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古诗两首

合集下载

2、古诗两首《古朗月行》《静夜思》.doc

2、古诗两首《古朗月行》《静夜思》.doc

2、古诗两首《古朗月行》《静夜思》教材简析:《古朗月行》和《静夜思》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两首古诗,其中《古朗月行》写出儿童眼中对月亮的认识,《静夜思》则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语言简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设计理念:遵循“互动、开放”的阅读模式,力求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创造出富有诗意的课堂意境,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中华古诗文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1、诵读古诗,了解古诗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2、背诵两首古诗,体会古诗的奥妙。

3、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读懂诗意,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想像诗句描绘的景象和意境,陶冶审美情趣。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寂静的夜晚,深蓝的夜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老师一抬头,看到这可爱的月亮,真想对它说点什么。

你们猜一猜,老师想对月亮说些什么呀?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答,师相机引入。

2、古时候,有个著名的诗人也和我们一样,喜欢这明亮皎洁的月亮,他写了许多关于月亮的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首描写月亮的诗。

3、板书课题:2、古诗两首。

(联系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导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学生带入文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古朗月行》和《静夜思》教学图片,学生依次看图,说一说都看到了什么?2、借助拼音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3、同桌互读正音,检查是否读正确。

4、听录音范读,学生自由跟读。

5、说一说,通过读古诗,你都知道了什么?(通过学生自由读文,对古诗内容初步感知,为下面进行精读体会和感情朗读奠定基础。

)三、细读课文,理解大意。

1、默读古诗,画出不理解的诗句。

2、师生互动,提出不懂的地方;生生互动,解答疑难。

3、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联系上文中“小时”“地上霜”“低头”等诗句,理解意思,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看法。

2 古诗两首《草》

2 古诗两首《草》

课文中心: 这首古诗赞颂了野 草顽强的生命力。“野 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已成名句,常比喻百折 不挠的顽强精神。

白居易
离 离 原 上 草, 一 岁 一 枯 荣。
野 火 烧 不 尽,
春 风 吹 又 生。
有关春天的古诗
绝 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
1、把《草》背给家人听。 2、给《草》配一幅画。
离离:形容野 草茂盛的样子。
一 岁 一 枯 荣。
岁:年的意思。 一岁:一年。
枯:枯萎,枯黄。 荣:繁荣、茂盛。
野 火 烧 不 尽, 春 风 吹 又 生。
尽:完。 生:生长。
课文大意
第一句(1—2行)讲野草 生长的特点:春夏茂盛, 秋冬枯萎。
第二句(3-4行)是赞扬野草 的生命力很强:野火烧 不尽
2、古诗两首

白居易
离 离 原 上 草, 一 岁 一 枯 荣。
kū rónɡ
野 火 烧 不 尽,
春 风 吹 又 生。

枯死 枯草 枯荣
rónɡ 光荣
荣幸
欣欣向荣
shāo
发烧 烧伤

白居易
离 离 原 上 草, ● 一 岁 一 枯 荣。 ● ● ● 野 火 烧 不 尽, 春 风 吹 又 生。

2古诗两首

2古诗两首

课时教学设计本课是由《草》和《宿新市徐公店》两首古诗组成。

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的绝句,诗句意境优美,语言清新明丽。

其中《草》情景交融,重在咏物抒怀,是就荣文化积淀。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1、抓重点词。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我抓住重点词语 篱落疏疏”、一径深”、 未成阴”等,采用图文对照读、回忆旧知想一想、出谋划策画一画等多种方式,把古诗意境通过学生学习体验活动变成具体的图景,从而让学生体会菜园的美丽、恬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让 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在一次一次地朗读中,使学生在读中 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

课题2、古诗两首课时安排2课时内 容 分 析枯生发,极力表现草的顽强生命力。

《宿新市徐公店》 动静结合,人与景辉映成趣,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教学中要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诵中生情,吟中 入境,充分感受古诗独特的音韵美和节奏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 教 学 目 标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 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 重难点 教学具 准备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

