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良辅院士-胶质母细胞瘤的影像基因组学及其他
肿瘤的放射影像诊断
CT的优缺点(与平片比较)
优点
密度分辨率高 横断面无重叠 发现微小病灶 分期和术前可切除性估计 治疗后随访 可定量测量CT值
缺点
X线辐射 定性诊断不足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
肺窗:1000/-700
纵隔窗:1000/-700
窗宽:window wide 窗位: window level
肺毛玻璃样密度( groundglass opacity,GGO)
骨软骨瘤
骨巨细胞瘤(皂泡征)
袖口征
絮状 瘤骨
骨肉瘤—溶骨型 骨肉瘤—成骨型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
骨转移瘤—细小 病变平片易漏诊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
男,40岁,右肱骨和肩胛 骨继发NHL浸润,平片正 常。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
radiology )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
磁共振成像(MRI)的基本概念
生物组织对于中等波长的电磁波的吸收
(核) 磁 共振
成像
原子核 强磁场 射频发射和吸收 梯度场的空间编码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
90°脉冲 相散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
周围型肺癌(腺癌) 薄层、多平面重建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
乙状结肠癌+表面重 建SSD+仿真内镜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
溃疡型胃癌 仿真内窥镜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
女60岁, 腹主动脉瘤
CTA MIP像
DSA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
放射诊断学
常规放射学( Conventional X-ray )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磁共振成像(MRI) 介入放射学( Intenventional
显微手术切除幕上胶质细胞瘤80例
显微手术切除幕上胶质细胞瘤80例(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颅内肿瘤;胶质瘤;显微手术【关键词】颅内肿瘤;胶质瘤;显微手术0引言颅内肿瘤以胶质瘤最为常见,约占35.26%~60.96%[1]. 胶质瘤呈浸润性生长,多数位于或邻近脑重要功能区. 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仍以手术切除为主,如何彻底切除肿瘤,尽量减轻手术损伤、保留脑功能,是对神经外科医生的一个挑战.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可明显提高切除率,并为后续的综合治疗创造条件[2-3]. 200404/200605我们共收治幕上胶质瘤80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组80(男54,女26)例,男女比为2.07∶1,年龄8~75(平均41. 5)岁. 其多见于29~47岁,约占51. 5%. 病程9 d~2.5 a,平均6 mo. 头痛68例,伴恶心、呕吐52例,癫痫发作26例,反应迟钝、生活懒散、记忆力减退等精神症状18例,不完全偏瘫13例. CT平扫显示低密度病灶36例,等密度病灶21例,混杂密度病灶16例,高密度病灶7例;有不同程度强化56例,无强化24例. MRI检查: T1加权像肿瘤呈低信号或混杂信号,T2加权像肿瘤呈高信号或混杂信号,囊性变20例;注射对比剂后肿瘤实质部分可见不均匀强化. 肿瘤主要累及额叶者30例,颞叶21例,顶叶17例,枕叶12例,有些瘤体较大,常侵犯几个脑叶,或越过中线侵犯对侧大脑半球.1.2方法按肿瘤位置设计皮瓣开颅. 在显微镜下沿瘤周水肿带分离,尽可能全切除. 非功能区的肿瘤可切除肿瘤及周边水肿脑组织;功能区的肿瘤,应严格在肿瘤边缘进行切除. 较大的肿瘤,先行瘤内切除、再沿周边胶质增生带分块切除,以减轻创伤. 血供丰富的肿瘤,宜先在瘤周水肿带分离,将供瘤血管电凝切断后,再整块切除肿瘤.2结果全切65例(81.3%),大部分切除15例(18.7%);出院时恢复良好72例,好转8例,偏瘫2例,无死亡. 56例患者随访6 mo~1 a均生存,6例患者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术后效果良好,39例患者已恢复正常工作生活. 病理诊断:星形细胞瘤35例,胶质母细胞瘤19例,少枝胶质细胞瘤8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7例,室管膜瘤11例.3讨论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安全切除肿瘤,在安全和全切难以求全时,首先要把保留神经功能、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放在第一位. 脑胶质瘤特别是低级别者,全切肿瘤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的关键[4]. 对于高级别肿瘤,手术全切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5-6].切除胶质瘤需注意:①根据影像学资料,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和边界,精确设计手术入路. ②避免损伤正常组织,开颅前30 min使用200 mL/L甘露醇250 mL快速静脉滴注,降低颅内压. 打开硬膜后,应开放脑池释放脑脊液,以获得足够的手术操作空间. ③明确重要功能区位置及其与肿瘤的关系,必要时重要功能区边缘的肿瘤可不予切除,术后辅以放疗和化疗;非功能区的肿瘤则应彻底切除,瘤床严密止血,防止术后血肿发生. ④术者应掌握熟练的显微外科操作技术,同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手术切除肿瘤后,辅以放疗以减少残存的瘤细胞,使其进入缓解期,然后再行化疗进一步巩固疗效. 还可尝试免疫治疗、基因治疗以及中医中药等[7].【参考文献】[1]王忠诚.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J].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512.[2]陈明振. 脑肿瘤显微手术的进展[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9,22(2):85-86.