万吨及增加市场占有率到10%以上为目标。

彭作义所谓“做大做强”的理念就是透过购并把市场向下延伸,以高中档的市场补贴大众市场,进而打入一直被忽略的大众市场。

为了能在短时间内进占更大的市场,因此不得不实施“低成本收购”。

截至2001年,青啤的并购中有42%属于破产收购,这个比例是相当惊人的。

彭作义对收购的金句是“你不去抢,人家便去抢”、“不是大的吃掉小的,而是快的吃掉慢的”,可见他对收购的急切心态。

但是这种心态却成为日后青啤绩效大跌的主因。

到2001年,青啤已完成了四十多项收并活动,厂房遍布十七个省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