( 含 教 教法 学设 设计 计、 思学 路法 指 导 )静,感受花丛追蝶的快乐。

2、以读为本。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 然中。

我引导学生先看图,说说图意,感受美。

然后让学生自读自悟, 联系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从图悟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 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

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化设计、导入: 第一课时1、挖掘积累。

小学语文五上《第2课古诗两首江畔独步寻花》

小学语文五上《第2课古诗两首江畔独步寻花》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目的:1.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蹊”、“恰恰”等词的意思。

3.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理解词语,读懂诗句,有感情地朗读。

教具安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象征着生机与活力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江畔独步寻花》,它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

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杜甫的其他情况?(出示多媒体课件)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之后,杜甫终于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这一年,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到处鸟语花香。

这天,江水的歌声,孩子的笑声,鸟儿的叫声,吸引着杜甫走出了草堂。

他沿着江边一路走来,寻找春的气息。

不知不觉间,一幅美妙的画卷展现在眼前,花儿是那样美,草儿是那样翠,宛如身在仙境一般。

原来他来到了邻居黄四娘的家门口。

望着这一美景,诗人灵感突现,才思泉涌,他飞奔回家,挥笔成就了这一千古绝句(范读)好,下面的时间我交给同学们,请你们借助书上的注释和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自学这首诗。

二、学习古诗1.理解词语我们一起朗读古诗(齐读)。

现在我请同学们当小老师,把你自学的内容讲给大家听。

我们都知道要学会一首诗,首先要理解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谁来讲讲你理解了哪些词语?(江畔:江边。

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蹊:小路。

压枝低:把花枝压弯了腰。

留连:舍不得离开。

自在:自由自在。

)2.理解诗句同学们学习词语又快又好,我相信大家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也初步理解了诗句。

谁来说说你理解了哪一句诗?(不用按照顺序)谁能按顺序把这首诗的意思完整地说出来?(教师引导)3.感情朗读在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我们知道这是一首写景的诗。

那么,诗中主要写了几种景物?(花,蝴蝶,黄莺)哪句写花?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谁能用一个词概括?谁来朗读这两句诗?(读,评)让我们齐读这两句,感受春天的欣欣向荣。

前两句写花,后两句写什么?(蝴蝶,黄莺)蝴蝶在花丛中干什么?(翩翩起舞)黄莺呢?(放声歌唱)如果你是美丽的蝴蝶,可爱的黄莺,游戏在这美景中,会有什么感觉?怎么读?(读,评)让我们一起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

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二首

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二首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yáo kàn pù bù ɡuà qián chuān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fēi liú zhí xià sān qiān
飞chǐ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
yí shì yín hé luò jiǔ tiān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耸峙 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瀑 布飞泻。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 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这“挂” 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 赞颂。
诗词赏析
望庐山瀑布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瀑布是庐山的一大奇观。庐山 瀑布是由三叠泉瀑布、开先瀑布、 石门涧瀑布、黄龙潭和秀峰瀑布、 王家坡双瀑和玉帘泉瀑布等组成的 庐山瀑布群。被誉为中国最秀丽的 十大瀑布之一。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 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
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凉武昭王李 暠九世孙。李白为人爽朗大方,乐于交友, 爱好饮酒作诗,名列“酒中八仙” 。曾经 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赏识,担任翰林供奉, 赐金放还,游历全国,先后迎娶宰相许圉师、 宗楚客的孙女。唐肃宗即位后,卷入永王之 乱,流放夜郎,辗转到达当涂县令李阳冰家。 上元二年,去世,时年六十二。 [著有《李 太白集》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 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 等。李白所作词赋,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 就而言,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 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 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 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诗两首课文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诗两首课文

⼆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课⽂ ⼆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分别是《回乡偶书》和《赠汪伦》。

店铺在此整理了⼆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课⽂,供⼤家参阅,希望⼤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课⽂-原⽂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离家⽼⼤回, 乡⾳⽆改鬓⽑衰。