[3]周良辅. 显微外科在神经外科的应用进展和展望[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8,21(3):161-162.[4]王伟民,施冲,李天栋,等. 脑功能区胶质瘤的手术策略[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4,20(3):147-150.[5] Piepmeier J, Baehring JM. Surgical resection for patients with benign primary brain tumors and low grade gliomas[J]. J Neurooncol, 2004,69(13):55-65.[6] Schneider JP, Trantakis C, Rubach M, et al. Intraoperative MRI to guide the resection of primary supratentorial glioblastoma multiforme-a quatitative radiological analysis[J]. Neuroradiology, 2005,47(7):489-500.[7] Ferrari M, Cremonesi M, Bodei L, et al. Dosimetric medol for locoregional treatments of brain tumors with 90YConjugates: Clinical application with 90YDOTATOC[J]. J Nucl Med, 2006,47(1):105-112.。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过程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主讲人简介周光召院士,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研究生院。
1996-1997年任中科院院长、中国科协主席。
1998年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
内容简介今年是DNA双螺旋结构发现50周年,是20世纪生物学最重要的发现,这个发现阐明了生物遗传基因密码的构成,开辟了分子生物学的新学科领域,为人类从分子水平认识生命过程的发生、遗传、发育、衰老、进化以及生命体内部细胞和器官的结构、功能和运行的模式,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1世纪将要看到它会对我们人类的生活、生产,产生巨大的影响。
发现DNA双螺旋结构做出重大贡献的四位科学家,他们在大学学的都是不同的专业,所以他们具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在同一时间又都致力于研究遗传基因的分子结构,在又合作、又竞争,充满了学术交流和争论的环境中,发挥了各自专业的特长,为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做出了各自的贡献,所以这是科学史上由学科交叉,而产生的一次重大的科研成果。
那么自然科学的重大科学发现的过程,它不仅是科学家用严谨的科学态度,严格的科学方法,有敏锐的思维和观察对自然现象和规律进行的一种探索的过程,它又表现出科学家的个性、他的爱好和他们的观点,在竞争和合作中所形成的学术思想上的融合、碰撞和冲突,也反映出社会和学术群体的评价,给予他们的鼓励、包容和压力,这些都在他们发现的过程中间不停地在起着作用。
所以我们不仅应当从自然科学本身的规律出发,去了解这个发现的过程,而且应当从人文和社会的角度来研究这个过程,创造促进创新的条件和环境。
研究DNA双螺旋结构这个重大发现产生的背景、环境和条件,能够吸取有益的经验,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改进我国基础研究的环境和氛围,对促进我国科技创新,是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的。
从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过程,我们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中国目前正处在科技发展物质条件最好的时期,但是如果能够迅速创造一个好的人文环境,选好科学前沿的发展方向和领军人才,吸引一批最优秀的青年,中国科学的起飞是指日可待的。
化疗“制导导弹”可精确杀灭癌细胞
新闻发布中国科学家发现新的抗乙肝病毒基因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周钢桥研究员团队牵头联合国内多家科研机构,从遗传学、病毒学、功能和分子机制等多个角度,首次发现一种“整合因子复合体”基因INTS10可激活人体先天性免疫功能,发挥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
这一研究成果揭示了“整合因子复合体”具有此前从未被发现的抑制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新作用,为其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
同时,有助于深入了解乙肝病毒慢性感染的分子机制,为有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的候选生物靶标。
这一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目前中国约有1.2亿名乙肝病毒慢性携带者,预防和治疗慢性乙肝涉及国计民生。
为了发现与乙肝病毒慢性感染相关的易感基因或抗性基因,周钢桥科研团队牵头联合广西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和中山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现该复合体具有一种此前未知的新功能,从而为整合因子复合体的研究以及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众所周知,干扰素诱发的免疫反应是抵御乙肝病毒感染的关键,但是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机体免疫细胞分泌的I型、II型干扰素上。
这项研究发现肝细胞本身具有分泌III型干扰素进而发挥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从而为III型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来源:中国新闻网)化疗“制导导弹”可精确杀灭癌细胞化疗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损害人体健康细胞,带来副作用。
美国科研人员最近研制出一种化疗“制导导弹”,即让化疗药物与能够找到癌细胞的特殊蛋白相结合,进而定向杀死癌细胞,减少副作用。