⼉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赠汪伦 李⽩ 李百乘⾈将欲⾏,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课⽂-教学设计 【教学⽬的】 1、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能背诵两⾸古诗。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课⽂。

【教具准备】 ⽣字卡⽚。

【教学⽬的】 第⼀课时 ⼀、看图激趣,揭⽰课题 1、图上都有些什么? 2、仔细看图,猜猜图上的⼈在⼲什么?他们之间发⽣了⼀件什么事? 3、揭⽰课题:有⼀个叫贺知章的⼈,他很⼩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到了⽼了才回来,这⾸诗就是他回到家乡后写的。

(出⽰课题:“回乡偶书”齐读。

) ⼆、初读课⽂,认记⽣字 1、⾃由读课⽂,⽤“□”标出⽣字,注意要读准字⾳,读通顺。

2、出⽰⽣字卡⽚,学⽣⾃由观察⽣字,为喜欢的⽣字组词。

3、抽⽣说说记住了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 4、游戏: 教师读⼀个⽣字的⾳,学⽣从卡⽚中找出这个字读三遍。

三、再读课⽂,了解诗歌⼤意 1、⾃由读课⽂,圈出不理解的地⽅。

2、⼩组合作学习,通过读⽂,看图,理解诗词⼤意。

(教师适当点拨) 鬓⽑衰:头发都⽩了。

3、教师范读,学⽣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

4、抽⽣说说。

5、⽣根据理解⾃由读课⽂。

四、试背课⽂ 1、⽼师叙述诗意,学⽣根据诗意练习背诵。

2、学⽣互背古诗。

3、抽⽣背、齐背古诗。

第⼆课时 ⼀、指导看图,揭⽰课题 1、出⽰图⽚,说说看到了什么? 2、李⽩将要离开了,汪伦特地赶来送他,李⽩⼗分感动,写下这⾸《赠汪伦》。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古诗两首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古诗两首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古诗两首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古诗两首》分别是《草》和《宿新市徐公店》,《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而《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

学习啦我在此整理了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古诗两首》,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古诗两首》课文原文《草》白居易篱篱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古诗两首》教学建议一、识字写字1、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⑴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简洁读错的字。

⑴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⑴教师检查认读状况,随机纠正读音:留意"荣'不要读成yng;"宿'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疏'要读翘舌音。

⑴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状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⑴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当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⑴假如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字。

3、组词识字,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离──篱、味──未。

5、写字指导:⑴稳固音、形:本课9个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zhuī)烧(shāo )荣(rng)平舌音:菜(ci)宿(s)建议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稳固读音。

⑴观看觉察:本课的9个字包含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学生仔细观看、觉察,引导学生正确书写:独体字:未左右结构:枯、徐、烧上下结构:菜、宿上中下结构:荣半包围结构:追、店⑴重点讲解: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

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伸展。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

3 体会诗情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刚刚回到久别的家乡
时的情景。作者抓住回乡时的一个细节, 表达了对家人既亲切又陌生的感情,流 露出无限的感慨。
回 乡 偶 书
贺知章
少 小 / 离 家 / 老大 回, 乡 音 / 无 改 / 鬓毛 衰。 儿 童 / 相 见 / 不 相识, 笑 问 / 客 从 / 何处 来。
别董(dǒnɡ)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xūn ),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 chó u)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渭(wè i)城曲 王维( wé i) 渭城朝雨浥( yì )轻尘(ché n ),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知识巩固:
1、多音字组词。
xí ng (
行 há ng ( )
)
2、《赠汪伦》是一首( ( )专门写来送给(
3、解释加横的字的意思。 (1)、不及汪伦送我情。( (2)、忽闻岸上踏歌声。(
)诗,是( )。
)代诗人
) )
我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 见岸上踏地为节拍,有人边 走边唱前来送行。即使桃花 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 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哪怕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 伦对我的情谊深。 2、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 伦对我的情谊深。 3、就算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 伦对我的情谊深。 4、纵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 对我的情谊深。
贺知章回到故乡后,面对熟悉的情和景,他 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欣赏第二首
离 别 家 乡 岁 月 多, 近 来 人 事 半 消 磨。 惟 有 门 前 镜 湖 水, 春 风 不 改 旧 时 波。
lú n
赠 汪 伦