化疗之所以引发不良反应,通常是因为杀死癌细胞的化疗药物的浓度可能超过人体所能承受的限度。
近年来,医学界采取抗体与化疗联合疗法,用抗体搭载化疗药物直抵肿瘤,绕过健康细胞,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化疗副作用问题。
但由于抗体分子较大、渗透性较差,这类疗法仍有待改进。
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工程学副教授珍妮弗•科克伦领导的团队在新一期美国《分子癌症疗法》上报告说,他们在抗体疗法的基础上开发了另一种技术:用一种经过改造的蛋白与化疗药物结合,达到定向杀死癌细胞的效果。
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周良辅院士
『 究和应 用 . 来也从 事细胞 分子神 经 外科 的研 究工作 。周教授 在 脑动脉 瘤 、 内和 脊髓 肿瘤等神 研 近 颅
一
多种 疾病 的诊 疗方 面具有很 深 的造 诣 . 我 国著名 的神 经外科 专 家 是
【 授 在 长期 的 医疗 实践 中 . 教 不仅拯 救 了无 数 患者 的 生命 . 而且积 极教 书 育人 , 已培 养博 士后 和博 士 名、 士生 3 硕 7名 , 正在培 养博 士后 2名 、 士生 2名 , 博 并且 还 培 养 了大批 神 经 外科 进修 生 , 1 9 于 98 I 内举 办颅底 外 科 学 习班 、 内镜 学 习班 以及 脑血 管 学 习班等 . 至今 已培 训 了来 自全 国各 地 的颅 底 外 人 才近 10 0 0人 . 力地 促进 了我 国神 经外 科 的发 展 。他 积极 推动 与 国外神 经 外科 的 学术 交流 , 有 多
} 选卫 生部 主 办“ 向世 界 ” 入 走 讲座报 告 人 . 并被评 为 国家有特 殊贡 献 的专 家。 19 9 5年 “ 前颅 底肿 瘤
{ 临 床 研 究 ” 国 家 科 技 三 等 奖 2 0 和 获 0 9年 “ 手 术 入 路 和 技 术 治 疗 颅 内难 治 病 变” 国 家 科 技 进 步 新 获
外科 主任 .9 5年赴 美 国明 尼 苏达 大学 医院神 经外科 、 y l i、a e l i 18 MaoCi c L h yCi c n n
和UL C A神 经科考 察 学习 . 并任 客座教 授 .9 8年被 聘 为正教授 ,9 9年被批 准 18 18
为 博士 导师 现 为 中 国工程 院 院士 . 上 海市神 经外科 临床 医学 中心 主任 、 任 华山 医院神 经外 科主任 、 海 市华 山神 经 外科 ( 团) 究所 所 长 、 0神 经研 究和 上 集 研 WH 培 训 中心副 主任 、 士生 导师 、 博 中华神 经外 科 学会 副主 委 、 上海 中华神 经 外科 学 会 荣誉主任 委 员、 复旦 大 学 医学院和上 海 市卫生局 专 家学术委 员会委 员、 国际神 经 外科联合 会委 员、 亚太神 经外科 协会执 行委 员、 太颅 底 外科 协会 执行委 员和 亚
中国医师奖——周良辅教授材料
大医精诚妙手回春——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周良辅教授古人云:“大医精诚,厚德载物。
精者,医术高明;诚者,医德高尚。
”这便是对周良辅教授最好的诠解。
周良辅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是国内顶尖级的学科带头人。
目前,他是中国最大的神经外科诊疗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享有国家特殊贡献津贴的专家,上海市神经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上海市神经外科急救中心主任、上海市华山神经外科(集团)研究所所长,他还担任着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国际神经外科联合会委员、亚太神经外科协会执行委员等多个高层次专业职务。
他1965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系,从医40多年来,周良辅教授始终坚毅、执着地追求与探索神经外科医学领域的高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创业之路,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他主要从事神经外科中的高难度项目与创新技术的开展,如:颅脑显微外科、颅底外科、神经导航外科、内镜外科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等研究和应用,同时也从事分子神经外科的研究工作。
在脑血管瘤、颅内和脊髓肿瘤等神经外科多种疾病的诊疗方面具有很深造诣。
曾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的科技进步奖10余项;1994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6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7年获得上海市医学最高荣誉奖项——“医学荣誉奖”;1998年荣获“光华医学奖”;1998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至今。
一、妙手回春,济世救人周良辅教授自1984年担任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以来,带领全科同志艰苦创业、勤奋不懈,把神经外科从仅有50张床位、10名医生的科室,建设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拥有一流的诊疗设备和设施,现在床位600张,医生102人,年均手术量10000台左右,年门诊总量30000余人次(其中90%病人来自国内各地,10%来自海外),年急诊量5000余人次,是全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神经外科诊疗中心。
2020年脑胶质瘤临床诊断与治疗(全文)
2020年脑胶质瘤临床诊断与治疗(全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是神经外科领域的皇冠,尤以脑胶质瘤相关知识体系最为庞大且更新最快,也最是需要基础研究成果的推动。
因此,多学科诊疗模式(MDT)的必要性在脑胶质瘤的临床实践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从事脑胶质瘤临床诊断与治疗相关专业人员,包括神经外科、放射科、肿瘤化疗科、神经影像科、神经病理科、康复医学科等,如果仅从教科书或现有专业书籍中获得脑胶质瘤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分子遗传学、病理学、影像诊断、外科处理、辅助治疗等方面的知识,无疑会落伍,甚至会在相关专业研讨会上不知他人所云。
目前,脑胶质瘤的基础研究、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以及治疗试验纷纭众多,本文拟梳理脑胶质瘤病理学与分子病理学、诊断与治疗指南和(或)规范、临床试验体系等关键问题。
一、脑胶质瘤的整合诊断自1846年Virchow提出“胶质瘤”的概念至今,对胶质瘤的认识已有170余年历史。
1926年,Bailey和Cushing依据Cohnheim的胚胎残留学说尝试对神经上皮肿瘤进行分类。
1949年,Kernohan和Mabon 首次提出了脑胶质瘤的病理分级(I-IV级)。
1979年,Zülch教授主持出版了第一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至2007年共出版4版。
在对胶质瘤病理学认识的漫长历史进程中,组织学形态一直作为肿瘤分类的基础,但也显示出诊断重复性差和预后预测不精确的缺点。
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四版修订版首次在组织学诊断基础上附加分子病理学特征,尝试对星形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起源肿瘤进行整合诊断。
IDH 突变、1p/19q共缺失、TP53突变、ATRX突变、TERT启动子突变、H3K27M 突变等关键分子信息作为组织学诊断基础上附加的分子病理学特征逐步为临床医师所熟悉。
为了便于在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五版制定之前可以进行充分讨论,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子信息与分类实践联盟-非WHO官方组织(cIMPACT-NOW)应需成立,迄今对弥漫性胶质瘤的整合诊断模式共进行了4次重要更新,为2020年预计发布的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五版进行铺垫。
胶质瘤鉴别诊断
性生长,早 期趋向粘液性改变,继而形成 •
• 单个大囊或无数小囊。 CT: 园形或椭园形低密度区. 10-15%钙 化 ,一般不增强. MRI: 很少形成囊变.水肿轻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二、少枝胶质瘤
较少见.占5-7%大多数位于于額叶及 額 、颞叶,少数起自大脑深部,位于室
管膜附 近,形成室管膜下.少枝胶质瘤. 可分为低度及间变性。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CT、MRI表现
C T:边缘不规则肿块,等密度,有多发条带
星形细胞肿瘤(Astrocytoma)分类
级别
I级 II 级 III 级
名
称
局限型,良性,如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等; 星形细胞瘤,广泛浸润,但分化良好; 间变性恶性星形细胞瘤 , 局限或弥漫性间变 , 细胞数增多.非典型性及核分裂活跃,属恶性;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除有三级特征外,尚伴 有明显坏死.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CT、MRI表现
• 多形性黄色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多位
于大脑皮层表浅部位.
• CT:50-60%囊性,+c囊内有结节增强,可
见钙化及出血.
40%实质性,85%可见增强.
• MRI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Ⅱ型星形细胞瘤(Ⅱ/WHO)
CT、MRI表现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Dipg发展历程
Dipg发展历程DIPG(脑干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但致命的儿童肿瘤,主要来自脑干的胶质细胞。
这种疾病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以下将以700字介绍DIPG的发展历程。
DIPG最早被描述为一种脑干胶质细胞瘤是在1926年。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医学界对该病的了解很有限,因为不同的度量衡、统计方法和治疗方案使得疾病难以准确研究。
直到20世纪70年代,研究人员开始使用MRI(磁共振成像)来诊断DIPG,这才有可能进一步了解该病的发展。
MRI技术的引入使得研究人员能够更清楚地看到DIPG病变区域,帮助他们更好地研究疾病的特点和机制。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意识到DIPG的治愈非常困难。
传统的放疗和化疗治疗方法在DIPG患者中并没有太大的效果。
研究人员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包括免疫疗法、基因治疗和靶向疗法等。
近年来,精准医学的发展为DIPG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研究人员发现DIPG患者中存在一种特定的基因突变,这为药物的研发提供了依据。
一些靶向疗法试验显示出一定的潜力,虽然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但为DIPG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的可能性。
此外,近年来也有一些新的辅助治疗方法被提出,包括局部放疗和新型化疗。
这些治疗方法的目标是减轻DIPG患者的症状并延长生存期,虽然不能治愈,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改善。
然而,尽管研究人员取得了一些进展,但DIPG仍然是一种没有有效治疗方案的疾病。
患者往往在诊断后的几个月内就会因病情恶化而去世。
这一情况使得研究人员和医师们对DIPG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的开发感到非常沮丧。
总的来说,DIPG的发展历程充满了困难和挑战。
尽管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目前仍然没有有效的治愈方法。
未来的研究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DIPG的病因和机制,以便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策略,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生存机会。
胶质母细胞瘤GBM3影像诊断
女,50Y,头 晕、头痛3年 (0312897A)
➢ 首选手段是手术,辅助以放化疗, ➢ 如果是多发胶母,肿瘤难以通过手术切除,只能做减压手术和放
化疗为主。 ➢ 大群体研究分析显示胶母中位生存期12-14个月,5年生存期患者