《古诗两首》生字词

《古诗两首》生字词

17.古诗两首
一、生字
1.我会认:
lú pù lú yí lù hán lǐng bó庐瀑炉疑鹭含岭泊wú

2.我会写:
wú hán chuān lú lǐng míng 吴含窗炉岭鸣
jué yín yān bó liú liǔ
绝银烟泊流柳3.形近字:
疑:怀疑
凝:凝视
二、本课词语:
词语:
lú shān pù bù rì zhào sān qiān chǐ
庐山瀑布日照三千尺
yín hé jiǔ tiān huāng lí bái lù
银河九天黄鹂白鹭
词语解释;
瀑布:从山壁上或河床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的水,远看好像挂着的白布。

三千尺:指很高很高。

九天:极高的天空。

黄鹂:也叫黄莺,一种益鸟。

白鹭:一种飞鸟,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食鱼虾等。

西岭:成都西面的岷山。

千秋:指很多年。

万里船:指即将驶往东吴的船。

多音字:
bó停泊

pō湖泊。

2古诗两首(咏柳、春日)

2古诗两首(咏柳、春日)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比喻) 万条垂下绿丝绦。(比喻) 不知细叶谁裁出,(设问) 二月春风似剪刀。(比喻)
[填空练习]
1.( 碧玉 )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 丝绦 )。 不知( 细叶 )谁裁出, 二月春风( 似剪刀 )。
2 .《咏柳》的作者是(贺之章 ), 他是( 唐 )代诗人。
万等无 胜
紫闲边 日 千识光 寻

红得景 总东一
芳 泗
朱日

是风时 水
春面新 滨
。,。 ,
[感情朗读]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bīn zǐ
泗 水滨 紫
泗 水 滨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 胜日: 阳光明媚

无边光景一时新。 的日子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丝线编成的 带子。这里
万条垂下绿丝绦。 形容随风飘
不知细叶谁裁出, 拂的柳枝。
··
二月春风似剪刀。
课文朗读
插图欣赏
课文分析
作者简介
退出
碧玉妆成一树高 碧玉:绿色的玉,这里把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妆:打扮。 一树:满树,“一”字这里不表示数量,表示 满、全、整个的意思。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 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
猜字谜
王白二人石上坐
字型解释
结构:上下 笔画:14
碧绿 金碧辉煌
化妆
字型解释
结构:左右 笔画:6 形近字:壮 状
梳妆
裁剪 裁判
字型解释
结构:半包围 笔画:12 形近字:栽 载

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2、《古诗两首》《江畔独步寻花》

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2、《古诗两首》《江畔独步寻花》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古诗两首》《江畔独步寻花》作者:杜甫精读课文教材简析《江畔独步寻花》,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古诗,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无比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江畔独步寻花》,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流露在诗中的喜悦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及难点1、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中的感情。

2、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方法:诵读学习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万物苏醒,充满生机与活力,许多诗人都曾在诗中赞美过春天,你们还记得哪些描写春天的诗?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板书:江畔独步寻花,它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二、初读古诗1、介绍作者,了解写作背景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杜甫的情况。

(杜甫唐朝大诗人,称为诗圣,他的一生跌荡起伏,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后,杜甫来到了成都锦江边的草堂居住,过上了安宁的日子。

这一年春天来了,江水的歌唱,鸟儿的叫声,吸引着他走出草堂,一路上他被春天的美景所打动,写下了这组江畔独步寻花,它一共有七首,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做到字字响亮,字正腔圆。