约10%,但是个体因素还是差异性比较大(1个月至30年临床上都可 见),因病因人因治疗而异。主要预后因素如下: ➢ a. 脑干位置一般预后差 ➢ b. 首次的安全全切肿瘤(尽可能) ➢ c. 年龄是显著的预后因素,越年轻一般预后越好 ➢ d. IDH突变型比IDH野生型预后较好 ➢ e. MGMT启动子甲基化患者,对化疗敏感性较高,有助提高预后 ➢ f. Ki-67增生指数高,预后不好
坏死囊变区: NAA、Cho均减低,可见Lac、Lip峰
通过各项灌注参数定量评价活体内肿瘤及瘤周微血管生成及血供情况(新 生血管的形成是胶质母细胞瘤的显著特点)
胶质母细胞瘤实性部分呈高灌注 rCBV:微循环血容量 rCBF:血流量 rCBV、 rCBF值增高
男,49y,头痛1周余. IDH野生 型
男,45Y,言语 含糊1月 (0412007)
女,52Y,头痛10余年,外伤后头痛加重2个月。
女,67Y,记忆力减退半年,右侧肢体无力、麻木1周
男,49,右侧偏身麻木半年
弥散受限更明显:DWI高信号, ADC图低信号 明显均匀强化(血脑屏障破坏) 免疫缺陷者:不均匀强化,边缘强化伴中心坏死 PWI呈低灌注(肿瘤血供不丰富)Lip-Lac峰增高明显 “尖角征”“脐凹征” “握拳征”“裂隙征”(围血管生长、生长速度不
无创地评价活体组织代谢及生化变化 NAA峰:存在于神经元胞体及其轴索中,正常神经元
的标志 Cho(胆碱)峰:与细胞膜磷脂代谢有关 Cr峰(肌酸):是能量代谢、储存的重要化合物,含
周良辅现代神经外科学2015引用
周良辅,我国工程院院士,现代神经外科学家,曾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他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其中尤以其于2015年发表的相关论文引用量颇高。
本文将就周良辅现代神经外科学2015引用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研究对于现代神经外科学领域的重要意义。
一、周良辅的研究成果背景周良辅教授长期从事现代神经外科学研究,尤其在脑血管病、脑肿瘤和颅神经疾病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其在2015年发表的研究成果在相关领域内影响深远,反映了其在现代神经外科学领域的专业造诣和研究成果丰硕。
二、周良辅现代神经外科学2015引用情况据统计,周良辅教授在2015年发表的相关论文引用量较高,被国内外同行广泛引用。
这表明其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和影响力,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三、周良辅现代神经外科学2015引用的重要意义周良辅教授在2015年发表的研究成果,对于现代神经外科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论文内容涉及脑血管病、脑肿瘤和颅神经疾病等方面,对这些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促进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和临床治疗的进步。
四、周良辅现代神经外科学2015引用的启示周良辅教授在现代神经外科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对于广大从事相关领域研究和临床工作的同仁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他的学术探索和科研成果彰显了现代神经外科学领域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意义,对于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总结周良辅现代神经外科学2015引用是其学术研究成果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其在现代神经外科学领域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证明。
他的研究成果为现代神经外科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学术积累和临床指导,对于推动相关领域的深入发展和学术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待未来,周良辅教授能够继续在现代神经外科学领域取得更多的学术成就,为相关领域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很抱歉,我无法完成您的要求。
但我可以帮您修改文章并添加更多细节。
胶质母细胞瘤
胶质母细胞瘤一、发病机制肿瘤好发于大脑半球白质内,浸润性生长,外观呈半球形分叶状,大多数肿瘤境界不清,少数肿瘤因生长迅速而使周围组织受压出现软化和水肿,表现“假包膜”现象,可被误以为境界清楚,其实肿瘤已超出边界浸润生长。
肿瘤的硬度因肿瘤有无继发性改变而异,一般软硬相间,质地不均。
肿瘤可呈多种颜色,瘤内常有囊变、坏死及出血,钙化少见。
典型肿瘤切面可见灰色的瘤体、红色的新鲜出血、紫色的出血块、黄色的陈旧出血和白色的间质增生,肿瘤亦可有大小不一的坏死灶和囊性变,囊内液体可呈血性、棕色、或黄色,也可为散在于肿瘤实质区内的多个小囊。
肿瘤血运丰富,周围脑水肿明显。
突出到脑表面和脑室者,肿瘤细胞可随脑脊液播散,个别的可向脑外转移至肺、肝、骨或淋巴结。
来源:考试大网胶质母细胞瘤组织表现复杂,形态不一,同一肿瘤的不同部位亦不一致。
根据WH0(1990)提出的分类标准,胶质母细胞瘤分为以下两个组织学亚型:①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
②胶质肉瘤。
这些亚型的提出,主要是根据肿瘤的某些比较突出的形态特征而定,与患者的预后无肯定的相应关系。
肿瘤细胞有多种组织学形态。
增殖的肿瘤细胞常以小而深染的圆细胞为主,伴以间变的未分化的纤维性、原浆性与肥胖性星形细胞,另有大而怪异的来源不明的瘤细胞。
肿瘤细胞直径相差悬殊,大者可达30μm以上,小者可能不足10μm.部分肿瘤胞质十分丰富,亦有胞质完全缺如而呈裸核者,核多形性并有较多分裂象。
肿瘤坏死区被成堆狭长的肿瘤细胞层层环绕。
肿瘤细胞核分裂象相当多见,并可见到单核或多核瘤巨细胞。
供血的血管丰富,在肿瘤细胞增殖旺盛的区域内,可出现血管内皮细胞的异常增殖,形成围绕的血管球,与肾小球相似,构成胶质母细胞瘤镜下的另一个特征。
来源于血管外膜细胞的间质纤维增生,严重者可成为肿瘤成分。
少数肿瘤可有蛛网膜下腔播散,10%~20%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脑脊液中可发现肿瘤细胞。
有软脑膜种植者约10%,尸检中达30%.开颅行肿瘤切除术后的患者极少数可发生肿瘤颅外转移。
胶质瘤诊断与预后的一些常用分子标记
胶质瘤诊断与预后的一些常用分子标记陈铌;周桥【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年(卷),期】2016(032)008【总页数】5页(P841-845)【关键词】胶质瘤;分子标记;诊断;预后【作者】陈铌;周桥【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近年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诊断与预后分子标记的发掘与临床应用进展甚多。
2016年即将出版的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不但将纳入多项分子检测,甚至将部分标记作为主要诊断指标[1]。
形态特征与分子检测结合的“整合诊断”(integrated diagnosis)将成为新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的主要方向。
病理医师需熟悉这些标记的意义和应用。
本文择要介绍胶质瘤中有较明确诊断或预后价值的主要分子标记、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IDH1/2突变与胶质瘤关系的发现是近年来肿瘤研究领域的一项里程碑,对胶质瘤的诊断与治疗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项基因组研究在12%(18/149)的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GBM)中检测到IDH1基因突变[2]。
随后多组研究在大量胶质瘤样本中证实约75%的Ⅱ级和Ⅲ级弥漫浸润性胶质瘤(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瘤、混合性星形-少突胶质瘤)以及多数继发性GBM存在IDH1基因突变[3-5],且最常见的突变形式是IDH1(R132H)。
IDH1突变可能是星形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瘤发生早期的分子改变;且IDH1突变的患者预后明显好于无突变患者[6]。
野生型IDH1催化异柠檬酸盐氧化脱羧产生α-酮戊二酸,NADP还原成NADPH。
R132H突变导致IDH1与底物的亲和力降低,并与野生型IDH1形成无催化活性的异二聚体,明显抑制后者的活性,导致细胞内酮戊二酸水平明显下降,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 HIF-1)表达水平增高。
良恶性滋养细胞疾病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图 3 25 岁女性,绒毛膜癌 Fig.3 25-year-old female, choriocarcinoma
值得注意的是,影像学检查对于 GTD 良恶性的鉴别、肿瘤的分期及风险评估起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8]。超声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有助于排除正常妊娠,可以检测出 GTD 的范围。 MRI 因其出色的软组织分辨率,不仅可以更好地描述子宫肌层和子宫外的浸润程度,更有助 于鉴别病变的良恶性,还可以精确定位治疗后 β-hCG 升高的患者疾病复发的部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南通市肿瘤医院 2010 年 1 月至 2021 年 4 月经病理证实的 GTD 患者 55 例:恶性 40 例 (其中侵袭性葡萄胎 24 例,绒癌 16 例),良性葡萄胎 15 例。患者年龄 20~54 岁,平均 37 岁。
收稿日期:2021-05-17。 基金项目:南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立项课题(QA2019031)。
良恶性滋养细胞疾病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毛咪咪,周存凉,冯峰,傅爱燕,石健
南通市肿瘤医院影像科,江苏 南通 226361
摘要:目的:探讨 MRI 对良恶性滋养细胞疾病(GT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55 例(良 性 15 例,恶性 40 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 GTD 的 MRI 表现。结果:15 例良性病灶均位于宫腔, 子宫肌层无受累;40 例恶性病灶位于宫腔 26 例,宫颈管 2 例,均伴有子宫肌层浸润;位于子宫 肌层 12 例,位于肌层的病灶,子宫结合带连续。MRI 表现为病灶呈混杂信号影,T1WI 于低信号 中夹杂高信号者良性 3 例、恶性 20 例;增强扫描后 40 例恶性病变中 10 例呈动脉期强化,15 例 病灶分隔及实性部分中度以上强化,15 例囊性病灶中央可见“暴风雪”样强化。良性均呈分隔 状、渐进性持续性强化。31 例恶性病变周围及肌层、宫旁可见增多增粗迂曲的流空血管影,5 例 良性病变宫旁见增多血管影,MR 增强扫描显示清晰。结论:良恶性 GTD 的 MRI 表现具有一定特 征性,可以很好的显示肿瘤侵及范围,早期有助于提示良恶性,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后颅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后颅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周良辅;杜固宏
【期刊名称】《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年(卷),期】1999(025)001
【摘要】目的探讨后颅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PFSHs)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外科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2例资料。
结果仅12/32获术前确诊。
肿瘤全切20例,手术死亡2例。
20例随访2个月至8年(平均2年),Kanofsky评分;80分15例,60 ̄70分1例,死亡4例。
结论MRI和DSA是术前诊断PFSHs的主要方法,PFSHs仍是神经外科较难处理的肿瘤,术中应用特殊的显微外科技术和提高操作持
【总页数】2页(P25-26)
【作者】周良辅;杜固宏
【作者单位】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41
【相关文献】
1.后颅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诊断及手术治疗 [J], 刘朝晖;陈宝智;赵建农;刘小丘;王鹏程
2.后颅窝实质性血管网状细胞瘤15例MRI诊断与鉴别 [J], 林凯;董飞
3.后颅窝非囊结节型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 [J], 李彦东;更·党木仁加甫;麦麦提力·米吉提;朱国华
4.后颅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 [J], 刘希光;李爱民;李宁;陈覃;司宪平;陈军;施辉;王富元