(点评:读得声音响亮。

字音咬得真准,尤其是这个“簇”字,是一个平舌音。

)3、我们说古诗与音乐一样也有节奏美,现在就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可以试着用“‖”做记号。

(点评:读得不错,听出来了吗?她在哪儿停顿了。

一起试着读一读。

)4、光把字音读谁,句子断对,还远远不够,要想把诗读出它的韵味来,必须要理解古诗。

回忆学习古诗有哪些方法。

(板书:联系上下文,图文结合,查注释,补省略,换词序,了解背景,联系上下文)三、自学理解古诗1、师:下面的时间就交给大家,四人小组之间利用这些方法,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是不懂的?(评:要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语去理解)预设:东:向东。

《古诗二首》(优秀6篇)

《古诗二首》(优秀6篇)

《古诗二首》(优秀6篇)古诗两首篇一教学要求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以《寻隐者不遇》为例,学习并初步运用读懂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3.训练学生把对语言文字的抽象思维变成生动画面的形象思维。

4.背诵、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教学难点如何把“话”变成“画”。

(即:如何使抽象思维变成形象思维。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文字投影片、图画场景投影片、录有古曲的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学法(一)导言。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诗可以说是其中的一颗明珠。

好多古诗都通过描写引人入胜的景色,进而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

所以,我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不仅要理解字面的意思,还要把语言文字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使自己进入到诗的意境中去,从而正确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读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打出投影,出示复合遮挡的文字投影片,师生一起对照投影片审题、解题,搞清楚“话”和“画”的涵义。

)话——诗中的语言文字。

画——通过再造想象,将语言文字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

二、指导学法(一)抓字眼、明诗意。

1.自读古诗《寻隐者不遇》。

2.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词、句。

3.逐字逐词逐句弄懂诗的字面意思。

(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的方法,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4.指名说说这首诗的字面意思。

(贾岛在松树下问一个小孩,他师傅去哪儿了,小孩说师傅采药去了,就在这座山中,但是云雾弥漫、缭绕,不知到底在什么地方。

)(二)提问题、想诗境。

以“松下问童子”这一句为例。

1.就诗句逐字逐词提出问题。

(可以提“什么样”、“怎么样”的问题。

)(1)什么样的松树下面?(2)谁怎么样问童子?(3)问什么?2.根据所提问题想象画面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1)打出投影,出示第一张图画场景投影片,帮助学生形成画面。

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两首》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两首》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古诗两首》课文原文及赏析
课文原文: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赏析: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首诗以月光为引子,描绘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看到床前明亮的月光,误以为是地上的霜。

他抬头仰望明月,又低下头来思念远方的故乡。

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描绘月光和霜的意象,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故乡、亲情的独特情怀。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首诗以农民在烈日下辛勤劳动的场景为背景,描述了农民们挥汗如雨,辛勤劳作的情景。

诗人通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两句,深深地揭示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提醒人们珍惜每一粒粮食,尊重农民的辛勤付出。

这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是对农民艰辛生活的深刻反映和深情呼唤。

两首诗虽然主题不同,但都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

它们不仅教育我们要珍惜眼前的一切,更要懂得感恩和尊重那些为我们默默付出的人们。

同时,这两首诗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生活和人性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对我们今天的阅读和学习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___2 古诗两首____一、教材简析:这是两首写景抒情的古诗,字里行间包涵着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无比喜爱之情。

第一首诗的作者是杜甫,公元760年写于成都。

当时,杜甫在饱经“安史之乱”后到了成都,建起了草堂,有了安身的处所,感到很欣慰。

春暖花开之时,他独自沿江散步,被江畔的美景吸引。

情随景生,一连成诗七首,每首诗都紧扣“花美”的主题,表达作者的喜悦之情。

本文选的是这组诗的第五首。

这首诗形象地把黄师塔前美丽的桃花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古塔前,江水边,春光暖洋洋地照着大地,春风轻轻地吹拂着万物,一丛丛深红间杂着浅红的桃花,虽然没有人管理,却是那么惹人喜爱。