5.超选择性栓塞联合显微手术治疗后颅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 [J], 吕忠中;徐韬;杨天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CiteSpace的肿瘤电场疗法治疗胶质母细胞瘤文献可视化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肿瘤电场疗法治疗胶质母细胞瘤文献可视化分析徐子安;陈英耀;周善炎;项予良;刘世蒙【期刊名称】《循证护理》【年(卷),期】2024(10)5【摘要】目的:基于CiteSpace软件,对肿瘤电场疗法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方法: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2013—2022年肿瘤电场疗法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 6.1.R6软件对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知识图谱绘制与分析。
结果:共纳入699篇文献,近10年发文量总体呈快速上升趋势;研究学者以Kim Eun Ho等为代表,多数作者在该领域进行独立研究,学者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与合作;研究机构以Mayo Clin等为代表,并与其他机构产生辐射联系;关键词共330个,频次排前3位的分别为tumor treating field、temozolomide以及glioblastoma;聚类分析显示研究热点主要包括肿瘤电场疗法、高级别神经胶质瘤、诊断以及分子水平研究等方向。
结论:肿瘤电场疗法治疗胶质母细胞瘤领域仍处于快速发展中,期待不同医疗机构与医务工作者、研究学者间开展密切的合作,为胶质母细胞瘤病人未来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多高质量证据和参考。
【总页数】7页(P880-886)【作者】徐子安;陈英耀;周善炎;项予良;刘世蒙【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基于CiteSpace的脑卒中镜像疗法热点文献可视化计量分析2.2021年恶性肿瘤脑转移研究现状和热点分析——基于CiteSpace可视化文献计量学研究3.基于CiteSpace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恶性肿瘤的可视化分析4.基于VOSviewer与CiteSpace的头皮针疗法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5.中医药治疗食管癌的应用现状分析--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体素磁共振波谱在低级别胶质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 者】赵倩;史长征;罗良平;周惠玲
【作者单位】广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统计系,广州510182;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影像中心,广州510630;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影像中心,广州510630;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影像中心,广州510630
【正文语种】中 文
多体素磁共振波谱在低级别胶质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赵倩;史长征;罗良平;周惠玲
【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14(034)008
【摘 要】目的 分析多体素磁共振波谱(MRS)对鉴别低级别胶质瘤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Ⅱ级胶质瘤患者的MRS,其中星形细胞瘤16例,少突胶质细胞瘤14例.比较不同亚型低级别胶质瘤代谢物浓度及其比值的差异;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星形细胞瘤中Cho、Cr的相对浓度以及Cho/Cr、Cho/NAA比值均高于少突胶质细胞瘤(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ho为鉴别低级别星型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的相关影响因素(OR=1.153,95% CI:1.083~1.227,P<0.05).结论 Cho的相对浓度是鉴别Ⅱ级星形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的重要指标.
【中图分类】R445.2
【相关文献】
1.多体素磁共振波谱在早产儿脑组织代谢产物分析中的应用 [J], 王宏;秦明明;汤文琳;钱伟亮;杨祖铭;颜博秋;许建铭
2.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在脑内低级别胶质瘤与脱髓鞘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J], 侯欣怡;高培毅
3.磁共振波谱多体素及单体素在诊断低级别胶质瘤急性和亚急性期脑梗死及病毒性脑炎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J], 白雪冬;仇恒志;王胜林;邢千超;曹振东;曹宏伟;万立野
小胶质细胞与恶性胶质瘤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
小胶质细胞与恶性胶质瘤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
周济;易良;许民辉
【期刊名称】《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年(卷),期】2013()4
【摘要】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小胶质细胞与胶质瘤的发生及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恶性胶质瘤细胞不但能通过分泌细胞因子,作用于小胶质细胞表面相应的受体促进
其向胶质瘤中浸润,还能够诱导其向M2型极化,参与胶质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形成。
同样,小胶质细胞也能够促进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迁移、药物耐受等恶性生物学行为。
本文就小胶质细胞与恶性胶质瘤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做一综述,以期为恶性胶