诗人把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的喜悦之情融入景物描写中,使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这首诗娓娓道来,自然清新,没有丝毫雕饰的痕迹,使人感到意蕴无穷,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

这首诗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美美地读,读出景物的美,尤其是体会“春光懒困倚微风”的诗情趣味,读出杜甫的喜悦之情,读出学生对诗中景物的喜爱之情和对这首古诗的喜爱之情。

第二首诗为宋朝有名的政治改革家、著名诗人王安石所作。

他访问朋友湖阴先生,被朋友高洁的人格和朋友家周围清新的环境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即兴写了这首千古传唱的诗歌,并把它题写在湖阴先生的墙壁上。

诗中虽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吻合,融化无痕。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悟出这种通过侧面描写突出人物品格的方法。

体会“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诗情趣味,也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湖阴先生家环境的洁净清幽,领略门前景物的美好,感受诗人对湖阴先生的深情。

二、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展开想象,描述诗歌描绘的景象。

2.美读美诵,感悟写法,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阅读并想象同题诗画面。

三、教学重点:1.结合注释,展开想象,描述诗歌描绘的景象。

2.美读美诵,感悟写法,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想象画面,感悟写法,体会诗人情感。

五、课前准备:教师: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查找资料,了解“安史之乱”和杜甫居住成都的情况,了解“护田”、“排闼”的典故。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第一首诗的生字。

2.结合注释,想象画面,描绘古诗描写的景象。

3.体会诗人杜甫喜悦的心情和对美好春景的喜爱之情。

4.用学习本首诗的方法阅读“课文链接”中的同题诗。

教学重难点:1.结合注释,想象画面,描绘古诗描写的景象。

2.体会诗人杜甫喜悦的心情和对美好春景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背诵描写春景的古诗。

二、回忆、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

1.了解古诗意思。

结合注释,想象画面,补充省略,调换词序等。

2.体会古诗情感。

结合时代背景,联系古诗,联系生活实际等。

三、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一)释题,了解背景。

1.江畔独步寻花:用拆合法,补省略的方法理解题目意思。

江畔——江边(锦江边)。

独步——独自散步。

寻花——赏花。

(杜甫)独自在江边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2.交流搜集的时代背景资料。

(杜甫唐朝大诗人,称为诗圣,他的一生跌荡起伏,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后,杜甫来到了成都锦江边的草堂居住,过上了安宁的日子,这一年春天来了,江水的歌唱,鸟儿的叫声,吸引着他走出草堂,一路上他被春天的美景所打动,写下了这组江畔独步寻花共七首,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二)初读,读通读顺。

关注生字“懒”,“倚”。

(“懒”的字形,强调右边是“负”。

“倚”的生母,三声。

)(三)再读,读出节奏。

自由读,边读边画节奏。

(四)了解古诗意思。

1.自由读,结合板书中交流的学习古诗的方法,了解古诗的意思。

(1)1—2句交流重点:“黄师塔”的“塔”:古僧人葬的一种方式,将骨灰罐放置在塔上或塔下,这是一种比较高贵的埋葬方式。

除此外,孩子们还知道有哪些埋葬方式(土葬、水葬、天葬、火葬、岩葬)。

东:向东。

懒困:懒洋洋的。

补省略:春光懒困:明媚的春光里,人懒洋洋的。

追问:懒是懒惰吗?(春光暖洋洋的,使人感到舒服。

)倚:靠。

倚春风:春风能能让人依靠吗?想象诗人在阳光下,在微风中,闲适地散步,欣赏美景的画面,问:诗人此时的心情如何?将词意连起来,再结合自己的想象,描绘出1—2句的画面。