质瘤的研究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总页数】4页(P384-387)
【关键词】小胶质细胞;胶质瘤;肿瘤微环境
【作者】周济;易良;许民辉
【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264
【相关文献】
1.深入探讨小胶质细胞参与恶性胶质瘤侵袭的机制 [J], 雷霆;胡峰;张华楸
2.小胶质细胞/脑巨噬细胞与胶质瘤研究进展 [J], 张思磊;王雄伟
3.小胶质细胞对胶质瘤细胞侵袭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J], 张雪迪; 王玉珏; 钱菲菲; 掌
雨瑶; 王琪; 李风
4.胶质瘤相关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的研究进展 [J], 刘江涛;张世渊;王凯旋;胡昌辰
5.小胶质细胞/脑巨噬细胞与胶质瘤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 [J], 曾山;陈礼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E(实线):CE
Brevican*
Brerican 短蛋白聚酶 ASCL1 神经母细胞瘤特异
转录因子
DCN 核心蛋白聚糖
ASCL1*
Decorin*
* 实线基因表达 过均值;虚线 未过均值
(Pope WB 2008)
FLAIR寻找瘤侵袭相关基因
• 用TCGA和TCIA及新发GBM 78例分研究和验证两组,影像 定量分析软件(3Dslice)分析增强、坏死和侵袭。用 miRWalk分析基因,miRNA。
(Zinn PO 2012)
• VAKA:OS↑,P53激活,MGMT(+)和25基因、miRNA差别 VAKB:OS↓,P53抑制,MGMT(-)
(Zinn PO 2012)
ADC直方图预测治疗反应、OS和机制
• “A”治疗初发GBM(59)例与对照(62)的MR,芯片和IHC (38)
(Pope WB 2011)
• 低ADC(<1200 10-6 mm/s)者PFS↑,但OS不变;常伴MGMT 启动子(+) (Pope WB 2011)
• 增强组中71种基因↑,包括血管生成、水肿有关基因, 如VEGF(2.1倍,P. 005),神经穿透素(NPTX)2(3倍,P. 0.29)
• 不PA.S0全E0L11增(92)强.,7倍组少,有枝P8细.种0胞.2基3系)因。转↑O录≥S优2因倍于子,C(如EO组L紧IG密)2(2结.4合倍蛋,白P. 20(.22.92)倍,,
(Lai A 2012)
肿瘤部位与组学
• 用概率分析法,对507例初发胶母部位与组学等关系。发 现:胶母多位脑室四周白质;青年(<55y)多额叶,老年 多顶枕;语言区和深部功能结构受累影响切除程度
(Ellingson BM 2013)
• MGMT(+)多位左颞,MGMT(-)多在右半球,IDHm多位左 额,MGMT(+)+IDHmt+多左额颞,MGMT(-)+IDHm无倾向 部位 (Ellingson BM 2013)
瘤体积
(Gutman DA 2015)
相关分析(11种影像)
(Gutman DA 2015)
结果
• MR的病变体积特征能准确预测胶母的药物靶向基因
(Gutman DA 2015)
VAK与预后有关基因
• TCGA、TCIA资料,用胶母体积(V)、病人年龄(A)和KPS评 分分析相关性。VAK分A(0-1),B(2-3)两组
• FLAIR高(132, 021.5mm)和低(33, 271)两组
CE
FLAIR
Fusion
(Zinn PO 2011)
• 发现:高FLAIR组中基因上调4-11倍(研究、验证组)是 POSTIN,下调最大是miR219,OS最差。常见于间充质型 胶母。提示,POSTIN和miR219具侵袭性,促癌细胞从上 皮向间充质变,可为新靶向基因(用影像基因组学技术发 现新基因!) FLAIR是GBM富含浸润基因和miRNA的MR表 型 (Zinn PO 2011)
影像基因组学研究方式
• 数据整合 • 具预测作用的影像基因表型的获取 • 影像和基因组学关联图构建和验证
(Kuo MD 2014)
影像基因组学研究的现况
• 历史:Hobbs(2003)报告基于MR的人胶母蛋白组 学研究。“影像基因组学”见于2007年后文献
• 肿瘤:CNS(GBM, HGG, LGG)占88.2%,非CNS(肝、 肺、乳、肾)11.8%
• 影像技术:MR为主(T1, T2, FLAIR, DW, ADC, rCBV, MRS),CT、PET
• 组学技术:基因组为主(芯片、DN
结构MR特征与候选基因
• 回顾性分析22例GBM 10种MR特征及预选基因,建 立和分析影像组图
(Diehn M 2008)
胶质母细胞瘤的影像基因组学及其他 (Imaging Genomics in GBM and Beyond)
复旦大学神经外科研究所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华山医院神经外科
上海神经外科临床医学中心 周良辅
名词解释
• 影像基因组学:Imaging Genomics, Radiogenomics, Radiomics
• PTEN丢失多见额叶,缺乏多见左侧室后部白质 EGFR扩增和EGFRvIII表达多位左颞叶、EGFR扩增多在右岛 叶、丘脑、颞叶延伸侧室后部
(Ellingson BM 2013)
肿瘤体积特征与体细胞突变
• 用TCGA和TCIA资料(76例,分析肿瘤MR体积与TP53,RBI
等关系)
坏死体积
浸润
• 增强/不增强区与低氧基因关系 • 增强/坏死与EGFR蛋白表达关系
EGFR(+)
(Diehn M 2008)
• 侵袭/水肿与基因和OS
研究组
验证组
(Diehn M 2008)
T1增强MR与相关基因
• 52例新发胶母MR(分增强与不全增强2组)和预后
与DNA芯片
全增强
不全增强
不增强
(Pope WB 2008)
瘤增强, 水肿与IDHm, MGMT甲基化, OS
• 202例胶母。所有IDHm瘤均不或少增强,79%位额叶。 额叶+不增+瘤体+囊变预测IDHm准确性97.5%,但不 能预测MGMT。1p/19qLOH不发生岛叶肿瘤
(Carrillo JA 2012)
IDHm胶母的MR表征
• 多中心,618胶母,235LGG。胶母IDHm具下列特点:位 额叶、少增强(P.075),少坏死(P.05)多少枝成份 (P.005),多MGMT甲基化(P.005)
• 含义:1. Imaging Genomics, Radiogenomics 指研 究肿瘤的影像学特征(表型)与其基因表达的关系, 并以此指导病人的个体化诊治、预后判断(占大 多数)或指导放化疗(占少数),2. Radiomics常用 于方法学,指用计算机编程定量影像学特征,半 或全自动获取、分析与组学有关的影像表型,并 以此指导个体化诊治
影像基因组学出现的条件
1. 单纯组学的局限性: (1)受组织(细胞)异质性影 响;(2)不能动态检测;(3)有创性;(4)需一定 设施、设备和技术,难推广
2. 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已从单纯结构影像向多功 能影像发展,可无创、动态反映组织(细胞)的 微环境、血运和代谢等功能变化
3. 大数据技术和施备和施设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