美读1—2句。

(2)3—4句交流重点:“无主”:不知道主任是谁。

说明桃花自由开放,无拘无束地开放,开得很茂盛。

“可爱深红爱浅红?”“可”是“究竟”的意思。

这是一个问句,作者在问谁?联系上下文(课题)(问自己)他是怎样问的?爱,就是喜欢,喜爱。

这一句用自己的话说:究竟是喜欢深红的还是喜欢浅红的桃花?想象一下诗人眼中的桃花:深红的桃花(,像)。

浅红的桃花(,像)。

用自己的话描绘3—4句的画面。

指导读“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预设一:如果你是诗人,当你在春风中困意来时,全身懒洋洋,看到这大片鲜艳美丽的桃花,你会有什么感受?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这句?指导读出一种惊喜。

预设二:走近些,看看深红桃花如火,多艳丽,很美,再看这粉红的像天上的朝霞,粉嫩嫩的,也很美丽,究竟是深红的美丽,还是粉红的美呢?作者这时问自己:指导读:可爱深红爱浅红?读出疑问的语气。

(指名问:你能说清楚吗?),是啊,作者也说不清,究竟是深红的美丽还是粉红的美。

为什么说不清楚?体会诗人的喜悦心情和对桃花的喜爱之情。

(五)体会诗人情感。

1.孩子们,诗歌描绘的画面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呢?(学生再次整体感知)。

2.作者写赏花,写得花儿艳丽多姿,可见这时候作者的心情怎样?(作者对美好春景的喜爱之情)3.作者的愉悦心情仅仅是因为春天的景色美吗?(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谈)(体会作者对久经离乱后安定生活的热爱。

)作者热爱安定生活,也希望百姓能过上这样的生活,杜甫的诗歌对劳动人民以深切的同情,所以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第二层意思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处理。

)四、链接课后同题诗《江畔独步寻花》。

1.出示古诗及重点词的注释。

2.生读,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3.简单说说诗人的情感。

板书:江畔独步寻花学习方法懒困倚春风可爱?了解诗意:结合注释,想象画面。

喜悦喜爱体会情感:联系古诗,结合时代背景。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3.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的心境。

教学重点:了解古诗大意,体会古诗情感,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理解诗题谈话:我们曾经学过《题西林壁》,知道了诗人是将诗写在了西林寺的墙壁上。

无独有偶,今天我们要学的《书湖阴先生壁》一诗也是将诗写在了墙壁上。

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题写在湖阴先生庭院墙壁上的诗。

)二、交流资料,简介诗人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简介诗人及写作背景。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元日》《梅花》最著名。

湖阴先生:指杨德逢,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

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

)三、初读古诗,读出节奏边读边画节奏。

(七言一般为223)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四、再读古诗,感知诗意1.自读自悟,借助工具书及注释,理解词意,进而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采用边读边画边批的方式学习。

2.小组讨论、交流、继续研究。

3.交流反馈,重点引导:(1)词意:长扫:即常扫,指经常打扫。

静:干净。

畦:读音qí,意为田园中划有界限的长条方块。

排闼.:读音tà,推开门,排为推,闼为门。

(了解“护田”“排闼”相关典故)(2)理解诗意: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

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五、诵读诗句,感悟诗境出示思考题目:1.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现湖阴先生庭院的干净的?2.本诗哪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3.全诗哪些诗句暗示了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哪些诗句表现了主人的品质高洁?重点引导:1.“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净”,是通过“无苔”二字体现的。

教师引导: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

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

而今,庭院经常打扫,总是干干净净的,叫人感觉舒适。

此时,你觉得主人湖阴先生壁是一个怎样的人?(体会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2.自读自悟,想像画面,感悟诗境。

(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用自己的话描绘想象的画面。

(2)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

一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碧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

)(3)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你心境怎样?(体会闲适的心情)3.课堂总结:《书湖阴先生壁》描写的是湖阴先生家庭的清幽,院内、院外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湖阴先生庭院的赞美,更赞美了湖阴先生高洁的人格品质,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闲适心情。

六、课堂练习背诵并默写全诗。

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院里:茅檐花木院外:一水两山景美人更美典故:护田排闼表达方法:描写拟人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